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环境英语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4-03 09:56:31
环境英语论文

环境英语论文第1篇

1.1传递最新的英语资讯

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一大特征,信息的速递和更新也体现在语言的学习中,因为语言是信息传播的载体。网络的发展使得很多的资讯能够迅速地传播开来,最为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互联网语言也在人们生活中被大量地使用。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也要关注互联网上的更新的英语词汇表达,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反之,脱离了时代步伐的英语学习就不能学到最地道的表达和沟通方式。英语语言的教学内容就需要与时俱进,选用一些最贴近实际和实事的英语词汇和文章,让学生通过最新的资讯掌握相关的词汇,让学生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应用这些词汇表达当下的热点问题,让英语的应用效果一并得到增强。

1.2创建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互联网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交互式学习就是资料的共享、互通有无,学习热点的讨论,信息公告等。很多学校为了给学生营造英语交流的环境特意举办了类似英语角这样的活动,但是这样的活动会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通过互联网,很多英语交流可以轻松的得以实现,比如各大英语网站的在线讨论小组,qq英语交流群以及师生之间用Email、微信形式进行英语问题的探讨等等。在过去,互联网没有那么普及的时候下载学习资料需要购买书籍和光盘,资料的共享也需要携带光盘进行刻制,而且互联网环境下不仅是网站上的学习材料,包括这些讨论和学习的材料还可以按需求下载。如此一来,英语词汇的实际强化运用和交流就显得更加的方便自如。

1.3提供丰富的阅读内容

网络上的信息是十分丰富的,而且用户可以信息的海洋里面进行检索自己需要的信息。互联网对信息的云储存使得全世界各种类型可以轻松的获取,包含了天文地理、经济政治以及休闲娱乐等信息。而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很多的英语阅读资料,比如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经济学人等等有名的报刊网站会提供大量的文本、音频和视频。英语词汇的学习离不开英语资料的阅读,互联网为英语学习提供了浩如烟海的英语阅读资料,会很好地促进英语词汇的学习。

2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词汇学习策略

2.1利用网络增大输入量

2.1.1利用搜索引擎和语料库词汇的学习

一方面是学习词汇在母语中的等同物(equivalent)、发音、拼写、变形以及词性等;一方面是词汇深层知识,比如词根的使用,使用的语境,词汇的来源等。互联网提供各种词汇的语义,词源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等信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检索自己掌握的词汇,有的英语词汇软件包括一个巨大的英语词汇语料库,该语料库还有单词记忆系统,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按时提醒学习者进行词汇的复习。

2.1.2利用各种媒体

增加视输入量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词汇的后头几小时遗忘最快,随着时间的推延,遗忘越来越少,学习词汇的过程中要利用这样的规律,所以要对学习的词汇进行有规律的复习,进行大量的、反复的视听输入,词汇在大脑中不断的刺激有利于加强记忆的效果。传统的词汇记忆就是看着白纸黑字一个个的背诵,而网络环境下,各种题材和形式英语词汇输入极大地提高了词汇的掌握效果。比如各种随身听,电子词典,手机,电子阅读器以及电脑等。随着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现在手机上随时可以下载各种软件,比如中国日报阅读软件,词典软件,以及视频软件等。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的通过它们来进行词汇的学习,如查询单词软件、听英文歌曲、看电影对白以及阅读英语新闻等。

2.2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拓展输入渠道单词的记忆光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学习英语词汇要掌握一定的策略,既然网络提供了大量的词汇学习材料,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大量地使用这些工具,运用各种感官对其进行有效的记忆。网络的发展为学习提供的便利随处可见,比如很多游戏就英语单词为主题,很多英语音频不仅可以附带文本阅读模式还有听写模式,而且现在很多的词典软件不仅提供了可检索的语料库,还提供了容新颖丰富,语言地道分类词汇记忆库。学习词汇的各种练习方式有趣又有效,这都是提高词汇输入的有效措施。

2.3充分挖掘无意记忆的潜能

从词汇记忆的各种策略探究结果来看,无意识记忆是巩固所学词汇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有意识的安排时间进行词汇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是无意识记忆的效果则是不可忽略的,这种无意识记忆不会让人感到疲劳和厌烦,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巩固知识,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节省精力。

3增加语言输出的量

注重输出的参与程度记忆的关键在于提取,词汇的学习效果不在于背诵、记忆了多少词汇,而是真正能够应用自如的词汇有多少。任何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一个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双向过程。但是输入不代表能够输出,输入了词汇还需要大量的输出实践才能将词汇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输出训练就是提高英语词汇在表达应用中的流利程度。过去对英语的输出检测主要是口语课和作文课,而现在的网络环境为英语语言的交流提供了虚拟的、开放的、互动性的学习平台,使学生除了通过课堂,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词汇学习;利用聊天工具输出语言,各种喜欢网聊的学生可以通过组建QQ聊天群,邀请志同道合的学友用英语聊天或进行单词比拼。QQ上聊天主要就是内容的表达,不用担心说的语法、拼写的错误,畅所欲言。这样有利于培养英语语言思维,在随意的表达中词汇就被记住了;博客的利用,Blog是可以记录日常生活动态的地方,使用英语写blog可以帮助自己训练英语表达,对以前学过的词汇知识进行加工利用。除此之外,遇到好的词汇学习资料还可以转发或者收藏起来,方便以后查询使用;利用手机,智能手机的发展对于人们当下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时巨大的,英语多媒体学习可以通过手机随时进行,自我参与程度高,记忆效果好。

4结束语

环境英语论文第2篇

(1)教师应树立起网络教学的时念

为适应网络时代的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网络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不断深入了解网络技术对教学活动所起的有利作用,关注网络教学资源。只有与时俱进的教师,才能真正胜任网络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

(2)教师以提高大学英语教育质量为根本

主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首先应体现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适应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实现多元化、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目前各大高校对社会发展形势、学校办学实际以及学生发展要求进行了全面分析,掌握其中的规律,重新安排了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方案,使其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师应认真履行新的教学方案,及时调整教学规划,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能够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强化英语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在英语相关职位的竞争优势。由此可知,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当成为大学英语教师工作中的重点事项和根本主题(。刘贵芹,2012)

(3)教师应善于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模式课堂活动的展开,其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给学生固定的知识和理论,同时也在于使学生领会学习的重要性,把握学习的规律和技巧,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应善于创设英语应用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应用意识,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解决。

2)注重语言与文化的传播对于语言的学习,必须同时对语言所在的文化背景进行了解,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的深厚内涵。但大学英语课堂并不具备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因此作为大学教师,应当在语言文化传播方面多加努力,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人文风俗、政治、经济等等。

2.大学英语教师的自我发展的具体措施

(1)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的网络信息管理能力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拓宽英语学习的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最为优质、最具时效性的英语学习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大量的学习资讯通过各种类型的平台得以,不同资源所有者之间互通有无。为了能及时掌握更多的学习资源,如实用性强的教学视频,情景对话训练等等,教师应自觉对网络信息进行科学的梳理,有针对性地借鉴其中的内容,提高自身运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的能力。

(2)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及多媒体运用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及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施的优势,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高度重视计算机及多媒体的运用技能,通过有意地学习和强化,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优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打造视、听、练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案,将英语知识和语言运用训练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提升自己的教学层次。

(3)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的网络与学科的整合能力

为了适应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教师不仅应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运用技巧和网络信息的运用能力,更重要的在于能够将网络使用能力与本学科进行科学有效的衔接,通过网络与学科的整合,达到教学方法上的飞跃。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积极学习网络技术的同时,应善于对网络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鉴别,根据大学英语的学科特点,选取其中适用于本学科的部分,从而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原来教学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弥补原有教学方式中的缺陷,以网络与学科的整合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不仅体现为工作方法的改进,同时更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一大飞跃。

(4)教师应积极尝试新型教学方法

1)微课教学法在传统课堂中,由于每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而繁杂、教学任务重,因此教师很难对其中某一知识点过分偏重,如果学生未理解透彻,也无法重新回顾课堂内容。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大学教师可将微课教学法应用于课堂之中。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微课教学法的最显著优势在于其针对性较强,能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专门的讲解和说明,既可作为整体知识体系的某一环节,也可单独看作一个完整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课堂内容(。胡铁生,2011)如大学英语教师可重点针对某一特殊句型进行微课展示,从而便于学生在清晰的讲述和直观的教学资源的配合下,掌握句型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在多媒体资源提供的情景演练中提高对该句型的实际应用能力。从形式上来看,微课短小精悍、主题突出、易于获取、适于传播,克服了传统教学受到时间地点限制的弊端,灵活性较强(。王永婕,2015)

2)“翻转课堂”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音频视频软件及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翻转课堂能够成为普通教学课堂的重要补充,开辟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另一条有效渠道。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只能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也只能单方面听教师讲解课堂内容,师生间缺乏互动,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热情,大学英语教师可将“翻转课堂”教学法作为自我发展的方向之一(。张向阳、张富强,2015)通过“翻转课堂”形式的教学活动,使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师更多地充当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解答学生疑问的咨询者,学生则能够自主探究学习内容,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增强,并在互动学习中以积极的态度和热情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结论

环境英语论文第3篇

关键词:汉语环境;汉语影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李岚清副总理早在1996年就指出:“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他说:“我国在各阶段的教育(基础、高教)对外语教学一直是重视的,开课很早,课时不少,从中学(有的从小学三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很多学生经过八年或12年的外语学习,然而大多数学生却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这说明我国的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扩大对外交往的需要。”他用八个字概括目前外语教学的问题:“费时较多、收效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界对中国人如何学习外语(这里主要指英语),如何更有效地学习英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这些探讨对中国人究竟要如何学习英语无疑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很遗憾地看到,中国人学习英语仍然是付出多,收获少,李岚清副总理所说的“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我们的外语教学仍然事倍功半。这其中原因固然多种多样,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对中国人学习外语特殊性的研究。这个特殊性就是中国人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环境下”进行的。以英语课程改革为目的“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使人们对英语学习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然而很遗憾的是,新课程标准同样忽略了汉语环境下英语学习这一重要命题,在其所阐述的六大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中对这一命题根本没有提及。本文拟针对这个问题——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做一初步理论探讨。

一、汉语环境下英语学习的含义

所谓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就是说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过程至始至终是在汉语环境下进行的,只要他不到国外去学习,或不是在某种特别的环境中学习英语(如在密封的英语强化学习班),他的英语学习就是在汉语环境下进行的。汉语环境有这样几层含义:(一)中国人学习英语是在掌握了本族语汉语后才进行的。以前我们是初中开始学习英语,后来是小学五年级,三年级,现在又开始了幼儿园英语学习。但不管在哪个阶段开始学习,都是在掌握了汉语之后才开始英语学习,成人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二)在整个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交流工具,他与周围的人,他的同学,家人,老师的交流用语,他赖以生存的语言,都是汉语。(三)英语学习者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理性思考,如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整个接受过程,是以汉语为基础进行的。

二、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的几个特点

1.我国教师和学生在教授和学习英语这门学科时所使用的语言是汉语或者是汉语思维模式

尽管我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倡使用英语,尽量创设英语环境,我们的高中英语课程、大学英语课程也基本使用英语进行;初中英语课程也有老师使用英语进行,小学英语课程也有老师用英语进行。但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只要深入思考一下,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小学到大学的英语教学就是用汉语进行的,或者说外壳是英语,内里是汉语。比如说,我们高中课程的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等等基本上是用英语进行的,在公开课上更是如此。但是只要一出教室,一下英语课,学生用的就是汉语,我们的英语老师在办公室里和学生的谈话,哪怕是学生是在请教英语问题也是用汉语,同学之间的交流更是如此,学生回到家里更是用汉语,大学里面的情况也和中学差不多。

2.我国学生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是一个从汉语翻译到英语的过程

尽管在英语学习中,马克思的关于学习外语要用外语进行思维的话一再被引用,我们也很强调用英语思维,但是在实际上,除了个别英语已经非常熟练的英语学习者,很少有中国地英语学习者能真正用英语思维。换句话说,我们提出的用英语思维只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实际。实际的情况是,即便是在大学里,我们的英语学习也是一个从汉语翻译到英语的过程,只不过是语言的难度增加了而已,从听说到读写,盖莫能外。所谓听懂,是把听到的英语在肚里翻译成汉语;所谓说出是把想说的内容先用汉语想出来再用英语译过去表达出来;读是把读到的英语文字翻译成汉语才能理解;写是把想好的中文句子翻译成英语写出来。知道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Chinglish出现。

3.我国学生的英语始终是“教室英语”

英语学习本来是在学习掌握一种工具,这个工具的本质功能是用来和人交流用的。由于中国学生根本就没有使用英语交流的对象,学生就只能在英语课上使用这个工具,中国学生的英语应用绝大部分是在英语课上完成的。有的人也许会说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也是应用,实际上,在英语课上使用英语和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是完全不同的。首先一个是心理因素不同,在英语课上,学生会自然地想到要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比如用英语完成一次交际,但这种交际是被动地使用语言。再一个就是学生对英语的使用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的,周围的人也都有同样的心理期待,这时的英语应用,与其说是应用不如说是表演。第三就是课堂上使用的英语,尽管有的师生交流也可能会非常自然流畅,但是这种对英语的使用,其目标指向非常明确:学生知道老师会就那些问题提问,老师也会按照一定的教学内容运用语言。即便是所谓的freetalk,学生老师也是有一定的心理预期,知道彼此要干什么,说什么。而在真正的语言使用环境中,以上所说的条件都不具备,这就解释了我们常见的有点奇怪的英语学习现象,有些学生能在英语课上熟练地使用英语,但在日常生活中却连和外宾进行最基本的交流都不能,有些通过大学六级考试的学生,甚至英语系通过八级考试地学生也不能用英语交流,原因就在于学生学习掌握的是“教室英语”。

4.我国学生英语使用的有限性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的阶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这就是他们仅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英语。这个有限的范围因人而异,但“有限使用”却是其共有的特点。在这个阶段中,即便学生能够流畅的使用英语,其能够表达的范围也十分有限,区别仅在于有的人表达的范围更加大一点,有的人表达的范围更加小一点。有一句英语对这种现象做了很好的描述:“WeuseEnglishonlytoexpresswhatwecansay,whileweuseournativelanguagetoexpresswhatwewanttosay.”(用英语仅能表达会说的,而用汉语却能表达想说的)。“仅能表达会说”恰当地说明英语表达的“有限性”,而用本族语表达则有“无限性”这个特点。

上面所谈就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有人把学生这时所掌握和使用的英语叫做中间语。中间语除了以上所谈的几个特点外,还要提及的就是语言使用中的错误。这个阶段英语语言使用中的错误比比皆是,非常普遍,根据个人不同的特点这些错误也是五花八门,但错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本族语的影响,二是由于对第二语言的规则所发生的认识错误,三是由于对于第二语言掌握不熟而发生的的记忆错误。而这些错误都是在使用本族语不可能发生的。

了解了以上所谈的汉语环境下英语学习的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在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中,汉语的影响是整个贯穿其中的。即便有的中国学生英语水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如通过了大学六级考试,或托福考试,词汇掌握了七八千,但他们也达不到完全摆脱汉语的程度,汉语的影响和作用还是始终存在。比如在GRE的中国考生中,英语水平可谓不低,但有几个是在用英语解释背单词的呢,还不都是在用中文释义背单词。

既然汉语的影响和作用是贯穿在中国学生的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我们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高度重视汉语的作用和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汉语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其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我们要尽量发挥汉语的正面作用,消除汉语的负面作用。其实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始终是英语汉语在互相抗争平衡,汉语对学生一直在进行着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即便是对英语的掌握已经十分熟练,汉语的影响也还是存在,这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应当清醒认识的现实。我们强调的所谓“用英语思维”,在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根本就不存在,那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设想,是对马克思这段话的误解,马克思说的是语言学习的结果,或者说是语言学习的境界,而我们却把它理解成外语学习的过程。本文不打算在这篇文章中对汉语正面或负面影响英语学习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只是根据汉语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全过程这个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根本特点,提出我们在英语教学和研究中应当注意的几点,而这些恰恰是被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忽略的。

一、注意汉语语音、语调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对于英语单词的语音来说,英语国家的人在说一个词的时候,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说,他们几乎没有单音的概念。而中国人在说英语单词时是一个音一个音在说,最后再把这一个一个音组成了单词。如说speak,中国人是把这个词先分解成一个一个单音,然后再合成一个词speak,而英语国家人士则根本没有这样的分解过程。再如中国人学英语的语调,是在语音之上在加上语调,多了一道工序,多了一道麻烦,而英语国家人士的语音语调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是共生共存的东西。

二、汉语对英语学习语法的影响,关于这一点有关的论述非常的多,本文不在赘述,我只想说汉语对英语学习语法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我们要充分利用汉语的正面影响,尽量避免汉语的负面影响,我们的研究往往过多的关注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而较少研究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面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我们是那样坚决地批判摈弃了教学法里的语法翻译法,细究起来,语法翻译法里面符合中国人学习英语规律的东西很多。反倒是听说法,英语思维的说法使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走了不少的弯路。

三、重视汉语思维和表达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汉语的思维习惯和英语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这些在单词在句子中的次序,语法的区别,交际的使用等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往往是先有了中文意思(汉语思维)再用英语的形式把其表示出来,这样的表达程序就不可避免的带有汉语的痕迹。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即中国学生和中国的英语老师之间容易交流,而和外籍老师就只能进行一些浅层次的交流,这就是中国人和外国人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不一样的缘故。

四、考虑到中国学生是在汉语的环境下学习英语,我们就应当尽可能创设使用英语的条件,使学生能在自然的环境中使用英语,而不是仅仅在教室里或在英语竞赛中才使用英语。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对学生在教室以外的英语学习给予更多的关注,关注学生的课外活动,关注学生的课外作业,关注学生学习使用英语的整个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英语课堂。有一个口号,叫做“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这对英语学习来说是片面的,学习英语应当是“向英语学习的全程要质量”,这样才更有把握,更靠的住。

五、还要研究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汉语和英语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还是一个双语齐头并进的过程?过多的使用英语会不会对汉语的思维造成抑制?当我们过多的使用英语时就等于我们接受经常浅层次思考这样一个事实,因为我们用英语的表达永远也不会赶上汉语的思维。而如果不强调大量使用英语,又很难达到掌握英语,在这两难的选择中我们究竟怎样选择?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在英语教学中应当考虑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在汉语环境下进行的,这种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自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英语教学和研究中,我们只有重视这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才能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更能有的放矢,更有效果;反之,我们就只能在黑暗中徘徊,很难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取得进展,希望本文能够引起英语教学同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余强编著.双语教育理论基础[M].江苏教育出版社

环境英语论文第4篇

对于“语境”内涵的阐述,本文借鉴我国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常敬宇先生的论述,即“所谓语境,是指语言的背景,是说话或者写作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作品中的上下文、说话的前言后语等,统称为语言环境,简称语境”,其亦指出“语境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基础”。语言环境由包括说话者、听话者、内容、场合、目的、信息形式等十多个要素组成。我国语言学家胡壮麟将语境分为语言语境(语篇内部环境)、情景语境(语篇产生时所处环境)、文化语境(作者所处社会的文化风情环境)。本文即从这三个方面对语境优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二、语言环境运用的意义

第一,语言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上下文的引导,可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章含义进行剖析,体会英语从词汇到句子到语义再到篇章的连贯性。第二,情景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有意识营造的语篇产生环境,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并提高其口头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第三,文化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为学生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营造可直观感受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更为轻松、准确、敏感的对英语词汇、语法等进行学习。

三、多媒体技术对语言环境的优化

1.多媒体对“语言语境”的优化

英语教学中词汇、句子、语义、篇章间存在层层递进的连贯性,利用多媒体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强化语言语境,创设灵活的课堂语境。可通过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课文情景再现、词汇应用环境模拟、小组表演、知识竞赛等方式,为学生营造声、光、色、图相交互的教学环境。例如,在对词汇“act”三种含义“角色扮演”、“起作用”、“行为”进行讲解时。可在用词造句的基础上进行依据如下三个句子的三组小视频片段的播放及模仿:例1:“SunLiactedthepartofZhenHuanin⁃thisTVplay.”例2:“Don’texpectthemedicinetoactim⁃mediately.”例3:“It’sanactofkindnesstohelpanold⁃manacrossthestreet.”。这样,不仅充分借助多媒体营造的情景记忆,加深了学生对于词汇应用语言环境的把握,而且通过有意识的选择教学材料,还可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此外,在模拟既定场景后,调动学生自发列举相关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联想能力。

2.多媒体对“情景语境”的优化

“听”和“说”作为英语四大重要能力的组成要素,同时亦是英语口语交流的必备因素。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包括交际意图、话语基调、话语方式、话语范围在内的情景语境构建,可为学生提供接近真实性的“对话情景”,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提供优质的“语言意义”情景模拟,加深学生对于英语的准确把握。例如,在开展以“making⁃newfriends”为主题的英语课堂教学时,首先应明确自身教学目标为:①掌握问候语句;②开展自我介绍,确定自己的英文名字,并结交新朋友;③锻炼学生交际能力,及语言信息获取能力。然后通过多媒体中鲜亮、丰富且与学生相关的图片,如新生入学图片等,引导学生开展小对话。如“—What’sher/hisname?–Her/Hisnameis…”的对话。通过展示提前准备好的PPT,将学生带入自身入学的情境中,并适时提出“Introduceyourselftootherpeo⁃ple”的课堂主题。在介绍基本的问候语句的基础上,将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小组学生依次进行小组内的自我介绍,在反复加深相关语句记忆的同时,实现小组成员间的熟悉,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小组介绍结束后,大家一起整理整个小组成员的信息,进行汇总,并推荐一人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小组成员,实现学生信息获取与汇总能力的锻炼,以及逻辑性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

3.多媒体对“文化语境”的优化

环境英语论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环境因素;环境教学模式

一、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眼下是一个高科技竞争和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人才的激烈竞争,英语作为一种获取各种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已显得十分重要。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各行各业直接面对国际大市场,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越来越高,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一次较大范围的、轰轰烈烈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于1999年颁布实行,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陆续出版。人们期望大学英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语法为纲”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交际法教学模式,英语课堂也应该更为“互动”。然而,实际中的大学英语课堂并没有发生较大的转变,学生们不能适应强调师生互动的交际教学法,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教师、学习者、师生关系、学习动机等都会对课堂产生影响,然而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即学习环境,本文将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学习环境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大学英语是一门把语言内容转化为具体行为能力的课程,它潜意识地把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结合在语言的整体行之上,它是一种特殊行为和能力的结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愈加感到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交流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小学到大学,虽然教师、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但效果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

1教师和学生就如何“教书”和如何“学习”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知识传授与学习,轻能力培养与训练,结果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再精彩,学生充其量只是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听,被动地记笔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形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其结果是教师愤然,学生茫然。

2随着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能力也差。导致了学风方面的种种问题。

3学习与运用脱节,导致了教学双方的消极互动,使学生经历了学习失败的消极体验,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使教学难以获得满意成效。

4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手段传统单一,抽象化,程式化,缺乏语言学习的氛围,激发不起语言学习的兴趣。

5教学缺乏研究,“重教学,轻教研”的倾向在教师中普遍存在。他们只注重埋头上课,不重视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总结和研究。上述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当前,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扭转大学英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局面,我们的思考与对策必须围绕“教”与“学”的问题展开研讨,应从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管理五个方面人手深化教学改革。

三、社会建构主义模式的环境观

社会建构主义是MarionWilliam和iLobeL,Burden在分析和综合了人本主义、认知学说、建构主义和社会互动论(socialinteraclaontheory)之后提出来的语言教学过程的理论。他们认为,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有四个相互影响的因素: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这四个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反映自己教学理念的任务:学生选择相对于个体而言有意义的方式理解任务:任务则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连接界面(interface)。此外,学习发生的环境对学习者的知识构建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情感环境、物理环境、学校环境、乃至更大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可以看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语言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四个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动态平衡,四个因素中间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因素,而打破整体的平衡。他们认为,语言学习所处的环境对个体的学习会产生深刻影响。学习环境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首先是微观课堂物质环境以及课堂人际关系:其次是国家的教育体制及其教育方针;最后是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本文将分别探讨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教育体制这两个较高层面的环境因素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四、社会文化环境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任何学习都发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Oxford和An-derson在1995年指出,“学习活动和文化影响同所学的内容密不可分,而学习风格同文化价值观和文化需要有着直接的关系”。William和Burden指出,“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偏好与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如能考虑到这一点将会有效地促进学习”。Cook也注意到了文化与课堂的关系,她提出,“就社会而言,学生和教师对课堂的期望取决于他们的文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因文化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社会的特点和适应社会的需要。李敏在2005年以一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查为基础,从文化价值观念方面对外语课堂教学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她从三个方面剖析了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影响:第一,较大的权力距离(LargePowerDistance)。中国文化中,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父母的角色,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师是知识的化身,也是权力的化身。教师具有鲜明的榜样和权威形象,课堂内的等级观念很深,在课堂上,学生习惯于安安静静地聆听,接受教师所传输的知识,并且深信不疑。第二,群体化倾向(Collectivism)。中国属于“集体意识”较高、“自我意识”较低的文化群落,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群体概念和归属意识较为强烈,在课堂上则表现为不愿意“拋头露面”,而更愿意以隐蔽方式回答问题。第三,较强的不确定性回避倾向(StrongUncertaintyAvoidance)。中国文化强调不确定性因素回避,不鼓励冒险或偏离常规。在课堂上。学生喜欢有组织、有准备的学习,希望问题都有正确的答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非常注重对词汇、语法等的准确解释,在他们看来,只有掌握词汇、语法等系统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外语。所有的这些社会文化因素,无疑都会影响中国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以及英语课堂教学。

五、教育体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环境观,国家的教育体制会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影响。很显然,各国之间的教育体制及其目标与方针各具特点,而处于不同的教育体制之下的学习者的学习及课堂环境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考试一直是教和学的核心。尽管近年来,在英语教学中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善,开始注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也开始尝试一些诸如交际法、视听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对学生进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言产出技能的实践: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项目也作了一些调整,增加了主观题的类型和比例,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英语口试。但从整体上看,大学英语教学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这种教育体制和应试教育迫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上,使他们“处于一种浅表式的学习方法”。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个体学习者不会被动地接受传授给他们的知识,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各自学习和吸收那些他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中国的语言学习者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出的诸如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注重细节的学习方式、习惯于正规的课堂等特点都与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六、结语

环境英语论文第6篇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环境因素;环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7)12-0104-036

一、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眼下是一个高科技竞争和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人才的激烈竞争,英语作为一种获取各种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已显得十分重要。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各行各业直接面对国际大市场,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越来越高,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一次较大范围的、轰轰烈烈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于1999年颁布实行,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陆续出版。人们期望大学英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语法为纲”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交际法教学模式,英语课堂也应该更为“互动”。然而,实际中的大学英语课堂并没有发生较大的转变,学生们不能适应强调师生互动的交际教学法,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教师、学习者、师生关系、学习动机等都会对课堂产生影响,然而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即学习环境,本文将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学习环境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大学英语是一门把语言内容转化为具体行为能力的课程,它潜意识地把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结合在语言的整体行之上,它是一种特殊行为和能力的结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愈加感到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交流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小学到大学,虽然教师、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但效果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

1教师和学生就如何“教书”和如何“学习”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知识传授与学习,轻能力培养与训练,结果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再精彩,学生充其量只是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听,被动地记笔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形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其结果是教师愤然,学生茫然。

2随着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能力也差。导致了学风方面的种种问题。

3学习与运用脱节,导致了教学双方的消极互动,使学生经历了学习失败的消极体验,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使教学难以获得满意成效。

4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手段传统单一,抽象化,程式化,缺乏语言学习的氛围,激发不起语言学习的兴趣。

5教学缺乏研究,“重教学,轻教研”的倾向在教师中普遍存在。他们只注重埋头上课,不重视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总结和研究。上述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当前,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扭转大学英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局面,我们的思考与对策必须围绕“教”与“学”的问题展开研讨,应从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管理五个方面人手深化教学改革。

三、社会建构主义模式的环境观

社会建构主义是MarionWilliam和iLobeL,Burden在分析和综合了人本主义、认知学说、建构主义和社会互动论(socialinteraclaontheory)之后提出来的语言教学过程的理论。他们认为,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有四个相互影响的因素: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这四个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反映自己教学理念的任务:学生选择相对于个体而言有意义的方式理解任务:任务则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连接界面(interface)。此外,学习发生的环境对学习者的知识构建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情感环境、物理环境、学校环境、乃至更大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可以看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语言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四个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动态平衡,四个因素中间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因素,而打破整体的平衡。他们认为,语言学习所处的环境对个体的学习会产生深刻影响。学习环境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首先是微观课堂物质环境以及课堂人际关系:其次是国家的教育体制及其教育方针;最后是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本文将分别探讨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教育体制这两个较高层面的环境因素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四、社会文化环境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任何学习都发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Oxford和An-derson在1995年指出,“学习活动和文化影响同所学的内容密不可分,而学习风格同文化价值观和文化需要有着直接的关系”。William和Burden指出,“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偏好与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如能考虑到这一点将会有效地促进学习”。Cook也注意到了文化与课堂的关系,她提出,“就社会而言,学生和教师对课堂的期望取决于他们的文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因文化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社会的特点和适应社会的需要。李敏在2005年以一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查为基础,从文化价值观念方面对外语课堂教学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她从三个方面剖析了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影响:第一,较大的权力距离(LargePowerDistance)。中国文化中,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父母的角色,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师是知识的化身,也是权力的化身。教师具有鲜明的榜样和权威形象,课堂内的等级观念很深,在课堂上,学生习惯于安安静静地聆听,接受教师所传输的知识,并且深信不疑。第二,群体化倾向(Collectivism)。中国属于“集体意识”较高、“自我意识”较低的文化群落,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群体概念和归属意识较为强烈,在课堂上则表现为不愿意“拋头露面”,而更愿意以隐蔽方式回答问题。第三,较强的不确定性回避倾向(StrongUncertaintyAvoidance)。中国文化强调不确定性因素回避,不鼓励冒险或偏离常规。在课堂上。学生喜欢有组织、有准备的学习,希望问题都有正确的答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非常注重对词汇、语法等的准确解释,在他们看来,只有掌握词汇、语法等系统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外语。所有的这些社会文化因素,无疑都会影响中国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以及英语课堂教学。

五、教育体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环境观,国家的教育体制会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影响。很显然,各国之间的教育体制及其目标与方针各具特点,而处于不同的教育体制之下的学习者的学习及课堂环境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考试一直是教和学的核心。尽管近年来,在英语教学中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善,开始注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也开始尝试一些诸如交际法、视听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对学生进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言产出技能的实践: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项目也作了一些调整,增加了主观题的类型和比例,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英语口试。但从整体上看,大学英语教学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这种教育体制和应试教育迫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上,使他们“处于一种浅表式的学习方法”。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个体学习者不会被动地接受传授给他们的知识,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各自学习和吸收那些他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中国的语言学习者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出的诸如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注重细节的学习方式、习惯于正规的课堂等特点都与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六、结语

环境英语论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人文环境

一初中英语教育中硬式传统教育方法的弊端和创新人文环境教育的优势

(一)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主要的教学方法及其弊端

英语的使用范围通达全世界,对于英语的学习是我国这些年一直很重视的。目前,国内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无非是以创造语言环境为前提的听说读写式;还有服务于考试的死记硬背式和题海战术。这些方法对于考试也许算是行之有效,但对于英语的教学则不然。其一,硬式的教育渐渐地磨灭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反之把学习英语作为一种负担。其二,英语的学习具有阶段性,在每一阶段都具有其意义和使命,初级阶段就是小学的英语学习,我们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们前线的了解英语这个语种,通过趣味教学让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充满热情,让他们感受英语的语言环境。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英语的学习打基础,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能够进一步的了解英语学习英语,包括英语的起源,闻名以及社会环境,全方位的学习英语,并且能够为深层次的学习英语打造良好的基础。其三,日前英语的学习区域功利化,学习的目的本身的丰富自己培养能力,但是现今却被用来应付于考试,这就直接导致学习的方式不再是循序渐进的吸收,而是急功近利的灌输,为了成绩不再考虑教育的方式。好的教育应该是德育双馨的,是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受益的。抵制功利式的教育才能够创新。

(二)正视教育弊端后,初中英语的教育方针应该是什么?

如上所言,现今的初中英语教育确实存在问题,不论是教育方法还是教育理念,我们在正视弊端后应该明确教学目的才能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学生造福社会。问题的出现对于我们从事教育是一件好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认识到了问题,接下来我们只要确立好了方针努力合作发展,初中英语教育将会发展的更好。

初中的英语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于生词简单的识记,学生们要学习语法知识以及词汇的运用,更多的学习到英语的点滴扩充英语的知识库,从而能够进行英文的写作,为高中英语的学习打好基础。初中的英语教育应该秉着趣味教育,学思结合,夯实基础,并且融入更多的人文环境。英语的学习识记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反复的夯实有助于其本身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并非我们的生活用语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边自主独立的思考一边吸收老师的讲解也是必要的。对新鲜事物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多次提到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通过在初中英语教育中渗透人文环境,能够使学生们的世界观得以全面的发展,能够使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习到英语的文化发展,学习一种文化不仅开拓视野更加锻炼能力。

二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环境

(一)做到新旧教育方式的良好融合

我们发现传统中学英语教育的弊端,在探索中发现融入新鲜血液有助于教育的全面长久的发展。传统教育的理念是以死记硬背为主听说读写为辅,存在不协调但是英语的学习记忆总是核心问题,所以背书是不能省略的环节。所谓革新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融入新的理念最后达成良好的合作融合。因此这里的背书应该是在完全理解的条件下,我们应该全面的讲解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们的理解,从而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新式的教育总是挑战创新有悖常规,把人文环境带进课堂是英语教学中从未有过的,但是通过利弊的分析,融入人文环境还是有必要的。人文环境的融入避免的学生们在毫不理解的情况下,死记硬背的尴尬局面,能够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么的能力。新旧的融合我们必要保其根本,加以新法辅之。在英语的学习识记的根本不变的情况下,生动合理的加入人文环境的学习,就如给汽车加入液,减少磨合提高。我们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再将这些付诸于实践,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好的未来。

(二)从实际出发逐渐在初中英语的教育中渗透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