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护理业务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7 16:46:33
护理业务论文

护理业务论文第1篇

【论文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方法由护理部主任、全院各科室护士长、相关科室的护理骨干、本科室的全体护士参加。结果解决了护理难点、开阔了护理视野、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经验交流的作用,体现了集体的力量。结论护理部主任参加护理业务查房真正发挥了护理管理职能作用。

护理业务查房是护理管理中评价护理程序实施效果,了解护士工作性质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其本身是护理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学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大,临床护理所面临的难题也愈来愈多,因此开展临床护理业务查房有其必要性,,另外护理业务查房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之一,要提高全院护理业务水平,规范护理核心制度,就必须组织护理业务查房。

1.我院护理部对业务查房科室的要求

1.1护理查房应该有目的地选择查房内容

应从拓宽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和实用性为出发点进行选择,根据护士业务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弱项而有目的地组织护理查房,如:各护理单元的危重抢救病人、疑难、特殊病例及大手术、新开展手术病人的护理及新开展的护理技术操作、特殊检查等进行护理业务查房【1】。

1.2要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注意在护理查房过程中深化护理服务的内涵,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注意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包括潜在的护理问题,任何形式的护理查房都要有利于病人的舒适和康复,不得为了完成查房任务或其他目的而增加病人的病苦。

1.3注意护理查房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护理业务查房以病人要求作为护理目标,以倾听病人的心声,关注重病人的健康,解决病人的需要为主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1.4查房者要注意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并认真做好查房前准备工作,和病人交流时,语言要亲切、通俗易懂,能产生共鸣,从而融洽护患关系。指导下级护士时要用专业术语。

2.护理部主任在护理业务查房中的作用

2.1护理部主任参加护理业务查房时,责任护士和护士长能充分准备查房工作,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全面收集资料,仔细倾听病人的主诉,全面评估病人病情,有效实施护理措施,增进护患关系的同时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2.2科室护理人员会重视病人及家属对护理行为的反应及病人的心理反应,并认真评价护理效果,征求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2.3由于其他科室护士长均参加,本科室护士长及主查房者在组织和培训护理业务查房的同时,还要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护理记录书写情况,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是否到位等,进一步加强了护理表格、文书及核心制度的质控。

2.4由于参与护理查房的人员在讨论中都要发言,造成一种压力,为了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多数护理人员主动有针对性的查找资料和书籍,,从而激发了她们的学习兴趣,督促护士学习优于护理部利用理论考试的方式【2】,这也是业务培训最好的方法之一,同时也锻炼了查房者的心理素质、口语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护士们受益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护理而真正受益。

2.5通过护理讨论,各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介绍了护理发展的有关新知识、新理论,同时也交流了自己的新技术、新业务,使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得以推广,扩展其他科室人员的知识面,达到互相学习,强化培训,拓宽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2.6通过对护理难点进行讨论,共同协商,共同想办法,集百家之长补一家之短,使护理难点迎韧而解,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2.7全院护理业务查房对护理部的管理者来说,能及时了解全院患者的护理情况,进一步了解每位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护理讨论,不但发现了临床存在的护理问题,也解决了护理问题,对护士长的工作起到了指导和监督作用【3】。此外,实施和坚持全院的护理查房,对护理部人员自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提高过程【4】。

2.8促进了医院在医疗市场中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通过开展护理业务查房,有利护理部培养出一支护理技术水平高、业务素质好、凝聚力强和特别有进取心的队伍。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只有狠抓护理队伍的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5】。

3.业务查房结束后,查房者认真做好记录,总结经验。

本科室的护士长对此次查房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给予点评,然后是其他科护士长点评。最后是护理部主任对本次查房中的优点和缺点给予点评。

4.小结

护理部主任参加护理业务查房时,是以帮助提高为主,监督检查为辅,对做的好的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表扬,对存在的问题给予纠偏和示范,希望其他科室能够借鉴,使她们在业务查房时能扬长避短,使护理业务查房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也和护士们增加了沟通的机会,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更利于科学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继平主编.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45.

[2]叶彩云,李珍兰,刘玲.1例多器官严重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讨论.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8,(5):56.

[3]孙爱琴,毛秋云.护理查房在提高护士长业务水平中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06,9(9):832-833.

护理业务论文第2篇

1系统的架构

考虑到SCADA系统维护中心网络化办公的良好条件及业务需求,该系统采用B/S的模式,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该结构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可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

2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Oracle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能对超大容量的存储空间提供有效的管理和应用控制,具有较好的事务处理能力,使用户能高速地对数据进行数据操作。同时,在数据库的设计中,大量使用了视图、触发器等技术,大幅减少了冗余信息和Web服务器的工作量。

3系统实现

系统采用VisualC#.NET语言开发,开发过程遵循“方便实用、能解决问题,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根本原则,综合考虑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建设以及软件开发相关理论,最终实现了管道SCADA维护业务管理系统。

4结束语

护理业务论文第3篇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企业忽视出资者权益的维护,利益过分向经营者和职工倾斜,资本遭受严重侵蚀,资产流失惊人。长此以往,企业将难以为继。对此,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财务分层管理框架以及出资者财务论和经营者财务论的提出,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及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广阔的制度空间。推动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对于实现财务根本职能,保证财务改革的正确方向,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财务管理分层框架强调不同立场(出资者和经营者)的财务目标和权责利关系,把企业财务分解开来,这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和有效的财务运行机制的建立产生了许多困难。因此,能否把出资者财务目标内化为经营者财务的有效约束,出资者如何通过经营者财务达到其财务目标,以及经营者如何在出资者的财务约束下经营,成为财务改革的关键。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二、维护出资者权益是现代企业财务的基石

众所周知,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我们不妨选取公司制企业作为分析样本。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通过多层次的关系,从激励与监督、权责利对等、信息的交流等方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决策效率的组织体系。那么,股东(出资者)如何行使其所有权?如何保证股东目标的实现?在实现股东目标的过程中,董事会将通过何种机制来保证经营者目标不偏离股东目标?如何使得经营者有充分的激励机制来发挥其人力资本优势,同时保证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的关键。财力分层管理框架以及出资者财务论和经营者财务论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思路,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出资者和经营者不能建立两套制度而各行其是,他们必须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以促进出资者财务目标和经营者财务目标的同时实现。或者说,建立一种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型,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必须能够把出资者财务目标内化为经营者的目标,并保证这些目标的顺利实现。

所谓模式的建立,其实质是有关制度的建立,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就是要建立一套保证出资者与经营者共同实现其财务目标的制度,而要建立这套制度,必须首先找到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所共同依赖的基石。出资者出资,是为了实现出资增值。经营者之所以能够经营出资者出资,是因为依法事先承诺对出资者的财产责任,即保证出资的保值增值。因此,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统一出资者出资的保值增值,而增值又以保值为基础。所以维护出资者权益,实现出资的保值增值,是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建立的基石,是企业财务的首要任务和职能,对于建立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谓出资者权益通常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或所有权”,即出资者出资所代表的权益。维护出资者权益是现代企业财务的首要任务和职能,是现代企业财务的基石;基于出资者权益维护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才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模式,是保证出资者财务目标和经营者财务目标共同实现的载体;有效地保障出资者权益,是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标志。

三、基于出资者权益维护的财务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基于出资者权益维护的财务管理模式,本文称之为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所谓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指企业财力提供的信息和生成信息的过程必须建立在出资者权益维护的基础上,或者说是以出资者权益维护作为整个财务会计系统运行的主线和指导。其精神实质在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一个“受托责任”的法人财产实体,经营者是在为完成出资者所赋予的“受托责任”而工作,这样出资者投入本金的维护、经营过程的风险控制以及通过利润来增长出资者权益,就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即实现出资者权益的最大化。甚至整个企业的管理都是围绕“股东财富最大化(出资者权益最大化)”而展开。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是“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实现收益性和流动性的统一,注重企业的持续发展壮大,来保证实现出资者权益的最大化”。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在获得净收益前,其出资者权益必须得到充分的维护和保持,即保全出资者是确定利润的前提。

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服从或服务于资本运营目标是出资者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根本任务。从经济学意义上看,资本运营泛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与单纯生产型和生产经营型对比,资本运营的基本特点是围绕资本保值增值而进行经营管理,把资本收益作为管理的核心,以财务管理为导向,生产经营管理服从资本收益目标。因此,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是资本存量管理、资本增量管理、资本配置管理等,供、产、销管理及一般的筹资、投资管理要从属于资本保值增值的资本运营目标。财务管理也应以资本的保值增值为目标,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正是以资本运营目标作为根本任务的。

(二)保全出资者权益是确定收益(利润)的前提。企业经营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为了创造收益(利润),财务管理不仅要为企业创造尽可能多的收益服务,而且必须能够正确地计量收益。要正确地计量收益,必须以保全出资者权益为前提,划清本利的界限。然而在现实操作中,由于物价变动、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主观因素以及其他原因,往往使出资者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从而导致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甚至陷于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要求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证出资者权益得以有效维护,保证收益计量的科学、准确,从而保证财务管理职能的真正实现。

(三)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为该模式有效运转的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两权分离往往存在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责任不对等等问题,尤其我国现阶段尚未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些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资产经营者以出资者的出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出资者投放资本的目的是谋求资本收益最大化,而这必须通过资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达成。但事实上,资产经营者很可能损害出资者权益,如将资产据为己有或拱手送人,导致出资者资产流失。或者经营不负责任,导致低效或无效经营,使出资者资产发生损失。为此,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作为保障,从而形成了该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

四、实行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我国企业的现实选择

正如前文所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是一个拥有法人财产权的经济实体,决定了我国企业要树立市场观念,谨慎经营,努力维护出资者权益,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能力;目前严重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各种现实问题,迫使我国企业必须采用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

首先,现代企业制度已经赋予了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管理机制,企业经营的目标必须从单纯的利益最大化走向出资者权益最大化(资产保值增值),企业的出资者权益将成为制约企业的根本动力,企业经营者的任免和是非功过的评价主要由出资者来进行,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将是出资者权益的维护和增长。我国已经开始推行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主要指标的考核指标体系。这就为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宏观基础。

其次,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不仅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它反映了与企业有利害关系各方共同利益的要求。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其生存和发展只能取决于自身再生产能力的维持,否则只能走向萎缩乃至破产,再生产能力的维持强烈要求出资者权益的保全;企业管理当局同样关注出资者权益维护问题,因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规范的委托关系,使得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能力、荣誉与应得报酬将维系于企业生存与发展,这就促使他们重视出资者权益维护,以便确保自身的长远利益;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出资者投资办企业,其根本目的在于扩大所拥有的财富,而其中最为起码的要求则是保证其出资的安全与完整,因而他们是其权益维护的最大支持者;债权人向企业提供信用,势必要求企业拥有足够的偿债能力,足够的偿债能力源自于企业足够的出资者权益;国家(政府)更要求出资者权益维护,企业全面坚持和贯彻出资者权益维护原则,保证其自身的长期生存与发展能力,这样国家将在诸多方面受益,因为企业确保了长期生存与发展能力,自然就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国家中长期发展培植了资源,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

五、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构造

(一)树立牢固的资本运营观念,保证资本保值增值的正确考核。借鉴我国国有资资本保值增值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资本保值增值进行考核。我国国有资本主要考核指标如下: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如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则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如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则意味着国有资本受到侵蚀。

可以看出,考察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采用期初、期末所有者权益对比的方法,说明考察资本保值增值,重点在于考察出资者权益的增减。因此,建立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首先就要树立这种资本运营观念,强调出资者权益的维护和保持,进行科学的资本运营,保证资本保值增殖目标的真正实现。

(二)建立科学的收益(利润)观念,建立健全定期资产评估制度。前已指出,出资者权益在会计账册中以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的差数来表现。资产负债表借方的资产可以看作“正资产”,贷方负债可以看作“负资产”,即担负的经济义务或责任,出资者权益则以净资产表现。各类企业的出资者,其持有的利益不是资产总额,而是净资产的期末余额。出资者权益维护理论创立伊始便与收益密切相关。收益,它代表的是某一主体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活动的净成果。从会计文献来看,一般都将收益(利润)定义为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差额。但在界定其具体内容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本期营业观,将当期的收入减去为实现这些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即为收益。用公式表示如下:

AI[t2]=R[t2]—C[t]

其中,AI[t2]表示第二期的会计收益;

R[t2]表示第二期的收入;

C[t]表示第二期的费用(成本)。

另一观点是总括收益观,即期末净资产减去期初净资产的差额。公式为:

AI[t2]-NA[t2]—NA[t1]+D[t2]

其中,NA[t2]表示第二期期末的净资产;

NA[t1]表示第二期期末的净资产;

D[t2]表示第二期的资本分配(股利)。

按照出资者权益维护理论的要求,收益的定义应当采用总括收益观,即收益应被定义成企业净资产的增值,换言之,只有在净资产保值基础上的增值才能被看成是真正的收益。这一定义较之本期营业观下的“以收抵支的差额”或“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货币表现”的说法当然要科学的多,它真正揭示了收益的本质,同时也为财务会计是确认和计量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指明了方向。建立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坚持总括收益观实乃必要。其实,相比而言,说总括收益观更为科学,还因为它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它能更好地用于金融资产的计量。因此,应建立健全定期资产评估制度。在评估中应以资产的现时成本为计量标准,特别应重视以资抵债后的资产净值,并以此计算当期收益,超过这一程度的利润分配意味着对出资者权益的侵耗,应采取果断措施加以制止。

(三)全面贯彻资本保全原则。物价变动是市场经济的伴随现象,持续剧烈的物价变动使出资者权益的保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要求全面贯彻资本保全理论。在该种模式下,出资者权益的保全是确定收益的前提。任何一项权益都有资产相对应,出资者权益用净资产表示,净资产的计量即为出资者权益的计量。构成会计计量模式的因素有三:计量对象、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计量因素的各种组合产生了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不同的计量模式,出资者权益的量度和收益的确定都有区别,因而就产生了保全出资者权益的几种观点,主要包括出资者权益的货币资本保全观、出资者权益的稳值货币保全观和出资者权益的实物保全观三种,各种出资者权益保全观都规定了各自的资本保全要求。要正确分析各种出资者权益保全观的优缺点,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方法保全出资者权益,防止补偿不足,全面实现资本保全。具体地说,物价变动轻微时期,财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的选择应有所偏重,以便基本解决成本的补偿问题;当物价变动达到一定幅度之后,应该综合采用出资者权益保全措施,以便追求全面的资本维护。

(四)创造条件,促进谨慎性原则充分应用的。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在获得净利前必须使其资本得到充分维护,体现在财务运作中,就要求必须在认真遵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同时,全面推行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为了克服市场经济固有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的种种风险,当某一经济事项在会计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可供选择,并且每一种方法都具有相同的理论上和逻辑上的正确性时,通常选择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与低估负债的会计方法,谨慎性原则是会计适应经济环境发展的结果。1992—1993年的我国会计改革中部分地引入了谨慎性原则,开始允许采用存货的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方法来强化资本维护,确为我国会计的一大进步。但是我国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程度还偏低,距离出资者权益维护的要求和客观需要还存在不足。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创造条件,充分应用谨慎性原则,并建议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对有价证券和存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进行计价;(2)将快速折旧法和直线折旧法均作为企业选择折旧方法的备选方案,并尽可能缩短折旧年限;(3)允许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点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4)递延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摊销应尽可能缩短摊销年限;(5)对企业发生的产品维修担保、法律诉讼等或有负债进行揭示;(6)审慎地确定支出补偿内容与额度、合理划分期间费用与制造成本;(7)收入的确认要严格核查其应具备的各项条件或标准。

护理业务论文第4篇

关键词:护士理论知识分数 护士操作技能分数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00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02-01

如今,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技术及先进的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才能提高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引起我们每个从事护理事业的医务人员深思。现就如何提高本科室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便更好应用于临床,通过护理教育持续质量改进来提高科内护士的业务考试分数。

1 计划(Plan)

1.1 要抓好在职护士的业务学习,及时吸取新知识,科内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适应于临床的需要。

1.2 科室每月要组织全体护士进行一次疾病查房,主要针对本病区病人的疾病特点,提出专科护理,并收集一些其他医学杂志上对该疾病的护理及治疗有关的新见解、新知识、新发展,鼓励护士发表各自的观点,取其之长,补其不足。

1.3 护士长对本科护士每日进行晨间提问,以本科常用的知识及常见的疾病为主。如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作用及副作用。常见病方面则以本科常见急症抢救、常见疾病的症状、临床表现以及护理为主。

1.4 科内每月定时进行各类仪器操作培训,以提高护士操作技能。

1.5 科内每月定时进行各种应急流程培训,以便护士在各项护理操作时按规定流程处理。

1.6 科内每月定时进行各项制度培训,以强化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1.7 医院护理教育中心每月组织护士进行分层业务学习,针对各层级的护士特点,让各科的业务骨干进行业务讲课,以便让护士掌握更全面的护理知识。

1.8 医院护理教育中心定时组织各科室护理质控员进行培训,以强化各质控方面的护理知识。

2 实施(Do)

2.1 科室每月针对科内业务学习组织护士进行一次护理理论考试,打好坚实的护理理论基础。

2.2 科室每月组织护士进行一次护理操作考试,以加强护士的操作能力。

2.3 医院护理教育中心每季度进行一次护理操作考试,重点突出那些必须熟练掌握的操作,如CPR等。

2.4 医院护理教育中心定时组织全院护士进行护理理论考试,以及时全面掌握全院护士护理理论水平。

2.5 医院护理部定时进行质控考核,如:糖尿病质控、压疮质控等。

2.6 医院护理部每季度进行科室季度考核,通过检查来发现科室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

3 检查(Check)

3.1 科室教育护士每月对科内业务考试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提出此次业务考试需掌握的重点、要点、难点。

3.2 科室每月民主生活会时护士长均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的考前培训。

3.3 护士长每周2次组织科内护士集体讨论现科内病案存在的护理问题。

4 总结(Action)

通过2013年护理教育中心及科内进行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来比较2012年和2013年本科室14名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汇报如下:见表1。

干部病房病人的病情复杂,离休干部及家属对护理的要求较高。护士要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护理业务论文第5篇

李洛丽: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改进护理业务查房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

李洛丽

摘要目的:改进护理业务查房模式,提高临床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及工作质量,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组织护理人员开展以多媒体加问题讨论模式的护理业务查房。结果:拓展了护理人员的思维空间,锻炼了护士的临床评判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主动关注护理学科新进展,培养学习兴趣,营造学术氛围,提高临床科研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体现多媒体技术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实用性,提高了护理业务查房的效果。结论:护理业务查房模式改进从根本上提升了临床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工作质量,使优质护理服务更加贴近临床、贴近患者。

关键词 护理业务查房;多媒体技术;问题讨论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50

随着护理学科发展,多方面、多举措、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专业潜质和创新能力,拓宽思维空间,增加专业内涵,提升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已逐步成为护理管理的重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业务查房是一种注重护士参与性的培训方式[1],也是迅速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如何组织高质量的护理业务查房是护理管理者关注的重点。2011年7月以来,我院护理部为了提高和培养各层次护士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主动获取知识能力[2],对以往“补充完善”的护理业务查房模式进行了改革,实行以多媒体汇报加问题讨论的业务查房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方法

1.1查房准备科室按护理部业务查房计划,在规定时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病例提前2~3 d将查房资料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安排护士长、护理骨干或高年资护士参加查房,查房者在查房前已通过文字材料熟悉患者病情及相关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借助网络工具等了解疾病相关内容,做好发言的充分准备。

1.2查房程序查房开始,由责任护士以多媒体形式汇报患者的病情,在责任护士介绍患者病情的过程中,从症状、体征,到辅助检查结果、中医辨证分析、诊断、治疗用药、护理问题及措施,不断提出疾病相关联的问题,涉及基础护理理论、护理实践操作、学科护理进展等。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讲解,引导参与者带着问题进一步直视患者的病情。如心内科业务查房时,我们的相关问题有盐酸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心律失常的观察及护理,恶性心律失常的观察;肿瘤科查房中随机提问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中医护理措施以及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认识;肾病科查房有涉及到支持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及其意义;在妇产科查房中会针对性地提出围手术期的重点护理内容及术后观察要点等问题;周围血管病科查房中提出如何将中医辨证施护运用于皮肤伤口护理和如何预防住院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以及低血糖反应的处理流程、胰岛素注射技巧等。针对问题随机提问任何一名护士进行回答,引导护士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护士长纠正和补充完善,最后问题被各个击破。在病床边,通过规范细致的阶段性病情评估,与患者及家属的零距离交流,真正了解了护理服务效果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护理问题,在拓宽护士思考空间的基础上,提高了临床护士的正确评判能力和沟通技巧。

2讨论

以多媒体技术汇报病情,不仅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要有一定授课能力和多媒体使用技术,促使护理人员向多元化人才方面发展。

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动态的、充分的、多层面的提供护理业务查房的信息知识[3],动静结合的信息表达,客观的图片介绍,便于责任护士讲解,使在场查房者更加清晰准确的了解患者病情,提高查房质量。

“以问题为基础”的业务查房是目前被认为能较好促进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4]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往的护理业务查房是由责任护士背述患者病情,提出护理问题及措施,其他人员补充完善或做适当修整,不能调动参与者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以问题为基础”的护理业务查房,有效地吸引了护士的注意力,使护士及时观察、感知、发现问题,讨论、辨析、解决问题,同时一些护士对未能理解的内容和环节大胆地提问、回放,认真细致的评判,多方面分析解决,充分拓展了护士的思维空间,使讨论达到了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锻炼了护士的临床评判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对临床护理科研、学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

多媒体加问题讨论模式的护理业务查房进一步拓展了查房内涵,使查房形式更加新颖化、科技化。通过查房前准备激发护士学习的兴趣,使其根据病案有针对性详细查阅资料,搜集临床信息,了解相关新理论、新知识、国内外新进展等,更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幻灯制作的成就感及获取知识的满足感,使单调、乏味的护理业务查房成为一项活动,避免了查房流于形式的弊端,使优质护理服务更趋于精细化。

3小结

护理查房是护理管理中评价护理程序实施效果,了解护士工作质量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针对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疑点问题,需要完善改进的环节,运用护理业务查房的形式,从护理的各个层面,包括护理理论、护理技能、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及护理临床教学等进行讨论分析,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及共同参与的意识,以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5]。近两年来,我院护理部通过改进护理业务查房模式,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培养了护士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兴趣,锻炼了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和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护理科研、学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与患者的零距离接触,规范细致的阶段性病情评估,增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使护理服务更加贴近临床、贴近患者。因此,多媒体技术加问题讨论模式的护理业务查房不仅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工作质量,更是扎实有效地推进了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林婵兰,陈楚芬,庄秀,等.护理业务查房对护士综合素质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5):637-638.

[2]王微.多媒体技术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9):106-107.

[3]徐宝兰.应用多媒体护理业务查房强化年轻护士的专业能力[J].上海护理,2009,9(6):82-83.

[4]张红霞,成守珍,伍淑文,等.PBL护理查房对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59-61.

[5]罗小娟,宋志梅,钟惠琴.护理业务查房对血透室护士业务水平的促进作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5):683-684.

护理业务论文第6篇

[目的]将优质护理服务与护理人文教学结合,构建护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模式。[方法]选取护理本科生212人,按班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试验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和培养,建立“优质护理服务”及护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工作坊,采用小组讨论、情景设置、角色扮演、临床见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采用自设优质护理服务知识问卷、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护生优质护理服务知识、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该模式能让护生了解临床动态,增加情感体验,可引导护生建立积极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提升护生人文素质。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护生;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

卫生部自2010年在全国各级各类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是新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改革护理模式和护理服务流程,重新定位护士职责[1],内容涉及基础护理、人文关怀、责任制整体护理、岗位管理与培训、专科护理等多方面[2]。由此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更应具有敬业精神并乐于奉献。但在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早期,曾引起部分临床护士和学校教师的不理解,认为优质即“无陪护”服务和“洗头洗脚”工程[3],片面的认知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职业认同感产生了影响。护生是护士的后备军,对于在校护生来说,优质护理服务不正确的认知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将优质护理的理念深入到护理教学中,使护生职业价值观与不断创新的护理实践结合[4]。本研究于2014年—2015年将优质护理服务知识引入高等护理教育教学,建立护生职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模式与评价方法,并进行教学实践验证,以期丰富护生的人文素养内涵。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护理本科2011级212名护生,其中男生11人,女生201人,年龄17岁~24岁(21.8岁±0.7岁)。选择1班、2班106名学生为试验组,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视野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模式(HCQ-EAV模式)教学,同时选择3班、4班106名学生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比较。两组护生性别、年龄、优质护理服务认知、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试验组干预方法

1.2.1培养模式的构建

实施前由教研室负责人组织全体教师讨论培养模式,建立过程设计依从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化环节进行,整个培养通过“沟通交流—情感确认(感)—见习实践—态度反思(悟)—价值建立”程序逐步落实。培养模式分为理论(42学时)、见习(10学时)两阶段进行,共计一学期。理论授课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培训,课堂教学将优质护理服务知识穿护理管理学和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具体计划如下:①课堂教学模块,共计12学时,由3名老师授课。开课前加强师资培训,教师补课内容包含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文知识、护理学工作性质等方面,以便强化教师角色榜样作用。优质护理服务中岗位管理内容与护理管理学中“人力资源管理”一章结合讲述,情感教育与护理管理学中“沟通与冲突”一章结合讲述,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操作中将情感态度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启发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②课外主题培训模块,举办优质护理服务及护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工作坊,将优质护理服务知识分为概述(4学时)、基础护理(4学时)、岗位责任制护理(4学时)、护理管理(4学时)、专科护理(4学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分为护理的渊源(4学时)、点滴积累的感动(4学时)、我们的生活(4学时)、追逐梦想(4学时)模块,穿护理人文知识及情感教学等内容中。讲座前,教师收集与所授课相关、能呈现主题内容的素材,包括人物故事、诗歌音乐、影视剧等;建立护生“我的护理我的梦”情感交流平台,通过建立QQ群,共享护理人文优质资源及视频资料,并借此平台进行师生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困惑,实施情感导向。③见习模块,结合护理管理学临床见习,参观部级、省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与临床带教老师提前沟通以保证主题统一,向护生讲解医院科室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情况及成果,及时解答护生疑问,注意对其情感的正性引导,护生及时记录见习体验和感悟。

1.2.2改革教学方法,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

根据课程安排角色扮演等方法,选取优秀案例,建立情景模拟,鼓励护生扮演护士与病人,增加自身体验。通过小组学习法将试验组护生以8人~10人为一小组,建立小组日记本,及时记录情感变化。教室座位设置以小组为单位,每周开展讨论并记录,时间10min~30min。讨论内容由浅入深,依次为: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身边人对专业的看法;社会环境对护理工作评价;护患关系;周围看法有没有对我产生影响;我现在对专业的看法和感受是什么;在优质护理服务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专业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应该如何做。在教学结束后,进行交流讨论,各小组通过PPT、演讲等方式展示组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对护理专业的情感态度变化等,并向护生发放调查问卷。

1.3研究工具

1.3.1护生一般资料

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父母职业、是否第一志愿、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等。

1.3.2自设优质护理服务知识问卷

内容包括优质护理服务基本知识、责任制整体护理、岗位管理、专科护理、护理管理5个维度,根据护生“不了解”到“非常了解”依次赋分1分~4分。分值越高,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认知水平越高。经护理专家进行内容效度评定,指数为0.912,预试验Cronbach’sα系数为0.843,有良好的信效度。

1.3.3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

采用Weis等编制、龚艳艳等修订的中文版NPVS-R量表[5],量表共26个条目、5个维度,每个条目按其对受试工作内容的重要性分为“不重要”到“最重要”5个等级,依次计1分~5分,量表的总分范围为26分~130分。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59[6],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7。

1.3.4护士职业态度量表

由吴雅文等[7]研制,共30条态度语,依据构成护士职业态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层面,按不同的方向、强度及结构组成。要求被试者选出最能准确、真实反映自己思想观点和态度倾向的7条~9条,选择的条目分值相加除以条目数为职业态度均分,4.5分为中立,分数越高,态度越积极。专家对量表内容效度评价,认为该量表能较为完整地反映出对护理职业的态度倾向,可用于护生的职业态度测量[8]。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两组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认知情况比较

2.2护生职业价值观评分比较

2.3两组护生职业态度评分比较

3讨论

3.1新构建的培养模式能够让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内容了解更全面

调查显示:仅有30.9%的护生接触过优质护理服务知识,说明护生对当前临床护理发展动态了解不足,87.1%的护生认为优质护理服务内容仅是基础护理和提供便利服务,而对责任制整体护理、岗位管理、专科护理等方面知之甚少[4]。实施培养模式后,试验组护生的优质护理服务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P<0.05),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学习态度积极,人文素养得以提升,能激发走向护理工作岗位的兴趣和热情。有研究显示:进入实习阶段的护生人文素质令人担忧,价值取向失范,护士离职、流失已逐渐从各层级医院凸显[9]。将优秀的护理人才留在临床一线,减少护理人员流失的良方是事先预防而非事后检验。本研究将优质护理服务理论学习与临床实际动态结合,一方面适应临床需求,另一方面让护生较为全面客观地了解临床,从而减少工作后的心理落差,有利于护理队伍稳定。

3.2新构建的培养模式能促进护生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态度,形成稳定的职业价值观

在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小组日记显示随着试验组护生对护理专业认识全面、客观,对学科情感逐渐清晰,愿用饱满、积极的热情进行学习和自我完善。干预后试验组护生在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4个维度及总分上均高于干预前,同时也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证明该培养模式对促进护生职业态度、价值观提升具有实效。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拓展,注入了更多人文关怀理念[10],要求护士热爱本职业,能在病人护理中投入情感。本科护生正处于情感态度提升的关键期[11],更需要培养护生对护理的爱和对病人的关爱意识。本研究在教学中注重临床发展动态及国家对护理事业扶持等相关政策的宣传,使学生对护理专业的需求和前景了解更全面;课堂中各类案例展示了优秀护士对病人奉献、平凡护士岗位事迹,树立胜任工作的信心;通过护理专家讲座,发挥榜样作用,进一步提升职业兴趣和信心。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应用,试验组护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护生视野和思维不够开阔,不能及时解决内心冲突和困惑,因而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低于试验组。

3.3思考与建议

护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过程绝非一蹴而就,本模式实施过程中,注重个体化指导,教师及时捕捉信息,根据学生需求因势利导。从小组日记中看出:由于学生缺乏相应护理经历,更倾向于向老师、临床护理前辈那里解决内心疑惑,因此,不容忽视教师的榜样作用。从结果中看出:新构建的培养模式能提升护生职业情感、稳定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实效和可操作性,值得在护理教学中推广。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一是,尚未尝试将该培养模式与护理专业课程很好地结合,使教学过程更系统,学生认识更深刻;二是,在职业情感方面评价仅限于小组日记等材料的分析,缺少定量评定,开发相关问卷,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

作者:范晓婷 曹义红 孟庆慧 孙华昌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中心 医院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郭燕红.推进优质护理提升护理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3(19):1-5.

[2]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第二次工作例会上的讲话[EB/OL].(2011-11-14)[2015-06-08].

[3]周敏,任正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进展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3):186-188.

[5]龚艳艳,王惠珍,高钰琳.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的编译和评价[J].护理研究,2011,25(10A):2628-2630.

[6]徐雁,孟庆慧,范晓婷,等.山东省三甲医院护士敬业度与职业价值观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5):25-28.

[7]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护士职业态度和测量意义的理论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168-170.

[8]李斌.实习护生护士职业态度及相关因素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7:2.

[9]曹晶,史妍萍,陈亚丹,等.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离职原因及再就业意向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618-620.

护理业务论文第7篇

摘要:走进日本的养老世界,听到最多的就是“介护”一词,可在中国很多人并不了解何为日本介护,甚至很多养老专业研究人员,都把“介护”一词简单等同于我国传统的“护理”。深入了解后才会知道,日本之所以将养老事业发展到今天这样完善的地步,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介护福祉专业的发展和人才队伍的壮大。 

那么究竞什么是介护?是否等同于我们熟知的护理,在我国究竟怎样推广这个概念和培养介护专业人才呢?正文当中,会系统介绍日本介护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从字典释义到社会理解并与护理概念进行比较,提出介护福祉理念在我国推广,以及培养介护专业人才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日本介护;理念推广;介护人才培养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3.26%,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迎来老年人口增长的高峰,年均增加860万人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总人口的16%。根据人口统计学原理计算,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占30%以上。于此相对的是我国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问题都处于探索中。 

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素来有“银发之国”之称,是当今世界各国当中老龄化程度最高,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当时的日本也经历过养老行业的发展和探索阶段,也曾面临过社会资源不足,人才紧缺,社会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性发展,社会福祉制度和养老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成果十分突出,特别是日本“介护”福祉制度的构建和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壮大,近年来引起了很多国内专业人士的关注,但对于“介护”概念大多解释模糊,或直接等同于护理,那么就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介护”。 

一、什么是“介护” 

日语的“介护”是一个造词,是由日语词“介抱”的“介”和“看護”的“蘸”两个字组合而成,日语古语辞典中并没有这个词。日语的“介抱”即为中文“照顾”的意思,“看护”即为中文“护理”的意思,“介护”即可视为介于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照顾”和专业人员提供的“护理”之间的一项工作,台湾学界将其翻译为“长期照护”。 

“介护”这个词在日本出现,最早是与1963年制定的《老年人福祉法》相关联。日本养老制度的构建经历了补缺型,适度普惠型,普惠型,三个阶段的社会福祉制度,与以上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则是三部法律的颁布,1946年的《社会救济法》、1963年的《老年人福祉法》、以及1997年的《介护保险法》。其中的《老年人福祉法》规定了建立养老院新体系,新建一批专门面向失能老人的特别养护老人院。但是在大量新建的特别养护老人院里出现的新问题,就是究竟由谁来照顾老年人。从前的养老院都是由阿姨来给老人做饭并照看(日本称为“寮母”),但在特别养护老人院中,大多数都是一些患有认知障碍症或者身体功能严重障碍的失能老人,照顾他们的工作与从前阿姨做的事情是完全不同的。日本政府也考虑过采用一些护理专业的护士,但护士的数量不足,完全应对特别养护养老院的工作是不现实的。 

当初设立这种特别养护老人院,就是怀着为了解决一些家庭无法照顾老人,由专业设施代为照顾的初衷。所以照顾老年人的人员,如果要让一些完全没有护理专业知识的人员来进行,就背离了当初的初衷。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谁来进行这项工作,为了吸纳人才,日本首先提高了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并且大力推广设立专业基础技能的培训机构,来壮大服务人员队伍。那么这些长期从事照顾老人的人员,却无护理专业资格者,究竟怎么界定?他们没有护理资格证,肯定无法称其为护理人员或者护士,就在这个时期,“介护”一词诞生了。 

二、“介护”专业的发展 

介护专业产生之后,随着日本特别养护老人院和地区养老院援助活动的实践积累,对介护工作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87年确立了日本《社会福祉士法》以及《介护福祉士法》,对介护给予专业的资格认证,以保证介护工作的专业化。 

1997年颁布的《介护保险法》更是彰显出了介护人员多年形成的专业水平。日本政府为开发介护保险法给付标准评级体系,从1995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从全国被评为优秀的养老机构中选定51家,由专家对机构中的介护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全天24小时跟踪,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具体到分钟的详细记录,最后得到2379名介护人员向3800位老人提供的约1000万分钟的具体资料,此项调查的依据完全是介护人员多年来形成的专业技术和工作方法,并依托这项调查,开发出了沿用至今的判断介护服务对象初步状况的电脑评断工具。 

三、介护与护理的区分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已经有了传统的护理专业,介护还有必要当做一门专业来对待吗?那我们就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一看介护和护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