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7 18:08:39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第1篇

1.1经济生活方面

学校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资助,奖助学金发放人员的界定有一定要求,有的学生没有如实反映家庭状况,也拿到了奖助学金,平时的生活并不是简朴,却也是追求名牌电子产品、服饰等;学校每年都有一些学生拖欠学费,将学费挪作他用,使得一学期的学习付之东流,得不到学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毕业。

1.2就业方面

学生在书写简历时,为了夺人眼球,有意夸大自己优点;在找到条件更好的单位就不辞而别,缺乏应有的诚信和合同意识,对于学校的名誉及今后毕业学生就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2大学生诚信缺失主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复杂,有社会、学校、家庭因素及自身原因。学生虽然生活在校园里,但通过各种渠道可获得大量的信息,同样会受到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市场经济发展中由于运行机制不完善,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规范不完善,大量的经济活动不规范,也会蔓延到学校,必然会影响到学生;政治生活中一些贪官,一些党政干部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学校对于德育教育也是流于形式,简单的教学方法,大大影响了德育的实际效果,一些学校和教师的不适当的行为,也影响着学生坚守诚信的决心;我国的学生从小就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长大的,学校、家庭、自身注重的就是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的水平相对发达国家相差较多,这也是造成目前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3加强诚信教育的方法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延续传统的教育方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探索新方法,重视、加强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每个高校教师的责任。

3.1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就提出的一个本土化概念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是纠正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纠正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有效成长的教育。素质的内涵具有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时代要求不同的素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可塑性比较强。因此,加强大学生不断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身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培养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确保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确立。当代著名人文学家汤一介在《中西文化比较》中讲道:“科学技术越是发展,越是需要人文精神来加以引导。”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观念不断更新,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的综合、学科的交叉、文理的交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这就要求大学生成为专才,更要成为全才、通才,要情趣高雅,免受当前社会流行的功利主义、浮躁之风的影响,提高文化素质,培养人文精神,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3.2教书育人,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行为,要加强教师自身的诚信建设。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相伴终生的,教师的道德修养不仅决定着自身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败。学校的管理者、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率先遵守诚信规范。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敢探索未发明的真理”,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自己成为素质教育的积极推进者。教师要爱岗敬业,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用人格力量鼓舞他人,用才华和热情授业解惑,不辱使命,为大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

3.3健全考核体系,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第2篇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堪忧,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经常发生,大学生道德素质不断受到社会质疑。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基础》课程,但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难以保证。例如,在去年曝光的河南大学生高考代考事件就折射出整个社会的考试诚信问题;多所高校表示困难学生获得助学贷款并顺利毕业后存在拖欠还款等不诚信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1.社会中的不诚信风气

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出现困境的宏观环境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满足着人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各种需求,但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的错误思想,这种错误思想造就了市场混乱,制假造假、违法经营行为时有出现。近年来相继发生“瘦肉精”、“毒奶粉”、“彩色馒头”、“地沟油”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这些事件表明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和道德滑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这些丑陋的现象对国家,对社会,对全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客观上也助长了个别大学生唯利是图的思想和急功近利的心理,给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诚信教育脱离实际

诚信教育脱离实际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出现困境的本质原因。道德教育有三个来源,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显性的,具有直接性和显著性,但当前的学校和家庭的道德教育具有超现实性,道德目标设置过高,与社会现实存在巨大差距,脱离生活的诚信教育使学生不能从内心形成道德认同,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学生从小接受道德高于金钱教育,但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就会接触到一些错误的世界观和道德观,使之感到困惑、焦虑和彷徨。同时,教育者的教育与教育者本身行为的矛盾也会导致这种冲突,例如扮演教育者角色的老师和家长常常在生活中出现不诚信行为,这种不诚信行为和近乎神圣的道德教育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学生从小建立的道德观如巨厦崩溃。

3.制度性监督机制缺失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社会监管的不足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制度性原因。在中国,诚信道德是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的,也就是在一种封闭的生产关系、人员流动很少的社会条件下形成起来的,在这种历史大环境下,诚信问题不会成为突出普遍的社会性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人际关系开始变得紧密、广泛、复杂、频繁,在这种变化的环境和关系里,传统的约定俗成对人的行为约束是有限的,当维系诚信的传统手段渐渐失去了效力,而社会尚未建立或健全与市场经济所匹配的各项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诚信缺失现象便会出现在各个领域中。大学生诚信教育终究是从道德到道德的教育形式,道德行为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诚实守信者的利益也得不到有效的维护,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

(二)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经验借鉴

在美国,大学生诚信教育不是纯粹的道德教育,而接近一种规范教育,诚信教育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教育,而越发关注生活中的各种诚信行为,对学术研究、考试、还贷等具体行为规定了具体细致的标准,使学校的总体要求能够落实到具体生活中。在日本人看来,道德行为可以直接地归结为“诚”的行为。日本学校的道德教育不单纯依靠道德课进行,而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使道德思想渗透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梅原猛就曾提出应该进行心灵的教育、独立尊重的人格培养,把不撒谎作为最起码的道德原点。在瑞士,诚信作为现代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例如《瑞士民法典》规定,诚信是社会活动的重要原则。在德国,国家建立完善的信用监管体系,每个公民拥有一套信用信息档案库,用以记录个人信用行为,个人信息档案库伴随公民一生,使得诚信教育脱离了宣传感化的空洞,成为一种实在有效的制度育人形式。从上可以看出,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十分重视生活实践,其德育生活化为我国诚信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一是重视渗透。重视通过隐性教育、学校环境、宗教活动来渗透诚信教育,注意在学校各科教学中渗透诚信内容,通过环境渗透使学生在诚信环境中受到熏陶,并使其内化为学生品质;在专业教育中进行诚信渗透使学生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诚信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诚信水平。渗透教育体现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整个学校和全体员工共同的责任,渗透是一种自然融入的过程,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二是重视志愿者服务。培养服务意识是德育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且对于学生提高诚信意识意义重大。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加强对社会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社会责任和道德意识,让同学们了解人与人相处中诚信的重要性,了解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这样就为更好地开展德育提供一个大环境。三是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在美国的学校内,随处可见校训、校旗、历任校长的照片等等。同时学校经常带领学生参观与诚信教育相关的纪念堂、图书馆、博物馆,以正面的社会和历史环境教育学生。

二、德育生活化在诚信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一)诚信教育的目标贴近生活

诚信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二是使学生掌握诚信行为规范,三是使诚信德性内化为一种生活习惯。一是增强诚信意识。诚信意识是主体通过自觉、主动地参与诚信道德实践活动,经过一系列的内化而逐步形成的,这种意识从根本上说,来自于社会生活实践。因此,在大学生诚信教育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并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分析、自省与反思,增强自身诚信意识。二是掌握诚信规范。诚信规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以诚信为行为标准的规则范式。个体的行为规范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因此,大学生诚信规范的培养应当放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完成,脱离社会生活的诚信规范是一座空中楼阁,毫无现实意义可言。三是养成诚信习惯。诚信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时间的诚信行为后养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诚信习惯行为已经脱离了意志的约束和限制,表现为一种不经意的自然行为,实际上诚信习惯是一种行为惯性,这种行为惯性依靠大量诚信行为累积而成。这些诚信行为只能来自于社会生活实践。当代大学生崇尚务实,目标越贴近其生活,就越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也容易达到所期望的状态和水平。因此,诚信教育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我与社会等关系,选择能为普通学生接受,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目标。道德目标既要体现崇高性、超然性,又要体现可行性、现实性;既关注国家利益,又考虑人的现实生活需求,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二)诚信教育的方法突出实践

诚信教育需要理论指导,但更需要实践体悟。一方面,“诚信教育课需要思想理论指导”,这要求我们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加强诚信道德理论指导,例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或职业生涯指导课中应当将诚信教育作为专题教育内容。这些专门的理论课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诚信道德的基本内涵和意义,将诚信作为自己立身立命的基础,使诚信道德内化为行为习惯,坚持将诚实守信作为为人处事的首要原则。学校在开展诚信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应更多地运用谈心式、感染式的方法,强调学生主动、积极、互动地学习,使学生将诚信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用心体悟诚信在生活实践中的意义。另一方面,诚信教育需要生活实践。一是要将校园作为重要实践课堂。学校应当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广泛地开展主题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主题活动是大学生实现诚信道德品质实践外化的重要场所。主题社会活动形式可以是诚信承诺书、诚信榜样宣传、诚信征文活动、与诚信相关的党团日活动、诚信事迹展览等。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文化资源和传播优势,在校内营造良好的诚信道德氛围。二是要将社会作为重要的实践课堂。学校要组织大学生广泛地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和行业进行参观学习和调查研究,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诚信的内涵,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提高诚信觉悟。

(三)诚信教育的环境形成系统

一是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实践诚信的表率。教师作为教育者,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担负着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要想使大学生诚信教育取得效果,教师首先要做到诚信为人,起到诚信表率作用。首先,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在大学生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辅导员的行为时刻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辅导员的行为举止和教育导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其次,专业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因此专业课教师的行为是否诚信对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真正做到“德艺双馨”,身教重于言教,良好的身教对大学生道德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夯实诚信教育的基础。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的过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成功需要依托中、小学诚信道德教育。因此,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否则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就会基础不牢,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未成年人处在人生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诚信道德养成的重要阶段。对未成年人诚信道德教育要在充分研究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将未成年人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利用各类资源、环境进行主题教育活动。三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高校应当将大学生诚信教育放在制度框架中进行,建立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大学生诚信档案的记录内容应包含学习行为诚信、经济行为诚信、生活行为诚信、择业行为诚信等,这些行为评价应当与大学生素质测评及奖学金评比、研究生推荐、学生干部选拔、入党考察及各类评优工作挂钩。诚信档案建设是一种重要的制度教育,通过建立目标、设定方案、制度内化、评价教育等方法进行教育,不断地提醒着学生在学习、生活、择业等各方面坚持诚信做人。

三、结语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第3篇

(一)绝大部分大学生对诚信的现状持乐观态度

当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被问到“你认为你们学校学生的总体诚信状况如何”时,认为“很好,不需要过多担忧的”的占27.59%;一半以上认为“一般,只是个别行为”;仅1.15%的人认为“很差,值得思考”。这说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对诚信的现状持乐观态度。由此可见,目前我省学生的诚信水平总体上较高,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仍有部分学生的诚信水平需要改进和提高。

(二)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参与学校开展的诚信教育活动

通过调查,相关数据表明,大多数学校会定期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但提到参与活动,41.38%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参加,“觉得没意思”;只有40.8%的人“会积极参加”。既然各高校都有开展关于诚信教育的活动,那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参加?除了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之外,学校是否应该反思下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形式以及其开展的真正意义呢?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多样

调查题目中所涉及的考试作弊、贫困生身份造假、论文剽窃、求职失信、上课帮点到、撒谎请假等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现在的大学生均有不同程度涉及。其中有高达81.61%的同学认为“考试作弊”现象频繁;还有76.44%的同学认为“上课帮其他同学点到”很常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形式日益多样化,这已向我们昭示着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完善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刻不容缓。

(四)大学生的学业诚信状况令人担忧

调查时,当被问及“据你了解,周围同学考试作弊是否会被发现”时,七成以上同学表示“偶尔会被发现”;仅有3.45%的人认为“一定会被发现”。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总体是好的,态度也是积极向上的。然而大学生不诚信现象却屡屡发生,面对这些问题,加强其诚信教育,完善其道德人格,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系统化工程。

二、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的对策措施

(一)加大高校诚信教育的力度

首先,加强高校诚信校园文化建设,改变高校目前“重知识技能传授,轻道德素质教育”的局面,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在学生中树立诚信意识,这是促进师生身心和谐以及人际关系和谐的有效途径。其次,要把诚信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校广播台、校报、校内网等媒介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同学恪守道德要求。而加大高校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宣传力度也是重要举措之一。高校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行为屡见不鲜,这些现象的负面效果往往比普通失信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巨大影响。对于那些损害学术道德的失信行为应予以曝光和严惩,用诚信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

(二)建立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诚信信息反馈与沟通机制

构建学校与家庭积极互动的诚信网络。首先,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的教育内容之中应努力给学生营造诚信的家庭氛围。其次,应通过信息交流等方式,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有效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监护与引导,共同营造诚信的环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所以说,学校诚信教育是重点和主导,家庭诚信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三)建立大学生诚信约束机制

1.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从老师、同学和大学生自身三个角度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作出定期书面化评价。

2.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规范信用考评体系:针对大学生诚信状况,形成书面化、系统化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并基于诚信档案进一步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信用考评体系。

3.建立和完善惩戒机制:针对大学生不诚信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督与惩戒机制,让诚信之人一路畅通,让失信之人寸步难行。

(四)重视社会诚信教育的导向作用

1.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加强社会保障制度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诚信教育研究

引言

“诚”与“信”在古义中是相通的,但“诚”与“信”在理解的向度上又具有不同的特点。“诚”指“内诚于心”,“信”是“外信于人”。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诚信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就。诚信教育得到不断加强,渠道得到进一步扩展,新载体、新途径不断得到拓展。在这些措施的有力推动下,大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电脑网络的普及,新时期大学生在诚信方面还面临着不少的薄弱环节。以兰州某高校为例,通过调查,学生在诚信方面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逃课、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论文剽窃、粗制滥造等方面。“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这是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的一句话。据调查,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的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外语等公共课则高达40%。此外,作业抄袭、论文抄袭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在论文写作中,大量引用摘抄资料中语段的同学占39%,拼凑现有论文的占13.7%,还有部分找人的现象。

1.2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这几年国家对高校大学生的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各类奖助学金等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很多同学为了获得资助,谎报家庭收入,弄虚作假,编造家庭贫困原因等。调查中,当问及如果要申请减免学费,对自己的家境会如实汇报的占68.7%,虚报夸张的占3.4%,基本照实说,稍微有所改动的占32.1%;如果自己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选择有钱就还,没有就不还的占6%,能拖就拖的占2.8%。

1.3交往方面的诚信缺失在高校校园里经常会出现道德失范,交往失信的现象。据调查,身边同学在交往中常常会说谎的占22.1%,偶尔会说谎的占69.8%。部分同学时间观念淡薄,迟到、早退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恋爱观,朝秦暮楚,脚踩几只船,对待恋爱态度不够真诚。在恋爱动机中,自我确认、自我证明、性满足、情感亲密的动机比结婚的动机占有更大比例。

1.4就业方面的诚信缺失为了获得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很多学生挖空心思编造简历,修改成绩,伪造证书,编造自己社会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经历等。调查中,在如何对待求职简历时,有61%的同学选择会稍微美化一点,尽可能给用人单位留个好印象;有9.6%的同学选择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能进去最重要,其它以后再说。

1.5网络行为的诚信缺失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包括学习、看新闻、聊天、交友等。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遵守网络道德,讲求诚实守信,就显得更为重要。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盗看别人的电子信件、虚假消息、浏览黄色网站、制造病毒等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网络秩序。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大学生诚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2.1管理与服务相统一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就要在日常教育中把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融入到学校管理之中。诚信教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诚信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引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各种诚信德育要素,以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但是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为学生服务。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求我们必须把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把着力点放到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上来,讲道理、办实事,做到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

2.2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必须考虑全体学生的整体特征和发展规律来安排诚信教育的内容。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思想状况的不同,因材施教,在《论语?先进》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子曰:“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里从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个方面,说了十个弟子的特长。这种教育思想在今天的诚信教育中任然有着启发借鉴意义。诚信教育要适应青年学生的思想层次,制定多样性的教育目标,将共性与个性结合起来,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3监督与引导相统一高等学校应该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成立诚信监督机构,学生评议,投诉举报等途径,广泛动员全体学生力量,推进校园诚信建设。同时,加强正面引导,要通过校园广播、网络等渠道加强主导性信息的,选树先进典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占领高校文化宣传阵地,引领青年学生的思想潮流。

2.4他律与自律相统一“他律”强调个体的品德由他人通过种种方式方法来进行培育,“自律”强调个体的品德要由个体本人通过自我心性修养来培育。诚信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诚信、诚信教育不是约束人、限制人的异己力量,而是一种与个人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相一致的力量。大学生诚信教育要着眼于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诚信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坚持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原则,把诚信教育做到大学生的心里去,形成大学生诚信需求的理性自觉。

2.5灌输与渗透相统一列宁指出:“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灌输原则。新时期开展诚信教育,要创新灌输方法,拓展灌输空间,讲求灌输效果。在灌输中必须研究教育对象的实际、教育环境、教育的时效性等一系列问题。列宁还主张德育的渗透性,“德育要渗透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诚信教育要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并自觉地身体力行,必须通过日常的学习生活进行全面的渗透。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优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接受教育,受到熏陶和感染。

2.6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马克斯曾在资本论理谈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加强诚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诚信素质。可以通过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诚信主题演讲,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开展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亲身考察和积极投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从而使他们开阔视野,了解国情,增强对诚信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诚信观的积极认同。:

诚信道德作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对于促进整个社会诚信建设,提高全民族诚信水平,将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新时期诚信教育需要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需要文化、制度、法律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高校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教育、督导、评价、奖惩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完善诚信教育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和育人目标,努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徐雅芬.诚信的内涵和机制的建立[C].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第8期.

[2]汪凤炎.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第5篇

(一)诚信知行背离

知行问题不仅是一个认识论和实践论的问题,也是伦理学的问题,知行是对立统一的,知而不行的是空谈,行而不知是盲动。社会的转型,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当前一些大学生的诚信存在知行背离,许多大学生在停留在道德层面,没有形成强烈的道德情感和坚强的道德意志,很多大学生知而不行,他们虽然知道伦理规范的行为要求,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愿意遵守诚信行为,以至于在物质诱惑面前,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底线,难以坚持诚信道德标准。正如万增奎在《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学研究》中所说:“知而不行是我国道德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经过几十年的道德教育,社会倡导的许多伦理规范为公众所熟悉和了解甚至认同,但并未成为多数人的行为准则。”

(二)诚信教育虚化

人有别于动物不仅在于其社会性,而且也在于其思想性和精神性,因此,人除了具有物质需要外,还具有精神需要。道德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一种实践精神,不仅是社会有序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成员安身立命的需要。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诚实守信之德是培养大学生价值观必须学习的科学知识,是大学生追求人文知识之必须,《礼记•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尤其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人文气息缺乏,比较注重社会本位工程,重技术,轻文化。学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虚化,教育方法手段单一、陈旧,缺乏多种方法、手段的配合,流于形式,只做表面文章,如开展诚信教育,诚信签名,诚信宣誓等没有内化于大学生内心的活动,甚至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诚信存在问题,言教与身教不相符,抄袭论文,学术腐败,学术造假,既破坏了科学教育的严肃性,又给大学生树立了不守诚信的“榜样”。

(三)诚信管理制度不健全

信用管理制度建设是学校实现诚信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各个高校重视开展诚信教育活动而忽视了诚信管理制度的建设,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的建设,虽然近几年来高校在诚信制度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许多高校的诚信管理制度要不没有建立,要不就是流于形式,无人使用,无人执行,成为空架子。部分学校的规章制度甚至空泛,没有操作性,往往是对教育部文件的稍加改变复制,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校的诚信管理制度,一些制度简单粗暴,单一。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其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墨子曾经以“素丝比喻人的品格,认为人的品格如同白丝一样”,“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以此道理用于大学诚信问题,表明了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的高低与其生活的环境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教育和理论灌输的层面上,还需要建立一个维系诚信道德的社会环境。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建设的对策

(一)构建高校信用制度体系

制度作为环境结构状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避免人为干扰,明确每个人的权利义务,禁止错误行为的重要制衡因素。所以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需要完善高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其合理化。1.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的“个人诚信档案”首先,建立和完善大学的“个人诚信档案”。在高校学生入学之时就要建立,对他们的诚信行为进行跟踪记录,由班干部、辅导员以及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联合,统一协调,对学生的诚信进行收集,及时记录学生所受的奖励与处罚信息。其次,要大学生的诚信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定性评价以及公开化、透明化,学校要高度重视,不能让诚信档案流于形式,要与教育部门,社会中介组织和银行等机构联合,使得学生充分重视到诚信的重要性,使个人信用档案真正成为学生的通行证。2.科学系统地完善学校诚信规章制度高校诚信制度体系是一个完善的体系,环环相扣,互相配合的,它包括考试管理制度、学术诚信制度、贷款制度、诚信监督制度等等。考试管理制度要加强对考试作弊行为类型的具体归纳与描述。更要对考试作弊形式细化以及作弊所受到的处分做出详细的处罚措施,使得处分有所依据,规定合理。目前各个高校的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已经开始加速运行,但是大部分内容空泛、单调,缺乏可操作性,震慑性不大,学生造假行为比较突出,健全学术诚信规章,要建立相应的专门惩治学术腐败的法律,使得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增强学术严密性和可操作性。这需要细化学术诚信制度的相关内容。对于违背学术诚信的大学生,要做出具体的处罚条例。完善贷款制度,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贫困大学生上学,高校和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帮助大学生贷款,使得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没有养成诚信习惯或者故意不还贷款,导致大学生贷款诚信出了很多问题,高校在积极帮助大学生贷款的时候,完善贷款条件的审核,使真正的贫困学生能够获得资助,减少以致避免作假行为,细化贷款和还贷规定,大学生要恪守信用,对大学生贷款进行诚信方面的教育。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文化

文化价值的选择和价值导向决定着大学生诚信道德形成的方向,而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主要接触的地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校园诚信文化会对学生形成诚信道德压力,不诚信的校园文化只会助长学生的不道德行为,大学生即是诚信文化建设的接受者,也是诚信校园文化的创造者。校园诚信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水滴石穿、日积月累,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要建立诚信文化体系,一方面要体现在有形物质方面,加强校报、学校官方平台,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对诚信文化的宣传活动,在教学区和学生宿舍等适当的位置设置诚信格言。另一方面要在广泛开展诚信团学活动月,将诚信活动以日常化的形式落实在学生中。其次要开展隐性教育,以另一个看不见的手进行诚信教育。在校园诚信文化建设之中,开发隐性课程教育,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提高诚信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构建大学生诚信道德发展的网络文化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第6篇

高校教育,以人文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加强如今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诚信教育,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教育综合改革领域的重要方向与基本导向。诚信是一个人的诚实性和信用度,体现出了其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会计专业大学生由于其将来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加强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至关重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立德树人也是如今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导向。对于高校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来讲,其不仅仅应该熟悉、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更应该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树立较高的道德品质,强化职业素养,增强诚信度。加强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适应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规律的职业道德。

二、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1、会计专业大学生缺乏诚信教育的文化环境

大学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基地,实践中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与研究,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职业道德、诚信程度的教育与培养。由于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长期培养的是专业性人才,只注重掌握具体岗位技能的工作人员。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会计专业大学生培养目标的缺乏息息相关。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大学课程的设置基本都是专业课程,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了与职业相关的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没有把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任务中来。

2、会计专业大学生教育缺乏科学的体系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都是以会计专业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审计等为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道德的教育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这种教育教学的环境中培养出的大学生难以适应如今社会的发展。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实践中,大多数老师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这种方式难以使学生重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如何充分利用实务演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与主动性,提高大学生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相应措施

1、优化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的文化环境

高校是人才输出的摇篮,同时是职业道德教育、诚实教育的主要课堂。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优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信度至关重要。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思维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育人功能。优秀、高雅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侧面反映,对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科学体系,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思想的指导,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快速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位。通过高校文化建设来促进会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诚实守信的优秀道德品质。增强高校会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与道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校风学分建设、治学、创造精神的培养,可以反映出高校的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在促进学风与校风建设的同时,要发展先进文化的思想的建设,坚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建设和谐、正确的高校校园舆论氛围。其次,加强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文化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方向与信念的体现,培养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勇于创新的精神就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科学完善的制度,形成压力,增加动力。只有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营造一种开拓创新的氛围,保持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在公平、和谐的竞争环境中逐渐培育会计专业大学生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优化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典型实践环境

实践性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实际中逐渐培育大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优化典型实践环境是优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走出课堂接触实际操作,亲自体验,不断感悟与提高技能。典型实践环境包括通过对典型场景的参观、典型人物的访问调查和教育过程、内容融合所酿成显示的特殊氛围。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才能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真正的技能,将感性认识深华到理性认识。可以考虑设置一些到相关单位实习、聘请专家到课堂讲座形式的专门课堂,提高会计专业大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强化对诚信的重要性。

四、结语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第7篇

轮训指的是各级的党组织通过党校或者其他尝试对党员进行集中的系统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各级党校与短训班两种形式。要实现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开展形式的多样化与灵活化,通过富有教育意义的时间活动实现诚信教育效果的提高。轮训内容需要依据党的中心任务与大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通过每一次的轮训都力求解决一到两个实际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

二、通过定期的党课教育强化大学生党员的诚信教育

党课指的是通过授课的形式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教育,是党组织生活中的常规制度之一。一般情况下,党支部组织复杂党课的实施工作,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定期接受党课教育。此外,要注重对党课授课人员的培训、试讲等环境,确保党课的教学质量。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相结合,通过讲座、讨论、典型等方式对大学生的诚信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切实促进大学生党员党课的有效性。

三、通过座谈、讨论及谈话形式强化诚信教育效果

座谈与讨论指的是党员围绕当前的热点问题与难点问题进行交谈与谈论,从而实现相互启发与共同提高的目标。通过座谈与讨论能够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的进行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谈话指的是党支部针对党员个人的思想、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单独对其进行教育的方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正确思想的宣传与错误思想的批判,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诚信素质。

四、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实现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

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知识竞赛、演讲、义务劳动等,可以通过这些有益的活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通过多样化活动能够赋予各种活动以教育意义,让大学生党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的增长与品德的陶冶。在多样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活动政治性与思想性的相互集合,实现寓教于乐。

五、通过党性分析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诚信教育

党性分析指的是对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工作作风、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地反映,能够对党员的灵魂进行触动。党员在党性分析的过程中,通过自我的剖析与教育等方式实现自身诚信素质的提高。在党性分析的过程中,要重点对待查找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对这些问题中具备了整改条件的立刻进行整改,尤其是这对一些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要进行优先解决;对这些问题中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要实事求是的向大学生党员进行讲解与分析,并积极创造问题的整改条件,实现问题的境尽快解决。

六、通过现代传播进行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

各种大众媒体提供了非常方法对教学资源,实现了党员诚信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在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大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实现学校党员电化教育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通过闭路电视、局域网等方式进行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同时要实现党员诚信教育网站的建立,促进党员诚信素质的提高。

七、促进党员诚信教育理论学习质量的提高

在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精要管用的原则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学习中进行突出。党委中心组织应该注重领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复杂对理论集训的领导与组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大学生党员诚信素质的提高。各级党组织要通过考试、评价等方法确保诚信教育效果的落实。要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论学习成果考核,从而对党员的素质进行衡量。

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