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学生节能减排(合集7篇)

时间:2023-05-24 17:04:59
大学生节能减排

大学生节能减排第1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新疆大学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6.5文献标识码:A

一、节能减排的意义

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和促进科技进步的主要阵地,搞好“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本身的能源资源节约,降低办学成本,在社会上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还有利于促使广大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掌握节能环保技能,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新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为226,012人(含研究生数)。为了了解新疆大学生节能减排行为,2009年4月笔者对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财经大学五所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11份。其中,新疆大学100份、新疆农业大学100份、新疆师范大学80份、新疆医科大学106份、新疆财经大学125份。

二、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设置了10个题目,具体情况如下:

1、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节约用水?通过调查,248名学生选择了“时刻注意”,所占比重为48.5%;230名学生选择了“偶尔注意”,所占比重为45.0%;33名学生选择了“没有刻意去节水”,所占比重为6.5%。

2、您平时是否注意随手关灯?通过调查,384名学生选择了“时刻注意”,所占比重为75.1%;119名学生选择了“偶尔注意”,所占比重为23.2%;8名学生选择了“没注意过”,所占比重为1.7%。

3、当使用完电视、电脑时,您会怎么做?通过调查,384名学生选择了“及时切断电源”,所占比重为75.1%%;127名学生选择了“使其处于待机状态,以便下次再用”,所占比重为24.9%。

4、购物时,您会自己准备购物袋或重复使用塑料袋吗?通过调查,141名学生选择了“经常”,所占比重为27.6%;194名学生选择了“很少”,所占比重为38%;176名学生选择了“看情况”,所占比重为34.4%。

5、如果校园中出现分类垃圾桶,您是否会主动将垃圾分类扔进去?通过调查,339名学生选择了“是”,所占比重为66.3%;42名学生选择了“否”,所占比重为8.2%;130名学生选择了“看情况”,所占比重为25.5%。

6、当您有小了或旧了的衣服或物品时,您会怎么做?通过调查,102名学生选择了“扔掉”,所占比重为20%;42名学生选择了“收起来”,所占比重为41%;130名学生选择了“捐赠或给他人”,所占比重为39%。

7、当您点的饭菜不合口味时,您会如何?通过调查,70名学生选择了“另点一份”,所占比重为13.7%;441名学生选择了“收起来将就着吃掉”,所占比重为86.3%。

8、您是否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通过调查,37名学生选择了“从来不”,所占比重为7.2%;391名学生选择了“偶尔”,所占比重为76.5%;83名学生选择了“经常”,所占比重为16.3%。

9、您是否思考“节能减排”问题?通过调查,25名学生选择了“从来不”,所占比重为4.9%;335名学生选择了“偶尔”,所占比重为65.6%;151名学生选择了“经常”,所占比重为29.5%。

10、在实际生活中您更注重在哪些方面的节能减排?通过调查,面对这道多项选择题,选择“节电”的学生比重达81.2%;选择“节水”的学生比重达79.1%;选择“节约粮食”的学生比重达65.9%;选择“合理用纸”的学生比重达43.6%;选择“回收利用”的学生比重达40.7%。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新疆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还不够强。从问卷调查中得知,经常思考“节能减排”问题的学生所占比例只有29.5%。这说明新疆大学生对节能减排虽然有一些认识,但意识还比较淡薄,没有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

2、在具体的行为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时刻注意节约用水的学生所占比例仅仅为48.5%;购物时自己准备购物袋或重复使用塑料袋的学生所占比例仅仅为27.6%;选择将旧衣服或物品扔掉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20%;从来不使用一次性碗筷的学生所占比例仅仅为7.2%。当点的饭菜不合口味时,有13.7%的学生选择了“另点一份”。此外,时刻注意随手关灯和使用完电视、电脑后及时切断电源的学生所占比例也未达到80%,两者的比例均为75.1%。事实上,在所设计的10个题目中,没有一个题目的最佳选项达到90%。

(二)对策

1、大力提高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如,辅导员及班主任可以组织“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校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节约习惯,从自身做起,杜绝浪费。学生社团要广泛开展节能、环保科技创新活动;每年在校园开展节能知识和技能竞赛,对优胜者给予奖励,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节能意识,还可以达到宣传节能知识的目的。认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

2、加强节能宣传工作,将节能减排的理念灌输给学生。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人人崇尚俭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动员学生从点滴做起,自觉养成随手关灯习惯,离开教室前断电,杜绝白昼灯、长明灯,室内尽量使用自然光;计算机设置成自动休眠状态。在学生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公共场所,水龙头尽量开小,养成随手关闭的好习惯,坚决杜绝“常流水”现象。购物时使用环保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有资料表明,如果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使用量,那么每年可以节能约1.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1万吨,这是十分可观的。此外,计划好每一顿饮食,节约每一粒粮食。这是每一个新疆大学生都能做到的,是最现实的、也是最有效的节能减排活动。据有关资料显示,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24.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可见,节约粮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节能减排行为,新疆大学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计划好每一顿饮食,做到营养均衡,又不浪费任何一粒粮食。这既学会了自我理财,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

3、设立网站及制作展板。新疆各高校可设立专门的节能知识网站,以便更好地向学生介绍各种节能专业知识。另外,可制作展板在各高校进行节能宣传,活动中可邀请各界名人出席。

4、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各高校应安排专人负责全校节能工作检查,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悬挂意见箱,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师生意见,采纳好的建议,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总之,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新疆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将对新疆高校节能减排工作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使新疆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取得预期的成绩。

(作者单位:1.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新疆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乔飞,苗庆霞.高校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之我见[J].继续教育研究,2009.2.

大学生节能减排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餐外带;碳排放;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1019603

1引言

节能减排(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即为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这一词出自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一项重大国策,是节能减排是落实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对于环境以及节能减排作出相关指示:①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②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2大学生践行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高校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的同时,其文化辐射作用也不容小视。在高校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高校大学生作为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能减排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大学生在节能减排项目中的积极性、加强高校节能减排教育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节能减排教育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科学发展的主力军、未来社会的建设

者,对于促进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且,在高校食堂就餐外带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与落实大学生的节能减排行动将会从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节能减排项目的开展,进而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调查数据分析

3.1描述性分析

3.1.1关于打包使用餐具情况的调查分析

各种调查数据分别见表1~表3。

表1打包用的餐具

1频率1百分比1有效百分比1累计百分比有效学校提供的塑料袋1609161.5161.5161.5学校提供的餐盒1321132.4132.4193.9自带餐盒16016.116.11100.0总数1990199.91100.01缺失1系统111.111总数19911100.0

同学们打包时使用的餐具基本包括:学校提供的塑料袋,学校提供的餐盒以及自带的餐盒。而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有3/5的同学会选择学校提供的塑料袋,可见高校塑料袋的使用量也是相当大的。

3.1.2关于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情况的调查分析

表2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

1频率1百分比1有效百分比1累计百分比有效 直接丢弃1500150.5150.5150.5当垃圾袋1442144.6144.6195.2打包时,反复使用14814.814.81100.0总数1990199.91100.01缺失1系统111.111总数19911100.0

从表2所示我们可以看到:有500人(占总人数50.5%)会直接丢弃;442人(占总人数44.6%)会当垃圾袋;只有48人(占总人数4.8%)选择在打包时反复使用。

3.1.3关于判别食品用塑料袋的方式分析

表3判别食品用塑料袋的方式

1频率1百分比1有效百分比1累计百分比有效 观察是否有QS标识或食品专用等1214121.6121.6121.6观察是否有杂质1191119.3119.3140.9闻是否有刺鼻气味1166116.8116.8157.7不关注塑料袋的安全标准1419142.3142.31100.0总数1990199.91100.0缺失1系统111.1总数19911100.0

由表3可知,关于判别食品用塑料袋的方式:①观察是否有QS标识或食品专用等共214占总人数的216%;②观察是否有杂质共191人,占总人数193%;③闻是否有刺鼻气味共166人占总人数168%;④不关注塑料袋的安全标准共419人,占总人数423%。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同学对于食品用塑料袋的安全并不关心。

3.2显著性分析:

3.2.1塑料袋的碳排放与打包频率的单样本方差分析检验

以下我们对塑料袋的碳排放与同学们的打包频率进行了单样本方差分析检验(表4)。

表4打包频率方差分析

1平方和1df1均方差1F值1Sig.值组间的147.09413115.698155.8441.000组内的1277.17019861.281总数的1324.2641989

首先我们提出原假设:塑料袋的碳排放与打包频率不存在显著性相关。由表4我们可以看到:sig值近似等于0(0

3.2.2塑料袋的碳排放与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的单样本方差分析检验

以下我们对塑料袋的碳排放与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进行了单样本方差分析检验(表5)。

表5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

1平方和1df1均方差1F值1Sig值.组间的138.23513112.745141.4201.000组内的1303.39719861.308总数1341.6321989

首先提出原假设:塑料袋的碳排放与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不存在相关关系。由表5我们可以看到:sig值近似等于0(0

除以上分析,我们以某高校为样本(该校在校学生8000人),通过对该学校食堂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调查后了解到,该校每天的塑料袋的使用量大概是10000个。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对于塑料袋的采购数量上学校是没有任何限制的,采购数量根据需求量决定。针对北京市节能减排相关指导意见,该校也未做出相关的措施予以执行。

4结语

4.1节能减排意识较弱

调查中有超过80%的同学每周都有打包带走的情况,其中90%以上的同学选择使用学校提供的塑料袋或是塑料餐盒进行打包。而针对单个塑料袋的碳排放情况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有半数的同学不清楚单个塑料袋的碳排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较弱。

4.2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调查中显示有将近半数的同学对于食品用塑料袋的标准是关注的,而大多数塑料袋的安全标准是不合格的且在高温的情况下塑料袋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因此,塑料袋的不当使用对于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4.3高校塑料袋的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大

作为样本的高校,其在校生有将近8000人,而每天消耗掉的塑料袋有10000个,平均每人消耗1.25个。目前北京市高校在校生人数有854980人(包括普通本科589234人,研究生265656人)。而每个塑料袋造成的碳排放是1~2g。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仅北京市高校食堂塑料袋使用每天所造成的碳排放就高达1068725g~2137450g(约为1~2t),而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5632973人(包括本科生23913155,研究生1719818人),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全国仅大学生塑料袋的使用造成的碳排放就为32041216~64082432g(约32t~64t)每年造成的碳排放就是11680~23360t,同时由于大部分学生会将使用过的塑袋直接丢弃,必将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4.4学校对于节能减排方面的措施不到位

从我们对高校学生的调查和对高校食堂相关负责人的采访中了解到,针对北京市出台的节能减排行动报告中,明确提到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机构,大学生这一庞大的特殊群体是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力量,但是学校并没有按照节能减排工作采取相关的措施以贯彻执行政策,学校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学校在节能减排方面是缺位的。

5措施

5.1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1)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要大力支持,高度重视,做好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增加与环保相关的选修课程等手段来增加大学生的环保知识,为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2)大学生应该注意着重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环保素养,提高对保护环境的热情。自身做到不用或少用一次性餐具,也带动身边同学、向同学朋友宣传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

(3)大学生可以在学校或学生组织的帮助下,自发性地组织相关的白色垃圾处理组织,经常性地举办宣传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增加实质内容,构建有效互动,了解白色污染,起到实践带头作用。

(4)经常性地了解时事新闻、报纸杂志中关于一次性餐具消费的报道和文章,了解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和危害性,为了自身健康,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

2014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5.2各高校针对就餐外带所采取的措施

(1)长期做好宣传工作。各高校可以通过制作新颖的展板、创新的海报或官方微博、微信等形式来宣传提倡学生使用可循环的消毒餐具,并在高校范围内发起“抵制一次性餐具,珍爱可循环餐具”的倡议书签名活动。坚持长期做好宣传工作,帮助同学们养成文明绿色使用餐具的习惯,使可循环餐具的使用能长久地持续下去,共同构建环保健康的绿色校园。

(2)要加强可循环餐具的消毒监督,培养学生监督员。学校食堂的餐具都要经过严格的一冲二洗三消毒的程序,坚持洗洁精和碱粉清洁、蒸汽消毒与电力消毒并用的措施,确保食堂餐具的安全卫生。

(3)将减少和控制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写入学校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资源管制,支持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回收利用机制,建立有效的回收渠道和措施。

国家提出并实施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工作已有35年,但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的进展仍十分缓慢,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相关调查,宣传节能减排知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响应国家政策,推动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甚至是经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久东,李迎新.低碳生活模式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引导实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7).

[2] 吴楚,彭崇林,吴巧玉,等.建设高校低碳生活的研究-以福州大学旗山校区为例[J].环境教育,2011(6).

[3] 陶曼,王友良.试论低碳生活方式的实现路径[J]南华大学学报,2011(4).

大学生节能减排第3篇

关键词:碳足迹;定量分析;节能减排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4-0043-02

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环境、人类健康与福利和全球经济持续性。2008年6月,《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均碳足迹持续增长了约两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高等教育进程明显加快,其已大步迈向普及化。截止到2014年,中国高等院校共计2542所,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了2547.7万人。据统计,2009年高校的能源消费总量大约是3000万吨标煤,全年的水资源消耗量在4000万吨左右。由此可见,校园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构建低碳校园刻不容缓。

一、调研概况

1.碳足迹简介。国际社会现在通常用“碳足迹”来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它来源于一个英语单词“CarbonFootprint”,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碳耗用的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的是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对象为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大四年级的学生。调研初期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8份,回收率为98%。其中男生占32%,女生占68%。用计算软件CarbonFootprintLtd()处理数据并据此提出可行性建议。最后,对学生进行回访,目的是检验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是否能有所提高。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能源使用。教室和宿舍是学生活动最频繁的区域,这里同样也是照明器具、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最集中的地点。由于多数高校疏于管理以及学生节能意识淡薄,教室的电力消耗总量是相当可观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节电意识,大多数高校会对宿舍采取一些限电措施。经过对学校宿舍管理部门的咨询得知,每个学生的宿舍用电标准是5KWh/月,而学生在教室和在宿舍的用电量相差不多,因此,估算平均每人用电90~130KWh/学年。但是这部分数据在采集和估算上存在困难,而且寒假期间学校耗煤量大幅度下降,所以煤炭量采用的是人均67.8kg/a。天然气使用量也采用国家统计值,为人均21.3m3/a。经保守估算,学生的能源使用人均碳足迹值为0.3t~0.35t。2.交通工具。大多数学生在出行时考虑最多的是价格因素。在校期间,学生都会选择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方式往返于教室与宿舍之间;出行距离较短时,公共汽车和地铁是学生的首选;出行距离较长时,火车或者长途客车是学生的首选。调查显示,学生本项碳足迹值一般也不会超过0.7t。如图1所示,有76%的被访大学生的碳足迹值在0.1t~0.3t区间内,而该值超过0.7t的只占被访者总量的1%,这充分说明学生交通工具的选择并不会极大地影响个人碳足迹,所以对校园交通方面改造的意义不大。计算发现,远距离出行时,如果只考虑碳足迹的影响,更推荐搭乘客车的方式。同样地,距离近出行更推荐乘坐地铁。3.生活方式。进行调研前,同学们认为生活方式的选择并不会对碳足迹造成太大的影响,但计算结果却了这个假设。考虑了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后,筛选出了食物偏好、有机食品、进口食品及商品、包装、家具家电以及休闲这6个方面。如图2所示,有超过一半的被访学生的碳足迹值在1.5t~2.5t之间,只有极少数学生的生活方式碳足迹值超过了4.5t。虽然大多数学生该部分碳足迹的计算值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该值与之前得到的交通工具计算值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三、调研评估

说到降低校园碳排放这个问题时,学生可以提出很多的建议。当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定量地分析这些行为时,经常会得到与猜想不符的结论,这个过程是学生不断调整自己对世界认知的过程。这就是KenBain提出的“误判”理论,它为学术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机会。在进行调研前,大多数学生认为能源使用是形成碳足迹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交通工具的影响,而生活方式的影响排在了最后一位,但调研结果与此猜想却恰恰相反。所以从学生方面来讲,形成碳足迹的最大因素不应该是能源使用。由于学生自身经济能力的限制,通过改变交通方式来减少其碳足迹的意义并不大。从学生层面来看,他们在校园内的交通方式就是步行和骑车,所以这方面并不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降低自身碳足迹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学生比较容易办到的。单就休闲这一项进行举例说明,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改变经常去电影院、酒吧和饭馆这一习惯,做到尽量只做零碳排放运动的话,就可以降低0.5t左右的碳足迹值。

四、降低校园碳足迹的可行性建议

工业化国家平均碳足迹值为11t,全球平均碳足迹为4t,中国人均碳足迹为3.84t,而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目标为2t。由此可知,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我们还需要做出很大努力。1.支持垃圾回收利用与分类处理。不同种类的垃圾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垃圾分类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还可以减小垃圾处理的压力。我国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关注度较低,国民意识也较淡薄。通过该碳足迹计算器可发现,如果能够分类处理全部的生活垃圾,那么个人碳足迹值就会降低0.5t左右。2.打造绿色校园。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增绿工程,通过绿化实现固碳增汇的目的。在校区面积允许的情况下,鼓励高校种植一些绿色时令蔬菜供给学生食用,这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降低碳排放。首先,学校的部分食材成为了有机食品,这降低了一部分碳排放;其次,在食材的运输环节又减少了一部分碳排放;最后食堂要配合引导学生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多吃蔬菜和白肉,这既有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同时又降低了校园碳足迹。3.节约用纸。高校的纸张使用量是相当可观的,但是打印纸的重复利用率却很低。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淡薄,还有部分原因是高校内的打印复印费用较校外要低很多。假设一个学院每天200张纸用于双面打印,则可以减少的碳足迹为17t左右。商品包装同样是校园用纸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改变这个习惯而尽量去挑选包装简单的商品,则个人碳足迹值会减少0.5t左右。

五、回访调研

回访调研是本着三个目的进行的:一是加强学生的经验交流,二是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和引导,三是为建设低碳校园收集第一手资料。我们将碳足迹的基本数据及调研结果制成展板向学生展示,并组织大家参加学院开展的节能减排教育课。初期调研完成一周后,我们再次组织之前参加调研的学生进行后期调研。调研前,55%的学生把能源使用对温室气体的影响排在了第一位,却把“生活方式”项排在了最后一位;调研后,这种排序发生了变化。大多数学生把“能源使用”排在最后,还有78%的人把“生活方式”项排在了首位。同时,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也有很大的提高。在调研前,一半的学生对节能减排的关注度较低,只有10%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关注”,还有13%的人在生活中根本不关注节能减排;调研后,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都有提高,32%的人选择了“非常关注”,另外有43%的人选择了“关注”,并且“不关注”的比例下降到了5%。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碳足迹调研分析对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提高是有很大影响的。要确保低碳校园的建设,就需要在形成低碳意识的基础上,全体师生积极行动,改变生活习惯,倡导低碳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文军.低碳经济:国外的经验启示与中国的发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大学生节能减排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问题;对策

项目来源:2012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节能减排”出自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作为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行为,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来自高校的目光。众所周知,高校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阶段的高校学生对于节能减排的态度将会引领节能减排未来的走向。那么,当代高校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现状进行了多元化的了解,为高校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广略尽绵力。

一、高校学生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

节能减排不仅是国家的一种号召,更是保护我们生存环应尽的义务,学生是高校中至关重要的群体,自然要肩负起这份重任。然而通过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在节能减排当前还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一)大学生整体的节能减排意识不够强,没有形成节能减排行为习惯。从调查结果看来,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大学生具有节能减排的想法,但是鲜少落实到行为上,造成高校节能减排“知易行难”的现象。调查结果反映出一些大学生对于节能减排行为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少数想要有所行动的学生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法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因此并没有将节能减排付诸行动。

(二)大学生没有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对节能减排产品及技术的关注度低。这一点从市面上很多节能减排的产品无法得到重视和推广情况可见一斑,调查群体对于节能减排的认识不够清晰,没有切身感受到能源短缺和资源浪费现象的危害。

(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用水、用电、一次性产品等)很容易被忽略,学校出现较大浪费现象时,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以及管理办法。高校节能减排流于口号,大多数校园内抬头可见节能减排标语,但是视而不见者大有人在,校园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意识,然而调查结果并不理想,大学生在用水、用电以及一次性用品的用量上甚少节制,不积小流,不成江河,因此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细节在节能减排方面至关重要。

(四)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年级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强弱并无明显差异,节能减排意识并没有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而递增。为使调查结果有代表性同时也有层次梯度,团队在问卷设计上特别加入自然信息类,从统计结果发现,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没有因为知识和阅历的增加而递增,甚至在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群体中都没有显著变化。

(五)许多同学认为高校在校大学生应在校进行节能教育,但是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对此却没有相应的措施。在问卷提及节能减排教育时,许多同学表示出相当高的热情,在现今多元化教育体制下,节能教育势在必行,然而现实情况不尽人意。

二、造成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较低问题的原因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不难发现,当下大学生群体的节能减排意识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对于大学生自身

首先,当前大学生群体较少主动去了解各种节能减排的知识信息,缺乏节能减排的敏感度,环境与化学等专业上有机会了解更多节能减排信息的同学们明显意识高于非专业相关的同学们。由此表明:相关的知识信息对于意识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其次,大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对于节能减排的研究创新,较少参与节能减排活动。校园中开展的相关活动学生参与度较低,许多同学认为这些活动专业性较强,并不能较好的在生活中联系节能减排,参与创新。实际上,“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为节能减排贡献一份力量。‘低碳生活’首先提倡一种环保意识,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1]

最后,生活中大学生存在一定的虚荣攀比心理,这也无形间导致盲目消费的比重加大,存在浪费严重的现象。购买欲和实际所需不成比例,闲置物品偏多,低碳意识和责任感相对淡化,缺乏对节能减排人人有责的认知。

(二)对于高校

学校节能宣传力度不够,对节能减排缺乏重视,在知识教育普及方面并没有做到位。“搞好高校节能减排教育,不但能产生巨大的直接节能环保效益,而且教育青年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习惯。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2]然而目前高校中鲜少相关的课程培训指导,也没有基础知识的讲座。高校及有关部门在节能教育方面的缺口十分明显,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难以进一步提高。

大多数学生缺乏深入了解节能减排的途径。节能减排的活动也因局限性导致受众较少,认同度较低。大多数同学对于节能减排的活动表现出漠然的态度。很多高校虽然逐步实行了一些相关措施,如禁止使用一次性产品、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等等,但是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多数同学并不能理解这些措施对节能减排的深层意义,因此,如若建立更为完善的教育制度体系,相信此方面的工作将更高效开展。

除了教育缺口的原因,众人皆知,我国现今还没有针对节能减排的具体项目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学校也尚没有采取相关的管理处罚办法,从而使浪费现象一再发生在法律的盲点。缺乏强制性的管理条例,校园节能减排只靠大学生的自觉性和公益心,效果不尽人意也在意料之中。

三、提升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对策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高校引导、科学带动、学生参与,建立节能减排的一整套体系。针对大学生在节能减排意识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

(一)加强节能减排教育,加大科学研究力度。由高校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节能减排的知识,例如:形式多样的节能环保知识讲座、低碳生活的教育课程、了解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法规等。设立相关的网站及制作宣传展板、海报,增加节能减排知识的传播途径。

加大对节能减排的科学研究,大学生是拥有丰富科学知识的特殊群体。积极投入能源循环利用的研究,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达到开源节流的效果。

(二)建立相关制度,节能减排于细节。大学生节能减排生活方式的践行与学校的制度建设密不可分,高校的制度是推行节能减排生活方式的标尺,能够使学生丈量自己的节能行为。学校在水电管理方面拟定相关方案,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推广。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高校应设立专门的负责部门,将节能减排工作做到阳光化、透明化,设立意见箱,听取学生的意见,集思广益,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要使节能减排生活方式与学生个人利益相关联,从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教育方面渗透节能减排思想。在校园中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及时检测校园内的水电设施,避免出现由于人为或忽视导致的浪费现象;优先采用环保型、节能型电器和设备,逐步淘汰高能耗、低能效设备。

(三)发动高校学生组织力量,学生会、学生社团、大学生工作室等要广泛开展以节能、环保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各项各类形式新颖多样活动。动员学生从点滴做起,自觉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更加注重节能减排的意义,在开展正常活动的同时,向同学积极宣传关于节能减排各方面的知识,并且积极努力做到活动用品多次重复利用,活动报名表申报材料双面使用等方式,同时积极利用网络,微博、人人网等向大家发出倡议,用低碳环保的方式营造低碳的氛围。从而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使得我们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带动各高校学生积极地参加各项节能减排的公益活动,让大家爱上公益。

(四)倡导商家规范性,倾听学生意见反馈。高校应鼓励并倡导校园商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数量,引导商家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替代原有的一次性用品;购物时使用环保袋,减少塑料袋使用量;严格执行塑料袋收费制,使校园节能减排行动与国家政策接轨。同时鼓励食堂、打印店、商店等校园商家粘贴节能减排标语标识。

将商家的节能减排工作纳入考核机制,组织学生定期对校园商家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评估。这就要求商家定期开展并向同学们宣传节能减排活动,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避免铺张浪费,而且校园内商家为了获得良好的口碑自己就必须应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这样在学期结束时由学生评出最佳节能减排单位和节能减排工作最差单位。分别向全校通告,由学生组织评估给商家压力使得节能减排在学生和商家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四、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于现今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存在问题及原因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当代大学生对节能减排的关注。一个人的节约是理财,一群人的节约是公益。节能减排无小事,点滴行动记心间,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很微薄,但是一个人可以引领一群人,一群人能够影响整个校园,从而将节能减排这一意识深入人心,更好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大学生节能减排第5篇

【关键词】环保心理学;节能减排;认知―态度―行为模型;行为优化体系

一、大学生节能减排认知行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使得我们生存的空间在不断恶化,无论是在个人还是在政府,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不得不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然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之栋梁,他们对环保知识的了解程度如何?对节能减排的态度是怎样的?又有哪些具体的行为?这些都成为了决定国家未来环境发展的决定性问题。

因此,此次调查以成都市8所不同层次大学的1085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基础,以期解决上诉三个问题,通过研究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关系,建立出大学生知识―态度―行为模型,并通过模型建立出促进大学生节能减排环保行为的优化体系,以推动整个社会未来环境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二、模型假设

目前学界也存一些关于环境方面认知、态度、行为的研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何探讨,我们发现在上述三个变量之间常见的关系有3种:传递关系,即以“认知―态度―行为”的模式产生作用关系;调节关系,即某两者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由第三者调节这种作用的强度;共同作用关系,即某一个变量是另外两者作用的效果;中介效果关系,即某一个变量在另外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中有中介效果。依据环保心理学相关文献,结合在校大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1:大学生节能减排认知对大学生节能减排行为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假设2:节能减排态度在节能减排认知对节能减排行为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通过文献研究和假设,我们建立起了节能减排认知、态度、行为影响模型(如图1)。

三、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模型假设的合理性,我们对节能减排认知与行为进行了回归分析,又对节能减排态度进行了调节效应分析。

(一)节能减排认知对节能减排行为回归分析

由分析结果可得:节能减排认知的Sig值小于0.05,具有显著相关性,t值大于1.96,说明节能减排认知与节能减排行为之间的关系是显著的。对于节能减排行为,节能减排认知的beta系数是0.206,因此可得关于节能减排行为和节能减排认知的回归方程:

节能减排行为=0.206*节能减排认知

这可以解释为具有较高水平环保认知和接收了较多环保宣传熏陶的大学生会更多地践行环保行为。

(二)节能减排态度的调节效应分析

由调节效应的数据可以看出,再加入交叉变量之后,R方由0.059提高到了0.074。根据回归系数进行分析:

第一步:节能减排认知与节能减排态度对节能减排行为进行回归,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显著性水平为0.005、0.018,回归方程为:

节能减排行为=0.193*节能减排认知+0.164*节能减排态度

第二步:当回归方程加入节能减排认知与节能减排态度的交互之后,以0.1作为检验显著性水平的标准,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显著性水平为0.027、0.025、0.069,回归方程为:

节能减排行为=1.038*节能减排认知+0.804*节能减排态度-1.028*节能减排态度*节能减排认知

经过前后两个方程的比较,发现交叉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与此同时,调节变量大大增强了节能减排认知对与节能减排行为的作用程度,标准系数从0.193增加到了1.038。因此,节能减排态度是节能减排认知和节能减排行为之间的调节变量,起到了调节作用。我们的模型假设成立。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回归分析,我们验证了模型假设的合理。基于建立的模型,我们构建出了大学生节能减排行为优化体系。

大学生节能减排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 节能实践 节能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3-111-01

1加强高校节能减排教育工作

加强高校节能减排教育工作在提升大学生节能实践的行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强高校节能减排教育工作有利于节能减排校园行活动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习惯;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素质,提高他们节能实践行动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同时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加强高校节能减排教育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减排知识。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节能减排的知识、法律和法规,拥有环境学、生态学、水文学、气象学等基础知识,了解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法规。(2)节能减排的意识。学生在掌握节能减排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意识上、情感上尊重节能减排、关心节能减排、理解节能减排,进而形成对待节能减排的正确态度。(3)节能减排的技能。教师要通过演示、操作与指导,以及学生的实地参观、亲身实践,使学生具备解决节能减排问题能力,全面掌握节能减排知识和技能。(4)节能减排的能力。包括学生对节能减排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及有效参与处理节能减排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其中,有效参与处理节能减排问题的能力是最高层次,是个体拥有节能减排意识的表现,也是在运用节能减排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

2开展节能宣传,提升大学生节能意识

为提升大学生节能实践行动,应加强节能方面的宣传活动,提升大学生的节能意识。具体方式可以是:学校通过网络、广播、报刊、书籍等宣传国家有关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会、征文比赛、环保节能作品征集、张贴海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还应加强对大学生节能方面的知识的宣传,使他们自觉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养成节约能源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

3开展大学生节能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

为了提升大学生节能实践行动,应组织开展大学生节能实践活动。如组织参加关于节能环保方面的调研活动,在调研过程中对人们展开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方面的知识的宣传。这样不仅使大学生在节能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同时也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动周围其他人参加节能实践活动。除开展大学生节能实践活动以外,还应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大学生科技创新有利于加强大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的提高;是提升大学生节能实践行动的重要方式。如2008年在浙江大学、2009年在华中科技大学成功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4营造节能氛围,将节能教育引进课堂

如高校可以依托一些社团、协会开展“我与节能环保同行”、“回收废旧资源,从我做起”、“爱护环境,拒绝能源污染与浪费”等宣传教育活动。同时组织发放节能环保宣传资料,张贴节能环保方面的标语、警句、海报,节能环保倡议书、组织观看关于环保方面的影片,组织专题学习研讨会等活动,这些活动都能有力地促进大学生节能环保文化氛围的形成。除此之外,还应将节能教育引入课堂。如开设关于节能、环保、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集体学习节能知识、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这些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热情,增强大学生积极参与节能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5学校驱动与学生参与

为提升大学生节能实践行动的实效,还应做到学校驱动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学校驱动的方式既包括加大节能减排硬件软件的投入,如先进节能装置及材料的应用推广、狠抓减排治污措施的落实等。也包括制定和完善节能制度体系,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和完善节能管理制度、节能工作的评估体系,并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研究决定节能方案和规划。学生参与是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校园行活动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大学生节能实践行动的有效方式。要在全国高校的学生中营造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积极参与节能实践行动的良好氛围。将学校驱动与学生参与相结合起来,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在贯彻节能减排实践活动中的实际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有利于提高节能减排校园行活动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黄依群,刘辉.浅析高校节能减排教育的意义和目标[J].成功(教育),2008 (5) .

大学生节能减排第7篇

[摘要]本文通过中国医科大学的节能环保低碳宣传周活动,旨在说明高校也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阵地,强调提升“节能减排”意识,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中国医科大学;节能减排;环保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205-02

目前,我国政府对节约节能环保低碳工作非常重视。2011年9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动员和部署“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时任国务院总理强调,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五点具体要求:一是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二是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三是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节能减排能力建设;五是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要求。提升“节能减排”意识,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高校是育人的场所,也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阵地。笔者以中国医科大学开展节约节能环保低碳宣传周活动为例,旨在说明高校是节能减排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

1高校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节能减排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也是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但人们普遍把节能减排工作认为是企业的任务而忽视了高校这个群体。目前,众多高校在供水、供电、供暖等方面普遍存在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的现象,能源浪费十分严重,节能减排对高校来说十分必要。同时,高校的重要任务是引领社会发展,引领社会进步,因此,开展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校园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础,意义十分重大。

11节能减排是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前提条件

节能减排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高校作为育人的地方,是改变人们意识观念的地方,让节能减排进头脑、进课堂十分必要,进而带动整个社会提升节能减排的理念,在建设节约型国家进程中,首先要建设节约型校园。

12树立高校节能减排理念

高校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很繁重,让高校人人树立节能减排的理念至关重要,学校的宣传工作尤其举足轻重。高校通过课程教育、学术讨论、科学研究、校园网,宣传画廊、报告会、征文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员工宣传我国的节能减排方针政策,重要意义,开展节约周等主题活动,使节能减排理念深入人心。

13通过高校带动社会公众意识

高校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传承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他们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公众以高校为榜样,一方面学习高校的文明,另一方面监督高校的行为。因此,通过高校师生员工的节能减排意识,去影响带动公众意识转变非常重要,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关系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消费和增加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使用是节能的范畴;减轻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范畴。总之,要实现经济的低碳发展和可持续,节能减排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节能减排是应对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能源供需矛盾和生态日益恶化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实现节约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低能源、低消耗的着力点。

3中国医科大学践行节能减排的举措

31加强组织领导

2013年6月15日至21日为辽宁省节约节能环保低碳宣传周,其中6月17日为校园宣传日。中国医科大学根据辽宁省教育厅、沈阳市教科工委相关文件精神,开展了以“美丽中国梦,低碳中国行”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活动。

活动前期,学校召开了节能减排动员会,成立了“节能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校长赵群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季惠斌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保证活动的质量,提升全校师生员工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

32节能减排周措施

中国医科大学大力倡导绿色节能、低碳环保、勤俭节约的学习、生活和办公方式,进一步推进创新型、节约型校园建设,全面提高学校能源使用效率,强化师生员工的资源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1)6月17日为全国低碳日,中国医科大学按照“举行能源紧缺体验和绿色低碳出行活动”的要求,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部分办公室、会议室停开空调一天,停开办公场所(门厅、走廊、楼道、卫生间)照明一天;减少办公设备待机耗能和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等。

(2)新老校园及各附属医院悬挂、张贴了“美丽中国梦,低碳中国行”、“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全民节能行动,‘手’护美好家园”等宣传标语。

(3)学校充分发挥了网络和多媒体平台的优势,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QQ群、微信等途径在全体同学中进行节能减排的宣传与讨论。学校团委、研究生党总支通过主题团会、自然资源(水、煤、电等)、环境污染调查、主题签名、“变废为宝”手工艺品制作、尽量步行,使用环保购物袋,少用一次性餐具等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好家园”活动中来。

(4)学校后勤部门加强能源管理。采取节水、节电措施,加强成本核算。由于高校在校学生学习时间长,教师科研时间长,学校供水供电时间长的特点,又由于老校园水网、电网一些基础设施老化,经常有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后勤应加强管理,经常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了浪费。

(5)新校园的环保理念。高校是科技创新的基地。在节能减排,创建节约型校园中,更应增加科技投入,引进节能减排技术。中国医科大学于2010年年底启动了沈北校园建设工作,2013年9月即将全面竣工。学校在新校园建设中全面贯彻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其中,仅中央锅炉排烟系统采用的节水型设备,中央回水循环利用率100%,可达到每年减少支出水量75万吨,资金减少支出200余万元。新校园安装的智能控制装置,有效改善教室、宿舍、食堂的照明系统;学生宿舍盥洗废水搜集系统,把盥洗废水收集到一起后冲洗厕所;低碳环保的示范教室采用负离子节能灯,能够有效缓解疲劳,预防近视,清新空气,提高学习效率。目前,中国医科大学已经在考察论证利用太阳能加热洗浴用水项目,积极应用新能源技术。

4结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过度问题日益显现,节能减排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国家如此,学校也是一样。构建现代化的大学校园,节能减排不可忽视。建设新型节约型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通过本次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举办,让高校师生员工切身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使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勤俭节约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学的功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等,在节能减排工作中,高校同样是中坚力量,是重要阵地,是引领社会的先行者。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全面动员和部署“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21).

[2]李乔飞,苗庆霞高校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之我见[J].继续教育研究,2009(2):82-83

[3]姚岚浅析节能减排的意义与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8).

[4]刘发明,谷坤,王雪芹基于节能减排的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J].节能技术,2010,5(3):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