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新建工程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2 17:45:16
新建工程论文

新建工程论文第1篇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要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和原则。明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对于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至关重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增强建筑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品牌效益等,都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在适应生产力发展方面,生产力和管理密不可分,不同生产力的管理也不尽相同,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符,最大化地发挥潜在生产力,可以有效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在增加建筑市场竞争力方面,由于市场是不断变化着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必须以增强建筑工程适应市场的竞争力为原则。在提升企业品牌效益方面,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品牌效益,无疑将提升建筑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新施工管理,要充分考虑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益,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策略

创新技能的引入能够增强建筑的活力。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在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观念

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观念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关键。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而言,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领导者,应重视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作用,提高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意识,一是要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树立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三是要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从观念上正视创新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才能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具体说来,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观念,要深刻认识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紧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工作,将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促使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2.2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

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主要应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以制度的形式将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确立下来,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有章可依;二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确保企业法人财产权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精髓;三是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能保证企业聘用优秀的高管和形成先进的管理制度,在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应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

2.3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

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至关重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包括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装备,通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重点,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就目前而言,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逐渐形成以网络和计算机为主要核心力量的创新管理系统,得以实现资源和信息进行实时共享,同时对企业的安全,质量,成本和进度方面进行全面的实施和管理,可以实现高效化的创新管理。与此同时,对信息化创新的管理应用,在客观上对多方协作的建立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要通过对数字的信息化创新管理来对成本费用和客户进行统一的管理,进而实现整体工程建筑的高效管理。

3结束语

新建工程论文第2篇

基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性强、专业性强、知识更新快的特征,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改革与创新应以实践教学为主,更新行业规范,把握高新技术,从而实现培养具有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

1.1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现在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对建筑物中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给水排水的理论、技术和实践等就提出了新的要求,随之涌现出较多的建筑给水排水新技术、新设计规范、新设备等。因此,国家相关部门根据建筑产业发展的最新状况及时更新规范,如最近新增《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条文解释等;更新《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2010),替代《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98)。《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它的设计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因此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作为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的三大主干课之一,在教学中必须把握与其相关专业基础课的衔接。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掌握《水力学》、《水泵及水泵站》、《工程制图》等相关课程的理论。比如建筑给水、消防给水中,就必须运用水力学相关知识进行管道的水力计算;通过《水泵及水泵站》的学习,进行建筑物泵房设计。作为对复合型建筑人才的培养,有目的地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中增加相关的建筑给排水设计安装技术、工程造价、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从而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增加就业途径。

1.2突出工程实践,丰富实践内容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特点,以能力素质导向为指针,规划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随堂试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实现建筑给水排水专业知识、能力、素养渐进提升和协调发展的目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应坚持“理论、实习、工程设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同步开展相关实习,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走出教室,参观学校行政楼、图书馆等建筑内的给排水和消防系统布置,了解和学习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和安装,结合工程案例完成各章设计大作业,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在本科教学最后环节———毕业实习设计的一学期,课程应结合学生就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实际工程的模拟演练,以一人一题的方式,确保学生独立完成整栋建筑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进一步推动学生工程意识的建立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采用企业导师或双导师制,确保学生在企业中毕业设计质量。

1.3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作为给水排水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际工程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其课程内容包含建筑给排水、建筑消防、建筑中水、建筑热水等内容,教学内容繁多,同时各类规范标准更新较快,并且新的建筑给排水消防设备图集、图纸、图片较多。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完整地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并且传统教学的视觉效果弱,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在理论教学部分,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课堂学习效果。在课件中链接相关联的Flas(如水箱工作原理、气压罐工作原理、自动灭火系统等)、建筑设备图片、建筑给排水CAD图件等图像材料,以及相关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规范及技术规范等,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教学”部分采用课堂与工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动态仿真各种建筑生活给水方式、消火栓布置形式、热水供应系统等工作原理,加深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走出课堂,来到实地工地,通过参观实习,亲身了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管道施工和设备安装,查阅相关给排水管道和给排水附属设备安装技术规范,了解相关验收标准,通过撰写实习日记加深理论知识。

1.4改革考核方式,强化能力培养

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为闭卷考试,考试题目大多都是概念性的、理论性的内容,需要学生死记硬背,未能体现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不少学生靠在考试前抱佛脚突击复习,可以获得较好的分数,但是学生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相对缺乏。在目前应试教育环境下,不少学生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基本是课堂上听一听,考试前突击突击,死记硬背教材中的内容,学习主动性不够,因此必须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在考核学生学习效果时,应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少量的开放型题型,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多种可行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方案,给出多种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路。可以采用开卷的形式,限定考试时间,制定可以查阅相关规范资料的考试模式,使考试题目相对灵活,考试内容更具有实践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书本知识。我国注册设备工程师考试即采用的是开卷考试方式,《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以开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较好地为工程实践和国家注册考试实行了衔接。此外,在课程考核中要淡化试卷分数,强化课程实践分数,建立课程设计成果考核、实习报告考核和课程设计答辩体系考核等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考核的形式。

2.结语

新建工程论文第3篇

随着新时期建筑工程的高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自然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热点。而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然离不开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必须加大研究力度,通过优良的创新理念,推动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创新建筑企业施工管理模式

建筑企业项目施工工程具有很多特征,例如,较强的流动性、阶段性以及季节性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通过联系建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然后在借鉴的基础上,将国外科学、规范、成功的管理模式相结合,同时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对现有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首先,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应该建立具有灵活市场适应力的管理模式,尽量贴近市场,并且以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体系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其次,实行施工管理与项目工程施工作业相互分离的机制,借助纯粹的处理方式管理项目施工各项工作。最后,根据实际施工状况,制定相应的项目工程计划表,促使项目控制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确保建筑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一个建筑工程好坏的评判标准主要体现在施工项目的质量,因此,要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就必须促进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通过合理、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制约施工管理问题的出现,使之与我国项目施工工程的特殊性相符。作为项目施工企业,应将企业施工生产与管理者、施工机械以及施工等要素进行有效的结合。人力资源是施工企业最主要的资源,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全体员工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施工材料作为建筑产品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施工企业缺失了保质保量的施工材料,那么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外观,也属于豆腐渣工程。所以说,工程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工程材料质量的控制。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各种便捷,施工机械的不断革新,同样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极大的优势,它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因此,施工机械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的进度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机械,并对施工机械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从而达到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质量的效果。

(三)创新施工管理机制,提高施工进度

管理机制的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同等条件下,如果一个企业具有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体系,就能够为缩短工程时间提供一个合理的方案,如此在同类企业中就能够获得主动权,这同时意味着得到项目施工权的概率也越高。所以必须创新施工管理机制:首先应该加强内部管理,以此推动外部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其次,应该引进现代管理机制,取长补短,从而在施工企业中形成有效的项目工程施工管理体系。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价值体现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项目工程的施工管理尤为重要。良好的施工管理工作,能够促使建筑工程缩减施工周期,推动施工质量的提高,同时增强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不断施工管理体系,推动自身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一)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保证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同样具有社会效益。因此,项目施工企业如何推动工程质量的不断提升,实现工程施工成本的降低,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则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步入新时期的我国,日趋与外国接轨,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带来的既是机遇,又是挑。建筑市场的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以此推动本企业的持续性生存与发展。而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创新施工管理体系,以严格的标准,保证项目工程施质量及其安全性。

(二)创新施工管理模式,完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的管理理论,对各行各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首先,它能够引导管理者进行科学管理,其次它能帮助企业形成特殊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它能为社会增强产业的发展活力。因此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完善科学管理理论,有助于推动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总结

新建工程论文第4篇

最近的一段历史时期,建筑行业也有了相应的快速的进步和发展。就目前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建筑物的服务不断在提高,当前建筑中对于电气化和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标准逐年在增加。这样一来,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发咋程度就越来越大。同时,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和安全等方面关注的增加,建筑电气施工质量也被更多的人群所关注。这是由于电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关乎着整个建筑的使用和安全程度。

二、新时期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特点分析

建筑电气工程一般都是在隐蔽的地方进行。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像是线盒内的电气工程,在这项工序当中,其施工个周期非常长,各种工序又十分繁多,要不停的进行埋线和穿线的处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在电气施工中某一项环节出现了具体的问题,那么很有可能整个工程就要重新返工。同时,在线盒内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子工程项目繁多,各子系统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和复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电气工程施工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在这三个特点中其复杂性决定了必须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完善必要的施工管理体系和施工管理方法。关于影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高质量的种种要素问题,笔者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的论述分析。

三、影响新时期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要素分析

(一)关于施工的环境与气候要素的影响。在理论上,电气工程与其他建筑中的工程相比,其对自然环境和气候的条件要求是最高的。这是由于,电气工程隐蔽性和复杂性的要求,还有就是每个环节的系统对气候的要求都不仅相同。所以说,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主义对这两个因素进行的系统的分析,一定要选择有利于电气工程施工的环境和气候。

(二)关于电气装置自身质量的影响。众所周知,电气装置属于消耗品,一般都有自己的保质期,再加上这些电气装置在经过长途的运输和保管之后再次进行使用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想象不到的质量问题,这对于电气工程施工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首先厂家出产设备存在一定概率上的质量问题;其次是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或者是其他因素可能会不利于这些电气装置的保存,继而出现损坏的现象;再者一些人为因素可能也会对电气装置产生影响。

(三)关于施工人员对于电气工程施工的影响。在整个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当中,施工人员是影响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最重要的影响。这点不难理解,再完美的电气装置和施工环境最后还是要人进行操作进行施工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的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不具备相应施工素质和技术的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必要会出现对电器装置安装或者是其他方面的操作失误。上文中我们已经分析过,电气工程施工中故意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工程施工的问题,以至于必须返工。所以说,我们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中一定要重视人的因素,积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交流,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以确保整个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新时期建筑工程电气施工管理体系分析

(一)关于施工之前的管理问题。有句古语说的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中也是如此。要知道,施工之前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整个工程施工之前,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全方位,无遗漏式的对今后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或者是不利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策略。不仅如此,相关管理人员还要在其他建筑部门的配合下对设计部门完成的图纸进行深刻的分析,整体把握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预案。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对一些结构复杂和施工难度大的地方进行细致的剖析,必要时要召集各方面专家共同研究相关的可行性施工建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施工前我们要做好相关的施工图纸复核工作,要确定整个设计和施工方案都准确没有相应的错漏并以此做好相关施工安排和施工进度表。

(二)关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问题。电气工程在做好施工之前的管理的相关准备工作之后,接下来则进入施工过程当中的管理阶段。这个阶段当中的管理是整个施工过程管理的核心,因此一定要做好这个阶段的管理的相关工作。施工过程当中的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发现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操作,必须要求施工人员进行整改,直到合格为止;第二,施工单位还要做好施工所需材料以及设备的采购以及进场验收方面的工作。材料在进场之前,所需配备的进场资料一定要齐全,还要通知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只有验收通过之后,才能够将材料运用到施工的过程当中。第三,施工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与其他工种作业相互影响的问题,管理人员一定要及时的与分包单位以及建设单位进行协调,确保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到阻碍施工的问题。

(三)关于隐蔽工程施工的管理问题。建筑电气系统中,有很多的电缆及电缆保护管、接地线等需要从墙体或隔墙内部穿过,这些施工项目都属于隐蔽工程,其出现质量问题时不易察觉,即使发现整改起来也较困难。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管理建筑电气施工质量。

新建工程论文第5篇

建筑工程中管理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其中最为关键的的是施工的管理工作,因为施工是建工程由概念转化为建筑实体的过程,传统的施工管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程对于施工管理的需求,创新是势在必行的,主要可以分为两点来叙述。第一点,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建筑工程的认知程度也有所提升,同时人们对建筑工程也有了更多的要求。但是以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很多的缺陷,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不能很好的保证,还有投入建设的使用资金往往与工程造价预算相差很大,相应的管理层次的工作人员思想太过于保守,对于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从不采纳,以上问题不仅仅使得工程的质量有所降低,同时对企业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对于施工管理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二点,现在的建筑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虽然城镇化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很多工程项目,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加人到这个行业,这就对施工企业的规模。施工管理技术水平。工程质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施工企业各工程单位应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应不断加强建筑工程项目中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能力,通过创新企业文化和管理技术,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使企业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得以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分析创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技术的根本前提

众所周知,一切事物的变化都不是随便就能实现的,通常情况下,积极向上的正面发展是科学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之下的产物,所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也有着一定的根本前提:一方面,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应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人们所提出的种种要求也就是说,施工企业应多注意市场的动向,多了解行业最新的政策与市场需求,然后根据这些点,有目标。有方向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让企业的管理质量能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也离不开企业强大的竞争力,因为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竞争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在别家企业无法超越的时候,企业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创新,反过来,当企业不断创新施工管理技术后,它的市场竞争力也将变得更强大,从而能在这一领域中站稳脚跟,甚至被别人仰止所以,创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技术的另一根本前提,就是不断营造新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技术创新分析

新建工程论文第6篇

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更应对强制性标准的掌握以及执行能力进行加强,遵循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原则、标准化原则。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要坚决杜绝,对相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必须按规定严厉查处。

2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的有效措施

2.1做好施工图纸会审

在施工管理这一阶段,技术管理的关键以及最重要的技术过程便是施工图纸会审。图纸会审也是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工作之一,经由图纸会审才可以达到对设计图纸进行全方位的熟悉和把握、对设计意图进行初步的领会、对工程的特点还有难点进行掌握的目的,才可以发现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建设单位与委托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三方组成的施工图纸会审小组经过协商,选择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消灭因设计问题而存在的缺陷,保障建筑产品使用功能和工程实体质量。

2.2明确管理职责,消除工程隐患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首先应明确职责,对各级人员的权、职、责进行划分,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做到有人负责、有人解决。把设计图从纸上准确地实施于建筑现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譬如说,参与进场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进行测量计算数据的复核等等。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要求,对凡是可能影响工程施工进展的技术问题和工程成品质量的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明确到岗到人。针对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迅速落实到位。其次要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明确施工中各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作为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的标准,从而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3及时而有效的技术交底

为了进一步把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应当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针对各分部分项工程提出施工技术交底。在工程质量的保证以及对工程的施工进度的保证这一方面,技术交底显得十分的重要。在各级交底情况的检查方面,项目部的总工程师以及方案工程师还有工长等等都对其督促执行。各分部分项工程都应在项目施工前以书面形式进行技术交底,为施工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并根据施工过程的变化,及时对技术交底资料进行补充。技术交底工作必须要在隐蔽以及特殊的工程当中予以加强。负责人还应当做到把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以及事故的地方进行反复强调,明确所需的材料以及施工技术方面的要求等。

2.4加强成本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

以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为准则的工程质量目标控制管理,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设计、施工工艺、工序、材料、机械等多方面。首先,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控制。要保证所用的材料为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在加强对结构用料管理的同时,还要注意装饰材料的采购,劣质材料含有的放射性元素和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或气体,会侵害使用者的生命健康。其次,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深化施工成本创新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步骤,避免不必要的施工支出,从而降低工程施工投入成本,这才是提升企业最终利润的有效方法。再次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应认真对待,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不论其严重与否都应明确责任,吸取教训。

2.5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也不容忽视,以下两点需要特别留意。首先,要组织各专业的技术人员核对是否有施工遗漏和失误,施工与设计是否相符。对重点设备和工段应进行重点检查。其次,对施工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管理经验或教训通过相应的程序进行保存,对重要的技术经济数据、技术管理资料和提出的建议进行系统地存档和整理。

3总结

新建工程论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文化;内涵;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61.6]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现代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城市化建设与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关系极为重要。依据现实建筑文化的现状,充分吸收建筑文化工程内涵,结合建筑文化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创新是重要的使命。

一、建筑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已经由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近几年的文化博览会上,国内众多文化建设、创意公司纷纷崭露头角。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建筑文化工程的弊端与问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客观问题的危害性,合理的改善,唯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使建筑工程文化有序创新的传承下去。

二、建筑文化的内涵

1.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产品,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表达与传递。除了构筑生活空间外,还在人类历史中承载着社会发展与转变的叙述作用。而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综合。恰如美国文化雪茄克罗伯(A.L.Kroeber)和克拉克洪(D.Lluckhohn)所言 ,“文化由明确和含糊的行为模式组成,这些行为模式通过符号来获取并传递。”《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建筑文化的本源正式人居生活方式以及实际生活本身的外显形式,人居行为模式决定了建筑文化,建筑文化的本质核心由传统建筑思想(即院子历史和由历史选择的人居思想)及其符号,意义组成,在“时间连续统”中形成了传统与历史的观念,而在“空间连续统”中形成了场域与族类的观念

2.建筑是科学,科技与艺术的合体,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与思维习惯。诚实的建筑虽为客观存在的实体,却象征着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反映着时代的科学发展,科技水准,审美精神,文化特色,记忆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审美指向。建设是生活的舞台,人在一生中总是穿梭于无数的建筑之中,高的,矮的,壮观的,有没的,形形,光怪陆离,无论是那种建筑空间,已不仅仅作为人居的单一功能存在,同时亦比承载着更多更高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元素,在不经意间传递出文化的意味与感知。换而言之,建筑不只是一个技术空间的构架,也意味着文化空间的延展。建筑在中国从来就不单是一个工具,更作为一种具象的象征性文化符号,承载着社会功用,并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文化魅力。从远古的“左祖右社”,到富有威武之势的皇宫宝殿,以及小桥流水式的文人园林,都体现了建筑是人生的艺术空间,是文化演示的舞台。他们能在“润物之间”改变着人类的思想与行为。这就是建筑文化的魅力,也是其所具有的影响力。因此,《中国城市建筑文化影响力排行榜》的适时出现,是当前城市建设的一个必然选择。

3.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成为衡量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准之一。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培养,不仅代表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代表了城市文化新的追求与探索,这必将对建筑创造与民众审美导向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城市建筑文化影响力排行榜》的出现将会体现城市建筑之间的文化差距,推动与促进城市建设者清楚自身的情况,使之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而对于与城市建筑有直接关系的社会公众而言,则可以获得一个较准确的城市建筑文化之间的比较,将其作为总结哦投资决策与思维感受的参考依据

4.城市建筑文化以其承载的内容与相应的功能,成为城市文化主要的代言者之一,而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信息载体,其承担着记载城市历史渊源,反应城市未来理想的双重作用。因此,在城市建筑文化的确立过程中,务必在地标简直,居民住宅。公共荐椎,遗产保护,风景园林,建筑创意,等多方意见,方才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常说某一建筑是某一个城市的窗口。但是城市的建筑文化并不是只要求我们关注极少数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要和与城市肌理共呼吸的居民建筑相联系,去关注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建筑文化,这也是中国城市建筑文化影响力排行榜的特色与特点之一

三、建筑文化客观存在的问题

1.城市建设过于简单化,雷同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道路延长宽阔,促进了楼群诞生与楼房长高。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让老百姓享受了国家建设的好处,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最近,国内不少有识之士十分感伤地呼吁:中国的600多个城市基本没有个性!这就是说,在过去20多年的城市建设中,我们的建筑师、管理者、决策者过于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了在大规模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特有的文化建设与保护,造成了城市失去特色,建筑文化缺位,建筑师处境尴尬,城市建设责任不清。没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城市,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修正与割裂,如果让这样的不良现象持续下去,将会给我国延续了5000年的历史文化造成沉重打击或者有形成文化断层的后果。

2.盲目的崇洋陋习

看华南板块,欧式和中国传统风格的楼盘都有,这些欧式建筑在我们看来都不是欧洲的东西,从来没有见过的,他们只不过把外表的东西搬过来,但并没有把欧洲的元素融入到里面,而花费很多钱去搞一些形式的模样,这样的铺张浪费是没有必要的。对于没有掌握欧式建筑的基本元素的着搬照抄也是没有意义的浪费资源。我们造出了连外国人都没有的所谓欧式建筑,我们的心情是喜?是悲?是滑稽?是荒唐?抑或是其他?一些国内的研究者也发出“在中国看不到好的中式建筑”的感叹!

可见,没有借鉴的生吞活剥式的所谓“创造”,既脱离了国情,也没有实践基础,是没有活力的。这样的建筑尽管有一时的眩目闪光,但是转瞬而泯,带来的只能是遗憾和无奈。还是那句被无数人重复了无数次的话:无论什么艺术形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离开了民族的特色或者叫血脉,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不要侈谈世界的了。建筑也离不开这个艺术发展与繁荣的宿命。

3.过于注重建设的表面化

回顾我们过去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的做法,城市老城区改造多没有经过认真论证,大拆大建、献礼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首长工程等。造成重速度轻细节,重实际轻文化,重表面轻内涵的现象,建筑文化在其他要求下被忽视被淹没。

四、继承传统建筑文化,实现当代建筑创新

1.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的美学原则、建筑形态、注重环境和崇尚自然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都是传统建筑中的精华,中国传统建筑是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独特魅力是任何别的建筑艺术形式所无法取代的。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抛弃民族传统,去追求那种没有传统文化根基的建筑形式,而是从传统建筑中汲取其精髓。同时,对我国独特的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和追求,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剪辑的设计层次上,而应在追求精神和内涵方面有更深层次的表现,抓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将传统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与现代方法、现代要求相结合灵活运用。

2.创新发展建筑文化

立足传统,创新发展建筑文化是现代建筑新形态的出现和发展是必然的,新的使用要求,新的建造技术,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使建筑整体而言是新的。但如果离开了我们生长的土地,离开了人们固有的传统,一时的“新”就无法永远“新”。不尊重传统、吸收传统的做法,最终只会迫使建筑创新丧失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迷失方向。创新不是根除传统,而是要从传统的建筑中汲取其精髓,寻找其新意。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但是只能称作建设大国,而不是建筑学大国,建筑设计从质量到创新都未达到繁荣兴旺的局面。我国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是一种经验的传承与模仿,很难形成开阔的思维。虽然国内各大理工科高校开设了传统文化的教学课程,但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最为表面的层次,设计建筑时大多采用的也是片面直观的想象。而国外采用的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去体验生活,多讨论、多思考,这样人的思维才能越来越活跃。不重复别人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表达建筑师个人的特质,每个人的特质不同就形成了多元化,只有多元化,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设计环境,形成和谐的、多元化的建筑文化环境。

五、结束语

建筑作为凝固的音符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伴,其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不断创新的建筑设计又赋予了建筑时代的灵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使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得到空前提升。人们对建筑文化的关注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办事,从我国的文化实际出发,设计出符合中国人审美观念的建筑作品,发扬建筑文化的内涵精神。

参考文献

[1]关于建筑文化学的研究・高介华・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