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全护理老人的护理流程(合集7篇)

时间:2023-05-29 16:10:54
全护理老人的护理流程

全护理老人的护理流程第1篇

关键词:重点时段,预防跌倒;老年患者;流程应用

住院老年患者是跌倒的高危人群,跌倒是构成威胁住院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1]。调查显示:早晚是跌倒事件高发的时间段[2],33%的跌倒发生在夜间[3];有研究表明凌晨5∶30~7∶30是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高发期[4];可能因为夜间护士人数相对较少,陪护夜休,患者不愿打扰他人而在缺乏看护的情况下自主行动导致跌倒[5]。通过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1034例评估为高危跌倒老年人群中8例发生跌倒事件的时间特点,探索适合夜间及清晨重点时段内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是综合性质的内科病房,收治以老年慢性病患者为主。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年龄>65岁,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为高危跌倒老年患者1034例,发生跌倒事件8例;2012年1月科室建立了16∶00~8∶00重点时段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流程,2012年1月~2013年12月流程应用以来,收治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年龄大于65岁以上的高危跌倒老年患者1116例,发生跌倒1例。9例跌倒按照护理不良事件及时进行处理与汇报,患者及家属理解,无纠纷。

1.2方法 我院自行制定了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评估量表分值0~15分,要求对每一个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评估≥4分的患者为跌倒高危人群,落实高危人群相关干预措施:与患者签署跌倒风险知情同意书,使用相应的警示标牌,按医嘱留家属陪护,开展防跌倒安全教育,改善患者安全修养环境,落实护士长查房指示的二级管理要求,及时跟踪评价与分析跌倒事件。

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1034例评估为高危跌倒老年患者,7例在夜间及清晨重点时段内发生跌倒事件,制定了我科16∶00~8∶00重点时段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流程,2012年1月开始应用,具体流程为:①将评估为高危跌倒患者列入交接班内容,大、小夜班交接班时检查高危患者相关干预措施是否落实到位。②大、小夜班巡视病房时检查高危患者陪护在床情况。③小夜班护士在20∶00,22∶00两个时间段巡视病房,对高危患者作安全宣教,特别强调患者尽量夜间床旁使用便器,并将便器摆放于患者床旁易取之处。④对高危患者宣传并示范下床活动3个30 s原则:醒后躺30 s再起床,起床后坐30 s再站立,站立30 s后再行走[6]。⑤大、小夜班随时巡视检查入睡困难及躁动患者的安全防护。⑥大夜班在5∶30~8∶00检查患者下床活动3个30 s的落实情况。⑦发生跌倒后及时处理分析跌倒事件,追踪当班护士流程执行是否落实。

1.3观察指标 我院建立了“患者安全事件登记表”,登记所有评估为高危跌倒和发生了跌倒的患者相关信息,观察并统计流程应用前后两年评估为高危跌倒患者的例数,流程应用前后两年发生跌倒患者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流程应用前高危患者1034例,发生跌倒患者8例,发生率为0.7737%;流程应用后高危患者1116例,发生跌倒患者1例,发生率为0.0896%,两组经 检验:χ2= 6.706,P

3讨论

3.1患者跌倒因素分析 患者自身因素:年老体弱,行为感觉迟钝,肢体协调功能减弱;老年人往往患有1种以上的慢性疾病,且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老年期生理功能改变导致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改变,用药时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可通过影响平衡功能、认知功能、锥体外系稳定性等从而引起头晕、反应迟缓和性低血压等致跌倒。

3.2护理人员相关因素分析 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够,跌倒高发的时间段里,护理人员警惕性不高,缺乏对事物的预见性,对跌倒高危人群关注不够[7],没有及时巡视病房,未能及时发现及解除安全隐患,都是导致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8]。

3.3重点时段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流程应用的意义 流程的应用弥补了高危跌倒老年患者薄弱环节重点时段预防跌倒的管理措施,较好地提高了老年患者、夜班护理人员、陪护等的安全意识,能有效实施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患者的安全管理。

3.4实施中的经验与不足 流程应用增加了患者参与安全目标管理的内容,护士加强安全教育,既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有效降低了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流程应用中,我们发现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如流程应用后,发生了1例跌倒,该例患者对自身能力评估过高,对护理人员的安全宣教不以为然,对陪护的帮助予以拒绝导致跌倒,对此类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欠缺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需进一步探讨改进方法;其次,本流程实施使用时间段仅2年,临床观察病例较少,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观察,进一步探索提高住院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的有效干预措施。

4结论

住院老年患者跌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老年患者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7],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病房安全管理,落实相关的干预措施;对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重点时段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流程的应用,能有效地减少住院期间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新辉,陈丽丽.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08,6(11A):2829-2831.

[2]梁艳凤,张平优.住院老年患者111例跌倒原因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6):47-48.

[3]邓蓉林,江道群,王静.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09,138(7):769-771.

[4]王明敏,薛勤.32例内科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131(12):125-126.

[5]王晓嫒,候惠如,杨丽,等.75例老年患者医院内跌倒事件的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4):290-291.

[6]闫青,刘峰.安全教育与家居环境改造对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46-947.

全护理老人的护理流程第2篇

【关键词】医养结合;护理员;管理体系;规范化管理;常态化

目前,世界各国已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为老年人群,尤其是失能老人提供优质的照护服务,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1]。养老护理员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适应时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新兴职业。与此同时,养老护理员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也日益成为养老机构医务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其养老护理员管理体系建设日趋完善[2]。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相对较晚,在护理员队伍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管理体系。我院自2009年成立以来,经过8年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一套适应失能、失智老年人群照护需求的护理员队伍建设管理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护理员管理体系的建立

1.1建立护理员聘用管理机制

为了建立一支适应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需求的合格的护理员队伍,本院对前来应聘护理员岗位的人员一律进行面试,并制定准入标准:①富有爱心和耐心;②具有一定观察和沟通能力;③年龄在58岁以下,性别不限;④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⑤体检合格,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无严重皮肤病。面试且体检合格者,须进行为期2个月的试用期学习,并取得《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合格后,与本院签订合同协议书,聘用期限为2年。

1.2建立护理员培训管理机制

本院向每位新入职的护理员发放员工手册,从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奖惩规定等方面组织护理员进行系统学习,使其明确工作导向,工作有章可循。手册内容包括:护理员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规范,职业技能规范,职业安全规范;护理员服务规范、环境规范、语言规范以及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规范等。我院实行边学边干和一对一的带教制度,由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护理员以传帮带的形式对新入职及业务能力欠缺的护理员进行日常照护工作指导。同时,我院规定每周二、三为护理员学习培训日,结合《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通过理论授课、举办讲座、观看示教片、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组织护理员轮流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技能培训。主要包括:老年常见病相关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和抢救原则,防跌倒、防坠床、防压疮全程监护,鼻饲、留置导尿护理,气管切开护理,约束带皮肤护理等;将规范洗手[3]、灭火器使用、噎食急救、Ι级压疮预防护理、床到轮椅之间安全转移、更换床单、老人穿脱衣裤等7项操作规程列为重点培训内容。此外,护理部针对日常工作薄弱环节及时点评,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工作。本院还定期组织护理员进行业务考试和比武活动,以夯实护理基础;积极开展对外业务交流,定期邀请相关专家来我院授课,同时选派优秀护理员赴新加坡、香港、济南养老机构参观学习,开阔眼界,与兄弟单位切磋业务,取长补短。

1.3建立护理工作运行管理机制

1.3.1护理员组织管理我院实行由分管院长牵头的护理部-各护养区护士长-护理班长-护理员共同参与的组织管理模式。其中,由分管院长任护理部主任,全面负责本院护理管理;下设1名副主任,负责护理工作日常事务管理;各护养区分别设2名护士长和2名护理班长,护士长负责按照护理部每周质量检查内容对本养护区护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护理班长负责按照每日工作流程巡视检查班组成员工作完成情况,护理员则负责每日对自己的护理工作进行自查。1.3.2护理员工作模式管理本院实行24h轮班制,采用相对固定、包干到房的形式,以每2名护理员为一个单位开展工作,每名护理员负责7~8名老人的日常照护。1.3.3护理员岗位职责管理本院制定了明确的护理员岗位职责,主要包括:①负责老人洗浴、饮食、整理床铺、换洗被服衣物、协助翻身、大小便处理等基本生活护理,如实进行生活记录并予以公示;②负责随时观察老人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医生报告;③负责按照医嘱按时给老人服药,如老人发生便秘,必要时须进行抠便处理;④负责检查导尿管、氧气管等各种管道是否顺畅及更换日期;⑤负责病房及养护区环境卫生。1.3.4护理员操作流程管理本院专门成立由分管院长牵头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为护理员工作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流程及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操作流程主要包括:①每日操作流程:每日早晚为老人洗漱,清洗会阴;每日为老人量一次体温;每日饭前为老人洗手,准备就餐事宜;每小时给老人喝水一次,上下午各补充水果或点心一次;每两小时为卧床老人翻身扣背一次;每天与老人对话交流不少于30min;每日清扫房间,整理床铺;每日对老人生活、身体状况进行详细记录;每日参加早晚例会及工作交接。②每周操作流程:每周为老人洗一次澡,并换洗衣物及被服,如遇特殊情况则应及时更换;每周为老人泡脚两次,并及时修剪指甲。③每月操作流程:每月为老人理发一次。护理质量管理目标主要包括:①严格执行护理服务要求和礼仪要求,做到手勤、嘴勤、腿勤,说话轻、走路轻、动作轻,养成紧张有序、不拖沓的工作作风;②熟记受照护老人的姓名、身体状况、饮食习惯、性格爱好及护理重点;③老人身体、身穿衣服须整洁无异味,床铺整洁无异味,床柜衣橱摆放整齐无异味;④统一房间用物摆放,统一养护区清洁用具配置、使用及消毒,要求房间整洁,清新,无死角,清洁用品按要求交接,绿色抹布擦床头柜,棕色抹布擦窗台等。1.3.5护理员考核管理本院由护理部成立考核小组,每月对护理员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并实行“优奖劣汰”。其中日常考核占70%,年终考核占30%。考核内容主要包括:①工作规范、职业礼仪考核;②投诉、表扬,满意度考核;③安全事件考核;④养护区卫生状况考核;⑤业务考试及比武活动成绩考核等。在常规考核的同时,由护士长任督导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每一个护理员护理质量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纳入护理员考核内容。对出现违规问题的护理员根据考核标准按章兑现,奖罚分明,每年保持不低于10%的淘汰率。

1.4建立护理员监督管理机制

本院由分管院长组织,由护理部具体实施,建立完善了护理部-各护养区护士长-护理班长-护理员4级护理管理质控网络,采取多种方式对护理员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主要包括:①我院实行护理管理早晚例会和交接班制度。医生、护士、护理员每日共同参与交接班工作,不仅对前一日护理工作进行及时总结和评价,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同时也对当日工作的重点、难点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接;②护理部选拔具有丰富医养结合管理经验的护士长,在护理部领导下不定期对各养护区护理质量进行抽查;③建立夜间巡查制度,每周不定期对夜间护理情况进行突击检查;④每周定期召开全院护士长、护理班长会议,针对各护养区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及时研究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及整改措施,并对改进效果及护理质量进行持续关注。⑤分管院长每周定期听取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汇报,并不定期到各护养区巡视检查护理工作,对于护理不到位、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沟通解决;现场解决不了或属于各养护区的共性问题,则在护理部每周例会提出。⑥由院社工部每月与患者及其家属就护理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及日常生活起居情况进行交流和满意度调查。⑦成立老人民主管理委员会,邀请部分老人和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推动院务工作透明化。

2实施效果

2.1人员构成比例基本合理

本院目前拥有护理员105名,其中男12名,女93名;文化程度:高中20人,初中67名,小学18名;年龄:30~40岁11名,40~50岁52名,50-58岁42名;入职时间:1年以内20名,1~3年35名,3年以上50名。该人员构成基本满足老年照护人员在文化素质、身体条件及熟练程度等方面的工作要求。

2.2护理员职业素质及职业规范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严格的管理、规范的培训,护理员的工作能力和操作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在我市举办的多届护理员技能大赛中,我院护理员均取得优异成绩。同时,护理员的工作也得到了院内老人及家属的好评,表扬信、感谢信、锦旗和牌匾纷至沓来,调查结果显示,住院老人及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高,截止到2016年度,满意度达到95.12%,与2015年度基本持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院2015年获评青岛市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称号。2015年度,我省评选出3家养老服务名牌机构,我院成为青岛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养老机构。

2.3护理工作中事故发生率明显减少

随着我院护理员管理体系建立以来,安全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统计结果显示,截止到2016年,我院共收治失能老人467名,卧床老人比例高达82.5%,较2015年增多7.3%,但压创发生率仅为1.49%,较2015年下降了1.1%,同时也大大低于一般医院的2.5%水平。此外,各类管道的管理是我院安全管理重点,我院对此项工作加强分析研究,制定了各类管道护理常规和考核标准,加大考核力度,大大降低了各类管道的脱管率。至2016年,尿管、鼻饲管、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和膀胱造瘘等非计划脱管率为8.89%、14.25%和0,均较往年显著降低(见表1)。

2.4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我院采用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班长-护理员四级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护理管理工作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同时,也使质量检查督导常态化,在工作管理上形成了良性循环。2.5护理员文化生活得到丰富以特色文化带动护理院发展。我院在严格管理的同时,通过举办春游、春节联欢晚会、组织座谈等各种活动丰富护理员文化生活,增强了护理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3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3.1管理难度大

我院护理员多为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知识水平较低,自身素质不高。护理员工作琐碎、繁重、风险较大,加上护理员队伍工作经验较少,往往情绪化比较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养老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员感到活比以前要求标准高了,更难干了,管理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管理者要有耐心,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因势利导。一是要充分利用近期我市出台的对护理员的扶持政策,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二是要强化教育培训,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使护理员的素质能够得到较大提高。三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护理员的归属感。

3.2安全养护需进一步加强

医养机构安全问题成为大家研究课题。我院同样存在老人安全风险问题,我院护理员与老人人数比1:4.5,护理员工作琐碎,经常有老人行为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不听劝阻,跌倒、摔倒造成骨折等情况,引起家属不满造成纠纷等。如何做好老人的跌倒、摔伤、走失等风险评估、风险全程管理,如何照料好有认知障碍但又能自我活动的老人,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收住多为插管老人,风险高、易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事件,我院制定警示标示和安全管理防范措施,订制了11种安全标识带,统一规范了各种护理安全标识带的使用和管理,对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防范警示作用;如有男蓝女粉腕带、四防牌、深静脉置管、注意安全小心跌倒、夹闭尿管3h一次、约束带使用、胰岛素治疗、留置导尿、膀胱冲洗等标示,标识管理带使用成为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一大亮点,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和肯定。

4讨论

2015年11月,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更好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同年,国家九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2016年7月,国家民政部公布了《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有序共享,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在此过程中,建立高素质养老护理员队伍,成为养老照护机构高质量高水平服务老人的有力保证[4]。当前,社会对于高水平医养融合养老院的需求日益迫切。但是,养老护理员普遍存在的知识文化水平低,养老照护专业技能缺乏也是我们要面对的突出问题[5]。如何将他们变成有爱心、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有团队意识的护理员,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课题[6]。我院的医中有养,医养结合模式对于一个养老院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我院通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渐建立起一套适应“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护理员管理体系,队伍建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院始终坚持护理管理常态化,主要包括:①日常工作考核常态化;②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管理常态化;③夜间巡查常态化;④护理督导常态化;⑤护理技能培训和考核常态化;⑥安全工作专项管理常态化。常态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护理质量,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此外,本院对护理流程及护理监督进行细化,如细化晨间护理,将人性化的服务语言和人性化的操作融入护理员对老人的服务中;细化夜间巡视内容及时间等;注重护理细节管理,要求护理员将小事做到位做扎实,通过小事体现大爱。我院在护理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服务、质量、安全”这个核心,按照工作计划和管理目标,从夯实医养模式的护理根基出发,在护理管理上狠下工夫。护理管理日趋规范化、标准化,做到有制度、有规范、有评估、有考核,日常工作可追溯。通过对护理员工作的不断规范,让标准成为了习惯,让习惯符合了标准,提升了圣德护理员的整体形象。今后,我院将继续坚持和完善护理管理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护理员队伍,为老年人群,尤其是失能老人提供更为优质的照护服务。

参考文献

[1]谢红,王志稳,侯淑肖,等.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其长期护理服务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4-16.

[2]崔霞.发达国家护理员发展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119-121.

[3]张燕.医院护理员手卫生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5):537-541.

[4]金云叶.康复机构护理员的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7):524-526.

[5]王麒媛,姜殿翠,李公平.加强护理员规范化管理提高病员满意度[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5(3):110-112.

全护理老人的护理流程第3篇

【关键词】管理流程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干预措施 老年患者 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7-02

Fall into bed management process and risk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s in neurological medicine application

LEI Xue

(Sichuan Province neurology department of Guangyua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628017)

【Abstract】Objective We will discuss the management processes of fall bed an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fall/fall b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vention sheet in Neurology. Method We chose the 706 patients who was admitted in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in 2011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with conventional anti-fall car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ok the anti-fall care by using fall bed management process, risk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sheet to compare their incidence of falls. Result The result between two groups is P<0.01. This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n the fall incidence of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fall / fall bed management process , risk assessment and the in tervention shee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all incidence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protect the care safety of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Key words】management processes fall / fall bed risk assessment interventions elderly patients care safety

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神经内科患者多高龄, 加之意识、感觉、运动障碍及用药等,使跌倒与坠床的危险性增大。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跌倒后的恐惧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使其活动范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为减少和避免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发生,降低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同时为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我们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跌倒管理流程[1],实施了“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有效地预防了跌倒事件的发生。

1 方法

1.1 跌倒坠床管理流程

1.1.1 高危跌倒坠床筛查 实验组在入院评估上增加了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评分,使新入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常规化。制定了跌倒与坠床风险评估,年龄大于65岁或小于14岁、孕妇、意识障碍、疼痛、行动不便及危重患者必须进行筛查。评估内容包括:①最近一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史(1分);②意识障碍(1分);③视力障碍(1分);④活动障碍、肢体偏瘫(3分);⑤年龄≥65岁或年龄14岁(1分);⑥体能虚弱(3分);⑦头晕、眩晕、性低血压(2分);⑧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1分),如散瞳剂,镇静安眠剂,降压利尿剂,镇挛抗癫剂,麻醉止痛剂;⑨住院中无家人或其他人陪伴(1分)。每个因素按不同等级评分, 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性越高,评估得分范围大于4分为高危险。

1.1.2 高危跌倒坠床预报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的使用 实验组患者于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采用跌倒风险评估表评定,将分值≥4分的患者列为跌倒高危人群,填写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表上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上报护士长、护理部,并重点交班,形成一个以责任护士-科护士长-护理部为一体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并给予持续性评价[2]。根据评分调整对策:每周评估一次,家属签字确认,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一式两份, 护士、患者或家属签字,护士长审核后签字,一份交给患者,一份保存于护理意外事件档案中。

1.1.3 实施干预措施保障安全①环境安全:地面无潮湿、积水,病室光线充足,配有地灯,床头灯。走廊宽敞明亮,两旁安置扶手。厕所有蹲式及坐式装置且装有扶手,使用防滑垫。病房物品规范放置,通道无障碍物, 病床固定良好,按要求使用床挡护栏。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可及之处。②合理运用各种标识:在病人手腕上佩戴身份识别带, 防止病人离床活动时发生跌倒便于身份识别,病房卫生间粘贴 “小心地滑”的标识,高危患者床尾挂上红色“ 防止跌倒”的警示标识。高危患者用醒目的黄色三角形标识贴在责任护士分管患者一览表上,严格交班,加强巡视,语言提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③保证护理设备齐全:呼叫器安装在患者能触及位置,教会患者使用呼叫铃。科室备有多功能担架推车,轮椅,并安装保护带,保障安全运送。④用药安全管理:药物在老年人体内代谢相对较慢,容易发生蓄积,严格遵医嘱服药,告知注意事项,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服降糖、降压、利尿药要床旁看服,避免药物影响患者的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患者跌倒[3];服用镇静、安眠药叮嘱其完全清醒后再下床活动;应用血管扩张剂的患者,加强巡视,指导缓慢活动,防止头晕。改变应遵循“三部曲”,即平躺30s、坐起30s、站立30s 后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

2 结果

表1 有无实施跌倒管理流程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 n,%)

注:p

3 讨论

3.1 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降低了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坠床率,有效的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国内人口的老龄化及慢性病的增加,以及新医改政策的出台,神经内科的病人逐年增多,因此,做好老年住院患者的防跌倒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老年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进行早期筛选,同时实施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改善病房环境,应用辅助保护器具,针对不同级别的老年患者应用个性化的防跌倒坠床流程,有效降低了老年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3.2 增强了护士的安全意识。有研究表明护士对住院老年跌倒知识掌握不足,且护士对住院老年跌倒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与学历、职称和工龄均无关,仅仅与护士是否接受过跌倒相关知识培训有关[4]。为了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士对患者防跌倒的安全意识,科室内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并开展预防跌倒的护理应急预案演练,以预防跌倒及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处理,不断强化护士护理工作安全意识。

3.3 加强了护患沟通。有研究表明, 陪护人员对于跌倒的原因及预防常识认知率低也是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5],因此,应用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和陪伴加强教育,能有效地防止跌倒坠床的发生。这不仅是对患者及家属知情权的维护, 而且是护士进行自我保护的需要。由于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 使患者更加理解和信任医院, 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一旦发生不可避免的纠纷, 还可作为院方履行安全告知义务的法律依据。

3.4 丰富了护理管理的内涵,提高了护理服务品质。通过实施跌倒管理流程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现代护理要求护士除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精湛的业务技术外,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等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蒋小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的建立和应用[J].护理杂志,2008,25(24):67-68.

[2]杨君艳.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 (23 ): 4907-4908.

[3]库洪安,詹燕,于淑芬,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3.

全护理老人的护理流程第4篇

【关键词】门诊;老年患者;护理需求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老年患者就诊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如何做好老年患者就诊服务工作已是医院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分类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到某院门诊就诊的10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护理服务的需求等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老年患者就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善工作模式,为方便老年患者就诊、提高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06年1~10月在某院门诊就诊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放调查问卷1 165例,收回有效问卷1 000例,年龄在60~91岁之间,其中本地居民462例,外地居民538例;城镇居民403例,农村居民597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478例,高中以下者525例,文盲97例。问卷有效回收率85.8%。

1.2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门诊老年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就诊范围、诊治费用来源、心理健康状况、对门诊护理的满意度、对门诊服务需求及健康教育的需求等。每个调查项目采用单项选择法,填表时要求被调查者对每个问题只做肯定或否定回答。全部资料经审核合格后,统计时按每张表的肯定回答计算百分比。调查结果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

2 结果

2.1 门诊老年患者一般情况

老年患者中男574例,女426例,男∶女=1∶35。本地居民46.2%,外地居民53.8%;59.7%来自农村,40.3%来自城镇;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47.8%,高中以下者占52.2%;86.4%自费,34.8%复诊。47.3%患者表现忧虑、36.4%情绪稳定、10.2%焦虑、6.1%抑郁。

2.2 对门诊服务的满意度

9.27%的患者对门诊服务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意,其中高中及以上者占75.5%,主要原因为门诊服务流程欠佳,边缘服务不到位。

2.3 对护理服务的分类需求

68.9%门诊老年患者最希望得到的是全程服务,即挂号、陪诊、陪检及保健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其中外地农村患者占55%,城镇患者占45%。20.1%老年患者在候诊过程中最希望得到面对面的健康教育, 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城市居民占61.6%。

3 讨论

3.1 我国是世界上进入老龄化社会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2亿。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疾病发生率大大增加,到2010年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将成为一个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2]。加之中国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工作压力大,常常无暇顾及老年人的健康,老年人成为家庭的最大负担。为了减轻子女负担,老年人常常独自到医院就诊,由于老年患者具有体弱、行动不便、病情复杂多变、对疾病和衰老认识不足、交流沟通困难、多疑、对陌生的环境和生活往往产生不安全感、以及亲情疏远的失落感,渴望得到护理人员的理解、关心和尊重等特点,老年人就诊逐渐成为医疗部门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了解老年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强对老年患者的关怀势在必行。

3.2 调查结果显示,9.27%的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欠满意,主要原因为门诊服务流程欠佳,边缘服务不到位。68.9%门诊老年患者最希望得到的护理服务是全程服务,即分诊、挂号、陪诊、陪检及保健咨询等。由于外地老年患者对医院情况不了解,城市老年患者大部分无陪护,加上看病的迫切心情,希望得到门诊护士的全程帮助,护理人员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尽可能的帮助。20.1%的门诊患者在候诊过程中最希望得到的护理服务是健康教育,其中又以文化程度高的城市居民为主。这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就医观念及就医时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要求就诊时不仅得到诊疗服务,也希望获得心理关爱及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指导,并对健康知识有着强烈的知晓愿望。

3.3 主要对策

3.3.1 增强服务意识,重视健康教育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了解患者的疾苦,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就诊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的需求。实施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对老年人均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强调重点,加深记忆。对文化层次较高的可采用书面材料、讲解、征求意见等形式,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多用讲解与示范的教育形式,或采取直观的、带有故事性的教育方法[3]。

3.3.2 注重护患沟通技巧

沟通是服务意识里重要的一个环节,沟通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的护理技术,是实施健康教育并取得成效不可缺少的方法,尤其对老年患者最有效。心理特征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对性格开朗者多讲道理;对疾病不在乎的,重点讲解疾病的危害性及预防;对抑郁内向的,要语言适度,耐心解释。对少数民族患者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4,5]。

3.3.3 优化人性化服务流程

随着医保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患者就医途径增加,而患者流向则取决于医院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医疗费用和就医环境,人性化的就医流程在于简单、方便、快捷。优化服务程序,通过在关键时刻和瞬间服务的管理,给患者留下亲切和深刻印象。因此,门诊需提供多种便民服务措施如配置足够的轮椅、平车,提供开水、临时日用品等。设立老年患者就诊服务小组,并主动为年老体弱、残疾病员提供“四有”服务,即看病有人引,检查有人陪,配药有人拿,住院有人送。缩短患者挂号、划价、收费的等候时间,尽可能使老年患者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4 结论

多数老年门诊患者对就诊过程中护士全程陪护有强烈的要求,需要近距离关心和心理安慰,而城市老年患者不仅要求全程陪护,更注重就诊环境、门诊秩序维护及高质量的门诊服务,多数患者希望门诊能提供较广泛的健康教育,文化程度越高,对门诊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内容要求也越高。因此,门诊护理服务应顺应老年患者就诊需求,根据其心理特点,尽可能多的提供便民服务措施及健康教育知识,方便老年患者就医,以尊重、关心、体谅、理解的态度去满足不同层次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荫华.住院患者结构改变与人口老化.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0,17(6):372-374.

2 韩峰.现阶段护理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2:191-192.

3 刘敏.门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护理杂志,2004,1:28-29.

全护理老人的护理流程第5篇

1.1实现护理目标是社会发展、专业发展的需要

专业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护理人才。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不仅停留在护理技术操作及专业知识水平上,提高交流沟通、分析判断、观察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也尤为重要。如评估护生交流沟通能力,护生从学校到临床实践的过程实际上是走向社会的开始,了解护生如何与病人及其家属、医务人员等进行恰当交流,其心理状态如何是十分重要的。实施心理护理也是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护理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通过临床积累的专业心理护理知识、必要的沟通技巧、运用基础医学理论知识与人文社科类知识的有机结合,会使心理护理达到更满意的效果。市场竞争、教育分配制度的改变、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要求对护理人员进行多元化、高素质的培养。它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

1.2按照护理程序制定教学计划,培养临床需要的护理人才

临床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是按照护理程序运行的过程。临床老师带教对象有中专、大专、本科。护生综合情况的评估是根据护生本身、学校、教师及家庭等情况,运用观察、交谈、考核等方法,收集护生基础知识结构、心理状况、家庭情况、经济条件、个人整体素质等多方面的资料进行评估。每一批护生的文化程度、技术操作接受能力、临床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均有不同,需要评估后制定带教计划,再通过教学实施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护理实践能力,通过实习的综和能力考核表、操作考核记录、护理理论考核记录等教学评价,建立实习带教系统的反馈通路,通过反馈及时修改护理教学计划,采取因人施教的原则。如本科生在实施护理带教计划中其理论知识方面较大专生掌握的全面、牢固,但动手能力方面往往在考核中不占优势。通过反馈,带教老师修改带教计划,将重点侧重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有意识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技术操作结合在一起,调动护生的积极性,使之成为技术全面临床需要的护理人才。

1.3择优选拔带教老师,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

1.3.1建立健全带教管理制度

我院建立了护理部一护理考核组(指导老师)一带教老师为一体的教学管理组织。护理部有专负责教学的老师,负责教学管理,根据实习院校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各科实习目标。负责带教的老师安排护生轮转表,保证临床教学目标的落实。考核组老师负责督促护生实习计划执行,加强定期检查实习计划进展情况,对护理病历选择、护理诊断及措施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出科护理病历答辩的考核,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等内容。带教老师负责护生各项实习计划的落实。

1.3.2带教老师的准人制度

教师是临床与教学的关键环节。护生对护理工作概念形成初步理解是通过观察自己老师的工作行为形成的。老师是护生进人护理角色的指导者,她们的专业意识、学识水平、专业素质、思想品德、仪表姿态等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巨大的影响。重新制定带教聘任制度,挑选学历高、思想进步、爱岗敬业、技术实力强的护师以上的人员担任带教老师。通过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核等综合评定,择优选拔带教老师,同时采用双向评价机制,增加竞争机制,提高带教质量。严格带教老师的准人制度,对保侧l匝利落实带教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3.3加强带教老师能力的培养

根据临床带教实施情况,将问题汇总分析(收集资料评估阶段),反馈到护理部及护理考核专家组,重新修订培训计划(诊断、计划阶段),安排院内授课或观摩讲课即情境教学[4〕(实施和评价阶段),护理部请有经验的老师做专题授课,如曾经开展的《护理病历书写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分析》、《如何做好临床带教工作体会》、《重视护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内容做好带教老师的培训工作。根据护生考核结果分析其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如根据带教老师及护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选较优秀的护生做“护理问诊”的观摩课,考核组老师进行分析、评价等形式。每年带教老师完成一定学时的带教培训课程,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技能标准化培训及考核。

2应用多形式的教学方式,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2.1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完成整体护理病历,学会应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式

每个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先有两周的基础护理实习阶段如生活护理、床单位整理、生命体征的测量等,熟悉病房环境、护理常规,了解病房护理流程及专科特点等。第三、四周按护理程序的要求选择、管理病人,实行整体护理。其中包括病人的出人院宣教,人院中有关内容的宣教。通过问诊采集护理病历、并根据现有的或潜在的身心健康问题客观地评估病人,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找出相应的可执行的护理措施,书写完整护理病历。通过问诊,增加了与病人接触交流的机会,逐步学会与病人的有效交流,培养了沟通能力。学会如何观察病情变化,如何应用护理方法解决现有的护理问题,增强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期间,带教老师应加强实施护理程序过程的监督与指导,把带教工作纳人护理工作日程,对学生护理病历的采集,每项护理诊断、每项护理措施的执行应做出评价。随时检查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不断提出实习中常见到问题,使护生的学习成为主动自觉的行动。护生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管理病人,使护生养成了良好思维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将健康宣教融入临床教学中,提高护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健康宣教应贯穿护理过程的始终,运用护理程序完成健康教育全过程。在收集资料的同时评价病人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护理措施实施结果等。如病人不了解有关肾病饮食方面的知识,做出相应的诊断,“知识缺乏一缺乏有关肾病方面的知识”“饮食调护的需求”等,进行肾病饮食调理的指导,定出饮食食谱,有肾功能损害的病人应学会计算低蛋白饮食的计算方法,实施并评价能否按照低蛋白饮食要求执行。使病人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健康教育也是与病人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的基础。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护生体验了护士作为护理者也是教育者〔6〕。在健康教育的同时,增加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如病人有水肿症状,应告知如何限盐、限水,其测量标准是什么。定期安排护生进行健康教育讲课,在讲课前需要到图书管、网站上收集资料,以丰富讲课内容。既锻炼了护生的表述能力,又巩固了专科方面的知识。为恰当运用语言与病人沟通,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沟通技巧的培养是护生综合能力培养重要内容。潜移默化地促进护生的专业化角色转化过程。

2.3开展多种形式的带教活动.不断提高护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1“启发式”提问〔提问是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的好方法。护生回答问题不准确或不全面时不要急于告诉正确答案,而是多给护生思考的时间,通过看书或上图书馆寻找相关资料,找出正确答案,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临床上常遇到的肾病综合征病人阴囊肿大不能行走,用50%硫酸镁液湿敷;做腹部CT等特殊检查,应用口服硫酸镁药物。提问护生“如何对病人进行有关湿敷方面的宣教?硫酸镁在口服、静脉用药时的作用有什么不同?作用机理如何?”通过硫酸镁湿敷减轻甚至消除水肿的结果;口服通便达到排空肠道的目的;静脉给药取得降压之功效。加深了护生对硫酸镁药理作用的了解。不同给药途径其作用结果迥然不同。使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给护生留下深刻印象,提高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论知识应用的能力。

2.3.2“传授式”示教刚进人病房的护生面对病人经常感到束手无策,带教老师无论是技术操作,还是行为举止,交流技巧都应为学生做示范,做到言传身教。老师要教会护生怎么说,说什么内容,如进行疾病、药物知识、饮食疗法等健康知识的宣教;教护生怎么做,做什么,如正规护理技术操作、整理床单位、如何为危重病人剪指甲等示范动作。这种言传身教的作用,会延续到护生进人工作岗位,并起到积极的作用。

2.3.3“制度化”交班让护生参加科内晨间、晚间交班,危重、新病人、特殊病情变化病人的床头交接班,既可使护生熟悉病房工作流程,又可让学生了解病人病情变化。晨会对疑难重症病人安排常规护理内容,指出护理要点,制定的护理计划、措施等均可让护生参加思考,增加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护生独立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总结并准确陈述护理过程的能力。

2.3.4“交流式”讨论对危重、疑难、特殊病人实行护理查房。可由学生做护理查房的主持者,介绍病人病情,床边收集病人资料,根据病人现有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护理计划及措施,当前的护理重点、潜在的护理问题等,或针对某个护理操作演示,学生之间找出问题或讨论不明确的环节,老师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护生在护理查房或护理操作中的问题,做出相应评价。有利于提高护生的专科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

2.3.5“评价式”小结通过讨论总结前面所学的,有助于护生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形式多种多样,如临床实习阶段性小结,特殊护理操作要点小结,针对临床一类专科疾病护理观察内容,重危病人实施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后的护理总结,出科考试通过面对面评价或反馈表形式进行总结。

2.4实施严格的考核考试.用高标准衡t护生水平

考核是促进护生学习的一种手段[5]。是护理程序中评估和反馈阶段。护生进入临床后对最初所选择的病历进行阶段性考核,及时评价带教计划落实情况,了解护生评估病人的需求是否准确、客观,提出的护理问题及采用的护理措施是否恰当。护理措施在病人身上实施的情况等。出科考核答辩是在护生完成该科实习后进行的。是护生对所选病历完整实施护理程序后最终的考核,由实施过程管理的考核组老师作为主考老师,对该护理病历提出3一4个问题,其中包括专科知识方面及护理病历内容的问题。主要依据病历中涉及的专科内容及护理病历书写中的问题。由护生做出回答。主考老师对问题回答情况做简要评判,并对护理病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考核内容还包括简要病历陈述的熟练情况、多媒体制作内容、质量、回答问题思路、准确性等评判出病历答辩成绩。根据所选病历的专科性、护理病历书写格式、内容是否符合整体护理病历书写标准、护理问题是否有相关依据支持,目标是否符合实际。护理问题提出是否及时、全面、准确,护理措施可操作性强与否等评判出护理大病历的成绩。最终带教老师写出意见,主考老师写出意见反馈给护生,内容包括护生在实施护理程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专科知识掌握情况,提出下阶段学习方向。

3实施护理程序教学后的思考

3.1应用护理程序教学注重过程的管理

加强过程的管理能及时发现护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护生在进人临床后,在了解专科基础知识的同时选择病历,所选病历要求从人院宣教开始到出院全过程。带教老师及考核组老师在全面了解该病历的基础上,检查护生收集资料及书写病历的情况,观察当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护生在病历上的护理诊断是否及时、准确,护理措施是否得当,能否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巧妙结合起来等,带教老师应及时做出指导,并检查护生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带教老师常常是兼职带教,有时忙于日常的护理工作,容易在带教工作交接、考核督查等方面出现疏漏,由此放松了对护生的管理,有些护生的护理病历未按护理程序的要求完成,考核前突击书写护理病历,忽略了全过程管理病人的护理实践工作。有些带教老师为使护生取得好成绩,通篇修改护生书写的护理病历,使护理病历评价失去了真实性,护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收获甚微,没有学会按护理程序的方法书写病历,也不会应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管理病人。

3.2护理教学评判标准有差异

护生出科答辩有一定的灵活性,每个护生接受答辩题目难易程度不同,答题效果也不同。虽有考核标准,但考核专家组老师在评判标准上仍难以统一,影响护理病历答辩成绩。实施过程管理评价的老师,在了解护生阶段性护理病历掌握情况时,往往需要多次临床考核,不是凭一次的访视就能得出评价结论来的,如护理病历书写及时情况、健康教育贯穿全程落实情况等,都需要相当的工作量才能完成。

3.3建立质t考评体系,实行“双向评估[8]”

全护理老人的护理流程第6篇

江苏省昆山市老年医院老年科 江苏省昆山市 215324

【摘 要】目的:通过对老年病患者护理风险中各类因素的分析,探讨对其的预防途径;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期间进行治疗的老年病患者248 例,平均分为干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进行日常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风险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通过进行干预性护理,老年患者的服务满意度高达95.97%,其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远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病患者的干预性护理,制定完善相应的规范流程,可以有效的避免老年病患者的护理风险。

关键词 老年病;护理;风险;措施

随着我国逐步步入人口老龄化的阶段,老年病患者逐年增加[1]。老年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老化,身体功能衰退,感觉、行动、思维以及饮食能力普遍下降,宜诱发各类功能性疾病。为了提高老年病患者的康复几率,加强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 年2 月-2015 年2 月期间进行治疗的248 例老年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6 例,女性患者62 例,年龄为59-87 岁之间,平均年龄71.4 岁。随即分为干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干预护理组124 例患者,平均年龄71.6 岁,男性患者93 例,女性患者31 例;常规护理组共计124 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3 例,女性患者31 例,平均年龄71.2 岁。两组患者中能自理者占总数的19%,部分自理者占总数的22%,完全不能自理者占总数的59%,所有患者病情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常见慢性病为主。所有患者基本情况相似(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调查和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分析。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对老年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式调查,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经过本人及家属同意。

1.3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进行老年病的日常护理工作,干预护理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干预护理措施。

1.3.1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对潜在的或者是客观存在的护理风险,运用系统的理论知识,进行科学识别与评估[2]。评估范围应围绕风险发生概率及风险损失度进行评估,根据损失的发生频率、严重程度、侦测程度来确定风险发生指数( 发生频率* 严重程度*侦测度),然后根据分数值进行风险评定。

1.3.2 安全管理措施

在安全管理方面,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相关评估制度,制定风险或相关因素评估量表。利用相关管理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降低风险的发生几率。同时完善医护人员的相关工作流程和标准以及各类风险应急预案[3],建立安全护理考核标准,建立安全管理检测标准和监管制度。在完善各项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对监管力度,真正将所有标准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在人员管理方面,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以及职业技能的培训[4],建立培训和考核机制,制定培训和考核的相关标准,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将工作标准落实的实际工作当中。

对于特殊环境以及重点设备物品的管理,应当对其作出明确的警示标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明确告知,以防止意外的发生。在位患者提供使用物品时,需保证使用物品的安全、合格,尤其是一次性、无菌类使用物品。同时针对各类仪器制定相关操作流程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其安全使用。

针对老年人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干预,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即使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尤其是针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及时的与其进行交流,满足其正常的心理需要,避免意外的发生。同时定期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和安全教育,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有效的增进了医患间的良好关系。

1.4 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17.0 进行统计分析,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通过实行风险管理,干预护理组的风险事件发生比例远低于常规护理组(见表1)。

2.2 患者满意度对比

通过干预护理,患者对日常护理操作、服务态度等方面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2)。

3 讨论

通过研究表明,针对老年病患者开展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舒适度和患者满意度,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几率。

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能有效的减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康复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孙燕玲, 郭莉兰, 吴华颖, 田家香. 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05):94-95.

[2] 徐爱霞, 齐风玲. 老年病患者护理风险因素探讨及管理策略[J]. 中国实用医药,2011,06(01):260-261.

全护理老人的护理流程第7篇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分析;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36-0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剧,老年住院患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而老年人作为医院住院患者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实施严格的护理风险管理是保证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必要措施之一。于是,笔者就对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进行了粗略的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促进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分析

1、客观制度风险,老年住院患者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

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护理监管程序不严密,相关的护理值班流程不规范,监护仪、呼吸机等专业仪器设备配备不全、老年病房内的物品配备和放置不合理等方面,以至于不能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而不能及时的采取各种应急预案,大大增加了护理风险。同时,老年住院患者护理管理的执行力度不足,也会增加护理风险,所以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需要加强各护理管理执行部门之间的监督和考核,

明确护理岗位职责,确保护理风险管理的执行力度。

2、护理人员风险,相关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护理人员作为护理行为的主导者和实施者,他们的综合素质也直接关系到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其中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技能以及对护理风险管理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都是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比如说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心理素质差,技术操作不熟练,对老年患者病情突变缺乏应急能力或者是任何违反护理操作流程的行为,比如说静脉穿刺不成功、导尿失败等等,都会增加老年患者护理风险。

3、患者主观风险,老年住院患者自身生理功能退化

老年住院患者生理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的退化,新陈代谢缓慢,免疫力低下,视力、听力、反应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基本的自理能力。他们本身很容易受各种病毒侵袭,疾病缠身,而且极易受环境以及药物的影响,病情不容易稳定,增加了护理的风险系数。而且很多老年患者却缺乏对护理风险的基本认知,考虑医疗护理的费用代价等,很难配合相关的护理治疗,而且自带药物、不按规定服用指定药物等行为都会成为老年住院患者护理管理的风险因素。

二、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

1、完善护理风险制度建设,提供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基本保障

完善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为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提供基本保障,首先需要配备充足的病房护理设备,设置专业的护理人员,开展专业的护理监管工作,加强病房巡视,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护理风险的可控性;其次要设置专业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明确护理管理职责,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还有建立相关的护理风险报告制度,及时反馈相关的护理信息,以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和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2、加强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

在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是关键。所以,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坚持岗前培训,保证相关的护理人员持证上岗。而且,在护理人员正式上岗工作后,同样要注重培训与考核,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护理宣讲会、护理经验交流会活动以及护理专业技能教育和培训等,帮助护理人员认识在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规范护理操作流程,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护理技能,树立护理服务意识,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能够及时冷静的应对护理过程中各种突发的风险因素,从而降低护理风险。

3、增进护患沟通,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意识

在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和老年患者直接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一方面,护理人员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努力说服他们配合护理治疗流程,规范老年患者用药。另一方面通过沟通,让老年患者对自身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指导老年患者在紧急情况下采取适当的自救措施,比如说紧急呼叫器的使用,以及枕边常备紧急药物以防突况等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不仅涉及到相关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更涉及到护理管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和技能的高低,还直接受老年患者自身身体素质的影响,需要我们综合主客观因素,努力寻求降低护理风险的有效措施,进而为老年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亚勤,王莲英,袁根英,徐锦,郑彩娥. 护理风险管理防范老年病房给药差错的效果[J]. 护理杂志,2011,07:64-65+73.

[2] 高浪丽,张雪梅. 应用风险管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老年住院患者安全[J]. 华西医学,2011,10:1554-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