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程管理相关的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5-23 16:50:21
工程管理相关的论文

工程管理相关的论文第1篇

工程管理作为工程科学和管理科学相融合的结晶是面向工程的管理学科,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对工程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工作。发展工程管理学科需要深刻的认识工程管理的发展规律,借助可视化信息分析技术,可以进一步明确工程管理理论的主流研究。

一、工程管理和可视化研究的概述

工程管理发轫于上世纪50年代,将网络技术应用在工程项目的控制中,取得了很大成功。工程管理的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具体来说包括了建设施工、工程设计、工业工程、制造和技术生产等等方面。在最初,工程管理只是一个比较狭窄的领域,随后逐渐的扩展到公共政策、组织、技术、网络等领域[1]。50多年来,工程管理的研究历经了从工程管理、研发管理再到创新管理的嬗变历程。在我国,工程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也具有比较久远的历史,最初只有单纯意义上的土木工程管理,现在已经扩展到更加宽泛的意义上的工程管理。

可视化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涌现出来的新技术,就是在计算机图形学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这种技术将数据转换成为图形,并且能在计算机屏幕上表现出来,进行交互和处理。可视化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图书情报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引文可视化分析技术是可视化技术的重要分支,将大量的抽象数据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展现出来进行引文分析,使人们直观的观察引文内容。将可视化技术和信息科学、应用数学、共现分析等理论和技术结合起来,就能够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直观的展示学科的核心内容,发展历程、前沿理论以及学科整体的知识架构。

在工具方面,能够进行理论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的软件和程序比较多,但是citespace软件相对来说更容易获取,使用也更加便捷。这种软件不需要把下载下来的原始性文献转换相关矩阵,而是可以对数据库保存下来的数据格式进行直接分析,这样就使数据的处理加工变得更加简单快捷[2]。一般来说,进行工程管理理论研究主流可视化分析都会采用这款软件。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在我国,目前工程管理科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庞大的学科体系,知识架构也比较复杂,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和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涌现出来,一方面这为我国工程管理理论研究带来重要机遇,另一方面也对工程管理学科进行清晰划分带来了一定难度的挑战。伴随着工程实践和工程管理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工程管理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3]。正因为如此,本文用工程管理的相关期刊对工程管理本文由收集整理学科进行界定和相关研究。由于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时进行研究工作的前提,因此对数据来源的界定和遴选需要格外重视。本文分析所使用的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也就是cssci,这个引文索引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和开发的,另一个重要数据源是中国期刊网,是由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主办。这二者都是我国目前在该领域最为重要的引文信息源。对cssci来说,它遵循的是文献计量学的规律,它的信息源头是在全国2700多种中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精心挑选出那些学术性比较强、编辑规范的期刊。这些期刊中包括了25个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文学等领域。而中国期刊网是按学科进行划分的,收录了5300多种学术期刊的全文或者是引文,主要划分为理工类、文史哲类、农业类、政治经济和法律类等领域。

在进行工程管理理论研究的时候要综合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并且更加重视定量的方法,注重用绘制图谱的方式来展现。科学图谱就是包括了共被引分析和词频分析等,对于读者了解学科演进非常方便。词频分析指的是对出现的关键词进行频率上的统计和分析,以查找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观察关键词的演变分析学科的发展趋势。所谓共被引分析是值得两种文献之间,同时被引用的频率和次数,次数越多,说明这两种文献的关系越密切,背景也越相似。

三、可视化分析的结果

首先是对《管理工程学报》的分析。首先从cssci数据库上下载2008至今的文献数据,在同一个文件夹中用纯文本的方式进行保存,再利用数据转换器将下载下来的文件数据转换成为citespace识别并可以分析的格式。数据来源是文献标题、文献摘要和关键词、主题词类型,在主题词类型项选择名词性短语,开展聚类分析,节点类型上选择主题词和被引用文献,通过运行软件得到了该期刊的共被引和主题词网络图谱。通过这个图谱,我们可以看到,关键节点包括了博弈、物流、协调激励、供应链等词汇,这说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是这些关键词背后的课题。研究方法囊括了遗传算法、模型等。另外,委托、自主创新、知识转移等词汇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通过对可视化图谱的分析可知,该期刊作为工程管理理论的重要期刊研究的主题主要涉及了供应链、物流、博弈理论、技术创新等。供应链研究显然是主流性研究;委托、物流等方面也在研究者的视角逐渐受到重视。

其次是对《建筑经济》等其他期刊的关键词分析。在中国知网下载《建筑经济》自2008年以来的文献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在数据转换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全过程造价、bt模式、信息化、全寿命周期等词汇是研究工作的关键词,说明这期间的研究热点在这些领域。

不同的期刊往往刊文重点有不同,体现了一本期刊的研究视野各有侧重,因此,工程管理理论研究领域的不同期刊进行可视化分析,能够更加客观全面的掌握工程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流。对不同期刊的关键词汇内容进行分析,体现了这种相互补充性。《工程管理学报》也是工程管理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在中国知网上下载2008年以来的文献题录,用纯文本的方式进行保存,再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格式转换,最后用citespace进行分析,得出来的结果就是《工程管理学报》在这个期间的研究主流。建筑企业、竞争力、实证研究等词汇出现在结果统计的前列,这与该期刊侧重建筑业工程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研究侧重点相吻合。此外,在方法论的层面,层次分析法、模糊性综合评价、系统动力学等成为研究方法的热点,这也体现了《工程管理学报》在研究方法上的独特性。用同样的方法对《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进行分析,得到的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是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知识共享、低碳经济等。这体现了技术创新、知识管理等依旧是该刊关注的前沿。工程管理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研究内容会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新的研究方法也会得到更多运用。

工程管理相关的论文第2篇

浅谈工程管理理论研究主流可视化分析

工程管理作为工程科学和管理科学相融合的结晶是面向工程的管理学科,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对工程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工作。发展工程管理学科需要深刻的认识工程管理的发展规律,借助可视化信息分析技术,可以进一步明确工程管理理论的主流研究。

一、工程管理和可视化研究的概述

工程管理发轫于上世纪50年代,将网络技术应用在工程项目的控制中,取得了很大成功。工程管理的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具体来说包括了建设施工、工程设计、工业工程、制造和技术生产等等方面。在最初,工程管理只是一个比较狭窄的领域,随后逐渐的扩展到公共政策、组织、技术、网络等领域[1]。50多年来,工程管理的研究历经了从工程管理、研发管理再到创新管理的嬗变历程。在我国,工程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也具有比较久远的历史,最初只有单纯意义上的土木工程管理,现在已经扩展到更加宽泛的意义上的工程管理。

可视化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涌现出来的新技术,就是在计算机图形学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这种技术将数据转换成为图形,并且能在计算机屏幕上表现出来,进行交互和处理。可视化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图书情报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引文可视化分析技术是可视化技术的重要分支,将大量的抽象数据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展现出来进行引文分析,使人们直观的观察引文内容。将可视化技术和信息科学、应用数学、共现分析等理论和技术结合起来,就能够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直观的展示学科的核心内容,发展历程、前沿理论以及学科整体的知识架构。

在工具方面,能够进行理论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的软件和程序比较多,但是citespace软件相对来说更容易获取,使用也更加便捷。这种软件不需要把下载下来的原始性文献转换相关矩阵,而是可以对数据库保存下来的数据格式进行直接分析,这样就使数据的处理加工变得更加简单快捷[2]。一般来说,进行工程管理理论研究主流可视化分析都会采用这款软件。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在我国,目前工程管理科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庞大的学科体系,知识架构也比较复杂,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和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涌现出来,一方面这为我国工程管理理论研究带来重要机遇,另一方面也对工程管理学科进行清晰划分带来了一定难度的挑战。伴随着工程实践和工程管理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工程管理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3]。正因为如此,本文用工程管理的相关期刊对工程管理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学科进行界定和相关研究。由于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时进行研究工作的前提,因此对数据来源的界定和遴选需要格外重视。本文分析所使用的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也就是cssci,这个引文索引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和开发的,另一个重要数据源是中国期刊网,是由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主办。这二者都是我国目前在该领域最为重要的引文信息源。对cssci来说,它遵循的是文献计量学的规律,它的信息源头是在全国2700多种中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精心挑选出那些学术性比较强、编辑规范的期刊。这些期刊中包括了25个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文学等领域。而中国期刊网是按学科进行划分的,收录了5300多种学术期刊的全文或者是引文,主要划分为理工类、文史哲类、农业类、政治经济和法律类等领域。

在进行工程管理理论研究的时候要综合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并且更加重视定量的方法,注重用绘制图谱的方式来展现。科学图谱就是包括了共被引分析和词频分析等,对于读者了解学科演进非常方便。词频分析指的是对出现的关键词进行频率上的统计和分析,以查找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观察关键词的演变分析学科的发展趋势。所谓共被引分析是值得两种文献之间,同时被引用的频率和次数,次数越多,说明这两种文献的关系越密切,背景也越相似。

三、可视化分析的结果

首先是对《管理工程学报》的分析。首先从cssci数据库上下载2008至今的文献数据,在同一个文件夹中用纯文本的方式进行保存,再利用数据转换器将下载下来的文件数据转换成为citespace识别并可以分析的格式。数据来源是文献标题、文献摘要和关键词、主题词类型,在主题词类型项选择名词性短语,开展聚类分析,节点类型上选择主题词和被引用文献,通过运行软件得到了该期刊的共被引和主题词网络图谱。通过这个图谱,我们可以看到,关键节点包括了博弈、物流、协调激励、供应链等词汇,这说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是这些关键词背后的课题。研究方法囊括了遗传算法、模型等。另外,委托、自主创新、知识转移等词汇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通过对可视化图谱的分析可知,该期刊作为工程管理理论的重要期刊研究的主题主要涉及了供应链、物流、博弈理论、技术创新等。供应链研究显然是主流性研究;委托、物流等方面也在研究者的视角逐渐受到重视。

其次是对《建筑经济》等其他期刊的关键词分析。在中国知网下载《建筑经济》自2008年以来的文献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在数据转换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全过程造价、bt模式、信息化、全寿命周期等词汇是研究工作的关键词,说明这期间的研究热点在这些领域。

不同的期刊往往刊文重点有不同,体现了一本期刊的研究视野各有侧重,因此,工程管理理论研究领域的不同期刊进行可视化分析,能够更加客观全面的掌握工程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流。对不同期刊的关键词汇内容进行分析,体现了这种相互补充性。《工程管理学报》也是工程管理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在中国知网上下载2008年以来的文献题录,用纯文本的方式进行保存,再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格式转换,最后用citespace进行分析,得出来的结果就是《工程管理学报》在这个期间的研究主流。建筑企业、竞争力、实证研究等词汇出现在结果统计的前列,这与该期刊侧重建筑业工程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研究侧重点相吻合。此外,在方法论的层面,层次分析法、模糊性综合评价、系统动力学等成为研究方法的热点,这也体现了《工程管理学报》在研究方法上的独特性。用同样的方法对《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进行分析,得到的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是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知识共享、低碳经济等。这体现了技术创新、知识管理等依旧是该刊关注的前沿。工程管理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研究内容会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新的研究方法也会得到更多运用。

工程管理相关的论文第3篇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是整 个学习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是运 用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研究和探讨 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也是综合考察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 一个重要手段。毕业论文的成绩与能否毕业及 获得学士学位直接关联,撰写毕业论文还有利 于培养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 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 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加强毕业论文 这个教学环节的管理,对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写 作、提高论文成绩、提升各项能力是十分必要 的。电大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自2000年开办至 今,针对专业特点和电大成人在职教育的要求, 重视实践教学,在毕业论文教学中取得了不少 的经验和成绩,但还是存在一些管理问题。因此,本文从当前福建电大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 出发,分析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四全管理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一)毕业论文成绩欠佳 毕业论文的成绩是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本教学环节质量的 最终体现。电大毕业论文成绩是综合考虑以下 几方面完成情况而定的:课题要求、选题、实 用性、科学性、专业性、可行性、分析研究方 法、观点、材料、论证、结构、格式及答辩等。 论文成绩实行三级审核制,即分校、省校、中 央电大或联办高校三级审核。近几年福建电大 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情况如下表,

 

据表中数据可见,大多数送审论文达到本 科毕业论文要求,说明各级教学部门能按规范 化要求和程序进行工作;但还有一些不合格论 文出现,且优良论文不多,这反映出论文指导 与审核中存在着漏洞,要求加强教学管理和提 高论文指导水平。

 

(二) 毕业论文教学过程管理欠严格

 

电大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开办有十几年,在 毕业论文教学方面己积累了不少经验,形成了 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如制订系列的 实施方案与实施细则、组成各级领导和专业骨 干教师构成的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和指导小组、 逐步完善的福建电大实践教学网络管理平台等 等,每轮的毕业论文教学能有序地进行。但还 是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一是有人认为电大毕业 论文管理与社会上某些学校相比太过严格,从 态度上不重视过程管理,工作上应付了事,放 松对学生的指导与督察,指导过程记录简单, 甚至对抄袭现象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是根 据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与工 作流程的要求,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申报时间 为开学第二周,但有的教学点未及时申报或未 经审查草率申报,造成选题不当或过于陈旧, 导致写作后再返工,甚至送审时被定为不合格 论文。三是学校于2006年制定《福建广播电视 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行款格式要求》,但不 少送审论文格式仍不规范,写作态度不认真。 四是在成绩的评定中送人情分,审查也不够严 格。教学过程管理的不严格,不利于毕业论文 教学的正常进行,也最终会导致论文质量下降、 甚至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学业。

 

(三) 相关部门与人员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度 与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在福建电大,省校、分校、工作站成立专

 

门机构,负责毕业论文工作的领导、组织、落实和监管,组织了一批有经验、有责任心的指 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是论文教学中的一线人 员,必须具有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 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财经类专职教师 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工作者,外聘指导 教师应具有高级职称。省校经管系现有13位专 职教师、4位双肩挑教师、1位外聘教师(其中 高级职称16人);各分校一方面依托当地高校, 聘请符合论文指导资格的教师,另一方面组建 自己的师资队伍。但是,由于各环节对毕业论 文的重视度与教学工作水平不一、指导报酬较 低、有的外聘教师持客串的心态等主客观原因, 造成论文教学中教师责任心不强、系统协调弱 化、对学生的指导与交流偏少、组织与监管松 懈等问题。作为论文教学环节中的主角,有的 学生受社会及其他一些成人学校的不良现象的 影响,认为交钱拿学分、花钱买论文,没有认 真地进行论文写作;有的学生或受自身能力所 限,或在专业课学习时就不用心,以至论文写 作时虽然也付出努力,但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

 

(四)毕业论文现代远程教学管理方法运用 不够理想

 

目前,福建电大运用现代远程的教学教务 网络,建立了实践教学网络管理平台,己形成 人-机-网络的多级管理系统,使毕业论文教学 管理更加有效有序。但在具体运作中仍存在着 一些不够理想的地方,一是指导教师申报、选 题审核不够及时、完整;二是虽然针对指导教 师在不同教学点多处指导导致论文指导超篇的 问题,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对指导教师指导总篇 数进行控制,指导超篇系统自动封闭对该教师 指导资格的申报,但个别教师冒用他人申报则 无法识别;三是虽然每个学期都进行毕业论文 终审情况的质量分析并全省公布,但对毕业论 文的事后分析还做得不够细致、深入,反馈工作也不够到位;四是虽然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 程有做记录,各过程稿存档,经统计,全省已 组织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践环节的11个教学 点,均己建档,但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应用不足。 现代远程教学管理方法在毕业论文环节中的应 用有待进一步创新与完善。

 

二、运用四全管理提高毕业论文教学水平 与质量

 

所谓四全管理,即全面质量、全过程、全 员参加、全面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现代管理方 法。在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四全 管理,就是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加强管理,提 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具体如下:

 

(一) 全面质量管理

 

在质量管理中,质量包括产品质量与工作 质量,就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工作质量 是产品质量的基础与保证,产品质量是工作质 量的体现。在毕业论文教学中,产品质量体现 在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以及在写作过程中所收 获的经验与能力,以论文成绩作为衡量质量高 低的指标;工作质量就是涉及毕业论文环节的 各项教与学的工作有效性,是否按规范化程序 和要求进行,毕业论文的合格率可以作为评价 工作质量高低的指标。因此,在毕业论文教学 环节中,树立全面质量的观念,要提高论文成 绩及优良率,更要做好论文组织与交流、指导 与写作、监管与审查等工作,把好工作中的各 道关口,提高工作质量也就是提高产品质量。 而且只有首先提高工作质量才能保证产品质量 的提高,即只有以提高教学管理工作质量为基 础,才能提高论文成绩即产品质量。

 

(二) 全过程管理

 

从毕业论文教学的计划、组织开始,到实 施、监管、审核及反馈,每个步骤都要按照规 范要求操作,树立“后道步骤是前道步骤的用户”的观念,不做好前道步骤就不能进行下一 步,步步把关,而不是最后把关,这样,才能 保证毕业论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顺利进行, 不出现返工、“废品再造”的情况,最终取得 合格、理想的成绩,学生学业得以如期完成。 从论文写作过程来看,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 料、拟写提纲、撰写论文、定稿、答辩等步骤, 学生、指导教师与相关部门要重视选题关、材 料关、时间关、格式关、答辩关的掌控。选题 时,忌空忌大忌陈旧,应结合当前工商管理的 实际、本人实际,考虑务实的、有创新的、有 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选题,并及时申报审核,经 审核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写作。收集资料应针对 选题、写作的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参考近期、 有学术价值的书籍、论文、原始资料等,且数 量不宜太少,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变化。论文 写作非一蹴而就,前后历经多道步骤,“偷工 减料”难成正果,而且学习任务是有时间限制 的,因此,做好写作计划、按时完成写作任务 是十分重要的。格式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之一,论文以规范格式呈现,也反映出写作的 态度和科研的基本素养,因此,学生、指导教 师和相关教师人员应该了解格式要求并按此调 整论文、审核论文。答辩作为学生论文写作的 最后考核,应该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事前准备 不能忽视,学生要做好答辩准备,答辩教师也 应在了解毕业论文的前提下提出相应的符合本 科专业水准的问题,答辩过程中既严肃认真又 要善于倾听、启发互动,让学生充分发挥,真 正考察学生的学业情况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

 

(三)全员管理

 

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不仅仅是学生、指导教 师和教学部门参与,必须是系统协作运作,充 分调动各方配合才能做好这项工作。提高毕业论文教学质量和水平,要树立全员管理的思想,领导重视,教学教务技术等相关部门配合,专 业管理教师、指导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从学 校和相关部门来说,应该承担相应的职责(在综 合实践环节实施方案等文件中有明确规定),为 教学提供优质服务。专业管理员通常是学生入 学后的“第一”导师,与学生的交流和关系密 切,协调教学与其他部门、学校、学生、教师, 提供教学支持服务等工作,在毕业论文教学过 程中是组织者、计划者、监督者,在学生与指 导教师之间承担着中介联络的作用,因此,专 业管理员的责任心、专业素质、工作能力、协 调能力等等,对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是否能顺利 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指导教师是学生论文写 作过程中的导师,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质量的 高低,为保证毕业论文教学的正常实施,应该 由省校与分校及教学点共同建设一支相对稳定、 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定期开展培训与 交流活动。学生作为毕业论文的实践者,首先 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进行毕业论文 教学环节的目的和意义,然后,在学校和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毕业论文中的各项学习过程。

 

(四)全面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现代管理方法 电大的教育形式和特点、学生的多样性决 定了电大毕业论文教学管理的复杂性,因此, 探讨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毕业论文 教学活动是必要的,在己有的教学管理系统中 运用多层次、多级、多样的管理方法是符合现 实需要的。人-机-网络构成的管理系统还应进 一步完善和运用,如事前管理,提供选题等更 多的帮助;事中管理,増加写作过程的记录和 提示学习计划完成进程的功能;事后管理,对 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的分析、反馈,优良论文的 展示及不合格论文的剖析等等。

 

【作者】 蔡而迅;

工程管理相关的论文第4篇

关键词:工作流;毕业论文管理;管理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4-3306-02

毕业论文写作是高校本科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所有专业所有学生都必修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大部分教师也都要参与到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工作中。因此,毕业论文写作是所有专业教学每年都要面临的一项繁琐工作,从出题、选题,再到写作与指导、评审与答辩等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

传统的毕业论文管理与指导工作采用见面办理、沟通为主及手工操作方式,存在以下主要困难:

1)由于学生离校实习或者学生所住校区与教师办公地址相距较远等各种原因,导致学生与教师见面不易,信息沟通不畅。

2)由于每个教师要同时指导多个选题多名学生,而且教师工作繁忙,再加上学生离校实习或上课等原因,导致学生和教师很难在工作时段内同时有空闲时间来进行写作指导。

3)毕业论文写作整个工作流程的工作环节多,参与人员多,时间跨度大,业务流程复杂。

4)毕业论文写作各个工作环节都会产生相应的阶段文档,而且通常需要依赖前面阶段产生的文档,因此,在整个工作流程中会产生和使用大量的相关文档,文档管理工作繁杂。

基于上述原因,非常有必要开发一套B/S架构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以利用计算机系统自动化处理毕业论文工作中的大量工作,大大提高毕业论文工作效率,同时利用Internet打破师生交流上的时空限制,大大方便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在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开发上,选用工作流技术及其相应工作流管理系统和工作流开发环境,定义、开发、实现毕业论文写作工作的工作流程,并管理每个工作流程产生和使用的相应文档。

1 工作流技术概述与应用现状

根据WFMC(工作流管理联盟)的定义[1],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传递、执行。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

工作流技术作为一种过程建模和过程管理的核心技术,可以与其它应用系统有效结合,生成符合企业需求的各种业务管理系统。采用工作流技术作为核心开发的业务管理系统最大的特点,也是这些系统与普通的应用软件系统的最大差别,是它们具有清晰的业务流程和明确的任务处理实体;同时,它们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按照企业的具体需求,快速灵活地生成应用软件系统,并且在客户业务过程发生变化时,迅速地进行重组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工作流技术已走出理论研究阶段,开始应用在ERP、CRM、OA、SCM等各类MIS系统的开发中。主要的应用行业有:消费品行业,制造业,电信服务业,银证险等金融服务业,物流服务业,物业服务业,物业管理,大中型进出口贸易公司,政府事业机构,研究院所及教育服务业等,特别是大的跨国企业和集团公司。

开发基于工作流的管理信息系统需要相关的工作流开发工具和环境。目前最常用的工作流开发工具和环境有: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 Designer for 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和Microsoft Office SharePoint Developer 2013,Open Dynamics Inc的Joget Workflow,起步软件Justep X5 Studio,北京慧正工作流系统,上海满智的EMSFlow流程管理平台等。

这些工作流开发平台基本都提供了工作流引擎、可视化流程定义工具流程建模工具、流程管理与监控、角色与权限管理、快速表单开发、丰富的业务工作流规则、支持复杂的业务工作流、强大的代码扩展能力、图形化的流程运行监控和分析工具、强大的表单快速开发工具、强大的组织机构和权限支持等功能。

上述工作流开发平台多数是基于Java/J2EE架构的,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 Designer for 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和Microsoft Office SharePoint Developer 2013是基于大家熟悉的Microsoft .NET架构。其中,SharePointDesigner 2013的目标用户是业务分析人员,SharePoint开发人员,企业IT人员,信息工作者等,要求开发者熟悉SharePointDesigner 2013,包括核心的工作流概念(如:stages, gates, actions, conditions,loops等),更易使用和掌握。而VS2012主要面向中高级开发人员,要求开发者熟悉 VS2012,包括软件开发概念和WF4.0、部署、安全等。使用VS2012可以开发出高度复杂的、灵活的、定制化的workflow,而且还可以开发custom action,供SharePoint Designer 2013调用。[2]

2 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流程分析

毕业论文写作的主要工作流程有:院系管理员进行毕业论文工作初始设置(设置参与论文写作工作的毕业生和指导教师,相关通知公告、工作流程安排及相关表格文档等)、指导教师拟写论文选题、学生选择论文选题、院系管理员调整选题、院系管理员公告选题分组名单、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提交开题报告、论文写作与指导、学生提交论文终稿及答辩申请书、指导教师评阅、专家评阅、毕业论文答辩、文档打印与入库等工作阶段,各工作阶段相互衔接并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传递、执行。因此,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非常适于使用工作流进行定义、建模和开发。

3 基于工作流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的用户角色包括学生、指导教师、院系管理员、评审专家、系统管理员。系统功能目标是实现毕业论文写作管理的网络化、系统化、自动化。核心功能是指导教师在线拟写论文选题、学生在线选题、在线论文写作与指导、指导教师与评审专家在线评阅、答辩管理、文档输入打印等。主要的系统功能模块包括:选题管理、文档管理、在线写作与指导、用户与权限管理、评审管理、答辩管理、公告管理等。

4 基于工作流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开发方案

为实现通过Internet实现在线毕业论文写作的管理、在线指导、在线编辑、在线文档等,管理系统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整个系统由web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三层组成。开发架构采用Microsoft 4.0,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5,开发工具采用业内广泛使用的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的Microsoft Visual Web Developer工具为web应用系统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系统开发。

在工作流开发平台选择上,选择Microsoft Visual Studio Designer for 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进行工作流开发,这样可以和Microsoft Visual Web Developer工具无缝集成。工作流系统可以使用两种方式集成到应用系统中,一种是直接调用流程管理中心的可视化模块,将这些可视化模块的url链接挂接到应用系统的菜单上,使得点击应用系统的菜单,就执行这些流程的管理模块。另一种就是在应用系统代码中直接调用工作流引擎的api来集成。

5 结束语

本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基于工作流详细分析、定义、优化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并采用工作流系统与B/S架构应用系统集成的方式进行项目开发,使得系统既能很好地适应毕业论文写作管理实际工作,又实现了毕业论文写作管理的在线化、科学化、自动化,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相关的论文第5篇

摘要: 目前我国许多院校都在其管理类硕士专业中设置了项目管理培养方向。首先分析了管理类硕士专业三个学科中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情况,接着以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数据分析了该方向实际培养情况。结果显示,该方向开设的院校多为理工类院校,实际产出的论文数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数量;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侧重于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侧重于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结论是,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类专业其中的子方向,对于特定院校来说存在着师资有限,生源较少等特点,不利于学科的全面展开。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学科建设; 硕士教育。

0 引言。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复杂多变、竞争激烈和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促进了项目管理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已成为比较成熟的专业学科和专门职业,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学科。以专业学位为例,2003 年我国率先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内设立项目管理领域,该年国务院学位办和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准由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试办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该学位也成为国内最早的以 “项目管理”为专业名称的研究生学位教育[1]。自 2005 年以来,项目管理领域实考和录取人数连续多年位列所有 40 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第一,目前已成为招生人数仅次于 MBA的专业硕士。截止到 2010 年,全国共有 161 所院校获批成为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每年的报考人数不断上升[2]。然而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的办学势头虽然良好,项目管理作为普通二级学科的教育却还没有在高校中普及起来,一些学校虽早已开设了项目管理的硕士培养方向,但并没有单独开设该专业,而是在其他管理类的专业中进行培养。本文分析的即是全日制科学硕士项目管理方向的现状。

1 管理类专业中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情况。

1. 1 项目管理方向开设概况。

为了解目前我国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情况,对 2011 年全国管理学中三个学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和企业管理) 硕士生招生简章进行了检索分析。结果显示共有 116 所院校至少在上述三个学科之一中设立了项目管理及相关培养方向。相关方向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投资项目管理等。其中设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下的有 71 所,设在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下的有 68所,设在企业管理专业下的有 8 所。这 116 所学校包含 211 院校 49 所 ( 其中 985 院校 20 所) ,211 院校所占比例为 42. 2% 。在学校分类上,理工类 57 所、综合类 34 所、财经类 13 所、农林类 7 所、民族类 2 所、师范类 1 所,可见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高校在管理学科内设置了项目管理相关培养方向。

根据数据统计,理工科院校是拥有项目管理方向最多的院校,其次是综合类院校,财经类和其他类型院校加总只占 20%左右。由于理工科类院校在理工科上的天然优势,具有强大的理工类基础学科作为技术支撑,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项目管理中的技术层面; 加之理工类院校多和工程类企业有较为紧密的联系,能为教育中的实践部分提供较多的机会,在培养项目管理人才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此类院校也同样存在着一些局限,项目管理人才既需要掌握计划、决策的分析方法,也要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的知识和原理,理工科院校由于其侧重点在于具体的技术方法,可能对经济管理类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将不利于培养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员。

进一步分析开设项目管理方向院校的地域特征,项目管理方向在我国各个地域的高校都有分布,但分布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数量最多的是华东 ( 30 所) 以及华北 ( 29 所) ,首先这两个地区本身拥有较为庞大的高校数量,除此之外,华东的上海和华北的北京、天津等地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且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日益高涨,基本建设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社会对项目管理人才具有较大的需求。接下来是华中( 15 所) 、西南 ( 14 所) 、西北 ( 13 所) 和东北( 10 所) 等地,分布最少的是华南 ( 5 所) 。

1. 2 项目管理方向开设详情。

从设置项目管理类方向的学科专业分析,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共有 71 所,其中 211 院校 24 所 ( 含 985 院校 10所) 。从该专业设置的学院类型来看,共有 45 所院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设在经济管理学院( 或称商学院) 中的,占总数的 63. 4%,其余专业则分布在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从院校所在的地域来看,有 16 所位于华东,14 所位于华北,12 所位于华中,12 所位于西南,10所位于西北,5 所位于东北以及 2 所位于华南。

在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下设项目管理的院校共有 68 所,其中 211 院校 28 所 ( 含 985 院校 10所) 。除 1 所学校的该专业位于统计与数学学院以外,其余全部位于经济管理学院 ( 或称商学院) 。从院校所在的地域来看,华东有 21 所,华北有 17 所,华中有 9 所,东北有 8 所,西北有 5所,西南和华南各有 4 所。

企业管理专业下的项目管理类方向因为只有8 所学校,本文不作重点分析。

从所在学校的类型分析,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开设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中,共有理工类院校 40 所,综合类院校 20 所,军事类院校 3所,财经类院校 2 所,农林类院校 2 所,师范类和民族类院校各 1 所; 在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中开设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中,共有 33 所理工类院校,20 所综合类院校,10 所财经类院校,农林类院校 4 所和民族类院校 1 所。

可见开设项目管理方向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在地域分布和院校类型分布上趋同,首先该专业在华东和华北的院校当中分布最多,另外理工类院校是开设该专业最多的院校,但在财经类院校开设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院校在数量上和比例上都较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更大。

为进一步分析该方向所具体涵盖和涉及的领域,笔者依据国际公认的项目管理学科九大知识体系的划分来分析该问题。在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 第4 版) 》中,将项目管理划分为 9 个知识领域,即: 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整体管理[1]。随着近年来信息化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不断渗透,项目信息化管理也成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模块; 同时工程项目管理作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将其作为一大类别; 另外将技术经济中的评价管理和研发管理也纳入该分类,通过考察各个院校项目管理相关方向的名称,将各个方向在 13 个主要模块中进行归类,从而得出该方向在 13 个领域的覆盖情况。其中由于名为 “项目管理”的方向范围过大,难以判断具体所属领域,因此在统计中将其剔除,只考虑其他具体方向。统计结果如表 1 所示。

从统计到的数据来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的项目管理方向在项目管理的大部分领域都有覆盖,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开设的院校最多,占到了全部的 30%,并且其中三分之一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位于土木工程等工科类学院; 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中项目管理方向研究的侧重点主要偏向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这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2 项目管理方向研究生培养情况。

2. 1 项目管理方向硕士论文数量分析。

由上文可知,我国有很多高校都在管理学的三个学科专业中开设了项目管理相关方向。但是关于这些项目管理相关方向在高校中的实际培养情况,还需要进行进一步考察。本文通过检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统计各学校具体专业在近年实际产出关于项目管理领域的硕士毕业论文情况。由于 2011 年的论文尚未完全被数据库收录,因此主要对 2008 ~ 2010 年的论文进行考察和分析。

首先分别对 71 所高校和 68 所高校 2008 ~2010 年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及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关于项目管理的硕士论文进行了搜集,主要做法是查询 2008 ~ 2010 年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 ( 或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 所撰写且关键词中含有 “项目”的论文。结果总共搜集到相关论文 104 篇,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出 77 篇,共来自 14所学校,其中最多的是重庆大学产出论文 21 篇;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共产出 27 篇,来自 10 所学校,其中最多的是北京化工大学产出 8 篇。其分布如表 2 所示。

可见在管理类专业中设有项目管理方向的学校里,实际产出相关领域论文的学校还相对较少,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只占到 18. 2%,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占到 14. 7%。从每所学校产出论文的数量上来看,绝大多数的学校在三年内产出论文的数量小于等于 5 篇,只有极个别的学校在 6 篇以上。首先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有个别研招单位的硕士论文可能未纳入中国硕士论文库,另外可能有一些相关的论文没能通过该种查询方式搜寻出来。但依然可以由此看出,虽然有许多学校开设了项目管理方向,却并没有严格地在该方向上进行培养,导致拥有硕士论文的学校数量远少于开设了该方向的学校数量。

2. 2 项目管理方向硕士论文方向分析。

为考察各个学校所产出的论文方向和培养方向的相符合程度,对 104 篇文章所在学校的培养方向进行了分析,首先剔除了方向名为 “项目管理”的学校所产出的论文,只考察剩余 60 篇文章的情况。通过观察每篇论文的标题、关键词和摘要,对其和方向名称的相符程度进行评估,将每篇文章的方向切合度分为五档,分别为完全相符、基本相符、部分相符、基本不相符以及不相符。统计结果如表 3 所示。可见绝大多数的文章都和方向相符,只有极少数的文章偏离了开设的方向。总体来说,项目管理方向开设的切合度还比较高,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大部分能按照其培养方向进行培养,实际培养方向偏离初始方向的情况不多见。

 

为更好地考察管理类专业下项目管理方向在项目管理各个领域的实际分布情况,依据前面的统计方式,对 60 篇论文在各个领域的分布同样进行统计,如表 4 所示。可见在两大管理类专业中项目管理方向的硕士论文覆盖了约 50%的项目管理领域,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整体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等领域都有涉及,且侧重于风险管理、整体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等领域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所覆盖的领域和所开设的方向基本一致,说明各院校在培养项目管理方向人才的过程中基本遵循了初始的方向;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项目管理方向在领域上的分布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类似,且各领域的分布较为均匀,但在该方向的设置上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占了几乎全部的比例,然而实际产出论文的研究方向却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3 结语。

基于以上统计分析,可以总结得出我国科学硕士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详情。第一,全国共有116 所院校至少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和企业管理三个学科之一设立了项目管理及其相关培养方向,其中有 57%的项目管理方向位于理工类院校,34%位于综合类院校,剩下的则位于其他类型院校,可见项目管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依托于高校理工科背景而开设; 在地域分布上,华东和华北的院校占了绝大多数,具有50. 8% 的比例。第二,从具体研究的项目管理领域上看,在项目管理的几大领域中都有涉及,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侧重于工程项目管理,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则侧重于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第三,从硕士论文的产出情况可以看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2008 ~ 2010 年产出关于项目管理专业的论文 77 篇,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 27 篇,论文的数量远低于应有的数量,可见该方向的实际培养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水平,可能某些院校存在着有关生源不足或者是方向虚设的情况。第四,在各校项目管理领域的硕士论文中,论文的主题和方向的切合度总体上还比较高,大多数论文没有偏离原先的培养方向,说明实际开设了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能较好地沿着该方向进行培养。第五,从硕士论文研究的领域来看,该方向的研究领域覆盖了约 50%的项目管理领域,但还有一些领域鲜有涉及。

可见,我国科学硕士项目管理领域在实际开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该方向开设的院校多为理工类院校,该类院校虽具备较好的工科背景和技术支撑,但是经济管理的理念可能难以渗透,在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项目管理人才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 其次,该方向实际产出的论文数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数量,实际培养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说明该方向的建设力度还不够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投入和加强; 再次,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类专业其中的子方向,对于特定院校来说存在着师资有限、生源较少等特点,不利于研究的全面展开; 最后,该方向的建设在项目管理领域的覆盖面上还有待提高,在某些特定领域上的涉及较少,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魏法杰,邓修权,王际坤 .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研 究 [J]。 管 理 工 程 学 报,2005,19 ( Z1 ) :182-187.

工程管理相关的论文第6篇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社会的进步,在道桥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建构有效的处理措施和路径,提升管控结构和管理水平,深度贯彻落实施工要求和规范化施工流程,以优化施工的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本文从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面施工的必要性入手,对道桥施工项目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技术管理措施展开了讨论,旨在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道桥施工;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92-02 

道桥施工项目发展速度在不斷加快,整体建设规模也在扩大,但由于整体道桥施工项目的结构和运行技术框架较为复杂,需要相关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这其中,防水路基面是道桥施工项目的重点,也是维护整体路面质量的重要参数,需要项目管理人员高度注意。 

一、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面施工必要性 

(一)道桥防水路基面受损设计需要集中处理 

在道桥施工项目开展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要从影响因素入手,集中升级项目整体的科学性和合理化结构,确保控制模型和管控层级之间能形成有效管理机制和管控要求,并结合工程项目中的具体参数,确保道路桥梁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项目监管人员能有效管理防水路基面的质量。究其原因,在道桥施工项目开始前,相关设计人员在对防水路基面参数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没有对防水功能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导致整体环境结构和运行维度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整体管控层级和管理要求之间没有建构系统化防水机制,也就导致防水结构自身出现了问题,加之温度的改变也会导致路基面出现工程裂缝。 

另外,在道桥项目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自然气候建构数据分析系统,不仅要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也要对当地降水信息以及化学污染程度等基本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管控,确保设计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价值,只有从参数设计的基础层级出发,提高整体项目的综合管理能力,才能一定程度上提升道桥防水路基面的综合质量,避免其出现基面受损的问题。 

(二)道桥防水路基面受损材料需要集中处理 

在对道桥施工项目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化分析时,技术人员要保证对施工整体过程进行全面监管和综合处理,特别是针对道桥施工项目的预算结构。由于一些工程项目中有些人员为了工程成本造价的最低化,会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或者是工程项目采购人员的基本素质和综合水平不过关,导致道桥施工项目中的基本材料不符合实际标准和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致使整体设计结构不达标,也直接致使道桥工程施工中防水路基面出现裂缝和受损。 

例如,有部分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在运行相应技术参数和管控系统时,没有向材料中添加有效的防渗材料,就算是添加了,一些防渗材料的参数和调和比例没有达到相应标准液的参数标准,依旧还是会影响整体技术结构和施工质量,最终导致整体道桥工程的防水路基面不能具备良好的防水功能和运行机制,整体桥面出现了裂缝和质量问题,从根本上影响了路面的保护作用,降低其使用价值。[1] 

(三)道桥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需要集中处理 

在对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结构进行系统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系统运行结构和项目管控层级进行集中分析,并且保证整体结构和操作流程符合实际需求,也要符合成本管控要求,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经济效益的优化,提升整体施工项目的运行质量。另外,相关人员只有提高对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的重视程度,才能保证系统化运行维度和项目管控措施的有效性。从根本上保证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相关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系统化处理,并且优化管控层级和管理系统,进行集中梳理。从施工单位对项目进行分析,会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管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集中升级系统化处理的效能。特别是在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施工过程中,相关项目研究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系统化处理,建构更加有效的施工技术运行框架,保证防水涂层结构的有效性,减少其不规范问题发生的概率。 

二、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概述 

(一)建构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对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设计参数和施工环境进行集中分析,建构切实有效的管控和处理机制,确保整体管控结构和管理层级之间能形成有效的处理系统,也要将其发展层级作为基本的运行参数系统,强化质量和项目处理能力。[2]只有选择具有相应资质以及设计能力的单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体项目的管控效果和管理质量。最重要的是,在对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的主体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在保证经济性能的基础上,提升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切实维护整体项目的运行结构,保证最基本的防水功能得到有效落实。另外,在对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进行综合分析的工程中,相关技术管理人员要秉持专业精神,提高道德素质和综合管控能力,充分融合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念,确保管理层级和业务能力的集中优化。 

除此之外,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交通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保证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设计层级贴合实际社会需求,才能保证整体设计结构中排水系统发挥常规化功能,并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水文条件、水利基础设施以及气候条件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管控,减少水土流失问题的影响,也要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化融合。[3] 

(二)选取适宜工程项目的施工材料 

在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项目运行过程中,要想从基本上升级其运行效果和实际价值,就要从项目设计目的出发,进行集中的解构。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主要是为了阻断水的通路,确保道桥工程项目对水的渗透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那么,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以项目设置的目的为材料选择标准。另外,在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项目中,防水层位于混凝土层和沥青混凝土层之间,需要相关技术人员针对不同物质之间的粘合度给予一定重视,确保其应用价值和质量符合实际需求。基本的防水材料具有较为明显的材料优势,能实现无缝防水功能以及拉伸强度的有效恢复。因此,在实际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项目运行过程中,防水材料的选择和应用要结合当地环境和具体施工要求。但是,要着重注意的是,我国建筑市场仍然存在市场集中度低以及同质化竞争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项目负责人提高警惕,强化材料选择的流程,并且保证防水效果和经济成本之间能形成平衡态关系,集中解决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需要处理的问题。

另外,在对材料进行集中选取的过程中,要遵循标准化运行流程,切实维护项目运行结构的有效性。首先,要保证基本材料是无缝防水材料,从根本上规避项目中运行参数的不稳定性。[4]其次,要保证材料具有较好的粘合度,提高整体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优整体材料的实际价值,保证各个参数结构符合实际需求,才能大批量投入使用。 

(三)有效规范工程作业 

要想保证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的基本质量,升级工程项目运行操作的稳定性和标准化是最基本的操作,相关技术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需求,贴合项目发展规律,保证整体控制结构和控制要求能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第一,要在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混凝土操作系统结束后,集中对表面进行拉毛处理,切实维护系统的运行层级和管控要求。只有提升防水层和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粘合度符合标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积水隐患的最小化,也规避不同层级结构之间发生脱落问题。但是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拉毛的粗糙程度并不统一,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能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确保表面结构能得到有效升级,减少整体运行结构的安全隐患。第二,要对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的防水层施工项目进行集中处理,确保路基结构平整牢固,也要保证系统不会出现凹凸面,且内部不存在油污或者是垃圾。只有提升对系统管控结构的重视程度,并且强化项目质量以及标准化运行流程的完整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的整体水平。[5] 

三、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整体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技术监管人员要对整体项目进行集中统筹,確保管控层级和管理系统之间能形成有效的互动。相关管理人员要提升对材料的管控力度,也要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提升整体项目的管控参数和系统化运行结构,进一步对材料管理以及混凝土结构管理进行集中分析,特别是在摊铺操作前,清理工作一定要落实到位,可以利用高压冲水方式进行处理,确保脱落的部位能及时利用沥青进行补充。[6]另外,也要集中强化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保证项目运行效率符合实际需求,强化其责任感和工程质量意识,保证施工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整体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项目质量得到优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项目运行过程中,要从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两个层面提升整体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切实维护工程项目的运行流程,维护系统的管理要求,也能实现整体施工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相关技术人员和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要对工序进行集中管控,做到提前预防以及提前诊断,从而在提升项目防水性能的同时,保证运行结构和运行系统更加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任文亭.对道桥施工中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6(3):159. 

[2]张兴国.对道桥施工中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9(21):219. 

[3]刘奇斌.论道桥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8(32):281. 

[4]刘琦.简析公路工程道桥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9(22):229. 

工程管理相关的论文第7篇

关键词: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1.6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1-138-03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影响国际工程承包投标市场的风险因素日益增多,企业必须在投标阶段就预见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为工程中标及项目实施打下良好基础。本文主要是从理论上对国际工程投标阶段风险管理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相关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一、概念的认知

国际工程招投标是当前世界各国经常采用的有组织的市场交易行为,是国际贸易中一种商品、技术和劳务的买卖方法。作为一种跨国家地域形式的商业活动,国际工程投标风险较高,国际工程承包商面临着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涉及到相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甚至是自然环境以及工程业主、监理工程师和相关单位等多种因素,为了提高投标命中率以及中标后项目的顺利实施,投标者必须从一开始就认真分析招标文件,并经历招标文件准备、招标通知的发出、资格预审、招标文件获取、标书准备、开标、评标与决标直到合同签订等过程。对这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管控就成为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

一般而言,对国际工程投标风险都需要经历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的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并以此为合理地使用多种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对项目活动涉及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实行有效地控制及监控,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项目的总目标,加强风险识别的准确性,以提前预防风险的发生,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对风险的管制能力,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因此,加强风险管理成为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关注重点。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

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在工程风险领域兴起的时间相对较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风险分析技术的应用开始出现在系统工程和运筹领域,而真正将风险管理引入工程项目管理是伴随着大规模的战后重建开始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引起了西方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Jack show[1]认为,公司风险管理必须从专业风险管理团队的组建和培训着手,通过积极调查发现公司的潜在风险,利用专业智库测算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及其与机会的关联度,采取先进的管理技术对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最好是组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来加强企管风险管理活动。美国权威机构COSO指出,风险管理应当在企业战略制定中得到重视并贯穿企业管理的始终,从而使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因素在可控范围之内。

随着战略管理工具例如平衡计分卡(BSC)的的出现,许多学者将其与企业风险管理(ERM)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他们认为BSC和ERM之间有不少相同点,例如都关注战略的实现、管理过程的视角、各关键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及其联系,要求整个管理过程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强调责任的落实,把BSC与ERM相结合,可以拓宽风险管理的研究视野。Mark. B[3]等人建议把企业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与企业风险管理相互融合,以达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目标。McWhorter[4]等的研究认为使用使用战略业绩评价可以增强ERM系统,并有效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绩效。

近年来,随着项目风险管理的日趋成熟,学者们对风险管理特别是技术风险、设备风险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工程招标方如何建立有效的工程项目费用支付控制机制及相关理论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5]。F.H.Griffis and Symeon Christodoulou[6]在研究中对投标风险中的工期风险进行评估则主要是利用PERT和Mente-Calo方法;Ming Lu和S.M.AbouRizk[7]通过对PERT网络的改进,减少了计算工作量,对工期风险进行了重新估计,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风险管理与信息网络技术的结合愈加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Jiang[7]等人从用户合作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信息技术对项目成员合作的影响,指出信息技术支持下项目管理绩效提升的显著性;也有不少学者对投标决策风险评估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Bakker[9]认为风险管理应当与信息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并以实证分析方法指出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对项目风险管理有正效应。

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在项目投标风险评介研究中仍然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D.K.H.Chua and D.Li等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投标风险进行了评价[10],他们着重分析了指标层次内部之间各因素之间关系,却没有深入研究指标层次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其他学者对这方面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弥补,如Seung H.Han和JamesE.Diekmann,运用CIA对项目投资中的风险关系进行分析[11]; Leroy J.Isidored和W.Edward运用工期―费用组合和多重模拟分析,去研究风险的相关性[12][13];Vito F Uricchio等利用模糊决策支持系统对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的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其结论认为利用基于知识的模糊决策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项目风险[14]。

目前,在企业投标的风险管理研究中,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引领着风险投标管理的主流,而且在生产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国内学者的研究

我国目前的风险管理理论大部分都来自于发达国家,这些理论在被引入我国后,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以及社会习俗等的差异,国外的风险管理理论在我国企业的实际应用中遇到了本土化难题,

我国学者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研究较多。房颖等从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相关理论出发,分析了菲律宾国家电力公司钢杆工程投标过程中所遇到的几种风险,并指出了相应的策略。赵朋等(2004)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即利用专家调查对各个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影响后果及其影响进行估计,再通过综合评价,考虑所有风险因素的影响之后得出建设工程承包总的风险水平。郭鹏(2005)等针对项目风险评价中专家评判信息的模糊性与灰性,利用灰色聚类理论得到指标灰色统计量,并构造项目风险模糊隶属矩阵,建立了一种灰色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张朝勇等(2007)在模糊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投标多风险因素综合决策算法,并通过案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项目投标风险决策的研究中,张英宝(2006)运用价值风险的相关原理,尝试将VaR风险管理技术应用于建设工程投标风险评审,为建设工程投标报价评价提供了新的风险分析方法。彭锟等(2002)结合巴基斯坦鞭水电工程项目的投标实例,验证了Fuzzy-AHP方法的投标风险评价与决策模型。刘睿等(2004)从投标风险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出发,AHP方法和改进的两两比较判断方法,对投标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投标报价风险的研究方面,肖维品[15]用概率统计方法计算投标报价总报价风险,其他如刘静[16]的分项计算法和综合系数法等都对工程投标风险费用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从已有文献来看,国内学者已充分认识到了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相关的风险识别、评价等理论方法的研究也较为丰富,但是,这些研究多将目光聚焦在我国国内投标风险管理的研究上,对于国际工程承包风险管理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从市场经济全球化角度来看,进一步对国际工程承包投标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有助于我国相关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风险管理发展趋势

风险管理从个别理论发展到全面理论,从小范围的初步运用到整体的精密动作,从组织内部到组织外部甚至是整个企业的联合体,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总的来看,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理发展趋势可归结如下:

第一,以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标志,风险管理从理论方法到实现手段实现了全面的科学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计算机在网络计划分析中的成熟运用,信息系统及管理科学等理论逐渐被引入到风险管理活动中,风险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空前提升。主要表现在:从现代管理理论中汲取新知识,包括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强化了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同时,现代管理方法,如评价决策技术、预测技术、排队论等又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成熟的工具和方法,极大的提升了风险管理的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第二,社会化和专业化成为风险管理重要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项目类型多元化、运作规模复杂化的趋向越来越明显,风险管理不再只是一种理论科学,其实用的技术性体现的更加明显,整个社会对专业化、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员爆发出较强的需求,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或公司也开始出现,专职的风险管理员和风险分析师成为新兴职业。

第三,标准化和规范化成为风险管理的主要特征。由于面对的情况十分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因此,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倾向,要求专职人员具备数学基础、计算机操作能力、风险管理理论以及企业管理其他相关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何从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出发,降低风险管理所带来的次生风险,使风险管理逐步工作流程化、作业规范化,从而全面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促进风险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和通用化的实现,最大化风险管理水平及其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就成为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五、结论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际工程承包投标的复杂性更加凸显,给我国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的研究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涵盖了国际工程投标过程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演进、方法及发展趋势,不仅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企业风险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MowbrayA H. Blaachard R H.Williams C A. Insurance.4thed. NewYork: MeGraw-Hill. 1955.

[2] COSO.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 AICP, Sep.2004.

[3] Mark , B.,Chen, A, Nunez. K,and Wright ,L:Working Hand in Hand: Balanced Scorecards and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c Finance, 2006.

[4] McWhorter L B.,Mathedy . M and Frizzell. D. M.The Connection betwee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Smitegic Finance,2006.

[5] Meredith .J.R.and Mantel .S.J.Jr. Project mananagement: a managerial approach. John Wiley& Sons.I n c.2000:19-21.

[6] F.H.Gfiflis.Symeon Christodoulou.Construction Risk Analysis Tool for Determining Liquidated Damage Insm-emence Premiums:Case Study.Journal of ofConstm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0,(6):407-413.

[7] Ming LU.S.M.About Rizk Simplified CPM/PERT Simulation Model.Journal of Consml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0,(3):219-226.

[8] Jiang, J.J., Klein, G., Chen, H.G., The effects of user partnering and user non-support on project performance.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Information Systems .2006,(2):6890.

[9] Bakker, K.D., Boonstra, A., Wortmann, H. Does risk managementcontribute to IT project success? A meta-analysis of empirical evid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0,28 (5), 493503.

[10] D.K,H.Chua and D.Li.Key Factors in Bid Reasoning Model. Journal of construetion and Management,2000,(5):349-356.

[11] S.H Han,J.E Diekmann.Making a risk-based decision for overseas construction projects.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l,21(9):765-776.

[12] L.J Isidore,w.Edward.Multiple simulation Analysis for Probabilistic Cost and Schedules Integration.Joum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2,128(3):2l l-219.

[13] L.J Isidore, W. E dwafd, Gary T.FRY.Integrated probabilistic schedules and estimates from project simulated data.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1,23(9):417-426.

[14] Vito F Uricchio,Raffaele Giordano,Nicola Lopez.A fuzzy knowledge-bas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groundwaterpollution risk evalu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4(73):18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