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3 11:21:47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第1篇

1.东莞地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1.1东莞共享工程的概况与建设目标;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市分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根据国务院、文化部的要求,结合地区实际和图书馆发展趋向,依托全市城乡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镇级基层服务点和村级基层服务点三级网络建设,形成了城市帮助农村、中心带动基层、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1.2如今东莞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从03年开始,东莞市共享工程分中心充分依托东莞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大力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下半年,东莞32个镇(街)图书馆都已经成为基层服务点,实现镇级全覆盖率100%,镇、村两级基层服务点共达到123个。按照国家共享工程中心的要求,我们的基层服务点在硬件设备和服务效果上都已经达到一级标准,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与东莞当地的图书馆之城建设相结合,共同促进,收到良好的效果。

1.3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简介;

东莞地区在行政架构上分为市、镇、村三级,东莞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分中心设在东莞图书馆内)是由市财政资助的公益型事业单位,目前东莞图书馆下属的分馆共有40个(其中镇级分馆26个,村、企业、学校分馆14个)。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东莞打造图书馆之城的目标的实施,总分馆在业务上的往来越来越频繁,使得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密不可分,利用已经成形的总分馆网络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东莞走的是一条有东莞特色的共享工程建设之路。

2.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2.1依托总分馆体系,把镇级图书馆改造成基层服务点;

从2003年起东莞着力构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截至2008年下半年,已经加入总分馆体系成为分馆的图书馆达到40个,镇一级分馆达26个。已经建成的分馆从设备、人员和服务上都符合共享工程的要求。利用好现有的图书馆总分馆网络,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必定事半功倍。东莞的镇(街)共有32个,我们通过对总分馆体系下26个镇(街)图书馆的整改,并对余下未加入总分馆体系的6个镇加以督促并进行适当扶持(举办培训班、现场辅导、搞活动、赠书、赠设备),终于在2007年下半年使得东莞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镇一级覆盖率实现100%。

2.2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向农村推广共享工程;

在建设村级基层服务点过程中,我们发现村基层图书馆的场地、人员素质、设备等都相对落后,如何选做在农村推广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道难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到镇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具有地缘上的优势,他们比较熟悉自己本镇的村和社区的情况,因此,因此我们充分与镇级分馆合作,由他们负责大部分农村基层服务点的推广与建设工作,而我们主要负责最后的验收和支援。

举例:在东莞市常平镇,我们依靠常平分馆的工作人员对本镇的情况了解的优势,把选点、与村委会协商、人员培训、设备配置要求等工作都交由常平馆承担,我们分中心负责验收授牌和监督。截至2008年下半年,常平镇的桥梓村、金美村、下墟村、塘角村、板石村、东田丽园社区等都以加入成为基层服务点(按照当时的要求每个镇要有2个村建成基层点,常平镇超额完成了任务)。另外在此基础上,常平馆还发展了常平勤上集团、常平运城制版厂、常平宝丽美化工公司、常平振兴中学、黄水职业中学、常平第一小学等企业、学校图书馆成为基层服务点,把优秀的文化资源送到企业、学校中去。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建设农村级基层服务点是东莞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来的方法。

2.3以丰富的电子资源为卖点,"推销"共享工程,吸引基层加入成为服务点;

共享工程的建设的目的就是给人民群众带去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新兴的电子资源服务,能很好地祢补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不足,给群众带来新的接受文化资源的方式。东莞分中心拥有着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各类题材的影视资源和课件,30万种电子图书,龙源、维普等电子期刊和各种电子报纸数据库。随着社会的进步,基层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已很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的需求,我们打着"凡是加入成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图书馆,都能免费使用中心的电子资源"的口号,以此来吸引基层积极主动申请加入成为服务点,这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树立了共享工程就是给人们带来丰富文化资源的形象。

3.依托总分馆体系,提升共享工程服务效果;

3.1定期组织培训班,通过考核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由于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以提高人员素质。通过现场培训和每年一次的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给他们介绍文化共享工程概况、数字资源的使用和网上上报系统等,在集中培训时通过上机考试、颁发合格证书等形式加深基层人员对共享工程的重视,从而提升基层服务点的人员素质。

3.2不拘形式,以创新的服务方式服务群众;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由于东莞的情况与西部地区不同。西部地区有专门资金用于购买卫星电视,并利用卫星接受信号播放影视资源的方式开展服务;而位于珠三角的东莞经济较为发达,没有国家资金的扶持,只能依托自身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这是我们东莞的特色之路。由于总分馆体系下,馆与馆之间可实现资源的全市大流通,因此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形式也可以创新,我们的服务形式包括:免费上局域网观看课件、每周末播放热门电影、定期开展巡回展览、光盘外借、电子资源凭证免费使用、开展少儿影视专场、生活知识讲座等等。

4.对东莞共享工程建设的经验总结;

4.1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事实证明,利用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是可行的。传统的图书馆与共享工程服务相结合不但能增加图书馆的魅力,而且避免了文化建设的重复投资,节省人力与财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2共享工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目前,东莞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不足。由于东莞地区经济较发达、休闲方式较多、家庭电脑和有线电视的较普及,所有对图书馆的依赖性不大。绝大多数人在选择文化消遣方式时会优先选择电视、上网等,对于到图书馆利用各种资源的动力不足。此外,共享工程所能提供的电影吸引力不够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4.3对进一步完善共享工程服务的探讨;

在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利用新的方式来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利用东莞地区互联网线路发达的特点,可考虑利用网络来传播共享工程优秀的文化资源,这比现在的光盘播放、硬盘拷贝播放的方式要快得多。所以,我们设想使用IPTV(网络电视)的形式,使广大市民只要能上网,就能随时观看地到共享工程的影视资源。以后无论在家、网吧还是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都可以通过IPTV来点播自己喜欢看的节目。我们期望不久的将来能使用上类似IPTV这样的手段来推进共享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国平.江苏省"共享工程"基层网点的建设与发展[J]新世纪图书馆,2006,(06).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第2篇

论文摘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由文化部、对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宾义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是断形势下构建会共文化服务体系,息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基拙工程。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李工程在基层的建设实践,提出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提出部分解决思路。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创新工程。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文化基础工程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成果的民/心工程。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在基层的实施,文化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那么,其服务功能到底如何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作如下探讨:

1共享工程建设在甚层的实践

澄城县作为全省第一批建成县级支中心的县市之一,图书馆作为工程实施单位,深感责任之重大。2008年10月,在陕西省确定了澄城县为第一批6个县级支中心之一的建设县后,在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澄城县图书馆克难攻关,创造条件,以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一是抓好基础实施建设。面对千疮百孔、年久失修的图书馆大楼,多方筹资12万元,对整个大楼实施维修改造工程,更换安装铝合金门窗269平方米,防盗网160平方米,处理危漏屋面240平方米,内外粉刷2300平方米。二是根据共享工程支中心对电力线路的负荷要求,投资6000元,对原有10千瓦负荷的线路进行了更新,使电力线路负荷能力达到了6o千瓦,确保了动力先行。三是投资4000元,配备了防火、防盗等安防设施。四是投资8000元采购8套办公桌椅,2套公文柜,一套数码打印及扫描设备,使图书馆的基础设施达到实施共享工程的基本要求。

2008年11月上旬工程设备到位后,在陕西省中心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通过20多天的紧张施工、安装、调试,一座投资70余方元,拥有37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系统、书目检索系统、全省联机编目系统、影视播放系统正式为读者提供现代化条件下的信息服务,并于12月28日通过了文化部的验收。

2共享工程的服务在基层的探索

面对现代化的设备,崭新的机房,全体职工的兴奋溢于言表,兴奋之余也感到压力之巨大。面对一项全新的工作任务,一支与现代化服务不相适应的专业技术队伍,一个相对薄弱的经费保障环境,如何使共享工程在地域经济建设、改善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体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真实意义和内在价值。为此,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把拓展共享工程服务领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在工作实践中作了有益的探索。

2.1共享工程的影响力关健在宣传

为了扩大共享工程的影响力,拓展工程的服务领域,2009年3月,澄城县图书馆结合“全县科技之春宣传服务月活动卜,使文化共享工程走出“闺房”走上街头,深人乡村,先后印发宣传资料10000余份,悬挂横幅8条,喷绘宣传板面6块。并与澄城县政府网站、澄城县电视台通力合作,推出消息和介绍共享工程的文章6篇,并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力,把宣传工作的纵深推向农村。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和5月份的图书馆宣传服务周期间,澄城县图书馆把共享工程的宣传再次推向高潮。6月份,澄城县政府督办室在主管县长的带领下,就2008年为民所办十件大事之一的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基层服务点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督导和检查,现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部分政协委员来到县支中心视察;7月份,澄城县人大常委会把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作为专题进行调研,组织部分常委、教科文卫委员,先后来到县支中心和雷家洼柏门村、里庄村等工程覆盖的乡村,就工程建设的进展、设备运行、服务效能等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在肯定了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环节,并就县级支中心日常运转经费的落实问题向县政府提出建议。

作为一项创新工程,通过宣传,共享工程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也同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观注,无疑对工程在全县范围内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2共享工程生命力的关健在服务

共享工程实施的根本宗旨是服务老百姓,这是澄城县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一条主线。群众普遍欢迎,老百姓感到满意,是我们工作应该追求的境界。县支中心建成投运半年来,我们在专业技术力量、日常运行经费紧缺的情况下,结合澄城县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县产业发展大局开展服务。

一是将澄城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及苹果产业发展两大目标作为服务的切人点,在基层服务网络、设备配备不足的情况下,根据两大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特色资源,把省中心下传的《猪病的防治技术》、《怎样办好一个养猪场》、《高致病性猪耳病的防治》、《高产母猪与仔猪的饲养技术》、《奶牛饲养技术》等下载到移动储存设备,再配送到全县10个文化示范村,其他村以光盘刻录形式配送,配以投影巡回播放等方式进行技术支援,并从中、省中心下载了苹果栽培、大棚疏菜等科教片配送到产业发展的重点村组,为提高这些文化信息在全县的覆盖面,为两大产业发展作好技术支撑,有力地促进了两大产业的发展。截止6月底,以移动储存、光盘等形式为基层配送科教片讲座16部(集),电影38部,电视剧4部,戏曲6部,资源总量达到276GB。

二是以电子阅览室为阵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公益文化服务。图书馆电子阅鉴室作为共享工程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以其免费开放、公益服务的开放制度受到了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欢迎。自开放以来,几乎天天人员爆满,到了周末经常出现排队现象。因为是免费开放,就连以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和网络的六七十岁的老人、打工族、农民阶层也成了电子阅览室的常客。这些人群因为初次使用现代信息设备,往往打不开机子,找不到自己想浏览的界面,工作人员就向他们介绍如何使用文化共享工程系列网站,如何查看电子书籍和电子期刊,如何利用共享工程设备欣赏影视戏曲,如何利用共享工程的文化资源学习更多的知识,手把手的教他们使用设备。6月份高、中考来临,我们又开辟服务专区,腾出8台计算机为萃萃学子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成绩查询、录取结果查询等服务。一些家长深有感触的说:“往年查成绩,拿钱在街上排队,往往需要半天,现在共享工程不但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途径,而且免费,政府真的为群众办了一件大实事”。截目六月底,电子阅览室共免费接纳读者共计7000余人次。

三是开展广场文化服务,满足各阶层的文化需求。过去城市流动人口、打工族的文化生活往往是被人们遗忘的,他们不是没有精神文化需求,而是没有满足他们需求的场所。现今共享工程开展的广场文化服务,不但为他们提供了最基本的文化权益保障,而且为盛夏中的城里人提供了户外活动的好去处。半年来,澄城县图书馆利用移动储存设备和投影设备先后开展广场文化服务活动32场次,播放电影、电视剧60多部(集),受益的人口超过6000人次。

2.3共享工程的服务能力关健在队伍

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创新工程。建立一支与共享工程建设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是文化共享工程成败的关键。一个支中心、一个基层服务点的设备使用率如何,资源建设如何,服务功能如何,都要靠人才,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在开展活动之前,常常有较好的想法和策划,但有时却因对设备性能不了解,不掌握操作方法,缺少技术而半途而废。这一问题在基层服务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有些地方,一些工程设备仅仅成为村部的摆设,发挥不了原有的效率,归根结底,这是人才的问题。县支中心的技术人员虽然参加了几次省上的技术培训和远程培训,又对基层服务点的管理人员做了好几次培训,但也只是缓解了一些矛盾,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直接影响到了各级服务点的服务能力。

2.4共享工程的魅力在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

文化共享工程虽然讲的是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但各地的文化传统有所不同,欣赏的角度和需求也有所不同,要做到当地群众喜闻乐见,才能体现工程的价值。所谓喜闻乐见,也就是你的服务的的确确为老百姓解决了生活、生产、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他们才会欢迎。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当地的实际,在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下功夫。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阶层提供相适应的资源服务。特别是在保障农业生产的技术服务上,要根据各地不同的种植、养殖传统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发和配送信息资源,使符合当地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共享工程实施的根本目地在于服务于基层,因此,在资源建设上要充分体现“三贴近”的原则,把着力点、着眼点放在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普通百姓上。要深人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群众需要什么,急需什么。在这一点上,县(市)中心首当其冲。因为他们是最接近基层群众的服务中心,要在科学的、客观的调查基础上,为国家中心和省中心起好参谋作用。目前要加强农业科技知识、农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资源建设,因为它是能给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东西的,帮助他们生产生活的,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资源。要根据全省农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支持各地的支柱产业。要增强大众性和实用性。使我们的文化共享工程切实体现出民心工程的内涵。

3文化共享工程在基层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文化共享工程作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在各地不同程度的取得了进展。特别是试点县、乡、村的群众得到了实惠。但从西部地区看,工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各地重视程度不同,进展不同,效果各异,在工程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还存着不少困难。

3.1一些地方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未将工程建设列人重要议事日程,有效机制尚未形式。由于受地方经济状况的影响,对工程建设缺乏必要的信心。特别是在基层服务点建设中提出的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与有线或数字电视普及工作,与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与农村信息等方面的结合尚处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机制,基层中心处于有所为而不能为的尴尬境地。

3.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许多支中心、基层服务点运行维护经费缺乏保障,直接影响了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文化共享工程为广大人民群众可作的事很多,但都因地方财政状况等因素,得不到正常的经费保障而搁置。就县级支中心的运行经费,省上曾经在工程实施时与有关县市签订了责任书,但至今不少县市的运行经费还是没有着落,致使支中心的运行到了面临停机关门的境地。

3.3人员编制与专业技术队伍的现状堪忧

共享工程支中心一般依托县市公共图书馆而建,而各县市公共图书馆的人员编制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应似的,那就是大家过去常讲的“图书馆是姨老姨少的避风港,轻松领取工资的后花园”。社会普遍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就是借书还书,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因此,达官贵人们就想方设法把子女硬是塞了进去。以澄城图书馆为例,1987年建馆时,下达事业编制4人,现在实有人员13人,而其中仅有本科学历的1人,大专学历(后取)2人,中专学历1人,高中学历1人,其余全为初中学历。这样的人才结构在原来意义上的图书馆工作尚能凑合,但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从事服务工作,无疑远远不够。在现有人员中,学过计算机专业的人数为0,虽然通过继续教育途径取得计算机一级证书的不少,但基本都是“二把刀”,通过培训,基本能适应支中心开机、关机、资源下载、配送等工作,但网络维护、资源建设与开发的人才就无从谈起了。县支中心担负着基层服务网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任务,自身都是“半桶水”,如何培养基层人员呢?所以,县级支中心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是关系到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成败的一项紧迫任务。

在此,建议建立全省统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编制使用制度。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第3篇

1.东莞地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1.1东莞共享工程的概况与建设目标;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市分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根据国务院、文化部的要求,结合地区实际和图书馆发展趋向,依托全市城乡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镇级基层服务点和村级基层服务点三级网络建设,形成了城市帮助农村、中心带动基层、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1.2如今东莞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从03年开始,东莞市共享工程分中心充分依托东莞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大力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下半年,东莞32个镇(街)图书馆都已经成为基层服务点,实现镇级全覆盖率100%,镇、村两级基层服务点共达到123个。按照国家共享工程中心的要求,我们的基层服务点在硬件设备和服务效果上都已经达到一级标准,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与东莞当地的图书馆之城建设相结合,共同促进,收到良好的效果。

1.3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简介;

东莞地区在行政架构上分为市、镇、村三级,东莞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分中心设在东莞图书馆内)是由市财政资助的公益型事业单位,目前东莞图书馆下属的分馆共有40个(其中镇级分馆26个,村、企业、学校分馆14个)。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东莞打造图书馆之城的目标的实施,总分馆在业务上的往来越来越频繁,使得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密不可分,利用已经成形的总分馆网络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东莞走的是一条有东莞特色的共享工程建设之路。

2.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2.1依托总分馆体系,把镇级图书馆改造成基层服务点;

从2003年起东莞着力构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截至2008年下半年,已经加入总分馆体系成为分馆的图书馆达到40个,镇一级分馆达26个。已经建成的分馆从设备、人员和服务上都符合共享工程的要求。利用好现有的图书馆总分馆网络,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必定事半功倍。东莞的镇(街)共有32个,我们通过对总分馆体系下26个镇(街)图书馆的整改,并对余下未加入总分馆体系的6个镇加以督促并进行适当扶持(举办培训班、现场辅导、搞活动、赠书、赠设备),终于在2007年下半年使得东莞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镇一级覆盖率实现100%。

2.2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向农村推广共享工程;

在建设村级基层服务点过程中,我们发现村基层图书馆的场地、人员素质、设备等都相对落后,如何选做在农村推广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道难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到镇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具有地缘上的优势,他们比较熟悉自己本镇的村和社区的情况,因此,因此我们充分与镇级分馆合作,由他们负责大部分农村基层服务点的推广与建设工作,而我们主要负责最后的验收和支援。

举例:在东莞市常平镇,我们依靠常平分馆的工作人员对本镇的情况了解的优势,把选点、与村委会协商、人员培训、设备配置要求等工作都交由常平馆承担,我们分中心负责验收授牌和监督。截至2008年下半年,常平镇的桥梓村、金美村、下墟村、塘角村、板石村、东田丽园社区等都以加入成为基层服务点(按照当时的要求每个镇要有2个村建成基层点,常平镇超额完成了任务)。另外在此基础上,常平馆还发展了常平勤上集团、常平运城制版厂、常平宝丽美化工公司、常平振兴中学、黄水职业中学、常平第一小学等企业、学校图书馆成为基层服务点,把优秀的文化资源送到企业、学校中去。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建设农村级基层服务点是东莞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来的方法。

2.3以丰富的电子资源为卖点,"推销"共享工程,吸引基层加入成为服务点;

共享工程的建设的目的就是给人民群众带去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新兴的电子资源服务,能很好地祢补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不足,给群众带来新的接受文化资源的方式。东莞分中心拥有着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各类题材的影视资源和课件,30万种电子图书,龙源、维普等电子期刊和各种电子报纸数据库。随着社会的进步,基层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已很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的需求,我们打着"凡是加入成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图书馆,都能免费使用中心的电子资源"的口号,以此来吸引基层积极主动申请加入成为服务点,这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树立了共享工程就是给人们带来丰富文化资源的形象。

3.依托总分馆体系,提升共享工程服务效果;

3.1定期组织培训班,通过考核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由于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以提高人员素质。通过现场培训和每年一次的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给他们介绍文化共享工程概况、数字资源的使用和网上上报系统等,在集中培训时通过上机考试、颁发合格证书等形式加深基层人员对共享工程的重视,从而提升基层服务点的人员素质。

3.2不拘形式,以创新的服务方式服务群众;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由于东莞的情况与西部地区不同。西部地区有专门资金用于购买卫星电视,并利用卫星接受信号播放影视资源的方式开展服务;而位于珠三角的东莞经济较为发达,没有国家资金的扶持,只能依托自身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这是我们东莞的特色之路。由于总分馆体系下,馆与馆之间可实现资源的全市大流通,因此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形式也可以创新,我们的服务形式包括:免费上局域网观看课件、每周末播放热门电影、定期开展巡回展览、光盘外借、电子资源凭证免费使用、开展少儿影视专场、生活知识讲座等等。

4.对东莞共享工程建设的经验总结;

4.1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事实证明,利用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是可行的。传统的图书馆与共享工程服务相结合不但能增加图书馆的魅力,而且避免了文化建设的重复投资,节省人力与财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2共享工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目前,东莞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不足。由于东莞地区经济较发达、休闲方式较多、家庭电脑和有线电视的较普及,所有对图书馆的依赖性不大。绝大多数人在选择文化消遣方式时会优先选择电视、上网等,对于到图书馆利用各种资源的动力不足。此外,共享工程所能提供的电影吸引力不够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4.3对进一步完善共享工程服务的探讨;

在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利用新的方式来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利用东莞地区互联网线路发达的特点,可考虑利用网络来传播共享工程优秀的文化资源,这比现在的光盘播放、硬盘拷贝播放的方式要快得多。所以,我们设想使用IPTV(网络电视)的形式,使广大市民只要能上网,就能随时观看地到共享工程的影视资源。以后无论在家、网吧还是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都可以通过IPTV来点播自己喜欢看的节目。我们期望不久的将来能使用上类似IPTV这样的手段来推进共享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国平.江苏省"共享工程"基层网点的建设与发展[J]新世纪图书馆,2006,(06).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第4篇

【关键词】山区;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2

一、文化共享工程概述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推动文化建设的惠民工程,也是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创新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工程网络体系,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它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对于打破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状况、缩小城乡差别、培养新型农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西部,于1994年9月设立地级市,是经济欠发达山区市。云浮市图书馆新馆于2009年1月建成,并向广大读者免费开放。同年,文化共享工程云浮市级支中心成立,设立了电子阅览室,向读者免费开放。

二、 山区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受到制约

文化共享工程自实施以来,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被党和国家领导喻为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之后我国文化建设的“二号工程”。①2007年,广东省财政拨款40万元,云浮市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用于文化共享工程云浮市级支中心建设。2009年1月,云浮市图书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之际,文化共享工程云浮市级支中心也顺利建成,建立了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面积200平方米,配套电脑31台,阅览座位30个,年均接待读者12000人次。次年,建立了“云浮数字文化网”,读者通过登录该网站,即可阅读10多万册电子图书。由于市图书馆每年的业务经费只有30万元,其中购书经费、读书活动经费、设备维护经费占28万元,用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方面的经费只有2万元。由于资金缺少,导致有些设备不到位或者设备数量太少,文化共享工程业务发展缓慢。

(二)专业人才缺乏,文化共享工程业务工作难以开展

文化共享工程主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传输信息资源,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这就需要一支精悍的队伍能够随时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②云浮市图书馆人员编制少,专业人才奇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更是微乎其微。市图书馆现有编制16个,在职职工14人。在职工作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只有1人,占总数的1%;本科学历的只有5人,占总数的36%;中级职称的也只有5人,占总数的36%;副高职称的人员,一个也没有。在文化共享工程方面,由于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导致数据库建设、基层培训辅导、电子资源服务等工作难以开展,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共享工程的社会效益没有发挥出来。

(三) 宣传力度不足,读者对文化共享工程知之甚少

云浮市图书馆位于市区府前路天马行政中心区内,离市中心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群集中的地方约2公里,广大读者前来图书馆读书学习很不方便。2013年12月,市图书馆开展了文化共享工程群众认知度问卷调查,从没听说过文化共享工程的被调查者约占25%,而这些被调查者绝大部分是到文化活动中心或图书馆参加活动的人,如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调查,不知道文化共享工程的人员比例还要大得多。更有甚者,对文化共享工程也仅仅是听说而已的人占37.8%,从未使用过文化共享工程资源的人占到59.2%,使用率偏低导致文化共享工程资源的极大浪费。对云浮市文化共享工程工作感到满意的被调查者占58.1%,1/3的被调查者认为文化共享工程需要加大资源和服务的宣传。受经费和人员的制约,现在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还很不够,仅停留在图书馆网站和工作人员的介绍等层面,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方式过于简单。

三、 山区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促进文化共享工程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共享的主体是全社会,那么,共建的主体则首推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因此,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共享工程的成败、进度与质量。③各级党政领导、相关责任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把它作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文化惠民”的重要手段,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投入方面,既要争取市级财政支持,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资金、运行维护经费和收集特色文化资源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经费落实到位,促进文化共享工程持续健康发展;又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补助经费,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升级,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使文化共享工程的社会效益真正发挥出来。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上,根据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着力建设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普通百姓的传统文化、科技知识、农村生产生活等资源,建设一批能够满足群众需要的讲座、戏曲、图书、电影等专题资源库。增强信息的大众性、实用性,进一步增强共享工程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二)建立一支机制和体制都适应共享工程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对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作用。④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切入点,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立足现有人员的实际,积极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引进人才的办法,吸收大专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进一步充实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人才队伍。与此同时,需要改革现有“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确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制度。一是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和岗位聘任制。以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切实解决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问题,鼓励职工不断进步。二是实行竞争上岗,让人才脱颖而出。图书馆各个岗位,无论是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还是工勤岗位,在职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聘用;招聘人员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考试,择优录用。三是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图书馆应该重视职工的继续教育,学习图书馆业务新知识,给职工学习提高的机会。

(三) 加大宣传与推广,让文化共享工程深入千家万户

必须广泛宣传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的作用与意义的重要性,并让各级领导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⑤ 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增加文化共享工程的知名度,提高文化共享工程的利用率。一要用鲜明突出的方式,利用标语、标牌、网络、媒体等多途径告知所有的读者,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是供广大读者免费使用的。二是要主动出击,走进学校,走进社区,依靠学校和社区组织,发动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文化共享工程。山区公共图书馆可以与本地的中小学校合作办讲座,这样既能扩大文化共享工程的影响力,又能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丰富课余生活,对学校教学工作是一个有益补充,容易得到学校的理解和支持。三要寻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让上级领导更好地了解文化共享工程是做什么的,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图书馆事业的价值所在,也对图书馆争取办馆经费大有裨益。四要联系新闻媒体,加强与地方媒体之间的合作,争取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宣传。

(四)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扩大文化信息服务的覆盖面

要实现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目标,搞好服务工作是关键。各级基层中心、服务点工作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明确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采取阵地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的形式,扩大服务范围;要用大规模集中服务降低服务成本,扩大受众面,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依托各类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知识讲座、技能培训和信息咨询,提高农民群众的职业技能和致富能力;要采取多种方式,在基层广大群众中普及文化共享工程相关知识,让群众了解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内容,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以便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与知识。通过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将优秀的文化信息源源不断传输到基层群众中,解决部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获取信息难的问题,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文化共享工程丰富的农村生产生活、农业科技知识、医疗保健知识,可为农民致富提供有效的信息保障。许多地方依托共享工程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农民工培训、再就业培训等,提高了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基层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注释】 (1) 许新龙:《加快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甘肃科技》,2009年第21期。

(2)梁照月、何淼、陈伟:《陕西省文化信息共享资源实施现状调研及发展对策思考》,《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年第4期。

(3)方卫平:《关于加快宁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3期。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文章就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问题,对明确资源建设的定位、理解与掌握管理应用系统的功能、进行资源组织和解决资源使用权问题进行了探讨。

    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广西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对广西先进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传播和利用是文化建设与时俱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表现。这对扭转农村和贫困地区文化信息资源的匾乏状况.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资源建设和利用是核心和灵魂是共享工程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衡量文化共享工程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没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广西在努力做好共享工程各级服务网点建设的同时,把资源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总结建设的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共享工程资源建设。

1明确资源建设的定位

    广西位于祖国南疆,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和大西南地区的交汇地带,与东南亚内陆相交,是联系中国和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和大西南出海通道。广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族生态和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世界级的自然山水风光等旅游资源珍稀可贵,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广西又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汉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汇处,文化的吸纳和辐射空间广阔。这些为我们参与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提供了极有利的基础条件。

    为了有序地开展资源建设避免重复我们在资源建设中始终把握着一个准确的定位正确地处理好国家中心与省级分中心资源建设的关系,实行适应需求、有效建设的原则。在国家共拿工程资源建设的框架下将建设的重点放在突出广西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资源建设上精心策划、精心选题,寻找亮点创造性地开展资源建设形成广西特色和品牌。对于基础信息资源和共性资源建设,我们的原则是采取与国家中心共享的方式,以达到集中精力,集中优势,多快好省,高效率进行资源建设的目的。

    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思路是,以现己形成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工作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将原有其它系统建立的数据库资源按国家中心的相关标准逐步进行整合,为全国共享创造条件,广西图书馆于2006年实现了trs全文数据库向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的数据迁移:另一方面对新建数字资源,以广西文化系统可控资源为主,建立舞台艺术、图书馆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资源;建立适合广西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实用技术、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学习以及大众生活、社会教育密切相关的资源。突出广西地方特色,使广西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成为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充分理解与掌握应用系统的功能

    在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对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理解和应用对于资源建设的构成和质t至关重要。在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我们对数字资源建设的理解是相关群的概念而不是多个数字资源简单的堆砌;对一条数据的理解不是平面的、独立的而是能体现知识的立体结构、有机关联的。基于这种工作思路我们在资源建设中始终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相结合一直采用由共享工程国家中心推荐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

    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是国家图书馆开发研制应用于”中国实验型数字图书馆“的系统平台,该项目2005年获得文化部创新奖。系统由资源建设体系、用户服务体系和资源管理体系组成是一个体系完整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图书馆等单位对数字信息加工、提供利用和管理的需要。该系统数据资源建设以国际元数据标准为基础制定了统一的数字数据著录标准同时采用了标准的xml文件格式使数据加工达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将各馆物理上分散的数字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加工和存储体现出良好的知识结构性。该系统采用灵活直观的树型数据库结构模式可使数据加工中体现出一条数据的各个层面和与其它数据相互之间的关系。使读者检索到一条数据时可获得一批相关的数据体现出知识的立体结构性。该系统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资源加工中可实现自动标引、自动分类、主题词自动提取等功能并能快速将加工好的信息资源送上互联网为读者提供服务。该絮统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仅支持大馆进行大规模的数字资源建设,也可在中小馆中用于规模不大的数字资源加工和组织并可在不同类型的服务器上使用。

    通过4年多的实践我们认真理解系统的基本思想和资源库之间的关系掌握实现系统功能技巧灵活有效的加以应用。目前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两个省级中心和南宁、柳州市分中心利用该系统共建立了20多个数字资源库并建立起了各库之间的相关关系实现数据间的链接和跨库检索。具体数据尽可能地体现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丰富数据的内容增强可读性。同时还可根据共享工程资源利用的需要对数据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不同主题的资源提供利用。如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中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就利用资源库中的相关数据共同组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专题栏目。

    2006年,我们在文化厅的指导下利用该系统异地检索的功能完成了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与南宁、柳州市图书馆共同打造的广西共享工程元数据检索平台建设将广西共享工程元数据分别存放在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的服务器上对象数据分别存于各参加馆的服务器上实现了两个省中心和两个市级分中心,南宁、柳州和桂林三地的资源共享读者通过一个界面就可检索四馆三地的资源在省区共享工程资源利用中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3精心进行资源组织

    利用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进行资源加工资源的组织是一个重要内容。要体现数字资源的知识网状立体结构资源的组织的理念不仅是建一个库的问题而应是如何建立一个主题资源群体的问题。一个主题资源的构成是由一个主库和若干个辅库组成的屯主库与辅库的关系是根据将要建立的主题资源来确定的。并且主库与辅库也是相对而言的。

    如:”文化旅游”主体资源是以景区景点库为主库,与建筑、民俗、人物、作品事件、土特产等库相关联组成文化旅游主题资源:“广西文物”主题资源是以文物库为主库与作品、事件和机构等库相关联组成的。一广西舞台艺术”主题资源是以作品库为主库与人物、事件、机构和景区景点等库相关联组成的。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建立“文化旅游”主题资源时景区景点库为主库其它为辅库:而建立”广西舞台艺术“时作品库就成为主库其它库与之相关联。因此在主题资源建立时就必需确定该主题资源与其它资源库的相关关系。

    在资源建设中我们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源建设要做到科学规划充分考虑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广西我们针对两个省中心和市级分中心的实际情况确定资源建设以各自的地域文化、资源厚度为背景作好资源建设的分工界定分工协调打造各自的精品资源,并加以整合形成覆盖全区的广西特色的品牌资源。二是精心策划认真组织。要分析好确定的主题资源建设内容和相关资源编写好资源建设角本确定元数据结构。数据制作遵循国家中心制定和推广的标准规范认真做好数字资源采集、录入、编辑、审校等工作确保录入数据的质量。

    另外我们还根据不同资源库和数据所反映的主题设计确定不同的显示模板丰富数据的个性化。通过不同的网页设计将资源整合推荐出来使资源丰富多彩。

4重视版权,依法进行资源建设

    文化共享工程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手段,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必须高度重视资源建设中的版权问题,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采取有效的方式妥善解决资源使用问题,避免因版权问题影响共享工程资源的正常建设和利用。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解决版权的使用问题:

    (1 )资源收集与整合。在资源建设中对于资源的收集我们主要采用三种方式进行:一是注重平时的积累,我们利用公务活动、基层辅导和外出旅游等机会深入到广西各景区、景点和各有关活动现场等进行自主现场拍摄照片、视频和文本资料的采集;二是收集网络上公开、不涉及版权问题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三是对馆藏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汇编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建立了集资源采集和制作体系形成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资源。如广西桂林图书馆制作的“古东秋行”(视频)“桂林的雪”(视频),“南宁市图书馆的”老农家”等数据。

    (2)通过举办活动获得资源使用许可。有目的的通过图书馆组织的各种活动组织资源与活动参与者签定资源使用协议书。如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举办的‘’八桂讲坛“和“桂海讲坛“都事先与讲座主讲人签定资源使用协议,包括图书馆举办的flash科普动画制作大赛、摄影赛、演讲赛、读书征文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解决这些活动作品资源的使用权问题,获得了一批品质优良、内容丰富的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

    (3 )通过合作获得资源。广西图书馆加强对正在实施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所形成的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合,通过广西文化厅获得了一批广西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资源;2006年8月,在合作互惠的基础上与广西文化音像出版社签定了合作协议获得了大批广西舞台艺术资源,此外,目前还正在文化厅的协调下收集和解决“八桂群星奖“和广西文物的资源问题。广西桂林图书馆与桂林市科普联合作建设“桂林科普平台‘’,具体负责桂林市科普联有关资源的制作与加工获得了一批农业科技和科普资源:还通过征集方式从桂林电视台获得了一批地方电视专题片。

    (4)力争与相关单位和个人协商获取资源使用权。我们已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准备与共享工程合作单位,如广电、教育和新闻出版等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协商资源使用权问题。

    广西实施共享工程建设以来,充分发挥全国独有的两个省级中心的优势本着分工协调、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突出地方特色、有效建设的原则狠抓不懈地开展资源建设。两个省级中心都建立了专门负责资源加工制作的部门,使资源制作加工持续有效进行。特别是2005年后我们按’‘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大纲’‘的要求,加大了资源建设的力度。广西利用国家管理中心提供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搭建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和服务平台制作了广西舞台艺术、广西旅游、广西文物、广西科普、广西人物、广西农业广西政策法规、广西地方文献等地方性、民族性主题数字资源253gb。其中广西图书馆数据35223条、图片15657幅、音视频374部数据量1246日;广西桂林图书馆数据20073条图片103487幅、视频854部,总容量129gb。

    南宁和柳州两个市级分中心也利用国家中心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进行数字资源制作并已制作了南宁国际民歌节、南宁印象、广西少数民族和柳宗元文献等资源。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第6篇

论文摘要:文章就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问题,对明确资源建设的定位、理解与掌握管理应用系统的功能、进行资源组织和解决资源使用权问题进行了探讨。

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广西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对广西先进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传播和利用是文化建设与时俱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表现。这对扭转农村和贫困地区文化信息资源的匾乏状况.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资源建设和利用是核心和灵魂是共享工程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衡量文化共享工程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没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广西在努力做好共享工程各级服务网点建设的同时,把资源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总结建设的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共享工程资源建设。

1明确资源建设的定位

广西位于祖国南疆,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和大西南地区的交汇地带,与东南亚内陆相交,是联系中国和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和大西南出海通道。广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族生态和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世界级的自然山水风光等旅游资源珍稀可贵,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广西又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汉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汇处,文化的吸纳和辐射空间广阔。这些为我们参与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提供了极有利的基础条件。

为了有序地开展资源建设避免重复我们在资源建设中始终把握着一个准确的定位正确地处理好国家中心与省级分中心资源建设的关系,实行适应需求、有效建设的原则。在国家共拿工程资源建设的框架下将建设的重点放在突出广西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资源建设上精心策划、精心选题,寻找亮点创造性地开展资源建设形成广西特色和品牌。对于基础信息资源和共性资源建设,我们的原则是采取与国家中心共享的方式,以达到集中精力,集中优势,多快好省,高效率进行资源建设的目的。

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思路是,以现己形成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工作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将原有其它系统建立的数据库资源按国家中心的相关标准逐步进行整合,为全国共享创造条件,广西图书馆于2006年实现了trs全文数据库向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的数据迁移:另一方面对新建数字资源,以广西文化系统可控资源为主,建立舞台艺术、图书馆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资源;建立适合广西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实用技术、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学习以及大众生活、社会教育密切相关的资源。突出广西地方特色,使广西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成为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充分理解与掌握应用系统的功能

在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对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理解和应用对于资源建设的构成和质t至关重要。在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我们对数字资源建设的理解是相关群的概念而不是多个数字资源简单的堆砌;对一条数据的理解不是平面的、独立的而是能体现知识的立体结构、有机关联的。基于这种工作思路我们在资源建设中始终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相结合一直采用由共享工程国家中心推荐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

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是国家图书馆开发研制应用于”中国实验型数字图书馆“的系统平台,该项目2005年获得文化部创新奖。系统由资源建设体系、用户服务体系和资源管理体系组成是一个体系完整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图书馆等单位对数字信息加工、提供利用和管理的需要。该系统数据资源建设以国际元数据标准为基础制定了统一的数字数据著录标准同时采用了标准的xml文件格式使数据加工达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将各馆物理上分散的数字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加工和存储体现出良好的知识结构性。该系统采用灵活直观的树型数据库结构模式可使数据加工中体现出一条数据的各个层面和与其它数据相互之间的关系。使读者检索到一条数据时可获得一批相关的数据体现出知识的立体结构性。该系统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资源加工中可实现自动标引、自动分类、主题词自动提取等功能并能快速将加工好的信息资源送上互联网为读者提供服务。该絮统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仅支持大馆进行大规模的数字资源建设,也可在中小馆中用于规模不大的数字资源加工和组织并可在不同类型的服务器上使用。

通过4年多的实践我们认真理解系统的基本思想和资源库之间的关系掌握实现系统功能技巧灵活有效的加以应用。目前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两个省级中心和南宁、柳州市分中心利用该系统共建立了20多个数字资源库并建立起了各库之间的相关关系实现数据间的链接和跨库检索。具体数据尽可能地体现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丰富数据的内容增强可读性。同时还可根据共享工程资源利用的需要对数据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不同主题的资源提供利用。如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中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就利用资源库中的相关数据共同组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专题栏目。

2006年,我们在文化厅的指导下利用该系统异地检索的功能完成了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与南宁、柳州市图书馆共同打造的广西共享工程元数据检索平台建设将广西共享工程元数据分别存放在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的服务器上对象数据分别存于各参加馆的服务器上实现了两个省中心和两个市级分中心,南宁、柳州和桂林三地的资源共享读者通过一个界面就可检索四馆三地的资源在省区共享工程资源利用中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3精心进行资源组织

利用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进行资源加工资源的组织是一个重要内容。要体现数字资源的知识网状立体结构资源的组织的理念不仅是建一个库的问题而应是如何建立一个主题资源群体的问题。一个主题资源的构成是由一个主库和若干个辅库组成的屯主库与辅库的关系是根据将要建立的主题资源来确定的。并且主库与辅库也是相对而言的。

如:”文化旅游”主体资源是以景区景点库为主库,与建筑、民俗、人物、作品事件、土特产等库相关联组成文化旅游主题资源:“广西文物”主题资源是以文物库为主库与作品、事件和机构等库相关联组成的。一广西舞台艺术”主题资源是以作品库为主库与人物、事件、机构和景区景点等库相关联组成的。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建立“文化旅游”主题资源时景区景点库为主库其它为辅库:而建立”广西舞台艺术“时作品库就成为主库其它库与之相关联。因此在主题资源建立时就必需确定该主题资源与其它资源库的相关关系。

在资源建设中我们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源建设要做到科学规划充分考虑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广西我们针对两个省中心和市级分中心的实际情况确定资源建设以各自的地域文化、资源厚度为背景作好资源建设的分工界定分工协调打造各自的精品资源,并加以整合形成覆盖全区的广西特色的品牌资源。二是精心策划认真组织。要分析好确定的主题资源建设内容和相关资源编写好资源建设角本确定元数据结构。数据制作遵循国家中心制定和推广的标准规范认真做好数字资源采集、录入、编辑、审校等工作确保录入数据的质量。

另外我们还根据不同资源库和数据所反映的主题设计确定不同的显示模板丰富数据的个性化。通过不同的网页设计将资源整合推荐出来使资源丰富多彩。

4重视版权,依法进行资源建设

文化共享工程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手段,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必须高度重视资源建设中的版权问题,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采取有效的方式妥善解决资源使用问题,避免因版权问题影响共享工程资源的正常建设和利用。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解决版权的使用问题:

(1 )资源收集与整合。在资源建设中对于资源的收集我们主要采用三种方式进行:一是注重平时的积累,我们利用公务活动、基层辅导和外出旅游等机会深入到广西各景区、景点和各有关活动现场等进行自主现场拍摄照片、视频和文本资料的采集;二是收集网络上公开、不涉及版权问题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三是对馆藏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汇编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建立了集资源采集和制作体系形成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资源。如广西桂林图书馆制作的“古东秋行”(视频)“桂林的雪”(视频),“南宁市图书馆的”老农家”等数据。

(2)通过举办活动获得资源使用许可。有目的的通过图书馆组织的各种活动组织资源与活动参与者签定资源使用协议书。如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举办的‘’八桂讲坛“和“桂海讲坛“都事先与讲座主讲人签定资源使用协议,包括图书馆举办的flash科普动画制作大赛、摄影赛、演讲赛、读书征文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解决这些活动作品资源的使用权问题,获得了一批品质优良、内容丰富的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

(3 )通过合作获得资源。广西图书馆加强对正在实施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所形成的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合,通过广西文化厅获得了一批广西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资源;2006年8月,在合作互惠的基础上与广西文化音像出版社签定了合作协议获得了大批广西舞台艺术资源,此外,目前还正在文化厅的协调下收集和解决“八桂群星奖“和广西文物的资源问题。广西桂林图书馆与桂林市科普联合作建设“桂林科普平台‘’,具体负责桂林市科普联有关资源的制作与加工获得了一批农业科技和科普资源:还通过征集方式从桂林电视台获得了一批地方电视专题片。

(4)力争与相关单位和个人协商获取资源使用权。我们已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准备与共享工程合作单位,如广电、教育和新闻出版等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协商资源使用权问题。

广西实施共享工程建设以来,充分发挥全国独有的两个省级中心的优势本着分工协调、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突出地方特色、有效建设的原则狠抓不懈地开展资源建设。两个省级中心都建立了专门负责资源加工制作的部门,使资源制作加工持续有效进行。特别是2005年后我们按’‘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大纲’‘的要求,加大了资源建设的力度。广西利用国家管理中心提供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搭建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和服务平台制作了广西舞台艺术、广西旅游、广西文物、广西科普、广西人物、广西农业广西政策法规、广西地方文献等地方性、民族性主题数字资源253gb。其中广西图书馆数据35223条、图片15657幅、音视频374部数据量1246日;广西桂林图书馆数据20073条图片103487幅、视频854部,总容量129gb。

南宁和柳州两个市级分中心也利用国家中心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进行数字资源制作并已制作了南宁国际民歌节、南宁印象、广西少数民族和柳宗元文献等资源。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第7篇

论文摘要:文章就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问题,对明确资源建设的定位、理解与掌握管理应用系统的功能、进行资源组织和解决资源使用权问题进行了探讨。

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广西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对广西先进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传播和利用是文化建设与时俱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表现。这对扭转农村和贫困地区文化信息资源的匾乏状况.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资源建设和利用是核心和灵魂是共享工程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衡量文化共享工程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没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广西在努力做好共享工程各级服务网点建设的同时,把资源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总结建设的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共享工程资源建设。

1明确资源建设的定位

广西位于祖国南疆,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和大西南地区的交汇地带,与东南亚内陆相交,是联系中国和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和大西南出海通道。广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族生态和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世界级的自然山水风光等旅游资源珍稀可贵,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广西又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汉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汇处,文化的吸纳和辐射空间广阔。这些为我们参与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提供了极有利的基础条件。

为了有序地开展资源建设避免重复我们在资源建设中始终把握着一个准确的定位正确地处理好国家中心与省级分中心资源建设的关系,实行适应需求、有效建设的原则。在国家共拿工程资源建设的框架下将建设的重点放在突出广西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资源建设上精心策划、精心选题,寻找亮点创造性地开展资源建设形成广西特色和品牌。对于基础信息资源和共性资源建设,我们的原则是采取与国家中心共享的方式,以达到集中精力,集中优势,多快好省,高效率进行资源建设的目的。

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思路是,以现己形成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工作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将原有其它系统建立的数据库资源按国家中心的相关标准逐步进行整合,为全国共享创造条件,广西图书馆于2006年实现了TRS全文数据库向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的数据迁移:另一方面对新建数字资源,以广西文化系统可控资源为主,建立舞台艺术、图书馆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资源;建立适合广西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实用技术、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学习以及大众生活、社会教育密切相关的资源。突出广西地方特色,使广西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成为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充分理解与掌握应用系统的功能

在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对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理解和应用对于资源建设的构成和质t至关重要。在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我们对数字资源建设的理解是相关群的概念而不是多个数字资源简单的堆砌;对一条数据的理解不是平面的、独立的而是能体现知识的立体结构、有机关联的。基于这种工作思路我们在资源建设中始终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相结合一直采用由共享工程国家中心推荐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

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是国家图书馆开发研制应用于”中国实验型数字图书馆“的系统平台,该项目2005年获得文化部创新奖。系统由资源建设体系、用户服务体系和资源管理体系组成是一个体系完整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图书馆等单位对数字信息加工、提供利用和管理的需要。该系统数据资源建设以国际元数据标准为基础制定了统一的数字数据著录标准同时采用了标准的XML文件格式使数据加工达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将各馆物理上分散的数字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加工和存储体现出良好的知识结构性。该系统采用灵活直观的树型数据库结构模式可使数据加工中体现出一条数据的各个层面和与其它数据相互之间的关系。使读者检索到一条数据时可获得一批相关的数据体现出知识的立体结构性。该系统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资源加工中可实现自动标引、自动分类、主题词自动提取等功能并能快速将加工好的信息资源送上互联网为读者提供服务。该絮统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仅支持大馆进行大规模的数字资源建设,也可在中小馆中用于规模不大的数字资源加工和组织并可在不同类型的服务器上使用。

通过4年多的实践我们认真理解系统的基本思想和资源库之间的关系掌握实现系统功能技巧灵活有效的加以应用。目前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两个省级中心和南宁、柳州市分中心利用该系统共建立了20多个数字资源库并建立起了各库之间的相关关系实现数据间的链接和跨库检索。具体数据尽可能地体现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丰富数据的内容增强可读性。同时还可根据共享工程资源利用的需要对数据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不同主题的资源提供利用。如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中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就利用资源库中的相关数据共同组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专题栏目。

2006年,我们在文化厅的指导下利用该系统异地检索的功能完成了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与南宁、柳州市图书馆共同打造的广西共享工程元数据检索平台建设将广西共享工程元数据分别存放在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的服务器上对象数据分别存于各参加馆的服务器上实现了两个省中心和两个市级分中心,南宁、柳州和桂林三地的资源共享读者通过一个界面就可检索四馆三地的资源在省区共享工程资源利用中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3精心进行资源组织

利用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进行资源加工资源的组织是一个重要内容。要体现数字资源的知识网状立体结构资源的组织的理念不仅是建一个库的问题而应是如何建立一个主题资源群体的问题。一个主题资源的构成是由一个主库和若干个辅库组成的屯主库与辅库的关系是根据将要建立的主题资源来确定的。并且主库与辅库也是相对而言的。

如:”文化旅游”主体资源是以景区景点库为主库,与建筑、民俗、人物、作品事件、土特产等库相关联组成文化旅游主题资源:“广西文物”主题资源是以文物库为主库与作品、事件和机构等库相关联组成的。一广西舞台艺术”主题资源是以作品库为主库与人物、事件、机构和景区景点等库相关联组成的。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建立“文化旅游”主题资源时景区景点库为主库其它为辅库:而建立”广西舞台艺术“时作品库就成为主库其它库与之相关联。因此在主题资源建立时就必需确定该主题资源与其它资源库的相关关系。

在资源建设中我们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源建设要做到科学规划充分考虑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广西我们针对两个省中心和市级分中心的实际情况确定资源建设以各自的地域文化、资源厚度为背景作好资源建设的分工界定分工协调打造各自的精品资源,并加以整合形成覆盖全区的广西特色的品牌资源。二是精心策划认真组织。要分析好确定的主题资源建设内容和相关资源编写好资源建设角本确定元数据结构。数据制作遵循国家中心制定和推广的标准规范认真做好数字资源采集、录入、编辑、审校等工作确保录入数据的质量。

另外我们还根据不同资源库和数据所反映的主题设计确定不同的显示模板丰富数据的个性化。通过不同的网页设计将资源整合推荐出来使资源丰富多彩。

4重视版权,依法进行资源建设

文化共享工程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手段,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必须高度重视资源建设中的版权问题,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采取有效的方式妥善解决资源使用问题,避免因版权问题影响共享工程资源的正常建设和利用。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解决版权的使用问题:

(1 )资源收集与整合。在资源建设中对于资源的收集我们主要采用三种方式进行:一是注重平时的积累,我们利用公务活动、基层辅导和外出旅游等机会深入到广西各景区、景点和各有关活动现场等进行自主现场拍摄照片、视频和文本资料的采集;二是收集网络上公开、不涉及版权问题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三是对馆藏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汇编整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建立了集资源采集和制作体系形成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资源。如广西桂林图书馆制作的“古东秋行”(视频)“桂林的雪”(视频),“南宁市图书馆的”老农家”等数据。

(2)通过举办活动获得资源使用许可。有目的的通过图书馆组织的各种活动组织资源与活动参与者签定资源使用协议书。如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举办的‘’八桂讲坛“和“桂海讲坛“都事先与讲座主讲人签定资源使用协议,包括图书馆举办的Flash科普动画制作大赛、摄影赛、演讲赛、读书征文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解决这些活动作品资源的使用权问题,获得了一批品质优良、内容丰富的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

(3 )通过合作获得资源。广西图书馆加强对正在实施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所形成的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合,通过广西文化厅获得了一批广西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资源;2006年8月,在合作互惠的基础上与广西文化音像出版社签定了合作协议获得了大批广西舞台艺术资源,此外,目前还正在文化厅的协调下收集和解决“八桂群星奖“和广西文物的资源问题。广西桂林图书馆与桂林市科普联合作建设“桂林科普平台‘’,具体负责桂林市科普联有关资源的制作与加工获得了一批农业科技和科普资源:还通过征集方式从桂林电视台获得了一批地方电视专题片。

(4)力争与相关单位和个人协商获取资源使用权。我们已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准备与共享工程合作单位,如广电、教育和新闻出版等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协商资源使用权问题。

广西实施共享工程建设以来,充分发挥全国独有的两个省级中心的优势本着分工协调、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突出地方特色、有效建设的原则狠抓不懈地开展资源建设。两个省级中心都建立了专门负责资源加工制作的部门,使资源制作加工持续有效进行。特别是2005年后我们按’‘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大纲’‘的要求,加大了资源建设的力度。广西利用国家管理中心提供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搭建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和服务平台制作了广西舞台艺术、广西旅游、广西文物、广西科普、广西人物、广西农业广西政策法规、广西地方文献等地方性、民族性主题数字资源253GB。其中广西图书馆数据35223条、图片15657幅、音视频374部数据量1246日;广西桂林图书馆数据20073条图片103487幅、视频854部,总容量129GB。

南宁和柳州两个市级分中心也利用国家中心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进行数字资源制作并已制作了南宁国际民歌节、南宁印象、广西少数民族和柳宗元文献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