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学阅读教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6 16:29:59
中学阅读教学论文

中学阅读教学论文第1篇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培养措施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一)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二)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旬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

中学阅读教学论文第2篇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培养措施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一)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二)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旬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

中学阅读教学论文第3篇

1、少数民族中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当前举国上下都在推行素质教育。然而,中学的素质教育测评最终还是以应试教育的考试分数高低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大部分语文老师对语文知识的传授比较重视,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即使安排了一定的阅读形式,也是走过场,根本不求实效。

1.2 忽视课外阅读指导。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学生和家长对阅读课外书藉的认识不够重视。他们认为只要弄懂书本知识,完成相关练习即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仅仅靠课内的篇目和时间是永远不够的。

1.3 忽视指导方法。许多语文教师分析起课文来条理清楚,头头是道,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对指导学生阅读缺少方法,眉毛胡子一把抓。就知识来说,却不提出哪些属于理解,哪些属于识记,哪些属于深入体会。特别是文章的抑扬顿挫、节奏、表情和韵律等都不提出,有些教师只是授人以鱼,根本不授人的渔。

1.4 忽视阅读主体(学生)。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普遍存在着一种盲目性和随意性。不了解各年龄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接受情况,缺乏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

2、重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2.1 享受阅读,给学生的心灵带来诗意的韵味。语文教材选择篇目,又都是从这些浩繁卷帙的传世书海中撷取的精华,文质兼美,他们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无疑有着持久而深广的熏陶感染作用,这些文化中的精品、瑰宝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转化为个人的素养,这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特点所决定的。阅读这些篇目,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自身的精神底蕴,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能够以一种自然的心境和自由的态度去与文本对话,进行思想的砥砺和碰撞,情感的体悟和对流,美感的激发与生成,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真、善、美的境界。

2.2 重视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发展,也是扩大知识视野,提高能力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有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语文成绩一般名列前茅,而且作文水平很高,有的还发表了作品。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较强,其它学科成绩也不错。可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当今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3 重视语文课外活动指导。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扩展。它与课堂教学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技能、智力等各方面都需要配合。因此,这种补充、扩展和多样化的训练显得尤其重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组织开展诗歌朗诵、讲故事、演讲、作文竞赛、手抄报和读书卡片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望。

2.4 关注新大纲、新课改、新教材和新教法。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新课改,了解各年级阅读训练的内容、重点、难点、特点和要求。结合当地学生实际,研究新教材、新课改和新教法。重点指导学生去学会泛读和精读。因为泛读是知识的横向积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精读是对知识的纵向钻研,使学生去认真领悟文章的主旨。这样就会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教学。

2.5 既重视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的培养,又重视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树立为人生而读书的信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听、说、读、写的关系。既重视形式的多样性,又讲求实效。

2.6 重视阅读技能和方法训练。根据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阅读教学任务,按照新大纲的规定,结合当前中学阅读教学改革的实际,重点加强阅读技能训练。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方法得当,读书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阅读方法有:朗读、精读、默读、速读。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来进行指导。

2.7 重视诵读。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十分重视诵读。很早就有“读万卷书,行万理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真义自见”的古训。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既符合语言文字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规律。可以说古人语文教育的成就不得归功于诵读的结果。青少年时期记忆力最好,趁早把信息“输入”学生大脑,逐步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内涵,将来大有用处。背诵一定数量的课文、古诗,对塑造学生的文化灵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8 重视课外作品的阅读。新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要求学生每年课外阅读量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着2―3部)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读课外作品。有一定量的积累;才有语言的感受力,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对问题的分析,对生活中复杂现象的理解都是从阅读作品开始的。

中学阅读教学论文第4篇

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环节对阅读教学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指的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教学材料进行阅读和理解而设计的一些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教学材料,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想要去了解这些材料。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教学材料的内容。因此,要使阅读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就要设计一些比较优秀的问题。以下,是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性问题。(1)设计的问题要与实际教学结合,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内容、不能超出学生的适应能力;(2)设计的问题不要过于简单,要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与想象空间;(3)设计的问题要联系教学材料,对教学有实际的引导作用,有一定的意义和内涵。

二、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当前的困惑及对策

1.当前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困惑。

阅读教学法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中已经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但是效果还不够明显,通过对初中语文的阅读教育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当前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存在以下两点不足:(1)问题设计单一化。有一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总是采用同一种提问方式,学生对这些问题早已经司空见惯,很难提起兴趣继续阅读,这就促使阅读教学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2)问题设计没有体现实际应用意义。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实际起到引导学生的目的,只是一味追求问题数量的多少,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真正思考他们所要猎取的内容,导致了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制约了阅读教学的发展。

2.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对策。

(1)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适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科目学习。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在问题的设计上,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这些问题中,从而帮助他们对教学材料有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高科技的教学仪器来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比如现在初中教学中会经常使用到的投影仪、幻灯片等等。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鲁迅先生“故乡”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生平的简介,让学生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还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故乡这篇文章的视频,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视频,可以使学生感受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情节是课文中未提及的,然后通过提问与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来完成阅读教学。(2)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适应能力相适应。每一个学生对新事物与新知识的接受与适应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与适应能力。只有这样设计问题,才能使阅读教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成功”一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有所差异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都应该包括不同类型的学生。这样所分出的小组全面性更突出,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分完组后,教师可以让每一组都来讨论对成功的认识与理解,然后每个组派出一名代表对本组的理解进行归纳总结。(3)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探索能力相适应。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如何才能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就要在设计问题的时候突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如在上述问题“成功”一节中,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自由辩论的时间,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同学来进行自由辩论,看他们哪个组的论据更加具有说服力。通过自由辩论,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未知生命的探索欲望。这样,阅读教学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结语

中学阅读教学论文第5篇

所谓高效阅读,就是在尽可能少付出时间与精力的前提下取得尽可能好的阅读效果。为实现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高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对文本基本信息的积累

学生在看到文本后,不能急于求成,而必须先了解相关资料,比如,可以从该文作者的写作风格、相关经历、文坛地位等入手。要想掌握这些信息,要靠平时的广泛积累。常言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习语文也必须经历一个积累的过程。语文教学,贵在识记积累。韩军博士曾在甘肃省中小学课改研讨会上用形象的例子解释这个问题:为什么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会在一两年时间内就学会说话?他用这样一组数据明确解答:一天之内,婴儿大概可以听到多达一百句话,折合来算,一年之内则能听到36000多句话,两年便是72000多句话。按照这样的积累量,婴儿就能在短时期内学会说话,甚至一些复杂的字、词、短句也能说出口。因此,对于一个专门学习母语的学习者,要学好语文,必须在识记和积累方面投入时间与精力。

(二)对文本进行分析

学生在这一环节要学会分析文本中重要的段落、句子、关键词等所起的作用,对文本进行准确的理解和认识,从表层及深层辨析文本的含义。这种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挖掘文本蕴含的意境,感受作者在文字间所深藏的内心世界,慢慢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只有掌握一定的语法,且积累词语,才能完成这一环节的任务。

(三)对文本进行赏读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品读鉴赏文本的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独特之处,以及作者使用这些手法与内容所达到的效果。此外,还必须能够找出文本的“糟粕”所在,即文本的缺点。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应当能够熟记并运用常见的写作手法。

(四)表达自己的见解

高中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感悟能力,通过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学生会产生一定的见解与体会,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够抒发自己的感想,也就是“悟读”。因此,教师应将主动权适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独自感悟、体验、品味文本的意蕴。由于每个学生在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方面都不相同,因此对于文本的感悟也不一样。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多元化。学生充分表达见解的前提是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阅读积累。同时,生生之间还要进行广泛讨论,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依据上述四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有利于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在实施以上四步训练时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抓主次法

在阅读文本时,可以先省略文本中的引用、例举、描述等部分,这样便于学生抓住文本主干,找出关键句。关键句在文本中的存在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关键句位于段落的开头,起着引领段落的作用,有的位于段落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表达特点来看,关键句在段落中常以抒情句或议论句的形式出现。

2.重点理解重要词句

理解文本的关键是理解重要词句,若对其理解充分就能把握好文本的主题思想,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平时还应勤加练习,提高把握能力。

二、一些思考

中学阅读教学论文第6篇

教师要对阅读材料进行筛选,选择那些难度适当、题材和体裁适宜学生学习的材料,可以是一些有趣的神话故事、幽默故事、寓言、通话、科普性文章等,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大他们的阅读量,激发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学生可以从阅读中丰富自身的阅读体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当阅读到较高阶段时,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更有深度、与学科联系更为紧密、哲理性更强、异国文化更浓厚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阅读面。阅读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行文结构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广泛阅读既可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又可以学习到语言是如何运用的,而且其视野得到了开阔,思路得到了开拓。同时,学生还可以在阅读中领略到异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将学到的知识在阅读中得以巩固,这样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就可以被反复加强了,对于知识的运用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使自身的阅读经验得到不断的积累,使得阅读技巧运用得越来越熟练,使其理解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加强。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课内教材文本的精读和课外文学作品的泛读结合起来,教师也应当尽量把课文阅读训练和课外阅读指导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中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常见阅读方式较为常见

直接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该如何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从不同的阅读目的出发制定不同的阅读要求,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遵循阅读规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实施阅读教学的做法

中学阅读教学论文第7篇

目前,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2.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实效;3.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阅读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当指导监督,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语文教学。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高中生已经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去掌握知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体现在给学生相对自由的选择和阅读空间。高中生的兴趣爱好渐趋明显,阅读爱好各不相同,教师应在合理的指引下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营造阅读自由、思考独立的学习环境。

二、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高中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现在的教育环境也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但是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不可忽略。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新课改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应避免出现过分夸大学生的作用、课堂教学无效性、重过程不重结果等现象。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领和指导,使学生在阅读学习的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循序渐进,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学生可以更快、更充分地掌握知识。教师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监督反馈,通过教师的积极反馈,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进展情况,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

三、实施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掌握有效的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多元解读、自主阅读、深度阅读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施行。

(一)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积累的知识,对文中作者所提出的主题思想或文本所寄寓的价值观作出独特解读的阅读教学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欣赏的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二)创造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对阅读对象进行创造性解读,探异求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创造性阅读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联想、敢于质疑、挑战权威、锻炼思维品质,培养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

(三)探究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阅读对象提出问题并形成问题意识,或者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吸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讨,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阅读,最终达到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和建构。探究性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它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实践意识,培养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思维。

(四)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参与阅读目标的制定,并对自己的阅读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监督,阅读完成之后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主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确立自己的阅读目标,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完成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自主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重要的作用。

(五)目的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