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学中医的途径(合集7篇)

时间:2023-07-27 15:59:05
学中医的途径

学中医的途径第1篇

中医理论源远流长,它是在长期医疗实践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具有人文科学特点的中国医学体系。中医理论源于临床,临床实践是支撑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石。但是现在许多中医师,在临床中没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理论体系和辨病辨证思维模式,对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创新能力不强,这些已成为中医发展的掣肘,阻碍了中医在临床上发挥自身优势。笔者认为创新中医学理论可以从以下途径开展。

1 熟读经典著作,继承发展创新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自古医家出经典”这句话的准确性。张仲景谙熟经典而成为医圣;金元时期的刘完素非常重视《内经》理论,尤其是对五运六气的研究,认为医学的“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他在对运气学说与《内经》病机十九条研究过程中,创立了火热论及病机证治;明末汪绮石对虚劳一门独多钻研,为此特校昔贤之书,尤于《素问》、《灵枢》,大启悟门,得其要领,乃参订补注,集成《理虚元鉴》。

历史上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医家无不是在熟读经典的基础上著书立说、治病救人、造福苍生。中医学者必须熟读中医经典,通过经典去了解中医的内涵,理解中医的治病法略,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思维继承与创新。

深刻研读中医经典,深刻领悟其蕴含的微言大义,通过对理论的继承,理论与实践结合,从经典着手,密切结合临床实践,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才能实现诊疗水平的提高。理论创新是临床发展的前提,在继承的方法、途径上要体现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要实现发展,薪火相传,使之对现代中医临床以启发和指导。

2 了解传统文化,重视东方思维

中医学理论的重要性不单纯是为了传递中医学术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思维方法的培植。中医学具有科学和人文的双重属性,其思维方式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

中医学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因为中医学的根基是中国传统文化,脱离传统文化中医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而陷入危机。中国传统文化整体观的辩证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思维方式,它把人与宇宙视为一个整体,即天人合一思想,而中医学也是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者相互渗透,紧密相连。在人文哲学导向科学技术的后科学时代,研究中医药更应弘扬东方特色的思维模式,因为在中医学理论中蕴含着许多古代儒、道、释家等思想,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思想、太极、脏气法时与全息理论等等。思维方式是中医学理论的精华,只有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感悟,进而培养中医学的思维模式,也只有运用中医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中医、应用中医,才能真正把握中医学的精髓。

转贴于

3 提高科研能力,掌握现代知识

中医学理论体系、方剂药物、临床经验无一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而科研之于中医药临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医学医理深奥,方药独特,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中医中药的许多理论,如方剂的配伍、单味药的协同作用、剂量的选择、中药的不良反应,还有治法、疗效等方面的问题,具有笼统性和模糊性,是基于对整体现象的观察,没有真正从结构上去认识疗效的确切的作用点,需要用现代实验的方法去进行科学阐释和挖掘整理,以期为现代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彰显其科学内涵,达到更深层次的揭示中医规律的目的。因此,掌握现代研究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如逻辑学、病理学、统计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命科学等,多视角深入研究中医学的相关理论,加强多学科参与,吸收多学科研究成果,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是新时代对中医学的要求,也是中医学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科学发展史证明,判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要依靠实验方法,并借助理论思维,才能弥补单纯观察的不足,中医中药也要借助于科学实验实现其继续发展。

4 回归指导临床,疗效才是关键

“读经典,做临床”只是第一步,通过临床取得的疗效,去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完善理论的整体性,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因此,建立一套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概念的提出,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引起医学实践模式及观念的巨大变革。循证医学是讲求证据的医学,它的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的制定和疾病具体治疗措施的选择都应基于最严谨的科学证据之上。因此,中医药要想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也应该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作为衡量临床疗效的手段,重视临床证候的采集,同时还要认识到疾病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重视与疾病相关的其他因素如人体的禀赋、心理状态以及社会环境等,以人为本,证随人见,采用个体化诊疗模式,因人制宜,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同时这也是发展、创新中医学理论的最终目标。

学中医的途径第2篇

[关键词]医学生 医德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172-02

近几年,全国消费者协会接到的投诉中,对于医疗行业的投诉一直排在前列,医务人员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下滑,“看病难、看病贵”成了焦点话题,医患关系形势严峻。医学院校作为国家培养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基地,在面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中所出现的“医德医风丢失”这一现象,应提高警惕,在对医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和改进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才能为整个医疗行业良好的医德医风观念的形成提供持续、长久的保障。

一、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紧迫性及重要性

(一)当代医学生医德医风现状概析

应当承认,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社会卫生医疗事业的更新和进步,医疗体制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由于体制和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和不良风气正在滋生蔓延。大学就像一个浓缩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也同样冲击着大学校园。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不少医学生是非观、价值观、利弊观、尊卑观也随着发生了变化。

1.医学生对医德认知情况欠缺

据笔者对本院300名学生关于医德医风现状进行了随机调查,其中问到“你对医德医风了解多少?”有37.5%的学生认为“了解不多”;在问到“医德优劣与医疗质量是否有关”时,18.75%的学生回答“不知道”;在问到“你报考医学专业的原因是什么?”有56.25%的学生是“为了好就业”,25%的学生是“听取家人的安排”,只有12%的学生是“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病痛”。这说明部分医学生对医德医风的认知欠缺,对即将从事的医疗卫生事业缺乏认同感,这与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是极不相称的。

2.医学生放松对自身医德的要求

当代医学生多为80后、90后一代,他们越来越多地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他们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念。医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普遍存在。他们往往从个人出发,注重自我、注重功利,人际关系冷漠,不太会替患者着想。

3.追求享受,拜金主义严重

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经济效益,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容易滋生拜金主义。面对现实环境,不少医学生受功利至上、享乐主义及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崇高的理想、信念、追求发生动摇,在道德价值观方面产生了困惑和焦虑,错误地把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在医疗这个行业上,把金钱、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漠视患者的权益,一旦机会成熟,理想的天平发生倾斜,拜金主义便会趁机而入,使他们做出错误的道德行为选择。

(二)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性

1.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

医学生是医疗队伍的“预备队”,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更应该从医学生抓起。通过教育,使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良好的医疗作风和崇高的医德修养,以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培养怎样人才的问题。大学生正处于最为关键的阶段,他们在思想上更加成熟,但情绪又不甚稳定,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因此,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引起相当的重视。

3.医学职业的特殊需要

唐代名医孙思邀把“精”――专业精通和“诚”――品德高尚作为衡量医生修养的两个标准。一个医生不论其医学知识、技术如何精湛高深,如果人格低下,品德恶劣,就会成为危害人民的敌人。因此,加强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医德医风的培养至关重要,医学生自步入学校后,就应格守医德,培养自己尊敬师长、自律守纪的品行。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基地,在新形势下,加强医德教育正是培养“医术精、医德诚”、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的必需。

二、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途径

医学生是未来履行救死扶伤任务的执行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未来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市场经济下社会领域中各种有益或有害的思想不断涌入大学校园,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形势下医学高等教育院校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来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一)加强医学生的优秀品德及职业道德教育

医学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要加强诚信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这是做人、做事成功的基础。同时,还要加强对“八荣八耻”的学习,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活动,使医学生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目前,职业道德教育在医学院校中基本都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如笔者所在的遵义医学院于每年新生军训结束后的开学典礼上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医学生宣誓仪式。《医学生誓言》是国家颁布实施的针对医学生的习医规范条文,是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最早的教材,指明了医学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医学生端正学习医学的动机,促使医学生萌生职业观念。

(二)发挥带教老师医德教育示范作用

“教不严,师之惰”“名师出高徒”等名家名言,说明了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一定要发挥老师的带教作用,给学生树立形象、榜样。教育一线工作者首先要为人师表: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表”,作为接触学生的教师,要以身作则,正是先做人,而后方能成学问,所以一线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身正”。身正是修来的,它需要良好的个人素质、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队伍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道德建设。努力提高个人修养,在研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人文社会科学,关爱社会和他人,以自己的言行影响教育学生。带教老师如做到医学知识教学与医德教育相结合,会对学生的医德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甚至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育

社会实践能够使大学生走出教室,用所学的医学知识服务于人民,使理论更好地结合实践。接触社会,接触基层,使医学生们感受到作为医学生的历史使命,对于端正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大有益处。所以,“三下乡”活动、义诊服务活动、光荣献爱心活动等等,都是医德教育的有效途径。结合实际,遵义医学院每年都会分期组织医学生到基层贫困地区参加义诊,送医送药,同学们在义诊活动中既增长了才干、知识,又近距离感受到患者的疾苦,树立医学生毕业后到基层服务人民的意识,无形中对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强化医德行为培养机制,营造正确的社会赏罚氛围

应理顺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关于医德教育的关系,不应各自独立,而应形成让德高望重的医学教师参与医院的医德教育和建设。同时,要营造正确的社会赏罚氛围,与医德教育保持一致性,不能一方面宣传医德医风,另一方面却在医院管理中对开大处方、收受红包、收受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放任之,这样破坏了医学生道德良知形成的现实基础,将不利于医德行为的产生。

总之,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他们肩负着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社会和人民对他们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极大的期望。医德是医学之魂,医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基地,必须把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石利刚.浅谈加强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J].消费导刊,z008年09期.

[2]马 莉.马延龙.杨 玲.从医生的医德医风谈医学生的道德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工作研究,2008年1月.

学中医的途径第3篇

1当今的中医

中医进入21世纪,今天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已经焕然一新了,在我们的调査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各大医院中,中医药的治疗占的比例是低于西医治疗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在中医院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药的作用是逐渐弱化的,可见在今天,中医还是存在一定的弱势。

医院的资料数据表明,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在整体治疗上比不上西医,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今天中医面临的不只是治疗技术上的弱势,更可怕的是国民对中医的认可度日趋见低。

2中医现状的反思

西医在科技发展中占了上风,它很好的利用了现代的科研成果,而恰好相反,目前中医临床实践所应用的诊疗技术几乎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所研究开发的现代中医诊疗技术没有被行业认可并得到推广,大多数只能停留在单纯成果或专利的状态而束之高阁:没有攻克一批对中医现代化发展带动性大,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关键技术及其配套集成技术,影响了中医学术的创新和发展,影响了中医优势和特色的发挥,影响中医实践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影响了中医在中国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中作用的发挥。

3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3.1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对中医理论体系形成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想主要有气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气。气元论讨论的是构成世界的本原,即世界本原于气,气是运动不息,变化不止的,其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物质世界的诸般变化均源于气的运动变化即,气化。气-元论渗透说明精气是生命的本源,也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气的运动必须协调,通畅才能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等。阴阳五行学说主要讨论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要领及基本内容,阴阳学说认为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又可代表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方,阴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相互间有着交感,制约,互立。

3.2中医学关于正常生命现象的理论知识主要有气血津液,脏象,经络,形体官窍等内容。

气血津液主要阐述气血津液这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基本物质的生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经络主要阐述经络的要领和基本生理功能。十二正经概念,分布,走向与交接规律,循经路线,流注次序以及与脏腑的关系,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功能,别络,经别,经筋,皮部等内容。

形体官窍主要讨论了皮、肉、筋、骨、脉、眼、鼻、耳、口、舌的功能及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3.3中医学关于疾病的理论知识

    主要包括病因、发病以及病机内容病因讨论了外感六淫和疠气:内伤七情太过,病理产物性病因如瘀血、水湿痰饮、结石,以及过劳,过逸,饮食失宜,外伤,用药不当等病邪的性质,致病特点等内容。

发病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阳失去平衡协调,发病的两要素是正气和邪气,外界环境,体质和情志等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发病途径主要是外感和内伤。发病类型则包括新感即发,伏而后发,徐发,继发,复发等。

病机是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主要有: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和内生五邪等,还讨论了疾病的转变与转归。

4中医养生和治病原则

养生即保养生命,包括强身,防病,延寿三项内容。其实施主要在于适应自然规律,重视精神调摄,加固体能锻炼,谨和寒热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方面,并介绍了中医养生常用的方法。

治疗原则主要讨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法,如早治防变,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理脏腑以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了解后才能更好地创新。

5了解传统文化,重视东方思维

中医学理论的重要性不单纯是为了传递中医学术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思维方法的培植,中医学具有科学和人文的双重属性,其思维方式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

中医学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因为中医学的根基是中国传统文化,脱离传统文化中医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而陷人危机,中国传统文化整体观的辩证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思维方式,它把人与宇宙视为―个整体,即天人合一思想,而中医学也是以辩证论治为核心,强调辩病与辩证相结合,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者相互渗透,紧密相连,在人文哲学导向科学技术的后科学时代,研究中医药更应弘扬东方特色的思维模式,因为在中医学理论中蕴含着许多古代儒、道、释家等思想,只有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中医学的思维模式,也只有运用中医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中医,应用中医,才能真正把握中医学的精髓。

6熟读经典著作,继承发展创新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自古医家出经典”这句话的准确性,张仲景谙熟经典而成为医圣,金元时期的刘宗素非常重视《内经》理论,尤其是对五运六气的研究,认为医学的“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他在对运气学说与《内经》病机十九条研究过程中,创立了火热论及病机证治,明汪绮石对虚劳一门独多钻研,为此特校昔贤之书,尤于《素问》、《灵枢》,大启悟门,得其要领,乃参订补注,集成《理虚元鉴》。

历史上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医家无不是在熟读经典的基础上著书立说,治病救人,造福苍生,中医学者必须熟读中医经典,通过经典去了解中医的内涵理解中医的治病法略,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思维继承与创新。

深刻研读中医经典,深刻领悟其蕴含的微言大义,通过对理论的继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经典着手,密切结合临床实践,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才能实现诊疗水平的提高,理论创新是临床发展的前提,在继承的方法,途径上要体现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要发展,薪火相传。

7”穷“则思变,中医如何发展

    7.1有所为有所不为

    7.1.1所有为有所不为。中医几千年的历史显示了其伟大的生命力,这很大部分是源于其突出的临床优势。A.中医学辩论论治方法的优势,从整体而论主要是无创伤性获取病理信息;司外揣内的功能观察;整体动态的论察内容和简便,经济的诊察方法。B.中医治疗具有安全、有效、低毒等优势,其单味药及复方的药理作用具有多效性。C.中医非药物治疗使用器械或手法,发挥着整体功能综合调节和协助人体自然康复的作用。D.中医治疗大部分慢性病的疗效独特。

中医在医学思想和医疗方法中既有优势的一面,也有劣势的一面,中医发展应当采用”扬长弃短“的态度,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必全面开花,更不要处处与西医争短长,处处与西医相抗衡。应当发扬自己的优势“方面”,对自己的劣势”方面“则直接用现代医学来弥补。

7.2不盲目尊古尚古

中医的诊疗技术,无论舌诊还是脉诊,无论针灸还是推拿,几乎亘古不变,仍然是中医医疗实践中的主要而且是有效手段,甚至今人仍然以追求古人的技术水平为目标,无论疾病怎样变化,中医的诊疗方法仍然“以不变应万变”,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这种较强的实用性和以不变应万变的特点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条件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医疗实践的需要,客观上也影响了中医技术升级。

8全面发展中医人才

面对当今的局势,中医药的发展才是最根本的因素,发展人才是关键,中医人才决定中医以后的发展前景,而年轻毕业的中医生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于中医生的培养,各大中医高等院校可以说成为中医的人才基地,对中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髙等院校的人才质量是中医今后的发展的关键所在。

9提高科研能力,掌握现代知识

中医学理论体系,方剂药物,临床经验,无一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而科研之于中医药临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医学医理深奥,方药独特,尤其是现代社会中,中医中药的许多理论,如方剂的配伍,单味药的协同,剂量的选择,中药的不良反应,还有治法,疗效等方面的问题,具有笼统性和模糊性,是基于对整体现象的观察,没有真正从结构上去认识疗效的确切的作用点,需要用现代实验的方法去进行科学阐释和挖掘整理,以期为现代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彰显其科学内涵,达到更深层次的揭示中医规律的目的,因此,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如逻辑学、病理学、统计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命科学等,多视角深人研究中医学的相关理论,加强多学科参与,吸收多学科研究成果,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是新时代对中医学的要求,也是中医学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科学发展史证明,判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要依靠实验方法,并借助理论思维,才能弥补单纯观察的不足,中医中药也是借助于科学实验实现其继续发展。

10回归指导临床,疗效才是关键

“读经典、做临床”只是第一步,通过临床取得的疗效,去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完善理论的整体性,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因此,建立一套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是我们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循证医学概念的提出,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引起医学实践模式及观念的巨大变革。循证医学是讲求证据的医学,它的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制定和病症具体治疗措施的选择都应基于最严谨的科学证据之上,因此,中医药要想得于国际上的广泛认可,也应该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作为衡量临床疗效的手段,重视临床证候的采集,同时还要认识到疾病的多变性与不定性,重视与疾病相关的其他因素如人体的禀赋,心理状态以及社会环境等,以人为本,证随人见,采用个体化诊疗模式,因人制宜,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同时这也是发展,创新中医学理论的最终目标。

11中医发展的必要性

中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她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息,日益强盛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数千年来,中国人民依靠中医养生和治病卓有成效。实践证明,中医中包含了深刻的科学道理和合理因素以及现实有效性,毛主席曾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社会科学著名学者田森先生说:“中国有五大发明,而不是四大发明,中医就是第五大发明。”

结束语

在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前景下,中医学的发展不但要有理论的系统化,更要有理论的更新和发展,以创新求发展,以发展求疗效,坚持与时俱进与自主创新,同时要重视实践,因为实践是创新,发展的动力,同时还要把临床作为切入点,遵循中医学的固有特色,发挥中医学治疗特长,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学中医的途径第4篇

【关键词】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医学英语;有效途径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一体化,医疗行业也逐渐实现与国际接轨,因此,医学英语的地位与实用性也更加突出和重要。我国医疗人才在吸取国外医疗经验,参考国外文献以及对外交流过程中,都需要运用医学英语,例如在撰写英文论文、听读英文报告以及查阅医学文献等领域,学生要具备坚实的医学英语知识。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在培养医学人才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对学生医学英语知识的培养。在大学一年级以及二年级中,除了在开设公共英语学科的同时,在三年级以及四年级更是开设专业医学英语学科,很多高等医学院校甚至在一年级就直接开设医学英语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英语已经成为医学人才研究以及探索医学知识的重要工具。高职以及高专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以及实用型人才的专业学校,医学英语成为其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在医学英语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医学类高职院校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与高等院校存在一定的差异,高等院校更加注重教学的理论性以及学术性,为社会输送医学专业型人才。而高职高专更加重视学生的操作技能,为社会输送应用型、技能型以及实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对公共英语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以及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对医学英语没有给与充分重视。

(2)学生特点的限制。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要低于高等院校,其学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高职学生通过高中的英语学习已经掌握了英语的基本翻译、写作以及阅读能力。但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差异,医学英语句型复杂、词汇量大、课本具备一定难度,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第二,高职学生具有更加现实的英语学习目标,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通过等级考试,认为医学英语的实用性不强,因此对其并不重视。第三,高职院校基本在校年限为三年,由于课时有限,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医学英语的学习。

(3)师资力量不足。经过相关调查研究,我国医学高职院校严重缺乏医学英语专业教师,这对医学英语教学造成很大程度的制约。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方面并不具备医学英语的教学能力,缺乏相关医学知识,只能为学生进行文本翻译、句型分析以及单词讲解,在医学知识方面不能进行有效拓展。

二、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医学英语的有效途径

(1)开设选修课。开设医学英语选修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医学英语的重视程度,让学生以医学英语作为重要工具,进而获取医学知识。因此,相关高职高专院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以及本校的具体情况,将医学英语作为公共英语的扩展和延续,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医学英语的教育。院校要合理选择教学素材,内容尽量浅显易懂、难度适中,让学生以公共英语为基础学习医学英语知识。通过学习医学英语,掌握医学英语的句型、词汇、表达方式以及沟通方式,了解医院科室、常见疾病等英语知识,在提高学生医学英语水平的同时,了解以及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进而为学生运用专业英语以及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以及技能型的医疗人才。

(2)构建学习平台。通过学习公共英语,高职高专学生基本掌握了英语的翻译能力、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但是由于每个学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英语能力参差不齐。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虽然都具备较强的英语应考能力,但是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足,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知识背景以及认知风格都有所差异,英语学习方法、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意愿差别较大,即使在同一院校,学生由于职业规划以及专业不同,其英语学习的需求以及内容也都不同。因此,在开展医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意愿以及个体差异,在公共英语中科学的融入医学英语教学,逐渐渗透给学生医学知识、医学语篇以及医学词汇,并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为了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拓展学生的医学知识面,院校还要为学生构建医学英语的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的岗位以及专业需求,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资料库,让学生更加灵活以及自由的开展医学英语学习。并且将医学英语与公共英语充分结合,在提高学生综合英语水平的同时,解决学生在医学英语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避免课堂学习时间不足的情况出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和兴趣,为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奠定英语基础。

(3)增强师资力量。想要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高职以及高专院校要培养一支医学英语水平较高、教学能力突出的英语教师团队。因此,相关院校一定要重视对师资力量的培养,提供给教师更多的培训以及进修机会和空间,英语教师也要积极接受在学习以及再教育的机会,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英语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要通过与其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派遣本校教师到其他医学院校进行沟通的学习,吸取成功经验,更新以及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教研活动,彼此取长补短、加强合作学习,发挥专业优势,提高英语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进而缓解当前高职院校严重缺乏医学英语教师的局面。

三、结语

当前,我国的医疗行业已经与国际实现接轨,因此,医疗英语是医疗人才必须掌握的语言工具。但是当前,因为教学条件和因素的限制,医学英语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学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还处于摸索中。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一定要充分重视医学英语,在公共英语中融入医学英语,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与其他成功院校开展合作交流,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而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以及技能型的医疗人才。

参考文献:

[1]肖玲.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英语个性化学习策略探索[J].英语广场,2016,01:74-75.

[2]康丽娉.在医学类高职专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医学英语的有效途径初探[J].海外英语,2015,19:55-56.

[3]邓媛媛.医学类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融入EMP教学的理据和路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14-15.

[4]陈克伟.形成性评价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D].吉林大学,2013.

[5]莫瑛.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医专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9.

[6]黎亮.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向医学英语转型的阻碍因素及应对策略[J].中国ESP研究,2012,02:85-91+118.

学中医的途径第5篇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3-3634-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管理学院中开设西方经济学或微观经济学课程。可以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掌握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增进对市场经济制度和运行方式的理解。由于我国政府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已经基本上采用了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将有助于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对学生今后把握自己的工作、生活有重要帮助。但这门经济学基础课程只针对管理学院的学生开设的,学时也比较少,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窄,造成了其他学院如临床学院、药学院的医学专业的学生不能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情况调整自己的专攻方向,使一些学生在进校时选择了热门专业,毕业时却找不到工作。笔者认为在中医院校各专业开设经济学基础课程可以很好地培养一批既懂医,又有经营理念的学生。

1 中医院校普及经济学基础的重要性

40余年来,高等中医教育造就了大批高级中医人才,为中医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对中医人才知识结构及专业设置提出的更高要求,按传统的纯医学课程培养出的高级中医人才,已暴露出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弱点。这些只学好所谓技术知识的学生毕业后并不能适应社会。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提高,中医院校应该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战略,面向国际市场调整人才设置,增加国际经贸知识等课程,让各学院的学生都能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医药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具有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学习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对了解到另外一个领域的知识有所帮助,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另外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学校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广泛的知识,培养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研究生阶段应培养精英人才,在自己的专业上下功夫。因此,在本科阶段接触到另一个领域的知识也是有益处的。

2 中医院校普及经济学基础的途径

2.1 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采用比较浅显易懂的初级教材。教学的重点是已经发展成熟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对于各种流派和分支、前沿问题,可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做简单介绍,有正确的理解,能够对基本概念做出正确解释,并能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解释现实社会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和政府政策。

2.2 考虑到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别,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接受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采用实例教学。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运用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现象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加以说明,并根据专业不同,调整课时数。

2.3 培训教师,至少每年1次让讲授经济学的教师参加经济方面和医药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这让老师在授课时更有针对性。

2.4 面向全校的学生开设经济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结合时事,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学中医的途径第6篇

【关键词】生命教育,以人为本,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

近年来,我国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甚至出现医学生漠视生命,残害自我和他人生命的恶性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他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诠释,直接影响到今后从事的医疗卫生事业,甚至影响到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发展。因此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医学生中开展积极有效的生命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生命教育的内涵在于正确处理生命与生活的关系,深刻领悟生命内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教育人们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目标,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从生命的两个属性来看,生命既具有自然属性,同时也具有社会属性。马克思曾经说:“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从自然的角度来看,人首先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人作为自然物,要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要受到规律的制约。例如每个人都要经历从出生、成长到衰老、死亡的过程,这体现了生命的特性,即唯一性和不可逆性。生命是唯一的,是一切智慧、理性、情感和行动的载体,失去了这个载体,其他的一切无从谈起。所以生命的自然属性要求我们要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和善待生命。从生命的社会属性来看,马克思认为“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的本质属性。人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本质属性对象化为对外部世界的改造,同时又在对外部世界改造的过程中把规律内化为自己的本质属性。正是这种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的过程,构成了生命的社会属性。生命的社会属性要求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要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同时也要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劳动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实现。

二、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设置生命教育课程

课程教育应该是生命教育的主渠道。要树立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在医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在国外生命教育发展相对成熟。但是目前在中国生命教育仍然没有发展为一门相对比较独立的学科。虽然我国大学教育中的一些课程,部分的涉及到生命教育的内容,但并不系统也不完整。所以首先在高校,尤其是在医学院校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在课程的目标设置上,要将医学生生命教育立足于生命本身,引导学生在追求生命的意义的过程中最终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在课程的内容选择上,应该紧紧围绕医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发展的特点,构建生命观教育,生死观教育,生命和谐教育和生命伦理教育等内容,使医学生能够系统的认识生命知识,理解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的存在,欣赏生命的美好,体验生命中的挫折,正确认识死亡的现象,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在医学生中开展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可以让生命教育的内容更加系统全面的体现,引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从而将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得以落实,这也是大学校园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途径。生命教育就在于使医学教育从单纯的生命认知向生命认知与生命体验统一的转变,提升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

(二)在医学专业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

医学院校实际上有着非常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例如,医学专业课程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完全可以渗透生命意识和生命伦理教育。在动物实验课中,引导学生尊重动物生命,尽可能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实验动物是医学研究中必备的要素之一,被称为“活的精密仪器”,在医学领域作为“人类的替身”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使医学生充分认识到为了医学事业的发展,这些实验动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我们应该学会尊重生命,善待实验动物,以感恩的心铭记为人类贡献出健康和生命的实验动物。这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仁爱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解剖课上引导学生对教学尸体心怀感激与尊重。在每节解剖课之前,学生都要向遗体行鞠躬礼,感谢这些“无语良师”的无私奉献。“无语良师”虽然不直接讲授知识,却用自己的身体作教材,鼓励医学生们去探索人体的奥秘,启示生命的新思维。正是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学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救死扶伤的深刻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患者,拒绝冷漠和敷衍。再如在医学伦理课上可以通过探讨“紧张的医患关系”“安乐死”等话题,从生命伦理和哲学的深层次中寻找原因,从而启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三)将生命教育整合到思政教育的课程的中去

在传统的思政课程教育体系中,更多的是注重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精神教育,往往忽视了生命本身重要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所以将生命教育融合到思政教育课堂体系中去,是构建生命和谐,构建对医学生直接开展生命知识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生命价值观教育是使学生认识生命作为价值的根源,一切客体价值都是生命价值的手段,生命价值才是最高目的。人的价值体系中至高无上的应该是生命价值,有了生命,才能去实现自我,实现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都扮演着独一无二的社会角色,而且是任何其他人无法替代的角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作为医学生,更应该担负起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唯有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才能进而珍惜他人的生命,关爱他人,从而认真履行救助生命的神圣社会责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旦形成,对整个生命历程起着主导作用,赋予人生新的意义。尤其是对医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更是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挫折教育也是生命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共同目标之一。加强挫折教育就是使学生认识到挫折在人生经历中是不可避免的,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挫折也可以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在挫折中能够磨练坚强的意志和不断进取的决心,从而更加悦纳自己,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生命教育

首先可以组织医学生积极参与临床见习活动。通过与孕妇的交谈,体会生命从孕育到出生的艰辛,深刻领悟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与癌症患者和家属的交流,去换位思考病人对生命的领悟和即将离世时对生命的眷恋,感受患者家属的焦急和期盼的心情,从而感悟医务人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其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人体科学展览馆,殡仪馆,监狱,戒毒所等场所,使学生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体验生命的可贵。尤其是死亡教育,对于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自身使命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不得不经常面对生死问题,通过死亡教育使医学生科学掌握生命现象的本质,了解死亡的原因和机制,理性地把握整个生命过程,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从而更全面地看待健康和生命,疾病和死亡,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此外在“世界艾滋病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国际禁毒日”等特殊的日子里,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宣传板,播放宣传片等多种活动形式进行专题教育,使医学生体会生命带来的心灵震颤,引发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理性思考,形成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贯彻以人为本,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维度

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以人为本,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自由而全面的实现人的发展。医学人文精神是把人的生命放在首位,高度关注人的生命,以人类未来的健康和幸福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生命教育就是以追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人的生命的整体性和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使人懂得生命的意义,认识并充分尊重生命。所以开展生命教育是贯彻以人为本,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维度。医学教育的重要职责不仅仅只是关注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医学人文精神,摒弃过去那种“见病不见人”的工具性思维,大力开展凸显生命本质意义的教育模式,引导医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构建生命和谐,塑造医学生健康人格的内在需要

生命和谐首先是人与自我的和谐。一个和谐的生命个体,是身心健康的统一体。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同时也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我国目前的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专业学制长,课程多,学业任务繁重,加之社会对他们的角色期待较高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因此他们更容易对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感到困惑,甚至生命意义感下降。而医学生的健康和谐的人格和生命意义感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生活状态,更重要的是还会影响他们对患者,对今后要从事的医学事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甚至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健康和未来。所以生命教育对于医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三)缓解医患矛盾,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外在需求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频发,应该说与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命的宝贵性决定了医学的崇高性。特别是以人类健康为己任的医学生,更应该懂得“医道天德”、“医者父母心”的特殊职业道德的要求,必须具备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生命教育引导医学生从人生的终极问题上思考生命、感悟生命从而珍惜和关爱生命,培养对患者、对患者家属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建立生命神圣和平等的价值理念和对人生价值的崇高追求,使他们认识到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救死扶伤,在救护患者生命的同时,也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所需要的最好服务,从而唤醒人们对生命真谛的感悟。

参考文献

[1] 王海平,生命教育: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维度[J].医学与哲学,2011(2).

学中医的途径第7篇

关键词:公共英语;医学英语;有效途径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相关医学工作者需要通过阅读国外相关文献进行学习,以获取最先进的医学知识,这需要他们不仅要掌握较为扎实的公共英语,还应对医学英语有一定的了解。由于学校本身教学模式上存在问题,高职培养的医学工作者在医学英语的应用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无法阅读相关国外文献。下面笔者就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医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及改进途径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医学英语的教学现状

医学类高等学校的英语教学分为医学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两类内容。公共英语主要是指学生所学习的基础应用英语;而医学专业英语则指在医学专业的内容和理论基础上所学习的医学英语。医学英语的学习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通常忽视医学英语教学,这直接导致学校在分配教学资源上存在很大的偏差,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课时的不足。而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的学生认为需要将医学英语教学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二、医学类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医学英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与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市场上的医学类英语教材很多,但是绝大部分教材所面向的对象都是本科院校的学生,并不适用于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使用。高职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使用用于本科教学的医学类英语教材,对于该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而且,医学领域的分支较多,所涉及的词汇也有很大的差距,而使用同一种英语教材进行教学难以兼顾所有医学专业学生对英语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限制了医学英语在高职高专学校教学中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医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是灌输式,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医学英语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师资队伍素质与能力的欠缺

现阶段,医学专业的英语教师对医学相关知识缺乏相关的了解,在讲授医学英语知识时只能够对词汇、句型等表面知识进行讲解。这种英语教学方式,将严重影响我国高职高专学校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近几年,毕业于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问题。但是,在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专业英语教学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还无法完全满足具体的教学需求,需要不断对医学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开发,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

三、在医学类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医学英语的有效方法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虽然学习医学英语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英语教师可以将公共英语同医学专用英语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1.创建个性化英语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学生通过中学英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然而我国中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应考能力很强,而实际应用能力却很差。另外,来自不同中学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方式、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主观学习意识也存在很大差距,这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例如,某高职的英语教师十分重视每位同学身上所存在的差异,英语教师针对这种差异性,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插入一些医学英语,使学生在学习公共英语时能够了解医学方面英语的知识。英语教师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医学英语环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学校的平台上建立了相关的资料库,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机会,从而让学生能够将医学英语的学习和公共英语进行有效结合。如此一来,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由于公共英语基础的薄弱问题而造成医学英语学习的困难,还能够避免英语课时太少而带来的尴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医学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医学英语的能力和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2.设置医学英语选修课程

高职高专院校设置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提高阅读国外文献的能力,能够通过阅读国外文献,增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大二的时候便已在公共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加入了医学英语,并设置了医学英语的选修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也是较为简单的,便于学生理解。学生通过选修医学英语,在学习公共英语之后能够进一步掌握医学英语词汇,了解医患之间交流所使用的相关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够让他们掌握相关的知识,为其日后相关专业内容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加强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保障英语教学的重要力量,将医学英语融入公共英语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求英语教师具有较强的公共英语教学水平,还要求其对于相关的医学知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高职高专应该为相关英语教师提供更多培训的机会,让英语教师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能力,了解医学英语知识,并在学习完成以后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需求制订相关的教学策略。此外,学校还应该组织公共英语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共同开展活动,使双方能够互相学习,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这种活动模式的建立,能够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对提高教师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医学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国际化,在此背景下,医学英语将会是高职高专学生必须加强学习的重点课程。在开展公共英语教学活动时,如何将医学英语融入其中是相关英语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高职高专在该方面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严重缺乏相关教育资源,教学模式也在探索中,需要我国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了提高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应当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并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沈维维,顾晔,单春艳.与医学文化相结合的医科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10(32):137-139.

[2]莫西莹.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49-151.

[3]邓媛媛.医学类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融入EMP教学的理据和路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5(10):14-15.

[4]刘黛琳,卢丽虹.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发展[J].外语界,2012,2(4):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