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银行创城工作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3-10 15:00:18
银行创城工作总结

银行创城工作总结第1篇

【关键词】中型股份制 商业银行 城镇化建设 对策

党的十大报告对城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报告指出了今后城镇化建设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党的十报告可知,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银行金融机构的不断支持,由于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要差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对于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如何通过在支持城镇化建设中更好地获取利润、提高竞争力,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相关数据对比

截至2013年4月末,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138.3万亿元。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4月份总资产额为256.0万亿元,比往年同期增长30.1%,在银行金融机构中所占比例为18.5%;总负责额为241.8万亿元,比往年同期增长30.7%,在银行金融机构中所占比例为18.7%。大型商业银行4月份总资产额为593.5万亿元,比往年同期增长8.7%,在银行金融机构中所占比例为42.9%;总负责额为551.3万亿元,比往年同期增长8.7%,在银行金融机构中所占比例为42.7%。,具体情况如下表:

通过表1可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其总资产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所占比重中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的,因而对于中型股份制商业来说,在制定关于支持城镇化建设时其对策要具有针对性。

二、加强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抓准切入点,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把握金融需求呈多样化趋势,加强与证券、保险、投资基金行业之间的合作,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金融需求。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网络结算与服务、股票质押贷款、证券资金结算、资产管理、财务顾问、投资银行业务、基金托管、代收保险费、代支保险金、代销保险产品等业务领域,增加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更要适应金融需求个性化发展趋势,就必须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个性化金融服务的能力。

(二)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实现信贷多样化

商业金融机构要加大面向城镇服务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和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对服务业重点项目、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提供资金扶持。关注并支持副中心城市发展新兴服务业、高端服务业,满足其他县城、小城市试点镇、中心镇服务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积极发展文化金融,着力加大对文化创意业、影视服务业、新闻出版业、数字内容与动漫业等重点文化产业的信贷投放,突出对文化龙头骨干企业、文化产业园区的资金支持,积极推广商标权、著作权、影视版权和文化资源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

(三)以金融惠民为根本点,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

一是促进城镇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推进创业促进就业的作用,创新信贷品种,灵活运用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贷款等,做好对创业农民工、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的金融服务;二是加大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娱乐文化等方面的信贷投入,促进农村人员向城镇转移。

(四)鼓励多种形式的城镇建设融资方式

为了满足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带来的各类融资需求,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要适时选择,因地制宜,大胆尝试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充分发挥诸如出口信贷、境外项目融资、银团贷款、对外劳务承包贷款、票据贴现、保理业务等新型信贷形式的优势。更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探索更多的具有特色的融资手段。例如开办土地储备贷款、开办集合资金委托贷款等创新性城镇建设融资手段。

三、结语

总之,新型城镇化更追求质量和效率,对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围绕城镇化过程中的相关需求,加大创新力度,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城镇化业务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秋霞,饶海琴.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比较[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0(7).

[2]张丽丽.商业银行要紧抓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机遇[J].投资与合作,2013(2).

[3]常戈.关于商业银行加强城镇化建设金融支持的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3(2).

[4]白雪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商行的机遇与对策[J].天津经济,2013(3).

银行创城工作总结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城市 金融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和特殊群体,它的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设立的城市信用社。20世纪90年代中期,因为城市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中央决定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组建城市商业银行。

一、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法》真正标志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法律上得到了认可,该法规定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所经营的中间业务的种类,包括外汇买卖、国内外结算、代收代付款项及保险业务等其他业务。直到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才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此之前,城市商业银行业务主要是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业务种类显得较单一,且70%-90%的业务收入都来自存贷之间的利差,存在着业务模式单一、提供给客户产品和服务少等弊端。

自从06年之后,国家对银行分业经营进行放松管理,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不断创新其中间业务品种。但总体而言,中间业务的品种还是较为简单、覆盖面也较为狭窄,所涵盖的领域主要包括基金、水费、电费、工资和科技含量较低的结算支付类产品。

而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全部收入的平均占比为20%,其中最低的不足10%,最高的为30%,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到了银行总收入的比重非常高,例如美国为38.4%。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商业银行。

二、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如下问题:员工缺乏专业的中间业务知识、中间业务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缺乏创新性的中间业务产品、专业性的人才储备不足等方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员工对中间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中间业务同负债、资产业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主要有员工对中间业务的认识参差不齐,部分员工缺乏综合营销理念。例如员工对保险产品理解不深,部分客户经理对保险风险转移功能认识不足,保险营销技能有待提高,对客户综合理财的知识薄弱。另外,部分管理者对总行所制定的有关中间业务政策的执行力、跟踪力及督促能力有待加强,员工对中间业务政策缺乏理解和重视。

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严重缺失将严重制约中间业务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现阶段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就是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的步伐。如取得基金从业和基金销售资格证书的人员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向证监会申报基金等业务。总的来说,缺乏具有专业、高素质和创新意识的金融人才,特别是缺乏具备清算、会计等知识的员工。

缺乏拥有地区特色的创新性产品。未能开发出具有地区特色、创新性的业中间业务产品。这主要是因为该行没有对自身拥有的资源以及自身优、劣势进行充分细致地分析。如大部分的中小城市银行的商业电子银行业务仅仅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停留在“替柜面办业务”的层面,更谈不上电子银行综合营销以及电子银行品牌的建立。

三、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

业务创新策略。以创新为突破口,继续发挥中间业务的带动作用,促进全行业务转型和发展。一是加大对创新工作的管理协调工作,为全行创新、全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平台;二是重点做好创新型理财产品的发行工作,利用高收益理财产品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三是做好现有中间业务产品的整合营销工作,增大基础客户群;四是产品创新和研发向有利于带动中间业务发展的方向倾斜。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建立和完善总、分、支中间业务管理架构,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中间业务管理人员。当前部分分、支行在中间业务管理上存在管理部门不明确、管理人员缺失、管理职能不到位的情况,进而影响到中间业务的开展和风险的管控。按照规范化、专业化的思路,完善总、分、支的中间业务管理架构,同时大力培养分和引进行、支行的中间业务管理人员,确保中间业务健康发展。

市场营销策略。通过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目标客户定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并完善中间业务激励考核办法,探索中间业务综合营销的有效措施。在全行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要适时调整中间业务考核维度和力度,引导全行员工进行综合营销、全员营销。同时,鼓励各分支机构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分行特色、区域特色的中间业务发展措施。

总之,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还存在众多不足之处,如创新产品较少、对中间业务经营策略重视程度不够、中间业务收入所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低等问题,远滞后于国外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3]。本文认为,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需在国内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的指导下,运用适合本土的管理工具,从业务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进行统一的有效的整合,才能顺利实施有效的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真正提高中间业务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李少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透视[J].经济论坛,2004,(7).

银行创城工作总结第3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复合型人才;风险管理

一、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

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经济的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策略,构建新组织等一系列措施开辟新的市场,在制度设计、机构安排、管理方式、业务流程以及经营产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活动,并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更新更多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1]。

纵观河北省城商行群体的发展历程,虽然这几年的河北城商行的金融业务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都是历史上最快的时期,其创新品种、数量和收益都超过以往几年的金融创新的总和,但与国内其他发达银行相比仍然处于比较低的层次。与此同时,面对河北经济发展的转型,扶持中小微企业的不断发展的局面,进一步要求我省城市商业银行在金融方面对河北经济的支持。因此,有效地提高金融创新的发展水平,成为河北省城商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河北城商行金融业务创新在个人业务方面主要有多种方式的理财业务、多种形式的贷款业务创新及储蓄业务创新;在公司业务方面主要体现在公司融资授信业务的创新,包括应用股票、汇票等有价证券担保融资的业务创新;在对小企业的金融业务则包括了特色信贷产品、集群金融服务方案和商圈融资产品几种业务创新。

从河北城商行金融产品创新方面来看,河北城商行针对不同客户设计了多种金融创新产品,坚持做精、做细、积极创新的金融服务和管理理念,根据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特点,大力发展自己的特色业务。河北银行、沧州银行、唐山商行以及秦皇岛商业银行开通的柜面通业务完成了跨行、跨地区查询、存款、取款、转账等交易方式。河北银行、沧州银行等研制出许多符合当地经济特点的创新金融产品,“小巨人”、“联贷通”、“商贷通”等大大增强了对地方信贷投放力度。在支持河北中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的同时,河北城商行的金融创新也涉及到了沿海经济建设和涵盖学校、医院、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唐山商行独家承办了唐山市政府数字工程之一的“城市一卡通”,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交、用水、用电、燃气、购物、社保、医保等消费活动一并纳入“城市一卡通”收费系统,极大方便了市民的生活。

河北城商行也通过一系列的金融组织结构创新,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推动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的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北城商行为强化总部金融功能,更好地服务河北经济的转型升级,支持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小企业服务中心、金融市场部和信用卡部的事业部制改革。同时河北城商行还通过创新授信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投放结构、创新特色产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推进商圈融资新模式,推广供应链融资新业务,为县域中小微企业发展下“及时雨”、“解渴雨”,支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园区建设。此外,河北城商行还按照《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加大对环保项目、节能减排项目信贷,大力支持河北省传统产业、重点骨干企业改造升级、改造搬迁,积极为节约资源、维护和改善河北省自然生态环境履行社会责任。

二、河北城商银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河北城商行在金融创新中严重缺乏复合型人才。银行金融业务的研发、交易以及风险管理是一道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能够精通多种行业和多种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入银行经营管理。目前,河北城商行的员工多为金融领域的人才,缺乏能够精通不同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银行金融业务创新和推广的进程,严重影响影响了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

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过程中过于注重数量的扩张,而创新质量不高。目前城商行金融创新的重点仅仅放在易掌握、易操作、科技含量低的外在形式建设上,如中间业务范围的扩大、资产业务零售品种的增多等。由于河北城商行的银行业务与先进科技的融合还很欠缺,河北城商行内不同银行间相关技术的标准性、规范性也存在着一些差距,使得银行产品通用性较差,制约着河北城商行深层次的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

此外河北省城市商银的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没有进行有效衔接。由于金融创新中产品和服务有着较强的灵活和多样性,这必然会对风险管理的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提醒了城市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能够很好地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

三、对河北城商行金融创新的建议

结合对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向,本文提出几点对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发展的建议。

吸收引进专家人才。金融产品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持,河北城商行要想全面做好产品创新工作,就需要引入大量对市场和业务、产品熟悉的复合型人才。城商行应注重不同领域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引入和培养,在银行内部逐步建立一支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金融创新人才,为以后金融创新工作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城商行可以采取定期开展产品创意大赛等方式,充分发挥全行员工的创新潜力,加强对金融创新的引导支持,在发现人才的同时,将优秀的点子加工、设计、包装,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潜力的新产品。

河北城商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要依托先进科技。科技进步是金融创新的源泉,也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动力。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化的发展是金融创新的重要载体.河北城市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应将市场需求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增强新产品的安全性.吸引更多有潜力的客户。

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在促进城商行产品多样化发展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防范体系,来规范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行为,为城商行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具体包括一下几种措施:第一,借鉴国内银行成功的金融创新经验,强化对银行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创新中的风险的管理。第二,加强对表外金融业务创新风险的管理。银行应当在对表外业务创新准确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高效科学的风险评估、预警系统,建立信息披露和公开的轨制,对银行表外金融业务的创新进行及时、完整、精确的记录,避免不负责任的冲动性业务创新的发生[2]。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银行创城工作总结第4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区经济;产业结构

一、西宁与银川经济发展情况对比

(一)从经济总量看

两市经济总量差距最小的年份:统计数据显示,1993年,西宁与银川经济总量比为95.84%,两市经济总量差距最小,西宁、银川GDP分别为41.5亿元、43.3亿元,经济总量差为1.8亿元。

两市经济总量差距最大的年份:自1993年以后,两市间经济总量的差距开始增大。2011年9月中阿论坛永久会址落户银川,2012年宁夏内陆开放型试验区获批,国家加大了对试验区的财政支持力度,诸多有利因素促使银川经济总量较快增长。因此2012年,两市的经济总量差距最大,西宁、银川GDP分别为838.1亿元、1150.9亿元,经济总量比是72.8%,总量差为312.8亿元。

(二)从产业结构看

西宁市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3.89:51.05:45.05调整为“十二五”末的3.3:48.0:48.7,三产占比高于二产,结构逐渐向优。银川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5.4:49.7:44.9调整为“十二五”末的3.9:53.2:42.9,工业支撑作用明显。

(三)从产业发展看

“十二五”期间,西宁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4%,超出规划目标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2%,比银川高出3.1个百分点。西宁市基本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等8大产业,2015年底,8大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8.9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3.39%。银川市逐渐形成以能源化工、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葡萄酒、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一强四优五新” 工业格局,2015年底,银川“一强四优五新”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22.1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6.5%。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上和发展高端装备产业上,银川市推进了通航产业园、宁夏生态纺织产业园、贺兰电商产业园等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平台建设,银川市小巨人机床、舍弗勒汽车轴承打入欧洲高端市场。西宁市虽然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兴力量正在成长,但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比较小,拉动作用有限。

(四)从园区经济看

2014年,218个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GDP排名,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第38名,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第90名。西宁开发区工业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远高于银川开发区,工业增加值、产值增速均高于银川开发区。银川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材料、生产业、高端健康消费品生产为特色的四大产业集群。西宁开发区产业门类总体比银川开发区齐全,产业规模相对较大,但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业发展明显落后于银川开发区。

(五)从固定资产投资看

“十二五”期间,西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26亿元,是“十一五”的3.7倍,年均增速达到26.3%。银川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26亿元,是“十一五”的2.8倍,年均增速达到21.9%。尽管“十二五”西宁的投资增速快于银川,但投资总量上低于银川,每年约有200亿元左右的差距。

(六)从地方财政收入看

西宁市财政自给率仅为33.9%,远低于银川60.2%;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8.4%,低于银川11.5%。政策优惠不足,宁夏对省会城市实行了更加有利于城市发展的优惠财政体制,如银川市营业税中除金融、保险、邮政属于自治区收入外,其他铁路、移动、联通、网通、铁通等在地方分支机构缴纳的营业税全部作为市级收入,而我省对西宁市现行财政体制为增值税留归地方的25%部分省与市按5:5比例共享,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省级税收分成较高。

(七)从创新能力看

2015年西宁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737件和902件,银川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3306件和1255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远远低于银川市。西宁市、银川市企业技术中心分别为30家(1家部级技术中心、29家省级技术中心)、48家(9家部级技术中心、39家区级技术中心)。

(八)从城市建设看

银川城市规模和城镇化水平超过西宁。银川属于平原城市,建设用地充足,市区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25.6%。而西宁为河谷带型城市,市区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4.97%,建设用地紧张,城市空间拓展受限。西宁市区人口密度为3318人/平方公里(银川为594),远高于银川,并且为西北五省最高,反映出西宁用地供需矛盾突出。两市的城镇化水平存在差距,银川城镇化率达到75.8%,西宁为68.92%,相差6.88个百分点。在重大战略的支撑和带动下,银川大力推进滨河新区建设,为大银川都市区拓展新空间,“十二五”银川平均每年增加9平方公里建成区(西宁为3.6平方公里)。从拆迁总量来看,西宁“十二五”累计拆迁面积为1642.26万平方米,银川为1661.86万平方米,两个城市基本持平,反映出西宁城市旧城改造难度大于银川。

(九)从生态文明看

尽管西宁的自然生态环境优于银川,森林覆盖率高于银川16.62%,但银川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通过建设银川绿博园、成功举办首届中阿绿博会,成功申办第九届花博会等重点工程,银川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9平方米,高于西宁(12平方米)。而西宁2015年率先在西北地区省会城市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十二五”期间,银川市累计淘汰230.46万吨落后产能、17万标张牛皮落后产能、800万平方米石膏板落后产能,涉及水泥、焦炭、制革等15个行业30家企业。西宁市累计淘汰落后产能73.1万吨、印染1845万米、制革10万标张,节约能源消耗约40万吨标煤。

综上所述,“十一五”以来,西宁和银川市竞相发展的态势始终未曾减弱。从2015年两市主要经济指标对比情况看,西宁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低于银川349.1亿元、76.5亿元、15.7亿元、76.5亿元、244.9亿元,通过对比,西宁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城镇化水平较低、节能减排困难大,财政撬动能力较弱、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强等短板。虽然总量差距明显,但与银川相比仍呈现出的许多亮点,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银川,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银川2.6个百分点。结构上西宁市相对更加合理,其中三产占比达48.7%,高于银川5.8个百分点。更加注重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证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相协调。因此,西宁市经济增长潜力巨大。银川市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仍然是经济总量增长的关键因素,如以初级的煤炭产品利用坑口热电厂转化的低电价,维持了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等众多产业产品的低成本优势,银川在以能源化工为主体的重工业支撑下,实现经济总量的持续壮大,难免存在局限性。

二、西宁与其它西北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比

从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分析,西宁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9%,西北五个省会城市居第一位,高于第二位的乌鲁木齐市0.4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居第一位,高于第二位的银川市3.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居第一位,高于第二位的西安市1.5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0%,居第三位,低于第一位的兰州市8.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居第四位,低于并列第一位的兰州和乌鲁木齐市1.9个百分点。

但从经济总量来看,除与银川相近外(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低于银川349.1亿元、76.5亿元、15.7亿元、76.5亿元、244.9亿元),较其他城市还有较大差距,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西安、乌鲁木齐、兰州的19.47%、42.22%、53.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占33.92%、67.52%、75.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占13.56%、40.09%、40.0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占14.56%、25.71%、51.18%;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25.08%、75.87%、71.84%。

西宁市在未来发展上,重点学习西安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资源提升科技水平的成熟经验,旅游业发展方面学习策划、包装、推介和服务上的先进理念,产业方面借鉴西安扶持电子工业和汽车制造业等行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城市发展方面充分借鉴西咸新区体制机制。学习兰州依托交通枢纽和座中四联的西北重镇优势,积极发展物流业的成功经验和相关政策措施;学习借鉴兰州在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等产业的相关发展引导和扶持政策。学习乌鲁木齐在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上的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特别是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口岸经济的成熟做法。学习银川“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发展理念,加快对外开放,打造平台做大清真特色优势产业的方法理念,扩大境外交流合作领域。

三、西宁与银川“十三五”预期发展情况对比

从发展定位上看:“十三五”期间,西宁市将积极打造开放型现代化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落实“12315”总目标,建设“幸福西宁”。银川市将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中阿合作核心区,打造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区域中心城市。

从发展目标上看:按西宁市“十三五”发展预期目标,到2020年,西宁经济总量将突破1800亿元,达到银川的90%以上,但考虑到西宁市“十三五”期间将积极推动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随着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和城市扩容提标以及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西宁市竞争优势不断增强,通过努力,自我加压,经济总量有望与银川接近或持平;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继续高于银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完成8700亿元,达到银川的90%以上,继续努力有望持平;财政收入预计达到银川的6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银川;到“十四五”末,力争经济总量等指标赶超银川。实现以上目标,西宁市要着力发挥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优势。

(一)进一步发掘资源优势

西宁市依托全省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青海重要的工业基地,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水能、动植物、矿产、石油、天然气、盐湖等资源已成为拉动青海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全省迄今为止已发现各类矿产120余种,其中煤、锂、芒硝、石膏、钠盐、镁盐、铁、铜、锶、冶金用石英岩等均居全国前列。风能、电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首位度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西宁市的首位度逐年提升,经济总量快速扩张。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到46.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9.7%;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6.9%。人均GDP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19倍。在全省八个州地市中,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指标,都处于领先地位。

(三)进一步提升产业优势

西宁的有色金属加工、特色化工等传统产业是建立在青藏地区矿产资源基础之上的,符合资源禀赋,具有比较优势,而且这些产业中有不少企业是先进制造业。这些产业在很长一个时期仍将是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是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支撑作用显著。同时把光伏制造、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药等作为突破口,促进这些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努力使西宁站在产业创新的“风口”上,将培育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十三五”期间,我市还将着力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多方面培育经济增长点,着力打造三个增长极,拓展形成三条千亿元增长带,增长潜力较大。

四、西宁市“十三五”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在结构调整中培育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型模式,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若干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着力培育增长点,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健康产业、外向型产业、县域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生态保护工程等方面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着力打造增长极,立足于经济增长点,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多巴城市副中心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拓展增长带,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产业协同,拓展形成宁大(西宁-大通)北川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带、多沙(多巴-沙塘川)沿湟现代服务业经济带和鲁多-西塔(甘河-鲁沙尔-南川)沿线特色优势产业经济带。

(二)在供求两端空间中谋划综合效益好的投资项目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发展门槛,通过单位能耗下降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等措施,倒逼存量落后产业淘汰。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分业施策、多策并举,不断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落实好“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措施,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发展能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充分用好政府投资,确保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完成并发挥效益。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准入标准,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进一步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大力推进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三)在优化城市空间提标扩市中推进西宁新区建设

银行创城工作总结第5篇

一般认为,影响商业银行效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和银行自身因素等。本文主要考察银行自身因素对城市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影响。

1.银行产权

在检验银行效率决定方面一直存在“产权决定论”和“超产权论”两大假说,主要研究“产权形式”和“市场结构”对银行业效率的影响。现代银行业的产权结构分析强调的是,在银行的所有权被不同类型的主体持有的情况下,银行的效率有什么不同,以及其原因是哪些。城商行大都是地方政府“一股独大”。城商行组建初期,人民银行规定地方政府入股最高比例为30%,单个法人持股不超过10%,个人不超过2%,这样地方政府就有了相对控制权。尽管近年来,监管当局一直强调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向分散化方向发展,但在2004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对东、中、西三个有代表性省份的20个城商行的调查中发现,各地方政府在城商行的平均持股比例仍高达24.2%。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董事长时常由地方政府任命,有时董事长和行长由一人兼任,从而使银行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来进行。

2.银行规模

银行的规模是指随着银行业务规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它反映了银行经营规模与成本收益的变动关系。在一般情况下,银行规模扩大可以降低交易费用、节约货币及其它资源,扩大了银行的业务范围,但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后,变得难以协调、监督和管理,引起资产质量差和盈利能力低下,会降低银行的效率。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只能局限于当地城市,本地区的金融资源总量也就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资产规模小,不仅经营成本相对较高,由于单户贷款的限制,城市商业银行无力支持大而优的客户。

3.创新能力

金融创新通过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占领新的市场、改变经营管理方式等获取新的利润来源,伴随着创新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和范围经济优势增强,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促进银行效率的提高。绝大多数国外银行都将金融创新作为提高银行绩效和效率的重要渠道,西方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己经占其总收入的40-60%,而表外业务大多是创新业务。因城市商业银行规模较小,从而导致了开发银行卡和金融理财工具等创新产品的开发费用得不到很好的分担,单位金融产品开发成本比较大,城商行认为创新不值得,因而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4.资产质量

资产质量反映银行风险水平以及测度成本优势的重要性,它决定了银行信贷资金能否正常循环运转,进而决定了银行能否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资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银行的产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效率低的重要原因是由于不良资产占比过高。城市商业银行是在城市信用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市信用社时期,信用社账外账经营、高息揽储及违规拆借导致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因此,城商行成立伊始就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5.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水平是银行业运营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普遍不高,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观念存在偏差。一些人总认为内控机制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而忽视内控机制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二是内控机制滞后。三是执行制度不力。四是权力制约失衡。五是稽核职能弱化。

6.人力资源

银行效率的提高有赖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城市商业银行员工大多数是原来城市信用社员工,员工队伍不仅年龄偏大,而且文化层次较低,可塑性较差,无法应付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以及以科技为支持的金融产品,人力资源相对不足。

二、城市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提升措施研究

针对上述城市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对其运营效率的提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扩充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同,基于种种考虑,国家不可能对城市商业银行注入太多的资金,因此争取上市成为其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关键是不得不走的“一招棋”。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引进外资参股,既能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也将对城市商业银行立足本地、走向全国、融入世界的国际化进程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法人治理机制上城市商业银行应围绕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这两个关键问题,实现向规范性发展的转变,完善董事会及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人事薪酬委员会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管理机制,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抓好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2.努力增强自身实力,寻求资本重组与合并

城市商业银行寻求资本重组与合并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增资扩股,由投资人发起兼并、重组,降低地方财政的控股比例,把银行真正建成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技术领先、管理科学的企业;二是由个别相对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牵头,实现多家城市商业银行成功联合,组建强有力的新兴的城市商业银行集团;三是引入外资银行参股投资,上海银行、南京市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均值得其他城市商业银行借鉴。不过,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银行必须与其它微观经济主体一样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因此,不管是哪一种重组合并方式,其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银行要千方百计地壮大和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3.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虽然从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实力对比来看,在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始终会占据着银行体系的核心地位,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地位正日异突出。一是由于城市商业银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的金融需要。二是城市商业银行体制新、包袱轻、机制灵活的特点,使得其在金融创新上同其他跨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样起到了“领头羊”作用,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同。例如“电话银行”、“壹平方住房金融中心”、“24小时自助银行”等新产品就是城市商业银行的伟大杰作。按照国务院商业银行的总体改革思路和要求,除农业银行外,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要适当向大中城市收缩。然而这种转变也留下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中小城镇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二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国民经济体系在区域与行业中所形成的资金空洞,给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争取较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

4.联合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信贷资产

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都先后建立了各自的资产管理公司,并剥离了1万多亿元的不良资产。相比之下,城市商业银

行在这方面的改革还比较滞后。从总体情况看,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的不良贷款率和资产总额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但比例依然较高。到目前为止,城市商业银行处理和化解不良资产仍然缺少有效手段,不能像国有商业银行那样,通过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法律地位和专业化优势,综合运用债务追偿、资产置换、资产转让与销售、资产重组与企业重组、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实现不良贷款价值回收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保全银行资产。这就给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和化解带来了问题,不仅成本高、损失大,而且缺少有效的转换途径和方法。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参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模式,由多个城市商业银行联合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各城市商业银行根据市场原则以适当的价格将不良资产转让或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由资产管理公司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政策地位,进行不良资产的专业化处理。这样既能减轻城市商业银行处理和化解不良资产问题上的压力,使各级经营者能够集中精神,抓好日常经营和管理,也能做到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价值回收的最大化。

5.搞好营业网点及组织结构的调整建设

由于历史问题,城市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设置不合理,功能也较单一,仅发挥着储蓄所的功能。国家实施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启动国内市场的政策,居民储蓄倾向逐步弱化,但同时消费、投资倾向及现财观念增强,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个人金融的创利潜力已被业内普遍看好。那么随之而来的储蓄所功能综合化问题便日益突出。为此,可以先搞试点,成立个人金融服务中心,使之成为集传统储蓄、中间、个人理财、汇兑、会计结算及证券、保险投资、个人消费信贷等各类业务于一身的多功能营业网点。

6.加强人才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银行创城工作总结第6篇

1数据来源

从清华大学BankScope数据库中可获得包括包商银行、北京银行、长沙银行、成都银行、大连银行、东莞银行、贵阳银行、哈尔滨银行、汉口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吉林银行、江苏银行、锦州银行、莱商银行、洛阳银行、南昌银行、南充市商业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宁夏银行、日照银行、上海银行、天津银行、温州银行、浙稠州银行、重庆银行等27家城商行2007~2010年的经营数据,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相应的部分省级统计年鉴可得到有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数据。

2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

我们利用生产法进行指标选择,把城商行看作是提品与服务的生产机构,城商行的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是它们产出的重要部分,也反映了城商行的金融服务能力,同时考虑到城商行的盈利性质,税前利润可以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所以我们选择城商行的年末存款总额、贷款总额和税前利润作为模型中的产出指标,分别记为;理论上可选择银行职工人数、营业费用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银行的投入指标,由于银行的特殊性和数据的可得性,我们未能得到有关银行的职工人数方面的数据,而职工工资支出可以作为职工人数的替代性指标,在获得的资料中,职工工资支出被包含在了营业费用中了,所以我们选择城商行的年度营业费用和固定资产净值作为模型中的投入指标,分别记为。

3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应该包括总量水平和结构水平两个方面,我们使用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来反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够综合体现经济发展的总量水平,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能够从结构上反映经济发展阶段,其计算方法为: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地区总人口;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城市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模型估计

1数据调整

考虑到数据有4年的跨度,由于通货膨胀会导致单位人民币“元”的价值发生改变,所以我们利用以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对所有以当年人民币“元”为单位计量的指标值进行了调整。

2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当把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设为、、和时,通过计算包括在内的5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发现与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142,而其余几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5526之下,对与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的最大相关系数为0.6643,由此认为,与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只有与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对和的统计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为(0.7071,0.7071),占到实际总变差的90.71%,为了减少多重共线的影响,我们使用作为模型中的,这也降低了模型自变量的维度。

3模型估计方法与估计结果

估计分为两步,第一步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中线性部分的系数和非参数部分,第二步利用残差采用伪似然估计法估计模型中的两个分布参数。在第一步中需计算,对的非参数估计,我们采用了局部线性估计法,使用高斯核函数,并利用交错鉴定法选择窗宽(6个估计的最佳窗宽分别为:0.47,0.42,0.34,0.42,0.47,0.52)。上述估计具有渐进无偏性。

结果分析与讨论

1回归模型分析

分布参数和的估计值分别为0.2993和0.6259,的估计值分别为1.6202和3.3762,并且检验极为显著,表明模型在残差分布的设计上是合理的。的估计值分别为0.2750、0.1847和0.1703,与其被解释变量的的平均值10.91、10.28和6.80相比,表明回归模型具有非常高的解释能力。

2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模型(3)、(4)和(5)中的系数分别为0.9939,0.9002和0.8991,并且检验极为显著,这几个系数分别是城商行的存款、贷款和税前利润对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弹性系数的估计值,即当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加1%,将会引致单个城商行的存款平均增加0.9939%,贷款平均增加0.9002%,利润平均增加0.8991%。所以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对城商行经营绩效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模型(3)、(4)和(5)中的系数分别为0.0609、和0.0335,并且检验不显著,这表明,在2007年到2010年期间,我国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对城商行的存款、贷款和利润的增长没有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对城商行的经营绩效不产生影响。模型(4)中的系数为,这也表明了某种特殊性。考察2007年到2010年的实际情况发现,这期间正处在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为了规避金融风险,银行缩小贷款规模甚至惜贷,很可能是这一作用的结果导致回归系数的负值情况。从总体上来说,在其他情况不发生改变的条件下,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绝不会导致社会活动对金融服务的萎缩,所以排除金融危机的影响后,我国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对城商行经营绩效的提高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只是这种作用没有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对城商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作用显著。由上述分析可知,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城商行经营绩效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将经济总量转换为经济发展质量即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提高来实现,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的变化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商行经营绩效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如果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除了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外,也会通过乘数效应获得进一步的经营效益;如果国家出台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银行一定会加强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

3经济发展影响的贡献分析

利用模型(3)、(4)和(5)可以计算出2007年到2010年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对城商行的存款、贷款和利润的增长的贡献份额,计算结果分别为2.88%,3.54%和2.67%,可见2007年到2010年期间,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对城商行的贷款增长的贡献份额最大,其次是对利润增长的贡献份额,再次是对存款的贡献份额。这一结果也说明经济发展对城商行的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

4作用机制分析

经济发展会创造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银行是如何从扩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中赚取利润的?我们认为银行主要是通过推高其生产边界和提高管理水平来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的,并以此进行建模。模型(3)、(4)和(5)的随机误差的估计值很小,表明模型对实际数据有极高的解释力,由此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创造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银行主要通过技术进步、金融创新和提高管理效率等措施来提供更多更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并从这种需求中获得利益。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认为,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并伴随着社会对金融服务的更大需求,银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主要通过技术进步、金融创新和提高管理效率来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使银行的经济绩效得到提高,当然这一结论成立的前提是银行总是处在最优利润生产规模。

结语

银行创城工作总结第7篇

本刊网址?在线杂志:jhlt.net.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03001);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3A011);安徽省软科学项目(1302053044)

作者简介:阮素梅(1974―),女,安徽太和人,安徽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银行管理、公司治理。

一、引 言

我国自1995年在深圳成立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开始,至今不到20年的时间。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从无到有的诞生方式不同,城市商业银行经历了城市信用社、改制、处置风险资产和历史包袱的阵痛之后重获新生,主要定位于“地方的银行、城市的银行、中小企业的银行”。截至2012年末,城市商业银行在全国注册成立的有144家,资产总额达12.35万亿元,资产总额同比2011年增长了23.7%,城市商业银行正在日益成为支持地方发展、扶持中小企业生存的重要力量。可见,城市商业银行在满足中小实体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时代的到来,主要依靠传统存贷利差盈利的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快金融创新和提高创新效率是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类似美国社区银行,属于地方性中小型商业银行。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金融创新,中间业务非利息收入以及经营风险等方面,对创新的实证往往采取问卷调查、财务数据包络分析等方法。而在国内,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商业银行组建成立的时间较短,相关研究成果较匮乏。

通过对已有文献梳理后发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外资、国有以及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创新及效率评价方面,很少有学者将研究重心放在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及效率评价方面。本文围绕城市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形成、创新效率评价等问题,主要展开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引用加权的DEA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创新效率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并对我国28家城市商业银行做分经济地域的创新效率比较测评;二是利用Stata软件对影响我国28家城市商业银行创新效率的因素,做Tobit面板数据回归,用实证来探求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对创新效率影响的方向和幅度。

二、模型的构建

(一)效率的测度模型

1.传统及加权的静态DEA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是数学、运筹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一个新的交叉领域,是用于测度企业资源使用效率的非参数方法。它是由Charnes等人[11]于1978年开始创建的,评价具有多个输入或输出的“部门”或“决策单位”(DMU)间的相对有效性。加权DEA模型构造思想来源于传统DEA本身的优缺点,其优点之一便是无需明确的模型函数,没有过多的约束条件束缚,其中每个投入与产出指标(DMU)在DEA的软件运算中所赋予的原始指标权重是一样的。但是这些特点在某些领域的运用时也会成为它的弊端,特别在银行业面板数据处理中,每个投入产出指标在模型中的权重占比,因时间周期、指标波动、外在环境及政策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所以本文参考变异系数理论,对DEA模型的投入产出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以求模型更贴近实际情况。

此外,模型系数的选取不是依据人的主观因素而是根据客观样本系数自身的离散程度和波动性。根据被评价对象投入产出指标的波动差异情况来确定权重,即对同一决策单元中波动差异较大,辨识度较高的指标应赋予较大权重,而决策单元中波动差异较小,辨识度不高的指标应赋予较小的权重,加权模型如下:

加权数CCR模型

min[θ-ε(eTs++eTs-)]

s.t.■wixj?姿j+s-=θx0

■wiyj?姿j-s+=y0

?姿j?叟0,j=1,…n且s+?叟0,s-?叟0

加权数BCC模型

min[θ-ε(eTs++eTs-)]

s.t.■wixj?姿j+s-=θx0

■wiyj?姿j-s+=y0

■?姿j=1

?姿j?叟0,j=1,…n且s+?叟0,s-?叟0

模型中,x为投入数量,y为产出数量(x、y皆为样本无量纲化后的数值),w为根据样本变异系数求出的权重,θ表示DMU-j的效率指数,eTs-表示m项投入由X0减少到θX0之外,还需减少的总和;eTs+表示产出不足的总和,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任意实数X>0皆有X?叟ε。

2.Malmquist指数的动态DEA模型

无论是规模不变的CCR模型还是规模可变的BCC模型,只能从静态的角度对被测评对象进行横截面的效率比较并且得出效率结论都是受限的,效率结果是离散的、被隔断的,所以都无法解决样本数据时间序列上的纵向对比。因此,本文引入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法,它是由经济统计学家Malmquist首创于1953年,M指数的核心理论基础为距离函数D(x,y),其倒数形式恰好为CCR、BCC模型的最优解,随后经过一系列学者的继承与发展,由Caves在1982年结合DEA理论模型用于测评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动态变化:

M(xt+1,yt+1,xt,yt)=■

■×■1/2

=TEC×TC

=PTEC×SEC×TC

(二)Tobit模型

我们考虑到用DEA求解出来的效率的取值区间是在0和1之间,数值在0处是被隔断的,是受限的,所以最小二乘法无法对模型进行无偏有效的估计。因此,本文采用面板数据Tobit回归(XTTobit)(1),这样既能兼顾时间与截面序列又能提高样本精度,使模型估计结果更贴近实际。Tobit在1958年针对被解释变量一部分离散一部分连续的情况下提出的解决模型,Tobit模型是用极大似然法代替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估计,模型如下:

Zi=?茁TXi+εi,?茁TXi+εi>00       ,?茁TXi+εi?燮0

其中i=1,2,3…,在本文中Z代表效率值,X为影响因素,β为未知参数,ε服从N(0,σ2)分布。

三、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一)决策变量选取及样本数据处理

国际上对效率的研究,常用的测评方法大致有三种:生产法、资产法和中介法。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优劣,具体哪种方法在效率的评判上更有优势,学术界尚无定论,所以本文综合以上方法的思想,选择固定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员工人数和管理费用作为创新效率测评的投入项,以中间业务收入作为测评城市商业银行创新效率的产出项。

在样本选择和数据处理方面,本文按照数据获取的可得性、完整性以及可用性等选取规则,按经济地域划分,选取2008―2012年共5年28家样本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以及作为横截面对比的4家国有银行和4家全国股份制银行的财务数据。样本银行见表1。

根据样本变异系数公式,求得每个投入决策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再用每个决策变量的变异系数加权求出决策变量的权重,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二)效率测度及结果分析

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创新效率做5年的实证比较测评。首先兼顾样本的可比性,本文按照不同的经济地域各选2家城市商业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4家股份商业银行组成16家样本银行,做创新效率比较,如表3所示。

其次,按四大经济地域区分,对我国28家城市商业银行做区域性创新效率比较,如表4所示。

最后,对28家城市商业银行做5年的动态M指数分析,如表5所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总体看,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效率较高,分别为0.875和0.828,但农业银行因为公司治理不当、不良资产聚集等历史原因导致创新能力相对较低(0.6238);城市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效率平均只有0.52,并且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创新效率参差不齐,最高为1,最低的仅有0.095,绝大多数的城市商业银行在16家样本银行创新效率中的综合排名较后。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创新效率年均值略高于东北和西部地区,并且处于同一经济地域城市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效率也千差万别。从综合效率角度看,全体样本城市商业银行在2008―2012年这5年中,综合效率呈倒“U”字型,由2008年的0.613到2010年到0.685达最高峰,随后两年综合效率递减至2012年的0.546,呈现出先增后降的态势。从要素贡献角度看,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在2008―2012年这5年全要素生产指数的变化趋势呈“凸”字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值达到1.171,也就是每年以17.1%的速度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推进主要靠技术进步要素以每年22%的速率拉动,因此技术进步要素贡献最为突出。

(三)城市商业银行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效率的测评,我们发现城市商业银行在创新层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低效率,但是无法判断影响创新效率的因素以及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下面主要从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治理和公司运营这两个角度定量研究其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本部分主要设计了两类变量: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各变量功能及其解释变量基本描述详见表6和表7。

由于被解释变量的离散性,所以本文采用面板数据Tobit回归,这样既能兼顾时间与截面序列又能提高样本精度,使模型估计结果更贴近实际。而被解释变量选择综合效率值,本文认为其在表示城市商业银行整体创新效率情况时更具有包容性,城市商业银行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

通过对表8的分析可以得出:从股权治理角度来看,前5大股东股权集中度系数为正,说明前5大股东股权的集中对城商行的创新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效果并不显;监事会规模对城商行创新效率有负的影响(在5%的水平下显著);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创新效率有正的影响(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创新能力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为正(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说明创新能力越强,创新收益越高,创新效率提升越快;不良贷款率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员工激励对创新效率影响虽然为正但效果有限且不显著;城商行的分支机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为正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管理费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为负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

四、主要结论

本文收集了全国28家城市商业银行2008―2012年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加权的DEA模型和Tobit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别对我国城市、国有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实证分析了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因素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创新效率影响的方向和幅度。结果发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创新层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低效率,推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创新效率提高的最大动力是技术进步,最根本的内因是加强公司治理;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效率普遍高于城市商业银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创新效率受地域分布的影响,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创新效率年均值略高于东北和西部地区,并且处于同一经济地域城市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效率也千差万别;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监事会制度与员工激励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相反,增设分支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及引进外来先进的创新技术和理念能够增强城市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