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0 16:21:10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第1篇

1.1教学诊断能力

能力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5]。因而教学诊断能力就是教师进行教学诊断的主观条件。同时,教学诊断不仅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而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贯穿于教师教学始终的一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分析、总结、反思[4]。那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主观上拥有教学诊断的意识外,还必须掌握教学诊断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等。所以教学诊断能力是教师内在思维品质的外在表现。

1.2化学教学诊断能力

中学阶段化学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共性也有特性。其特点由学科内容的独特性、学科语言的独特性、学科思维(三重表征)的独特性所决定。例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探究法是重要的化学教学方法之一,对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诊断时,必须要结合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化学学习,并排除教与学的障碍,改进和强化教学活动[6]。因此对于中学化学教师,其教学诊断能力还应该是建立在其化学学科教学论知识及化学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的一种综合素质。综上,化学教学诊断能力可理解为化学教师以师生共同生成的“教”与“学”的活动为诊断客体,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方法(观察、访谈、测验等)判断教学质量的现状、教学效率低下与学生学习困难潜在原因并寻求解救方法的一种心理品质。结合教育部2012年出台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从不同领域对合格中学教师提出的基本专业要求,将教学诊断能力分为教学态度的诊断能力、教学设计的诊断能力、教学实施的诊断能力及反思、评价的诊断能力。教学态度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责任心及师生关系的处理;教学设计指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法的合理选择等;教学实施指教师的课堂教学,包括各类教法的运用、课堂调控、对学生的合理引导等;反思、评价指教师在课后为及时调整教学、促进专业发展用多种方法全面评价教与学的过程。

2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选取了共200名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4份,有效率达92.0%。

2.2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发挥问卷和访谈各自优势,兼顾了调查的广度和深度。问卷涉及化学教学诊断能力的5个一级维度,即教学诊断意识、教学态度的诊断、教学设计的诊断、教学实施的诊断和反思、评价的诊断。采用5点量表形式,1-5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不太同意、中立、比较同意、完全同意。为保证调查有效性,印制问卷时对53个小项打乱顺序后重新排列,并适当设置反向题,以便及时剔除无效问卷。对问卷进行初步统计后,针对统计结果所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代表进行个别访谈,并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

2.3数据整理

问卷数据用SPSS19.0软件录入、管理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5个一级维度的信度系数在0.668~0.911之间,而问卷的整体信度为0.965,问卷整体信度较好。同时本问卷KMO值达到0.919,表明变量间相关性较强,因此本问卷数据适合采用因素分析。访谈录音录入电子文档,并对受访者观点进行整理归纳。

3结果描述

3.1整体描述

从整体看,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的平均得分为3.918分,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得分见

3.2背景变量差异分析

分别以各个背景变量为自变量,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平均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3.2.1教师类型不同类型教师其教学诊断能力在整体和5个一级指标(p=0.000)上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结合图2可以清楚地看到:经验型教师的化学教学诊断能力明显高于新手型教师和职前教师,而新手型教师和职前教师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可见,3类教师在整体和各个维度上差异非常显著,经验型教师化学教学诊断能力明显较强,同时与新手型教师和职前教师相比更善于对实际教学实施过程进行诊断。

3.2.2教师教龄不同教龄的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在整体、5个一级指标(p=0.000)上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表现为随着教龄的增长,化学教师的教学诊断能力不断提升,尤其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其进步更加明显。

3.2.3教师职称不同职称的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在整体、5个一级指标(p=0.000)上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中学3级教师由于样本量较小,故主要考虑其他职称教师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的教学诊断能力要高于其他教师。

3.2.4学校分布不同地区学校的教师其教学诊断能力在整体(p=0.001)、5个一级指标上均有显著或极其显著的差异,位于省会城市的学校,其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要高于其他地区学校化学教师。

3.2.5学校层次不同学校层次的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在整体(p=0.035)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诊断2个一级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根据事后比较,差异主要在于地(市)级示范学校化学教师诊断能力强于县级示范学校,但由于县级示范学校的教师样本数较小,因此差异可能是样本数不够所造成。

3.2.6其他以教师性别、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情况为自变量时,不同教师在整体和5个一级指标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4讨论

4.1整体现状

从调查结果看,中学化学教师对教学诊断都有一定认识,能意识到诊断的重要性及对自身化学教学工作开展所起到的作用,也能认识到通过诊断可以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实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也有相对较好的表现,基本具备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诊断的能力。然而通过访谈发现,教师对于化学教学诊断的理解往往不够全面,对化学教学诊断的概念并不清晰,容易与化学教学评价、化学教学反思等相混淆。从而也使得不少教师虽然有意识地在做一些教学诊断的工作,却并不认为自己是在进行教学诊断。诊断与评价、反思相比在广度上更窄,仅仅包含存在的问题,而不涉及优点。但是在深度上更深,是在评价、反思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寻找原因并设法改进。同时,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诊断相关理论知识比较欠缺,由于缺少理论的指导,对诊断常用的手段或工具掌握较少,在实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多少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或诊断结果并不全面等。因此,部分教师尽管有较强的化学教学诊断意识,但在实践中会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

4.2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的主观影响因素

以教师类型、教龄、职称为自变量时,其诊断能力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由于经验型教师选取的是湖北省骨干化学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因此这些自变量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教师教学经验相关。不论是化学教学诊断意识,还是诊断能力都是在不断积累经验中得到提高。经验型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在意识上和能力上与新手教师相比有显著提高。同时,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随着诊断能力的提高,教师会更加认识到教学诊断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而会更加有意识地对教与学进行诊断。随着教学诊断意识的提高,教师对教学诊断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全面和深入,从而进一步促进能力的提高。刚入职的新教师和职前教师,由于实战经验不足,在进行诊断时,看待问题会不及经验型教师那样全面,不善于从多个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寻求对策。以教师类型和学校分布为自变量,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平均得分为因变量进行二因子变异数分析。其中教师类型(F(1,175)=21.668,Sig.=0.000)达显著水平,学校分布(F(3,175)=1.261,Sig.=0.289)与交互影响(F=(3,175)=2.222,Sig.=0.087)未达显著水平。故对主观影响因素亦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展开讨论。

4.2.1教学经验对教学诊断意识的影响教学经验对教师认识诊断的重要性上影响不大,而在具体实施上有较大影响。较之经验型教师,其他教师往往意识只停留于理论阶段,付诸实施的意识较为欠缺。例如,经验型教师在教学中会更多地关注学生,会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调整课本原有编排体系、活动设计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手教师和职前教师这方面意识明显不足,更多地倾向于按课本编排按部就班地上课。

4.2.2教学经验对教学态度诊断的影响教学经验对教师发现教学态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没有显著影响,对寻求改进方法有较大的影响。例如教师都比较重视也能发现自身情绪对教学工作开展所造成的影响,但在解决问题时经验型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已有经验及时做出判断,并想出对策。而新手教师由于缺乏经验,不能很好地做出调整,因而在教学中情绪更容易受到学生影响或将课堂外的情绪带入课堂。

4.2.3教学经验对教学设计诊断的影响教学经验对教学设计诊断的影响较为显著。经验型教师更善于全面地诊断教学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新手教师、职前教师则偏向于教材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的诊断,对学生学习心理分析的诊断相对薄弱。其主要是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实际接触过的学生并不多,本身在学情分析能力上就有所欠缺,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学情分析的诊断能力。教师入职前及刚入职后较于学情分析,会更侧重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因此也使得这几方面的诊断能力提高较快。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会越来越多地体会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对学生也更加了解,从而促进了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学情把握情况的分析、改进能力。

4.2.4教学经验对教学实施诊断的影响教学经验对教师教学实施诊断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因为教学实际的需要,在职教师都非常重视教学实施过程,所以会特别关注自己在这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设法改进。因而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学实施的诊断能力不断提高。表现得最明显的就在于课堂调控。课堂教学并不总是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难点突破方法选择不当等问题。当引入化学实验时,时常会有预设之外的教学内容生成。经验型教师在课前会结合已有经验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比较全面地预设,并事先设计好应对措施,从而能更好地把握课堂,并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而新手教师或职前教师虽然在多数情况下能意识到问题存在,但在处理问题时还是会因为经验不足而措手不及。同时,新手教师和职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会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得非常详细,这样就导致在实施时容易被预设束缚,使得处理方法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4.2.5教学经验对反思、评价诊断的影响从分析结果看,经验型教师的反思、评价诊断能力强于新手教师和职前教师,而职前教师要略强于新手教师。其原因主要在于职前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能更全面地去发现、分析并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发现自我反思、评价中的不足。新手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又相对缺少指导,因此比职前教师稍显逊色。而反思、诊断能力较强的新手教师往往会在对自己的课进行评价与反思后,结合听经验教师的课,将2者进行对比分析,既能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也能进一步提高自我反思、评价的诊断能力。

4.3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的客观影响因素

除教学经验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对化学教师的教学诊断能力产生影响。结合事后访谈发现,对于地处省会的学校或省级示范学校,由于学校之间生源、升学率,教师之间应聘等竞争压力较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就会比较高。在高要求下,教师必须追求更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客观上促进了教师必须对其教与学进行总结反思并不断寻求改进教学的方法,从而促进了教师诊断能力的提高。同时,重点中学汇集了众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而省会城市又往往汇集了较多的此类示范学校。因此教师通过各类教研活动,如学校间教研组的交流、特级教师指导点评等,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更有利于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益、效果的方法。对于乡镇中学,由于本身教师资源相对缺乏,1名乡镇化学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要远远多于城市教师的教学任务,有的甚至还要承担化学以外科目的教学工作,经常会因为自身学科教学任务繁重,又兼任班主任工作而忽略或无暇顾及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教学诊断能力的提高。

5提高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的建议

5.1化学教师要强化教学诊断相关理论

从调查结果看,中学化学教师在相关理论知识上比较欠缺,这无疑制约了其教学诊断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强化相关理论基础。一方面教师需要强化教育学、心理学及化学教学论的理论学习。进行教学诊断,判断一种教学现象是否存在问题,确定改进方案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更加准确、全面地发现问题,更加透彻地分析原因,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法。教师学习这方面理论不能局限于大学期间的相关课程,而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的交替过程,既用理论指导实践,又用实践优化理论。结合自身实践,将书本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并以此指导教学诊断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强化化学教学诊断的理论基础。既明确化学教学诊断的含义,强化教学诊断的意识,同时也学习化学教学诊断的一般方法,掌握一些教学诊断的工具。运用这些工具、方法进行教学诊断,使诊断结果更准确、更具体,从而更有利于教学及教学诊断能力的提高。

5.2化学教师要注重教学诊断的实践

教学诊断的实践性非常强,而诊断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又在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教学诊断的实践,并注重教学过程中经验的积累。教师要用心与学生沟通,多了解学生,并善于思考、善于探索,能够认真观察、记录、分析、追踪学生的学习状态[4],在此基础上从各方面给予学生学习上的指导,同时也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有意识地去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联系理论知识,及时寻求改进方法。加强同事间的合作交流,开展自我诊断的同时,进行教师间相互诊断。新教师则更要主动加强与经验教师的交流,多吸收他们成功的经验,为提高自身教学诊断能力奠定基础。

5.3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指导教师进行

诊断教学诊断以一线教师本人为主,但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也应重视教学诊断,将其看做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导教师进行诊断。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可以积极组织以年级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或跨校、跨区的教学诊断活动,邀请有关教育专家予以指导和帮助,促进在校教师诊断能力的提高。同时学校在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尤其是新教师的教学任务时,一定要留给教师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使其能经常对教学进行诊断,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在落实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积极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其在教师岗位上实现社会价值。

5.4师范院校要加强对化学教师诊断能力的培养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第2篇

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和量表,主要调查了郑州、洛阳、三门峡、平顶山等市的1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其中,省属学校4所,市属学校3所,县职教中心3所。共发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00份,回收率91%。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设定1至5分,得分越高,代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指标测定效果越佳。经过对调查问卷分层随机抽样,运用SPSS17.0剔除缺失值、变异值等非正常数据外,针对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取较为显著的影响因子,通过类平均法,采用皮尔逊相关对数据资料进行聚类分析,一共归纳出教学素养、教学艺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4个影响因子。

二、模型构建及修正

从CFA模型角度出发,本文构建中职教育专业课教师能力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经过对问卷数据信度、效度检验,KMO值大于0.8,巴特利统计值显著(sig=0.000),该模型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对观察指标相关系数矩阵的整理,运用Amos17.0软件对模型进行测量、识别、修正。本文最终得出中职教育专业课教师能力教学验证性因素分析标准化估计模型。化估计值模型(注:通常情况下,通过AMOS统计分析软件,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显示的估计参数等指标,是不显示小数点前“0”的,这是软件默认的。比如,图中的“.67”=0.67。)该模型变量总共27个,观测变量12个,潜在变量15个,内因变量12个,外因变量15个,模型自由度df=46,卡方值降低为38.261,显著性概率值P=0.784>0.05,接收虚无假设,表示本文问卷数据所导出的方差协方差S矩阵与假设模型导出的方差协方差矩阵相等的假设获得支持。GFI值=0.968>0.900,RMSEA值=0.000<0.050,AGFI值=0.945>0.900,表示该模型的整体适配情况良好,本文所构建的假设模型与实际数据可以适配。

三、影响因子分析及讨论

本文构建的模型,经修正后进行标准估计。标准化回归系数,在CFA模型中,也称为因素负荷量,代表观测变量对潜在变量的解释程度。该值介于0.05至0.95之间,表示模型的适配度良好。其值越大,表示潜在变量能被观测指标解释能力越强,指标变量能够更有效地解释潜在变量的具体含义。在以问卷和量表作为主要工具的基础上,笔者收集了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相关资料,拟构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通过AOMS1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整体拟合指数较为显著,得出影响四个潜在变量的相关系数和各路径的因子载荷。其中,作为被试对象的教学素养,观测指标变量个人素养、教学行态、教育知识对教学素养的因素载荷分别为0.807、0.847、0.818,影响较为显著。教学行态特征在其他观测指标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标准差,教学素养增加0.847个标准差,其影响程度大于其他两个观测指标,是教学素养的第一影响因子。笔者认为,专业课教师作为中职学生最直接的行为导师,其职业设计、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学行态很容易被模仿,具备较强的影响范式。相对于个人素养和教育知识指标,教学形态指标的得分最高,对教学素养的解释力度更大。在不断加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个人素养,深化教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应重视教师教育形态的影响,树立教师良好的师表形象,以身传教,以德育人。在潜在变量教学艺术的观测指标中,情感沟通、教学魅力和教学机智的结构系数分别为0.670、0709、0.678,存在中等强度关联。其中,教学魅力特征的影响更为显著。笔者认为,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中,专业课教师的人格、气质、性格、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等教学魅力,更容易引起学生心理共鸣。乌申斯基关于“教育中的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影响性格”的论断,精辟地点出教师魅力的影响。具备较高教学魅力的教师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可,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效率,学生更容易获得较高的课堂效能感和成就感。无障碍的情感沟通,灵活多变的教学机智,都有助于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提升,有利于塑造中职学生创造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感,形成浓厚的教学互动的良性循环。影响专业能力4个观测指标中,实训组织对专业能力的直接效应为0.870,对专业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效应高于教学评价、教学实施和教学设计。本文认为,中职学生技能训练是中职学校能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教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是中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制度保障。实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前景。实训组织指标得分较高,与蒙福特针对低动机和低能力的学生能够从持续时间长的培训中获益较大的论断相一致。

四、结语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第3篇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择我任教的江苏省射阳实验中学的初一(11)班、(14)班,两个班级为平行班,均有60人,共有120人被试。两个班级人数、性别以及原有的兴趣水平基本相当,无明显差异。两个班级的学生入学成绩没有明显偏差,数学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和教师均相同。

(二)研究方法

初一(11)班作为实验组,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极力采用创设有效数学情境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数学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初一(14)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有效性通过两个方面来评价:分别是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兴趣水平。第一次对比是在半个学期的数学课堂情境教学,通过期中考试测试,第二次对比是在整个学期结束后,利用期末考试进行测试。成绩测试和调查在内容、时间、方式上相同。数学学习成绩通过数学考试,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数学试卷,并且用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统一阅卷。数学兴趣水平则通过我自己设计的数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来测试。此表根据初中学生特点共设计了10道题,主要调查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对数学以及数学课的兴趣,对数学及数学作业的态度,学习数学的焦虑程度。被调查学生根据题中所叙述的内容与自己的相应情况,按是否进行判定,分别赋分值1或是0,通过累计总分,来反映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变化。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数学学习成绩对比分析

在完成期中和期末两次数学考试后,统计两个班级的考试成绩。分别从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三个方面进行对比。从两次考试前后成绩整体来看,每个班级的成绩均有提高,可能由于试卷难易度的影响或其他原因导致。第一次测试结果说明:经过半个学期的不同方式的教学行为的实施,两个班的平均分成绩已经开始有差别,及格率和优秀率也开始有区别;等到整个学期结束后,第二次测试结果,已经可以发现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无论是平均分,或及格率和优良率的对照。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创设情境教学的实验干预以后,实验班的成绩大幅攀升,明显好于对照班,创设良好情境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成绩非常有效。

(二)数学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在两个班级的学生入学时学习水平和兴趣水平相对均衡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发放《数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实验班60份,对照班60份,指导学生填写并且全部有效回收。测试卷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评判,累计总分后求平均数,以此反映检测学生的兴趣水平的差异情况。测试结果显示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显著差异。期中阶段,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开始优于对照班,到了期末阶段,实验班的学习兴趣已经明显好于对照班,并且兴趣提高的幅度也高于对照班。因而可以认定经过一个学期的情境教学试验后,实验班的数学兴趣水平显著提高。

三、提高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具有比较高的有效性,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很受学生的喜爱,教师更应基于情景教学理论,投入时间和精力,开发高质量的有效数学情境,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促进教学质量,寻找提高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学行为有效性意识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实施教学行为过程中,应当具有有效性意识。教师应该具有“学习时间有限”的意识,也就是说,提高初中生学习有效性不能单独依靠延长学习时间来进行。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具有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意识,提高时间效率的观念,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去占用学生很多额外的学习时间,而且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时间的利用效率上。数学教师巧妙地将教学时间与学生主动学习时间有效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创设有效情境教学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多媒体信息等手段,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的精力投入,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通过情境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以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有的放矢;要难度适宜,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的挑战性与可及性,做到能激活学生自主思维,同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动力;要注意各个学习阶段,向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具有新意,既可以满足不同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能保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激发学习主体能动性

新课改指出,数学教学应由重“教”转向重“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变“教”为“学”。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将激发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作为教学行为的目的之一。初中数学教师授课过程中应具有灵活性,照本宣科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教师应改变“主体”意识,将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角交给学生。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积极发言,教学过程气氛宽松、自然,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将自己的想象力、语言能力、思维力参与进去,教师不断改进授课方式,使初中数学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课堂。在数学课堂上,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创新与信息化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第4篇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于2006年成立,最初专业方向开设不齐,由1名专业教师和4名文化课教师担任教学工作。随后专业教师人数由5名增至2013年的22人(除去语数外课程教师)。其中,女教师20名,男教师2名,男女教师比例为1︰10,教师的专业背景与人数分布见下表。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2010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为50人,2011年学生人数增至130人。这些专业教师不仅承担有教学任务还承担了各专业的活动指导。例如,音乐学教师要教授幼儿园音乐活动指导(主要讲教学教法),健康教育活动指导由教生物的老师讲授,心理学教师要承担幼儿卫生学教学。

(二)中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人数随着年份逐渐增加,教师的专业类型也在增加,主要以音乐、美术为主。教师缺乏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现有的教师来自于普通师范院校艺术类、体育类、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也有一部分是从其他乡镇普通中学考调进入学前教育专业任教的(转岗教师)。教师专业结构呈现不完整和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具备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一般来说专业知识较为扎实,能胜任专业教师岗位,但对于中职特点和学生特点缺乏了解,执教过程会面临教学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具备艺术类、体育类专业背景的教师实践操作技能较强,但缺乏理论知识。他们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比较匮乏,对中职特点及学生特点认识不够深入,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基础知识缺乏,文化素养不高。而转岗教师已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形成了固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短期内要想改变其教育思想和认识中职教育特点,一时难以实现。针对转岗教师而言,不仅需要补充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还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接受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这三类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面临进入专业教师角色时间较长、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较艰难、自信心受到打击等困境。

因此,应着力提升他们的通识性知识,即应提高他们对有利于开展有效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人文知识的把握。但是,由于通识性知识范围较广、内容较多,教师们在短时间难以补充,短期的在职培训也不能达到目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

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重大主题。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有学校环境、教师教龄、教师反思能力、教师教育培训、教师成长经历、教育信念等。针对不同的教师类型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训练,切不可采取一刀切的策略。并且,培训时间至少应有120学时,培训内容必须经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决定,这样才能确保教师专业知识的合格。通识性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教育科学知识,融会贯通地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以促进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这种知识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师生成长的动力源泉。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途径有师范教育、新教师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等。其中,师范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性的起点和基础,自我教育是教师专业化的自我建构,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一)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以促进教师专业进步和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教研活动中教师是研究主体,重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教研组在组织教师教研活动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全员性

即所有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都必须参与进来,每一位教师必须积极思考教研主题并参与讨论、发言,成为思考者、实践者以及研究者。

2.实效性

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解决通识性知识不足的问题,以求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知识,增加课程吸引力。因此,必须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避免形式主义。在教研活动中,须遵守的原则还有发展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教研活动的流程为确定主题、收集分析资源、形成方案、预测结果、评估结果。基于提升教师通识性知识的目的,教研主题可以选择中职教育特点、文化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二)组织主题班会,促进通识性知识的掌握

主题班会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促进教师对通识性知识的掌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仅有大量的教学任务,也承担有一定的管理任务。根据我们的调查,在中职专业教师中同时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不在少数,而主题班会正是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之一。主题班会的组织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先确定主题,再确定班会形式,并策划班会具体执行过程。班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使其丰富有趣,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可进行小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励的学习等。

(三)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第5篇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德育俨然成为每名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能。但是,由于种种因素,教师却未能很好发挥其德育的职能,使得中学的学校德育现状并不令人十分满意,由于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冲突,教师没有进行及时准确的引导,使得学生中拜金主义横行,虚荣攀比心理严重,甚至出现极端的个人主义。有的学生法律素质不高,中学生对法律知之甚少,中学教师又忽略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传播,使得很多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不学法、不懂法、不用法,甚至不守法。

二、中学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德育职责的原因分析

(一)考试内容结构存在问题。

纵观我国各地中学生考试试卷,特别是一些较落后地区的中学考试试卷,从中不难发现,无论哪一科试卷中的题目大部分都是书本上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是基础知识,拓展拔高类的题目并不多见。虽然是提倡了素质教育二十多年,就目前的成效来看,似乎没什么进展,仍然提留在应试教育的水平,这从我们的试卷内容结构看的最为明显。

(二)相关教育部门监管不力。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也在不断提倡改变教师教学模式,试图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教师学习了新的教法之后并没有把它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学习也只是应付检查,只有在听课的时候才用。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比较有效的社会实践课往往都因为学校怕承担风险,害怕出意外事故而被取消。所有上述问题之所以能在很多中学出现,与该地区相关教育部门监管不力有关。

(三)教师选拔上存在漏洞。

我国目前在教师选拔上却存在严重的问题,尤其以乡镇以及经济并不是很发达的小县城更为严重。为了拿到这一铁饭碗,许多人费尽心思,送礼托人,使得选拔的教师各方面素质达不到标准。有的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的是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有的是个人素质达不到要求,选拔这样的教师很可能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教师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教师一直把自己放在比较高的地位,认为自己比学生高一等,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位学生。特别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教学只需要教会学生知识,不需要培养学生的德、体、美等各方面素质。近些年来,虽然许多教师通过各种学习进修教育教学观念有一定的改变,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在加上教育改革过程中种种阻力,教师的教育观念仍然很陈旧,改变不大。

(五)教师评价学生标准单一。

在我国,教师总是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一切的标准,对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总是宽容以待,即使他们犯点小错误也是当做没看见。对于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一味的责骂他们,批评他们,把他们贬得一文不值,长此以往,就会使很多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害怕学习、逃避学习。

三、教师德育职能的品牌建设的对策

(一)改变考试内容结构,科学安排考试内容。

既然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的考试,也应该充分体现教育的这一目的。考试内容不能删去基础知识这一板块,这是最基本的不能丢。但在此基础上更应该添加能体现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开放性题目,这类题目必须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并且具有代表性的。并且在考试内容结构上作一个调整,把基础知识的比例适当缩小,把开放性题目的比例适当扩大,使之成为整张试卷的主体部分。

(二)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监管。

教育部门要根据国家的要求在基层学校中认真组织学校、教师学习开展素质教育的相关政策及教法、技能的学习研究,并且积极组织教师到实施效果好的学校、学习。对于某些社会实践课程,教育部门也可以做出硬性规定,规定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一到两节实践课,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三)学校要严格教师选拔工作。

学校在进行招聘之前要出台严格的招聘方案,明确要求和条件,在招聘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为了避免在招聘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可以在招聘过程邀请多方共同参与决策,尽量避免一方独断的状况。

(四)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明确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与角色。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教师角色,不再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而要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五)保证学生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第6篇

二、地理教师的业务素质普遍不高

教学活动是一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现在特别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可有可无,教师谁都能胜任,特别是新课标、新教材对教师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多样的教学方法、高超的驾驭能力,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目前全区33名地理教师中,大学本科21名、专科12名,但毕业于正规国民教育院校的并不多,而且有19名是非地理专业毕业。且不说那14名教师的毕业院校,就这19名转行的教师而言,纯粹属现学现卖,只不过有的卖了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的是现卖。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各学科的教学方法也有相同之处,但各科的本质是根本不同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33名教师的课都听过,从听课的过程发现,一些教师的教学实在不敢恭维,有的连最基本的知识都能讲错,而对于那些较难的知识点,自己都没有弄明白,所以讲起来是一锅粥,学生听得稀里糊涂。由于学校对地理教学的重视不够,地理教师对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不像大科目教师那样更加迫切地关注教学的新内容、新动态、新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地理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教学理念的落后,再加上教师素质的因素以及相互交流的欠缺,导致了地理教学方法的普遍落后。在全区各学校中,只有少数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灵活多样,能够跟上时代的最新潮流,大部分教师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徘徊,主要表现为:照本宣科式,照着书本讲课,生怕离开书本就会出错,没有课外知识的补充,结果是教师念念有词,学生昏昏欲睡。填鸭式,满堂灌,没有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理解了要听,不理解也得听。与生活实际联系少,一方面没有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使知识成为空中楼阁。实践活动少,没有给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知识只是留在了脑子里。不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好多学生学习了地理不会看地图。不注重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能运用地理知识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解释说明、阐述论证。课讲得不深,只讲知识,不进行分析探究。轻重不分,抓不住知识的关键,抓不住重点、难点,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让学生装了一袋子东西,学生却不知道轻重。多媒体运用不科学,有的觉得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所以不管讲什么内容都用多媒体,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也用,用得太乱太滥;有的以为多媒体是万能的,在课堂自己不讲课只当放映员。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会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会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等互动活动,一味地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

教学方法的落后,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地理课作为一门学科,在现代学校教育的一开始便被列入教学课程,即使在应试教育最严重的年代,虽然遭遇冷落,但仍与数理化一起坚持在学校教育的课程中,这说明地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科。而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逐渐地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教育中地理课的位置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其对实现科学发展有着极其积极的作用。所以,加强学校教育中的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的水平,势在必行。

首先,学校应站在现代教育的高度、站在大局的高度、站在未来的高度认识地理课的重要意义,从素质教育的实际出发,对地理课的课时设置,对地理教师的引进、任用和培养,对教学设施和仪器的配备,对教科研活动的开展,都应做出相应调整,改变过去陈旧的想法和做法,在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上做文章,促进地理教学开创新的局面。其次,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作用无可替代。而作为地理教师,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教好学,才能培养出符合时展需要的优秀学生。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第7篇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责任是为人师表”。所谓师表就是教师的师德行为和意志品质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和典范。教师是为人师表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的道德人格乃至为人处世的要求比对一般人高,这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光荣。教师的劳动始终具有示范性。在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是数学教师进行知识技能培养和传递传播的过程,还是以其自身的品德修养、知识修养、道德情操、为人师表、作风仪表、治学精神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它是任何其他教育因素都无法替代的。作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数学教师,除了具备一般的社会道德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独特的而又高尚的体系。

教师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不仅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求初中数学教师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人格因素对学生所起的影响作用。“爱”是师德最本质的内涵,是师德的灵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爱是蕴涵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一种博大而深沉的爱,它是教师高尚情感的结晶,是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限于照本宣科,按部就班,而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积极研究和探索,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把新方法、新知识、新成果介绍给学生,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作用,使学生树立起成功的信心和做人的自尊感。特别是对于很多的后进生,他们在知识掌握上的暂时的落后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各种智能的低下,而只是意味着学生目前展示的是他们在学习上的的智能弱项,他们展现出的不是自己的能力的全部,也意味着他们的各种潜能还未被全部开发,他们的强项还未被完全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因材施教,视“材”为“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必须考虑不同的“材”。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数学教育教学水平,改进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起榜样示范作用,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品质。一个数学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无法掩饰自己的缺点的,教师所有的品质都会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学生。教师的言教要让个学生信服和佩服,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身体力行,使学生耳濡目染,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事初中数学教育阶段的教师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初中数学教师在长期职业道德活动中养成的在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准绳、道德行为中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特定倾向。随着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师个体逐渐认识到职业道德对自己从业的价值和意义。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认识到学生的 独特性,尊重、理解、相信学生。

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各种能力的获得都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存在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去确定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本着营造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实现数学课堂上的民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和发现尚不了解的问题和规律,培养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深入的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能全面“唤醒”学生的各种能力,激发学生以全部的热情和智慧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发挥出自己在学习数学中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主体精神,培养他们的学习的主体能力,使学生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在主动、全面的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的过程中,利用言语和非言语沟通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沟通,给予学生在各种能力上充分的肯定。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数学教师要营造出自然和谐的谈话氛围,同时还要乐于倾听,给学生以表现自我、成就自我的机会。在实施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师生的交往互动情况的具体进程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应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明确地把握课堂,给学生留下自主体会和领悟的空间,给课堂创造动态生成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