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美术核心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9 09:25:09
美术核心论文

美术核心论文第1篇

关键词:当代;工艺美术;设计;核心价值

1 对当代工艺美术设计核心价值的判断

尽管我们能从成百上千的工艺美术作品中找出成百上千个风格,比如民族性的、工业化产物、抽象的、超现实主义的抑或者是现代的和后现代的。但是当我们需要把这些风格和艺术创作综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是需要找到一个共同点和逻辑起点,那么工艺美术的设计中所具有的核心价值等固定属性就能够帮我们完成上述工作。不论你从那个风格选取什么样子的解读,我们都能够说这个工艺美术作用的设计是具有价值的,这个价值就是最为普遍且唯一的价值,也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认为是常识性的。但是依然能够在这样的时刻发挥出关键性的作用,这就是核心价值,一个范畴物质的标签,既不是被赋予的,也不是天然就存在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被遗忘又再次被提及,不断被否认又再次被肯定,不断被各种其他属性冲击,却依然屹立至今的艺术品质。

工艺美术设计的核心价值要满足文化属性、满足历史条件、满足时代要求,不仅要在工艺美术的设计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及成为某些历史阶段中的重要原则,长期支配着工艺美术设计的思维领域,不断地为工艺美术设计提供源源不断提供发展动力。作为工艺美术领域内的属性之一,其本身必须是一种价值,能够被人评价也能够被社会所接受,在发挥价值作用的同时还不断地形成新的价值,尽管这样的价值在人们的心中可能会有诸多的答案,但是对于本文来说,我们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唯一假设体现在本文中就创造。创意是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核心价值。

2 具有创造性的设计是当代工艺美术的首要环节

工艺美术的设计当中必然会体现出创意,创意不论是在过于还是在当代,不论是传统习俗还是在当代文化当中,不论是在手工艺设计还是在机械大生产中都是能够机作为价值又能创造出价值的属性出现。从工艺美术设计的环节层面来讲,很显然创意作为思维环节是必然处于首位,创造性的设计是形成工艺美术雏形的基础,创意的载体可以是一个想法,一句玩笑,一个叶片甚至是一个背影,但是这种艺术的灵感发自内心产生的时候,创意的价值也就随之产生了,这种价值就是文化表达的价值,是文化传播的价值。创意本身作为工艺美术的首要环节就体现了其的地位和价值。当工艺作品还没有进入材料准备阶段,在首要的创意环节当中,涉及该作品的外形轮廓、材质材料、加工内容以及加工环节等等问题都早已在思维设定中有所形成,艺术的美感和充沛的感情都是在这个层面中就产生的,所以我们说工艺美术的创造价值是双重的,首先如果能形成这种艺术价值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能够将这种情感类似的东西通过具体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双重价值的形成,同时也是创造性设计体现出的创意价值。

首先创意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这也是其成为价值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意过程中往往掺杂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设计内涵在其中,既包括科学的、文化的、又包含伦理的、审美的等等包罗万象。我们不得不承认,仅仅是在第一个环节中就能体现出如此巨大的价值,其地位自然能够被承认。从事工艺美术设计方面的人员首先就应该加强在思维上的训练,而不仅仅是加强不断的实践和训练,曾几何时,机械化大生产时代的来临,人们认为这种创造性的价值已经死亡,已经随着机械化的过程不再可取了。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机械大生产并不能够完全的托起艺术的要求和使命,真正的价值也正是在这个时段被真正的提及和实践,如果生活传统的保守主义或者是民族主义对创意的限制是明显的,那么机械化大生产似乎即是一次大毁灭,不同于我们所理解的那样,机械化大生产与创意价值是一种对立关系,实际上机械化大生产本身不就是一种创意吗,所以创意是一直存在的价值,不论在这个价值的对立面是多么强大的内容,都要被规律所破解和破坏。

3 对创意核心价值在当代的理解和思考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我们可以将创意价值成为核心价值的论断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创意就是一切事物规律的另类体现,一旦有创意的产生必然伴随着运动变化发展。从这个理论出发,满足了作为核心价值的创意立足于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定论。单从当代工艺美术设计来说,创意价值很早就被世界所承认,并认为这是整个世界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这就更加奠定了其核心价值的地位,如果说创意在过去的历史阶段还不能够完全成为核心价值,但是到了当代社会,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现代化进程中,坐实创意这个核心价值似乎无所争议。实际上创意核心价值在西方世界的承认时间是很早的,中间也曾经出现了以后现代主义为首的反驳,认为传统的价值更能够有说服力,更加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比如说人文价值,也就是说工艺美术的设计应该始终以人文价值为核心,不断体现文化层面的属性,能够代表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的价值,这与工业革命初期认为手工艺价值是工艺美术设计的核心价值理由如出一辙。但是对于我国的工艺美术设计,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就果断地对创新意识的价值做出了核心判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内在动力就是不断地创新发展。进入了21世纪,创新能力被视为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必备能力,创意在工艺美术设计的范畴里就变得更加的重要,因为更加契合市场经济的社会当中,创意能够展现出双重的价值。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工艺美术设计的要求越来越具有应用性。审美要求也促使人们对创意价值的需求。因此,当代工艺美术的设计要在继承和发扬社会传统的同时,不断地保持创新创意,不断地体现出艺术的新品味、新特征和新的作用。只有这样不断发展变化的工艺美术设计才能更多的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更加发挥好核心价值的作用,继续发扬这种核心价值的优秀能量。

参考文献:

[1] 周静.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回顾与思考[J].美术大观,2009(6).

[2] 李砚祖.工艺美术古今谈[J].中外文化交流,2009(5).

美术核心论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技能提升

1引言

近年来艺术素质教育已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国家相关部门曾多次出台相关文件,参考文献(教体艺〔2014〕1号)、(教体艺〔2015〕5号)、国办发〔2015〕71号,这些文件的出台,意味着以往校园教育中不被重视的艺术教育学科终于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肯定,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再一次得到凸显和强调。与此同时,教育部还同步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将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作为促进学校美育教学的核心。

2培养目标

艺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需要的学前艺术教育师资以及从事学前艺术教育科学研究、学前艺术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幼儿园、儿童艺术教育机构和艺术教育管理部门从事艺术教学及艺术教育管理工作。

3提升途径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分教育教学理论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与专业核心技能提升三个部分,使艺术教育专业具备学前教育理论修养与实践的艺术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特色。

(一)艺术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理论的提升

所有教师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掌握高职教育教学理论、艺术教育理念、教育部下发的相关政策等理论知识,并参加教育教学理论考核,考核不合格需参加补测。

(二)艺术教育专业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1.参加考核教师提交《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

2.课程范围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

3.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教师提交的《课程整体设计》,现场抽取考核内容(模块);

4.被考核教师根据被抽取内容(模块),完成现场模拟授课或说课一次。

5.教师教学能力考核评审组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进行评价。

(三)艺术教育专业核心技能的提升

1.专业核心技能清单及考核要点,专业核心技能不得超过5项。

2.被考核教师自行选择所授课程所属专业的一项核心技能进行现场操作。

3.教师教学能力考核评审组对教师专业核心技能进行评价并提问。

4.艺术教育专业核心技能考核点如下:(1)儿童教学活动设计与试讲考核要点

A.教学理论新颖;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科学性、操作性强,20分B.教学内容准确,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体现学前教育新理念,联系幼儿

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实践动力能力,20分

C.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具有启发性;能激动幼儿积极参与活动,20分D.教态、仪表及语言得体,恰当,20分

E.粉笔字板书书写格式标准、规范,字迹清楚、优美,10分F.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10分

G.时间20分钟

(2)儿童美术考核要点

(3)儿童舞蹈考核要点

(4)指定儿歌伴奏编配考核要点

利用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和全分解和弦,完成10首指定儿歌伴奏编配,和声编配与音型织体符合歌曲风格,前奏与尾声编配合理。每完成一首得10分。合计100分,用时45分钟。

(5)指定兒歌弹唱考核要点

完成10首指定儿歌自弹自唱,弹奏方法正确,歌唱音色音准好、吐字清晰,节奏稳定。每完成一首得10分。合计100分,用时40分钟。

4提升要求

(一)理论考核

所有教师参加理论考核,因故未能参加考核或考核不合格需参加补测,有两次补测机会。

(二)课堂教学能力考核

教学理论考核通过后,申请“课堂教学能力考核”。考核不通过者,给予一次补测机会。

(一)专业核心技能考核

教学理论考核通过后,申请“专业核心技能考核”。考核不通过者,给予一次补测机会。

(二)公平公正公开

测评活动严格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对全体教师公开,自觉接受教师的监督与检查。

(四)结果运用

美术核心论文第3篇

艺术符号化方面,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希尔于1944年在《人伦》中提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美学家卢卡契•捷尔吉认为:“艺术是表象性符号系统的最高的、最适当的表现方式。”,“通过艺术实践以及这一实践所培养的感受性,使反射系统不断地普遍化、扩大化、精细化和深化。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民平时不加注意地忽略了的事物才能被感知、被表现。”;安伯托•艾柯等等。“艺术符号作为认识论的隐喻的作品”等等。在这些论证中,他们都将艺术符号与概念性符号做了区分。明确了艺术符号在激发美感的形式媒介中的表现是相对独立的。指出了艺术是用形象说话的,它所涉及的是与心理表象相关联的形式语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国外学术界对其的研究并未像国内一样深入和成系统,其突出特点是:政府主导与民间组织参与相结合;各国政党成为各国倡导和建设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发起者与统领者;宗教、法治、教育、舆论等是建设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强有力手段。艺术是一种独具魅力和影响力的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一种思想观念的传播,如果能够借助艺术的手段与途径,便能获得更为广泛而实在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如果凝练出融会中外、言简意赅、为人民普遍理解、高度认同的艺术符号,并最终形成国家的艺术形象,就更容易让大众掌握并自觉践行。而这种艺术符号化的过程,必然可以为体现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独特的影响和作用。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符号化践行的研究,目前总体的研究成果中,研究对象或相对零散或关于集中,指向明确、针对性强的研究理论并不多见,在知网以“艺术符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没有相应的研究文章,只有少数的论文中部分章节有所体现,如童福磊硕士论文《多元文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现状研究》等。基于对众多文献资料和作品的考量,我们发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艺术符号化践行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符号化是指:将核心价值观念及其取向用艺术手段在作品中凝练与表现出来,并形成可以被广泛理解和接受的艺术符号。十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同志2月17日讲话指出,把核心价值建设和制度的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弘扬紧密联系起来,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了出来。他指出,核心价值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我体会,的讲话,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艺术领域的践行方向,核心价值观在艺术领域的符号化体现与研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形象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的途径之一。强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因而将核心价值观体现在艺术符号中,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践行研究也就显得格外重要。艺术符号化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艺术中凝练与体现的基本原则,如果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凝练与体现,首先要对凝练的原则进行揭示,只有如此,凝练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首先在艺术符号的基本内涵上,要反映和表征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和“精神特质”。其次在表现形态上,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深化,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表现形态上就应该包含理论、思想、道德、行为等在内的一系列既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又表达历史文化传承,还要表征时代精神的价值概括,而这都应该是艺术创作中需要注意的。

综上,本文作者认为(1)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的性质、本质和发展趋向的集中体现。是指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对社会变革与进步起维系和推动作用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2)“艺术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结合物,具有广泛传播的特性。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自然物并不是被看作含有多种认识或价值属性的实际存在物,而只是摄取其感性形式而赋予人的心灵旨趣,这里实际上暗含一个符号化的过程。艺术符号既以自然符号为前提或基础,又是对这类符号形式的提炼和改造,既具有形象性、非指称性和意旨无穷等特点,又具有超越性、中和性等内在的性质。(3)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符号化践行的研究,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艺术的影响。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体现和继承了中华文化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与对和谐理想的追求,从建国初期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艺术发展历程中,社会政治环境以及审美取向的变化始终是艺术客体转变的根本原因。

作者:杨x阳韩禹锋张天单位:绥化学院

美术核心论文第4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主管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367-6234

国内刊号:23-1235/T

邮发代号:14-6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4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A 科学文摘(英)(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美术核心论文第5篇

一、《美术大观》由辽宁美术出版社主办,省级期刊。美术大观立足东北、面向全国,强调群众性、知识性、学术性与时代精神。

二、《美术界》由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是综合性美术期刊,省级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美术界旨在贯彻双百方针,积极反映时代精神,提高艺术素质。

三、《中国美术》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是艺术类核心期刊,部级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美术强调公正性、专业性、权威性,点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和理论研究成果,反映美术动态,倡导创新、突出特色。

四、《新美术》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新美术学术性为特色,着重刊登中外美术理论研究论文,重视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思想的关系问题。

(来源:文章屋网 )

美术核心论文第6篇

关键词: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美学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1)04―0107―04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的决定,并强调要“坚持把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共十七大也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为此,有学者提出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时代命题,并探讨了实现的途径。但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工具价值方式和传统以灌输为主的形式已不能满足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现实需要,不能满足教育效果和寓教于乐的双重期待。勇于创新,努力开拓新的思路和视角,美学的作用应该受到重视并得到应用。

一、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美学路径的可能性探究

(一)求关向善是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本质旨归

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本质上的一种表现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是“求真”、“向善”和“审美”相统一,追求“真、善、美”理想人格的统一,其根本宗旨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刘云山曾指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的本质要求,也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实质。我国意识形态的教育往往采取西方的知性思维模式,借鉴前苏联的传统模式,抽象解释代替了审美欣赏,理论灌输代替了寓教于乐,说服的严肃性代替了自由自觉性。有意无意弱化了受众良好的人格修养、价值理想以及情感态度,未能真正领会作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美的实质和意蕴。按照马克思主的理解,“求真”、“向善”和“审美”活动都是人类基本的活动方式,也就是说,除了求真、从善,审美活动则是人的最具本质性或本真性的生存方式。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美学路径,就是要从审美尺度和审美视野理解、把握人们的思想活动。从核心价值体系――现实的人――审美的内在关系出发,揭示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过程是“求真”、“向善”和“审美”相互作用的辩证性活动,即是追求“真、善、美”的内在统一。推进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使之内化为大众求美向善的价值观念,也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是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终极所在。所以说,求美向善是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本质旨归。

(二)人们对美的追求是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催化剂

新的世纪,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趋向于多元,因此,对我国公民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要求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占领人们的思想阵地。这就有待于思考如何加强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有效性,达到当代主流价值观的进心人脑,克服大众抵制接受的倾向,以养成接受自觉的心理倾向。马克思曾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由此可见,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这种实践活动,也应按照马克思“美的规律”来塑造教育客体。

按照美国当代人本主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观点,人是有着各种需要的,如生存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马克思在探讨人性的时候,也论述过人的需要问题。可以说,“需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通过社会调查得出的结论显示,人对于美有普遍的追求,人的文化素养越高,对文明的要求程度越高,对审美的要求也越强烈,这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美学路径来进行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用美的标准来开展大众化教育活动,使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过程更具审美性和艺术品位,让美的因素贯穿于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整个过程,提高理论审美性和受众的审美意识,能够为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提供促进作用,从而不断提高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效度和信度,为培养和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公民服务。

(三)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美学路径是思想教育方法历史发展的传承

春秋时期,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道德和思想教育中提出了“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的思想,主张“六艺”,加强美育。孔子曾将审美与政治教化紧密结合。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是“仁”,“仁”的思想在中国的诗歌、文章、音乐等载体上多有体现,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从而产生了“诗言志”,“文以载道”,“乐以教化”等一系列艺术命题。由此可见,中国公民以善为美的传统积淀。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表明人的任何一种行为动机,无不始于人的内心律令。美的作用在于使人从内心情感上去接受。美是道德教育的情感基础,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一种自我完善的重要教育手段。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主张诗化的教育思想,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主张美育思想,目的都是用美学路径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达到道德教化。、邓小平等伟人在战争时期和社会主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马克思主大众化的文艺及美学艺术形式。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指出:“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可见,理解的“大众化”就是主客体的情感共鸣,主张文艺工作者把马克思主理论创造成喜闻乐见的美学形式,易于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就已经探讨思想教育的美学问题了。他提出用诗和音乐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用诗和音乐等艺术美去熏陶、滋润人们的心灵。他深深地热爱希腊荷马史诗,认为荷马史诗含有文学之美、艺术之美、教育之美,读后能够使人达到“高尚优美”,达到思想教育的目标和终极目的。其弟子亚里士多德,把诗和音乐的审美功能全面概括为“教育”、“净化”和“精神享受”三个方面,可以说,认同美学之于思想教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以史为鉴,开拓创新才能很好地响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教育诉求。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作为对全体公民进行主流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继承和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的寓教于乐方法,可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民族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实效性。

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美学路径

(一)培养受众的审美追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一种思想体系的心理接受活动。大众化的预期过程应该是教育对象,即大众,出于自身的内在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积极能动的心理意向,也就是应该使整体的政治思想成为公众个人的意志,以通过个体的本性去实现整体的意志。“力量的国度只能通过自然驯服自然的方式使社会成为可能。伦理的国度只能通过使个人意志服从公共意志的方式使社会(在道德上)成为必要。只有审美的国度才能使社会成为现实,因为它通过个体的本性去实现整体的意志”。懂美、求美,欣赏美、创造美,是人的本质精神、内在气质和人生实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国度对大众整体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所以,尊重大众的爱美之心,注重对大众的美感教育和培育显得非常重要。美感教育,也就是美育。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这里所谓“美学之理论”,实以康德哲学为基础的,故美育即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蔡元培说:“世界观教育,非可以旦旦而聆之也。且其与现象世界之关系,又非可以枯槁单简之言说袭而取之也。然而何道之由?日美感之教育。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作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就要培育美感。有了这种美感,才能给理论灌输增添辅助作用,提高效度。实则是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梁漱溟先生也指出:“人类远高于动物者,不徒在其长于理智,更在其富有情,情感动于衷而形著于外,斯则礼乐仪文之所以出,而为其内容之本质者。儒家极重礼乐仪文,盖谓其能从外而内,以诱发涵养乎情感电。心情感敦厚深醇,有发抒,有节蓄,喜怒哀乐不失中和,而后人生意绵永,乃自然稳定。”梁漱溟先生主张的也就是以美传情。“美――情――意――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艺术及美学方法的过程运行机制,培养受众的美感是最基础的要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说过:“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一种事物本身的美,需要我们作为主体的人去发现、去感知、去体会。但没有审美素养的人,即使是美的事物也是徒劳的,人情的问题就无从谈起了。具有感知美和审美素养的人才能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美的意蕴,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目标。

(二)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之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过程也就是受众的接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众,即接受主体选择、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进而内化为个体的行为实践。接受主体的选择范围和内容是有指向性的,大多倾向于“益”、“美”、“值”。人总是倾向美的或认为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而排斥丑的或无价值的东西,同时对它们产生肯定性或否定性情感。如果把一些抽象的理论理解、转换成审美意识,就比较形象生动,易为人们所接受。因为审美意识的生成,是通过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所获得的,具有稳定的、非概念的、非理性的特征。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的丰富的内涵之美,使之成为受众的接受指向对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一个有效途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时代的创新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理论之美。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真理性的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内涵具有较高的理论魅力。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都闪耀着真理的光芒。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正在创造着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奋力前行的向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聚力量、鼓舞斗志的强大精神支柱;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区分荣辱、明辨美丑的现时代道德实践的指路明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是当代社会价值理念之集大成,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真理性的特征。美与真是两个相异的概念,但美与真有密切联系。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常常是以真作为前提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性理论,也具有美的性质,成为大众学习和践行的指南。最近一些地方通过“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等方式,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真理性的基本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崇高的理论

复旦大学谢遐龄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性包括五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具有崇高性,即核心价值必须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康德说“我们称呼这些对象为崇高,因它们提高了我们的精神力量越过平常的尺度,而让我们在内心里发现另一种类抵抗的能力,这赋予我们以勇气来和自然界的全能威力的假象较量一下”。“另一种类抵抗的能力”,在这里我们应该恰当地去理解它的深刻涵义,也就是指一种超越的精神和个人及社会的一种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党在思想文化上的一次重大创新,也是当前思想领域需要贯彻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按照康德的说法,这就属于现当代的理论崇高。崇高是审美的形态,更是一种审美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休现的就是让人们具有这种审美理论的追求。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崇高理论之美,更易进入我们的期待视野。

另外,借助内涵之美,运用语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常用的形式,但假如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因而,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幽默、风趣、夸张、形象的表达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变成通俗易懂、简练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强说服力,让人获得心灵的愉悦和启迪,从而,被人们所掌握,使之化为价值信仰和行动指南。

(三)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过程的形式之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一个教育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美学路径就是要把教育化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充分采用社会大众乐于接受的途径和方式,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和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让人们在娱乐中感受,在参与中收获,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首先,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过程

的静态美。在手段的运用上,充分发挥传统的静态、垂直等艺术手段,如板报、报纸、杂志等,使美的内容在图文并茂的欣赏中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良好效果。虽然板报、报纸、杂志等内容来自于普通的社会生活,但更具教育意义。说:“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静态美的过程和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集中起来,使之典型化,变成美的作品,使人民群众警醒、注意和兴奋起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在静态美的运用中,内容也要充分考虑“情”的问题。英国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密尔说,“当社会不利于人常常运用高尚的情感时,这种情感就会由于缺乏培养而枯死”。以美移情、以情感人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不可缺少的环节。

其次,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过程的动态美。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大众传播媒介高度发达,传播工具不断改进的条件下,传统的静态的方法已远远不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过程中必须适应新情况,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加大科技含量,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使之向动态、形象化和更加审美艺术性方向发展。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以图、文、声、像等信息表达思想内容,大众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将大大增强。王国维认为,人的思想和道德不同于知识,是不可教的,必须具有直观性。他说:“真正之德性,不能由道德之理论,即抽象之知识出,而唯出于人己一体之直观的知识,故德性之为物,不能以言语传者也……抽象的教训,对吾人之德性,即品性之善,无甚势力”。计算机模拟现实,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受众得到切身体验。新技术手段以其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美学形式,给教育对象造成鲜明清晰的视觉印象。实验表明,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把视听结合起来,记忆的内容可达65%。现代技术条件下的电化传播,正是以视听为主体,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信息,给理论教育注入的是逼真、形象、生动,可以达到传统教育方法所无法取得的效果,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质量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3]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J],党建,2008,(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华琪,思想工作创新谈[M],北京:出版社,2002

[6]梁一儒,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7][15]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9]高叔平,蔡元培全集:第5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0]高叔平,蔡元培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1]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第1辑[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6

[12]钱宇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讨会综述[J],探索与争鸣,2010,(9)

[13]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4][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诞生[M],黄之瑞,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6][美]安德森・密尔,世界思想家译丛[M],崔庆杰,陈慧颖,译,北京:中华书局,2003

美术核心论文第7篇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力学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大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4708

国内刊号:21-1373/O3

邮发代号:8-18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3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