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合集7篇)

时间:2023-06-21 09:14:47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第1篇

关键词:书籍装帧;情感化设计;设计元素

纵观我国书籍装帧的发展历程,即便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对于书籍装帧工作非常喜爱,并且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在不断地思考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书籍装帧过程中体现情感化设计元素,是书籍装帧领域的又一场新的革命,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书籍设计水平,还能使得众多设计人员的才华得以展现,使得书籍装帧更加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所以对于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进行深入的思考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书籍整体装帧中情感化设计的内涵

最早提出情感化设计这一概念的是唐纳德•诺曼。他认为情感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感官层面,第二个层面是行为层面,第三个层面是反思层面。这三个层面代表着人们对于事物认知的三种层次,就阅读书籍而言首先人们看到的就是书籍的外表,也就是视觉对于物质的第一感官。然后人们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具体的感受就代表着行为层面,是书籍使用功能和易用性的具体呈现。人们在阅读书籍后,思想上会对于书籍产生一定的情感,人会因为书籍的内容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又或者对自身进行深刻反思。对于书籍的整体装帧而言,要立足于我国书籍装帧发展现状。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就是以书籍整体装帧的物质性作为重要基础,再将其具有的精神功能充分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情感,从中也可以体会到和感知到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所具有的整体性和持续性的特点,这种书籍装帧中的情感化设计元素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散。书籍整体装帧设计与书籍中的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书籍装帧中的情感化设计需要具备引导性,能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情感世界与书籍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一定的积极效果。如果书籍装帧设计只是一味想要吸引读者的关注,而将众多色情、暴力的因素都放入到书籍装帧中,不仅会使得读者忽略或误读书籍中的内容,甚至还会对读者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误导。

二、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

对于我国的图书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图书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书籍装帧的形式也呈多元化趋势。图书装帧想要紧跟时展的脚步,对于图书装帧设计必须要给予更多的情感关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书籍更加具有感染力,才能更加吸引读者。书籍装帧中融入情感化的设计理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从对于书籍的本体认识已经逐渐上升到行为水平或更高的层次,可以说情感化设计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想要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找寻有效的措施,加强情感化元素与书籍装帧的良好融合,这是一条必经之路。书籍整体装帧设计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的情感、认知心理等众多角度出发,如果不能坚守这一原则,那么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也终究是徒劳的。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是装帧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随之应用在书籍装帧中去,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使得技术体系越来越成熟,同时还需要尊重新技术提出的要求。如果新技术的融入并没有使得书籍装帧领域发生任何的变化,那么新技术的应用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所以随着装帧工艺的不断发展,书籍装帧也必定会融入情感化设计理念。

三、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思考

(一)材料的情感化设计

1.传统纸张具有的情感魅力

纸张是书籍表现的重要媒介,传统纸张具有属于自身的独特魅力,纸张材料具有的质感使得书籍的美感得到了强化。厚度、纹理都是纸张所具有的特性,能够对人的多种感官发起冲击,使得人们对书籍产生了情感,是纸张架起了人与书籍之间沟通的桥梁。纸张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对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先人的伟大智慧,纸张也成了书籍装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纸张也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中国传统的纸张,这种纸张是利用传统的造纸术,通过手工加工制作的。另一部分就是欧洲纸,这种纸张是利用机械设备生产制作的。在我国纸张与学术领域和艺术领域发生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纸张不仅仅只能被应用,同时还能被触摸和感觉到,因为手工纸张在制作生产的过程中,应用的原料和制作工艺都会存在巨大的差异性,纸张也是以碱性存在的,是非常适合承载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些纸张能够散发出清香的气息,能够激发人们对于书籍的喜爱,更能帮助人们良好地融入到书籍所构建的情感世界中去,这也正是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重要体现。

2.新型工业材料中的情感创意

纸张的机械加工技术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材质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工业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们在纸张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选用工业材料代替传统的纸浆,生产的纸张更加适用于现代印刷技术。除了这些经常会应用到的纸张外,一些特殊性的纸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能够体现出情感化设计元素,例如:现在的一些儿童书籍,为了能够满足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将一些仿毛皮的材质融入到儿童书籍的画面中去,增强画面的立体感,提升儿童书籍具有的吸引力。

(二)印刷的情感化设计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纸张的材质也呈现着多元化的特点,能够支持不同的印刷工艺,使得在书籍印刷中也能体现出情感化的设计。首先,需要讲述的就是凹凸印刷工艺,凹凸印刷能够使得图形的立体感觉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能够支持二次印刷,这对于纸张的材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印刷技术和纸张材质的良好契合,才能将凹凸印刷所具备的优势最好地呈现出来。这种凹凸印刷方式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中经常可以看到,可以使读者的触感更加强烈;其次,需要讲述的就是3D印刷技术,这种印刷技术在我国的印刷领域属于先进技术,该种印刷技术将立体成像与印刷技术进行良好结合,使得平面印刷能够呈现出来的效果更加强烈和奇特,打破了以往传统印刷技术所呈现的平面和静止的形式,使得平面形象更具生动效果,为平面赋予了生命力。

四、结语

书籍是承载文化、智慧的重要媒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书籍装帧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将书籍装帧与情感化设计理念进行完美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地提升书籍在图书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还能有效地增强图书具有的吸引力,使得书籍与读者的情感世界产生更美好的共鸣。

作者:盛卓立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芦扬.浅谈中国发展中的书籍装帧设计[J].艺术科技,2015(12).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第2篇

关键词:感性设计;理性思考;儿童产品设计;感性工学

1 感性与理性

1.1 感性

(1)感性的定义。“感性”一词是“属于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英文译为Sensibility,“感”包含“感觉”与“感情”两方面的含义,所谓“感觉”是认知过程的最初阶段,是对事物的最初反应,是接受外界刺激之后身体器官产生的一种反应,感觉是有感而无情;“感情”是基于一种需求与期望之后所产生的能使人心理产生变化的过程[1]。“感”既是一个生理的反应,又是一个心里的变化,“性”则是一种本能、欲望与情感,所以“感性”即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生理以及心理的反应。

(2)感性设计的产生。将感性的研究引入到设计的领域起源于日本,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率先提出感性设计的概念,但感性工学的发展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受到工艺美术运动的冲击,再加上战后物资的匮乏,所有产品都以形式追随功能作为主要的设计原则,功能至上,形式极度简化,甚至所有的产品都出现了黑盒子式的表现方式。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真正关注感性这个词,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对于个性的追求以及对于精神层次的一个需求的实现,这时针对产品的设计不再只注重功能的实现,形式的表达、情感的宣泄成了产品设计的新的设计原则,此时,对于产品的情感表达的关注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对于功能的追求。第三阶段:90年代至今,感性这些词不再是追逐的焦点,相反的,极简主义又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针对产品的设计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此时针对感性设计已经有了理性的认识,所以针对产品的感性设计更多的是在理性思考之后的感性设计

1.2 理性

(1)理性的定义。理性认识是认知过程的重要阶段,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有:概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判断――在概念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区分、识别;推理――由一个已知的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理性认识的这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不断深化,具有递进性。

(2)理性思考与设计。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各种感官产生的感觉在头脑中产生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有了初步认识。它只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尚未达到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理性思考是认识事物的高级阶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思考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理性思考同感性认识有性质的不同,但又互相连贯,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联系起来。理性思考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否则就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而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思考,才能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在产品的设计之中,首先应该对产品有其感性的认识,充分体会与理解产品所要表达的含义,再加上对产品理性的思考,精确构建产品设计的框架,最后将情感与深层的含义注入产品之中,做到理性思考,感性设计。[1]

2 儿童产品的设计与思考

优秀的产品总是经过设计师的“精雕细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设计师创造了产品,但追根究底,设计师只是表现了产品的形式,真正的创造者是产品的消费者,只有强大的需求才能催生相应的产品,所以消费者最终决定了产品的去与留。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世界色彩斑斓,纯真无限,他们的需求也丰富多彩,然而由于他们的心智各方面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针对儿童的产品设计需要设计师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考虑。

在儿童产品的设计当中,对于设计师来说,首先最主要的是变换角色,去用心感受儿童的世界,只有融入才能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才能更好地了解并分析他们的需求,然后设计出适合他们的专属产品。其次,家长的需求也是设计的重要考量标准,[2]家长作为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需求更值得设计师去深究,所以将“心”比“心”,对于设计师来说,应该站在家长和儿童两个方面去考虑。首先,作为儿童产品的使用者,儿童的行为以及需求是需要设计师去揣摩与分析的,[3]但由于儿童与成人思想的差异,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深入儿童的世界,通过与他们的互动以及对他们的仔细观察与测试,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从他们的眼里去看世界。其次,表面上儿童是产品的消费者,但实际上家长或者可以说是成人才是儿童产品的真正消费者,他们对产品的看法与需求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品的发展。针对儿童产品,购买者感情的倾注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在购买儿童产品时更多的是寄予了产品一定的期望,所以,对儿童产品的设计,设计师应该主动地去实现家长的期望。儿童与家长的感性因素经过设计师的理性思考,并最终经过设计才能成为优秀的儿童产品设计。

3 感性工学

近年来,感性的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如从大学生感性出发的mp3设计,老年人血压仪的感性设计等。感性工学是将感性的信息与产品设计结合起来,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技术,用工程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人的感性信息。以便能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人的感性信息,并且将感性信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用量化的模式表示出来。

3.1 感性工学的模式

感性工学的应用模式主要有三种:前向型、后向型和复合型。[4]前向型感性工学主要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主要通过搜集感性信息,并应用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将获得的感性信息与产品的设计元素联系与对应起来。后向型感性工学以消费者为主要应用对象,在这个模式中,产品已经和感性信息对应起来,消费者通过感性词汇,找到适合自己感觉意象的产品。复合型感性工学结合上面两者,同时为设计师和消费者服务。

3.2 感性工学的设计步骤与方法

将感性工学运用到儿童产品的设计之中,从使用者,消费者与设计师三个方面去考虑,并根据以下步骤与方法去设计。第一,搜集感性材料,分析并总结。针对儿童产品的设计,作为设计师,首先应该搜集相关的感性材料。儿童作为最主要的调研对象,设计师应该通过观察,互动,切身体会等方法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其次,作为儿童产品的购买者,家长,老师或者其他成人,设计师应该主动去了解并分析他们的购买动力以及购买意图,并分析总结他们对产品的要求。第二,理性思考并分析定位产品的各项需求。通过对第一手感性材料的认识与分析,理性思考并归纳总结产品的各项需求,如对产品的安全性考虑,对儿童产品的持久发展性的考虑等。第三,感性设计在设计的最后阶段,也是最关键的步骤之一,作为设计师,应该准确的设计并表达产品的寓意,赋予产品以感情,让设计去牢靠人心,让产品去说话,也让使用者能够真正地去聆听产品的声音。

4 感性设计中的理性思考

现在儿童产品的设计乃至未来的设计都将使用者的需求作为设计的第一要素,所谓需求,不再单单是考虑产品本身的功能,而是更多的考虑使用者的情感化因素,产品好坏的评定也不再是测试它的功能,而是衡量它是否能与使用者产生共鸣,是否能够引起使用者的情感变化。感性设计必定会延续,它也必将越来越引起设计师的关注,设计本身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情感的表达,是设计师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满足使用者的美好愿望,来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所以感性设计是真正从使用者出发,考虑使用者的情感化而做的设计。感性设计考虑使用者的情感,赋予每一个产品一份拟人的感情,然而这里所说的情感与感性并不只是不经思考的情绪化,而是经过理性思考之后的情感化感性设计,所以对于产品设计,只有在经历了理性的思考之后才能称之为设计,而所谓感性设计,也正是经历了理性思考的考验之后才能顺利进行并实施的。儿童产品作为一个典型的代表,更多地需要情感化的设计,同时又由于使用者(儿童)本身的特殊性,所以在感性的设计中需要经过合理的理性思考。

综合考虑,感性设计是产品设计的灵魂与手段,是设计的基本要素,同时它也必将永存设计的灵魂之中,理性思考则是感性设计的前提与基础,经过了理性思考的感性设计才会是可用的设计,合理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苏建宁,江平宇,朱斌,李鹤岐.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5).

[2] 孔德明.儿童产品艺术设计探微[D].吉林大学,2005.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第3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水平思维;创新;消费者情感

中图分类号:F1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9-0203-02

一、水平思维概述

水平思维,亦称为水平思考、发散性思考,最早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爱德华・德・博诺博士提出,为弥补“垂直思考”的缺点应运而生,寻求自僵硬的成规中逃脱出来,但并非叛逆而是创新。服装设计中的水平思维是以服装作为产品的物质功能为基础,将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物品、概念等通过跨界、杂糅的思维形式,加以整合到服装设计中,从而给用户传达一种非凡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诉求。当今社会一直处于一种快节奏、高效率、强压力的状态下,导致生活压力非常大,而情感体验作为人类本能的需求,这种内心最质朴的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的新倾向。人们正试图应对每一种新技术都进行在非物质方面的情感价值上的补偿。这给服装行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现代服装设计不应简单追求机能价值,而应该在设计中强调精神、象征的功能和文化意义,应充分感悟消费者的情感体验。

二、水平思维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追求个性化的今天,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不再是功能至上、纯技术化的单一设计理念所能满足,渗透更丰富的文化、情感和乐趣元素,表达更加多元、个性的心理诉求才能实现与人们心灵最深处的情感加以碰撞。通过将水平思维植入服装设计中,不断将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进行糅合,开展跨界思考和交叉借鉴,实现将多种流行元素并入设计的服装之中,让消费者在享受其功能的同时,更享受其所带给消费者的个人品位、个性、情趣等深层面的精神体验。

(一)体现时代特征

低碳、绿色环保是近些年来提的最多的字眼,服装设计应充分体现这样的时代特征,于是,绿色服装设计理念应运而生,绿色服装设计是基于人们在工业发展中对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认识,以节约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从美术设计的角度,更多从回归大自然的环境,将自然界的形态,特别是色彩引入设计中去唤起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设计师以各种形式,技法表现对自然的推崇和重视。这种理念的深化还将有效促使服装面料等的创新,各种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人造纤维等的研制和投入使用将进一步加速,均将从根本上改变对服装本身以及服装设计的理解。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精神高度紧张,使人们从新认识到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温情、友谊及优雅的古典情调,能够给嘈杂繁忙的现代生活带来温馨的慰藉。因此,在服装设计中出现以各种反映旧时宁静、安逸、平和、浪漫的乡村田园题材,在网络新观念的指导下,以新的表现形式和仿真新型面料,回归自然的色彩,舒适合体的设计。在当下,服装产品的主流趋势应该是一方面在内在上侧重于环保、科技含量的深层内涵,另一方面在显性的特征上转向符号化、休闲、能够愉悦身心、不带来任何负担的趣味化产品,更加彰显个性的情感特征。

(二)体现技术先进

高科技也在改变着服装设计的传统思维。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图形学技术和仿真技术等信息技术下的虚拟服装设计技术,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传统服装设计行业。在美国虚拟服装设计网站已出现很多,一方面,利用网络进行在线设计,顾客与设计师共同设计,利用人体三维服装模型进行二维服装片的设计,并把服装衣片缝合后穿戴在三维人体模型上。通过选择和设置布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参数等,设计师可以对话式地进行服装和人体的动力学运动模拟和仿真。通过观察三维服装的运动模拟和仿真效果,设计师便可以直观地考察它在服装设计和布料及图案选择。如果设计师对其结果不满意,可马上在二维或三维空间进行衣片形状和材料的修改来改善其效果。另一方面,将服装设计与动画创作结合的水平思考下形成的超维视觉服装设计也是对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实际运用,超维视觉服装设计是指把人、人的心理、人的视觉和人的审美及人的情趣等诸多因素考虑到产品的设计中去,注意对环境心理学和观赏心理学的运用,并开拓和丰富了设计人员的视觉设计思维,从过去只重视画面的造型、色彩、构图的狭小空间里站出来,以超维视觉的设计观念,以更高的创作精神,对人的心理、环境以及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关注,统筹设计,逐步完善人、服装与环境共溶的全面关照体系。

(三)体现文化内涵

在今天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中,人们对社会文化的需求显得十分迫切。在服装等方面的需求,更是重在文化内涵的表达。通过对人文艺术与服装设计的跨界思考,将中国传统文化植入服装设计中,一方面可体现出服装所诉求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更显东方神韵。另一方面在设计方式也可通过水平思考实现创新,让设计师更加亲近接触消费者,以实现产品基础开发与消费者的沟通结合,一方面是触动其内在的情感和思想,另一方面创造性的融入消费者的人文情趣,譬如,在服装设计中与消费者的涂鸦实现互动,在审美上实现设计师与消费者的融合,开发出由消费者审美观引导的高品质服装,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进而达到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得到消费者认可的双重效果。在当代社会,服装可被视为一种能满足人心理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可以表现出较高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水平思维,将无形的人文文化内涵与有形服装设计结合起来,并不断融合、深化,增强服装的时代感和文化象征意义,而且不仅表现在服装的表象,还映射在其本质中。

(四)体现流行创新

夏奈尔曾说过:时髦并不仅仅停留在衣服上,时髦是在空气中的,它是人们的思想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周围发生的事物。大凡国际著名服装品牌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去诠释流行的概念,在款式风格、图案色彩、面料工艺等方面引领时尚。流行总是阶段性的,但是通过水平思维我们可以借鉴不同行业的发展进程乃至优秀的产品加以引用,通过它行业的流行促成服装的流行。迪斯尼曾创造了童话王国的神话,其也带来了米奇童装的快速发展。APEC会议本是一项国际政治会晤,但其让唐装走向了全球等等。

另外,复古的倾向和传统精华的继承都可成为佳作或时尚。中国民族服装中富有机能性的要素和独特的装饰要素可以被国外服装设计师所吸收,同样,我们的民族服装也可不断地去吸收国际服装中的先进因素,使自己的创造得到发展。在中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海魂衫曾作为一款经典的服饰而存在,你不能不说这也是一种流行。从多角度、大范围去考虑流行的内涵,通过水平思维实现对流行的创新,创造性引导消费者流行趋势,才是服装设计所要努力的方向,而不仅仅是跟风。

三、服装设计中融入水平思维的现实意义

(一)水平思维有利于延伸服装设计的价值创新

水平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使服装在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周围的事物”的影响,并实现有效的植入、糅合,增添服装更加丰富的内涵与价值,使得服装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情感体验,更加拉近设计师与消费者、有形产品与无形情感的距离,更加使得产品富于时代气息和流行概念,贴近消费者的精神层面。同时,将有效满足人们追求表现个性、实现自我的审美观念的需求,映射出穿着者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素养。

(二)水平思维有利于启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

水平思维是一种方法论,它所传递的理念将促使服装设计师进行解放思想,不拘泥约束于某一特定个体和概念,而是从更大范围、更多角度去考虑设计的问题,设计师创造性灵感将被有效引导和挖掘出来,从而使得服装设计多元化趋势加速,产品更加丰富,流行、审美的概念更加深化,也有利于整个服装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水平思维有利于设计师与消费者的互动交流

作为服装设计师,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想让消费者对你的设计感兴趣,就必须处理好服装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设计师与消费者实现创作设计上的交流,以充分考虑到消费者对服装的社会因素、审美因素、心理因素、情感因素等方面考虑的关注,不断融合服装的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深化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和文化底蕴,从而在情感、功能和文化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设计出集美感、功能、文化与一体的作品,以满足人们对服装的多层次需求。

(四)水平思维有利于服装设计的差异化需求

服装设计的差异化,不仅是服装设计行业本身的要求,也是服装企业乃至整个服装行业的需要,水平思维让服装作为产品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有利于感悟消费情感等精神层面的要求,更加彰显人们个性的特点,这些所产生的引导功能都将使得服装设计走向差异化,包括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化、生活习惯的差异化、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差异化等,最终使得服装企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形成差别化的发展战略,有利于整个服装市场的健康有序竞争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德・博诺.水平思考法[M].冯杨,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2]林小.让创意成为时尚引擎[J].中国纺织,2010,(9):58-59.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第4篇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 design, designers must continue to pursue and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people, in addition to the basic functionality and beautiful shape, the products need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that all ages and living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关键词: 体验;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

Key words: experience;sensory experience;emotional experience;thinking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322-02

0 引言

体验,也叫体会。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体验是通过自己的感受对人或物或事情进行了解、领悟。它具有亲身经历性,需要实地观察实地体会;它具有个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感触;它又具有时间差异性,在不同阶段对同一事物的感知也会存在差异性,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产品体验是依附在产品之上的体验活动,这种体验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一般人们对产品的认识和使用常常体现在使用的功能和外观上,但是人的内在情感和这种基本的产品需求是一种微妙的情感关系,如果产品更加的具有亲和力和体验性,让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活动过程中得到美好的回忆和值得回味的体验,人们会更加的期待。产品设计中的体验形式有很多种,分析其具体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户的感官体验

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时刻都能够接触到各类产品,而这种对产品的了解和认知主要是通过人的感官,感官就是我们的眼、耳、口、鼻、舌以及皮肤等等,产品信息通过感官接收经处理后传到大脑,形成用户的感官体验。这种感官体验是一种基本的体验形式。感官体验主要指的是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以及这些感觉综合在一起以后形成的一种的心理感觉。产品中的各种信息有效刺激人的感官,就能在人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令人难忘。产品通过自身的形式,提供各种具体的、多方面的、多类型的信息,有效增加它的感知能力,就能够加深与使用者的情感交流。在产品设计中,对产品形态、色彩、触感等这些感官影响因素的综合考虑,能够使产品造型和形态更富有表现力。在所有的感官知觉系统中最发达的是视觉。视觉表现主要是通过产品形态和色彩来体现,产品的颜色、外观、大小等形态特征和材料、结构、质感等物理特征都是通过视觉了解到的,最为直接和敏感的接受产品形态信息的系统就是视觉,因此,最为直观和快捷的体验渠道就是视觉体验。真实、立体的产品形象可以通过眼睛传达出来。

色彩的作用是能够快速的传达信息,因为它易于表达情感,不仅可以加强产品的视觉感染力,也可以刺激视觉注意力。在造型中色彩表现的性格各有不同,明度低的色彩使人感到消极、灰暗,明度高的色彩使人感到愉快、鲜明。像儿童玩具色彩运用的较为艳丽明快尤其是对比明显的颜色,更多地使用明度高与纯度高的色彩,一方面能马上抓住人的眼球,另一方面能给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他们具有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对万物都充满好奇,所以在表现的技巧上都有独到的技巧。(如图1)

产品给人在视觉上带来的感官体验,是通过一个多种信息综合来表现的,设计者要想使自己的产品让使用者产生爱不释手和使用上的独特享受,达到心理层次的全新体验,必须要从各方面对产品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比如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等,使产品在色彩、形态、材料等因素带来的感官影响,恰到好处的设计会带给人以完美的体验。比如菲利普·斯达克设计的外星人榨汁机,颠覆了上述的传统观念,是充满了感性化色彩的有机形态,它给予人们视觉以新奇的刺激和体验。

2 产品设计中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情感体验,指使设计向用户传达能够激发某种情感的信息,并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得难忘的体验。情感体验是指对象与主体之间的某种关系的反映,“它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心理情感,以及对待客观对象的一定主观态度”。①情感是人类心理中最复杂的体验。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的情感体验就是一种深层次的需要。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一定是和周围的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产品不会孤立的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再注入情感,就形成了一种设计师——产品——大众的高层次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产品把设计师和大众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它是信息载体。人的情感需求是设计师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会考虑的一个因素,而成就感、归属感、安全感等组成了人的情感需求,比如一个可爱的小熊玩具或奇怪搞笑的相框等,这些小产品因为具备一些情感因素而可能给人们带来一些情绪上的变化,比如快乐、兴奋、焦虑和愤怒等等。我们的生活就是这些组成的,我们的生活态度也可能会因为这些小产品而发生改变,如果产品里注入了情感,它可能会成为一种象征,带给人们更多更好的回忆,影响人的情感。

情感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体验可以影响人的情感、感知、行为和思维。产品能够通过设计活动来表达思想,歌颂情感,使人获得美好的心理暗示等,它是物质和精神的多重载体。融入情感因素的产品就具备了人类的感情,不再是单纯的“物”,它的产品亲和力就会大大增强,很容易引起人的情感的共鸣,也会与人们产生情感的交流。②

“感人之心,莫先乎情”,打开人与人交流的钥匙常常就是情感体验,如果在产品中注入更多的情感,不仅设计师可以更加充分的展现出产品的感染力和创造力,也能让人们对产品有更深的认识和关注,带给人更多的愉悦。

在产品的设计中,不能把产品只是当成产品来设计,它应该是一个认知和情感的交织体。在设计的时候,最好能够增加产品的熟悉感,让人们将没有经历过的场景觉得好像经历过一样,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另外,也可以把传统的元素应用到新产品的设计之中,让人们对新产品保持一种熟悉感,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提炼人和物体之间的关系本质,为了更好的情感体验,可以把一种关于共享的记忆导入到新设计中。威尼斯设计师kostas syrtariotis在2011年米兰设计周的系列活动中展出了自己设计的最新产品“树形书架”。这款书架顾名思义取自树木的形态,它的枝杈在墙上伸展开来,使用者可以把书或其它小物件摆放在树枝上。③(如图2)

3 产品设计中的思考体验

产品中的思考体验注重产品带给使用者在思维上的感受,包括象征意义、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等。一件产品,除了基本的功能外,还应该能引发人们的思考,获得思考体验。在产品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会在某种产品的使用方式和形态的感受上会留下不同的思考和想象,这种思考和想象会根据人的生活经验、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理解不同,这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经历思考后,人将会对其产品重新认识和定位,赋予产品一些特定情感和意义,同时在使用的方式上也将会考虑更多的人的因素,而人所处环境、学习与生活经历等又有很多的不同,因此产品中的思考体验也是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变性的。

对于产品来说,体验的思考过程是产品设计者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一件产品能够带给人更多的愉悦、回忆和思考,留给人更多的设计体验回味,这将会是一件成功产品。体验并不一定要亲身经历才能够获得,有时候还能够通过想象和思考,在脑海中想象出某种环境,获得独特的思考体验,所以,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给人留出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考虑产品的象征意义、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等因素,让人体验设计的不同和独特的感受,获得良好的思考体验。

许多的产品能够引起人的回忆,就像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产品,这些纪念品本身可能是没有多大价值,但它们能够让人产生回忆或联想。它们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在它里面蕴含了一定的意义,满足了一些基本的需要——“情绪而不是理智”。④正如世博会上的世博护照,并无特别之处,但由于在世博护照上盖满不同场馆的印章后,能够留下一个有形的特殊纪念,“世博敲章”成为一种风尚,而盖满章的世博护照也成为一种很好的纪念产品。

经历过的反思体验会形成一种情感,正面的情感体验使用户产生积极的态度,更有利于从整体把握,形成“简单的”感受。在产品设计中考虑人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体验,启发顾客获得认识和情感上的思考体验,会带给人不同的情感和美好回忆。名为Cut It Sharp的砧板是由Corian■品牌设计,采用优良的材质制成,不仅不留污渍、细菌和气味,还设有一个标尺,通过它可以帮助你精确的切出菜的宽度,在切不同的食物种类时,可以进行长度上的思考,达成最佳的状态,有利于下次的体验,让你享受一次次完美的烹饪过程。⑤(如图3)

4 结语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所带来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对产品的要求也不一样,设计出的产品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会带来不同的用户体验,产品和人的信息沟通和交互体验,能够带来丰富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作为设计师要不断地追求和满足人的不同需求,产品除了最基本的功能性和美的造型以外,更需要满足各个年龄层次和不同环境生活的人的需求,需要更多考虑产品的使用者和使用环境,了解到用户的需求和关注的产品的体验,从更深层次的自我实现方面,来了解人的内心需求,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产品设计的方向,赋予产品生命,使产品设计有多样化和个性化,才能够成功设计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注释:

①(美)B.H.施密特等著.体验营销[M].周兆晴编译,经济日报出版社.

②孔国琴.品牌设计中产品体验识别的导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19.

③http:///index.php/archives/15985#more-15985.

④(美)Donald A.Norman,设计心理学,第一版:中信出版社,2002.

⑤http:///index.php/archives/16269

#more-16269.

参考文献:

[1]孔国琴.品牌设计中产品体验识别的导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19.

[2]王琦.小家电产品的体验性设计研究[J].艺术探索,2008,22(1).

[3]谢佐夫.体验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李世国.体验与挑战产品交互设计[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5]沈艳姬,李皓.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M].大众科技,2008.8.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第5篇

关键词 情感化设计 感性工学 交互体验

中图分类号:J524.2 文献标识码:A

关爱是情感化设计的核心特点。产品本没有生命,产品的生命是人类的情感再现。产品的情感来源于使用者与产品交互中人的体验。情感化设计是相对于现代社会过分强调高科技导向和多功能的叠加,而忽视最根本的人与产品的情感联系而提出的,其意义就在于情感化设计是人与高科技的桥梁,它不仅创造了使用高科技成果的工具,还在人心理的感觉层面上,平衡了高新科技与传统文化间对人心理适应造成的影响。通过情感化设计可以把一个复杂的东西以一个使用者亲切的形象呈现出,让使用者与产品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目前,国外有很多文献从不同角度对情感化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研究理论和设计方法。但是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得到大多数学者,设计师公认的仅有:日本的感性工学理论和美国诺曼教授的三层次理论。

日本的感性工学理论:《国际工业人类工效学杂志》分别在1995年第1期和1997年第2期,介绍了它的主要内容:(1)从人的因素及心理学的角度去探究顾客的感觉和需求;(2)在定性和定量的层面上,从消费者的感性意象中辨认出设计特性;(3)建构感性工学的模式和人机系统。该理论的问世,使得人们对各种消费品的心理需求逐步地表达出来,并将其与产品设计的相关特征联系起来,使所设计的产品体现出设计者和消费者的心理感受,进一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唐纳德・A・诺曼曾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指出人脑有三种不同的加工水平: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与这三种加工水平相对应,对产品的设计也有三种:本能设计,行为设计,反思设计,情感设计就是要从这三个层面出发。

本能水平的设计 产品的外形特点

行为水平的设计 产品使用的乐趣和效率

反思水平的设计 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

这三个水平在产品中相互影响着,有些产品主要在行为水平上具有吸引力,而有些产品主要在反思水平上具有吸引力。我们在情感设计中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一个水平的需求与其他水平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去把本能的快乐转化为产品。唐纳德・A・诺曼的《设计心理学》重点分析了互动体验中的易操作性和可理解性,而人机互动的趣味性和个性化也是不容忽视的情感化设计方向,带有趣味的互动过程的产品不仅能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而且同时可以满足使用者对个性化的需求。

在我国,大部分的学者首先接受的是日本设计师提出的概念,使用了“感性工学”这一词来定义,但近几年来,慢慢开始与美国的学者保持一致,诺曼的理论逐渐被普及,由感性工学转而定义为情感化设计。现今国内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们在设计产品时也开始把人类的情感因素放在首位。

未来情感化设计研究的趋势应该是多个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因为消费者情感需求的产生是人自身的主观原因与外部世界的客观因素的结合,然而目前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厦实用功能的研究仅仅涉及其外部的客观原因,并没有与消费者自身的心情,状态,情感等主观原因相结合。所以,为了更好地研究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及心理需求,我们需要将工程界、学术界、艺术设计界和心理科学,社会科学、认知科学,医学等其他学科密切配合起来,深入研究产品设计与人的情感因素之间的种种联系,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以人为本的创新产品。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为情感需求而消费,这就形成了一个主要的趋势――情感化设计将成为产品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从唐纳德.诺曼的三层论观点立足思考,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首先从本能层面考虑,从产品外观思考,赏心悦目的产品在感官上引起人的注意;其次从设计行为层思考,在逐渐了解产品的操作和设置时,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用户就能从使用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而反思层则是用户与产品、品牌之间形成的更深的情感,是情感、意识、经历、文化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产生的。反思层对现代产品的设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建立起产品和用户之间的长期纽带。在情感化设计应用中,尽量做好前两层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促进第三层反思层形成。用情感抓住消费者胜于一切产品设计附加方式的运用,我们需要探究产品设计中所蕴含的情感要素,进一步转变设计观念,最终实现市场上的消费品既包括产品的实用功能,又能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同时也真正体现出设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薛晓光.产品设计的情感化因素.艺术天地,2009.12.

[2] 山本建.感性工学.密歇根大学出版社,1986.

[3] 阐志刚.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因素.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11.

[4] 张飞,汤佳.工业设计与情感工程.设计学报,2004.3.

[5] 原田昭.感性工学研究策略.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2002.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第6篇

关键词:书籍设计;情感化

中图分类号:TS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253-01

时至今日,我国在书籍设计领域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存在着诸如设计观念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书籍设计发展的整体水平,加之现今图书市场已经基本饱和,电子书籍应运而生,情况不容乐观。在这种市场状态下,设计师如果不能把情感因素引入书籍设计当中,就不能激发人们对书籍潜在的情感愉悦需求,我国的书籍设计就会止步不前。

“情感化设计”即指结合人脑的每一水平进行不同的针对性设计,使产品符合目标消费群需要的态度或体验,进而在使用者情感的驱动下,对产品施加反作用力,使之产生价值增值。这一概念建立在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对人脑属性三个层面的划分上,即本能水平(visceral level)、行为水平(behavioral level)和反思水平(reflective level)。其中每一水平都在人类的整体机能中发挥不同作用。目前,“情感化设计”主要应用于工业产品设计、游戏设计及软件开发等领域,并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和市场的认可。我个人认为,这一概念完全可以衍生到书籍设计范畴之中。书籍的本质是传递文化而绝非单纯的商品。书籍作为文化商品,要做到情感化设计就必须从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和反思水平三个层面上把握读者的情感――

一、书籍设计的本能水平处于意识和思维之前,追求的就是即刻的情感效果。在这一水平的设计中,读者的视觉和触觉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因此,书籍艺术设计作品必须看着好看,摸着舒服,并应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在诸如色彩选择等细节方面作出有针对性的相应调整,使其令人愉快。本能水平的设计是书籍外观的必要元素,承载着信息沟通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书籍本身在陈列摆放时吸引读者的唯一机会。这一水平的设计要引起读者的最强烈的本能反应――“就是它了,我想要它”。这也是设计者在这一水平中必须争取到的情感反应。

二、行为水平的设计讲究的是效用。在这一水平中重要的是性能,即优秀的行为水平设计的四个方面:功能、易懂性、可用性和物理感觉。易懂性、可用性和物理感觉在书籍设计中可概括为书籍的可读性,指的是书籍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也是任何书籍都应该具有的便于人们阅读的方便功能。因此,在行为水平的设计中,书籍设计者在根据书籍内容考虑相应工艺操作以便出版印刷的同时,也应针对具体读者群的视觉感受作出细致思考。这包括、封面、版式、插图及内文的编排,也包括开本、装订、纸张、甚至是字体和字号的选择。可见,在书籍的行为水平设计中,只有尽量考虑周全,才能排除读者阅读时可能存在的各种障碍,帮助书籍充分发挥其阅读效用,完成传递文化的本质功能。从而满足读者的行为目的,并在阅读体验中在情感上得到充分的激发,感受到阅读的轻松畅快和无限乐趣。

三、反思水平实际上指的是书籍设计通过前两个水平的作用,在消费者内心所产生的更深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由读者的意识、理解、情感及文化背景等交织在一起造成的。反思水平的设计注重信息、文化及书籍或书籍效用的意义,能够决定一个书籍设计的成败。 书籍本身在内容上就已经具备了某种情感,帮助读者准确把握这种情感并在阅读时乃至阅读后不断的延续这种情感,是设计师在这一水平中的设计目标。现代书籍设计应该针对书籍所要传递的内容为读者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反思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书籍本身以及由此书衍生出来的相关产品。这意味着,书籍的情感延续不再仅仅依靠读者的反复阅读,而是可以通过一些衍生物将这种情感巧妙的渗透到读者触手可及的日常生活中。这个系统也要包括对特定读者群普遍的审美水平、行为习惯和社会习俗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通过对三个设计水平的阐述,我们看到书籍设计的情感化系统十分复杂。我们必须认识到,书籍的情感化设计是一个正在发展的过程。它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理论上的完善,同时也需要设计师及时转变设计观念并主动努力加快这一阶段的发展进程。书籍的情感化设计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将情感化融入书籍设计是一个需要重视并需要不断重视的命题,这是对设计师素质的挑战。当然,也是机遇。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第7篇

关 键 词:创新思维 感性因素 情感共鸣

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感性因素是相对于理性因素而言的。在过去很长的一段社会科技发展过程中,产品进入了一个同质化时代。只寻求从基本功能化、理性化的角度来诱导消费者的设计行为已经很难区分产品的个性与特质。当然,理性因素的设计要求依然是当今产品设计的重要也是基本要求之一。因此,人们在消费时,以感性诉求出发的产品一改以往过于强调产品基本功能和强大产品卖点的硬性手法,代之以亲切、柔和,更能打动人,从而促进消费。

在本科教育的过程中,强调感性因素的设计理论和强化学生对感性因素的设计方法应引入到产品设计教学环节中。感性因素的设计创新实际上是学生切合消费者心理、提升产品语意学的过程,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本科四年教学中,也是每个专业设计师必备的设计状态。因此,感性设计课程的导入以及合理有效的运用将会为产品设计课程带来一些新的效果。以感性设计因素中对设计元素的收集、联想、分析、提取、联系、阐述等方法开展设计方法的思考与归纳,也可以说把设计的问题定位到一个主题或信息影响等因素上。并提倡运用更多的可能性与方法、观点阐述来启发设计思路的延伸,解决、完善设计中的某个问题点,达到创作的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1.对生活环境、方式现状等因素的联系与思考,进行设计表现元素的个性阐述;

2.从不可能到可能,再到可行等内容提炼与思维训练;

3.问题导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与实施;

4.设计元素联想与思考应用于产品设计课程;

5.产品语意在形态上的传达及准确性思考;

6.快题训练的设计思维与表现能力的培养;

7.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设计过程。

这些主要是针对工业设计专业基础专业课程中,让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体出发,去寻求理性的设计创作。关键问题是感性思维的培养与思维扩张对产品基础设计课程的影响。

感性思维培养是对学生创造的理性能力再次塑造的过程,而产品设计教学与设计实践不仅仅是以执行一种工业标准为要求;培养学生的创作设计能力,在于让学生怎样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寻求更多更有见解的思考点与设计的联系点;同时也倡导教师与学生在轻松和谐、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益于工业设计教学与质量的提高。

感性思维的创造具有极大的魅力和说服力,但它毕竟基于人类的感情,人的感情是复杂而又易变的,要想真正使产品感性思维达到预期的目的,它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产品感性因素设计现实基础的原则

消费者不是一个可以任意施加影响的消极主体,而是一个具有一定的要求、信念、定势和意向,有着判断是非标准的积极客体,他们对产品内容完全是根据自己要求的价值标准加以摄取或排斥的。所以,以产品打动人是产品设计的生命,是赢得受众的本质力量,也是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

转贴于

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创作是以知觉为基础的,它不是凭空创造,而是以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为基础的,而艺术家的生活积累则以知觉为媒介,艺术创造的基础就是对客观对象的表现性知觉。产品感性思维应以现实为基础,以现实为对照,不满足于现实而表达理想和激情。同样,这种激情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被受众所接受。

2.产品感性因素设计谐趣幽默的原则

幽默之所以受人们的喜爱,根源在于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与审美价值,它运用“理性的倒错”等特殊手法,通过对美的肯定和对丑的嘲讽两种不同质的情感复合,创造出一种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境地,促使接受者直觉地领悟到它所表达的真实概念和态度,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效果。产品的感性因素设计正是通过幽默的情趣淡化了产品的直接功利性,使消费者在欢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商业和文化信息,从而减少了人们对冰冷产品的逆反心理,增强了产品的感染力。

3.产品感性因素设计应理性浪漫的原则

日本艺术设计师松井桂三说过,情感经常是一种在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能够把观赏者的心吸引过来,让他们就有全新的感受。如果说自由艺术创作的情感可以是隐晦的、深奥的,别人不理解也可以的话,产品的感性因素则不能这样,它必须注重效应,因此它要求较直观和外露,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能够理解。因此在进行感性思维创作时,我们鼓励宣泄激情,但这种激性的宣泄又必须在一定的理智控制之下进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性浪漫”,只有这样,它才能把主体内在的浓烈的情感作为对象纳入一定的视觉形式之中,使之对象化和物态化,成为有意义的形式。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产品铺天盖地的当今社会里,感性诉求已经成为取悦消费者的一把利剑,特别是在我国这么一个“情为上”的国度里,这种情况显得更加重要。只有在感性诉求中尽量减少商业味,把丝丝情感融入到无情商业之中,才更能被消费者所接受,也只有我们进一步去探讨感性思维的创作与实施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汤志坚.设计语意学与语言学的比较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9,11(2):123—125.

[2]高敏.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基础[M].西川:四川科技出版社,1984.

[3]蔡军.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