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合集7篇)

时间:2023-06-15 17:17:56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第1篇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农村中的许多富余劳动者,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他们的孩子绝大多数只能留守在家庭,由老人或亲戚代养,这些学生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据权威部门调查研究,我国目前有20xx万左右留守儿童,其中近四份之一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日照市莒县招贤镇中心初级中学 ,处在城乡结合部,现有教学班级22个,学生1200多人,许多家长外出务工,孩子的监护人大都是爷爷奶奶,他们大多本身没有接受较高、较系统的教育;对孩子的关心、教育更多的体现在溺爱上;他们年迈体衰,行动比较缓慢,祖辈之间缺乏沟通,即使有,大多也是无主题的沟通。当孩子在学习上面临困难时,不能及时的帮助和解决;生活上有了问题时也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受了委屈也藏在心理;老师有时联系不上儿童的父母,便会出现教育的脱节现象,孩子显得非常无助。这样就造成了孩子性格孤僻、自卑、自私、倔强,逆反心理较强,退缩冷漠,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甚至过分任性,淘气。在失去了日常的父爱母爱后,孩子的思维、行为,对社会现象的感知与响应,也就发生了剧烈的震荡,导致厌学心理特别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问题,是班级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思。

我们思考如何针对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进行教育对策研究,怎样从学校教育入手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尝试通过系列体验式德育主题活动和分层实施的心理干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指出: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纲要中还要求重视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逐步在大中城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儿童心理咨询和矫正服务机构。

2、教育理论。我国古代教育家很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也常说: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而留守儿童作为我们教师工作殊对象,他们既有一般学生心理特征中的共性,又有特殊性。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研究教育方法,改进教学。引导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加强我校教师教学科研意识,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针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厌学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成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监管人的基本状况和生存现状。

3、监管人的现状与留守儿童个性品质形成的关系。

4、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新模式、新方法。

5、建立符合留守儿童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方案形成一套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五、五、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搜集国内外有关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资料,搜集相关课题研究的最新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作借鉴和参考。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心理现状,为实施兴趣学习法作好准备。

3、个案研究法。通过若干个个案研究﹐进行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按方案做好阶段性总结,在总结中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六、实施步骤及分工

1、准备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研究参与人员,设计制定研究方案,规划课题研究措施,分工落实。

(2)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信息。准备课题研究的理论材料、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组织发动课题研究,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培训,作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并开始初步的研究活动。

(3)做好课题申报工作。

2、实验研究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课题组人员和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课、课题研究会、成果汇报会等各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和经验总结。在实施阶段里,要求要建立研究资料档案(调查分析材料、课题研究论文等)。还可以不断地修正方案,完善方案。

3、总结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撰写研究综合报告、研究论文、经验总结,形成最后成果。

(2)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与交流。

(3)接受课题组专家组的全面评估与验收。

七、课题组研究成员及分工

王孝英:课题组组长,总领课题组的工作。

魏忠安 杜纪飞 :调查留守儿童男女生人数、年龄大小父母外出情况、生活环境

相庆昌 张相伟 :调查研究留守儿童面对学习及生活的态度、对父母打工的态度、留守儿童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期望。

许贞刚 朱利志: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因素、建立留守儿童完备的信息档案 。

八、研究经费

学校将提供相关的经费保证本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与按期结题。

2017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二

一、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课题提出的背景

(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几年来突出的社会问题。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块生活,有的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无法像父母那样给他们以温暖、约束、管理,大多数学生成绩下降,出入网吧,行为习惯差,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

(2)隔代教育问题是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 ,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行为习惯差的问题。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温暖,联络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给他们爱,给他们温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生活充满阳光。

②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的问题,督促他们学习。在校期间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校外和监督人联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学生。

③解决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交往误区,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感恩情怀、合作意识。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校作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完全中学,接纳的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明显感觉到问题较多。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我们计划以宁县五中留守儿童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出专题研究。

二、国内外相近课题研究情况: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主要是近几年才有的。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

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多正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

三、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父母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大,本课题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全面培养有用人才,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四、研究的内容:

1、宁县五中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2、宁县五中 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3、宁县五中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4、 宁县五中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5、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五、研究的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法

了解我校初中部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 、教育实验法

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4 、经验总结法

对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5 、案例研究法

选择恰当的学生样本,通过跟踪调查、教育引导,摸索留守儿童教育的一般规律。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社会的关爱有助于完成课题。国家重视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教育部门给予一定的帮助扶持。

2.学校关心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政教处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帮助。图书馆各类资料齐全,多媒体教室全天候开放,查找资料方便。

3.我校是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数量很多,有很多案例提供研究。

4.作为专任教师,有利于和留守学生沟通, 便于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研究

七、研究的组织实施

1、研究的组织

学校政教处、教导处负责课题有关理论的组织学习、课题的总体规划、研究方法引导,督促指导以及课题有关开展工作。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的具体指导下收集有关研究资料,开展有关实验研究并共同进行分析总结,最后由课题负责人和赵书良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理论指导专家:朱永良(宁县五中副校长 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姜佐政(宁县五中副校长 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马 颢( 宁县五中副校长 中学高级数学教师)

课题组组长:

郑文芳( 中学二级教师,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

课题组成员:

赵书良(中学一级教师,负责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王天辉 杨娟(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负责资料的分析整理工作,撰写《调查报告》和《案例分析》)

杨 娟 王建国(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教师,负责收集本校七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李旭英 朱丽娜 陈文佳(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中学三级教师,主要负责收集本校八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郑文芳 赵书良(中学二级 / 中学一级教师,主要负责收集本校九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2、研究的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为课题申报和理论建构阶段

主要目标:召开课题组活动预备会议,开题论证会议,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

(2)第二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为全面铺开阶段

主要目标:各种资料的收集、各项研究实验、案例的开展,摸索积累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3)第三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为验收结题阶段

主要目标:摸清我校留守儿童现状,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模式或有效方法,反思、完善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的结题。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1、宁县五中留守儿童现状的第一手调查研究资料一套。

2、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验论文、案例研究成果。

3、给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建议。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第2篇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农村中的许多富余劳动者,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他们的孩子绝大多数只能留守在家庭,由老人或亲戚代养,这些学生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据权威部门调查研究,我国目前有20xx万左右留守儿童,其中近四份之一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日照市莒县招贤镇中心初级中学 ,处在城乡结合部,现有教学班级22个,学生1200多人,许多家长外出务工,孩子的监护人大都是爷爷奶奶,他们大多本身没有接受较高、较系统的教育;对孩子的关心、教育更多的体现在溺爱上;他们年迈体衰,行动比较缓慢,祖辈之间缺乏沟通,即使有,大多也是无主题的沟通。当孩子在学习上面临困难时,不能及时的帮助和解决;生活上有了问题时也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受了委屈也藏在心理;老师有时联系不上儿童的父母,便会出现教育的脱节现象,孩子显得非常无助。这样就造成了孩子性格孤僻、自卑、自私、倔强,逆反心理较强,退缩冷漠,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甚至过分任性,淘气。在失去了日常的父爱母爱后,孩子的思维、行为,对社会现象的感知与响应,也就发生了剧烈的震荡,导致厌学心理特别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问题,是班级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思。

我们思考如何针对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进行教育对策研究,怎样从学校教育入手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尝试通过系列体验式德育主题活动和分层实施的心理干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指出: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纲要中还要求重视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逐步在大中城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儿童心理咨询和矫正服务机构。

2、教育理论。我国古代教育家很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也常说: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而留守儿童作为我们教师工作中特殊对象,他们既有一般学生心理特征中的共性,又有特殊性。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研究教育方法,改进教学。引导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加强我校教师教学科研意识,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针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厌学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成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监管人的基本状况和生存现状。

3、监管人的现状与留守儿童个性品质形成的关系。

4、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新模式、新方法。

5、建立符合留守儿童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方案形成一套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五、五、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搜集国内外有关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资料,搜集相关课题研究的最新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作借鉴和参考。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心理现状,为实施兴趣学习法作好准备。

3、个案研究法。通过若干个个案研究﹐进行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按方案做好阶段性总结,在总结中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六、实施步骤及分工

1、准备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研究参与人员,设计制定研究方案,规划课题研究措施,分工落实。

(2)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信息。准备课题研究的理论材料、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组织发动课题研究,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培训,作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并开始初步的研究活动。

(3)做好课题申报工作。

2、实验研究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课题组人员和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课、课题研究会、成果汇报会等各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和经验总结。在实施阶段里,要求要建立研究资料档案(调查分析材料、课题研究论文等)。还可以不断地修正方案,完善方案。

3、总结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撰写研究综合报告、研究论文、经验总结,形成最后成果。

(2)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与交流。

(3)接受课题组专家组的全面评估与验收。

七、课题组研究成员及分工

王孝英:课题组组长,总领课题组的工作。

魏忠安 杜纪飞 :调查留守儿童男女生人数、年龄大小父母外出情况、生活环境

相庆昌 张相伟 :调查研究留守儿童面对学习及生活的态度、对父母打工的态度、留守儿童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期望。

许贞刚 朱利志: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因素、建立留守儿童完备的信息档案 。

八、研究经费

学校将提供相关的经费保证本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与按期结题。

2017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二

一、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课题提出的背景

(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几年来突出的社会问题。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块生活,有的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无法像父母那样给他们以温暖、约束、管理,大多数学生成绩下降,出入网吧,行为习惯差,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

(2)隔代教育问题是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 ,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行为习惯差的问题。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温暖,联络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给他们爱,给他们温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生活充满阳光。

②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的问题,督促他们学习。在校期间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校外和监督人联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学生。

③解决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交往误区,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感恩情怀、合作意识。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校作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完全中学,接纳的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明显感觉到问题较多。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我们计划以宁县五中留守儿童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出专题研究。

二、国内外相近课题研究情况: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主要是近几年才有的。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

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多正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

三、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父母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大,本课题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全面培养有用人才,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四、研究的内容:

1、宁县五中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2、宁县五中 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3、宁县五中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4、 宁县五中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5、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五、研究的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法

了解我校初中部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 、教育实验法

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4 、经验总结法

对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5 、案例研究法

选择恰当的学生样本,通过跟踪调查、教育引导,摸索留守儿童教育的一般规律。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社会的关爱有助于完成课题。国家重视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教育部门给予一定的帮助扶持。

2.学校关心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政教处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帮助。图书馆各类资料齐全,多媒体教室全天候开放,查找资料方便。

3.我校是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数量很多,有很多案例提供研究。

4.作为专任教师,有利于和留守学生沟通, 便于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研究

七、研究的组织实施

1、研究的组织

学校政教处、教导处负责课题有关理论的组织学习、课题的总体规划、研究方法引导,督促指导以及课题有关开展工作。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的具体指导下收集有关研究资料,开展有关实验研究并共同进行分析总结,最后由课题负责人和赵书良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理论指导专家:朱永良(宁县五中副校长 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姜佐政(宁县五中副校长 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马 颢( 宁县五中副校长 中学高级数学教师)

课题组组长:

郑文芳( 中学二级教师,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

课题组成员:

赵书良(中学一级教师,负责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王天辉 杨娟(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负责资料的分析整理工作,撰写《调查报告》和《案例分析》)

杨 娟 王建国(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教师,负责收集本校七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李旭英 朱丽娜 陈文佳(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中学三级教师,主要负责收集本校八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郑文芳 赵书良(中学二级 / 中学一级教师,主要负责收集本校九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2、研究的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为课题申报和理论建构阶段

主要目标:召开课题组活动预备会议,开题论证会议,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

(2)第二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为全面铺开阶段

主要目标:各种资料的收集、各项研究实验、案例的开展,摸索积累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3)第三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为验收结题阶段

主要目标:摸清我校留守儿童现状,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模式或有效方法,反思、完善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的结题。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1、宁县五中留守儿童现状的第一手调查研究资料一套。

2、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验论文、案例研究成果。

3、给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建议。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第3篇

课题组胡兴 胡鹏鹏

[课题简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我国广大农村,进城打工已成为农民获取经济来源的主要方式,尤其近几年,进城打工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多,这种“背井离乡寻富路,离田离土求发展”的状况,致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群不能完全享受父母关爱、家庭温暖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据统计,我国1.2亿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或到外地打工挣钱。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以下的占86.5%,按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而且这个数字逐年在增长。这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心理和人格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逃学、旷课、不交作业、说谎,沾染打架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孩子因第二监护人管理不当而离家出走,甚至被拐卖。“留守儿童”现象成了一个新的社会话题,特别是能否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已成为讨论的热点。

2.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是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

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面对复杂的社会,身心健康成长尤其令人担忧。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有心事无处诉说,只能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扛下所有问题,很容易形成精神或人格障碍。“留守儿童”就像乡村的小草一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着。如何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3.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严峻课题。

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为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寻求策略措施,我们选出了《盘州市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对应策略》课题。

二、课题立项情况

本课题在2017年3月底选题后,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经过设计论证,先后报层层主管部门审批,于2017年8月中旬得到六盘水市基础教育教学课题评审委员会批准立项。

三、课题组成员详细情况一览表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承担任务

手机

胡鹏鹏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中学

中学二级

协助负责人完成开题报告、结题报告、负责留守儿童虚荣心理研究报告

18785845480

向克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小学

小学高级

负责收集各种研究资料、负责留守儿童孤独心理研究报告

13708588996

胡玮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中学

中学高级

负责审查、编辑各种研究资料、负责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研究报告

13985928316

何梅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小学

小学高级

负责编辑、装订各种研究资料、负责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研究报告

15329184370

支成贤

盘州市英武镇中心校

中学一级

负责制定调查问卷、负责留守儿童偏执心理研究报告

13984605706

四、课题研究时间表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1

 准备阶段

(2017年3月—7月)

1、申报表的填写;2、制定出具体研究计划,实施方案;3、开题报告

书面材料和电子材料

2

实施阶段(一)(2017年9月--12月)

1、准备阶段工作总结;2、各子课题调查分析报告;3、各调查报告论证

领导和专家评估

3

实施阶段(二)(2018年2月--12月)

1、课题专题研究报告;2、总课题研究推广报告;3、实施阶段工作总结

周边乡镇学校推广结论

4

 结题阶段(2019年1月---4月)

1、课题研究成果实践运用总结;2、讨论结题报告的形成;3、结题阶段工作总结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留守儿童”就是父母长期外出孩子留守在家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的儿童。留守儿童常出现情感缺失、心理偏差、行为失当、学业失控等现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人格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不少人误入歧途,这些孩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 同时,留守儿童在“家”骗第二监护人,在学校骗老师,沾染打架、、酗酒等不良习气;致使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容易走极端。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体贴照顾,出现害羞、内向、孤独的心理倾向。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害怕与人合作交流等。 本课题正是基于此提出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培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健全的人格,以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心理健康和能力。教育留守儿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此,课题组成员从盘州市一些中小学选取留守学生近400余名,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专门研究留守学生的学习、交往、偏执、逆反、虚荣、羞怯等心理问题及生活状况。通过探索研究后,我们建议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而使他们的身体和身心健康都得到快乐成长。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先后编写了盘州市校本系列教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读本》,编印成书作教育系统内部资料赠送盘州市境内学校使用。也写出了各种心理特点的研究报告如:《对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交际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虚荣心理的研究报告》均被我校心理咨询室收存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培训使用,同时也被一些相关学校引用。

【关键词】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心里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会越来越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缺乏系统性的内容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做法,本课题正是基于此,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出发,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一线教师的亲身经历,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挖掘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制定培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值得推广的行之有效的策略,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试图寻找一个突破口。使留守儿童父母安心务工,还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经验。同时,通过关心爱护,使其留守儿童能在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好转,表现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持续好转,心里素质明显增强,学业成绩稳步上升;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力、自理能力都不段增强,身心健康不断发展,综合成绩呈上升趋势。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目前,社会各界人士已对留守儿童作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研究报告不断出现, 打开电脑搜索“留守儿童”就能搜索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和各地出台的有关关心留守儿童的政策。

1.国内研究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留守儿童进入大众的视野,其概念随着社会进步而嬗变。留守儿童作为农民工的衍生群体,其关注度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焦点。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体质、学业、社会性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但结论大相径庭。留守儿童将长期存在,教育关爱工作任重道远,须避免留守儿童个体标签化,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国外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范围内受父母移民影响的留守儿童数量巨大。国外留守儿童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者不仅描述了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且对移民影响留守儿童发展的机制和过程也比较感兴趣,提出了一系列中介和调节因素。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对留守儿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比较关注,各地纷纷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问题的研究已经启动,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以及重庆市的个别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王宗飞《任性冷漠内向孤独 “留守孩子”令人担忧》探究了留守儿童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产生消极情绪。黄应圣、刘桂平在2004年的研究中,也认为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迟希新在2006年的研究中也道出了留守儿童在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人格以及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偏差……这些研究,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但这些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他人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有: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暴躁、极端的性格。等特征,产生了叛逆、厌世情绪。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盘州市“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2、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方面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纠正、排除、防止学校“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

3、对盘州市“留守儿童”的各种个性心理品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4、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初步培养教师具有从事心理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研究内容

1、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主要心里现象分析

a、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现象

b、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逆反心理现象

c、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交际心理现象

d、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虚荣心理现象

e、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偏执心理现象

f、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现象

g、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孤独心理现象

h、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常见异常行为

2、对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及建议

    (三)研究方法

1、 抽样调查法: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盘州市部分中小学学生主要心里现象。

2、行动研究法:结合盘州市部分中小学教学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研究的过程,分阶段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及时调整和完善研究步骤、具体研究策略。

3、 个别谈话法: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访谈,分析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和解决方法。

4、 教育文献法:查阅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文献,明确研究的目标,分析研究中涉及的有关变量。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完成区域内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象的调查,提取数据,对中小学学生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象进行分类。做好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开展开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以及设计调查问卷等。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2018年3月—2018年12月)

1、 主要按计划、步骤进行课题研究。

2、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盘州市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象。

3、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盘州市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象。

4、 根据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访谈和社会调查,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研究转变策略。

5、 对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

(三)研究的总结阶段(2019年2月——2019年4月)

       整理材料,总结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写好课题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调查结果统计

课题组通过对盘州市八个中小学约400余人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详见各种心理问卷调查统计报告),主要数据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占89%,没有的占11%,其中:

(1)认为交际心理有困难的占20%,一般的占65%,没有困难的占15%;

(2)认为学习心理有困难的占30%,一般的占70%,没有困难的占10%;

 (3)有逆反心理的占40%,一般的占50%,没有的占10%;

(4)有偏执心理的占30%,一般的占60%,没有的占10%;

(5)有羞怯心理的占45%,一般的占40%,没有的占15%;

(7)有虚荣心理的占50%,一般的占30%,没有的占20%;

(8)有常见异常心理行为的占40%,一般的占25%,没有的占35%;

  (二)调查数据分析

从第一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在交际心理方面有问题的不是很多,一般地占多数,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从第二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学习心理困难的也不太多,有80%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还行的。

从第三个问题可看出:由于他们的父母不在家,更不可能时时刻刻在自己身边,很需要帮助和指导他们,以减少出现的逆反心理。

   从第四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儿童偏执心理还是较多,很需要我们采取合理措施去调适;

   从第五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儿童羞怯心理人数不算少,很需要我们采取引导措施;

   从第六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儿童虚荣心理还是挺严重的,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的。

    从第七个问题可看出:有常见异常心理行为的也很多,很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去调适,

(三)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组长胡兴担任主编,带领课题组成员经过近六个月的时间,编写了盘县校本系列教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读本》,在课题实施学校推广试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誉,为我们课题研究成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课题组长胡兴设计制作的课件和撰写的论文《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爱心架起友谊桥-----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分别获得《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全国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评选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及“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评比大奖赛二等奖。为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了推广。

3、自课题实施以来,课题组长胡兴为盘州市英武镇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培训了五期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英武乡中学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二级培训》、《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男女生交往》。

     4、课题组成员何梅所做的课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化分析》、教研论文《浅谈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盘州市红果片区小学得到了推广。

    5、课题组成员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写出了各类心理问题的研究报告。其中:

(1)课题组组长胡兴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偏执心理”、“交际心理”和“常见异常行为”的研究报告。

(2)课题组成员胡玮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的研究报告。

(3)课题组成员胡鹏鹏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虚荣心理”的研究报告。

(4)课题组成员支成贤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逆反心理”的研究报告。

(5)课题组成员何梅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的研究报告。

(6)课题组成员向克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孤独感”的研究报告。

【实践成效分析】

1.通过农村小学阶段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了解当前我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2.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根据所获数据资料,分析造成当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异常的各种因素。

3.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指出学校、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教育方式。

4.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探究合适的解决策略。

5.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进行科学的对比实验和总结。

【研究体会】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及心理健康问题则需要政府、家长、学校及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以下是我们课题组研究实践后的几点总结与建议:

 1、政府方面

就社会政府而言,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高的重视。留守儿童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教育体制不完善,家长收入并不高难以承受高昂的择校费。所以,政府在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上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更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降低入学门槛,方便家长携带孩子去打工。农民工将子女留守而不选择举家迁移,与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难有直接联系。由于户籍所造成的二元体制,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入学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这成为农民工子女不能随迁的一大障碍。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应当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流入地政府要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进一步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同时,在公办学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特别要把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好,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降低农民工子女上学、受教育的成本,使留守的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共享城市文明。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家乡创业,在相对落后乡镇、农村发展更多的产业,为农民在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还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财力扶持、制度倾斜、生活保障,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尽量确保“后天平等”。

2、学校方面

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部门。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学校对他们要倍加关注和关心,每一位教师要有一颗爱生如子的爱心,有计划的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家访,让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父爱和母爱,得到大家庭的温暖,做到对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学习情况等方面了如指掌,积极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有效弥补“留守儿童”的缺失。作为学校和教育部门,关心和教育好“留守儿童”责无旁贷,责任重大。通过课题组的研究实践,现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与大家交流。

一要调查摸底,分类管理。组织全体老师,对留守学生进行全面的家访,作好记录,建立档案,并制定分类辅导关爱的方案,使学校的教育管理有的放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定儿童的家庭主要在以下四种情况:①家庭困难,父母迫于生活双双外出打工;②父母一方不在本地,为团聚而外出务工:③家庭宽裕,父母为生活自由而外出务工;④父母感情不和,一方外出务工。针对这四种种情况,我们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通过各种渠道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化解他们因家庭困难而引起的自卑和苦闷。对家庭宽裕的家庭的,重点促使其父母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关爱。对于父母感情不好,性格古怪、脾气暴躁,逆反心强、问题较多的孩子,进行重点跟踪,特别呵护和关爱。

二要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制度。学校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和学校“留守儿童”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积极开展有关活动;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定期检查制度、结对帮扶制度、热线交流制度、心理咨询制度等,把关爱工作落到实处,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加大“关爱工程”实施检查力度,定期、不定期的对学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促进、推动关爱工程长效、持久深入地开展。

三要搭建交流平台,增强心灵沟通。根据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我校课题组成员则组织本校部分留守儿童与浙江大学“1+1爱心工程”结对子的活动,目的也是为了改善留守儿童“有苦无人诉”的状况。爱心工程以大学生牵手留守儿童为中心,让孩子们找到一名“知心姐姐”或“知心哥哥”。组织留守儿童与大学生志愿者之间以书信进行交流,因为对于老师,孩子们有警戒,有些不大愿意说出心里的真心话,但对于知心哥哥或者姐姐,他们的内心就没有什么顾虑,更加愿意倾诉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种让社会人士参与到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机制或模式还是很有意义的。如果此类活动得到推广,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问题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地解决。

四要加大硬件投入,搞好寄宿制建设。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建好寄宿制学校,优先安排“留守儿童”住宿,加强内部管理,认真安排好“留守儿童”的安全、学习、生活等问题,使其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解决“留守儿童”家庭的后顾之忧。留守儿童在学校寄宿有很多好处,可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学习、可以避免留守儿童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可以促进留守儿童与教师及同龄儿童之间的关系和谐、亲密沟通。

五要关注特殊群体,进行个别辅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上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对于个别特殊的留守儿童,在他们身上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六要经常沟通家长,家校互动。学校可以开辟一个亲情专线或互动专线,虽然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话,但是,家长因为工作问题常常会忘记给家里打电话。所以,学校可以开辟一个亲情专线或互动专线,让留守儿童每周打1~2次电话给家长,同时让老师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汇报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交流,努力与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取得共识,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帮助孩子成长。

七要提高教育人员的素质。除了在教学方面提高要求外,教育工作者在对儿童心理等方面的知识也要尽量充实。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在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中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有效预防留守儿童形成的极端思想或做出的极端行为。

八要学校和班级要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各种文艺活动和公益活动的开展,让留守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在活动中忘记的是烦恼,得到的是快乐。通过活动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家庭方面

就家长而言,在做出外出打工而留下孩子的选择时,应该充分认识其中的利弊。虽然,父母在外地打工距离孩子很远,但是,现在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这些通讯工具及时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代养人、留守儿童的老师保持联系,更多地与留守儿童深入谈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困惑,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扰,减少隔阂,更好地理解和关心留守儿童。家长绝对不可以因为留守儿童成绩落后而一味指责其不用功学习,而应该尽量帮助他们利用假期及时地弥补空缺、跟上进度。

我们想强调的是,父母不只是孩子衣食住行上的支持者,更是孩子精神上的寄托者。每个孩子都希望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有母亲温馨的话语来安慰,可以有父亲宽厚的肩膀作为依靠,从而帮自己正确面对并战胜挫折。所以,我们需要为留守儿童的父母敲醒警钟!你们可以少加几个班,可以少赚一点钱,可以不用给孩子买什么高档的礼物,但是,一定要记得经常打电话跟孩子聊聊天,一定要记得在孩子生日的时候,煮一碗面或买一块蛋糕,道一句生日快乐。

4、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不只是农村或者农民工的问题了,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扩大,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伸出热情的双手,形成爱的暖流,温暖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更需要我们呵护的花朵。从以上这些爱心人士的言语中,我们能感受到社会从来不缺少爱心,我们相信,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下,会有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绽放笑容。

【研究收获】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并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材料,也比较摸清了盘州市留守儿童的主要心里现象,我们也根据实际情况探索研究了一系列教育措施。对于个别留守儿童的教育,通过我们课题组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农村留守儿童队伍庞大,加上学校各种条件有限,以至于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当然,我们会努力渐渐扩大我们的队伍,更不会因为课题的结束而停止研究。我们将继续关注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问题,真正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落到实处。为他们做点什么,给他们关爱,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给他们以学习等各方面的指导,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廖继昌、韦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及建议》,广西教育,2008年25期 .

[2]李彩娟:《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菏泽学院学报,2008年4期 .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第4篇

一、课题的提出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生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儿童”数量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城镇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 30%,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的 40%。而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仅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就近 XX万人,而且还有增长趋势。“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迷上电子游戏、;有的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现实问题。关注留守儿童是学校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留守儿童身上明显存在的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校全面育人目标的达成。关注留守儿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曾指出: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严峻……从负面看,父母外出务工使家庭教育缺位,对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它最终会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会影响农村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共生理论是一种有助于促进留守儿童发展的理论。“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不同种属的生物一起生活。在我国古老的中医学说中,也早就提出了“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共生理论”。共生理论和方法在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开始应用于社会领域,主要是医学领域、农业领域和经济领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首先为西方社会学者们所提出。他们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具有高度知识的人与生产工具的综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因此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已经结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西方的一些社会学家提出了一种“共生方法”的理论来设计社会生产体系,强调社会生产体系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与关系。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共生理论”认为到,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等。依据“共生”理论来看待和分析学校教育中的发展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宏观重大关系问题就是一种“共生关系”。如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家长、学生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协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共生体,三者之间是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而作为共生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群体完全有可能依据共生体的有效交往资源得以生存、转化与协调发展。

二、课题概念阐释

留守儿童是指远离双亲或单亲,多数依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的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

共生理论。“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的是不同种群按某种物质联系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传递,从而能够合作共生。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存在于社会与经济领域之中。“共生理论”认为: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等等。该理论强调种群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运用共生现象普遍性的观点来看待人类社会中诸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关系,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关系存在的客观性,从而按照共生原理不断推进其向优化转变,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就是学校基于对共生理论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现状的分析,研究探索出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策略,促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积极融入学校主流环境,获得健康快乐成长的研究。

三、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以共生理论观照和分析、解决学校教育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尚属新生领域。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已开始并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成果,但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一般理论研究方面,而针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智力的教育和实践研究是不够的。已有的研究往往注重现状的分析,但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智力的教育还没有较完善的方案出台。已有的研究往往注重针对性矫治留守儿童问题,但从系统层面解决这一问题还鲜有涉及。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借鉴共生理论,针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智力的教育作进一步的理论梳理和实践探索,以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共生理论下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过程就是构建更加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开拓共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新进展。

2、构建更加和谐的育人环境。

3、进一步探索出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4、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适应当前农村现状的要求,对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基于共生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在学校,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促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实现教育目标,构建和谐校园。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和睦、幸福,促进农村家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家庭。在社会,对促进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学校基于对共生理论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促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并探索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二)研究的内容:

a、共生理论下的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研究。

b、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现状。

c、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

d、探索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三)研究重点:

适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力图以“研究——尝试——反思——生长”为研究模式,力图在研究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生长。

1.文献资料的搜集与学习。广泛搜集、学习,把握国内外教育教学关于共生理论、留守儿童研究的先进理论与成功经验。

2.现状调查与分析。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

3.探究试验的实践研究。在切实把握应然与实然状态的基础上,提出试验方案,开展如问题留守儿童个案研究、留守儿童情感补偿的实践研究、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困难矫治研究等。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建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发展模式。

六、研究安排

(一)研究思路:基于对共生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思想、智力教育的研究,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教育。在心理教育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包容、向上”;在思想教育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自强、协作”;在智力教育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进步、成才”。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准备阶段。

建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落实课题研究人员。组织研究人员深入调查,分析现状,确立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方案,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规划研究经费,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第二阶段(XX年11月—XX年12月),实施阶段。

1、认真按研究方案开展研究,通过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现状,不断发现新的情况,贴近学生,走近学生。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让学生留得下,学得好,生活开心,家长放心。

2、根据“留守儿童”现状,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活动中受启发,在交流中受教育,在相处中求愉悦 ,从个性中找共同点,从共性中找差异。收集案例,加以分析,因材施教,探索出教育“留守儿童”的新方法,新措施。初步拟定留守儿童发展方案、提纲,总结规律,分析提高。

第三阶段(XX年1月—XX年7月),总结阶段。

1、总结经验,搜集成果,整理档案,撰写研究报告。

2、初步制定《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方案》并付诸实施。

3、申请课题结题。

七、研究预期成果及保障措施

(一)预期成果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报告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研究 阶段小结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研究 阶段小结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智力教育的研究 阶段小结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共生发展的研究 阶段报告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制度 制度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方案 制度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共生发展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二)保障措施

1、人员条件及资源保证:

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从参与课题的人员结构看,本课题具备很好的人员条件。课题主持人及核心组成员均从事管理工作已经有多年,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课题研究工作经验,并共同合作参与一项市“十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圆满结题。

其他人员多为学校各年级的班主任、有教学经验的学科教师,长期在中小学一线工作,他们构成了课题研究具体实施队伍。从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已有经验看,这支队伍都是很出色的。

2、在确立本课题之前,我们查阅了许多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资料,对一些学生及其家长作了科学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到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问题。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确有必要性和很大的实用价值。

3、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

领导支持:两所学校领导都大力支持课题的研究,曾专门召开会议,鼓励课题组开展工作。

资料与设备保障:学校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已配置大量教育科研、教育理论类书籍。学校还为课题组配备了多台微机,便于上网查阅资料。

经费保障:学校计划提供5000元作为课题启动资金,能充分保障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第5篇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 教育实践 留守儿童 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0

一、问题的提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进城务工,被遗留在农村生活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家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教导,学校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只注重留守儿童的分数,从而致使留守儿童缺少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使得留守儿童发展的主动性受到压抑,导致留守儿童的身心受到伤害。潼南县太安镇前进小学校是一所农村从事基础教育的学校,目前在校生80%属于留守儿童。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难题,前进小学在2009年开始从事"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生活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目的就是要集中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该实验的理论基础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课题将"培养留守儿童良好习惯"作为突破口,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分月对留守儿童的卫生习惯、纪律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安全习惯以及礼仪习惯进行培养,让留守儿童能够适应现代良好的生活习惯,为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验的内容及方法

根据本次试验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个案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及调查法。

1.学校方面

(1)通过问卷调查对留守儿童在安全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纪律习惯、劳动习惯、礼仪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查,从而了解留守儿童生活习惯的现状。

(2)对一线教师进行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理论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3)让教师在学科的教学中主动渗透关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容,根据各阶段留守儿童的心里特点,制作一个留守儿童生活习惯的评分标准,教会留守儿童日常的生活技能,并且定期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的评选活动。

(4)教师加强和家长之间的联系,让家长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5)学校加强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学校的影响力,让留守儿童在社会活动当中不断学习。

2.家庭方面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了解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的内涵,明确留守儿童进行生活教育的意义。

(2)以身作则,为留守儿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做榜样。

(3)进行民主管理,对于留守儿童养成了好的习惯要及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发现留守儿童不好的习惯,要及时进行批评和纠正。

3.社会方面

(1)为学校的实践活动提供实践场所。

(2)积极创建一个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的社区环境。

三、现阶段取得的研究成果

1.建立组织,健全制度

学校聘请了大批的专家作为课题小组的指导教授,定期为课题小组的研究工作进行指导,同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题研究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实验,调控实验的进程,最后验收实验的结果,并推广经验等。本次的课题小组实行了"首席主研人员负责制"也就是说,课题组确立一个主研究人员来统领本次的全部课题研究工作,定期召开课题的研讨工作,召开各种交流会,研讨会。并且学校将全部老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在每学期都进行了一个量化的考核记录,并且将记录计入到教师的档案当中。

2.狠抓计划的制订与落实

在开学之初,学校的课题组就召开了主研究人员工作会议,制定了课题组的工作计划,然后学校又组织召开了参加实验教师的工作研讨会议,制定了工作计划,明确了不同阶段的任务,然后在由不同的老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班的课题计划,这样就可以保证本课题的顺利进行。

3.定期组织教师及家长培训

根据相关的计划,主要是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礼仪习惯和安全习惯进行培训,因此在对留守儿童进行相关培训之前,学校的研究人员就要对家长和教师进行培训,要帮助教师和家长正确的理解相关内容,然后再教导留守儿童。

4.定期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

我校每周一课时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进行系统的训练,帮助留守儿童了解相关的学习,生活,礼仪知识,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每周进行一次集体教育活动,对于教育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探讨,帮助留守儿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教育活动

想要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就要将文明礼仪的教育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得教育的外延不断进行扩展,教育的内涵不断丰富。同时由于生活教育活动具有有效性,真实性和参与性,所以又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

近几年我们将课堂教育搬到了社会当中,开展了"让座,让路,让食"的"三让"活动,乘坐公共汽车时让老弱病残孕先坐,出入门时,让长辈先行,吃饭时,第一口饭让长辈先吃,让留守儿童们学会将关爱送给身边的人。同时,近两年的时间当中,我校已经有了将近600人次参加了"讲文明,树新风"的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为社会文明做贡献的社会实践活动,极大的促进了孩子们的成长。

6.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袋

为了更好的监测实验得到的结果,课题组拟定了一个问卷调查表,通过进行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进行一个测评,确定出习惯的等级,并将测评的结果放入到留守儿童的档案当中,为每一个留守儿童记录在测评当中的结果。

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校只是个农村的寄宿制小学,在研究水平和师资力量上都存在缺陷,所以在拟定评价表的时候具有一定的缺陷。另外学校组织的生活教育方面的活动还是在校内的偏多,在校外的则比较少,以后要加强校外的活动组织。还有一点就是由于人员不够所以档案资料的缺乏专人进行管理,档案资料的管理流程也并不规范。

参考资料:

[1] 钱库. 对农村留守儿童零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03)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第6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的年轻劳动力涌向城市,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大批年轻劳动力涌向城市,使得农村出现了大批缺少父母监管、关爱、教育的孩子,通常将这群孩子称之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健康与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广大社会学者和专家关注的话题,体育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体育锻炼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对策,以便使留守儿童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河北省部分农村留守儿童。

2.2研究法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阅读有关方面的论文、论著,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体育的发展动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需要,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调查问卷。

2.2.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获得数据,运用SPSss.8.0进行统计处理。

2.2.4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

3.研究结果

3.1留守儿童体育课开设情况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必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应在每周开设四节体育课,三、四、五、六年级应在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初中每周应开设二节体育课。调查显示:大部分学校体育课时数不足,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仅有34%的学校基本符合要求,主要原因是缺少体育教师,场地器材缺乏,领导不重视,追求升学率,等等。

3.2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

通过对河北省部分村装的留守儿童调查表明:篮球、乒乓球、打沙包、踢毽子、弹玻璃球、羽毛球、跳皮筋、游戏等体育活动深受留守儿童的喜爱。

3.3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

调查表明:有46.3%的留守儿童与同学一起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31.3%的儿童个人单独活动,有22.4%与兄弟姐妹在一起活动,但多数是留守儿童一起参与活动。

3.4留守儿童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

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就是单位时间内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可以反映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学校体育教学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每周1次,占6.5%;每周2次,占44.5%;每周3次,占27.7%;每周4次,占21.3%,可见留守儿童每周都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次数偏低。

3.5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时间段

留守儿童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段:下午的,占53.2%;早晨的,占26.2%;晚上的,占11.4%;中午的,占9.2%。大部分农村下午放学时间较早,一些留守儿童放学后,便与学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因此,下午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多。

3.6留守儿童每次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

体育活动持续时间决定运动强度,锻炼的时间长,心肺功能、身体素质就会得到提高。调查表明:每次活动持续时间在21至30分钟,占35.3%;31至60分钟,占28.1%;60分钟以上,占37.7%;20分钟以下,占9.3%。从持续时间看,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强度普遍较弱。

3.7留守儿童对学校体育课、场地器材满意度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对所在学校体育课十分满意的占23%;基本满意的占45%;不满意的占32%。对学校场地器材十分满意的占17%;基本满意的占49%;不满意的占34%。

4.结论建议

4.1结论

大部分学校体育课时数不足,场地器材缺乏,领导不重视。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单一、形式简单,每周都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次数偏低,其体育活动强度普遍较弱,对学校体育课、场地器材满意度不理想。

4.2建议

学校应积极开展内容丰富、适合儿童的体育活动,提高课间体育活动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比如拔河、跳绳等,使留守儿童融入班集体中,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加强场地器材建设,场地器材是影响留守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应根据国家《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进行体育器材的配备与场地的建设,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安全的运动体育活动环境。

参考文献:

[1]姚远.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现状研究[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0.

[2]刘瀚文.抚顺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状况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第7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定向师范生;课程融合;课程实施

据全国妇联2014年5月最新调查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据重庆区县教委统计和笔者实地调查发现,农村偏远地区小学60-7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能否科学教育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农村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而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特别强调职前职后一体化,重视理论和实践学习相结合,留守儿童问题自然的成为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中的重要内容和主题,而面向农村定向师范生培养中更需要关注留守儿童教育。

2013年,重庆市在全国率先招收四年制本科学历的免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面向农村乡镇小学及村小和教学点定向培养。这些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对象绝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因此,师范院校就应该积极引领小学全科师范生在职前教育中高度关注和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一、“课程融合”是小学农村全科师范生关注留守儿童最佳方式

师范生该如何来关注留守儿童,才能有效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素养?一般师范院校通常是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展专题讲座和培训、开展志愿者帮扶、暑期短期支教、暑期社会调查等方式关注和了解留守儿童,这些方式时间较短、内容缺乏系统性,对于那些非定向师范生是恰当的,而对于农村定向师范生是远远不够的。

农村全科师范生应该在大学学习中全程全面关注留守儿童。从农村定向师范生进入大学那一刻起,他们的人生就已经和农村留守儿童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今天,小学教育应该抛弃一切世俗功利的目的,赋予一个公民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素质”,如果师范生眼里没有真实的孩子,没有明确的对象意识,在师范学习中满足于知识堆积和简单的技能训练,在入职后就无法胜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而占农村学生总数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和方式决定了其身心发展过程和教育要求的特殊性,农村师范生应该充分全面的掌握留守儿童的特性、问题、需求、规律、教育策略等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唯有如此才能为其他专业知识和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如何才能够让全科师范生全程全面关注留守儿童并提高相关素养?除了开展上述的一般师范院校的关注行为外,更需要把留守儿童教育纳入培养方案和课程实施之中,这样可以实现留守儿童教育与传统师范课程的多角度、多层次有机融合,使留守儿童问题贯穿在师范生培养过程始终,并通过多样的课程实施渠道和方法来落实。

二、留守儿童教育与定向师范生培养的 “四级”课程融合模式

通过学习留守儿童相关课程,师范生需要形成哪些专业素养?既要了解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宏观的社会背景,又要了解学校微观的现实状况;既要了解普遍特点和问题,又要形成个案分析和教育的能力;既要有情感的培养,又要有实践技能的提升。要实现上述全面的学习目标,我们认为不能仅仅开始一门专门课程,而是要通过“开设留守儿童教育独立课程、教育类课程开设相关专题、学科教学法有效渗透、课外校外实践活动积极介入”等“四级”融合课程模式来落实,这样的课程设计保证了内容的全面系统性、时间的全程持续性、空间上校内校外统整性,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一级是开设留守儿童教育专门课程,实现课程和其他教育类专业课程的融合,该课程是一门实践导向、问题中心课程。该课程应该在学生系统实习开始以前的三年级开设,这样能够充分运用头两年所学的基本原理,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具体而言,该课程应包括以下主要板块:留守儿童产生的宏观社会现状和趋势;发展的规律和突出的问题;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及特殊教育需要;留守儿童教育涉及的主要内容;学校班级教学、个别教学、班队活动、生活关怀、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方法和策略;社会支持体系、家校合作等支持体系建立与用作等专题,通过系统学习,让学生对于留守儿童的问题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形成科学理念,掌握扎实的技能技巧,同时建立起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的自信心。

第二级融合模式为在教师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中实现“专题融合”。在前两年开设的教育类专题基础课程中,通过开设和课程相关的专题讲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获得关于留守儿童的专题性认识,为后期的系统学习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在小学教育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学生健康教育、小学班队活动、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中开始相关专题。小学教育学主要从教育与社会角度切入,让师范生认识了解留守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趋势;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以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问题为切入点,让师范生把握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和需要;健康教育课程将以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为主要切入点,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现状成因和解决途径,通过模拟实训,学生掌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一般疏导方法;小学班队活动课应以“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支持体系、社会服务支持体系建立、班队活动设计实施”等主题展开,引导师范生重视集体活动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引导作用和弥补作用;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应引导师范生以留守儿童为关注点设计研究课题,制作调查问卷,开展调查走访等,掌握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一般研究方法。通过上述专题学习,师范生可以从多角度对于留守儿童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形成初步的教育能力。

第三级融合模式是在学科教学法和实践课程中渗透式融合。小学农村全科教师要学习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法,通过与留守儿童相关的知识点的讲解,教育案例的选用等方式,侧重加强师范生对留守儿童开展教育的实践教学能力。

具体而言,在品德生活、品德社会课教学法中,要引导师范生关注留守儿童品德发展的问题和需要,重点掌握加强孩子(特别是寄宿制留守儿童)自立自强品质培养和自律生活习惯的养成;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法中,要充分考虑到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缺乏现状,引导师范生掌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在作业设计和布置等方面注意和非留守儿童的区别;在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法中,要引导师范生关注留守儿童身体发展特点,掌握培养留守儿童体育兴趣的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法中,要引导师范生结合留守儿童特点和需要设计各种积极有效的实践活动,引导孩子健康发展。总体而言,要让师范生在学科教学法学习中系统掌握让留守儿童爱学习、会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理念、方法和技巧。

第四级融合模式是在第二三课堂积极介入留守儿童教育。在师范学校的课外活动中,通过开展“农村教师的使命”主题征文、“区县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科研实践活动、农村同学撰写“农村留守儿童个案分析报告”等课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留守儿童。见习和实习要引领师范生做好留守儿童的观察研究、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案教育;在暑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中,引导定向师范生回到区县农村小学,利用学校条件,通过开展各种可行的兴趣活动,和“未来的学生们”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同时通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了解孩子们的需要,形成初步的教育教学技能。

通过上述“四级”课程融合,实现了全科师范生对于农村留儿童教育多角度、全方位、系统化的关注,保证了学生在入职之前形成较强的留守儿童教育专业素养。

三、建构留守儿童教育课程实施的“四级立体平台”

上述“四级”课程侧重从不同角度培养师范生留守儿童教育综合素养。不同课程形态和存在方式决定了实施途径和方式的差异性,针对“四级”融合课程,需要构建留守儿童教育课程实施的“四级立体平台”,为课程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形成师范生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的系统综合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上述一二三级课程目标的实现所依赖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要充分考虑到课程体系的融合关系,要注意内容的侧重点,要强调一级独立课程的专门性、二级教育类专题融合课程的理论实践结合性,三级学科教学法课程的实践性。在方法上要重视学生主体参与,多用案例和事例,联系重庆实际,从而总体上实现课堂学习和未来工作实际的紧密集合。

(二)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师范生主动关注留守儿童的意识和习惯

学校要为学生开展上述课外实践活动创建平台,学校要为农村定向师范生购置专业图书期刊,为学生开展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活动提供条件支持和经费保障;专业教师要为学生的社会调查和个案观察等学术性实践活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学生管理部门要对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提出具体要求。通过上述努力,在定向师范生中形成关于留守儿童,关注未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习惯。

(三)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搭建交流平台,培养师范生关爱农村教育的情感

由于小学农村全科学生采用的是订单式培养,他们未来的就业去向已经明确。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来源集中的特点,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组织同一区县的学生选择2-3所留守儿童集中的小学,在每个小学建立一个“行知学堂”,把那些无法和父母团聚的留守儿童组织起来,开展兴趣培养、课业辅导、安全讲座、心理辅导、科普知识讲座、拓展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通过这个方式,让全科教师更早的接触农村教育,了解留守儿童,从而培养他们“倾心于农村教育、热爱农村儿童的思想情感,形成深厚的农村情感”

(四)通过“四年一贯递进式”实习实训,促进认识深化和能力提升

见习实习是学生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现状,直接接触留守儿童并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时机,师范生在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将丰富学校所学的关于留守儿童的认识,又为后续学习指明的方向和目标。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第一年,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校,对于见习班级和学校的留守儿童状况有一个初步了解,注重面上的宏观把握,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第二学年,从整体关注转向个体关怀,引导从事助教的师范生自主观察学生个案行为表现,记录留守儿童相关事件,对班主任和老师的开展访谈,深入细致的了解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养成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和问题,对于未来的教育对象做到心中有数。第三学年,学生通过试教试做,撰写试教试做日志,分析留守儿童在教学方面和班级管理方面的特点、问题和应对策略等。第四学年,学生将有一个学期集中实习,这将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并开展系统的教育活动。实习教师要以小组形式带着留守儿童研究的小课题进入实习学校,在实践中研究预设问题并最总形成研究报告;实习教师要从专业角度发掘留守儿童典型个案,并要制定促进留守儿童改进提高的行动方案,特别是帮助问题留守儿童在学业上,行为和心理上的健康发展,最后形成文字档案;鼓励实习教师在实习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做好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与咨询的记录,要求实习教师在班上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1-2次班队主题活动,并通过家校合作帮助孩子成长;同时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记录和整理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和困惑,带回学校在最后一个学期做深入研究。

通过上述平台的协同运作,农村全科教师在入职之前就已经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真心关爱留守儿童,细心研究留守儿童,并形成做好留守儿童专业教育能力和信念。在这样模式下培养成才的农村全科教师必将成为实现农村教育发展的新动力,成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