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合集7篇)

时间:2023-07-04 16:00:55
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

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第1篇

【关键词】 高校建设工程; 跟踪审计;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4-0125-03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基建项目不断增多,高校基本建设工程审计的周期越来越长,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将信息化更好地应用于高校建设工程的跟踪审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特点及信息化带来的影响

(一)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特点

高校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就是审计人员通过介入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决策到竣工交付使用整个建设期的各项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等进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咨询、监督、控制和评价活动。跟踪审计由于能够弥补传统审计的部分缺陷而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

1.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转变

高校建设工程是一项集多样性、复杂性和建设周期长等特点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其进行跟踪审计,把传统的事后一次性审计转变为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多次审计。

2.从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转变

传统的审计模式只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集中进行一次审计,而跟踪审计将整个建设项目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及时地对每个阶段进行审计,将各阶段相互关联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形成一个动态的审计监督模式。

3.审计范围更加广泛

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不仅是对竣工、决算情况的审计,更注重对前期决策、招投标及施工等方面的审计,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更全面。

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审计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势必会产生许多局限性,如信息共享程度低、介入时间不合理、接入程度难把握等,进而影响到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跟踪审计所需要的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等程序都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已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

(二)信息化对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影响

将信息化应用于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必然会对传统建设工程审计带来影响。

1.审计线索电子化

在传统建设工程审计下,被审计对象大多是纸质的图纸、合同、招投标文件、价格清单、相关原始凭证、账表等。在信息化下,信息系统的应用改变了数据的存储介质,需在纸质材料的基础上,将原始信息转变为电子信息,导致了某些原始凭证在信息系统中不复存在;此外,审计人员所采集的有些信息,经信息系统进行处理,这一处理过程难以直接观察到,使审计人员很难对业务进行追踪审计。

2.审计技术计算机化、网络化

信息化是面向计算机和网络的,传统的审计技术多以手工审计为主,不再符合审计信息化的需要,因此,跟踪审计的信息化需要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同步发展,将原始的手工操作转变为计算机操作,同时借助网络,实现联网审计、实时审计。

3.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复合化

跟踪审计信息化需要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依托,结合实际建立跟踪审计信息系统,这就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建设工程审计的人员,不仅要具备工程造价、法律、管理、审计等相关知识,还应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

二、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建立一个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此信息化系统应该纵向覆盖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从建设项目的决策、设计直到竣工决算;横向应包括建设项目的各个参与方。

通过建立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将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审计信息管理、审计项目管理等功能集为一体,审计人员可以进入系统及时收取被审计单位提交的审计数据等资料,然后进行相关操作,从而实现建设项目跟踪实时审计、联网审计。

(二)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具体应用平台设计

高校应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设计为两级应用平台:一级平台是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主要是提供信息录入、交换和查询;二级平台为操作平台,主要是辅助审计人员各阶段本职工作的完成。

1.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跟踪审计涉及学校规划处、招标办、财务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供应商、审计处等多个相关主体,各个主体间都有直接或间接信息交流。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是跟踪审计顺利进行的基础,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实现审计处与校内其他相关部门的业务对接,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可以随时调动所需资料进行审计,实现审计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化。如规划处将相关审计原始信息以固定的格式录入综合信息系统,通过网络系统将审计原始资料报送给审计处,同时报送相关纸质资料;中介机构与审计处之间信息得到互传,便于审计处随时对中介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也可以达到资源多方共享,信息共通。

综合信息平台按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结算报送值、审定值、审减值、审计类别、审计人员等列项编制。由专人负责整理登记每个项目送审的所有信息,由项目审计人员填写相关的审计报告信息,从而形成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的整体信息平台。不同人员的操作权限和使用权限是不一样的,为了保障信息质量及安全,系统均需要进行严格的权限设置,实现项目所有参与者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所有信息通过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共享,可随时审阅学校建设项目的各项审计情况。

2.跟踪审计操作平台

跟踪审计涵盖建设工程的立项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验收等各阶段,由于法律、法规及人员资质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跟踪审计在立项投资阶段基本无法开展,为此,目前大多数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是从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开始的。下面是信息技术在几个重要阶段的跟踪审计的应用。

(1)招标审计。建设单位职能部门在招标前,将相关资料分别以电子版和纸质形式送达审计处。在招标审计中,通过建立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审核相关招标文件、手续及其他资料是否满足招标的要求。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的审核是招标审计的重点。通过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的传递,审计时只需调取上报的三维算量模型图进行复核,检查三维算量模型与图纸等设计资料是否相符,确定了三维模型,软件即可自动核实清单工程量,高效审核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为确定最终的价款,掌握第一手资料。

招投标是基本建设项目审计中的一项主要工作,涉及项目的立项、招标、投标的全过程。招标项目的类型包括工程设计、勘察项目、采购项目、施工项目、安装、咨询等。系统主要包含招标投标业务的计划管理、招投标各环节的审批管理、专家库管理、从业单位资信管理及综合分析统计功能。

(2)合同审计。规划处将草拟的工程项目施工合同及其他相关合同、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中标合同修订、合同补充等相关合同信息通过网络系统上传给审计处,审计处可通过信息系统审核合同的完整性及合同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中标单位的投标书中载明的内容相一致,是否有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合同中关于工程造价方面的条款,明确工程造价结算方式。审计处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将审计结果直接传给规划处,快速敏捷。

(3)工程施工审计。工程施工审计是目前高校跟踪审计中最重要的阶段,而且是跟踪审计人员投入精力最多的阶段,所以加强施工阶段的审计信息化操作尤其重要。

目前多数高校在不断扩建新校区,而高校内从事基建审计的人员有限。即使学校把建设项目委托给社会机构进行审计,作为高校内部审计也需要对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对审计结果进行复核。工程量审核是跟踪审计最重要的工作,约占审计工作量的80%以上,直接影响跟踪审计的质量与速度。目前工程量计算最常用的软件是三维算量软件,是计算机以手工算量的思维代替繁琐复杂手工算量的工作过程,能实现快速三维图形建模,直观、计算精度高、速度快,实现了工程量计算的自动化、智能化,自动汇总工程量。工程量审核一般按如下顺序进行:甲乙双方各自建立自己的三维模型后,先核对分部分项的总量,如总量有差别则核对每层的工程量,找到是哪些楼层的工程量导致的差别,然后针对有差别楼层的具体构件进行单构件核对,最终确定对错并确定正确的工程量。与手工算量相反,是一个逐步细化的过程。任何数据都可以查阅出明细,并能直接查到模型的具体三维构件,一目了然。信息化跟踪审计使审计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工程验收的同时相应的工程量审计完成,最终可以在工程竣工的同时跟踪审计基本定案,真正实现了跟踪审计的目的,这是以往手工审计所无法想象的。

在建设工程实施中,设计过程经常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不断优化完善方案,而每次设计变更就意味着部分构件的尺寸、配筋等都可能发生改变,工程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工程变更、设备材料价格调整等都会影响工程数据的审核。运用计算机系统如三维算量软件,可以根据优化方案调整三维模型,不管多么复杂的更改,都可以马上更新计算,快速确定审定结果,省时省力。

(4)竣工结算审计。工程竣工结算是工程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建设工程验收转入正式投产使用的标志。竣工验收审计目的是保证工程结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防止弄虚作假、虚列高估资产、套取资金等行为的发生,进而合理维护高校利益。

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完整地整理和归档建设工程投资资料,包括设备、材料等的耗用量和单价。与套价软件配合使用,选取定额计价模式或清单计价模式,自动套用定额,自动形成分部分项工程结算清单,操作更加简便。三维算量软件可以在完成算量后自动生成各种经济指标,轻松给出局部的各项经济指标,甚至是单个构件的指标。在工程竣工后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分析对比工程造价指标,评价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是否有效。审计人员根据评价结果撰写跟踪审计报告等,并录入信息系统,为下一次跟踪审计工作提供方便。

三、加快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信息化的相关建议

为加快高校审计信息化的建设,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在建设工程审计中的作用,结合目前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审计信息化意识

信息化对审计人员传统的审计方式和工作方法带来了挑战,但是也为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带来了发展契机。将信息化更好地应用于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对提高高校的投资效益,促进高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提高审计信息化意识,切实转变审计观念,创新审计模式和审计方法,争取各方的有力支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信息化的挑战,充分发挥建设工程审计职能,促进学校改革和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引进并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审计信息化的重点放在两端:一端是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接口,关联对应时间数据,解决采集什么数据、如何采集的问题;另一端是不断开发创新,熟练应用审计软件建立审计数据库,解决采集来的数据如何利用。这就需要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基建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要求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审计软件,提高其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技术的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可引进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基建及审计专业培训,针对目前高校跟踪审计任务重、外聘中介多、新老校区地域不同、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开发跟踪审计管理模块、更先进的审计管理软件,推进跟踪审计信息化的进程,强化审计项目管理。

(三)不断创新审计方式和方法

及时创新审计方式,建设信息系统管理和监督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跟踪审计,采用远程联网实时跟踪监督与阶段性进驻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方式,改变跟踪审计主要依靠就地审计的传统作业模式,并不断查找信息系统现有的问题和需完善优化之处,促进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设资金的规范管理。同时不断探索并应用新方法,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跟踪审计业务各领域,如探索应用“3S”技术审计建设项目用地及实物工作量的真实性、合法性,以解决审计人员现场勘查成本太大且不准确的问题,有效地提高跟踪审计的及时性和效率性。中国石油大学小黄山绿化工程跟踪审计中就有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审计,确保了绿化工程量准确无误,预防了施工单位的高估冒算。

高校审计部门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开展跟踪审计和远程审计。利用现有的三维算量软件、套价软件等信息化技术,更新软件管理系统,开拓创新新的技术和方法,完善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流系统、工程审计经验数据库和跟踪审计案例库等,从而更好地进行跟踪审计,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审计质量,全面实行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

总之,将信息化应用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中,是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需要,也是其发展趋势,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切实转变观念,提高信息化意识,依靠现代化的信息系统、网络技术以及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建立好审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操作平台,切实加强高校建设项目审计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蓉辉.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模式创新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11).

[2] 刘春红.高校基建资金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2(5).

[3] 杨忆,齐峰,臧潘颖.信息化在高校基建审计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

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第2篇

一、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信息化建设对高校工程审计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服务职能的唯一出路。目前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成本高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论是自身研究开发软件还是和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没有大量的资金是难以保证效果的。现在多数高校债务负担较重,审计专业人才匮乏,成本高已经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环。2.认识不到位多数高校由于编制原因,审计人员采取“只进不出”原则,未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导致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失衡,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多数工程审计人员仍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开展审计,固步自封,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甚至有抵触情绪。3.信息采集困难、信息不对称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大量信息的采集,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保障信息化建设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工程项目造价高、建设周期长、利益相关方多、信息量巨大,需要建设单位各个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多方配合,及时准确提供信息,做到信息共享。

二、工程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构想

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要实现的目标是: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为内部工程审计提供技术服务、决策支持、综合管理、资源共享的网络管理体系,为内部工程审计办公提供一个高速信息化网络平台。平台建设应体现标准化、操作简便、扩展兼容性、全程可控性等设计思路。1.系统平台结构工程审计信息化系统平台工作模式目前应用较多的软件结构有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结构和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结构。两种结构各有优缺点,C/S结构适合投入少、规模小的系统使用,B/S结构则适合投入多、规模大、可扩展兼容性高的系统。2.模块及功能设计为体现信息化优势,高校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平台应包括以下基本模块及功能:(1)综合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有工程审计收发文、人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任务分配调度等功能。通过对不同用户设置使用权限,按人员、年度、关键节点对每个项目进行管理。(2)公共资源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功能有档案管理、报表统计、审计案例、法律法规库、造价信息库、系统支持等功能。档案管理功能可对审计过程中合同、招投标文件、工作底稿、重大会议纪要、现场踏勘表、审计报告、审计会审意见等进行模块化管理,便于文件的查询、管理、汇总。(3)工程审计模块该模块应分为基建工程自审和基建工程委托审计两个部分。基建工程自审可进一步按专业细分为基建、修缮、安装、市政、装饰等部分,可实现基本概况录入、结算预审、报审资料汇总、结算审计工作底稿、重要事项记录、结算审计意见书、内部复核、结算审计台账以及在建工程查询和管理维护等功能,对于修缮工程还可以考虑增加固定资产维护模块,能够及时统计汇总学校每个单体建筑修缮维修记录,汇总以后按Excel格式输出,为学校工程立项、年度预算编制、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数据参考。基建工程自审数据文件应包括:编号、发文时间、审计文号、报审单位、工程项目名称、工程类别、施工地点、审计时间、报审金额、审定金额、审减金额、审减率、主审人、复审人等信息。基建工程委托审计模块应能覆盖工程投资立项、设计、工程招标、合同签订、施工、竣工结算、竣工决算等各阶段,全过程记录重大争议问题的处理方式、处理结果,对委托审计单位做出全面评估,保证审计质量。该模块可实现委托审计项目概况录入、委托审计单位协审方案、跟踪审计过程记录、结算初审、审计定案、重大事项追踪、进度提醒、合同管理、档案管理、进度款支付情况、自动核算审计费等功能。

三、加快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工程审计信息化的优势显而易见,但由于各个高校管理水平和起点不同,建设过程任重而道远。为了加快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各个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转变观念,提升审计信息化意识信息化建设必须先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主动适应、参加到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来,群策群力,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提高高校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校健康科学发展。2.培训人才,对外合作学习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人才,需要大量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网络的人才。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内部各部门之间、兄弟院校之间、校外企业看展合作,组织专项培训,提高现有人才的知识水平和结构。3.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在大数据时代来临的今天,信息技术更新迅猛。新的工程审计方式层出不穷,如三维算量软件、BIM(建筑信息模型)、“3S”(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只有不断在传统方法上创新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审计优势。

四、结语

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第3篇

1.1传统工程造价审计观念和方法的影响

尽管建设工程造价审计的信息化已经推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信息化工作对于很多造价审计单位来说仍然是一项新生事物,大家对它的认知还很有限。在过去的一二十年,很多造价审计人员一直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开展工作,惯性思维让人们对于新兴的信息化方式有所疑虑,认为信息技术是高科技,难学、难懂、难掌握,再加上对审计信息化缺乏清晰的概念、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所以很多人员不敢轻易组织和实施审计信息化项目,这种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直接影响了审计信息化的推进。

1.2建设项目审计的信息化准则和标准建设滞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领域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工程造价的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方法等各方面都随之发生着变化,现行的准则和标准往往适应不了快速的发展,造价审计工作需要新的标准和准则进行指引。计算机工程造价审计准则和标准制度建设的不完善,给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审计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

1)工程造价审计软件的技术不成熟带来的风险。

目前市场上工程领域造价审计类的软件数量不多,开发技术不成熟,造成部分人员直接使用工程类软件进行替代,这些软件种类繁多,其中部分软件并没有经过科学全面的测试,本身就可能具有设计缺陷,使国家机密和商业机密存在被泄露的风险。

2)造价审计程序规范性的风险。

采用计算机进行造价审计的方法、程序与传统纸质造价审计存在一定的不同,比如工程数据可以随时修改和更新,如此简单高效的操作的确带来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重心的偏移又往往使得工作底稿的完整性和过程痕迹的保留难以得到重视,使得造价审计程序的规范性缺乏相应的保障。

3)审计数据可靠性的风险。

造价审计软件本身的计算模式和工作人员对软件的操作决定了计算机辅助造价审计结果的稳定性。由于目前部分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依赖于软件的直接计算,如果软件设计计算公式存在误差,或者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缺乏可靠性,则势必对审计结果带来系统风险。

1.3计算机造价审计软件功能单一,应用不成熟

目前相对成熟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审计软件,主要还是涉及到金融审计领域。建设工程造价审计方面,由于本身起步相对较晚以及审计业务的特殊性,审计软件开发的市场化程度很低,自行开发的审计应用软件还比较少,功能也不够完善。已经开发的一些审计软件产品要么仅仅将审计功能象征性地作为整个软件的一个模块,要么操作界面繁杂、不容易上手,给审计人员的学习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加强信息化审计在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建设工程造价审计是审计机构对建设工程实施过程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其发展的路径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模式,而需要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工作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先进实用、安全高效,强化应用、创新发展的思路。

2.1拓宽思路,探寻方向

要更好地发挥建设工程造价审计的作用,需要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实现转型发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丰富工作手段和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建设工程造价审计应围绕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为基础、平台,开发适合工程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造价审计的计算机软件,实现与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网络对接、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2创新制度,构建工程造价审计信息化新模式

单纯思想上重视,不能保证工程造价审计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要在制度上落实,审计机构都应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章立制,将信息化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考评之中。可以考虑从建设项目前期开始,实行网络信息审核程序,在送审建设项目前,建设项目主管部门须自行审核送审项目资料的完整性及数据的真实性,之后进行网上申报(送审包含建设项目预算、合同、变更签证、拨款、结算内容),申报时须填建设项目相关信息及组成材料是否完整及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申报通过后,再送交纸质材料给审计机构,之后的记录由其建设项目主审人负责录入进度及结果。这样的造价审计信息化流程,使建设项目从事前、事中直至事后形成“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查阅建设项目相关审计事项时,通过信息搜索即可查到完整的建设项目信息,从而构建了新的审计模式。

2.3加强造价审计方法多元化,以信息技术推动审计效益

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审计方法主要体现在造价审计软件的有效应用,通过将原始建设项目文件与相应审计文件比对、分析、标注出不同之处,让审计人员很容易就看出送审与审计之间的差异,生成多种造价审计报表,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以广龙软件为例:第一步,由审计人员导入原始建设工程造价文件,此时审核软件出现两个对比界面,一个界面是送审数据,一个界面是审计数据。第二步,进行审计数据的计算和对比。此时,当审计数据与送审数据有差别时,界面将会用紫色标注,建设工程项目缺项时,用绿色标注,当工程量或价格小于送审数据时用蓝色标注,当工程量或价格大于送审数据时用红色标注,并在界面最底下会出现送审数据与审计数据的差异分析表,这样非常清晰的显示出送审数据与审计数据的差别,帮助审计人员清晰、明了的看出建设项目中哪几项是需要重点核实、计算的。最后,软件将实时对照送审数据和审计数据的差异,生成多种审计报表,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

3未来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

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第4篇

我市审计信息化推进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完成“金审工程”二期建设任务,积极推进“金审工程”三期建设,以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和审计管理系统(OA)为抓手,深化审计信息化应用,建立健全审计管理、审计作业和信息交流三大平台,构建完善基础支撑、安全运行、人才支持、制度保障四大体系,基本形成与省及市“金审工程”建设相配套、网络互联互通、应用体系相辅相成、审计技术装备和监督手段相对完善的数字化审计系统。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审计信息化基础网络。在现有网络平台基础上,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配合省审计厅、市审计局实施完成省、市、县(市、区)三级审计专网的系统整合和网络安全建设,建立一套以审计专网为基础的联系市审计局及重点被审计对象的立体化网络框架。完善网络安全系统,建设全市审计信息系统综合监管运行平台,通过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监管预警,保障审计网络和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稳步推进审计信息中心建设。配合市审计局做好审计视频会商系统的延伸覆盖,建设审计署、省、市及我市四级审计机关双向互联的视频会商系统。融合审计管理、审计视频会商、异地协同作业、信息等几大系统功能,构建具备统计、分析、评价、预警、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审计信息中心,服务于领导决策、重大问题会审以及紧急事件指挥调度。提高决策指挥的有效性、及时性、便捷性,为审计机关构建一个信息丰富、展现灵活、指挥有效的审计信息操作平台。

(三)积极配合筹建审计数据中心。参照省、市两级建设“审计数据交换和处理中心”的要求,建立我市具有数据采集、共享、交换、管理等功能的县级审计数据交换中心,实现与省、市审计数据中心的资源共享。力争到2014年底前,积累形成一定规模的审计管理和审计业务(包括政府预算执行、税收、金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保障、外资运用、农业与资源环保、经济责任等审计内容)数据库资源。

(四)稳步推进联网审计软件的扩展。按照省审计厅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广对财政、税务、社保、公积金等重要行业实行联网审计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在原有联网审计基础上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联网审计。针对财政预算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税收征管、社保基金等全省统一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大集中环境,配合省审计厅、市审计局探索省、市、县(市、区)三级审计机关联动的联网审计组织模式。

(五)积极探索信息系统审计。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积极探索开展信息系统审计,评价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系统的合规性、安全性,避免“假账真审”,降低审计风险,促进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安全。

(六)加快审计信息化队伍建设。建立优秀人才引进机制,将更多高素质人才充实到审计信息化队伍中,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整合现有各类审计信息化人才。“十二五”末,全市审计机关内部要基本构建完成包括审计信息化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应用人才在内较为完备的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

三、措施要求

(一)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发展改革委要积极支持“审计信息化推进工程”建设,将“金审工程”资金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和2012年度项目计划;财政部门要将“金审工程”所需资金列入年度预算;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为审计机关依托电子政务外网规划建设审计专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审计机关要切实加强对审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安排专人负责,科学规划,精心实施,确保按时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第5篇

经过我国工程审计管理系统相继部署成功过后,有关账目手工审计形式开始朝着电子账目形态有机转换,同时完成无纸化办公调试目标,其间单位工作效能和审计回复质量空前高涨。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必要信息在被审单位建设管理层面规范功效十分显著,但是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造价控制与投资绩效执行上缺乏系统指示引导。毕竟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数额大且建设周期无限延长,尤其是经过人力、物力资源成本数据交互穿插影响下,使得传统信息化审计结构难以针对政府具体投资项目进行明确解析,使得后期施工周期和结构稳固效率不尽可观。因此,需要尽量科学地提升审计作业水准,借以规避一切不良产业风险滋生结果。

2涉及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策略分析

政府进行特殊建筑工程投资过程中,必须事先联合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利益相关方数据库、法律法规校验工具以及年度审计档案材料进行综合对比验证,同时借用审计信息数据库作为核心支撑平台,完成后期指导经验共享和工作动态衔接绩效指标。

2.1投资工程造价联网综合审计数据库

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高级存储和异质化软件程序交互应用,一时间令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实现不同施工主体材料、人力管理状况观察,并且运用库手段将工程定额数据库、工料机市场价格数据库与造价软件审计程序充分融合,使得审计工作人员能够从中进行精确查询和有机筛选,避免设备和材料价格分析出现任何错误,严禁任何工程承接主体遗留偷工减料、虚增工程量想法,进一步修订造价审计精准报表,将过往人工算量和对量程序合理替代,最终大幅度提升既定工作内容交接完善效率。

2.2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

因为政府进行特殊工程投资前期必须进行适当预算评估审核,作为高新技术应用基础上的审计部门,主要任务内容便是顺利执行预算审计职务。作为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可以快速为政府预算程序执行提供较为稳定的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经过与财政预算评审中心合作交接过后,稳定电子数据高速传送和采集效率,进一步及时被财政联网审计资料系统整编保存。整体工序相对地节省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投资项目数据搜集时间,并且经过系统平台精准搜集存档过后,形成财政审计专属资料并发中心,确保内部工作人员能够在此基础上完成数据宏观对比分析任务,及时提升审计综合效能。

2.3法律法规校验工具

法律机制建设工作可说是审计部门职务拓展的保障,经过免疫系统功能发挥过后,使得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余规范性文件更加齐全。经过此类工具沿用过后,审计工作瞬间方便许多,内部工作人员只有经过法规条文审定,就可以发现施工现场出现的成本计量问题,避免审计期间滋生任何与法律冲突行为模式,尽量维持处罚决策的公平效应。

2.4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

其具体由两大单元构建形成,首先是最近阶段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信息,其次便是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结果。其中,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主要包括各年度实施审计的政府投资工程的相关情况,包括项目相关的立项性文件、证明性文件和结论性文件等。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主要依据审计过程中的审计工作底稿和最后的审计报告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类录入,存入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另一方面,在实际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渐渐熟练掌握AO系统与OA系统的交互,并能在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中应用造价联网数据库对电子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具体就是能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计方法模型的构建等。

3结语

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第6篇

【关键词】 政府投资工程; 审计;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9-0042-03

一、引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对信息化做了如下定义:信息化是指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对信息资源进行大力开发,推动信息和知识的交流共享,加快经济增长,并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历史进程。在现代审计工作中,很多被审单位的信息网络化,更加凸显了审计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审计信息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而实行审计信息化的前提需要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管理平台,这一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预先设置在里面的审计方法和标准,以及以往的审计档案和电子数据等。它可以帮助审计工作人员实现对审计方法、审计标准、审计决策的在线联网选择,以及审计证据的整理和审计程序的实施。

二、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化现状

随着国家审计署“金审”工程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和《审计管理系统》(OA)系统的部署,审计工作应实现从审计手工账到审计电子账的转换,并做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能和审计质量。但在当前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信息化在被审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作用明显,而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造价控制、投资绩效、预算执行等重要审计内容缺乏系统的方法。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具有投资额大、建设期长、参与单位众多的特点。在政府投资项目的实际审计工作中,被审计对象类型众多、形式多变、数据繁杂,传统的信息化审计没有针对特定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信息系统,进而导致审计工作周期过长和效率低下。据此提出建立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来更好地提升审计作业水平并规避审计风险。

三、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内容构建

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包括六大版块,它们分别是造价联网审计数据库、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利益相关方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审计方法数据库以及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在政府投资工程审计工作中,审计工作人员以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为工作平台,实现审计数据的共享和审计工作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并节省大量工作时间的目的。

(一)造价联网审计数据库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存储系统以及造价软件的综合运用,使审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造价联网审计数据库进行数据的远程在线查询和维护。利用数据库技术,将造价软件的工程定额数据库、实时更新的工料机的市场价格数据库以及利用造价软件审计的最终报表与造价联网审计数据库进行连接,这样审计人员可以直观系统地查询和筛选数据,审计分析设备和材料价格是否真实准确,以及是否存在变更单价、偷工减料、虚增工程量、高套定额等问题,并直接应用造价软件审核数据处理的结果,形成造价审计报表,替代传统的人工算量和对量,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二)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

由于政府投资工程的特殊性,一般都需要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评价审核,作为审计单位,要做的就是预算执行审计。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为政府投资工程的预算执行审计提供了一个数据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与财政预算评审中心的连接,实现了电子数据的传送和采集,并能够被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所保存,方便审计工作人员随时查阅被审单位信息和实时电子数据,并通过采集、处理和转换,最终成为审计电子数据,大大节省了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或投资项目的数据采集时间。通过财政联网审计平台,大量数据被存档,并形成财政审计数据资料库,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宏观分析与对比,提高审计效能。

(三)利益相关方数据库

政府投资工程所涉及的利益相关单位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招标单位等。利益相关方数据库主要是把与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相关的各单位数据都集中连接在一起,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在利益相关方数据库平台上全局把握被审工程各方面信息。比如,通过与设计单位的连接,可以审计分析设计概算是否合理、设计完善合理度是否引起工程频繁变更,进而影响造价;通过与招标单位的连接,可以审计分析招投标是否存在“明招暗定”、“围标”等现象。

(四)法律法规数据库

法制建设是审计工作开展和审计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同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在审计工作中,法律、法规往往是撰写审计报告的重要依据。法律法规数据库主要包括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等。它的建立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方便,审计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查阅法规条文对审计出现的问题进行定性和评价,避免了审计过程中法律、法规适用不当、处理处罚不到位的问题。

(五)审计方法数据库

计算机审计方法和审计实例的综合运用构成了审计方法数据库,它主要包括审计方法模型构建和审计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针对政府投资工程的审计,需要首先确定具体的审计事项,其次对被审计的问题进行描述,侧重对被审计数据的特征进行研究,依托于AO系统的审计方法,以采集的电子数据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审计方法模型。同时,应对审计方法模型进行实际测试审核与标识分类,避免审计方法的无效和重复构建的同时,也方便审计人员快速定位查询具体的审计方法。审计方法模型的构建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有利于不同类型政府投资工程信息化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审计方法在实际的应用案例也收录在审计方法数据库中,在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把用到实际审计工作中的审计方法存储积累,进行审计资源整合,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可以直接利用审计方法数据库中的审计成果,既减少了重复的劳动,又提高了审计的效率。

(六)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

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近年来的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另一部分是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汇总。其中,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主要包括各年度实施审计的政府投资工程的相关情况,包括项目相关的立项性文件(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方案、调查了解记录和审计文书送达回证等)、证明性文件(审计工作底稿、被审计单位承诺书、审计证据和资料交接清单等)和结论性文件(审计业务会议纪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审计报告、审计(处罚)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等);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主要依据审计过程中的审计工作底稿和最后的审计报告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类录入,存入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

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方便了审计资料的快速查询与分析,提高了档案利用率和办公效率;同时也是同类项目审计查出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依据的重要参考。

四、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的实施应用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根据造价联网审计数据库、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和利益相关方数据库所提供的被审工程相关造价信息、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形成规范的审计项目数据文件。同时根据审计实施方案,结合法律法规数据库和审计方法数据库所提供的审计依据和审计方法经验进行关键字匹配,根据匹配结果选择审计方法模型,结合审计方法数据库中的应用案例进行综合审计。在审计结束后,总结分析被审工程项目的审计情况,整理成电子审计文书。同时对审计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存储于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便利。图1为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的实施流程图。

举例来说,将审计工程项目数据文件与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连接,可以快速方便地对工程信息进行宏观分析对比,随时查阅电子数据;与利益相关方数据库连接,可以审计分析招投标情况、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与法律法规数据库连接,方便审计人员快速定位审计方法,审计分析是否合法合规;与审计方法数据库连接,可以审计分析投资工程项目的效益情况等。

五、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化的前景展望

(一)大幅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审计信息化统一规范了计算方法和标准,得到快捷准确的计算和汇总结果,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项目审计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的诞生,使审计的相关资料存储在同一个数据库工作平台,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数据库随时查阅相关数据和资料,及时地共享审计信息,并将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实现审计信息实时交流。

(二)扩大审计工作的覆盖面

审计信息化建设,使数据全面分析成为可能。通过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的平台,以财政数据为基础,以年初预算为起点,以资金拨付流程为主线,通过对电子数据进行核对分析,确定当年的审计重点领域和方向,对财政资金的来源、分配、使用做到全覆盖,并在年初确定审计计划时加以运用,改变过去立项依据不充分的现象,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覆盖面。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

在实际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渐渐熟练掌握AO系统与OA系统的交互,并能在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中应用造价联网数据库对电子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在审计方法数据库中选择适宜的审计方法进行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计方法模型的构建等。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亲身实践审计信息系统,提高了自身信息化审计能力和分析数据水平,发展成为集会计、审计和计算机等学科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打破了以往审计系统中主要由财经类人员构成的局面。

(四)规范审计管理

对于一些综合性审计项目,在单一科室无法完成审计任务的情况下,信息化审计打破了原有的科室界限,整合资源,通过网络化管理,利用内部邮件系统相互交流反馈,加强了审计组与管理层的沟通交流,管理层的工作思路和要求及时向审计人员传达,同时也使审计现场情况能够快速汇集到管理层,便于管理层及时了解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和人员的调整。

六、结束语

加强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各级审计机关加强审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有效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措施。

如何加强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一是要解决思想问题,领导要高度重视,狠抓组织落实,加强督促考核;二是注重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将计算机审计与项目管理纳入考核内容,鼓励、激励审计干部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三是鼓励审计人员参加上级审计机关专业培训和外埠审计实践,并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四是健全机构设置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以促进工作规范。

【参考文献】

[1] 张家春,张志伟.建设工程审计的信息化 [J].建筑施工,2006,28(3).

[2] 司晋娟,司晓红.计算机审计软件的设计思想[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0(S1):204-205.

[3] 盛碧荷.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0(29):24-25.

[4] 王智玉.审计信息化与审计组织方式[J].审计研究,2011(4):39-42.

[5] 马社昌,董寒光.国家审计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方向[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2(4):8-9.

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第7篇

一、引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对信息化做了如下定义:信息化是指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对信息资源进行大力开发,推动信息和知识的交流共享,加快经济增长,并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历史进程。在现代审计工作中,很多被审单位的信息网络化,更加凸显了审计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审计信息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而实行审计信息化的前提需要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管理平台,这一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预先设置在里面的审计方法和标准,以及以往的审计档案和电子数据等。它可以帮助审计工作人员实现对审计方法、审计标准、审计决策的在线联网选择,以及审计证据的整理和审计程序的实施。

二、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化现状

随着国家审计署“金审”工程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和《审计管理系统》(OA)系统的部署,审计工作应实现从审计手工账到审计电子账的转换,并做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能和审计质量。但在当前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信息化在被审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作用明显,而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造价控制、投资绩效、预算执行等重要审计内容缺乏系统的方法。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具有投资额大、建设期长、参与单位众多的特点。在政府投资项目的实际审计工作中,被审计对象类型众多、形式多变、数据繁杂,传统的信息化审计没有针对特定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信息系统,进而导致审计工作周期过长和效率低下。据此提出建立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来更好地提升审计作业水平并规避审计风险。

三、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内容构建

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包括六大版块,它们分别是造价联网审计数据库、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利益相关方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审计方法数据库以及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在政府投资工程审计工作中,审计工作人员以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为工作平台,实现审计数据的共享和审计工作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并节省大量工作时间的目的。

(一)造价联网审计数据库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存储系统以及造价软件的综合运用,使审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造价联网审计数据库进行数据的远程在线查询和维护。利用数据库技术,将造价软件的工程定额数据库、实时更新的工料机的市场价格数据库以及利用造价软件审计的最终报表与造价联网审计数据库进行连接,这样审计人员可以直观系统地查询和筛选数据,审计分析设备和材料价格是否真实准确,以及是否存在变更单价、偷工减料、虚增工程量、高套定额等问题,并直接应用造价软件审核数据处理的结果,形成造价审计报表,替代传统的人工算量和对量,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二)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

由于政府投资工程的特殊性,一般都需要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评价审核,作为审计单位,要做的就是预算执行审计。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为政府投资工程的预算执行审计提供了一个数据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与财政预算评审中心的连接,实现了电子数据的传送和采集,并能够被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所保存,方便审计工作人员随时查阅被审单位信息和实时电子数据,并通过采集、处理和转换,最终成为审计电子数据,大大节省了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或投资项目的数据采集时间。通过财政联网审计平台,大量数据被存档,并形成财政审计数据资料库,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宏观分析与对比,提高审计效能。

(三)利益相关方数据库

政府投资工程所涉及的利益相关单位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招标单位等。利益相关方数据库主要是把与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相关的各单位数据都集中连接在一起,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在利益相关方数据库平台上全局把握被审工程各方面信息。比如,通过与设计单位的连接,可以审计分析设计概算是否合理、设计完善合理度是否引起工程频繁变更,进而影响造价;通过与招标单位的连接,可以审计分析招投标是否存在“明招暗定”、“围标”等现象。

(四)法律法规数据库

法制建设是审计工作开展和审计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同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在审计工作中,法律、法规往往是撰写审计报告的重要依据。法律法规数据库主要包括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等。它的建立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方便,审计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查阅法规条文对审计出现的问题进行定性和评价,避免了审计过程中法律、法规适用不当、处理处罚不到位的问题。

(五)审计方法数据库

计算机审计方法和审计实例的综合运用构成了审计方法数据库,它主要包括审计方法模型构建和审计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针对政府投资工程的审计,需要首先确定具体的审计事项,其次对被审计的问题进行描述,侧重对被审计数据的特征进行研究,依托于AO系统的审计方法,以采集的电子数据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审计方法模型。同时,应对审计方法模型进行实际测试审核与标识分类,避免审计方法的无效和重复构建的同时,也方便审计人员快速定位查询具体的审计方法。审计方法模型的构建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有利于不同类型政府投资工程信息化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审计方法在实际的应用案例也收录在审计方法数据库中,在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把用到实际审计工作中的审计方法存储积累,进行审计资源整合,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可以直接利用审计方法数据库中的审计成果,既减少了重复的劳动,又提高了审计的效率。

(六)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

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近年来的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另一部分是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汇总。其中,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主要包括各年度实施审计的政府投资工程的相关情况,包括项目相关的立项性文件(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方案、调查了解记录和审计文书送达回证等)、证明性文件(审计工作底稿、被审计单位承诺书、审计证据和资料交接清单等)和结论性文件(审计业务会议纪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审计报告、审计(处罚)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等);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主要依据审计过程中的审计工作底稿和最后的审计报告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类录入,存入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

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方便了审计资料的快速查询与分析,提高了档案利用率和办公效率;同时也是同类项目审计查出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依据的重要参考。

四、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的实施应用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根据造价联网审计数据库、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和利益相关方数据库所提供的被审工程相关造价信息、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形成规范的审计项目数据文件。同时根据审计实施方案,结合法律法规数据库和审计方法数据库所提供的审计依据和审计方法经验进行关键字匹配,根据匹配结果选择审计方法模型,结合审计方法数据库中的应用案例进行综合审计。在审计结束后,总结分析被审工程项目的审计情况,整理成电子审计文书。同时对审计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存储于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便利。图1为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的实施流程图。

举例来说,将审计工程项目数据文件与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连接,可以快速方便地对工程信息进行宏观分析对比,随时查阅电子数据;与利益相关方数据库连接,可以审计分析招投标情况、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与法律法规数据库连接,方便审计人员快速定位审计方法,审计分析是否合法合规;与审计方法数据库连接,可以审计分析投资工程项目的效益情况等。

五、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化的前景展望

(一)大幅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审计信息化统一规范了计算方法和标准,得到快捷准确的计算和汇总结果,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项目审计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的诞生,使审计的相关资料存储在同一个数据库工作平台,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数据库随时查阅相关数据和资料,及时地共享审计信息,并将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实现审计信息实时交流。

(二)扩大审计工作的覆盖面

审计信息化建设,使数据全面分析成为可能。通过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的平台,以财政数据为基础,以年初预算为起点,以资金拨付流程为主线,通过对电子数据进行核对分析,确定当年的审计重点领域和方向,对财政资金的来源、分配、使用做到全覆盖,并在年初确定审计计划时加以运用,改变过去立项依据不充分的现象,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覆盖面。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

在实际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渐渐熟练掌握AO系统与OA系统的交互,并能在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中应用造价联网数据库对电子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在审计方法数据库中选择适宜的审计方法进行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计方法模型的构建等。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亲身实践审计信息系统,提高了自身信息化审计能力和分析数据水平,发展成为集会计、审计和计算机等学科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打破了以往审计系统中主要由财经类人员构成的局面。

(四)规范审计管理

对于一些综合性审计项目,在单一科室无法完成审计任务的情况下,信息化审计打破了原有的科室界限,整合资源,通过网络化管理,利用内部邮件系统相互交流反馈,加强了审计组与管理层的沟通交流,管理层的工作思路和要求及时向审计人员传达,同时也使审计现场情况能够快速汇集到管理层,便于管理层及时了解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和人员的调整。

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