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1 17:14:16
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第1篇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上半年发生燃气爆炸事故70余起,事故造成死亡14人,受伤180余人,这些事故在给人们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恐慌,这些事故大多是由于企业或个人安全防范意识淡薄,企业生产不规范所致,因此为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势在必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包含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行为标准化、生产条件标准化和作业环境标准化,以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中介机构在履行各自职责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以安全为前提,通过建立标准化,能够有效防范并控制生产风险,能够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提高在异常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通过实施标准化,还能够促使对生产设备设施定期检查、随时检查,让人员、设备、环境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并通过不断完善改进,发现故障,消除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随着国标、行标、企标、“三化”文件的不断制定和完善,作为标准、规范实施的基层单位,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可以按照准备阶段、摸底调查阶段、建立标准化系统阶段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即深入学习、制定计划阶段,要针对行业特点,对国家法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摸底调查阶段,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标准,深入基层一线对其安全管理、作业场所、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彻底检查和摸底,根据结果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做出基本判断;建立标准化系统阶段即参照质量PDCA循环的原理建立安全标准化系统,内容包含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要求、安全生产组织保障、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等要素。通过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能够对标准从不断的认识飞跃到实践,最终形成一个闭环系统,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

二、标准化是综合管理的有效手段

标准化工作在综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管理提升的关键。以某燃气公司所属分公司为例,分公司管理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工程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物资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在实际管理活动中,需要接触大量重复性且多样化的人、事、物、信息等,要做好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就必须把这些人、事、物、信息加以综合分析,进行优化,以最快、最佳的结果完成实际工作,即建立完善“企业标准化”。企业标准化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或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标准化与企业规章制度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标准化就是依据管理规章制度,明晰流程、管理权限、工作标准、工作职责、任职要求等内容,对于企业管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企业标准化其实就是“管理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工作标准化”。通过采取统一、简化、协调和最优化的方法,解决各个岗位按什么样的方式做、做到何种程度、达到什么要求的问题,最终实现每个岗位业务的管理标准化程度,这就是管理标准化。在管理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岗位从事的业务范围,明晰工作界面、管理权责、关键控制环节、风险隐患等工作过程,这就是流程标准化。针对岗位业务,从工作目标、内容、业务衔接、工作方法、考核内容等方面制定如何开展业务的标准,同时明确责任、执行、监督主体,这就是工作标准化。因此,标准化是规范管理行为的科学依据,通过制定企业标准,可以对计划、生产、工程、安全等方面的各个环节进行更为科学的管理,有效的引导员工的日常行为,确保业务规范、有序、高效的完成。

三、标准化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第2篇

1信息工程监理特点

信息工程因为具有灵活性高,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决定了各个具体信息项目会非常的复杂。其高度的灵活性使得工程体系中容易出现问题,更新速度快使得工程监理的内容会随时更新,因此其各个项目的监理工作随着时间和事件的改变而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构建一个有统一标准的工程对其进行监理非常重要,有统一的标准其从业人员在进行工作和改革的过程中都有法可依,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信息工程处理的效率,虽然将建立工程细化束缚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但是却能够降低操作的错误概率。此外,工程监理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极其重要,一定要有很多相关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技术知识以保证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监理工作中的问题以提高信息监理工程的使用性。在这样一个具有专业素质人员组成的团队,专门从事信息项目的监理工作,一定要避免部门的重叠和相似部门的交叉,因为该举措能够影响监理工作的严肃性和专业性,同时导致工作小组人员实际从业人员与所需岗位的配比升高。形成专业的信息工程监理机构之后,还应该对其成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其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同时还要对其管理能力和知识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监理工程标准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此外,还要让其组员有针对性的涉足某一个领域或者行业,以提高其信息工程监理工作标准化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同时有利于其工程监理工作的推广和实行。

2信息工程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监理工作的标准化表现为对内标准化和对外标准化,对内标准化是指对信息工程的内部管理上,要做到按照统一的标准检测和监督内部员工的一切行为;对外监理的标准化则是指,首先,对于外部企业和外部的合作项目,要做到统一的招标和投标,不因为各种原因排斥或者倾斜于任何一家合作单位,对于相同的合作项目,不因公司的规模大小和资金注入的多少而采取差别待遇。总之,信息工程的监理工作的标准化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这两个方面,有兴趣的话可以阅读相关的专注进行专门的了解。

3信息工程监理工作标准化

实践与工作成效想要证明信息工程监理化在实践中的效果和作用,任何理论都没有实际的案例来的更加有说服力,所以,特针对此情况,选取了一个符合该情景的案例,供大家一起分析讨论,以便达到更好的阐述效果和目的。该案例具体分析:其一,策划编制工作内容包括:在开展一项工程的监理前,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尽可能详细的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和策划工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工程工作者,我们要时刻谨记这句话,不能因为单独的贪多求快,就忽略了一项工程的准备工作,当然监理工作的准备和策划,与一项信息工程的前期准备的重要性是无法比拟的,但是也绝不意味着它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比较低。一个良好的前期策划和准备,才能引导一项工作的顺利前行,所以,我们在开展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前,一定要结合多种因素,对监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的编制。其二,统一编制的要求。编制中要遵循的原则是,首先,一定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绝对不能违背各项相关制度,否则,再详尽在科学的监理工作都是空谈,都是无意义的,是无效的。严重的话,甚至是违法的。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编制的最低标准,满足了最低标准,接下开就要向信息工程监理工作的质量标准靠近了,质量标准有几个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全面性和统一性,全面性是指在监理工作的标准进行编制的时候一定要将各种常见和不常见的情形充分考虑进去,否则在监理工作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就无法进行管理,当然,无法将各种偶然和必然性全都考虑到,但要尽量的考虑周到;统一性即强调监理的标准要简单明确,不给任何工作中的疏漏以可乘之机。

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第3篇

1信息工程监理特点

信息工程因为具有灵活性高,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决定了各个具体信息项目会非常的复杂。其高度的灵活性使得工程体系中容易出现问题,更新速度快使得工程监理的内容会随时更新,因此其各个项目的监理工作随着时间和事件的改变而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构建一个有统一标准的工程对其进行监理非常重要,有统一的标准其从业人员在进行工作和改革的过程中都有法可依,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信息工程处理的效率,虽然将建立工程细化束缚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但是却能够降低操作的错误概率。此外,工程监理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极其重要,一定要有很多相关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技术知识以保证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监理工作中的问题以提高信息监理工程的使用性。在这样一个具有专业素质人员组成的团队,专门从事信息项目的监理工作,一定要避免部门的重叠和相似部门的交叉,因为该举措能够影响监理工作的严肃性和专业性,同时导致工作小组人员实际从业人员与所需岗位的配比升高。形成专业的信息工程监理机构之后,还应该对其成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其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同时还要对其管理能力和知识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监理工程标准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此外,还要让其组员有针对性的涉足某一个领域或者行业,以提高其信息工程监理工作标准化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同时有利于其工程监理工作的推广和实行。

2信息工程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监理工作的标准化表现为对内标准化和对外标准化,对内标准化是指对信息工程的内部管理上,要做到按照统一的标准检测和监督内部员工的一切行为;对外监理的标准化则是指,首先,对于外部企业和外部的合作项目,要做到统一的招标和投标,不因为各种原因排斥或者倾斜于任何一家合作单位,对于相同的合作项目,不因公司的规模大小和资金注入的多少而采取差别待遇。总之,信息工程的监理工作的标准化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这两个方面,有兴趣的话可以阅读相关的专注进行专门的了解。

3信息工程监理工作标准化

实践与工作成效想要证明信息工程监理化在实践中的效果和作用,任何理论都没有实际的案例来的更加有说服力,所以,特针对此情况,选取了一个符合该情景的案例,供大家一起分析讨论,以便达到更好的阐述效果和目的。该案例具体分析:其一,策划编制工作内容包括:在开展一项工程的监理前,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尽可能详细的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和策划工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工程工作者,我们要时刻谨记这句话,不能因为单独的贪多求快,就忽略了一项工程的准备工作,当然监理工作的准备和策划,与一项信息工程的前期准备的重要性是无法比拟的,但是也绝不意味着它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比较低。一个良好的前期策划和准备,才能引导一项工作的顺利前行,所以,我们在开展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前,一定要结合多种因素,对监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的编制。其二,统一编制的要求。编制中要遵循的原则是,首先,一定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绝对不能违背各项相关制度,否则,再详尽在科学的监理工作都是空谈,都是无意义的,是无效的。严重的话,甚至是违法的。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编制的最低标准,满足了最低标准,接下开就要向信息工程监理工作的质量标准靠近了,质量标准有几个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全面性和统一性,全面性是指在监理工作的标准进行编制的时候一定要将各种常见和不常见的情形充分考虑进去,否则在监理工作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就无法进行管理,当然,无法将各种偶然和必然性全都考虑到,但要尽量的考虑周到;统一性即强调监理的标准要简单明确,不给任何工作中的疏漏以可乘之机。

二结语

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第4篇

1.1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生产单位安全管理水平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是通过规范各个环节,以达到较高的安全管理水平。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其主要依据就是我国水利水电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具体生产特点。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尤其是工艺过程的控制,以不断改善其工艺水平为手段,逐步建立和形成一套与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实际相符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加快形成水利水电企业的安全文化,从而提高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1.2从本质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生产单位安全水平

通过发现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其生产的安全性。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对此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它主要是从革新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研制新设备等方面来起作用的,因而,可以从本质上处理好这些安全性问题。

1.3维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的基础上获得一部分经济资源。因此,保证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的应有之义。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就包括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可以更好地维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合法去权益。

2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够

很多地方的水利工程安监单位往往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以下几处:第一,安全问题集中整治;第二,安全问题检查;第三,事故处理工作。但在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面存在严重滞后问题,这主要是由思想认识不到位所造成的,没有深刻认识到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些水利单位甚至认为水利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没有太大必要,一来耗时,二来耗力,因而,在水利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采取消极对待态度。

2.2安全生产经费投入不足

尽管水利单位在思想上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但这些单位却在水利水电安全标准化建设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究其原因,主要是缩减企业运行的开支。此外,很多单位还不断减少水利建设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安全方面的发展,从而使得水利水电安全标准化建设缺少足够的安全性问题资料,无法实现其完整性、系统性。

2.3基层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队伍力量不足

基层水利水电单位在水利水电监督和管理方面存在一系列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处:第一,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第二,安全监管队伍力量薄弱。此外,相应的监管工作制度不完善。这大大降低了基层单位的安全监管水平,无法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作安全进行,从而最终影响了水利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进度和质量。

2.4从事标准制修订工作相关人员数量、素质和标准质量有待提高

现如今,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仍存在不足的问题,除了上述几方面的原因外,还与从事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相关人员数量、素质有着较大的关联。不可否认,标准编撰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标准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很多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多引进非对口专业的人员来完成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以致于标准的质量较低,因而标准编撰队伍的素质和标准质量都有待于提高。

3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措施分析

3.1加强对水利水电标准化建设的重视

首先,应做好水利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引导工作,处理好各个环节的协调工作,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标准统一化,并制定合理的考评机制。其次,还应坚持一下2个原则:第一,分类指导;第二,重点推进。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具体特点,将某些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如水利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工程评估等,这些环节不能出现问题,否则将会影响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并积极总结这些环节的工作经验,积极发现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提供充分的依据。此外,其他方面的工作也要同步推进,如不断改善工程建设装备,创造良好的作业条件等。

3.2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

要想更加有效的推荐你水利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必须保证企业所有工作人员对标准化的建设内容和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以使所有工作人员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再通过专门的培训,使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各方面要求,如标准化建设内容、目的等。此外,企业还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编写标准化建设教材,以让员工平时加强学习,创造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让每位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工作及其要求,并要个要求自己,从而为更好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3.3安全投入

不可否认,充分的安全资金投入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顺利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进一步扎实有效地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就必须保证足够的安全资金投入。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之前,某些部门通过预算得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需要的安全资金投入过大,因而,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问题上存在思想上的不坚定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进度和质量。必须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投入工作,做到资金合理利用。

3.4培养人才,夯实基础

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标准化

1研究背景描述

为了响应国家建立标准化体系的要求,我国很多标准化体系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市场不断对会计信息的标准化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做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任务势在必行。之前,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很多的相关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且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果,为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们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不断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如果想要全面落实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必须从多个角度着手,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是对企业整体的会计信息化有一个全面整体的了解,还要求我们掌握如何在价值链信息化环境下展开会计信息标准化,并将其纳入到会计信息化的体系当中。以下文章将在如何将会计信息标准化与当代价值链条结合起来展开讨论。

2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2.1标准化理论标准化理论是指对标准化规律和过程进行的理论概括与科学总结,标准化理论是对实践活动的总结,是通过抽象的方法对实践进行概括,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实践是为了更好地借助理论来获得发展。这里所说的标准化理论一般来说包括:标准化原理和概念、标准系统、标准分类、标准化的形式和过程等。2.2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标准化理论不断补充发展,就衍生出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这套理论的基础是会计信息化的实践,对实践活动的经验、规则、规律的认识、抽象、概括和总结[1],进一步发展便形成了我们这里所说的理论,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很好地对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创新与实践活动进行了指导。立足于会计信息化概念外延与内涵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将会计信息化过程分为四部分,它们分别是:发展会计信息资源产业、共享会计信息资源、利用与开发会计信息资源以及构建会计信息系统。2.3信息论信息论于一九四八年香农开展,这个理论对通信运动规律的复杂性进行了解释,之后在通信及通信相关行业中受到广泛应用。2.4软件工程理论软件工程是指利用工程的方法、技术、原理和概念对软件进行开发与维护的过程。在时间的考验与经验的积累软件工程里的许多相关技术和理论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它的技术综合性相对比较高,是开发高质量的软件与软件维护的重要理论。在开发软件时,软件工程最常用的模型是生命周期模型,这个模型对软件开发进行了五阶段的划分,它们分别是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维护以及系统评价。

3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相关框架构建问题

我们进行会计信息标准化的建设,第一步就是建立一个准确的框架结构。当前的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先对基本的要素进行提炼,进而再对构建的原则进行确立,在依据这些原则和要素建立框架结构。实现标准体系固有内在结构的形象表示和明细列示,制定具体标准并形成标准体系,对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在目前的会计信息标准化的体系构建过程中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即前导层、规范层、结果层和解析层,这四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1)定位会计信息标准化的标准,进而对目标进行构建,这是会计信息化的标准和前提条件,在定位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保证客观性,这个过程往往会决定我们在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的具体工作,与此同时这个过程梳理了它与其他信息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与会计信息化的特殊性关系密切,在信息标准化的体系中地位显著,众所周知会计的信息化涵盖了很多其他的信息,并且在众多的信息中它处于比较基础的地位,比如审计信息、税务信息、海关信息、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等,此处值得注意的是会计信息的交往往往会涉及多方,我们常见的有供应商、客户、各方监管者等,因此科学的开展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对其有一个准确全面的定位,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我们的建设和努力的方向。(2)促进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效率和社会效益是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只有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才能全面合理的开展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建设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就要对实践工作进行大量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开展工作时最有效最直接的获取经验和教训的手段就是对以往的会计管理案例和模型进行分析,在大量的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对我们的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形成科学规范的指导性文件。所以说,想要建立会计信息化必须要从具体的时间工作着手,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总结。(3)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要素和构建原则。通过以上两个过程中我们对会计信息管理建设进行了定位和与目标相关框架结构的构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分析了相关的基础要素,并确立了相关的原则。比较来说,会计信息标准化与会计信息化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建立需要考虑其基本的组成,而后者则要对基本元素就信息化标准进行具体的细化。通过信息化标准基本元素的确定从而使得信息化标准具体化。在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根据信息化的基本内涵衍生出了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①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化环境;②会计信息化运行过程中的软件工程方法和信息方法;③会计信息化综合支持与控制;④会计信息化评价。完成对这些基本元素的确立之后就要科学规范的对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进行构建,以确定相关理论体系。

4结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企业对会计工作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高效准确,还要求高质量高标准。而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面,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可以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综合应用信息标准化理论、信息论和软件工程理论,建立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框架,并推动其在企业中得以有效的实施,其结果必然是会大大提升会计行业的商业价值。根据时展的需要,在会计行业未来的发展中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将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会计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是我国会计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我国会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路媛媛.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现状评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3,8(1):48-49.

[2]黄志斌.新时期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2(5):129-130.

[3]王雯娇.关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一点想法[J].青春岁月,2013,6(8):20-21.

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第6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引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执行山西省安全质量标准化“六个标准”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以求真务实、讲究实效的态度,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三基”工作,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从根本上促进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使矿井安全稳定发展。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泽州县下村镇,设计生产能力为300万t/年,井田走向长为5.2km,倾斜宽为5.5km,面积约为27.6km2,是沁水煤田樊庄勘探区的一部分,煤层条件赋存稳定、倾角平缓、可采厚度大、储量丰富,煤层无自燃现象、无爆炸危险性。

1“12345”工程建设的内容和达标要求

“12345”工程是指一项合格(掘进巷道工程质量100%合格),两个样板工作面(一个样板综采面、一个样板综掘面),三类精品硐室(主变电所及排水泵房、永久避难硐室、井下乘车等候硐室精品硐室),四条文明大巷(集中主运、集中辅运、主要回风、辅助回风四条整洁文明大巷),五条线管理(井下管路、皮带、轨道、电缆、照明)。通过落实深化“12345”工程达标建设,采取“先抓点、后抓线、点线结合、重点突破”的方法,全面推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实现矿井环境标准化、工程质量标准化、安全设施标准化、员工行为标准化的目标。

2提高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议

2.1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构建安全思想体系

1)以理念引导安全:把“心存畏惧、安全为天,心存感激、爱岗敬业”“职责高于一切”和“科学、创新、责任、感恩、包容、学习、诚信、进取”等优秀文化融入企业管理,渗透到每一位员工心中,营造安全生产的文化氛围。2)以亲情感染人:把安全文化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不定时地通过信函问候员工家属,潜移默化地激发出员工对企业、对家庭、对亲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3)激励作用:先进的企业文化促使员工产生使命感。员工文化活动是体现整个工作环境上进心的一个重要前提,让员工以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而自豪,从而有为工作添光增彩的动力,为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注入新的工作动力。4)导向作用:先进的企业文化促使员工团结一心,积极参与企业建设,从本职工作做起,营造勤俭敬业、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

2.2典型引路以点带面

在煤矿井下管路吊挂、通风设施建筑、电缆悬挂等方面需逐步形成“精品”工程。1)继续抓好精品建设,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定,授予“精品”称号。2)通过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和经验交流会,组织相关人员参观学习,将“可看、可学、可操作”的精品工程全面推广,迅速“连点成线、聚点成面”2.3开展区队岗位专业达标竞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建设是针对矿井生产过程的采、掘、机、运、通、地测、职业卫生等11个专业,进行常态化考核并要求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使煤矿各项工作始终处于安全稳定的生产状态。可以组织标准化专业达标竞赛活动,根据标准化评分结果依次排名,实行奖励措施,以促进区队在技术、经验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学习。

2.4强化职工企业安全文化意识

构筑安全文化体系,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规避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凝聚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技能、提升安全素质,实现员工时刻从思想上牢记安全为宗旨;通过“以理念引导安全、以环境影响人、以亲情感染人”三步骤,推进本质安全系统提升,实现人性化管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深入基层,引导广大职工爱岗敬业、积极进取,这是推进各方面前行的前提,更是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使职工高度认同,自觉地去遵守执行。时刻牢记安全的“八个无论”,即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注重安全管理;无论安全生产周期多长,都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无论什么样的安全检查,都要积极对待;无论什么样的隐患事故,都要按四不放过原则处理;无论什么样的隐患,都要按事故处理程序对待;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要经常性地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无论哪一个部门,都要明确各自重点;无论什么样的制度,都要抓好落实。是强化员工对安全质量的直接认识,让基层班组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搞好质量标准化达标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岗前五分钟从思想上形成员工自律活动,形成“三种氛围”,即安全氛围、学习氛围、工作氛围。

2.5注重查和抓

无规矩不成方圆,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达标要严格执行山西省煤矿建设“六个标准”:《山西省煤矿办矿企业标准》《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山西省煤矿建设标准》《山西省煤矿建设施工管理标准》和《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评级考核办法》。要对照标准下现场查隐患、查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抓重点、抓细节、抓整改、抓落实、抓典型,及时发现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制止、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稳定生产。

2.6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

要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安全隐患管理工作中涉及的每个流程、众多元素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落实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工作中落实四项措施: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班组、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班组、安全防范技能落实到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落实到班组,积极打造“实干、争先、创新、和谐”的平安基层。开展以知责、履责、尽责、问责为重点的“四责”活动,对班组长以上人员实行每季度安全生产述责制度,形成人人知责、认真履责、个个尽责、严格问责的新格局,做到“知责制度化,履责规范化”。通过辨识岗位危险源,明确职工岗位安全责任,实现安全管理责任全员化。运用系统自动预警功能,跟踪监控各类危险源、隐患,实现隐患管理工作由被动检查到主动预控的全新模式。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矿井的主要工作,真正落实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全方面、细致化、精细化工作,应该立足实际,发扬真抓实干、不断上进、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建立完善的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建设方案,以点带面、打造精品工程。

3结语

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第7篇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经历了奠基、鼎盛、反思、重振等几个阶段,这些阶段共同构成了战略管理理论丰富多彩的研究领域。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目前尚未系统地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施工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大,建设工程各专业结构的稳定性日益下降,新规定的颁布,新工艺的应用,新项目的出现,给工程造价的计价活动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工程造价管理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更好地引领业内执业(从业)人员的计价行为,并以此赢得工程造价管理的长久统领优势,我们有必要引进相关的管理学理论进行研究和思考,从而促使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得到新的发展。

当今社会,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战略管理研究向着“重视在变化不定的环境中,各个领域的生存与发展以及与其相关的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转化。

在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中,不同的研究领域曾出现过多种战略管理模型。从现有的模型来看,基本上都是根据狭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提出的,也就是围绕如何进行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和战略修正而展开的,各种模型之间只是部分细节上的不同。这样的模型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如果从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来看,则似乎在适用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对某一领域实施战略管理,需要以该领域的整体为管理对象,是对一个领域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在造价管理过程中,应从造价管理机构、造价文化、执业(从业)人员能力和计价规则规范四个方面去认识和研究工程造价领域的战略。

管理战略一经确定,它将成为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和中枢,并与管理机构、规范规则、造价文化、执业人员有着指引、反馈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根据管理战略的部署,管理机构能够制定出适合国情和本地区实际的政策、办法:规范规则更具有可操作性;造价文化将能够为造价管理提供理论依托;执业人员能够充分地发挥专业能力。因此,管理战略的确定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问题,它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这里所提出的造价战略管理模型只是一种新的尝试,把造价管理作为一个系统,从系统的角度去探索系统单元间以及它们与系统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求管理、演化过程的途径,使之朝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利用上述模型,我们可以清楚地把握:工程造价管理,无论其存在多少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管理战略、造价文化、管理机构、规范规则、执业人员业务能力五个方面。在把握其关系的基础上。分别去探索主要问题及其联系,最终求得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一尝试对于工程造价战略管理实践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我国工程造价领域的管理战略思路

战略管理,是指将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管理业务。造价管理战略是造价主管部门对工程造价计价活动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造价管理的发展方向,涉及国内通用做法与国际惯例的关系、计算规则的确定、可操作性目标的建立等一系列问题。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安索夫认为,战略构造应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的全过程,而具体制定和实施计划的人员必须对高层管理者负责,通过目标、项目、预算的分解来实施所制订的战略计划。从我国的具体国情看,建设部在本世纪初就提出,了我国工程造价领域的管理战略思路:

第一,健全和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改革。要尽快研究和编制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框架。改变目前我国技术标准化建设滞后,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受制于人的状况,用高新技术标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结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以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为契机,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改革,在由政府指导价转为主要由市场形成工程造价后,要重点组织制定有关配套的法规,规范计价行为。

第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完善《强制性条文》的同时,加快标准的修订步伐,适应技术进步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要建立工程建设标准的复审和修订制度。标准实施后,要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最多五年一次的要求,经常性地开展标准复审工作。要跟踪国际标准化的动向、跟踪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认真做好对国际标准的转化工作,提高标准的采标率。

第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标准化和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技术平台。信息化手段具有传递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运行成本低的优势。标准和工程造价、实施和信息反馈,政府的服务和自身的管理。必须利用信息技术。要建立起实用、高效、统一、协调的标准化和工程造价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全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扩大标准的影响范围,实现标准和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

第四。要提高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自己培养的标准和造价管理队伍已有近100万人,要充分发挥这支专业队伍作用,重视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逐步形成专业队伍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机制,推动标准和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标准和工程造价工作完全由政府包办的模式必须转变。政府部门要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如:制定标准和工程造价管理的法规制度,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框架,统一计价规则。组织制定与公共安全、公共利益、环境和资源保护等关系密切的标准规范,组织制定为满足政府投资工程需要的计价依据和建设标准,开展强制性标准实施和工程计价行为的监督检查等。同时,要把那些不宜由政府管理的事情如:咨询服务等,交由中介组织、协会等专业机构负责,发挥社会化优势。

第五。加强标准实施和工程造价计价的监管力度。确保标准和计价规范的实施。加强标准实施和工程造价计价的监管力度,是法律法规赋予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程序和要求。经常性地开展对标准实施和工程造价计价监督检查工作,常抓不懈,严肃执法,依法处理违规行为。

三、造价文化对战略管理思路的影响

造价文化是指在工程造价计价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念、方式、操作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换言之,所谓建设工程造价文化,是伴随最原始的居住建筑和土木工程的出现和发展,对其建造价格的估算而逐步发展、演变的计价过程、规则、模式和方法。造价文化既是长期传统的计价方式产物,又是现代技术影响的产物。它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而是在传统继承上的扬弃。造价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造价文化的传承就成为造价文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造价战略根植于造价文化及其背后的社会价值观念。其形成过程是一个将造价管理系统中各种有益的因素进行整合以发挥作用的过程。造价文化的功能影响着造价管理机构,特别是影响着高层管理者的行为选择,从而影响着工程造价管理战略调整方向的选择及其组织实施,因此,造价文化对战略管理思路有着不可剥离的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它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以及协调功能三个基本功能上。造价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引导着管理机构的决策者,特别是造价行业的战略管理者自觉地选择符合本行业长期利益的决策,并在决策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自觉地表现出符合行业利益和规则的行为;造价文化的协调功能主要指在相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引导下,造价领域各层次专业管理人员选择的行为,不仅要考虑相关的经济利益,而且必须要相互协调;造价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指工程造价执业或从业人员在计价活动中自觉地按照造价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来调整自己的计价行为。

造价文化的主流体现在要对建设工程施行全过程造价管理。全过程造价管理要求对拟建项目从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到工程招标投标和竣工验收全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这些主流内容,几十年来历经了多次变革,其中几次重大变革形成了中国造价文化的新特点。即是说,中国造价文化的发展不是一种并行不悖、相互隔绝的静止形态,而是一种现代与传统的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发展形态。造价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本身,即可充分说明这一点。

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市场运行的核心内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实施,是落实建设部提出的“以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要求的战略举措。它为由市场形成工程造价提供了先决条件,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报价的能力,有利于规范建设市场计价行为,有利于建设市场有序竞争。也有利于国内建设各方主体融人世界建筑市场。人类历史上,每一种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都是在吸纳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之后蓬勃兴起的。工程造价文化是在悠久的历史渊源背景下形成的。要使造价文化对战略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使造价文化发挥其功能,显示其特色,带动整个建设市场步入规范的轨道,就要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夯实工程造价战略管理的基础,为工程造价战略管理提供有效的手段,与此同时,通过塑造工程计价人员的行为规范。提高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发挥其在工程计价中的规范作用,形成实施战略管理的巨大合力。

四、工程造价管理引用战略管理研究的展望

我国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战略管理的。国内目前在战略管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从理论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企业多元化、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知识理论、基于人本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以复杂性科学为基础的系统理论、和谐管理理论等开始受到高度的重视。通过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把握战略管理思想演进的脉络,并对工程造价管理引用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战略管理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主流理论基本上发源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而中国所处的环境与背景因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使得问题的选择与研究结果等方面并不完全同于西方。由此,在战略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中应注意理论的适用性问题。展望我国工程造价引用战略管理研究的趋势,应该说是前景广阔的。事实上,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实践中。我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出战略管理思想。在实际应用研究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即战略研究在中国国情背景下如何较好地实现本土化。在重视战略理论在实践中的适用性问题的同时,还要突出强调战略主体在理论运用和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研究更加有效地聚焦于我国现时的造价管理战略问题,并最终获得较理想的研究效果。

在工程造价管理面临新的建设市场环境的条件下。战略管理理论应用到造价管理将会呈现如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1、制定造价管理战略的施行空间在扩展。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造价管理机构将从全国范围并考虑国际通用做法研究和制定造价管理战略,并从时间和空间角度通盘考虑,即:从时间角度着眼,管理战略不是短期行为;从空间范围看,管理战略要能使各地区具有可操作性,以获得最佳的管理整合效果。

2、造价管理战略具有高度的弹性。战略弹性是基于各地区和本地区现时造价管理办法及施工企业自身的技术经济系统对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情况的应变能力,这是战略管理弹性的主要核心部分。造价机构的现时造价管理办法及施工企业自身的应变能力决定了战略管理具有其弹性,制定的管理战略是否具有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弹性的幅度。

3、战略目标与各地区现行办法可能有局部的、暂时的不一致。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加之造价管理的底子不是很厚,因此国家制定的造价管理战略目标可能与某些地区的做法有局部的、暂时的不一致,这也是情理之中的现象。但各省市(地区)的总体战略目标应与国家的战略目标一致,局部的、暂时的不一致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磨合、适应,经过过渡期达到与国家战略目标一致的目的。

4、网络信息技术将在战略管理研究中居中心地位。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分析研究中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把不同载体、不同区域位置的信息源以数字化形式贮存,以计算机为载体相互连接。以网络化的方式进行传输,从而达到快捷分析和利用相关资料,最终科学地制定出管理战略的目的。

5、制定战略的主体趋于多元化。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地市级造价管理机构以及行业协会都将成为研究造价管理战略的主体,研究内容、形式、范围、深度由各自把握。但在战略研究过程中的测算、审定、结论、等方面要有一个程序。

6、管理战略的制定依从计价依据的指导性。各级造价管理机构、施工企业、造价咨询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会在计价依据的指导性原则下,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有意识地制定、变革行业规则和操作方法,并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战略的制定要考虑到这一趋向,给管理战略的实施留出相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