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展示设计概念分析(合集7篇)

时间:2023-08-30 16:26:49
展示设计概念分析

展示设计概念分析第1篇

展示设计的目的是使观众在有限的时空中最有效地接受信息。因此,展示对象陈列形式的设计也是展示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除了研究一般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外,展示设计就是围绕着如何有效地提高展示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进行的除了展示环境本身的设计。研究人在观赏展示对象时的视觉生理和心理过程是展示设计的基本前提。在商业展示设计中展示陈列品是展会的主角,要体现经典性和代表性。展品外观要比平时销售的产品更特殊关照。展览期间要在每天开展前安排专人擦拭维护,让展品始终以崭新的外观面对消费者,消费者也会对展品有亲近倾向,愿意靠近观看;色彩运用应结合企业形象推广选择企业标准色彩,注重色彩统一性设计;尽量采用新产品、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和新工艺。

2商业展示设计的规律

2.1商业展示设计的基本规律

在商业展示设计中,展位的设计不单单是理解为展架和展板的罗列摆放在一个特定空间中的陈设,还要将展位的消费人群、使用功能、从属环境、人文特色、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思考。展示设计在商场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围绕着商品为中心,通过强化商品,传达商品的信息刺激顾客的心理与视觉,增强商品的可信度与权威性,从而促进商品销售。展示的内容一般更换较频繁。这就要求应在较短的展示期限内通过独特的展示设计给顾客以全新的感受。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在商业展示设计中必须满足使用者(消费者)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可分为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以及以时间概念划分的短期需求与长期需求。按一定的消费水平进行定位,设计风格、年龄特征定位,设计色彩定位和环境因素定位等。在视觉层面上,设计元素主要通过造型元素、照明特性和材质性能的因素体现。思想层面上,设计元素会通过人的感觉、视觉等直接元素和以媒体数字导向等间接元素来体现。在满足前期设计的整体构思之后,依据形式美法则与制作手段(设计施工图、手绘构思草图、手绘设计效果图、计算机辅助设计效果图、静态模型展示、多媒体动态模型展示等等)来完成整个前期设计工作。

2.2商业展示设计的循环规律

商业展示设计的设计规律包括两个层面分别是基本规律与循环规律,这两者以设计作品的阶段为分界线。基本规律是让设计者在设计前期在头脑中掌握展示设计的基本设计体系。而循环规律则是设计作品通过相关的物质技术和生产流通手段,将设计作品转化成客观存在的设计商品投入使用,从而通过市场信息反馈检验设计成果,丰富和完善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并进入下一个设计阶段,以体现设计的周而复始、无限循环、日益更新和与时俱进的特征。通过对展示设计规律的逐步深化,使消费者(使用者)认识到设计的对象并非其设计的展柜或是商品本身,而是通过展示设计这种方式激发隐藏在其中的生活方式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设计手段更新。商业展示设计规律的深化具体体现在展示设计作为一类宏观的公共性的活动空间正在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掌握商业展示的设计规律,有利于用简单的设计语汇来表达设计意图,体现深刻的设计内涵和广博的知识层面,通过掌握展示设计规律,有利于将被动设计向主动设计的转化,在动态的环境中把握设计的整体。展示设计的循环规律体现了设计的联系规律、发展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联系规律主要表现为设计的前期阶段将设计对象的特征与消费者(使用者)需求相联系,将设计对象与其存在的环境相联系等。发展规律主要体现在消费者(使用者)需求方式的变化决定设计的日益更新和与时俱进。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在展示设计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这三点哲学理念决定展示设计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商业展示设计规律与人性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性化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是展示设计不可回避的新课题。商业展示设计是围绕使用者(消费者)的需求展开,强调设计的实用性,如果脱离使用者(消费者)的需求,就失去设计的意义。在商业展示设计规律中,使用者(消费者)的需求是人性化概念的体现,从设计作品转化到设计商品,是为了满足使用者(消费者)的需求,人性化不断完善和发展是商业展示设计循环规律的核心。

3商业展示设计的方法

依据商业展示设计规律,设计中存在理工科逻辑思维、绘画艺术形象思维和创造性设计思维。理工科逻辑思维、绘画艺术形象思维是展示设计的表象,创造性设计思维是展示设计的本质,表象通过本质来体现。由此可见,创造性设计思维贯穿展示设计的始终。在设计中,设计思维渠道的获得基于图示思维的理解和掌握,包括计划理论、设计心理学、符号学、类型学和语言模式等。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图示思维法,图示思维法包括三个阶段,即设计思维渠道、对比综合分析和图解形象思维表达。

3.1设计思维渠道

1)形象联想。

形象联想是以某种关联形象为联想出发点,通过形象结构、形状、质感、颜色的关系,整体与局部、原因和结果、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象与形象之间相同、相近、相反的关系,跳跃式地联想。抓住可能发展出的每一个结果和变化去发展,最后达成新的派生形象。

2)概念联想。

事物的概念,指一种理念、一种风格、一种时尚或一句简单的词语。运用类推、抽象、转化等联想思维,把它转换成设计概念。展示设计阶段,不妨从与方案有关的几个方向打开思路。艺术风格:包括中式、欧式、古希腊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国际派、光洁派、现代派、后现代派、浪漫主义等。空间形式:矩形空间、圆形空间、三角形空间、复合空间、并联空间、子母空间、迷幻空间、共享空间、虚拟空间等。建筑构件:横梁、柱体、墙、地面、天花、藻井、坡屋顶等。文化风格: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

3.2对比综合分析

在商业展示设计中,设计方案的产生经常将多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出优劣,选择适合的方案,进而确定设计的发展方向。常用的方法有对比综合分析法,将几种设计方案取长补短,经过提炼优化整合为一种新方案,甚至将不相关的材料结合成一个裂变体。综合往往能产生形式,容易失去个性。对比综合分析法有几个阶段,一个设计项目,构思成不同概念的形象方案。经过功能分析,对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每个方案都会有自身的优缺点取舍选择。精心推敲后做出的选择,又产生新的问题,从而开始下一轮构思循环。

3.3图解形象思维表达

在展示设计之前,首先要调查与项目有关的各种要求,对调研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使之成为概念设计的依据,才能做到准确到位的设计。图解形象思维表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展示设计中,图解形象思维表达使用频率较高,常用的有三种。平面和立面空间界面样式草图,透视图解方式和抽象几何平面图解方式。抽象几何平面图解方式常用于概念设计阶段,即关联矩阵坐标法、树形系统图形法、圆方图形分析法、气泡系统图形法。

1)关联矩阵坐标法。

关联矩阵坐标法是根据数学中的空间坐标模型为基础,利用空间模型Y纵向轴线和X横向轴线交点运动而制定的图形表格。该方法用于展示设计的各种功能分类、工程进度控制,针对各种设计要素可行性图解形象比较。再分析某一平面功能分区各种要素的要求,如面积需求、邻里关系需求、公共使用程度需求、采光和景观需求、私密程度需求、特殊因素要求。经调查了解后,将其坐标关联排列,使用各种简单的符号加以注解,进而变成条理有序的数据库。

2)圆方图形分析法。

圆方图形分析法是对纷繁复杂的公共空间进行科学分析,运用模糊概念开启思维禁锢,从圆形方向的不确定性和形状可塑性强的特点,由“圆圈”到“方框”,由模糊到清晰过渡,从中寻找各种要素的变化方案,最终确立方案的平面形态与空间尺度。圆方图形分析法是设计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一是要用手绘草图方式设计;二是在草图阶段不要试图把图形绘制精准。

3)树形系统图形法。

树形系统图形法是针对各种公共空间关系分析,摆脱了空间具体形态、量度及距离,以二维空间中点的单项运动与分立作为图形的表象特征,利用类似原子裂变的树状形结构形式,形成树状分析系统。树形系统图形法常用于展示设计系统分类、空间系统分类及概念设计的交通关系、人流关系、邻近关系、序列关系分析等。

4)气泡系统图形法。

气泡系统图形法与树形系统图形法的共同特点在于,针对各种公共空间关系分析,摆脱空间具体形态、量度及距离。不同点是树形系统图形法以二维空间中点的单项运动与分立作为图形的表象特征,利用类似原子裂变的树状形结构形式,而气泡系统图形法更加直观地分析公共空间的关系,即交通关系、人流关系、邻近关系等。上述四种图解形象思维表达孤立,使用的频率较少,一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交替使用。对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以及矩形的运用是最基础的设计视觉元素。直线在视觉中是最常见的现象。使用得当的直线,也是展示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视觉元素之一,会具有明确的视觉效果。展示中应用得当的曲线,能丰富整体效果,创造出富于节奏和韵律的变化效果,改变由单纯直线造成的冷峻、严厉的气氛。从几何学的角度说,圆是一个被连续曲线包围的形状,曲线上各点与该形状的中心的距离相等。从展示设计的角度来说,圆是非常有用的形状,既可以是实心的盘状,也可以是空心的圆环。圆形的使用,应当使整体的各个局部都能有效地和谐。三角形或菱锥形等形体的运用,可在展示设计中产生更丰富的视觉想象力与对比效果;构图中,通常将一组不同位置的三角形布置成不对称的三角形组群,以产生丰富而有序的变化。展示中的矩形,实际上是两种形态,即长方形和正方形,不同面积、体积的矩形与立方体的有机组合,可造成无数种变化形式。这也是展示实际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

4结语

展示设计概念分析第2篇

关 键 词:展示设计 展示主题 设计程序

展示设计发展迅速,展示活动在不断增多,展示活动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是展现代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一扇独特的窗口,在传播人类文明、陶冶情操、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何进行展示的设计,有效的传播展示的信息,掌握正确的展示设计程序显得尤为重要。

1.展示设计与展示活动的目的

1.1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它的主体为展品。展示空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阶段性发展逐渐形成的。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氛围,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并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这样的空间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展示空间。对展示空间的创作过程,称之为展示设计。

1.2展示设计的目的

展示设计的内容极其的广泛,其目的也就各式各样。但展示设计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展示空间载体、形态创意媒介,传播展品的信息。从展示目的角度看,展示设计可以归纳为以商业性为目的和以文化性为目的的展示,而公共中心的展示设计则兼乎于两者之间。设计师的重点就是设计一个清晰的空间秩序、环境,表达展品的内容,让展品发出信号,并作用于人,从而达到传递展品的信息。

2.展示设计三要素

展示设计的要考虑的是展品、环境与人三个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1展品

展品是展示活动的主体,是展示信息传播的核心内容,是展示内容、展示主题意义的载体。展品的内容包罗万象,概括起来说,展品可以分为当代实物展品、文物展品、复制品、文献资料、影像虚拟展品等五大类。

2.2人

人是展示信息传播目标授众对象和展示的服务对象,也是展示艺术之所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为人服务、满足人的需求,是展示设计的根本宗旨。而构成展示的目标受众人 群有现实群体和潜在群体,现实群体是展示设计的直接服务对象,潜在群体是展示设计应该争取的展示目标。

2.3环境

展示的空间环境是展示活动的场,包括场所的空间规模和形状、面积大小等;场所的硬件与设备,如照明、通风、水电、通讯等;场所的性质,是长期展馆还是临时展馆,是室内还是露天展场等。

3.展示设计前期调查研究

展示是研究展品、人、空间环境的三者关系,任何展示设计都必须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完成,对展示设计各方面数据的了解至关重要。为此对展示空间形态进行设计之前需要调查、分析、研究展品、主办方以及展示目标对象、展示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设计者可以了解展品、展示形式、展示目标观众及同行对一般展示活动的认同感及展示效果的评价,掌握影响展示效果的各种因素,从而确保展示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全面性,展示效果的艺术性,展示形式的科学性。

3.1展品调查研究

设计师只有理解、吃透展品,才能准确把握设计的方向。而准确把握设计方向就必须对展品进行调查研究、归类分析,了解展品的种类、属性、形态、色彩、体量、数量、功能、用途以及展品的尺寸或其他特殊要求,把握展品的文化内涵、理念等信息。而有效的掌握展品的方法就是:从展品的角度出发,对相关领域的信息对象作大量的对比、分析后明确展品的属性和特征,以展品为核心,以目标观众为本,从展品的角度去思考展示空间设计的问题。

3.2展示目标对象人的调查研究

不同的人在年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能力和对事物的理解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设计师对于目标受众群体基本信息的掌握,将影响设计师展示设计方法的应用。为此展示设计师必须从展示的目标受众群体开始调研。而目标受众群体可能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主要调查他们的:民族、生活习俗、年龄段、受教育程度、观展习惯等,并从中归纳总结目标受众群体的共性特点和普遍性要求。这就要求展示设计师必须从目标受众群体的共性特点和普遍性的要求出发去思考展示设计的问题,而不是从目标受众个体的要求和靠设计师个人感受去理解展示设计的问题。如果对展示的目标群体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将对展示设计发挥巨大的作用。

3.3展示空间环境调查研究

现有的展示空间环境包含着许多重要信息,展示设计师通过对展示建筑图纸的分析,了解原空间的结构形式,限制程度如主要的方位朝向、主要的人流入口,景观方向、采光与通风、展区内的交通干线、展区与展区的相邻关系、管线入口等,原有功能布局与交通流线的设置是否合理,水平与垂直交通体系的设置特点,空间的基本特征,设备用房对于使用空间的影响等,它们都对展示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设计思路与具体的处理手法。

4.项目设计资料归类分析

对调查的项目设计资料和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梳理,把与项目设计有关的设计条件元素、要求、目标等作为正式开展展示设计工作的依据。如:现行业展示设计的业态情况,设计的基本表现手法,设计的流行趋势,设计存在的问题,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等。查阅所有相关的设计规范、阅读相关杂志文章、品味优秀设计案例,阅读分析项目设计的企业背景,企业理念,对现有展示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掌握具有启发和参考价值的信息。考察相关的实例工程,通过亲身感受进一步增加对展示空间实际效果的体验与认识。在清晰地了解项目设计的基本情况后,在设计阶段就能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5.展示设计的整体策划

展示整体策划是指主办单位或主办人通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和系统的分析,利用已经掌握知识、信息和手段、合理而有效地整体策划安排展示设计过程,对展示活动的事前性和全局性的策划与打算,为展示设计开展提供行为依据、对策、评价标准。整体策划在整个展示设计的活动中处于指导地位,贯穿展示设计活动的始终,涉及展示活动的方方面面。展示的总体策划要服从展品的形象、企业形象以及展品的营销策略,只有站在整体目标的高度,对展示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策划和部署,才能有限的达到展示的预期目标。

5.1制定展示的目标

展示的目标是指展示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指主办方通过本次展示活动所要得到的结果。展示目标分为两种: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直接目标是对展示对象所产生的影响,它主要的表现为展品的知名度、认知度、信任度、喜好度等。间接目标也叫经济目标,它的实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直接目标实现是间接目标的实现的基础,只有直接目标实现了,间接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5.2锁定展示对象

展示的对象即是展品在展示活动中确立的目标市场所涉及的顾客。也就是说展示活动要引起那些人注意、兴趣,激发那些人的好奇心、购买欲望,促使那些人来观展锁定展示活动的诉求对象。

5.3确定展示的地点和时间

所谓展示地点,是指企业准备在哪个地区单独开展展示活动或选择参加哪个专业展览会开展展示活动。前者展示的时间可以自己定,后者却由组委会会统一制定,不为某一参展商二改变展示活动的时间

6.编写展示设计脚本

经过调查研究整体策划后开始编写展示设计文字脚本。一般文化类展示空间设计由于内容繁多、复杂所涉及面广、跨度大等原因,需要多方专家的参与定夺编写,其文字脚本的形成往往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酝酿。而商业性的展示设计却相对简单,常以甲方展示项目设计任务书作为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但从整体方案设计的角度出发,文字脚本还是必需的,因为脚本是展示设计的根本,是展示设计工作开展的依据。

7.展示艺术设计

7.1展示主题概念设计

展示的主题是围绕“展品”展开的空间叙述,通过对展示空间的规划设计、展示形态创意设计,对展品进行重构营造特定的展示主题氛围。用展示的主题去连接展品和空间、展品和人、空间和人形成富有主题创意的展示空间,使展示空间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展示空间形态创意设计更符合展示主题的要求,从而突出展示主题、展示展品、传播展品信息。通过对展示空间的规划设计、展示空间形态创意设计、展示陈设设计和展示信息传播设计,对受众进行明确的指引。通过对展示设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运作,满足目标受众深层次的认知和了解展品,利用展示的组织和策划手段表达展示的内容,传播展示的信息,突出展示的主题概念。在进行展示设计创意时,首先要明确展品是展示的核心,空间是展示展品的媒介,展示主题概念是空间的灵魂。展示的设计创意需要以展示主题为核心,以“展品”为原点,从目标受众心理角度去开展展示的创意设计。每一个展示设计师都必须清楚,在对展示主题概念创意设计时,一定要先有一个明确的设计定位及展示的主题概念,才能展开对展示的创意设计。

然而在明确展示设计的主题概念后,需要对展示传播的信息的解读方式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在此基础上确立一个主题明确、鲜明、个性化的展示概念,并根据这个概念确定展示设计的主题。接着设计师就可以将这个设计概念运用多种设计手法形成设计方案,并控制展示设计创意的发展方向。这一点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展示目标受众对象对展示信息的解读方式,并决定展示空间造型形态的创意设计。一旦明确了展示的主题,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来解码信息,使展示传播的信息按照展示主题的要求形成系统化的信息,这种系统化了的信息就形成了展示的主体信息。在选择主体信息的同时,为了避免信息的相似性、模糊展示的主题概念的表达,去除不必要的信息,从而突出展示的主体,强化展示的主题概念。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信息的解读能沿着一条能体现展示理念的主线采进行,避免信息传达的偏差和近似。这种对展示主题信息解读本身就具有开启思维能力、引导目标受众的思考和联想,从而达到展与示的互动,加深观众对展示信息认知度和认同感,使观众以特定的方式理解展示所传播的主题概念,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展示的信息内容。

7.2展示空间总体规划设计

展示空间的总体规划设计是在通过对展品的了解、展示活动性质、展示主题概念的创意和参展人数和所需展示道具分析的基础上,从空间环境的角度来确定大的框架, 利用图示分析的方法来确定观众流线、展区的分布及功能区域的位置,确定公共空间、展示区域与主要交通之间的比例、展区之间的展线等。设计中由于现有结构形式、面积的限制,主体展示空间可能适合布置在现有建筑的某几个位置,因此要及早考虑主体展示空间的面积、形状、形式和主立面。随后需要链接其他展示区域,检查展示链接空间是衔接是否顺畅,尽可能的简化过度空间,强化空间的自然衔接。接下来处理其他基本展示的空间设计问题。在整个平面规划布局设计过程中要合理应用前期分析的各种情况,合理安排主次展区,处理好展品展示空间、展品与观众的互动空间、活动演示区、展品体验区的动静关系。同时考虑空间的通风与人流走向,私密展示空间与现行体验区要注意开门方向,避免与通道发生冲突。用展示陈设道具来隔断划分空间是现代展示设计的常用手法之一,在展示空间设计中作为衡量空间尺度,因此在做展示空间设计时常常和道具陈设设计同步进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分隔空间与展示陈列功能结合起来,既灵活又节省面积。

整体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整个展示空间布局、艺术风格、艺术形式、整体形象、整体氛围及展现方式及技术手段的应用,及对展示空间、形状、照明、材质、色彩机理等方面的统筹规划设计,使它们在整体空间环境中发挥其展示优势,相得益彰,统筹发展,达到展示效果的整体性,并独具特色。它的设计重点是展示空间布局、空间的组织,强调空间的统一与变化、新颖与独特个性魅力的塑造,以准确的传达展示的信息,保证展示内容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同时,在总体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始终把握大的展示方向,以展示展品为目的,合理的把握展区尺度,准确的运用展品工学。对展品基本尺度掌握可以向展示的主办方索取,或测量记录展品的基本尺度。而对于展场内的展示区、工作区、活动区、储藏区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或对展示预期规模的评估设定,同时对活动演示区,互动交流区做组合灵活多用途的设计,使之能够随着展示活动的开展及时的调整展区。

7.3展示概念草图设计

展示设计的主题概念的确立和展示总体规划的明晰,就意味着找到了设计的发展方向,确立了指导思想,但它还只是—个概念性的想法,处于只能用语言表达的状态,而且可能包含诸多的设计意念。要使设计概念转变成设计方案,设计主题必须转换成空间形态。换句话说,必须用艺术设计的语言来表达设计意念,使设计意念转变成设计意象。虽然意念与意象都是脑中的概念或形象,但从意念到意象,设计师的思维形式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最初的概念逻辑思维转化成为形象思维这一形象思维的目标在于用某种恰当的或者是令人激动的空间形象及实体形式表达意念。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集中精力,调动才能,挖掘记忆,通过一定的思维模式,向意念目标进行思维冲击,并一步步逼近,直到一个使内己满意的平面形式或空间造型跃现在脑海中,这时设计的立意便从意念飞跃到意象的阶段,实现意念的形象转换在设计意象的思维过程中,设计师往往借助于简单的视觉草图,以理清思想的头绪,引导思考的方向,由此形成的意念向意象转化的意念简图往往是草率的单线条的,或者是摸棱两可的,总之有些随心所欲,但它已具备用视觉形式加以表达的基础。意象的呈现表明设计方案有了最初的雏形,之后通过各种设计理论和心得经验进一步调整设计意念,在设计意图的检验阶段设计师也可能出现新的顿悟。

灵感稍纵即逝,设计师必须掌握快速的设计表达能力。将设计的想法和对目标项目的认识具体化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由抽象到具象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设计师对目标项门进行推敲、思考的过程,是设计公司内部设计师互相交流和提出概念的好方法。在设计草图绘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文字的注释、尺寸的标定、材料的选择、形态的推敲、结构的剖析等。为此设计草图的绘制是使展示设计的概念和内容形象化,使展示活动从计划变成现实的必要步骤,是设计推敲空间、结构、形态的表达工具,并把推敲的过程表达出来,以便对方案进一步进行深化设计。设计草图在深化设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从草图中发现设计师思考的过程和创意。展示主体可以通过草图和设计师充分地沟通和互动,提出对方案的建议和改进的方向,使方案在评估的过程中得以完善。

7.5深化设计

深化设计是将空间序列以实际的构造付诸实施。设计的重点是展示主体外观、主立面、主入口、重点展示区域、橱窗、门头、形象墙等形态造型区域,同时也是展示版面、展台、模型等的详细造型、具置、详细尺寸和一些技术方面的设计,如构造方式、电力、照明等,并形成相应的技术图,如详细的道具构造图纸、施工图纸等。另外对一些重点展示空间,可采用一些特殊表现手法如模型、动画模拟等加以突出,以更好地表现展示设计的创意。同时设计深化绘制的图纸应符合国家规范、尺寸与材料标注准确。

8.展示工程设计

8.1展示材料与设备装配设计

当设计方案确定设计施工图纸绘制好后,就进入到材质、色彩、特殊装备和绘制施工图纸的阶段,以便加强展示的特点和展示效果的表达。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展示道具、陈设装饰物及设备装配过程中的细节及展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设计师需要熟知所有参展元素的特征和使用功能,引入更多的科技手段为下一阶段设计做准备。如果灯光和声效的问题还没有涉及到,那么在这一阶段正是设计师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

8.2展示工程预算设计

方案完全确定后根据施工的要求和工程量的清单,做实施设计方案的工程预算。在这一阶段任何没有被明确包括在预算之内的项目都会给实际的施工带来额外的负担。但如果设计方案的工程预算超过了客户的预期,那么设计师应该在不影响整体展示效果的情况下,做出适当的调整,注意缩减展示元素并简化施工程序以减少开支。在这个阶段里,设计师与工程师以及客户应通力合作,一起寻找一种最能实现展示目标、展示效果的方法,以节省工程成本。

8.3选择施工队

在展示设计方案实施过程中,最需要与工程师、工艺师和施工队一起合作。设计的图纸方案只有在建设完成,成为实物的展示作品之后才有实际的价值,达到展示的目的,成为被人们记住的展示作品,而不再是漂亮的虚拟效果图设计。而施工的目标就是要把设计方案以实体的形态呈现出来。设计师和施工队的成功合作,关键在于双方的沟通、对施工图纸的理解、对设计意图的表现,对方案要达到预期目标、预期效果的明确。设计师对施工队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施工队过去的工程业绩、施工的质量;对图纸的理解能力、对图纸转换成实物的工程施工能力、把控能力、对于新科技与新方法的应用能力;与设计师和客户的沟通能力;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处理能力等。选择施工队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有时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与施工队交流和沟通,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能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从而找到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施工方式。

9.结语

展示设计它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时间性强的系统工程,是以传递展品信息为目的的设计活动。在设计开始时就需要对展示设计相关内容进行调查研、整体策划设计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系统的展示设计工作程序,保证整个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般而言,展示设计由开始到结束,历经展示设计的前期调查研究、策划筹备工作、展示艺术设计、展示技术设计、展示工程施工等过程。每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开,它是互相联系、互相交叉的,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在每一个过程中,不断的对已有信息进行评估、分析、合成,同时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确保展示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全面性,展示效果的艺术性,展示形式的科学性,展示制作的可靠性,展示经费的合理性。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严谨、科学的设计程序与设计方法来进行,明确设计要求、设计内容、设计定位,量化目标,合理的应用设计元素和设计表现手法,使整个设计过程呈现出一系列的线性步骤。

课题研究项目:《商业展示设计》广东省精品课程、教育部艺术设计教指委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 王延羽.《谈展示设计的定位》.《艺术教育》[J], 2009年第1期

[2] 甘志浩.《装饰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监督》[C]http:///product.free.8995940.1/

[3] 叶萍.展示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5

[4] 郑念军.展示设计[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1.2.1

展示设计概念分析第3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这就要求我国教育事业能够紧跟经济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人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体现在其教材已不单单是以往的说教式内容,而添加了更多的图文解说和应用模块。高中化学的概念图就是一种新颖的教育改革创新方式,基于此(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本文首先对概述了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然后对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功能和应用做了分析,最后总结全文。

关键词 概念图;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应用分析

前言

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不仅包括要求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掌握和理解,而且要学生熟练运用概念知识理解化学实验过程,掌握高中化学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概念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或者不全面,势必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更谈不上对高中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熟练应用。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中,以概念图的方式清晰、明确地向学生展示基础概念的内容,各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综合运用。从图上学生可以系统的查看和理解各化学概念之间的关系,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记忆。运用概念图设计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能够让老师更加准确、清晰地讲解化学概念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更容易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同时,运用化学概念图来设计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目的,而且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概述

概念图与系统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将概念内容做出相关联系的一种体现,一幅概念图能够囊括许多用语言无法描绘出的内容。概念图在国际上的通用概念是展示出人能够识别、理解和思考的内容,以连线、节点、框图的形式表达各系统内容之间的关系,其中节点代表概念,连线代表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图示法展示化学内容的方式能够更加直观、清楚地把人脑中潜在的隐形知识串联起来,使其更加可视化。

例如,(如上图1所示)对电解化合物做概念图分析设计,可以从五个节点引出化合物电解的基本概念: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强电解质,然后再根据五个电解物质之间的等级关系用连线的方式联系起来,可以把最左边作为电解质的最低级,最右边作为最高级,框图内代表电解的基本概念,这样就能从直观地了解电解化合物的过程。概念图的构建步骤可以从根据中心主体确定知识领域、通过联系特征建立概念连接和罗列分析概念进行合理排序、不断修改完善增删概念的角度安排构建。

(一)高中化学概念图的构建应该能够建立起即将学习的新概念和以往学习的旧概念之间的关系,注重的是概念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知识的框架联系。因此,首先要做的是根据中心主题确立知识概念的领域,概念图的构建要确定中心和主体,如下图2所示,从重点知识的角度切入能够更加直观的表达出概念图所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二)选定了主题之后,就要根据主体具体包括的内容罗列和分析概念,并且能够做到合理排序。例如(以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做概念图构建时先要对本专题的内容做一个罗列: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然后根据对罗列的内容分别进行分析,将简单的、有关联的信息和概念用连线和连接词进行横向连接,表明关系。

(三)经过上述的过程,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图已经成形,这仅仅是构建出了基础的概念关系,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新旧概念的不断接触,需要对概念图上的概念做适当的完善和补充。这样不仅可以随时保证概念图根据学习内容的加深得到实时更新,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原有知识的同时不断更新对概念的理解,对所学的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加深入。

二、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高中化学知识概念图一般是将高中化学概念、化学元素组合、化学实验和化学应用等联系起来,以连线和框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其包括的内容不仅有各高中化学概念与后续化学教学的联系和区别而且包括高中化学学习的应用背景和意义,这种整合到一起的系统图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示给读者各学习章节和整体教材内容的学习脉络。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一下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功能,

(一)概念图可以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设计,让老师建立起宏观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指导方案,同时概念图与数学中的树状图一样清晰地展示了高中教学的章节知识点、重点内容和教学计划等。例如,老师在讲解关于有机化合物知识章节时,其整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化学的获取与应用、化学染料与有机化合物、食品中的有机化学、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老师在讲解这一章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这四块内容建立起联系框图,然后将每一块内容所包含的基础知识、概念联系起来。同时为了展示出课程讲解的过程可以有顺序和目的性地完成概念图的结构。

(二)概念图可以应用于教学反馈,通过对概念的设计,老师可以获取学生对基础化学概念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微观物质结构这一章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本章节的知识概念图,并且让他们自己讲解一下有关微观物质与物质多样化、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的多样性四个内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掌握从哪个角度切入能够把内容整理的清晰、自然而且能够体现各知识章节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学生自己梳理内容然后以概念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老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由这种形式反馈回来的教学效果信息能够指导老师随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形式。

(三)概念图课提高学生宏观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对不同内容作出联系框架和系统搭建思维。我们在学习新内容时一般刚开始只是片面得学习本章节内容,很难将各章节内容联系起来。这种以概念图形式的讲解或练习,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各章节内容的同时加强系统思维的培养。例如,教师在对碳、硫化合物一章讲解之前可以让学生首先设计一个化学知识概念图,让学生先从宏观角度了解本章节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在设计的概念图上体现出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与前几章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点、整理已有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实现对系统知识的长期记忆。

三、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适合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计划。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应该考虑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其设计内容不仅包括阶段性学习的知识内容而且包括教师在这一阶段教学的安排和进度。根据教学计划的不同以及概念图设计的对象不同可以从教学内容计划安排、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复习课上化学内容总结和对概念知识的修正、补充等几个方面对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概念图制定应用策略,并且能够不断更新完善下一阶段化学内容的学习。教师在制定概念图教学方案时应该预留出对新概念更新和完善的设计空间,配合教学过程中的单元知识巩固,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修正。下面就详细阐述一下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应用概念图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计划安排是概念图在教学中的一个典型应用,教师通过系统全面的概念图设计能够大致掌握对高中化学的整体授课安排,帮助老师计划课时安排和内容讲解进度,让老师能够随时根据课时需要调整教课内容。同时,在设计化学概念图时,要考虑知识的难易程度和选择性教学的模块,这样能够提示教师在讲解相关化学知识概念时能够有选择的做好课程讲解的筛选工作。

(二)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应用概念图最大的受益对象是学生,系统、清晰的知识脉络和知识框架安排,将化学内容相互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做课堂预习时,能够根据概念图提供的知识系统框架和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做好对课上知识的预览。同样,在对学过的化学知识复习过程中,化学概念图是学生最好的帮手,概念图为学生提供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梳理,而且加强了学生知识系统化的思维。

(三)化学知识的特点是记忆和理解的内容比较多,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灵活性和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化学知识时就可以发挥出概念图的优势,将前后知识点和新旧概念串联起来,建立联系。同时,学生自己动手构建一个化学知识概念图是检验学生复习效果的有效方法,通过构架化学概念图可以达到对化学内容熟练掌握的目标。

(四)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应该对化学的相关知识、课程授课方式以及教学的进度有大致的把握,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化学世界里,越来越多的未知事物被发现,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该具备随时更新化学知识,完善教学内容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应用概念图对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知识的更新和完善,做好知识更新和完善的准备。

总结

化学概念是高中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知识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和理解化学概念与化学实验、化学原理公式、元素化学知识结合,充分掌握高中化学知识。如果学生对化学概念产生深刻理解,不仅有益于化学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将化学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样既能更加深刻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为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

参考文献

[1]戚宝华.试论“思维导图”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11,07(12):018-020.

[2]陆真,李静雯,邹正,等.信息技术与化学新课程整合的研究——思维导图及Mind Manager与化学模块化学习[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6(11):047-049.

[3]支瑶,王磊,张绪姝.化学平衡常数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功能价值分析及其教学实现[J].化学教育,2010,31(26): 029-034.

[4]郑志壮.试谈多媒体课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基于《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上, 2012,16(07):079-081.

展示设计概念分析第4篇

【关键词】概念图;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应用分析

前言

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不仅包括要求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掌握和理解,而且要学生熟练运用概念知识理解化学实验过程,掌握高中化学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概念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或者不全面,势必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更谈不上对高中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熟练应用。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中,以概念图的方式清晰、明确地向学生展示基础概念的内容,各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综合运用。从图上学生可以系统的查看和理解各化学概念之间的关系,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记忆。运用概念图设计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能够让老师更加准确、清晰地讲解化学概念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更容易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同时,运用化学概念图来设计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目的,而且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概述

概念图与系统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将概念内容做出相关联系的一种体现,一幅概念图能够囊括许多用语言无法描绘出的内容。概念图在国际上的通用概念是展示出人能够识别、理解和思考的内容,以连线、节点、框图的形式表达各系统内容之间的关系,其中节点代表概念,连线代表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图示法展示化学内容的方式能够更加直观、清楚地把人脑中潜在的隐形知识串联起来,使其更加可视化。

图1 化合物电解概念图

例如,(如上图1所示)对电解化合物做概念图分析设计,可以从五个节点引出化合物电解的基本概念: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强电解质,然后再根据五个电解物质之间的等级关系用连线的方式联系起来,可以把最左边作为电解质的最低级,最右边作为最高级,框图内代表电解的基本概念,这样就能从直观地了解电解化合物的过程。概念图的构建步骤可以从根据中心主体确定知识领域、通过联系特征建立概念连接和罗列分析概念进行合理排序、不断修改完善增删概念的角度安排构建。

(一)高中化学概念图的构建应该能够建立起即将学习的新概念和以往学习的旧概念之间的关系,注重的是概念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知识的框架联系。因此,首先要做的是根据中心主题确立知识概念的领域,概念图的构建要确定中心和主体,如下图2所示,从重点知识的角度切入能够更加直观的表达出概念图所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图2 Na的性质概念图

(二)选定了主题之后,就要根据主体具体包括的内容罗列和分析概念,并且能够做到合理排序。例如(以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做概念图构建时先要对本专题的内容做一个罗列: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然后根据对罗列的内容分别进行分析,将简单的、有关联的信息和概念用连线和连接词进行横向连接,表明关系。

(三)经过上述的过程,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图已经成形,这仅仅是构建出了基础的概念关系,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新旧概念的不断接触,需要对概念图上的概念做适当的完善和补充。这样不仅可以随时保证概念图根据学习内容的加深得到实时更新,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原有知识的同时不断更新对概念的理解,对所学的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加深入。

二、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高中化学知识概念图一般是将高中化学概念、化学元素组合、化学实验和化学应用等联系起来,以连线和框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其包括的内容不仅有各高中化学概念与后续化学教学的联系和区别而且包括高中化学学习的应用背景和意义,这种整合到一起的系统图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示给读者各学习章节和整体教材内容的学习脉络。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一下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功能,

(一)概念图可以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设计,让老师建立起宏观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指导方案,同时概念图与数学中的树状图一样清晰地展示了高中教学的章节知识点、重点内容和教学计划等。例如,老师在讲解关于有机化合物知识章节时,其整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化学的获取与应用、化学染料与有机化合物、食品中的有机化学、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老师在讲解这一章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这四块内容建立起联系框图,然后将每一块内容所包含的基础知识、概念联系起来。同时为了展示出课程讲解的过程可以有顺序和目的性地完成概念图的结构。

(二)概念图可以应用于教学反馈,通过对概念的设计,老师可以获取学生对基础化学概念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微观物质结构这一章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本章节的知识概念图,并且让他们自己讲解一下有关微观物质与物质多样化、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的多样性四个内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掌握从哪个角度切入能够把内容整理的清晰、自然而且能够体现各知识章节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学生自己梳理内容然后以概念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老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由这种形式反馈回来的教学效果信息能够指导老师随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形式。

(三)概念图课提高学生宏观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对不同内容作出联系框架和系统搭建思维。我们在学习新内容时一般刚开始只是片面得学习本章节内容,很难将各章节内容联系起来。这种以概念图形式的讲解或练习,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各章节内容的同时加强系统思维的培养。例如,教师在对碳、硫化合物一章讲解之前可以让学生首先设计一个化学知识概念图,让学生先从宏观角度了解本章节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在设计的概念图上体现出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与前几章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点、整理已有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实现对系统知识的长期记忆。

三、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适合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计划。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应该考虑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其设计内容不仅包括阶段性学习的知识内容而且包括教师在这一阶段教学的安排和进度。根据教学计划的不同以及概念图设计的对象不同可以从教学内容计划安排、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复习课上化学内容总结和对概念知识的修正、补充等几个方面对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概念图制定应用策略,并且能够不断更新完善下一阶段化学内容的学习。教师在制定概念图教学方案时应该预留出对新概念更新和完善的设计空间,配合教学过程中的单元知识巩固,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修正。下面就详细阐述一下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应用概念图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计划安排是概念图在教学中的一个典型应用,教师通过系统全面的概念图设计能够大致掌握对高中化学的整体授课安排,帮助老师计划课时安排和内容讲解进度,让老师能够随时根据课时需要调整教课内容。同时,在设计化学概念图时,要考虑知识的难易程度和选择性教学的模块,这样能够提示教师在讲解相关化学知识概念时能够有选择的做好课程讲解的筛选工作。

(二)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应用概念图最大的受益对象是学生,系统、清晰的知识脉络和知识框架安排,将化学内容相互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做课堂预习时,能够根据概念图提供的知识系统框架和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做好对课上知识的预览。同样,在对学过的化学知识复习过程中,化学概念图是学生最好的帮手,概念图为学生提供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梳理,而且加强了学生知识系统化的思维。

(三)化学知识的特点是记忆和理解的内容比较多,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灵活性和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化学知识时就可以发挥出概念图的优势,将前后知识点和新旧概念串联起来,建立联系。同时,学生自己动手构建一个化学知识概念图是检验学生复习效果的有效方法,通过构架化学概念图可以达到对化学内容熟练掌握的目标。

(四)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应该对化学的相关知识、课程授课方式以及教学的进度有大致的把握,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化学世界里,越来越多的未知事物被发现,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该具备随时更新化学知识,完善教学内容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应用概念图对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知识的更新和完善,做好知识更新和完善的准备。

总结

化学概念是高中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知识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和理解化学概念与化学实验、化学原理公式、元素化学知识结合,充分掌握高中化学知识。如果学生对化学概念产生深刻理解,不仅有益于化学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将化学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样既能更加深刻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为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

【参考文献】

[1]戚宝华.试论“思维导图”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11,07(12):018-020.

[2]陆真,李静雯,邹正,等.信息技术与化学新课程整合的研究――思维导图及Mind Manager与化学模块化学习[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6(11):047-049.

[3]支瑶,王磊,张绪姝.化学平衡常数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功能价值分析及其教学实现[J].化学教育,2010,31(26): 029-034.

[4]郑志壮.试谈多媒体课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基于《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上, 2012,16(07):079-081.

展示设计概念分析第5篇

关键词: 高一函数概念 教学设计 集合与映射

一、引言

在高一数学教材讲述函数概念时,主要是通过集合与映射引入.但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讲解函数概念的方式、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不相同,使得对于相同的知识各自的教学设计也有所不同.

本文首先给出了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的一般环节及优缺点,然后叙述了函数概念教学的意义及困难现状,接着通过具体的高一函数概念教学设计分析教学设计的优势及缺点,吸收教学方案中的优点,进而加以反思,最后总结出函数概念教学设计研究中的体会.

二、教学设计的分类

(一)传统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设计,它的设计理念是基于教师“教”为主体的思想上,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中心进行设计编排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教学设计模式.

1.传统教学设计主要环节

(1)目标分析;

(2)学习者分析;

(3)确定教学方法与策略;

(4)选定教学媒体;

(5)实际教学,并获得教学反馈.

2.传统教学设计的优点及不足

传统教学设计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其优点在于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成长.

(二)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自主的“学”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建构者.

1.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主要环节

(1)情景创设;

(2)信息资源提供;

(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4)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索.

2.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的优点与不足

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其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发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

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不足表现在,过分以学生为中心,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不够系统科学.

(三)“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既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肯定了教师的主导教学,是传统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理论的结合.

1.“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1)教学目标分析;

(2)学习者特征分析;

(3)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活动设计;

(4)学习情景设计;

(5)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6)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并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设计加以改进.

2.“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优点与不足

“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是结合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灵活选择“发现式”教学和“传递―接受式”教学,便于考虑情感因素,即动机的影响.

“学教并重”教学设计不足在于教师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教师素养等的差别,从而导致教学设计的不同,因而我们仍要学习不同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

三、函数概念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

(一)函数概念教学的意义

函数是数学学科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概念的学习是学习函数知识及其他数学概念的基础.因此,了解函数的背景是十分有益的[1].

(二)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程度

从思维发展的特征来看,初中生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的逐步向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由于高一学生还处于经验型的抽象思维阶段,根据经验理解函数概念非常不适应,这是构成函数概念学习困难的主要根源[2].

(三)函数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函数概念的抽象性

在中学生函数概念教学的诸多问题中,函数概念的抽象性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3].针对函数概念的抽象特性,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意把概念具体可观化,利于教学.

2.教师对函数概念理解不够深刻

在函数概念教学中,除了函数概念本身的抽象难懂之外,教师对函数概念理解本身就不够深刻也是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四、具体函数概念教学过程设计研究

函数概念教学设计

1.教学重、难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及“y=f(x)”的含义,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掌握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法.

2.教学过程:

(1)阅读课本引入新知,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

(a)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2)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3)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4)函数的概念.

(5)函数定义的五大注意事项[5]:

(a)f表示对应关系,在不同的函数中f的具体含义不一样;

(b)f(x)是一个符号,表示x经过f作用后的结果;

(c)集合A中数的任意性,集合B中数的唯一性;

(d)“f:AB”表示一个函数的三要素:法则f(核心),定义域A(要优先),值域C(上函数值的集合且C∈B).

(6)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表示方法.

3.例题讲解:

例1:根据函数定义,判断下列图像是否为y关于x的函数图像:

4.课堂小结:(a)函数的概念.(b)函数定义的五大注意点.(c)函数的三要素及符号的正确理解和应用.(d)定义域、值域的表示方法.

5.课后作业及板书设计.

从函数概念教学设计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发:第一,函数概念教学有四大核心,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及对应法则、函数的应用;第二,函数概念的教学随着函数概念的发展应循序渐进,相关概念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应把握整体,首先认识函数中的变量,突出函数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次学习函数表达式,最后把握概念本质,理解“对应”,牢记函数定义,形成函数对象,建立函数模型;第三,函数概念教学设计的具体环节应考虑全面,包括重难点的把握,新课的引入安排,师生互动安排,代表性例题的选择等;第四,教学设计完成后,经过实际教学,形成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总结经验,改进教学质量[6].

参考文献:

[1]方晓燕.浅谈中学函数概念的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7-48.

[2]朱文芳.函数概念.学习的心理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1999,8(4):24.

[3]夏也.学生在函数概念学习中的困难分析[J].电大理工,2007(3):66-67.

[4]烁箩.《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兼评网上教学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12):27-29.

展示设计概念分析第6篇

展示是研究展品、人、空间环境的三者关系,任何展示设计都必须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完成,对展示设计各方面数据的了解至关重要。为此对展示空间形态进行设计之前需要调查、分析、研究展品、主办方以及展示目标对象、展示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设计者可以了解展品、展示形式、展示目标观众及同行对一般展示活动的认同感及展示效果的评价,掌握影响展示效果的各种因素,从而确保展示信翩专播的准确性、全面性,展示效果的艺术性,展示形式的科学性。

1、展品调查研究设计师只有理解、吃透展品,才能准确把握设计的方向。而准确把握设计方向就必须对展品进行调查研究、归类分析,了解展品的种类、属性、形态、色彩、体量、数量、功能、用途以及展品的尺寸或其他特殊要求,把握展品的文化内涵、理念等信息。而有效的掌握展品的方法就是:从展品的角度出发,对相关领域的信息对象作大量的对比、分析后明确展品的属性和特征,以展品为核心,以目标观众为本,从展品的角度去思考展示空间设计的问题。

2、展示目标对象人的调查研究不同的人在年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能力和对事物的理解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设计师对于目标受众群体基本信息的掌握,将影响设计师展示设计方法的应用。为此展示设计师必须从展示的目标受众群体开始调研。而目标受众群体可能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主要调查他们的:民族、生活习俗、年龄段、受教育程度、观展习惯等,并从中归纳总结目标受众群体的共性特点和普遍性要求。这就要求展示设计师必须从目标受众群体的共性特点和普遍性的要求出发去思考展示设计的问题,而不是从目标受众个体的要求和靠设计师个人感受去理解展示设计的问题。如果对展示的目标群体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将对展示设计发挥巨大的作用。

3、展示空间环境调查研究现有的展示空间环境包含着许多重要信息,展示设计师通过对展示建筑图纸的分析,了解原空间的结构形式,限制程度如主要的方位朝向、主要的人流入口,景观方向、采光与通风、展区内的交通干线、展区与展区的相邻关系、管线入口等,原有功能布局与交通流线的设置是否合理,水平与垂直交通体系的设置特点,空间的基本特征,设备用房对于使用空间的影响等,它们都对展示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设计思路与具体的处理手法。

二、项目设计资料归类分析

对调查的项目设计资料和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梳理,把与项目设计有关的设计条件元素、要求、目标等作为正式开展展示设计工作的依据。如:现行业展示设计的业态情况,设计的基本表现手法,设计的流行趋势,设计存在的问题,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等。查阅所有相关的设计规范、阅读相关杂志文章、品味优秀设计案例,阅读分析项目设计的企业背景,企业理念,对现有展示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掌握具有启发和参考价值的信息。考察相关的实例工程,通过亲身感受进一步增加对展示空间实际效果的体验与认识。在清晰地了解项目设计的基本情况后,在设计阶段就能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三、展示设计的盆体策划

整体策划在整个展示设计的活动中处于指导地位,贯穿展示设计活动的始终,涉及展示活动的方方面面。展示的总体策划要服从展品的形象、企业形象以及展品的营销策略,只有站在整体目标的高度,对展示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策划和部署,才能有限的达到展示的预期目标。

1、制定展示的目标展示的目标是指展示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指主办方通过本次展示活动所要得到的结果。展示目标分为两种: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直接目标是对展示对象所产生的影响,它主要的表现为展品的知名度、认知度、信任度、喜好度等。间接目标也叫经济目标,它的实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直接目标实现是间接目标的实现的基础,只有直接目标实现了间接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2、锁定展示对象展示的对象即是展品在展示活动中确立的目标市场所涉及的顾客。也就是说展示活动要引起那些人注意、兴趣,激发那些人的好奇心、购买欲望,促使那些人来观展锁定展示活动的诉求对象。

3、确定展示的地点和时间所谓展示地点,是指企业准备在哪个地区单独开展展示活动或选择参加哪个专业展览会开展展示活动。前者展示的时间可以自己定,后者却由组委会会统一制定,不为某一参展商二改变展示活动的时间

四、编写展示设计脚本

经过调查研究整体策划后开始编写展示设计文字脚本。一般文化类展示空间设计由于内容繁多、复杂所涉及面八跨度大等原因,需要多方专家的参与定夺编写,其文字脚本的形成往往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酝酿。而商业性的展示设计却相对简单,常以甲方展示项目设计任务书作为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但从整体方案设计的角度出发,文字脚本还是必需的,因为脚本是展示设计的根本,是展示设计工作开展的依据。

五、展示艺术设计

1、展示主题概念设计展示的主题是围绕“展品”展开的空间叙述,通过对展示空间的规划设计、展示形态创意设计,对展品进行重构营造特定的展示主题氛围。用展示的主题去连接展品和空间、展品和人、空间和人形成富有主题创意的展示空间,使展示空间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展示空间形态创意设计更符合展示主题的要求,从而突出展示主题、展示展品、传播展品信息。通过对展示空间的规划设让展示空间形态创意设计、展示陈设设计和展示信息传播设计,对受众进行明确的指引。通过对展示设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运作,满足目标受众深层次的认知和了解展品,利用展示的组织和策划手段表达展示的内容,传播展示的信息,突出展示的主题概念。在进行展示设计创意时,首先要明确展品是展示的核心,空间是展示展品的媒介,展示主题概念是空间的灵魂。

展示的设计创意需要以展示主题为核心,以“展品”为原点,从目标受众心理角度去开展展示的创意设计每一个展示设计师都必须清楚,在对展示主题概念创意设计时,一定要先有一个明确的设计定位及展示的主题概念,才能展开对展示的创意设计。然而在明确展示设计的主题概念后,需要对展示传播的信息的解读方式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在此基础上确立一个主题明确、鲜明、个性化的展示概念,并根据这个概念确定展示设计的主题。接着设计师就可以将这个设计概念运用多种设计手法形成设计方案,并控制展示设计创意的发展方向。这一点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展示目标受众对象对展示信息的解读方式,并决定展示空间造型形态的创意设讯一旦明确了展示的主题,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来解码信息,使展示传播的信息按照展示主题的要求形成系统化的信息,这种系统化了的信息就形成了展示的主体信息。在选择主体信息的同时,为了避免信息的相似性、模糊展示的主题概念的表达,去除不必要的信息,从而突出展示的主体,强化展示的主题概念。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信息的解读能沿着一条能体现展示理念的主线采进行,避免信息传达的偏差和近似。这种对展示主题信息解读本身就具有开启思维能力、引导目标受众的思考和联想,从而达到展与示的互动,加深观众对展示信息认知度和认同感,使观众以特定的方式理解展示所传播的主题概念,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展示的信息内容。

2、展示空间总体规划设计展示空间的总体规划设计是在通过对展品的了解、展示活动性质、展示主题概念的创意和参展人数和所需展示道具分析的基础上,从空间环境的角度来确定大的框架,利用图示分析的方法来确定观众流线、展区的分布及功能区域的位置,确定公共空间、展示区域与主要交通之间的比例、展区之间的展线等。设计中由于现有结构形式、面积的限制,主体展示空间可能适合布置在现有建筑的某几个位置,因此要及早考虑主体展示空间的面积、形状、形式和主立面。随后需要链接其他展示区域,检查展示链接空间是衔接是否顺畅,尽可能的简化过度空间,强化空间的自然衔接。接下来处理其他基本展示的空间设计问题。在整个平面规划布局设计过程中要合理应用前期分析的各种情况,合理安排主次展区,处理好展品展示空间、展品与观众的互动空间、活动演示区、展品体验区的动静关系。同时考虑空间的通风与人流走向,私密展示空间与现行体验区要注意开门方向,避免与通道发生冲突。用展示陈设道具来隔断划分空间是现代展示设计的常用手法之一,在展示空间设计中作为衡量空间尺度,因此在做展示空间设计时常常和道具陈设设计同步进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分隔空间与展示陈列功能结合起来,既灵活又节省面积。

整体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整个展示空间布局、艺术风格、艺术形式、整体形象、整体氛围及展现方式及技术手段的应用,及对展示空间、形状、照明、材质、色彩机理等方面的统筹规划设计,使它们在整体空间环境中发挥其展示优势,相得益彰,统筹发展,达到展示效果的整体性,并独具特色。它的设计重点是展示空间布局、空间的组织,强调空间的统一与变化、新颖与独特个性魅力的塑造,以准确的传达展示的信息,保证展示内容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同时,在总体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始终把握大的展示方向,以展示展品为目的,合理的把握展区尺度,准确的运用展品工学。对展品基本尺度掌握可以向展示的主办方索取,或测量记录展品的基本尺度。而对于展场内的展示区、工作区、活动区、储藏区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或对展示预期规模的评估设定,同时对活动演示区,互动交流区做组合灵活多用途的设计,使之能够随着展示活动的开展及时的调整展区。

3、展示概念草图设计展示设计的主题概念的确立和展示总体规划的明晰,就意味着找到了设计的发展方向,确立了指导思想,但它还只是一个概念性的想法,处于只能用语言表达的状态,而且可能包含诸多的设计意念。要使设计概念转变成设计方案,设计主题必须转换成空间形态。换句话说,必须用艺术设计的语言来表达设计意念,使设计意念转变成设计意象。虽然意念与意象都是脑中的概念或形象,但从意念到意象,设计师的思维形式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最初的概念逻辑思维转化成为形象思维这一形象思维的目标在于用某种恰当的或者是令人激动的空间形象及实体形式表达意念。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集中精力,调动才能,挖掘记忆,通过一定的思维模式,向意念目标进行思维冲击,并一步步逼近,直到一个使内己满意的平面形式或空间造型跃现在脑海中,这时设计的立意便从意念飞跃到意象的阶段,实现意念的形象转换在设计意象的思维过程中,设计师往往借助于简单的视觉草图,以理清思想的头绪,引导思考的方向,由此形成的意念向意象转化的意念简图往往是草率的单线条的,或者是摸棱两可的,总之有些随心所欲,但它已具备用视觉形式加以表达的基础。

意象的呈现表明设计方案有了最初的雏形,之后通过各种设计理论和心得经验进一步调整设计意念,在设计意图的检验阶段设计师也可能出现新的顿悟。灵感稍纵即逝,设计师必须掌握快速的设计表达能力。将设计的想法和对目标项目的认识具体化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由抽象到具象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设计师对目标项门进行推敲、思考的过程,是设计公司内部设计师互相交流和提出概念的好方法。在设计草图绘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文字的注释、尺寸的标定、材料的选择、形态的推敲、结构的剖析等。为此设计草图的绘制是使展示设计的概念和内容形象化,使展示活动从计划变成现实的必要步骤,是设计推敲空间、结构、形态的表达工具,并把推敲的过程表达出来,以便对方案进一步进行深化设计设计草图在深化设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从草图中发现设计师思考的过程和创意。展示主体可以通过草图和设计师充分地沟通和互动,提出对方案的建议和改进的方向,使方案在评估的过程中得以完善。

4、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是将空间序列以实际的构造付诸实施。设计的重点是展示主体外观、主立面、主入口、重点展示区域、橱窗、门头、形象墙等形态造型区域,同时也是展示版面、展台、模型等的详细造型、具置、详细尺寸和一些技术方面的设计,如构造方式、电力、照明等,并形成相应的技术图,如详细的道具构造图纸、施工图纸等。另外对一些重点展示空间,可采用一些特殊表现手法如模型、动画模拟等加以突出,以更好地表现展示设计的创意。同时设计深化绘制的图纸应符合国家规范、尺寸与材料标注准确。

六、展示工程设计

1、展示材料与设备装配设计当设计方案确定设计施工图纸绘制好后,就进入到材质、色彩、特殊装备和绘制施工图纸的阶段,以便加强展示的特点和展示效果的表达。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展示道具、陈设装饰物及设备装配过程中的细节及展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设计师需要熟知所有参展元素的特征和使用功能,引入更多的科技手段为下一阶段设计做准备。如果灯升坏口声效的问题还没有涉及到,那么在这一阶段正是设计师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

2、展示工程预算设计方案完全确定后根据施工的要求和工程量的清单,做实施设计方案的工程预算。在这一阶段任何没有被明确包括在预算之内的项目都会给实际的施工带来额外的负担。但如果设计方案的工程预算超过了客户的预期,那么设计师应该在不影响整体展示效果的情况下,做出适当的调整,注意缩减展示元素并简化施工程序以减少开支。在这个阶段里,设计师与工程师以及客户应通力合作,一起寻找一种最能实现展示目标、展示效果的方法,以节省工程成本。

3、选择施工队在展示设计方案实施过程中,最需要与工程师、工艺师和施工队,起合作。设计的图纸方案只有在建设完成,成为实物的展示作品之后才有实际的价值,达到展示的目的,成为被人们记住的展示作品,而不再是漂亮的虚拟效果图设计。而施工的目标就是要把设计方案以实体的形态呈现出来。设计师和施工队的成功合作,关键在于双方的沟通、对施工图纸的理解、对设计意图的表现,对方案要达到预期目标、预期效果的明确。设计师对施工队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施工队过去的工程业绩、施工的质量;对图纸的理解能力、对图纸转换成实物的工程施工能力、把控能力、对于新科技与新方法的应用能力;与设计师和客户的沟通能力;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处理能力等。选择施工队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有时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与施工队交流和沟通,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能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从而找到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施工方式。

七、结语

展示设计概念分析第7篇

关键词:主题核心概念;学习进阶;中观教学设计;机械能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1-0066-7

1 问题的提出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性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指向于整本教材、整个学科知识结构的宏观安排;二是指向某一课时、某一概念的微观层面上的教学安排;三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指向于结构化主题学习单元的中观教学设计。

目前,高中物理教学的设计视角大多指向微观层面,其原因除了教师缺少基于联系视角进行中观教学设计的整体观念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合适的架构组织来统领大量具体概念,从而造成了学生在整体知识理解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

2 核心概念的层次模型及其学习进阶

前些年,美国教育界针对本国科学课程中“一英里宽,一英寸深”的现象提出广泛批评,由此催生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重新修订。新标准的核心思想围绕少数核心概念进行知识组织,并对核心概念规定了12年一贯制的学习进阶,以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全面理解。由此,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逐渐成为全球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关于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我国科学教育界在介绍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在核心概念的确定原则、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围绕核心概念、学习进阶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索,但对科学概念层次模型尚未达成共识。在本文中,笔者基于图1所示的科学概念层次模型进行了实践研究。

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在图1所示的科学概念层次模型中,居于塔尖的“学科核心概念”只有“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守恒”等少数几个,但却统摄着数量众多的抽象概括水平依次降低的“主题核心概念”“重要概念”和“基础概念”。因此,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对其组织架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主题核心概念”“重要概念”等下位概念的学习序列进行合理的规划,即对其学习进阶进行研究。

目前,关于学习进阶主要有两种研究取向,一是基于课程论视角,认为学习进阶是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概念序列,其研究取向是对核心概念的学习序列进行宏观规划;二是基于教学论视角,认为学习进阶是描述学生的学习路径,是“学习者认知发展过程中用以‘踏脚’的具体的‘脚踏点’”,其研究取向是对具体“脚踏点”进行优化设计。显然,二者虽然研究取向不同,但却相辅相成,因为“仅有路径还不足以提供学习者认知发展的支撑,需要寻找学习者每一次进步的‘脚踏点’,以此帮助学习者发展和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利构建有意义的认知”。

3 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考

基于图1所示科学概念层次模型进行教学设计,主要有三种取向:一是围绕学科核心概念的教学设计,它一般属于课程专家的研究范畴;二是围绕某个重要概念、基础概念的微观处理;三是介于二者之间、基于主题核心概念的中观教学设计。由于主题核心概念是联系学科核心概念与重要概念的桥梁,这样围绕主题核心概念的教学设计,向上可以契合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序列,向下可联系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基于主题核心概念的教学设计是最佳的中观教学设计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基于主题核心概念的学习路径不是单个重要概念学习路径的简单拼接,因为重要概念间的关联方式既是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知识结构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只有将它们及其之间的关联方式放在系统的高度去统筹规划,才能围绕进阶层级设计出最优化的进阶路径。

关于重要概念间的关联方式,一般有内外之分,其中有关重要概念间的层次关系、概念属性以及建立过程间的逻辑关系属于内在关联方式,而蕴含重要概念的建立、应用的结构化主题则属于一种外在的关联方式。因此,基于主题核心概念学习路径设计,不仅需要对内在关联方式进行优化重组,同样需要重视结构化主题情境这种外在关联方式的构建,以便学生基于情境获得知识、应用知识,从而在丰富其认知结构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围绕主题核心概念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在围绕主题核心概念的教学设计时,还需要把学科核心概念解构成“颗粒度”适中的主题核心概念。在本文中,以学科核心概念“能量守恒”为例,首先基于科学层次模型对其组织架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主题核心概念“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的学习路径设计。

4.1 “能量守恒”的组织架构关系

“能量守恒”是中学物理中几个学科核心概念之一,但它却统摄了Ⅰ中的“主题核心概念”、Ⅱ中的“重要概念”以及若干“基础概念”,具体的组织架构关系如图2所示。(注:由于基础概念数量较多,图中没有列出层次,另外,有关的电磁场能量也未列出。)

在人教版必修2及选修3系列的相关章节中,都是围绕“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和“守恒思想”这条主线进行内容组织的,其中关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没有采用新课标之前的教材组织方式――在章首直接说明“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而是采用逐级渗透,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会这一重要思想,具体渗透的章节如表1。

由表1可知,要实现对“能量守恒”的深刻理解,“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的学习路径设计至关重要。

4.2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单元的教材分析

纵观图2中主题核心概念“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的“颗粒度”,非常适合单独构成主题学习单元,但人教版教材没有简单地按其概念序列进行内容组织,而是从以下两个层面渗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和“守恒思想”的重要主线。

(1)关于守恒思想的渗透方式

关于守恒思想,教材按“追寻守恒量(动能、势能间的转化及其守恒猜测)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实验验证能量守恒”进行组织。在“追寻守恒量”中,以图3所示的伽利略理想实验所隐藏的守恒思想为出发点,重现人类追寻能量概念的思维脉络,初步概括出能量概念,并定义势能、动能,猜测动能、势能在相互转化过程中可能守恒。在“机械能守恒定律”中,运用演绎与归纳的方法建立机械能守恒定律,并安排验证性实验,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验两个层面上体验守恒思想。在单元最后安排“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其目的是在更宽广的知识背景下引导学生感悟守恒思想,完善能量的知识结构。

(2)关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渗透方式

关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渗透方式,教材首先阐述在人类认识能量历史过程中建立了功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变化,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以此强调“功”与“能”之间相互依存。其次,是在探讨重力、弹簧弹力做功特点过程中,建立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及其对应的功能关系。最后,是通过“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初步体验合力做功与质量、速度变化关系,然后运用演绎方法建构动能概念和动能定理。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教材围绕主线进行了精心组织和安排,但我们也注意到,教材中各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隐晦的,因而不利于学生深刻领会主线。另外,基于教学逻辑考虑,教材没有更为清晰地体现出“为什么重力做功对应重力势能变化?为什么合力做功对应动能变化?”同时,在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建构过程中隐含逻辑问题。

4.3 主题核心概念“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基于上述思考,在设计学习路径时,需要在考虑教学逻辑的同时,突出重要概念间的内外联系。为此,我们以伽利略理想实验及其拓展模型为学习主题,构建起沿追寻守恒量思维脉络的重要概念学习路径图(见图4)。

(1)功的学习路径设计

如前所述,“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其重要性体现在“功”“能”两个概念的相互依存上。因此,“功”概念的建立必然是与能量转化过程密切相关。为此,设计以下学习路径。

①基于伽利略理想实验分析,创建功的概念情境

【问题1】在图3所示的伽利略理想实验中,物体在AB及BC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如何转化?哪个力做功?

点评:以理想实验为学习情境,构建“功”与“能量”的联系桥梁,渗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思想,让学生在进一步“追寻守恒量”的活动中建立功的概念。

②基于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分析,引出一般情况下功的公式推导

【问题2】动能、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的原因是有重力做功,而在图3所示情况中,重力与位移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那么如何应用图5所示模型中功的计算公式W=F・l来计算重力所做的功?由此引入一般作用力做功的等效处理。

③基于实际实验分析,巩固已学知识,架起联系桥梁

【问题3】对于理想实验而言,物体由AB、BC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负功?在实际情况中,物体沿斜面下滑、上升过程还受到摩擦力作用(见图6),试判断其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做功的正负。

点评:上述学习活动设计的目的除了巩固已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思考“为什么重力做功对应重力势能变化?为什么合力做功对应动能变化?”等问题构建学习路径中的“脚踏点”。

(2)重力势能的学习路径设计

关于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教材按“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变化重力势能表达式”流程进行内容组织,但对尚未建立保守力概念的学生而言,势必会产生“为什么仅仅是重力做功对应于重力势能变化,而不是其他力做功?”的疑问,这是重力势能学习路径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的,然后才能按教材组织方式建构重力势能概念。为此,建议按下述方式设计学习路径。

①基于理想实验分析,初步建立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对应关系

【问题4】对于图3所示的理想实验,物体由AB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由BC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那么,重力势能变化的原因仅仅取决于重力做功吗?其他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之间有无必然联系?要对其进行论证,需要对图3所示模型进行怎样的拓展?

②基于理想实验模型拓展,论证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问题5】对于图6所示的实际问题,物体沿ABC运动,试将重力、摩擦力做功的正负及其对应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填入表2。

【问题6】若图3中的物体还受到与运动方向一致的拉力(见图7),试将重力、拉力做功的正负及其对应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化情况填入表3。

【问题7】观察以上两个表格,探寻重力势能变化与哪个力做功相对应?并探讨构建重力势能表达式的方案。

点评:以上学习路径设计中,一方面回答了为什么只有重力做功才对应于重力势能变化,从而有效渗透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思想,另一方面也为动能概念及其机械能守恒定律学习路径设计构建了“踏脚点”。

③基于一般理想实验分析,建立重力势能概念

【问题8】若图3所示的光滑斜面相对某一平面的高度如图8所示,试用mg、h1、h2表示出物体AB及BC过程中重力做功的表达式。

【问题9】若将图3的斜面改为一般的曲面,试运用微元法分析重力做功有何特点?如果还是W=mgh1-mgh2形式而与路径无关,那么,mgh就是一个仅取决于重力mg和势h(位置)的物理量,由此,你认为mgh表征了什么性质的物理量?

(3)动能、动能定理的学习路径设计

关于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建立过程,教材按图9所示理想模型导出W= mv - mv ,并将其称之为动能定理,但是,仔细考查其建立过程,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是合力做功对应于动能变化?二是由此特殊模型导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吗?也即其建立过程在逻辑上自洽吗?为此,建议按下述方式设计学习路径。

①基于理想实验分析,猜测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对应关系

【问题10】在图3所示的理想实验中,物体由AB、BC中,由于重力做功导致动能变化,其重力做功即为合力做功,那么,是否是合力做功对应于物体的动能变化呢?要对其进行论证,应对图3所示装置进行怎样的拓展?

②基于拓展模型分析,论证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对应关系

【问题11】对于图6所示的实际问题,物体由ABC运动过程,试将重力、摩擦力及合力做功W的正负及其对应过程中动能变化情况填入表4。

【问题12】若物体按如图7所示的方式运动(物体在右侧斜面上做减速运动),试将重力、拉力及合力做功的正负及其对应过程中动能变化情况填入表5。

【问题13】综合上述两个问题,你认为动能变化是由什么力做功引起的?

点评:以上学习活动设计,一是渗透“功是能量转化量度”的思想,二是回答了“为什么是合力做功对应于动能变化”的问题。

③构建一般模型探究动能变化规律

相比于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探究,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关系更为复杂,因为物体所受合力有恒定、分段变化和连续变化之分,而我们又无法在高中阶段按一般演绎推理方式dW=F・dx、F=ma推得W= mv - mv ,这样,要构建合力做功与对应能量变化关系,就需要分别基于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中不同的作用模型进行分类探索。为此,我们设计了图10所示的学习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学习路径设计中,重点是构建直线运动中的关系式W= mv - mv ,对于曲线运动,可由微元法及变力作用模型简要说明其结论仍为W= mv - mv 。至于具体的问题设计,参见文献[7]。

点评:在学习路径设计中,分别应用分类、演绎、归纳等科学方法建立起普适功能关系W= mv - mv ,由此再类比于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关系,则可建立起动能概念、“发现”动能定理,并很好地解决了教材中隐含的逻辑问题。

(4)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路径设计

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路径设计,教材先以光滑曲面上运动的物体为研究对象,运用动能定理论证其机械能守恒,然后对物体与弹簧构成的系统进行研究,归纳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单纯就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路径设计,这样安排无可非议,但是将其置于主题核心概念建构这一系统上考查,则不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感悟守恒思想。为此,建议按下述方式设计学习路径。

①基于理想实验分析,猜测机械能守恒条件

【问题14】对于图3所示的理想实验,小球好像具有“记忆”功能,试用动能定理分析AB、BC过程中机械能变化情况,说明小球“记住”了什么?这种“记忆”是否需要什么条件?比如:有摩擦力作用时,是否还有这样的“记忆”能力?

②基于拓展模型分析,归纳机械能守恒条件

【问题15】对于图6所示的实际问题,试将重力、摩擦力做功正负与机械能变化情况填入表6。

【问题16】对于图7所示的光滑斜面,并受到与运动方向一致的拉力作用,试将重力、拉力做功正负及其对应过程中机械能变化情况填入表7。

【问题17】 综合上述两个问题,探讨单个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并写出图3所示理想实验中物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点评:按上述方式设计机械能守恒定律学习路径,按“追寻守恒量”中的猜测达到机械能守恒的理性认识,实现了“追寻守恒量”认识过程的螺旋式上升,同时,又有效建构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加深对守恒思想的领悟。

(5)功能关系的学习路径设计

在人教版教材中,出于认知水平考虑,没有安排除了重力以外的力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变化这一重要功能关系,但在上述方式学习路径中,此类功能关系分析是深刻领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踏脚点”,这样,只需对上述学习活动中的问题15、16中摩擦力、拉力做功与机械能变化关系进行显性化处理,阐述其物理意义并推广至一般性结论,则可构建起上述功能关系,具体过程从略。

综上所述,对于主题核心概念“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的学习路径设计,追求的不是每个重要概念的最佳进阶路径,而是按追寻守恒量的思维脉络,通过对伽利略理想实验及其拓展模型功能关系的分析,从中观层面上统筹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其重要概念间的关联方式,构建起围绕主题核心概念的最佳进阶路径。

参考文献:

[1]林雪敏.核心概念的确立原则及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41(11):7―10.

[2]范增.我国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王较过,赵萍萍.概念图在中学物理核心概念学习进阶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41(11):2―6.

[4]张颖之,刘恩山.科学教育中科学内容知识的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10):47―51.

[5]张玉峰,郭玉英.科学概念层次分析:价值、变量与模型[J].物理教师,2015,36(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