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关爱弱势群体的建议(合集7篇)

时间:2023-05-29 16:10:51
关爱弱势群体的建议

关爱弱势群体的建议第1篇

如何有效地关注、关爱和服务这一批游离于企业之外的弱势群体,本人积多年来管理工作的经验,认为:亟需建立和加强弱势群体长效关爱、服务机制,确保他们工作、生活的安定,情绪、情感的和顺,帮助他们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也确保社会秩序的有序稳定、社会氛围的和谐安宁。

本篇将对如何有效建立和加强企业离岗职工中弱势群体的长效关爱机制作一些思考、探索和建议。

一、关于对弱势群体目前生存状态、社会地位以及心理特征的分析

正确了解、掌握弱势群体的各类情况,是开展有效关爱和服务的扎实基础。因此,必须定时定期地对他们作全面考察、分析、定位,从而更有效、更全面地实施相对应的关爱和服务措施。

(一)个体特征

知识落伍

他们当初走上企业的工作岗位时不外乎以下几条途径:顶替父母来到企业,由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进入企业(大都是初中或技校毕业生),因城市改造等因素享受政策划归企业。他们普遍存在文化知识相对低下、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特点。

技能单一

国有企业中分工过于细致、工作过于单一的流水线生产程序造就了他们只是整个企业联动生产过程中一道环节上的操作工,长期从事同一种较简单的劳动,致使他们技能单一,再就业道路非常狭窄。

(二)生存现状

负担沉重

他们一般都已到了中年阶段,是家庭中主要经济来源的创造者,且大都有年老体弱的长辈需要赡养,还有年幼的子女需要供养,因此他们往往经济拮据、生活窘迫。

突发事件

在相当一部分弱势群体家庭中,因为收入和支出处于不平衡、不稳定状态,常常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窘况,如一旦家中产生突发事件,原来就很拮据的生活状况便更趋艰难。

(三)心理趋向

观念滞后

由于长时间的脱离企业和组织,很少受到正规的培训教育,因此他们的思想观念大都落后于时代的进步,保守、闭塞、很难接受新事物,在职业心理上存在着 “二难选择”,一方面急于寻找新的工作岗位,一方面又人为地限制了就业范围。

心理失衡

长年的生活困境使得相当一部分弱势群体心理负担加重,失落情绪加剧,由于缺乏适当的宣泄和正确的疏导,不少人牢骚满腹、情绪偏激,其中极小一部分人甚至可能发生蜕变。

二、关于对弱势群体加强关爱、服务的重要性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到每一项工作,继续细化到每一个项目,党和政府将以更大的物力、财力、精力改善民生。这是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郑重地发出的一项庄严宣告,是进一步彰显我党“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宗旨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一美好愿景必须涵盖到所有的人群,但这一宏伟的目标需要基层的管理干部全力参与和承担。

(一)实践“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需要

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由于他们当年的牺牲和奉献,才使得企业卸下了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在今天产业提升、科技进步、福利优化的改革硕果中,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要拓宽各种渠道,让他们得以参与、得以分享。

(二)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稳定大局的需要

由于生活的压力,弱势群体人员在心理上大多会有焦虑、无奈、自卑、压抑等情绪;在行为上会出现为多疑、消极、过激等现象;当面临困难时更容易产生不满、愤恨情绪,轻者自暴自弃,重者越轨犯罪。因此,妥善地处置各类矛盾,做好思想安抚工作,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是我们每一位基层管理干部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推动企业持续改革长效提升的需要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改革、发展、稳定”是经营企业的三大永恒主题,而这三者又是紧密维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既独立又互相作用的要素。弱势群体的安定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中急需妥善处置的一项主要矛盾。因此,时刻把他们的冷暖安危放到企业的议事日程上,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是推动企业持续改革、长效提升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关于建立关爱、服务弱势群体长效机制的思考

笔者认为,应从对党对人民负责的高度,重塑指导思想,提升关爱、服务理念;应从科学传承、改革创新着手, 改革完善工作运行机制, 探索与时代同步的新方法新措施。

(一)架构一道双向呼应的桥梁

弱势群体是一个“户籍”在编却又实际游离企业的特殊群体。因此,笔者认为,亟需在企业和弱势群体人员之间架构起一道及时沟通、快速反应、互动呼应的桥梁。

建立动态管理模式。为每一位弱势群体建立专卡,跟踪、更新动态记录;对需阶段性重点辅助的对象确立一对一联系人制度;以块为单位建立弱势群体互助活动小组;和弱势群体所在街道、居委保持热线联系等。这些昔日良好的联络、覆盖方式都应继续沿用并完善,从而把关爱和服务辐射到每一位弱势群体人员中。

建立双向互动平台。在有条件的企业中,可以建立弱势群体人员管理、服务网页或信息平台,把企业所了解到的各类新政策、新就业动向等为每一位人员展示、介绍,为他们及时输送信息专递、建立网上互动的无障碍通道。

帮困救助、开发扶贫。为弱势群体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这是最实在最直接的关爱和服务措施。作为企业的职能部门,不仅需要做好对他们的思想疏导,更要千方百计地开拓帮困扶贫的新渠道。

畅通送温暖通道。企业应拓宽弱势群体情况快速反应通道,并改善提升原有的帮困送温暖制度,当一旦了解到他们突发困难消息时,职能部门即可快速处置、及时援助,使弱势群体人员从心理到实际都能彻底摆脱孤立、无依、被遗忘的阴影。

开辟再就业新路。企业帮困,不能满足于定期补助、节日补助、在突发困难时捐一笔解难的款项,而是要以“釜底抽薪”的新办法帮助弱势群体,自立自强解决他们的生计。因此,加强就业培训、更新择业观念等需要摆放到帮困的议事日程上,真正为弱势群体营造一个避风遮雨的安全港湾。

(二)传承与创新并举

国有老企业都具有工作经验的丰厚积累,而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又需要不断地在传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管理方法。笔者积多年的实践,认为在以下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注重传承和创新的有效契合度。

(1)更新管理工作的内容

综合大多数弱势群体的思想状态,一般在面对人生时会有挫折感,自卑感;在面对社会时会发生攀比、计较心理;在面对择业时会有好面子、图舒适倾向。因此,需在管理工作中突出观念转变、行为调适、人际融合等辅助内容。

抓政策的解读。在企业体制改革、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国家和地方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政策、规定和法则,职能部门务必用心为弱势群体辅导解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形势,及时了解各类可利用的政策机遇。

抓观念的提升。对于弱势群体,必须在观念引导上落实四项教育:一是信念教育,帮助他们确立自信和自尊;二是择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扬长避短,选择适应的工作岗位;三是素质教育,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创造就业机会;四是法制教育,帮助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公民义务。

(2)更新管理工作的方法

心理疏导是开展弱势群体关爱、服务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循循善诱、和风细雨的沟通、对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疏通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学会用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

创新宣泄舒缓渠道。企业要为弱势群体建立定期敞开心扉说真话的平台,可运用座谈、询问、倾听和沟通等方式,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运用分析、剖白等方式,让他们消除忧虑感、失落感,达到自我宣泄、自我矫正的目的,促使积压在心底的不良情绪得到抑制、心理压力得到舒缓。

突出亲情管理。对弱势群体应更注重亲情化服务,切实在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这三个环节上下功夫。要提倡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服务理念,要履行少讲空话、多办实事的服务风格,为他们遮风挡雨,送上最直接、最现实的关怀和帮助。

(三)把握个性强化对应性

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服务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选准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做到因时而异、因人而异,采用个案处理、特事特办的方式,强化管理工作的说服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笔者认为,需要将管理工作的普遍性和个体差异性相结合,突出针对性;需要将理性化宣传教育与脚踏实地为弱势群体办实事相结合,注重实效性;需要跟上时展的步伐,探索开创对弱势群体良性管理、全面服务的新局面。

1. 突出以人为本

对弱势群体的管理工作应区别于一般企业的职工,力避大而全的系统教育,强调因人施教、因事行教,一时一教,在尽力搭准弱势群体“心病脉搏”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性的疏导和化解。

把握对象需求。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 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就必须正确把握工作对象的现状,注重倾听他们的呼声, 了解他们的情绪, 关心他们的疾苦,努力做到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办他们所需,解他们之难。

找准切入基点。把以人为本、情系民生体现在日常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中,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组织保障,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使广大弱势群体人员更深切地体会到企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增进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2. 建立联合运作机制

面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日常的联络、管理工作中除突出创新性和针对性外,还必须注重加强系统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探索。

形成系统化。实现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就要把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总体统筹安排,防止“单打一”,改变“守株待兔”,树立服务观念,在企业组织统一领导下,充分发动承担管理、服务弱势群体中所有部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形成所有管理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协作的新局面。

力求科学化。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就要增强对弱势群体人员的共性预见性,增强工作方法的适应性。要按阶段定时进行疏理、分析弱势群体的各类状况,找出共性的倾向和特点,找出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事件和重点人员,采取相契合的实在的预防、辅佐措施。

实现创新化。实现管理工作的创新化,就要使管理工作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科技现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一方面要求从事管理、服务弱势群体的干部讲究引导艺术,改善办事程序,追求实际效果;另一方面要求运用现代化的交流方式,开辟网络互动,逐步建立管理工作的新阵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建立弱势群体的长效关爱机制,需要把握四个关键点:一是及时掌握弱势群体的各类动态,以便于确立相对应的关爱和服务策略;二是编织好一张全覆盖的关爱、辅助网络,将每一位弱势群体都纳入关爱、服务的范畴;三是开辟多渠道培训,切实增强弱势群体的技能和素养;四是开展预防性、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实施心理疏导、人文关怀。

关爱弱势群体的建议第2篇

关键词:关爱;企业;弱势群体;长效机制;创新

弱势群体是社会和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往往被看做游离于企业之外的群体,如何建立和加强弱势群体长效关爱、服务机制,确保他们工作、生活的安定,情绪、情感的和顺,帮助他们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值得每一个企业深思熟虑的现实课题。

一、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社会地位以及心理特征

(一)个体特征

知识储备不足,部分人存在文化知识不高的特点。 技能单――国有企业中分工细化、流水生产程序,使他们难以有更多的经历去学习其他的技能,再就业的可能性不大。

(二)生存现状

负担沉重――他们一般都已到了中年阶段,是家庭中主要经济来源的创造者,且大都有年老体弱的长辈需要赡养,还有年幼的子女需要供养,因此他们往往经济压力较大、可支配收入不多。

(三)心理趋向

观念滞后――由于身体缺陷,他们接受的正规培训教育不多,思想观念大都落后于新形势,对新事物不闻不问、接触较少,在职业心理上存在着 “二难选择”,一方面急于寻找新的工作岗位,一方面又人为地限制了就业范围。心理失衡――相当一部分弱势群体心理负担加重,失落情绪加剧,由于缺乏适当的宣泄和正确的疏导,不少人的情绪会出现偏激。

二、企业关爱弱势群体加强关爱、服务的重要性

(一)实践“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需要

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由于他们当年的牺牲和奉献,才使得企业卸下了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在今天产业提升、科技进步、福利优化的改革硕果中,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要拓宽各种渠道,让他们得以参与、得以分享。

(二)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稳定大局的需要

由于生活的压力,弱势群体人员在心理上大多有无奈、多疑等现象。因此,妥善地处置各类矛盾,做好思想安抚工作,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推动企业持续改革长效提升的需要

弱势群体的安定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中急需妥善处置的一项主要矛盾。因此,时刻把他们的冷暖安危放到企业的议事日程上,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是推动企业持续改革、长效提升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构建关爱、服务弱势群体长效机制的对策

(一)架构一道双向贯通的桥梁

建立动态管理模式。为每一位弱势群体建立专卡,跟踪、更新动态记录;对需阶段性重点辅助的对象确立一对一联系人制度;以块为单位建立弱势群体互助活动小组;和弱势群体所在街道、居委保持热线联系等。这些昔日良好的联络、覆盖方式都应继续沿用并完善,从而把关爱和服务辐射到每一位弱势群体人员中。

建立双向互动平台。在有条件的企业中,可以建立弱势群体人员管理、服务网页或信息平台,把企业所了解到的各类新政策、新就业动向等为每一位人员展示、介绍,为他们及时输送信息专递、建立网上互动的无障碍通道。

帮困救助、开发扶贫。为弱势群体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需要做好对他们的思想疏导,更要千方百计地开拓帮困扶贫的新渠道。

畅通送温暖通道。企业应拓宽弱势群体情况快速反应通道,当一旦了解到他们突发困难消息时,职能部门即可快速处置、及时援助,使弱势群体人员从心理到实际都能彻底摆脱被遗忘的阴影。

开辟再就业新路。企业帮困要从根本上帮助弱势群体,自立自强解决他们的生计。因此,加强就业培训、更新择业观念等摆放到议事日程上,真正为弱势群体营造一个安全港湾。

(二)传承与创新并举

1.更新管理工作的内容

弱势群体一般在面对人生时会有自卑感;在面对社会时会发生攀比心态;在面对择业时会有图舒适倾向。因此,需在管理工作中突出观念转变、行为调适、人际融合等辅助内容。

抓政策的解读。在企业体制改革、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国家和地方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政策、规定和法则,职能部门务必用心为弱势群体辅导解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形势,及时了解各类可利用的政策机遇。

抓观念的提升。一是信念教育,帮助他们确立自信和自尊;二是择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扬长避短,选择适应的工作岗位;三是素质教育,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创造就业机会;四是法制教育,帮助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公民义务。

2.更新管理工作的方法

心理疏导是开展弱势群体关爱、服务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循循善诱、和风细雨的沟通、对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疏通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学会用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

创新宣泄舒缓渠道。企业要为弱势群体建立定期敞开心扉说真话的平台,可运用座谈、询问、倾听和沟通等方式,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运用分析、剖白等方式,让他们消除忧虑感、失落感,达到自我宣泄、自我矫正的目的,促使积压在心底的不良情绪得到抑制、心理压力得到舒缓。

突出亲情管理。对弱势群体应更注重亲情化服务,切实在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这三个环节上下功夫。要提倡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服务理念,要履行少讲空话、多办实事的服务风格,为他们遮风挡雨,送上最直接、最现实的关怀和帮助。

(三)把握个性强化对应性

笔者认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服务工作,需要将管理工作的普遍性和个体差异性相结合,突出针对性;需要将理性化宣传教育与脚踏实地为弱势群体办实事相结合,注重实效性;需要跟上r展的步伐,探索开创对弱势群体良性管理、全面服务的新局面。

1.突出以人为本

对弱势群体的管理工作应区别于一般企业的职工,力避大而全的系统教育,强调因人施教、因事行教,一时一教,在尽力搭准弱势群体“心病脉搏”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性的疏导和化解。

把握对象需求。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就必须正确把握工作对象的现状,注重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情绪,关心他们的疾苦,努力做到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办他们所需,解他们之难。

找准切入基点。把以人为本、情系民生体现在日常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中,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组织保障,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使广大弱势群体人员更深切地体会到企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增进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2.建立联合运作机制

形成系统化。实现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就要把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企业组织统一领导下,充分发动承担管理、服务弱势群体中所有部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形成所有管理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协作的新局面。

关爱弱势群体的建议第3篇

摘要:近年来,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火灾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因火灾导致的亡人数量也一直居高不下。高龄老人、孤寡老人、残障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消防安全状况也越来越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本文结合弱势群体消防工作实际,详细分析了弱势群体火灾高发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进一步落实相关工作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及工作建议。

关键词:消防 弱势群体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生活节奏逐步加快,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鳏寡孤独、老弱病残孕幼等人群均为弱势群体),其安全状况越来越不容乐观,因火灾事故造成孤寡老人丧生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如何进一步加强弱势群体消防工作,为消防安全弱势群体提供一个更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也是我们当前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弱势群体火灾高发的主要因素

根据近年来的火灾事故调查统计,在居民火灾中亡人火灾事故多发生在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长期患病的残疾人以及无自理能力的智障人员或精神病人等弱势群体上。弱势群体主要有以下几类人员。一是60岁以上老人(包括有子女监护的和无子女监护的);二是残疾人;三是常年卧床不起的病人;四是精神病人和智力缺陷人员;五是婴幼儿。这些人员行为能力差,一旦遇到火灾后不容易逃生,极易发生伤亡事故。通过火灾原因分析发现,用火不慎、卧床吸烟、遗留火种、电器设备故障或电气老化等是弱势群体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导致势群体火灾高发的因素很多,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自我救助及火场逃生能力差

弱势群体在丧失劳动或生活能力后,身体状况、思想意识、行为能力等都与一般人有着较大差距。特别是体弱多病,甚至中风、瘫痪、残疾以及高龄老人等,他们虽尚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反应迟缓,记忆力差,行动不便,一旦发生火灾,他们既无力进行自救,也无力快速逃生,成为火灾最直接的受害者。

(二)生活自理能力差,缺少社会关爱

纵观被火灾夺去生命的弱势群体,大多数都有子女及亲属等监护人员,但由于监护人员工作或临时外出不在身边,且缺乏及时、周到的生活照应,弱势人员的生活实际上仍处于独居生活状态。加之,弱势群体平时较少与周围群众接触,火灾发生时难以及时得到有效救助。家庭、社会对弱势人群体的关爱和投入,也还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

(三)安全意识淡薄,家中火险隐患多

当前,社会和家庭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还不仅仅体现在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对其消防安全的关注度也存在一定的“盲区”。卧床吸烟、家中堆放大量可燃物、使用老旧电器、安全防范意识差等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弱势群体当中,这就造成了火灾事故频发,且一旦发生火灾,往往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弱势群体消防工作的几点措施及建议

(一)调查摸底,建立完善弱势群体消防工作台帐

进一步加强弱势群体消防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消防安全工作台帐,通过街道、乡镇政府,广泛发动各居民社区居委会及村委会,全面掌握地区弱势群体基本情况,分类建立完善人员基础台帐,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并形成长期消防安全专项工作档案,从而使弱势群体消防工作得到深入开展。工作台帐的建立一是要全面了解掌握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每名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员姓名、年龄、身体状况、家庭基本情况、监护人(看护人)基本情况等内容。二是要对各类弱势群体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各类人员易发生火灾的突出特点,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工作措施和落实防控手段。三是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人,完善工作责任制,确保弱势群体消防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做到“三有”即“工作有范围、关爱有重点、人员有明确”,确保工作全覆盖,不留死角。

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2009年全区21个街道、乡镇政府通过对相关人群进行走访排查登记,全区共有弱势群体80714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63576人,残疾人3572人,常年卧床不起的病人2463人,精神病人和智力缺陷人员1904人;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1433人,独居1397人,有吸烟习惯11061人。所有弱势群体均以登记上账,并落实社区级责任人,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构筑工作平台,形成弱势群体消防工作合力

弱势群体消防工作不是某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要充分发挥地区防火安全委员会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广泛调动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作用,统筹规划,将弱势群体消防安全融入工作社会化体系。一是社工委、民政、老龄委、妇联、残联、消防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联动,围绕各自职责构筑统一的弱势群体消防工作平台,完善弱势群体消防工作机制,全面推动弱势群体消防安全监护服务、消防知识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开展。二是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设立老年人消防安全专项资金,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协助更换老旧电气设施,推广家用灭火设施,配备应急呼救器,深入开展消防知识宣传,进一步改善弱势群体消防安全环境。

丰台区妇联、老龄委、残联等相关职能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先后组织开展各类专题活动50余次,开展弱势群体入户普查近万人次,组织各类经验工作交流会6次,联合下发《丰台区弱势群体消防安全关爱行动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3份,丰台区弱势群体消防安全工作平台已初步形成。

(三)齐抓共管,建立弱势群体消防安全防护网络

构建消防弱势群体火灾防控工作,主要应从家庭、邻里、社会等层面积极落实好各项工作,确保弱势群体消防防护网络的建立。一是要强化家庭安全责任意识。通过宣传教育,使家庭监护人员不仅在物质上,更要在精神上关爱弱势群体;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不断提升弱势群体看护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通过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家庭监护人员突发事件的实际处置能力。二是积极倡导邻里守望、和谐安居的平安理念。发挥社区(村)委会等基层力量的作用,通过结帮扶对子,邻里间每天敲门温馨问候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监管工作。三是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及义务消防队作用,通过定期巡视,入户走访等形式,落实弱势群体社会防控力量,为弱势群体编织一张以人为本、人人参与的消防安全防护网络。

在实际工作中,北京市丰台区通过组织各街道、乡镇逐级签订责任书,利用安全知识流动大讲堂、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等组织培训开展教育等手段,不断提升看护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突发事件的实际处置能力。各基层派出所社区民警、社区(村)委会、消防志愿者等积极开展摸排走访,开展一对一的结对服务,提供消防常识咨询和安全检查巡视服务,有效提升了丰台区弱势群体的消防安全状况。

(四)强化科技手段,不断改善提高硬件环境

在进一步完善弱势群体防护网络的同时,还应围绕建立家庭消防设施配备保障机制,不断改善弱势群体消防工作硬件环境。一是为独居生活的老年人、残障人员家庭安装紧急呼救器,由社区(村)委会或物业管理公司实行24小时监控。二是为弱势群体家庭配备家用灭火设施,如灭火器、灭火毯、防毒面罩,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等,确保紧急情况下减少人员伤害。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切实解决弱势群体实际困难,开展免费的用电设备、电路安全以及燃气设备检测维修服务。四是要积极推广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家庭装修材料的不燃化,减少火灾荷载,推广应用家用阻燃织物,如阻燃被褥、阻燃床垫等个人防护用品,降低致灾机率。

在实际工作中,丰台区所属各街乡镇也均能够结合各自辖区工作特点,围绕建立家庭消防设施配备保障机制,有针对性的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据统计,全区已累计为3675户有需求的老年人、残障人员家庭安装了紧急呼救器,丰台街道还专门配备了无线紧急呼救器。方庄街道、卢沟桥街道、南苑街道、东高地街道、马家堡街道自筹资金,为部分鳏寡孤独老人、残疾低保人员以及离退休人员配备家用灭火器累计2000余具。方庄街道有针对性的对鳏寡孤独家庭的用电设备电路进行检测,帮助弱势群体减少致灾因素;和义街道聘请专业电工和燃气集团人员对弱势群体家庭进行了全面的电气检测和燃气检测服务,及时更换老化电气线路,倡导更换陈旧的电器和燃气设备。

(五)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建立专项资金保障制度

政府、社会、单位和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为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创造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安全发展,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重要精神。一是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弱势群体消防安全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弱势群体消防安全投入。二是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快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公益性场所的建设,实行弱势群体集中化服务。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设立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社会救助资金,编织一张由政府、社会、单位、公民和家庭成员,社区邻里及民间组织等共同组成的关爱弱势群体、珍爱生命的爱心网,举全社会之力帮助老年人等弱势群体远离火灾危害。

仅2009年上半年,丰台区属21个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累计投入弱势群体工作资金70余万元,全区297个居民社区、村基本建立起了弱势群体关爱组织,落实各项保障资金,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

(六)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和谐社会环境

关爱弱势群体的建议第4篇

关键词:弱势群体;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7(C)-0305-01

一、弱势群体概述

(一)概念的界定

“弱势群体”这个词自朱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以后,就逐渐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弱势群体这一概念的界定,却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国内学者对这一概念较为一致的理解是,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

二、关爱弱势群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是改革所需

毋庸置疑,在改革初期党和国家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突破了长期计划经济的制约、消除平均主义、激发社会活力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不能回避的是,它也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现如今悬殊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的矛盾、冲突,并且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让我们在分享社会繁荣的背后不得不思索如何缩小这一差距。长远来看,我们决不能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代价维护强势群体的利益,使社会财富向少数人一方聚集,而是要让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几十亿人口”而不是“惠及”少数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旨在强调共同富裕的中国现阶段改革,就是要全方位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显然,这是改革的内在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事关社会的公平正义

罗尔斯对正义给出的最一般的定义是“所有的社会基本价值――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等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其中一种或所有价值的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个人的利益”。他特别指出,分配上的不平等是否合理,只能以最少受惠者能否从中获得最大利益而定。我们知道,社会的公平正义作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它是社会分配趋于合理化的道义要求,然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却能超越时空的限制,成为社会正义的一般规定。我们的发展是要使社会弱势群体能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而不是排除弱势群体的少数人的专利,为了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一定要下大力气改变由于制度取向上的偏离和制度设计上的缺失带来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后果,否则,就背离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内涵,背离了我们的发展目标。

第三,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贫富差距扩大的后果往往使得发展的成果只为少数强势或者中间群体所享受,而社会代价往往大多数由弱势群体来承担,他们力量最弱小,但却最先也是最强烈的承受着改革的压力与代价。和谐社会是一个整体的和谐,而不是忽视广大弱势群体的局部和谐。让广大弱势群体共享和谐的成果才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如果,一个规模庞大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证,基本权益得不到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又从何谈起。因此,着力解决好弱势群体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三、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应把握的要点

笔者认为,当前形势下,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设能够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公正,实现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共同富裕。目前,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是社会的贫富差距在逐渐的拉大,两极分化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在财富占有、资源分配、机会的分享上已经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不公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愈发明显的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焦点,如果解决不好,将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以法律为主体的制度调控体系,把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纳入法制的轨道上来。只有充分发挥法律的调节功能,才能真正做到消除歧视,保证机会平等,促进实质平等。另外,还有必要针对弱势群体面临的普遍性以及特殊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建立同我国转型期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弱势群体的维权机制和权利救济制度。能够使弱势群体问题有正确的救济和解决途径,缓解弱势群体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避免矛盾的累积最后激化为社会的大问题。

(三)适时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有效的做到情况的畅通无阻。我们知道,信息的公开和透明能够消除人的顾虑和猜疑,使得社会充满信任感。反之,人们则会相互猜疑,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社会缺乏一种有序的状态,影响社会的发展,甚至可能导致矛盾的激化。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畅通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的渠道,加大上下沟通的力度,做到沟通民心、表达民意,有效地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

作者单位:丽水市救助管理站

参考文献:

[1]王彩玲.保护弱势群体:现代伦理秩序构建的一个重要环节[J].理论学刊,2001(4).

[2]陈月华.浅淡增强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功能[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2(8).

关爱弱势群体的建议第5篇

【关键词】弱势群体;帮扶;和谐社区

一、弱势群体的概念及分类

所谓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弱势群体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由于年龄、疾病等生理原因造成的生理性弱势群体;另一种是由于下岗、失业、受排斥等社会原因造成的社会性弱势群体。

二、客观的分析社区弱势群体构成及特征

油田作为独立工矿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封闭,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出现了一些相对的弱势群体。油田中心区域现有12个居民小区、近3万户居民,常住人口近10万人。小区内人员覆盖面广、成分复杂且数量大,弱势群体家庭情况各有不同:(1)在职员工中,以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非全民工家庭、子女较多家庭、在职残疾人家庭和部分患大病人员为主;(2)小区居民中,以双协解子女在读、一方协解一方无业子女在读、遗孀、孤儿、双待业为主;(3)在离退休人员中,以患大病人员为主;(4)公益性岗位人员中,以子女上学、学费支出较大家庭为主;(5)孤寡老人、残疾人、临时灾难中的求助者。这些弱势群体普遍存在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上的贫困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四个重要特征。其生活质量与当前油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脱节,需要通过从事一定的工作或者救助度过难关和帮助子女完成学业,帮扶这一部分弱势群体,成为构建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做好帮扶弱势群体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诸多原因的制约,现阶段社区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弱势群体,高度关注并切实帮扶弱势群体,卓有成效的促进社区和谐与发展,要求社区各级工作人员要在工作中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首先做到关心,只有高度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区和谐与发展。

其次做到支持,建立健全相关社会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制度性支持。

再次做到自助,使弱势群体走向自立、自尊、自强,靠自身的努力摆脱弱势地位。

最后做到增权,尊重和保障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保障弱势群体的参与权利,尤其是保障其参与与其有关的各项决策的权利,使其能够表达和维护自身的权益。

四、帮扶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区的具体措施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作为所有关心、支持和从事社区工作的人们来说,应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来认识和把握社区工作的机遇,自觉地担当起构建和谐社区这项重要的历史任务。有效地帮扶弱势群体,解决弱势群体问题,除了弱势群体自身应该自立自强、社会应该给以他们广泛支持外,社区应起主导的作用。

在近几年的实际工作当中,社区根据《河南油田帮困救助工作管理办法》和《河南油田“一助一”扶贫帮困工程实施办法》,把帮扶弱势群体,实现弱势群体的利益与社会其他群体的利益协调发展,作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谐油区建设的重要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帮扶措施来帮扶弱势群体。具体措施:

(一)建立帮扶领导责任制,有序开展帮扶工作

各单位和有关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帮扶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遵守的原则,实施步骤,并成立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帮困救助的领导,细化责任,完善程序。切实做到“四清”,既范围清、职责清、条件清、程序清。

(二)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要彻底摸清、摸准社区所有弱势群体的基本情况。下基层,进千家门,全方位真实记录家庭困难状况和最急切的需求及困难,建立全面详实的信息库,客观真实的审核困难类型、帮扶标准。定期对弱势群体的家庭情况逐一核实,及时更新信息库,为做好帮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分类建立困难户、特困户台帐,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做到重点突出,分步实施。

(三)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帮扶机制

实施“三帮扶”工程,在物质、能力、精神上三个层面给予帮扶。

在物质方面:首先充实帮扶基金,建立“募捐+经营”形式的爱心超市或帮扶中心,发放记账式爱心卡,以弱势群体中的孤寡老人、重病患者、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为重点,及时给予救助

在能力方面:及时传递就业和培训信息,选送人员参与油田再就业培训、残疾人专项培训、举办上岗短期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在精神方面:各级干部,特别是管委会的领导要深入小区中,与所辖小区的弱势群体嘘寒问暖、促膝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包袱,清除消极情趣,激励他们自强自立,振奋精神,重塑信心。

(四)建立整体联动的责任机制

建立领导干部、基层干部、普通党员、团员青年四级联动抓帮扶机制。重点完善“一帮一”结对子帮扶制度,签订“一帮一”协议卡,按照协议中规定的就业、就医、就学等目标去帮扶,向弱势群体发放1890热心服务“连心卡”,搭建起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热线。

(五)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关心支持帮扶工作的良好环境

帮扶弱势群体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级单位重视,加强领导,更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要广泛宣传发动,在社会上积极倡导扶弱济困、相互关爱的良好风尚,大力宣传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相关法规和政策,让更多的人了解法规,熟悉政策,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帮助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良好局面。除了在生活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让更多的人去关心与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树立的信心,有效地营造了和谐社区的气氛。

总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区,重视解决好弱势群体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长期努力和不懈奋斗,必须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扶弱势群体,促进公平与正义,诚信与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推动和谐社区的构建。

关爱弱势群体的建议第6篇

全各社会团体、社会各界及爱心人士: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级和社会各界,坚持“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社会主动”,打好彝区扶贫攻坚战、经济社会翻身战、社会参与总体战,强势推进以彝家新寨建设为龙头的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彝区发展日新月异,正经历着“一步跨千年”的历史蜕变,“两县一区”(马边、峨边、金口河)188个村1.6万户8万余名贫困群众喜迁新居。但是,彝区贫困状况未彻底改变,彝区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依旧面临诸多实际困难。

为帮助彝区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解决彝家新寨建设“好房子缺资金、好日子缺产业、好生活缺文明”问题,由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残联、市扶贫基金会、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市教育基金会、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联合发出倡议:全市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共同携手,以实际行动践行乐山精神,积极参与“乐善至美·情暖彝家”捐赠活动,为彝区群众解难。我们保证:将严格按照国务院《基金管理条例》的要求,将所有受捐资金全额、及时拨付到“两县一区”用于彝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在项目集中统一实施地设立“感恩碑”,所有捐赠资金的募集和使用情况将适时通过乐山社会扶贫网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力有大小、有爱就够;款不在多,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江河。让我们凝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旗帜下,献一颗慈善之心、出一份绵薄之力。

捐款联系人:

捐赠热线:

捐款账户名:

账号:

开户行:

倡议单位:

爱心帮扶倡议书

爱心帮扶倡议书全院教职员工:

根据《黑龙江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决定》和《xx江市文明单位开展志愿爱心帮扶活动》要求,针对学院贫困生的实际情况,以救急、解难、帮困为目的,学院党委就开展“爱心帮扶”活动发出如下倡议:

全院教职员工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爱心帮扶活动中来。众人拾柴火焰高,爱心捐助汇暖流!能力不分大小,善举不分先后,贵在奉献爱心。您所奉献的爱心,将化成一屡屡阳光,汇成一股股甘泉,给困顿和厄运中的学生以无私的帮助和无限的力量。

募捐要求:

1、以基层党委、直属总支为单位,具体组织此次活动。采取自愿原则,以现金形式捐助。捐款统一交学院工会。

2、募捐活动时间:6月17日——6月18日。

3、各部门对捐款应做好书面登记,写明捐款人姓名和捐款金额;并将捐款统计数据及照片报到宣传统战部。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凝心聚力、慷慨解囊,用博爱之心筑起大爱长城;让我们心手相牵,用实际行动为省文明单位标兵荣誉增光添彩,共建xx江医学院美好明天!

爱心帮扶活动倡议书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机关干部积极推进“困有所济”工程,踊跃开展救助弱势群体活动,使困难群众感受到了社会温暖。春节即将来临,这是弱势群体最需要关爱、最需要帮扶的时期。为确保困难群众过好春节,市为民办实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就开展“爱心帮扶”活动发出如下倡议:

一、各镇办、经济开发区、南海新区、埠口港都要组织专门人员,认真开展摸排工作,及时确定帮扶对象,安排专项资金,开展集中走访慰问活动,为困难群众献爱心、送温暖,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同时,要发动辖区村居、企业和机关干部集中开展捐助帮扶活动,确保老弱病残和困难群众过个好年。

二、市直各部门(单位)要尽力筹措资金,积极向市“爱心超市”捐赠米、面、油、衣被等生活物品,帮助城区低保户解决生活困难。同时,发动机关干部与困难群众建立“一对一”、“手拉手”的帮扶关系,慰问敬老院老人、看望贫困学生、走访贫困家庭,尽己所能奉献爱心,不断扩大社会救助面。

三、市属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要关心职工生活,集中开展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活动,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企业的关爱。同时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向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向“爱心超市”捐赠物品,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市经贸局、外经贸局、中小企业局要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企业的宣传发动工作,使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帮助。

四、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与,以实际行动推进为民办实事工作的开展,在“爱心帮扶”活动中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倡导的时代新风,是为民办实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携起手来,与爱同行,不断掀起为民送温暖、替民解难事的新高潮,使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享受到“十有”民生工程的温暖。

关爱弱势群体的建议第7篇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爱心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爱心帮扶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群众工作全覆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和有效组织形式。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以副局长为副组长主抓此项工作,各结对认亲干部确定联系困难户。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四有五落实”,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主题、落实资金,以此推动爱心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行。

二、调查摸底,确保爱心帮扶工作有序推进

良好的基础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我局从理清全体干部职工思路入手,认认真真搞好摸底调查,切实做好基础性工作。一是坚持不吃请、不扰民,决不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二是通过开座谈会、走访群众,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了解情况,与村民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和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1月20日至21日,在春节和藏历新年来临前夕,我局主要负责人及班子成员亲自带队,组成四个结对认亲小分队先后深入到孔玉乡折骆、崩沙、四家寨、挖朗四个村和捧塔乡三家寨、新兴下、木洼、阳林四个村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走访慰问亲戚,送去全局干部职工的关心和新年祝福,并送去了干部职工筹集的35000余元节日慰问金,带去了县局全体干部职工的新春慰问;在深入调研、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通过不断交流信息,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促进了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三、制定计划,落实帮扶措施

我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爱心帮扶计划,理出帮扶工作思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帮扶活动。一是开展为帮扶村“献爱心、送温暖”捐款活动。6月13日,我局妇委会牵头倡议,局班子成员带头积极捐款,全局干部职工慷慨解囊,筹集爱心资金3900元,通过网购方式为新都桥小学的贫困孩子们订购了合身的衣裤,表达了该局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20名贫困学生的关爱,并组成工作组深入该校看望和慰问贫困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孩子们发奋图强,立志成才,以优异的成绩感恩社会,回报家乡。二是积极宣传安全防灾减灾知识,7月2日捧塔乡木洼村木洼沟遭遇泥石流灾害,7月8日我局主要领导带着对受灾群众的关切之心,前往该村现场了解受灾情况,并认真察看该村的藏猪养殖基地,给当地村民宣讲安全防灾知识,送去全局干部职工8000元的爱心捐款,鼓励受灾群众重树信心,共建家园。

四、精心组织,坚持做好精神文明帮扶

在工作中,坚持既扶贫,又扶志。不仅从物质上给予帮助支持,更从思想上进行帮扶,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和现代农牧业生产技能知识。

(一)抓好村党员队伍学习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针对农村个别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我们把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学习教育作为村级班子建设重要工作。一是组织党员群众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正确领会党的农村工作政策。二是利用各种宣传资料、会议、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每逢村委、支部重大事宜,以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会,我局便派专人参加各项有关文件内容的学习。

(二)突出抓好文明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标语、专栏、会议、座谈等方式方法,宣传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村民进行“知法、懂法、守法”、“村规民约”教育,努力克服消除文明建设工作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和不良现象,取得较好效果。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一)少数干部在思想认识上还有差距,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准、面对困难办法不多。

(二)部分干部职工在爱心帮扶活动中片面的认为,爱心帮扶活动是有爱心结对任务的领导的事,忽略对结对“亲戚”中弱势群体实施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