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写字教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3 15:17:22
写字教学论文

写字教学论文第1篇

1.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情感和主动识字的愿望,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任何一个国家的义务教育都会注重本国家文化、价值观的教育,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因此,从小学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2001年课程标准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样的目标与原来仅仅注重识写与写字的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是不同的,培养学生对汉字和汉字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其价值本身就异常重要,而不是局限在为了解决学习汉字的动力问题。

另外,学生对学习汉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必然会主动探求识字的方法,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知识的积累、体验和总结出来的规律的增多,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和发展。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在注重识字数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以及识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因此,不能把识字数量的多少当作识字教学的全部目的,也不能当作衡量一种识字方法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识字教学的过程不是为了教学生识了字就算完成任务,学生能否自己独立识字才是关键。

2.多认少写,为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

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是语文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贯要求。但是,不同时期的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也不同,主要表现识字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小学低年级应该识多少字,识哪些字,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2001年课程标准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样的要求,明确地体现出了认、讲、写。用不是同步发展,而是重在保证一定的认字数量,使学生在一年级末实现独立阅读成为可能。

在小学低年级尽快实现认一定数量的字具有战略意义。信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尽快地提高中小学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教育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一些国家在这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反应。例如,为了确保三年级末的学生独立阅读,美国发起“美国阅读挑战”的行动。为此1997年10月ZI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作“美国阅读动员报告”,动员全国所有的人员参加这个行动。这是美国政府为应对信息社会的发展在教育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除了社会发展需要的因素之外,注重儿童智力的早期开发以提升公民素质也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实现智力开发的突破。从儿童认知发展来说,具备阅读能力为他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相对于现实世界,阅读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无数希奇、可能的想像和幻想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以及认识世界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发展。然而,实现独立阅读的前提是识字,因此识字教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3.多认少写,为多种识字方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为认、讲、写、用不一定齐步走,所以受制约的因素相对地减少,认字的方法也就可以灵活多样,做各种尝试和探索。在我国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方法或自称识字流派的实验是最引人注目的,也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实验最活跃的领域。教育部门曾经在2000年邀请识字教学实验的各家各派进行交流和研讨,也请了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做专题讲座。根据会议交流的情况和一些专家的意见,基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即任何一种识字方法,有自身的优势也存在劣势,试图用一种识字方法包打天下,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应该发挥各种识字方法的优势,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识字的特点和所要识的字的特点等因素,灵活地采用或并用多种识字方法。另外,不顾汉字本身的特点而牵强附会地拆解汉字或者推崇一种方法而将其不断僵化,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学生在打基础阶段,采用的方法违背了汉语言文字的规律,即使一时或短时期内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会误导、制约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发展。

4.降低写字量,关注写字的过程,注重写字基本功的培养。

写字教学论文第2篇

崔:比如,第一学段(1~2年级),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共提出六项目标。第一项“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第三项中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是侧重于“情感、态度”的目标。第二、三、五项是侧重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知识·能力”的目标。第四项是侧重于写字习惯的目标。第六项是侧重于“过程·方法”的目标。

“识字与写字”目标的全面性,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能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会写其中的3000个字,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把字写对、写美观。而学生一旦具有识字的主动性和写字的审美性,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不仅对于识字、写字,对于学好语文,而且对于终身学习,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记:各个学段的“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是怎样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的?

崔:各个学段“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阶段性十分明显,无论对教材编者还是对老师、学生,都便于操作。同时,学习、目标彼此联系,循序渐进很好地体现了学段之间的连续性。特别是5~6年级学习目标与7~9年级学习目标的自然衔接,从学习目标这一关键点上,克服了长期存在的小学和初中脱节的问题,使九年的学习目标彼此衔接、浑然一体。单说识字数量和识字能力的学习目标,各学段是这样安排的。

年级

要求认识的字

要求学会的字

识字能力

1~2

1600~1800

800~1000

学习独立识字

3~4

2500

2000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5~6

3000

2500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7~9

3500

3000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应当说明的是,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提出的“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是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因人制宜,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项,使广大学生都能达标,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得更多、更好。

记:您可以具体说说“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有哪些特点吗?比如在汉语拼音方面,据我所知,适当降低了教学要求。

崔:是的。以前的教学大纲对汉语拼音要求比较高。大纲规定,汉语拼音具具有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这三项功能。由于用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学生必须能够直呼音节,而直呼音节对广大学生特别是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不仅费时而且难以做到;又由于经过多年教改实验,积累了一些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用汉字阅读的经验,2000年3月颁布的试用修订版教学大纲,提出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修订版大纲一脉相承。由于汉语拼音不再具有帮助阅读的功能,因此,课程标准将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作了如下规定: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将学习目标定位在拼读音节而不是直呼音节,书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上,把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比较符合国情,有利于大面积达到汉语拼音基本的教学要求,有助于改变拼音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间过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的状况。对于一些教改实验地区、学校,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适当提高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记:据我了解,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是“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的一个显著特点,请您就这方面具体谈一谈。

崔: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1~2年级)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1.“认写分开”,既可以避免识的字字字要求“四会”,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可以防止“认”“写”相互掣肘,而导致认不快,又写不好。2.“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3.“少写”,对教材编者来说,更便于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编排写字教材;对教师来说,更能循序渐进地进行写字指导,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

要依据课标,准确把握两种识字要求。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学会的字,以往强调“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现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教学中再也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抄、背词语注释,测试时也不要考词语解释。

记:在《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中,是不是比以往更加重视写字了?

崔:加强写字,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到了高年级,还应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优美。这是新课标在写字方面比较强调的。课标在写字方面,各个学段都有明确的要求。1~2年级打好硬笔字的书写基础,包括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4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学习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6年级用硬笔写楷书,要又好又快,行款整齐;能用毛笔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7~9年级在用硬笔熟练地写楷书的基础上,学写行楷字,进一步提高书写速度;用毛笔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总之,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要依据课标的学段要求,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得既规范,又美观。

记:您认为,课标规定的“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还有什么特点?

崔:还有一个突出之点,就是力求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写字教学论文第3篇

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写字教学方面,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在课本的练习中,特意设置了田字格的写字练习,从看到摹再到临写,体现了写字能力的的渐进性,较好地遵循了人类的认识规律。这种设计,体现了编者的独具匠心和良苦用心。本人以为,这样的设计已进一步将小学的写字教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再也不可等闲视之了!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本人在对低年级学生的写字教学上,有了点滴体会。现将它阐述出来,与各位同仁商讨,也想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写字教学中,本人曾走过一段弯路。拿到新教材,刚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我只让学生在教科书的田字格内写字,然后又让学生在田字格练习本上,每个字写一行(8-10个)或两行(16-20个)。虽然在课堂上,我也花心思对每个字的间架结构进行了指导,但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的字,依然还是很难看。特别是在当天学的生字比较多的情况下,结果更是糟糕,最差时,全班写字的合格率竟在20%以下,优秀率几乎为零。

起初,我还以为学生是刚入学,各个方面均处于起步阶段,且写字又属于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巧能力,此时学生的字写得差,当属情理之中,在所难免。可是,半个学期过去了,学生的写字能力竟是毫无起色。虽然本人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了指导或辅导,用尽心机,嗓子喊得发痛,但受效仍是微乎其微,事倍功半。受师德之谴,本人开始在这方面警觉起来了。察看书法专业的指导书籍,了解书法家成长的故事,但那些东西似乎与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全体学生,还有许多距离,好像有许多“高高在上”、“格格不入”的地方。在这一条路上,“久行”不得要领之后,我不得不从自身的教学方法上来找缺点、想办法。

经过反复的钻研教材上的设置和琢磨编者的意图之后,我终于受到了启发。教科书上的写字练习,浅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儿“份量”不够(写字的专门练习,一般每个字只让学生写两个)。出于好奇,我将一部分学生的教科书收上来看看。出乎意料之外,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横平竖直,像模像样的字!虽然笔力上还有显得稚嫩,间架结构上也还有不少的欠缺,但与他们练习本上写的字却是大相径庭,判若两人。对于一个入学不到半年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字,写得已经够好的了。难道在写字教学上也要给学生“减负”?受此启发,我就试着在学生写字练习的数量上,给学生进行“减负”。我一改写字练习让学生每个字最少也要写八个以上的做法,一下子将写字练习的数量减到了每个字四到五个,并且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所谓“万事易做,一诀难求”,这句话的道理,在我的写字教学中,立刻显现出来了。在经过不到二十次的练习以后,本班学生的写字能力,一下子提高了许多,写字的合格率,一下子升到了85%以上,优秀率竟接近30%。看到这样的结果,本人虽谈不上欣喜若狂,但说喜不自胜那可是一点儿也不过分。

为了进一步探明究竟,我及时地对部分在这方面进步较快的学生进行了家访。家长们普遍反映,子女在做作业上有了同一种变化:原来是先做完其他的作业,接着是痛痛快快地玩一顿,等到了上学的“临界点”,再万般无奈地拿起语文作业,一阵胡乱的“涂鸦”之后,语文作业数量上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但质量上却是如前所述,写字能力的提高与否,那是更谈不上了。现在,则是调了个头。放学后,一有空就是正儿八经,认认真真地先将语文作业做好,然后再完成其他的作业。这样,我的语文作业,就在学生所有的作业当中,占尽了“先机”。相对来说,其质量当然也要好得多了。通过家访,我明白了:学生写字进步快的原因,除了我在数量上给减了“负”以外,还与由此带来的学生主观上的主动,心理上的耐心,有很大的关系。我也明白了不少的书法家以“宁静可以致远”作为座右铭的真谛了。同时,我还明白了,通过“减负”,学生写字能力提高“神速”,也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了。因此,我也得出了一个结论:“精雕细刻”一个字,比胡乱“涂鸦”一百个字,进步都要快得多呀。如此看来,在对学生进行写字教学或写字能力训练时,“减负”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写字教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写字教学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升汉字书写水平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语文教师在思想上要对写字给予足够重视,把写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字教学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则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一、指导学生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

学生学会和掌握几种笔顺规则,不仅可以把字写得规范,而且可以使笔画之间搭配合理,有利于提高书写速度。学生初学写字时,教师每教一个字,可以先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笔顺后再练习写字。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学生遇到笔顺难写的字,教师必须加以指导,此外,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要十分重视间架结构的教学,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中每个字的结构和每个部件所占位置的大小,遇到结构特殊或笔画特别多或者特别少的字,要重点分析讲解,指导学生把这些字写好。

二、教学生学会使用田字格

低年级学生空间知觉能力差,初学写字时,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写出来的字不是东倒西歪,就是顶天立地。采用田字格练写铅笔字,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知觉的精确度,帮助他们掌握好笔画的位置和字的间架结构。

教师在指导学生用田字格作业本练写铅笔字时,要先让他们写好基本笔画和独体字。在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时,教师要把起笔的部位和笔画名称,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地教给学生,再通过临写生字,让学生掌握在田字格中写好字的要领。开始时,可以让学生看一笔写一笔,再逐步要求看一个部件写一个部件,直到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在学生有了一定写字能力以后,要求学生离开田字格,在方格中把握生字笔画之间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字写端正。

三、教给学生运笔的方法

铅笔字的笔画平直,变化不大,因此书写时运笔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在起笔、转折、提、钩时稍重、稍慢;在行笔过程中用力均匀,速度适当;在写撇、提、钩的收笔和其他尖状笔画时要稍轻、稍快。有位教师对铅笔字基本笔画的运笔要点作了这样的概括:“横要平,竖要直,提、撇要尖捺又脚,折有角就得顿,小小点要写好,落笔轻轻收笔重。”

四、比较观察,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于,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不够,还没有很好地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为书写审美能力。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呢?

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对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尽量提出要求。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严格训练,培养习惯,发展个性美

练字要严格要求,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课程标准》针对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终身受益。

写字前,教师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端正坐姿,指导执笔方法。练习时,教师巡视,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书写时,教师要适时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个笔画的间距,长短如何,整个字的结构特点,以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于未然。

教师在课堂上要反复指导,学生在练习中要认真书写,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写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六、形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写字教学论文第5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要求会写的字共有100个,这些字都是按照汉字的字形规律编排的,要求学生扎实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扎实地把字写正确、写美观,从而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怎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识字、写字的乐趣,顺利地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这一教学任务呢?我回想起在1994年我曾任一年级语文教师,那时教学生写字都是老师教一笔,学生写一笔,这些字虽然学生都会写了,但他们都是被动地跟着我在转,学生没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当然就谈不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这样是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的。因此,在今年一年级的写字教学中,我决心转变教学观念,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合作互助,自主探究,为他们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实践,我觉得师生都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创设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做到师生角色的互换,做到师生互动。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我总是想办法让学生对写字始终充满兴趣,有时是我当老师,指导他们写字,而有时则是请学生们做老师,我做他们的学生。这时候,学生们都乐开了,个个抢着要做我的老师。而我这个“学生”却有点“笨”,有时把字写到上半格,有时把字写歪了,有时又画倒笔,“小老师”们可认真了,一一地给我纠正。直到我在田字格中把字写规范,写端正了,才兴奋地嚷道“对对对,你真棒”!

在这种新奇的学习方式中,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更主动、更投入了,而师生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和谐、更民主了。比如在学生练习写字时,有的学生在遇到难写的字时,总会叫我,“黄老师,这个字我不会写,您能教教我吗?”,每当此刻,我总会握住他(她)的小手,手把手地教他们写好每一笔、每一画,而每当我握住那一双双暖乎乎的小手时,我心里就会涌起一种异样的感动。因为此刻,学生不仅仅把我当作师长,更视为能赖以信任的朋友。他们不再慑于过去的“师道尊严”,他们更期盼的是能在我的帮助下,去认真地写好每一个字。

第二,在写字教学中照顾学生群体上的认知差异,做到生生互动,因材施教。由于新生刚入学,学生存在着年龄上的差异和学前基础方面的差异,有些字对有的学生来说不全是生字,他们不仅会认,而且会写。我就请他们当“小老师”,教大家写,这些“小老师”们在教其他同学的同时,也体验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学习也变得更自信了,而对其余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一种奋发的促进剂。

第三,让学生人人参与,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学会共同进步。

在我们一(9)班教室的墙上,画着两只可爱的小松鼠,它们俩在合作栽种一棵松树,在它们的上面,贴着“合作”两个醒目的大字。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给学生们讲了这个故事,让“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理念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田。在写字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发现新知、学习新知,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在观察后进行讨论交流,找一找压线笔,说一说这个字该怎样写。然后在练习写字时,也让小组成员间进行比赛,比一比谁写得好,再评一评哪个同学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最后,请小组同学给写得好的字画红旗。这样让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就弥补了老师不能个个兼顾的不足。

第四,抓住教材中的难点,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发现。在写字教学中,有时会遇到疑点、难点,我经常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去发现、去解决。

比如在学习《借生日》课后的四个生字“今、正、雨、两”时,就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首先是学“今”字时,出现了一个疑点,“今”字的第四笔到底是“横折”还是“横撇”呢?学生们有的说是横折,有的说是横撇,他们为这两种意见争拆不下,此刻,我若直接告诉他们说是“横折”,那有一部分学生肯定会口服心不服。于是我想,还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去得出结论吧。于是我让他们翻到《语文》书的最后一面《汉字笔画名称表》,让他们找出“横折”和“横撇”两种笔画,仔细观察这两种笔画写法的异同,再与田字格中“今”字的第四笔进行比较,经过认真的比较,热烈的讨论,最后全班同学的意见一致了。此刻,看着学生们那一张张兴奋而满足的小脸,我分明感受到探究学习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写字教学论文第6篇

“认”是先决条件,“写”是必要过程。识字教学是多层、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还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及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等。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不但要教“认”,还要教“写”,“认”是先决条件,是基础,“写”是必要过程,是“认”的延续与发展。“认”与“写”有机紧密地结合,是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符合认知的心理过程,也是识字教学的必由之路。

两者制约协调,共同促进提高。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认”是识字教学的主体,“写”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信息控制论认为:反馈原理所包含的内容是学习过程的四个层次,组成了一个闭合电路,保证了电流的畅通,缺一不可,学生认知一个汉字,必须先认知这个字的音形义,再通过书写,检验对照,以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只有在实际教学中,既注重“认”,又强调“写”,二者协调,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只有通过信息交流和反馈作用,对孩子同步输入知识信息,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从实际出发.采用适当的方法。在教学“认写”时,应充分运用直观、形象化教学。如教认“坐”字时,我让两位学生到讲台前,面向全班同学,坐在土地上。然后问学生,这两位同学现在怎么样了?生:坐在土地上。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字形。在“写”的指导上,同样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为小学生刚入学,小手细嫩,执笔好似拿锄头一样,一把抓。所以,一定要从开始握笔起,对坐的姿势,握笔的姿势,运笔的方法,逐一指导,严格训练,仔细检查,耐心矫正,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写字教学论文第7篇

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写字教学方面,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在课本的练习中,特意设置了田字格的写字练习,从看到摹再到临写,体现了写字能力的的渐进性,较好地遵循了人类的认识规律。这种设计,体现了编者的独具匠心和良苦用心。本人以为,这样的设计已进一步将小学的写字教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再也不可等闲视之了!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本人在对低年级学生的写字教学上,有了点滴体会。现将它阐述出来,与各位同仁商讨,也想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写字教学中,本人曾走过一段弯路。拿到新教材,刚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我只让学生在教科书的田字格内写字,然后又让学生在田字格练习本上,每个字写一行(8-10个)或两行(16-20个)。虽然在课堂上,我也花心思对每个字的间架结构进行了指导,但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的字,依然还是很难看。特别是在当天学的生字比较多的情况下,结果更是糟糕,最差时,全班写字的合格率竟在20%以下,优秀率几乎为零。

起初,我还以为学生是刚入学,各个方面均处于起步阶段,且写字又属于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巧能力,此时学生的字写得差,当属情理之中,在所难免。可是,半个学期过去了,学生的写字能力竟是毫无起色。虽然本人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了指导或辅导,用尽心机,嗓子喊得发痛,但受效仍是微乎其微,事倍功半。受师德之谴,本人开始在这方面警觉起来了。察看书法专业的指导书籍,了解书法家成长的故事,但那些东西似乎与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全体学生,还有许多距离,好像有许多“高高在上”、“格格不入”的地方。在这一条路上,“久行”不得要领之后,我不得不从自身的教学方法上来找缺点、想办法。

经过反复的钻研教材上的设置和琢磨编者的意图之后,我终于受到了启发。教科书上的写字练习,浅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儿“份量”不够(写字的专门练习,一般每个字只让学生写两个)。出于好奇,我将一部分学生的教科书收上来看看。出乎意料之外,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横平竖直,像模像样的字!虽然笔力上还有显得稚嫩,间架结构上也还有不少的欠缺,但与他们练习本上写的字却是大相径庭,判若两人。对于一个入学不到半年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字,写得已经够好的了。难道在写字教学上也要给学生“减负”?受此启发,我就试着在学生写字练习的数量上,给学生进行“减负”。我一改写字练习让学生每个字最少也要写八个以上的做法,一下子将写字练习的数量减到了每个字四到五个,并且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所谓“万事易做,一诀难求”,这句话的道理,在我的写字教学中,立刻显现出来了。在经过不到二十次的练习以后,本班学生的写字能力,一下子提高了许多,写字的合格率,一下子升到了85%以上,优秀率竟接近30%。看到这样的结果,本人虽谈不上欣喜若狂,但说喜不自胜那可是一点儿也不过分。

为了进一步探明究竟,我及时地对部分在这方面进步较快的学生进行了家访。家长们普遍反映,子女在做作业上有了同一种变化:原来是先做完其他的作业,接着是痛痛快快地玩一顿,等到了上学的“临界点”,再万般无奈地拿起语文作业,一阵胡乱的“涂鸦”之后,语文作业数量上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但质量上却是如前所述,写字能力的提高与否,那是更谈不上了。现在,则是调了个头。放学后,一有空就是正儿八经,认认真真地先将语文作业做好,然后再完成其他的作业。这样,我的语文作业,就在学生所有的作业当中,占尽了“先机”。相对来说,其质量当然也要好得多了。通过家访,我明白了:学生写字进步快的原因,除了我在数量上给减了“负”以外,还与由此带来的学生主观上的主动,心理上的耐心,有很大的关系。我也明白了不少的书法家以“宁静可以致远”作为座右铭的真谛了。同时,我还明白了,通过“减负”,学生写字能力提高“神速”,也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了。因此,我也得出了一个结论:“精雕细刻”一个字,比胡乱“涂鸦”一百个字,进步都要快得多呀。如此看来,在对学生进行写字教学或写字能力训练时,“减负”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