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建筑工程账务处理(合集7篇)

时间:2023-08-02 16:18:38
建筑工程账务处理

建筑工程账务处理第1篇

关键词 建筑施工 应收账 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涵义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账款及代垫账款等。应收账款的成本是企业向客户提供赊账而付出的代价,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和收账成本。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应收账款主要是指在施工经营活动中,企业因承揽施工生产任务,而依据合同规定或价款确认书应向业主或客户收取的工程结算价款和工程质量保证金等。

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应收账款占用流动资金数额大,收款不及时导致企业资金短缺;应收账款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使企业存在着潜亏或损失;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资金机会成本损失;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赊销使企业产生了较多的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主要表现为企业流转税的支出、企业所得税的支出等。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做工程难,收款难”的困境。一方面,为扩大市场份额,企业要垫付大量的资金来承揽项目;另一方面,发包方拖欠工程款,加大了企业经营和财务风险。面对如此困境,建筑施工企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措施,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降低坏账风险。

二、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及影响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中,很多企业虽然主营业务收入连年增长,但是应收账款数额增长的比例更大。同时,很多应收账款的账龄已经超过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期限,使得账龄结构越来越趋于恶化。企业收入的增长带来的只是财务报表数据的增长,不能给企业带来维持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所必需的现金流入,而且随着应收账款数额的持续增加,平均账龄的不断增长可能出现的坏账损失也越来越大,给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风险。债务违约成为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有的企业还存在三角债关系,难以回收长期拖欠的应收账款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营,大大限制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如果这些款项不能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中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和处理,可能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恶劣的影响,进而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过高的应收账款可能带来以下不利影响:

1.制约企业资金周转。建筑施工企业因为无法及时收回应收工程款,造成流动资金短缺,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从而妨碍企业的正常开支和生产经营。

2.形成呆账坏账损失。建筑施工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过程中,总会存在一部分应收账款不能够收回,形成呆账、坏账。应收账款,特别是拖欠时间较长的应收账款,往往都存在很大的坏账风险,而且应收账款的数额越大、期限越长,形成的呆账坏账越多,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

3.增加企业经营成本。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因为大量资金被拖欠,造成资金周转困难,企业为维持正常经营而需要采取其他途径获得资金,比如向银行借款,就必须向银行支付高额的利息;发行股票或债券,需要支付一定的发行费用和股息。其次,企业为了及时收回债务,必须要投入一定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最终增加了企业经营的成本。

4.造成企业潜亏。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企业的应收账款都计入当期的收入。如果企业存在大量难以回收的应收账款,那么坏账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这就存在夸大企业的经营成果的风险。这些实际已无法收回的应收工程款在工程验收开票的时候,就已经垫付了开票的税金和各种费用,从而扩大了企业资金的流出,增加了企业潜亏。

三、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1.尚未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或者执行力度不够。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应收账款存在的必然性,由于建筑项目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够完工,而结算的依据主要是工期和质量,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预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等。有些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规章制度,有的企业即使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也不按照既定的制度去执行,使得这些规章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些企业的财务部门缺乏主动地工作作风,不去和相关的业务部门核对,而相关的部门缺乏财务方面的意识,也不主动去找财务部门进行问题的反映,这就造成了财务与业务部门的工作产生脱节,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一些企业的应收账款即使存在了很长时间,账龄比较长,也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和及时处理,最终导致这些应收账款一直在财务部门挂账,这都是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和责任不清造成的。

2.缺乏对应收账款管理足够的重视。由于很多施工企业领导对管理并不重视,出现重业务轻管理的倾向,把管理重点放在建筑项目的完成情况、质量情况、安全情况上。在财务管理上,也只是将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建筑业产出的增长进行匹配,而对于应收账款管理缺乏足够重视,根本没有思考项目施工所欠的应收款项能不能收回,对应收账款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只重视建筑项目的产值、利润,就造成了大量应收账款失去了回收的最好时机。另外,企业内部也容易出现应收账款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晰,控制相对薄弱等现象,对合同等的签订并没有认真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信用情况没有进行实地考察,使得应收账款不能得到及时核算,进而失去对应收账款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3.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有些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建立有效的内部考核和激励机制,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大幅度增加。企业为了增强员工对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往往将工资和工作量进行结合,而忽略了潜在的坏账危险,应收款项也被排除在评价体系之外。这就使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只重视对自己有切身利益的工程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管理,而忽视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

四、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跟大多数企业一样发生应收账款是必然的,建筑施工企业不可能因为担心产生呆账、坏账,而等到客户全部付齐工程款后再进行施工。所以,要想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新观念,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构建相应的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应收款的风险,及时收回工程款项,保证建筑施工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1.树立新观念,加强全社会诚信意识的教育。在平时日常生产经营经营过程中,广泛开展诚实守信意识教育和“重合同,守信用”的典型评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经营者加入“重合同,守信用”的队伍,形成以诚信经营为荣,以坑蒙拐骗为耻的新观念,从而使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2.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的法律法规。(1)健全应收账款基础台账资料。建筑施工企业应列明各客户各阶段应结算工程款项和实际已经收到的工程款项,在摘要中列出每笔收款的日期、发票号码和金额,并明确专人定期与客户进行核对签字,确保无误。

(2)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积极弥补损失。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要保持企业的稳定,就要对那些应收账款的呆账、坏账进行合理的处理,并运用财务手段积极弥补企业因坏账受到的损失。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情况了解与分析,对应收账款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收集,避免使应收账款成为呆账、坏账。对可能成为呆账、坏账的,要确定应收款项的可收回金额以及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金额,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总之,通过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以有效地解决坏账的风险,并积极弥补坏账损失。

(3)实行应收账款催收奖罚制度。完善清收奖罚制度,按工程项目将工程款清收责任分配到个人,纳入考核指标,明确奖罚措施,调动项目经理等相关人员的清收积极性。

建筑工程账务处理第2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应收账款;控制;管理

建筑业作为国家的主要支柱产业,在整个经济市场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建筑施工企业被拖欠款的问题较为严重,这不但破坏了经济市场发展的秩序,而且也使建筑企业无法正常的运作。本文分析了建筑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和管理的措施,以此来达到改善建筑企业财务状况,降低经营风险的目的。

1、建筑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1)缺乏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和风险程度的认识

一些建筑企业对应收账款认识不足,连应收账款从什么时候算起,账龄多少都不知道,并且对于一些超过诉讼期的账款只有记录,却没有真正的核查过,时间一久反而就越来越模糊。除此之外,对建设方的资信度逾期拖欠账款的原因都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就让他们开展工作,这样不但增加了应收账款拖欠的风险,也给建筑企业带来了经济负担。

(2)不完善的内控机制

现今,建筑企业的应收帐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除了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还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建筑企业没有一个完善的内控机制也是导致应收帐款产生的主要原因,缺少一个专门负责应收帐款管理的部门,使得建筑企业的应收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内控机制的欠缺导致建筑企业没有对建设单位的资金可靠程度和资金回收风险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和科学的预测,对今后可能导致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建筑企业缺乏不完善的内控机制,导致本该在事前控制的事项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建筑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除此之外,一些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为了追求高利益,片面的关注高产量和高指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建筑企业应收帐款增加的主要原因。

(3)建筑市场的不规范竞争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使得建筑企业不断的增加,造成了一种生产力过剩的现象出现。建筑企业在承揽工程的时候,竞相压价,由于工程承接的主要因素就是看建筑企业是否能够具备垫资的能力,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不得不接受发包商的各种苛刻的要求,从而导致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的问题出现。

(4)合同履行的能力不强

在建筑企业施工的过程中,一些建筑企业由于管理工作做的不到位,使得建筑工期出现延误,并且在质量检查上面也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各种的合同纠纷。但是作为建筑企业他们为了今后的发展和企业的信誉,他们不敢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就造成工期款被一拖再拖。除此之外,一些建筑企业的领导为了眼前的利益,只是重视生产营,对企业内部资金链却没有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这就使得企业内部的应收账款越极越多,并且一些前任的领导走后,现任的领导不愿意去接受他们手上的旧账,导致建筑应收账款出现许多死账。

(5)会计核算方面的影响

在建筑企业当中,对于一些需要通过报表实行汇总制的企业来说,由于他们的内部分工较细,所以都是采取独立核算的方式来进行。在核算的时候一方面是总包企业因为建设方拖欠工程而造成的应收账款增加,另一方面就是独立核算的公司因为收不到工程款而增加的应收账款,其实这部分已经包括在总包企业里面了,但是在会计核算的时候却全面汇总在报表里面,没有抵销这部分的费用,从而导致债务不实的情况出现。

2、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和管理的措施

2.1 树立现金理念,增强回收意识

现代的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以资金管理作为主要的目的,资金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合理的使用资金、调度和筹集资金,可以使资金得到有效的运用。在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要树立企业领导和职工的现金理念,增强他们的回收意识,只有真正具备现金流财务管理的理念,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建筑企业应收账款问题的产生,使整个建筑企业的财务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达到提高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和管理的目的。

2.2 严格合同管理,明确支付工程款的法律责任

建筑安装合同是业主和施工单位为了明确各自职责和权利所建立的法律文件,因此,作为建筑企业一定要严格合同管理,树立按合同条款办事和用合同条款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对建筑安装的合同签订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以此来明确支付工程款的法律责任。除此之外,要认真对待合同签订中的每一项条款,了解每一项条款的真实意义,特别是对于拨付工程款和结算还款的时间一定要明确,要规定好违约责任,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事后出现合同纠纷的情况,为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建章立制,设置专门机构清理拖欠款

作为建筑企业一定要把清欠工作放在第一位,像抓投标承揽工程一样把清欠工作做到实处,建章立制,设置专门的机构清理拖欠款,并且制定相应的清欠奖励办法和清欠款回收定期报告制度,以此来调动清欠机构和回收应收账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拖欠工程款的要及时拟定相应的台账,这样就可以有利于进行拖欠摸底工作,随时进行跟踪调查。除此之外,清欠部门要弄清楚各自的职责,采取谁经手谁负责的方法,并且要把清欠工作纳入到建筑企业的考核工作当中,以此来作为清欠回收人员的业绩评价。在建筑企业应收账款回收以后,要给予相应人员相应的奖金和效益工资,鼓励他们向欠款单位收取工程款,并且建筑企业应该把拖欠工程款分类排队,根据不同的欠款情况采取不用的方法回收,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建筑企业的应收账款得到及时的回收,从而有效的解决建筑企业出现的坏账和死账问题。

2.4 及时处理坏账损失,规范损失管理

在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和管理中,应该做好损失管理,所谓损失管理主要是指对应收帐款坏账损失的确认、处理和披露。建筑企业应该根据法定的条件,来了解应收账款中存在的坏账,并确定坏账的损失,确定之后按照建筑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及时的上报给企业的总经理和董事长审定,再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对这些坏账进行统计,并且做好保密的工作,对债务人的新动态要密切的联系,当他们的情况好转之后及时回收欠款。对于由此产生的坏账损失,建筑企业应该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显示出来,并且详细的记录坏账损失发生的原因、时间和具体的金额,以及形成坏账以后的责任追究情况等,这样做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及时的处理坏账的损失,使坏账损失降到最低,使建筑企业的应收账款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5 不断改进应收账款的对账及签认工作

作为建筑企业为了能够使清理拖欠工程款顺利的进行,财务部门应该在平时做好应收账款的对账和签认工作。建筑企业在会计核算的时候,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应收账款的情况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一般情况下应该按照工程的名称和建设单位的名称来进行设帐。在会计核算的时候,要对建设单位每阶段签复的结算额和收取的工程款,每笔收款时间、发票号码、金额进行核对,如果发现核对存在出入或者数据不符,一定要及时寻找出存在的原因,并且进行更改。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数额较大,时间拖延较长的应收账款应该及时的反映到建筑企业的清欠部门,由他们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应收账款回收力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外建筑企业的应收账款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地步,但是在我国应收账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完善。想要做好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和管理,首先应该树立建筑企业现金理念,增强他们的回收意识和法律意识,严格合同管理,让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企业的利益, 除此之外,要不断改进应收账款的对账及签认工作,及时处理坏账损失,规范损失管理,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建筑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走规范化的道路,从而使建筑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账务处理第3篇

一、甲供材料的账务处理及面临的问题

会计准则对“甲供材料”业务的会计处理并未作出特别规定,甲乙双方会计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只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确认和计量的规定,真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都是允许的。在实务中,“甲供材料”业务一般有以下三种业务和账务的处理方式:

(一)处理方式一

一般情况下,甲方向材料供应商购买建筑材料,供应商将材料发票开给甲方,甲方购进材料后再拨付给乙方,双方作如下账务处理:

(1)甲方购进材料时,甲方账簿登记:

借:工程物资(原材料) XXX元

贷:银行存款等 XXX元

(2)甲方将材料拨给乙方时,甲方账簿登记:

借:预付账款(应付账款) XXX元

贷:工程物资(原材料) XXX元

(3)乙方收到甲供材料时,乙方账簿登记:

借:工程物资(原材料) XXX元

贷:预收账款(应收账款) XXX元

(4)乙方将工程物资用于工程时,乙方账簿登记:

借:工程施工――XX项目 XXX元

贷:工程物资(原材料) XXX元

采用这种处理方式,双方将甲方拨料视为对乙方预先拨付的工程款,材料费用进入乙方的工程成本,最终结算时乙方向甲方开具包括材料在内的全部工程价款的发票,乙方的营业收入也为包含材料在内的全部工程价款,与发票金额一致。这种处理方式较为完整地反映了材料的流转过程,但是却存在一个难解的问题:供应商的材料发票开给了甲方,甲方却不能依据该发票确认在建工程或开发产品的成本;而乙方未取得材料发票,却要将材料费用计入乙方的工程成本。在实践中,多数情况乙方是通过甲方向乙方开具的拨料单作为凭证来记账,但拨料单作为甲方的自制凭证,没有外部的监管和制约,其可信度和证明力明显要弱于发票。

(二)处理方式二

实践中,有个别的情况甲乙双方会约定:甲方购买材料时要求材料商将发票直接开给乙方,材料就不再计入甲方的账簿,双方作如下账务处理:

(1)甲方购进材料并交付乙方时,甲方账簿登记:

借:预付账款(应付账款) XXX元

贷:银行存款等 XXX元

(2)乙方收到材料时,乙方账簿登记:

借:工程物资(原材料) XXX元

贷:预收账款(应收账款) XXX元

(3)乙方将工程物资用于工程时,乙方账簿登记:

借:工程施工――XX项目 XXX元

贷:工程物资(原材料) XXX元

这种处理方式与方式一的账务处理基本相同,双方将甲方所购并拨付乙方的材料视为对乙方支付工程款,材料费用进入乙方的工程成本,乙方结算时向甲方开具全额发票,乙方的营业收入也包括材料金额在内。并且乙方取得了合法有效的发票入账,解决了方式一情况下乙方没有发票入账的问题。但由于材料的实际付款人和发票上载明的付款人不一致,容易产生经济纠纷和涉税问题,并且也不利于甲方按工程进度对材料的管理,这种业务和账务处理方式在实践中较为少见。

(三)处理方式三

甲方向材料供应商购买建筑材料,供应商仍是将材料发票开给甲方,甲方将材料拨付乙方时,直接将材料转入本企业的在建工程或开发成本,乙方不再进行账务处理,双方都在材料备查簿中对材料进行登记和管理。

(1)甲方购进材料时,甲方账簿登记:

借:工程物资(原材料) XXX元

贷:银行存款等 XXX元

(2)甲方发出材料时,甲方账簿登记:

借:在建工程(开发成本 ) XXX元

贷:工程物资(原材料) XXX元

采用这种处理方式,甲方根据材料发票将材料费用直接计入本企业的在建工程或开发成本,最终结算时乙方向甲方开具的发票不得包括材料价款,乙方的营业收入也不包含材料价款。这种处理方式甲乙双方都凭有效的发票入账,解决了方式一情况下乙方没有发票入账的问题,并且乙方收入不含甲供材料,应为其从事该项业务取得的真正的收入。但这种账务处理却不能完整地反映材料的流转过程,不利于双方方对材料和工程项目的管理。

二、甲供材料的税务管理及面临的风险

甲供材料工程历来是税务部门税款征收和发票管理的工作难点,也是漏税风险较高的一个领域。《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因此对于甲供材料建筑工程业务,乙方应就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加上甲供材金额的合计数作为营业税计税依据。税法之所以如此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建筑业有采用包工包料的方式经营,也有采用包工不包料的方式,为平衡包工包料与包工不包料之间的税负,防止少数人钻政策的空子,因此规定包工不包料也需要将材料价款并入营业额内。税法的这项规定虽然有利于防止建筑业不同经营方式的税负不公,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引发了一些争议。

比如对甲方来说,其所供材料部分是根据材料销售商的增值税货物发票入账还是根据工程承包方的营业税建安发票入帐?对乙方来说,其营业收入是否包含加工材料部分的价款,发票金额是否与营业收入完全一致?一直没有权威性的规定,各地税务机关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地方的税务机关坚持要求乙方营业收入包含甲供材料部分的价款,乙方开具的发票也必须要包含甲供材料部分的价款,乙方按包含甲供材料部分的全部价款交纳各项税费,甲方只能根据乙方的建安发票列支甲供材料部分的成本,而不得以材料销售商的增值税发票入账列支费用;也有地方的税务机关要求乙方营业收入不包含甲供材料部分的价款,乙方开具的发票也不包含甲供材料部分的价款,乙方按包含甲供材料部分的全部价款交纳营业税金及附加,按不包含甲供材料部分的价款交纳企业所得税等其他税金,甲方根据材料销售商的增值税发票列支甲供材料部分的成本,比如《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建筑业应税劳务甲供材料有关税收问题的批复》(浙地税函[2007]335号)就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在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后,如发生建设单位提供材料(以下简称“甲供材料”)情形,在开具发票时,“甲供材料”价款不能作为发票开具金额。营业税计税营业额的确定,按现行营业税政策有关规定执行。对建设单位提供材料情形的,固定资产计价中应包括“甲供材料”发票实际金额,并据此按税法有关规定计提的折旧允许税前扣除。

笔者认为:税务机关的第一种做法对强化税收监管比较有利,但由于甲方虽然取得材料发票却不得依据材料发票计入工程成本,乙方不能取得材料发票却要列支材料费用,只能用拨料单等自制单据代替发票,对所得税的管理会产生一定风险,特别是如果乙方所得税是定率征收的,乙方所得税计算依据是否要包括甲供材料部分价款也存在争议;相对来说税务机关的第二种做法较为合理,更符合甲供材料业务的经济实质,但税务部门必须认真审核相关资料,防止甲供材料部分少缴营业税。

三、“营改增”全覆盖,将彻底解决甲供材料业务给企业和税务部门带来的帐务和征管难题

总的来说,在实践中对甲供材料业务,企业主要有三种不同的业务和账务处理方式,税务部门主要有两套管理措施,并且这三种处理方式和两套管理措施都是结合实际而采用,也都不违反现行会计准则和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企业的业务和账务处理方式二的情况下,材料费用进入乙方的工程成本,乙方也取得了合法有效的发票入账,乙方结算时全额确认收入,向甲方开具全额发票,甲方按乙方的发票计算工程成本,税企双方在计税依据和开具发票金额方面也不会有什么分歧。方式一情况下,乙方按含甲供材金额的全部价款开具建筑业发票并确认收入,甲方在发出材料时不进入工程成本,收到乙方的建安发票再进成本,但由于甲供材是甲方购买提供给乙方的,乙方无法取得发票入成本,税务机关一般采用第一种做法进行税收监管。在方式三的情况下,由于甲方在发出材料时就直接计入了工程成本,乙方在最终开具建筑业发票时就应按不含甲供材金额开票,乙方营业收入也甲供材料部分的价款,税务机关一般采用第二种做法进行税收监管。但相同的业务,却可能有不同的业务和帐务处理方式以及不同的税务征管措施,发票的开具金额可能不同,交纳企业所得税金额也可能不同,这就造成甲供材料业务领域税收风险相对较高。在实践中许多建安工程都是跨年度甚至跨几个年度,大包合同中还套有分包合同,一个项目要分多次开具发票,使得甲供材料业务税收管理越加复杂,税收风险很难根除。其实这一系列的问题均来源于营业税的重复征税,只有完成了建筑安装业和房地产业的“营改增”改革,这一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全面“营改增”后,甲方从材料商处购得材料时,获取材料商开具增值税发票,作为自己的进项税抵扣发票,甲方每次向乙方拨付材料时,向乙方开具增值税发票,乙方则获得进项税抵扣发票,乙方按工程进度结转收入或完工清算时向甲方开具增值税发票,甲方又获得进项税抵扣发票,这样每个流转环节都开具发票,各方的收入也同发票数额一致,这样环环相扣,形成链条,账务处理和税务管理的难题全部迎刃而解。

建筑工程账务处理第4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应收;风险;管理

一、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及风险影响和表现

应收账款从会计本质上来说属于商业信用的范畴,是伴随着企业开展销售业务的行为而发生形成的一种债权债务的表现方式。施工企业应收账款是指施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过程中履行施工合同,应向建设单位收取的施工企业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和工程质保金与应收工程款和应收劳务款等。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周转,所以应收账款回收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生产运营。一方面,由于资金大量被拖欠,对施工企业的组织再生产形成很大的阻碍;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短缺,部分建筑企业存在着不能按时或足额支付职工的工资、医药费、养老保险等三金的薪金,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具体来说,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有如下的风险表现:

1、增加了资金成本,降低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国内建筑企业竞争激烈,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存在建设周期长、跨度大、合同额度大等特点,在合同施工的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但是如果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企业大量资金被占用,企业不仅对这部分资金所形成的时间价值放弃和损失了,而且对企业资金的流动产生严重的影响,造成企业资金的短缺,一旦对购货方发生财务困境或故意拖延,链条断裂,出现财务风险,形成呆账、坏账,形成坏账损失,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更有甚者造成施工企业的停产或破产。

2、虚增了企业的利润,对施工企业的盈利状况造成了泡沫。按照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只要是当期完成的施工收入全部都算作当期收入,那么赊销收入也就被理所应当地记入了当期的销售收入当中,这种收入的增加并不能使当期的现金流入实际得以实现,只是增加了企业账面的利润。而这些利润的浮增,一方面会虚增施工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会按应收账款的3%-5%来计提坏账准备,一旦应收账款出现难以预计的风险,那么计提的坏账准备也难以冲抵发生的坏账损失,只是面上好看而不中用的盈利泡沫而已。另一方面虚增的利润还增加了企业的应纳赋税,加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负担。

3、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成本和机会成本,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追讨欠款,势必把人力和物力分散到这方面来,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负担催款人员的相关费用,比如:人员工资、调查费、通讯费和交通费等,有些催款的数额较大、时间跨度较长的,无形中大幅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负担。而这些本应是企业收主的账款成了应收账款了,就使得本应可以去投资做其他经营项目的资金被占用,形成了机会成本,这些都可能使企业经济效益滑坡。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瓶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施工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的形成的呢?

二、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形成的原因

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形成既有外部的行业的原因,也有其企业内部的原因。

1、外部的原因。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国家的信用缺管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监管,社会上长期存在着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市场经济中信用意识淡薄,广大企业经营中“三角债”成为长期困扰发展的拦路虎。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存在僧多粥少的现象,工程项目相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数量较少,行业的这种特征的存在,就导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了急于开拓市场,揽活干,不得不接受苛刻的要求,先行垫资以求拿下竞争激烈的工程项目。

2、内部原因。

(1)领导决策方面的原因。从管理学上来讲,中国的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与领导决策层有非常重要的关系。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有限,只关心销售收入和取得利润的多少,缺乏风险防范和法律意识。为了增加其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一味地强调让企业承揽尽可能多的工程项目;在招投标前又未对建设单位的社会信誉、立项文件、资金情况、付款方式、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财务付款方式和工程竣工后的支付能力等作细致深入的调查了解,便盲目拍马决策竞标,拟签订施工合同;而签订合同的同时,由于缺乏法律意识,没有认真审查合同文件中具体条款及合同条款中将来可能发生纠纷处理的方法是否列明,一旦纠纷发生,双方争执不下,造成应收账款不能收回,使企业蒙受风险和损失。有些企业决策层只把精力和重心放在组织力量生产、重视项目是否忙完成方面,而对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却存在着严重不到位的情况。

(2)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部门的积极性,通常的做法是把销售人员的薪酬与销售业绩相挂钩。在利益的驱使下,销售人员在销售中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促进销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不合理地增加企业的应收账款。还有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收回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没有将收回账款的责任分摊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会出现一些相互推诿的情况,出现“阴天拖稻草”,应收的款项越压越多。

(3)财务监督方面的问题。按照企业财务准则规定,各种应收账款应当及时清算、催收,定期与对方对账对账核实,并按规定做一些入账、调账的账面处理。但是,一些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完全按照准则的要求来执行的,常常会有一些对已发生的应收账款不及时清算,不能及时与相关的业务部门进行核算、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的方式方法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还有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账务部门不及时与建设单位对账,造成双方账目不一致。影响了账款的回收速度,在一定程度也增大了资金的占用额度。

(4)质量管理方面的原因。建筑施工企业在取得工程以后会把中标的工程层层分包、转包,使得施工方同建设单位不能直接对话,这也是应收账款越积越多的重要原因。这样做还造成了工程管理的混乱,工程质量无法控制,“豆腐渣工程”、“楼倒倒”等建筑质量低劣的品质的存在,从长远利益来看,也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极坏的影响。

三、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管理

既然明白了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风险防范管理。

1、管理意识上加强应收账款风险防范。

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企业的最高管理决策者,在具备其他必要素质的前提下,必须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特别要加强对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意识。只要他们重视了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管理,上行而下效,整个企业员工就会开始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开始有效地管理应收账款。

2、项目签订上规避应收账款风险防范。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项目合同的签订上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项目招投标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打无把握的仗。对项目做好前期的调查和了解,特别对于建设单位的信誉、资金情况、工程项目审批手续的进展情况等方方面面做详实地调研,不能盲目上马。

(2)合同签订的法律意识性要强,揽下项目必须签订相应的合同,不签订合同,不论工程的规模怎么诱人,也不能头脑发热,潦草随便地承接项目。

(3)对即将签订的合同进行严格评审,提前将一些可排除的风险挑出来进行排除,特别要关注工程款项的支付方式和违约处理的相关条款的文字说明。对合同陷阱要有防范意识,可聘请专门的法律人士协助把关,防止出现不公平的条款有损承建单位的情况出现。

(4)要有档案意识,对各种源头资料要严格按档案规范进行归档整理,以备以后能及时进行核查,也可做为相关的证据。

3、工程质量上减少应收账款风险防范管理。

严把工程质量关,不仅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二法宝,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应收账款数量积累的有效保障。其次尽量避免接受签订二手以上的合同,减少合同的中间环节。

4、监管制度上加强应收账款风险防范管理。

(1)建立应收账款风险防范管理的长效机制。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经济政治等相关政策的影响,所以对建设单位的资料和信息及时地滚动、更新和完善,时刻关注对方的经营状况。不仅如此建筑施工企业还应该实行计划管理,事先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余额,以此为限,控制应收账款。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应收账款的监控机制,可以由财务人员、审计人员中一些沟通交流能力强的人员共同组成,从而对应收账款进行全过程立体的监察,及时加强催款,以避免风险。

(2)建立赊销审批制度

企业应明确赊销的审批权限,建立赊销审批制度,从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遭受损失,推行“谁经办,谁负责”、“谁损失,谁承担”。对不同级别的销售人员给予不同金额的审批权限,每个人只能在自己权限范围内办理审批,超过限额的须报上级领导审批。

5、财务执行上加强应收账款风险防范管理。

(1)及时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为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财务部门应对每个赊销客户建立核算应收账款明细账,及时对赊销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并定期统计赊销客户的应收账款金额、账龄及具体的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反馈。

(2)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根据业务量的大小、时间等因素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核对。财务部门需定期向欠账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并由双方当事人签章,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

(3)建立适当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制度。及时计提坏账准备金。按照企业的会计政策,应收账款一旦超过规定期限就应作为坏账处理,计提坏账准备金,并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否则,容易影响企业资金正常周转。

参考文献:

[1] 朱文婷.我国中小型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问题初探.科技广场,2011 (10):152~154

[2] 李梅.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 (4).

[3] 杨文霞.施工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山西建筑,2012 (4).

建筑工程账务处理第5篇

摘要:坏账多、收款难是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并成为危害企业财务健康的重要杀手。本文从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特点出发,探讨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核算

一、应收账款给施工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采取信用销售的方式先行向客户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产品或劳务后,在销售过程完毕后(或销售中)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采用信用销售方式而同客户建立起来的债权关系。大量的应收账款会挤占企业的现金流,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应收账款规模的扩大在财务上反映出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加,进而可能带来税负上的增加,使得企业陷入“虚盈实亏”的尴尬境地。而且,经济波动、政策调整、行业竞争、管理不善等,都可能导致应收账款演变为坏账损失。对于大的施工企业可能只是疥癣之痛,然而对于小的施工企业却不啻于一场灭顶之灾。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矛盾频发、群体生存压力剧增的情况下,施工企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群体文化层次低、抗风险能力弱,对应收账款可能引发的财务危机更加敏感。一旦账款难以收回,就很可能因为拖欠民工工资引发大规模的群体冲突事件。如云南省某工程项目拖欠施工队民工工资3800 多万,涉及人数3000 多人,导致民工多次围占政府机关、上访讨薪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破坏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可以说,应收账款处理的好,就能够帮助化解相当一部分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施工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建筑施工行业自身的管理特点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位增长的良好势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也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由2003 年的5.6 万亿飙升至2013 年的37.4 万亿,其中房地产行业和基建等建筑投资占了相当的比重,驱动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2012 年全国建筑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6.2%。然而建筑行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其中所蕴含的巨大利润和发展空间也吸引众多企业纷至沓来。许多其他行业的企业集团跨行业进入建筑业,搞多元化发展,如2011 年曝光的128 家央企中,有78家并不是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疯狂的建筑行业背后是建筑企业的野蛮生长和趋近饱和,据统计资料显示,2012 年我国共有建筑企业7.4 万家,建筑业从业人数达4000 多万人。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房地产行业的回归理性,建筑企业在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将迎来惨烈的市场竞争。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承揽项目,不惜通过降低投标价格、垫资建设等方式参与竞争,导致企业产生大量应收账款。而建筑工程相对较长的项目周期和庞大的规模,也是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之一,并放大了应收账款的财务风险。

(二)施工企业内部控制薄弱,风险意识欠缺

不少施工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也颇有不足,导致应收账款数额不断扩大,最终侵蚀企业的财务健康。一些施工企业的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事前没有对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施工能力、项目要求等进行全面综合的风险分析,盲目投标,冗长的工期、复杂的施工条件或者巨额的资本要求都使得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累积,风险也随之不断攀升。有的施工企业缺乏合同意识,对于合同细节尤其是付款方式、违约条件等没有详加分析和研究,出了问题才知道去看合同,悔之晚矣。有的施工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不严、与业务缺乏沟通,导致工程项目迟迟难以竣工验收和交付,影响了工程尾款的回收。

(三)应收账款管理混乱,企业信用建设成空白

应收账款管理是把控应收账款风险的最后一道关口,然而许多施工企业在这道关口上并没有付诸过多的关注和努力,导致企业新账“变旧账、变难账、变坏账”。部分施工企业没有建立起应收账款的客户管理系统,对客户的应收账款进行动态监控和归类分析,也缺乏健全的客户信用信息库。有些工程项目工期较长,而施工企业又可能同时接手多个施工项目,因此对不同项目进行归类分析很有必要。一些施工企业在应收账款的财务处理上也不及时,没有按要求及时计提坏账准备,应收账款一直留在账面上,企业凭白要多缴一些利税。部分施工企业收账人员缺乏必要的收账技巧,账款收回更难。

三、加强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核算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GDP 增速放缓至7.4%,低于7.5%的预期目标,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而建筑行业在2013 年全年实现总产值15.9 万亿,增速回落0.1 个百分点。大环境显示出建筑行业的整体状况正趋于严峻,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清形势,提高风险管理意识,而优秀的财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渡过寒冬。施工企业管理层必须树立起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将风险管理纳入应收账款发生的全过程,将防控关口前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前期风险评估和分析,对项目业主的信用状况和历史表现进行调查和审核,做到源头防控。同时,应加强同业务、总承包商等的沟通协调,强化合同管理,建立起有效的事前风险防范体系。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与核算,提高收账人员素质

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企业应依据自身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等,参照行业平均水平,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及时对客户或业务的财务状况等进行监控和分析,密切把控风险。对工程项目发生的费用进行科学核算,如有变更应及时通报业务或相关单位,避免因沟通不及时形成的应收账款。加强账龄分析,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客户等制定相应的收款政策,加强同客户之间的协调联系,及时收回尾款。抓好收账人员的素质建设,提高收账人员的收账技巧,建立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应收账款的清欠力度。财务部门应加强同其他部门尤其是项目经理的沟通和配合,及时掌握应收账款的信息,并计提坏账准备,按要求做好应收账款的财务处理。

(三)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呼吁行业诚信经营

建筑施工行业的应收账款暴露的是整个行业的诚信缺失问题,因此,应注重整个行业环境乃至大的经济环境的改善和诚信建设。呼吁由建筑行业协会牵头,加强行业内部自治和管理,建立行业信用黑名单,对恶意拖欠账款、久拖不还的企业纳入黑名单,进行行业封杀。同时,应积极推动全国性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先从某个行业或供应链开始试点,逐步扩大至全体经济范围,推动企业诚信经营、健康经营。

信用销售的广泛应用,在建筑施工行业尤甚,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施工企业应该正视这种应收账款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控建设,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和核算,强化人员素质建设,将风险控制在相对较小的、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以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武露华.浅议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核算与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2(02).

建筑工程账务处理第6篇

1.企业组织形式复杂,挂靠、分包、转包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建筑业施工资质管理越来越规范,办理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程序越来越严格,一些施工企业为收取管理费,出借、挂靠施工资质,层层分包、转包工程项目现象普遍存在,建筑市场暗箱操作现象屡见不鲜。一部分不具备施工资质或施工资质等级的小型企业为承揽建筑工程,纷纷采取分包、转包、挂名等经营方式挂靠资质较高的企业。施工企业向这些施工队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后,挂靠方则提供发票交施工企业入账。税务机关难以将这些施工队纳入正常的管理。

2.建筑项目生产周期长、内部管理规范化程度不一

由于建筑业具有建筑项目生产周期长、单项工程跨年度作业现象较为普遍,项目建设期长达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部管理规范化程度不一,工程项目流动分散、从业人员众多,工程款项结算不及时,少申报和延期申报税款的现象大量存在。

3.建筑企业工程款回笼迟缓

造成企业欠税严重建筑企业为了承接施工项目,往往会压低报价,且需垫付大量的资金,而有的工程项目早已竣工,建设单位却迟迟不清算,长期拖欠工程款,致使建筑企业无力缴纳税款。

4.会计核算的问题

(1)不按期确认工程结算收入。由于建筑项目施工周期长,而建设单位经常是先预付工程款,到工程竣工决算时才要求施工方开具建筑业发票,所以很多建筑企业就将这部分工程款收入一直挂在“预收账款”会计科目,而不及时确认“工程结算收入”造成收入核算反映不真实,迟缴税款。(2)不据实核算工程施工成本。由于建筑业单项工程施工环节众多,而工期往往又很长,企业为了少缴企业所得税,通常会虚增工程成本,加大材料费、人工费及机械费用的支出,从而造成账面亏损,达到少缴或不缴企业所得税的目的。(3)虚列工程施工人员工资。近几年,施工企业工人工资不断上涨,个别工种的人员工资已超过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工资,而他们个人又不愿意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施工企业会虚列工程施工人员工资,达到减少员工少缴个人所得税的目的。(4)实物抵账不入账。工程项目竣工后,有的建设单位因种种原因无力支付工程款,就用汽车、货物或房屋抵顶工程款,而建筑企业对这部分抵顶工程款的实物却不作账务处理,从而偷逃税款。(5)以施工劳务名义将工程转包,转移利润。目前,许多有条件的企业成立有建筑劳务公司,有的建筑企业利用劳务公司将利润转移。如:将工程劳务分包给劳务公司,劳务公司就其劳务分包部分缴纳建筑业营业税,建筑公司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税计算缴纳营业税及附加。建筑施工单位一是在税负(营业税金及附加)不增加的情况下,避免税务机关对其用工情况进行核实,另一方面,转移利润,通过劳务公司开具建筑业发票计入“工程成本”科目,即不增加税负,又达到转移消化企业利润的目的,造成企业所得税流失。

5.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

建筑企业作为纳税义务人积极纳税的意识淡薄,对工程收入则是尽量少列,现金能坐支的也不入账,或者长期挂在“预收账款”上,但企业以工程未结算而不转收入。另外,一些建筑企业在财务核算上编造虚假记账凭证,虚增工程成本,造成无法完成纳税义务。

6.大量农村施工队伍未纳入税收管理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量农村施工队伍活跃在城乡承接工程。在建设和承接双方之间签订的建筑安装合同或协议很少,大部分只有口头协议,基本按约定俗成的规矩处理。上述情况表明,对建筑企业税收的管理不够科学合理,存在着一定漏洞,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

二、结合行业特点,加强建筑业税收征收管理的方法及途径

1.加大税法宣传的力度,形成依法诚信纳税的社会共识,定期召开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税法宣讲大会,并有效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新闻媒介进行税法宣传,扩大影响面,将宣传材料送到建筑工地,让承包人知法、懂法、守法,形成自觉纳税的共识,使纳税人进一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形成自觉依法纳税、社会协税护税的良好氛围。

2.实行行业管理,细化工程监督,抽调专门的税务专管员进行管理,不定期下户进行调查,重点检查挂靠和个人承包行为、取得工程收入不开票行为,对在税务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偷税、抗税行为及时移交税务稽查部门,以点带面,堵塞建筑业税收管理漏洞,促进税收管理工作,保证国家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3.严格执行“建筑业工程项目情况登记”制度。要求建筑业纳税人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后一月内必须到税局办理工程项目登记,并严格执行。有的纳税人经常是签订合同后不及时到税局登记,拖延到要工程款时才到税局登记,造成迟缴税款。

4.加强建筑业发票管理,细化开票流程。目前,税务机关加强了对建筑业发票的管理,根据纳税人的业务量控制发票的领购并实行项目登记,就是说即使纳税人有发票但没有登记项目也没法开具发票,实现了“以票管税”从而遏制了一些建筑业纳税人欠税,堵住了建筑业单位利用发票偷税的空子,从而从源头控制建筑业税收的流失。设立转(分)包工程开票流程、预收工程款开票工作流程,外来经营户开票工作流程及相应的台账,实现开票流程公开、透明、细化,大大方便纳税人办理开票事宜,提高工作效率。在完善开票流程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和检查力度,扫除建筑业专用发票的推广使用死角,加强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程建设结算用票的监督检查工作。

5.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综合治税的管理模式。为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监督,及时、有效的掌握项目信息,建委、统计局等部门都要求建筑业报送报表,税务部门可建立与这些部门的信息定期交换联系制度,做到部门配合、职能协作、资源共享,使税务部门能及时掌握建筑业工程招标、施工进度、竣工结算等税源信息,从而有效堵塞征管上的漏洞,减少偷漏税的现象发生。

6.进一步完善代扣代缴和委托工作,抓住建筑业总承包人不放,要求其认真切实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对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可委托建设方按照工程进度税款,达到管控税收的目的。

7.完善税收征管政策,充分发挥不同所得税征收方式的作用。(1)对出借、挂靠施工资质的施工企业,由于其施工成本计算不准确,容易造成所得税流失,为避免税款流失,应核定其应税所得率,按核定征收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2)推进纳税人建账建制工作。税务机关应积极督促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建账建制,改善经营管理,引导纳税人向查账征收方式过渡。对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纳税人,要及时调整征收方式,实行查账征收。在充分考虑纳税人缴纳所得税是否接近其真实经营状况的情况下,利用两种方式的转换,鞭策和鼓励纳税人依法纳税。

建筑工程账务处理第7篇

1.企业组织形式复杂,挂靠、分包、转包现象普遍存在。目前,建筑业施工资质管理越来越规范,办理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程序越来越严格,一些施工企业为收取管理费,出借、挂靠施工资质,层层分包、转包工程项目现象普遍存在,建筑市场暗箱操作现象屡见不鲜。一部分不具备施工资质或施工资质等级的小型企业为承揽建筑工程,纷纷采取分包、转包、挂名等经营方式挂靠资质较高的企业。施工企业向这些施工队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后,挂靠方则提供发票交施工企业入账。税务机关难以将这些施工队纳入正常的管理。

2.建筑项目生产周期长、内部管理规范化程度不一。由于建筑业具有建筑项目生产周期长、单项工程跨年度作业现象较为普遍,项目建设期长达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部管理规范化程度不一,工程项目流动分散、从业人员众多,工程款项结算不及时,少申报和延期申报税款的现象大量存在。

3.建筑企业工程款回笼迟缓,造成企业欠税严重。建筑企业为了承接施工项目,往往会压低报价,且需垫付大量的资金,而有的工程项目早已竣工,建设单位却迟迟不清算,长期拖欠工程款,致使建筑企业无力缴纳税款。

4.会计核算的问题。

(1)不按期确认工程结算收入。由于建筑项目施工周期长,而建设单位经常是先预付工程款,到工程竣工决算时才要求施工方开具建筑业发票,所以很多建筑企业就将这部分工程款收入一直挂在“预收账款”会计科目,而不及时确认“工程结算收入”造成收入核算反映不真实,迟缴税款。

(2)不据实核算工程施工成本。由于建筑业单项工程施工环节众多,而工期往往又很长,企业为了少缴企业所得税,通常会虚增工程成本,加大材料费、人工费及机械费用的支出,从而造成账面亏损,达到少缴或不缴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3)虚列工程施工人员工资。近几年,施工企业工人工资不断上涨,个别工种的人员工资已超过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工资,而他们个人又不愿意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施工企业会虚列工程施工人员工资,达到减少员工少缴个人所得税的目的。

(4)实物抵账不入账。工程项目竣工后,有的建设单位因种种原因无力支付工程款,就用汽车、货物或房屋抵顶工程款,而建筑企业对这部分抵顶工程款的实物却不作账务处理,从而偷逃税款。

(5)以施工劳务名义将工程转包,转移利润。目前,许多有条件的企业成立有建筑劳务公司,有的建筑企业利用劳务公司将利润转移。如:将工程劳务分包给劳务公司,劳务公司就其劳务分包部分缴纳建筑业营业税,建筑公司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税计算缴纳营业税及附加。建筑施工单位一是在税负(营业税金及附加)不增加的情况下,避免税务机关对其用工情况进行核实,另一方面,转移利润,通过劳务公司开具建筑业发票计入“工程成本”科目,即不增加税负,又达到转移消化企业利润的目的,造成企业所得税流失。

5.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建筑企业作为纳税义务人积极纳税的意识淡薄,对工程收入则是尽量少列,现金能坐支的也不入账,或者长期挂在“预收账款”上,但企业以工程未结算而不转收入。另外,一些建筑企业在财务核算上编造虚假记账凭证,虚增工程成本,造成无法完成纳税义务。

6.大量农村施工队伍未纳入税收管理。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量农村施工队伍活跃在城乡承接工程。在建设和承接双方之间签订的建筑安装合同或协议很少,大部分只有口头协议,基本按约定俗成的规矩处理。上述情况表明,对建筑企业税收的管理不够科学合理,存在着一定漏洞,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

二、结合行业特点,加强建筑业税收征收管理的方法及途径

1.加大税法宣传的力度,形成依法诚信纳税的社会共识。定期召开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税法宣讲大会,并有效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新闻媒介进行税法宣传,扩大影响面,将宣传材料送到建筑工地,让承包人知法、懂法、守法,形成自觉纳税的共识,使纳税人进一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形成自觉依法纳税、社会协税护税的良好氛围。

2.实行行业管理,细化工程监督,抽调专门的税务专管员进行管理,不定期下户进行调查,重点检查挂靠和个人承包行为、取得工程收入不开票行为,对在税务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偷税、抗税行为及时移交税务稽查部门,以点带面,堵塞建筑业税收管理漏洞,促进税收管理工作,保证国家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3.严格执行“建筑业工程项目情况登记”制度。要求建筑业纳税人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后一月内必须到税局办理工程项目登记,并严格执行。有的纳税人经常是签订合同后不及时到税局登记,拖延到要工程款时才到税局登记,造成迟缴税款。

4.加强建筑业发票管理,细化开票流程。目前,税务机关加强了对建筑业发票的管理,根据纳税人的业务量控制发票的领购并实行项目登记,就是说即使纳税人有发票但没有登记项目也没法开具发票,实现了“以票管税”从而遏制了一些建筑业纳税人欠税,堵住了建筑业单位利用发票偷税的空子,从而从源头控制建筑业税收的流失。设立转(分)包工程开票流程、预收工程款开票工作流程,外来经营户开票工作流程及相应的台账,实现开票流程公开、透明、细化,大大方便纳税人办理开票事宜,提高工作效率。在完善开票流程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和检查力度,扫除建筑业专用发票的推广使用死角,加强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程建设结算用票的监督检查工作。

5.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综合治税的管理模式。为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监督,及时、有效的掌握项目信息,建委、统计局等部门都要求建筑业报送报表,税务部门可建立与这些部门的信息定期交换联系制度,做到部门配合、职能协作、资源共享,使税务部门能及时掌握建筑业工程招标、施工进度、竣工结算等税源信息,从而有效堵塞征管上的漏洞,减少偷漏税的现象发生。

6.进一步完善代扣代缴和委托工作。抓住建筑业总承包人不放,要求其认真切实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对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可委托建设方按照工程进度税款,达到管控税收的目的。

7.完善税收征管政策,充分发挥不同所得税征收方式的作用。

(1)对出借、挂靠施工资质的施工企业,由于其施工成本计算不准确,容易造成所得税流失,为避免税款流失,应核定其应税所得率,按核定征收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2)推进纳税人建账建制工作。税务机关应积极督促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建账建制,改善经营管理,引导纳税人向查账征收方式过渡。对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纳税人,要及时调整征收方式,实行查账征收。在充分考虑纳税人缴纳所得税是否接近其真实经营状况的情况下,利用两种方式的转换,鞭策和鼓励纳税人依法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