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消防工程技术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4-21 18:54:09
消防工程技术论文

消防工程技术论文第1篇

1.1火警探测器智能型火灾预警系统,是提供火警信号、火场定位及火势规模发展的信息来源,在火警探测器中可发出警报语音,除侦测到烟或热的警报器发出警报外,其余被设定需连动的警报器也会发出火警警报。

1.2地区影像监视器智能型火灾预警系统可以提供火警时警报区域现场影像状态,这可作为现场监控及状况确认的功能。

1.3智能型火灾整合装置主机SmartBox(以下简称S.B)S.B是系统的核心构件,属于系统整合主机,负责接收来自火警自动警报设备中火警受信总机或火警探测器的火警信息,以及影像监视器的视讯信号;对火警信息进行逻辑判断,对各项功能控制设备发送各种指令。S.B可借助互联网或电话传输线的方式,直接联机当地消防分队与设定人员移动电话,进行火警或紧急事故通报。S.B主要为大尺寸触控屏幕、工业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变压器及紧急电源、消防连动节点转换器、无线通讯发送与接收器等构件组成。

1.4广播喇叭这是指微型广播喇叭,配置于建筑物出入口(公寓、工厂、各户卧室等)、楼梯间等,内置预设录的语音,针对防护场所环境及收容状况,在不同火灾情境下的避难逃生指引,先行预录成标准语音,在系统中接收主机传来的连动信号进行不同等级、情况的避难语音引导。

1.5其它连动装置指照明控制器、门窗磁簧开关控制器等设备控制器,连接S.B成为系统回路,并接受来自S.B的指令进行设备的开启与关闭作业。S.B一般使用在私人场所,设置在室内出入口附近,作为消防抢救与警报及信息通报使用,如设于大楼或公共场所时,S.B将与火警受信总机设置在同一空间,并监视连动公共空间的相关设备,在私人领域时,则以副机进行连结,连接各私人领域的相关设备,主机与副机间采用有线连接,进行相关火警探测或连动设备的监视。

2智能型火灾预警系统的功能发挥

2.1火警探测一是应用于无设置火警自动警报设备的建筑物或场所。系统以警报器结合S.B,从而达成及早探测、误报过滤及寻址定位功能;系统安装警报器将定制化,针对建筑物环境建议安装点及种类;警报器具备蓄积功能可延迟发报过滤误报产生,待确认火警信息后才通知S.B,进行后续通报作业;警报器发出信号可设定房间位置。二是应用于依法需设火警自动警报设备场所。火警受信总机可与S.B信号连接,由火警系统提供火警侦测及定位功能,并随时间发展获取其它探测器动作位置,传递后续信息,以便从S.B屏幕上判读火点位置、火烟蔓延范围,并过滤误报问题;该建筑物如与火警受信总机信号连结困难时,可独立安装无线警报器,达成火警探测功能。

2.2信息通报一是连动警报功能。一般警报器感应火灾仅在起火房间警报,住户其它房间或楼房不易听到警报声,本系统可设定连动警报,起火房间警报启动,其它房间对楼层警报器也会警报,并可语音告知哪个房间火警;应用于已设火警自动警报系统场所,则以微型喇叭或安装于室内的副机进行连动。二是手机通报功能。应用于不需设火警自动警报系统场所,本系统以警报器结合S.B,当探测到火警时,立即以事先设定的文字简讯或搭配闭路电视影像,依设定的手机号码传送火灾信息;应用于已设火警自动警报系统场所,本系统连接原火警自动警报系统,当探测器感应启动,S.B可自动传讯通报事先设定手机,如工厂经理、业主、医院主任、主管等,可回拨当时值班人员,管理人员,查明是否已前往查证是真火警还是假警报,如场所装有闭路电视系统,也可传送现场影像,看是否已有火烟,如为真火警则立即报119,如此可解决误报效应问题。三是119报案功能。当火警探测器或警报器探测火警启动,本系统S.B会以内建语音或简讯方式自动将起火地址、楼层及特定事项自动向辖区消防分队或消防局119报案。

2.3避难逃生系统S.B可结合设置于各类建筑物与场所出入口、通道楼梯间的微型广播喇叭,平时作为一般室内广播使用,火灾时S.B将依照建筑物环境,拟逃生计划及避难路径进行定制化语音设定,火灾发生时进行逃生避难广播导引,该S.B并自动依最先启动警报区域及后续警报启动顺序,区分危险等级,广播提供当时民众逃生避难导引,避免火警、民众因惊慌失措而做出错误的避难行为。

2.4紧急应变设有警卫的建筑物,大部分需设置火警自动警报设备场所,必须随时监控建筑物内所有发生的事故或状况,实际上保安由于流动性大,工作性质偏重经常偏向于防盗及区域安全,对发生频率不高的火灾应变,培训不足,警觉心容易松懈,一旦火警紧急事故发生,保安人员难以及时做出准确判断,影响救援。本系统在警卫室安装S.B,并与相关设备连动,在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S.B会事先设定不同情境,将应变步骤及原则以简要文字显示于主机屏幕上,提供保安紧急应变指引。

2.5提供救灾信息本系统在协助救灾的功能上,提供消防人员在出勤时,就能取得受灾户的地址及基本数据,在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后,由S.B上就能取得起火点位置、火灾范围及延烧顺序信息,提供消防人员火势判断作为战术战技抢救布署的重要参考,发挥有效的救援行动,并保障消防救灾人员的安全性。

3结束语

消防工程技术论文第2篇

参考文献的撰写是一项用在学术研究论文末尾的国家标准参考文献,它的格式要求是有统一性的,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消防工程论文外文参考文献,希望小编整理的这些可以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到来帮助。

消防工程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门琳.在建消防工程管理与验收前消防设施检查[J].山东工业技术,2016(11):104-104.

[2]李洋.搞好消防工程验收提高建筑安全保障[J].科技信息,2014(7):203-203.

[3]王惠.强化消防竣工验收中消防产品监管措施的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4,30(4):93-95.

[4]岳忠敏,赵嫒嫒.消防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18):16~18.

[5]沈国卿.消防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7(4):145~147.

[6]覃学敏.浅析消防工程质量管理[1].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13(9)67~69.

[7]郑良恒.浅析消防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l(26):56~58.

消防工程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钟素银.分析消防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09)

[2]郭彦伟,郝鑫.消防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5)

[3]沈国卿.消防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7.

[4]覃学敏.浅析消防工程质量管理[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13.

[5]杨再林.建筑消防工程施工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6).

消防工程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代忠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1,1.

[2]范世雄.浅谈消防工程施工的常见问题及控制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4)

[3]余洪亮.工程消防施工问题及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3).

[4]周亚飞,刘茂.基于GIS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价及其在防灾规划中的应用[J].灾害学,2010(21).

[5]曹建国.城市火灾防救对策——以陕西省为例[J].灾害学,2008(21).

[6]孙莹莹.气候条件对城市火灾的影响规律[J].武警学院学报,2010(10).

消防工程技术论文第3篇

关键词:消防技术;工程建设消防;标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2012)20-0054-01

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是我国的公安消防机构审查、核定、验收的主要依据,也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工程验收的主要参考,更是公安消防系统开展日常的消防监督、消防检查及消防执法的技术参照。

一、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概述

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主要指根据《标准化法》及相应的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制定和颁布的,用以确保工程建设消防技术安全的国家性、行业性及地方性的不同标准,这些标准也是国务院各部委及地方各部门按照《标准化法》法定程序出台的,以规范我国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相关领域的准则及规定,更是建设、设计、施工、生产等不同单位及公安消防机构实施工程施工、产品安全生产、开展消防监管的主要依据。

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又名为工程建设消防技术规范,主要是按照《标准化法》制定的,用于保障工程建设消防安全及公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强制标准。我国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特别是消防安全规范作为国家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的组成部分,对于增强我国各类建筑物的预防火灾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工程建设、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工程验收等具体活动中,所有开展工程建设行为的单位及相关人员一定要依照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开展工作,严格执行相应规范,这是各个单位及公安消防机构的必须达成的消防安全工作的共识。

二、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强制性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条款设置标准未能一致

科学规范的强制性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条款作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在开展工程建设工作时一定要遵守的标准,同样也是公安消防机构开展消防安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必须着重控制的工程消防质量的依据,其条款规定必须严谨细致。但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虽属于强制性标准,但在不同地区的条款设置标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可以参考的标准,造成无法有效开展工程建设消防的质量控制工作。其中尤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现得尤为明显。

(二)不同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针对同一问题的规定相互矛盾

这类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不同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对同样的消防设施的规定却不一致。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应急的照明灯具及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等对应的备用电源规定其持续供电时间是30分钟,对疏散和应急照明灯具的光照照度则是按楼梯间不得低于5勒克斯、人员密集场所不得低于1勒克斯及疏散走道不得低于0.5勒克斯,且这些规定是强制性条款。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这方面的规定则是高过100米的建筑的应急的照明灯具及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等对应的备用电源规定其持续供电时间是30分钟,其他的则是20分钟,而针对疏散和应急照明灯具的光照度只提出了要高于0.5勒克斯的要求,且不属于强制性条文,这就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相互矛盾。

三、提高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统一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设置标准,加强强制性规定

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条文的用语必须统一,我国相关部门可以修订相应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统一设置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及规范的强制性规定,避免再次出现各类消防技术标准间的规定互相矛盾,难以操作的问题。在确立和修订相应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条文时,也要注意规范条文用语,尽可能少使用“宜”或“不宜”等意思模糊的词语,以免产生操作不明确问题。

(二)提高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的审核质量

虽然我国《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的第18条规定,审核合格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条件之是建筑总平面布局、建筑平面布置、建筑耐火等级、建筑构造、建筑安全疏散、建筑消防、建筑给水、建筑消防电源及建筑配电、建筑消防设施等各个方面的设计必须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条文规定进行,且在第48条明确给出了强制性要求的相关定义,即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中的相应规定。针对部分涉及工程验收的评定规则中的内容必须从严进行审核,审核人员要积极并及时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做好交流和沟通,确保工程能够合格验收。

(三)针对不同的违反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违法行为要区分对待

对违反消防技术标准的违法及违规行为必须要区别对待,即要认真教育,又必须依法处罚,以保障执法公正、公平和分开。违反消防技术标准的违法及违规行为主要分如下情况:一是审核时发现有违反消防技术标准的违法及违规行为,则公安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责令相关设计单位进行整改,并采取措施监督和管理直至其改正违规和违法行为,对有着多次违法及违规行为的设计单位要上报至所在地的工程建设对应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理;二是在开展消防设计备案抽样检查及验收时中发现有关单位的违法及违规法行为,则必须针对违法和违规行为的较重程度及后果,给予相应的处罚;三是在消防设计抽查中出违法及违规行为,并且是由工程相应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主观或是故意造成的行为,可能影响到工程质量,则公安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责任单位开展处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在应用及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必须结合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不同方面科学、具体的分析,选用正确、合理的方法进行纠正,以确保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能够得到规范的应用,保证我国建筑工程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庄敬仪.试谈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的几个问题[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8.

[2]刘江民,王俊.论消防技术标准的溯及力与火灾隐患的认定[J].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07,9.

[3]叶军.消防技术标准冲突适用原则探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11.

消防工程技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 消防 应用

在21世纪,工程建设已经不仅仅像过去那样简单,工程建设的要求在不断的增加,除了要求实用以外,还要求美观、大方、抗震性强等等,这些多样化的要求就需要不同的材料,而不同的材料对消防技术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此可见,消防技术对于工程建设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材料上看,消防技术可以保障材料的良好运用,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正常的发挥作用,保障施工的质量。工程在未来的使用中,也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可以说,消防技术对于工程建设是一重强有力的保障,对于现阶段的工程建设来说,必须应用消防技术作为保障。本文就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的应用进行讨论。

一、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应用现状

(一)应用较强

在前文中,我们说到,现阶段的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都会应用消防技术来作为保障。在此,我们来详细谈论一下消防技术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保障。首先,对于工程建设的进度而言,消防技术是一重强有力的保障。在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对于进度问题,是非常看重的,能否如期交工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对于施工人员来说,进度不仅仅意味着要按期交工,还意味着要保质保量。因此,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交工是对施工人员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此时,就需要消防技术这重强有力的保障。众所周知,在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到大量的材料,每一种材料都具有一定的消防隐患,消防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消防隐患的发生,同时对于材料的安全能够较好的把握。施工人员要想保证进度,同时保质保量,在消防技术的应用方面,就必须良好的应用。其次,对于工程建设的质量而言,消防技术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前几年中,无论是电视新闻还是纸质媒体,工程建筑的消防安全事故频发,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重大的消极影响,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近几年的消防技术的广泛与实际应用,工程建设中的消防安全隐患逐渐减少,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逐渐稳定,工程建设的质量逐渐稳定,这都要归功于消防技术的应用。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消防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较强,提供了较强的保障。

(二)存在不足

对于工程建设而言,由于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在消防技术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方说在人员的意识方面,就存在很大的不足。很多的施工人员都没有消防意识,对于一些基本的消防设施都不知道如何运用,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一些基本的消防问题。这在工程建设中是比较严重的隐患。从小的方面来讲,这些隐患并不容易发生,因为隐患较小,而且涉及范围较小,所以很少有人关注;从大的范围来讲,隐患虽然不容易发生,但是涉及人员较多,一旦隐患发生,产生的连锁效应较强,对于工程建设产生的消极影响较大。综合考虑来讲,还是需要将这些隐患及时的排除,避免由小的隐患牵连出大的问题。除了人员的意识问题之外,还有就是设施方面的问题,很多的工程建设中,对于消防设施,都没有落实到位,多数都是摆设,并没有实际的效果,应付检查才是主要目的。对于这样的工程建设而言,消防安全隐患时刻存在,不仅威胁施工人员,还威胁着周围的人们,鉴于这样的情况,必须对消防设施,及时的更正,对于任何一个角落都不能放过。

二、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的应用发展

(一)广泛的调查

对于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的应用而言,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基层的施工人员,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材料和设备,他们是最了解工程的人员,因此,基层的施工人员对于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的应用是最有发言权的。虽然他们没有办法用最专业的语言来形容,但通过广泛的调查,可以对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的应用有一个最直观的了解。比方说,在工程建设中,会有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与他们进行谈话和工作中的探讨,可以得知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的应用现状,而对于他们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调查便可以更加详细的知道消防技术的应用情况。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广泛的调查,便于消防技术的应用发展。

(二)广泛的交流

对于我国的现阶段的情况而言,工程建设的数量不断的增多,但每一个地区的工程都具有自己的地域特点,因此,消防技术的应用不能一概而论。鉴于这样的情况,各个地区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的应用必须进行广泛的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广泛的交流之后,促进本地区的消防技术的应用,保证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从小的方面来讲,广泛的交流能够使人们应用放心的工程;从大的方面来讲,广泛的交流能够促进整个工程建设行业消防技术应用的发展,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版块,将这个版块发展好,对于百姓和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深入的研究

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的应用,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我国要想在这个版块获得比较大的成就,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培养多方面的人才,加强科研力量,与国际接轨。深入的研究不仅仅意味着要从工程建设方面研究,还要从其他有关方面研究,比方说天气,环境等等,最主要是利用大自然的优势来发展,尽量顺势而为,避免逆势发展。在深入研究的时候,避免浪费材料,注意节约成本,现阶段的成本浪费十分严重,我国的资源必须节约使用。在工程建设中研究消防技术的应用,节约资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主题。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可持续发展,总之,在工程建设中应用消防技术,一定要主要良好、持续的应用,注意将来的发展。

总结:社会的发展致使工程建设不断的增加,于此同时,消防技术的应用也更加的广泛。如何使消防技术在工程建设中更加良好的应用成为现阶段的研究的一个主题,对于我国来说,工程建设需要保质保量保进度,消防技术对于工程建设来说,是一重强有力的保障,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加强调研,更加广泛的应用消防技术,促进工程建设的发展。相信在将来的发展中,工程建设可以与消防技术更好的合作,为国家增添更强的助力。

参考文献

[1]贺雪飞,段耀勇,吴立志.中国消防技术发展动力探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12).

消防工程技术论文第5篇

[摘要]消防工程学科在中国基本上已完成了自身的建制化过程。笔者以中国消防工程学科建制化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消防学科建制化的过程及其驱动模式;同时基于学术期刊在科学事业中地位和历史作用的分析,探讨了学术杂志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关系,认为创建权威的学科杂志、进行研究生教育是使消防工程学科建制更加完善的必要条件之一;指出中国现有的消防学科的设置已不适应该学科在中国发展的现状,需要调整学科设置;认为消防学科正面临着自身再建制化的机遇。笔者强调,我国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与中国火灾科学的兴起,不仅标志着消防工程学科知识体系的形成,而且使发端于权力系统的消防工程学科建制化过程具备了学术权威学科建制化或再建制化的结构。

[关键词]消防;学科建制;实验室;同行评议

1消防工程的学科建制与氧化燃烧学说和火灾科学的建立

消防工程学科在中国已经初步完成了自身的建制过程。回顾这段简短的历史,人们会注意到这个过程中的两次飞跃都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火灾科学)的突破有关联。

1.1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初建

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促使消防工程学科摆脱对感性和经验知识依赖,使它发展为以近代科学理论为基础的一门科学。也正是对燃烧过程有了科学和正确的认识,攀谷嗣窃诨鹪值姆乐沃杏辛苏返睦砺壑傅迹兰际跸低骋惨蛭⑷肓丝蒲Ю砺鄣男孪恃憾⑸酥实谋浠?nbsp;

拉瓦锡于1777年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燃烧概论)的报告,建立起了为近代消防学提供科学理论基础的氧化燃烧学说。1871年傅兰雅口译、徐寿笔译的(化学鉴原)是我国首先系统介绍西方化学知识的著作。但由于这些知识传播的范围仅限于少数知识阶层,加上将正确的燃烧理论应用于近代消防的概念并未传人我国,因此,它对人们的观念并未产生较大影响。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它才较全面地被我国接受并得到广泛传播。由于氧化燃烧学说揭示了火灾的成因和条件,氧化燃烧学说很快就在消防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科学的火灾观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指出扑灭和预防火灾的科学方法。

直至20世纪50年代,作为防火、灭火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经典燃烧三角”理论才被国人逐步认识和深化。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和在中国的传播,最终在消防领域中起到了树立新消防观念、提供明确的灭火方法等作用。比如《消防警察全编》中就对火和火灾的危害有了比较科学和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指出消防是世界文明进步的产物,社会越发展火灾越频繁,消防就越显重要;树立了建立消防警察制度的观念;还强调为更好的灭火,要遵守救护人命是首要任务的原则,同时还要调查水利和地理并不断改良器械,提出3种科学的灭火方法。这本书虽然介绍的是源于欧洲的日本的消防理念和技术,但是足以说明随着氧化燃烧学说的确立,使消防科学和消防技术水平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和提高。

1.2火灾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消防科学的再建制

解放前,中国的消防科技主要是通过日本间接地向欧美学习,1905年清政府曾派少数人到日本短期学习近代消防。建国后的前30年以学习前苏联为主。为解决建国后中国消防科技人员急缺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聘请前苏联消防专家举办培训班,选派学员到前苏联进修,在人民譬察干部学校设立消防专业等。1957年8月15日,我国选派巧名干部(俄语专业)到苏联留学两年。学成回国后,他们分别在消防教育、管理、宣传、科研等方面为振兴中国的消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是中国现代消防科研、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消防教育开始兴起。

1956年1月9日在现在的中国刑警学院设消防教研室,增设消防专业。从留苏归来人员中选调8人担任消防教员,后历经周折的下放和重新启用,至1992年消防教研室和消防教育建制化,划归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2004年由武警学院开始招收消防工程专业方向的硕士生。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称“火灾实验室”),1992年由中国科学院批准边建设边对外开放,是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的我国火灾科学领域惟一的部级研究机构。1996年就招收12名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生。此时,中国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过程基本完成。

火灾科学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使我国的消防科技水平能在同一个平台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竞争和对话。20世纪询年代的H.W.艾蒙斯将质量守衡、动量守衡、能量守衡和化学反应原理用到建筑火灾的研究中,开创火灾过程机理研究的先河。爱丁堡大学的D.卓斯戴尔出版的《火灾动力学》系统地阐述了火灾科学的理论体系。

1985年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学会成立,其研究的领域包括伙灾化学、火灾物理、火灾动力学、火灾探测报警与自动灭火系统、被动防火技术、建筑防火设计、人在火灾中的行为、火灾风险评估、火灾调查、消防安全管理等。这标志着人类对火灾机理的认识从无知到近代的氧化燃烧学说,进一步飞跃到火灾动力学的研究阶段。

2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与驱动模式分析

2,1学科的建制化与驱动模式分析

学科建制化问题是科学史学家与科学社会学家共同关注的一大课题。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学者们对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学科发生建制化的过程与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人类活动的建制化是指由参与此类活动的人们形成某种有秩序的社会系统的过程,它也是一组适当的价值、信念、规范在人们思想中获得内化的过程。学科的建制化则指处于零散状态且缺乏独立性的一个研究领域转变为一门独立的、组织化了的学科的过程。

在一门准学科发生建制化的过程中,其研究者需为之提供辩护,以促成一系列事情,例如,基本问题域的确定、特有的研究方法或程式的构建、学术规范的确立以及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等的认知、认同与学科专业刊物的创建、学术队伍的组织化与培养学术后继的机制化等为特征的职业认同。

学术活动要实现高度建制化,除在共同体内部要建立相应的教育与管理组织外,还需要使该领域内的成果为整个学术共同体与社会接受和运用,即内部成果外部化。学科建制化的核心是指该学科的内部的学术活动的建制,而且学科(核心是学术)的建制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故而学术活动也可以在较低层次上实现不充分的建制化。

判断学科的建制化是否充分,应综合考虑建制化得以实施的规模与程度。西方学者都强调教育系统与管理系统方面的指标(博士培养计划的设立、学术权威机构的效力等)。人们除了着重考虑学术研究传统或范式的自主性、创造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内在标志外,还应考虑学术的社会效应,看它是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是否为社会所认同并赢得较为充分的社会支持,如新学人的进入、研究资金的投入等。因此,人们在研究学科建制化时,大多对学科内部某些价值概念或学术信念的内化过程给予特别的关注,而不单只是考虑建制化过程的种种表现,如建立学会、出版刊物、学术交流制度与规范、后备人才培养制度等。

学科的形成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其核心是该社会系统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与集体行为之间的互动作用,这个管理—控制系统又可分为权力系统与权威系统。与之对应,学科建制或再建制化的动力机制(学科建制化的驱动模式),可理想地分为权威系统驱动模式与权力系统驱动模式。

发端于学术权威学科建制化或再建制化的结构,以非强制的方式建立学术范式、互动制度及相应的教育制度,通过展现学术魅力与社会功能吸引新学人。在此模式中建制化过程历时较长,往往带有自主性与“自辖性”。

而发端于学术权力乃至于社会权力结构的学科建制化或再建制化,以强制方式规定学术范式、互动制度及相应的教育制度。该模式建制化过程历时较短,常呈现出“他主性”与“他辖性”。

当然两种模式在学科的建制化中是交织在一起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学科的建制化历程发端于权力系统。

2.2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与驱动模式

消防工程学科在中国的建制化与公安部、武警学院的消防工程系、消防指挥系和公安部的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以及中国科技大学的火灾实验室密切相关。在这些单位中逐步形成一个从事消防科技研究的学术团体,并创建了消防科技杂志和中国消防协会。近几年,我国消防科技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和学科队伍。由于学科建制的初创是基于权力模式下“他主性”推动,从科学社会学以及科学学科建制化的相关理论可知,这种模式需要转变为权威系统模式下自主模式。

消防工程学科建制化的本质是学术建制化,而学术的建制化历程不但涉及学术专业团体或机构、学术刊物的组建,也涉及学术纲领的确立或重建。学术建制化成功与否取决于:

其一是要看是否会导致专业学术团体、刊物的出现,以及社会对消防学术的支持程度。

其二是要看是否出现成功的学术研究范式(或研究纲领)。

我国的现状是消防工程学科没有成熟的研究生教育,也没有部级核心期刊的消防工程学科杂志,这都不利于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

1956年初建立消防局不久便从全国各地抽调一些工程师,开始进行消防技术的科研工作:之后又从地方大专院校抽调了10多名毕业生,共计20多人,购买了一些设备,在消防局内组建了消防科学研究室,这是我国消防科研机构的雏形。1957年公安部开始筹建消防科学研究所,1963-1965年公安部的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相继成立。成都消防科学研究所、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沈阳消防科学研究所和上海消防科学研究在各具特色的研究领域中进行了出色的工作,参与消防科学的初建,并为完善消防科学的建制化作了学术上的积累。武警学院设有消防工程系、消防指挥系和一个以消防科技研究为主的科学技术研究所,它是为消防事业培养和输送专业技术人员的摇篮,也是惟一的一所设有消防本科专业的院校。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武警学院的消防本科教育以及“火灾实验室”所做的工作使消防工程学科完成了其初始的建制过程,并为它的再建制化奠定了基础。

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以及警学院消防专业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都是在公安部的领导规划下建立的。因此,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是在权力驱动的模式下完成的。之后,该领域的一些专家在自由的学术研究中成长起来,逐渐成为权威系统的支柱,他们对消防工程学科进行辩护,使消防工程学科最终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消防工程学科在我国的初始建制化主要遵循权力系统驱动模式,这使得消防研究在我国未能充分地实现学术研究传统的多元化,由此导致较为单一的学术格局长期存在。’在此格局中展开学术批评十分困难,而学术互动的实质恰恰是理性的批判。笔者认为,学术研究最终走向专家系统驱动模式才是良性模式。

3权威消防学术期刊、研究生教育、实验室建设与消防学科再建制

3.1权威消防学术期刊、研究生教育与消防学科再建制

尽管武警学院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生,但是消防专业没有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制约了消防工程学科发展和完善。学科建制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有独立的知识体系,而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就是前沿知识的学术研究,研究生们是从事这种研究的学术后继。

史蒂芬·科尔,将科学知识分为核心知识和前沿知识,研究生教育的开展无疑是在拓展消防工程学科的前沿知识,从而随着对前沿知识的评价和认同,最终这些前沿知识会进入消防专业中共同认同的核心知识而变为消防本科生的教材内容,从而逐渐完善和发展消防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培养了消防科技领域内的科研梯队,从而保证了学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学术建制化中重要的条件。

《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所发表的各种主张代表着当下科学界的前沿知识。科学研究者在科学杂志的体系中接受调练,并通过在自己相关领域专业杂志上赢得声誉,也是将研究成果内化为该学科知识的必要条件。因此,科学杂志体系是科学事业的一个重要表征。

在前沿知识内化为核心知识的过程中反映出知识的产生和制造对学术期刊有很强的依赖性。科学家们通过发表文章在圈内得到认可。他们赢得的声望是靠同行评议来保证的,同行评议只不过是为应对纸张媒体的局限性而做的妥协。尽管同行评议会遗漏某些有价值的文章,但是通过同行评议对信息大幅度过滤显然是有必要的,当然这是权宜之举。总之,关于科学的著述业、版权、阅读和知识传播特征的问题,都不再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科学史家的事情,而是涉及科学家自身的事情。

消防刊物是交流消防工作经验、提高消防科学研究和技术水平、普及消防知识的一个很重要阵地。发达国家对此一向比较重视。据了解,日、美、英、法、前苏联、德等国的消防刊物就有78种。中国有《火灾科学》、《中国消防》、《消防科学与技术》《消防技术与信息》等,另外《武警学院学报》也刊登相当分量的消防科技类的文章,但遗憾的是消防类科技期刊中没有国家核心期刊。按照科学社会学的观点,科学是一种职业,科研工作者论文的社会评价是他们获取资源的重要条件,因此,消防科技核心期刊的筹建,也会激励他们的科研积极性。

建设学术杂志平台并发挥其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有助于消防学科的研究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同行评议是文章质量的保证,因此,消防科技杂志应该严格执行匿名专家审稿评阅制度,另外为了同世界接轨要加强期刊的规范化,在文章格式以及所办刊物的参数上可以参照世界上其他同类的杂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期刊杂志数字化的趋势下消防科技杂志也会电子、数字化。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科学杂志是科学知识中前沿知识经同行评议后的话语,它经过一般评价后会得到普遍的认可,从而变成该学科的核心知识,其中同行评议是文章质量的保证。而研究生教育正是扩大从事消防科学前沿知识研究队伍的主要手段,因此,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规模是衡量一个学科建制化完善与否的标准之一。可见,消防学科的建制化中,权威的学术杂志和研究生教育的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条件。

整个现代学术系统在中国的建制化历程的作用都与它在西方国家的建制化历程存在着重要区别。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不断的社会转型之中,中国的现代学术事业也产生于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期之中。就中国而言,现代学术系统的初始建制化历程大多采取权力系统驱动模式,虽然历时较短,但往往带有他主性。因此,尽管中国的现代学术系统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较为系统而客观研讨火灾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历史背景和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指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重要任务是推进消防工程学科在我国的再建制。

3.2重点实验室建设促使消防学科的再建制过程

自1985年第一届国际火灾科学大会召开以来,各国相继建立火灾科学实验室,广泛开展前沿性火灾科学问题的部级研究的国际合作。火灾科学已成为当今非常活跃的交叉性科学研究领域,创新余地巨大。通过科学家们近20年的共同努力,认识了和正在认识火灾现象的基本特性,并已积极地利用和发展其他工程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火灾安全技术原理。

1987年5月中国大兴安岭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工程热物理专业出身的范维澄意识到这是建立一个部级火灾研究机构的机遇。

1989年通过建立一个部级火灾实验室的可行性论证,在“需要对火灾进行系统研究,以深化对火灾机理和规律的认识,从而为制定正确的扑火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思想的指导下,在我国建立起来的“火灾实验室”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火灾科学,使消防工程学科出现了新的增长点,也解决了一些与火灾相关的消防工程和技术的问题。

火灾科学通过实验室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定性乃至定量地估计或预测出小概率事件—火灾危害的范围,这就是火灾风险评估,另外它还是研究火灾防治的科学基础和新原理,为从源头上取得火灾防治关键环节(“阻燃”、“探测”和“灭火”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提供科学支撑。

与国际上火灾科学的兴起相比,中国火灾科学的发展相对晚一些,但是“火灾实验室”长期立足于火灾安全的基础研究,重视在火灾动力学演化理论与防治技术基础方面原始创新,已取得了令国内外瞩目的进展。国际火灾科学学会前任主席昆梯尔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而且中国还获得2005年第八届国际火灾科学大会举办权,这都说明我国的火灾科学研究有了一定的国际地位。

重视工程技术的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武警学院等院校正逐步重视火灾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之相反,“火灾实验室”则以立足于基础、注重应用、加强转化的整体发展思路,从理论向技术和工程延拓。

2001年末火灾实验室还争取到了国家首批科技奥运项目。这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将基础研究成果向中下游延伸的思路,是“火灾实验室”研究工作的重要特征。现已取得了一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国家消防行业主管部门予以积极评价:对提高我国消防技术的整体水平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促进消防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了先导作用,已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4结语

有“消防工程”本科教育和“安全技术及工程”、“消防指挥学”硕士教育的武警学院与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有向基础理论(火灾科学)转移的趋势;而只有“工程热物理”方向博士教育的“火灾实验室”,则依托其火灾科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向消防工程和技术领域延伸。这两种趋势说明,学术权威模式驱动下的火灾科学与权利模式驱动下的“消防工程”开始相互渗透,紧密相连。

消防工程技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消防技术;社会发展;新要求

21世纪是全球发生伟大变革的时代,在这个崭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必将创造新的辉煌,消防事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一个方面,也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作为现代化的文明国都,必须有安全、和谐、繁荣、健康、整洁等诸多条件,其中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乃是至关重要的前提。近年来,我国消防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消防技术又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

一、消防技术发展现状

1.中国经济社会的繁荣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消防安全需求,也推动了中国消防技术的发展。中国人民政府也高度重视先进的消防技术在提高火灾控制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方面的重要作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火灾消防技术从无到有,是实验室研究到理论模型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步,基本上改变了过去中国消防技术非常落后的状态,研究出了大量的科技成果,也建立了一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专业化消防队伍,缩小了和世界发达国家在消防技术方面的差距。

2.随着人们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么对消防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对消防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提高消防安全水平提供了更多的先进方法和技术支持。消防技术在社会安全功能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需求也日益增加。人们对火灾现象和规律的研究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火灾发生过程和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定量表述和分析,并且产生了一门新兴的学科—消防安全工程学,初步建立了性能化体系和设计系统。

二、在社会发展中对消防技术的新要求

1.注重火灾动力学理论和火灾风险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消防安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火灾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燃烧理论的不全面使得消防技术处于一种不成熟的状态。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形势下,要深入研究火灾机理、火灾动力学的理论和火灾风险控制方法,推动火灾科学新手段的开发利用,在常规条件下进行火灾过程的计算、火灾后果的科学分析提高公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快新的消防技术的发展[3]。进行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灭火技术的研究,在这两方面开展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开发出高层建筑火灾智能型的报警系统,可以远距离控制放泡沫的灭火系统,采用现代化的消防系统和消防器材。

2.推进城市地区火灾风险的防御和消防安全保护能力研究。引进发展火灾动力学的相关知识,对城市火灾频发的区域和特点进行认真研究和评估,对城市消防供水、站点、装备进行结合,开展城市消防计划、消防供水和消防力量的优化配置等,提高城市在消防安全方面的整体水平。运用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技术和现有的消防资源进行合理防护。城市的灭火救援力量要进行合理配置,提高灭火技术,通过引进最不利火灾规划场地的概念,开发城市灭火救援力量的实用技术软件,把城市火灾和其它灾害事故在等级划分时进行清楚区分,建立一套灭火力量等级出动的新理念。

3.研究开发出新型的消防设施和应用技术。建立城市消防的重点保护地区和火灾四栋报警网络控制中心,和消防指挥的中心地区联网,形成城市对各类灾害事故的检测、预警和采取措施的综合平台,加强在火灾早期的多信号感知和职能识别技术,火灾探测器的模型,气体灭火系统的评价方法、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工程研究和应用。进行建筑结构耐火性能评价和抗火设计技术的研究,为了有效避免火灾中建筑物的坍塌造成的人员伤亡,需要进行楼宇系统建筑物的耐火性能评价和抗火技术的深入研究。其中主要包括:热、力共同作用下建筑物受损坍塌的事先预测、提高建筑物耐火性能的方法和构建对建筑物结构耐火性能的科学评价方法;对防火涂料进行安全性能评估,进行新型结构和新型材料的耐火性能研究;对跨度空间大的钢结构建筑火灾升温模型和抗火设计方法深入研究;对建筑物火灾灾难性坍塌的机理及规律研究,提高建筑物的抗火灾能力。

4. 开展消防经济学与功能性强的消防工程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的研究。在火灾风险与消防投入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有利于取得综合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对消防经济学与性能化消防工程的研究进行深入研究。建立规范的完善的指导性文件、在最广泛程度上寻找科学的评价方法。寻找可以进行性能化研究先进指南和工具,在建筑的耐火性和防火技术方面进行细致研究,包括建筑物的零配件,建筑物失火抗火过程的理论计算和试验分析,在建筑物烟气毒性和失火现场排烟技术和消防阻火技术的研究,在火灾原因的调查技术方面,用火灾动力学的理论和现场测量所得的数据形成规律自主开发线性方法、迎着火灭火的方法等等进行原因的判定。建立超大型工程项目进行消防安全的全面设计,在火灾烟气流过程的研究中,重点研究解决三种模拟界面的处理,建立浮力影响、炭黑的生成和输运、热辐射等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满足在新的社会发展状态下人们对消防技术的先进性要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要有系统地逐渐地发展消防技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力发展消防技术,消防工作者既要从火灾防治的现实实践中总结经验,又要把经验进一步升华为对以后的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加强消防科学技术的实用性,推动消防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进行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段耀勇,吴立志社会发展状态与目标对消防技术的新需求[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 (2) :172 -174

[2] 段方勇.中国消防理念的发展与消防技术[J].北京消防通讯2011 (3) :85-96

[3] 李采芹 消防技术现阶段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0(4)

消防工程技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  消防;学科建制;实验室;同行评议 

    消防工程的学科建制与氧化燃烧学说和火灾科学的建立 

    消防工程学科在中国已经初步完成了自身的建制过程。回顾这段简短的历史,人们会注意到这个过程中的两次飞跃都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火灾科学)的突破有关联。 

1.1  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初建 

    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促使消防工程学科摆脱对感性和经验知识依赖,使它发展为以近代科学理论为基础的一门科学。也正是对燃烧过程有了科学和正确的认识,攀谷嗣窃诨鹪值姆乐沃杏辛苏返睦砺壑傅迹兰际跸低骋惨蛭⑷肓丝蒲ю砺鄣男孪恃憾⑸酥实谋浠?nbsp;

    拉瓦锡于1777年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燃烧概论)的报告,建立起了为近代消防学提供科学理论基础的氧化燃烧学说。1871年傅兰雅口译、徐寿笔译的(化学鉴原)是我国首先系统介绍西方化学知识的著作。但由于这些知识传播的范围仅限于少数知识阶层,加上将正确的燃烧理论应用于近代消防的概念并未传人我国,因此,它对人们的观念并未产生较大影响。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它才较全面地被我国接受并得到广泛传播。由于氧化燃烧学说揭示了火灾的成因和条件,氧化燃烧学说很快就在消防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科学的火灾观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指出扑灭和预防火灾的科学方法。 

    直至20世纪50年代,作为防火、灭火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经典燃烧三角”理论才被国人逐步认识和深化。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和在中国的传播,最终在消防领域中起到了树立新消防观念、提供明确的灭火方法等作用。比如《消防警察全编》中就对火和火灾的危害有了比较科学和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指出消防是世界文明进步的产物,社会越发展火灾越频繁,消防就越显重要;树立了建立消防警察制度的观念;还强调为更好的灭火,要遵守救护人命是首要任务的原则,同时还要调查水利和地理并不断改良器械,提出3种科学的灭火方法。这本书虽然介绍的是源于欧洲的日本的消防理念和技术,但是足以说明随着氧化燃烧学说的确立,使消防科学和消防技术水平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和提高。 

1.2火灾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消防科学的再建制 

    解放前,中国的消防科技主要是通过日本间接地向欧美学习,1905年清政府曾派少数人到日本短期学习近代消防。建国后的前30年以学习前苏联为主。为解决建国后中国消防科技人员急缺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聘请前苏联消防专家举办培训班,选派学员到前苏联进修,在人民譬察干部学校设立消防专业等。1957年8月15日,我国选派巧名干部(俄语专业)到苏联留学两年。学成回国后,他们分别在消防教育、管理、宣传、科研等方面为振兴中国的消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是中国现代消防科研、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消防教育开始兴起。 

    1956年1月9日在现在的中国刑警学院设消防教研室,增设消防专业。从留苏归来人员中选调8人担任消防教员,后历经文革周折的下放和重新启用,至1992年消防教研室和消防教育建制化,划归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2004年由武警学院开始招收消防工程专业方向的硕士生。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称“火灾实验室”),1992年由中国科学院批准边建设边对外开放,是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的我国火灾科学领域惟一的部级研究机构。1996年就招收12名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生。此时,中国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过程基本完成。 

    火灾科学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使我国的消防科技水平能在同一个平台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竞争和对话。20世纪询年代的h.w.艾蒙斯将质量守衡、动量守衡、能量守衡和化学反应原理用到建筑火灾的研究中,开创火灾过程机理研究的先河。爱丁堡大学的d.卓斯戴尔出版的《火灾动力学》系统地阐述了火灾科学的理论体系。 

    1985年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学会成立,其研究的领域包括伙灾化学、火灾物理、火灾动力学、火灾探测报警与自动灭火系统、被动防火技术、建筑防火设计、人在火灾中的行为、火灾风险评估、火灾调查、消防安全管理等。这标志着人类对火灾机理的认识从无知到近代的氧化燃烧学说,进一步飞跃到火灾动力学的研究阶段。 

2  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与驱动模式分析 

2,1  学科的建制化与驱动模式分析 

  学科建制化问题是科学史学家与科学社会学家共同关注的一大课题。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学者们对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学科发生建制化的过程与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人类活动的建制化是指由参与此类活动的人们形成某种有秩序的社会系统的过程,它也是一组适当的价值、信念、规范在人们思想中获得内化的过程。学科的建制化则指处于零散状态且缺乏独立性的一个研究领域转变为一门独立的、组织化了的学科的过程。 

    在一门准学科发生建制化的过程中,其研究者需为之提供辩护,以促成一系列事情,例如,基本问题域的确定、特有的研究方法或程式的构建、学术规范的确立以及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等的认知、认同与学科专业刊物的创建、学术队伍的组织化与培养学术后继的机制化等为特征的职业认同。 

    学术活动要实现高度建制化,除在共同体内部要建立相应的教育与管理组织外,还需要使该领域内的成果为整个学术共同体与社会接受和运用,即内部成果外部化。学科建制化的核心是指该学科的内部的学术活动的建制,而且学科(核心是学术)的建制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故而学术活动也可以在较低层次上实现不充分的建制化。 

    判断学科的建制化是否充分,应综合考虑建制化得以实施的规模与程度。西方学者都强调教育系统与管理系统方面的指标(博士培养计划的设立、学术权威机构的效力等)。人们除了着重考虑学术研究传统或范式的自主性、创造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内在标志外,还应考虑学术的社会效应,看它是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是否为社会所认同并赢得较为充分的社会支持,如新学人的进入、研究资金的投入等。因此,人们在研究学科建制化时,大多对学科内部某些价值概念或学术信念的内化过程给予特别的关注,而不单只是考虑建制化过程的种种表现,如建立学会、出版刊物、学术交流制度与规范、后备人才培养制度等。 

    学科的形成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其核心是该社会系统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与集体行为之间的互动作用,这个管理—控制系统又可分为权力系统与权威系统。与之对应,学科建制或再建制化的动力机制(学科建制化的驱动模式),可理想地分为权威系统驱动模式与权力系统驱动模式。 

    发端于学术权威学科建制化或再建制化的结构,以非强制的方式建立学术范式、互动制度及相应的教育制度,通过展现学术魅力与社会功能吸引新学人。在此模式中建制化过程历时较长,往往带有自主性与“自辖性”。 

    而发端于学术权力乃至于社会权力结构的学科建制化或再建制化,以强制方式规定学术范式、互动制度及相应的教育制度。该模式建制化过程历时较短,常呈现出“他主性”与“他辖性”。 

    当然两种模式在学科的建制化中是交织在一起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学科的建制化历程发端于权力系统。 

2.2  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与驱动模式 

    消防工程学科在中国的建制化与公安部、武警学院的消防工程系、消防指挥系和公安部的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以及中国科技大学的火灾实验室密切相关。在这些单位中逐步形成一个从事消防科技研究的学术团体,并创建了消防科技杂志和中国消防协会。近几年,我国消防科技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和学科队伍。由于学科建制的初创是基于权力模式下“他主性”推动,从科学社会学以及科学学科建制化的相关理论可知,这种模式需要转变为权威系统模式下自主模式。 

    消防工程学科建制化的本质是学术建制化,而学术的建制化历程不但涉及学术专业团体或机构、学术刊物的组建,也涉及学术纲领的确立或重建。学术建制化成功与否取决于: 

    其一是要看是否会导致专业学术团体、刊物的出现,以及社会对消防学术的支持程度。 

    其二是要看是否出现成功的学术研究范式(或研究纲领)。 

    我国的现状是消防工程学科没有成熟的研究生教育,也没有部级核心期刊的消防工程学科杂志,这都不利于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 

    1956年初建立消防局不久便从全国各地抽调一些工程师,开始进行消防技术的科研工作:之后又从地方大专院校抽调了10多名毕业生,共计20多人,购买了一些设备,在消防局内组建了消防科学研究室,这是我国消防科研机构的雏形。1957年公安部开始筹建消防科学研究所,1963-1965年公安部的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相继成立。成都消防科学研究所、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沈阳消防科学研究所和上海消防科学研究在各具特色的研究领域中进行了出色的工作,参与消防科学的初建,并为完善消防科学的建制化作了学术上的积累。武警学院设有消防工程系、消防指挥系和一个以消防科技研究为主的科学技术研究所,它是为消防事业培养和输送专业技术人员的摇篮,也是惟一的一所设有消防本科专业的院校。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武警学院的消防本科教育以及“火灾实验室”所做的工作使消防工程学科完成了其初始的建制过程,并为它的再建制化奠定了基础。 

    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以及警学院消防专业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都是在公安部的领导规划下建立的。因此,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是在权力驱动的模式下完成的。之后,该领域的一些专家在自由的学术研究中成长起来,逐渐成为权威系统的支柱,他们对消防工程学科进行辩护,使消防工程学科最终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消防工程学科在我国的初始建制化主要遵循权力系统驱动模式,这使得消防研究在我国未能充分地实现学术研究传统的多元化,由此导致较为单一的学术格局长期存在。’在此格局中展开学术批评十分困难,而学术互动的实质恰恰是理性的批判。笔者认为,学术研究最终走向专家系统驱动模式才是良性模式。 

3  权威消防学术期刊、研究生教育、实验室建设与消防学科再建制 

3.1  权威消防学术期刊、研究生教育与消防学科再建制 

    尽管武警学院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生,但是消防专业没有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制约了消防工程学科发展和完善。学科建制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有独立的知识体系,而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就是前沿知识的学术研究,研究生们是从事这种研究的学术后继。     

    史蒂芬·科尔,将科学知识分为核心知识和前沿知识,研究生教育的开展无疑是在拓展消防工程学科的前沿知识,从而随着对前沿知识的评价和认同,最终这些前沿知识会进入消防专业中共同认同的核心知识而变为消防本科生的教材内容,从而逐渐完善和发展消防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培养了消防科技领域内的科研梯队,从而保证了学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学术建制化中重要的条件。     

    《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所发表的各种主张代表着当下科学界的前沿知识。科学研究者在科学杂志的体系中接受调练,并通过在自己相关领域专业杂志上赢得声誉,也是将研究成果内化为该学科知识的必要条件。因此,科学杂志体系是科学事业的一个重要表征。 

    在前沿知识内化为核心知识的过程中反映出知识的产生和制造对学术期刊有很强的依赖性。科学家们通过发表文章在圈内得到认可。他们赢得的声望是靠同行评议来保证的,同行评议只不过是为应对纸张媒体的局限性而做的妥协。尽管同行评议会遗漏某些有价值的文章,但是通过同行评议对信息大幅度过滤显然是有必要的,当然这是权宜之举。总之,关于科学的著述业、版权、阅读和知识传播特征的问题,都不再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科学史家的事情,而是涉及科学家自身的事情。 

    消防刊物是交流消防工作经验、提高消防科学研究和技术水平、普及消防知识的一个很重要阵地。发达国家对此一向比较重视。据了解,日、美、英、法、前苏联、德等国的消防刊物就有78种。中国有《火灾科学》、《中国消防》、《消防科学与技术》《消防技术与信息》等,另外《武警学院学报》也刊登相当分量的消防科技类的文章,但遗憾的是消防类科技期刊中没有国家核心期刊。按照科学社会学的观点,科学是一种职业,科研工作者论文的社会评价是他们获取资源的重要条件,因此,消防科技核心期刊的筹建,也会激励他们的科研积极性。 

    建设学术杂志平台并发挥其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有助于消防学科的研究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同行评议是文章质量的保证,因此,消防科技杂志应该严格执行匿名专家审稿评阅制度,另外为了同世界接轨要加强期刊的规范化,在文章格式以及所办刊物的参数上可以参照世界上其他同类的杂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期刊杂志数字化的趋势下消防科技杂志也会电子、数字化。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科学杂志是科学知识中前沿知识经同行评议后的话语,它经过一般评价后会得到普遍的认可,从而变成该学科的核心知识,其中同行评议是文章质量的保证。而研究生教育正是扩大从事消防科学前沿知识研究队伍的主要手段,因此,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规模是衡量一个学科建制化完善与否的标准之一。可见,消防学科的建制化中,权威的学术杂志和研究生教育的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条件。 

    整个现代学术系统在中国的建制化历程的作用都与它在西方国家的建制化历程存在着重要区别。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不断的社会转型之中,中国的现代学术事业也产生于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期之中。就中国而言,现代学术系统的初始建制化历程大多采取权力系统驱动模式,虽然历时较短,但往往带有他主性。因此,尽管中国的现代学术系统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较为系统而客观研讨火灾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历史背景和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指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重要任务是推进消防工程学科在我国的再建制。 

3.2  重点实验室建设促使消防学科的再建制过程 

    自1985年第一届国际火灾科学大会召开以来,各国相继建立火灾科学实验室,广泛开展前沿性火灾科学问题的部级研究的国际合作。火灾科学已成为当今非常活跃的交叉性科学研究领域,创新余地巨大。通过科学家们近20年的共同努力,认识了和正在认识火灾现象的基本特性,并已积极地利用和发展其他工程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火灾安全技术原理。 

    1987年5月中国大兴安岭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工程热物理专业出身的范维澄意识到这是建立一个部级火灾研究机构的机遇。 

    1989年通过建立一个部级火灾实验室的可行性论证,在“需要对火灾进行系统研究,以深化对火灾机理和规律的认识,从而为制定正确的扑火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思想的指导下,在我国建立起来的“火灾实验室”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火灾科学,使消防工程学科出现了新的增长点,也解决了一些与火灾相关的消防工程和技术的问题。 

    火灾科学通过实验室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定性乃至定量地估计或预测出小概率事件—火灾危害的范围,这就是火灾风险评估,另外它还是研究火灾防治的科学基础和新原理,为从源头上取得火灾防治关键环节(“阻燃”、“探测”和“灭火”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提供科学支撑。  

  与国际上火灾科学的兴起相比,中国火灾科学的发展相对晚一些,但是“火灾实验室”长期立足于火灾安全的基础研究,重视在火灾动力学演化理论与防治技术基础方面原始创新,已取得了令国内外瞩目的进展。国际火灾科学学会前任主席昆梯尔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而且中国还获得2005年第八届国际火灾科学大会举办权,这都说明我国的火灾科学研究有了一定的国际地位。 

    重视工程技术的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武警学院等院校正逐步重视火灾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之相反,“火灾实验室”则以立足于基础、注重应用、加强转化的整体发展思路,从理论向技术和工程延拓。 

    2001年末火灾实验室还争取到了国家首批科技奥运项目。这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将基础研究成果向中下游延伸的思路,是“火灾实验室”研究工作的重要特征。现已取得了一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国家消防行业主管部门予以积极评价:对提高我国消防技术的整体水平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促进消防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了先导作用,已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4  结  语 

    有“消防工程”本科教育和“安全技术及工程”、“消防指挥学”硕士教育的武警学院与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有向基础理论(火灾科学)转移的趋势;而只有“工程热物理”方向博士教育的“火灾实验室”,则依托其火灾科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向消防工程和技术领域延伸。这两种趋势说明,学术权威模式驱动下的火灾科学与权利模式驱动下的“消防工程”开始相互渗透,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