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合集7篇)

时间:2023-08-07 17:06:51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第1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082-02

财务内控管理属于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属于公立医院的必须工作,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实际效用。在公立医院中,财务内控制度一般是对医院资产、收入、支出进行管理的制度,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确保日常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内部资金的合理使用,促进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公立医院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公立医院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一般表现为对财务风险的预防与财务工作的规范。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能够保证公立医院财务信息和资金流动信息的全面精准,可以对财务会计部门形成监督作用,确保各项资金的合理应用,推动公立医院的长远健康发展。借助于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可以第一时间找出财务风险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以降低风险产生的财务损失。

首先,能够有效控制财务收入。公立医院收入项目较多,如门诊、住院、挂号、化验、手术以及药品等。为了便于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应当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从而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t院应当确保自身收入与符合相关规定,实施亮证收费,公开公布医院各项收费项目,强化对票据的使用、保存以及注销管理[1]。

其次,对医院财务支出进行控制。对医院各项经费支出予以有效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医院内部资金的高效利用,避免浪费现象的出现。在经费支出中应当构建科学的经费审批制度,同时确保经费支出中的权利分离,一般是经费与印鉴、记账人员与现金保管人员相分离,不同资金支出管理人员职责应当相互制衡,确保公立医院经费支持的合法性与安全性。

最后,对公立医院各类资产实现有效控制。为避免公立医院内部各类资产的流失或损坏,应当对其进行严格管控。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医院内部资金进行控制,保证权责分离制度与资金审批制度的落实。对于医疗材料的采购能够有效监督,避免医院资金浪费,另外在固定资产的采购时,应当严格按照资产购置审批程序与公开招标制度中的要求进行。

二、公立医院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第一,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为进一步防范财务风险,公立医院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与负债情况,借助于对财务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设置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全程监督预警机制。公立医院的流动资产一般来说有货币资金、药品器材与往来账款,所以财务风险预警必须要强调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促进流动资产周转,增强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医院资产的流动性;其二,合理应用流动负债以及商业信用,充分发挥出合理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从各方面渠道来补充流动资金;其三,科学应用长期负债,对医院内部医疗设备予以更新优化,提升公立医院的竞争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及时找出理财中的异常问题,开展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常态化监控,科学拟定财务风险预防措施,为医院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参考,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产生[2]。

第二,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公立医院财务内控制度,一是强化对应收账款、住院病人预交押金以及欠费催缴工作的管理,开展好各个病区、临床科室和收费处对患者的收费协调工作,构建全面科学的制约机制,让病人的欠费与科室的基本经济效益相联系;二是固定资产与卫生材料要做好清查盘点工作,第一时间找出管理漏洞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填补,确保医院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三是从院长到财务、总务等资产管理部门,从使用科室到具体的操作人员,把物资管理工作和医疗业务、服务质量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等指标联系起来,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四是落实“三账一卡”制度,物资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财务部门定期盘点核对,确保账实相符。针对较为贵重的医疗器械设备和药品要坚持专人管理,贯彻落实财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严查相关责任人。

第三,努力做好预算管理工作。除开强化信息建设外,公立医院还应当坚持以预算管理工作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医院资金的利用率,确保公立医院实现收支平衡,科学配置内部资源。强化预算管理工作必须要科学应用各种手段开展预算编制,确保预算的科学性。例如说在收入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往年的预算状况,根据公立医院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对收入增减因素进行合理分析。而还需要尤为注重的一个问题是,在对本年度收入预算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剔除过去年度非正常收入的因素,除强化收入预算管理工作外,公立医院在对支出预算进行编制的过程中,要对与医院相关联的各项支出予以全方位的考虑,特别是要确保基础行政管理支出、医疗设备支出、人员经费支出等主要项目的实际需求。在编制中不仅要突出重点,同时也应当兼顾一般,科学设置各项支出需要。

第四,加强审计监督方法创新。强化公立医院审计监督方法创新即是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常规审计和专项审计相结合。内部监督即是审计部门直接参与到医院较大项目的审计工作中同时开展监督核查;而外部监督即是审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税收部门对医院实施监督,避免腐败现象的产生。内外监督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公立医院财务内控制度,推动医院整体体系的升级。必须注重内部审计的全面性,增强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中的地位,构建以政府部门监督为主、社会监督为辅的外部监督制度。另外,还必须要明确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要严格清查责任[3]。

建立完善公立医院财务内控制度能够有效促进内控机制的完善,确保医院内部资源得以有效科学配置,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降低医院经营风险,提升在百姓心目中的信誉程度,确保医院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公立医院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有助于开展好新时期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医院内控管理体系,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出医院财务内控监督职能。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推动公立医院的长远健康发展,造福广大百姓。

参考文献:

[1] 张瑞华.加强精细化管理健全公立医院财务支出内控[J].财会研究,2016,(3):57-59.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第2篇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内部会计控制 思考

一、我国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1、职工对内部会计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的先决条件,但是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着对内部会计控制不重视的现象。一方面,医院的管理者大多是医疗专业的学科带头人,认为对医院而言,提高医疗技术和科研成果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内部会计控制不会对医院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即使部分管理者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也只限于内部会计控制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并没有将内部会计控制与医院总体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导致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大同小异,与医院实际情况脱离;另一方面,其它部门认为会计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对自身工作中出现的影响财务风险行为无防范意识,更有甚者不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

2、信息系统无法满足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

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下,会计数据是由具备会计专业知识的会计人员手工录入并进行加工,对于记错帐、重复收费、报表出错等错误对账后容易发现并能及时改正,内部会计控制操作性强。随着信息管理模式的普及,公立医院都实行了信息化管理,门诊及住院收入等会计基础数据是由门诊住院收费人员以及各临床科室的系统操作员进行录入,医院信息系统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后形成报表。会计人员与计算机系统转变成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这种模式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一方面由于医院在更新信息系统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方便医生写电子病历和医嘱,而往往忽略了财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专业会计人员对信息技术缺乏系统的了解,医院的信息系统进行开发和维护过程中,会计人员参与度低,导致医院的信息系统由软件公司进行研发,会计人员只能被动的接受,对于存在的财务风险在软件设计时不能作出有效的预防,因此一旦软件存在漏洞,就会增加内部会计控制的难度。

3、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重点

首次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作出具体阐述的是2006年卫生行政部门出台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此规定对医院预算、货币资金、收入、债权和债务、支出、药品及库存物资、固定资产、工程项目、对外投资、财务电子信息化、监督检查等11个方面提出了控制要求。在政策的引导下,公立医院都按照要求制订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所谓的制度只是照搬规定,并没有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容易出现财务风险的环节进行重点防控,导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

4、内部监督、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形同虚设

大部分公立医院虽然设置了内部监督、审计机构,但是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一,很多公立医院监察科、审计科业务范围狭窄,监察科只负责对医疗科室的收红包等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审计科多是对医院治疗、检查等各项收费是否符合物价收费标准、医院基建工程价格是否合理等部分财务行为进行审计,对容易产生财务舞弊行为的药品、医疗器械采购环节并没有进行监督;第二,监察科、审计科与管理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缺乏独立性,对于管理者的违法行为无法发挥真正的监督作用。第三,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有限,业务能力无法满足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导致审计力量缺乏,审计项目无法全面深入的开展。

二、加强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1、增强职工的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完善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首先要改变医院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看法及态度,只有管理者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对于医院减少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医院的政策才会向内部会计控制倾斜。由于医院管理者大多是医务工作者,对财务管理缺乏全面的了解,财务科长或资深的会计人员可以先就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国出现的由于内部会计控制失控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进行讲解。定期邀请专家给医院高层、各科室负责人进行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教育增强医院领导层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2、完善信息系统,为内部会计控制提供有力的保障

公立医院管理的信息化在加快会计数据处理速度的同时也使会计核算环境复杂化,加大了内部会计控制的难度。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了发挥信息系统对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开发、系统试运行、系统日常维护和升级三个阶段不断优化,降低信息系统自身的漏洞以及与会计软件衔接不当给医院财务管理带来的风险。首先,在系统开发阶段,医院财务人员应该作为开发小组成员参与其中,将日常收费、退费、医保数据统计的要求反映给专业的开发人员,并对容易产生财务风险的环节重点进行研究,降低信息系统设计缺陷的概率;其次,在系统试运行阶段,采取信息系统与手工统计数据同时运行,并将两种来源生成的报表进行核对,以便发现软件设计阶段忽略的问题;最后,在日常维护阶段,随着医院会计、医保等政策的改变,信息系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政策改变导致的新的财务风险控制点,信息系统也要进行升级。

3、突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点,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

(1)收入控制。医院的收入主要包括门诊和住院收入,加强收入控制必须坚持各项收入由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原则,严禁各科室和个人设立小金库。第一,加强门诊、住院收费中现钞收入管理。每天业务结束后将信息系统中数据与当天现钞收入进行核对,并将现金收入全额缴存银行,做到日清日结;第二,加强门诊收费和住院记账的监管和核对。门诊检查医生、门诊药房发药人员必须在信息系统中确认收费无误后才可进行检查和发药。住院医生和护士须先通过计算机进行记账后,才能对病人进行治疗和检查;第三,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为了保证收费票据的完整,公立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发票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收费票据的购买、领用、保管、核销等。

(2)支出控制。为了减少医院支出的财务风险,医院支出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重点控制。第一,明确支出的分管范围。公立医院应将支出进行归类,并实行对口管理,比如科教部门负责培训、进修、科研课题、项目的申报等费用;信息科负责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电脑耗材等费用。各分管科室各司其职,按本部门支出范围严格控制支出;第二、严格遵守支出的审批程序。发生的每一笔支出都应严格审批,层层把关,形成科室负责人审批―负责人审批―分管院长审批―院长审批―财务人员审核―财务负责人审批―出纳人员支付的共同监督的支付内控制度;第三、明确支出审批权限及额度。各审批人对权限范围及额度之内支出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和额度。对于医院重大经济事项,例如医院年度预算内开支金额在限额以上的经费支出,追加和调整预算项目,对外投资、合作、捐赠、技术转让等事宜必须经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审批。

(3)货币资金控制。合理设置会计岗位,做到各岗位职责、权限明确,现金收、付、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医院货币资金的支付,必须严格按照资金的支付程序执行,严禁签发空头支票、坐支库存现金等行为的发生。同时,加强资金盘点的控制,对医院财务库存现金、收费人员备用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保证货币资金账账、账实相符。

(4)固定资产控制。公立医院的资产所有权归属于国家,因此,对固定资产的采购、日常管理、报废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执行。第一,固定资产的购置及处置都要编制预算,并经过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第二,加强大型设备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价。大型设备的采购应按照规模适度、科学决策的原则来衡量其必要性,减少资源浪费;第三,加强固定资产的验收、入账和报废管理。归口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单位及时按照国家有关专业标准、合同条款进行现场勘验、测试和清点。验收不合格,不得办理结算手续,不得交付使用,并按合同条款及时向有关责任人提出退货或索赔。验收完毕,办理资产入帐手续。固定资产执行报废手续后才能进行报废,对于报废收入要全额上缴财务部门;第四,成立由财务部门牵头,审计、监察、设备等部门组成的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对出现的盘盈、盘亏现象及时查明原因,并落实责任到个人。

4、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引进外部审计机构

理论界认为“内部审计如果想做到客观、公正的发表审计意见,就要独立于其所审计的经济活动之外,处于超脱的地位”,然而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根植于医院内部,无法做到完全独立,内部审计人员也无法具备内部会计控制所需要的所有专业知识,因此需要引进外部审计机构。一方面外部审计机构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独立于医院的管理层,能客观公正的对医院的财务风险进行衡量,对内部会计控制发表审计意见;另一方面,外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不仅专业知识全面,而且经验丰富,能够弥补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受限的不足。因此,要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减少财政风险。

三、展望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取消药品加成、医药分开、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已成为未来医疗改革不可逆转的趋势,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医疗事业的主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医改的实施,将结束“以药养医”的时代,为了生存和发展,公立医院必须要在控制好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医疗技术,优化服务质量。因此,公立医院必须注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培养内控文化,降低医院经营风险,以便为人民提供优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促进公立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S].2006.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第3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必要性;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100-02

近年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强化医院经营管理,财务审计在完善医疗行业内部控制体系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纵观当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一方面促进了医疗机构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评价,但另一方面,在构建医疗机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审计人员职业素质、审计工作方法单一、审计机制不健全等。为此,立足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工作,从内部审计视角来探应该如何推进财务审计?应当做些什么?并就未来财务审计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内部审计概念及问题的提出

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内部审计从概念上定义为:“对本单位及所属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性进行监督与评价的行为,以提升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确保经济目标的实现。”[1]2014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再次明确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并与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所定义的“内部审计”概念基本一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强调内部审计的职能与地位,突出风险控制管理与控制;二是强调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概念,尤其是在改善风险管理,优化医院治理上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三是深化内部审计的工作任务和战略目标,突出内部审计对医院组织架构的积极贡献,特别是通过内部审查、评价方法,来规范医院财务会计活动,降低管理风险,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作为国家投资的公立医院,其公共财产及资源更应该突显其非营利性,尤其是在承担医疗服务、医学教育、重大疾病预防、突发性医疗事件救援等工作中,要承担其自身的服务社会的功能。2006年新修订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对年收入超3 000万元或拥有300张病床的医疗机构,明确规定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相应的专职审计人员。尽管公立医院开展财务审计工作较早,但在审计实务中,就审计组织结构、审计职能地位、审计职责等问题,一直未切实履行,尤其是在内部审计与风险管控理念下,公立医院就如何确保自身财务审计工作的合法、合规、真实、可靠,必然需要从财务审计创新实践中来完成。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及发展导向

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共同构成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从内部审计的产生来看,依照受托责任学理论,内部审计是对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及结果进行认定、计量和报告,并通过对会计信息的重认定、重计量、重报告,是实现经济监督需要的重要体现,也是通过财务评价来改善受托责任的控制机制。随着内部审计方式的不断发展,主要归纳为三大导向。

1.财务导向下的内部审计。从英国《股份公司注册法》(1845年)中对内部审计概念的解释,即由一名或多名股东代表,通过对单位财务信息进行审查,来考察董事财务状况的合法性,并通过审计结论让其他股东了解单位的经营、管理实际情况,从而满足对董事经营管理行为的影响。由此可见,对于股东代表的检查单位账务,并对单位董事及职员进行询证的行为即为审计过程。其后,随着内部审计制度的不断发展,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是股东代表,也可以是受聘的技术娴熟的会计师,从而将审计工作实现了外部化。可见,对于财务导向内部审计,主要专注于对单位财务状况、会计信息的审查,其目标在于帮助管理层做出科学、正确的经济管理决策,在于提升单位经济效益。

2.管理导向下的内部审计。所谓管理导向下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基于受托责任的划分,即受托财务责任、受托管理责任。从审计学理论到审计实践,既有财务审计,也有管理审计。也就是说,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当发现财务管理工作良好,但工作效率不高,影响经济效益时,将会提出完善管理的改进对策。另外,从会计师事务所所有制方式来看,一般为合伙制或独资制,而对于会计师需要承担无限责任,由此带来的审计责任,可能会影响内部审计的效能。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强化会计责任,突出外部监管,将推进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变。

3.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新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就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责及工作范围进行了界定,提出内部审计是“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中,将内部审计的职能明确为:“围绕风险来展开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的决定因素。”[2]可见,近年来在强化公司治理,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上,风险管理成为内部审计的关注焦点,风险控制成为内部审计转型的主要发展方向。

三、创新公立医院财务审计的必要性

公立医院在提供社会公共医疗服务过程中,还需要从履行财务审计工作职责,做好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监督与评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审计署制定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公立制度要求,加强对公立医院自身及所属单位财务经济活动的独立监督与审查,围绕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公立体系,将财务审计评价作为构建公立医院财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效率性的重要内容。为此,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将成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措施。从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及审计对象来看,财务报告既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也是内部审计的基础会计信息。但在内部审计实务中,一些医院审计机构不仅关注财务部门的相关业务,还在拓宽对非财务活动的审计。劳伦斯・索耶(1989)曾提出:“内部审计部门尽管已经涉足单位组织中的与财务部门无关的审计活动,但对于这些审计不能走得过远,不能偏离单位财务记录及单位内部相关经济业务的审计。”[3]可见,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及方向,更应该以财务审计为主体,并从财务审计权限延伸上来关注单位财务审计。另外,在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上,决不能仅仅满足“查错纠弊”,而是要立足财务审计实践,从解决财务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中,创新审计方法,特别是在财务审计实践中,要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作为常规审计手段,将基于过程的审计作为日常财务审计的突破口,以公立医院风险管理导向为内部审计发展方向,拓宽财务审计的覆盖范围,融入财务绩效评价与内控评价机制,增强财务审计的真实性、合规性、有效性、科学性。

四、内审视角下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对策

从内部审计视角来创新公立医院财务审计,主要从以下方面来着手。

1.注重审计时间节点前移。从审计理论来看,内部审计所依据的财务信息多为事后审计,不利于对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监督[4]。为此,在创新财务审计思路上,通过审计时间节点前移方式,及时发现财务信息失实并给予整改。借助于审计时间节点前移,通过对医院财务计划、财务预算工作进行审计,强调对原始性财务凭证,以及大额经济业务收支的审查,来优化财务审计重点,体现提前介入的时间特征,推进医院财务决策科学性。

2.注重对财务内部风险的评估。财务审计工作与医院内部控制目标具有一致性,内控制度本身从制度、措施、流程等方面,强调了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防范风险。因此,财务内审部门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可以引入内控风险评估手段,对医院各项经济业务中的重点预算项目、主要收支状况、药品采购情况、资产管理现状、工程建设项目进度,以及医院合同执行情况进行风险评价,来观察国家、医院各项法律法规及制度,维护医院资产的安全c完整,防范差错、舞弊的发生。

3.注重财务信息预警机制。随着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于财务报表信息、医疗管理信息资源进行检测评估过程中,迫切需要从完善医院财务信息披露机制上,来构建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预警机制。如对医院药品、药材采购信息进行实时管控,对医院物质库存数量、价格进行实时管控,对医院会计报表及财务分析报告进行实时管控。因此,利用内部审计财务信息预警机制,来细化医院财务收支指标,并从建立相应异动指标对比分析上提升医院财务信息化水平。

4.强调资产安全及使用率。医院资产门类较多,资产管理是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如医疗设备、卫生材料采购等。通过对医院资产完整性、安全性评估,从降低和减少资产损失上,关注医院资产的合理化利用,特别是对于大型医疗设备、大额投资设施的绩效评价,来提升医院资产利用率,实现资产保值增效目标。

五、结论

从内部审计视角来完善医院财务审计机制,需要从审计理念转变上,明确财务审计的重点,不断拓宽财务审计工作范围,强调财务核算准确性,维护好医院财务收支的合法、合规、效益目标。另外,针对当前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实际,内部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推进医院财务审计与计算机系统的融合,提升财务审计信息化水平。加强内审机构人员队伍建设,特别是在确保内审活动客观、公正性上,加强相关审计法律、法规、制度学习,强化审计人员职业素质及道德培养,真正促进医院财务审计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京英,金俊娇,徐伟锋.医院工作的创新和转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1):47-49.

[2] 张丽英,杨俊峰.我国内部审计模式导向转变及路径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2):81-83.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第4篇

关键词: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制衡机制建设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高速发展,落实国务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中央更加关注民生的惠民政策,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解决“以药补医问题,体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更加注重民生的要求,是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为了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的平稳进行,必然要求医院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制衡,依法规范经济活动,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和医疗费用,为改革服务。

一、建立财务监督体系,依法规范医院的经济发展

1.财务监督的现状。目前我国还有不少医院的财务工作仅限于记账和付款功能,监督功能形同虚设,内部管理混乱。其原因:第一,医院负责人要财务不要监督,财务监督观念淡漠,使财务监督机制缺失。第二,医院发展缺乏预算监管。有部分医院的经济活动没有预算,不做事前评估,财务只需给“需要付钱,不能为所付出的款项的用途、其合理性进行监督,给违法乱纪留下隐患。第三,医院日常运营有失财务监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药品定价时有违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于是天价药方、天价收费时有发生。其结果是医院的经济活动失去财经纪律的制约。

2.财务监督的建立。财务监督是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可靠保证,是《会计法》赋予财务部门的神圣职责。医院的负责人同财务部门一起肩负着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重任,要站在为党和国家、为人民负责的高度,重视财务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监督的规章制度,并率先垂范模范的执行,从而保证医院健康发展。

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的预算监督。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医院长远发展大计,而医院发展战略目标的预算机制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可靠保证。具体说来就是把医院的战略目标以及资源配置以预算的方式进行量化,反映在财务管理上就是按预算保证资金的供应和监督资金的使用。从而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也从制度上建立起廉洁勤政的机制,为实现医院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重大及日常收支项目的财务监督。医院大型医疗器械的购进、大型基建项目、药品购进等重大财务支出项目,决定了医院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这些重大项目能否顺利完成不但需要财务资金的支持,也必须要财务的监督才能顺利进行。在财务监督内容上,除了项目的合理性、必要性外,资信考察、合同签订规范、资金使用手续是否合法、齐全等都要财务监督把关。在收费项目的确立、收费标准、药品定价等收费项目上,财务监督功能显得更为突出。财务部门根据《物价法》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提出符合法律法规的建议,使医院日常的财务收支依法进行。这是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保证,是兼顾医院投入产出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医疗卫生改革的必经之路。

3医院资产管理的财务监督。通过对医院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负债、净资产管理的财务监督,建立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和责任到人制度,每月底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盘亏的进行审核。凡属于自然损毁申请报废处理;凡是损坏、丢失的报请折价赔偿。对医院的预收款、应收款、预付款、应付款、债权债务定期进行检查,对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医院的增值能力和资产预警都具起到了重要作用。

4医院成本的财务监督。医院的成本监督使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解决“治病贵的关键环节。第一,合理利用医院资源,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门诊诊疗总量,提高住院治愈率,降低医疗成本。第二,采用集中采购招标,降低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医疗器械的价格,降低医疗成本。第三,加强各科室的成本核算,把医技、临床科室的其他公用费用纳入成本考核范畴降低费用成本。第四,建立健全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把消耗考核成绩与工资、奖金挂钩,提高医务人员节约意识降低医疗成本。第五,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器械、设备作用,合理控制医疗设备购置支出,降低医疗成本。

5对药品、低值易耗品仓库、药房每月底进行盘点,盘亏的按医院《仓库保管员管理制度》和《药房药品管理制度》以及《财务部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处理。

通过建立医院的财务监督,切实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和日清月结。在全体医务工作者和干部职工心中建立起公立医院的公益意识和成本意识,建立起向党和政府负责、向人民负责的服务意识,规范医院的经济活动,推动医院健康、快速发展。

二、建立健全审计体系的约束和制衡机制

加强财务监督,还必须建立健全审计体系的约束制衡机制,有效保障医院财产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是医院整体经济效益优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建立审计体系从建立制衡机制抓起。审计部门必须参与制定、修订医院的规章制度及管理细则,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和定期审查、处理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起医务、基建、财务、审计、仓库、门诊、住院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同时定期邀请独立审计所或会计事务所进医院进行审计监督,确保医院财务收支的合理性。

2.对医院一切经济活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医院的一切经济活动审计监督都可以从财务审计得以实现。但是,这种监督是事后监督,对既成事实进行处理,不符合现代管理的要求。我们把事后审计变为全过程把关,参与基建项目的招投标、医疗设备、卫生材料、试剂、其他材料、药品等物资集中采购全过程的审计。对材料采购工作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是否存在盲目采购、积压浪费情况、是否有暗箱操作等进行监督,审计涵盖了医院一切经济活动的始终,预防事故的发生。

3.强化医院财务核算定期审计监督,提高经营能力,降低医疗费用,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首先对医院财务的原始单据定期审查。检查会计账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医院的《财务制度》,所有开支事项是否符合审批规范,有无越权行为。其次,跟踪资金流向避免行为发生。对医院的所有经济活动,审计部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制度,使医院领导与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都有章可循。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从而保证各项经济活动健康进行,使财务收支计划顺利完成。再次,通过医院业务所完成的收入指标、百元收入成本指标、业务收支结余指标、百元成本结余指标等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寻找优化资源配置和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的途径,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能力,为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发挥积极作用。

4.对基建项目的审计监督。基建投资决策是医院战略发展的需要,通过审计监督可避免盲目投资、减少决策失误、降低工程造价、创造最佳效益。通过对医院基建工程的项目立项、概预算、设计、招标、施工、验收、工程结算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特别是对招投标过程、材料采购、合同签订和变更都要做好跟踪审计。对工程造价审计要深入现场计算工程量、结合图纸、标的合同和掌握的建筑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对照现行工程定额和严格界定定额使用范围,去发现是否有高套,重套的舞弊现象,从而降低基建项目的投资成本。

5.医院经济合同的审计监督。医院经济合同种类多,技术性强。审计部门通过对合同对方资质及有关证件依法先行认证,摸清市场行情进行投资预测,提出建设性意见,防范合用陷阱或缺陷,把好医院经济管理第一关。

6.实行关键岗位强制轮换制和离岗审计。对财务、审计、采购、保管、基建等管钱管物的岗位从业者,实行强制轮岗并形成制度,届时依法调换岗位,从医院的组织架构建设上不给腐败和不作为留有温床。对财务科长、审计科长、药剂室主任、基建科长、药品器械采购员等岗位实行三年或五年强制性轮岗。同时实行凡是离岗必须审计的制度,对审计有问题的处理不完不予安排工作,违法违纪的交有关部门处理;没问题的走得清白,给继任者一本明白账,给医院创建一个公平公正、廉洁清明的工作环境,形成这种文化确保医院的健康发展。

7.建立健全财务预算审计监督机制。通过财务监督和审计制衡机制的建立,医院的每一项经济项目都有预算。因此,制定完善的全面预算制度的同时要审计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为领导掌握预算执行进度、控制拨款、竣工决算提供资料和依据。若不进行预算执行审计,很多工程进展情况无法掌握,拨款难免出现盲目。同时,制订《医院审计处理与奖惩办法》和《独立审计管理与奖惩办法》,建立内外审计制衡机制,这是财务监督、审计制衡机制把好的最后一关。

三、转变观念,强化财务监督和审计制衡机制的对立统一,促进医院平稳健康发展

财务监督和审计制衡是对立的统一,管理上的对立和监督上的统一是医院健康发展的保证。在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经营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要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的发展的模式,就要转变观念,加强管理、提高赢利能力,追求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促进医院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医院的风险管理实质上是资产的管理的预警机制。通过医院的财务监督、审计制衡机制,对医院的融资、重大投资项目、经营利润、债务清偿、资产损失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和评估,提供风险预警,规避和分散财务风险,实现医院的经营目标。

2.加强医院战略发展管理,推动医院发展的可持续性。医院的战略发展规划是医院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医院管理的最高境界。战略发展目标、战略决策是战略发展规划的具体体现。财务监督要对战略目标以及资源配置进行量化,审计同样要对量化的过程、执行的过程进行正确性、合理性进行评估和监督。对不正确、不合理的部分进行纠正,这是二者的对立的一面。二者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医院战略管理的大方向和党方针和国家政策的一致性,推动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财务监督和审计制衡的一致性。

3.财务监督和审计在医院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医院的管理和赢利能力已成为医院内在的、迫切的要求。财务管理和监督、审计的制衡在医院科学管理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医务人员、干部职工的收入与贡献挂钩,避免了“人治的不公平。第二,有效地控制了医疗成本,降低了医疗费用,开拓医患源增加业务收入,增强了医院的赢利能力。第三,在医院经济活动中推行阳光操作,保证了医院发展起决定性的业务的合法性,从而保证了医院的平稳发展和战略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第四,建立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医院的财务监督和审计是医院发展的一条红线,抓住了它就抓住了医院发展的“牛鼻子。财务监督和审计都是为实现医院的战略目标服务的,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第5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收支审计;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近年来,随着医院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工作日趋科学化和合理化,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这也为医院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一、医院财务收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收入缺乏完整性。医院的收入是医院各项支出消耗的重要补充来源,是对医院收入全貌的完整体现,不仅关系到医护工作者的劳动价值以及有关财政补助政策是否有效落实,还是医院财务成果是否准确的有效保证。但是,在实际的收入账面管理过程中,却存在账面残缺以及不完成等问题,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例如:某三甲医院将收取的病历手册收入二十余万元归为“其他应付款”。这种违规操作是因为医院会计核算中,将收入和债务的界限混淆。

(二)成本开支范围混乱,致使成本失真。成本是医院活动损耗的衡量尺度,是医院服务价值制定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当中,正确的成本核算对于医院的经营管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审计过程中,有些经济效益差的医院,为了更好的提升领导的业绩,故意将本应算入成本的费用游离出去,致使成本降低,利润上升;效益好的医院,常常会为了避免年底收支结余过多,影响财政补充指标的核定,便故意将成本支出范围扩大,致使利润降低。

(三)社会保险金以及税金私自克扣。目前,我国政府明确规定,社会保险作为国家强制性保险,同时,税金更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相关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这两项费用足额缴纳。但是,在某些医院的实际工作中,漏交、少交问题较为严重。

(四)基本建设和购置医疗设备药品未履行法定程序。在财务管理方面, 基本建设要严格履行招、投标和控制建设项目规模的业务流程; 购置医疗设备和药品要履行政府采购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业务程序。 经济事项程序不合法同样是一种违纪行为, 医院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五)非独立核算属机构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在财务收支管理活动中,有的医院只核算本院的财务收支情况,而未将医院举办的非独立核算分院的收支纳入医院财务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合并编制财务报告,使医院财务收支丧失完整性。

二、加强对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工作

(一)加强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审计工作。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之前,首先要对财务制度进行审计。医院财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对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审计,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报表项目以及有关账户的测试工作量,进而有效地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财务制度制定的恰当性、健全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审查。确保其能够有效的维护医院财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真正、可靠。

(二)加强对会计及相关职位分工审计。首先,审查各会计岗位是否存在不相容职位未能分离的情况。其次,审查各相关岗位是否存在不相容职位由一人承担的情况。再次,重点审计不相容职位未能分离的账户的余额是否正确。

(三)加强往来账款审计。核对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预收医疗款等总账与明细账是否一致,各应收账款是否全额收回,应付账款实际支付金额是否超出应付数,各往来账款是否进行定期对账。比如审核医院代个人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失业保险等是否与扣职工的款项一致,是否存在医院代个人垫支上述款项的情况;审核医院应收各公费医疗单位的款项是否全额收到,如不能全额收到是否追查原因并进行妥善的账务处理。

(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审计。审核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始凭证的审核、支付款项的审批、会计凭证等是否合理合法,凡按国家规定应属政府采购或招标的项目是否符合规定。

(五)关联性企业和医院独立门诊部的审计。首先,通过询问、检查医院办公会议记录等方式确认医院是否存在投资的贸易公司、药品公司、独立门诊部或分院。其次,审查这些关联企业的合作协议是否合理合法,是否独立经营。再次,审查是否存在费用划分不清及其关联交易的情况。最后,将关联企业的收支等从医院财务成果中剔除出来。

(六)加强对医院电脑信息系统的审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数医院已经利用电脑信息系统进行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对系统中的相关信息的准确度以及完整性确定是非常关键的。首先,审核收费系统、仓库软件、会计系统、药品系统的设计。在各系统软件设计过程中,相关科室是否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明确的要求。其次,审核各系统软件的验收工作。查看验收资料,确认验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得到妥善的解决。最后,审查正常使用时相关的报表是否准确可靠,各系统软件是否能处理各种常规情况,各系统软件是否可以依赖。

三、结论

目前,我国的多数医院都是承担一定的福利职能的,具有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其是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兼顾经济利益。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很多医院对自身的定位出现了偏离,甚至将经济效益放到了目标实现的首位。在一些个别医院当中,乱收费问题较为严重,这严重地违背了医院的经营原则。因此,加强医院财务收支的审计工作,有效保证医院的收支管理工作科学化、合理化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医院在财务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白帆.医院财务收支审计案例浅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8).

[2]李玉萍,赵阳,李世新,王颖颖.关于信息化环境下医院审计工作的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9(03).

[3]赵立.普慈医院年度财务收支审计案例评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9(07).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第6篇

【关键词】医院 报表审计

注册会计师对医院财务报表的审计已有两个年头,面对这一新业务,须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研读会计制度,打好审计基础

《医院会计制度》是各级公立医院组织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和程序,也是注册会计师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所应执行的主要依据。只有熟知制度,才难找出充分依据来确认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2010年12月31日,财政部会同卫生部颁发了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对1998年的制度进行了多处重大调整,并明确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于2011年7月1日起在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执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注册会计师掌握现行制度,要掌握以下9个要点:

一是新制度要求医院全面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图书除外)。不仅要求医院在首次执行日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而且要求对已经入账的全部在用固定资产追溯计提折旧。二是新制度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两个会计科目,用以规范国家投资医院与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的会计核算。三是新制度要求医院财务报表要同时体现预算和财务两种信息。四是新制度将科教资金纳入收支管理,明确对科教资金的收支作如下会计处理:医院取得的科研、教学项目资金通过“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科目核算,医院使用科研、教学项目资金所发生的支出通过“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科目核算,医院留待下期继续使用的科研、教学结转资金通过“财政补助结转(余)”、“科教项目结转(余)”科目核算。五是新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的要求更高。新制度一方面通过“在加工物资”科目,对医院自制物资的成本项目、成本归集和核算方法做了详细要求;另一方面要求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如科室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等)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最后要求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呈报一系列的成本报表,把医院各种各样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成本通过这一系列的成本报表展示出来。六是将基本建设项目纳入医院会计“大账”。七是配合新医改,药品收支不再单独核算。即:新制度将原制度下的“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两个科目合并为“医疗收入”一个科目,将“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两个科目合并为“医疗业务成本”一个科目。八是新制度增加了现金流量表和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一系列的成本报表。报表体系变得比较完整,与企业的会计报表已经非常相似。九是各公立医院应当按照新制度规定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如对本单位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和核实;按照新制度要求设立新账等。

二、把握医院特点,用好审计方法

医院是以提供医疗、卫生、护理等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医疗机构,其在业务活动、资金管理方式等方面,都与企业有着显著的不同,并且各医院之间在其规模、科室设置、病种种类各有不同,业务流程也有所差异,因此,审计人员不能完全照搬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一套程序与方法。比如说,我们对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审计,首先是进行风险评估,看委托方是否存在重大审计风险,对方讲不讲诚信,从而确定能不能接受委托。可对医院进行报表审计,就无需这样做了。一是因为医院与企业在性质上不一样,医院是事业单位性质,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而企业则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用虚假财务信息欺骗投资者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对待企业财务报表审计,首先要进行风险评估。二是因为医院报表审计与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不一样,医院报表审计属于公益性组织机构财务报表引入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项新业务,大家都在争吃这块蛋糕,而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是一项法定的老业务,如果,完全照搬对企业进行报表审计的那一套程序与方法,来对待医院的财务报表审计,就会走弯路,影响审计时间和效果。把握好适合医院特点的审计方法,紧紧抓住医院报表审计的目标和重点范围,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地开展审计工作,才能确保审计质量。这就要求我们:

一要适应新业务的特点,重视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二要采用审阅法总体上判断被审医院是否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医院会计制度》以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三要结合医院具体业务事项的特点,采用核对法审计被审医院的重大财务收支事项是否合规、合法、准确。四要结合现行医药行业药品销售回扣现象比较严重的特殊性,采用询查法审计被审医院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等严重违法乱纪事项。要进行个别调查和了解,从而收集到有价值的线索,然后再深入调查,从中发现重要问题。

三、定准重点范围,掌控审计关键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第7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公立医院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建立健全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促进医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尤其是公立医院属于公益性质的医院,如何保证广大职工的个人利益不受损失,又能使医院避免不合理的支出,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便成了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职责。而目前许多医院的内部审计大多是执行的传统审计方法,没有上升到对医院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的审计层面上来。医院为了适应新的医改形势,管理模式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以便顺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而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方面,就要根据医院发展的新形势做出相应的改变。本文主要研究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专业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的一个科室,同其他科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难像社会第三方审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一样独立的开展审计工作。很多公立医院甚至没有内部审计部门,缺少专业的审计人员。有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成员都是从其他科室转型过来,或者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从财务部门抽调人员临时组成审计部门,这样在审计过程中就很难保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由于医院审计人员的审计知识和技能不足,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难以达到相应的效果。

(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不受重视

很多公立医院没有进行内部审计的主动性,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要,都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者完成审计的职能,对医院的财务收支以及账务进行象征性的检查,这些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而在检查过程中,医院内审人员为了避免得罪人,对被检查科室往往不能深入检查,没有能够对医院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缺乏调查和跟踪,这就会使得医院内部审计质量很差,公信力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没有能发现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年的内审报告领导也不会重视,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三)医院内部审计方式传统、手段落后

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还是将重点放在了日常的财务核算上,主要针对的是财务收支的账务处理中是否存在差错、财务票据使用是否合理以及医院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没有上升到对医院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的层面上。财务信息都是滞后信息,内部审计在对上述方面进行审计时只能是停留在对结果的审计上,没有能够起到过程审计应有的作用,同时也缺乏对医院大型设备购置、基建项目审计等关系到医院未来发展的重大经济项目的审计。而随着医院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日益成为医院之间竞争的焦点,这就为医院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量的医院后台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是很难完成的。而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审计工作还是以手工查账为主,通过翻阅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对医院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审计的信息化进程严重滞后,这样不仅很难发现财务处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碍于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首先医院必须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这也是审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医院领导要重视审计工作,认识到内部审计对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降低医院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应该合理规划审计部门,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内部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主动帮忙组织协调,给予必要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内审人员的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健全审计机构职能,不能仅仅把审计的工作重点放到医院财务收支、专项资金的使用以及设备购置和基建投入等方面,而是应该拓展审计范围,多角度、全方位的掌握医院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如审查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能否避免相应的财务风险、医院医保、农合报销流程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等。加强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充分利用外部审计的结果,应该把审计工作体现在事前事中监督、事后完善上,这样整个审计工作才算圆满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主管领导汇报,督促相关科室尽快提出整改措施并完善相应的机制。最后,要注重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医院经济运行数据量十分庞大,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对医院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控制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总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公立医院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扩大审计的影响,为医院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必要的监督和保障。

作者:宋延海 单位:邯郸市第一医院审计科

参考文献:

[1]何娟.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当代经济,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