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师法制学习工作计划(合集7篇)

时间:2023-03-14 15:15:54
教师法制学习工作计划

教师法制学习工作计划第1篇

教学工作计划,指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和各科教学计划。三种计划,反映教学管理的三个层次,是教学任务层层落实的保障。

(一)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学校要根据教育方针,按照培养目标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规定和工作部署,结合学校我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具体的工作内容、要求和措施。要抓住中心、突出重点。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由校长亲自抓,在教导主任的参与下共同制定。应注意听取和征求群众意见,经校行政会议通过,并于开学预备周或开学第一天向全体教职工报告。然后下发、上报。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可作为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包含其中,也可以根据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独立制定。

教学计划制定后,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其贯彻实施,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督导。

(二)教研组工作计划

教研组工作计划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本年级实际情况制定,是学校工作计划在教研组的具体体现。

教研组工作计划应围绕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这个中心,在开学第一周讨论制定完毕,并报教导室审批备案。

学期中,学校应用计划地对各组计划执行者情况进行检查,帮助和督促其落实。

学期结束后,各组对照学期工作计划的要求,结合工作质量和效果,定出书面小结,填写好有关表格报教导室,经审阅后存入教研组工作档案。

(三)各科教学计划

每学期开学预备周要组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课程改革要求和师生实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并填写好教学进度表。

各学科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制定后,学校应组织审批。对于没有写好计划或写得不好的,要督促补充和修改。

学期中学校应对各科教学计划和进度执行情况有计划地进行检查,督促其落实。

学期结束时由教师对照《教学大纲》和学期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教学效果、写出书面小结(或填写好有关表格),报教导室,经审阅后存入各教师业务档案。

(四)教学工作行事历

开学预备周内,应根据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的行事历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出学校教学工作行事历。严格按规定的时间上课,复习、考试、放假。保证各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保证每学年、每学期授课的周数。

二、教学思想管理

学校校长对学校工作的领导,首先应体现在对教育思想的把握与引领。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严格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设置课程,安排各科课时和各项活动。结合区域特点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开发校本课程。

领导教学工作是校长的基本职责,应坚持和保证“教学为中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领先地位任形干扰或影响教学工作。

坚决做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大面积补课等违反教学规律的倾向,努力克服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

坚持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关注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实施因材施教,注重探索转化落后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创设和谐氛围,开展校本研究活动,鼓励教师教学思想与特色的形成。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互相促进。

三、教研组工作管理

切实抓好教研组建设,要选择和培养好教研组长,充分发挥其作用。

制定《教研工作和组长职责》或《备课组工作和组长职责》,健全教研活动制度,帮助教研组落实学校对教学工作的要求,落实本年段的工作计划。

开展教研组工作自查活动,评选优秀教研组。

四、备课管理

1、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备课应以学情为基础,把握新课程学习目标,整合课内外资源,积极控讨新的教学途径与方法。

2、教研组的工作重点是抓好集体备课的形式、内容、时间及流程且要有明确的要求。活动主题要突出,并定有中心发言人。集体备课要做好记录,定期交教研组长、教导室检查。

3、建立和落实教案检查和交流制度,教师备课情况应作为教学质量考核的内容之一。

4、学校领导要有目的地深入教研组与教师一起备课,研究如何提高备课质量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五、课堂教学管理

1、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对课堂教学所提出的常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听课、评课制度。教学要体现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感情,在活动中创新,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结合教学研究课题,学校每学期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定数量的观察示范课和创新研讨课,形成制度以总结推广优秀教师的经验。课前教导室、教研组要帮助上课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要及时组织评议,并做好记录和总结反思存入教学档案。

组织教师互相听课,每学期每位教师应积极听课,每学期听课10~20节,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同讲课教师交换意见。

要鼓励和提倡教师在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评价上不断创新。应对进行专题实验成绩教师给予支持,协助他们制定计划、落实方案,做好总结。

学校领导要有目的、有计划,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发现、解决和总结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经验。校长及教学副校长每学期应听课30节以上。

学校领导和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经常听取学生、学生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及时改进教学。

学校应采取各种形式(分学科、年级、全校性)召开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六、作业管理

1、教师应按教与学的需要,分层设计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以达到提高作业效率和减轻学生负责的目的。

2、作业成绩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批改作业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之一。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教研组、教导室应经常了解各科作业批改和评讲情况,如备课、上课、辅导等结合起来

3、无论采取哪种批改方式,都要保证批改的及时性、科学性、启发性和教育性原则通过并与教学的其他环节,如备课、上课、辅导等结合起来。

4、提倡在作业批改方面作必要改革和创新,实行改革试验的教师应将方案报教导室批准案,期未写试验效果报告,根据情况给予奖励。

5、制定《学生作业规范》,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探究兴趣与学习习惯。

七、预习和复习管理

1、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某些课题提出预习建议。预习的要求适当、明确,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不致使学生费时过多。

2、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阶段复习、学期复习和毕业复习。不得采用赶教学进度,延长复习时间等违反教学计划和教学规律的做法。教师进行复习时,要反思整个阶段的学习情况,重在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复习过程做到明确目的,制定计划,精编内容,选择方法,设计过程,积累经验,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八、课外辅导管理

1、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提高,推荐超常学生到相关培训机构培养;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缺补差,改进学生方法。

2、教导室对辅优补差应增强计划性,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辅导队伍,并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检查、督促畏优补差工作。

九、考核评价管理

1、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考评体系。按照教学计划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的规定组织开展考评工作。根据学校、学科考评意见,各科教师都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教学情况制定出考评方案。

2、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外考核相结合,综合性评价和个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他评与互评相结合,注重以考评促发展。除书面考试外,还应重视听、说、读、写、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的考核评定。建议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

3、考评结束后,要认真组织教师做好考评工作的分析和交流,以及时改进教学。教导室注意试题资料的积累,逐步建立命题档案。

十、质量控制管理

1、学校领导对教学质量加强管理,以正确的教学质量观为指导,制定各种质量管理制度。

2、建立和健全全方位的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如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价,对学科活动的检查与评估,对作业的质量的检查和评定,对考试命题的分析与评价,对学生学业成果的检查与评定等。

3、建立和健全分层次的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如学生自我学习质量分析制度,教师的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教研组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年级组对本年级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学校领导对全校教学质量分析制度。

建立和健全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如优秀率、合格率的比较,学生能力习惯的测试活动等。

一、校本研究管理

1、在加强教研组工作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要积极组织好校本教研活动,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学科带头人培养采取校本培训形式提高师资水平。

2、要发挥校本教研培训教师的作用,通过开展各种校本教研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校本研究计划和机制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基本功,具体体现在: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和引导上,对教学方法的领会和运用上,对学生的了解启发引导上,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热爱教师工作,使他们在专业能力上有更好的发展提高。

3、要重视教学资料的积累,逐步健全教学资料库,并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4、要注意了解、掌握教育、教学动态和信息,关注新的理论和教改成果,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对比、筛选、启迪思路,吸取精华,结合本校实际,指导本校教育研究工作。

5、要带领和动员教师了解和学习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教育研究的参与感,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以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课外活动管理

1、学校领导根据现代教育理论,提高教学对课外活动的概念、意义、任务及形式的认识,使之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形势。

2、教师应根据部颁计划中的活动课程计划落实课外活动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课,建立兴趣小组,举办学科讲座,扩大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爱好特长。

3、学校负责德育的处室、教导室应对学生活动课程全面规划、统筹安排,要把学生活动工作列入学校教学计划。

4、学校建立健全活动课程工作管理系统、督促、检查活动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协调与学科课堂教学及各项活动之间的矛盾。

5、建立活动课程辅导队伍,制定辅导工作岗位职责,对活动课程成绩进行考查、考核、建立健全活动课程成果档案。

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学校活动课程规划,逐步充实设备,创造条件。

三、教务行政管理

1、教务行政管理内容繁杂,学校领导要着重抓好与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运行及时对教学质量直接相关的主要工作。

2、要合理配备任课教师,任课教师要组合要优化并尽可能相对稳定。

3、开学前要科学、合理地编排三表:校历表、课程表(包括活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平时要及时组织好调课和代课工作。

4、组织好考试命题、教务和试卷分析工作。‘

5、期末要做好教材的预订工作,放假前要安排布置假期作业,还要安排和宣布下学期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健全教学业务要案、学生档案和教学资料、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等各种专用室管理制度。

6、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做到管理手段现代化、信息化。

四、学生的学习管理

1、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校要把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为教学质量的最终标志。因此学校教导室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制定有效的学习管理制度。

2、应要求全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按照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动手操作)——考试(考核),全面管理学生学习质量。

教师法制学习工作计划第2篇

引导文教学法是高职教育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要求学生借助引导文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引导文是由教师制定的书面任务,它包括了任务介绍、引导问题、工作计划和评估等,通过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引导文教学法是以“完整行动”理论为基础的,完整行动模式包括:收集信息阶段、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估阶段。该理论说明一个行动由计划、实施和评估组成。

引导文教学法在教学形式上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学习内容上以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并举,在验证间接经验的同时,某种程度上能更多的获得直接经验。教学目标是兼顾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的共同实现,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请教者。引导文教学法对知识的传递是双向的,教师可直接根据学生活动的成功与否掌握其接受教师信息的多少和深浅,便于指导和交流。学生参与程度增强,其结果表现为学生要学。激励手段是内在的,是从不会到会,在完成一项任务后获得喜悦、满意的心理感受;质量控制是学生表现的综合评定。

二、引导文教学法应用

引导文教学法是一个面向实践操作、全面整体的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分解学习任务、工作任务和目标,提供一个以提问形式的书面任务。引导问题和引导句包含了为解决任务所需的所有信息,它引导学生独立获取所需信息,并对整个工作过程的执行提供帮助。通过引导,学生可对一个复杂的工作流程进行策划和操作,学生独自制定计划,执行工作并对成果进行检查。引导文教学法主旨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信及能力。

(一)引导文制作

在高职仪器分析中有电化学分析、光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和其他分析的介绍,根据分析检测项目结合行业生产的需要,对教学的检测方法重点项目进行筛选,在仪器结构、使用与维护及其在生产实践的应用上可采用引导文教学法。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方法接受的程度、实际操作能力等因素选定合适的知识范围。在此基础上考虑具体的题目,并确定整体完成进度和所需时间。选择合适的任务,不仅在内容上要合适,并且要让学生觉得有学习动力。教师有目的性的制作引导文,具体步骤如下。

1.导言选择项目,确定教学任务和内容,导言主要是工作任务背景介绍,介绍要详细,尽量比较贴近生活,学生对检测的内容感兴趣,学生根据导言明白要去做什么。

2.规划作业任务确定工作流程,划分工作步骤。一张供学生填写的空计划表格,会在他们制订工作计划时起辅助作用。表格里可以填写该工作计划的各个步骤以及必要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3.知识归类把各单项工作步骤中所需的与学生完成作业任务有关的知识,进行信息归类整理。

4.生成信息源将所有的信息资料汇总,这些资料可以是老师自己制作的材料页、工作图或者表格,也可以是现有的教材资料如教科书、参考书或者互联网资料。

5.引导文问题设计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的设计,引导问题是引导文的核心。引导句包含了为解决任务所需的所有信息。现以电位分析法为例,基于引导文教学法进行问题设计,如实训项目:饮用水pH值的测定。

问题一: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概念,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种类和用途。

问题二:缓冲溶液的作用?相关资料查阅标准缓冲溶液配制方法。

问题三: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因素分析?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掌握pH计及其配套设备基本操作及技术条件。

问题四:pH计标定方法有几种?有什么不同?阅读教材,了解相关知识及概念。

问题五:仪器校准及检测过程具体步骤?阅读教材和仪器使用说明书,掌握相关信息。学生借助所给出的信息资料,能顺利地完成引导文问题设计中各项工作步骤,掌握老师所规划的知识内容。为使教师较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这些引导性问题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回答。

6.检查评价和结果分析教师需要编制用于检查控制的材料,如图文记录资料或验收标准等,也可以使用综合的填空引导文或者附加任务来考察,主要以专业能力为目的评价学生。

(二)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

完成引导文教学法并达到培养目标,需要以下六个步骤。

1.收集信息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并按照引导文中的引导问题自我获取信息。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图纸、网络搜索、观察和询问、参观等获得信息,能培养学生媒体能力、信息能力、交际能力、自我学习等社会能力。

2.计划设置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准备必要的工作资料,完成任务的时间顺序,团队工作中的具体分工等。学生通过引导文编制工作计划,能培养学生方法能力、计划能力、有步骤的思考问题能力。

3.决策小组成员通过分析讨论项目相关信息确定方案,与教师关于计划进行一次专业谈话,确定最终计划。同教师进行小组讨论并决策,可以得到教师的专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

4.实施根据工作计划,小组成员按照计划相关信息进行现场仪器调试,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实施计划。如仪器初次使用,每组由一名学生演示,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监督评价,如发现严重违章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同学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方法,这个过程能培养学生转换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控制控制单是学生按计划编排的实验程序方案,学生使用控制单自我检测已完成的工作任务。小组成员按照实验方案中要求进行试剂配制、仪器校准调试及检测。通过控制单验收标准,可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和自我批评的能力。

6.评估小组成员对实验数据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结果处理,可用自己制定的检查表格评定工作结果。学生积极开展小组内自评、小组间互评,就工作中所犯的错误同老师讨论,弄懂产生错误的原因,通过评估能提高学生评估能力和批评能力。

三、小结

教师法制学习工作计划第3篇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 “卓越计划” 学生 企业 学习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177-03

2010年底广西大学正式启动“卓越计划”试点工作。2011年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根据“卓越计划”要求,本专业实行本科阶段课程“3+1”培养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在企业学习的课程和进行的教学环节,包括部分专业课程、实习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三部分。可见,“卓越计划”要求的长期“企业学习”不同于原有专业的短期“企业实习”,具有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的特点。它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为学生制订详细而周全的累计1年的企业学习、生活、经费支出等计划,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尝试。为此,笔者以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多年带学生到企业实习的经验,探讨学生到企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对策,以确保本专业“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

一、与培养企业之间的沟通问题及其对策

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没有高素质的工程人才,企业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以往的工程教育中存在工程性培养不足的特点,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高素质工程人才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而“卓越计划”创立了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培养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人才培养的设计,大大地调动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然而,仅从专业层面与企业开展合作往往事倍功半。广西大学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学校通过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合作指导委员会,将本专业层面的企业合作提升到学校层面展开,由校领导牵头,学校各部门领导和本专业共同与合作培养企业交流,拟通过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解决本专业和企业合作中存在的宏观层面的问题;其次,本专业负责人、课程责任教授再和企业培训中心或人力资源部门深入洽谈人才培养相关问题,贯穿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共同实施培养的整个过程;再次,专业实习带队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探讨包括企业实习期间实习单位与地点时间及日程安排、实习目的与要求、实习模式、实习内容、实习的组织工作、实习考核方式、实习经费预算等具体问题,制订严谨的《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教学计划》。

二、企业参与课程教学的深度问题及其对策

由于热能动力机械结构复杂,加之新技术不断涌现,因而相应的专业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教师虽然选用PPT教学课件,建立了部分实物图片库和视频资料库,基本能够展现板书和挂图传统教学无法展现的实物结构、结构和工作过程,但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容易造成教学进度过快的现象,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跟上教学节奏,对概念性和原理性的内容了解不透彻,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卓越计划”强化课程实践性的标准,要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确保实践教学的学时数,要求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置,负责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基于此,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开设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内燃机构造、内燃机制造工艺学、热能与动力机械产品性能测试等专业课程的企业实践环节,充分利用企业真实的工程环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方法, 将企业的优势整合到理论课堂的教学中。这些课程主要采取集中时间段到企业学习的方式,并合理地分配一定的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一般先由学校教师讲授某章节理论知识,然后学生到车间在企业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将理论讲解和实物演示有机结合,使得理论与实践同步,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三、学校实习带队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问题及其对策

学校实习带队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制订科学、系统的实习计划,是完成“卓越计划”实习教学任务,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前提。然而,目前高等工程教育的实习带队教师多为年青教师,大多来自非师范类院校优秀研究生, 虽然接受过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学习,但是缺乏工程项目的过程化实践能力,不能满足学校实习带队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结构、素质结构、研究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高度集成的要求。这导致学校实习带队教师不能根据企业特点制订出周密的实习计划,目的性缺乏,很难保证实习的有效开展。为此,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从以下4个方面提升学校实习带队教师质量。第一,营造人才成长的环境条件和人才聚集的氛围,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并具有在生产第一线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高校来任教。第二,对于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本专业选派教师到企业积极开展工程项目研究,或有计划地送到企业工程岗位进行较长期的工作和交流,以此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为保证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培训,教师在企业工作享受工程岗位相应津贴。第三,对于过去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本专业有计划地定期安排他们到企业进行短期学习,以更新教师的工程知识,将企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现状和新科技、新工艺带到教学中。第四,加强本专业教师与企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并强大一支高校师资和企业师资联合团队,争取取得较大影响的理论创新成果,同时能在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际中提炼科学问题,解决相关工程难题。

四、企业教师的选择问题及其对策

企业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的主导力量之一,是保证“卓越计划”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企业实习中,应注意企业教师的选择问题,要选择业务优秀,又有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和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企业教师,这是完成企业实习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然而,企业缺乏科学、规范的企业教师选聘标准,选择的随意性较大,企业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波动明显。首先,置身于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企业中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多以按件计工作量,工作任务饱满,工作压力大,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给学生做现场讲解。其次,多数企业对技术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一定考虑,不愿意学生接触到企业的核心技术,多以参观形式安排实习。再次,学校没有专门的实习经费给企业,企业对学生实习碍于情面和任务需要,较为随意地安排2~3个工作人员给学生做生产现场讲解,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基于此,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在实践教学企业教师的选择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企业与高校共同协商建立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以保证能够在企业选聘出高水平的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高层管理人担任“卓越计划”的兼职教师。第二,高校制定出企业兼职教师的薪酬政策,以保证企业兼职教师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做出的工作不是义务的,得到相应的报酬,这起到吸引、留住、激励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的重要作用。第三,企业兼职教师需要参与相应的考核,具体做法是,学校实习带队教师和实习学生按照考核要求中的各项指标给企业兼职教师打分,每年进行总结,不合格者将被取消企业兼职教师资格,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奖励。

五、企业实习岗前培训的设置问题及其对策

传统的企业实习模式一般是由学校实习带队教师确定实习单位,然后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将学生带到实习地点,邀请有关企业教师现场讲解、参观学习,最后由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学校实习带队教师根据报告和平时表现评定实习成绩。这种传统的企业实习模式只能给予学生感观的认识,不能从深层次理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生产过程,难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做法是按照实纲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实习带队教师和企业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进行车间学习前先进行多媒体讲授的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按照企业生产工艺分类讲解工序流程、主要设备、检测手段等, 使学生对该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所了解。在培训的过程中,注意通过问题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到企业实习的积极性。如提问学生:蠕墨铸铁缸盖正火处理前为什么用外型砂堵住气道?并告诉学生,实习中看到的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是这对于缸盖的产品质量却是很重要的。因为,对于蠕墨铸铁缸盖的正火处理有利于硬度的提高,但也会使气道产生严重的氧化皮,导致无法正常抛丸处理,而正火前用外型砂堵住气道,可以有效防止气道氧化,提高铸件质量。通过问题式讲解,学生认识到了每道工序都有其重要作用,到车间实习时必然会更用心去观察、思考。

六、学生到企业实习的主动性问题及其对策

由于传统的实习方式是学校实习带队教师制订实习教学计划并提出实习要求,学生在相同的场所实习,实习过程及内容完全相同,学生只要听从教师的安排,即可获得所要求的学分,因此学生到企业实习的主动性不高。加之企业采用数控机床逐年增多,而机床采用全封闭防护罩罩住,学生看不到具体的工序,再加上机器声音太大听不到企业教师的讲解,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实习”的状态。可见,企业实习中不像学校教师讲授学生知识时细致入微地讲解,而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己观察、学习。因此,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到企业实习过程中,采用先全班集中实习,然后再进行小组分散专题实习的方案。这样既可使学生了解整个生产过程,又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冷加工实习小组,安排学生到冷工车间实地参观车、钳、刨、铣、钻等机械设备和刀具,请企业教师现场演示机器的操作方法,详细讲解生产过程中刀具的选择、刀具的刃磨、刀具的安装、切削用量的选择、加工工艺的制定、工件的装夹等内容。对于发动机铸铁件铸造专题组的学生,安排企业教师现场讲解铸件的整个铸造流程,重点讲解砂芯的种类,砂芯对尺寸精度的要求,以及铸件如何避免夹渣、砂眼、气孔、裂纹类缺陷等工程实际内容。对于热处理实习小组,安排企业教师现场讲解各种热处理工种(正火、淬火、回火等)的主要设备、基本操作、目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实习结束后,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学生的考核采用实习日志和答辩形式加权评分的方式,以个人形式上交的实习日志侧重于对整个生产流程的了解,以小组形式进行的答辩环节侧重于对实习内容的消化吸收,巩固实习效果。以上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到企业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提高了企业实习的质量。 (下转第187页)

(上接第178页)

七、“卓越计划”企业实习经费保障问题及其对策

按照“卓越计划”企业实习要求进行教学,教育成本比传统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不光是学校实习带队教师、企业教师、相关企业实习教学改革研究、企业工程实训平台搭建等需要资金保障,学生的实习交通费、住宿费、实习费等也是很大一笔开支。特别是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实习经费仍恪守20世纪90年代计算标准变化不大,即使有所增加,也非常有限。这导致实习经费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实习专业被迫缩短实习时间、减少实习内容、简化实习方法,实习质量下降。为保证“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不但从教育部、政府、学校申请到专项经费用于卓越人才培养,还从学院和专业层面获得一定的经费支持。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第一年,获得教育部“卓越计划”专项经费支持,学校以1∶2比例提供配套建设经费,学院在“卓越计划”班的实习经费支出上给予一定倾斜,本专业教师团队与企业开展的横向项目也为“卓越计划”提供了一定的经费支持;实施第二年,除得到教育部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外,获得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经费资助的学校也加大了配套建设经费支持力度。目前,通过以上措施建立的资金保障机制基本满足了本专业卓越人才企业学习的需要,但如何保障这种机制的长效性仍然是本专业面对的一个难题。

总之,“卓越计划”创新了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这使得“卓越计划”班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碰到了一系列问题,需要高校专业和参与企业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和改进完善,为工科院校其他“卓越计划”专业到企业实习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

[2]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

[3]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4]李力,杜轩,赵新泽.地方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企业学习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8)

[5]张燕,温晓玲.基于“卓越计划”背景下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J].大学教育,2012(5)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101);广西2011年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项目

教师法制学习工作计划第4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服装款式设计 淑女装设计

一、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服装款式设计课程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工作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工作过程。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制订计划、找出关键问题、实施计划、评价、拓展。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对学习环节进行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总的来讲,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服装款式设计是在技工院校服装专业第4个学期的课程,学生面临下厂实习与就业双重压力,此课程尤为重要。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服装企业工作模式,更快地融入服装企业的生活文化,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二、以淑女装款式设计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内容

《服装款式设计4》是服装设计与制作高级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完本次课程后,学生可以应用淑女装设计元素进行淑女风格服装设计。此次课程的开设是通过广州服装市场调研,与企业专家进行访谈,对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提取而获得,是广州女装企业中最常用到的任务之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根据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技能需求与教学计划要求,我们将服装款式设计分为四个阶段:初中级水平层次,服装款式设计1、2;高级水平层次,服装款式设计3、4。其中,本次课是高级班层次的学习任务二《服装款式成衣设计――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其中的参考性学习任务:为“淑女屋”服装品牌设计开发下季度春夏新款。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确认市场调研对服装款式设计的重要性,查阅淑女风格服装的相关资料,正确编制淑女风格服装工作计划,应对突发事情的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对教学内容做如下处理:以《开发“淑女屋”服装品牌下季度春夏新款》为学习任务书,指引学生实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目的。

1.服装款式设计――淑女风格款式设计的选题意义与价值

本课程开设时间是第4学期(服装款式设计4),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已经学习完毕,面临就业,但是现在的设计能力还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同时,在珠三角地区淑女装占整个女服装企业的60%。因此本次课程,以淑女风格服装款式为例,通过元素提取法、魔法盒教学法等多元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淑女装某一局部设计,理解淑女风格设计。为遵循现代服装企业文化内涵及企业设计部门的开发要求,促进学校学习与实际服装企业工作任务无缝对接,由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淑女装品牌专卖店,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方式,提取“淑女装设计元素”,制订学习计划并通过小组讨论做出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动手完成教师所给的学材,动手设计制作出具有淑女装风格的领子。教师评价提取淑女装设计元素是否运用到款式设计中,及绘制服装效果图是否与淑女装款式风格相符。任务完成之后,学生对物品进行归置,填写活动评价表,提交手工完成的设计作品,进行展示与评价。

2.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教学策略设计为“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运用服装企业设计部情境再现,采用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引导学生进入工作任务之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小班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学以致用,工学一体的课堂,同时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订计划。小组沟通决策,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实施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检查与总结提升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师采用课件辅助教学以企业工作流程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环节,来体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教学思想。

三、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实例――淑女风格款式设计

1.教学活动一:明确工作任务、组建小组团队分工(课时讲授10分钟)

首先引入项目教学法课题,教师播放“淑女屋”服装品牌走装秀视频,时长约3分钟,提出问题,要求同学们谈谈观看视频的感受(如服装风格、元素、色彩等),学生回答问题(互动环节)。其次,教师进行课程介绍,服装款式设计课程是款式分类与设计,主要从美学原则、构成、设计过程、分类设计、表现形式等几方面讲述了服装款式设计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包含创意设计与成衣设计。淑女装设计为成衣款式设计的一个环章节。本章节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贯穿整个工作流程,用时2个学时,从分析到计划、再从提取设计元素到动手设计制作以及最后的整体绘制时装效果图。整个过程参照了企业生产流程,让学生深入设计开发新产品的同时逐步掌握“淑女装设计”的技能。另外结合综合评价,对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其发挥各种社会能力(如团队合作、表达能力、设计绘画水平、策划能力等),更好地适应服装企业的工作。最后,考核方式为设计制作淑女风格服装衣领60%+作业(绘制淑女服装效果图1套)40%。学习过程是学生接受任务书,了解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通过情境描述模拟服装公司设计部(淑女屋)――进行淑女装设计(部件)。公司要求设计师根据下季度流行趋势,设计淑女装,并制作出符合淑女装的一个服装部件,与客户联系,得知客户要求产品时尚、符合市场需求、体现淑女装设计元素。

2.教学活动二:淑女风格服装信息收集与整理(课时讲授10分钟)

项目教学法学习过程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运用网络收集淑女装电子图片、书籍纸质信息材料、淑女装相关视频或市场调研拍摄照片等资料,完成信息收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收集信息的方式和方法,提供可展示的信息,将收集成果以资料总汇、数据图表等形式整理出来,以便于后续的对比分析。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举例法、类比法等方法对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整理类比。最后,各学习小组展开并提交本组的“信息搜集表”,并根据任务实施过程要求,按照信息收集分工计划完成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以工作小组为单位,完成可展示的信息收集成果,并进行展示。教师点评学生信息收集的全面性、针对性以及信息收集和整理、类比等情况。

3.教学活动三:提取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设计元素(关键性问题10分钟)

在提取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设计元素(关键性问题)这一教学活动中,决定这次项目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有两点。其一,淑女装的范畴与淑女装的含义和特征、消费对象。其二,教师引导学生课堂游戏――魔法盒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会对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元素的提取。魔法盒中放着各种服装面料色卡、钉珠、烫钻、珍珠、蕾丝、花边、柳钉、撞钉、工字扣、四合扣、铁链等辅料。学生在魔法盒中随意抽取物品,说出是否符合淑女装风格。通过教师给出的信息,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访谈的形式对整理后的信息进行反馈与讨论。小组成员其中一名担任组长负责统筹全局,其余为讨论小组成员,通过“魔法盒”的教学活动,从中提取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元素,展示魔法盒游戏活动成果,根据魔法盒游戏的活动成果把提取出来的设计元素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在表格中。

4.教学活动四:处理提取设计元素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制订淑女风格服装设计计划(课时讲授15分钟)

在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处理提取设计元素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制订淑女风格服装设计计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讨论,根据前阶段分析结果,思考并解决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元素出现的问题;针对淑女装风格服装的领子选取设计元素;每个同学根据关键问题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淑女装风格服装设计工作表;依据制订的工作计划找相关的淑女装风格服装知识,对不同系列进行分类。综上所述,各小组需要提交“淑女风格服装(领子设计)计划书”给教师,师生共同评价完成正式计划,教师点评学生制定技术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并要求计划与实际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并讨论,根据前阶段的分析结果,思考影响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因素有哪些,并形成文字张贴在张贴板上。在上述内容完成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制定淑女风格服装(领子设计),填写工作计划。

5.教学活动五:按照淑女风格服装(领子设计)工作计划表,动手设计出淑女风格服装领子实物(课时讲授35分钟)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说明工作要求选定几种设计方案,拟定计划,有效利用时间进行动手设计,切实动手执行设计方案,避免浪费时间。设计方案要求版面书写工整,领子制作美观、精细。组织各个学习工作小组,认识设计制作淑女风格服装衣领。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进行抽签,每组由组长代表,随机抽取魔法盒中的简约系列、洛丽塔系列、田园系列其中之一,按照抽到的系列制作淑女风格服装的衣领。接下来,同学们进行魔法盒游戏。魔法盒中有花边、蕾丝、珠片等一些淑女装的设计元素,也有一些其他的辅料。上一环节获胜的小组(元素提取准确的小组),组长有优先获得选取魔法盒中的设计元素的权利,这种优胜教学机制可以增强每组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发放领子模板,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修剪领型,选择自己所需的工具、材料、杂志等,每组组员对选取的设计元素进行淑女装领子设计制作。学生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在制作过程,指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握淑女风格系列的设计特点。最后小组评选出1个最好的进行班级PK,选出获胜的小组,把完成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书面卡纸进行张贴,归纳总结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鉴赏讨论各自做好的淑女风格服装衣领与抽签抽到的系列是否相吻合。

6.教学活动六:完成淑女风格服装款式设计展示与评价(课时讲授10分钟)

本课程的最后一阶段为评价环节,完成淑女风格服装款式设计展示与评价。首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进行打分评比。以第一组为例,学生把第一组设计作品进行解说、模特展示,2~5组组员分别进行评价,评价完成之后组长算出第一组每一位同学的平均分(10分制),2~5组以此类推。然后教师点评1~5个设计组中具有亮点或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总结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评价课程要点。每个成员自我展示工作成品及自评,每个成员上台介绍对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认识,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成员之间互评,同学之间进行讨论,选出比较完整、整体效果突出的作品。教师作为设计总监对设计师进行整体评价。淑女装多采用柔和淡雅的色调,款式含蓄,整体简洁,局部细节装饰,强调繁复有序的精致,面料讲求柔美、舒适、有质感,工艺考究,注重整体搭配。一方面学生通过PPT和展板等形式展示每组淑女风格服装的设计情况,组长记录组员动手设计过程中的评价意见,教师对每个作品给予评价意见;另一方面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建议,对个人的设计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各小组作业的质量与效率;最后点评知识点的执行情况,分析作品与要求是否相符,各小组成员提交修改完善好的设计作品给组长,教师对全班各个同学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评价,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公开点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各个组员根据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建议,对个人的材料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学业评价总结

通过服装款式设计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风格元素提取的方法并动手制作出符合相关风格服装部件。元素提取的设计方法是一种学习服装款式设计的技巧,通过服装风格设计元素的提取方法的学习,可以举一反三对其他服装风格设计元素进行提取。教师通过指导提取的设计元素,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动手设计制作更好地掌握这种设计风格。本课程的学习,全部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引导一起动手,积极动脑。整个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在教师设计的游戏教学环节,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整个课堂的最高点。学生可以完成教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五、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课程总结

1.工学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与不足

工学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工是指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完成符合企业风格的服装款式并成功开设订货会;学是指学生学习的过程,完成培养掌握技术技能并且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学生的任务,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成功之处:教学每一个环节中,都插入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环节;游戏以小组之间竞争的形式完成,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与改进之处:深入走进企业,让课堂教学与企业工作完全结合,让学生身临企业工作的真实场景。

2.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笔者发现学生对问题式的话题讨论参与思考发言的积极性比较高。讨论之后要求发言回答,学生会很认真地做准备。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当多进行此项教学手法的尝试,尽量提供学生身边熟悉的最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有话说”,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而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的时候,常听到有教师说:“学生坐着不动、懒,教师辛苦地传授完知识,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而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用心、动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快乐地学习。有时笔者也会遇到一些学生“坐着不动,懒”,笔者会课下跟他们聊天,找出原因。通过总结,笔者认为大多数学生想学习,喜欢这个专业,而不想“动”的原因可能在于教师没能为学生创造思考表达的氛围。

参考文献:

[1]辜东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荟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教师法制学习工作计划第5篇

关键词:教学情境 光伏 产品设计

《光伏产品的生产与质检》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光伏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对光伏应用型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的概念,掌握在产品开发时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开拓思路,开发出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光伏产品。本学期对这门课程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就课改实施过程、实施结果谈谈我的体会心得。

1.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的规划首先要分析我系学生的职业前景。选取与学生未来职业紧密结合的工作情境,并将其设计为具体的教学任务,是学习情境规划的要求。通过设置与企业实际工作要求相关的学习情境,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提高了相关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光伏产品的生产与质检》课程设计了三个情境:太阳能喷泉的制作、太阳能草坪灯的制作、太阳能警示牌的制作。

在教学设计中全面引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根据本门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以项目为载体,把课程教学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融合到3个学习情境中来,每个学习情境呈并列关系。三个光伏产品的制作主要是根据负载的型号规格,确定其功率,考虑本地光照、阴雨天数及工作时间等,选择匹配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产品和景观制作。

2.实施过程规划

实施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的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使学生在自己做的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具体见表1。

表1“太阳能喷泉的制作”学习情境实施分解表步骤工作过程教学方

法建议学时资讯下发“太阳能喷泉的制作”任务书,描述学习目标,复习回顾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学生需能够使用internet上网搜索资源,能够进行基本的设计计算等,并能组织讨论实施方案

教师在演示阶段,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和经典案例分析法相结合,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和对实例的分析与模仿,从而习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讲授法、

演示法、

案例法2计划

决策学生完成人员组织划分,制订工作计划,列出项目进程以及具体子项目的工作目标等;

教师审核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引导学生形成最终的实施方案与进程小组讨论法、

提问引导法、

练习法1实施学生分组设计制作,将完成的项目作品集中展示;教师做好辅导工作,并在整个过程中认真关注,随时发现细节问题,做好相关指导工作。小组讨论法

、练习法、

辅导答疑法2检查

评估学生汇报计划与实施过程,回答同学与老师提出的问题。重点检查太阳能喷泉的性能指标及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师生共同评价小组及个人的工作成果讨论法、

讲授法、1以太阳能水泵的制作为例了解具体的资讯过程。

要求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学习水泵的相关知识,即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设计参数等:

根据已知的设计要求,即水泵的扬程、流量等确定其有效功率:Pe=ρgQH(W)

根据水泵的功率,计算负载日耗电量:Qf=P×h/V

计算负载日用电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充电电流:I1=Q×105/h/085/09

105:太阳能充电综合损失系数;

085:蓄电池充电效率;

09:控制器效率;

确定蓄电池的容量:C=Q×(d+1)/075/11

075:蓄电池发电深度;11:蓄电池安全系数

计算连续阴雨天过后需要恢复蓄电池容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充电电流:I2=C×075/h/D

计算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功率:P=(I1+I2)×V

3.教学方法总结

实施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重组教学内容,精选学习情境,实现了工作流程的模块化教学。课程教学围绕真实的工作任务展开,各个工作任务学习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的标准化教学环节为: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和能力目标、分析工作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解决工作任务的方案,模拟职业环境实施完成工作任务、检查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组织是以学习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协调人和引导人,按照“资讯一计划一决策~ 实施一检查―评价”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组织教学。

4.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采用过程与产品鉴定相结合考核方案: 产品设计过程占40%,产品性能检测结果占60%。

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评分相结合的评分办法:小组互评占40%,教师评价占60%。

总成绩计算方法:

总成绩=40%产品设计过程+60%产品性能检测

=40%×(40%小组互评+60%教师评价)+60%(40%小组互评+60%教师评价)

5.课程改革总结

本次课程改革的实施是一次经验的探索,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于课改的流程不够熟悉;课改的实施是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也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课改的实施更多的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查阅相关学习资料,做好实践记录。

通过分析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很强针对性与合理性的全新教学模式。《光伏产品的生产与质检》课程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进行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也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更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作者单位:武威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教师法制学习工作计划第6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作者简介:邓奕(1968-),男,湖南永州人,湖南工程学院教务处,教授;谢骐(1966-),男,湖南株洲人,湖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湘潭 411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XJK011BZD048)、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10]243号文,333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37-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旨在为各行业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对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湖南工程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淀了62年的办学经验,已形成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首批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湖南工程学院把实施“卓越计划”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先期启动20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四年来学校围绕“卓越计划”在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先导点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分为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三个层次。其中,通用标准规定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层面的标准,也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根据和基础,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和基本标准。依照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提出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达到l0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湖南工程学院制定“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创新点

“卓越计划”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与卓越的态度,推行的是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强化的是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湖南工程学院创建行业与企业深度参与的卓越计划“3+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学年主要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结合专业内容适当穿插企业短期实习;最后一年在企业集中实践和毕业设计。集中实践安排在第七学期,采用“项目制”和“轮岗制”模式,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在校企双方导师共同指导下进行。

为制定完善的“3+1”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工程学院多次与不同类型的企业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针对企业学习方案的研讨,校企双方合作制定了企业学习培养方案、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标准与评价机制、企业学习生活管理机制、企业学习工程教学团队。如表1为机设专业学生赴某企业学习前2个月的安排。

表1 “卓越计划”——企业教育培养计划(**公司)

培养目标:

通过企业1年时间的培养,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掌握机械专业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参与项目开发、技术创新的初步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职业综合素质;提升其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而达到融研发工程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序号 培训时间 培训部门 培训内容 培训要求 实施

负责人 考核

方式 备注

1 1 人力资源部 企业介绍、管理制度学习、企业文化介绍、安全教育、行业发展介绍 熟悉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具有对社会及企业环境的认知;企业运作模式的认知能力 人力资源部主管 考试

2 2 生产车间 根据3D模型,在辅导员的带领下组装设备 能够看懂3D图并能依图组装 部门经理&企业导师 实践操作实习报告

1 学习和认识各种电器、气动、五金元件性能、用途、原理 能够识别各种元件实物,并了解其性能及使用

2 学习使用solidwork

绘图软件 能够用solidwork绘图

2 认识各机构动力元件动作时序 了解动作元件在设备中作用

1 学习模具及各机构的组装要领 了解设备机构件组装关键点

三、组织管理机制是实施“卓越计划”的保障点

1.责权利清晰的组织架构

为加强对“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学校成立了基于学校、教学院、专业等不同层面的各类工作组织,形成了一个层次清晰、职责明确、责权利平衡的组织管理保障体系,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组织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学校“卓越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层面的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全校范围内资源配置和“卓越计划”的实施保障;“卓越计划”办公室负责全校“卓越计划”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专家指导委员会起咨询、指导和顾问作用;各实施学院均成立教学院“卓越计划”工作小组,领导并执行学院“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专业教学工作组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专业校企协作组负责审定企业学习方案,研究和处理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兼职教师聘任,特别是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校企协作问题;公共课协作组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和评价公共课部的教学改革。

2.创新“企业学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一个以教学质量为监控对象,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和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控制,对促进高校高效地利用各类资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企业学习阶段教学质量执行体系涵盖的主要内容有:

(1)企业学习的过程控制。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对学生原始学习记录和学习成果进行把关和评估,包括实习周记、阶段性实习报告和月度总结、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并结合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态度工作表现,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评价。表2为机设专业学生某企业2012年下学期成绩评定表。

表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企业学习阶段成绩评定表

企业名称 学生 学号 企业指导教师 学校指导教师 安全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 产品工艺与设备 企业生产与管理 产品装配与技术服务 产品研发、工艺与制造

成绩评定按照五级制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评分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时间:20 年 月—20 年 月

(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根据各专业企业学习培养方案,建立了企业学习阶段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包含时间进度、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及质量反馈等内容的监控体系;采用企业现场考察、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检查作业课程设计、与企业指导教师访谈、听取企业反馈等方式,参照现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式建立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

四、课程体系重构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难点

“卓越计划”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各实施专业需遵循工程集成与创新特征,根据自身特点重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湖南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以彰显专业传统优势,夯实专业基础,突出制造及工艺为落脚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由低到高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其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知识分层递进,强调工程知识认知规律,从通识知识教育到工程基础知识教育,再到工程专业知识教育和企业知识教育由浅入深地分层次递进。

1.素质能力分群

由通识教育课程到学科基础课程再到专业课程,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知识的工程应用性、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能力素质培养的对应性,将理论课程整合为9个课程群,包括:1~4学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群;2~6学期开设的力学课程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群、控制技术课程群、机械制造课程群、专业拓展课程群、综合素质拓展课程群;7~8学期企业负责的企业培养课程群,以及贯穿大学四年的校企联合开展的综合能力课外培养课程群。

2.理论实践融合

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交互进行,达到“工学交替”的融合效果。

3.人文知识渗透

将广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校内校外贯通

强调校内外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从校内的工程认知教育逐步过渡到企业的工程师职业素质教育。

五、教学方法改革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支撑点

“卓越计划”着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路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程采用了基于问题的小组研讨式教学方法,并开设了创新性实验;“供电工程”等专业课程则采用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方法,在课程开设初期布置了5个供配电工程设计项目,将学生分成10个设计小组,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完成所给项目的设计内容,课程教学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项目设计说明书和图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加强知识应用能力与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高低压电器”等课程教学则采用基于工程实际课题的QQ群课外研讨式教学方法,搭建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学生三方互动平台,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结合,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对接。

六、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点

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专职教师指有工程背景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兼职教师实施聘任制,面向社会、业界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及实际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湖南工程学院建设高水平“卓越计划”师资队伍的措施主要有:

1.提升专职教师工程能力素养

强化工程经历,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派遣中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实施不少于2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选择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对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2.企业指导教师遴选措施到位

在企业学习阶段,学校从企业中聘任具有丰富工程经历、较扎实理论基础和受过大学教育、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与学校派出的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

3.加强“卓越计划”授课教师资质认定

校内教师具备在企业工作5年的工程经历后可优先聘任承担“卓越计划”教学任务。将条件不具备的教师分批次派往合作企业参加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工程实践经验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校企联合运行机制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

一个卓越的工程师必须有在企业接受教育与培养的经历,选择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上能达成共识的企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创新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是关键。

1.基于企业内在需求的利益驱动机制

学校帮助企业逐步解决人才和技术需求,同时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及提高知名度。

2.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

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

3.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合作机制

加强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引导企业将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看做是自己的社会责任,促进校企共同发展。校企双方在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合作开发新课程、合作编写教材、合作授课、合作指导学生实践、合作指导学生企业学习、合作指导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合作建立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合作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八、阶段性成果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激发点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学校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在培养平台、教材建设、教学教研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师生参与“卓越计划”的动力。

1.建立了一批省级以上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学校与湖南东信集团、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协议。其中,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东信集团于2012年6月获批为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学校与这两家企业按照规划要求在实施建设。基地企业高度认同“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积极投入人、财、物培养学生,且为学生提供就业选择、设立奖学金等激励机制。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工程师利用工作空余时间,通过卓越论坛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咨询、答疑,为“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献计献策。

2.积极推进校本教材建设

根据“卓越计划”实施专业教材建设需要,学校制定了校本教材建设的相关原则,对申报者的资质、组成结构、选题要求、过程监控进行了明确。确定《高等数学建模与实验》等6本教材为首批“卓越计划”校本教材建设立项项目。

3.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提高初见端倪

在2012年12月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南赛区暨第二届湖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湖南工程学院选派的以机设卓越班学生为主体的13支参赛队伍在全省25个兄弟院校的142支参赛队的竞技中发挥出色,最终获得9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九、结束语

湖南工程学院将“卓越计划”作为教学改革的火车头,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经过近四年的研讨与实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在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为积极适应国家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2,(1).

[2]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教师法制学习工作计划第7篇

“卓越计划”实施的基本目标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基本方式是校企合作培养。(一)“卓越计划”专业采取“3垣1”培养模式组织教学即校内学习累计3年,企业学习累计1年。采取在校学习3年、在企业累计学习实践1年的“3+1”培养模式,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企业学习包括在企业开设课程、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学生在企业实践可通过顶岗工作,使学生完成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分流程的实践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二)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企业既参与培养方案制定,又参与培养过程,并为学生企业实践学习提供条件保障,让学生在企业学习先进技术、方法和设备等。培养方案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实现课程与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企业学习与校内学习之间各教学环节设计上的无缝对接。“卓越计划”试点班单独组班、单独授课,充分发挥人数少、教学组织灵活、教学方法改革容易实现的优势,大胆尝试以工程实例为背景的案例式、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卓越计划”专业所在学院应为“卓越计划”班配备具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并为每个班级配备专职辅导员。对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采取“边教学、边实践”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尽早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或科研项目,使学生在“做中学”、“研中学”,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培养。“卓越计划”专业学生应实行双导师制,每5名学生配备1名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1名企业指导教师,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实行相对分段、共同指导。校内专业课教师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一年以上在企业实际工作或从事企业科研工作的经历,或取得相应的从事工程施工的资格证书。实际执行中要求为教授上课。

二、我校“卓越计划”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重视程度不够,机构不健全,缺专人负责、缺系统筹划、缺具体措施,有的学院把“卓越计划”专业按常规专业的培养模式组织教学,其优势尚未发挥出来。合作企业、实习实践基地部分专业尚未落实,校企合作培养力度不够。培养方案、特别是企业学习方案尚未完全落实,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合作培养机制不健全。

三“、卓越计划”实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