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自然课堂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6 16:29:57
自然课堂论文

自然课堂论文第1篇

一、教师的仪表与教态

人的仪表包括躲才、象貌和服装两个方面.前者是人固有的生理条件所决定的,一般难以改变.而服装,亦即装饰是整个仪表美的重要内容,它是增加身材美、容貌美的条件.教师在讲台上其仪表既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又要服务和服从于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环境.其具体要求是:整洁大方,庄重朴素,轻便协调,色彩和谐,一定要避免两种极端现象,即过于华美或过于随便,如果教师的服装颜色过于耀眼,款式过于奇特,与众不同,在课堂中就给学生以“鹤立鸡群”之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有不自然之感.同时,这种师生服装不和谐造成了学生“不融老师”的心理,自然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的服装过于随便,长衣大袖,拉拉沓沓,甚至满身污垢,敞胸露怀,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形成课堂气氛懒散,出现学生不尊重老师的现象,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的服装过于华美和过于随便都不可取.

另外,教师的教态对营造课堂的自然与和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以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的姿态健步走上讲台.切不可在学生面前显得有气无力,或显得心情不愉快.开始讲课时,教师的表情要亲切而不过分随意,严肃而不过分紧张,使学生在一个宽松、舒适的气氛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显得端庄大方,举止从容,精神饱满,雍容自然.在运用手势和站立、行走上要处理得体.我们说手势的运用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可多,也不可无.动作自然,不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站着讲,也可以边越走边讲.但,在一个地方站的时间不可太长,并且要注意不影响学生的视线.站立时要给学生一种轩昂、自然、生气勃勃的印象.行走时可在讲台上行走,也可走下讲台.但,应显得以容不迫,并且要根据板书的多少决定行走的多寡.

二、教师的教学语言

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这话并不过份.因为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使课堂气氛自然优雅,和谐协调,根据教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应从如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明白,简炼.说话明白是教师语言的起码要求.教师讲课时,要恰如其分地遣词选句,准确地讲清楚各种概念、公式和定理.就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使学生能听懂教师讲的意思.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和了解学生.那种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空话连篇,不着边际的讲话,也是说话不明白的表现.

语言简炼,就是指教学语言的“少而精”,要言而不繁,恰到好处,不滥用语言.数学的定义、定理和公式本来就是精炼、简洁而明快的.教师应该抓住内容的重点、难点,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地讲解.这样就能腾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有利于发展智力,还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部分作业,以减轻课外负担.

第二方面,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趣味.我们教育的对象都是些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教师的语言一定要以他们的心理特征出发,不但要善于说理,而且要富于表情,要以语言的趣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数学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应注意的是,我们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有趣味,并不是无原则地逗人一笑,把课讲成“闹剧”.一定要密切结合教材,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掌握分寸,恰到好处.要在正确的观点指导下,以有力的逻辑论证,精辟的分析,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达到顺利地传授知识,有产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最后,教师讲课的语言要有节奏感,教师讲课的声调高低,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必须和谐、“合拍”,才能形成教学语言的最佳节奏,才能产生听课的最佳思维状态.教学语言速度过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趟,他们没有琢磨消化的时间,学生的知识就容易“夹生”,学生听课感到吃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掉队.教学语言速度太慢,给学生讲述的知识跟不上他们的需要,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展开,就必然影响着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讲课声音太高,语言的刺激太强,会使学生很快由“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影响注意力的保持,这样会降低听课的效果,教师也会很快变得声嘶力竭.讲课声音太低,有气无力,声淡音微,使学生听起来十分吃力,并且由于过多地需要“有意注意”来维持听课,学生容易疲劳.

教师讲课的语言节奏,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而巧妙地控制和调节,使之快慢得当,高低适宜.教师要运用语言声调的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的印象,唤起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特别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的地方,教师的语言应该放慢,语言应该加重,应该有高低、有停顿.达到师生的双边活动自然、和谐的目的.

三、启发式教学的自然与和谐

现代教学论中启发式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原则.它是在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教学理论的遗产,在现代教育与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其核心是启动和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精神.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必须注重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置疑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恰当地组织和引导他们的思维活动,使学生既有思维目标,又有思维方向.同时,应当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才施教的原则,加强对学生的分类指导与个别指导,使学生顺利地开展思维活动.然而,我们反思自己,在课堂进行启发式教学往往在一个不自然、不和谐的环境中进行,大有装腔作势、做表面文章之味.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识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

(2)抢时间赶进度,不安排学生应有的思维时间与空间,导致师生思维的不同步.

(3)忽视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周密设计和组织,缺乏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引导与指导,使学生思维的目标与方法不明,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最后只好教师包揽.

(4)忽视学生思维活动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把各种思维指向纳入教师思维的框架之中,不仅压抑了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也不利于调动和爱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使启发式教学落到实处,防止上述情况在课堂上发生,我认为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对基本概念的学习,必须重视原始材料和背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概念引入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2)解题教学重视分析、启发思维.要求学生以大众心理、常规方法处理教学问题.对特殊方法与技巧可介绍,但,要适可而止.在为什么这样思考,怎样思考上下功夫,暴露思维过程.

自然课堂论文第2篇

一、准确把握教科书的特点,是优化低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的前提,我们认为低年级自然教科书主要有以下 几个突出特点

1.注意贯彻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学大纲精神

九年义务教育自然教学大纲,改变了传统的认识。即把自然课性质由“知识性”学科,改变为“教育性” 学科。自然课的任务也由原来的“教给学生一些浅近的自然科学知识”,改变为“不仅要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 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新编低年级自然教材,注意 从各个方面体现大纲改革精神:如教科书的能力结构及德育结构是以知识结构为基础的,通过精心选择三者的 结合点,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紧密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2.教材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新教材较好地渗透了人类科学认识程序的教育。教材几乎都是按照“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 等程序进行的,意在指导学生体会科学认识的基本程序。也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 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低年级1-4册共59课,内容涉及理化、生物、天文,地学及人体卫生保健等多方面浅显的 科学知识,都着力体现了科学启蒙性。教材中的自然物体和自然现象具体,直观,看得见,摸得着,且浅显易 懂,都是小学生颇感兴趣的。如蟋蟀、小金鱼、树叶、风车、不倒翁等。低年级的《砂和粘土》、《你怎么知 道》、《土电话》等课也都是以儿童喜欢且容易找到的自然物体为教材,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来发展智力, 培养兴趣的。而《铜铁铝》、《小水轮》等课介绍的自然现象既熟悉又陌生,促使学生很想去探索研究。教材 的编排,就是通过让学生看、想、做,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既可学到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能初步提 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便于“教”和“学”

新教材为了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课本采用了彩色版。考虑他们识字少 ,课文都加注了拼音。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动,好做游戏的特点,教材选取了贴叶画,做风车和采集种子等需要 人人动手的内容,也选取了如磁铁游戏,踩影子,认东西等采用游戏方式学习的内容。新教材十分重视发挥彩 图的作用。各项实验,观察对象及所涉及的科学知识,都能用清新的画面来展示。图是文的依据,文是图的体 现,学生通过读图,做什么,怎么做会一目了然。图文并茂的新教材能够强化低年级儿童的直观感受,使他们 学有样子,动有依据,减轻了师生的负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点明了一条组织教学的新路。

4.教材涉及到的教具、学具简易,随手可得

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活动,是手脑并用的过程。低年级自然教材几乎每一课都要使用教 具和学具。为减轻教师的负担,增加学生的亲切感,课本中需要的教具,学具一般比较简单,很多都是学生身 边的物体。随手可得的材料,很容易满足教学的需要。如铅笔、尺子、文具盒等学习用品,火柴棍、药瓶、旧 牙膏皮等生活用品。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是优化低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课堂教学结 构可以理解为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即环节或步骤),以及各部分的进行顺序与时间分配。它包括导课、新授、 巩固练习和课堂总结等。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质量高低往往取决于课堂结构是否合理。因此,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是优化低 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的关键。

设计低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结构,要从整体目标出发,突出学科特点,不仅使此结构符合教学目的要求和教 学内容的需要,而且要符合教材的课文结构,并且使它不违背小学生认知规律,因此,这一结构应力求突出以 下两点:

一是结构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积累科学探究活动经验的积极性。

二是结构要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协调,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 和思想教育的任务。

据此,低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结构一般可按如下模式设计:

附图{图}

第二部分是新授阶段。通过一系列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自行探究获取问题的结论。第三 部分是巩固应用阶段。通过反复有效的训练,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逐步得到巩固、强化和提高。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优化低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的保证

教学方法受教学思想所制约,以往把自然课的性质定为“知识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一些浅近 的自然知识,教材也是以叙述现成知识为职能的。教师采用的教法必然是保证学生获得这些现成知识并驱使他 们被动地记忆现成知识的。而新大纲明确规定:自然教学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低年级自然的基 本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事物的显著特征。自然课不再是单纯传知识,而是要求教师激发学生 的兴趣,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情境,完成多方面的任务。只有教法灵活,得当,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 的。因此,恰当的教法,是优化自然课堂教学的保证。

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常用的教法是看和做。

自然课堂论文第3篇

一、准确把握教科书的特点,是优化低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的前提,我们认为低年级自然教科书主要有以下 几个突出特点

1.注意贯彻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学大纲精神

九年义务教育自然教学大纲,改变了传统的认识。即把自然课性质由“知识性”学科,改变为“教育性” 学科。自然课的任务也由原来的“教给学生一些浅近的自然科学知识”,改变为“不仅要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 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新编低年级自然教材,注意 从各个方面体现大纲改革精神:如教科书的能力结构及德育结构是以知识结构为基础的,通过精心选择三者的 结合点,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紧密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2.教材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新教材较好地渗透了人类科学认识程序的教育。教材几乎都是按照“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 等程序进行的,意在指导学生体会科学认识的基本程序。也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 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低年级1-4册共59课,内容涉及理化、生物、天文,地学及人体卫生保健等多方面浅显的 科学知识,都着力体现了科学启蒙性。教材中的自然物体和自然现象具体,直观,看得见,摸得着,且浅显易 懂,都是小学生颇感兴趣的。如蟋蟀、小金鱼、树叶、风车、不倒翁等。低年级的《砂和粘土》、《你怎么知 道》、《土电话》等课也都是以儿童喜欢且容易找到的自然物体为教材,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来发展智力, 培养兴趣的。而《铜铁铝》、《小水轮》等课介绍的自然现象既熟悉又陌生,促使学生很想去探索研究。教材 的编排,就是通过让学生看、想、做,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既可学到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能初步提 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便于“教”和“学”

新教材为了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课本采用了彩色版。考虑他们识字少 ,课文都加注了拼音。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动,好做游戏的特点,教材选取了贴叶画,做风车和采集种子等需要 人人动手的内容,也选取了如磁铁游戏,踩影子,认东西等采用游戏方式学习的内容。新教材十分重视发挥彩 图的作用。各项实验,观察对象及所涉及的科学知识,都能用清新的画面来展示。图是文的依据,文是图的体 现,学生通过读图,做什么,怎么做会一目了然。图文并茂的新教材能够强化低年级儿童的直观感受,使他们 学有样子,动有依据,减轻了师生的负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点明了一条组织教学的新路。

4.教材涉及到的教具、学具简易,随手可得

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活动,是手脑并用的过程。低年级自然教材几乎每一课都要使用教 具和学具。为减轻教师的负担,增加学生的亲切感,课本中需要的教具,学具一般比较简单,很多都是学生身 边的物体。随手可得的材料,很容易满足教学的需要。如铅笔、尺子、文具盒等学习用品,火柴棍、药瓶、旧 牙膏皮等生活用品。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是优化低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课堂教学结 构可以理解为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即环节或步骤),以及各部分的进行顺序与时间分配。它包括导课、新授、 巩固练习和课堂总结等。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质量高低往往取决于课堂结构是否合理。因此,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是优化低 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的关键。

设计低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结构,要从整体目标出发,突出学科特点,不仅使此结构符合教学目的要求和教 学内容的需要,而且要符合教材的课文结构,并且使它不违背小学生认知规律,因此,这一结构应力求突出以 下两点:

一是结构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积累科学探究活动经验的积极性。

二是结构要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协调,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 和思想教育的任务。

据此,低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结构一般可按如下模式设计:

附图{图}

第二部分是新授阶段。通过一系列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自行探究获取问题的结论。第三 部分是巩固应用阶段。通过反复有效的训练,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逐步得到巩固、强化和提高。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优化低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的保证

教学方法受教学思想所制约,以往把自然课的性质定为“知识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一些浅近 的自然知识,教材也是以叙述现成知识为职能的。教师采用的教法必然是保证学生获得这些现成知识并驱使他 们被动地记忆现成知识的。而新大纲明确规定:自然教学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低年级自然的基 本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事物的显著特征。自然课不再是单纯传知识,而是要求教师激发学生 的兴趣,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情境,完成多方面的任务。只有教法灵活,得当,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 的。因此,恰当的教法,是优化自然课堂教学的保证。

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常用的教法是看和做。

看:即观察。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生动 具体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对需要观察的材料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应采取不同的观察 形式。一般分为课内、课外和独立观察(观察目的单一)三种。前两种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观察,后者是

自然课堂论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辅助学习获取知识

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现代学习的趋势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我国教育的目的。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设高素质的基础教育,正是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战略方针的具体体现。现代化是以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的标志,而人是现代化的主体。今天课桌旁的“无知”小童,将是21世纪世界舞台的主人。如何使21世纪的主人更好地适应“地球变小了”的时代,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等问题就放在教育者的面前。让他们学会自行获取知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法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用电子计算机来辅助学生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众多学习途径之一。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同志深刻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当前,许多国家政府都把振兴教育作为面向新世纪的基本国策,这些动向预示未来教育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应当及早准备,迎接新的挑战。①

近十年,全球信息总量呈爆炸性增长,世界上每过一小时即产生二十项发明,每过一年就会新增790亿条信息,世界将进入新一个千年,这是一个真正的新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浪潮使全球实现资源、信息的互享共用,“地球村”的概念以不是理论的存在。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逐步了解,电子计算机将进入到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电子计算机的多方面应用带给人们一个信息量大,打破区域界限的新知识、新信息、开阔眼界的学习与交流的崭新天地。它的应用会使青少年能高效率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从而走向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应用电子计算机对青少年进行教学辅导、科普知识传播、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是一种现代“学习”的趋势。

二、电子计算机是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教育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应当超前发展。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急速,人们根本没有可能掌握全部的科学知识,作为小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观察。观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增长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取感性经验的基本途径,是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小学生年龄小,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并开始向抽象思维发展。要使他们认识大量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应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观察是思维的基础,能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科学概念。通过观察容易使学生感知事物和现象,在这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就比较顺利。观察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的良好途径,它提供许多机会,使学生见多识广,逐步养成善于精细、全面、深入、有次序地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形成一种自行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电子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媒体,它与教科书、投影仪、电视机和录象机等一样,具有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和延伸教师功能的作用,电子计算机集合了模型、挂图、幻灯、录象等多种教具于一身,呈现知识的系统化、全局化,是一种可观察性极强的应用工具。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有利于辅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通过电子计算机的树形结构更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纵横关系。

三、电子计算机具有解“暗箱”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解决部分(如宇宙、人体卫生等)知识的情境设计的实现和再现。电子计算机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教学所应用,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将更能帮助学生广泛了解一些大至宇宙的运动,小至动、植物的细胞结构的知识;也能帮助学生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运动和结构。学生通过人机交换信息,共同解决难题,寻找正确的解题思路,学会的将是一个过程,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在自然教学中运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有助于解决这些“暗箱”问题并能帮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

如在《自然》(沿海版)第九册《人的消化》一课中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当学生一坐在电子计算机前,面对着一种新颖的媒体,学生的兴趣马上就集中在面前屏幕上的人体消化器官全图上,被屏幕上不停变化的画面所吸引,迅速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电子计算机的一个优点就在于能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这时学生处于无意注意的阶段。在这时,教师指出学习的目的是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一些简单的卫生知识。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任务,求知欲望逐渐增强,通过按动键盘,屏幕上的画面变化,知识的不断显示,这样学生的注意就会结合着课文向有意注意发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的持久和稳定,促使学生迅速感知,记忆牢固,思维灵敏,获得最佳学习效果,解决了“暗箱”课的一些处理困难的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操作电子计算机帮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强烈外在因素的优势弥补学生个人心智方面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电子计算机在学习中的应用不仅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更有效地同步发展。

四、电子计算机教学能兼顾对待个别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不管讲课、提问,还是练习、复习,教师必须照顾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又要照顾个别差异。一位教师要面对40多名学生,而且其中接受能力的不同、学习上有障碍,如何区别对待,如何达到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现在存在教师把学生分为“尖子”、“中下生”和中间一群三部分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进行辅导,这样做好吗?学生只是分三类吗?能正确对待差异吗?答案是明确的,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的差异,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学生中没有一定的“尖子”和“中下生”,被认为是中间的一群学生的能力也不一样。电子计算机在教学的应用就会给我们一个提示,电子计算机在教学中成为每一位学生的电子老师,它会不厌其烦地为每一位学生服务,可以不断的显示出学过的知识,多次地显示学生不能了解的地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学习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电子计算机正好充任于一个忽略个性特征的“教师”,这位“教师”只会按照课件设计者的思路而进行工作,正好是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的尝试。

五、电子计算机能提高学习效率

如小学《自然》(沿海版)的第十册《眼睛的科学》的一课中,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用计算机了解眼球结构和瞳孔对光线强弱的变化。学生用鼠标点一下眼球内部,眼球内部相应的名称出现了,这使学生具有对在屏幕上所看到的事参与的能力。学生带着“如果我碰了这里会发生什么事”的问题——使他的好奇心持续高涨。通过这种相互作用,与潜在的知识体系相结合,使学生更投入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观察、想象、分析和判断能力。在两点之间的任何线,不论是直线,还是曲线,都是路。这种学习方式是让全体学生从兴趣进入,引发有意注意,进行学习,是一种“直线”;如果中途出现学习障碍,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不清晰,出现了对眼睛的结构不了解等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重复学习同一知识点的方式进行“曲线”学习,那么他们同样都能学会了应有的科学知识。在教学循环过程中可以看到,教学评价源于学生掌握传递知识的程度,一般通过考试、考查或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判定,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可存储的特点。因此采集学生接受知识程度的样本、施行所传递内容掌握程度的测试、综合成绩判定、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模拟等,电子计算机实现起来比人工获取要客观和实时。传统教育过程中优秀教师总是善于考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便修改自己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无疑提高了教学效率。而正是由于效率的提高,才缩短了教学过程的时间,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是能让学习者进行交互作用的一种媒体,所以它不同于一般的多媒体计算机软件。为了使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达到的预定教学目标,教师除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外,还常常选择幻灯、投影、电视录象、录音等电教媒体进行课堂辅助教学。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把文字、图表、图象、活动影象和声音等多种媒体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将计算机、电视、广播、录音、录象技术融为一体。利用电子计算机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设计一些练习题,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起到强化、矫正和定步的作用。利用电子计算机程序中的可选择性,进行学生的自我选择,那么学生就会因应自己的问题,在电子计算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不了解的可以多次观察屏幕上的演示。这样,一方面学生就能通过老师的辅导和电子计算机的提示和回顾学会一定的知识,另一方面,老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辅导部分学生。因此,电子计算机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处理差异学生时的繁重劳动,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的能力和学会学习的方法。

六、电子计算机是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辅助学习途径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为世界上的科学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新的知识在迅速增长,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况且今日的小学生,未来的去向各不相同,所需要各异,准备多少现成的知识对于未来的需要而言,总是不足够的。只有在教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探求知识的方法和应用知识到实践中去的能力,他们才能受益无穷,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精神动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推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在自然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自然界的事物,让学生认识,创造必要的情境供学生去探索,而不应把书本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在教学中满堂灌,把学生造成只会死背硬记应付考试的书呆子。通过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给学生以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无疑会为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广阔的空间,促进学生全脑的开发。

学习不是一个人仅在教室里或老师监督下才做的事情,对一个要满足求知欲或解除疑惑的学生来说,现在要找到合适的信息,有时会是困难的。如果电子计算机连上信息高速公路,那么电子计算机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给学生提供一切途径,使学生得到看上去似乎无穷无尽的知识。电子计算机会使学习变得充满乐趣,允许不同的学生沿着有一定区别的途径学习,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将得到特殊照顾。无论学生的能力如何,每一个人都能按自己的速度学习,使每一个学生自行获取一定的知识。电子计算机辅助学习的另一个益处是使许多学生改变了对测试的看法。对许多学生来说,如今的考试制度、考核评价方法相对落后,考试相当压抑,造成学生思想负担重,考试与不足感相联系:“我考了低分,”或“我没有准备好。”这样一段时间之后,许多没有考好的学生心里就会存在一定压力。在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中,允许学生在任何时候,不冒任何风险的环境下自己测试自己。测试成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出错不会招来责罚,而会诱发学生寻找并克服他的错误之处。应用电子计算机来学习有助于了解自然科学中一些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问题,使学生能亲自感知一些时间非常长,肉眼很难觉察的现象,因而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并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难以感知的知识。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强大生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不仅扩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使学习者从大量烦琐的基础性学习中解脱出来,学习方法上的操作性得到了有效的加强,从而使认知能力和操作能更有效地同步发展。电子计算机辅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将使学生从学生时代开始打好基础,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的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由度、自由活动空间、信息空间、有更多机会与教师交流,从学什么走向怎样学。这样,学生现时和未来不仅可以继承一些必要的前人积累的知识,通过实践使自己成为信息和知识的主人,转向对知识的分析、判断、选择和创造性运用,达到改变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终身受到教育。

七、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教育上说,如果学生弄电脑不好,这不是学生问题,而是软件问题。学生只要一般地掌握就可以了,学会电脑不等于学习电脑。

2、电脑提高了信息的量与质,提高了信息传递、加工的速度不等于提高学习效能。把信息解放给学生,学生仍然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仍然是教学的关键。

3、电脑不可以代替教师。电脑只是在获取信息机会上人人平等,处理信息的速度相对还是年轻人占优势。老师对信息的优势很快就消失,知识再难以保守,对知识获取机会均等,老师不再是先学、先知。而学生存储信息的功能逐渐减退。信息时代信息如此之多,就不能和以前一样死记硬背,“填鸭子”逐渐消失,这使教师真正的功能更加突出。

4、教育软件制作必须有的放矢,集中力量,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老师是配合,软件也是配合。

5、电脑不等于人的聪明,使用它是人脑指挥的反映,应用它是人脑的互动。教学改革,不是改进教学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1尚凤祥著.教学的基本价值及其相互关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李新主编.心理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自然课堂论文第5篇

当前,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仍然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促进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和谐统一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其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各个要素间相互联系形成系统的教学结构,不同的课堂设计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小学自然教学活动中,运用“教师、媒体、学生”三维双向反馈构成的信息交换系统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这一系统反映了主导、信息、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考虑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媒体的选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以《金属》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小学自然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避免单纯地靠一本教科书来灌输知识,必须把它转化为利用投影、实物、标本等多种教学媒体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主持、评价来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1、指导观察,分组实验。教师首先要展示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寻找铜、铁、铝的四个共同特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启发引导,设计实验。教师要善于借助实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第一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第二组实验,研究木棍、粉笔、瓦片与铜、铁、铝不属于同一类物体。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组织讨论,归纳总结。在学生已经完成两组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有哪些共同特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各实验小组讨论完毕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金属的共同特征。

4、强化记忆,扩散思维。为了进一步掌握金属的共同特征,教师运用了投影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种物体中辨别金属,既做到了新授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同时,也扩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启发设计实验、组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总结、强化记忆、扩散思维等活动中完成。

二、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自然课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亲自动手参与做实验的活动,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学会进行科学试验的本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1、观察思考,分组实验。学生对教师展示的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并大胆地进行实验。

2、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学生由第一组实验获取的知识联想与第二组实验之间的关系,然后各实验小组展开讨论,自行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3、小组讨论,大胆发言,由于学生在获取两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掌握了知识,有话可说,就会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主动参与实验小组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一个课堂教学高潮。

4、运用概念辩别金属。众所周知,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在自然课《金属》中,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识别金属,由于教学活动组织得充分,学生掌握了金属的特性、共性,根据金属的共性、特色,学生能够很快从多种常见的物体中辨别出金属,并说出辨别的方法,教学目的实现就成为一种可能。

5、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掌握新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分组实验、观察思考、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大胆发言、辨别金属等活动中完成。

三、教学媒体选用的设计

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经常要用语言、板书、挂图、模型、实物以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来传递教学信息,它们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媒体,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的采用媒体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能够极大地提高感知效果,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自然课堂论文第6篇

自然是小学阶段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它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

当前,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仍然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促进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和谐统一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其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各个要素间相互联系形成系统的教学结构,不同的课堂设计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小学自然教学活动中,运用“教师、媒体、学生”三维双向反馈构成的信息交换系统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这一系统反映了主导、信息、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考虑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媒体的选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以《金属》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小学自然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避免单纯地靠一本教科书来灌输知识,必须把它转化为利用投影、实物、标本等多种教学媒体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主持、评价来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1、指导观察,分组实验。教师首先要展示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寻找铜、铁、铝的四个共同特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启发引导,设计实验。教师要善于借助实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第一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第二组实验,研究木棍、粉笔、瓦片与铜、铁、铝不属于同一类物体。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组织讨论,归纳总结。在学生已经完成两组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有哪些共同特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各实验小组讨论完毕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金属的共同特征。

4、强化记忆,扩散思维。为了进一步掌握金属的共同特征,教师运用了投影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种物体中辨别金属,既做到了新授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同时,也扩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启发设计实验、组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总结、强化记忆、扩散思维等活动中完成。

二、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自然课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亲自动手参与做实验的活动,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学会进行科学试验的本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1、观察思考,分组实验。学生对教师展示的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并大胆地进行实验。

2、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学生由第一组实验获取的知识联想与第二组实验之间的关系,然后各实验小组展开讨论,自行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3、小组讨论,大胆发言,由于学生在获取两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掌握了知识,有话可说,就会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主动参与实验小组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一个课堂教学高潮。

4、运用概念辩别金属。众所周知,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在自然课《金属》中,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识别金属,由于教学活动组织得充分,学生掌握了金属的特性、共性,根据金属的共性、特色,学生能够很快从多种常见的物体中辨别出金属,并说出辨别的方法,教学目的实现就成为一种可能 。

5、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掌握新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分组实验、观察思考、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大胆发言、辨别金属等活动中完成。

三、教学媒体选用的设计

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经常要用语言、板书、挂图、模型、实物以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来传递教学信息,它们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媒体,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的采用媒体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能够极大地提高感知效果,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自然课堂论文第7篇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7册第4课 金属)

自然是小学阶段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它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

当前,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仍然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促进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和谐统一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其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各个要素间相互联系形成系统的教学结构,不同的课堂设计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小学自然教学活动中,运用“教师、媒体、学生”三维双向反馈构成的信息交换系统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这一系统反映了主导、信息、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考虑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媒体的选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以《金属》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小学自然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避免单纯地靠一本教科书来灌输知识,必须把它转化为利用投影、实物、标本等多种教学媒体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主持、评价来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1、指导观察,分组实验。教师首先要展示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寻找铜、铁、铝的四个共同特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启发引导,设计实验。教师要善于借助实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第一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第二组实验,研究木棍、粉笔、瓦片与铜、铁、铝不属于同一类物体。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组织讨论,归纳总结。在学生已经完成两组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有哪些共同特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各实验小组讨论完毕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金属的共同特征。

4、强化记忆,扩散思维。为了进一步掌握金属的共同特征,教师运用了投影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种物体中辨别金属,既做到了新授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同时,也扩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启发设计实验、组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总结、强化记忆、扩散思维等活动中完成。

二、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自然课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亲自动手参与做实验的活动,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学会进行科学试验的本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1、观察思考,分组实验。学生对教师展示的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并大胆地进行实验。

2、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学生由第一组实验获取的知识联想与第二组实验之间的关系,然后各实验小组展开讨论,自行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3、小组讨论,大胆发言,由于学生在获取两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掌握了知识,有话可说,就会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主动参与实验小组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一个课堂教学高潮。

4、运用概念辩别金属。众所周知,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在自然课《金属》中,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识别金属,由于教学活动组织得充分,学生掌握了金属的特性、共性,根据金属的共性、特色,学生能够很快从多种常见的物体中辨别出金属,并说出辨别的方法,教学目的实现就成为一种可能 。

5、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掌握新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分组实验、观察思考、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大胆发言、辨别金属等活动中完成。

三、教学媒体选用的设计

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经常要用语言、板书、挂图、模型、实物以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来传递教学信息,它们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媒体,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的采用媒体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能够极大地提高感知效果,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