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展览工作方案(合集7篇)

时间:2023-03-10 14:57:12
展览工作方案

展览工作方案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借助农博会平台,大力宣传我县“十一五”渔农业渔农村发展成就,拓展我县农产品营销和品牌推广的渠道,加速我县现代渔农业发展,促进渔农业增效、渔农民增收。

二、主要任务

展示展销渔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各类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展示招商引资项目和相关政策,开展贸易洽谈和项目推介;组织涉农部门干部、各乡镇干部和渔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参观农博会,参与信息交流和签约洽谈。

三、参展形式与内容

(一)设计布置展会组委会安排给我县的378平方米展区,组织开展展示、展销、洽谈活动。

1.展示。用图片、文字、实物、模型、音像等多种形式,展现我县“十一五”渔农业发展和新渔村建设成就,以及渔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各类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突出展示我县的特色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和招商引资项目等。

2.展销。组织全县30家以上渔农业龙头企业(含专业合作组织)参展,交易各类无公害、绿色、有机等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品。

3.洽谈。开展贸易洽谈和项目推介。

(二)筛选和整理上级领导视察我县渔农业和反映我县渔农业发展成果的照片、音像等素材,参与展会宣传画册和宣传光盘的制作。组织参与展会场地广告宣传和会刊编印。

(三)筛选体现我县农俗文化特色的实物、器具、图片等素材参与展会农俗文化展示;编排反映我县渔家民俗风情的文艺节目,参加展会地方特色传统文艺演出活动。

(四)推荐参展产品参与展会“优质产品奖”和“市民最喜爱的十大品牌农产品”评选活动。

(五)组织推介农业招商项目10个以上、签约项目3个以上,邀请5名以上外商参会。

四、参展费用

我县展区设计、布展和场地广告、文艺演出等经费由县财政支出。展位费、展位内部装饰费、光地费及交通、住宿等费用由参展企业承担。各乡镇及有关单位组织人员参观的费用自理。

五、企业参展程序

(一)申请参展企业填写《第四届中国特色农业博览会参展申请表》,并于9月17日前将申请表送至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展会规定的企业参展条件核定参展企业。

(三)各参展企业在参展资格核定后,要立刻开展各项参展准备工作。

六、时间安排

(一)9月1日—9月30日: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确定参展工作方案,落实工作经费;确定参展企业,召开参展企业会议;做好展示素材的收集和报送工作;召开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研究确定展区设计方案、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项目和文艺表演节目。

(二)10月1日—10月30日:完成参展宣传片、宣传图册和场地广告的制作工作;动员参展企业参与展会广告宣传;确定我县邀请参加展会的外商;完成参加展会“优质产品奖”和“市民最喜爱的十大品牌农产品”评选活动的产品推荐工作。

(三)11月1日—23日:全面完成各项筹备工作;召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汇报筹展情况;做好我县展区制作、布展、撤展、统计及现场管理工作。

七、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确保参展工作顺利开展,决定成立县参加第四届中国特色农业博览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有关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

负责参展工作的方案策划、综合协调、对外联络,检查督促各乡镇、有关部门和参展企业的筹展工作;负责落实参展企业及展示展销产品,做好展区设计、布展、撤展和展会现场管理工作;负责宣传广告、文字材料等工作;负责接待、财务和安全等后勤保障工作。

(二)各乡镇政府职责

提供“十一五”本乡镇渔农业渔农村发展成就素材;组织本乡镇渔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农博会的展示、展销和招商洽谈活动;组织本乡镇渔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到农博会参观、洽谈。

(三)其他成员单位职责

县发改局:负责推荐10个以上农业招商项目,落实3个以上签约项目。

县经贸局:邀请外商5名,协助做好招商项目推介。

县财政局:负责参展工作经费按时足额落实到位。

县海洋与渔业局:提供“十一五”海洋渔业工作成就素材,协助做好招商项目推介。

县农林水利局:提供“十一五”农业、林业、水利工作成就素材,协助做好招商项目推介。

县供销合作社:提供“十一五”农资供销工作的成就素材。

县旅游局:协助做好招商项目推介。

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提供体现我县农俗文化特色的素材;编排反映我县渔家民俗风情的文艺节目,负责展会现场演出。

展览工作方案第2篇

一、展览活动目的

美术展走进社区的目的是为了打造和谐社区生活,打造品味人生,加强社区艺术修养,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展示有利于对高雅艺术的传播。让艺术点亮心灵,用艺术沟通世界,由艺术家通过超越语言的艺术走近生活,贴近生活,传播“和谐——人文,艺术,自然”的精神理念。持续不断地推介、宣传、展览、推广籍艺术家及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优秀作品。

二、参加对象

美术馆物业管理部门

三、展览活动主题概述

这次展览的主题是“让美走进生活”,由于现在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美的概率已经很模糊。现在的生活水品也在逐渐提成,人们不光要物质上的享受,同样也需要精神上的享受,这次美术作品展走进社区,就是为了使人们零距离的接触和感受到美术作品在精神上带来的享受,同时也将“和谐——人文,艺术,自然”的精神传播到人们的意识到中,加强对自己美的发现。

四、活动安排

(一)小区地址的选择上,一是对小区的总体情况做调查,了解小区的开发商背景并且对业主的背景进行分析,围绕目标宣传者进行信息收集,确定合作伙伴。二是了解希望合作小区的管理制度并与物业人员沟通,了解对方对小区活动的看法,探讨合作模式,以便更好的开展小区活动,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二)在画展活动安排上

一是加强对展示作品的选择,通过小区的具体情况,选择更能打动小区居民心灵的作品实施““和谐——人文,艺术,自然”的主题。

展览工作方案第3篇

关键词:档案;档案展览;综述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counting,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achievements of archival exhibition from 1981 to 2014,making general summary from the aspects of definition, function,type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of archival exhibition.

Keywords: archive;archival exhibition;review

我国档案学界从1981年起开始关注和研究档案展览问题,2005年后开始探究网上档案展览,时至今日仍然津津乐道这一话题。笔者借助中国知网,以“档案展览”为题名对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共检索到1981年~2014年档案展览研究相关文献260篇。本文结合这些文献,试就档案展览的定义、功能、类型、问题、对策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档案界诸同志。

1 档案展览定义研究

薛匡勇认为,档案展览“是指档案馆在一系列时间、空间或内容上具有相关性的馆藏中提炼出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对它们进行复核认识论和审美要求的有机组合,构成一个能反映自然生活或社会生活某些事实、现象和规律的形象体系,以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吸引更为广泛的利用者”。[1]

高勇认为,档案展览“是为了配合一定的专题,系统地揭示和介绍档案馆(室)内所保存的档案的内容、成分的一种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和档案宣传工作方式”。[2]

张锦玲认为,档案展览“是档案部门为配合某项工作的需要,按照一定的主题,对一定数量的相关档案文献或藏品,进行有目的的收集、挑选、制作、编排、布置、陈列,系统地揭示与介绍其内容和成分,形象地艺术地展现在一定的场所,在一定时间内供人参观、学习、利用、欣赏的专门活动”。[3]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档案展览的定义可以表述为:是指档案部门为了配合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或者某项重点工作的开展,按照一定的主题或者专题,对一定数量的相关档案文献或藏品,进行有目的的收集、挑选、制作、编排、布置、陈列,系统地揭示与介绍其内容和成分,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形象地艺术地展现在一定的场所,在一定时间内供人参观、学习的一种具有档案宣传教育性质的专门活动。

2 档案展览功能研究

张锦玲认为,档案展览具有宣传功能,能取得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扩大档案部门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提高社会档案意识的良好效果。她指出:“档案展览是对档案和档案工作最实际有效的宣传,既是档案部门自身对外宣传的舆论阵地,又是社会各界了解、认识档案工作的一扇窗口。” [4]

朱辉认为,档案展览具有教育功能,能取得任何形式都达不到的广泛、深刻、生动的教育效果。他指出:“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以其独特的历史性、直观性和原始性,成为宣传教育的重要材料。而档案的教育作用可以通过展览形式发挥出来。” [5]

宋鑫娜认为,档案展览具有展示档案馆美好公共形象的功能。她指出:“档案展览作为公共档案馆的形象标签和服务窗口肩负着打造档案馆文化标志性场所的重任。”“档案展览以其立体丰富的展陈形式,通俗易懂的展览内容,灵活附加的服务模式,为公共档案馆形象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方式和途径。” [6]

李颖、王洪凯认为,档案展览具有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功能,能取得传播城市文化、增加公众对城市的自豪感的效果。他们指出,档案“无声地记载和蕴含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能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翔实的素材,而档案展览“在无形中渗透着档案的价值,传承着城市文化,彰显着城市魅力”。[7]

周蔗江、马风云认为,档案展览具有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功能,是加强世界各国档案界、文化界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并以沈阳市档案馆与国外联合办展的成功尝试说明了档案展览在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8]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档案展览具有以下五大功能:一是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功能;二是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功能;三是展示档案部门美好公共形象的功能;四是传播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功能;五是加强国内外档案界、文化界交流与合作的功能。

3 档案展览类型研究

薛匡勇以时间为分类标准将档案展览分为永久性展览和临时性展览,同时指出:“永久性展览是指能够反映特定档案馆性质、拥有自己独特的藏品系列与展览体系、内容相对固定和常年开放的档案展览。” “临时性档案展览是指档案馆为避免因永久性档案展览内容相对固定、缺少变化所导致的影响档案馆功能实现而采取的一种补充措施。一般来说,临时性档案展览展览周期较短,形式灵活多样,能以不断更新的面貌吸引社会公众,同时还可以依据临时性档案展览的性质开展补充性工作,或对某一侧面、某一主题予以深化。” [9]

钟其炎以场所为分类标准,将档案展览分为固定性展览和巡回性展览。固定性展览是指展出场所和展览内容相对比较固定的档案展览,对应于时间维度上的永久性展览。巡回性展览也称流动性展览,是指在不同的场所对同一主题和内容的档案进行巡回展览,对应于时间维度上的临时性展览。[10]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开始研究虚拟空间中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向公众展示藏品内容的档案展览形式――网上档案展览。李颖、平现娜认为,网上档案展览是档案工作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产物,它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档案以图、文、声、像等结合的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公众。[11]方燕平认为:“网上档案展览作为传统档案展览方式的有效延伸,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展出时间长、不受场地限制、受众面广、能及时反馈观众需求等优势。” [12]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以时间为分类标准,可将档案展览分为长期性展览(注:笔者认为“长期性展览”比“永久性展览”的提法相对更科学)和临时性展览,长期性展览是在较长时期内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一种档案展览,临时性展览是在较短时期内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一种档案展览。以场所为分类标准,可将档案展览分为固定性展览、巡回性展览和网上展览,固定性展览即传统的实地档案展览,一般在档案馆(室)内举办;巡回性展览特别方便于生活在中心城区以外的观众,也适用于在公园、闹市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同时还适用于与档案展览有直接关联的工厂、社区、学校进行专题教育活动;网上展览因其具有形式独特、受众多、影响广泛、随时方便人们网上浏览等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4 档案展览问题研究

陈健、秦金霞认为,我国档案展览存在互动不够、受众较少问题。他们指出,档案展览是档案机构和社会公众的一种互动,必须有展览受众,而目前我国档案展览面临的一个“瓶颈”正是公众认知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社会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较低。[13]

许霭林、陈健、高勇认为我国档案展览存在工作定位不明确的问题。许霭林指出:“《档案法》及相关条例虽明确规定了档案利用工作的一些内容,但并没有针对档案展览的专门叙述和规定。”[14]陈健、秦金霞指出:“中国的档案机构大多没有对档案展览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15]高勇指出:“我们各级档案部门大多数对档案展览的职责没有明确规定,待举办某一档案展览时,临时组织一个班子进行这项工作。工作基本上是被动的,缺乏主动性。”[16]

单静认为,我国档案展览存在主题不明、宣传不够、场所封闭等问题。她指出,“国内大部分档案展览主题并不明确,很多都是以地方发展为主题,只有部分有特色的展览才有主题”;“很少关注档案展览宣传,大部分还是线下宣传”;且展览场所大多在“党政机关大院深处或办公大楼内”的档案馆,有些“进入还需要办理手续,非常不便利”。[17]

四川省档案局课题组认为,我国档案展览大多存在水平不高、影响不大的问题。该课题组指出:“在我国举办的大大小小几百个档案展览中,真正产生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影响的展览并不多,社会对档案部门举办的展览印象不深,往往是热热闹闹开展后很快归于沉寂,流于形式。”[18]

陈丽萍对我国省级以上档案馆网上档案展览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指出了我国网上档案展览存在的问题:一是展览主题单调,信息量小;二是展览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交互功能没能得到很好实现;三是更新速度慢,宣传力度弱,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够。[19]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档案展览存在以下六大问题:一是展览与社会互动不够,受众较少,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较低;二是展览定位不明,职责不清,往往造成工作被动;三是展览主题不明,看似面面俱到,实则蜻蜓点水,没有特色;四是展览宣传不够,且多在党政机关大院深处或办公大楼内,场所封闭;五是展览水平档次不高,社会影响不大;六是网上展览普遍存在主题较单调、信息量较少、交互功能差、更新速度慢等问题。

5 档案展览对策研究

王云庆认为,档案展览主题要丰富、创意有趣,要符合当代公众兴趣的焦点;档案部门要多尝试与拥有档案和其他可供展览物品的单位联合,共办档案展。[20]陈玲霞、杨婵认为,档案展览形式上应多种多样,选址上应走出机关大院、多举办室外流动展。[21]连志英认为,档案展览场所“一般应选在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闹市,而且对于公众入馆参观也应不设任何限制”。[22]姜之茂认为,档案展览要想具备吸引观众、打动观众的魅力,必须有“档案味”,必须考虑所用材料的质量和分量,必须有历史的厚重感。[23]

李圆圆、谭雅宁、冯颖认为,档案展览布展实施应遵循适用性、经济性和艺术性三大原则,既要运用各种技巧与技术把陈列内容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又要避免因不善于统筹安排或设计失误而导致的劳力和时间上的浪费,还需考虑展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24]赵春丽认为,在档案展览中应适度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坚持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展示手段和谐相融,以丰富展览形式、活化展览内容、拓展展览空间、激发受众群体参观兴趣。 [25]

江涛认为,档案展览要遵循“全面规划、重点保护,原件为主、复制品其次,提前介入、全程参与,谨慎细致、注重细节,综合分析、通盘考虑”的档案保护原则;要做好展柜的密闭工作,用透明粘胶带对展柜缝隙进行密封,并在展柜内放置吸潮剂,以调控温湿度;同时要加强档案展览中的防光、防有害气体和安全保卫工作。[26]张文娟认为,在档案的展览过程中要融入全程管理的思想,实行全程保护,即展览前做到统筹规划、防患于未然;展览时做到实时保护、全程监控;展览后做到检测修复、及时补救。[27]

陈丽萍认为,提高档案网上展览建设水平,首先应由国家档案局制定全国统一的发展规划,从宏观上指导各档案部门的网展工作;其次,要注意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灵活选题以吸引用户眼球,引起共鸣;再次,网页设计应和谐大方、便于使用,同时充分考虑用户互动的需求;最后,要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打品牌战,以扩大网展的影响广度和深度。[28]

王贞认为,应注重对档案展览成果的进一步开发,尤其要注重吸引观众参与展览其中的互动活动、提升档案展览内在品位的文化休闲和展览文化产品的开发,以加深公众兴趣,将档案展览扩展为文化概念,有效延伸档案展览的服务职能。[29]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想办好档案展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展览主题要明确,选址要恰当,形式要多样,既要突出“档案味”又要突出“文化味”,以适应形势需要,符合社会公众兴趣;二是坚持适用性、经济性和艺术性的办展原则,对多媒体技术应该做到理智选择、适度应用,力争实现多媒体技术手段与展览主题内容的高度融合与统一;三是展览要融入全程保护档案原则,采光照明要合理,要避免阳光直射展品,展览方式要与照明方式统一考虑,温湿度要适宜,同时从制度、设施、技术方面加强安保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档案不受损毁;四是应注重网上展览建设,增强完整性和表达力,凸显其引导性、知识性和休闲性;五是应注重对展览成果的进一步开发,以加深公众兴趣,延伸公众对展览的记忆。

参考文献:

[1][9]薛匡勇.论档案展览服务[J].北京档案,2003(8):18~20.

[2][16]高勇.国外档案展览实践及启示[J].中国档案,2004(5):16~17.

[3][4]张锦玲.从档案展览的特征看档案展览的意义和作用[J].兰台世界,2014(6):87~88.

[5]朱辉.充分发挥档案展览的教育功能[J].兰台世界,2004(11):12.

[6]宋鑫娜.档案展览助推公共服务建设[J].中国档案,2012(2):38~39.

[7]李颖、王洪凯.基于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探析――以档案展览为例[J].中国档案, 2013(11):26~28。

[8]周蔗江、马风云.打造展览品牌,强化公共服务――沈阳市档案馆积极探索档案展览新形式[J].中国档案,2009(9):44~49.

[10]钟其炎. 论如何创新档案展览的宣传工作[J].兰台世界,2012(12):80~81.

[11]李颖,平现娜.优化网上档案展览的思考――基于省级档案馆网上展览的分析[J].档案管理, 2013(1):30~32.

[12]方燕平.高校档案馆网上展览调查[J].云南档案,2013(12):54~58.

[13][15]陈健,秦金霞.中国与新加坡档案展览比较研究[J].档案管理,2011(1):78~79.

[14]许霭林.中外档案展览工作比较研究[J].兰台世界,2012(2):3~4.

[17]单静.中美档案展览工作比较[J]. 档案与建设, 2014 (8): 31~35

[18]四川省档案局课题组.我国档案展览现状与问题[J].中国档案,2004(5):13~15.

[19][28]陈丽萍.对国内网上档案展览的调查与分析――以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调查网站为研究对象[J].档案管理,2009(4):43~44.

[20]王云庆.台湾档案展览的启示与思考[J].中国档案,2014(3):63~64.

[21]陈玲霞、杨婵.办好档案展览的新思考[J].兰台世界,2006,(1):34~35.

[22]连志英.办好档案展览的几点思考[J].档案时空,2004(8):29~31.

[23]姜之茂.档案展览要有“档案味”[J].档案学通讯,2003(5):86~88.

[24]李圆圆,谭雅宁,冯颖.档案展览实践探索[J].山西档案,2011(1):36~41.

[25]赵春丽.论多媒体技术在档案展览中的适度应用[J].北京档案,2012(9):23~25.

[26]江涛.档案展览中的档案保护[J].档案与建设, 2007(8):17~19.

[27]张文娟.从全程管理的视角看档案展览过程中的档案保护[J].北京档案, 2010(6):21~23.

展览工作方案第4篇

关键词:全程管理 档案展览 全程保护

档案展览作为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易于操作,受众面广,方式新颖,社会效应好——赢得了档案部门的青睐。特别是在全国各档案馆争建“五位一体”档案馆——融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的档案馆——的今天,档案展览已成为各档案馆提供利用服务的主流方式之一。然而,在档案展览过程中,由于保护意思淡薄、管理不当、条件设备落后等原因而造成的档案损坏、丢失、寿命缩短等情况仍然大量存在。档案作为原始的信息记录和珍贵的历史记忆,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档案部门作为档案的管理机构,理应做好档案的保护工作,捍卫国家的利益。

档案展览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包含着若干个环节,而且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具有密切的联系。以往我们在展览过程中考虑档案的保护问题,往往只注重了其中的几个环节,如档案运输、展览中的保护,或其中几项重要的工作,如防光、防潮、防盗、防有害气体等,而缺乏通盘考虑,将保护工作看成一个系统性的活动,将之贯穿于展览过程的始终。所以,笔者提出在档案的展览过程中要融入全程管理的思想,实行全程保护。要从展览工作的全局考虑,将展览工作看成一个动态性的过程,注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其各环节间的衔结,系统而全面地把握整个展览过程,建立一个完善的保护体系,即展览前做到统筹规划、防范未然;展览时做到实时保护、全程监控;展览后做到检测修复、及时补救。

一、展览前——统筹规划、防范未然

从全程保护的角度出发,首先,在展览前,要统筹规划,做到防范于未然。从以往的情况来看,人们往往只注重展览过程中的保护措施,而在展览前却缺乏保护意识和统筹规划。其实,保护工作在档案展览的前期就要意识到,并有序地展开,这样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总体来讲,展览前主要有如下几点值得考虑:

第一,有必要在展览的前期规划中设立一个单独的档案保护模块,将展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导致档案损坏的因素罗列出来,并通过合理分析和借鉴前人经验,拟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备不时之需。这样的档案保护模块应包括展品的选用,展品的进、出馆管理,展品的安全检测以及展区的布置等各方面的规划,以为档案展览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它对于整个展览过程中的保护工作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以后档案保护工作开展的依据。

第二,档案馆要对档案展品自身状况做好检验,要对展出品的现状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对那些易损、脆弱的档案实施重点防护,提前拟好保护方案,要确保展品在展出前就处于良好的状态,无损坏、遗失,并及时做好登记,以备查考。同时,要提前对展区的环境进行考察,了解展区的环境情况,并根据展品的具体情况提前对展区进行调整、布置,必要的时候对其进行改装,以满足保护档案展品的需要。

第三,档案馆要对展出档案进行价值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同的档案进行分级保护。将那些珍贵、稀有的孤本档案作为重点,采取最高级的保护,尽可能地使用复制品或是仿真品而不使用原件。如不能使用复制品,在展出过程中就要对其进行重点保护,并单独拟好防护方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取一些特殊方式对其进行保护,如对珍品档案进行投保,借助商业手段对珍品档案进行保护,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集合社会上广泛的资源,而且能够引进商业合作,促进档案和社会的更多接触,扩大档案的影响力。①同时,对于那些次重要的档案展品,可以采取较低等级的保护措施。采取这种评估再分级的保护模式,不仅可以利用档案馆有限的资源更大程度地保护展品,而且可以在分级的过程中对档案展品进行再认识,为其他的展览工作——如展馆的布置、展品主题的选定等做好铺垫,使整个展览做到有重点、有层次,突显专业特色。

第四,要对相关展览作好制度上的规范,在制度上保障档案展品的安全。所谓制度的规范,是指对档案在展览过程中的各种保护条款进行明确化、制度化,以规范展览过程中的保护工作。这些保护条款包括档案展品的直接负责制、档案损毁的处罚制度、展览馆的安全细则、参观者的行为规范制度等。此外,除了这些对档案本身或是档案馆实体进行保护的制度规范外,还需要对档案展品内容进行保护,以真正做到制度保障。这些制度包括展区拍照许可相关规定、展品内容利用细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档案内容知识产权所属问题的相关制度规定,要注意对档案展品内容进行保护,以杜绝他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剽窃档案内容从事谋利甚至不法行为。

二、展览时——实时保护、全程监控

档案展览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于展览之时,这个阶段是外界与档案展品接触最广泛,也可能是事态变化最急速,造成损失最大的时候,所以,此阶段档案展品的保护工作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同样,从全程保护的角度来看,此时的保护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实时保护、全程监控,以达到档案保护的目的。所谓实时保护、全程监控,就是指在展览的过程中要注重展品的动态变化,密切关注其在展览过程中的状况,并根据其自身状况对其进行无间断保护,以控制其健康状况,达到保护的最终目的。具体来说,在展览之时,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的保护工作:

第一,要特别注意做好展览过程中的防光工作。从传统的档案保护技术学的角度来看,光照是对档案造成损坏最大的因素之一,而在档案展览过程中,由于展览的需要,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照明支持,才能达到展览的效果,所以,光照几乎不可避免。这就形成了一大矛盾。因此我们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弱化光照对档案展品的破坏。首先,在光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对展区的照明设备做特殊处理,尽量采用那些不含或少含紫外线的、对档案损坏较小的光源,或是在灯具上涂上特殊的防护性材料,以减少光照损坏的影响;其次,在光照强度的控制上,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弱化,如采用感应灯具,当有游客参观时就亮灯,其余时间闭灯,这样会减少光照强度,减轻光照对档案的破坏。最后是光的照射角度,相对而言,直射光比折射或反射光对档案有更大的杀伤力,所以,在照明设备的布局上要多加考虑,尽量避免光照直射展品,以减弱光照的破坏。

第二,要注意在展览过程中的温、湿度变化,做好温、湿度的调节工作。众所周知,温、湿度对于档案载体的健康寿命有着重大的影响,不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不仅能够单独作用于档案本身,引起档案载体的损坏,而且还可能与其他因素相结合,加速档案载体的老化、损坏。但是展区的温、湿度变化受到展区所处地理位置、展区的物理构造、展览所处的季节、观展者的人数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相比于其他因素而言,温、湿度是变化最快、调节难度系数最大、可控性最差的因素之一。因此,做好温、湿度的调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要做到实时保护。所以,要对展区的温、湿度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将之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之内,一旦出现异常状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第三,要做好展览过程中对有害气体的防治工作。一般来说,有害气体主要是指空气中的微生物、粉尘以及含量较多的二氧化硫、硫化氢、臭氧、氮氧化物等, 它们都是严重威胁档案安全的不利因素。特别是一些酸性气体,它们能够导致纸制档案的酸度增大,从而加速其损坏。②因此,做好有害气体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从这一点出发,首先,在展区选址时,我们就要考虑到,尽量选择那些远离高污染的地区,避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对档案本身造成损坏。其次,在展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做好展柜的密闭工作,以防止有害气体的侵入。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对展区环境的监测,特别是对展区空气质量的监测,当展区空气质量不达标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如开启展区空调设备、添加空气清新剂等,做好展区的空气流通工作,以保证展区空气质量。

最后,要加强展览过程中的安保工作。展览是面向公众开放的,面临的人群混乱而复杂。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可能会出现参观者有意或无意中对展品档案的损害,甚至是窃取。因此,要加强展览过程中的安保工作。而在安保工作中,首先要注重制度保障,要有明确成文的规章制度加以规定;其次,要在展区设置足够的安保人员和安保设备;最后要做好定期检查工作,时刻关注展品的状况,确保展品的安全。③

三、展览后——检测修复、及时补救

展览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保护工作的结束,相反,由于其容易被档案管理人员忽视,这时的保护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一般而言,经过一次展览之后,展品由于从库房的适宜环境转移到一个相对不适宜的环境,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不同程度上的损坏,而这种损伤有些是显而易见的,而有些却是隐性的,是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因此,用全程保护的思想来看,这时候的档案保护工作的重点在于对展品档案进行全面检测,并对有所损坏的档案采取及时的修复,以及时抢救档案财富。

首先,对于展览结束后的展品,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测,并对照展览前所作的检测登记中的各项指标,找出损伤较为严重的档案,并随之做好展览后的检测登记。

其次,应对损伤的档案进行修复,尽可能地使其恢复到展出前的状态,并撰写修复档案以记录损伤档案的修复情况。对于那些实在不能修复的档案或是丢失的档案,要做好登记,并根据之前制定的责任制度追究个人及单位的责任,并作出相应处罚。

最后,要对此次展览的保护工作进行总结,找出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以后的展览提供借鉴。

展览后的检测修复是保护工作的最后一环,但也是下一次展览保护工作的起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应该把展览工作看成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而不是孤立地看作单一的一次性活动。因此,展览后的检测工作,不是档案保护工作的终结,而是新一轮保护工作的开始。将全程保护的思想运用于展览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仅要注重展览中各环节及其环节间的衔结,而且还要注重各展览之间的联系,将整个展览活动看成一个动态的、联系的、相互影响的过程,然后融入系统论的思想,全盘考虑,综合布署,切实做好展览过程中的安保工作。

随着档案展览过程中的保护工作日益受到业界的关注,业界人士也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研究大多集中在档案保护技术方面,而没有从理念上做出相应的研究。笔者用文件与档案管理中的全程管理思想来思考档案保护问题,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展览过程中的档案全程保护思想,旨在用全程保护的理念去指导展览过程中的保护工作,以系统、动态、全面的观点去看待展览中的档案保护,以建立相对完整的保护体系,以求达到标本兼治,切实保护档案的目的。

注 释:

①王贞.档案展览交流应注意的问题.北京档案,2009(9).

展览工作方案第5篇

关键词:全程管理 档案展览 全程保护

档案展览作为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易于操作,受众面广,方式新颖,社会效应好——赢得了档案部门的青睐。特别是在全国各档案馆争建“五位一体”档案馆——融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的档案馆——的今天,档案展览已成为各档案馆提供利用服务的主流方式之一。然而,在档案展览过程中,由于保护意思淡薄、管理不当、条件设备落后等原因而造成的档案损坏、丢失、寿命缩短等情况仍然大量存在。档案作为原始的信息记录和珍贵的历史记忆,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档案部门作为档案的管理机构,理应做好档案的保护工作,捍卫国家的利益。

档案展览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包含着若干个环节,而且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具有密切的联系。以往我们在展览过程中考虑档案的保护问题,往往只注重了其中的几个环节,如档案运输、展览中的保护,或其中几项重要的工作,如防光、防潮、防盗、防有害气体等,而缺乏通盘考虑,将保护工作看成一个系统性的活动,将之贯穿于展览过程的始终。所以,笔者提出在档案的展览过程中要融入全程管理的思想,实行全程保护。要从展览工作的全局考虑,将展览工作看成一个动态性的过程,注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其各环节间的衔结,系统而全面地把握整个展览过程,建立一个完善的保护体系,即展览前做到统筹规划、防范未然;展览时做到实时保护、全程监控;展览后做到检测修复、及时补救。

一、展览前——统筹规划、防范未然

从全程保护的角度出发,首先,在展览前,要统筹规划,做到防范于未然。从以往的情况来看,人们往往只注重展览过程中的保护措施,而在展览前却缺乏保护意识和统筹规划。其实,保护工作在档案展览的前期就要意识到,并有序地展开,这样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总体来讲,展览前主要有如下几点值得考虑:

第一,有必要在展览的前期规划中设立一个单独的档案保护模块,将展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导致档案损坏的因素罗列出来,并通过合理分析和借鉴前人经验,拟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备不时之需。这样的档案保护模块应包括展品的选用,展品的进、出馆管理,展品的安全检测以及展区的布置等各方面的规划,以为档案展览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它对于整个展览过程中的保护工作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以后档案保护工作开展的依据。

第二,档案馆要对档案展品自身状况做好检验,要对展出品的现状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对那些易损、脆弱的档案实施重点防护,提前拟好保护方案,要确保展品在展出前就处于良好的状态,无损坏、遗失,并及时做好登记,以备查考。同时,要提前对展区的环境进行考察,了解展区的环境情况,并根据展品的具体情况提前对展区进行调整、布置,必要的时候对其进行改装,以满足保护档案展品的需要。

第三,档案馆要对展出档案进行价值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同的档案进行分级保护。将那些珍贵、稀有的孤本档案作为重点,采取最高级的保护,尽可能地使用复制品或是仿真品而不使用原件。如不能使用复制品,在展出过程中就要对其进行重点保护,并单独拟好防护方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取一些特殊方式对其进行保护,如对珍品档案进行投保,借助商业手段对珍品档案进行保护,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集合社会上广泛的资源,而且能够引进商业合作,促进档案和社会的更多接触,扩大档案的影响力。①同时,对于那些次重要的档案展品,可以采取较低等级的保护措施。采取这种评估再分级的保护模式,不仅可以利用档案馆有限的资源更大程度地保护展品,而且可以在分级的过程中对档案展品进行再认识,为其他的展览工作——如展馆的布置、展品主题的选定等做好铺垫,使整个展览做到有重点、有层次,突显专业特色。

第四,要对相关展览作好制度上的规范,在制度上保障档案展品的安全。所谓制度的规范,是指对档案在展览过程中的各种保护条款进行明确化、制度化,以规范展览过程中的保护工作。这些保护条款包括档案展品的直接负责制、档案损毁的处罚制度、展览馆的安全细则、参观者的行为规范制度等。此外,除了这些对档案本身或是档案馆实体进行保护的制度规范外,还需要对档案展品内容进行保护,以真正做到制度保障。这些制度包括展区拍照许可相关规定、展品内容利用细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档案内容知识产权所属问题的相关制度规定,要注意对档案展品内容进行保护,以杜绝他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剽窃档案内容从事谋利甚至不法行为。

二、展览时——实时保护、全程监控

档案展览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于展览之时,这个阶段是外界与档案展品接触最广泛,也可能是事态变化最急速,造成损失最大的时候,所以,此阶段档案展品的保护工作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同样,从全程保护的角度来看,此时的保护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实时保护、全程监控,以达到档案保护的目的。所谓实时保护、全程监控,就是指在展览的过程中要注重展品的动态变化,密切关注其在展览过程中的状况,并根据其自身状况对其进行无间断保护,以控制其健康状况,达到保护的最终目的。具体来说,在展览之时,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的保护工作:

第一,要特别注意做好展览过程中的防光工作。从传统的档案保护技术学的角度来看,光照是对档案造成损坏最大的因素之一,而在档案展览过程中,由于展览的需要,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照明支持,才能达到展览的效果,所以,光照几乎不可避免。这就形成了一大矛盾。因此我们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弱化光照对档案展品的破坏。首先,在光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对展区的照明设备做特殊处理,尽量采用那些不含或少含紫外线的、对档案损坏较小的光源,或是在灯具上涂上特殊的防护性材料,以减少光照损坏的影响;其次,在光照强度的控制上,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弱化,如采用感应灯具,当有游客参观时就亮灯,其余时间闭灯,这样会减少光照强度,减轻光照对档案的破坏。最后是光的照射角度,相对而言,直射光比折射或反射光对档案有更大的杀伤力,所以,在照明设备的布局上要多加考虑,尽量避免光照直射展品,以减弱光照的破坏。

第二,要注意在展览过程中的温、湿度变化,做好温、湿度的调节工作。众所周知,温、湿度对于档案载体的健康寿命有着重大的影响,不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不仅能够单独作用于档案本身,引起档案载体的损坏,而且还可能与其他因素相结合,加速档案载体的老化、损坏。但是展区的温、湿度变化受到展区所处地理位置、展区的物理构造、展览所处的季节、观展者的人数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相比于其他因素而言,温、湿度是变化最快、调节难度系数最大、可控性最差的因素之一。因此,做好温、湿度的调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要做到实时保护。所以,要对展区的温、湿度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将之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之内,一旦出现异常状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第三,要做好展览过程中对有害气体的防治工作。一般来说,有害气体主要是指空气中的微生物、粉尘以及含量较多的二氧化硫、硫化氢、臭氧、氮氧化物等, 它们都是严重威胁档案安全的不利因素。特别是一些酸性气体,它们能够导致纸制档案的酸度增大,从而加速其损坏。②因此,做好有害气体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从这一点出发,首先,在展区选址时,我们就要考虑到,尽量选择那些远离高污染的地区,避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对档案本身造成损坏。其次,在展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做好展柜的密闭工作,以防止有害气体的侵入。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对展区环境的监测,特别是对展区空气质量的监测,当展区空气质量不达标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如开启展区空调设备、添加空气清新剂等,做好展区的空气流通工作,以保证展区空气质量。

最后,要加强展览过程中的安保工作。展览是面向公众开放的,面临的人群混乱而复杂。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可能会出现参观者有意或无意中对展品档案的损害,甚至是窃取。因此,要加强展览过程中的安保工作。而在安保工作中,首先要注重制度保障,要有明确成文的规章制度加以规定;其次,要在展区设置足够的安保人员和安保设备;最后要做好定期检查工作,时刻关注展品的状况,确保展品的安全。③

三、展览后——检测修复、及时补救

展览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保护工作的结束,相反,由于其容易被档案管理人员忽视,这时的保护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一般而言,经过一次展览之后,展品由于从库房的适宜环境转移到一个相对不适宜的环境,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不同程度上的损坏,而这种损伤有些是显而易见的,而有些却是隐性的,是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因此,用全程保护的思想来看,这时候的档案保护工作的重点在于对展品档案进行全面检测,并对有所损坏的档案采取及时的修复,以及时抢救档案财富。

首先,对于展览结束后的展品,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测,并对照展览前所作的检测登记中的各项指标,找出损伤较为严重的档案,并随之做好展览后的检测登记。

其次,应对损伤的档案进行修复,尽可能地使其恢复到展出前的状态,并撰写修复档案以记录损伤档案的修复情况。对于那些实在不能修复的档案或是丢失的档案,要做好登记,并根据之前制定的责任制度追究个人及单位的责任,并作出相应处罚。

最后,要对此次展览的保护工作进行总结,找出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以后的展览提供借鉴。

展览后的检测修复是保护工作的最后一环,但也是下一次展览保护工作的起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应该把展览工作看成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而不是孤立地看作单一的一次性活动。因此,展览后的检测工作,不是档案保护工作的终结,而是新一轮保护工作的开始。将全程保护的思想运用于展览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仅要注重展览中各环节及其环节间的衔结,而且还要注重各展览之间的联系,将整个展览活动看成一个动态的、联系的、相互影响的过程,然后融入系统论的思想,全盘考虑,综合布署,切实做好展览过程中的安保工作。

随着档案展览过程中的保护工作日益受到业界的关注,业界人士也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研究大多集中在档案保护技术方面,而没有从理念上做出相应的研究。笔者用文件与档案管理中的全程管理思想来思考档案保护问题,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展览过程中的档案全程保护思想,旨在用全程保护的理念去指导展览过程中的保护工作,以系统、动态、全面的观点去看待展览中的档案保护,以建立相对完整的保护体系,以求达到标本兼治,切实保护档案的目的。

注 释:

①王贞.档案展览交流应注意的问题.北京档案,2009(9).

展览工作方案第6篇

关键词:全程管理 档案展览 全程保护

档案展览作为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易于操作,受众面广,方式新颖,社会效应好——赢得了档案部门的青睐。特别是在全国各档案馆争建“五位一体”档案馆——融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的档案馆——的今天,档案展览已成为各档案馆提供利用服务的主流方式之一。然而,在档案展览过程中,由于保护意思淡薄、管理不当、条件设备落后等原因而造成的档案损坏、丢失、寿命缩短等情况仍然大量存在。档案作为原始的信息记录和珍贵的历史记忆,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档案部门作为档案的管理机构,理应做好档案的保护工作,捍卫国家的利益。

档案展览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包含着若干个环节,而且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具有密切的联系。以往我们在展览过程中考虑档案的保护问题,往往只注重了其中的几个环节,如档案运输、展览中的保护,或其中几项重要的工作,如防光、防潮、防盗、防有害气体等,而缺乏通盘考虑,将保护工作看成一个系统性的活动,将之贯穿于展览过程的始终。所以,笔者提出在档案的展览过程中要融入全程管理的思想,实行全程保护。要从展览工作的全局考虑,将展览工作看成一个动态性的过程,注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其各环节间的衔结,系统而全面地把握整个展览过程,建立一个完善的保护体系,即展览前做到统筹规划、防范未然;展览时做到实时保护、全程监控;展览后做到检测修复、及时补救。

一、展览前——统筹规划、防范未然

从全程保护的角度出发,首先,在展览前,要统筹规划,做到防范于未然。从以往的情况来看,人们往往只注重展览过程中的保护措施,而在展览前却缺乏保护意识和统筹规划。其实,保护工作在档案展览的前期就要意识到,并有序地展开,这样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总体来讲,展览前主要有如下几点值得考虑:

第一,有必要在展览的前期规划中设立一个单独的档案保护模块,将展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导致档案损坏的因素罗列出来,并通过合理分析和借鉴前人经验,拟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备不时之需。这样的档案保护模块应包括展品的选用,展品的进、出馆管理,展品的安全检测以及展区的布置等各方面的规划,以为档案展览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它对于整个展览过程中的保护工作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以后档案保护工作开展的依据。

第二,档案馆要对档案展品自身状况做好检验,要对展出品的现状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对那些易损、脆弱的档案实施重点防护,提前拟好保护方案,要确保展品在展出前就处于良好的状态,无损坏、遗失,并及时做好登记,以备查考。同时,要提前对展区的环境进行考察,了解展区的环境情况,并根据展品的具体情况提前对展区进行调整、布置,必要的时候对其进行改装,以满足保护档案展品的需要。

第三,档案馆要对展出档案进行价值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同的档案进行分级保护。将那些珍贵、稀有的孤本档案作为重点,采取最高级的保护,尽可能地使用复制品或是仿真品而不使用原件。如不能使用复制品,在展出过程中就要对其进行重点保护,并单独拟好防护方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取一些特殊方式对其进行保护,如对珍品档案进行投保,借助商业手段对珍品档案进行保护,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集合社会上广泛的资源,而且能够引进商业合作,促进档案和社会的更多接触,扩大档案的影响力。①同时,对于那些次重要的档案展品,可以采取较低等级的保护措施。采取这种评估再分级的保护模式,不仅可以利用档案馆有限的资源更大程度地保护展品,而且可以在分级的过程中对档案展品进行再认识,为其他的展览工作——如展馆的布置、展品主题的选定等做好铺垫,使整个展览做到有重点、有层次,突显专业特色。

第四,要对相关展览作好制度上的规范,在制度上保障档案展品的安全。所谓制度的规范,是指对档案在展览过程中的各种保护条款进行明确化、制度化,以规范展览过程中的保护工作。这些保护条款包括档案展品的直接负责制、档案损毁的处罚制度、展览馆的安全细则、参观者的行为规范制度等。此外,除了这些对档案本身或是档案馆实体进行保护的制度规范外,还需要对档案展品内容进行保护,以真正做到制度保障。这些制度包括展区拍照许可相关规定、展品内容利用细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档案内容知识产权所属问题的相关制度规定,要注意对档案展品内容进行保护,以杜绝他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剽窃档案内容从事谋利甚至不法行为。

二、展览时——实时保护、全程监控

档案展览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于展览之时,这个阶段是外界与档案展品接触最广泛,也可能是事态变化最急速,造成损失最大的时候,所以,此阶段档案展品的保护工作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同样,从全程保护的角度来看,此时的保护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实时保护、全程监控,以达到档案保护的目的。所谓实时保护、全程监控,就是指在展览的过程中要注重展品的动态变化,密切关注其在展览过程中的状况,并根据其自身状况对其进行无间断保护,以控制其健康状况,达到保护的最终目的。具体来说,在展览之时,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的保护工作:

第一,要特别注意做好展览过程中的防光工作。从传统的档案保护技术学的角度来看,光照是对档案造成损坏最大的因素之一,而在档案展览过程中,由于展览的需要,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照明支持,才能达到展览的效果,所以,光照几乎不可避免。这就形成了一大矛盾。因此我们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弱化光照对档案展品的破坏。首先,在光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对展区的照明设备做特殊处理,尽量采用那些不含或少含紫外线的、对档案损坏较小的光源,或是在灯具上涂上特殊的防护性材料,以减少光照损坏的影响;其次,在光照强度的控制上,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弱化,如采用感应灯具,当有游客参观时就亮灯,其余时间闭灯,这样会减少光照强度,减轻光照对档案的破坏。最后是光的照射角度,相对而言,直射光比折射或反射光对档案有更大的杀伤力,所以,在照明设备的布局上要多加考虑,尽量避免光照直射展品,以减弱光照的破坏。

第二,要注意在展览过程中的温、湿度变化,做好温、湿度的调节工作。众所周知,温、湿度对于档案载体的健康寿命有着重大的影响,不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不仅能够单独作用于档案本身,引起档案载体的损坏,而且还可能与其他因素相结合,加速档案载体的老化、损坏。但是展区的温、湿度变化受到展区所处地理位置、展区的物理构造、展览所处的季节、观展者的人数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相比于其他因素而言,温、湿度是变化最快、调节难度系数最大、可控性最差的因素之一。因此,做好温、湿度的调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要做到实时保护。所以,要对展区的温、湿度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将之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之内,一旦出现异常状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第三,要做好展览过程中对有害气体的防治工作。一般来说,有害气体主要是指空气中的微生物、粉尘以及含量较多的二氧化硫、硫化氢、臭氧、氮氧化物等, 它们都是严重威胁档案安全的不利因素。特别是一些酸性气体,它们能够导致纸制档案的酸度增大,从而加速其损坏。②因此,做好有害气体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从这一点出发,首先,在展区选址时,我们就要考虑到,尽量选择那些远离高污染的地区,避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对档案本身造成损坏。其次,在展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做好展柜的密闭工作,以防止有害气体的侵入。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对展区环境的监测,特别是对展区空气质量的监测,当展区空气质量不达标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如开启展区空调设备、添加空气清新剂等,做好展区的空气流通工作,以保证展区空气质量。

最后,要加强展览过程中的安保工作。展览是面向公众开放的,面临的人群混乱而复杂。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可能会出现参观者有意或无意中对展品档案的损害,甚至是窃取。因此,要加强展览过程中的安保工作。而在安保工作中,首先要注重制度保障,要有明确成文的规章制度加以规定;其次,要在展区设置足够的安保人员和安保设备;最后要做好定期检查工作,时刻关注展品的状况,确保展品的安全。③

三、展览后——检测修复、及时补救

展览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保护工作的结束,相反,由于其容易被档案管理人员忽视,这时的保护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一般而言,经过一次展览之后,展品由于从库房的适宜环境转移到一个相对不适宜的环境,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不同程度上的损坏,而这种损伤有些是显而易见的,而有些却是隐性的,是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因此,用全程保护的思想来看,这时候的档案保护工作的重点在于对展品档案进行全面检测,并对有所损坏的档案采取及时的修复,以及时抢救档案财富。

首先,对于展览结束后的展品,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测,并对照展览前所作的检测登记中的各项指标,找出损伤较为严重的档案,并随之做好展览后的检测登记。

其次,应对损伤的档案进行修复,尽可能地使其恢复到展出前的状态,并撰写修复档案以记录损伤档案的修复情况。对于那些实在不能修复的档案或是丢失的档案,要做好登记,并根据之前制定的责任制度追究个人及单位的责任,并作出相应处罚。

最后,要对此次展览的保护工作进行总结,找出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以后的展览提供借鉴。

展览后的检测修复是保护工作的最后一环,但也是下一次展览保护工作的起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应该把展览工作看成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而不是孤立地看作单一的一次性活动。因此,展览后的检测工作,不是档案保护工作的终结,而是新一轮保护工作的开始。将全程保护的思想运用于展览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仅要注重展览中各环节及其环节间的衔结,而且还要注重各展览之间的联系,将整个展览活动看成一个动态的、联系的、相互影响的过程,然后融入系统论的思想,全盘考虑,综合布署,切实做好展览过程中的安保工作。

随着档案展览过程中的保护工作日益受到业界的关注,业界人士也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研究大多集中在档案保护技术方面,而没有从理念上做出相应的研究。笔者用文件与档案管理中的全程管理思想来思考档案保护问题,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展览过程中的档案全程保护思想,旨在用全程保护的理念去指导展览过程中的保护工作,以系统、动态、全面的观点去看待展览中的档案保护,以建立相对完整的保护体系,以求达到标本兼治,切实保护档案的目的。

注 释:

①王贞.档案展览交流应注意的问题.北京档案,2009(9).

展览工作方案第7篇

档案专题展览的地位和作用

专题展览又称之为临时展览,是指档案馆根据党和国家?熏以及地区、系统的中心工作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利用重大纪念日,配合重大活动,按照一定的主题举办的反映档案馆某一类或某几类档案藏品,有一定展出时间要求,面向社会公众的档案宣传教育活动。专题展览往往是选择党和国家大局需要和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作为主题,在特定时间推出,具有非常强的宣传教育针对性。由于是临时展览,展出规模可大可小,展出地点灵活机动,相对于长期陈列又呈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另外专题展览一般都有较强的时效性,一是开展时间要求严格,展览必须赶在规定时间开幕,否则,影响力大减;二是展出期限有一定要求,短则十天半月,最长也不超过半年。

专题展览是长期陈列的补充、拓展与深化。作为活跃档案馆工作,增强社会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专题展览在档案馆开放利用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新世纪档案馆为大局和中心工作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欧美发达国家档案馆非常重视档案专题展览工作,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都有深入的发展。国外档案专家彼德・瓦尔纳在《现代档案与文件管理必读》一书中将这一发展概括为:“档案馆充当教育角色,通常是采取专题展览的形式,自19世纪以来,举办专题展览已成为多数档案机构正常工作的一部分。”概括起来,档案专题展览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是档案馆主动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具体体现。专题展览一般都是根据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需要,呼应本地区重要活动和纪念事件而举办,能够表现出档案馆利用馆藏服务中心的意识。第二,是档案馆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基本形式之一。特别是那些没有基本陈列的档案馆,举办专题展览成为其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第三,是档案馆向社会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普及档案利用的重要方法。档案作为历史记忆,以其真实性和可信性,在社会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档案馆通过举办专题展览,在发挥“以史为鉴”教育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使更多的观众了解、认识档案和档案工作,增强利用档案的意识,尤其对青少年影响作用更大。正如国外档案专家米歇尔・迪香所言:档案展览“在很多国家中是档案馆活动一个很有生气的方面。这种努力,在影响未来新的研究者方面将日益做出贡献。”第四,是档案馆改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影响的档案展览可以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进而促进政府对档案馆建设投入的增加。北京市一些区县档案馆新馆建设、设备购置等,档案展览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第五,是档案馆基础业务工作的催化剂。举办专题展览需要大量使用馆藏档案,其办展过程不仅考验档案馆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各个工作环节,而且直接促进档案收集的开展,如北京市档案馆通过举办展览,四年收集到各类档案材料9690余件。

办好档案专题展览要善于抓住时机

办好档案专题展览关键是抓住时机。举办档案专题展览的时机有很多,但我们认为,最应该抓住的时机是党和国家以及本地区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等,因为这是一个时期领导部门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档案馆抓住这种有利的客观条件,举办展览相对容易得到资金支持和赢得观众的青睐,取得更大的宣传教育效果。北京市、区县档案馆2000―2001年举办专题展览54个,大多是借重这种时机,影响广泛。如2001年,北京市15个档案局馆借纪念建党80周年的有利时机,先后举办了23个专题展览,共接待各界观众90万人次。市档案馆为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举办了“让昨天告诉今天―――北京商品票证回顾展”;北平和平解放50周年之际,推出了“纪念北平和平解放50周年展览”;当共和国迎来第50个生日前夕,“共和国的庆典―――历年首都国庆活动纪实展”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另外,为迎接第六届世界大城市首脑会议在北京召开,该馆举办了“古都北京”展览,2003年北京市委、市政府纪念建都850周年之际又将此展览推向了社会;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市档案馆承办了“百年经纬看北京―――二十世纪回顾展”,公展不到一个月,就接待观众15万多人次,市里主要领导都观看了展览。

研究这几年北京市各档案馆办展经验,我们认为办好专题展览,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要有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意识。这种意识决定着档案馆能否抓住时机。每年党和国家都有工作重点,一些时候又有重大活动,每个时期还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档案馆要有高度敏感性,提前研究发展趋势和可能形成的规模,分析预测举办专题展览的可能性,一旦选准,就要积极主动地争取领导部门的支持,做好筹展工作,时机一到,便可向社会推出,体现出档案馆紧扣现实需要,为中心和大局服务的意识。换言之,如果档案馆在中心工作和重要活动开始之后才被动意识到办展时机,筹备已来不及了。因为举办展览费时耗力,筹备时间大多都在半年以上,如本文上面提及的北京市档案馆举办的展览都是很早就开始筹备,主动争取领导支持,或是得到市领导的批准,成为当年重要活动之一,或是成为全市整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缺乏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意识,没有充分准备时间,这些展览就不可能适时推出。可见,时机要靠档案馆积极主动去发现,而不能坐等上门,没有服务大局的意识,即便时机送上门也会抓不住。

要重视档案专题展览的策划与创意

办好档案专题展览不仅要有服务大局意识,而且还要重视展览的策划与创意。策划是一个好的展览选题,创意是将一个好的选题变成可以实现的精彩的展览总体设想。这两项工作做好了,就完成了展览工作的一半。策划和创意主要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首先是展览主题的确定。在结合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办展时,可供选题的角度很多,从何主题切入,关键是根据馆藏,要在馆藏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从档案的历史记忆特性出发,选择那些充分体现档案馆独特视角的方面作为主题。如北京市档案局馆围绕庆祝共和国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选择“历年国庆游行”作为展览主题,突出了首都档案馆特色;围绕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选择“商品票证”作为展览主题,显示出档案馆的独特视角。

其次是主题词的提炼。主题词是展览的灵魂,策划者要通过主题词,使设计人员和观众能够把握展览的根本,如商品票证展主题词是“发展是硬道理”,全面揭示了展览内容。

第三,要充分考虑展览内容的客体需求,注重社会性,避免档案馆单方面的主观意愿。专题展览选择的内容只有与观众参观欲望“合拍”,才能引发人们的广泛兴趣,达到良好教育效果。正如龙华烈士纪念馆副馆长俞乐滨在其《纪念馆策划》一书中所指出,无论是基本陈列还是临时展览,都应以满足该馆主要观众层的需要为出发点,而不是策划者的主观意愿。

第四,要善于借力与合作,以提高档案专题展览权威性和展品的广泛性,避免档案馆唱“独角戏”。特别是重大题材的展览,如果能与上级宣传主管部门合办,其展览重要性将会凸现,社会关注度也会增加。如北京市档案局馆“百年经纬看北京―――二十世纪回顾展”等几个展览都是与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合办。同时,合作还表现在展品的收集上,主办单位要通过借展、联展等方式,丰富展品。如,市档案馆筹备“百年经纬看北京―――二十世纪回顾展”时,先后走访了100多个单位,各档案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充分发挥了首都档案部门的整体优势。

第五,要精心选择展出场所,准确策划开展时间。展出场所对专题展览的效果影响很大,档案馆必须要结合展览的重要程度,精心挑选适宜场地。在目前各档案馆或是在政府大院或是偏于一隅的条件下,挑选处于繁华地段的著名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作为展出地,更有利于吸引和方便观众参观,增强社会影响力。北京市档案馆曾分别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前门箭楼、王府井饭店、中华世纪坛等举办过展览。另外,专题展览还应在展览策划之初就确定好开展时间,以保证在活动启动或纪念日到来之前展览能如期开幕。

第六,创意不同展出形式,扩大专题展览的影响。专题展览除固定馆内展出之外,还有巡展和网上展览等其他形式可供选择。巡展不受场地限制,是扩大展览受众数量的好形式,特别适合未设展厅或展厅狭小的档案馆。据统计,北京市20个国家档案馆2000―2001年以巡展形式接待观众达155.2万人次?熏同期馆内接待则仅有12.27万人次。网上展览则是将专题展览送上互联网,观众进入该馆网址,就可以浏览展览。使档案展览跨越地区和国界,在更广阔领域发挥作用。

第七,加强展览期间宣传活动的创意。档案馆大都重视展前宣传,缺乏展出期间的宣传创意。实际上,设计好展出期间的特色宣传活动,能够吸引更多观众参观展览。如北京市档案馆在″共和国的庆典-历年首都国庆活动纪实展″展出中,设计了通过报纸公布部分照片,号召市民“在展览中找找自己”的互动活动;在″百年经纬看北京―――二十世纪回顾展″展出期间,帮助新闻媒体开展了“往事故人情”参观访谈活动,做到开展期间社会宣传不断线,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加强档案专题展览的形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