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鞋厂个人工作计划(合集7篇)

时间:2023-03-15 15:07:29
鞋厂个人工作计划

鞋厂个人工作计划第1篇

江南说起刚刚进入制鞋工厂的那段生活的时候,一脸无辜。

2008年,江南27岁,决定从食品行业转行,他进入耐克的广州公司,第一个岗位是在制鞋厂里面监督生产环节。

制鞋是一个非常注重经验的行业。那时与江南一起工作的同事,大多是经验丰富的鞋厂师傅,光在耐克就工作了七八年。对他们来说,做鞋子的一切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而江南什么都问,挺烦人。

江南想知道,一双鞋到底怎么贴片、怎么缝纫,鞋底为什么要用三种不同的橡胶,为什么鞋底中间的那块东西居然用了4种材料—聚氨酯+EV+气垫+聚氨酯,还有鞋子的内腰为什么比外腰软等等。他想认真地了解这个行业。

不过他的工作仅仅是监督流程,老板要求他只要盯住生产,交出完整的产品就好了。他只能靠自己东问西问。向人发问的时候,他也感到挺害羞,有些简单的问题连生产线上的车线工都能轻易回答,他却不懂。不过好在问多了,有了一套提问的经验和方法—技术上不明白的,不要轻易去问老板,而是寻找工程师解决;有些工程师也觉得“太弱智”的问题,就在工厂变着法儿地问工厂负责人;工厂作为他的客户,难免会有隐瞒躲闪的成分在,所以他也不能全信,通常还要向同事探讨求证。

通过半年时间,江南终于摸到了一点点“专业”的门道。

“我要做工程师。”

这是江南在进入耐克广州公司的时候对人力资源说的一句斩钉截铁的话。

现在的他,每天穿着宽松的大T恤、休闲运动裤、白袜子搭配一双跑步鞋,即使是工作日,也是这身随时都能离开办公桌上球场的运动装扮,一年365天,他几乎每天都在和运动打交道。他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运动鞋开发工程师。

江南最近作为开发工程师加盟了茵宝,茵宝是英国的老牌运动品牌,早年一直是英格兰国家队指定赞助商,如今成为耐克集团旗下一员。

对江南来说,他的职业生涯经历了一次如愿以偿的成功转型。

江南在大学学的是化学工程专业,毕业之后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顺理成章地在专业对口的公司寻找机会,进入了雀巢。在雀巢生产厂工作不久,他发现雀巢的成功和自己原先想象的不太一样。这虽然是一家以产品优势为主导的公司,但个人能发挥的空间并不像他以为的那么大。“买来奶粉,做成冰激凌;买来砂糖,做成宝路。”他自己觉得重复这些流程没什么意思,这些产品不是他创造出来的,而是工厂的机器生产出来的。

4年的时间里,江南从工厂的车间领班,最终做到了生产工程师。然而即使是职位的提升和工资的上涨,都不能让他体会到足够的满足感。26岁时,江南思考了一下自己的生活,“雀巢中国当时有一万一千多人,我都能看到自己10年之后大概会在哪里,干什么样的工作。”

他决定要重新做选择。

江南从小喜欢运动,打得一手不错的篮球,对耐克这个品牌也是情有独钟。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个机会,耐克的广州公司希望引入新鲜血液。凭借对运动的热情和对品牌的熟悉程度,江南顺利地进入耐克,正式开始与运动鞋打起交道。

在第一家做跑步鞋、高尔夫鞋、舞蹈鞋、足球鞋、篮球鞋的综合工厂工作、见习了半年,江南被调到一个专门做跑步鞋的工厂。他也被划给了新的上司的管辖。新上司的要求很高,他会向江南提出问题,要求他找到答案,并且鼓励他直接和国外的设计师交流。

这正合江南之意。

江南参与制作的第一双鞋子是耐克的一款高端跑步鞋,由于他自己更钟爱橄榄球和篮球运动,起初他对于制作跑步鞋这种“简单”的工作不怎么放在心上,反而时常忍不住去偷瞄旁边正在做Air Jordan的生产线。

真正动手开始做鞋,他才发现“原来跑步鞋有这么多讲究”。对照着自己脚上的鞋子,江南细致地解释道,“不同于篮球鞋、足球鞋,跑步鞋的鞋面通常是网布,材质非常软又不能有其他支撑物,同时还要透气耐用,所以对生产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也正是这双跑步鞋,让他体会到自己是“那么喜欢做鞋这件有趣的事”。

进入耐克之后,HR来找过他两次,问他要不要转去做化学工程师,因为化学工程师的职位比他当时的职位要高,专业对口,收入显然也更理想。他都拒绝了。他觉得做化学工程师当然也会知道各种材质的秘密,知道鞋底为什么好,但整只鞋子为什么好,就未必能掌握了。而他想成为那个明确地“知道鞋子为什么好”的人。

除了向人提问、与设计师交流,在探索运动鞋的过程里,他用的另一个方式是亲自尝试。他在工厂里试穿各种鞋子,普通的鞋子、不同材料做的鞋子、不同设计细节的鞋子,然后进行长距离的跑步和体验。跑50米、100米没有感觉,他就索性跑5公里、10公里,甚至更长的距离。

经历了一年多在工厂的熟悉和磨练,加上他英语不错,能够看懂各种资料,还能与国外设计师沟通,江南在工作上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2010年,他如愿成为了一名运动鞋开发工程师,他离开了耐克,转投入一家美国跑步鞋品牌,专职设计跑步鞋。

2012年,他加入茵宝,作为公司在中国为数不多的开发工程师。

对于运动品牌公司来说,市场部制定生产计划和品牌方向,设计师勾画草图进行外观设计,然后开发工程师负责功能实现。

鞋厂个人工作计划第2篇

——陈林祥在大城市的“去留问题”上,永远是这么语气坚决。而在温州这家鞋厂的270余名工人中,阳新籍的新生代农民工就有约100名,他们大多也不愿回家乡的鞋厂干。

过年后的离别

2011年农历正月初四,年意正浓,爆竹声四起。午后时分,在荆楚之地东南丘陵的一个农家小院里,母亲胡月星跟三儿子陈林祥拉起了家常。过去的一整年,20岁的陈林祥在温州一家小鞋厂打工。一年不见,儿子在外过得怎么样,做母亲的少不了要过问。

两人话至末了,胡月星看着儿子:“要不今年别去温州了,就在宝加鞋厂干吧?”

“不去。”陈林祥语气决绝。

两天后,陈林祥踏上了前往温州的火车。随后的10多天,陈林祥所在的湖北阳新县兴国镇官桥村的大部分青年男女,也都纷纷踏上了前往温州、东莞等沿海一带城市的列车。他们直奔官桥村南面的阳新火车站,位于官桥村北面的宝加鞋厂被他们远远抛在了身后。

在整个沿海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阳新这个部级贫困县得以受益,引进了全球著名的鞋企代工商———台湾宝成集团。这个原本看上去“双赢”的事,不承想却遭遇了现实的尴尬:在以出产鞋匠著称的阳新县,宝成集团开办的宝加鞋厂却一直达不到计划招工规模。

家门口的工厂,仿佛对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多少吸引力。城市,寄托着他们的梦想。

胡月星至今清楚地记得,儿子陈林祥走的时候是下午3点钟,家门口刚刚有人放了鞭炮,东西邻居们都从各个地方赶回家里,热闹得很。看着儿子独自渐渐远去的背影,胡月星的心隐隐有些难受。

童年在城市间流浪

返回家门的胡月星开始回忆起十年前自己的打工经历。她回想起那一年,已是她在温州打工的第2个年头。当初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被迫远走温州的胡月星,常常挂念家里的4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只有3岁,丈夫不知多少次让胡月星回家。可胡月星却态度坚决:“家里实在过不下去,孩子上学都没钱。” 那个时候陈林祥还只有10岁,胡月星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就读当地的小学。

胡月星在温州打拼8年后,陈家的经济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此时陈林祥已经长大成人,该面对社会了。“学习没什么希望,不如早点收拾。”因为母亲胡月星的缘故,接纳陈林祥的第一个“社会”也是温州。而陈林祥到温州后进的第一家厂,也正是胡月星呆过的工厂。

这一年,2009年,已是国家取消农民进城就业限制,实现自由流动的第8年。这8年里,陈林祥所在的村子里,外出打工已经常态化。没事可干,带着小孩,就出去打工,两不耽误,成为村民的惯常思维。

陈林祥有一个身份标签:新生代农民工。他们都是1980年后出生、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有着比老一代更加强烈的进城欲望,原因却并不一定是为了改善家庭生活。

在陈林祥的回忆中,他的童年是城市,自己虽然与别人不同,但他的确不属于那个遥远的农村的家。他和母亲往来于其间,一年的生活都跟火车有关。每次登上火车的那一刻,他觉得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正常,没有疑问,“反正大家都是这样子”。

这次过年回家,陈林祥对官桥村的家又一次感到乏味。性格内向的陈林祥,不抽烟不喝酒,很规矩的一个人,唯一的爱好就是上网。在温州,陈林祥一出厂门就是网吧。可是,在官桥村,一个网吧都没有。如果想上网,还得乘车去县城。这种城乡之间的差异,是陈林祥到了温州之后才感受到的。

一车间的“老太婆”

胡月星目前在家门口的一家鞋厂———阳新宝加鞋厂工作。在胡月星的设想中,如果儿子陈林祥回到老家,这家鞋厂将是他的落脚之地。

在阳新县,宝加鞋厂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由全球最大的运动鞋和休闲鞋代工商———台湾宝成集团投资兴建,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工生产鞋子。

台湾宝成集团早在2008年7月,就与阳新县正式签约。 这份约最初被官方和民间一致看好,宝成集团是全球最知名的鞋企代工商。而阳新县则向来以出产“鞋匠”著称。 流传有“凡有鞋厂的地方,必有阳新人”的说法。看上去前景不错。

不过,现实却很尴尬。2009年底,宝加鞋厂提出招工计划,要在2010年3月1日之前招收第一批工人10300人。然而,实际只招到2500余人。一直到2011年2月份,阳新宝加鞋厂的员工人数也只有7560人,仍未达到第一批招工计划人数。国际大鞋企在鞋匠大县遭遇鞋匠荒,令人大跌眼镜。

事实上,在宝加鞋厂招工上,阳新县政府不遗余力。 为了调动招工人员的积极性,县里还明文提出,完成任务有奖。然而,阳新县向黄石市政府递交的报告显示,招工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外出务工人员难以回归就业。他们中大致有两大类人,其中一类是未婚、没有家庭负担的年轻人,剩下的,就是婚后的中年人。

目前,宝加鞋厂的员工主要以中年工人为主,年轻人很少。今年4月份进入宝加鞋厂工作的阳新县兴国镇人侯银玲说,其所在的裁缎车间准备组共100人,30岁以下的只有15个人左右,其余都是中年人,

“如果不是家里有两个小孩,我现在也不会留在阳新。”胡月星所在的针车车间,一条生产线上50个人,没结婚的女孩子不超过10个,“我们车间都是一帮‘老太婆’,30岁以下的基本上也都是要照顾家里老小、已经结婚的女人。”

温州,会是他未来的家吗?

这次春节过年回家,陈林祥遇到了好几个几年未见的老朋友。老友相见,大伙决定去KTV唱歌。然而他们所在的官桥村,根本没有KTV。要去唱歌,需要到30多公里外的阳新县城去。路途遥远,一帮人租了一辆面包车,耗费30分钟才过去。

“在老家实在是不方便。”陈林祥举了上面这个例子,“我觉得自己更接近城市,而不是农村。而且老家的工资太低了。那些鞋厂,工资一般在1500元左右,而在温州,则普遍能拿到两三千,”他略带稚气的眼睛看着远方,“家里的连个伴都没有,在外面肯定好玩一些”。

说到未来,陈林祥的眼神忽然变得迷茫起来,尽管他们更向往城市,城市却非他们的落脚之地。“温州的房价两三万元一平米,怎么可能买得起?”

他自己所谓“不成熟”的规划是,在温州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行业,并且赚到一定的钱,再回老家,“也不太会回村子里,应该是到县城做点小生意吧。”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子,他说不清楚。温州,会是他未来的家吗?

鞋厂个人工作计划第3篇

最近,从传统零售鞋业传出的消息似乎并不太好:4月19日鞋业巨头百丽停盘,从原来巅峰的千亿市值到可能会被以54亿元低价收购;曾经开遍全国的零售商达芙妮关店近千家。 掘匠科技创始人林小海

但是,对于掘匠科技创始人林小海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契机。

传统的鞋业零售在产品设计上竞相模仿,同质化严重,在仓库运输和订单处理上周期漫长,目前中国男鞋市场更是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中国男装皮鞋的市场里,最大的制造商才占百分之五点几,因此,在整体过千亿的男鞋市场里,形成的是包括千万家小企业的蚂蚁经济形态。而互联网是一个企业可以借助的有力工具,能帮企业降低生产制作周期、生产成本、模式化成本,更好地进入这个行业。

从手工定制皮鞋自有的痛点切入

“在定制皮鞋时,要先为客户制楦。鞋楦是用木头手工制成,同时制楦过程中需要反复修改,多次确认是否符合脚型。”林小海说。

一双定制皮鞋的制作周期,仅仅是个人的鞋楦就需要1个月的时间,而且需要顾客反复到店接受测量,时间成本非常高。因此,如何快速完成足部数据测量并做好定制化的鞋楦,就成为林小海经常思考的问题。

2015年12月,掘匠正式成立――林小海运用红外扫描和3D打印技术解决了传统定制鞋周期长的问题。

用户在团队自主研发的红外线扫描仪中接受扫描后,可获得脚部53个精准数据,随后选定款式皮料,提交订单,掘匠即可为用户3D打印制楦,并交由工匠完成手工制鞋。

1分钟扫描数据,3分钟数据转楦,15分钟制楦,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完成了传统定制行业1个月的工作,再把数据传输到工厂,工匠手工制鞋。目前掘匠制作一双手工定制鞋,全程包含运输的时间在内,用时15天。

这样的定制鞋,成功俘获了吴晓波、李开复的心。

折服了吴晓波的定制鞋履

“穿一双合脚的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吴晓波作为掘匠的用户,曾经说过他的体验,“我的脚42码,很多年来我买皮鞋有很大的困扰,因为我的脚外侧的那块骨头长得比较低,所以我每次去买皮鞋,只要是硬质皮鞋,哪怕是尺码差不多,穿到脚上以后,脚外侧的那块骨头就会跟皮鞋产生摩擦,非常地痛。然后把鞋每次拿去给鞋匠师傅调理他也没有办法,他说我可以帮你(把鞋)撑大,但是旁边的那块皮我没有办法把它磨低。”

之后在北京,吴晓波去看一个80后的年轻人做的创业项目,“他研发出了一台3D扫描仪,我把脚放到那个扫描仪里面,15秒以后,扫描仪可以扫描出53个我的脚的数据,然后形成一个3D的建模。脚型的3D建模被传到广东的制鞋工厂,两个礼拜之内可以为我的这双脚做出任何款式和皮质的皮鞋。”

通过自主研发扫描仪器实现足部数据收集,并将数据交付工厂实现3D打印制楦(制鞋模型),工匠按楦手工制鞋――掘匠用它的模式为吴晓波打造了一双舒服的鞋。

掘匠于2015年12月31日成立,2016年9月开始制鞋、销售,每双鞋按材质划分价格档次,售价为1680元?20000元不等,至今累计销售额过百万。创业初期,掘匠就获得了35.7%的复购率,李开复、前百合网联合创始人慕岩都成为了掘匠的用户。

打破原有的零售场景

经过1年时间的产品打磨,今年4月,掘匠推出红外扫描仪第五版,仪器占地面积压缩到了0.8平米,配上两个展柜和凳子,整体面积控制在3?5平米,节省了空间成本。

林小海又在广州收购了一家手工打造皮鞋的工厂,这家工厂原来是意大利名牌的加工厂,拥有二三十位手工皮鞋工匠。在设计方面,掘匠鞋履定制现已签约5位国外优秀设计师。这些设计师设计的款式会放在掘匠平台展示,每一款鞋销售出一双,设计师可分成5欧元。

在线下,掘匠邀请加盟商开设店铺来做展示、销售以及数据采集。

在线上,用户可以看到距离自己最近的线下店铺,在线下测量后可以在平台看到自己的数据、楦型。测量过数据后,每当平台推出新款式,用户可以在线上直接下单,掘匠根据后台用户的脚型数据制作完成后将成鞋快递给用户。

掘匠的设备占地面积小,不局限于在大型购物商圈场景下开设线下店铺,可以通过加盟费用和加盟商分成模式盈利。

至于获得客户的方式,除了线下随机客流,掘匠也会和其他行业合作,目前已经和婚庆连锁机构花海阁达成合作。

林小海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一般结婚的新人都需要新皮鞋,在这样的场景下,花海阁加盟我们的产品会带来新的部分的收入。对于用户来说,可以快速地获得定制型的服务。”

掘匠先拿到客户的定制费用再组织生产,解决了仓储、物流的巨额成本问题,其开发的管理体系可以看到每一个加盟店铺、工厂、物流的进程状态。

目前掘匠正推行城市合伙人计划,预计在2017年下半开始,寻求加盟商以进一步实现产品推广营销。

掘匠计划在2017年在全国投放线下店1000家,其中在香港投放有100家。对于林小海而言,这些设施改善的并不只是定制行业时间成本高的问题。

鞋厂个人工作计划第4篇

当日子逐渐丰裕的时候,人们开始急于抛弃一切可能与那个年代有任何粘连的事物。回力鞋逐渐被耐克、阿迪达斯、安踏等名牌所取代,曾经的辉煌如同绚丽的烟花匆匆破空消逝。令人意外的是,如今这业已淡出人们视线多年的“老古董”,却仿佛一夜间成为欧美潮人的新宠,就连最权威的时尚杂志《ELLE》法国版也为它“著书立说”,身价扶摇直上。这股复古风又从大洋彼岸刮过来,让中国大城市的时尚达人趋之若鹜。

回力鞋沉浮的生命历程,对比目前一些享誉一时的品牌,它又缘何能起死回生,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为此让我们有强烈深窥的欲望……

一统江湖 春风得意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众多国产品牌可谓笑傲江湖,乐凯胶卷、凤凰自行车、健力宝、英雄钢笔、蝴蝶牌缝纫机等,虽时至今日,昔日王者纷纷走向凋零,但它们给那个年代的人们留下的却是难以割舍的情结。我们看到当时品牌高度集中的上海,走出来一个洋溢着时尚气息的身影,它就是回力鞋。

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回力牌运动鞋,凭借其精良的制作工艺和时尚的外观设计,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作当时国产的耐克和阿迪达斯。90年代之前,很多年轻人都因为拥有一双回力鞋而引以为荣耀,王朔小说中描绘的主人公更是将拥有一双回力鞋作为梦想来追求,足见回力在那个年代的受欢迎程度。

回力做鞋的历史是从胶鞋开始的,1927年,民族资本家刘永康和石芝珊等人,集资创办了上海义昌橡皮物品制造厂,它是正泰橡胶厂前身,当时生产的是“八吉”牌套鞋。1930年增资改组为正泰信记橡皮制物厂,1934年又易名为正泰信记橡胶厂。

30年代胶鞋市场后来开始“分化”,套鞋逐渐遭市场冷落,取而代之的是雨天换穿的全胶鞋,同时,布面胶鞋(跑鞋)开始在大城市中流行。当时的正泰信仪橡胶厂,特别是大股东刘永康,敏锐地嗅出市场需求,决定开发生产布面鞋,以求在商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于是派人专程到广州,聘请熟悉企业管理的能人薛铭三,出任正泰信仪橡胶厂的经理。薛铭三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深谙企业管理的策略,新官上任,到厂后办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创立“回力”牌商标,第二件事是首创胶鞋成型流水线作业。

回力商标的诞生放在今天看,也是十分重视市场反应和充分利用传播媒介的。当时的上海《申报》就刊登了由正泰信仪橡胶厂的“回力”球鞋征求改名揭晓的大幅广告,主要是让大家投稿、投票,看回力这个名字合不合适。这一做法让回力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1935年的时候就正式注册了“回力”图案商标。

回力的图案商标,画的是一个拉弓箭的勇士,“WARRIOR”英文原意就是勇士的意思,中文谐音“回力”,寓有“回天之力”的含义,这较企业过去局限于“财源广进”等字意的商标命名,显然别出心裁。当时设计这商标的人是袁树森,浙江美院毕业的,如此富有时尚感和意蕴的商标,自然很受社会欢迎。袁树森也因设计“回力”商标入选,而受聘于上海正泰信记橡胶厂,负责胶鞋设计如万里鞋、A字弓形底运动鞋等,荣获国家银质奖的565篮球鞋,同样出自他手。

1948年,正泰橡胶厂根据人体呈弓形的脚底,设计出弓形的球鞋,这个弓形里面装有特制海绵,有弹性,这个弓形底后来用到565篮球鞋。1956年,解放后的回力被收归国有,也就在这一年,经典的565篮球鞋问世。回力565的外观让人惊艳,深蓝色高帮帆布,设计简洁大方,颜色和款式非常时尚,居然和今天匡威流行的高帮帆布鞋款式一模一样。

565除了外观颇受欢迎外,功能性也很强。鞋底是用绿色橡胶制作的,鞋底中间略凹,像吸盘一样具有很强的吸附力。1979年时,回力将高帮篮球鞋改成低帮的,就是后来风靡全国的WB-1型,80年代初正式批量生产,这款鞋直到90年代中期都很火,甚至火到了国外,最火的时候,刚刚从硫化罐里面高温硫化出来,热乎乎的鞋子,就被厂门口排队的汽车一车车拉走。那时经销商拿到这个WB-1,就等于是拿到现金,因为完全不愁销售,拿到就可以卖掉。在回力的销售历史中,这样一款鞋的单品销售就创造了几千万双的纪录。品牌顶峰时期,回力鞋的年销售额一度达到七八亿元的规模。

此外,作为中国运动球鞋的鼻祖,回力从解放前的全运会后就一路伴随着中国的体育运动。1948年,“全运会”在上海江湾体育场举行期间,正泰橡胶厂就精心设计一场宣传大戏,除了在运动场内设置醒目的大型广告牌吸引观众的眼球外,更轰动的是,正泰橡胶厂还租了一架飞机撒广告单,用以宣传回力的新品,蔚为壮观。而在1984年,中国女排就是穿着回力鞋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并夺得了冠军。

可见,回力早期不管是产品设计还是营销策划,时刻走在时尚前沿。回力鞋也一度将上海市名牌产品、国家银质奖和西班牙国际奖等国内外质量大奖收入囊中。由于长期坚持质量优先,回力鞋具有广泛的市场亲和力。那个年代,是回力一统江湖的年代。

英雄末路 美人迟暮

“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

然而 回力在经历了七八十年代的短暂辉煌后,老态渐显。计划经济制度下,国家统购统销,鞋厂只需完成上面布置的生产计划即可,不必也不得自寻销路。“闭门造鞋”式的生存,为回力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取消统购统销,外地很多鞋企在1983年、1984年的时候,就开始自谋出路,自己编制经销网络。而上海则比较晚,1993年、1994年国家才真正放开管制,导致回力这样的企业市场经济步伐比别人晚10年。劳动密集型的上海制鞋业在这之后开始向外迁移,回力总厂下属企业陆续搬出上海内环区域,由于竞争激烈,回力总厂的下属企业相继破产,1994年,回力关掉第一家分厂,从此每一两年关一家,直到2000年,回力鞋业总厂因资金短缺正式停产,旗下的7家分厂和1家研究所全部关闭。关闭前,华谊集团将“回力”品牌收回,成立新的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与原来的回力总厂划清关系,原来回力总厂的2000多员工只留用140多名技术和销售骨干,其余下岗分流。

另外,随着市场大门的放开,国外品牌大量涌入,阿迪达斯、耐克、匡威等国际知名品牌走进人们的视野,它们用料考究、做工精良、花样繁多,轻易地俘获了众多追求新奇时尚的消费者。与此同时,国内民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许多制鞋企业仿佛一夜间遍地生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万多家制鞋企业,胶鞋企业大概1万多家,温州、广州、晋江都是鞋都、鞋城,广东东莞则做高档鞋。国产的李宁、安踏等球鞋声名鹊起,而回力却不再是人们的首选,更遑论是时尚的代表了。更有众多纷纷崛起的中小企业运用其灵活而低成本的运作模式,进一步抢走了回力鞋的部分中低端市场。

90年代后,已经70岁的回力,如同迟暮的美人、末路的英雄,早前所有的芳华遽然褪色,它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本土第一品牌了。很长一段时间,它都是静静躺在批发市场的小摊上,喧嚣的大都市里难觅其踪。人们对回力鞋的印象慢慢跟农民工阶层联系在一起,因为它廉价、耐穿,没有了高端品牌的那份华贵。

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

回力失去往日的风光,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可谁曾料到,这看似朴实无华的回力鞋,如今竟成为欧美潮人抢手的俏俏货。它的身价至少翻了25倍,达到让人惊愕的50欧元(约500元人民币)。它的“粉丝”横跨演艺圈和时尚圈,《指环王》、《加勒比海盗》男星奥兰多・布鲁姆,PLAYBOY女郎安娜・尼古拉・史密斯,他们站在时尚前端,引领了这阵复古的中国风。“这绝对是挑战Converse在年轻人心目中的时尚主导地位!”最权威的时尚杂志《Elle》法国版这样评论回力鞋。

2005年,法国人派特斯・巴斯坦到上海参加他的武术学习班。派特斯喜欢搜集各个品牌的球鞋,回力被公认为老牌的“Sneaker Freak”(球鞋怪人)。他惊奇地发现,武术班上所有的同学都穿着回力鞋,鞋身简洁的红色条纹,让这双“功夫鞋”透着时尚感。派特斯嗅出回力身上浓郁的中国味道,他欣喜若狂,仿佛能够看到三年后这双鞋在欧美火得一塌糊涂的情形。

派特斯带着商业眼光,找到了回力鞋的生产厂商,希望能够取得回力鞋的海外经营权,几轮谈判下来,派特斯终于如愿以偿,直到签署协议时,中方代表仍对这位法国人投以质疑的眼光。这双在中国地摊儿上廉价到每双12元,各路赝品如野草肆意横生,一位老外竟然想到国外卖上50欧元,不是疯子就是痴人说梦。当时没人会想到,这一牵手,成为回力鞋“灰姑娘”式的华丽转身。

经过对面料、外形、标志、包装等一系列精心修改后,回力鞋俨然换上了时尚的装扮,跟随派特斯来到法国。这个富有异国情调的浪漫之都,成了回力重获新生的地方。回力的广告频繁地出现在《Jeune&Jolie》、《Cosmopolitan》上;ELLE在2006和2007年对回力进行了四次报道;PLAYBOY女郎安娜・尼古拉・史密斯亲自为其代言;成功跻身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各大专业运动鞋店;并且,回力在法国的零售商已经跃升到160多家。

回力品牌系列的命名多取自中国武术,如“螳螂”、“龙尘”、“猴爪”、“少林精神”等经典款。而面向欧美市场推出的经典限量版“回忆回力”,则出自十七位国内外知名设计师之手,他们对老回力进行了再加工,原先只有帆布、条纹元素的“质朴回力”立马变成了“妖娆回力”,那些有着彩珠、图腾、铆钉甚至是轻纱的回力鞋,开始“旧貌换新颜”,成功跻身时尚运动鞋新贵。

也许,回力鞋最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方不是它的形式,也不是它的销售地或价格,而是派特斯所赋予回力鞋的眼光,很独到,却也恰到好处。我们可以把回力“麻雀变凤凰”的新生看做是一场“派特斯猜想”,这里最重要的部分莫过于对回力品牌文化的深度挖掘,它的素雅和简洁成为来自东方的一面旗帜,插上时尚圈潮流的阵地。回力能够峰回路转,派特斯是个躲不开的人物。

重整旗鼓 王者归来

历经一轮又一轮的艰苦锤炼,回力学会了适应。

这次欧美刮起了复古时尚风,回力鞋的一炮走红引发了寻找和消费国货精品的热潮,对回力来说应该是一个复苏的绝佳契机。回力鞋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桂成钢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回力也顺应这波潮流,开始大打转型牌,生产多类型、多面料球鞋,注重个性化设计,以迎合年轻人的偏好。例如,回力开始推设计师手绘限量版帆布球鞋,白净的球鞋上面,顾客喜欢什么图案,设计师就画什么图案,甚或顾客也可以自己用彩笔DIY一把。回力还在上海松江大学城举办竞赛,让学生来设计。回力希望借此改造回力鞋古板单调的形象,让更多的时尚元素融入设计当中,吸引处于消费主流的年轻人市场。

回力对于消费心理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经典国货不能只停留在经典传统,就像传统洋品牌来到中国后,绝非一成不变,他们每年推新款、变新样,借由持续的产品创新迎合消费者喜新厌旧的心理需求。

回力以往以低端市场为导向,球鞋的价格在几十元左右。若想往高端市场发展,必须在现有的客户群中作取舍。如果回力的主力商品是球鞋或运动鞋,它就跳不出这个模式。它的市场必然是在年轻族群的身上,因此,回力应更多关注品牌的重新定位。

回力目前定位于专业的运动鞋,作为方向没有问题。但是这还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有诸多竞争对手。作为一个跟进者,必须有与对手明显区隔的特色,寻找一个差异化的细分市场是站稳脚跟的关键。回力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炜认为,作为专业运动鞋制造出身,回力鞋的未来应抓住全民健身的机会,继续朝着专业运动鞋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回力品牌原有的优势,最大化挖掘忠实客户群的价值。

制造的变局,回力鞋开始学习耐克和阿迪达斯的道路,走虚拟化经营,把品牌、设计和营销握在手里,其他低价值环节外包出去。虽然总部仍在上海,但是在中原和西南地区去挑选质量最高、成本最低的制鞋厂,由其代工。例如回力公司找到福建的运动鞋厂家,借用他们冷粘工艺的技术力量,授权他们开发“回力”品牌的高档运动鞋,每双价格可以卖到100-300元。通过整合其他企业的资源,“回力”系列已经包括了注塑雨鞋、皮鞋、拖鞋、休闲鞋等多种产品,回力公司不仅丰富了自身产品线,还可以从其他企业那里收取授权使用费。

除了完全剥离生产环节,桂成钢希望将原来的批发销售渠道体系转变为专卖店体系。以前由于缺少自己的渠道,回力只能依靠批发商的网络。但这个渠道的特点是量多价低,导致回力鞋的价格始终上不去。低廉的价格大大压缩了回力的利润空间,反过来影响回力的设计、技术和原料投入。另外,低廉的价格使得品牌现象难以得到提升,遏制了品牌的发展。根据回力品牌目前的影响力,先开设专卖店进行市场拓展,等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可以选择加盟的形式。

无论是跨国运动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还是国内的李宁、安踏,专卖店都是销售终端的主要形式,但对比这些品牌动辄数千家的专卖店,回力公司150余家的专卖店数量仍然偏少。据悉,未来3年,回力公司的目标是将专卖店的数量扩张到2000-3000家。能否如愿,让我们拭目以待。

鞋厂个人工作计划第5篇

一、产业的发展现状

县服装鞋帽产业已形成基础设施较全、制版技术较强、人力资源丰富、销售网络健全的发展格局。经过多年的发展。

一产业发展曲折前行

以国有集体企业为主,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至1997年这一时期主要依托蚕桑资源优势。生产白厂丝、绸、手套、绒布等产品。主要企业有县属国有丝绸总公司、县一丝厂、县丝织厂、县二丝厂、县绢纺厂,县属二轻集体企业县服装厂、县绒布厂、县针织厂。由于体制原因和经营不善,所有企业先后停产或改制。

县出现了高堂服装、科恒服装、春芳童装、骏马服装等民营企业。2001年成立了第一家使用自动缫生产白厂丝的县五星制丝公司,第二阶段(1997-2008年这一时期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1997年开始。出现了从县一丝厂租赁设备生产的德水制丝公司,县二丝厂改制为祥辉丝业公司,还成立了县众鑫制丝公司、县一家实业公司等丝绸制品生产企业。2003年以后由于国际市场回暧,县内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带动了一股返乡创办服装企业的潮流,涌现了凯达服装、盟盛服装、爱心服装等22家以服装代加工为主的民营服装企业。由于2005年后服装行业国内国际市场呈下行趋势,绝大部分服装企业停产,白厂丝生产企业也在困境中前行。

沿海地区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随着国际服装市场回暧。产业梯度转移,县内返乡创业支持力度加大,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和乡镇创业小区的建立,大量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纷纷回乡创业,创办服装、鞋、手袋加工等企业。

二产业集聚较为明显

已形成白厂丝—织绸—丝制品一条龙生产的丝绸产业链;拥有集缝纫机—拉链—辅料—加工,一是产业链条基本形成。设计—打板—裁床—针车—成型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服装鞋帽加工体系。二是服装产业遍布城乡,工业园区服装鞋帽企业27家(凯达服装、路卡斯服装、雪人实业、一家实业、华珍平绒、南崖玻纤、奥凯鞋业、博发服饰、养蚕人实业、汇峰服装、橡塑颜料、隆鑫达体育用品、润江实业、恒业服饰、永通服饰、鼎盛服装、瑞煌鞋业、兴隆体育用品、金顿体育用品、顶好服饰、辉宏鞋业、宏翔纺织、景泰针织、兴利达服装、龙峰塑胶、宏发拉链、嘉辉缝纫机乡镇服装鞋帽企业74家。内生型与外向型服装企业相融合,促进和带动了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

三社会贡献较为突出

安排就业人员达5000人,服装鞋帽已成为县吸纳就业人员较多、辐射相关产业较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2010年规模以上服装企业达17户。实现产值5亿元,上交税收700万元。

二、存在主要问题

其余大部分分散在乡镇的集镇和村组,一规模不大。现有的100多家服装鞋帽生产企业只有不足三成集中在工业园区。呈游兵散勇、一盘散沙状,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以加工、贴牌生产为主,二产品单一。大多数服装鞋帽企业为加工企业。靠外贸订单运行,没有自主品牌,不具备产品研发能力,难以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和核心竞争力。

服装面、辅料全部来自县外,三链条不长。服装产业链条不完整。印染”瓶颈暂难突破,生产辅助材料的企业难以配套,销售渠道大部分依赖外贸出口,致使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难以发展壮大。

加工环节单一,四人才匮乏。由于服装鞋帽行业整体实力不强。导致生产管理、设计、营销等专业人才匮乏,行业发展缺乏内动力。

从“夫妻店”起步,五管理粗放。大部分服装鞋帽企业属于家庭作坊。管理滞后。满足于小打小闹,缺乏长远规划,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小富也乐的思想普遍存在无序竞争,部分企业加班加点现象严重,致使一些原来从事服装加工的人员转移到其它工作较为舒适、待遇相对较高的行业。有些企业为了抢订单、销产品,竞相压价,乱挖熟练工,致使生产企业利润甚微,甚至亏损。

给服装鞋帽加工企业带来很大影响,六外部环境。人民币持续升值。这些企业必须时刻关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防止造成订单接得越多,亏损就越大的现象发生。

三、面临的形势和优势

一外部形势分析

人力资源、用工成本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2009年以来,服装鞋帽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服装鞋帽企业受“用工荒”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服装鞋帽企业纷纷迁往劳动力资源输出地。江西位于中部地区,县又是人力资源大县,有48万劳动力,有20万人长期在外务工,其中从事服装鞋帽的产业工人有1万多人,这为我县承接沿海地区服装鞋帽产业梯度转移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内部优势分析

县新建县、乡两级共占地5332亩劳动密集型产业区11个,1创业平台优势。2009年以来。并全部完成规划设计、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县级三个,分别为芦塘纺织服装产业园、何家店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占地面积615亩,已建成标准厂房4万平方米,写字楼区、员工公寓区、大型食堂、学校等配套工程即将建成吴都劳动密集型产业园(目前已完成拆迁征地工作乡镇创业小区8个,分别为渣津镇、马坳镇、大桥镇、古市镇、石坳乡、黄沙镇、四都镇、白岭镇创业小区。

足以支撑产业的发展。县有人口82万,2人力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是发展服装鞋帽产业的关键所在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其中18至58岁劳动人口48万,长年外出务工人员20万。周边9县人口总数412万,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县内有两所职业技术学校,可以培训各类技术人才,每年可以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近2000人。

可以享受代办证件、户口落户、子女入学、绿卡办理、税收返还、用地用电等各项优惠政策。办证:新办企业办理证照手续,3政策扶持优势。创办服装鞋帽加工企业。可由招商单位安排人员全程负责代办。户口:凡来工业园投资的外商、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可在县城落户,经所在单位申请,可允许其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在县城落户;连续2年以上按《劳动合同法》规定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就业务工人员,经所在单位申请,准予迁入;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或各企业引进的具有初级职称以上的各类科技、管理人员允许将其户口落户县城。入学:凡在工业园区就业的务工人员,其子女就学可由县教育局统一安排,享受城区学生同等待遇,学校不收取借读费和规定之外的任何收费。绿卡:凡在工业园区投资的500万元人民币以上项目企业,其投资企业高管人员(含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由县商务局和县“经济110免费办理绿卡并年检。持绿卡者子女在县城就学义务阶段可优先选择中小学校,并享受城区学生同等待遇,学校不得收取借读费和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对持卡者轻微交通违规行为,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现场只纠章,做到三不”不扣证、不扣分、不罚款税收:一是县产业园内非矿产、水电企业从投产年度计起,5年内其缴纳所得税先征后奖,县享部分100%奖励给企业;5年内其缴纳增值税先征后奖,县享部分50%奖励给企业。二是建立“纳税大户奖”入县产业园企业纳税首次过百万元的奖励企业3万元;首次过500万元的奖励企业8万元;首次过1000万元的奖励企业10万元(依此类推用地: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5.6万元/亩。为鼓励项目落户,实行大项目奖励政策。用电:按县物价局要求,县工业园区企业用电暂执行丰水期1KV及以上0.55元/度,1KV以下0.56元/度,枯水期1KV及以上0.65元/度,1KV以下0.66元/度。

交通区域优势逐渐彰显。大广高速公路途经我县,4交通区域优势。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逐渐破解。县境内互通口三个,至武汉、长沙、南昌、九江、吉安等城市的时间全部缩短至2小时之内。京九和京广铁路联接线九江--湖南岳阳铁路和湖北大冶--吉安铁路已正式立项。永修(艾城-武宁--平江高等级公路,已正式开工。-湖南平江的柯龙县二级路已全线完工通车。铜鼓二级公路已正式开工。

四、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

结合县服装鞋帽产业发展基础、自身特点和优势,以国务院《纺织服装业振兴规划》为契机。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龙头带动三结合,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蚕桑资源等优势,以发展加工贸易为突破口,逐步形成工业园、产业链、企业群三大支撑,丝绸、服装、鞋帽三大支柱为主的外向型产业发展格局。

一指导思想

以合理规划布局为先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产业聚集区为载体,以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与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建立聚集龙头企业、延伸配套企业、突出用工服务、城乡协调发展的服装鞋帽产业一小时经济圈,把服装鞋帽产业培育成我县未来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大力推进先进技术,着力发展新型高档面料、家居用品,促进产业升级,产品升档。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建设江西省茧丝制品基地。引导产业向精细加工方向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力争到2015年,服装鞋帽产业达到年产20万床丝棉被,1000吨白厂丝,1亿件(套服装鞋帽的规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亿元,利税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50户以上的目标。

三发展重点

引进先进生产设备,1打造重点产品。1高档家居用品。利用丰富的蚕桑资源。运用现代纺纱、织造、印染技术,基本实现无结纱、无结布、无梭布。重点开发和生产多纤维混纺交织面料、高支高密度纯棉织物、高档缝纫线、高档布料、特宽幅家纺和装饰用布等中高档纺织品及适销对路的低档纺织品,形成一批省及全国名牌拳头产品。2服装:以现有企业为依托,引进名牌企业、配套产业,创立自有品牌,推动企业自营出口。3高档鞋:利用务工人员在外形成的制术和营销网络,运用现代设计和加工技术,重点开发和生产高中档运动鞋、皮鞋,稳固欧洲、非洲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其它国际和国内市场。4手袋:以广东花都等地务工人员手袋生产的精湛技术和密集人力资源为依托,推进返乡创业,发展皮包等女性时髦皮具产业。

大力实施支柱产业培植计划,2培植重点企业。结合县服装鞋帽产业组织特点和发展基础。打造一批行业龙头和区域龙头,加大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力度,推广适用技术,提升工艺水平,提高产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和市场整体竞争能力。1茧丝制品业:重点扶植一家实业、养蚕人实业、信德保制丝等有一定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发展势头良好的优势企业。2服装业:重点培植凯达服装、润江实业、雪人实业、爱心服装、博发服饰、丰利服饰、奥博雅服饰等有一定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尽快培育发展成外贸服装领域的支柱企业。3制鞋业;重点培植金顿体育用品、兴隆体育用品、鸿营鞋业等重点成品企业。4手袋业:重点培植天凌皮具等有一定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发展势头良好的优势企业,促其尽快发展成为手袋领域的支柱企业。

打造芦塘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区。以宝晖国际、何家店服装鞋帽产业园为龙头,3促进集群发展。1打造产业重点集聚区域。以中山雪人、凯达服装、养蚕人实业、一家实业为龙头。打造何家店童装和鞋帽产业聚集区。吴都项目区建立一个服装、鞋帽龙头企业聚集区。2健全小企业基地建设。以柯龙沿线乡镇集镇、创业小区、新农村建设点、移民安置点为依托,建立健全好服装鞋帽产业小企业基地。3建立服装鞋帽专业市场。建立规划起点高、功能齐全,集原辅料供应、产品展示、产品交易及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专业服装鞋帽市场。

五、保障措施与政策

一完善产业链条体系

中游层面—成衣的设计生产,现代服装产业链应该由上游层面—面辅料和机械设备的设计生产。下游的层面—物流、销售,配套层面—会展、广告策划、媒体杂志、专业协会、科研、咨询等四个层面构成。必须在现有服装鞋帽生产加工的基础上,将链条触角延伸至面料、设计、物流、营销以及其它配套环节,做足补链文章。要组织人员考察国内服装鞋帽产业群,重点是考察国内纺织服装十大产业集群和四大鞋业产业集群,学习其产业做强做大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要开展蹲点招商,着力引进国内知名服装鞋帽龙头企业和辅料市场项目,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小物流公司的作用,加紧建设大型物流园,为服装产业提供全方位的仓储、配货、运输等服务。

二促进公共服务建设

服装鞋帽产业就会进入一条死胡同。要鼓励和支持服装鞋帽企业组织专门的销售队伍,没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各省市鞋帽服装批发销售市场开拓销售渠道。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向服装鞋帽行业集中,省内外大中型城市创办所产服装鞋帽的专卖店,扩大行业影响力。要加强市场整体规划布局,筹建一个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服装鞋帽市场,打造三省九县服装鞋帽集散地。

三促进品牌工程建设

销之不畅。由此可知,品之无牌。一个产业如果没有品牌的支撑,永远成不了气候。应该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机制支持产业搞好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制定专门扶持政策,鼓励现有较大规模的服装鞋帽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对企业在创建品牌、宣传造势、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到县发展,用名牌引导市场,以市场带动产业,提高整个行业的档次和水平。

四成立服装行业协会

需要有行业协会为纽带,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指导并带动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应及时成立服装鞋帽协会,使其真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能发挥“服装联盟”影响力。制定服装行业自律公约,协调企业之间的各种矛盾,起到沟通、协调、自律、自我服务的作用。搭好企业与政府、市场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协会沟通信息、开拓市场、组织经贸活动、抓好产业品牌建设、研究行业发展方向及市场发展趋势的作用,不断地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五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校企对接为产业发展开展订单式人才培训,充分发挥我县人力资源大县的优势。特别要把转变8090后第二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念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村企对接为产业发展筹备用工,实行招工工作重心下移,鼓励支持村支部、村委会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有序组织劳务输出,为企业提供用工服务,为服装鞋帽产业的发展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吸纳高端人才,梳理和完善现有的人才政策,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吸引优秀的人才到县施展才华。

鞋厂个人工作计划第6篇

―― 前 言

在充满创新精神的香港,有一个名为香港鞋业总会的社团,正在尝试把鞋业由“中国造”带进“中国创造”的春天,希望激发从量变到质变的萌芽。

作为“中国创造”的倡导者之一,梁日昌先生也是此次革新香港鞋业的推动者之一。身为香港鞋业总会会长,他自上任以来,就一直谋划如何突破。“总会已有38年的历史,在历任会长的领导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在,我希望联合同仁,在良好的基础之上,注重通过设计提升产品的含金量,优化营销模式,共同走上构建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他谦虚、诚恳地说。在坚定的话语里,他把自己的工作构想如同画卷般展现开来。

坚持传统,以两大活动为工作重点

2008年8月1日,香港鞋业总会举行创会三十八周年会庆暨第十四届会董就职典礼活动,笔者见证了梁日昌先生荣膺会长的场面。

据梁日昌会长介绍,香港鞋业总会是香港最具代表性、最具包容性的鞋业机构,自创立於1970年时起,就坚持秉承爱国传统。创会会长佘汉伟先生,就是当年爱国爱港的先驱之一,正是在他的倡导和筹建下,才有了总会的前身“香港皮鞋业商会”。38年以来,总会虽几经易名,但每一次易名都标着发展壮大,迄今为止已有会员单位逾450个,分别来自鞋厂、鞋类批发商和零售商、鞋楦厂、皮革商、鞋配件商、设计师等相关行业。

虽然就职不久,但是梁日昌会长对总会的未来发展已有初步规划。他表示,在前任会长邓耀先生所奠定的良好基础上,继续坚持总会的三大方向――团结同业、共谋发展、服务社会。对於这三个方向的工作安排,梁日昌会长信心十足地说:“首先,以每年总会的两大活动为重点,通过年会的方式联络和团结同业,增进信息交流,推动公平竞的良性循环;其次,以总会的另一大活动――鞋款设计比赛为突破口,广泛邀请珠三角的同业协会,以及设计人才参加,开展研讨会,共谋行业发展。第三,总会将继续在社会服务方面起主导作用,号召广大会员服务社会,譬如“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後,总会呼会员单位捐款的同时,亦在多数会董的提议下,筹集善款20万元通过中联办送达区。”

谈到坚持传统活动时,梁日昌会长强调,作为总会的会长,承前启後是职责所在,有坚持基本的发展方向,才能和历届会长、会董,以及现在的会员进行良好的沟通。有承袭往届的优势资源,才能开启未来的发展之路,实现总会工作的突破、行业的创新。

追求创新,以自主设计为品牌动力

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延续事业生命力的有效方式。在谈话过程中,梁日昌会长多次提到设计,在总会的两大活动中,鞋款设计比赛即是其中之一。对此,他透露道:“在第九届香港鞋款设计比赛上,将会聚前八届的设计人才展出他们的作品,这在以往都是没有的。我们这样做,旨在把设计人才与企业紧密地联起来,突破以往将设计作品当作观赏的惟一途径,让厂商选择一些优秀作品,进行量化生产,变为有自主品牌效应的产品。如此一来,双方皆大欢喜,设计人才得到重视,厂商因拥有自主品牌而更加有竞力。”

然而,梁日昌会长话锋一转:“在香港不缺乏设计人才,何况这一届比赛辐射珠三角地区,更是人才济济。关键在於,如何推广自主品牌成为很多厂商的共同难题。我个人认为,我们不必学欧美的鞋款,但必须学欧美的品牌营销模式;我们不可能完全放西方文化,但必须把中华文化带入到产品里。要营销模式成功,再加上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自主品牌的建立必将水到渠成。”

同时,梁日昌会长亦希望藉助鞋款设计比赛,通过广泛邀请珠三角地区的鞋业商会或协会,达成共谋发展的这一主旨。“届时,我们将邀请珠江三角洲的同行或商会会长召开讨论会,就‘如何提升产业价值,实现从来料加工到自主品牌的转变’等相关话题进行商讨,互相交流经验。把往届的所有获奖作品和一些优秀企业,包装推向市场,带动业界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希望作出一点成绩,回馈总会同仁们的信任。”梁日昌会长满怀憧憬地说,“到2010年,我们希望藉此打开局面,在打造品牌方面与内地同业共同形成凝聚力,稳固地领海内外市场。”

视自主设计为品牌动力的梁日昌会长,顺应潮流地切了市场的膊。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市场,鞋类款式一直是竞的重点。但是中国鞋业由於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多数厂商不注重设计,因而款式雷同的鞋比比皆是,这也是给欧美人造成倾销错觉的原因所在。有各厂商百花齐放,生产出各树一帜的款式,才能改变“中国鞋”的尴尬处境,从而像意大利服饰一样散发出品牌魅力。到那时,也应了梁日昌会长的一句话:设计,也是一种产业。其实,设计所带来的价值,远远超过产品的本身,往长远看,代表了一个行业乃至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题外话:鞋厂会不会产生污染?

对於这个问题,梁日昌会长笑着说:“这是外界的普遍误解,是人们从鞋厂的胶水气味所作出的判断。的确,胶水的气味难闻不假,但是对环境不产生污染。其次,人们把对一些原材料的认识强加给了鞋厂,他们不知道,鞋厂不是原材料的生产商,哪里来的废水污染呢?管我们不是污染企业,但是在环保上没有松懈,譬如在废料处理上,从来都是由当地政府统一处理,没有乱的现象。”

说完这番话,梁日昌会长显得意犹未尽:“人们对鞋厂的误解,与劳动密集型企业常被误认为‘血汗工厂’一样。据我所知,有一些工厂不仅环境好,而且待遇也高。因此,很多事情不能一概而论,譬如《劳动法》出台时,给企业预留的时间有六个月,实施之後给企业带来了一些影响,如果缓冲期再长一些,也许会更好一些。还有,香港不缺乏设计人才,但设计师公司的政策保障较为薄弱,设计师是自由型人才,如果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就更能发挥他们的能。”

结语

从访伊始到结束,梁日昌会长没有一句话谈到自己的企业。他诚恳地说:“作为总会的会长,不能谈自己的事业。大家选你出来,就是因为你代表总会利益。再者,往届的会长在接受访时都不会谈自己的企业,这也是一种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传统。”

通过梁日昌会长的澹泊,便可洞悉香港鞋业总会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机构,而今年手袋设计师协会,便是其有容乃大的佐证。

一个人的包容,可以成就无欲则刚的人生;一个社团的包容,会是怎样的未来呢?定然是大海般壮观的景致。於梁日昌会长而言,这道风景里有一个主角,那就是香港鞋业总会,而他与诸多前辈和後起之秀,所作的是添墨增彩,在未来描绘出一条印刻“中国鞋”足的民族品牌之路。

鞋厂个人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 制鞋业 发展

河北安新县三台镇的制鞋业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几个当地的村民从天津学艺然后回家办厂,经过多年的打拚三台镇制鞋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当地的经济主导产业,年上缴税费近千万元。产品远销至俄罗斯、朝鲜、韩国、南非、匈牙利等国家,被誉为“中国北方鞋都”。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壮大,乡镇企业在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等方面的制约瓶颈随之不断显现。如何使安新县三台镇经济主导产业——制鞋业健康、快速地发展成为三台镇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三台镇一个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问题,也是中国乡镇企业如何良性发展的问题。

一、三台镇制鞋业发展现状

三台镇制鞋业发展了几十余年,经过多年的沉淀与积累,仍处于较低水平。制鞋业虽让很多鞋厂日进斗金,但在企业管理方法、生产流程、销售程序上都是沿用几十年前的老套路。制鞋业的生存与发展没有做过很好的科学规划,三台镇制鞋业的现状如下。

(一)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整体偏低

经过问卷调查显示,三台镇制鞋业1500多名中、高层管理者中,仅有一名为大专文化,绝大多数为初中毕业,且都未参加过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绝大多数工人为初中学历且未参加过劳动技能培训,知识水平低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企业的升级。

(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弱

在整个三台镇,几乎所有的鞋厂自身都缺乏样式设计以及开发能力,鞋的款式多为客户提供和相互仿造,加之企业产品定位低,品牌意识不强,进入市场时间滞后,仅凭价格低廉赢得市场销量,不能以质量和款式取胜,如华福、金银豹等几家规模较大的鞋厂为代表,企业的产品有四分之一是贴有自己商标的休闲鞋、雪地鞋,另外四分之三则是仿冒的名牌运动鞋。大部分鞋厂所产的仿冒名牌运动鞋,仿真程度很低,鞋材用料差,做工粗糙。每双鞋的利润为三至四元,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三)产业规划滞后

三台镇制鞋业长期处于无序发展状态,缺乏产业用地规划和产业园区规划,企业发展用地紧张,多数企业是在自家院落的基础上搞扩建,无法走出“作坊式”的经营模式,产业规划滞后性还导致交通堵塞、社会治安不稳定等严重社会问题。

二、改进措施

(一)制鞋企业改进措施

1.提高从业人员知识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的素质的竞争。三台镇制鞋企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相应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没有同步跟上,整体人员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所以要想发展培养好一批高素质的鞋企人才团队是关键。必须从根本上抓起,提升从业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摒弃在农村长期存在的“上学无用”观点,树立“科技致富”的新观念。通过开展有计划的培训、教育和开发活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学习方式,结合中国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同时,强化员工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主人翁意识。在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双向选择”过程中,逐步推行“企业人力资源社会化”的运作模式,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

2.完善企业制度

认真学习世界著名企业的先进经验。吸收他们的精华,洋为中用。注重国外优秀企业管理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过滤不足保留特性,不断完善企业各项具体的规章制度,使企业各方面规范化、程序化。按照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机构调整,适时修订企业的总体战略与年度经营计划,为实现“加强现有产品经营,实现平稳发展;开发新产品,实现快速发展;实施资本运作,实现跳跃式发展;引入现代科学管理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奋斗。

3.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知名品牌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衡量行业强弱的一个标准。目前三台镇鞋业缺少的就是知名品牌,创立一个国际性或国内的品牌,需要有时间、有经验、有资本还需要有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对于三台镇的鞋厂来说要求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如果说有距离,那么打造国内知名品牌的要求一定不会过分。所以业主要转变观念,不要把目光只停留在仿制鞋和制造低档鞋上。谁都知道这样做的好处是投入资金、时间和精力少,但是企业如果不注重科研、开发、设计,多以来样加工或以相互模仿、抄袭为主,必定导致企业在市场上信息不灵通、产品设计式样滞后、花色品种单一、舒适性差等问题,档次提不高,价格卖不上,总在中低档市场徘徊,面临的竞争就会越来越多激烈,企业生存会受到严重威胁。

(二)政府部门改进措施

1.政府应对企业创品牌给予大力扶持,对重点企业在用地、用水、用电上,给予优惠政策,对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给予奖励

对企业融资给予支持,鼓励民间资金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实现市场化运作,为个体私营制鞋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同时,金融部门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定期对制鞋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对效益较好、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合理安排信贷资金,并简化贷款手续,解决企业资金燃眉之急。工商部门也应强化宣传服务力度,加大商标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企业商标意识,使企业主动运用商标战略创造自己的品牌,逐步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

2.政府部门还应监督和规范协会工作

三台镇制鞋工业协会,应具体落实和开展以下工作: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对鞋业发展战略措施,对行业进行规范化引导;加大对鞋类产品的质量监督力度,并在全行业中开展产品评优活动,鼓励企业独创品牌;建立“三台鞋革技术研究开发信息中心”和“三台鞋机械技术信息开发中心”;组织企业参加大型展览会等活动;协会应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为企业服务,把专业信息介绍给企业,通过企业产品交易会、国际皮革制鞋设备技术展览会为三台皮鞋业技术改造,提供信息支持;帮助企业进行人才培训,联系组织企业家到外地学习先进技术。尽量做好科学发展的文章,使企业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到位,取得共识,减少弯路。

3.政府还应加大三台镇市政建设,三台镇的道路是上世纪90年代初建设的,目前已远远不能满足三台镇经济的发展

政府当务之急是给予资金支持,改变现在的城镇面貌,打通城镇的主干道路,编织一个四通八达的物流路线,使来往客货运输畅通无阻。

4.最后政府应出面进行产业的用地规划,逐步形成较为合理的“井”字形工业园区,使企业摒弃家庭作坊式模式,走集群化发展的路子。合理扩大企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