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常规护理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1 17:11:01
常规护理论文

常规护理论文第1篇

1.1护理方法

1.1.1循证护理方法

实施循证护理的内容包括:①在医院外科的住院病房中成立专门的循证小组,小组成员的工作是首先找到患者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并发症情况。②循证小组成员通过查阅患者病情的相关临床病例和参考文献,针对患者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③对患者的病情要进行密切的观察其变化,并且在对其护理时要采取无菌操作,严格执行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在患者的饮食方面要指导患者食用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④在患者的心理指导方面,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患者不良的情绪。最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控,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1.1.2常规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的内容包括:①给予患者常规查房以及输液护理。②对入院后的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情况进行干预,然后根据不同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③在护理时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给患者实时的关心,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温暖,使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在整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等方面的指标均低于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情感、角色、认知以及社会功能方面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医院的护理服务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临床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护理模式,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护理效果。成熟的护理模式的形成,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尽早康复。循证护理指的是相关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谨慎的、科学合理的结合临床经验,并在听取患者意向的基础上,针对性的采取积极的护理决策的护理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应用临床经验帮助患者康复,而且能够尽可能的依照患者的意向进行。这种方法的运用是主要针对患者躯体进行护理,护理的效果上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躯体功能等方面的有着显著的效果。从两种护理方式的对比来看,两组患者在情感、角色、认知以及社会功能方面的评分差异不大,但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况以及躯体功能的评分上显著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充分说明询证护理对于基层医院外科患者的康复更加有效,基层医院外科临床可加以推广运用。

3总结

常规护理论文第2篇

一、培训目标

根据《护士条例》等,结合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求,开展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通过培训,新入职护士能够掌握然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所需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护理服务能力;增强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能够独立、规范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二、培训对象

院校毕业后新进入我院护理岗位工作的护士。

三、培训方式、方法

(一)培训方式。

采取理论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方式

(二)培训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临床查房、操作示教、情景模拟、个案护理等培训方法。

四、培训时间

(一)基础培训。

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及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为2周至1个月。

(二)专业培训。

包括专科轮转培训,培训时间为12个月

五、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基本理论知识培训

1.法律法规规章:熟悉《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2.规范标准:掌握《临床护理实践指南》、《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规范》、《护理分级》、《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等规范标准。

3.规章制度:掌握护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护理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如患者出入院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症病人护理管理制度、危急值报告及处置制度、病历书写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职业防护制度等。熟悉医院相关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

4.安全管理:掌握患者安全目标、患者风险(压疮、跌倒/坠床、误吸、导管脱落等)的评估观察要点及防范护理措施、特殊药物的管理与应用、各类应急风险预案、护患纠纷预防与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与处理等。

5.护理文书:掌握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清点记录单等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

6.健康教育:掌握患者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出入院指导、常见疾病康复知识、常用药物作用与注意事项、常见检验检查的准备与配合要点等。

7.心理护理:掌握患者心理特点、常见心理问题如疼痛自杀、出走、暴力行为、应激反应、焦虑、情感障碍等识别和干预措施,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及特殊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的角色心理和角色适应、护士的工作应激和心理保健等。

8.沟通技巧:掌握沟通的基本原则、方式和技巧,与患者、家属及其他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9.职业素养:熟悉医学伦理、医学人文、医德医风、护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礼仪等。

(二)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

1.掌握并熟练运用常用临床护理操作技术

2.掌握并熟练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

六、考核方式和内容

考核分为培训过程考核与培训结业考核。

(一)培训过程考核。

对培训对象在接受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各种表现的综合考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职业素养、人文关怀、沟通技巧、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日常表现,基础培训结束后和专业培训的各专科轮转结束后的考核等。

(二)培训结业考核。

对培训对象在培训结束后实施的专业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

常规护理论文第3篇

【关键词】 中医护理技术;护士培训;中医医院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16-02

我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病床增多,平均年增加新护士50人。增加的护士中,多为刚毕业的新护士,工作经验不足,业务能力欠缺,临床护理风险性增加。同时,我院作为一家综合性中医医院,需在临床工作中广泛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而新入护士并不全是毕业于中医院校,约50%的护士在进入医院之前未接触过中医护理。为使新入护士更好地适应中医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我院于2009年起开始实行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新入院的本科、专科毕业护士67人,其中本科学历31人、专科学历36人,中医院校毕业32人,非中医院校毕业35人

1.2 方法

1.2.1 培训形式

1.2.1.1 护理部集中培训 采用集中授课、摸拟演示、操作训练等方法,由护理部选定课题,每周1次进行培训。

1.2.1.2 科室轮转培训 护理部制订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及考核手册,新护士岗前培训结束分配科室后,由所在科室按照手册内容对护士进行培训。科室配备专门的导师,对培训人员进行指导和评价。编制内护士五年内不定科,每一年每季度轮转一个科室,第2-5年每年轮转一个科室。

1.2.2 培训目标 由护理部分层次确定培训目标。工作第1年: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8项中医操作技术,熟知各班岗位职责并能独立完成工作。工作第2-3年:掌握本专科常见药物的相关知识、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常规,能给病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工作第4-5年: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逐渐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并具备初步的教学、管理、科研能力。

1.2.3 培训课程设置

1.2.3.1 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以理论培训为主,时间1周,内容包括医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护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护士职业素养、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及职业防护、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以及人际沟通和团队精神。

1.2.3.2 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以护理部集中培训为主,课程分为西医“三基”理论和中医理论知识。“三基”理论包含伤口造口护理、循证护理、深静脉置管护理护理、护理安全等内容。中医理论课程设置则以《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基础》为蓝本[1-2],由浅入深依次涉及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经络与穴位、辨证施护、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等,再由各科室根据专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优势病种培训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3]。

1.2.3.3 护理操作培训 操作培训以科室培训培训为主,分为西医“三基”操作和中医护理操作。“三基”操作第一年以无菌技术、口腔护理、静脉输血等23项基础护理技能为主,第二年及以后要求掌握CPR技术,能熟练配合抢救。中医护理操作培训项目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为蓝本[4],包括艾灸法、中药换药法、中药熏洗法、拔罐法、中药熨烫法等。

1.2.4 考核 科室每月按照培训考核手册规定的内容对培训人员进行操作考试,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考试;护理部每年组织一次理论考试,一次操作考试(由护理部组织项目抽考)。所有考试成绩均记入培训手册,不及格者须补考,要求最终合格率100%。

2 结果

护士经规范化培训后,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临床工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提高。培训前后理论、操作考试合格率,见表1。

3 体会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完善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对临床护士所进行的专业化培训,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护理人才梯队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5]。而在中医医院中,中医护理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将规范化培训与中医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相结合,“三基”“中医”两手抓,对于提高中医医院低年资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保证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上规范、有效的运用有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周琦.中医护理基础[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3] 李向真.低年资护士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培训方法与效果[J].护理研究,2012,26(5):1337-1338.

常规护理论文第4篇

一、加强了病房管理

1、根据医院的计划认真制定适合本病区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并督促护士实施,监测实施效果。

2、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

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提高了护理质量,杜绝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坚持查对制度:(1)要求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1-2次;(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疾病护理常规。每季度组织护士练习技术操作,考试合格率达100%。平时严格要求护士按规程和常规执行。

3、加强了质量管理

定期检查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健康教育、技术操作、急救物品等,不定时检查、指导危重病人的护理。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95% ,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二、重视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优化护理队伍

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及文明用语,组织护士学习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

提高护士的理论与技术操作水平:每月组织护理查房一次,业务学习四次,学习先进技术、先进经验、临床知识、疑难病例的护理。

组织护理人员加强第四版三基理论学习,参加护理部及科内每季度组织的理论考核,考核合格率达100%。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操作技能的提高,根据护理部计划安排,操作考核始终贯穿于日常工作中。

每月召开工休会一次,对每位出院病人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征求病人的意见及建议,并及时改正 。

三、加强业务学习及教学科研

鼓励护士参加夜大、自学考试。

组织护士学习书写论文方面的知识。

认真做好实习带教工作,按要求制定带教计划,带教老师以身作则,严格管理,保证带教质量,实习同学反馈较好。

全年护理人员共 篇,省级论文 篇,市级论文 篇。

四、积极参与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评比,制定一系列服务规范。对护理人员实行全员竞聘上岗。

五、存在的不足:

护士的论文科研工作还需要加强。

常规护理论文第5篇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云南红河州 66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于脑梗死护理之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18例脑梗死者分组:循证应用组(59例)与常规应用组(59例)。对循证应用组经脑梗死循证护理,对常规应用组经脑梗死常规护理。随后,比较循证应用组与常规应用组的护理应用成效。结果 在循证应用组中,42例脑梗死康复,16例脑梗死改善,1例脑梗死致残。在常规应用组中,31例脑梗死康复,13例脑梗死改善,15例脑梗死致残。显然循证应用组的护理应用成效比常规应用组强,P<0.05。此外,循证应用组的依从性比常规应用组好,P<0.05。循证应用组的ADL评分、ESS评分也比常规应用组高,P<0.05。结论 循证护理属于科学护理的临床实践,能使脑梗死者的真实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可使肢体功能加速改善、恢复,提升脑梗死者的活动能力、生活能力。

[

关键词 ] 脑梗死;应用效果;循证护理;常规护理;活动能力;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033-02

证护理实则为在护理活动的实施中,将患者意愿、病症科研结果以及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寻得临床护理的实证性依据,因此循证护理也叫做实证护理。循证护理能使护理研究、护理标准、护理质量加速发展、提升,护理实践意义很强,具有动态性、科研性、连续性以及实证性、系统性。循证护理使临床护理有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及理论依据,能使患者通过参与而使自身的真实问题得到及时处理[1]。2011年6月7日—2013年6月7日,我科接收脑梗死者118例,护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7日—2013年6月7日,我科接收脑梗死者118例,男性73例,女性45例,年龄:56~89岁,平均:77.00岁。住院时长:11~87d,平均:29.70d。随机将118例脑梗死者分组:循证应用组(59例)与常规应用组(59例)。在循证应用组中,男性36例,女性23例,年龄:57~88岁,平均:76.66岁。住院时长:11d到86d,平均:29.69d。对循证应用组经脑梗死循证护理。在常规应用组中,男性37例,女性22例,年龄:56~89岁,平均:77.02岁。住院时长:12d到87d,平均:29.70d。对常规应用组经脑梗死常规护理。随后,比较循证应用组与常规应用组的护理应用成效。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应用组 对常规应用组经脑梗死常规护理,例如:药物支持、日常护理等。

1.2.2循证应用组 对循证应用组经脑梗死循证护理循证。①探索护理问题。在急性期之中,要结合急救之中可能发生的事项,提出相关问题,例如:对护理矛盾该如何处理;如何使呼吸道通畅得以持续;如何对生命体征给予急救观察等。在缓解期之中,当注重的问题有:如何规避泌尿系统感染;如何规避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如何规避脑梗死复发;如何使脑梗死者体内水分、体内营养充足;对脑梗死者的焦虑情绪当如何缓解;如何实施康复运动等。在恢复期之中,当关注健康教育、恢复护理等问题[2-3]。②护理方案的实施。观察脑梗死者的身体体征、瞳孔变化、意识状态变化;若脑梗死者有意识障碍,要给予平卧位、叩背、辅助呼吸、翻身以及对吸出分泌物(呼吸道);营养支持当加强,饮食护理当加强;对腹部进行按摩,使肠胃蠕动加速,实施排便护理;经温毛巾对骨骼隆起部擦洗,定期翻身,规避压疮;锻炼语言功能,实施肢体训练;予以关怀、帮助,消除焦虑、恐慌、心理依赖,使脑梗死者的康复决心得以增强[4-5]。

1.3统计方法

经统计软件spss 11.0分析资料,同组资料配备t检验,计数资料配备χ2检验。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应用效果对比

在循证应用组中,42例(71.19%)脑梗死康复,16例(27.12%)脑梗死改善,1例(1.69%)脑梗死致残。在常规应用组中,31例(52.54%)脑梗死康复,13例(22.03%)脑梗死改善,15例(25.42%)脑梗死致残。显然循证应用组的护理应用成效比常规应用组强,P<0.05。

2.2护理中的依从性对比

比较循证应用组与常规应用组的脑梗死者的在院依从性,详见表1。护理前,循证应用组的依从性与常规应用组的相当,P>0.05。显然实施护理后,循证应用组的依从性比常规应用组强,P<0.05。

2.3 ADL评分、ESS评分对比

比较循证应用组与常规应用组的ADL评分、ESS评分,详见表2。显护理护理前,循证应用组的ADL评分、ESS评分与常规应用组的相当,P>0.05。护理后,循证应用组的ADL评分(84.28±6.55)>(62.01±7.52)、ESS评分(72.25±15.68)>(60.69±13.69)也比常规应用组高,P<0.05。

3讨论

循证护理能使护理研究、护理标准、护理质量加速发展、提升,护理实践意义很强。本文,为了探讨循证护理于脑梗死护理之中的效果,对循证应用组经脑梗死循证护理,对常规应用组经脑梗死常规护理。循证应用组的护理应用成效(98.31%的总有效率)比常规应用组(74.58%的总有效率)强,P<0.05。实施护理后,循证应用组的依从性比常规应用组强,P<0.05。此外,循证应用组的ADL评分(84.28±6.55)>(62.01±7.52)、ESS评分(72.25±15.68)>(60.69±13.69)也比常规应用组高,P<0.05。循证护理属于科学护理的临床实践,使临床护理有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及理论依据,能使脑梗死者的真实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可使肢体功能加速改善、恢复,提升脑梗死者的活动能力、生活能力[6-7]。

[

参考文献]

[1] 彭密娜.循证护理在超早期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80-81.

[2] 安春梅.临床护理路径在大面积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15(19):272-273.

[3] 刘兰.颈动脉加压滴注蝮蛇抗栓酶治疗脑梗死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29):6436-6437.

[4] 李小平,冯梅.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护理策略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19(16):312-313.

[5] 严文静,赵友明,王耀庆,等.60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3):164-165.

[6] 闵艳华,周海涛,高雪书.颈动脉加压滴注复方抗栓酶治疗脑梗死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18(19):324-325.

常规护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Orem自理理论;强直性脊柱炎;护理效果;有效应用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就会促使患者的脊柱关节活动受到限制,甚至是促使患者成为残疾。为了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复率、满足患者的相关护理需求,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自主护理能力和改善我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主要探讨了Orem自理理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疗效,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45例,常规组45例。为了研究的可靠性,两组的所有患者都经过相关仪器设备的检查和对患者的病情了解,都符合直性脊柱炎疾病的特征。两组患者的其他身体各项情况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详情见表1。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采取同样的药物治疗时,分别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根据Orem自理理论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全方面的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1.2.1常规组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就是对患者的心理变化和不良的情绪进行调节,让患者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同时,在患者睡眠、饮食以及日常中,有不良状况出现要进行及时的护理,以及确保患者有其他不良反应出现时进行控制。

1.2.2实验组护理方法

根据Orem自理理论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全方面的护理干预,具体的实施方法是:(1)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患者普及健康教育的观念培养,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等等。(2)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受到疾病的不良影响,可以组织患者们进行疾病状况的交流,对护理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估等等。(3)针对患者的饮食状况,要多给患者进行钙含量的摄取和食用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等等。(4)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并且保持好良好干净的环境等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常规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以及手术之后恢复的情况。患者总满意率在80%以上,则为显效;患者总满意率在60%以上且在80%以下,则为有效;患者总满意率在60%以下,则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6.O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P

2.结果

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对临床诊治的满意程度

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诊治后的满意程度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风湿性疾病,主要的疾病特征就是中轴脊柱关节受累,也会累及骶髂和脊柱外周关节[1]。Orem自理理论对患者的护理中,主要就是强调患者要养成自我护理意识,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特点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反复发作[2]。很多的患者由于对疾病了解不够详细,也没有按照医师的嘱咐进行常规的治疗,就直接导致患者病情更加严重[3]。同时,患者也要慢慢的提升自我护理的能力,更加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等等[4]。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采取腹腔镜微创术治疗效果更佳,同时也更加让患者满意[4]。另外,李芳娥等人也对5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了Orem自理理论下的全方面的护理干预,研究发现,Orem自理理论对患者实施全方面的护理干预中,效果相比传统的护理效果更好,更加有利于医学的临床研究,这种Orem自理理论下的全方面的护理干预方法更加科学,更加合理,这一结论和本研究结果相近[5]。

综上所述,Orem自理理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在医学上进行参考。

【参考文献】

[1]戴莉,董凌玲.Orem自理理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29(22):2064-2065.

[2]吴永萍,罗乔英,陈春华,等.Orem自理理论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运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115(11):102-103.

[3]丁亚芬,黄丹丹,张超文,等.Orem自理理论在内科脑出血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13(06):254-256.

常规护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住院患儿护理常规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143-02

说课就是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运用教育教学理论,面对同行或其他听众,就教学课题全面讲述自己对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是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说课作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不仅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理论及实践水平,成为推动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当前,说课日益受到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的重视并得到推广,南宁市卫生学校也曾多次举行说课活动。本文以儿科护理学中“住院患儿护理常规”一节的说课设计为例,从“32说”程序对说课进行探讨。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课选用的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叶春香教授主编的中专教材《儿科护理》(第二版)中第五章“住院患儿的护理”第二节,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实际、实用,紧密联系工作岗位需要和执业资格考试,符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生源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课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授课内容为住院患儿护理常规,课程安排在第五章“住院患儿的护理”第二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住院患儿护理常规包括入院护理常规、住院护理常规及出院护理常规等,是儿科护士在患儿住院期间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重要护理内容。通过本次课学习,学生掌握住院患儿的护理常规,为今后学习各系统疾病息儿的常规护理打下基础。

(三)教材的重组

为了便于学生更清晰地认识患儿住院护理常规,加深印象,掌握知识点,笔者将教材进行了重组,将医生开具的人、出院医嘱单与本教材进行了重组,以入、出院的医嘱单作为主线,通过模拟临床情境让学生执行医嘱并动手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护理工作。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新课程理念,笔者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其一,知识目标:掌握患儿入院、住院、出院护理常规;其二,技能目标:掌握患儿住院护理常规的各项操作流程,并能把责任制整体护理的理念贯穿到各项护理操作中;其三,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热心接、耐心讲、细心观、诚心帮、温馨送、爱心访”的优质护理服务思想。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患儿住院护理常规的各项操作流程;难点是如何与患儿进行沟通。

二、说教法

(一)儿科护理教学中常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由于教材内容多,时间紧,实践能力锻炼少等,导致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理论与实践脱节。为解决这些难题,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学的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本次课除了采用启发式讲授法外,还使用了目标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对比法、多媒体辅助、仿真情境教学法等四种创新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第一,目标教学法:确立好教学目标,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第二,问题讨论法:把对案例及问题的讨论穿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总结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第三,对比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护理学基础中“住院护理常规”的知识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找出专科(儿科)住院护理常规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新的专科知识。

第四,多媒体辅助: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操作流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住院护理常规流程,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五,仿真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临床相一致的情景,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角色扮演,检验学习效果。

(二)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中使用启发式讲授法、目标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多媒体辅助、仿真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课前动脑、课中动手、课后能手脑结合,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初中毕业起点),她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在学习中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习了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动手能力,并对护理操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劣势是中职学校扩招后,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为了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本次课的学法具体如下: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归纳法、任务驱动法。

第一,讨论法及自主探究法:把学习主动权让给学生,培养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显以学生为主体。

第二,总结归纳法:将一些易错、易混的难点知识讲给学生,使她们不仅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的要点,而且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第三,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动手操作,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增强动手能力,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程序按课前准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学过程等4个环节完成教学。本次课用时3个学时。

(一)课前准备

1.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6组,各组选出一名责任心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完成任务。

2.案例准备:提前一周将案例交给学生,内容为一住院患儿的临床病例及医生开具的医嘱,并提出问题:(1)说出医嘱中属于住院护理常规的内容;(2)结合基础护理学的知识,制定该患儿住院护理常规操作流程图。

3.物品准备:给每组准备病历一份、入院登记本、诊断卡、床头卡、体温计、血压计、时钟、体重秤等。

4.评分表:包括自评、互评及教师总评,目的是通过评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成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

5.精心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