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合集7篇)

时间:2023-06-26 16:06:4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第1篇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马超颖

洛阳市人才服务中心河南洛阳471003

【摘

要】面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使用的资金日益增长和审计机关审计力量不足的现状,如何规范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财务

内部审计

重要性

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1、如何规范内部审计

第一,通过综合手段,提高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不能削弱,只能加强。审计机关应通过会议、培训、媒体等多种途径,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和引导,特别是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一把手”的宣传,既要从法的层面,广泛宣传《审计法》、《审计署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又要从典型事实层面,说明内审工作的作用,以提高领导干部对开展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第二,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搞好系统内部审计的基本保证。在对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实施改革的时候,不能强行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都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各行业的行政事业主管部门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特别要求的是与财务部门分设,不能有行政隶属关系,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内部审计业务接受地方审计机构的监督和指导。第三,夯实基础,规范操作,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成效。为有效改变目前内审工作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审计操作程序不规范的现象,从根本上提高内审工作的成效,审计机关督促各有关单位的内审机构要以加强基础工作为重点,认真执行《审计署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注重风险控制和质量管理,以规范的审计行为,保证审计质量。第四,加强协调,强化督导,进一步推进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内审工作的督导,形成一种促进内审工作发展的外部约束机制。第五,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机关和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内部审计工作队伍的目标,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学习和培训,开展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不断总结内部审计工作实践经验等途径,大力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使审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以适应新形势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

施审计,规范投资项目管理,特别要严格监督执行有关工程款的预付、工程造价结算和竣工决算的有关规定,遏制腐败现象,保证国家建设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第六,及时办理交办的审计事项。对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交办的其他事项进行审计,及时办理国家审计机关交办的查询、核查等有关审计事项。

3、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助于内部审计活动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经营状况。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可以防止偏差,及时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确保落实责任制,从而帮助组织达到预期目的。质量控制并不只是活动终了时的审核,而是贯穿整个审计活动的始终,将质量标准分解到每个具体环节,每个审计人员都应进行自我控制,并由审计执行主管进行监督。它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事中控制主要是审计程序的选择与应用、工作底稿的记录与复核、报告的编制与审批;事后控制主要是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包括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反馈意见。内部审计活动范围涉及组织内不同的层次和领域,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揭示风险管理漏洞和内部控制弱点,建设性地提出审计建议并跟踪落实,能够把组织的战略层、控制层和执行层上下左右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既支持战略层针对目前需要改进的项目做出科学决策,又合理保证执行层按预定方案进行操作、不偏离目标,最终改善组织的经营状况。第二,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能够保证满足顾客需求、维护自身信誉。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在做出战略规划后,迫切地希望得到处于不同部位、不同角度的职能部门和基层管理者是如何具体执行的,执行效果和效率如何,存在什么风险,风险的严重程度,以便于进行分析判断,在加强指导、修订政策和接受风险之间做出选择,但是这些消息的来源必须客观、真实、可靠。而职能部门和基层管理者希望将操作流程中客观存在、自身难以解决、不敢或不愿反馈给上层领导的问题和建议通过一个可信的信息通道进行反应。内部审计具有上述职能,建立在严格质量控制之上的内部审计活动可以通过对有关流程的内部控制进行扩大测试来发现和验证问题性质,在两者之间充当媒介,满足双方的诸多需求。第三,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师工作效率和专业技能。内部审计师工作效率表现为完成既定目标所耗费资源的多少。成本效益原则是内部审计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资源一定的前提下,需要在对组织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优先审计风险较大的活动领域,但不能片面简化、压缩单个项目的审计步骤。在每一个审计项目中,内部审计师都应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始终如一、全神贯注、精益求精地投入到工作之中,通过自我控制和审计主管监督,保证实施既定的审计步骤和审计程序,保证工作底稿充分支持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2、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

第一,合理安排和实施内部审计项目。当地审计机关对本地区领导干部的任期进行摸底排查,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安排成立内部审计机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任务,成立内部审计机构的行政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经济业务性质,更新观念,创新工作,科学确定各部门、各单位的审计工作目标和重点。第二,继续搞好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对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净资产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情况开展审计,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第三,积极开展本单位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以揭隐患、强管理为目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执行计划、预算、程序、合同等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围绕本单位经济的工作重点,对内部控制进行审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提出改进建议,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风险,促进各项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第四,根据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要求及审计机关的委托,认真开展对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对领导人员执行国家经济政策以及在经济决策、经济管理和个人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促进所属单位领导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第五,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及招投标活动过程实

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第2篇

1 内部审计相关概述

所谓内部审计,指的就是建立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专门对财务状况进行独立审查的一种财务评价体系。内部审计既可以应用于本单位的内部检查,监督,评价;也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性做出公允性的评判。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内部审计信息和外部信息是对称的,单位内审计信息是由本单位独立部门与财务机构进行收支,与经济活动的事前的时候,进行评审。简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中的内部审计工作就是一项监督本单位的经济监督工作。

2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

2.1缺少相关体系法规作为理论支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无论是在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上,和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在引用旧时代的内审制度最为标准,很明显,这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我国尚未出台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法》,这导致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缺少完善的理论作为支撑,现行的《审计法》中仅对我国的政府,国企,军队有效,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吗这也是审计监督体系的不平衡所在。

(2)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中,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与时俱进。目前国外对内部审计的作用作出了“评价,监督,增值,服务”四项功能概括。国外的内部审计已经从监督向服务转型。就这方面来讲,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内部审计和国际趋势没有接轨。

(3)缺少相关法律支持,也是当前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之一。虽说我国刚刚修订完《审计法》,对审计人员的行政,刑事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却缺乏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

2.2相关机构缺乏必要的独立与权威性

《审计法》中明确规定“审计单位要按照法律来施行对本单位的独立审计监督权,其他个人或团体没有权利去干涉该单位的独立审计权。”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非如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单位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到目前为止,我国有相当数量的行政事业单位中没有审计部门的存在。这些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通常都是由单位内的财务人员兼职,也有的是单位领导进行监管。

(2)内审人员过于主观。在我国范围内,往往是行政单位内审计人员提出先关建议,领导决定是否采用。这种决定方式将审计人员放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破坏了内审工作的独立性,进而多整个审计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3)内审工作范围不明晰。就当前情况来看,在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存在着工作人员对内审范围职责不明朗的情况。造成内审工作相关独立性手形象的原因还有就是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法规做支持以及缺少专门人才。

2.3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内审工作不重视

对原有的内审制度进行完善,可以有效提高内审工作的相关效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相关领导并没有对内审工作进行必要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领导对内审工作的智能了解的不透彻。相当一部分领导认为事业单位中的内审工作就是简单的对单位内参悟工作进行审查与监督,对于上级的检查也应付了事,采取了敷衍的态度。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从“监督型”转变为“服务型”

内审的智能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得以发挥。

(2)相关领带对内审工作的操作过程没有进行深入性探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将内审一职闲置的根本原因在于,领导们没有对该项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深入性探究。甚至有些领导错误的认为在本单位开展内审工作会影响自身经济效益。进而缩减了对该项工作的执行力。

3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严格上来讲分为两种,一种是行政单位,另一种是事业单位。这两种单位均是我国特有的组织。行政单位是公务员编制,包括:公安,检察院,法院等,行政单位员工的工资是由国财财政部统一筹划。事业单位没有国家管理相关职能,是有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国家全款,差额补款,自给自足三种。内审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保护国家财政法规,调整单位财务管理

要想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的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标,将公用自己的使用效益最优化,就必须对原有内审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并加以完善。同时这也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将原有的内审进行全面强化,不仅能够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收支弄清来源和方向,还能够及时的发现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违纪现象。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国有财产的完整性。另外,在单位内使用内审,可以令单位内的财务报表更具有公允价值,使行政事业的效益增加。

(2)发挥财政资金消息,保证宏观调控可行

由于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渠道来源较为特别, 致使单位内部的财政资金的相关效益没有在最大程度上加以发挥。通过内审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各项资金实现有效管理。将被审计方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从根本上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率进行有效提高。除此之外,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的将在财务工作中出现的漏洞进行有效解决,帮助先关部门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在根本上加以提高,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弘扬正气,将原有反贪防腐体系加以完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由监督型政府正向服务性政府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要将官僚主义,享乐之风,严厉打击。通过财政,审计等有效手段,将这些歪风邪气扼杀在摇篮中。国家通过外部法律手段,对这些不良之风进行根本性的遏制,和外部手段相比,内部审计从根本上就将国民经济加以保护,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建设情况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对原有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设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这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虽说在现如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内部审计一定能在事业单位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

【参考文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第3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创新;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主要是审计人员依据相关法律对单位内部的财务预算、计划等进行监督和审核。财务审计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缺少独立性,审计部门职能无法完全发挥;审计工作流程不规范,无法有效监督单位的财务活动;审计人员工作意识不强,对自身所在岗位没有足够重视。新形势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内涵和意义

1.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内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就是内部审计部门按照国家审计法的相关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审核、管理,包括年度财务计划审核、财务活动预算、财务活动收支审计、资产资金投资审计等[1]。1.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意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完善行政单位的财务制度,合理界定经济活动范围。通过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遏制徇私舞弊现象,消除经济活动的负面因素,有利于行政单位中经济责任的履行和落实,为国家审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保护国家资产和资金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面临的要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改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呈现了新的特征和趋势[2]。外部化特征明显。内部审计部门是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部门,能够规范经济活动,为纪检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法制化要求明显。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相对较晚,缺乏法律的强制约束。近几年,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明确了审计工作的法律地位,强化了内部审计工作法制管理。独立性要求日趋明显。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部门缺乏独立性,在行政工作中流于形式,无法在单位各项事务开展时发挥客观的、独立的评价和建议作用。审计人员素质要求提高。能否最大限度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审计部门工作能否高效开展。内审工作有复杂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经验[3]。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创新策略

3.1明确内部职责划分,强化内部审计功能。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具体审计工作,在单位各项事务开展时发挥客观的、独立的评价和建议作用。第一,内部审计应以管理目标为导向,在明确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扩展审计的范围,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其它部门,规范本单位的财务活动,并向管理层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为领导层的相关财务决策提供参考建议。第二,审计部门应发挥联动效应。新形势下,国家审计工作的范围已经从单一的财务活动审计扩大到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需要向深层次进行延伸,在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审计结果反馈、审计计划制定等方面与国家审计工作保持同步,最大化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第三,应进一步强化审计结果在工作中的应用。内审部门应定期对财务活动和财政制度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并上报相关问题。3.2完善审计人员培养模式,提高综合素质。一项制度的落地、一个部门的运转最终都是由人来贯彻执行的。在财政审计工作改革升级的新形势下,应提高内审人员的全局观和大局观,提高职业道德,确保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内审工作的内容和面向的群体有复杂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法律、金融、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因此,应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内审工作培训课程,通过网络教学、集中培训等形式,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技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指定工作技能较强的内审人员定期向其他行业人员支援本单位的行业知识,丰富整个审计行业的工作知识储备,提高审计部门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应对本单位审计工作从业人员进行选拔,扩展内部晋升渠道,将适合审计工作的优秀人员编入审计工作队伍,通过一定的奖惩机制,鼓励审计人员对现有工作进行创新,对于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应将优秀资源对其予以倾斜,提高进修和深造学习机会。3.3完善法律制度,明确审计部门职责。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中的法律法规缺乏针对性,现有的审计法律规定由于法律层级较低,无法控制审计工作中的潜在风险,进而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审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部门,应积极推进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各级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明确领导部门对下级机构的责任,对无法履行审计义务的、审计效率不高的部门进行取缔或合并。另外,应将内审工作并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日程中,定期进行工作汇报,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将审计工作开展的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为领导干部的考核、聘用提供参考依据。3.4丰富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工作水平。科学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精准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实现财务审计信息的内部沟通交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规避潜在的审计风险,保障审计工作质量。以互联网为依托,还可以建立全国性审计系统,促进各行业审计专业知识的传递,促进各领域审计人员的沟通交流。除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应调整审计工作的整体思路,从注重事后处理转向注重事前预防,将审计工作贯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领域,强制审计人员参与单位的决策过程,从根本上杜绝行政资源的浪费,避免徇私舞弊情况的发生,保护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和资产安全。

4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在维护社会正常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则是重中之重,审计工作质量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新形势下,应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策略,明确内部职责划分,强化内部审计功能,完善审计人员培养模式,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丁晨妍,丁欢新.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制体制创新研究[J].商业会计,2019,651(03):35-37.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第4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一、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对审计工作认识不足,审计机构独立性不足

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着对审计工作认识不足,审计机构设置不够的现象。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工作,这种工作性质要求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独立性的特点。但是,在目前的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中,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不存在独立性,主要的表现形式为设置了依附于办公室、依附于纪委、依附于监察部门、依附于单位某一部门领导等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很多单位领导对于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认识不够,他们认为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意义仅仅在于应付上级检查,内部审计的功能等同于纪检监察,因此设立了独立性不足的内部审计机构。

2、 内部审计实际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是独立评价和监督本单位财务收支的工作,这一特点决定只有当内部审计的领导越高,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但是,因为目前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领导层次较低,很多附属于财会、办公室、纪委、监督部门等,直接受这些部门的领导,这就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在结果处理、审计建议落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最终严重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实效性的发挥。

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只有选拔和使用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才能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但是,从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来看,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数量上内部审计人员较少,年龄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第二,综合素质上不太高,很多内部审计人员都是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者监察工作的人员负责,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欠缺,很难胜任工作。

二、 如何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要发挥好内部审计的作用,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就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我们应该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有效性和资源利用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内部审计也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具有实际工作和职责的。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要需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特别要求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纪检、监察部门的行政录属关系上,直接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之下,使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此外,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还应该创新工作方式来提高单位领导和全体职工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全力配合好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内部审计顺利开展。

2、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要注重好内部审计目标、工作方法和手段的改善,全力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性。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了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并在在实际中对内部审计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建立有效的责任分解制度,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与单位目标相统一,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发挥。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加强好事前审计与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相结合,建立好全方位的监督评价体系,并促进微观审计与宏观审计的结合,积极利用内部审计新软件和新技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为领导提供有效依据。

3、推动审计工作作用的发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要确立好自身的工作目标,将定位点放在部门和单位领导的决策之上,进而促进部门和单位的内部管理发挥实效,规范好单位内部的各项财政、收支活动,提高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要衡量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标准和职责,如内部审计工作不应该是看查出了有多少违法违纪的事,而是看发挥了多少作用,对于规范单位财务收支活动是否具有作用。具体说来,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结合市场信息做好审计结果的分析工作,及时归纳出审计出来的问题,并及时向本单位的领导反映,及时提出可行性建议。总之,在具体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只有关注好内部审计的监察、分析、处理和提出对策,才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工作作用,促进单位又好又快发展。

4、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成效。结合现代新形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在数量上应该加强扩充,在结构上应该做好调整,在素质上应该加强提高。从内部审计工作的特点来说,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应该掌握财经知识、审计相关知识理论、法律知识、税务知识、金融知识、统计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外语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制度,并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为审计工作实效助推力量;第二,要加强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质量把关,要选拨和使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综合素质、有责任心的同志到内部审计工作岗位中来;第三,要建立合适的竞争机制,引导内部审计人员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拓宽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掌握新技能和学习新知识,通过自学、继续教育、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素质;第四,要在单位内部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加强好内部审计机构的纪律性,为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提供基础。

内部审计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没有成熟。我们要积极正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策略,推动我国行政事业不断发展。(作者单位:宁夏灵武市郝家桥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俞国华.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控制[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2(02)

[2]范丽梅.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5)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第5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审计署于2014年公布了新版《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此次修订主要针对内部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新变化,对内部审计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重新界定,并且分别对企业和行政事务单位的审计组织和审计职能进行了区别,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政事务单位内部审计业务在审计需求和审计目标上的特殊性。

一、审计定位

2014版《规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沿用了《内部审计准则》以及IIA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即:“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人员,实施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在这个定义中,首先将内部审计工作定义为“确认和咨询”,这点有区别2003版《规定》中“监督评价”以及1995版中的“检查监督”,是对内部审计定位的进一步扩展。特别是《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以及内控体系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不仅仅需要内部审计人员为其监督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更需要其从审计视角对单位整体的内部控制体系规划以及风险防控措施的建设提出管理咨询意见,相应要求内部审计定位从单一的监督角色向价值增值方向转变。

二、审计范围

2014版《规定》将审计对象从2003版“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扩展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现了审计导向从账务导向审计向制度导向以及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转变。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定》明确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内部审计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必要的监督角色,相应要求内部审计范围从局部的经济管理活动,扩展至组织整体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运行和设计。

三、内审计目标

2014版《规定》定义将内部审计目标方面从原来的“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变为“完善治理、增加价值”。这一描述将内部审计目标从单一的经济管理层面,扩展至治理层面以及价值管理层面,使得内部审计目标不再局限于经济目标,而在于组织治理水平和价值管理能力的整体提升。这相应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需要考虑其组织性质的特殊性,除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防范舞弊等一般内部控制目标之外,需要更加关注公共服务的效果,从而符合非营利性组织的管理需求。

四、审计组织

2003版《规定》中对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未说明应独立设置审计机构的具体要求,只是描述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导致在实践中可能难以掌握内部审计机构独立设置的明确条件;相较而言,2014版《规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条件描述进行了细化,具体为“财政财务收支较大、下属单位较多或者施行系统垂直管理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可以设立审计机构”,但也是并非一种强制性规定,特别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内部审计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建立将依赖于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主观意愿。

另一方面,2014版《规定》仍未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提出具体要求,仅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审计并向其报告工作”。而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由分管领导或纪委书记直接管理,而非单位负责人;内部审计专职人员配备多数仅在3人左右,个别单位内部审计岗位甚至仅有1人或全部为兼职。这些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工作的有效开展都产生很大影响。

五、审计职责

2014版《规定》对内部审计职责进行的较大程度的简化描述,从2003版《规定》中的7项,简化概括为财务财政收支、内部控制以及经济责任3项,并增加了对职责履行情况、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的要求。这一变化一是体现出战略审计以及绩效审计日益受到重视,对单位组织的价值管理促进作用日益增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以往规定中过细的审计职责要求并不符合较多规模较小的组织机构内部审计现实情况,2014版《规定》对审计职责范围的简化一定程度上能够让行政事业单位具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按照自身审计资源和管理需要合理安排内部审计计划,增大了制度的普适性。而具体的业务指导则由内部审计准则相应的操作指南来完成,从而形成制度之间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六、问题分析及制度建议

(一)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资源配备相对不足,原因在于国家相关内部审计制度均未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做出硬性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局限于日常事务,难以通过开展专项审计方式对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评价监督,内部审计的管理促进作用十分有限。建议根据行业行政事业单位各行业的特征和管理需要,在随后的各行业内部审计制度修订过程中明确分行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配备要求,并经一部细化内部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机制。

(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并不由单位负责人直接管理,而是直接向分管院领导、纪委书记甚至财务负责人汇报工作,这种情况下审计独立性受到很大影响。建议相关审计制度强制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架构上直接向单位负责人或管理层议事机构汇报,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三)现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对公共服务效率效果以及单位整体的发展规划、战略转型、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等方面关注不够,从而在审计过程中较少能从单位整体层面出发提出管理咨询建议。建议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特点,出台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具体业务指南,引导审计实务的职能和工作重点向价值增值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第6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审计 问题 对策 内部控制

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单位内部审计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评判单位各项工作绩效以及公益、服务水平高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其能够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以及财务收支状况等方面的合法性以及真实性等,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工作变得更为规范。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必经途径,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约束机制具有较强的促进意义。然而,当前时期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存在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以寻求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举措。本文就是首先对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目的在于为行政事业单位科学事实审计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标准与规范。

一、当前时期下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一)审计意识十分淡薄,认识不足

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均对审计工作的意识十分淡薄,且认识度较为低下,对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极为不利。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与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对此项工作认识度低下。单位领导对审计方面的知识显得非常缺乏,在实际管理与制定决策过程中,往往极易忽略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某些领导干部则简单地将内部审计等同于单位内部查账,并未对审计的具体范围进行清晰地认识,大大降低了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单位普通工作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度偏低。行政事业单位属于财政拨款类型的单位,普通工作人员一直存在这样的一个错误思想,就是单位运营好差,与自身不存在任何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普通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意识到开展审计工作对单位的重要意义,从某种程度上,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审计目标、职能以及定位等欠规范、欠准确

对于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审计工作多数以财务工作为主,并未将单位耗材采购、人员选拔以及各项三公经费开支、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的评估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列入至单位内部审计的范畴之中,从而使得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变窄,且内容变得十分单一。此外,单位并未基于战略发展的角度,对审计工作的目标进行设置,从而也就不能真正地挖掘审计工作的深层价值。还有一些单位并未设立具有独立性质的审计部门,更无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工作人员队伍,严重削弱了审计所应有的控制、管理、服务、评价等方面的职能。

(三)因审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而造成审计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审计不管在何种性质的单位,其专业化以及技术性要求均较高,属于一项层次较高的经济学监督,这就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素质、精湛的专业技术等。然而,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一个存在明显的问题为:大多数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一般均是由担任财务工作或者纪律检查工作等人员所组成的,并未接受过系统化的以及清楚的审计方面的业务培训综合操作能力较差,很难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也弱化了审计工作的力度以及权威性,无法完全开展各项审计工作 。

(四)单位审计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管控机制,从而造成单位审计工作毫无权威性以及严肃性。具体而言,一般可以总结出如下几个方面:审计标准未规范、未统一。目前,我国尚未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制定出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某些单位审计工作受到了单位领导的重视与关注;关于审计工作方面,缺乏远期规划,仅仅停留于近期。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均机械化地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单位内部审计规划,但是在制定审计规划过程中往往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脱离。此外,单位也并未制定出一整套较为详实的审计计划,也并未对审计工作的频率以及实际操作顺序等作详细地说明与规范,造成审计工作变得形式化;未构建科学、规范的审计监督与制约体系。大部分单位对审计工作的监督与制约重视度不高,造成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低下,极易导致各种审计问题或者纰漏的出现。

二、当前时期下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确保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对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均需构筑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能力强的内部审计队伍,具体而言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构建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制度,不断使其知识储备得以更新,以提高其审计的专业化水准;培育审计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以及审计职业操守,以确保单位审计工作不出现任何风险或者纰漏;定期加强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注重审计工作专业知识的学习、再学习,对审计方面的实践知识进行系统化地把握,组织单位审计工作人员参加审计、财务等相关的业务、法规等培训,最终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二)不断完善单位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以及制度体系

不断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等方面的体系,积极开展单位的各项审计工作。作为公权力部门,内部审计工作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关乎着单位的形象,也关乎到政府公信力的提高,大的方面就关系国家治理的有效性。若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就应该依法依规开展各项审计工作。所以说,应该注重加强完善单位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及制度体系的构建,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具体来说:根据实际国情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将单位内部审计职业规范加以完善,尽可能多地制定出操作性较强的法规体系;单位应该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联系起来,根据管理层对审计工作方面的要求,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内部审计章程与制度等,以制度层面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从而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性更强,可操作性更强。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审计的认识度

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度:构建工作人员学习审计知识的在线系统或者体系。每次领导完成培训之后,可由其组织单位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传统培训的精神与实际内容,在培训课上,向单位工作人员强调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认识度真正地提升;可通过颁布文件的形式,发至单位各个部门,由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牵头学习文件精神,并组织本部门全面学习审计方面的相关知识,每年可以开展4次学习计划,到年底时,对工作人员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书面加实践的形式进行考核,对于参加不积极的部门应严厉批评,取消该部门参与本年度单位目标考核,并对考核成绩进行公布,对于考核成绩优秀的工作人员,应该注意树立典型,让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为有效降低学习成本,可建立统一的学习机制,由此既可以为参与学习的人员提供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而且还能使学习教育效果获得显著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然而针对实际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应该采取强有效措施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雅莉.如何加强对事业单位审计的信息化工作[J].财经纵横,2009

[2]朱书玉.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J].现代审计,2008

[3]胡晓焱,王恭让.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如何深化[J].中国审计,2004

[4]郑康萍.关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9(6)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第7篇

【关键词】:新常态 行政事业 内部审计

【正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相对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而言,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依法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一种行为,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全程监督的有效手段,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规范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经济新常态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在新常态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中高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中央要求全党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依法行政的主体组成部分,是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者和执行者,承担着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对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内部控制行为、强化风险管控、保障资产安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自我约束、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保证

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治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和评价,以保护资金、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促使单位不断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控制,是单位行政权力、经济决策权力和经济运行管理监督的第一道关口,是控制的再控制,是监督的再监督,是规范单位权力运行的重要保证。

(二)内部审计是服务国家宏观调控、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的有力保障。

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关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规模和运营情况,国家相关法规制度和财经纪律的执行情况,国家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情况,关注单位重要业务和重大事项的治理缺陷和薄弱环节,揭示管理决策风险隐患,提出防范和化解建议,科学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国有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内部审计是强化风险管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必要手段。

党的十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学习贯彻十精神,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充分运用内部审计,加强风险防控,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积极适应“反腐新常态”。

(一)内审工作认识不深。一方面,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存在

“重管理轻监督”的错误价值观,对内审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单位经济活动接受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监督,再开展内部审计意义不大,甚至在内审工作上存在为难情绪,把接受内审监督当成一种负担,不注重内审工作基础建设。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存在“不愿得罪人”的“鸵鸟心态”,怕得罪领导和同事,怕丢选票,对发现的问题漠然置之,不敢及时报告,不能大胆去监督。对内审工作的错误认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或出现“内审机构设置不规范、内审制度不健全,内审人员素质不达标”的现状,或使内审监督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二)内审工作目标不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紧紧围绕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总体目标而展开,并且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未对内审工作目标进行科学的解析,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形式大于内容,从而使其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三)内审制度体系不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用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是内部审计业内追求的重要目标。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执行依据是国家审计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有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也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应形成规章制度。这些审计制度在前瞻性、稳定性、可操作性方面存在一定欠缺,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管理上有局限性,已不能满足当前及未来的工程相关审计实务的需要。

(四)内审独立地位不高。内部审计本身不同于外部审计,其机构组成人员均是来自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内审机构本身也是单位整体的一部分,其人员配置、职务升迁、工作地位等由本单位领导层决定,导致内部审计在组织、工作、经济等方面都不独立。而按相关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又是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这种“下级监督上级、无权利者监督有权利者”的工作模式,也使得在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难以得到保障,内审效果大打折扣。

(五)内审队伍素质不强。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内审干部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熟悉并掌握财务、会计、统计、审计、法律、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以满足内审工作需要。而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审人员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不少人仅熟悉财务业务,相当一部分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和审计业务知识,在新技术面前无所适从,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六)内审工作方法不新。一是现阶段内部审计大多还停留在事后的差错防弊,没有通过有效的事前介入进行监督;二是多数内审人员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没有通过计算机审计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审计范围不宽,审计效率较低;三是内部审计缺乏系统规划,思路狭窄,注重突击审计,忽视长效审计,使得内部审计参与内控预防的职能大打折扣。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人员

要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在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新要求,加快自身转型升级,服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深入探索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积极作为,主动作为,不断谋求内审事业新发展。(一)新常态下内部审计要有新认识,认真践行新理念

国务院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明确要求“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作用”。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应该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到战略管理层面,提高内审工作地位,完善内审组织机构,科学配备内审资源,强化内审管理水平,保证本单位内审工作独立性。内审计人员作为内审工作的排头兵,更要深刻领会十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学习系列讲话特别是关于审计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论述,理解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部署、新要求,积极服务内部审计工作创新发展。

(二)新常态下内部审计要有新目标,主动迎接新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工作,、总理多次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其中,总理对审计工作的七个形象定位,即政策落实的督查员、经济运行的安全员、国家利益捍卫者、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全面强调审计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要要深刻领会到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围绕本单位的总体目标,以监督为手段,以改善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为目的,将二者有机结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高效良好运行。内审人员要增强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当好 “政策落实的督查员”和“公共资金的守护神”,为组织发展保驾护航。

(三)新常态下内部审计要有新思路,不断适应新要求

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常态的时代特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开拓进取,在内审实践中勇于探索创新,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一是拓宽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不仅要对单位财务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还要关注资金效益、管理漏洞、制度健全等事项,增加对财政资金的绩效、决策评议和经济责任的审计,对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二是创新内审工作方法,注重手工操作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分析相结合,注重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监督相结合,注重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注重监督与服务、评价相结合。三是强化内审人才培养,加强内审人员后续教育,不断更新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努力打造一支精通财务、审计、计算机、工程等专业的“高精尖”内审队伍。

(四)新常态下内部审计要有新作为,积极服务新发展。

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要立足改革发展大局,认真履行内审监督职责,突出重点,持续发力,实现内审工作新作为。一是在推进政策措施落实上持续发力,服务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二是要在提升公共资金绩效和安全上持续发力,服务政府职能转变;三是要在促进民生改善上持续发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四是要在助力反腐倡廉上持续发力,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加强权力规范运行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履行好内审监督职责,及时提出防范风险和完善体制机制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当好政策落实“督查员”、经济运行“安全员”、经济发展“助推器”和公共资金“守护者”,积极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中国社会科学

2.张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中国内部审计,2015第1期

3.刘文锋,新常态下如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常德审计局,内审园地,2015.06.15

4.王欣,新常态下基层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湖北省审计厅,审计论坛,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