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健康人才培养(合集7篇)

时间:2023-05-29 16:11:02
大健康人才培养

大健康人才培养第1篇

[关键词] 大健康背景;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4;G7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1-0146-04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医疗水平呈整体上升的发展趋势,人们的健康理念随之发生变化,大健康理念诞生。在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1]。在全新教育理念和大健康背景下,以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依据,以相对科学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基础,为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教学模式以及评估方式等[2],从而体现出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应用价值,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方向和发展理念,以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1大健康理念

大健康,是指以社会需要、时展以及疾病变化等为依据,提出的一种全局性理念。大健康理念研究的内容主要为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也对各类影响健康的误区和相关危险因素有所关注。在该理念下,自我健康管理是一大特色,而自我健康管理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对生命全方面、全过程的呵护和指导。大健康理念不仅对个体的身体健康有所追求,同时对精神层面、心理层面、社会、环境以及道德等多方面的完全健康有更大的追求[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健康理念的范畴涵盖各类与健康相关的产品、服务和信息观念与信息处理,同时也涉及到各类满足社会健康需求采取行动的组织。由此可见,大健康理念不仅倡导科学的、合理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不止步于”治病”,更应该是”治未病”,而是在正确的健康消费上更具备独到的看法,消除亚健康、提升身体素质,做好健康管理、健康维护和健康保障[4]。

21世纪是大健康理念不断发展的时代,时代的发展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了更佳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大健康理念发展的最大契机[5]。医药事业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用冰山模型理论来看待大健康产业,那么治病救人的医疗事业就是出现在表面上的冰山,而更多的是不为人所知的保健事业,这是治未病的关键所在,也是大健康时代下的主要发展内容[6]。从该角度上来看,大健康产业无疑是21世纪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作为其他产业突破困局的主要催化剂,这种催化作用所产生的效果几乎等同于网络对各行各业产生的影响。现如今的医学界不仅局限于单因单病的传统生物学医疗模式,而是逐渐向“生物-社会-心理-环境”的医疗模式转化,健康不仅需要医生,更需要自我管理,从而达到保护、促进健康的目的[7]。目前,以大健康为主要背景,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完善,以大健康背景为基础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必定会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护理人才,最终提升整体护理水平和医疗水平。

2传统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局限性

2.1传统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培养护理人才的最终目的在于将其输送到工作岗位上,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对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用人情况、用人标准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在招聘护理人员时,不仅注重护理人员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对护理人员工作中突发状况的解决能力及其与患者、患者家属的沟通能力也有相对客观的要求[8]。但以传统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的效果来看,多数护生从事到临床工作中往往只可以做一些辅的工作。此外,社区也是护生从业的主要选择之一,相对于二级、三级医院,社区医院对于护理人员的需求量相对较大,但受到学历等因素的影响,社区医院对于受教育时间相对较短的护生招聘量仍然相对较少[9]。随着社会多元化进程不断加快,护生在选择从业时已不H限于二三级医院、社区医院等医疗机构,在一些养老院、中医保健院以及整形美容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大[10]。鉴于此,传统的护理人才培养方向也可以此为方向进行转变,对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理念以及课程教学体系进行适时调整,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变化[11]。

2.2传统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大多数学校在护生教学和培养中往往采用“2+1”或“3+2”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第1年和第2年(或第1年、第2年、第3年)参与学校的理论学习和护理操作实训,第3年(或第4年、第5年)到各个医疗卫生岗位上进行临床实践[12]。通过与医院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探讨,并对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发现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大的欠缺和局限性[13]。这种传统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对护生进行系统性的、规范性的、针对性的培训,在参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学校难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前培训,造成护生的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难以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对护生未来的发展也形成了阻碍和限制[14]。

3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发展

3.1明确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以大健康为护理人才培养背景,不仅需要护生对大健康理念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对该理念有独特的认知与看法。在大健康背景下,若要实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知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则必须要创设先决条件。在此提及的先决条件主要是指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及优秀教师等教学队伍,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强化教师对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能力[15]。同时,作为护生教师,需要在明确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不断创造全新的教学风格,展示自身的教学技巧,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6]。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中,借助“引进来、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对教师队伍结构进行重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护理教学中,引进更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不断扩充教师队伍,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对于现有的教师队伍,要通过培训、实践等多种形式,对现有教师进行再培养,实现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方式的更新,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教学能力[17]。

3.2完善护理教学体系,拓展护理专业教学方向

从现代教育观和现代护理观出发来看,护理教学的最终培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这需要在课程改革和课程重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护理教学体系[18]。护理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需要对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重新编排,更需要在完善过程中注重提升护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以适应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求。在进行护理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和重组时,需要遵循如下教学理念:“教学基础要精简,护理重点要突出,素质教育要加强,教学目标要强化”,这不仅仅是护理课程教学的综合理念,更是优化护理教学课程的基本原则[19]。由此可见,在护理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专业技术的基本职业素养和应用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配置。在对教学课程进行有效重组和合理排序的过程中,可重点突出护理教学的中心理念,从而建立合理化、科学化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质量[20]。

此外,以大健康理念为主要背景,对护生的教学需要融入全新的理念和观点,这也需要体现在护理教学体系的完善中[21]。例如,可在护理教学中采用交叉式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向护生介绍大健康理念的主要思想和实际应用价值,将大健康理念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让护生对“治未病”的理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22]。而所谓的交叉式教学,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也是护生接受教学的关键,更可以为其未来从事护理工作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理论为实践提供了基础,实践体现了理论的实际价值,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孰轻孰重的关键,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践出真知,实践的价值更加显著。因此,在完善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可在护理课程中增加心理学、社会学、护理美学、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23,24]。此外,在专业知识方面,需要重点突出护理内容和护理特色,并增加与护理工作关系密切的公共卫生知识、社区康复保健、心理护理干预以及老年晚期护理等内容。课程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升护生的护理能力,这也需要在教学中注重评价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护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充分发挥护生在学习和未来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与作为,为护理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从多方面推动护理工作的发展,以临床护理为出发点,将护理延伸到社区、家庭、基层医院,倡导保健护理、康复护理、精神护理、老年家庭护理,这也是大健康理念的重要体现。最后,在护理教学中,增加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课程,可提升护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其人文精神与社会精神的交融,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

3.3培养护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将教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主要以“2+1”或“3+2”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整体上体现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弊端。因此,在护理教学中,需要在传统护理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改革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护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小组责任制的学习方式,让护生获得更多的主动学习机会,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此外,可在各班级设置“护理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护生助理课程”等,不仅可让参与其中的护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护理学习,同时也可让护生享受到脱颖而出的荣誉感,激发其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尽可能的缩小实训基地与工作场所的差距,创设多元化、合理化的实践教学基地,让护生接触更多的临床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课程设置到医院实际工作中,由医院中的资深护理人员为护生讲解临床工作的要点和重点,从而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无缝对接[25]。

3.4融入大健康理念,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在教育教学课程不断改革的当今社会,大健康理念也逐渐融入到护理教学改革中,护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逐渐趋于现代化和多元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向护生讲解大健康理念的内容和实际价值。在大健康背景下,护理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医疗护理,更重要的是“治未病”,是对健康的全面认知。所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不仅是指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更是指教学理念的多元化,将大健康理念融入到护理教W中,让护生对疾病之外的护理有所了解并认可,这也是护理教学发展的关键一步。

3.5建立以护理人才能力为基础的评价模式,全面评估教学质量

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仅对护生的成绩进行考核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常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因此,在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重建需要以护理人才能力为基础和核心,建立适宜护生学习的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制定专业的考核手册,体现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地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评估。在考核中,进而建立阶段式的综合考核制度,即在学期末和毕业前建立综合能力考核方式,将考核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相接轨,让护生在掌握基本技能和理论的同时,也可为职业资格考试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将考核成绩纳入到护生的毕业总成绩中,可提升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护生进入到临床实习阶段,需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和技能考核,护生进入医院实习后,需要坚持与各实习单位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对护生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综合性、系统性的评价,突出护生的临床工作能力。

4 总结

综上所述,大健康是当今时展和应社会需求的产物,现代医学模式和大健康理念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在护理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从教师队伍、学习队伍以及整体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在不违背大健康理念的条件下,以专业性质为基础,以护理行业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出发点,以健康服务为教学主题,实现教学思维的改革、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体系的重建。在大健康背景下,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策略,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循环往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合理、自主的学习模式和实践模式,提升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为其将来从事护理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龙泳伶,龙雪梅. 大健康产业视野下基于基地建设的医药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4,27(2):30-32.

[2] 尹永田,陈莉军. 协同创新视域下的护理学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护理研究,2016,30(16):1979-1981.

[3] 王日军,刘云霞,王桂云,等. 现代职业教育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3):2729-2731.

[4] 段艮芳,何海艳,何梅. 护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3(1):115-116.

[5] 闫春生,郭晓娜. 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护理学专业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2014,12(6):95-97.

[6] 段功香,万艳平,王蓉,等. 跨文化护理背景下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当代护士旬刊,2016, 11(1):1-3.

[7] 孙立波,于蕴波. 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男护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1(16):76.

[8] 王再超,胡慧,熊振芳,等. 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与保障机制创新[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3):124-126.

[9] 宁国强,曹小川,张水平,等. 大、中专层次面向基层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研究与应用[J]. 今日健康,2015,17(11):470-471.

[10] 杨建辉.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5,21(36):103-105.

[11] 林琳,赵小玉. 协同创新中心在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为例[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6):673-674.

[12] 张毅,周梦舟,穆杨,等. 基于“721”模式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研究[J]. 大学教育,2015,11(8):15-16.

[13] 曾理斌,刘海兰. 新医改背景下医学院校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2):7-10.

[14] 张耀华,段晓华,简世平. “专业导师+能力导师+企业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探索[J]. 当代职业教育,2014,7(1):48-50.

[15] 刘勇.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科技教育,2013,10(29):191-192.

[16] 舒兵,朱天高,李志国. 高职校企合作”双融共育”教学体系的构建[J].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12(4):98-102.

[17] 李和平,张广红.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7):11-24.

[18] 张智. 政产学研”四位一体”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8(479):108-109.

[19] 曲中堂,邱烈,x庆娟,等. 医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才培养模式探究[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2(5):1-2.

[20] 丁娜尔. 新医改背景下浙江省县级综合医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调查研究[D]. 杭州师范大学,2015,23-24.

[21] 张宗扬,谭燕,林静,等.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9):124-127.

[22] 程琳,张培华.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3):81-82.

[23] 沈玉洁,邹春晴,丁元林. 改革实践教学 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7(6):58-59.

[24] 张荣芳,朱秀敏,李杏杏,等. 工学结合、医教协同模式下构建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 卫生职业教育,2016,34(4):70-72.

大健康人才培养第2篇

[关键词]创新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B 844.2 [文献标识码]A

创新人才通常被定义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能力结构和健全的创新人格,能以创新思维打破常规,创造新成果、新技术或新方法,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国著名学者黄楠森定义,创新人才最根本的品质是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缜密的创新思维和坚强的创新能力[1]。俞国良教授也认为,创新人才主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方面[2]。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施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过去数百年,我国经济的落后在于科学技术的落后,而科学技术滞后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创新型人才的缺乏。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3]。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对800名男性成人进行30年追踪研究发现,800人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两组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的差异,而是在心理素质上差异。因此,创新人才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一、国内外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创新人才的理解一般从创新人才的人格特质、能力结构等层面进行界定,他们大都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视已有一段历史。

20世纪40年代,美国创造学与创造工程之父Alex Faickney Osborn[4]在其公司发起创新研讨,并于1953年和帕内斯教授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创造学系。到了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J・Guilford的《创造性才能》和《创造力与创新思维新论》两本著作的问世使创造性人才研究成为一个热门课题。麻省理工学院强调学生必须先打下牢固的科学技术基础和人文知识基础,再培养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英国的大学有着自由教育的传统,其教育目标是培养绅士与合格的社会成员。19世纪,英国教育家John Henry Newmon曾说过,绅士就是学会思考、推理、比较、辨别和分析,情趣高雅,判断力强,视野开阔的人[6]。英国的两所古典大学,牛津和剑桥深受纽曼大学理念的影响, “探测、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励个人的创造性精神”被作为大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高水平人才。至2001年,牛津大学就已经为英国培养出4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5位首相[7]。

德国的大学人才培养受洪堡的“完人”与雅斯贝尔斯的“全人”教育理念影响,培养“完人”和“全人”成为其大学教育的目的,即培养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学术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

在中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在《第一流教育家》一文中提出:“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但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却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同志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的讲话发表以后才开始的。在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形成了两种主要观点,一是以创造学家庄寿强提出的“知识层次模式理论”为代表,他认为知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业知识,第二类是与专业只是相关的知识,第三类是与专业知识相距较远的知识[8];二是以殷石龙的创新主体基本知识结构理论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知识结构多层次论[9]。

二、心理健康教育之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国内诸多学者认为评判心理健康的两个方面在于适应环境与发展自我,其中发展自我更为重要,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自身的创造力。心理健康教育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必要的认知、人格等心理条件,创新能力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表现与基本内容。通过心理健康的学习,能让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创新过程中正确的对待挫折与困难。创新意识是创新过程中的起点,产生创新意识更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而心理健康的低下可能会抑制创新意识的形成。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才能继续向高层次的需求努力,而低层次需求的缺乏也会成为实现高层次需求的障碍。心理健康教育还能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灵活多样,能够启发人从不同的方面观察事物的发展状态以及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能提高人们思维的灵活性。心理健康教育更能有助于塑造创新人格。人格的形成既有先天遗传因素,又有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而此时的非智力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自我情绪的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加适应环境的能力。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新人的素质教育中,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10~11]。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近30年的历史,存在着水平低、结构不够完善等弊端。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由于认知上的偏差,许多高校都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导致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史不是很长。相比较而言,国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早,已达到成熟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完善,对心理辅导人员的培训也非常的重视。尽管我国教育部曾下发许多文件,要求各高校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思想上的认识模糊不清,实践方式上更是存在诸多偏差,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只存有形式,应付上面的工作。有些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思想教育混为一谈,在本质上就存有很大的偏差。吴晓雷认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过于重视调查、实验等实证研究,忽视访谈、个案、作品分析等质的研究,研究对象过于集中化,倾向于对新生,贫困生扎堆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研究联系不够[12~13]。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促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资格认证制度

只有具备心理学相关专业学历并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任职资格证书者才有资格被聘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目前这项工作还没有受到广泛重视。

(2)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系统的课堂讲解,到具体实践指导、组织一系列活动,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价值,克服自卑感,培养他们对创新活动的正确认知,激发他们对事物的兴趣与欲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稳定创新目标,激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从而树立创新信念。

(3) 形式的多样化

在传授心理课程时,可以让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环节,不仅仅局限于老师讲解,学生被动的听取。可以学生讲解,老师引导,以讨论的形式或者辩论赛的形式会更让人们记住所学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心理短剧、情景模拟以及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引起学生参与进来的兴趣。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

(4) 改变观念,增强意识

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摆正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高校的目的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高校教育的点缀品,而是必须品。陶行知曾说过:“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对于健康的理解不该仅局限于生理上的健康,而应该是生理和心理共同完全安好的状态[14]。心理健康教育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科技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高校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因此,高校应该改变观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楠森.创造人才的培养与人学[J].南昌高专学报,2000(1):5-7.

[2]罗登辉,吴帅锋,王桢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育[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1):259-260.

[3]马德秀.寻找人才培养模式突破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20.

[4]田德新,张喜荣.美国创新人才培养机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85-87.

[5]J.P.Guilford.Traits of Creativity[M].New York:Harper & Publisher,1959:142-161.

[6]陈建成,李勇.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9(1):14-18.

[7]王英杰,刘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10-13.

[8]彭宗祥,徐卫.大学生创新创造读本[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

[9]殷石龙.创新学引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1999-06-16(1).

[11]江昕,朱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7(5):55-58.

[12]吴晓雷,冯维.我国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与问题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10-111.

[13]江立成,魏婷.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7(3):1-6.

大健康人才培养第3篇

关键词:健康;大数据;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224-02

一、培养大数据技术应用人才的紧迫性、必要性

由于社会生活与生产已经被大数据与云计算所笼罩,随之而来的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正在为大数据与云计算行业带来大量的商业价值,逐渐成为行业人士争相追捧的利润焦点。因此,与之相关的职业需求也必然呈爆发式增长,而现实情况则是大数据职业的相关人才比较匮乏。无论从人才市场反馈信息来分析,还是从国内外高校的有关专业办学动向了解,以及企事业单位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调查来看,培养大数据技术应用人才都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必要性。

二、培养健康大数据技术应用人才的紧迫性、必要性

健康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在疾病与健康研究、环境与健康研究、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卫生宏观决策支持四个方面发挥特殊的作用。

1.疾病与健康研究。在疾病与健康研究方面,又有健康研究、亚健康研究和疾病研究。(1)健康研究。深入研究和分析人群的健康规律,对卫生保健、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治疗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如:①对体检数据分析和挖掘,以便于精确地确定不同人群的健康标准,打造个性化、地区化的健康评估模型。②υ懈驹谠胁期、产后及新生儿的健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规律,给出更科学的孕产妇和新生儿保健的指导。③对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分析和研究,研究老年人的健康特点,给出更科学的养生指导。(2)亚健康研究。对亚健康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对保持健康状态,预防和纠正亚健康状态以及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亚健康与疾病间的关系、亚健康与健康间的关系。研究各种可观察指标(体检数据)、外部数据(如职业、饮食、习惯、性格、爱好等)在亚健康中的权重、指标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导致疾病的影响因素,建立评估模型来预测疾病、治疗亚健康。(3)疾病研究。中国面临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包括: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小儿出生缺陷。对病人的医学数据及相关数据的研究分析,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①对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发病规律,揭示疾病的病因,摸索出疾病的变异规律、并发症规律,科学评估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建立疾病的预测模型。②对小儿出生缺陷的研究,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儿童出生缺陷的数据进行分析,从广泛的大变量集中找出影响儿童出生缺陷的主要因素,在环境、遗传学、病理学等多方面探索儿童出生缺陷的病因,建立儿童出生缺陷的预测模型。

2.环境与健康研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环境健康损害如得不到妥善处理还将转化为社会、经济问题。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探索环境变迁对人民健康造成危害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发现案例、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研究,预防和治理各类环境流行病在污染源以及污染途径控制的研究等。例如:研究环境污染对儿童的影响,以解决环境对儿童所造成的不健康和疾病迅速增长的问题,从而给予儿童特殊的健康指导。分析各种职业的发病分布和严重程度,开展职业病和职业多发病的预防预测。开展对空气污染显著提高城市人群呼吸道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的研究。

3.医药生物技术与健康。医药生物技术最鲜明的特点是大量新思想、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和新产品引入医学研究和医疗保健之中,如全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纳米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和中医药技术等及其产品,将大大提高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药物设计研制水平,以及对突发事件(如传染病等)的检测、预防与治疗水平。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的生物信息技术在由众多新技术构成的医药生物技术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4.卫生宏观决策支持。卫生宏观决策支持系统是以数据仓库为数据中心、以数据挖掘为技术核心、以商务智能为展现工具的综合卫生信息平台。它可以建立在各级别卫生系统上,如医院、地区卫生系统、全国卫生系统,为各级卫生部门提供智能决策系统,深入了解卫生系统的历史和现在,把握卫生系统业务发展的未来,评估卫生系统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效绩,帮助各级决策者提供最佳实施方案,如预防接种基本数据,传染病报告,等等。因此,在大健康领域,目前迫切需要两类大数据技术应用人才:(1)健康数据平台建设人才;(2)健康数据挖掘应用人才。需要开设相关专业,使学生能胜任大数据平台搭建、存储和分析等技术工作,同时也能成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纽带,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具体应用。

三、建议开设健康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

从事数据统计、分析和应用是一类历史悠久且高度职业化的专业。由于大数据具有体量巨大、速度极快、类型众多、价值巨大的特点,对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应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传统的信息学科下的相关专业已经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要求。

1.必须分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与《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质区别,因为这两个专业与我们计划开设的《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专业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老牌的基础性专业,主要研究计算机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理论与方法、程序设计理论、计算机软件、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图形学等内容。显然,计算机科学专业一直关注计算机本身的科学技术问题,核心是计算机系统结构所涉及的硬件与软件,而并不擅长海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传输与应用。《软件工程》是从计算机学科分化出来的一个专业,侧重软件需求分析、软件模型、软件设计、软件生命周期管理等知识。与计算机专业一样,也是一个基础性专业,并同样面临对软件系统本身的深入研究以及如何与行业结合的问题。总体上,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基础上增加大数据专业知识,既不利于这些专业本身的巩固与发展,也没有多少空间实施这种改革。

2.有必要考察其他数据处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统计学》或《应用统计》是一个在国内外高校均具有长期办学传统的数据处理专业,国内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达100所以上。《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研究人才,另一类偏向实际应用。前者主要包括数学专业下的统计学,后者包含的方向十分广泛。从培养方案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国内外统计学均带有强烈的数学特征,因为它本身是从数学专业分化出来并依托数学专业开办的,提供的课程主要是数学理论与统计方法,同时开展一些专业统计软件、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等方面的训练。显然,尽管该专业在数据统计与分析方面具有理论与方法上的优势,但它并不P注大数据系统的建设问题,该专业在统计软件、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等方面的训练远远不能满足大数据系统建设与应用的需要。健康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是一个以现代计算机与网络系统为依托,专注健康大数据采集与管理、健康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培养解决健康大数据系统建设整体性问题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的专业。它依托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但是大大拓展、延伸了它们的业务范围,从而获得了新的特色和优势。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健康大数据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具有医学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信息科学、数据科学知识,掌握大数据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所需要的电子、计算机、网络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大数据处理和管理的基础理论,熟练掌握海量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与分析、传输与应用等关键技术,具备健康大数据工程项目的系统集成能力、应用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健康大数据科学研究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能在健康领域内从事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功能开发、技术管理、技术维护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也可在健康服务机构从事健康数据的服务与管理等技术工作的高端应用型复合人才。

大健康人才培养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升

一、引言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对实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线、知识学习为载体”的指导思想对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教育综合改革重点事项安排》的工作展开和推进,力争进一步完善阶梯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应用型、复合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旨在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反之,完善了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更好的促进高校人才的培养,才能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有用之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

1、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一个头脑、两个工具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先是“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性,后树立正确人才观,即“一个头脑、两个工具”,是指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熟练掌握英语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现代商务人才。有了这样的头脑,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创造性地在各种经济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正是社会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最根本要求。在以信息技术和全球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两个工具将是学生抢占人才市场先机的“敲门砖”。这两块“敲门砖”,将为学生叩开世界的大门,铺平未来人生的金光大道,学生将能够以健康的心理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新观、财经观全面发展,做社会的主人。

2、推广慕课教学管理,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发展为根本,能力培养为核心

基于学校“雅典”和“MOOCS”模式的教学理念,学校已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模式,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情商修炼》课程,线上即学生主要通过在线学习平台里面的视频讲解、课程作业、在线学习论坛、主题讨论、IM即时通进行在线学习交流;线下即老师开展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这种混合教学模式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使资源和学习时间都碎片化,立体化和信息化,并使其优势互补,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提升能力培养水平。

3、加强团体实践活动,营造育人环境:小社会 大课堂

天府学院的学生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主要开展了围绕核心价值观的心理主题班会。学校团委素质拓展中心(蒲公英学生成长中心)用主题班会课,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同学调节自我情绪,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在开展心理班会的时候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心中困惑,提升心理素质,增加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提升班级凝聚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大学生课外生活。

4、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同辈学习:关爱心灵,砺炼心志

在贯彻“以人为本”科学教育观的实践中,坚持把教育与人的心志发展、价值探索和自我实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校在全校师生中提出:“像关爱生命一样关爱心灵,像终身锻炼身体一样砺炼心志”。对学生无条件的关爱是他们成长所必须的阳光,而乐观执着的砺炼则是经风雨、见世面的保障。“让每个学生都能昂首挺胸、满怀信心地走向社会;绝不能让学生为了一纸文凭满身伤痕地走出校门”,这是关爱学生、实行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同时又把终极价值与工具性价值、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

三、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人才培养

1、采取多元化的有效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采取多种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首先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对大一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其次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如“心灵成长”沙盘体验活动、“我沟通 我快乐”人际交往能力、“心情主宰”情绪管理、“天使爱美丽”、“等活动,旨在通过体验式活动来提升同学们的心理素质,传递出爱的正能量。第三,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中心每天轮班制进行服务同学,多在给予同学们成长性的开放式的辅导和服务。使同学们都能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

2、健全家校联动机制,加强心理服务保障

为创造全面的育人环境,加强学校对学生心理服务的保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通过与学生家长之间的长期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另外,加强家校联系制度对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实施全员化就业指导提供了心理服务保障。首先是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作为参加者的学生需要家长对孩子做出心理的安全保障;其次在学生获取就业实践和实习的岗位信息时,需要家长和孩子进行共同讨论和交流,给予孩子的就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和可行性的指导意见。最后,当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懈怠时,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关爱和关怀,使其内心强大,做一个坚强乐观的社会人。

3、整合并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和谐心理环境

美好的校园环境创造了一个和谐温暖的心理环境。校园的硬件设施齐全美观,在学生公寓楼外面、湖边林荫道上、广场边上等都摆放了木制桌椅,给同学们创造了学习讨论交流的平台。人文环境方面也和谐健康,在学生生活区每天不同的学生组织、社团等开展不同的活动,给同学们增添了丰富而多彩的生活意味。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同学们置身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健康的、积极的、乐观的理念,对同学们自身的健康素质有所提高,正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自香”。可见,通过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以积极的校园文化来陶冶学生们的情趣。

4、建立危机干预机制,引入心理危机的“绿色通道”

对心理危机干预制度的建立提出了建设干预心理危机的“绿色通道”。即在学生心理危机的处理过程中,学校各部门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密切配合、协调运作,以便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效果来处理学生的心理危机。首先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采用心理健康量表对新生进行普查,将全校有心理危机倾向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学生信息录入其中,实行动态管理。第二设立干预心理危机的体系。建立了“校级―区级―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干预体系,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建立心理危机评估及处理方法。先是校内评估,对不确定或评估困难的,可邀请省内外心理危机专家进行再评估。评估后,对超出本中心干预能力之外的,转介到正规医疗机构。

四、结语

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为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考核体系中,这样为后期课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同时为下一阶段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目标――建立“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遥,黄纯国.教育透视(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教育改革初探)[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大健康人才培养第5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 产学研 孵化基地 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230-04

Study on the Mod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Based on “Internet +Big Health”

Cai Fan1 Lin Huaqing1 Wu Haiyan2 Zhou Meijuan3

(1.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Social Service,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2.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3.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of PLA, Guangzhou,Guangzhou Guangdong, 510010, China)

Abstract:The strong rise of the three major economic groups, Internet, large consumption and health, symboliz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model from a single treatment model to an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odel of prevention, cure and support and Internet data. Taking the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school innovatively formed a “one core, multi-platform, re-clustering and recyclabl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based on “Internet and large health”.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training mode And the result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raining model to provide a strong basis and reference.

Key Words:Entrepreneurial innovation;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Incubation Base; Big Data

S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对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创业促进其大学生教育全面发展,是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高校发展需面临的极大机遇。互联网、大消费、大健康三大经济族群强势崛起标志着医药产业模式产生了根本的转变,即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互联网大数据”一体化防治模式。

广东药科大学是广东省经营性领域技术入股试点的三所高校之一,校区内设有广东省唯一的部级大健康产学研孵化基地,具有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多年来,该校已经创新性地形成以“互联网+大健康”为导向构建形成“一核心、多平台、重集群、可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成功的在实践中培养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不菲的成绩,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引进社会广泛关注。

该人才培养模式有五大特点,可以简单用图1清晰表示。

1 人才培养特点

1.1 与时俱进,精准把握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推广在线医疗新模式的要求,推进国家大数据战略,建立人群健康数据库,构建全域性健康服务的模式与产业链。“互联网+大健康”产业的市场到底有多大?据统计,当今我国健康服务业市场在2万亿左右,预计到2020年将会达到8万亿的规模,“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万亿级医疗健康产业市场等待开发,蕴藏无限的创业机会。

1.2 规避并解决高校创新创业体系的常见问题

广东药科大学在创业教育模式中注重并归纳以下四大常见问题:一是在“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而创业,不少大学生创业者因“情怀”创业,还有不少是为逃避就业而创业。这类项目容易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成熟的盈利机制从而导致无法可持续的孵化,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部分大学生创业项目迷信“融资”,轻视创新研究基础,因为解决不了在转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导致这样的项目容易中途夭折。三是多数大学生创业项目因为缺乏可持续的创新创业导师引导,让项目缺乏有效引导和管理更加混乱。美国Morgan State University的Singh&Magee教授认为,随着创新创业人才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高校需要拥有更多高学历和经验资深的教师队伍来完善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但我国目前实际上却出现了创新创业导师资源短缺的现象[3],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出版物质量良莠不齐也阻碍创业教育良性发展。四是创新创业项目信息不对称。高校与企业、行业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能研发什么”与“需要研发什么”普遍脱钩,缺乏必要且有效地沟通渠道。

1.3 领导重视、方向明确,创新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3.1 广药率先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广东药科大学正式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由教务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科技产业与社会服务处、学生工作部(处)、团委、财务处、人事处、继续教育学院及各二级学院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领导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把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1.3.2 健全体制,明确责任,工作落实到位

学校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创业心理品质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从体制机制上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学校各部门责任明确,各负其责。制定具有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实战平台,为学生创业项目落地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服务;为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提供资金和场地,及各级创新创业项目及竞赛的立项、搜集、评定、选送孵化等工作。

1.3.3 出台系列配套制度,鼓励与扶持大学生创业

广药一系列配套制度,诸如《广东药科大学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评选办法》《广东药科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培育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广东药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管理办法》和《广东药科大学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管理规定(试行)》等制度,引导学生通过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学校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帮助项目的孵化,助力学生创新创业,增加其创业的成功率。

1.4 广药抓住“大健康”产学研结合创新创业的优势,推进多元化创新实践

广东药科大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吸引社会的资金、设备、人才、项目等,通过“成果转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技术服务、共建研发机构、技术联盟、科技帮扶、股份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教学平台”等多元化产学研协同合作模式,建成广州大学城三大部级科技孵化器之一――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截止2016年7月, 共孵化培育企业200多家,其中上市企业5家,成功转化上市产品81个,累计销售达1 000亿;服务医药企业200多家(约占广东省医药企业1/3);解决技术难题2 000多项;2015年组建粤港澳医药产业创新联盟,派驻省部科技特派员200多人次,进驻广东15个地市。时刻以创新驱动为导向,为华南地区输送医药行业人才。

1.5 广药构建“一核心、多平台、重集群、可循环”的环形壁垒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服务社会,社会反哺高校,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与项目资源,见图2。

2 “一核心、多平台、重集群、可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一核心”,培养适应区域发展需求的人才

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力量,对正在转型的高校来说,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更好地培养出服务区域紧急社会发展且完全对接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4]。一方面,广药编制有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规划鼓励教师以科研促进指导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每年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纳入教学改革研究范畴,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创新创业类教学改革课题。 将社会需求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强调实践技能培训和创新能力培养,侧重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满足医药行业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注重教师培训,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参加各种校内外的相关培训。以辅导员为例,近7成参加过就业指导相关培训,12名教师取得了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全球职业规划师以及创业指导师资格证。

2.2 “多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创业孵化的功能

广药构建独具特色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和实训平台,大力推动创新创业,牵头成立“港澳医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通过整合三地各自的优势资源,建立一个具有创新技术、整合资源服务、人才储备、产品产业的协同创新和创新创业大平台。除此以外,广药还建有省级药学类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与上市公司――康美药业共建“康美药业-广东药科大学现代中药工程研究院”,以研究院为依托,设立“康美创新班”以及“先强创新班”,作为学生的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场所。此外还依托相关二级学院下设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培育项目师生互选互助信息平台、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培育项目专家评审信息平台、信息技术创业中心、创新实验室;创业教育中心”、等多个学生创业平台。

2.3 “重集群”,打造广东药科大学“创业谷”

(1)广药先后与政府、企业共建了多个校地、校企产学研创新创业重大项目,其中与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合作在校园建设的“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广药还加强与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联合培B,建立了一批联合培养基地和近500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形成了办学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吸纳包括中组部“”、广州市“百人计划”在内的一批高层次人才,构建高技术人才集群平台,有效促进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水平,带动一批生物医药技术革新。以该校孵化基地为依托,成立广东药科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设立创业基金,通过整合学校、政府和企业各方优势资源,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激发教师、学生创新创业活力;(2)建立“广东药科大学创业谷”。学校把开辟创业实践基地,作为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中心环节。建立了广东药科大学“创业谷”,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训练基地和创业平台,对不同的项目类型应有不同的“孵化生产线”,对能够出成果和需要落地孵化的项目根据相关政策和规定输送到孵化基地进行成果培育转化;对需要继续研究和开发的项目输送至学校的科研平台继续研发。通过“创业谷”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创业团队的项目落地或与外界企事业单位对接成型,为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从萌芽到落地提供“一站式”服务,整合学校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了具有“广药”特色的大健康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得到了省、市及国家的认可。

2.4 “可循环”,独具广药特色的人才培养“环形”壁垒

广药创新性地建成学校支持社会、社会反哺学校的创新创业环形壁垒,同时,首次创新创业失败的项目、学校采取继续评估、找出问题、找准市场、不断优化的原则,提炼好的创意、好的技术,继续投入、“回炉”孵化。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帮助学生找准地位,盘活资产,二次创业。可循环的创新创业项目在避免资源的重复利用的同时可持续的孵化已有一定基础的项目,孵化成功的几率将大大提升。

3 广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及结论

近年来,该校以“互联网+大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省市级主管部门的认可,获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广东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目前学校共有部级立项项目60项,省级立项项目210项,校级立项项目282项,投入经费266.7万元。通过项目的研究和实施,从2010年起至今,共有指导教师568人次、学生2 341余人次参与其中,获得部级竞赛一等奖、省级竞赛特等奖等奖项,在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铜奖2项,在广东省“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6项,银奖15项,铜奖15项。南方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该校创新创业基地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工作经验,通过筛选后入驻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创业的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达到50%,远高于全国2%的平均水平。

4 结语

以“互联网+大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有助于对促进其大学生教育全面发展,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的聚拢。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

[2] 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Z].

[3] 刘影.理工科院校创新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4] 王健.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J].中国高校科技,2016(7):55-57.

大健康人才培养第6篇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应用型人才培养 素质培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顺利实施,教育资源的整合,如何促使不断增长的大学生群体健康发展,怎样把他们培养成为具备优秀人格、健康心理、社会责任感、诚信等优秀品质的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大学生是否全面发展,不仅仅表现在德智体中,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将心理健康纳入考量学生素养的标准体系中。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教育逐渐结合起来,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在北美、欧洲和日本,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追求的重要目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的首要正式任务。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在制度、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虽然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比较晚,但是我们的起点高,发展迅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的大力推动下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在巴黎召开了“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形成了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其中指出:“创造高质量的工作有赖于高质量的劳动大军,而高质量的劳动大军的培养正是由高等教育与‘技术和职业教育’一起来完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修订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这是该组织为统计各国教育情况而制定的“教育统计标准”,反映了世界多数国家教育体系的共性部分。该《标准》按教育体系的“发展阶梯”划分为7个层次,其中第5层次包含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该《标准》把第5层次划分为“5A”和“5B”两种类型,“5A”是“面向理论基础、研究准备、进入高技术要求的专业课程”;“5B”是一种“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是“实际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主要通过社区学院、应用科学大学、技术大学等高等工程教育院校来培养。

我校思政部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及《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实施方案。方案包括课程实施方案、日常咨询实施方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三项内容。

方案涉及课程学时、学分设置、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内容设置及咨询对象、咨询类型、咨询方式等,也较为详尽地提到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相关举措。自2013年3月1日执行以来,心理健康教研室在思政部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如期进行,还将纳入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

方案主要围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维目标制定,一是对教师进行优化,二是对学生进行优化,三是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

首先,基本途径:全面渗透常态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做心理健康的主宰者。发挥大学生心理社团和学生心理骨干的积极作用。强调开放式和参与性,以能力为本,以课题设计为主的教学设计。大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中心途径:专门教育与辅导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社会、家庭、学校等各因素有机结合,共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按照学分学时1:16比值计算,共32学时。其中16学时为课堂讲授,16学时为心理咨询、个体、团体辅导、心理讲座、心理普查等活动。

最后,支持性途径:协同开展实效化。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心理保健的基本体系中,利用多种支持性途径协同开展教育工作。加快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使校园心理咨询网络和其他心理咨询网站更便捷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学生可以实现远程心理求助或专家求助,也可在网上实现与其他同学沟通聊天。

参考文献:

[1]梅国英.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

[2]詹启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层次结构模式[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

[3]廖桂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05).

大健康人才培养第7篇

十八大以来,维护人民健康成为了国家的主要关注点。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中表示,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

 

总书记在调研及相关会议中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要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面对当下社会对医疗卫生健康的高要求高标准,对相关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逐渐稀缺。《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作为新时代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中坚力量,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应遵循卫生健康行业的特点以及人才成长规律,以促进人才发展为目标,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为科学客观公正平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制度保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为补齐医疗卫生行业的人才短板,国家卫生健康委曾印发通知,要求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研究各类别、各层次医学人才需求,科学制定医学人才需求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主动对接教育部门和有关高校,落实“以需定招”,加快培养专业紧缺人才。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研队伍,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在近年抗击疫情期间,青年一代用实际行动彰显出了蓬勃的青春力量,奋战在防控一线,其中众多学习医学知识的青年怀着惴惴不安的紧张心情与专家一同踏往前线。他们在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病情当中,并没有放弃退缩,而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最大可能帮助更多百姓脱离病痛。在关注疫情期间的新闻时,你会时常发现那群最忙碌的身影中有已到退休年龄却依旧坚守岗位、有含泪离开孩童老人奔赴当岗位上的父母、有正值最好年华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