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学教育的重要性(合集7篇)

时间:2023-05-26 16:44:27
中学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教育的重要性第1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数学教育 重要性

对中等职业学校里数学教育的认识误区大致可归结为下列四种情形。

1.社会上很多人认为职业学校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成人,对中职学生成才并不抱太大希望,因此,对文化基础课不必要求太高,尤其是数学课。

2.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是“迫于无奈”,对孩子的文化成绩要求较低。

3.有些职业学校教师觉得,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教学难度较大,就在教学中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学生要求不严,教学缺乏创新,上课缺少激情。

4.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到职业学校学习就是为了学一门实用性的专业技术,对文化知识不感兴趣,上不上数学课无所谓。

数学课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学生必须加以重视。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它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如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等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兴趣等,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数学教育与社会发展

1.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他们除了要学好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我们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新课标》中就有如下论述:“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当代与未来的发展倚重数学

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的发展,使得数学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计算机的发明和不断更新换代,一方面有赖于数学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更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这一伟大的发明不仅推动了各个科学领域的发展,而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然科学的深入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学,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也越来越多地借助于数学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比如方程在物理学中的混合运动问题,地理学中的降水量、温度问题,化学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的应用,一次函数知识与经济学中的利息、外汇换算,化学中的定量计算,信息学中的图表等的联系,立体几何在化学晶体结构、美术透视的应用,解析几何在地理中地球的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的应用,排列组合在化学中讨论由原子、离子等微粒组成的物质种类,在生物中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可能性的讨论等应用,三角函数在物理交流电、简谐振动中的应用,向量在力学中力、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速度、加速度等的应用。数学知识不仅解决了这些学科中的一些问题,而且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作为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学习数学,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的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教育的开展。

二、数学教育与创业教育

1.对创业教育的认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创业教育这一理念,这次会议报告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上世纪末,日本从小学开始进行创业教育,美国也鼓励毕业生要自己创办事业。

在我国,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职业学校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展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开展创业教育是我国科教兴国的需要,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缓解当前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的需要。

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和增强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赋予学生独立创业自谋职业的能力,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高思想品质好的学生,它既包括创业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2.数学教育对创业教育的影响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作为专业定向教育,其中隐含着创业教育的各种因素,作为施行和推广创业教育的载体,需要将创业教育与其它课程进行融合。数学这门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同时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被誉为“思维的体操”,其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思维的技巧,对创业教育的实行施行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为学生创业奠定了理论基础。例如苏教版教材第一册P83例1讲述的是商品的销售总金额与销售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第二册P182例10讲述的是企业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设备进行创业的事例。而这样的事例在教材中还很多,这些知识的传授能为学生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数学是一门特色非常鲜明的学科,是塑造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载体。数学教学不仅要启迪学生的智慧,而且要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和毅力,尤其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有意识地塑造自我和树立自信。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要选择具体的探索情境或典型的解题过程,故意设置适度的困难,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信心,从而为学生将来创业磨炼意志树立信心做好准备。

(3)在现代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从思维规律看,数学教学比一般学科的教学对于培养创造能力更为有利。形象思维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尝试,抽象思维则善于按一定的逻辑程序有条理地解决问题,大脑两半球通过联结而相互作用,两半球功能合理互补可以使人的创造性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起着调节、补偿、催化,对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只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思维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达到全面优化学生素质和养成良好个性的目标。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固藏曾说:“我搞了多年的数学教育,发现学生们在学校里接受的数学知识,因毕业后进入社会没有机会应用而很快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着眼点,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数学这门学科蕴含丰富的创业教育的元素,因此广大数学老师应将数学教育和学生的年级、专业特点,以及就业目标结合起来,将创业教育的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分解为若干个层次,设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三、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

1.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对于素质教育,目前尚未有确切的定义,就大范围而言,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也是一种开放的教育,还是一种学生自主的教育,其宗旨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体来说,素质教育主张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要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主任李大潜院士于2002年5月18日在数学建模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曾讲过,数学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搞好数学教学就能体现素质教育。

(1)数学训练可以使学生树立明确的数量观念,“胸中有数”,认真地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有条不紊地处理头绪纷繁的各项工作。

(2)数学上追求的是最有用(广泛)的结论、最低的条件(代价)与最简明的证明,可以使学生形成精益求精的风格,凡事力求尽善尽美。数学训练可以使学生能知道数学概念、方法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渊源和过程,了解和领会由实际需要出发、到建立数学模型、再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复杂问题的意识、信念和能力。

(3)数学训练可以使学生增强拼搏精神和应变能力,能通过不断分析矛盾,从表面上一团乱麻的困难局面中理出头绪,最终解决问题。

(4)数学训练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灵活和主动,在改善所学的数学结论、改进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发现不同的数学领域或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和解决现实问题等方面,逐步显露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5)数学训练可使学生具有某种数学上的直觉和想象力,包括几何直观能力,能够根据所面对的问题的本质或特点,准确地估计到可能的结论,为实际的需要提供借鉴,如此等等。

因此,开展数学教育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审视数学教育,不仅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数学教育体系的一个中心课题,而且对于真正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有着全局性的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教育的重要性第2篇

长期以来,对于教育质量及其意义,大家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在理论层面,有著名的“月亮说”。即:

(1)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专家们热衷于全面否定传统、全心奉承西学,谈大学教育质量必谈哈佛,谈中学教育质量定提伊顿,似乎没有把学校办成哈佛、伊顿的教育都是质量差的甚至落后的教育。殊不知美、英也是让学校各具特色,而不是把所有的学校都办成哈佛和伊顿啊。

(2)月亮本身不发光,照到哪里哪里亮。一些人不懂教育,却在那里对教育指手画脚,“指挥若定”,教育质量的标准似乎就在他们的信口开河之中。在实践层面上,有著名的“分数论”,即将“教育质量”等同于“教学质量”,又将“教学质量”等同于“升学率”,再将“升学率”等同于“考试分数”。依此递推,“教育质量”便等于“考试分数”了。这些都是典型的认识误区。

何谓教育质量?

至今还无人对“教育质量”给出令人信服的定义。《辞海》中有关于“教育”和“质量”的描述:“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质量是产品或工作优劣的程度”。华东师大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副主任沈玉顺等把学校教育质量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的结果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这算是比较合理的定义。重新审视教育质量,我们会发现:

(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但不等于教育就是功利社会的奴隶,教育质量也不应只是功利社会需要的一种分数映照。诚然,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高考升学的层次是学生未来谋取工作岗位层次和占有社会资源多寡的一种初步对接。围绕“高考升学”而对应的“应试教育”以及作为界分“应试教育”优劣的分数标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要引领社会发展,教育质量应为引领社会发展程度优劣的一种映照。否则,一味追求升学率,不仅“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会大量出现,中学教育以及在这种教育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也将遭受极大的扭曲和变异。针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数学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教授曾告诫说:那些以为中国学生的数理化成绩要比同龄的美国孩子好、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比美国中学生基础扎实得多、只是创新能力差一些的看法,“都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

(2)教育质量是满足需要的程度的度量,但学校教育却很难满足所有利益关系人的需要,因此,学校教育质量必然取向和落脚于“学校选择的教育价值最终实现情况的度量”。在学校生存和发展中,涉及“政府、学生、家长、社区、教职工、董事会”等利益关系人,每一个关系人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如政府需要培养劳动者、接班人或公民;学生需要为未来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升学平台,同时还需要学校为其提供成长过程中的幸福体验;家长需要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社区需要培养劳动力市场需要的素质,等等。事实上,学校根本无法满足如此众多的、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需要。学校的教育质量只能取向和落脚于:学校在现有法律、政策和社会背景下,根据自身办学情况选择的办学目标的实现情况的一种度量。也就是说,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由自身所选择的需要被满足的程度来度量。

(3)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学生身上的表征依靠于数据、依赖于度量。而度量不仅有定量的,也应有定性的;不仅要着力于眼前的维度,也要着眼于长远的维度。更为重要的是,不能在教育自身构建一个内部封闭的系统来进行度量。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质量无疑需要用学生被满足需要的数据特征来呈现,但这里涉及“知识本位、社会本位和学生本位”的价值观的选择。在“知识本位”的价值观下,教育质量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情况来度量的,其印迹就是考试分数。在“社会本位”的价值观下,教育质量是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素质来度量的,涉及高校、社区、教育研究机构对学校的评价,这些都是学校主动要寻求的一种度量和验证。在“学生本位”的价值观下,除了用未来发展所需的分数来表述,还需用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指数来表述;除了用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对学校的评价来表述,还需用学生在走向社会后以及在人生的全过程中对学校的评价来表述。

中学教育的重要性第3篇

一、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教育大纲中对于小学数学的主要要求是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数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思维和良好的思考习惯,让学生能够具备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从中可以看出,除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育本就具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积极、健全的人格的任务。所以,小学数学教育理应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或者与素质教育有广泛的交叉。

二、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能力是通过观察将已经活动的线索通过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小学生在对数学题目尽心观察和分析之后,使用正确的思路还基础答案,这就是数学中的逻辑能力。逻辑能力不仅仅能用于数学,还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小学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1]。

2.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人类的活动收到两种因素的影响,一类是智力因素,一类是非智力因素。在生活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智力因素指的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因素,非智力因素更多的指向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了学生对于某项事物的兴趣和热爱,对于压力的抵抗能力等。智力因素很难改变,但是非智力是后天影响的产物,取决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可变性,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对学生施加正确的影响,让学生成为一个非智力因素更健全的人,将会对学生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数学是人类探索自然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一个人获得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所必须的基础。尽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浅显,只涉及到加减乘除,整数分数,但是这些知识背后的理智和逻辑能够为学生奠定科学素质的基础,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2]。

三、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的路径

1.从思想根源上教育

思想在行动之前,想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建立素质教育的基础,需要首先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进行改造。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更加开放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认清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其特点和长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分别吸引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具备发散思维,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2.从教学内容上教育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知识的罗列,并不重视小学数学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所以,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加入素质教育,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把素质教育的内容加入到小学数学教育中。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创新的动力,甚至也扼杀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掘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内涵,再适当的从课外材料中寻找能够凸显素质的材料,把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比了解知识更加重要的工作来做。

3.从教学环境上教育

教室是传统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在台上照本宣科,封闭的环境无法创造更多的可能。素质教育教师要给学生打开一方新天地,放开思维方式的束缚。所以,教师可以尝试着大胆的脱离教师,把学生们带到更多的地方,活动室、操场、甚至是公园,在生活中为学生讲解数学的应用,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数学的价值,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性。

中学教育的重要性第4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渗透;训练方法

教育最终是一项为未来培养人才的神圣事业,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建设者,不但要有知识、有文化、有强健的身体,而且还要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甘愿为社会主义献身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陶冶学生的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教育的任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体育课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因为有其本身教学特点更显重要。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渴望,体育课这一教育内容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备受学校管理层的重视。如何在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明确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目标

德育原是“道德教育”或“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早已提出了进行德育教育的明确要求:全面锻炼学生的体质,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身体基础;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锻炼身体的习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教育和美育,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体验运动的乐趣,达到精神愉悦,获得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责任感。

二、体育课德育的几种方法

1 明确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和德育任务。在备课时,根据本次课的教学、练习内容有目的地计划德育任务。例如上铅球课,由于铅球练习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组织纪律性和一切行动听指挥显得很重要,这也是避免教学事故的重要措施。所以笔者在教案里就明确本次课的德育任务是培养学生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2 体育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课堂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向学生进行礼貌、组织纪律等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新生开学第一次课,首先向学生讲清体育课的目的、任务、要求。每次课上的集队、队伍调动、结束集队、小结都一丝不苟,严格组织纪律,严格规范,使学生养成一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3 在教学计划安排时,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每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不同年级有所侧重,一年级新生侧重于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以便通过遵守体育游戏的规则来培养学生循规守纪,培养他们诚实的品格,培养他们形成一种公平竞争意识和互相协作的精神。高年级侧重于一些教学比赛,在比赛场上如何互相配合,注重观察等等。通过这些来培养学生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的品质。田径中快速跑教学,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坚毅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中长跑教学,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能培养顽强、坚韧不拔等意志品质;障碍跑教学,能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优秀品质;每年在教学计划中都安排冬季耐力跑考核,通过耐力跑的训练和考核,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总之,在教学计划中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项目有所侧重、有目的地进行教育。

4 在体育理论课上,通过讲解体育比赛成绩获得、中国体育的发展过程、运动员的成长历程等内容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不但能使体能增强,更能为祖国争光。更通过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历程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清楚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

5 在武术课的教学中注重武德的培养。在练习中不失时机地灌输武德教育,利用古今武德高尚的事例给予他们启发,使他们明白学习武术的目的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见义勇为,让他们明白在习武的过程中德高为首的真谛。

6 言传身教,规范德育修养。比如上课提前准备器材场地和准时上课,课后认真检查器材归还,切实执行教育局的规定,让学生潜移默化形成良好时间观念和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模范遵守劳动纪律。

7 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制造一些挫折。比如在学习跳远时,故意把达标的要求略提高,让相当一部分人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在训练之前给予压力,暗示通过奋斗可达到理想或目标,以此来培养学生为理想奋斗的心理和思想素质。

三、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教师应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教育,制定出各种严格的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以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

首先,坚持每堂课的师生问好仪式,培养尊师爱生的意识和师生间的亲切感。关心学生,是师德的重要表现,师生之间互相理解,感情相融,尽量缩小心理上的距离,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其次,严格队列训练,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在训练中,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做动作时,要时刻想着大家是一个整体,按照口令做到步调一致、精神抖擞,如果一个人的动作错了,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通过这一常规要求,不仅有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做到动作整齐一致,既达到了体育课的要求,又使学生在一个严而有度的良好环境中上好体育课。

四、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的时机

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时机是在新生的第一、二节课,因为生源不同,教学水平难免参差不齐。假如这时德育教育没有做好,将会给今后的体育教学带来不利。

中学教育的重要性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开始认识世界的阶段,对于学生的性格形成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要从少年抓起,小学生素质教育应该首先普及的地方。数学学科作为一种强调逻辑推演能力的学科,对于素质教育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加入素质教育的考虑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教育大纲中对于小学数学的主要要求是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数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思维和良好的思考习惯,让学生能够具备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从中可以看出,除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育本就具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积极、健全的人格的任务。所以,小学数学教育理应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或者与素质教育有广泛的交叉。

二、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能力是通过观察将已经活动的线索通过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小学生在对数学题目尽心观察和分析之后,使用正确的思路还基础答案,这就是数学中的逻辑能力。逻辑能力不仅仅能用于数学,还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小学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1]。

2.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人类的活动收到两种因素的影响,一类是智力因素,一类是非智力因素。在生活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智力因素指的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因素,非智力因素更多的指向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了学生对于某项事物的兴趣和热爱,对于压力的抵抗能力等。智力因素很难改变,但是非智力是后天影响的产物,取决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可变性,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对学生施加正确的影响,让学生成为一个非智力因素更健全的人,将会对学生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数学是人类探索自然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一个人获得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所必须的基础。尽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浅显,只涉及到加减乘除,整数分数,但是这些知识背后的理智和逻辑能够为学生奠定科学素质的基础,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2]。

三、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的路径

1.从思想根源上教育

思想在行动之前,想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建立素质教育的基础,需要首先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进行改造。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更加开放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认清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其特点和长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分别吸引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具备发散思维,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2.从教学内容上教育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知识的罗列,并不重视小学数学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所以,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加入素质教育,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把素质教育的内容加入到小学数学教育中。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创新的动力,甚至也扼杀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掘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内涵,再适当的从课外材料中寻找能够凸显素质的材料,把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比了解知识更加重要的工作来做。

3.从教学环境上教育

教室是传统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在台上照本宣科,封闭的环境无法创造更多的可能。素质教育教师要给学生打开一方新天地,放开思维方式的束缚。所以,教师可以尝试着大胆的脱离教师,把学生们带到更多的地方,活动室、操场、甚至是公园,在生活中为学生讲解数学的应用,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数学的价值,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性。

四、加强小学数学教育课堂的效率同时要注重素质教育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非常重视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有着浓厚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尊师重道固然没错,但是如果矫枉过正,压制了创新和发展的力量,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得不偿失了。亚里士多德说过:“吾爱吾师,吾犹爱真理。”鼓励学生质疑权威的精神,激发生的创造性才是教育的重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初衷。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监督知识传授的效率与素质教育的开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耐心指导,而不是大水漫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素质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中学教育的重要性第6篇

一、德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1.德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能指导学校体育的发展。现阶段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已经成为事实。当然,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如家庭成员结构、社会环境、小学体育教学本身等。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德育,此因素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小学生健康、学校体育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懒惰;自觉性低;纪律性差;组织性、集体性、体育意识薄弱都是造成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养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

2.学校体育渗透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实践场地。小学体育教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教学形式、内容与其它学科都有明显的区别。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要求学生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较强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它的某些项目能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这恰恰是小学德育教育在体育课中的具体反映。所以,从这一角度看,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体育中渗透着德育教育。

二、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德育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烙在学生的心里,给他们直接的视觉和思想冲击。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学习环境、优化课程进程、突发事件德育教育、课外活动安排、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等教师作用的体现都会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

1.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发展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一种对学生情感、认知、个性、道德、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隐性课程,它包括物质化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精神环境。

(1)物质层面。教师应在学校已有体育物质环境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要求,精心优化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等设施,包括田径场周围的标语、橱窗、绿化、体育专用宣传画廊等,充分发挥物质环境对学生思想发展的陶冶作用。

(2)精神层面。体育教师应发挥主体地位,起到表率作用,真诚地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基本权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可进行模范评比,以及体育明星、冠军事迹讲座,等等,在学生心中树立偶像参照物,规范其品德行为。

2.优化课程进程。体育教学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其适应学生学习的规律,体育教师应该找到其内在规律,制定科学的课程目标;挖掘和合理利用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合理的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补充适宜的教材内容,扩展学生的思想境界。

3.课外活动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

(1)教师应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在校课外活动加以规划。一是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活动,规划好活动的内容、方式等;二是指导学生的自由活动和交往。学生在大型活动中会培养诸如团结、友爱、坚强等精神,而在自由活动中可以养成独立、自信等可贵的品质。

(2)教师应指导和优化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活动,提高课间十分钟对学生情绪调节、情感交往、审美等方面的教育功能,避免在课间找学生进行训诫性谈话,提倡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

4.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教师是德育教学的主体,也是影响学生德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德育效果的好坏。要想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对体育课认识更为全面,体育教师就应当从自身做起,让学生从内心佩服自己。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一名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过硬的学科技能外,还应该继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具有教化、劝善的功能,文化的熏陶可以加深人们对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认识。体育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学生面前才能有说服力;也只有这样,体育教师的内在气质才能在学生面前有所展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三、结语

德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体现上述作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中学教育的重要性第7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德育教育 价值观

一、德育渗透势在必行

1.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特别提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2.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今时代人文精神弱化、道德理性滑坡,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及人文教育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3.是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要求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地理教育的价值目标,最重要的有二:其一是要让学生拥有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其二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如果说前者重点在于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话,那么后者的关键就在于观念的形成了,因此在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德育渗透势在必得

1.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素材

新教材强调基础地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观念和观点的教育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次,强调地理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地理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仔细研究教材可以发现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

(1)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国情教育素材国情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国情教育,要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而这恰恰是贯穿高中地理教材的重要线索。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的教育素材

辩证唯物主义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础,物质观、运动观、联系观、发展观教育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都可以找到恰当的载体。例如物质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宇宙是物质的”、“大气的物质组成”等;运动观,涉及的内容有“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陆地水的循环和转化”等;联系观,涉及的内容有“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全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等;发展观,涉及的内容有“天体演化”、“全球气候变化”、“海陆变迁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城市聚落的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等。自然地理的各章节普遍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给教师挖掘教育点,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生活实践中可得多彩的案例

“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而地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身边蕴藏着丰富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案例,就以我们生活的北京为例,北京的水资源现状与问题、北京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活动、北京的工业发展与变迁、北京的城郊农业发展现状、北京城市交通现状及问题、北京的城市化及其问题、北京的城市规划的变迁、北京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北京的气候变化、北京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等等,这些我们每天接触到的现象和问题与我们所学的地理课程有着密切联系,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地理的真实案例。

三、德育渗透的实践途径

1.适时渗透润物无声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在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那些抽象的地理原理上,容易忽略掉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有关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但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几句简单的话就可以水到渠成。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基本规律,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思想方法,是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是地理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

2.深入挖掘巧设案例

高中地理教材侧重于对地理基本原理的阐述,有些原理过于抽象,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挖掘,为这些基本原理找到合适的案例载体,并将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融入其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