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关于传统的文化(合集7篇)

时间:2023-07-10 16:03:59
关于传统的文化

关于传统的文化第1篇

麻将牌是千百年来由多种活动融合、演变而成的,然后,在清代道光至清末时期,形成了一套144张牌和每把13张的定型打法。从麻将牌的组合设计来分析,一副麻将牌中的任何一张牌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意境。

108张主牌

反映了古人朴素的宇宙观

最初麻将牌的图案选取的是《水浒传》中的108个好汉。这与一个名叫万秉迢的人相关,相传,他非常推崇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就以108这个数字作为麻将牌的基数,并隐喻108条好汉。

比如,牌中九条喻为“九条龙”史进,二条喻为“双鞭”呼延灼。而麻将之所以分为万、饼、条3类,是取其本人姓名“万秉迢”的谐音。每类从一到九各有4张牌,刚好108张。至于后来增加的风牌(东、南、西、北)和箭牌(中、发、白),则是缘于这样一个说法——108条好汉是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梁山的,所以加上东、西、南、北、中五方,并各添4张牌计20张。这些好汉有富贵贫穷各阶层,所以再加上“发”、“白”隐喻富有和贫穷,加上8张牌,整副牌共136张。随后,又加上各种花牌,整副牌就达到了144张。

事实上,一副正宗的麻将牌是由六类42种图案组成的,其中有序数牌(含万子牌、饼子牌和条子牌)108张、风牌(即东、南、西、北)16张,箭牌(中、发、白)12张,花牌(春、夏、秋、冬、梅、兰、竹、菊)8张。这种组合设计不是随意捏造的,而是来源于中国古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人朴素的宇宙观。

“东西南北中发白”

体现了“三才观”和“天圆观”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以五行说为代表,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等最基本的物质组成,和方位相配分别为: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而中国古人又认为宇宙形态是天圆地方,所以,“白皮”代表地,“发”代表天,“发”是在人的最顶部,所以用发代表天。“中”既代表五行中的中方土,也代表天、地、人“三才”中的人。正是“中”的确定,使东、西、南、北、中和天(发)、地(白皮)共同构成了一个真正的天圆,这个天圆不是地球的圆,而是宇宙的圆。

数字里暗含玄机

而麻将牌中的万、饼、条3种花色,则分别反映了物质的存在形式,数字则代表了物质存在的数量。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3为基数,9为极数,所以万、饼、条分别有9张。除了5和3、9外,12在古代文化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五行、五味、五脏、五色等和5有关的物质外,还有很多和12有关的,如12生肖、12时辰、12个月……这种思想在麻将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44是12的平方,108也是12的倍数。另外,在麻将规则中,规定每人抓13张牌,而13乘以4等于52,这正暗合了一年有52个星期的规律。

牌面图案设计寓意匪浅

关于传统的文化第2篇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这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感自豪的资本。然而在继承和传播这些优良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产生了偏差和误解。于是,“如何做”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最为棘手的问题。

本期所搜集到的新闻事件,都和传统文化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你都会找到不错的思考切入点。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只有保持着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写作中另辟蹊径,写出不同一般的优秀之作来。

(一)“折腾”名著还是羞辱传统文化?

在足球场搭建“倒塌”的大观园、四位“宝玉”轮番上场、“薛蟠”说起了上海话、奇异的服装造型……大型全景舞台剧《红楼梦》在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首演。这出号称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的剧目,对原著内容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舞台表演上也是标新立异。然而,如此费尽心机的“艺术创新”,引来的却是众多批评的声音,再一次引发了对名著经典改编的诸多争议。

近年来,重新解读传统经典成为一种热潮。以至于有人写诗批评说:“江湖代有才人出。扬名立万争朝夕。重拍风起遍地坑,名著新注乱失蹄。”确实如此。而且。遭劫的不只是《红楼梦》。我国四大名著都不同程度地被颠覆被折腾。

我国的四大名著,不仅是我国的文化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其中许多人物都有其特定的含义,虽然不至于说动一字就能影响名著的价值,但乱改、恶搞名著的行为,无疑是在糟蹋名著,是在丑化我国的文化经典。时下,解构名著,颠覆正史,戏说人生,制造流行之风,令人深思。据介绍,舞台剧《红楼梦》融合话剧、舞蹈、歌曲、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聚集了近30位影视、戏剧、歌舞明星扮演主角,演员阵容堪称不凡。然而,由于这样的《红楼梦》与曹雪芹的《红楼梦》相去甚远。与观众心目中的《红楼梦》相去甚远,观众根本不买账一“那衣服好像布袋戏啊!”“简直是自娱自乐的恶搞啊!”以至于演出开场时的七成上座率。到《红楼梦》曲终人散时,只有两三成观众。

多维品读

1、我们要尊重传统,宏扬传统。一些文学名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我们要尊重它们。弘扬它们的特有的价值。任意颠覆名著、折腾名著、恶搞名著更是不应当的。这样不仅严重损害了“四大名著”的形象,也糟蹋了名著的人物形象和思想。败坏了名著在青少年心中的形象。对待名著。我们要像六小龄童所说的那样:“名著可以改编,但是要有底线。不能瞎改。”

2、恶搞不得人心,观众自有评论。随意“创新”“恶搞”的大型全景舞台剧《红楼梦》到底是不得人心,“以至于演出开场时的七成上座率。到《红楼梦》曲终人散时,只有两三成观众”。上座率是他们的关键。如果我们的观众有是非评价标准。有良好的价值观。反对他们的戏。不去看他们的戏,他们也自会偃旗息鼓。

3、我们要力克浮躁。眼光放远。目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任意颠覆名著、折腾名著、恶搞名著的做法,与一些人受钱的操纵,目光短浅有极大的关系。文艺界和出版界都要力克浮躁,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些,把经典名著看做抚育我们成长的精神食粮,不要为眼前的利益所诱惑,把经典名著的改编仅仅当成纯娱乐、纯商业的行为。文学界和出版界应该多一份历史责任感,多一份文化担当,做个无愧于历史、无愧于良知的守望者,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中国人不要让文化哭泣

当“大唐第一古惑仔”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时,那“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豪迈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终化为泡影,飘散,飘散。

当“骗财骗色包二奶”的条幅招摇过市时,那圣洁的“凤求凰”的爱情随着历史的逝去也褪去了色彩。

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孔明先生被冠以中国最虚伪的男人时,我看到历史那双哀怨的眼睛。我听到文明在长叹。

余光中说,用了千年的文化,还是觉得不够用。可我们,却连传承的文化也无法守住。

在新加坡,孔子被奉为“至圣”,被人们竞相朝拜,外国人甚至称“21世纪的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前的儒家文化”。可在国内,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孔子是怀抱理想的狗?甚至有北大教授公开言称“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个孔子都有效”!这是怎样的悲哀!拿他们和孔子做对比,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曲解和亵渎。教授犹言如此,常人又何以堪?

韩国改首都“汉城”为“首尔”。究其原因不过是“汉城”听起来容易被误认为是中国的城市。可我泱泱大国,传承了几千年的“龙”图腾,仅仅因为英语翻译意为凶猛的、残忍的。就有教授蠢蠢欲动,想要篡改“龙”图腾!我们是龙的传人,又怎能允许如此数典忘祖的行为发生!为纪念屈原而形成的端午节竟被韩国申报为文化遗产,可我们又在欣然钟情于什么呢?中华大地上,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泛滥成灾。如果有一天,我们连什么时候是春节都忘了,那又何尝不是被西方殖民?!

骄傲无知的现代人,我们在消去贫穷的同时,又失去了什么?雷锋做好事过度劳累致死?被石子绊倒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被炸药上的双面胶粘住了来不及跑掉?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刺刀,甩甩头发说“我爱拉芳”……种种恶搞,次次颠覆,不仅是对历史的侮辱,更是对文化的践踏与摧残!一个不能守住自己优秀文化的民族。必将匍匐于其他民族的脚下!

多维品读

1、我们要守住传统文化的根。青年人追求时尚无可指责。他们可能只是没有认识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高科技可能会导致亡国,如果没有传统文化却可能亡种。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要守住民族文化的根。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守住我们的根也就是守住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2、我们要尊重善待传统文化。如果我们没有深入地去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就妄自菲薄,这是对自己民族和自己的不尊重和蔑视,犹如对优缺点并存的父母的鄙视和唾弃!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以一颗尊重和善待的心来面对,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可以有效地吸收外来文化。

3、“文化人”要做好的榜样。一个北大教授居然说出“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个孔子都有效”这样的话来,实在让我们感到可叹、可恨、可恶。在宏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上,那些文化人的任务是做好榜样,对广大的民众作好导引,这是他们应尽的职责,也是他们的任务!切不可信口胡言,你须知。因你是文化人,你的一言一行对民众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三)让文化经典成为良师益友

近日,读一本“口袋书”成为山城重庆的新风尚。这本名为《读点经典》的小册子,每月一辑,包含古今的经典语录、诗词佳作和散文精粹。由于开本小巧,

方便携带,小册子一经推出,便成了重庆许多党政干部和中小学师生随身携带的“口袋书”。重庆近6000名市级干部和2万余名各级干部几乎人手一册。文化经典小册子在重庆受到热捧,折射出了文化经典在当前社会中的特有价值和魅力。

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文化经典世代相传而广受赞誉,足以说明其深厚的价值和无可替代的作用。读文化经典,可以感受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入了解我们民族的性格和秉承的价值理念。机关干部读文化经典,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还可以从文化经典中汲取智慧和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机关干部对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肩负着更多责任。对机关干部来说,阅读文化经典既是一种良好的个人修养,也是职业责任的内在要求。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阅读文化经典,需要有深挖、钻研的态度。郑板桥曾说:“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阅读文化经典,需要透过这些经典名句,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体察经典文化思想中的精髓和智慧。“学其义,忘其象。”对于机关干部来说。更要结合当前社会实际、结合工作实际开展阅读活动。不能满足于背诵个别经典名句。对待文化经典,要坚持用联系实际的眼光来看待,才能充分发挥独特功效。

多维品读

1、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无限的魅力。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道德、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皇陵兵马俑……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见证。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承传。就不会有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它的伟大价值还在于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才能够充分体现它的伟大,它的朝气蓬勃。传统文化并不会因“传统”而过时。

关于传统的文化第3篇

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内涵

秋节的形成是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渴望统一、团结心理路程的见证,是中华民族认同、沟通、凝聚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

中秋节是人们的情感和自然现象结合得最紧密的节日,也是民族文化展现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的形成是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节日民俗事象不断丰富,在中国人民的时间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今年全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前,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中秋节与春节、清明、端午、七夕、重阳一起被列为保护项目,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

中秋节第一个特点是有强烈的民俗性。节日是人民情感的寄托,主要民俗事象(如吃月饼)具有不怕重复、发自内心、公众行为的特点。月饼形如圆月,是汉族与维吾尔、藏族、满族、蒙古族等制饼方法的融合,古代制饼业尊汉宣帝为饼师神,正是这一融合过程的写照。北京地区明清两代摆放拟人化的泥塑兔爷儿,既是祭拜的神,又是时间性很强的儿童玩偶,反映了轻松欢乐的庆祝丰收的气氛。彝族舞蹈“阿细跳月”和蒙古族歌曲“敖包相会”是带有狂欢和男女相会的典型歌舞。

中秋节第二个特点是有浪漫的抒情性。中国人看月亮绝不是一个寒冷的星球,而是一个有男(吴刚)、有女(嫦娥)、有植物(桂树)、有动物(玉兔)、有宫殿(广寒宫)、有故事的神话世界。月亮是仙境,是与每一个人幸福相关的碧空明镜。月亮是人的朋友,可与人心灵沟通,“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对月亮人性化的描写,反映了中国人民是一个多么富有想象力和浪漫情怀的伟大民族。

中秋节第三个特点是紧迫的时间感。俗话说“年过中秋月过半,星期就怕礼拜三”。意思是一过中秋就快到“年终算总账”的日子了,要抓紧时间完成今年该办的事。在古代北京,中秋还是一个结账的日子,是时间段落的标志,又叫“节关”,届时要清理债务。抖空竹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北京空竹有单轮的,有双轮的。二轮相照,抖动起来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含意,激励人们珍视大好时光。

中秋节的第四个特点是温馨的骨肉情。花好月圆之夜,骨肉团圆之时。团聚、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因为家族生活的关系,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形成了和平、和谐、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家族团聚成为人们生活中体现幸福的大事,中秋节的存在就为民众的定期聚会提供了良好的时机。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加强民族凝聚的促进剂,人们不约而同地对民俗事象的认同并实践,是一个伟大而又神秘的力量。月饼是点心的一种,作为一种社交的礼物本来是传递情感,“知恩必报”。“点心,点心”,点到而已,并不求奢华,重在情意。对月饼进行豪华包装是不符合“点心”之原意的。如果包装过度豪华,不好降解,造成处理上的困难,有悖民俗“不怕重复”的原则,是不利对节日的民俗事象进行保护的。

关于传统的文化第4篇

诵经典《弟子规》 做守信好少年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这朗朗上口的经典诗文《弟子规》一直被我们全市的中小学生诵在口里,记在心间。在一遍遍诵读中我们潜移默化地知礼仪、懂道理、亲师友、孝父母、爱读书、讲诚信……《弟子规》就像阳光温暖着我们因被爱得太多而日渐冷漠的心灵;《弟子规》就像灯塔指引着我们被电视、网络迷惑了的宝贵的理想;《弟子规》就像甘泉滋润着我们小树一样飞快成长的身心。我们在每一段,每一句中汲取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就是我感受最深的一方面------诵经典《弟子规》做守信好少年。

《弟子规》“信”这一章前两句就是“凡出言信为先”,提到守信古人的故事中就有许多让我们深受启发的。其中《曾子杀猪》的故事最为典型。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曾子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后世传颂。

关于传统的文化第5篇

1、根据现代出土的牛颅骨化石以及古代残留下来的壁画等资料,基本可以确认普通牛的起源是原牛,而经过对原牛遗骸的调查,发现普通牛的驯化地点在中亚地区,后来扩展到中国、欧洲和亚洲。

2、牛的形象在唐代画家韩滉的旷世名作《五牛图》中得到了极好的呈现,这幅画将牛的行走、站立、俯首、昂头、回首等神态完美的体现了出来,并且这幅画还被乾隆皇帝称之为“真诧春黎”。

3、除了画作以外,在民间还有关于牛的传统习俗比如迎春牛和鞭春牛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关于传统的文化第6篇

摘要:现代传播如何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是大众传媒面临的最重要的基本命题。娱乐传播作为媒介“文化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文化诉求和特点。娱乐传播的“快乐原则”必须从属于文化语境所规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指向,符合各阶层人民的真正审美与娱乐需要。

关键词:现代传播 传统文化 娱乐节目

娱乐传播多元化是当今传播中的一大景观。但我们深入探究娱乐传播的文化传统,会看到不管现代娱乐传播如何“时尚”、如何“纯娱乐化”、如何“大众化、商业化”,都无法离开中国传统文化所规定的语境,传统的思想意识、文化取向不但不可抗拒地浸染着现代娱乐传播的具体内容与审美欣赏,而且从官方、精英和大众等三个方面决定着现代娱乐传播的成败。

价值观念和文化诉求“传道”与“经世”的语境

时代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多元化的现代娱乐传播,但不管有多少新的娱乐文化价值观,总是有引导其现实表现和未来发展的主流价值观念和道德指向。考察现代娱乐传播的历史,透过“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传播现状,这一点表现得非常鲜明。约翰?费斯克曾谈到电视娱乐节目具有使人“愉悦”的三个原因:社会凝聚力、民族认同感和对民众的安慰与鼓舞作用。①世界各国的娱乐传播媒介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规范、触角、等级和制约”,但其“身份特征”并不相同。与西方娱乐传播相比,在中国,传播媒介的“身份特征”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要求把“国家意识”、“政治意识”和“群体意识”置于首要地位,即使是娱乐传播,也是娱乐愉悦、宣泄减压与教化、审美并行不悖。这样的“身份特征”,是被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双重决定的。

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的文化传播是以“传道”与“经世”作为它最大文化功能和社会作用的,这其中娱乐传播成为最重要的方面。因为娱乐的大众化使其具有最广大的受众面,最能为广大受众所乐意接受。中国的娱乐传播在其发展中主要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要求人们的娱乐必须是“国家利益的体现”,审美之乐的境界一般是政治文化的境界,娱乐风俗和社会政治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娱乐从来都是国家利益和社会政治的形象展示。孔子强调人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乐”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孔子看来,“乐”的核心在于它必须是“国家意识”、“政治意识”和“群体意识”的体现,危害国家利益之乐是不可取的,无论什么文化娱乐形式都要符合传统文化所规定的政治规范、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儒家对人们娱乐生活必须维护“国家意识”,强调“政治意识”,体现“群体意识”的要求绵延两千多年,一直是中国娱乐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娱乐传播的宗旨。

虽然中国已进入现代社会,但“传道”与“经世”已深入中国人民的心里,仍然是现代中国人自觉审视文化艺术包括娱乐传播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诉求。因此,我们仍然强调娱乐传播的“传道”与“经世”功能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关键是“传”什么样的“道”,是封建主义的“道”还是社会主义的“道”,是表现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还是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现代文化传播的历史看,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同样制约并规范着现代娱乐传播,依然是现代娱乐传播最主要的思想文化基础和内容“主旋律”,是现代人们娱乐生活必须遵循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在20世纪中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指出:中国的文学艺术要“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这里的文学艺术当然包括娱乐传播在内。毛泽东由此又提出了文学艺术的两个标准,即“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的统一,“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2010年7月23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要坚决反对传播“三俗”的东西,文化艺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一直以来,媒体的娱乐传播必然受到这些要求的规范和制约,正是在维护“国家意识”,强调“政治意识”,体现“群体意识”这一方向上发展的,凡是偏离了这一文化传统和舆论导向的娱乐传播,都会受到官方的、精英的和大众的一致批评和抵制。很显然,媒体必须在娱乐传播中确立自己的中国身份,重新认识和确定当下媒体的文化与社会属性,要从和谐社会建设,核心价值建构,舆论导向确立,加强媒体素养等方面进行主动设计和重新定位,让娱乐传播符合中国各阶层人民的真正审美与娱乐需要。

以影视娱乐传播为例。在娱乐传播的实践中,自中国有了影视以来,就完全地继承了这样的“传道”与“经世”的传统,20世纪20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30年代的抗战电影,新中国成立后的影视娱乐虽然在批判旧的传统观念和伦理道德,但更强调在影视中宣传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文化道德,依然是表现为党和国家的主体意识和方针政策的宣传载体和文化手段。“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文化是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内容的先进文化。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②观察近二十年来的影视娱乐传播及其代表作品,有“主旋律影视”,有结合思想政治需要、社会发展需要、国际关系需要的各种综艺晚会、娱乐节目等,好的娱乐节目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其传播基石的,如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中华情”、“中秋晚会”、“挑战主持人”、“青年歌手大奖赛”、“星光大道”等,都具有弘扬中华文化的鲜明特点。

行为规范和道德指向“伦理”与“美德”的语境

中国娱乐文化是“伦理型”的文化,它决定了中国娱乐传播对“规范道德”和“体现伦理”的重视,“伦理剧”、“伦理文艺节目”等伦理化的娱乐活动层出不穷。在中国大部分影视片和娱乐节目中,一方面宣传着中国优良的伦理道德,另一方面又以剧中人物和情节规范着人们的伦理价值观。实际上,“规范伦理”和“体现美德”并不是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影视娱乐的强制要求,相反是中国大众本身最大的心理与文化需求。我们同样强调:“伦理”与“快乐”并重,“美德”与“愉悦”同行,应是现代娱乐传播的重要艺术方法和主要传播追求。这不仅是政府或者精英的大力提倡,也是大众娱乐的现实需要。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中国民众在娱乐中都有一种自觉接受伦理和道德教育的欲望,中国人从内心就认同娱乐传播的宣教作用。中国的每一种娱乐方式都有它对中国民众的独特教育意义,都发挥着“寓教于乐”的功能。如春节和元宵节都以娱乐的方式教育人们要天人合一,要遵守秩序,要守孝道,要“仁者爱人”等等,在许多影视片中,不管多么地以娱乐的方式来让观众得到愉悦,其目的都是要让观众得到教育和修养。我们看到,受到人们普遍欢迎的娱乐传播,正在于做到了这一点,如多年来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欢乐中国行》,上海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江西卫视的《红歌会》,广西卫视的《寻找金花》等,如果没有达到或者违反了这一点,就会引起人们的文化不适感和文化空虚感。关于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娱乐节目的争论和批评,就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点。曾经有观众看了200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的喜剧小品《粮票的故事》,就说“春晚让我们学会关爱”。“春晚,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天下为人子女的人,又要到年底了,让我们相约:放慢匆匆的脚步,常回家看看,除夕之夜陪着老父老母看看春晚,继续听他们讲那‘粮票的故事’吧!让我们共同记住:孝心不能等待。”③这样的感想是很有典型意义的。

近年来,受到西方娱乐文化的负面影响,一部分娱乐传播特别是电视娱乐节目要“反传统”、“反文化”、“平民化”,宣称要“站在高雅文化的对立面”,部分电视媒体在娱乐传播中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商业化、内容低俗化的倾向,这些节目往往不择手段,在满足部分观众的低层次需求,争取“收视率”上比拼,而不顾节目的社会效果。特别是2010年以来,一些电视台上星频道开办婚恋交友类节目,一些嘉宾身份造假、自我炒作很明显,这样的言论低俗、行为失检、恶意嘲讽、主持人引导不力、放任拜金主义、虚荣、涉性等表现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的节目,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传播角度上说,其一,这类娱乐节目以“娱乐”作为形态特点,从娱乐形态本身来说似乎不存在“社会问题”,但许多这类节目与人们的现实生活一比较,就显出了它们与真实世界的分裂而导致的本质上的虚假性,它们本身就是利用娱乐的“幻想”在对人们“说谎”,制造着虚幻的“晕轮”现象,让大众信仰全无,找不到正确的前进方向,造成了虚假、浮夸、病态的风气到处蔓延;其二,这类娱乐节目从一开始就是庸俗和不道德的,它有一个普遍的表现,就是它们表面上是“大众娱乐”,骨子里却充斥着“商业逻辑”,不切实际的自我包装、自我夸耀、自我炒作和物欲拜金随处可见,从而对人们的民族道德观、价值观和民族文化修养产生了很大程度上的消解作用。这些道德低下,缺乏品位,既不能“观风俗”,更不能“正人伦”的节目,为错误思想和粗俗言论提供了传播渠道,降低了传媒的社会公信度,大大损害了社会主义媒体的形 象。

从“规范伦理”和“体现美德”的要求出发,针对近年来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中比较泛滥的庸俗化“审丑”和对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渲染,对中国传统伦理和美德的嘲弄甚至否定及缺乏人文关怀的倾向,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规范广播电视婚恋交友情感故事类节目,制止娱乐传播中这些严重的不良倾向,也是顺理成章的。因为,这样的“整顿”反映出了社会公众对现代娱乐传播以审美的形式、精神的熏陶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诉求,不顾这样的诉求,解构优秀传统美德,必然导致受众的疏离和反感,导致社会的整体排斥和强烈抵制。

虽然“快乐原则”是人类娱乐活动的主要原则,娱乐文化是享乐人生的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已经不是人的“本能娱乐”,娱乐已经具有社会性和群体性,任何一种娱乐活动都会产生重要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影响。娱乐传播作为“文化建构”和“意识形态”,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诉求,娱乐的“快乐原则”必须从属于社会化的娱乐传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指向。进一步说,虽然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与“道德”有落后的一面,需要我们批判和舍弃,但更多的是合理和优秀的,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都是精华,是支撑我们这个民族精神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的精神纽带,更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根基所在。就现代娱乐传播而言,就是要做到通俗而不庸俗,有情而不滥情,娱乐而不愚乐,平凡而不平庸,要为大众提供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又有现代创新品质的健康有益的娱乐产品。

注 释:

①参见大卫·麦克奎恩[美]著,苗棣等译:《理解电视》,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67~68页。

关于传统的文化第7篇

通过演出介绍得知,这台《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的音乐剧,是世界上第一台以高山奇峰为舞台背景,以山涧峡谷为表演舞台的山水实景演出,也是目前世界第一台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山水实景音乐歌舞剧。其剧情内容就来源于湖南的传统花鼓戏《刘海砍樵》。

整台音乐剧十分别致,让观众深深地沉浸在仙境般的山水实景里,随着剧情的起伏而心潮澎湃。临近剧终时,当牵动人心的“飞桥”最终相连在一起,“刘海”和“狐仙”最终团圆。

剧终人散,笔者内心不仅是一份舒畅,一份欣喜,更多的是一份对湖南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感悟。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的成功上演正好能给新时代湖南本土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工作提供一些崭新的思考方向。

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这部音乐剧获得成功的来进行借鉴和思索:

一、要吸取民族艺术养分,发掘鲜明的湖南本土音乐素材是根本

对比国内一些音乐剧目《印象刘三姐》《云南印象》《长恨歌》等等,这部在张家界打造的《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彰显了浓郁的湖南本土特色,也更讲究湖南本土音乐文化的“原创性”。

“刘海砍樵”这段爱情传说在湖南可以说家喻户晓,如今“刘海砍樵”已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刘海和狐仙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勤劳、正直、孝顺等中华传统美德和他们勇于追求忠贞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真实地表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向美向善的良好愿望。“刘海砍樵”在今天也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堪称湖南民间口头文学的精品。生动地保存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湖南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民俗民情,它所体现的价值观念更会随着故事的流传而传承下去。

我们应当传承湖南优秀的民族艺术素材并加以发展,这些素材所蕴含的美好情感与民族精神在任何时期都是被人们所推崇的。首次公演时,世界著名的华人音乐家谭盾先生还专程从美国赶回来为《天门狐仙》盛大公演助阵,谭盾在接受访问时表示,爱情是人一生中最渴求的部分,也是唯一能感动世界的东西,这部音乐剧就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张家界“最多情的狐仙”。

正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情感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有了这些蕴含在传统音乐艺术素材中的最质朴的情感,我们就能把湖南丰富的传统音乐艺术推向世界。优秀的湖南传统音乐素材正是我们传承和发展湖南本土音乐文化所需要吸取的重要养分,也是湖南本土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之根本。

二、引入先进理念与技术是出路

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投资1.2亿元人民币,参加演出的演员阵容达530多人。在国内最顶尖制作队伍的精心策划和创意设计下,借助天门山不可多得的奇美山水,通过顶级配置的灯光、音响、舞台机械、数码影像等设施,并运用特殊设计的视觉特效手段,将音乐、舞蹈、歌曲、魔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元素融于一体,才呈现出一场气势恢宏磅礴、视觉奇幻绚丽、情节生动感人、歌舞美轮美奂的艺术盛宴。

在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的众多舞台机械设施中,仅那座跨度60米、高度32米的伸缩飞桥,就是目前世界范围的演出项目中绝无仅有的大型舞台机械装置。还有大型灯光1100盏,中小型灯光2800盏;演出音响是专门定制的美国EAW音户外防雨、防潮音响设备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试想一下,缺少一流的现代化技术的支持,没有先进理念和先进艺术制作模式,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就不可能有如此完美和震撼的艺术效果,这些现代化的技术与制作就是其获得成功地可靠保障。

所以,我们要发展湖南的本土传统音乐文化,就应该勇于引入世界先进的音乐艺术观念与技术,大胆尝试现代先进的艺术制作模式来更新本土的传统音乐文化现状,使其披上新时代的闪亮光辉,这样,才能使传统艺术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更好地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三、要追求传承创新的高品质,组建高水准的音乐文化创作团队是保障

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依托阵容强大的音乐艺术制作班子,这是其在艺术创新上获得成功的保障。

由中国大型山水实景创始人,《印象・刘三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一系列成功实景剧制作人梅帅元亲自来策划和导演这部音乐剧,无疑可以保障音乐剧整体的高品质和高品位;由享誉世界的湘籍大音乐家谭盾先生亲自担任音乐总监,更是保障了该部音乐剧对湖湘本土音乐元素的准确诠释与完美演绎;由著名的舞美大师严文龙先生大手笔打造设计的宏大舞台,把绝美的天门山奇山秀水融入音乐剧的演出,更保障了音乐剧现场演出时精彩震撼的效果。加上各编排创作部门众多精英的协同创作,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拥有令人震撼的精彩自然理所应当了。

所以,放眼湖南本土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该保证其艺术传承上的高品位和高品质,避免落入庸俗粗糙。于是,凝聚一支高水准的本土音乐文化创作和制作团队便是其最重要的保障。

四、湖南传统艺术的传承要与本土的文化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才能双赢

张家界市永定区委书记刘泽友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刘海砍樵》是当地创造文化旅游的新亮点,今后来张家界旅游的客人不仅能看山看水,还能听歌看戏。

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路建平说:“《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大气磅礴,既满足了群众和游客多样性的需求,也代表了湖南的最高水平,是张家界和湖南献给新中国六十华诞的一份丰厚大礼”。路建平希望,节目要以老百姓和游客的满意为评价标准,要使外国游客在看完节目后真正懂得“刘海砍樵”这个故事,要在音乐剧中更多地融入湖湘文化特色和张家界地方文化特色,要让张家界的市民感觉到西方音乐剧和桑植民歌的关联,要使节目达到提升张家界市民素质和文化素质的目的,真正实现“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