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骨关节病预防知识(合集7篇)

时间:2023-05-22 16:38:32
骨关节病预防知识

骨关节病预防知识第1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骨结核;认知行为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8-134-02

骨结核全称为骨与关节结核,大多继发于肺或肠,是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引起的一种化脓性破坏性病变,常伴有关节的被动活动和自动活动受限[1-2]。临床上此类疾病的病程较长,且伤口溃后不易收口,容易形成窦道、瘘管等,严重者可出现瘫痪,由此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影响患者恢复[3-4]。本研究为探讨心理干预对骨结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以期给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7例骨结核患者,其中男62例,女55例,年龄19~66岁,平均(42.7±21.7)岁。病程5个月~16年,平均(2.7±1.9)年。发病位置:腰椎48例,胸椎52例,颈椎5例,肋骨12例。所有骨结核患者关节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功能障碍或有关节畸形,经CT检查,结核病灶均未浸入椎管内。117例骨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对照组58例,其中男30例,女28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59例,其中男32例,女2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5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干预措施:通过认知技术和行为技术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改善患者的不良认知,以观察、访谈及健康教育等形式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鼓励。比较两组患者对骨结核知识的掌握程度、防范意识、遵医行为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采用知-意-行评分表[5],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骨结核知识的掌握程度、防范意识、遵医行为进行调查。总分5分,以分数越高为评价效果越好。

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关于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90~100分为很满意,75~89分为满意,60~74分为一般,低于60分为不满意。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很满意+满意+一般。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骨结核知识的掌握程度、防范意识及遵医行为方面比较

干预组患者在知识掌握程度、防治意识及遵医行为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很满意患者12例、满意19例、一般20例,不满意患者7例,总满意度为87.9%;干预组很满意患者16例、满意21例、一般21例,不满意患者1例,总满意度为98.3%,两组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1,P=0.026)。

3 讨论

骨结核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多发病,尤其是在农村及边远山区更为多见[6]。骨结核是一种慢性疾病,发病缓慢,是由结核杆菌引起隐匿性感染,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表现。其发病部位大多数见于负重大、活动多或易发生劳损的骨或关节,常见的是脊柱结核。据统计[7],脊柱结核患者占骨结核发病患者的60%左右,以胸腰椎段结核为最多。骨结核的危害性很大,结核病变引起脓肿破溃,形成脓腔或瘘管,窦道长期不愈,还可能伴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等症状。其对骨头和脊髓侵蚀,造成患者结核性骨髓炎、关节活动障碍等,严重时还可引起瘫痪[8]。大多数患者由于对骨结核知识认知不足,引起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心理,出现不遵医嘱的行为,或者是对疾病重视程度较低,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本研究中我们就护理干预对骨结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经过护理干预后的患者在知识掌握程度、防治意识及遵医行为方面,评分均高于未进行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说明护理干预在对骨结核患者的认知行为具有一定影响,可有效提高骨结核患者对骨结核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识和遵医行为,从而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3%,对照组为88.0%,两组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P

综上所述,对骨结核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可增加患者的认知行为和防范意识,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一定实践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孟桃李,张丽娟,刘靓,等.中医护理干预在骨结核病人围术期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3):229-230.

[2] 叶萍.心理干预对骨结核患者护理效果及负性心理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3(13):84.

[3] 侯广娣.骨关节结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5):76-77.

[4] 陈其义,孔晓海.中药为主治疗骨结核术后窦道62例[J].江苏中医药,2008,40(11):31.

[5] ,张月.健康教育对于结核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6):113-114.

[6] 李建华.某农村山区结核病流行现状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092-1093.

[7] 莫秋平.胸腰椎结核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3):3841-3842.

骨关节病预防知识第2篇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骨科术后 预防 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是由于骨折术后需长时间卧床而较常见的并发症。由于交通事故、运动损伤、老年病人、血脂异常的人群在不断增多,国内外报道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为7%~45%。血栓性疾病最好的方法是预防[1],为此我们通过对骨科术后病人正确的评估,预见性地从病人饮食、体位、功能锻炼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骨科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总体发病率,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8月的骨折病例 117例,其中男78例,女39例,年龄31岁~89岁。人工股骨头置换23例,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21例,股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1例,踝部骨折术后7例,髋关节置换术后18例。胫腓粉碎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重度挫伤1例,脊柱骨折5例,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0例。

1.2 方法 重点强调预防,通过综合评估骨科术后病人,确定高危人群,预见性地从饮食、体位、功能锻炼等多方面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1.3 结果 本组117例患者,术后仅4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仅为3.4%,低于国内外报道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2 护理干预

2.1 相关知识宣教 DVT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认识不足和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而导致的,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DVT相关知识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为何骨科术后病人易并发DVT,让病人及家属对本病有足够的重视,灌输预防为主的理念,为后续开展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病人的配合打好基础。

2.2 确定高危人群 对骨科术后病人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将高龄、肥胖、激素替代治疗、恶性肿瘤、吸烟、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既往有静脉血栓史、手术为骨科大手术、创伤严重、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极高危的重点预防对象。对高危病人,不宜采用下肢静脉输液,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以预防血栓。

2.3 体位干预 术后2h可改变一次病人的体位,使之重力有所倾斜,以改善受压侧肢体血液循环,既可预防肺部感染,又可减轻下肢静脉压力,有利于静脉回流,是预防DVT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术后注意保持患肢正确体位,患肢应高于心脏平面约20~30cm,膝关节屈曲15°,使髂骨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下肢静脉血栓的好发部位在比目鱼肌的静脉窦内,因此,为了防止小腿肌肉的长时间受压,可在足关节下方置4cm厚的小沙袋,使小腿腹部离开床面,以利小腿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

2.4 饮食干预 饮食对DVT的预防起着重要作用,诱发DVT的重要原因是血液粘度增高,因此积极主动配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降低血液粘稠度;同时保证每日水分的摄入,能起到降低血液粘稠度和预防大便干燥的双重效果,避免因便秘而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骨科病人以男性比例大,由于香烟中的尼古丁刺激静脉血管收缩痉挛,因此干预戒烟落实情况,可降低骨科术后病人DVT的总体发病率。 转贴于

2.5 功能锻炼干预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DVT最积极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锻炼能有效加速肌肉泵的作用,促进下肢静脉窦的血液向心回流,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的内环境,增加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因此24小时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针对不同个体制定不同的活动计划,加强患者肢体主动与被动活动,是预防DVT的关键。方法包括主动肌肉关节活动、被动肌肉按摩、使用弹力绷带等等。麻醉清醒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使小腿肌群及股四头肌有节律的等长收缩运动,促使静脉回流;老人、小孩或对疼痛较敏感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差,可指导其家属使用向心性按摩手法,即用手掌面、掌根部贴紧皮肤从肢体远端自下往上、向心方向进行按摩,每日3~4次,每次按摩约30min,功能锻炼的基本原则是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以病人可以耐受的个性化原则。

3 小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凝血机制活化后所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骨科术后病人要卧床并限制患肢的活动,静脉血流淤滞和静脉膜的损伤,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使其认识到预防DVT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的预防方法,如饮食、体位等配合,加强术前评估,确定高危人群并重点预防,术后功能锻炼越早,越能有效预防DVT的发生。临床护理实践表明,积极、系统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术后病人DVT的总体发病率。

骨关节病预防知识第3篇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治未病预防;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02-84-03

Knee osteoarthritis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ideas

FENG Xiaoxia CHEN Yanmei YOU Kaiyan

Liwan District Hualin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of Guangzhou City, Guangzhou 5101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of knee joint at the end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method and its effect. Methods 120 cases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reated from terminal disease prevention of high quality of nursing, the nursing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deal effect in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3.3%,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3.3%)(P

[Key words] Knee osteoarthritis; Treatment of terminal disease prevention; Nursing methods

膝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1],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它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膝骨性关节炎在60岁以上者发病率达到42.8%,并且其发病率女性要高于男性,其性别比例大约为1U2[2]。因此,其关于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防治方法和手段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3-4]。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使得患者治疗后反复发作,容易造成患者二次伤害。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显得至关重要[5]。为了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治未病预防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12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治的120例患者病历资料等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有60例,男33例,女27例,患者年龄49~84岁,平均(59.3±1.2)岁;对照组有60例,男34例,女26例,患者年龄50~86岁,平均(66.7±0.8)岁。本次研究中,两组对其护理方法等具有知情权。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患者入院后,加强患者日常护理,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向患者宣传膝骨性关节炎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n 男/女 年龄(岁) 平均年龄(岁) 病程(月) 平均病程(月)

实验组 60 33/17 49~84 49.4±1.4 1~6 3.5±2.4

对照组 60 34/26 50~86 46.7±0.8 1.2~6.5 4.2±3.1

x2/ t 12.11 9.87 8.73

P 0.051 0.068 0.07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组别 n 自理能力恢复 治疗满意度

完全恢复 部分恢复 未恢复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实验组 60 50 6 4 55 3 2

对照组 60 42 8 10 48 4 8

x2 5.78 5.13 4.67 4.16 3.23 2.11

P

等[6]。实验组从治未病预防角度进行优质护理[7],具体方法如下:(1)知识宣教。患者入院后,要加强患者膝骨性关节炎相关知识宣传,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健康教育过程中可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背景等采取多途径措施宣传,发挥优质护理优势。(2)急救措施。对于病情比较严重患者,要立即对患者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治疗前后可以向他们分发卡通小卡片,有利于与患者以及家长拉近距离。(3)优质护理。根据患者情况实施优质护理时要充分调查职工积极性[8],定期为患者发放问卷调查等,积极采取患者意见,并召开座谈会等,从而为医护人员完善服务质量等提供依据[9]。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3.3%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3.3%)(P

3 讨论

近年来,优质护理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这种护理模式的实施能够减少医患纠纷,让患者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让患者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去预防这种疾病,更多的让患者参与其中。

表3 两组并发症、护理失误发生率、住院费用比较[n(%)]

组别 n 并发症 护理失误

实验组 60 2(3.3) 0

对照组 60 8(20.0) 6(15.0)

x2 6.65 5.12

P

3.1 心理护理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入院后均伴有一些临床症状,严重患者甚至出现关节剧烈疼痛等,不免会产生消极、恐惧等心理。优质护理能够让患者知道自己的治疗方法以及护理等,帮助患者消除消极心理,使得患者能够更好的接受治疗、配合护理,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避免患者拒绝治疗延误最佳治疗时间[10-11]。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3.3%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3.3%)(P

3.2 加强优质护理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更多的时间在病房中度过,通过优质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消磨时间,增加家属和患者对我院的认同感。患者在采用优质护理时要加强优质护理,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过程中要加强膝骨性关节炎疾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降低了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护理失误率。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13.3%)(P

3.3 加强应急措施

为了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医院应该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制度等,定期组织职工进行规章制度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及时找出外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并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从而提高医院的护理治疗,降低风险系数。

综上所述,膝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发病率相对较高,且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医护人员应该从治未病角度出发加强膝骨性关节炎预防,并且做好患者护理工作,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版)[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0):1.

[2]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37(7):1261-1262.

[3] 尚栋仁.“治未病”思想与现代疾病的三级预防理论是相通的[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21(16):1322-1323.

[4] 宋敏,温孝明,安文博.运用“治未病”思想探讨骨科慢性病的防治策略[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2):55-58.

[5] 刘渝松,马善治,郭亮,等.中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5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5-8.

[6] 王常海,李峰,张蓉,等.膝骨性关节炎经筋辨证的步态分析研究[J].中国针灸,2010,30(3):183-187.

[7] 许凤娟.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及健康宣教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9):45-46.

[8] 宋元芬.浅谈可是护理查房的实施与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学刊,2007,4(9):250.

[9] 陈大伟,张方建,白书臣,等.中医外治三联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2,53(5):399-402.

[10] 宋祺鹏,毛德伟,李卫平,等.中年女性与老年女性正常行走足底压力分布特征[J].山东体育科技,2008,30(1):88-90.

[11] 张昊华,闫松华,刘志成.footscan SCSI高频平板测试不同膝骨关节炎患者自然行走步态的生物力学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3):8019-8023.

[12] 刘军,魏波,宋丽君,等.替勃龙对绝经期妇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82-2183.

骨关节病预防知识第4篇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8月的骨折病例117例,其中男78例,女39例,年龄31岁~89岁。人工股骨头置换23例,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21例,股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1例,踝部骨折术后7例,髋关节置换术后18例。胫腓粉碎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重度挫伤1例,脊柱骨折5例,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0例。

1.2方法重点强调预防,通过综合评估骨科术后病人,确定高危人群,预见性地从饮食、、功能锻炼等多方面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1.3结果本组117例患者,术后仅4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仅为3.4%,低于国内外报道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2护理干预

2.1相关知识宣教DVT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认识不足和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而导致的,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DVT相关知识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为何骨科术后病人易并发DVT,让病人及家属对本病有足够的重视,灌输预防为主的理念,为后续开展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病人的配合打好基础。

2.2确定高危人群对骨科术后病人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将高龄、肥胖、激素替代治疗、恶性肿瘤、吸烟、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既往有静脉血栓史、手术为骨科大手术、创伤严重、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极高危的重点预防对象。对高危病人,不宜采用下肢静脉输液,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以预防血栓。

2.3干预术后2h可改变一次病人的,使之重力有所倾斜,以改善受压侧肢体血液循环,既可预防肺部感染,又可减轻下肢静脉压力,有利于静脉回流,是预防DVT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术后注意保持患肢正确,患肢应高于心脏平面约20~30cm,膝关节屈曲15°,使髂骨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下肢静脉血栓的好发部位在比目鱼肌的静脉窦内,因此,为了防止小腿肌肉的长时间受压,可在足关节下方置4cm厚的小沙袋,使小腿腹部离开床面,以利小腿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

2.4饮食干预饮食对DVT的预防起着重要作用,诱发DVT的重要原因是血液粘度增高,因此积极主动配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降低血液粘稠度;同时保证每日水分的摄入,能起到降低血液粘稠度和预防大便干燥的双重效果,避免因便秘而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骨科病人以男性比例大,由于香烟中的尼古丁刺激静脉血管收缩痉挛,因此干预戒烟落实情况,可降低骨科术后病人DVT的总体发病率。

2.5功能锻炼干预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DVT最积极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锻炼能有效加速肌肉泵的作用,促进下肢静脉窦的血液向心回流,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的内环境,增加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因此24小时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针对不同个体制定不同的活动计划,加强患者肢体主动与被动活动,是预防DVT的关键。方法包括主动肌肉关节活动、被动肌肉按摩、使用弹力绷带等等。麻醉清醒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使小腿肌群及股四头肌有节律的等长收缩运动,促使静脉回流;老人、小孩或对疼痛较敏感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差,可指导其家属使用向心性按摩手法,即用手掌面、掌根部贴紧皮肤从肢体远端自下往上、向心方向进行按摩,每日3~4次,每次按摩约30min,功能锻炼的基本原则是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以病人可以耐受的个性化原则。

3小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凝血机制活化后所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骨科术后病人要卧床并限制患肢的活动,静脉血流淤滞和静脉膜的损伤,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使其认识到预防DVT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的预防方法,如饮食、等配合,加强术前评估,确定高危人群并重点预防,术后功能锻炼越早,越能有效预防DVT的发生。临床护理实践表明,积极、系统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术后病人DVT的总体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刘聪,夏文芬,付丽萍,等.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护理方法及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12(4):47-49.

骨关节病预防知识第5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股骨粗隆间骨折;褥疮;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98-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常见的骨折之一,根据受伤时受力的大小可发生在任何成人年龄段,而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及身体协调性降低等因素而尤为常见[1]。患者长期卧床,患肢牵引制动,年老体弱,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在临床工作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这对患者的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对4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系统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88例老年患者,按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56~84岁,平均(67.3±5.1)岁。观察组45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58~83岁,平均年龄(67.0±8.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及治疗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纳入标准:⑴无精神病史、意识障碍或言语障碍者;⑵主观配合检查;⑶小学以上学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按照常规程序进行护理及指导,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指导与术后功能锻炼期的护理及指导,饮食、及心理教育等方面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系统健康教育,强化褥疮相关知识,贯彻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念,具体措施如下:

1.2.1 对患者每人发放一本股骨粗隆间骨折和有关治疗护理方面相关知识简介;每天给患者讲解相关知识,采用专题讲座,同病房小组讨论,示范法,个别会谈利用视听教材的应用等方法强化健康知识。注重效果反馈和患者知识需求,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教育。

1.2.2 从入院起,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所处疾病不同阶段,主动向患者介绍功能锻炼的方法,预防褥疮的措施,并给予现场指导。

1.2.3 每天了解患者功能锻炼情况,了解全身皮肤完整性;让患者认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预防褥疮的可行性。

1.2.4 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入院时、入院中及出院时,包括:⑴心理教育:从患者入院始,主动向患者介绍此病的特殊性即牵引制动、功能恢复的过程及时间,主动介绍主管护士、医生及同病室的病友,介绍医院环境及相关制度等,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陌生感,增强医患见的信任感。⑵减轻局部受褥的重要性及方法:保持床整清洁、无屑,床上搽浴每天2次,使用便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硬拉硬塞,必要时在便盆沿上垫以软纸和布垫,以防搽伤皮肤[2]。勤翻身,1次/2h,由护士协助,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预防骨折移位。按摩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正常健康的皮肤,给予适度的按摩能起到预防褥疮的作用,但对于骨隆突处已发红的皮肤或者脆弱型的皮肤,局部的按摩则易引起表皮的损伤,属于禁忌的。⑶讲解功能锻炼的要领:①术后平卧,患肢处于髋关节外展15°,膝关节保持屈曲15~30°,踝关节保持90°位置,患肢行骨牵引,两腿之间放软枕,防止髋关节屈曲、内收或内旋[3]。②术后3~5天做CPM仪治疗(关节功能锻炼器)被动运动,一般从20~30°开始,2次/d,1~2h/次,以后每天增加5~10°,术后2~3周达到屈髋90°,但最多不能>90°。③患肢肌力练习:术后根据患者伤口疼痛情况进行下肢股四头肌锻炼,其方法是:背屈踝关节,小腿下压床面使股四头肌收缩,维持5~10s,放松2s,重复进行。④术后1~2周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扶双拐、患侧下肢不负重下地,恢复人体直立模式,练习行走。⑤术后3月,骨折基本愈合,进行髋关节被动锻炼:患者仰卧位,家属一手握患者膝关节,一手握足跟,患者足底自然放于术者前臂,使患肢屈膝屈髋。缓慢匀速使髋关节屈曲、伸直、内旋及外展等,每个动作不少于10s,休息5s后重复动作,时间不少于30min。⑷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术后6个月避免坐矮凳、交叉双腿、盘腿、单髋负重、患髋下蹲、防身体过度前倾,如厕时使用坐厕,防关节受压。3个月内髋关节屈曲不超过45°,以后逐渐增加但不超过90°[4]。3个月内避免患侧卧位,穿裤子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子时伸髋屈膝进行。应穿防滑鞋,以免跌倒。术后定期来院复诊。

1.3 评价方法 在健康教育前、后,采用自制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有关股骨粗隆间骨折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功能锻炼知识及褥疮的预防知识等,并将两组患者褥疮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问卷经过信度调查,信度值为0.92。

1.4 统计学处理 资料经整理核对后,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见表1。

3 讨论

统计结果显示:系统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其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也能够降低患者褥疮的发生率,这与李珊[5]等的研究报道相一致。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褥疮的发生与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关,而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及了解程度与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的健康教育及教育方法有关。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大多起病突然,缺乏心理准备,加之疼痛等原因,患者大多有焦虑、恐惧、悲观及不能正视疾病等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应该积极热情地接待患者,主动介绍主管医生、同病室的病友、周围环境、作息制度及探视制度等,使患者对治疗环境有初步了解;同时给患者准备舒适的床单位,安置舒适的,缓解疼痛;给患者讲解有关该病的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等,并告诉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疾病恢复的重要条件,使患者有亲切感、安全感,初步形成良好的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心理状态。总之,对患者及早的心理评估,实施健康教育,消除患者来自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和误区,使患者形成正性心理,才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6]。从患者一住院,医护人员就要主动介绍褥疮预防的相关知识(如褥疮的易发部位、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等),使患者掌握褥疮的预防方法和措施等,并督促患者及家属实施。

人接受信息到行为改变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在制定健康教育目标和计划时,一定要重视对患者评估,也就是患者的接受能力与需要进行有效宣教:对于文化层次低、适应能力差的患者,应多次讲解,不厌其烦地耐心说教,语言力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便于患者理解、掌握和接受;对于文化层次高、接受能力强的患者,可根据需要介绍疾病的病因、现状、自我心理调节等,让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和应对方法有非常清楚的了解,做到积极配合,同时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注意患者反馈,将患者的言行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避免健康教育走过程,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尤其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存在恐惧、悲观等情绪,要针对患者的心理讲解有关疾病相关的常识、饮食及功能锻炼知识、治疗进展、疾病预后等知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减少褥疮的发生。因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预防褥疮依从性及重视程度,从而降低其褥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灵红.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61-262.

[2] 郝小红.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护理,2005,11(24):2128-2129。

[3] 郑晓玲,葛春花,蒲辉战.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 2012,6(9):138.

[4] 秦玉荣,秦玉坤,牛杰.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216-217。

骨关节病预防知识第6篇

【关键词】马尔康;大骨节病;重视程度。

【Abstract】 the kaschin-beck disease is a kind of regional disease caused by many factors. The cause of it is still unknown. This disease mainly harm the articular cartilage of the children from age 5 to 15 and eventually lead to enlargement of deformation joints. Kashin-beck is largely influenced by theenvironment, and it is difficult to cure thoroughly once the patients have it. In the program of this summer, our team from multiple aspects investigated the local people’s the awareness to this disease b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which showed that Barkam,as the high risk area, most of its resident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isease.

【Keywords】 barkam, kaschin-beck disease, emphasis

引言: 大骨节病(在国外又称Kashin-Beck病)是一种慢性的骨关节对称畸形的地方病,国内又称矮人病、算盘珠病等,俗称“柳拐子病”或“水土病”。 在我国分布范围大,从东北到西南的广大地区均有发病,主要发生于黑、吉、辽、陕、晋等省,多分布于山区和半山区,平原少见此次调查的地方就位于西南地区的四川省马尔康县,是海拔较高的山区。此病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以儿童青少年居多,无性别差异,但多体现在老年人身上,表现为:少年时期的体形矮小,关节粗大,手指短粗小,下肢出现膝内翻,膝外翻或髋内翻畸形,足部扁平,且发病年龄越轻,畸形越严重;成年老年时期,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则会继续恶化,严重影响行动。本病常见的合并症有:

1.体型矮小,侏儒型。

2.关节粗大,并有疼痛与活动受限,以踝关节发病最早,接着顺序为手指关节、膝、肘、腕、足趾关节和髋部。

3.膝内翻、膝外翻或髋内翻畸形。

4.骨关节炎,行走不便。

治疗方面,对症治疗可减轻疼痛,有明显关节畸形者可手术治疗,因游离体引起交锁和疼痛者可摘除游离体,因骨唇过多过大而影响关节活动者可将骨唇切除以改善功能,有关节内翻、外翻者可作截骨术。因多系双侧性或多发性病变,不宜作关节融合术。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调查主要针对马尔康当地居民。

1.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欲调查1500人,实际调查1500人。

1.3调查内容及统计学处理方法:

此次调查问卷包括了调查对象的基础信息、调查对象对大骨节病病征及病因的了解、调查对象中大骨节病患者的就医状况和该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调查对象对大骨节病的预防措施的了解。在统计学方法上,调查问卷回收后用SPSS16.0软件进行问卷数据录入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调查结果

2.1基础信息

在性别方面,所有被调查者中女性有798人,占被查者人数的 53.20%;男性有702人,占被查者人数的46.80%。在年龄方面,20~30岁的被调查者有221人,占总体人数的14.73%;30~40岁的被调查者有379人,占总体人数的25.26%;40~50岁的被调查者有647人,占总体人数的43.13%;50~60岁的被调查者有253人,占总体人数的16.87%。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患有大骨节病的被调查者有809人,占总体人数的53.93%;未患大骨节病的被调查者有691人,占总体人数的46.07%。

2.2调查对象对大骨节病病征及病因的了解

①您所了解的大骨节病有那些表现?(可多选)

3调查分析

3.1重视程度方面

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马尔康当地居民对大骨节病病征的认识程度普遍较高,但仍有居民对此不了解,这就造成了在大骨节病初期无法得到及时的诊治。除此之外,当地居民在感到关节不适或疼痛时,就医积极性不强,从而造成了治疗的延误,并加重了病情。综合来看,马尔康当地居民对于大骨节病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对大骨节病也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但也有一些当地居民并不了解该病,对其防范意识也较薄弱,因此加重了病情,并被该疾病带来的折磨与痛苦影响着生活。

3.2大骨节病的防治方面

从以上数据分析,马尔康当地居民在饮食和日常生活方面对大骨节病的防治措施了解程度相对较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骨节病的发病几率。据走访了解,当地政府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相关预防大骨节病的援助补贴,其中包括发放含硒的粮食等预防或缓解大骨节病症状的有效措施。据当地居民反应,当地政府还对该疾病进行过知识宣传。由此可以看出,大骨节病在马尔康地区非常普遍,发生率也较高,这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以及当地居民的饮食条件密不可分。

3.3治疗意见

大骨节病的按摩推拿治疗,具有舒筋活络,活血止疼,增进关节恢复功能的功效。以捻揉手法为主。但是不宜重按,以防骨折。大骨节病的针炙、理疗治疗,也是止痛、解痉和改善关节功能的对症疗法。

除传统的针炙、拔火罐、按摩之外,还可因地制宜采用泥疗、蜡疗、矿泉浴等疗法,也可使用热电刺激疗法、离子导入疗法等。离子导入的溶液可用5%硫代硫酸钠。

大骨节病的药物治疗,一是针对可能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药物治疗,这类药物适用于早期病人,旨在阻断病情发展,促进病变修复。二是针对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的药物治疗,这类对症治疗药物甚多,可用于各个时期的病人。这类药物不仅有止痛作用,还能抑制蛋白质水解酶,促进软骨病变修复。但长期服用应注意其副作用。

大骨节病的手术治疗是对严重关节畸形、关节挛缩或时有关节交锁的Ⅱ、Ⅲ度病人可施行矫形外科手术,剔除关节游离体,清理关节内部,矫正畸形。常能收到良好效果。

3.4意见和建议

由于马尔康当地仍有部分居民对于大骨节病的重视程度不高,包括对大骨节病的认知程度较低、就医积极性不高以及对该病的防治意识薄弱并且不够深入,这些因素都间接促进了大骨节病的发生。对于这些情况,经过讨论,结合问卷中相关内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根据大骨节病的三种病因说所描述,我们发现该病的出现或多或少是受当地水、粮质量影响,特别是粮食中镰刀菌污染严重时,发病率颇高,因此改水、换粮或提高谷物的质量,是防治大骨节病的主要措施。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不容小觑,如不及时对环境加以治理,那么大骨节病的发病人数必然会逐年上升。因此,我们应该从控制环境污染,从源头上控制大骨节病的发生。

其次,大骨节病一旦患上便不可根治,而马尔康是大骨节病的高发地区,因此当地政府和医院应该加大举办大骨节病知识讲座的强度,包括大骨节病的基本知识、危害以及预防措施,以求每一位居民都能对大骨节病有一定的了解。

最后,当地医院应定期举办义诊活动,以便当地居民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并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刘致函. 大骨节病病因研究概况 [J]. 西安医学院学报, 1979,3:4-15.

[2]杨建伯. 大骨节病发病与流行的机制 [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998, 17(4):201-206.

骨关节病预防知识第7篇

摘 要:为降低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提高绝经期妇女晚年的生活质量水平,该文在查阅各文献的基础上,对围绝经期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雌激素降低、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从饮食、运动、用药以及中西药预防与保健指导进行一定的综述。同时强调要加强围绝经期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注重对围绝经期妇女的疾病健康宣教,提高其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帮助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积极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关键词:围绝经期 妇女 骨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 保健指导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a)-0159-0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并引起骨骼压缩使体格变小,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疾病[1]。围绝经期的妇女,雌激素缺乏使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骨质吸收速度快于骨质生成,促使骨质丢失变为疏松。据有关文献报道,围绝经期过程中约25%的妇女患有骨质疏松症[2]。

1 围绝经期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1.1 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雌激素缺乏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认的事实。此外,钙调节激素分泌失调可致使骨代谢紊乱。人体有三种钙调节激素,即降钙素(CT)、甲状旁腺激素(PTH)及1,25(OH)2D3。CT可降低骨转换,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该激素在绝经后明显降低,导致骨吸收增强;PTH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使骨代谢活跃,促进骨吸收。这些内分泌激素的改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骨质疏松的发病率。

1.2 饮食结构不合理

低钙摄入是一个全球性的营养问题,居骨质疏松症诸膳食危险因素首位。据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的资料报道,75%成人的钙摄入量不足以维持其骨量,中国人钙的摄入量仅为需要量的半数。钙补充不足导致血钙降低,刺激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促使溶骨增加[3]。同时,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过量均对钙的平衡和骨钙含量起负性调节作用。维生素K缺乏可影响骨钙素的羧化,未羧化的骨钙素的升高,可加速骨量丢失,易致骨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4],粗粮摄入量≥100 g/d亦是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这可能与粗粮富含非水溶性纤维, 摄入过多不利于肠钙吸收有关。

1.3 生活方式的影响

吸烟易诱发该病。随着年龄增长,户外活动及日照减少,导致维生素D合成降低,肠道钙磷吸收下降,使骨形成及骨矿化降低,从而增加了发病风险。

1.4 对疾病预防的认识与行动力不足

绝大部分围绝经期妇女缺乏骨质疏松预防知识,且相关健康行为方面较差,如:没有日常饮用牛奶的习惯等,导致一级预防落实不理想,提高了发病率。

2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2.1 饮食指导

鼓励围绝经期妇女摄入高钙的食物,如:豆浆、牛奶及其制品等,经常食用牛奶、吃豆制品者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明显低于不食用者[5]。推荐摄入适量蛋白质,并尽量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鱼类、瘦肉、芝麻等。建议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并注意不要同时摄入含钙食物,以免影响钙的吸收。此外,应减少酒和咖啡的饮用。

2.2 运动指导

鼓励进行足量的户外活动,以改善下肢肌力、增加肌肉与骨的强度、刺激骨形成[6]。根据个人情况,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建议每周进行3~5次的有氧运动,每次0.5~1 h,长期坚持能有效提升女性的雌激素与骨密度,对骨折的预防有显著作用。适当加强日光照射,有利于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改善平衡失调,降低跌倒摔伤的风险与骨折的发生率,但应注意避免暴晒等造成皮肤损伤。

2.3 用药指导

2.3.1 西药

补充钙剂是较安全方便的预防方法,合理服用含钙量高、体内易溶解、接近中性、安全无毒、生物利用度高、价廉等理想的钙剂,建议使用碳酸钙[7];或选用国产依替磷酸二钠片(HEBP)及钙制剂(天九肾骨胶囊),对围绝经期妇女预防钙丢失而导致的骨质疏松有较好的疗效[8]。口服钙剂应在餐后1~1.5 h,多饮水,防止泌尿系结石。激素替代疗法能够从病因上进行有效预防,尽量选择天然雌激素,以增加体内性激素水平,减少骨吸收,但应明确用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以及服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不可随意停服、漏服、增减量,避免盲目用药,要遵循个体化原则。绝经早期的妇女进行短期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可以长期预防骨质疏松[3]。使用激素者,要定期进行妇科、乳腺检查,反复阴道出血应适当减量甚至停药[1]。

2.3.2 中药

中药预防治疗具有整体调理且不良反应小的优势。如运用古方,服用二至丸6月后,可明显增高雌二醇(E2)、骨密度(BMD)水平;或选择固定成方,如:仙灵骨葆胶囊、成药龙牡壮骨颗粒等可有效增加骨密度,升高围绝经期妇女的性激素水平及骨钙素,前者的疗效更显著[9]。

2.4 健康教育

针对围绝经期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人群,开展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与综合治理。有研究报道[10],进行疾病预防的认知干预,可纠正围绝经期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错误认知,树立正确的疾病预防观念,提升健康信念和提高预防保健行为,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3 结语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代谢病之一,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进行预防与保健指导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合理摄入高钙、高维生素、适量优质蛋白的食物,调整饮食结构不仅是最简单易行的措施,也是预防此病的基础,应得到重视与推广。其次,适量户外活动与日照,促进维生素D与钙的合成、吸收也是预防该病的重要举措。必要时,遵医嘱正确服用性激素、钙剂以及中药等预防性药物,尽量以最小的用量达到较显著的预防疾病的作用。最后,要积极树立健康信念,提高预防保健行为的落实率,以真正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14-619.

[2]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71-273.

[3] 王一云.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B8):298.

[4] 李宁,黄振武,梅菊红,等.饮食因素对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2):182-183.

[5] 谭晓燕.珠海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研究[J].海南医学,2007,18(8):21.

[6] 张艳莉,郑永梅,孙丽君,等.骨质疏松症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8,6(29):2670-2671.

[7] 刘晓芳,许良智.补充钙剂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9(1):37-41.

[8] 高巍,张雪莲,张颖杰.依磷防治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01(5):33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