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常规教育工作思路(合集7篇)

时间:2023-03-15 15:06:39
常规教育工作思路

常规教育工作思路第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探析

[作者简介]廖良初,湖南理工学院社科部教授,湖南岳阳414006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7-0041-0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90年来,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规律。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进行分析、梳理和总结,将利于推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前发展。

一、教育的重点与党的中心任务相一致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一定时期的整个工作系统中的一个方面。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向和重点与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是相一致的。党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中心任务或工作重点,这一重点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表现最为突出,党在每一历史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主要的就是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从而与党的中心任务相配合。在战争年代,党的中心任务是进行革命、夺取政权,它要求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革命斗争来进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必须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

正因如此,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与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的确定和实行状况密切联系。一般来说,当党的基本路线正确、中心任务明确的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而当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的确定出现较大偏差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也就随之出现偏差,而且往往是不成功的。在战争年代,曾经有过几次错误路线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在建国以后有过“”的时期。在这样的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上出现重大失误,对于整个党的事业产生了不利影响。这就是由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与党的中心任务相一致的规律决定的。

但是,这一规律并不是单一的抽象的规律,而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规律。在这一规律中包含着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历史情形的正确理解和解释。按照这一规律,我们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不能加以绝对化。事实说明,在党的基本路线正确而且中心任务明确的情况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一定就会自然地成功。只能说正确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的正确把握能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上和核心内容上的正确,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提供基本的条件和可能,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的把握方面以及实际工作中的效果方面,还要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对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的使用问题,对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使用的方法不当,如果不重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即使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中心任务很明确,也不可能十分圆满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教育的广泛性和重点性相统一规律

就内容来分析,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教育;二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但又各有特点,各有不同。

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它最具广泛性,它在社会的不同领域和层次上大量存在。它的内容通常是属于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出现又随时随地可能消失和解决的。比如邻里关系,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调整等。这些问题尽管就它们每件事情来说,更为具体和不稳定,但就其整体内容来说,就其整体内容在社会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说,则是基本稳定的,不论什么时期,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思想教育总是存在着的,而且可以与党在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共容。这一部分内容的政治性可能不强、层次不高,但却是日常生活中大量地存在和经常不断地出现的,而且这部分工作的好坏对于其后两个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较大的影响。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和主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内容上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比更为具体和实际一些,而且它更具有变动性。当然在内容上也要具体分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几方面和环节在层次和稳定性上又有所不同。其中党的基本路线最为稳定,它一旦确立,就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改变,因此关于这一基本路线的教育要保持稳定性。相比之下,党的方针和政策是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针对一些更为具体和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因此在内容上更为具体和实际,而且也随着实际情况的变换而有所变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宣传教育。这种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它在层次上最为抽象、最为稳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着不同的任务时,都需要人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具有重点性,其目的是使人民在思想政治上积极配合党的中心任务,为贯彻和实现党在这一时期的基本路线,为完成党在该时期中心任务而努力奋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具有基础性。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教育具有广泛性,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作补充作用。

三、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相推动规律

建党90年来的实践证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走在前头,理论研究相对落后。这种不平衡性的突出表现是:当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几十年革命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并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时,而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却还未出现。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是在解放后才出现的,而且把它作为一门科学建立起来,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时期,形势和任务都十分紧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集中力量从事着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尽管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尽管他们中也有的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经验总结,但由于形势紧张,也由于当时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知识水平的限制,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建设和科学化建设还没有真正的展开。

正因为如此,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即

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上不断成功的时期,理论的总结往往来得很慢,而且成果不大;而在实践上处于困难状态时,理论的研究则可能大踏步地前进。比如改革开放之初,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的情况就是这样。在这样的情形下,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争取早日使其走出低谷;另一方面,要利用现在理论研究不断展开的优势,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从不同的方面,从不同的学科上,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学科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上把思想政治教育向前推进一大步。因此,根据这一规律,我们不应该因为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的困境就把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看得一塌糊涂,而应该在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的暂时困难的同时,还要看到它在理论研究和理论建设上的重大进步。

四、教育的成熟与党的成熟相伴随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成熟与党的成熟密切联系着,党的成熟同时也意味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熟。而党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是党的思想路线成熟的过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不是一开始就为人们所意识到的,而且也不是一意识到就能解决得很好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而痛苦的过程。作为这个过程成熟的标志和最大成果的推动力就是党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先后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党的历史上的一些不同时期,我们都能看到一种相同的现象,即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理论教育,有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通常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的任务和条件,党中央总是号召学习马克思主义,这种号召开始时还只是一般性的口号,还比较抽象。经过一段时期后,党不再一般地号召学习马克思主义,而是号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号召结合中国自己的实际来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再经过一段时期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功进行,党便号召学习这一结合的成果,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时便实现了从抽象和一般到具体和特殊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前奏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开始的,但单纯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还不完全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实际相结合并成立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开始形成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创立以后,在每一个到来的历史时期,都有一个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与当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正是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进步和成熟。

五、自我调整和重新开始规律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自创立以来,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不完善走向完善。但是,这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是在经常性的战略转折中曲折完成的。回顾建党90年的历史,就会发现,它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时期,党的战略任务和中心工作是不同的,而且有时会使人觉得遇到了全新的情况。从知识界单纯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到在工人运动中进行实际宣传,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从城市工作和工人中的宣传工作到农村工作和教育农民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从从事工人和农民运动到从事军队政治工作是一个重大转折;从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为主到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为主是一个重大转折;从与相处的合作关系到血战关系,又到新的联合关系,是一个重大转折;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重大转折;等等。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每一次转折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大的调整。

每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当面临着每一个新的战略任务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重新开始的情形,在新的任务和要求面前,过去形成的工作经验不能直接地使用了,必须做出重大的改变,因此许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新开始。正如所说:“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几乎是全面的重新开始的情形,很多过去的经验不能直接使用了。为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重新开始积累经验,探索路子。这种情况使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上发生了困惑,社会上有的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必要了。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符合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不断的自我调整和重新开始中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否则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当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几十年成功经验的时候,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相当成熟的情况下,何以反而效果不佳,反而如此难做?

常规教育工作思路第2篇

摘要: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存在亟需改进的地方,主要是班主任工作为“救火队”,德育工作不主动;班级德育活动片断化,缺乏系统性;学生集体不够发达等。班主任德育工作可以从主体德育、集体教育、系统德育等方面予以改进,具体而言,可以尝试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班级文化建设、人文引导与自主建构等思路。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思路

2008年,本人负责申报的《以核心价值观反思为基础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课题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在课题开题阶段,我们将课题研究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实验,另一方面是从学校工作的具体领域入手,进行具体的学校文化创新。在第二方面,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学校德育文化创新。这一工作,在中小学主要是班主任工作创新,在大学主要是辅导员工作创新。现将我们进行班主任工作创新的思路汇报如下,供领导和同仁参考。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亟需创新

在中小学,班主任承担着主要的德育责任;尤其在新形势下,由于家庭教育引导不力、网络等媒体对学生发生重大影响,中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和基本品质的发展方面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自杀、出走、杀人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另外,独生子女较为普遍的娇骄二气、生活自理能力差等也给班主任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班主任如果不能在德育领域进行积极引导,就必然要被动地不断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成为典型的“救火队”。

而就班主任现实的德育工作模式来看,班主任工作模式老化,德育工作主动性不强,系统性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校教育效能的提升。

首先,“不出事、不做事”,班主任工作缺乏引导性。

在英语中,教育一词“educate”的原义是“导出”,这也是当代教育的基本职能,即从学生身上将合乎真、善、美的内容引导出来,促进其生长。班主任很少做这种积极导出的工作,而是消极地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工作不是老师在引导学生,而是学生的问题牵引着老师的注意力。

其二,德育工作变成“搞活动”,缺乏系统性。

班主任非常忙碌,他们要在学校安排和学生要求下组织各种活动,说他们工作不得力,他们会很委屈。然而,当德育工作变成了组织一个一个的片断活动时,班主任就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引导。以运动会为例。运动会的口号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由此可见,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系统中的一环,是同学们平日注重体育锻炼之后的一种集中展示,在运动会上拿名次不是目的,培养运动的习惯才是理想状态。然而,几个班主任在引导所有同学养成运动习惯?几个班主任不是只盯着入学时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

其三,班主任刻板说教,拉大与学生的距离。

大量班主任把德育精力用于开会、应付日常杂事,平时不去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等到发生问题了才会匆忙行动,而所采取的教育行动基本上是说服教育:在班会上讲人生道理,劝说学生改正。这种方式与当代中小学生追求独立、注重自我的特点是冲突的。班主任经常在班会上讲道理,然而,有几个学生真正会因为班主任说了就改正错误?

其四,忽视学生集体建设,集体教育的功能不能发挥。

中小学生非常重视同伴群体对自己的接纳和欣赏,愿意在群体中不断调整言行。如果学校的班级、宿舍、社团等正式或非正式团体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健康的氛围,就会对身处其中的学生发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众多学校,班主任对学生集体建设的指导缺乏或者无力,更重视依靠班集体来控制和约束学生,而不考虑依托集体力量来引导和促进学生。

总体而言,中学阶段的德育问题较为明显,小学班主任似乎可以暂时轻松一下。而事实上,中学阶段的德育问题恰恰是在小学阶段埋下了不良的种子。对于学生的各种问题,一些优秀的班主任投入了大量的爱心和智慧,然而,从各地的德育案例(如本年度湖北省中小学德育学会所选出的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来看,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性不够,不足以全面指导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可能突破口

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道德发展状况,面对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艰巨责任,班主任要切实明确责任,努力从传统的无所作为或无效努力中走出来,尝试新型工作思路。依托现代德育理念,我们认为班主任工作可以从如下突破口加以创新。

首先,开展主体德育,促进学生的自律、自觉、自动。

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尤其是在学习习惯、待人处世方面存在不成熟、偏差的学生面前,要秉持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即: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才成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在学校里得到发展。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价值观成长、防止各种偏差行为及其不良后果,班主任应该启动全面的价值引导,引导学生以成熟、合理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和学习。

鉴于学生抵制说教、反对话语霸权的特点,价值引导不应该采用传统的训话方式,而应该采用人文作品讨论、伙伴式交往、学生自我管理、社会实践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道德发展的主动性。

其二,开展集体建设和集体教育,组建学习共同体。

同辈群体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时,一定要把以班级为主体的学生集体建设放在第一位。

在民主选举班干部的基础上,班主任必须对班干部进行必要的思想辅导,引导这批先进分子明确学习的目标、班级发展的前景、班干部对全班同学发展所负的责任,掌握行之有效的、民主的现代工作思路,促使班干部赢得全体同学的支持。在班级建设的细节上,班主任要依据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特点,启发班干部确立课程学习、品格锻炼、体育运动、社会实践的常规制度,采用亲切、自然的方式全面组织班级生活,引导学生旺盛精力的合理施展。

其三,实施系统德育,构建整体的学校生活。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全校性的大型学生活动,如英语竞赛、演讲比赛、运动会、文艺汇演等。班主任往往是分散地应付各种活动,没有建立全效机制,也没有深刻领会各项活动的教育意义。(班主任 )如果我们把运动会看作是对学生平时健身成果的检验,把文艺汇演看作是对学生平时美育成果的展示,把英语竞赛看作对学生英语学习成果的考查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各项活动融入学校生活的系统之中,使学生不必额外去应付这些活动。

三、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可能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题组拟提出如下思路,希望能够对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提供参照。

思路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进程研究

本思路的重点是从学生入学开始,着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基本理论依据在于尊重学生的道德发展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自制能力,重视班集体所蕴含的集体教育资源。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生入学时,即启动班主任引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确立班级规章,并确立监督机制。在学期进展过程中,在班干部领导下,不断提高标准,解决班级发展中的问题

思路二: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班主任工作创新

本思路的重点是努力确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并使其成为有力的教育力量。基本原理是班级文化可以发挥凝聚力,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对所有学生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对于班级发展前景的预期,提炼班风、学风等班级核心价值观,并确立相关制度,由班干部、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自评以及学校内的班级文化评比等进行监督。

思路三:交往引导与品格建构

本思路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的同学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在和谐的交往关系中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基本原理是道德是交往过程中的规则,良好的交往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言行一致。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系统规划学生所身处其中的各类交往,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交往所应追求的理想状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合理交往,引导各类交往的正常展开;组织学生对交往关系的反思,促进道德自觉。

思路四:立体沟通网络的建构研究

本思路的重点是班主任要建立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立体沟通,通过沟通达成教育共识。理论依据在于德育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是一种沟通过程,而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以及言语沟通的不同类型(如书面语沟通、当面口头沟通、电话沟通、网络沟通等)有不同的关系状态和沟通效果。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班主任要分析各种沟通关系,包括师生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班主任要进行立体沟通网络的建构,如在师生沟通方面,可以有一对一当面沟通、一对一电话沟通、一对一信件沟通、一对一网络沟通、一对一基于文本的沟通、一对多当面沟通、一对多基于文本的沟通、一对多基于网络的沟通等各种形式。

思路五:人文引导与自主建构

本思路的重点是依托饱含人生哲理的文章和故事,组织学生在阅读、讨论中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基本原理是班主任的职责是引导学生理解、认同、践行各种道理,而这些道理如果是由班主任告诉学生的,学生并不一定认同;如果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就会遵行。因而,班主任要做的,是创造适宜氛围,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建构自己的道德原则和行为习惯。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挑选可供阅读和讨论的精美文章,由学生干部或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形成相关认识,制订相关计划和规章;各种计划和规章的有效执行,就意味着各种价值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

思路六:开展主题活动,提升德育效能

这种方式在实践中已经有较多的应用。本思路的重点是依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对学期德育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基本原理是德育内容庞杂,不可能在一次课上全面开花,最适合的方式是以学年或学期为单位,分专题进行重点强化。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依据选定的价值观主题,设计相应活动,在学周或月内进行突出强化。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觉反思。

思路七:家校合作,提升德育效能

这种思路一直都有,关键在于是否系统、有效。本思路的重点是通过常规化的家校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与相互配合。基本原理是依据系统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支持,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相反,就会出现“5+2=0”的局面。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校、教师要主动出击,确立常规的家校沟通制度,进行有效的亲职教育,吸引家长对学校事务的参与。同时,教师要乐于吸收家长提出的良好意见,实现家校之间的平等互动。

思路八:发挥班主任的协调职能,打造德育共同体

常规教育工作思路第3篇

摘要: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存在亟需改进的地方,主要是班主任工作为“救火队”,德育工作不主动;班级德育活动片断化,缺乏系统性;学生集体不够发达等。班主任德育工作可以从主体德育、集体教育、系统德育等方面予以改进,具体而言,可以尝试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班级文化建设、人文引导与自主建构等思路。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思路

2008年,本人负责申报的《以核心价值观反思为基础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课题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在课题开题阶段,我们将课题研究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实验,另一方面是从学校工作的具体领域入手,进行具体的学校文化创新。在第二方面,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学校德育文化创新。这一工作,在中小学主要是班主任工作创新,在大学主要是辅导员工作创新。现将我们进行班主任工作创新的思路汇报如下,供领导和同仁参考。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亟需创新

在中小学,班主任承担着主要的德育责任;尤其在新形势下,由于家庭教育引导不力、网络等媒体对学生发生重大影响,中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和基本品质的发展方面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自杀、出走、杀人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另外,独生子女较为普遍的娇骄二气、生活自理能力差等也给班主任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班主任如果不能在德育领域进行积极引导,就必然要被动地不断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成为典型的“救火队”。

而就班主任现实的德育工作模式来看,班主任工作模式老化,德育工作主动性不强,系统性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校教育效能的提升。

首先,“不出事、不做事”,班主任工作缺乏引导性。

在英语中,教育一词“educate”的原义是“导出”,这也是当代教育的基本职能,即从学生身上将合乎真、善、美的内容引导出来,促进其生长。班主任很少做这种积极导出的工作,而是消极地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工作不是老师在引导学生,而是学生的问题牵引着老师的注意力。

其二,德育工作变成“搞活动”,缺乏系统性。

班主任非常忙碌,他们要在学校安排和学生要求下组织各种活动,说他们工作不得力,他们会很委屈。然而,当德育工作变成了组织一个一个的片断活动时,班主任就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引导。以运动会为例。运动会的口号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由此可见,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系统中的一环,是同学们平日注重体育锻炼之后的一种集中展示,在运动会上拿名次不是目的,培养运动的习惯才是理想状态。然而,几个班主任在引导所有同学养成运动习惯?几个班主任不是只盯着入学时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

其三,班主任刻板说教,拉大与学生的距离。

大量班主任把德育精力用于开会、应付日常杂事,平时不去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等到发生问题了才会匆忙行动,而所采取的教育行动基本上是说服教育:在班会上讲人生道理,劝说学生改正。这种方式与当代中小学生追求独立、注重自我的特点是冲突的。班主任经常在班会上讲道理,然而,有几个学生真正会因为班主任说了就改正错误?

其四,忽视学生集体建设,集体教育的功能不能发挥。

中小学生非常重视同伴群体对自己的接纳和欣赏,愿意在群体中不断调整言行。如果学校的班级、宿舍、社团等正式或非正式团体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健康的氛围,就会对身处其中的学生发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众多学校,班主任对学生集体建设的指导缺乏或者无力,更重视依靠班集体来控制和约束学生,而不考虑依托集体力量来引导和促进学生。

总体而言,中学阶段的德育问题较为明显,小学班主任似乎可以暂时轻松一下。而事实上,中学阶段的德育问题恰恰是在小学阶段埋下了不良的种子。对于学生的各种问题,一些优秀的班主任投入了大量的爱心和智慧,然而,从各地的德育案例(如本年度湖北省中小学德育学会所选出的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来看,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性不够,不足以全面指导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可能突破口

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道德发展状况,面对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艰巨责任,班主任要切实明确责任,努力从传统的无所作为或无效努力中走出来,尝试新型工作思路。依托现代德育理念,我们认为班主任工作可以从如下突破口加以创新。

首先,开展主体德育,促进学生的自律、自觉、自动。

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尤其是在学习习惯、待人处世方面存在不成熟、偏差的学生面前,要秉持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即: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才成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在学校里得到发展。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价值观成长、防止各种偏差行为及其不良后果,班主任应该启动全面的价值引导,引导学生以成熟、合理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和学习。

鉴于学生抵制说教、反对话语霸权的特点,价值引导不应该采用传统的训话方式,而应该采用人文作品讨论、伙伴式交往、学生自我管理、社会实践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道德发展的主动性。

其二,开展集体建设和集体教育,组建学习共同体。

同辈群体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时,一定要把以班级为主体的学生集体建设放在第一位。

在民主选举班干部的基础上,班主任必须对班干部进行必要的思想辅导,引导这批先进分子明确学习的目标、班级发展的前景、班干部对全班同学发展所负的责任,掌握行之有效的、民主的现代工作思路,促使班干部赢得全体同学的支持。在班级建设的细节上,班主任要依据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特点,启发班干部确立课程学习、品格锻炼、体育运动、社会实践的常规制度,采用亲切、自然的方式全面组织班级生活,引导学生旺盛精力的合理施展。

其三,实施系统德育,构建整体的学校生活。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全校性的大型学生活动,如英语竞赛、演讲比赛、运动会、文艺汇演等。班主任往往是分散地应付各种活动,没有建立全效机制,也没有深刻领会各项活动的教育意义。(班主任 )如果我们把运动会看作是对学生平时健身成果的检验,把文艺汇演看作是对学生平时美育成果的展示,把英语竞赛看作对学生英语学习成果的考查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各项活动融入学校生活的系统之中,使学生不必额外去应付这些活动。

三、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可能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题组拟提出如下思路,希望能够对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提供参照。

思路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进程研究

本思路的重点是从学生入学开始,着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基本理论依据在于尊重学生的道德发展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自制能力,重视班集体所蕴含的集体教育资源。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生入学时,即启动班主任引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确立班级规章,并确立监督机制。在学期进展过程中,在班干部领导下,不断提高标准,解决班级发展中的问题

思路二: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班主任工作创新

本思路的重点是努力确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并使其成为有力的教育力量。基本原理是班级文化可以发挥凝聚力,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对所有学生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对于班级发展前景的预期,提炼班风、学风等班级核心价值观,并确立相关制度,由班干部、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自评以及学校内的班级文化评比等进行监督。

思路三:交往引导与品格建构

本思路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的同学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在和谐的交往关系中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基本原理是道德是交往过程中的规则,良好的交往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言行一致。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系统规划学生所身处其中的各类交往,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交往所应追求的理想状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合理交往,引导各类交往的正常展开;组织学生对交往关系的反思,促进道德自觉。

思路四:立体沟通网络的建构研究

本思路的重点是班主任要建立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立体沟通,通过沟通达成教育共识。理论依据在于德育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是一种沟通过程,而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以及言语沟通的不同类型(如书面语沟通、当面口头沟通、电话沟通、网络沟通等)有不同的关系状态和沟通效果。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班主任要分析各种沟通关系,包括师生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班主任要进行立体沟通网络的建构,如在师生沟通方面,可以有一对一当面沟通、一对一电话沟通、一对一信件沟通、一对一网络沟通、一对一基于文本的沟通、一对多当面沟通、一对多基于文本的沟通、一对多基于网络的沟通等各种形式。

思路五:人文引导与自主建构

本思路的重点是依托饱含人生哲理的文章和故事,组织学生在阅读、讨论中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基本原理是班主任的职责是引导学生理解、认同、践行各种道理,而这些道理如果是由班主任告诉学生的,学生并不一定认同;如果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就会遵行。因而,班主任要做的,是创造适宜氛围,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建构自己的道德原则和行为习惯。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挑选可供阅读和讨论的精美文章,由学生干部或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形成相关认识,制订相关计划和规章;各种计划和规章的有效执行,就意味着各种价值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

思路六:开展主题活动,提升德育效能

这种方式在实践中已经有较多的应用。本思路的重点是依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对学期德育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基本原理是德育内容庞杂,不可能在一次课上全面开花,最适合的方式是以学年或学期为单位,分专题进行重点强化。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依据选定的价值观主题,设计相应活动,在学周或月内进行突出强化。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觉反思。

思路七:家校合作,提升德育效能

这种思路一直都有,关键在于是否系统、有效。本思路的重点是通过常规化的家校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与相互配合。基本原理是依据系统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支持,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相反,就会出现“5+2=0”的局面。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校、教师要主动出击,确立常规的家校沟通制度,进行有效的亲职教育,吸引家长对学校事务的参与。同时,教师要乐于吸收家长提出的良好意见,实现家校之间的平等互动。

思路八:发挥班主任的协调职能,打造德育共同体

常规教育工作思路第4篇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亟需创新

在中小学,班主任承担着德育责任;尤其在新形势下,由于家庭教育引导不力、网络等媒体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中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和基本品质的发展方面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自杀、出走、杀人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另外,独生子女较为普遍的存在娇气、生活自理能力差等也给班主任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班主任如果不能在德育领域进行积极引导,就必然要被动地不断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成为典型的“救火队”。

而就班主任现实的德育工作模式来看,班主任工作模式老化,德育工作主动性不强,系统性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校教育效能的提升。

首先,“不出事、不做事”,班主任工作缺乏引导性。

在英语中,教育一词“educate”的原义是“导出”,这也是当代教育的基本职能,即从学生身上将合乎真、善、美的内容引导出来,促进其生长。班主任很少做这种积极导出的工作,而是消极地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工作不是老师在引导学生,而是学生的问题牵引着老师的注意力。

其二,德育工作变成“搞活动”,缺乏系统性。

班主任非常忙碌,他们要在学校安排和学生要求下组织各种活动,说他们工作不得力,他们会很委屈。然而,当德育工作变成了组织一个一个的片断活动时,班主任就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引导。以运动会为例。运动会的口号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由此可见,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系统中的一环,是同学们平日注重体育锻炼之后的一种集中展示,在运动会上拿名次不是目的,培养运动的习惯才是理想状态。然而,几个班主任在引导所有同学养成运动习惯?几个班主任不是只盯着入学时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

其三,班主任刻板说教,拉大与学生的距离。

大量班主任把精力用于开会、应付日常杂事,平时不去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等到发生问题了才会匆忙行动,而所采取的教育行动基本上是说教:在班会上讲人生道理,劝说学生改正。这种方式与当代中小学生追求独立、注重自我的特点是冲突的。班主任经常在班会上讲道理,然而,有几个学生真正会因为班主任说了就改正错误?

其四,忽视学生集体建设,集体教育的功能不能发挥。

中小学生非常重视同伴群体对自己的接纳和欣赏,愿意在群体中不断调整言行。如果学校的班级、宿舍、社团等正式或非正式团体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健康的氛围,就会对身处其中的学

生发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众多学校,班主任对学生集体建设的指导缺乏或者无力,更重视依靠班集体来控制和约束学生,而不考虑依托集体力量来引导和促进学生。

总体而言,中学阶段的德育问题较为明显,小学班主任似乎可以暂时轻松一下。而事实上,中学阶段的德育问题恰恰是在小学阶段埋下了不良的种子。对于学生的各种问题,一些优秀的班主任投入了大量的爱心和智慧,然而,从各地的德育案例(如本年度湖北省中小学德育学会所选出的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来看,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性不够,不足以全面指导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可能突破口

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道德发展状况,面对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艰巨责任,班主任要切实明确责任,努力从传统的无所作为或无效努力中走出来,尝试新型工作思路。依据现代德育理念,我们认为班主任工作可以从如下突破口加以创新。

首先,开展主体德育,促进学生的自律、自觉、自动。

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尤其是在学习习惯、待人处世方面存在不成熟、偏差的学生面前,要秉持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即: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才成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在学校里得到发展。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价值观成长、防止各种偏差行为及其不良后果,班主任应该启动全面的价值引导,引导学生以积极、理性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和学习。

鉴于学生抵制说教、反对话语霸权的特点,价值引导不应该采用传统的训话方式,而应该采用人文作品讨论、伙伴式交往、学生自我管理、社会实践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道德发展的主动性。

其二,开展集体建设和集体教育,组建学习共同体。

同辈群体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时,一定要把以班级为主体的学生集体建设放在第一位。

在民主选举班干部的基础上,班主任必须对班干部进行必要的思想辅导,引导这批骨干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班级发展的前景、班干部对全班同学发展所负的责任,掌握行之有效的、民主的现代工作思路,促使班干部赢得全体同学的支持。在班级建设的细节上,班主任要依据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特点,肩发班干部确立课程学习、品格锻炼、体育运动、社会实践的常规制度,采用亲切、自然的方式全面组织班级生活,引导学生旺盛精力的合理施展。

其三,实施系统德育,构建整体的学校生活。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全校性的大型学生活动,如英语竞赛、演讲比赛、运动会、文艺汇演等。班主任往往是分散地应付各种活动,没有建立全效机制,也没有深刻领会各项活动的教育意义。如果我们把运动会看作是对学生平时健身成果的检验,把文艺汇演看作是对学生平时美育成果的展示,把英语竞赛看作对学生英语学习成果的考查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各项活动融入学校生活的系统之中,使学生不会感觉到额外去应付这些活动。

三、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可能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题组拟提出如下思路,希望能够对一线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提供参照。

思路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进程研究

本思路的重点是从学生入学开始,着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基本理论依据在于尊重学生的道德发展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自制能力,重视班集体所蕴含的集体教育资源。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生入学时,即启动班主任引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确立班级规章,并确立监督机制。在学期进展过程中,在班干部领导下,不断提高标准,解决班级发展中的问题

思路二: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班主任工作创新

本思路的重点是努力确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并使其成为有力的教育力量。基本原理是班级文化可以发挥凝聚力,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对所有学生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对于班级发展前景的预期,提炼班风、学风等班级核心价值观,并确立相关制度,由班干部、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自评以及学校内的班级文化评比等进行监督。

思路三:交往引导与品格建构

本思路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的同学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在和谐的交往关系中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基本原理是道德是交往过程中的规则,良好的交往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言行一致。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系统规划学生所身处其中的各类交往,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交往所应追求的理想状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合理交往,引导各类交往的正常展开;组织学生对交往关系的反思,促进道德自觉。

思路四:立体沟通网络的建构研究

本思路的重点是班主任要建立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立体沟通,通过沟通达成教育共识。理论依据在于德育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是一种沟通过程,而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以及言语沟通的不同类型(如书面沟通、口头沟通、电话沟通、网络沟通等)有不同的关系状态和沟通效果。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班主任要分析各种沟通关系,包括师生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班主任要进行立体沟通网络的建构,如在师生沟通方面,可以有一对一当面沟通、一对一电话沟通、一对一信件沟通、一对一网络沟通、一对一基于文本的沟通、一对多当面沟通、一对多基于文本的沟通、一对多基于网络的沟通等各利,形式。

思路五:人文引导与自主建构

本思路的重点是依托饱含人生哲理的文章和故事,组织学生在阅读、讨论中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基本原理是班主任的职责是引导学生理解、认同、践行各种道理,而这些道理如果是由班主任告诉学生的,学生并不一定认同;如果是班主任引导下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果,就会遵行。因而,班主任要做的,是创造适宜氛围,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建构自己的道德原则和行为习惯。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挑选学生喜爱的可供阅读和讨论的精美文章,由学生干部或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形成相关认识,制订相关计划和规章;各种计划和规章的有效执行,就意味着各种价值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

思路六:开展主题活动,提升德育效能

这种方式在实践中已经有较多的应用。本思路的重点是依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对学期德育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基本原理是德育内容庞杂,不可能在一次课上全面开花,最适合的方式是以学年或学期为单位,分专题进行重点强化。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依据选定的价值观主题,设计相应活动,在学周或月内进行反复强化。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觉反思。

思路七:家校合作,提升德育效能

这种思路一直都有,关键在于是否系统、有效。本思路的重点是通过常规化的家校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与相互配合。基本原理是依据系统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支持,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相反,就会出现“5+2=0”的局面。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校、教师要主动出击,确立常规的家校沟通制度,进行有效的亲子教育,吸引家长对学校事务的参与。同时,教师要乐于吸收家长提出的良好意见,实现家校之间的平等互动。

思路八:发挥班主任的协调职能,打造德育共同体

常规教育工作思路第5篇

本学期政教处的常规工作坚持以“学生安全为重,养成教育为主”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在校言行,同时跟学校的大队部联手抓好学生的礼仪文明教育,在工作中要抓常规,重在管理创特色、求实效不断优化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开创我校学生管理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在前面的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学生在校的常规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纪律、卫生、进餐习惯。

2.重视德育工作,抓好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逐渐形成*小学“自信、阳光、快乐”的学生管理特色。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培训经验介绍或反思中不断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和能力。

4.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校内不发生安全意外事故。

三、工作措施

1.做好学期初的学生管理。学期初各班级要对学生开展扎扎实实的整顿教育,前两周下午活动课由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及学校的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做好强化落实,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短时期内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一年级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入学管理。

2.加强学生常规监管力度,做到日检查,周公布,月评比,把学生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本学期的常规管理包括纪律、卫生、文艺、两操、进餐、文明礼仪、班报、财务管理八项。

3.重视学生礼仪教育,倡导学生争做“阳光少年”,学校根据《*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检查,成绩作为班级量化成绩予以记录。

4.本学期将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队列、拔河、跳绳等比赛活动,旨在陶冶学生的身心、活跃小校园生活,同时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5.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学校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提供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二是加强班主任工作研讨,针对思想工作河班级管理方面新的先进典型,实时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

6.进一步抓好安全工作,确保学生健康安全。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进一步加强课间及放学路队管理,定期进行各种安全演练

四、具体安排

9月份

1.学期初整顿教育,规范学生纪律、卫生、进餐、两操、等要求。

2.抓学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3.规范学生路队纪管理。

4.队列训练.

5.考核学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制度的掌握情况。

6.总结本月学生常规。

十月份

1.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举行“队列表演赛”向国庆献礼。

2.班主任培训。

3.总结本月常规。

十一月份

1.跳绳比赛。

2.班主任培训。

3.总结本月常规。

十二月份

1.迎新年拔河比赛。

2.班主任培训。

3.总结本月常规。

一月份

常规教育工作思路第6篇

子和新局面。对于在教育工会领域里贯彻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因而有必要对创建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思路和过程进行一些理性的总结和思考。

一、思想定位必须规范化

进入新时期以来,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的管理模式,教职工的利益需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应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是新形势下对教育工会提出的崭新要求。为了适应这个要求,我们教育工会工作的思想定位必须要有一个全新的定位,其中的核心就是要积极地、主动地转变教育工会的角色定位。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和延承,教育工会的地位普遍不受重视,没有得到它应该得到的正确定位。普遍的认识是工会就是组织活动,搞搞福利等,经常处于学校工作的边缘地带,致使教育工会工作偏离了《工会法》,偏离了工会工作的重心。这样的状态完全不能承担和胜任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角色。所以创建规范的教育工会工作机制,首先必须使教育工会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进行规范性的正确定位。根据《工会法》的规定,教育工会在学校工作中的任务和要求都是有十分明确的界定的,是举足轻重的,是学校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所以规范教育工会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的正确定位是教育工会在学校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独特的作用的关键,只有首先规范了思想定位,教育工会工作才能师出有名,才能名正言顺,才能顺利成章,才能有位有为。7年前,当我们在思考将教育工会工作纳入规范化机制运作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个思想定位问题。实践证明,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从根本上真正确定了学校工会的正确定位,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全市教育工会工作会议上广泛地、深入地、反复地宣传《工会法》,宣传上至中央下至省市领导有关教育工会性质、地位、作用的讲话,我们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合和机遇,进基层学校为教育工会的思想定位进行宣传。因此,我们在开展各项工作中都能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市教育局领导开会时,也经常讨论教育工会工作,给予我们许多卓有成效的指示和全面的安排部署,使**市教育工会工作能放开手脚、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

二、组织建设必须规范化

三、工作运作必须规范化

**市教育工会工作运作的规范化建设突出表现在找准切入点,突出着重点,创新工作的思路上。“切入点”和“着力点”最能实际地体现工会工作的运作状态和运作效果。因此,我们十分注重抓基层工作的规范化,以市教育工会工作的规范化来带动基层工会工作的规范化,以市教育工会工作的规范化来规范基层工会的工作运作。

我们分析并归纳了我们基层教育工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为:保障民益、反映职工诉求、协调利益关系、培育职业道德和服务职工群众等五大方面。这基本的五大方面就是我们工会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规范了这五大方面工作,不仅市教育工会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查,有章可评,有章可议,而且基层工会工作也顺理成章地纳入了规范化的运作之中了。

例如“保障民益”这一方面,我们就为此强化和细化了有关要求,明确规定学校工作的重大决策,均需交由教代会充分讨论评议并付诸表决。绝对不能走形式。我们还要求教代会在讨论评议时要有明晰的发言记录。这样的评议既体现了评议的过程,又突出了评议的实效。把“保障民益”这一方面的工作真正做实做出了成效,才能真正体现出维护职工的民益。而这个体现就是在规范化思想的指导下得以体现和得以落实的。这就保证了“广大教职工是

学校的主人”这一理念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落实。再如校务公开也是教代会行使的权利。在规范化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求教代会参与人员在审查学校财务账册单据时必须有一份明晰的综述和分类记录以及最终的评议意见,而不是一看了之的走过场。这些规范的运作都充分保障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权益,使教代会真真切切地体现了主人翁当家做主的地位和作用。

工会工作任务繁重,它涉及面广,涉及项目多,它既有传统意义上的教职工维护自身福利权益的工作,它更要能体现教职工当家做主的明确地位,因而如果延用原有的传统的思路和方式方法是无法适应新时期对工会工作的要求的,因而必须在它的工作运行中构建新的平台,才能开创出崭新的工作局面,这就是规范

工会运行机制所给我们的启迪。

四、评价机制必须规范化

评价机制既是一个导向更是一个监督。要使教育工会的工作真正达成规范化,就必须在评价机制上也注入规范动力。

传统的评价是模糊的,又缺乏可操作性,说好说坏全凭印象。**市教育工会提出要规范评价机制,即要让评价真正起到引导、监督、激励的作用,因而它必须是明晰的、公开的、全面的、客观的、真实的和可操作的,是可以经得住各方面检查的。

常规教育工作思路第7篇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227-01

一、明确工作定位

辅导员是教师还是行政管理人员?还是并列的两种身份?在实践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并不清晰,甚至错位,辅导员往往就成了“代职”者。有些涉及学生缴费,教务,甚至课堂、宿舍安全保卫管理等事务,都需要辅导员的组织和参与,这些大量的日常管理事务时常成为困扰辅导员进步的最大阻力。辅导员的工作杂而多,甚至超出其职责范围。为此,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应该明确和细分。必须明确高职治辅导员的定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其次是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者、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者、是协助就业指导的工作者,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

二、辅导员的工作思路

(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作用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学生处的指导,在系领导的指导下,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出现了一些新状况、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握好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脉搏,及时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加以正确的指导,从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出发来寻找思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完善高职学生干部管理体制

建立由学生党总支指导学院团委的架构,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带学生管理。明确党员在学生中所起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团总支学生开展工作,呈“网状”发展,一个党员应该是网里的一个结点,下面的团总支,学生会是网线,班级和团支部在网中。这样构筑整个学生管理的体制。充分发挥我院各级党团组织优势,培养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开展各种活动和讲座。让学生参与各种健康积极地的公益活动,使他们从社会实践中亲身体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学风、院风建设。如通过举行了大型的文艺活动等。通过辅导员们和

学生党员干部、团总支和学生会干部的一起,共同策划组织,使活动能够秩序井然,节目高质,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圆满成功。通过这个平台使得学生和辅导员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和实现自我,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校情感。

(三)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就业推荐与追踪工作

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就业推荐与追踪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具有计划性、长期性、必需循序渐进。规范就业指导工作所涉及的范围,总结工作的经验,把就业指导所涉及的工作形成一种有规律性,有步骤的工作日程表。全面了解学生就业意向,学习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与就业相关的课程,进行就业前夕的辅导,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巧。也可通过个别谈话,集体讲座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明确就业定位等。通过组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如建立完善的联系网络,就业单位信息库等资料。

(四)规范学生的日常管理

规范学生的日常管理,面对新生,应从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提倡一站式教育,讲授关于入学须知、考试规定、日常事务、宿舍管理、学分制、为人处事等方面的信息。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校园路标》、《高职事务办理指南》之类的小册子。为学生提供周到的服务。优化新生入学教育的程序。有利于学生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为今后的管理铺平道路。面对大二大三学生,在《学生手册》的基础上,针对日常出现的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日常管理细则,规范日常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帮助学生能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三、辅导员工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