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师政治思想情况(合集7篇)

时间:2023-05-26 16:44:36
教师政治思想情况

教师政治思想情况第1篇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新情况;新对策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加强对培养人的培养比直接培养人更重要。被教育者能力的提高是以培养人的素质为前提的,这种培养必须从青年教师开始。[1]”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现状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总体上积极向上,拥护党的领导,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应看到,少数的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个别青年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一些地方和高校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方法不多、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加之,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因此如何把握影响因素,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变化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高校、青年教师自身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需要各方面的合力才能取得成效,因此准确把握当前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变化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

(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复杂,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一些西方思潮涌入中国,使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传统与现代、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等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这里不可忽视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破坏分子试图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转基因”颠覆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腐蚀中国青年的意志,最终实现他们所谓的和平演变。

从国内而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等文化思潮风起云涌,社会价值观念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向,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2]由此各种社会问题就摆在了青年教师面前,不可避免地冲击了部分青年教师原有的价值观念,如理想信念动摇,奉献意识淡化,急功近利,缺乏诚信,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等。国内外环境急剧变化的消极方面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损害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形象。因此,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力量的任务非常繁重。

(二)高校管理制度的变化

随着高校去行政化步伐加快,自主性增强,回归大学本位的呼声愈来愈强烈。这也迫使高校加快制度建设,制定出合社会主义办学特色同时又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思想政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与高校紧密相连的。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论断,他指出:“作为灵魂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3]因此高校制度建设必然要涉及到思想政治工作层面,那么在此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由谁负责,由谁去做,怎么做,其工作效果如何评价等是一个需要迫切考虑和研究的课题。

(三)青年教师队伍自身的变化

首先,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和政治信仰多样化。在国内外文化氛围和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下,青年教师的政治信仰不再单一,而是追求个性和自我需求。在高校中,民主党派等其他党派以及非党的青年教师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比例不断增加。因此,对于这部分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必然不能和对党员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一概而论,这对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现实性的挑战。

其次,青年教师表现出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并重。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时间相对较短,领导的期望、学生的盼望、自身工作的效率等都是青年教师工作当中的动力因素,肯定的语言激励会激发他们无限的潜力、积极性和创造性;青年教师追求自身的发展,各项能力的提高是一种资历的证明,内心的满足。这充分凸显了精神需求对高校青年教师来说的重要性。因此,现阶段在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在他们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中找到平衡点,如何更好地解决其物质方面的困难,把他们的后顾之忧降到最低,同时把他们的积极性提到最高也是当前所面临的挑战。

三、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对策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高校党委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起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构建党委宣传部门带头,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工会等部门协调配合,下属各院系党组织具体实施,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与工作机制,形成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力。高校党委要定期召开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研究落实相关政策及工作要求,切实保障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经费投入,根据工作需要配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专兼职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及离退休老同志作用。

教师政治思想情况第2篇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新情况;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0-0155-02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加强对培养人的培养比直接培养人更重要。被教育者能力的提高是以培养人的素质为前提的,这种培养必须从青年教师开始。[1]”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现状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总体上积极向上,拥护党的领导,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应看到,少数的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个别青年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一些地方和高校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方法不多、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加之,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因此如何把握影响因素,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变化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高校、青年教师自身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需要各方面的合力才能取得成效,因此准确把握当前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变化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

(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复杂,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一些西方思潮涌入中国,使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传统与现代、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等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这里不可忽视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破坏分子试图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转基因”颠覆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腐蚀中国青年的意志,最终实现他们所谓的和平演变。

从国内而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等文化思潮风起云涌,社会价值观念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向,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2]由此各种社会问题就摆在了青年教师面前,不可避免地冲击了部分青年教师原有的价值观念,如理想信念动摇,奉献意识淡化,急功近利,缺乏诚信,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等。国内外环境急剧变化的消极方面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损害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形象。因此,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力量的任务非常繁重。

(二)高校管理制度的变化

随着高校去行政化步伐加快,自主性增强,回归大学本位的呼声愈来愈强烈。这也迫使高校加快制度建设,制定出合社会主义办学特色同时又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思想政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与高校紧密相连的。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论断,他指出:“作为灵魂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3]因此高校制度建设必然要涉及到思想政治工作层面,那么在此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由谁负责,由谁去做,怎么做,其工作效果如何评价等是一个需要迫切考虑和研究的课题。

(三)青年教师队伍自身的变化

首先,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和政治信仰多样化。在国内外文化氛围和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下,青年教师的政治信仰不再单一,而是追求个性和自我需求。在高校中,派等其他党派以及非党的青年教师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比例不断增加。因此,对于这部分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必然不能和对党员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一概而论,这对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现实性的挑战。

其次,青年教师表现出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并重。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时间相对较短,领导的期望、学生的盼望、自身工作的效率等都是青年教师工作当中的动力因素,肯定的语言激励会激发他们无限的潜力、积极性和创造性;青年教师追求自身的发展,各项能力的提高是一种资历的证明,内心的满足。这充分凸显了精神需求对高校青年教师来说的重要性。因此,现阶段在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在他们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中找到平衡点,如何更好地解决其物质方面的困难,把他们的后顾之忧降到最低,同时把他们的积极性提到最高也是当前所面临的挑战。

三、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对策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高校党委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起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构建党委宣传部门带头,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工会等部门协调配合,下属各院系党组织具体实施,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与工作机制,形成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力。高校党委要定期召开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研究落实相关政策及工作要求,切实保障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经费投入,根据工作需要配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专兼职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及离退休老同志作用。

教师政治思想情况第3篇

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紧紧的跟着党走。

在业务学习上,我积极参加学校语文组老师的课程。空余时间我经常查阅课文相关资料,以名家解读丰富自己的认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此外,本学期我阅读了几本较火热的文学作品,同时在教育工作方面的书籍也略有涉猎。

本学期岗位工作开展情况(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等):

本学期我任教的是电商专业三个班级的语文学科,且担任19电商3班班主任,各项工作都顺利进行。以下是我对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一、教育教学

本学期语文学科主要教学任务是:选择性讲授基础模块下册的内容,并拓展部分会考、人人赛篇目。一个学期下来这些教学任务基本顺利完成了,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着重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经典课文,了解相关的文体知识。复习方式以自学为主,强化巩固,结合适当的讲评和测试,把知识点落到实处,进一步巩固课内的基础知识。

语文从生活中来,最是讲究积累。因此我设置了“课前三分钟”时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且每节课前积累基础知识、了解时事新闻。让学生了解语文的重要性及学习的必要性,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班级管理

这是我第一年担任班主任,在这一年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是班级常规方面。学生在入学之初表现出比较懒散、行为习惯不佳的现象,经过一年的整改,在班主任的管理及班干部团队的监管下,总体行为习惯有较大改善:坐姿端正了一些;基本能做到人人文明用语且知礼懂礼;卫生习惯有改善,能做到每日至少一清理;寝室内务大部分寝室做得不错,个别顽固寝室经数次教育后也做出了改变。

三、在学习方面,主要是数学比较薄弱。学生具有畏难心理,个别同学上课听不懂就自暴自弃,导致恶性循环。同时发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缺乏好问的精神,种种原因导致数学成绩不佳。学生惰性较大,怕背专业课。因此我安排了每门课程的背诵时间,并且每个午休进行默写检查,已经看到了效果。另外,在班级建设上,总体比较团结统一,也存在个别同学不太懂如何与同学相处。

教师政治思想情况第4篇

 

钦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办学条件办学经费保障有力

近年来,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教育厅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落实办学经费、完善办学条件。

1.领导和组织机构健全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是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思政部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我校思政部由学校党委书记赵君教授联系分管,与学校其他二级院(系)行政同级,并按照要求配齐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思政部主任王书庵教授、党总支书记官秀成教授、副主任丁越华教授和莫绍深副教授。他们都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学科背景、学历和职称。思政部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5个教研室。

2.办学条件和办学经费落实到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和重点学科建设;按规定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和学分及对应的课堂教学学时;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建有钦州市刘永福冯子材故居博物馆、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等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覆盖大多数学生;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党政各部门相互配合,从办学条件、科研立项、经费保障等方面,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近年来,学校为思政部重新部署了行政办公用房,配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用多媒体教室2间,添置了计算机、投影仪、音响、文件柜、试卷架等教学、办公设备和图书资料、社科期刊、声像资料等教学资料一批,教学管理和办公条件大为改善。学校在每年度经费预算中按照本科20元/生、专科15元/生的标准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预算科目,用于思政部教师的进修培训、学术交流、教学研讨、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等,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费占学校上一年度政府拨给的事业费和收缴的学生培养费或学杂费总收入比例应逐年增长。学校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和课改课题,从项目审批、管理和经费上给予适当倾斜。

二、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实践教学

1.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学校建立由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门工作会;学校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与学校整体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有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及其配套文件的实施办法;学校党政主要领导每年分别到堂听思想政治理论课4次或4次以上。以评促建,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检查评价制度,教学管理档案资料齐全,分类整理和归档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制定、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管理制度。实践教学主要以实践周的形式完成,明确各门课程的周课时、总学时、实践周学时,实行任课教师负责制,由任课教师根据实践教学主题与形式安排布置学生参观学习或者考查、调研活动。学生是否参加和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实践活动,由任课教师检查,并根据制定的评定分数标准进行评分,登记在案。任课教师是否按质量完成了实践教学活动,由教研室主任监督检查,确保每一次实践教学活动按计划规范完成。

2.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我校思政部在2013年10月底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改革”理论研讨会。研讨活动以教研室为单位,围绕五门课程具体展开研讨,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活动形式,确定实践教学的主题与形式。各位老师通过研讨,相互交流经验和体会,探讨实践教学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如何顺应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加快实践教学改革步伐进行深入的思考。

2014年上半年,思政部领导分别带队,到重庆、贵阳、遵义等地考察,学习和借鉴外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功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快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步伐。

3.课程设置合理,教学时数充足。我校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各本科专业均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每学期为全校学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时数充足,开课顺序和节奏比较合理。

4.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目前,我校思政部在校外建立了钦州市刘冯故居博物馆、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钦州市钦北区委党校、钦南区文峰街道办事处、钦南区向阳街道办事处、钦州港区水井坑社区、钦州市石峰律师事务所等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正在筹备与钦州中马产业园、钦北区社区矫正中心等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思政部积极组织教师赴井冈山、遵义、西柏坡、南昌、庐山等革命圣地参观、考察;2013年暑期,思政部教师带领我校大学生法律协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的中国梦基层宣讲服务实践团”,与钦州市中级法院、市政府法制办、海岸律师事务所等单位一同下乡开展“法律下基层”宣讲活动;丁越华教授主持的“践行核心价值观•共享美丽中国梦”政策宣讲钦州行实践服务团,被上级确定为2014年大学生政策理论宣讲全国重点团队,目前正积极开展宣讲活动。

三、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部师资队伍建设,从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师资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着力,不断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我校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目前共有专任教师30人,生师比例低于400:1;学校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岗位的比例不低于学校重点学科高级岗位设置的平均水平,从不挪作他用;注重从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等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业务考核,目前思政部共有教授10名、副教授7名(含校内兼职教师)。

2.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我校对思政理论课教师要求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求他们不断加强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学习,争当思政理论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表彰纳入学校各类教师表彰体系中,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定一定比例,进行统一表彰;对党政干部及共青团干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具体管理措施,并对他们履行大学生思政理论课教学职责情况进行严格考核。

3.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校出台实施青年教师人才培养方案,鼓励青年教师通过考博、在职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教学科研能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学位、职称。2012、2013和2014年,我校思政部先后派出莫绍深副教授、李海凤副教授、时会永副教授分别到西南大学、山东大学和浙江大学作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思政部积极支持教师以各种形式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各级各种学术性会议、研讨会、优质课交流会、思政课备课会和岗前培训等。所有年轻教师都通过教育厅组织的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取得合格证,全体教师均符合主讲教师资格。思政部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由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高职称老教师对新进青年教师进行专门辅导和培养。注重通过社会实践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能力和水平。2011-2014年,思政部马瑞老师到防城港市上思县昌墩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所在村荣获2011年度和2012年度上思县农村工作先进村光荣称号。

四、学科建设稳步推进,科研工作成果喜人

近年来,思政部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强化课程建设与科研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已经成为我校重点学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门课程现成为校级精品课程,正在创造条件申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我校思政部高度重视科研促进教学工作,通过多种途径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思政部教师先后主持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研究项目10项;得到科研经费突破300多万元;获得各类成果奖励9项;出版著作(教材)5部,200多篇。科研成果主要有——

1.陈锋教授主持的《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的特点、机制和规律研究》获得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

2.王国红教授主持的项目《我国渔民南海生产的激励与保障政策研究》获得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

3.王书庵教授主持的《中国—东盟贸易冲突解决机制研究》获得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

4.梁芷铭副教授主持的《交往理论视域下政务微博话语权研究》获得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

5.林加全教授主持的《跨境血亲视域下西南边疆民众国家认同研究》获得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

6.傅远佳教授主持的《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机制研究》获得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

7.莫绍深副教授主持的《西南石漠化连片区特困人群生存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获得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立项;

8.陈锋教授主持的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推进民族地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增强农民政治认同研究》已经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9.官秀成教授主持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理论自信研究》获得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立项;

10.王国红教授主持的《县域治理的困境与创新----以广西为例》 获得2011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立项;

10.官秀成教授主持的《生态伦理视角下广西海洋文化发展研究》获得2012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立项;

11.侯淑波教授主持的《东盟贸易纠纷中的违约补救及法律适用的比较研究》获得2013 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课题立项。

12. 李军科博士主持的《和谐社会视角下广西边境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获得2013 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课题立项;

13.赖燕老师主持的《基于广西区情的群众路线实践模式创新研究》获得2013 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立项(自筹);

14.王国红教授的专著《地方政府的政策规避与政策创新》,2011年2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15.傅远佳教授的专著《沿海后发地区发展战略与路径创新——北部湾物流与产业研究》,2011年8月由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6.林加全教授的专著《刘永福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研究》,2011年9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我校思政部努力推进以提高课堂质量为目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特别是以推进MS-EEPO有效教育为契机,将MS-EEPO有效教育与大学生实际相结合,方式灵活,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思政课课堂实效性,取得了显著成果。

近年来我部教师共获各级教改课题立项项目18项,其中王国红教授的“广西沿海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获2013年自自治区级教改课题A类立项项目,赖燕老师的“‘美丽中国’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获得2014年自治区级教改项目立项;马友乐老师的“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获2013年校级重点立项;在《学术论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广西高校政治理论课对北部湾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传统节假日文化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析”、“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着力提高三种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理性思考”等教改论文40多篇。

教学获奖方面,2012年8月在第四届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我部选派的江宗超、赖燕两位老师荣获优秀奖;在教学课件大赛中,马友乐老师主持制作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多媒体教学课件分别荣获全国第十二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广西高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和第三届钦州学院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中荣获单机版三等奖;赖佩媛老师主持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课程获校级网络版三等奖;2013年张卓莉老师获得第十三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三等奖。

教师政治思想情况第5篇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师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各领域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实际上,研究生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层次,是培养现代化社会建设顶尖人才的重要方式,而在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有确保研究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才能够使其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将自身的价值及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经验,对导师与研究生思政政治教育关联等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

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导师的地位

2.1导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者

在正常的研究生教学过程中,由于导师是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具体教学活动的教师,其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时间较长,进而对研究生的日常生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故而,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具有着实施者的地位。同时,研究生在跟随导师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其对于导师学术造诣方面的崇拜与尊敬也将影响其对于导师思想教育实施的认可程度变化[1]。而在研究生导师的工作过程中,多数教师均将大部分的精神以及能力投入到具体的科研工作中,并且具有良好的研究水平以及学术造诣。所以,在对导师能力认可之后,研究生已经具有接受导师教导的心理准备,进而为导师的思想教育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能够提升思想教育实施的便捷性以及效果。

2.2导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者

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得了广泛的应用,影响着具体教学质量与效果。在我国研究生的教学生活中,多数导师均选择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旨在使不同情况的学生均能够得到一定的能力提升。而在具体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不同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这为我国思政治想教育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在因材施教方法的运用中,导师可以利用学生不同情况的掌握对学生实施引导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健康人格的建设。故而,在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导师具有着引导者的地位。

2.3导师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导师能够对具体的教育质量进行积极的提升。该种效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论文写作、课题答辩等多个学习环节均离不开导师的引导与教育[3]。故而,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导师可以将专业知识的指导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结合,将研究生的能力提升与思想建设进行融合,进而促使研究生能够在接受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其健康人格以及世界观的建设,并且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3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

实际上,在我国高校教育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不论是导师、还是学生本身,都并不是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面,也这导致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存在一定的不足,没有正确理解及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4]。在部分高校中,导师对于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认知,往往停留在学术关系层面,与学生的沟通内容也停留在探讨学术知识上,缺少关于学生自身成长情况、思想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大部分导师认为,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思维体系,拥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且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因此,在其教育的过程中,并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面。而调查表明,虽然研究生的思想已基本成熟,但面对各种社会、校园、家庭等方面的问题,仍需要他人来进行正确的引导,导师对思想教育认知不足,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3.2导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绝大多数高校中并没有建立健全的导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没有关于管理该方面的相关条例,也导致在导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依据标准。同时,部分高校中虽然制定了导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但该机制本身并不完善,其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举例来说,高校导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缺乏针对性。实际上,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来说,不同学生的思想政治领悟能力是不同的,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5]。但在导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中,并没有结合不同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这也造成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明显。

3.3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性较低

通常情况下,一名大学导师带领的研究生人数较少,其应有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了解,包括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情况及思想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然而实际上,部分导师并没有安排充分的时间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其对学生的认识通常停留在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学习成绩等层面上,而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积极性及感情状况等方面都并不清楚。究其原因,就是导师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比较低,其不愿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了解,或是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较普遍,并没有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育。鉴于上述情况,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利于自身的成长,也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4提升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4.1增强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度

针对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这一问题,导师应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改变过去对思想政治教育错误的认识,重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提升其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同时,导师也应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不仅与学生维持良好的学术关系,更是应该与学生成为朋友,关心学生的实际成长状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波动,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6]。此外,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其自身的思维体系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但受到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影响,面对一些新的问题仍会出现一些迷茫。因此,导师应从旁给予一定的帮助,慢慢深入了解学生思维变化的真正原因,从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等方面入手,了解学生的感情变化,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4.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导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了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应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制度体系,改变重理论轻德育的传统教育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导师一定要树立自己的可信度,让学生能够充分相信并按照导师的指引正确地前进,使其具备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各项条件。

4.3构建教师考评制度

在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导师想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就必须在高校中构建教师考评制度。换言之,导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导师必须确保自身的素质及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为了保障导师的水准,应进一步构建教师考评制度。在构建教师考评制度的过程中,应以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导师既要具备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及主动性的能力,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人意愿,而不是将自己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从而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4导师思想政治教育中以自我教育为主

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导师是第一负责人,现阶段我国高校研究培养的方式一般都是“导师制”或“导师组制”。这种培养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导师在教育工作中的自主权,也使导师所承担的责任不断增强。对于导师来说,其不仅要对其负责学生的学习情况负责,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因此,在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以导师的自我教育为主,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实际成长需求为主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教师政治思想情况第6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高校;主体性;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244-01

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应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问题

(一)应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也就是说任课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组织方式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如: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任课教师就可以根据实践的实际要求,将学校组织社会实践、学生自组织社会实践以及学生单独进行的社会实践等几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

(二)应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化

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化这一点主要指的是开展社会实践的形式的多样化问题,例如:任课教师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可以采用社会调查、观摩访问、社区服务等等多种方式,以确保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实践方式和实践活动,进而促进自身主体性的有效发挥和发展。

(三)应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是无法满足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需求的,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任课教师就应注意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问题,积极将新兴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例如:分层次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等,均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合理的应用。

二、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要注意良好的教学氛围的营造

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参与主动性、能动性等因素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因此,任课教师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就应注意注意良好的教学氛围的营造。

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任课教师首先应确保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改变传统的以任课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状况,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而任课教师则应做好教学引导,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任课教师还要注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沟通的顺畅性,让学生能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间接,了解任课教师和其它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在实现教学相长的同时,营造平等、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主体性培养成效的提升。

三、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应注意教学情况的及时反馈

能否确保教学情况的及时反馈,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成效的关键问题之一。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教学情况的及时反馈,能够让任课教师和学生,及时的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及时发现目前的优势和不足,并适时的做出调整和完善。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亦是如此,任课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教学反馈信息能够及时的、客观的了解到在主体性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保留有利于主体性培养的策略和措施,剔除或完善不利于主体性培养的措施,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成效的不断提升。

具体来说,反馈教学情况和教学信息的方法非常多,常用的、有效的方式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应重视课前调查。也就是说任课教师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应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的调查和了解,以掌握学生目前的主体性情况,以便能够据此组织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次,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巧妙的运用反馈性策略。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情绪以及课堂表现情况、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或是组织讨论等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发挥情况,并根据所观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最后,任课教师还要重视课后的调查工作。也就是说任课教师在结束教学活动之后,还要注意分析教学成果,并在与预期教学目标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找出不足与差距,分析在学生主体性培养方面仍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以确保学生的主体性能够通过思想政治教学得以不断的发展。

教师政治思想情况第7篇

关键词: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23-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各地方及高校结合自身特点,根据《意见》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本课题以上海市高校为例进行调研,探究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成长支撑体系建设状况,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状况概述

课题组在对上海市10所高校的调查中,主要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群体,范围包括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专职和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深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面上调研主要对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等10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学历层次、职称分布等情况,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规模比例和基本结构特征,对其中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队伍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深度调研主要针对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等6所高校年龄在40岁以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群体,内容涉及基本情况、工作经历、工作时间、职业压力、生活压力、对学校的认同、状态满意度等方面。

1.队伍规模比例和结构特征。在规模比例方面,截至2014年12月,上海10所高校共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358名,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28名,青年教师的比例为35.75%。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教师总人数为1496865名,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866880名,青年教师的比例为57.91%。由此可见,与全国层面上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总体情况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总体比例低于其他学科的总体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加大吸收、培养、凝聚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力度。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比应为1∶350~400,在调查的上海10所高校中,共有本专科学生总数约138202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本专科学生的师生比例为1∶386.04。但是各高校之间存在不平衡,不同高校的情况差异很大,有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人数较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甚至达到1∶1000,专任教师教学任务量非常大,依靠机关管理干部和辅导员来兼课现象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在结构特征方面,本次调查10所高校的35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博士205人,硕士124人,本科及以下29人;12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中,博士70人,硕士56人,本科及以下2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为57.26%;青年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为54.69%。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教师中,博士285353人,硕士535784人,本科675728人,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为19.06%。在全国层面上与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总体情况进行比较,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层次高于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的平均水平。本次调查的10所高校的35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76人,副高148人,中级及以下134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62.57%;12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2人,副高33人,中级及以下93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27.34%。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181501人,副高432356人,中级及以下883008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41.01%;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青年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9597人,副高122225人,中级及以下735058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15.2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全国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总体情况相比,一方面,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的平均水平;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职务结构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青年教师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方面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学科研和思想观念状况。在教学科研方面,我们发现,高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在科研经费、学校对教师学术工作的支撑保障、教学管理制度的满意度较低,这反映了多数青年教师在事业起步阶段急需资源投入予以支持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也提醒学校在设计教学科研的管理制度时需要更加注重青年教师的特殊情况。在调查指标中,“我的科研经费充足”的标准差也相对较高,表明青年教师拥有科研经费的情况有一定的差异性。而青年教师最认同的表述为“教学工作能够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表明他们主观上比较普遍地具有投身于教学工作的愿望和理想,这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学校应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思想观念方面,青年教师对于“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感到很自豪”的表述比较认可。这体现出他们大都对自身的工作具有认同感。学校若能以此作为开展青年教师师风师德建设的切入点,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引导,激发青年教师的内在活力,将自身的主观体验转化为投身于科研攻关和教书育人的热情,将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3.培养培训、成长支撑环境和工作文化氛围状况。在培养培训方面,青年教师对于学校所开展的培养培训工作还有着更高的期待。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思政理论课青年教师对“我能够获得较多的进修机会”、“我觉得学校对青年教师培养成效明显”这两项评价不高,反映了青年教师需要学校给自己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并从中得到成长和收获的合理需求,学校需要加强对于支持青年教师发展的各项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在成长支撑环境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学院的环境影响。在这部分调查中,青年教师对其中四项指标评价都较低,分别是“我对目前的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感到满意”、“我所在学院(系)帮助我制定了清晰的生涯规划”、“我觉得我的工作量是科学、合理的”、“我对学校的职称晋升和考核评定制度满意”,反映了青年教师对学校进一步改进相关政策和制度的诉求和期待。

在工作文化氛围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最认同“我和同事们能够愉快共事”,并且这一指标的差异性也最小,表明青年教师大都能够与身边同事进行较好地沟通和相处。对学校和学院来说,创造良好的团队氛围,使青年教师能够在工作环境中保持愉快的工作心情,也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和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仍然存在缺编现象,150~200人的课堂规模在高校中成为常态,部分高职院校和独立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甚至达到1∶1000。水平不一的兼职教师过多,教学过程和效果不佳,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取科研项目的渠道少,科研经费也比较紧张,使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优秀教师流失。从学历和职称结构上看,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缺乏高学历高职称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从学缘结构上看,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源单一,“近亲繁殖”现象严重。此外,部分教师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背景,理论功底不扎实,知识结构不完善,不能完全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教学和科研职责。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对共产主义认识存在偏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缺乏自信,在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下,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不强,甚至在授课时误导学生,影响和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发挥。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至上,缺乏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尚未完善。教育部的5号文件虽然已经从宏观设计到具体操作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理念、思路、政策和措施,但由于各地方和高校在执行时重视程度不够,使现有政策大打折扣,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高校在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上不够重视,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经费投入不足,青年教师地位和待遇偏低;部分高校缺乏公平合理的聘任制度和人才引进渠道,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缺乏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部分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标准单一,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不够完善,青年教师缺少科研创新动力。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第一,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和培养培训制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聘任方面,一是应按照、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的要求,以不低于1∶350~400的师生比例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解决专任教师课时重、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等问题。二是高校应秉承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招聘模式,避免来源单一和“近亲繁殖”现象,从而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促进学术创新。三是高校聘任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背景、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结构,能够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教学和科研职责。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方面,一是要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社会实践、学习考察等活动使青年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二是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通过在职或脱产培训、教学竞赛等增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三是要注重青年教师政治素养和师德师风的提高,通过政治学习、师德培训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

第二,改革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首先,要加大课题申报、科研基金方面的经费支持,起到利益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利用公平、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激发青年教师的内在创新和科研动力。其次,高校还应当进一步推动科研管理和教师评价机制改革,改变单一的科研评价体系、人才评价和晋升制度,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全面考核机制,真正建立起以能力、贡献、标志性成果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青年教师投入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再次,应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全面考核机制,包括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师德、科研成果等,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级、奖惩的依据,避免出现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同时,对青年教师建立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第三,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和学科创新环境。一是要引导和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激发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其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使命,提高其职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二是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心理和思想予以关心,不仅在客观条件上提供支撑,更在主观思想、情绪上进行引导、疏导,在有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注重充分沟通,营造人文关怀和人性尊重的文化氛围。三是要把学术研究无落到实处,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大胆创新,探讨和研究社会现实的前沿问题,激发青年教师学科创新的内在动力,营造良好的学科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教社科[2008]5号.2008-09-25.

[2]陈萌,姚小玲.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12):84-87.

[3]陈雪斌,秦敬德,李月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以广西为例[J].高教论坛,2012,(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