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护理管理的职能(合集7篇)

时间:2023-06-08 15:46:33
护理管理的职能

护理管理的职能第1篇

在以病人为中心,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活动中,我院护理部通过严格基础管理和安全管理,即在专科护理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力度,探索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1 严格基础管理,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

完善护理质量标准;根据综合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专科医院管理标准要求、“卫生部医院管理年”及我市“创建示范病房活动”中的要求,我院积极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及精神科病人的护理常规,以及出现意外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和流程。使各级各类护士,有章可循,有制可查。加强病房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等核心制度落实,并要求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严格执行,同时强化了护士长的质控管理和目标考评,使护士长真正起到监督管理作用。以管理好每一个护士和每1例病人为己任,充分保证病人的护理质量和安全。使全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使护理安全事故为零。

2 严格落实业务查房制度和风险管理

因我院的专科特点,病人受精神症状的支配,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使安全护理成为了质量管理的核心任务,护理部重新制定了护理业务查房制度、危险品收查制度、护理缺陷登记报告制度及病房质量考核标准Ⅰ、Ⅱ。具体措施是:护理部每月深入基层参加各科室的业务查房、早会交班检查工作,也通过护理业务查房使护理人员对精神科疾病的知识加深了学习,促使新上岗的护士更直观的掌握了精神病人的阳性、阴性症状、体症以及用药后表现,对护理查房观察到的情况,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给予相应的护理,使精神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所增强。

3 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培养,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操作和护理“三基”理论的训练

在实际护理质量管理中,因我院的专科特点,护理技术操作较综合医院少,但风险大,为此全年对我院的护士进行护理理论和护理技能岗位练兵;即开展护理基础知识、静脉穿刺、铺床等护理理论和技能考试选拔赛,根据比赛结果,评出院“十佳标兵”使全院护士责任心和竞争意识增强,使护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护理管理的职能第2篇

目的:探讨防保科护理管理职能和管理技巧。方法:对医院防保科护理管理职能和技巧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防保科护理管理过程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护理管理水平。结果:防保科护理管理职能包括制定护理管理计划、合理组织、科学指导、恰当点评等,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掌握问题的技巧、沟通的技巧、激励的技巧、实施改革的技巧等。结论:防保科的护理管理存在一定问题,防保科护理管理者应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新现代护理管理理念,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管理差错的发生。

关键词:

防保科;管理职能;领导技巧

护理管理者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负责对护理管理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监督指导。预防保健工作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开展护理管理中要充分体现护理的人性化理念和价值。防保科的护理管理要为预防保健护士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促进整体化护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管理职能和领导技巧是护理管理的两项重要内容,二者相辅相成,能够有效促进护理管理工作向高效化、科学化发展[1]。在护理管理中,护理管理者在行使管理职能方面需具备一定的技巧。

1护理管理者的管理职能

护理管理者在护理管理过程中起着计划、组织、指导及评价的作用,对整个护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对护理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拟定可行性计划[2]。利用科室有限的资源将科室的人力、财力及物资等充分利用起来,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管理者要全面掌握现代护理管理知识,不断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1.1善于统筹安排和合理计划

护理管理工作要引导护理人员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方案有条不紊加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高效和针对性较强的计划,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作为护理管理者要着眼于当前形势,做出合理规划,根据计划制定出合理的护理管理目标。

1.2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

对所制定的计划进行全面分析,做好为实施该计划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准备。为了有效实现目标,护理管理者要明确每名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要懂得人员的合理配置,在恰当的岗位安排适合的人员,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理想的效果。

1.3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对护理管理工作实施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找出在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相关行为加以合理的指导。对各个护理人员的分工以及执行情况进行指导,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落实计划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要给予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说明。

1.4合理进行评价

护理管理者除了要对护理工作进行计划的制定、组织及指导外,还要对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对制定的护理计划的实施效果、质量指标和时间指标进行点评,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予以综合分析。通过分析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2护理管理者的领导技巧

为了保证护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护理管理者需具备一定的领导技能,掌握一定领导技巧。建立创造性思维,增强护理人员的凝聚力,在科室中营造温馨、关爱的工作氛围。对待下属时要包容,能够宽容和理解下属所犯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

2.1解决问题、进行决策的技巧

护理管理者在护理管理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面临重大问题决策时起着主导作用。要善于对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矛盾冲突进行分析,制定可行性解决方案。善于运用一定的技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有效避免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3]。

2.2沟通交流的技巧

护理管理者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往往涉及与各级人员及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需掌握一定的沟通和交流技巧。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语言通俗易懂,尽量不使用专业术语。与患者交流时要保持良好的形象,注意语言亲切[4]。与下属进行交流时,语言要亲切、和蔼,不得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与上级或其他科室护理管理者进行交谈时,要注意讲话的方式和分寸,以谦卑的态度对待他人。

2.3实施改革的技巧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护理方法层出比穷。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具备实施改革的技巧,根据现阶段发展的需求及时对护理体制进行改革,确保各种护理方法能够真正适应时展的需求。

2.4激励的技巧

作为护理管理者在实施护理管理工作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对护理人员能够采取恰当的技巧进行激励,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激励主要是通过某种行为激发护理人员做某事,使其在激励行为下达到共同目的,促使护士发挥各自作用,提高护理效果。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防保科在护理管理中尚存在较多问题,制约了护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护理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意识对护理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影响。,缺乏护理管理意识极易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一些护理管理者进入角色时缺乏准备,不具备一个护理管理者应有的技能和素质。对某些医疗器械,不能按照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处理。防保科未设置预防接种注射室,导致相关操作缺乏规范。一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进行护理时不能按照规范流程执行。

3.2对策

3.2.1加强对护理管理者的科学管理知识教育

护理管理者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和参与者,其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因此,需加强对护理管理者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护理管理知识及相关理论水平,更新现代科学管理观念和方法,增强护理管理的宏观调控能力。在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领导应有的素质和能力,最大程度地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3.2.2建立预防接种注射室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室的预防保健功能,要建立预防保健注射室。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强化科室消毒管理,加强对医护人员临床操作的规范要求,对重点环节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5]。护理管理者要充分发挥管理和领导作用,对预防接种治疗室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指导。

3.2.3加强消毒隔离管理

对儿保口腔所使用的各种医疗器械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和杀菌,消毒、清理后的物品放于规定位置以备方便使用。加强对病区环境的消毒管理,定期使用紫外线照射。每天早晨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流通顺畅。对病区的桌椅、地面每天使用消毒液擦拭,减少人员流动,防止细菌、病毒有机可乘。总之,现代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和新型护理管理理念的更新,对防保科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更多要求。防保科管理者要具备现代化护理管理理念,以及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切实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顾华,戴学伟,孙建中,等.医院预防保健人员培训需求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29(3):3397341.

[2]戴学伟,顾华,陈永弟,等.浙江省医疗机构防保人员人力资源状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9):88-89.

[3]瞿春霞.癌症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8):42-44.

[4]朱剑融,方伟,唐惠兰.2014年度无锡市惠山区基层防保人员人力资源现况调查和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6):15-17.

护理管理的职能第3篇

【关键词】护士长;管理职能;领导技巧

管理职能及其领导技巧是科学管理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要领导技巧而无管理职能必然导致失败;相反,单纯强调管理职能而忽略了领导技巧。本文就护士长的管理职能及领导技巧进行如下探讨。

1护士长的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指导、评价是管理的四个职能。有效的护理管理体现在组织一个工作群体、拟定计划、做出决策,充分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并把人、财、物合理安排以取得护理质量的高效优质。因此,现代护理管理者应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管理过程中抓好以下环节:

1.1善于计划管理工作是一种引导群众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护士长首先要学会计划工作。计划工作的核心是择优,寻求能获得较大效益的行动方案。不做计划,工作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

1.2合理组织根据确定的计划,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去努力实现目标。各项计划都要具体落实到人,使每个护士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在一般情况下,整体效能不是群体成员的个体效能的简单相加,而可能超过、等于或低于个体效能之和。管理者的组织责任就是要使各项计划都有最佳人员组合,施行最佳方案,以取得最优效勇。

1.3科学指导护士长要以最有效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指导,注意所分配任务的执行情况、协作情况及落实计划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1.4认真进行评价护士长应根据护理职能部门所制定的效率指标、质量指标和时间指标,对个人和集体所进行的护理工作做质和量的分析、评价。通过评价,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从而使管理工作不断完善达到实效。

2护士长的领导技巧

护士长从来不会是孤立存在的,她们是通过对本护理单位内的其他工作人员施加影响,还应学会使用一定的领导技巧,从而确立真正的领导威信,来实现既定目标的。

2.1决策解决问题的技巧护士长做为病房管理者与组织者,应该能够识别环境中现存的和潜在的矛盾与冲突,运用一定的技巧,给予果断处理。为工作人员和病人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2.2具有创造性思维护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决定了护理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护士长在实践中应该打破框框的束缚,运用创造性思维,锐意改革,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2.3沟能交流的技巧护士长角色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护士旗必须有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2.4激励的技巧激励是通过有针对性地采取某种刺激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推动和控制人向着既有个人需要,又有组织目标需要而奋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3问题与对策

3.1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护理管理者缺乏先进的管理意识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护士长通常是由医院及护理部任命,而且多是按阶梯(论资排辈)或工作表现(好护士)从临床提拔使用。在实际工作中有人做为一名护士是优秀的,但做为一个护士却显得不够成熟。

3.2对策

3.2.1开展对在职护士长科学管理知识的继续教育科学的管理,需要科学的管理知识。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在职护士长是中专毕业。在校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护理管理知识。因此,开展对在职护士长的继续教育,更新补充现代科学管理知识与方法,以及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才能增强护士长的宏观控制能力和微观管理水平,树立正确的“领导威信”,才能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3.2.2在护理教育中增加护下管理的课程目前,大多数护理专业学校中,护理课程把重点放在了护理技术上,而忽视了必要的护理管理知识。

3.2.3以工作能力为基础选择护理管理者护士长应有自信心、有高层次专业技术能力、具备分析思考能力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这样选拔出的护理管理者能更有前途。因此,医院及护理部领导在考核和提拔护理管理人员时,应坚持护理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双项达标。

总之,由于现代管理技术和护理专业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求护理管理者必须不断地更新和拓宽护理管理知识,有效地行使管理职能和领导技巧,不断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菊英摘译.你的领导技巧何以行之有效,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4,12(3):121.

护理管理的职能第4篇

【关键词】护士;成本核算;经营管理

目前,我国医疗体制逐步转型,许多医院正从医疗事业型向服务企业型转变,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加快医院的发展,成本核算工作也逐渐被重视起来[1],成本效益之比是考核医院管理的主要经济指标。而护士是医院管理的主体,也是物资领取、支出的关键环节,因此,护士参与成本核算对医院的经济经营至关重要,而且在管理过程中提高了护士综合能力和参与医院建设的意识,3年来,我院实行了全成本核算,增强了全院人员的成本费用意识,降低消耗,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不断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管理水平,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学习热情,增强了经济管理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的体会如下。

1 医院经营管理给护理管理者带来的思考

1.1 医院经营管理的现状,护士成本核算意识淡薄,传统医学模式下的护理人员认为成本管理是领导的职责,几乎不参与成本目标的制定,甚至在耗材、水电等方面浪费许多,使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1.2 人员问题 ①以往,正式护士分到医院,各科抢着要。自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以来,因为护理人员当月的工资和奖金要计入下个月的成本,部分科室为了减少成本,宁愿要合同护士,而不要正式护士,宁要年资低的护士,而不要年资高的护士,致使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下降;②减少护理人员的数量,致使人员配备不足,达不到要求的床护比和医护比。人员短缺,护理人员只能超负荷工作,加重了护理人员的负担,给护理人员的身心造成了不良影响。

1.3 物品消耗 为了减少成本消耗,该使用的物品不使用,

该更换的不更换。如限制使用一次性的物品,床单、被套不能及时更换等。

1.4 继续教育 科室为了减少成本,限制人员外出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短期学习。

2 对策

2.1 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是国家和军队医疗改革的需要,是医院竞争和发展的需要;提高全院人员的成本意识,是提高效益、减少浪费的重要举措,是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专项培训经营管理、成本核算是护理人员新的职责,为她们提供专业培训是必要的。学会运用一些统计学知识、金融术语、计算机管理、建立统计表格等方面的知识。

2.2 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 医院根据科室床位展开的床位数量,科室专业的特点,实际护理工作量的大小,由医院统一编配护理人员的数量,护理部根据编制人数调配护士。同时注重人员职称、年资的合理搭配。每个护士站(40张床以上)配备1名高年资护士负责管理,要求熟悉科室业务,了解科室运行的基本情况,责任心强,敢于管理。同时掌握本护士站固定资产和流动物资账目;熟悉医疗过程中使用消耗物资的性能、成本、利润;掌握医疗收费及医疗保险相关政策等情况。

2.3 护理部加大对科室护理质量的监管力度 坚决执行等级护理制度,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科室第一线,督导、检查护理工作,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把好护理环节质量,使整体护理真正落到实处。

2.4 调整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提高“质量”分值,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成本,减少浪费,增加经济效益。严格执行《护理质量考评办法》,质量与效益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2.5 资金管理 根据科室的奖金数量,按比例提取作为科研基金,为本科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使用。该项资金由医院财务代管,按实际消耗报销,专款专用,当年用不完的不再退给科室。2年来的实践证明,只要严格按护理规章制度办事,把好护理质量关,有利于推行医院全成本核算,更有利于医院的发展。

2.6 物资管理

2.6.1 计划领取 根据医院经济指标和科室运行状况,做到计划领取,保证临床正常使用,避免大出大入,造成积压和浪费,或出入不均衡影响职工的利益。及时掌握临床物资支出和成本利润的关系,在确保患者利益不受损害的情况下,做到合理支出,正当获利。

2.6.2 维修保养 对科室固定资产定期清点,杜绝流失或积压。加强医疗仪器安全使用的培训,检测和保养要有记录,抢救仪器做到4固定(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时核对消毒、定量供应),时刻保持在备用状态,并有紧急替代预案。

2.7 统计分析 每月对所领物资进行清点,核对帐目,对有异议的项目查找原因,制定管理措施。掌握科室收入与支出情况,及时调整经济指标和领取计划。特别是千元以上贵重医疗消耗品,要做到账物相符,查对及时。

2.8 日常管理 日常消耗品建立基数,定时清点和补充。对更新替换的消耗品应做性能、质量、费用、操作等方面的临床试验比较,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物资使用情况,择优使用。

2.9 绩效管理

2.9.1 目标管理 结合医院指标,制定科室管理目标,落实到班组。目标管理应是综合性的,不能只强调经济指标,更多考虑科室的发展和患者的利益,以优质服务为宗旨的效益指标。

2.9.2 个人量化考核 即:工作数量、质量、安全、服务等综合考评。其中,患者的满意度、参加健康教育、医护合作等,也在考核之列。

3 应注意的问题

3.1 保护患者利益,维护医院声誉

3.1.1 尊重患者权利 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患者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忽视患者利益的短期行为将有损于医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尊重患者的医治权、知情权、决定权、申诉权、保密权等。在实施医疗行为前,应向患者及家属阐明检查、治疗的目的、方法、费用等事项,让患者选择决定能接受的项目,尤其是自费项目必须争得患者同意,并签属自费协议后方可执行。

3.1.2 提供人文服务 关心患者的疾苦,主动服务,增强信任度。护士不仅要了解与疾病相关的内容,也要掌握患者的经济情况,报销途径。主动介绍医疗保险实施过程中的用药、检查、申报程序。对经济困难的患者,入院时与医生及时沟通,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尽量缩短住院时间,选择患者能接受的检查和药物,减少支出,增加患者对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在提高和维护患者权利的同时也维护了医院的声誉。

3.1.3 选择优质产品 选择医疗耗材应优质廉价,在不违反消毒隔离原则的基础上,为患者节省费用,为医院节省支出,同样的消耗品要进行临床比较,择优使用。如:静脉输液针的固定,许多的患者采用普通输液贴会出现固定不牢,增加更换次数。但如选用透气效果好的输液贴固定,不仅使患者舒适,更增加了治疗的安全性。在使用中发现问题记录下来,及时反馈,对产品的改进、研发及护理科研提供可靠依据。

3.2 树立节约意识,挖掘内部潜力 勤俭节约在护士中被淡忘了,经常进行传统教育可增加护士的主人翁意识。强化教育和必要的管理措施,可逐渐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如:及时维修公共设施,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在浴室、厕所等处有明显标记,废弃纸张装订成册,重复利用,引入经济管理思路和市场机制,灌输成本控制观念,并适当的与个人经济挂钩。

3.3 严格管理程序,落实审批制度 严格遵守医院物品领取审批制度,固定资产由科主任审批后报物资管理部门入账并备案,日常消耗品领取需3人签字,每月清理核对1次。贵重物品(千元)建议使用登记,并与领取账目核对等,每季度清理所有库存,避免过期积压。

3.4 加快床位周转使用,缩短平均住院日,是医院经营管理的主要手段。

4 体会

4.1 对护理工作的影响 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对护士赋予了新的职能,参与医院管理,关心医院发展,已成为护士自觉行为。过去护士管理物资不讲效益,使用消耗品不讲成本,造成物品积压浪费,增加患者的支出。成本核算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利益,所以,过去只有护士长操心的事,变成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操心。患者的环境舒适了,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融洽了,减少因医疗费用不明确引起的纠纷。患者反应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高了。医院的经营管理推动了护理工作朝着全面化、精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4.2 对护士的影响 参与医院经营管理改变了护士的观念,也重新认识护士作为管理者的职能,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做好住院患者的管理,关心科室发展,主动创造条件加快床位周转等等,合理化措施和建议层出不穷,管理型人才在工作中显现出来。同时,也激发护士要求学管理,懂经营的热情,为培养新形势下的护理专业技能综合管理人才探索方法和路径。

5 讨论

英国卫生部已经开始将病房管理和科室预算移交给病房护士长或主管护士[2]负责,护士长也称经理或管理(manager),他们能够将护理预算与专业技能综合应用,控制和审计在物资和设备方面的花费,在缩减开支,有效管理的预算对于过度花费和低花费的监测起关键作用。我国的卫生改革刚刚开始,医院经营管理处于摸索阶段,护士长承担护理学科发展与科室经营管理两方面的任务,管理着科室的财务和设备,工作压力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和工作质量,同时,他们也缺乏经营预算和经济管理方面基本知识的培训。因此,设定专人承担此项工作,培养和训练医院管理预算方面技能,将会为护士提供一个控制自己工作环境和发展自己职业的机会。

参考文献

护理管理的职能第5篇

[关键词] 护士;职业倦怠;能级管理;分层次使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7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07-02

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能量长期奉献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极度心身疲惫和情感耗竭的综合征[1],其已成为职业压力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2]。护士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职业的高风险性、日常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相对不确定以及社会地位、劳动报酬低等原因,使得护士成为职业倦怠的易发人群[3]。为评估和认识护士职业倦怠,保障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本文提出了通过护理能级管理,促进护士职业倦怠改善的新思路。旨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职业倦怠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

1 护士职业倦怠形成因素及改善措施

1.1 护士职业倦怠形成因素

1.1.1 工作和职业特征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短缺严重,护理工作负荷过重,加上医疗职业的高风险环境,使护士面临很大的职业压力,成为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国外研究证明,护士工作衰竭主要原因为所护理病人的病情危重,病人及家属要求高,工作负荷过重,人手不足,工作排班不合理,社会支持不够,与病人、家属、同事的冲突等。另外,工作和生活中护理人员的多重角色冲突[4],常常使护士力不从心、身心疲惫,而产生职业倦怠感。

1.1.2 社会因素 国内护理职业社会地位低。医疗活动中,诊疗处于主导地位,护理处于从属地位,医护之间的巨大社会地位反差,令护士们感到职业前景黯淡,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工作无成就感。另外,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非专业性工作量大等也使护士容易产生消极情感。

1.1.3 个体特征因素 职业倦怠虽然是由工作直接引发,但也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有关。据调查[5]21-29岁年龄组的护士易产生工作倦怠,女性在情感衰竭方面高于男性,单身者比已婚者易产生工作倦怠,低年限的护士存在高职业倦怠感。高学历的年轻护士是工作倦怠感的高发人群。

1.2 护士职业倦怠改善主要措施

1.2.1 管理者的支持 管理者在护理管理中对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感的理解和支持是缓解护士工作压力的有效途径。护理管理者应设法消除工作情绪中可能引起护士工作倦怠感的因素。如明确工作职责,提高社会地位,减轻工作负荷等。管理者还应注重对护士的支持,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工作肯定和积极评价,从而防止因职业倦怠使护理队伍不稳定,降低护理工作质量。

1.2.2 培养健康的人格及工作态度 现有研究表明,应对护士职业倦怠最有效的干预措施是积极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工作态度。要让护士认识到造成工作倦怠感的因素,学会自我调节。选择积极的应对策略,释放内心压力,减轻职业倦怠感。另外,人格特征是职业倦怠产生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目前国外对护士坚韧度方面的干预研究比较多见。有研究表明,提高护士的坚韧度可提高护理人员应对职业倦怠的水平。

1.2.3 改善工作环境 医院管理层应采取积极措施,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增强护士的自尊感和归属感,减轻职业倦怠的困扰,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2 护理能级管理的方法和效果

2.1 护理能级管理方法 护理能级管理模式是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新的思路和趋势[6]。根据护士职务、职称及技术能力等条件分为不同级别和不同层次,进行护士分层次使用和管理[7]。各层次护理工作内容进行规定,并赋予各层次护士一定的职能和责任。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将病情轻重不同的患者分配给不同能力的护士进行护理,在保证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的同时,充分体现了不同层级护士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价值。另外根据不同层次护士岗位工作内容、职责和风险因素,确定不同层次护士的绩效考核指标,实行薪酬与护士层次挂钩。体现人才与劳动的价值,这样有利于提高各层次护士的积极性,发挥较好的激励作用。

2.2 护理能级管理的效果

2.2.1 护理能级管理提升了护士的价值感 实施护理能级管理,克服了之前不同技术职称和年资的护士工作内容相同,护士工作热情不高、消极,护理质量难以改进和提高。护理能级管理,以人的能力为核心,参考学历、职称和技术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能定级,以岗定责,职能匹配,绩效挂钩,提升了护士的价值感,降低了职业倦怠感的产生。

2.2.2 护理能级管理提升了护士职业成长动力 实施能级管理,不同能级的护士被赋予相应的责、权、利,力求做到不同级别的护士“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满足护士自我实现最高层次的需求。实施能级管理也为护士的职业发展提供契机,有利于不同层级护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有利于护士积极进取争先创优,实现人生宏伟目标。通过护理能级管理,制定相应的进阶制度,促进低级别的护士向高级别晋级,推动了护士职业成长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护士职业倦怠感的形成。

3 讨 论

职业倦怠是个体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8]。因此,预防和矫正护士职业倦怠必须采取改变个人和组织的综合性干预措施[9]。在个体方面,护士应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在工作中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对工作目标的期望应切合实际,并选择积极应对方式。在管理层面,管理者除应重视护士人格特征的特异性外,还应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帮助护士更好地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减少职业倦怠的困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剑英,张晓燕.急危重症病学科护士职业倦怠干预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55-56.

[2] 王慧,张宁.医生职业倦怠的现状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397-399.

[3] 杨安芳,护士职业倦怠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4):399-400.

[4] 席波,李军,王翠丽.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自尊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10):3-5.

[5] 周荣慧,呼滨,等.北京城区综合性医院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追踪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9):27-30.

[6] 王慧芬,贾琦.护士能级管理的实施效果[J].护理杂志,2008,25(IA):55-56.

[7] 丁兰贞,高玉芳,侯桂英,等.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分层次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4,4(6):13-14.

护理管理的职能第6篇

首先,政府是环境保护的领导者,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所承担的环境保护的发起者角色。这突出表现在政府的领导层方面,当他们开始发现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存在一定问题时,他们会凭借各种手段,尤其是召开全国性的大型会议,来使全国人民对此问题进行新的认识并参与下一阶段的管理工作。

其次,我们应认识到政府作为领导者的同时,也在努力促进着环境保护工作。我们细想之下便会发现中国的环保工作大体上是呈自上而下的发展趋势的。占据中国大部分人口的民众们大多不具备什么环保意识,也没想过如何通过自身行动来改变现状。所以,政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承担起促进环保工作的重责,动员广大民众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规范自己行为。

最后,政府作也一直充当着环保的监督者角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环保工作一直缺乏监督,监督工作的不完善以及监督机制 的不健全使我国的环保业发展缓慢。而政府部门对其的监督则从一而终。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政府环保职能体现出了环境保护的发起者、环境保护的主要促进者、坏境保护的主要监督者、环境保护的仲裁者的职能,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在环保职能方面的主体地位不明确。目前的地方政府职能的环保部门主要是通过相关的省级保护条例和市级保护条例来进行管理观察。然而,在整体的督促过程中,部门和民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不强烈,而且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没有整体规划,也没有意识到湿地资源对环境的重要性,肆意开发和利用,这就使得原来当地很多的天然湿地被肆意开发和利用,这就使得当地居民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动物的多样性也被破坏,生态系统也出现了失衡的现象。

二、环境保护立法体系不完善。在生态环境文明法律制度层次下,我国对环境的问题和保护措施进行制度化、规模化,但是,在执行法律的方面,“承担着和受益者的背后力量差别太太”造成执法的弹性、执法的不严和执法的差别。有很多环保的部门基本上都是靠工业排污上的费用来运转的,造成在执法上的经费不足。而环境保护执法的部门和造成污染的企业“相拥相荣”,甚至存在“污染的严重促使环保的富裕”的奇怪现象。造成一些环境执法人员很难坚持以“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中心来治理环境。

三、地方政府对保护区的管理不到位

(一)工作责任不够落实,监督力度不够。由于缺乏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该市区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成立具体的生态环保机构。很多管理机构的职能也没有落实到位,监管任务也不够明确和具体。按照常理来说,保护区的工作主要是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环境教育和研究等,但是,由于其保护区的管理的混乱,管理和经营的糅合,使得保护区的管理出现了四不像的局面。另外,保护区内的工作人员工作模式相对松散,很多时候有混岗位的嫌疑,这就使得国家不仅浪费了有效的环境资源,而且也花了大把的钱养着不干活专吃闲饭的人。这些对于保护区工作的有效提升和管理机构职能的提升都十分不利。

(二)地方政府对自然保护区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很长时间了,我国人民都被传知的是我们的国家资源丰富,在这样思想的烘托下,大家极少关心能源和生态是否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课题,任意采伐各种天然的物品,来谋求高效的经济利益,但是却使环境受到了影响。它的根本因素则是保护环境的价值观没有深入人心。因为受到“类可以战胜自然界、甚至改变它:意识的影响,人类保护自然的思维,忽视了人类和自然界平衡,只是注重自身的主动性,粗鲁地采取一些措施妄图征服它。生态文化从完整的视野来探讨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联系,不仅肯定人类的存在意义,也承认客观事物存在的意义。生态文化意识是构建与其相关文化的重点,它对于人类与客观世界的相处方法学则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地方政府对自然保护区破坏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在生态环境文明法律制度层次下,我国对环境的问题和保护措施进行制度化、规模化,但是,我国的生态环境文明的建设还是以比较官方化的存在着,没有对民众、企业和地方性政府进行约束。原因在于制度内在的漏洞。

(四)地方政府对自然保护区投入力度不够。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政府财力十分有限,资金“短腿”成为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管理发展最大的阻碍。无论是在环境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还是在员工培训等工作都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有效开展。地方政府的不当行为也会导致和加剧人和自然的冲突。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一、加快生态环境立法

政府应该从法律法规成面上对土地权属问题,保护区发展规划实施问题,生态补偿制度,法律惩戒力度等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和相关解释。让自然保护区在建设管理的时候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还应该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对偷猎盗采等违法活动进行强有力的打击。还应该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教育活动,严厉禁止相关执法人员对违法违规活动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加强公众监督,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用国家力量去保证给自然保护区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加大政府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力度

政府应当考虑下设一个统一的专门的自然保护区决策系统。这个系统应该包括中央、地方和保护区三个层次。由中央统一负责部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改变现行的“统一协调,多部门管理的”机制①。地方则设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各个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作为国家或地方有关主管行政部门的派出机构,负责所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自然保护区管理责任不清,建而不管的状态。自然保护区则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定编定额,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对自然保护区的领导实行问责制,切实改变目前少数地方作风懒散,纪律涣散的局面,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重视科技,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马克思对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认识论原因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应全面认识和把握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及其与人和社会的关系规律。政府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产业。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企业和产业都要向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具体表现是:①生产和消费都要以环境保护为基础;②产品和技术生产和研发都要以无污染为目标;③开展各项建设活动都要以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为基础;④将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以保护环境为原则;⑤注重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如果我们建成了环境友好型社会,那么我们的生态也会是文明的。

四、统筹治理,实现当地政府环境保护职能

首先,我国自然保护区政府管理部门应当继续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统筹结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进一步明确自然保护区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的主体责任,建立体制机制,落实监管责任。改进市场监管,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提高保护区内科学技术水平和健全各级保护区支持体系;保护区的管理坚持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并举的原则。实行全面保护与重点保护、全年保护与季节性保护相结合,充分调动当地农民对自然保护区的积极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以破坏自然保护区为代价;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有关资源,促进保护事来的健康和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护理管理的职能第7篇

关键词:标准;管理模式;管理职能;标准版权保护

除企业标准外,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版权保护问题倍受争议,而在国外却鲜有争议,主要在于国外标准通常是由不具有公权力的民间组织制定。

一、标准行政管理部门的双重职责

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家标准委)是国家质检总局下属的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负责制定国家标准和对国家标准统一立项、审查、编号和批准。在我国,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标准行政主管部门具有双重职能:不仅组织制定标准,而且管理标准,对标准违反行为进行处罚,以国家标准委为例。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颁布于1988年,后为入世,组建了国家标准委,实践中标准委的职能主要是原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1)组织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2)组织制定全国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3)组织制定国家标准;(4)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协调和处理有关标准化工作;(5)组织实施标准;(6)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7)统一管理全国产品质量认证工作;(8)统一负责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二、标准行政主管部门的双重职能与标准版权保护的困境

标准行政主管部门的双重职能是其制定的标准受版权保护的主要障碍:一方面,双重职能导致有人认为标准属于行政性质的文件,从而否定标准是版权的客体;另一方面,双重职能导致有人认为标准管理行政部门不属于法人作品中的法人,从而否认标准行政主管部门享有版权。

(一)标准成为著作权客体的困境

关于标准是否受版权保护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都不受版权保护;二是强制性标准属于法规不应受版权保护,推荐性标准因不具有强制性应受版权保护;三是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都应受版权保护。主张标准不应受版权保护的原因总结如下:

第一,标准虽具有独创性,属于作品,但因是行政性质的文件,属于《著作权法》第五条的排除范围,不应受著作权的保护。标准是由享有行政权力的标准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调整不特定主体的行为,并可以反复适用,体现国家意志,完全符合行政文件的特征,推荐性标准虽不具有强制性,但也属于指导性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都不应受版权的保护。

第二,标准版权保护与版权的立法理念相违背。一方面,标准本质上是公共资源,需要推广,国家鼓励标准的复制和传播。另一方面,版权的保护具有独占性、垄断性和排他性,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他人不得复制或者以其他方式利用作品。标准作为公共产品与著作权的私权性质存在冲突。但持有此论据的部分人认为标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不应受保护,企业标准应受版权保护,这就形成自我矛盾,企业标准版权保护也会造成垄断。

上述否定者的论据可归结为一点:标准行政主管部门的双重职能导致标准不能成为著作权的客体。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混淆了标准的性质和作用,并主张不论是推荐性标准还是强制性标准都应受版权保护。理由如下:第一,所有标准本身都不具有国家强制力,强制性标准也不例外,所谓标准的强制性来源于法律法规。根据《标准化法》的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一旦申请产品质量认证就必须执行,否则被责令停止销售、罚款、撤销其认证证书等。第二,在标准违法经营行为处罚中,标准本身只是事实判断的参照和证据,法院判决的依据是《标准化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而非标准。第三,标准不同于法律,法律条文的规则结构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标准的结构只包括“行为模式”。第四,版权的保护方式不同于专利,版权的核心是复制权和发行权,而不是实施权,标准的价值在于其广泛的实施,而不是简单的复制,标准的版权保护对经济发展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标准行政管理部门成为著作权主体的困境

《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这就是法人作品。规定法人可以取得著作权最重要的原因是由法人承担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而标准行政主管部门代表纳税人投资,拿纳税人的钱承担责任,即使适用“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也应该是归全民所有,所以笔者认为法人作品中的法人不包括机关法人,标准行政管理部门的双重职能成为其成为著作权主体的障碍。同时我国现行法也未规定国家机关可以原始取得著作权的情形,国家也只有在有限的条件下可以继受取得著作权。再则著作权本质上是私权,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具有公权力,不符合《著作权法》所要求的私主体性质。

三、域外标准化组织的职责与标准版权保护

(一)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职责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两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IEC历来重视其制定标准的版权保护,目前ISO的标准版权保护政策主要包括《ISO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ISO关于出版物版权、版权使用权和销售的政策和程序》等,IEC关于版权保护政策主要有《IEC销售政策》。ISO和IEC认为标准属于职务作品,由标准化组织享有版权,成员承担保护标准版权的责任。在进行标准起草时,将标准的版权属于ISO和IEC的文字印在技术委员会TC会议的签到纸上,签字同意的可参加标准起草,不同意的则不能参加TC工作。

(二)欧盟标准化组织的管理模式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I)是欧盟最典型的三大政府间标准化组织。尽管这三个组织制定的标准需作为国家标准和实施,本身不具有独立自治的地位,但对其所制定的技术委员会草案、处于征询阶段的标准草案和正式生效的标准等享有版权。

三大标准化组织通过权利转移方式获得版权:CEN通过类似简单的签到方式转移;CENELEC根据各国家标准团体的章程实现权利转移;ETSI规定ETSI成员提交的建议一旦被纳入标准文献中并用于出版,其版权就转移给ETSI。三大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再通过各国家委员会作为国家标准,从而将标准使用权转移给各国标准化团体。

(三)典型国家标准化组织的两种管理模式

外国标准体系由自愿性标准体系和技术法规体系组成。根据政府和民间机构在标准制定管理中的角色分工,典型国家标准化组织主要分两种管理模式 :

一是采用“政府授权民间机构管理,政府部门参与标准化活动”的模式,标准化活动完全由民间机构开展的,政府中不设专门的标准化管理机构,以美国为例。

在美国,国家标准是由政府委托私营的非盈利民间组织—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组织协调,由其认可的标准制定组织(行业协会)和委员会按照公正的程序制定。ANSI在标准制定、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1)进行组织协调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2)批准国家标准;(3)建立国家标准体系;(4)组织合格评定体系;(5)协助有关政府部门制定技术法规和建立技术法规体系;(6)代表美国组织协调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政府负责标准化研究工作,不直接管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可以参加ANSI董事会,参加制定标准的技术委员会,但不进行行政干预。 ANSI作为国家标准管理和协调机构,还负责国家标准及其他出版物的销售和服务,拥有国家标准的版权。

二是采用“政府组织管理国家标准化工作,实行政府引导,行业协会主导”的模式。在政府机构中设有专门的标准化主管部门,但具体国家标准化管理工作仍由标准化机构负责,以日本为例。

日本政府在标准化工作中起主导作用:一方面直接组织技术委员会制定标准,另一方面委托民间标准化组织组织制定。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是日本国家标准化机构,在标准化活动中起核心作用,其的任务主要是:(1)负责组织制定和维护日本工业标准;(2)从事合格评定工作;(3)答复各主管省大臣关于工业标准化方面的质询,提供建议;(4)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制定计量标准。经济产业省下设的产业技术环境局具体制定日本工业标准化方针,其下设的标准处负责JIS标准的制定。

(四)我国标准管理部门双重职能的分离

负责国家标准化工作的在我国是国家标准委事业单位,在国外是社会团体,但标准的管理体制形似而神不似,我国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具体表现在:(1)政府和标准化组织的关系不同,国外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我国则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2)政府在标准事业中的角色不同,国外政府部门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但我国则是政府完全的主导;(3)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的组成和职能上不同,国外是由有兴趣的专家、学者、消费者和政府代表等组成,不享有对标准违法的处罚权,我国是参照公务员待遇的事业单位人员组成,管理机构享有对标准违法的处罚权。

标准行政主管部门的双重职能不仅导致标准版权保护受到质疑,而且导致标准立项与市场脱节,标准化工作落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不利于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也分散了政府在维护公共利益和市场安全上的注意力。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在标准的版权保护方面也要逐渐与国际接轨,力争在国际标准制定上掌握一定的话语权。而且我国整体处于变革之中,这就为我国标准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条件。

我国应结合自身国情,借鉴日本的标准管理模式。将标准行政管理部门双重职能分离,政府主要负责对标准违反行为的监督处罚,行业协会和企业成为标准制定的主力军,我国的标准版权保护问题也就尘埃落定。

参考文献:

[1]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编著.国内外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王清.标准出版若干法律问题探析[J].出版科学,2008(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S].2010.

[4]刘春青,黄夏.解读ISO标准版权保护政策[J].中国标准化,2006(07).

[5]刘春青.浅析欧洲标准版权保护政策[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06).

[5]郭济环.标准与专利的融合、冲突与协调——基于国家标准化战略之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11.

[6]刘春青.技术法规与自愿性标准的融合——标准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利用标准化成果的启示[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10).

[7]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内外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8]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内外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