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政法队伍建设综述(合集7篇)

时间:2023-06-21 09:14:37
政法队伍建设综述

政法队伍建设综述第1篇

关键词:水电政工队伍;水电工程行业;队伍建设;队伍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2-018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2.090

1 加强水电政工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1.1 成为迎合市场矛盾多重化的必经之路

尽管经济水平的提升能够加快我国各行各业的前进脚步,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它也成为了加深我国市场矛盾的导火索,使得市场矛盾从原来的单一化逐渐演变成为了多重化。假若我们依旧采用传统的建设以及管理方式来对水电政工队伍进行建设以及管理的话,那么就会给我国水电工程后期的建设带来较大的困难,进而让其无法实现预定的建设目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资源浪费的程度。因此,我们就应当加强对水电政工队伍进行建设以及管理的力度,以尽可能地提高建设与管理的水平,并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让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本职工作当中。另外,我们还应当加强对职工政治素养的培养力度,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鼓励职工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进而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承担起一定的社会及工作责任,并让他们能够为我国水电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主要支持。

1.2 成为行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

作为我国公共资源的核心工程,水电工程的建设不仅需要消耗当地政府的大量资金,还会利用到较多的社会资源。因此,不论是基层百姓,还是广大市民,都应当认真履行对水电政工队伍的管理工作进行实时监督的义务,以尽可能地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同时让其也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我国社会进步的整体情况。由此可见,水电政工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已然成为了我国水电工程行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以及必要条件。另外,由于政工队伍的建设,能够在最大限度之内提高我国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效率,所以,我们就必须让政工队伍形成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并让每一位职工都能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当中去,以尽可能地提高水电政工队伍的综合水平,让其能够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去发展。

2 重要性及意义探析

2.1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一般来说,水电政工实际上也就是人员方面的管理,它的执行效率除了能够提高职工工作的水平以及效率之外,还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在一定程度之上,降低社会劳动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政工的实行也能够让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并掌握职工的基本动态,包括他们的心理以及思想,并根据职工的实际状态,合理规划工作岗位与工作内容,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职工当前存在着的问题,然后再通过对其进行不断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让其逐渐培养起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以促使其可以摒弃掉个人的利益,而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进而让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当中,以尽可能地成为推动我国水电工程行业实现稳定发展的动力。

2.2 队伍的整体素质方面

众所周知,社会具有较大的变动性,而水电政工因其所处的环境及条件,都会随着社会的变动而产生不断的变化,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在最大限度之内,依照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要求,提高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养成勤劳务实的工作态度,以进一步提升队伍的管理水平。因此,通过加强水电政工队伍的建设及管理,就可以有效达到提高政工队伍综合资质的目的。与此同时,它还具备下述五方面的作用,即:(1)可以促使政工队伍形成较为和谐的内部管理关系;(2)能够提高职工对待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3)可以大大增强队伍的综合协调能力;(4)为水电工程后期的建设工作奠定最为坚实的基础,比如能够及时发现建设中存在的政治和思想两方面的问题,并通过选取针对性较高的解决措施,对这些问题做出准确的处理;(5)可以在现行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构建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让政工队伍能够在该机制的带领之下,逐渐强化其自身的管理能力,并让其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3 加强水电政工建设与管理工作力度的对策

3.1 提升职工的思想表达能力

纵观我国大部分水电政工队伍,都普遍存在着一个能够制约其职工管理能力的因素,那就是“思想表达能力”。其中该能力可通过两种形式来得以体现,即说与写。前者作为一种比较直接性的思想表达形式,因其能够摒弃掉空间和时间这两方面的制约,所以它成为了政工队伍较为通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站在这一角度去进行分析,职工就应当采取各种方法来不断提高其自身的语言表述能力,并通过对基本资料的分析、评判与总结,及时和水电工程的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还应当注重语言的表述技巧,以尽可能地提高其自身的工作效率。另外,写作能力也是政工队伍的每一位职工所必备的,所以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职工还应当加强对自身写作能力的培养,以让他们能够合理的利用文字,来作出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报告。

3.2 养成自主学习的精神

自主性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而言是具有较高的决定性作用的,因此,政工队伍的职工就应当牢牢抓住每一个可以进行学习的机会,以在时展的进程当中,能够对当前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索,并从中深刻体悟到这些知识中所包含着的政治意义,从而提高其自身对思想政治的认识及了解程度,进而可以加快我国水电政工队伍把理论基础和切身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速度,以使他们能够在社会经济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并提高其自身的应用价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电政工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当代社会中具有较高的执行价值与意义,且由于人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思维能力,其一言一行都能够成为行业是否能够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能够尽可能地提高我国水电政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及其专业水平,我们就应当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提高每一位职工的基本道德修养,让其能够在履行基本义务的同时,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以为我国水电工程的建设提供主要支持。另外,我们还应当针对目前水电政工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对其加以改进并完善,让我国水电工程行业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过程,以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尚明晶.新时期水电施工企业的政工队伍建设[J].房地产导刊,2013,(18).

[2] 刘希民.关于现阶段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四川水利,2011,(6).

[3] 杨平.对加强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4).

政法队伍建设综述第2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综述

一、研究概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004年8月26日)中提到:“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各级宣传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各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领导部门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大问题研究列入规划。各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等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要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工作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自文件下发以来,辅导员工作研究呈爆发式发展。就本人搜集到的研究成果而言,纵观国内近10年来的高校辅导员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辅导员角色定位、队伍建设、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方面。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大与深入,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研究不断增强。本人将在下文中对近10年来的研究做一个总结综述。

二、研究主要内容

1.辅导员角色定位

研究普遍认为,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重要骨干力量、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高校基层的执行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该认真做好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忠实守护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者、学生日常生活的服务员、校园安全稳定的维护者。

2.辅导员队伍建设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杨晓慧认为,要在国际化视野下进行辅导员队伍建设。他认为“国际化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发展趋势,也是一种带有特殊‘语境化’标识的思维方式和认识结构。在国际化视野下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该准确把握国际化给队伍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切实树立主体性思维,构建主体论研究范式,完善标准化职业建设体制,实施联合化培训培养模式。”亦有学者认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基于管理理念。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的李宏刚、李洪波、石祥在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sjb880089);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c-a/2006/01/026);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sgsy2009yb223);江苏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jdxgb201012)《基于管理理念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述评》中强调:“基于管理理念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述评包括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职能发挥,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同时,提出应从管理理念出发,构建辅导员人力资源开发综合模型,以提升辅导员工作效能为抓手,全面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3.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背景、内涵、建设发展等方面。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研究中心在这个方面的研究表现尤为突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教思政司函[2007]37号)阶段性成果——《加强高校辅导员培养 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文认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当深入研究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着力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工作。;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研究科研项目“研究生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8sz022)的最终成果——《高等学校研究生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机制的构建》阐述了高等学校研究生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机制的要素,分析指出研究生辅导员职业吸引力低、培训体系不完备、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是构建研究生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机制的重要制约因素。根据工作实际,提出了化解制约因素、加快机制构建的建议;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张秋辉、王文雅在《略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体系》中指出,目标体系构建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中的首要问题,本文从辅导员队伍当前的现状出发,循序渐进地探索了确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发展目标的依据、原则及基本构想,力图构建出科学、系统、动态、发展并符合当前客观实际的目标体系。 此外,关于该专题研究国内还有大量论文进行过论述。

三、结语

综上,近10年来国内辅导员工作研究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该领域研究将会日趋出现系统化、体系化的更富成效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培训培养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研究, 思想理论教育, 2008年13期.

[2]田茂,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 2007年03期.

[3]杨晓慧,国际化视野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思维,高校辅导员, 2011年05期.

[4]高地,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思想教育研究, 2013年04期.

[5]赵扬,让制度进发新的“生长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再思考,思想理论教育, 2013年07期.

政法队伍建设综述第3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综述

一、研究概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004年8月26日)中提到:“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各级宣传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各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领导部门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大问题研究列入规划。各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等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要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工作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自文件下发以来,辅导员工作研究呈爆发式发展。就本人搜集到的研究成果而言,纵观国内近10年来的高校辅导员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辅导员角色定位、队伍建设、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方面。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大与深入,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研究不断增强。本人将在下文中对近10年来的研究做一个总结综述。

二、研究主要内容

1.辅导员角色定位

研究普遍认为,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重要骨干力量、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高校基层的执行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该认真做好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忠实守护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者、学生日常生活的服务员、校园安全稳定的维护者。

2.辅导员队伍建设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杨晓慧认为,要在国际化视野下进行辅导员队伍建设。他认为“国际化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发展趋势,也是一种带有特殊‘语境化’标识的思维方式和认识结构。在国际化视野下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该准确把握国际化给队伍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切实树立主体性思维,构建主体论研究范式,完善标准化职业建设体制,实施联合化培训培养模式。”亦有学者认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基于管理理念。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的李宏刚、李洪波、石祥在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SJB880089);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C-a/2006/01/026);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SGSY2009YB223);江苏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JDXGB201012)《基于管理理念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述评》中强调:“基于管理理念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述评包括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职能发挥,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同时,提出应从管理理念出发,构建辅导员人力资源开发综合模型,以提升辅导员工作效能为抓手,全面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3.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背景、内涵、建设发展等方面。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研究中心在这个方面的研究表现尤为突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教思政司函[2007]37号)阶段性成果――《加强高校辅导员培养 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文认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当深入研究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着力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工作。;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研究科研项目“研究生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8SZ022)的最终成果――《高等学校研究生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机制的构建》阐述了高等学校研究生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机制的要素,分析指出研究生辅导员职业吸引力低、培训体系不完备、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是构建研究生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机制的重要制约因素。根据工作实际,提出了化解制约因素、加快机制构建的建议;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张秋辉、王文雅在《略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体系》中指出,目标体系构建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中的首要问题,本文从辅导员队伍当前的现状出发,循序渐进地探索了确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目标的依据、原则及基本构想,力图构建出科学、系统、动态、发展并符合当前客观实际的目标体系。 此外,关于该专题研究国内还有大量论文进行过论述。

三、结语

综上,近10年来国内辅导员工作研究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该领域研究将会日趋出现系统化、体系化的更富成效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培训培养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研究, 思想理论教育, 2008年13期.

[2]田茂,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 2007年03期.

[3]杨晓慧,国际化视野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思维,高校辅导员, 2011年05期.

[4]高地,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思想教育研究, 2013年04期.

[5]赵扬,让制度进发新的“生长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再思考,思想理论教育, 2013年07期.

政法队伍建设综述第4篇

一是确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在创建活动中,以塑造班子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强化提升队伍的文明素质,营造队伍的战斗力、发展力为着力点;以增强全局的行政执法能力,促进部门形象的提升为工作重点;以抓载体,丰富创建内涵,推进部门工作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六个一”创建目标。即建一流的班子,塑一流队伍,展一流服务,创一流的业绩,造一流环境,树一流的形象。

二是加强领导,成立机构,确保创建组织有力。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成立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领导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级级有责任的工作格局。结合威信工商实际,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在每年股所长目标责任中都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具体要求、任务分解、考评考核和奖励措施。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把加强干部队伍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方面狠抓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强化干部队伍政治理论学习,用先进政治理论武装干部头脑,指导实践,使干部队伍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加强以学习工商业务知识,增强工商队伍履职能力的业务素质教育。在业务素质教育中,着力培养个人行政执法能力,着力培养市场监管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培养干部队伍开拓创新能力。

四是加强管理,完善制约机制,确保创建活动增强活力。强化管理,抓制度建设,是带好一支队伍、推进工作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加强岗位职责,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强化了责任落实与责任追究;制定和完善了《党风廉政责任制》、《机关学习制度》、《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行政督办制度》等*个多个制度,继续推行好《首问责任制》和《政务公开制度》,积极软化服务环境;开展“五型工商所(分局)创建活动。

五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寓于市场整规之中,发挥创建活动效能作用。把服务“三农”、关注民生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深入开展以农资打假,食品安全监管为重点的市场整治活动;开展“三无市场”和“诚信市场”创建工作;切实做好消费者投诉申诉纠纷调解工作,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

政法队伍建设综述第5篇

一是确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在创建活动中,以塑造班子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强化提升队伍的文明素质,营造队伍的战斗力、发展力为着力点;以增强全局的行政执法能力,促进部门形象的提升为工作重点;以抓载体,丰富创建内涵,推进部门工作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六个一”创建目标。即建一流的班子,塑一流队伍,展一流服务,创一流的业绩,造一流环境,树一流的形象。

二是加强领导,成立机构,确保创建组织有力。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成立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领导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级级有责任的工作格局。结合威信工商实际,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____-____)。在每年股所长目标责任中都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具体要求、任务分解、考评考核和奖励措施。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把加强干部队伍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方面狠抓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强化干部队伍政治理论学习,用先进政治理论武装干部头脑,指导实践,使干部队伍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加强以学习工商业务知识,增强工商队伍履职能力的业务素质教育。在业务素质教育中,着力培养个人行政执法能力,着力培养市场监管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培养干部队伍开拓创新能力。

四是加强管理,完善制约机制,确保创建活动增强活力。强化管理,抓制度建设,是带好一支队伍、推进工作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加强岗位职责,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强化了责任落实与责任追究;制定和完善了《党风廉政责任制》、《机关学习制度》、《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行政督办制度》等__个多个制度,继续推行好《首问责任制》和《政务公开制度》,积极软化服务环境;开展“五型工商所(分局)创建活动。

五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寓于市场整规之中,发挥创建活动效能作用。把服务“三农”、关注民生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深入开展以农资打假,食品安全监管为重点的市场整治活动;开展“三无市场”和“诚信市场”创建工作;切实做好消费者投诉申诉纠纷调解工作,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

政法队伍建设综述第6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提出,是伴随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提出,高等教育界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的观念革新和思想自觉。推进这一思想方法上高度创新的改革实践,需要较为充分的理论研究与储备。

一、系统与综合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出特征

作为一项付诸实践的现实活动,改革是一个系统的有机过程。因为改革涉及改革的主体、客体,涉及改革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从管理学的角度说,改革就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主体以一定的思想和行为针对客体施加作用以求改变的过程。改革的主体、客体不同,改革的环境条件不同,都会对改革的过程和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改革主体选择的思路、方式方法等方面,也可以表现在改革的最终结果上。因此,改革的顶层设计必须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方法,这是理解与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思想基础。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就会顺其自然地理解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综合性特征。

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词之一,“综合”的意义,是丰富而深刻的。综合的意义,首先表现在改革的客体方面,就是改革针对的工作对象涉及方方面面,而不是以往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更不是某一个单纯的问题。综合的意义,也表现在改革的主体方面,就是组织实施这项改革工程的主体,在指导思想与方法论上特别强调系统推进,整体统筹,正如教育部文件《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中所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涉及面更广、关联度更高,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度更大,许多问题解决起来往往涉及多个部门职责,涉及多种政策配套,涉及多方利益调整,靠原来的单项改革办法或局部突破套路已难以奏效……推进‘深水区’的教育改革,必须采取综合改革的办法,统筹兼顾,上下结合,部门协调……”,以及文件强调的“要用系统思维、全局意识和全球视野认识改革,用普遍联系观点设计改革,用统筹兼顾办法推进改革,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综合”的意义,在理论上的解读涉及方方面面,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从实践的角度来说,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面临的错综复杂的问题当中,最为突出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出在高等学校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的关系,以及高等教育领域教育评价与教育发展的关系这两组关系方面。其中第一组关系,实际上反映的是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是高等教育的“管”方和“办”方的关系。从我国高等学校的外部管理体制来看,政府对学校的外部管理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影响,解决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存在的许多问题,不能不考虑政府的影响因素。因此,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解决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综合考量学校和政府两个方面的因素以及这两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上述问题所在的第二组关系,即教育评价与教育事业之间的关系,突出表现为教学考评的导向、标准、方式方法等对于教师教学工作和学校教学建设尤其是教学内涵建设的作用与影响,表现为科研考评的导向、标准、方式方法等对于教师科研和高校科研事业的作用与影响,以及高校其他工作考评的导向、标准、方式方法等对于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作用与影响等这几大方面,这几方面的共同特点是不同的考评导向、标准与制度以及随之带来的人事分配制度,均深深左右与影响着高校各种队伍与各项事业的发展方向与特点。因此,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解决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综合分析教育评价与教育事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因素以及这两个因素之g的相互关系,高度重视教育评价在教育事业发展当中的牵引作用,从而统筹推进高等教育领域各部门之间和学校内部各单位之间的改革协同。

二、综合改革中政府的定位与责任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政府对于高等学校的外部管理对于高等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在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基于这样的认识,在综合改革中,各级政府不仅要指导好高等学校的改革实践,而且要率先做好自身的相关改革。

依据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政府在综合改革中的基本责任,应该是如何以总理所说的“刮骨疗毒”的精神与勇气,割除制约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放高等教育生产力,激发高等学校办学活力。为此,政府应重点推进以下三方面改革:

一是政府管理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职能改革。职能改革与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条件和关键基础。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当中政府对于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外部管理的改革,没有相应的政府职能改革与转变,那么围绕解放高等教育生产力和高等学校办学活力的其他的改革举措难以落到实处。

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职能改革的核心,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和大众化教育阶段,按照政事分开、管办评分离和解放高等教育生产力、激发高等学校办学活力的要求,对于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职能进一步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与法律限定,努力追求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高等教育外部管理生态。

二是简政放权。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现状,总体而言,政府对于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管理职能与权限,是多了而不是少了,诸如“管不好”“管不了”和“不该管”的事项还是很多,所以,简政放权是政府改革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目标,也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高等教育外部管理生态的必由之路。当前,国家自上而下推行的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是在此方面的一个有效抓手,但仅仅推行权力清单不够,个别地方政府管理部门拥有的管理事项,看起来并不是多大的权力事项,却会帮助个别部门和个人带来不当的利益受益,所以,推动各级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当中的简政放权,可以首先以涉及人财物管理事项的相关部门为突破口,理清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权力清单,肃清其他可能带来不当收益的管理事项。

三是切实推动各级政府部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方法的转变。要以管理向治理的思想革新为指导,推动政府高等教育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核心是要推动实现依法行政、科学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特别是在涉及学校广大师生利益的事项,要切实做到如教育部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5]5号文件)所说的“政府不得法外设定管理教育的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学校、教师、学生等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科学行政,核心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办学规律。这样的道理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并不易。要做到科学行政,关键在于做法和程序。没有足够科学民主的程序和方法保障,科学行政难以真正实现。在此方面,科学和民主是紧密相关的。为此,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更加注重民意,就是保障科学行政的有效手段,正如上述教育部教政法(2015)5号文件所说“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教育决策法定程序”。

三、重塑大学――大学的改革责任

1.高校进入“脱胎换骨”的新时期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是高等教育界自上而下达成的一个初步共识。描述这一历史性变化的用语很多,诸如由精英教育阶段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由外延式规模扩张为主转向内涵式发展为主,由增量改革为主转向存量改革为主等等。深入分析以上用语,其实质主要还是一种量化或者外延式、形式化的描述,比如由精英教育阶段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描述就最为典型。但是深入高等学校调研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并比较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的内在变化,似乎以上的描述还不足够反映我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在新时期的深刻变化。

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内在变化,需要集中分析高等学校出现的普遍性现象和问题,最为突出的如:(1)教学建设“软”。学校普遍存在“科研硬、教学软”现象。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教书育人的内生动力和使命感、责任感有下降之忧,教风出现问题。新生代学生思想多元,但缺乏个体成长的自觉和对未来的思考,缺乏素质品行养成的自觉,缺乏社会关怀和个人担当;学生学业基础受基础教育应试化负面影响明显,对于学习教育的认识功利而片面,教育落后地区和一些二流学校学生底子差,学风不给力。(2)科研事业“浮”。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功利化、形式化,科研成果存在多而无用的现象。科研数量很高,但引用率低,转化率更低。(3)文化有“缺失”之忧。大学的神圣不再,本应作为社会良心之“压舱石”与社会道德之“伊甸园”的地位、形象与作用难以看到。张载先生在1000多年前就喊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一些大学教师连自己的身心都“安”不住,还何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抽象归纳以上现象与问题,可以说,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建设与发展面临的最深刻问题与最严峻挑战,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大学有去大学、非大学之忧患!比如,教学是大学之根之本,教学的软化就是大学本色的软化、淡化。文化是大学之精气神,缺失文化的大学就是迷失方向与灵魂的非大学。因此,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面临的历史性变化,不仅仅是简单的外延式、数量化的变化,也不仅仅是如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的描述给人的感觉那样似乎只是一种发展进步的变化,许多内在的深刻的复杂的变化更值得我们关注,特别是那些背离高等学校办学宗旨与方向的变化(哪怕是一点点的变化)更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与研究。重视这些变化,就需要我们通过改革,消除消极因素,恢复元气本色,从而将消极的变化转化为积极的重塑和脱胎换骨的良性变化。

2.应树立重塑大学的改革发展目标

大学的生命力必须以大学的本色为基础。面对大学非大学、大学去大学的严峻形势,大学内部的一切改革与发展大计首先要以重塑大学为基础,无论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还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均应如此。而且,换个角度来说,上述两项事业,恰恰提供了重塑大学的有利契机。实际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重塑大学三者之间,本身存在理论上的密切联系,统筹研究三项事业正是前文所述“综合”思想方法的另外的表现。通过综合改革,去除制约影响大学健康发展的各种因素,就为恢复和重塑大学本色与灵魂,建构新的大学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建构现代大学制度,本身就是一项革故鼎新的改革而且是综合改革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鼎立起来的大学也应是脱胎换骨、涅粲再生的大学,是更为本色、更具活力的现代大学。

现代大学制度,是出现在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新概念。但这个概念的实践,更多是管理学意义上的。也就是说,现代大学制度,与其说是一种教育创新,不如说是一种教育管理创新。而这种教育管理创新的核心理念,正借鉴和遵循了管理向治理转变的人类管理思想创新。因此,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须要把握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的思想创新。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核心是要通过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构新的管理重心下移、管理中心多元、办学治校分权协商的更为科学民主的内部治理结构。为此,首先要理清内部管理职能和治理结构并进行科学民主的分工,特别是要理委领导的“领导”之范围,校长治校的“治校”之范围,教授治学的“治学”范围以及教职员工民主管理的管理范围,关键是要科学配置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其次,在理清内部治理职能结构的基础上,建章立制,形成新的内部治理体制机制。其核心是切实抓好诸如大学章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学术委员会制度、理事会制度、财经委员会制度、学生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科学民主的内部治理体系,特别是要形成有利于发挥校内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发挥民主监督与民主管理作用的w制机制。

3.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牛鼻子推动高校内涵建设

客观分析我国高校建设与发展出现的问题,应该说,更为严峻的问题大多集中于内涵建设方面,前文所述的教学“软”、科研“浮”和文化缺失等问题便是其突出表现。深入分析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应该说,教育评价与考核奖惩导向的问题是最为根本的原因。教学“软”,是因为教学的权重在教师工作的考评体系中被软化、弱化,教学劳动的考评被主要简化为教学课时量的核算。科研“浮”,是因为科研考评的权重在教师工作考评体系中被无端扩大,而权重提升的科研考评被主要简化为论文数量的核算。大学文化与灵魂的缺失,是因为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大学精神在社会文化物欲化、个人化的潮流中被冲击,教学科研的宗旨与灵魂被教育评价的错误导向所伤害。所以,推动高校内涵建设,必须解决教育评价问题。如果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和牛鼻子,那么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诸方面的学校内涵建设将从正确的立足点开始走上正确的道路。

促进高校内涵建设,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但一系列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的前提是,首先要巩固本科教学地位,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不牢,教学改革的其他努力均将成为无本之木。巩固本科教学地位,最关键的举措,是要用正确有力的教育评价路线和教学考核导向与标准,来引导学校、引导院系、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尤其是教师自觉地以教学为中心,心向教学,奉献教学。在此方面,核心是要做好教师教学工作考评和高校内部二级院系教学工作考评的制度改革。特别是对于教师的考评改革,要坚决摒弃将教学考评软化和简化为教学课时量核算的粗劣方式,高度重视教书育人过程当中的软实力因素,确保教师不能简单量化而有效付出的育人之努力得到全面而可比较的反映。对于二级院系的教学工作考评,改革的思路也基本一样,核心是要重视那些难以量化但不可忽的工作内容与绩效。在有效巩固和强化本科教学地位的基础上,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将自然得到基层院系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支持与自觉参与。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基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既要借鉴世界发达地区和国家经验,更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尤其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影响,结合新生代学子的深刻变化和教育特点,以服务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为指引,重视强化人才培养过程当中的人格塑造与价值培育。

促进高校内涵建设,必须深化高校科研改革。高校科研工作存在的上述问题,使得高校科研改革也须将科研考核标准与导向的改革置于首要地位。要坚持教育与社会相结合的思想路线,大力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的精神,坚持高校科学研究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在考评体系与考评机制的改革当中,摒弃简单的外延式的量化考评做法,回归科学评价的本位,尊重科学研究的周期性,重视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成效考评,建立健全以科研成果创造性、实用性以及科研对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在扭转科研考评导向的基础上,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关键还是要将高校科研力量推向社会、推向市场,大力推进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各级各类“2011计划”建设。

政法队伍建设综述第7篇

[关键字]国企;政工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对策

构建和谐的政工干部队伍对于国企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想促进国企发展,就必须从这一方面入手,充分认识到政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种问题制定一套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国企和谐发展。笔者将分别从:国企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如何强化国企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国企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一)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意识薄弱

经笔者研究发现,现阶段,国企领导还未意识到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在国企中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可有可无,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于国企领导受传统思维的束缚,国企政工人员未受到专业化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国企的全面发展。

(二)政工干部数量配备不足

政工干部数量配备不足是目前大部分国企存在的普遍情况之一,这项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各项政工工作的顺利实施,除此之外还存在很多个原因,造成政工队伍的政工干部配备不足。不仅如此,目前一般情况下,国企政工队伍工作岗位流动性非常的大,因为流动性较强,工作人员调动就会产生非常非常显著的不稳定性,进而导致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阻碍。

(三)国企政工队伍创新意识的缺乏

人们的思想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革,而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趋势中,这时候就需要相关国企从根本上做好政工队伍继续教育工作,促使政工队伍人员专业技能实现全面的提高,但是国企管理人员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以及关注政工队伍,导致开展继续教育次数逐渐地降低,这种种原因的存在就会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存在非常显著的难度,导致国企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综上,笔者对国企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研究,从中发现了诸多不足,为改善这一现状,国企部门必须对政工干部队伍予以强化。

二、如何强化国企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国企领导必须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来促进政工干部队伍素质水平的有效提高,对政工人员创新意识予以强化。笔者将从这些方面进行阐述。

(一)促使国企强化政工队伍重视力度

国企内部管理人员需要立足现状,从根本上认识到国企政工队伍建设所发挥的现实意义,以及到国企政工队伍建设对国企产生的重要影响,对于国企生产经营以及经济效益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关注,同时还要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国企政治思想工作重视力度实现进一步强化,促使每一项国企政工队伍开展的活动均可以被有效的规范起来,同时,持续国企政工工作的开展,取得更加显著的效益。不仅如此,还要积极实施政工队伍建设工作,举办相关的培训活动,全员参与,共同进步。国企领导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

(二)大力开展培训活动促进政工队伍素质的提升

想要促使国企政工队伍整体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国企需要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完成完善管理机制以及培训机制的有效构建,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积极有效的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在上述的基础上,国企可以按照实际情况举行相关的专家讲座,播放视频等方法,促使政工队伍人员强化对自己工作的认识以及了解,提升国企政工队伍人员综合专业素质水平,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国企政工队伍工作。

(三)全面加强对政工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

国企政工队伍人员需要学会自省,对于自身素质的提升需要保持足够的积极性,促使自身得到进一步完善,不仅如此,还要促使自己创新意识实现进一步提升,不断创新学习新型的工作方式,在上述的基础上实现政工队伍建设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国企的领导需要重点关注教育形式上的不断更新,严格按照政工人员的实际思想特征,还是按照国企生产经营的实际规律等,反正就是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方案,促使政工队伍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实现进一步提升,对政工人员解决生活给予一定的帮助,对于工作方面问题也一样,对于政工工作人员自我教育的开展需要正确的积极地进行指导,实现进一步健全完善。促使国企政工队伍人员其整体工作效率实现有效的提升,促使其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果实现最大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企的长期发展很大程度受到国企政工队伍建设的影响,国企政工队伍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目前迫切需要国企管理人员积极的主动的认识国企政工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以及重视,同时需要在重视国企经济效益提升的前提下,促使其国企政工队伍建设力度逐渐强化,同时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的正确的使用相关强有力的改善措施,促使国企政工队伍建设实现进一步完善,最后实现国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成波.对国企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的思考[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4:10-12.

[2]赵前祥,季宁. 分析如何强化政工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