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合集7篇)

时间:2023-06-16 16:27:24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第1篇

刷微博,俨然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生活的流行方式,通过微博人们可以获取信息,交流感情,表达自我。所以,高校党组织在微博等新兴媒体上大有可为。官方微博的开通,可以和学生形成良性互动,通过微博学校的好人好事,曝光不良现象,与学生互动,共同寻找发现“身边的活雷锋”,同时还可以与学生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进学习雷锋精神的常态化建设。这些做法都可以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润物细无声。

(3)创办学习雷锋活动基地。

学习雷锋精神活动,需要摆脱传统形式的空喊口号,流于表面,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平台和载体。学习雷锋活动基地就应运而生。高校每个党支部、团支部都可以创建学习雷锋小分队,通过雷锋活动日的设立,来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雷锋活动。党支部应该设立学习雷锋展览室、雷锋教室和学习雷锋成果宣传室等,作为雷锋活动的基地。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督促党组织建设的发展,还应该把学生党支部达标创优与优秀干部评选相结合,评价激励。还要注重拓展延伸,将雷锋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基地。这就为学生参与各色的社会公益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与此同时还让他们找到了组织,形成了一种归属,使他们的志愿服务得到了肯定和承载。

(4)党组织注重引导,把雷锋精神转化为从身边小事做起。

一直以来,雷锋精神都被奉为神明,高高在上,与现实生活颇有差距,特别是对新时代的学生群体来说,更是遥不可及。所以,雷锋精神一直是一种道德信仰,缺乏生存的土壤。无论多么崇高的道德信仰,最后都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道德实践行动。高校党支部应该在这一方面加强引导和示范,尤其要注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解读雷锋精神的实质,帮助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生活习惯,比如组织学生写“雷锋日记”,记录生活中感动人心的真人真事,捕捉点点滴滴的美好人生和事迹。

综上所述,传承雷锋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所以,每一位致力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都应该深刻认识,努力在推动学习雷锋精神常态化建设中作出自己的贡献。高校党组织应该通过加强自身建设,真正起到引领学生思潮,指导学生学习,丰富学生生活的作用,从而真正实现雷锋精神的常态永续。

〔参 考 文 献〕

〔1〕李世龙,梁慧超.白彦刚,等.建立学雷锋基地,构成思想素质教育的新模式〔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07).

〔2〕张振平.对高校弘扬雷锋精神的几点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03).

〔3〕商杰强.浅析雷锋精神的解构、重构与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建设〔J〕.高校辅导员,2012,(06):11-14.

[摘 要]近年来,冲动性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冲动性关系研究、冲动性心理病理学研究、冲动性生理基础研究和冲动的测量研究几个方面来描述冲动性研究现状。然后从扩大冲动性关系研究的领域、加大对脑机制及应用研究及研究方法多元化对冲动性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冲动性;研究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4 ― 0065 ― 02

一、冲动性研究现状

(一)冲动性关系研究

冲动性与个体的生理状态、情绪状态及生活的环境等都存在紧密相关。研究表明(Shang-Ping Lin et al,2009),当人们感觉粗心时容易冲动,当感觉到高兴和焦虑时则很少冲动。冲动的后效应包括高兴、满足、没有遗憾与内疚的惊讶。对罪犯的研究中,传统的方法只研究个人的特质如冲动性,而不考虑其生活的环境。实际上,环境和个体两个因素都得考虑,往往环境和个人的相互作用才导致冲动的行为出现。研究表明(Gregory M Zimmerman,2010),社会经济水平和群体效力水平高而易犯罪行为情境和道德约束水平越低的社区中,冲动的效果会被放大。冲动性常常被看成是开始的主要因素,目前的研究(Nathalie Auger,et al,2010)表明,社会经济地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研究发现,在低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年中,冲动开始的一个冒险因子;在冲动性青年中,低社会经济地位主要影响开始。对冲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家庭、社会、学校、同伴等都可能影响个体冲动性。家庭是个体出生的第一个环境,这个环境对个体的要求影响着他的冲动的发展。儿童反抗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冲动性,然而家庭的日常要求对冲动性会减缓冲动(Nathalie Auger et al,2011)。研究表明,家庭要求水平高的孩子,老师对其反抗行为的报告较少。冲动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特征,不良同伴对冲动性水平不同的儿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研究(Michael L Vitulano,et al 2010)表明,低冲动水平的儿童特别易受到违法同伴的影响。另外,童年经历、家庭教育等也会影响到个体的冲动性。李宝花等(2010)研究了男性暴力犯的冲动与童年期创伤的关系。研究表明,暴力犯在冲动总水平及各个子水平与童年期创伤各因子均呈正相关。钮娟娟等(2010)对大学生冲动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在恋爱中的学生更容易冲动;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冲动;对专业满意度越高,冲动性越低;高年级的学生冲动得分较高。

(二)冲动性心理病理学研究

冲动的心理病理学的研究主要是探讨病理性表现与冲动的关系。与冲动相关的常见的人群较多,如精神分裂症者、酒精依赖者、病理性者、网络成瘾者、具有攻击性者、自杀者等。研究(Yari Gvion et al.,2011)表明,自杀者、善攻击者均于冲动有关。但有的研究(Iulian Iancu et al.,2009)表明,在具有攻击和自杀倾向的精神分裂者身上,冲动是病因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变量。高冲动性是自杀的显著的原因,而冲动性与攻击性的关系不明确。郭民等(2011)以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被试,研究冲动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的攻击行为与冲动素质密切相关,且有敌对猜疑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易出现冲动行为。冲动是药物滥用者的核心特质,也可能是抑制控制削弱的结果(Andrew J. Lawrence ・ B.J.Sahakian ・ L.Clark et al,2009)。运用停止信号范式对酒精依赖和问题者进行研究发现,与健康组相比,酒精依赖组在主任务和停止信号的反应时都要显著地慢。张锋等(2008)的研究表明,海洛因戒除者的决策行为受其对即时强化的超敏感性或“即时收益优先”模式控制,这表现出具有高冲动性特质。在多动症儿童的研究中,除了采用停止信号任务外,还可能采用五选择系列反应时任务、延迟折扣范式等其他的神经心理学方法。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的冲动性较强。曹枫林等(2007)以中学生为被试来研究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与冲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互联网过度使用与冲动有关,本研究还指出冲动与性别与年龄有关。

(三)冲动性生理基础研究

冲动的生理基础包括内分泌腺及神经系统尤其中枢神经系统。Bevilacqua 等人采用基因组学的方法来研究严重冲动性者大脑中神经递质,研究结果表面,五羟色胺2B受体在严重冲动中起作用John R Kelsoe(2010)。Reif 等人(2011)以老鼠为被试,研究神经元型一氧化氮酶与冲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面,被试身上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酶越少,则被试的冲动性越强。A. Kaladjian(2011)等以精神分裂症为被试,全部被试都接受了BIS-11冲动量表测试和功能核磁共振扫描。运用功能核磁共振让他们完成Go/NoGo任务以探测神经激活与反应抑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BIS-11冲动量表的得分比正常被试要高,高冲动者在反应抑制期间的右腹外侧前额叶皮层被激活。以上的研究表明,内分泌腺的变化及其神经系统都是冲动性的生理基础。

(四)冲动性测量研究

对冲动进行测量的方式较多,有自评量表法、神经生物学及神经心理学的方法,其中自评量表法用得较多。对冲动进行测量的量表也较多,如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Eysenck冲动性量表、Plutchik冲动控制量表(ICS)、Karolinska人格量表(KSP)和Lecrubier的冲动性等级评定量表等。最常使用的自评工具是Barratt冲动性量表,该量表历经11个版本的修订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使用。在国内,运用得最多的也是Barratt冲动性量表。在我国已经将BIS-11进行翻译,并在不同人群中进行信效度的检验。如,李飞等(2006)将BIS-11用于儿童,杨会芹等(2007)将之用于中学生和大学生,结果都说明其符合统计学要求。除了测验法之外,还会使用医学检验法来进行研究,如Reif 等人就采用该法来研究神经元型一氧化氮酶与冲动性的关系。

1.阵地优势

高校是学习雷锋活动的主要阵地。高校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能,还要帮助其建立健全的人格和道德体系。这是一个“育人”的过程,传承雷锋精神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高校是人才的乐园,拥有得天独厚的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这些都能从根本上保障学习雷锋精神的常态化建设。高校是打好这场攻坚战的主要阵地。

2.人力优势

大学生是祖国真正的花朵,是未来人才的生力军。他们求知欲旺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思想单纯,尚未定性,容易被雷锋精神所感化。此外,他们还具备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积极性,锐意进取,善于利用本身的知识水平,开展学习雷锋精神的各项活动,在提供志愿服务方面的能力超越社会普通人群。

3.时间优势

大学生拥有较多的课余时间和形式各异的社会实践,这给他们开展形式各异的业余活动和公益服务,预留了很多时间。比如营口理工学院爱心自愿者联盟等组织,这些都有利于推动雷锋精神的常态化。

五、高校推动雷锋精神常态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作为高校,应该让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这是重要的使命。高校开展学习雷锋精神活动,应该加强领导,科学组织,长效机制保障,完善机制,用体制机制保障学习雷锋精神活动的常态持久。

1.党组织建设――常态化的组织领导机制是保障。

高校推动雷锋精神常态化建设,要有制度化的有力支撑,组织建设的后续保障。高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创新科学机制,用完善的机制确保学习雷锋精神活动经久不衰。在这里,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最基层的党组织,是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重要桥梁,承担着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如何加强学生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引导作用,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高校党组织建设要把弘扬先进传统文化,加强雷锋精神宣传,作为常抓不懈的任务。在组织学习雷锋活动中,党组织要做好充分工作,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确保学习雷锋活动高效有序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重在实践,贵在坚持。所以,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形成良好有序的工作格局,制定工作标准,强化工作机制。

2.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是有力支撑。

一个人的政治理论水平决定着其思想高度,高校学生党支部应该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是思想成长的前提,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力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支部成员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通过学习探讨、开会讨论等形式加强对学习雷锋精神心得的体会交流。“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推动雷锋精神常态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为更好地发挥高校党支部的思想引领作用,党支部要及时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正确的引导,进一步增强党支部在学生当中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3. 常态化的政策制度机制是强大维护。

推动高校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建设,把学习雷锋活动融入政治建设、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必然离不开科学的政策维护和支持。首先是政策的引领和导向,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对于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心公益等良好道德行为进行褒奖和激励,评选先进典型、学生标兵和道德模范等形式,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不良诚信行为等进行惩戒,用正确的政策引导大学生日常行为。有了政策,还要形成良好的长效机制,推动学习雷锋活动的深入化和持久化。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是高校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锲而不舍,扎实推进。高校把学习雷锋活动推向常态化和持久化,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学习雷锋建设工作。这是一种有力的示范和引导。

4. 常态化的科学评价机制是创新动力。

有激励才有动力,有约束才有效力,所以切实可行的约束评价机制,是重要前提。首先是构建考评机制。制定科学完善的考评机制,将学习雷锋活动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评体系和综合素质考评体系,充分发挥考评机制对学习雷锋精神活动的激励作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是创新评价机制。制定学习雷锋精神活动的评价标准,完善考核评价制度,高校党支部应该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学习雷锋活动进行科学合理客观的评价。最后是合理的奖惩机制。对一些学习雷锋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大力宣扬,必要时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有利于形成人人争当雷锋的良好氛围。

六、高校党建推动学习雷锋精神常态化的实践研究

1. “常”――常抓不懈,观念认同,思想宣传,紧抓课堂。

“常”,代表着一种习惯,一种要求。这就要使学习雷锋活动成为学生们的自觉习惯。加强思想观念的认同,必须摆在第一位。以前“被雷锋、被志愿”的学习雷锋活动惹来反感,究其根源就是因为没有从思想观念上获得人们的认同。虽然时过境迁,社会巨变,但是雷锋精神并没有被时代的洪流淹没,依然代表着社会主流思想的道德品德,体现着民族精神的道德追求。我们今天开展学习雷锋的精神活动,必须深刻领悟雷锋的精神实质。高校教师应该教书育人,尤其要注重课堂上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纠正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第二课堂的影响也很大,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主题班会,利用一切形式见缝插针地进行雷锋精神的教育,让学生耳濡目染。

2. “态”――党建文化渲染,行为方式熏陶,学风作风引导。

“态”代表着一个人的行为态度和目标追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考虑文化环境的渲染,让雷锋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成为竞相追逐的行为规范。高校党组织在其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第2篇

[关键词]党员干部;求真务实;雷锋精神;研究与弘扬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214

1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要求做好雷锋精神的研究和弘扬工作

11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也是雷锋精神的理性所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也是雷锋精神的方向所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雷锋精神的活力所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也是雷锋精神的境界所系。正像马克思所说:“人类生存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正是通过为他人的服务,才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社会越向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这种要求就越强烈。”雷锋精神展示的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是共产主义社会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雷锋精神所展示的道德境界是完全一致的。

12雷锋精神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

实现中国梦,就要像雷锋那样,发扬“钉子”精神,善于挤时间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国梦,就要像雷锋那样,发扬雷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应对各种可以预见和无法预见的风险挑战,不断开拓进取。实现中国梦,就要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职,忠于职守,艰苦奋斗,努力奉献,在平凡的工作中奉献青春和热血,尽显人生价值。实现中国梦,就要像雷锋那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言行一致、勤勉自强,胸怀宽广、谦虚忘我,常为善小、持之以恒,为推动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2党员干部要与时俱进,做好雷锋精神的研究工作

21深入研究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

做好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工作,深入研究用雷锋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雷锋精神的弘扬指明了方向,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涵、功能、形成发展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与雷锋精神的弘扬结合起来。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辩证关系,积极探索用雷锋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路新对策。

22深入研究雷锋精神与中国梦的关系

雷锋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有着持久的影响力,弘扬雷锋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通过人人学雷锋,有利于创建实现中国梦的良好局面。深入研究“雷锋精神与中国梦的关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认真学习中央领导有关中国梦的一系列论述,探究雷锋精神在中国梦实现中的意义、把握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之间的内在契合性、研究雷锋精神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如何用雷锋精神助推中国梦的实现,通过研究为雷锋精神与中国梦的结合点上寻找理论支撑,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3做好“雷锋精神种子”理论研究工作

做好“雷锋精神种子”的理论研究工作,推进“雷锋精神种子”工程的实施。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提出“雷锋精神种子”工程,提出要做“五类”种子,即弘扬雷锋“一颗钉”的刻苦钻研精神,做进取创新的种子;弘扬雷锋“一滴水”的团结协作精神,做齐心合力的种子;弘扬雷锋“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做克己奉公的种子;弘扬雷锋“一块砖”的爱岗敬业精神,做恪尽职守的种子;弘扬雷锋“一片叶”的感恩反哺精神,做回报社会的种子。我们在原《雷锋精神概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教材体例基础上,围绕做“五类”种子,编辑了新的《雷锋精神概论》教材。同时,用“雷锋精神种子”的理论研究成果引导“雷锋精神种子”工程的实施,让雷锋精神的种子开花结果。

3党员干部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做好雷锋精神的弘扬工作

31与更多的优秀企业合作,推进“雷锋精神种子”工程进企业,在企业中弘扬雷锋精神

推进“雷锋精神种子”工程进企业是在全党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有关学雷锋活动的一系列讲话精神,不断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辽宁省雷锋研究会相继与辽宁城际客运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公司、沈阳军威训练器材装备研究所等优秀企业合作,推进“雷锋精神种子”工程进企业,在企业中弘扬雷锋精神,通过与企业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是与企业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对接雷锋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系列活动,充分发挥“雷锋精神种子工程实践基地”作用;二是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探索出与企业合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共同为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在企业中弘扬雷锋精神。

32做好雷锋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的“三进”工作

(1)雷锋精神进校园。为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辽宁省雷锋研究会要继续走进辽宁省高校,弘扬雷锋精神。通过雷锋精神进校园报告,可以让学生感受雷锋精神的“真”、雷锋精神的“实”,也深深感到雷锋精神作为一座不朽的丰碑,是学生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把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2)雷锋精神进社区。向社区居民宣扬雷锋精神、宣扬爱岗敬业服务基层精神。为在基层干部群众中深化拓展学雷锋活动,进一步培育和弘扬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营造传承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浓厚氛围。

(3)雷锋精神进农村。为弘扬雷锋精神,普及志愿理念,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学雷锋、见行动、促和谐”的浓厚氛围,辽宁省雷锋研究会要开展“雷锋精神代代传、志愿服务进农村”活动,着力推进实施雷锋精神服务行动。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第3篇

关键词 雷锋精神;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自二十世纪60年代诞生至今,雷锋精神影响了几代人。在飞速变化的当今社会,“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依然是每个立志奉献的中国公民的应有意识。把雷锋精神作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并加以深化和与时俱进,更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追求的新时代精神目标。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科学水平,更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养、道德水平,因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弘扬雷锋精神尤为重要。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有助于持续不断地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境界,锻造大学生的实干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大学生真正具备承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重担的双重素质。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雷锋精神,就要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以雷锋精神为指引、身体力行地践行雷锋精神。笔者认为,在以雷锋精神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高校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营造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雷锋的实践活动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展开

高校要致力于营造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校园环境文化,大力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活动形式,营造活动氛围,让大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感知雷锋精神、感悟雷锋事迹,使得学雷锋社会实践在浓厚的校园文化中开展,并最终为提高校园文化软实力、提升学生素质、涵养学生心灵发挥出重要作用。以笔者所在的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为例。2012年3月,研究生院组织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市文明办等单位主办的“学雷锋在行动”主题征文活动。研究生院大力宣传,积极营造氛围,认真动员每一位同学,最终上交征文200余篇,5人获奖,并由于组织得力,稿件数量多、质量高,获天津市“学雷锋在行动”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这在全院掀起了学雷锋的浓厚氛围。暑假期间,研究生院又组织了赴河南南召山区支教活动,义务辅导山区孩子半月有余,获得天津市多家媒体的跟踪报道。

二、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形式,提升学习效果

雷锋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作用格外凸显,正是由于其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直观生动,能够很好地弥补当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枯燥、教育形式单一的缺点,符合大学生的接受心理,有利于增强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教育宣传效果。

具体来说,要抓住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来进行。学习雷锋的实践活动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支教、进社区等形式,高校可以引导广大学生引导广大学生写自己的“雷锋日记”,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感人故事;通过“雷锋班级”、“雷锋小组”等优秀道德典范的宣传和表彰,让雷锋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宝贵品质在大学生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或是开展“寻找身边的活雷锋”,接近义工团体等等,利用各种实践式、情景式、体验式的活动,将雷锋精神真正融入课外实践。在踏实开展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实践形式,使学生在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牢固树立起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意识,保持坚定正确的思想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自觉的集体主义精神,强化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三、以科研优势为依托,做到科研与实践有机结合

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水平的过程中具备了强大的理论研究优势,然而长期以来,这一理论优势普遍集中于专业知识的研究,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利用得尚不够充分。高校应当以理论优势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问卷调查、总结报告等形式,深入研究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及时总结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与不足,形成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准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再将这些成果及时纳入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中去。

此外,高校还应当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让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常态化,而不能仅仅局限于雷锋活动月,同时还应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雷锋的活动中来,引导大学生自觉的将学习雷锋精神、践行学雷锋活动的热忱“纵向传承、横向感染”,培育广大青年学生奋发向上、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精神力量,以使雷锋精神生生不息。

四、结语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集中表现,是每一个新时期的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精神,其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群众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决定了雷锋精神在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每一位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都应当认真学习并努力践行的时代精神。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开展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践活动,通过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用雷锋精神指导社会实践、发挥科研理论优势并使实践活动常态化等三种途径,充分发挥雷锋精神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使雷锋精神大学校园不断发扬光大,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真正做到与大学生同在。

参考文献:

[1]邵燕.论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人民论坛(总第365期),2012,(5).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第4篇

关键词: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3-0094-05

收稿日期:2014-03-0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批准号13XZX02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广亮,男,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及当代价值;

陈南生,男,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应急管理培训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学;

介燕菁,女,中共广西区委党校组织人事处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一个巨大的飞跃。不过,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社会结构的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日渐庞杂多元,秩序道德亟待优化。在此背景下,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为构筑我们的道德家园提供了社会道德建设的精神坐标。因而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倡导深入展开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以后,国内学术界也加强对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理论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现状概述

2012年杨木在《时事报告》杂志第1期发表了《学雷锋为何要常态化》一文,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倡导的“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目标较早展开了学术层面的探究。其他诸多杂志也在同一年相继登载了学者们对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的相关成果,譬如《道德与文明》在2012年第2期刊发《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和践行路径》、《党政论坛》在2012年第4期刊发《学习先进典型 推动学雷锋常态化》、《当代青年研究》在2012年第4期刊发《对推动高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思考》等。可以说,正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引发了国内学术界对学习雷锋活动向常态化研究的关注,此后不断吸引学界的广泛瞩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以学术论文为主、报纸为辅。根据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资料可以发现,截止到2014年2月关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的论文共276篇,其中论文类207篇,包括学术期刊、学位论文、国内重要会议论文等;日报类69篇;关于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的学术专著仅有两部,即张仲国等编著的《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和马振清所著的《大学生价值观与民族精神教育研究丛书:雷锋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集3部,即郭俊波主编的《再论雷锋精神 弘扬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常态化论文集》、红旗出版社编辑的《雷锋精神永放光芒――雷锋精神论坛文章汇编》以及崔延强等编著的《雷锋精神的时代观照》;课题研究成果集1部,即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所编的《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广西2012年“雷锋精神研究”重点课题研究成果》。此外,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研究出版社、新华出版社、红旗出版社等也各自出版了《雷锋精神学习读本》。

第二,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倡导为起点,研究热度以井喷形式出现,使得对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探索相比其他时断时续的零星关注或者处于忽视状态的项目而言,一开始即处于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状态。2012年之前国内学术界虽有一些展开学习雷锋活动的研究,但数量屈指可数,每年仅一到两篇左右;另外,成果与探索常态化推动学雷锋活动没有关系,仅是运动式对雷锋精神的学习。可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倡导是一个转折点和源起点。

第三,从科研立项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的两年内,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资助项目就达7项,其中2012年度4项,2项为重大项目,2项为一般项目;2013年度3项,1项为青年项目,2项为西部项目。分别是陆杰荣为首席专家的《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2012年度重大项目)、张湘涛为首席专家的《雷锋精神研究》(2012年度重大项目)、罗文章主持的《学雷锋常态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2年度一般项目)、江玉贵主持的《学雷锋常态化研究》(2012年度一般项目)、陈漫涛主持的《当前学雷锋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2013年度青年项目)、唐善茂主持的《基于受众的雷锋精神传承与弘扬研究》(2013年度西部项目)和陈南生主持的《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2013年度西部项目)。由此可见,国家对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二、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相关成果及主要观点综述

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研究具有点多、面宽、系统性和一定的持续研究空间等特点。总体上来说,学者们主要对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动因、内涵、践行方法路径、实践领域、困难及原因、意义等6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关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动因。倡导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既有时代原因,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因素影响。韩振峰教授从时代因素视角认为推动学雷锋常态化的动因在于:第一,任何国家或民族都需要伟大精神的激励、崇高道德的引领,雷锋精神就是历经中国几代人传承和发展的高尚精神;第二,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道德、诚信失范的迫切需要;第三,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传承要求通过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实现;第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雷锋精神的常态化践行弘扬[1]。王立新从哲学基础视野对为什么是常态化推动学雷锋活动分析,认为在人的属性上,雷锋的奉献主导精神、服务社会意识、高尚追求展现了一个人为什么活以及怎样活这个人的根本问题[2]。王锁明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必然性上,认为存在四个必然:一是当前道德局部领域面临的失范问题迫切需要形成常态化学雷锋活动;二是常态化学雷锋是解决向雷锋学习长期以来存在的一阵风现象,机制化巩固和发展学习活动成果的内在要求;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而常态化学雷锋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四是有效防范和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个人意识主义等问题,常态化学雷锋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动力[3]。

关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内涵。一些学者认为由于常态化内蕴是趋向正常的状态,因而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就是活动形态实现正常化、定期化。朱薇在《论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时代内涵》中认为学雷锋常态化就是“把雷锋精神作为集中、统一的规范,对雷锋的事迹进行宣传,对雷锋精神进行弘扬,并采用游戏、学习、劳动等活动的基本形式,使学雷锋活动趋向正常化、合情化、合理化,达到教育人们,提高人们素质,使人民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向前的目的。”[4]也有学者则把对学雷锋常态化内涵的解读侧重在雷锋精神品质上。孙炜、蒋志强、周剑锋提出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就是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人生追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增强才干苦练内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追求进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勤俭节约居安思危[5]93。

关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践行方法路径。学者们分别从宏观方法论指导和中观具体对策两个层面展开了探究。在方法论指导学雷锋常态化践行路径上,王兴东认为雷锋是平常人的典范,加上评判一个社会的道德文明程度主要是看社会大众的道德底线恪守度,因而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践行,一要以平常心宣传雷锋事迹,二要把学雷锋从寻常事做起,三要干群一心[6]。聂银学主张要做好“四个辩证结合”:内涵的统一性与外延的多样性相结合、优化社会环境与培育感恩情结相结合、领导垂范与公众践行相结合、制度建构与榜样示范相结合[7]。王立新、邓兆国认为关键是始终坚持领导带头,根本是及时化解社会难题,方向是坚持自觉自为[8]。朱维平认为除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和辐射带动外,还要找好有效载体、实现机制创新、不断拓展领域[9]。在具体对策指导学雷锋常态化践行路径上,宋顺喜认为常态化的学雷锋活动机制的建构包括健全学习教育机制、舆论宣传机制、群众参与机制、实践养成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10]。孙国相认为应以项目化方式促进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11]。王认为使学雷锋由道德义务转为法律义务,构建符合社会与公民需要的法律保障机制,也是一种重要途径[12]。吴志国认为建立常态化学雷锋活动的体制机制,一是要培育全社会的公益文化氛围,二是大力培育民间公益团体[13]21。

关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应用领域。学者们不仅对社会不同群体如何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展开探究,更从不同部门视角积极展开探索。其中,对学校学生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展开探究的最多,譬如刘欣从当代大学生学雷锋活动的现状入手,通过问卷调查,探究了当代大学生学雷锋常态化的现实困境,认为推动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需要引导认知、引导认同、引领实践和加强制度建设[14]。禹哲、李春如[15]和李浩、王超[16]分别对高校学雷锋活动运行模式展开解析,并有针对性地指出了目前学雷锋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譬如缺乏针对性、形式大于内容,任务多于志愿等。

在推进企业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方面,李荣臣认为要驾驭好五个方面:一是准确把握企业学雷锋活动的内涵意义;二是加强对企业学雷锋活动的组织领导;三是营造企业学雷锋活动的良好氛围;四是构建企业学雷锋活动的日常机制;五是确保企业学雷锋活动的实际效果[17]。范希春为首的抚顺供电公司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调研组通过实践调研总结了企业成功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五条经验:把雷锋精神融入企业、党员干部典型引路、推进企业学雷锋活动常态机制化、制定学雷锋活动激励政策、立足岗位学雷锋[18]。在军队展开雷锋活动常态化方面,朱志鑫、王兰稳认为要抓好四个方面:一是不断深化学雷锋教育凝聚思想共识;二是以融入实践为途径,增强学雷锋质量效益;三是以齐抓共管为手段,形成学雷锋的整体合力;四是以制度机制确保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开展[19]。王中立、司先喜对基层部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分析,认为既要准确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推动部队学雷锋常态化的坚定信念,又要以军事斗争为牵引,促进学雷锋活动更加深入发展,同时以长效机制建立保持学雷锋活动生机与活力[20]。在医院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方面,肖尊军认为医护工作者要正确认识雷锋和雷锋精神,明确目标,形成共识,并不断在医疗工作中创新学雷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以长效机制建构和完善确保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21]。

关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面临的困难及原因。陈莲凤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学雷锋活动像一阵风原因是由于雷锋榜样的政治色彩浓厚、形象过于完美、学习渠道过于单一[22]。吕蓉蓉认为开展学雷锋活动面临困难的原因在于四大困境: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多元价值取向,形成社会道德价值取向扭曲和共生道德观念缺失;二是市场经济社会形成的人与人信任危机和个人利益至上观念造成献爱心遭遇风险处境;三是网络娱乐化颠覆式宣传雷锋形象及雷锋精神,影响其正能量传承;四是学雷锋活动的形式化倾向造成了常态化学雷锋活动的苍白和单一[23]77。在探究造成学雷锋常态化面临困难的原因方面,王认为由于传统的学雷锋活动仅仅是出于道德层面的倡导或推动,而道德本身又缺乏强制力,因而导致学雷锋活动存在推动力不足的缺陷[24]。吕蓉蓉对学雷锋活动展开遭遇尴尬处境的原因分析,认为助人为乐行为缺乏健全法制护航、新闻媒体的泛娱乐化倾向影响、知识分子精英舆论引导功能弱化、雷锋精神教育中知与行的分离等造成了行动上的实践雷锋精神的行动无力[23]78。

关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意义。部分学者对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宏观意义或价值进行了探究,譬如吴潜涛、杨峻岭认为推动学雷锋精神常态化主要具有如下价值:一是便利现代社会公共秩序的形成;二是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三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5]。孙炜、蒋志强、周剑锋认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5]92-93。也有一些学者从较为具体层面把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对不同阶层的影响或教育意义做了探究,譬如李诗夏、李祖超从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了探究,认为雷锋精神可以引导大学生健全人格[26]。

三、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关联性研究

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关联性研究中,学术界关注最多的就是学雷锋活动的主体。但在关于谁是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进行的主体时,国内学术界没有对此展开宏观的一般探究,而是不同学者分别从各自关注的具体领域出发,探究推进这一领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主体。譬如有的以地方省区[27]、军区[28]、城市[29]作为推动学雷锋活动的主体;有的以学校[30]、企业[31]等作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主体;更有以社会不同群体譬如青年志愿者[32]、民间公益团体[13]20、媒体人[33]等作为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主体。在探究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效果上,一些学者则着重分析了学雷锋活动的异化现象,譬如喻瑜、唐瑞、刘阳就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问题分析认为,当前学雷锋活动是重形式轻内容,重短期效应轻长期目标、表面敷衍内心抵触[34]。辛延英、张静认为由于历史上雷锋形象的高大全远离生活形象、违背真实历史的宣传和虚假新闻宣传,而当前学雷锋又总是单一搞活动样式并且多集中于三月,加上高职大学生自身文明素质程度与雷锋精神的要求差距,因而高职校园学雷锋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形式化倾向[35]。

除此以外,也有学者论述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与传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精粹关系、弘扬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雷锋精神与保持党的纯洁性、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与道德英雄建构关系等。许莉在论述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与传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精粹关系时认为,雷锋精神诠释着“仁爱”的道德风习、雷锋精神彰显着“重义轻利”的道德价值、雷锋精神体现着“见贤思齐”的道德进取、雷锋精神体现着“积善成德”的道德践履[36]。在探究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方面,庄虔友认为二者具有三个一致性: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追求[37]。何建华在探究市场经济与雷锋精神时,认为“市场经济既需要功利性、竞争性价值,也需要具有规范性价值和超越性价值的雷锋精神。”[38]邱少明认为市场经济呼唤雷锋精神,在于雷锋的奉献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雷锋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企业发展倡导的思想风尚、雷锋的忘私轻利精神是规避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良药、雷锋的忠于职守与点滴做起精神是企业员工必需的职业素养[39]。关于雷锋精神弘扬与保持党的纯洁性关系,杨洪林、张宪利认为,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党性,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楷模:思想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方法论;组织上,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作风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0]。在探究雷锋纪念与道德英雄建构关系上,陈红军认为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迫切需要的英雄,通过雷锋由历史必需和历史可能的英雄形象出场,经过早期神化纪念,最终理性回归为普通人可以效仿的平民道德英雄形象,从而为新时期开展榜样宣传与道德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41]。

四、相关研究的不足与努力方向

国内学术界对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研究旨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该项研究深化了对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原因、内涵、路径、意义等的认知,拓深了社会道德建设的理论探究和现实实践,强化了社会主义道德模范对全社会的正能量示范引领作用。

在肯定国内学术界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积极贡献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相关研究存在的一些明显不足。第一,绝大部分学者过度重视中观对策,对微观案例研究和宏观理论阐述不足;第二,研究视野相对狭窄,多学科协同探究意识总体比较薄弱;第三,国内学术界专职探究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科研力量尚未形成,更无学术梯队的传承、发展,从而不能实现系统整合式的梯级层进;第四,在对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探究,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章相对较少,更多的是相对初步浅层的探索,当然更有一些重复研究,甚至学术不端。这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至今(截至2014年2月25日)学术界相关探究借助呈现的载体――期刊杂志即可看出来:在全部207篇期刊文章中,核心期刊34篇,仅占总数的16%,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只有9篇。因而从总体上看,对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探究还有待持久深入系统挖掘。

为使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更加深入,未来研究应重视如下四个方面。首先,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研究方法上,要注重中观对策与微观案例的有机结合,强化宏观理论对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的基础指导作用,从而既有根有据,也有的放矢,实现科学理论与现实实践的完整对接。其次,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研究视野上,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与系统学、信息统计学、历史学、文化学、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有着广泛的交织,这就需要推进跨学科合作研究,因而我们要敢于和善于打通单一学科局限的条条框框,推进和强化多学科贯通研究。再次,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的主题范畴上,应注意进一步拓深拓宽相应探究的纵横面。不仅继续深化现有关于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动因、内涵、方法路径与意义的探究,研究纵横度上不仅应将推动主体与推动效果有机结合,也应重视开展对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与国外伦理道德建设的比较研究。最后,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的学术梯队与平台架构上,应注重相应学术梯队与平台的建设,努力促进老中青三代有序衔接、共聚探究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有效合力,同时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部门有的放矢地推进架构适宜的学雷锋常态化科研平台的建立,使不同科研人才通过相应科研平台为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研究提供既力所能及又更具实效的见地。

参考文献:

[1]韩振峰.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是时代的呼唤[N].光明日报,2012-5-12(011).

[2]王立新.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构建的哲学基础和时代意蕴[J].前沿,2012(22):45.

[3]王锁明.论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必然性与实现路径[J].唯实,2012(7):35-36.

[4]朱 薇.论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时代内涵[J].学理论,2013(10):112.

[5]孙 炜,蒋志强,周剑锋.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7).

[6]王兴东.如何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J].政协天地,2012(3):14-15.

[7]聂银学.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应着力四个辩证结合[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107-108.

[8]王立新,邓兆国.论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构建与实施[J].前沿,2012(19):18.

[9]朱维平.以创先争优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J].传承,2012(15):26.

[10]宋顺喜.论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的构建[J].湘潮,2013(9):21.

[11]胡爽.以项目化促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N].盘锦日报,2012-3-1(01).

[12]王 .实现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29.

[13]吴志国.民间公益团体培育与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建设[J].湘潮,2013(6).

[14]许笑声.当代大学生学习雷锋常态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15]禹 哲,李春如.高校“学雷锋”活动运行模式研究[J].理论界,2012(12):144.

[16]李 浩,王超.高校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研究[J].品牌,2013(6):26.

[17]李荣臣.关于企业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几点思考[J].冶金企业文化,2012(3):32-33.

[18]范希春,等.让雷锋精神成为企业文化的灵魂和血脉[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5):41-42.

[19]朱志鑫,王兰稳.对促进部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开展的几点思考[J].改革开放,2013(12):53.

[20]王中立,司先喜.推动基层部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几点思考[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2(4):37-38.

[21]肖尊军.推动医院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2012(7):28.

[22]陈莲凤.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与公益文化培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0):162.

[23]吕蓉蓉.开展学雷锋活动困境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启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4).

[24]王 .实现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29.

[25]吴潜涛,杨峻岭.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的价值思考[J].中国德育,2013(5):15-16.

[26]李诗夏,李祖超.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10-11.

[27]姚庆武.湖南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实践启示[J].企业家天地,2013(10):98.

[28]李 谦,等.南阳军分区积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J].国防,2012(6):62.

[29]陈绍鹏.我市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N].上饶日报,2012-03-06(01).

[30]鲁 薇,左嘉琳,朱桂银.高校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策略[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11.

[31]中央企业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N].经济日报,2013-03-26(8).

[32]马 洁.以青年志愿者服务推动高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C].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2012:70.

[33]张怡恬.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中的媒体责任[J].求索,2012(9):240.

[34]喻 瑜,唐瑞,刘阳.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2(5):113.

[35]辛延英.高职校园学雷锋形式化成因探析[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9):96.

[36]许 莉.浅谈雷锋精神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J].理论经纬,2012(00):224-228.

[37]庄虔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弘扬雷锋精神[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2(3):83-84.

[38]何建华.论市场经济与雷锋精神[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2(2):14.

[39]邱少明.市场经济呼唤雷锋精神[J].新重庆,2012(4):40.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第5篇

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今天,社会更加渴求雷锋精祌,渴求是因为缺失,既然是缺失,就“亟须创新阐述体系,用当代价值观、道德观观察雷锋精神,从中发掘能激发时代共鸣的思想。否则,雷锋精神无法与当代人发生精神关联,我们也无法回应`雷锋精神过时论'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温和思考雷锋精神到底是什么?雷锋精神如何解读?雷锋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实质和特征?这些内容都是本章所要阐述的。

一、雷锋精神的内涵

雷锋(1940-162年)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措模、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是一个具体人物,是社会主义时期优秀人物的典型代表,但从其先进事迹中提炼出来的雷锋精神却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品质,而是一种凝蕴了中华传统美德和可贵中国精神的时代精神。1963年3月5日,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运动。雷锋的崇高精神也激励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然而,雷锋精神经历了极“左”时期的“神化”和时期的“极化”,直至市场经济时期的“淡化”以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我们又疾呼雷锋精祌、渴望雷锋精神的回归,那么,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又该如何解读?因此,对雷锋精神的本质内涵进行概括和总结,使其与时代特点相结合,与时俱进,对于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中解读雷锋精神

20世纪60年代,在的表率下,老一辈革命家也纷纷发表学习雷锋的题词,从此,中国大地揭开了学雷锋活动的序幕,开启了一场影响新中国历史走向,塑造全新国民性格的伟大实践。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雷锋精神随着历史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着演绎,但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所包含的内容却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题词所揭示出来的雷锋精神实质至今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雷锋精神指明了方向。

第一,题词把雷锋精神定位于共产主义精神和风格。刘少奇的题词说:“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的题词中说:向雷锋同志学习“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邓小平题词说:“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雷锋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他认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一样。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时候,身上的细胞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同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在此认识基础上,雷锋处处以党、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积极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因此,正因为雷锋坚持了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雷锋精神才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质。所以,雷锋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的生动反映,也是我党我军优良革命传统的具体体现。

(二)从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中归纳雷锋精神内涵演绎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雷锋活动的指向和内容不同,人们对雷锋精神内涵的全释也不同。不断地对雷锋精神内涵进行融汇和归纳,不仅是雷锋精神具有持久感染力和广泛适应性的基础,也是不同时代内容和社会价值观转换的必然反映。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分别在不同历史时期作过重要题词、指示或讲话,这些都深刻揭示了雷锋精神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内涵,激励着学雷锋活动的持续开展。

20世纪60年代,关于雷锋精神的内涵,学界普遍认为对雷锋的题词,精辟、全面概括了雷锋精神的内涵,揭示了雷锋精神的“阶级性、实践性、无私性、崇高性,是后人研宄雷锋精神的基本依据”。关于学雷锋的内容,曾说:“学习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概括而言,在上世纪“60后”人群的眼里,“雷锋”两个字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雷锋精神成了“ 善美”的象征。该时期学雷锋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学习雷锋那种自力更生、埋头苦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并突出“忠于党、忠于”和爱憎分明的阶级意识。学雷锋就是要听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

十年浩劫中,“”一伙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学雷锋出现极端化,雷锋精神甚至被少数阴谋家当成阶级斗争的工具,以至于社会上群众感叹“雷锋叔叔不在了”。然而,由于60年代雷锋精神的深入人心,在乡村民间雷锋精神仍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只是70年代的人们学雷锋,重点突出学习雷锋叔叔鲜明的阶级立场和爱憎分明的革命精神,在党的教导下,要像雷锋那样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正如《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的歌词一样,要“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不忘本”成为当时群众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第二章20世纪60年代“雷锋热”的历史考察

研究雷锋精神的演变轨迹,揭示雷锋精神的演变规律,除了要研究雷锋的成长轨迹和雷锋精神内涵的历史演绎之外,还必须把雷锋精神放在每一特定历史阶段进行考察,去进一步研究雷锋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探究雷锋精神产生的必然性以及背后反映的人们思想价值观的转换,概括每一历史阶段学雷锋活动的特点,反思弘扬雷锋精神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总结可供借鉴的学雷锋经验教训,进而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基于此,有学者在文中指出:“要研究雷锋成长的道路,运用雷锋成长的规律,帮助更多的后来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向雷锋那样成长起来。”

一、雷锋精神形成的宏观背景

上世60纪年代之所以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雷锋精神之所以在该时期产生跟该时期独特的国内外环境密不可分。时势造英雄,在独特的历史背景下,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迫切需要一种给人震撼的精神力量,需要英雄模范来鼓舞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斗志、积聚力量、奋勇向前,从而摆脱困境,这就为雷锋和一系列雷锋式的英模人物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和氛围。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第6篇

【关键词】雷锋精神 思想政治工作 文化建设

012年3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指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2012年4月20日,中共辽宁省委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学郭明义活动的实施意见》,对省内开展学雷锋活动做出了详细的部署。高校相对于其他单位和团体,在弘扬雷锋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人力优势、阵地优势和时间优势,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因此,新形势下,在高校中开展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践活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高校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性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雷锋精神蕴涵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丰富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雷锋精神是一面永放光芒的旗帜。新形势下高校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是激发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热情,倡导文明新风,提升道德水平,矫正诚信缺失,引导大学生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的有效途径;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奋发向上精神力量的重要载体;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辽宁省部分高校学习雷锋活动的调研及相关分析

雷锋精神影响了社会各个阶层,其中大学生是学习雷锋活动的主体,大学生的学雷锋活动也最受外界关注。笔者在2012年12月~2013年6月,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对辽宁省5所高校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情况做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现综述如下:

1.高校学习雷锋活动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全省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组织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与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学、鞍山师范学院5所高校的部分师生的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辽宁省各大高校都高度重视雷锋精神的学习与实践,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需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高校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校园文化,丰富用雷锋精神育人的良好舆论氛围。

在笔者走访的几所院校中,学习雷锋活动大都已形成一定的声势和规模。辽宁是新时期雷锋传人郭明义的故乡,因此辽宁省各大高校都把学习雷锋传人郭明义作为新时期践行雷锋精神的重要载体。大连理工大学把学习雷锋精神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看影视、学理论”的平台,组织全体新生观看电影《郭明义》,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定期举行“青春放歌,志愿飞翔”学习雷锋升旗仪式;辽宁大学30余名大学生利用暑假深入郭明义工作的鞍钢采矿厂,与郭明义面对面交流,组织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辽宁大学分队”,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校掀起了“践行雷锋精神,争做当代郭明义”的热潮,建立了阳光溢鸿儿童村爱心实践基地,开展“情暖夕阳红”爱心助老工程;东北大学300多名大学生加入了郭明义爱心团队。同时,东北大学依托文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优势,以大学生理论社团为载体,成立“当代雷锋精神研究”社,通过理论研究和考察学雷锋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等方式,对“当代雷锋精神”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举办座谈会、邀请学雷锋先进个人等方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文化实质、时代内涵和具体要求,从而自觉自发地在学习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东北大学还开展了一系列“做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将学雷锋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机融合在一起。

2.“当代大学生传承与践行雷锋精神”调查问卷的相关分析

其中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9份。同时对其中的部分老师进行了详细访谈。

“当代大学生传承与践行雷锋精神”调查问卷共设置了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79份,受众对象全部为大学生,涉及一本、二本不同类型院校5所。该问卷设计了诸如“您所在的大学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形式是否丰富”“您最喜欢的、最佳、效果最好的宣传雷锋精神的途径是什么”“当代大学生最欠缺的雷锋精神内涵(可以多选)”等开放式与半开放式问题,对高校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形式、载体及内容进行调研。

数据分析显示:有近六成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学习雷锋精神主题活动形式不够丰富或一般,说明学校内部的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需要加强,特别是部分学生提出第二课堂的资源利用率低,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度;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校外雷锋精神的宣传正在逐步替代老师课堂传授,认为形式多样化、自由度强的宣传方式应引入对雷锋精神的主题教育中,反映了在校生从社会角度,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最基础、最迫切的需求:80%以上的学生认为雷锋精神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意味着在经济建设新时期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与价值仍然具有非常高的认可度,并且认为雷锋精神的传承与践行,主要依托学校的环境与氛围。问卷中“当代大学生最欠缺的雷锋精神内涵”,被选中的内涵排名分别是:无私奉献29.2%、助人为乐28.7%、艰苦奋斗16.9%、爱岗敬业12.7%、爱国精神9.3%、其他精神3.2%。有学生提出了勤俭节约等内涵并表示出高度的认同感。

3.高校学习雷锋活动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以及对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发现,近年来,省内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雷锋活动。但同时学雷锋活动也不同程度存在着诸如“重形式轻内涵、重短期目标轻长期目标”等具体问题,降低了高校学习雷锋活动的效果。

(1)高校学雷锋活动缺乏长效机制和有力的管理

高校作为学习雷锋活动的主阵地之一,在深入学习开展学雷锋活动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但目前高校学习雷锋活动并没有与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学习、生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校对大学生学雷锋实践活动缺乏具体的机制和目标管理体系,学雷锋活动缺乏具体的监管考核体系,导致活动实施的具体要求和效果较难达到。同时,在对先进典型的培树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高校学雷锋活动的形式、载体和内容不够丰富

高校学雷锋实践活动主要是以校园为主的劳动服务以及校外的志愿服务活动,雷锋精神的理论学习没有深入开展,大学生学雷锋的主体性意识不够强,在开展的学雷锋实践活动中,缺乏有效的形式、新颖的载体及丰富内容,且雷锋精神的具体内容没有和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有机地融合,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实践效果不显著。

(3)高校学雷锋活动与社会没有形成合力

对于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学校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不断丰富的实践活动缺乏一定的场地、资金及人力支持,且高校与社会力量共同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够,没有形成合力,有一部分高校教师没有把学雷锋活动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三、高校开展学习雷锋实践活动的思考

通过对辽宁省部分高校学习雷锋实践活动的调研总结出,高校要将学雷锋活动持久的不断引向深入,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1.高校学雷锋活动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机构

高校学雷锋的组织管理机构一旦成立,学习雷锋活动就有了统一的思想和共识,就有了具体的目标,通过学习雷锋活动的全过程及具体活动的精心部署和具体指导,定期对一个阶段的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并及时进行相关的评比及表彰,形成学习雷锋活动的合力,确保学校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及实效性,以此形成良好的学习雷锋的氛围。

2.高校学雷锋活动需要丰富的形式、内容及载体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雷锋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要求,把学习雷锋活动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不断创新形式及内容,拓展学习实践载体,积极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教育作用,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积极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旨的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深化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3.营造浓郁的学雷锋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的熏染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媒体(如校报、网络、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对雷锋精神展开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宣传,及时报道大学生中的好人好事,组织有关弘扬雷锋精神的座谈和讨论,与学生进行对话。同时,高校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用雷锋精神对待教育事业,以高尚行为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通过积极有效的舆论导向和言传身教,来实现创建文明校园,弘扬雷锋精神的目的。

4.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分的科学评定机制

建立和健全激励、检查考评和评价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以切实可行的制度促进学雷锋活动的健康发展和深入持久。高校要对学生平时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详实的记载,对学生参与学雷锋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参与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科学、恰当的评价,并与学生综合素质分的评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评定机制。在全校学生中贯彻落实,通过这一机制调动、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自觉地践行雷锋精神。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它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新形势下高校应重视对雷锋精神的学习与践行,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多主体多角度出发,丰富其形式、内容和载体,不断探索雷锋精神与培育新一代大学生的内在关系和融合方式,实现新时期学习雷锋活动的常态化与机制化。

参考文献:

[1]黄绍国.论高校大学生学雷锋常态化机制的构建――以湖南中医药大学学雷锋实践为例 [J].湘南学院学报,2012,(8):116-117.

[2]张振平.对高校弘扬雷锋精神的几点思考 [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6):100-102.

[3]喻瑜,唐瑞,刘阳岫.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2,(9):112-113.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第7篇

【关键词】“雷锋精神”;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1963年3月5日,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年来,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心目中崇高的道德楷模,成为全社会共同尊崇的道德典范,影响了几代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适应时展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期待,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对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作出具体安排。在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实质

“雷锋精神”在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与实践,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紧跟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内涵十分丰富、意蕴十分深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弘扬“雷锋精神”,首先要学习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这是“雷锋精神”的精髓。雷锋作为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他的一生中,始终保持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工作中时刻表现了对党和社会主义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其次,要学习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这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和本质所在。雷锋在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当中,自觉地实践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也是“雷锋精神”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第三,要学习雷锋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这是“雷锋精神”的根本要求。雷锋身体力行,一生都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就像一颗平凡的螺丝钉,在岗位上默默地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第四,要学习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这是“雷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荣,以骄奢淫逸、铺张浪费为耻,克勤克俭,厉行节约,是艰苦奋斗的典型。

第五,要学习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这是“雷锋精神”的时代特征。雷锋的“钉子”精神就集中体现了他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二、新时期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与特质

为了在广大青年中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引导当代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007年10月16日,印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具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坚定信念,从理论上和思想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青年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具备如下的品格和素质:一是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二是理解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是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是具有宽厚的科学文化基础,能经受各种环境考验。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是一个静止的、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内涵。当前,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也有所处时代所决定的特质。一是政治理论特质,即在新的意识形态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高度的政治鉴别力;二是实践能力特质,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高水平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力。

三、“雷锋精神”蕴含的精神品质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特质的内生联系

雷锋精神所蕴含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政治特质相融合统一。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追求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力量与作用,始终贯穿于党的事业的历史进程中。

雷锋精神所蕴含的刻苦钻研、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的实践品质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能力特质相融合统一。雷锋在其短暂人生中,在每一个岗位都发扬着“螺丝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始终坚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和勇于探索的工作态度,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植根于社会实践中的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对于新时期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不仅要求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也要求具有良好的能力素质,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一名成熟的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以自强、奋进的积极态度,学习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克服各种困难的坚强意志力,为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积蓄力量。

雷锋精神所蕴含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道德品质特质相融合统一。雷锋一生都全心全意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追求,自觉地把个人价值和人民需要紧紧地联系起来。服务人民成为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集中体现,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和本质所在。新时期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的新形势下依然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与政治观点,就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言论和行为的宗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奋发学习、拼搏进取,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弘扬“雷锋精神”,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路径

(一)弘扬“雷锋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相结合

理论学习与研讨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主要课程,在高校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首先要求抓好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教育大学生。雷锋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精神源头,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新时期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展理论培训中有效结合“雷锋精神”,可以让大学生在感人的故事、生动的史实中准确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定共产党领导的信念。

首先,将弘扬“雷锋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雷锋精神”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改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缺点,符合大学生的成才需求,可以提高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的教育效果。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中,着重讲解中国共产党如何形成共同理想及为实现美好的理想所付出的努力,从而引导大学生了解雷锋精神的产生,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并将雷锋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自觉践行。

其次,将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理论学习相结合,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引导他们阅读雷锋日记及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大学生骨干是青年大学生中有理想追求,有兴趣爱好、有群众基础、有组织纪律以及思想进步,学习勤奋,责任心强的优秀学生,他们是高校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点对象。高校以培训班的形式,指导大学生骨干学习雷锋日记、雷锋故事等经典,从雷锋深入浅出的实践语录中领会雷锋精神,认同雷锋精神。

最后,将弘扬“雷锋精神”与理论学习类社团建设相结合,发挥学生社团的自治作用。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组织培养,更要把理论学习转化为大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转化为一种大学生自觉地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习惯。高校通过加大对“雷锋精神”研究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等理论学习类社团的建设力度,加强指导,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阵地作用,引导大学生自觉的、经常性的学习、研究雷锋精神。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和相信党的理论,增强对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二)弘扬“雷锋精神”与实践体验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因此高校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必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促使大学生真正理解领会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在为大学生搭建实践体验平台时,要有效利用“三五”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载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广泛开展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雷锋式人物的宣传教育,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基本道德规范,弘扬雷锋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首先,将弘扬“雷锋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主旋律作用。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具体等特点,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行为能产生较大影响。高校要积极营造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学雷锋报告会、主题演讲、读书征文、话剧表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广大大学生更好地了解雷锋、崇尚雷锋、学习雷锋。要积极运用网站、微博等新媒体,开辟“雷锋精神”专栏,将学雷锋先进典型,尤其是校园内“当代雷锋”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大力营造学习雷锋的氛围;播放《向雷锋学习》、《雷锋》等影视作品,开展“观影有感”等交流讨论活动,引导大学生感受雷锋的高尚品格、崇高境界和人格魅力,正确把握雷锋精神的内涵与实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其次,将弘扬“雷锋精神”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发挥实践体验的延伸作用。社会实践可以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高校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有意识的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人民,在实践中加深对科学理论的认同和理解。通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学雷锋 树新风”青年志愿者活动、“忘年交”倾听老党员等实践式、体验式的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将“雷锋精神”内化,做到自觉践行雷锋精神,从而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

最后,将弘扬“雷锋精神”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积极发挥高校的平台作用。高校有着丰富的研究资源,大学生又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如果两者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解和发展“雷锋精神”等科学理论。高校依托“挑战杯”等科技竞赛平台,组建由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科研团队,立足社会实际,结合学生实践心得,思考研究“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以实践带研究,引导大学生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实现对“雷锋精神”等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党和人民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让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培养出一批信仰坚定、奋发向上、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新时代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参考文献

[1] 秋石.让雷锋精神永驻神州大地[J].求是,2012(6).

[2] 石国亮,黄尹,廖艳琳.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9(12).

[3] 黄芳芳.独立学院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初探[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2).

[4] 陈立力.红船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