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及方法(合集7篇)

时间:2023-05-29 16:10:44
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及方法

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及方法第1篇

物理教学与科学素养的关系

物理教学与科学素养的关系是,物理教学是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提高物理教学来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1物理教学是传播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物理教学是传播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中学物理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物理科学素养。

2物理教学在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性质中明确指出的。在物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掌握物理科学素养,可以使中学生面对物理学现象、事件和问题时,能够运用物理学相关的原理和科学方法做出判断或决策。

3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科学素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科学实验能使学生接触实际的物理,并能仔细地研究物理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物理教学中应怎样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

1用物理知识的教育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物理教学中通过知识的讲解和知识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知识,还能使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思维的敏感性,快速抓住问题的重点,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学生形成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很有作用。

2运用物理实验的教学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切理论最终都要以观测或实验的事实为准则。因此用物理实验揭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中学加强对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方法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观测事实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途径。

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及方法第2篇

关键词:研究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模式

一、我国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研究综述

上世纪八十年代,针对中小学“唯分”“唯名次”“填鸭式”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被正式提出。高等教育工作者对于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研究更迟一些,当前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理念和方式仍然处于不断的探索中。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检索,发现何华最早在1997年第3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文《充分发挥研究生“四自”作用是加强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提出素质教育中发挥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观点。通过文献梳理,当前对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研究众多,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对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的研究、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内涵研究[1-5]、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研究[1-2,6-8]、基于素质教育探讨某一学科、课程或者某一(类)高校的研究[1,3-4,9-10]。研究者们的研究角度不同,各自纷呈。我们知道不同高校的发展阶段不同,研究生教育开展情况不同,软硬件条件也各不相同,各高校在生源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着其特殊性,如何基于各高校自身特点,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同时结合实际,探索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系统化的研究生素质教育途径依然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模式

本文赞同陈子辰、林伟连和许为民的观点,研究生素质包括三部分:一是基础素质,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身心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和科学人文素质。二是专业素质;三是创新素质。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上述素质的高层次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相关规定,当前我国研究生应该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早在2007年谭兵[11]在论文中提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三位一体的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模式,经过分析该模式所包括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人格塑造实际上是素质教育的三个实现途径。教育始于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也需要以获得相应知识为基础。通过知识传授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成为具备良好专业素质,能独立从事相关研究、教学和实务工作的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生的能力培养则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实践能力包括沟通、书面表达、收集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人格塑造则是要培养研究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有正确的三观、诚信正直、爱国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踏实上进、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较强的自我监督和约束能力。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及三者之间内在逻辑关联性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三位一体中“知识传授”处于核心位置,通过授课教师和导师以及其他老师的知识传授培养研究生的能力,并对他们的人格健全产生影响。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也常常蕴含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知识传授也直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三位一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或者是途径及手段。(3)“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中的每一个维度都会对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三个维度产生影响。

三、研究生素质教育提升途径

(一)三位一体的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提升途径

1.基于“知识传授”的研究生素质提升途径

研究生阶段继续系统学习高深的专业知识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知识传授视角的素质提升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课程学习实现,二是导师指导过程中的知识传授。(1)课程学习系统的课程学习可以加深和拓宽研究生专业理论知识,是研究生奠定科研基础和拓宽科研领域的重要途径。为了发挥课程学习阶段知识传授对素质提升的作用,需要从以下途径予以保证:首先需要科学制定并不断完善培养方案,一般来说专业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的设定、专业领域及培养方向、学制及年限、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学分配置、实习实践环节、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就业去向等内容,其中“课程设置及学分配置”设定了课程体系,决定了能否培养出具有较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的研究生。因此,为了更好的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需要围绕培养目标中对硕士研究生专业素质的要求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其次,授课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应不断丰富授课内容,并改进教学方法,教师不仅应该重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还要基于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灵活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研究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2)发挥导师指导过程中的知识传授功能研究生培养主要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一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水准的学术水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研究生的素质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较之于课堂教学更具体和有针对性,会在课题研讨、小论文、毕业论文的撰写指导过程中给予更为实际的指导,因此要积极发挥导师的知识传授作用。

2.基于“能力培养”的研究生素质提升途径

研究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体现在课程学习和导师指导的全过程中。基于“能力培养”视角的研究生素质提升一方面要加强对研究生的科研训练,通过科研训练增长专业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求真精神及创新精神,同时也可以培养研究生遇到困难和挫折锲而不舍及踏实认真的作风。具体可通过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独立申报课题,等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给研究生提供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3.基于“人格塑造”的研究生素质提升途径

该途径主要是要充分发挥授课教师和导师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通过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渗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通过营造严谨求实的学术氛围、让研究生形成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强烈意识和良好习惯,端正学术态度,培养其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追求善美的人文精神。

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及方法第3篇

关键词: 组培快繁;微体扦插;体细胞

【分类号】:S67

在林木组织培养中,按照植物细胞全能型理论不同的外植体经过人工诱导,都能够重新开始细胞分裂和器官分化,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这种经过离体培养的外植体重新形成完整的植株由于不同的植物种类、不同的外植体类型、培养基中激素不同、培养条件不同等在林业科研和生产中一般有几种组培扩繁的方法,即微体扦插增殖途径、器官发生途径、体细胞发生途径。

1 微体扦插途径

将外植体剪成带1~2枚叶片的单芽或多芽茎段,接种到伸长培养基上。一定时间后腋芽萌发形成嫩梢,再将此嫩梢剪成单芽或多芽茎段,进行伸长培养,如此多带继代培养、扦插,直到一定产量后,再进行生根培养,即可获得完整的植株;也可以一边扦插继代,一边生根培养。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一般只需添加NAA等生长素不而细胞分裂素不是必须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增殖培养困难,顶端优势明显或生长迅速,或对组培苗质量要求较高的木本植物,特别适合引种数量少,需要保存这个种质资源,优点:该方法一次成苗,培养过程简单,适用范围广,移栽容易成活,遗传性状稳定。缺点是繁殖初期速度较慢。需要注意的是外植体木质化的部位不宜选取。

2 器官发生途径

器官发生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先将外植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经过愈伤组织的增殖培养,不定芽诱导培养、生根培养,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的激素的添加比较复杂,愈伤组织诱导一般添加6-BA与NAA或2,4-D,诱导芽阶段细胞分裂素则需要较高的水平,该方法在培养过程中脱分化形成大量的愈伤组织,,可以在短期内在分化出大量的小植株,繁殖系数很高,但通过这种方法再生的植株在遗传上的稳定性较差,而且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愈伤组织再生植株能力下降,甚至完全消失。

3 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

体细胞胚胎发生是指双倍体或单倍体的体细胞(非合子细胞)在特定条件下,未经过性细胞融合而通过与合子胚胎发生类似的途径发育出新个体的形态发生途径。在林木组织培养中,可利用植物叶片、子房、花药、未成熟胚诱导体细胞发生,最后发育为完整的小植株。该途径形成的胚状体具有数量多,结构完整、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在该发生途径中非常重要的因子是培养基中的生长调节物质和含氮化合物,特别是生长素常用的生长素是2,4-D,NH4+ 对胚状体的形成起作用,因此培养基中常常添加水解酪蛋白、谷氨酰胺等,在林木组培扩繁中有五针松、挪威云杉、落叶松等针叶树用该方法的报道,在很多文献中报道ABA对体细胞的成熟影响巨大,一般用来抑制胚的早熟萌发,在许多植物的组织培养中都有关于Ag+影响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报道,Ag+对体细胞胚胎发生的作用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中可能具有体细胞胚的数量显著增加的相似的效果但总体来说,能诱导的林木种类还不多,发生机理尚不清楚。

参考文献:

[1]崔凯荣,陈克明,王晓哲,等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的某些现状[J]. 植物学通报, 1993.10(3):14~20

[2]王雪婧,罗建勋.石大兴林木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进展[J].四川林业科技 2007(2)

[3]崔凯荣,戴若兰.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分子生物学[D].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郭勇,崔堂兵,谢秀祯.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与应用[D].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及方法第4篇

1、科学素养的概念

科学素养不是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国际公众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主任、美国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勒教授认为:“科学素养应定义为对于科学技术具有读写的能力”。从三个维度定义了科学素养的概念:(1)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2)对重要科学术语和概念的理解:(3)对科技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我国学者还认为学素养应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等。科学素养这一概念的含义和解释,是从多方面界定人们对科学的认识的。在我看来,科学素养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态度、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对科学事实的判断及预言。

2、中学生所具有的科学素养的现状

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结构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品质;科学意识,五大要素。中学生所具有的科学素养现状包括以下几方面:

2.1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中学生掌握了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地理、医学、环境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但对于经济、医学、前沿学科方面的知识知道的较少。中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

2.2中学生的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偏低。中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重视程度不高,过分重视科学过程得出的结果,并不重视其探究过程和方法。

2.3中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较欠缺。中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较欠缺表现在中学生对问题、现象好奇不足,对自然现象不愿意追根究底。因而对自然现象不能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2.4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较大的问题。学生上课时能够提问,但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提不出或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多数学生不会自学,不知道在书中做注释,在学习上缺乏主体参与和再加工。主要是被动接受任务,系统归纳总结少。

3、物理教学与科学素养的关系

物理教学与科学素养的关系是,物理教学是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提高物理教学来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3.1物理教学是传播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物理教学是传播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中学物理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物理科学素养。

3.2物理教学在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性质中明确指出的。在物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掌握物理科学素养,可以使中学生面对物理学现象、事件和问题时,能够运用物理学相关的原理和科学方法做出判断或决策。

3.3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科学素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科学实验能使学生接触实际的物理,并能仔细地研究物理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4、物理教学中应怎样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

4.1用物理知识的教育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物理教学中通过知识的讲解和知识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知识,还能使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思维的敏感性,快速抓住问题的重点,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学生形成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很有作用。

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及方法第5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科研实践 创新能力 学科技能竞赛 大创项目 创新型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受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4JK1229,项目名称: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系统机制的构建。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主力军,在创新型社会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职教大国向职教强国转变,已经成为高职教育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仅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也是加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实施科研训练,被普遍认为是衡量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和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1]这个研究和结论对高职教育同样适用,只是在具体途径和方法上应凸显高职以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教育部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2-3],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改革与发展。高职院校在“十三五”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领会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战略,明确“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重要责任。

科研实践促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动力分析

1.以科研促进创新是国家锻造大国工匠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也决定了高职学生是否具有潜力、是否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高职学生是我国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大国工匠的主要资源储备库之一,高职学生的创新水平对国家的创新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专业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科研实践过程也提高了其综合素养,且人格进一步完善,为其后期的科研实践、领域创新、发展突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和创新型社会形成的形势下,高职院校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和锻造大国工匠的必然选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需求,为制造强国打造坚实基础的重要任务。

2.以科研促进创新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通过鼓励高职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提高其创新能力,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结构调整和内涵发展的需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其核心竞争力与挑战表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所以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高职学生科研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关键所在。

高职院校要真正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强化教学的基础上应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充分体现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属性。研究表明,“科研训练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了影响和改变,表明科研训练活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作用。”[4]因此,高职院校可以结合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创建不同的科研实践或项目组织,尽可能包含学校各个专业领域和学科类别。

3.以科研促进创新是高职学生自我成才的需要

鼓励高职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是高职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高职学生要成为综合素质高、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非专业因素。高职学生在参与科研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和整理大量的信息资源,在科研实践中多人合作、与指导教师共事,甚至涉及部门协调等,这些过程都会促进学生由个体化向社会化转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基于科研项目驱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属于项目驱动型培养模式,其重要性在于增强大学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5]。高职学生在参与科研实践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会独立思考、认真务实、实事求是。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本专业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进行探索研究,是高职学生提高自我创新能力、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因此,鼓励和引导高职学生参与科研是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通过鼓励高职学生参加科研实践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在。因此,高职院校尤其是工科类高职院校更应重视通过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主动搭建科研平台,促进高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科研平台包括场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以及人员配备、经费、政策制度等有形与无形的资源,这些平台的搭建与实施对于科研实践能否顺利进行具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通过科研实践提高其创新能力,就要进一步搭建与完善校内外科研平台和环境,为学生更好地通过科研实践提高其创新能力服务,主要途径与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及方法第6篇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及方法第7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途径;工学一体化;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194—02



人才培养途径与机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经验采用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途径,即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合作教育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课程体系、共同进行教学管理、共同进行人才培养,使师生与实际劳动结合,使理论与实践结合,使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结合,共同培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但由于对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够,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与机制还沿袭着普通高等教育学科教育的思想,片面追求知识完整性及系统性,忽视了培养学生成人的综合素质能力教育,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满足岗位工作需求,社会适应性差。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研究的深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很多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职业院校也进一步转变了观念和认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探索校企合作共同设计人才培养途径,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途径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如以培养学生具备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途径,以团体互利为基础的人才培养途径,以“专项—综合—顶岗”能力培养的三阶段人才培养途径等,这些人才培养途径彻底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途径,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途径。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

(一)高职课程体系改革

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改革是其的基础环节。我国传统课程体系是以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为目标的学科式课程体系,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不重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科课程是以学科内容为中心设计的课程,它依据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关性,按照先后顺序开设教学科目。其教学过程以传授学科知识为宗旨,忽视发现性学习、探究学习和行动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忽视社会经验的获得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它与职业活动的系统性不是等同的。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能力,增进学习者职业发展的灵活性,帮助学习者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飞速变化。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与具体的职业行为相联系。工作过程是在企业中职业者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一种课程体系,它强调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活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首先对所学职业内容和工作的环境等有感性的认识,获得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共同培养师资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校企共同培养师资有多个层次,例如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兼职教师。每个层次的教师培养有不同的途径与方法。如可通过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以及从企业委派的指导教师中有目的的选拔符合教师资格的在职人员为兼职教师;通过职称评定标准来引导“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系,注重专业教师实际能力的考核,同时将考核与职称评定、工资收益、职务晋升等挂钩,引入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以激活教师队伍。

(三)坚持“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这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环境及社会生活、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

1、整合教育与管理机构,推动学生教育与管理部门的深层合作。院校可以将学生处、社科部、团委等部门统一规划、分工合作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依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育与指导相结合、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解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行为自律性等行为管理与思想教育问题。

2、落实和完善学分制度。教育管理采用内容量化的学分制度,建立学生的学分档案,并把它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以此促进学生学习,以引导与保证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3、深化学院素质教育体系。学院应加强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形成有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校园特色文化为抓手,构筑素质与技能相结合的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学院通过企业理念文化进校园、企业高管专家上讲台,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背景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实行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制度等措施,使素质教育贯穿专业教育始终。在素质教育考核方面,形成“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践考核”三结合的模式。

三、工学一体化人才“组合式订单培养”培养途径实践

(一)“组合式订单培养”是一种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途径与管理机制,以企业“订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为培养企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它适合于行业企业规模较小、年用人需求量较小的行业。通过“组合式订单培养”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各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联合向学校“订制”培养学生,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规格,共同制定课程计划,制定评估标准。“订单”不只是一张“用人”的预定单,而是包含着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及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在内的一整套培养机制。

(二)通过“组合式订单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在与企业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为企业员工举行培训班、个别辅导,提高企业员工的理论知识;企业可以为教师提供参与企业生产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锻炼教师,提高教师知识运用能力,同时教师与企业共同进行科学研究,为企业解决现实中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三)通过“组合式订单培养”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强化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学习领域教学体系实施中,行动导向教学被认为是“学习领域”教学体系的教学实施原则。该教学法将专业学科知识与职业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初衷。我们在教学中贯彻“做中学、学中做”这一理念,先从“做”开始,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如遇到问题,再以此问题为基点去学习专业理论。我们常说要学会如何学习,但是学校外的学习主要是在工作中进行的,因此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就是要学会在“做中学”,而只有从“做”开始展开的教学程序,才有助于这一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满红霞.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与机制的创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1):151—153.

[2]张彤,王艳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途径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7,(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