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合集7篇)

时间:2023-03-07 15:20:01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第1篇

每年的金秋九月,我院的书法班都会由老师带队外出考察,这是书法班的传统,也是每位同学增长见识,提高个人素质的好机会!我们会继承这个传统,将书法艺术发光发热!

具体考察:

第一站:襄樊

地点:米公祠

9月6日,我们师生22人在湛江火车站乘坐1474次列车向湖北襄樊首站出发。我们坐了28个小时的绿皮硬座火车,条件相当艰苦,对大多数没有坐过火车的同学来说可是一次考验!尽管路途艰辛,但也阻止不了我们的步伐!我们住宿是火车站旁廉价的招待所,吃的是便宜菜饭,买的是团体票,出门坐公车!同学们一路高歌,互相帮助与配合,一切都那么和谐愉快!

9月8号我们参观了着名的米公祠!

米芾,北宋着名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襄阳居士。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米公祠位于襄樊市樊城西南汉水之滨的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中国宋代着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祠内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画廊里陈列着米苏黄蔡遗墨石刻100多块,其书法艺术韵味生动,炉火纯青。米公祠可谓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第二站:西安

地点: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秦始皇兵马俑、西安博物院等地

9月8日晚我们从襄樊火车站乘坐k628班次火车去往西安。9月9日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西安,在西安美术学院附近找了旅馆安顿!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第2篇

每年的金秋九月,我院的书法班都会由老师带队外出考察,这是书法班的传统,也是每位同学增长见识,提高个人素质的好机会!我们会继承这个传统,将书法艺术发光发热!

具体考察:

第一站:襄樊

地点:米公祠

9月6日,我们师生22人在湛江火车站乘坐1474次列车向湖北襄樊首站出发。我们坐了28个小时的绿皮硬座火车,条件相当艰苦,对大多数没有坐过火车的同学来说可是一次考验!尽管路途艰辛,但也阻止不了我们的步伐!我们住宿是火车站旁廉价的招待所,吃的是便宜菜饭,买的是团体票,出门坐公车!同学们一路高歌,互相帮助与配合,一切都那么和谐愉快!

9月8号我们参观了著名的米公祠!

米芾,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襄阳居士。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米公祠位于襄樊市樊城西南汉水之滨的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祠内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画廊里陈列着米苏黄蔡遗墨石刻100多块,其书法艺术韵味生动,炉火纯青。米公祠可谓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第二站:西安

地点: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秦始皇兵马俑、西安博物院等地

9月8日晚我们从襄樊火车站乘坐K628班次火车去往西安。9月9日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西安,在西安美术学院附近找了旅馆安顿!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9月10日,我们一早出发,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西安的一座部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形成了陕特的历史文化风貌。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

9月11日,参观碑林。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其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时任陕西转运副使。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也是历代名家书法艺术荟萃之地。“碑林”由于碑林丛立如林,蔚为壮观而得名。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已它独特的收藏而成为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西安碑林现收藏有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近3000件,展出1089件,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为全国之最,且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这里碑石如林,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名家荟萃,精品林立,令人惊叹不已。

9月12日,我们参观了西安博物院。西安博物院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园林为一体的博物馆。2007年对外开放。以展示的珍贵文物,唐代千年古塔、悠扬的雁塔晨钟、秀丽的园林景观而闻名。 西安博物院以著名唐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设计,形成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公园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休闲场所。

9月13日,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秦始皇陵兵马俑史书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兵马俑,泥塑的世界,在这里,可感受到那个久远王朝的历史气息,其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等,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凝结成了一点,于是有了这两千多年后的神秘魅力。仔细观察,它们按品字型布局,根据发掘的先后,分别命名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仔细地注视着这方俑坑,两千多年的沧桑,依然保存了当年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个性,8000多件陶俑,一万多件古兵器在这里先后被发现和挖掘。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俑人,基本上都在1.9米左右,高大魁梧,我不得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是他们凝固了历史,鲜活了生命,把深厚的文化和精湛的艺术宏伟壮丽地再现于千年之后,通过古典写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泥塑艺术的辉煌篇章,填补了中国艺术领域的空白。

在西安逗留了五天,每天的行程都满满的,参观古都名胜古迹的同时,也品尝了当地的美食,领略到这里的风土人情。白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西安的名胜古迹,晚上同学三五成群各自活动。记忆最深的就是夜晚的大雁塔,每晚都有音乐喷泉,十分美丽!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还有西安最热闹的回民街,回民街作为饮食集中的街区而出名,这里现在虽然被当作了针对外地游客的旅游点,但其实当地居民一直把这里当做吃小吃、逛街休闲的主要场所,尤其是夏天的夜市上在此吃饭纳凉消磨时间的市民的更多。其实整个“回坊”地区都是饭馆林立,各种各样的清真食肆与摊点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其中不乏当地人最认可的老字号小店。“回坊”地区除了北院门、大学习巷、西羊市外,还包括大皮院、东羊市、北广济街、桥梓口等一大片区域,老西安把这一带叫做“坊上”,在坊上可以探寻最平民最真实的西安生活。不过后几个地方要从回民街向深处走得远些,不容易找到,外地游客相对很少。

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既古老又现代,充满活力与文明的美丽城市!

第三站:洛阳 目的:参观龙门石窟

9月14日,告别西安我们踏上开往河南洛阳的火车,似乎同学们对西安的印象都很好,甚至有点不舍离去!旅途还在继续,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

西安到洛阳坐火车只需5个小时,14号傍晚就到洛阳了。在火车站附近找了旅馆安顿下来,第二天就去龙门石窟!

9月15日,我们坐车到了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十分壮观,大大小小的石像非常宏伟,震撼了游客的每双眼睛!

第四站:孔子故里曲阜

地点:参观孔庙 孔林 孔府

9月15日晚,我们在洛阳火车站坐车去山东兖州,第二天早上6点到了兖州,再从兖州做汽车到曲阜。由于长途跋涉,我们在曲阜找到旅舍已经是上午了,同学们都很疲劳,所以16号修整一天,17号参观孔府!

9月17日上午,我们参观了孔府。孔府也称圣府,是孔子的后代子孙们居住的地方,历史上,孔子的后代继承人都被称之为"衍圣公"。孔府是孔庙的西邻,规模相当宏大,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孔府建筑原有170多座,560余间,现存152座,480间,其中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内宅门、前上房、迎恩门、家庙等是明代建筑,其他均为清。代建筑。古建筑面积现存12740平方米。孔府中亦收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如:著名画家周之冕、高其佩、郑板桥的绘画作品;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文征明的书法手迹;宋、元、明各时期的雕版印刷珍品、善本书籍,以及精致的玉雕、木雕、陶瓷、青铜器等工艺品等,供游人参观鉴赏。其中最著者为“商周十器”,也称“十供”,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清高宗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赏赐孔府。

曲阜是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城市,城市的绿化,交通及文明建设都做的非常好!称为“东方圣城”一点不为之过,重要的是这个城市没有高楼大厦,就连交通车也不多,依旧保留着古代的建筑,十分具有当地特征!有名的孔庙,孔府,孔林!都是值得人们一览之地,还有当地的孔府菜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第五站:泰安

地点:参观岱庙 爬泰山 观摩泰山石刻

9月17日下午在曲阜汽车站坐汽车去往泰安,下午到达泰安,并在火车站附近找到旅舍!

9月18日参观岱庙。岱庙坐落于山东省泰安市区北,泰山的南麓,俗称“东岳庙”。它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庙城堞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叠,气象万千。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岱庙禅时,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贶殿等,更见规模。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9月19日早早起床出发爬泰山!泰山,通常指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 皇帝来泰山封禅 。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另外,泰山还有岳父的意思。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书法艺术在泰山主要以石刻形式保存下来,其中大部为自然石刻,少量为碑碣。泰山石刻源远流长,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碑刻题名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成为一处天然的书法展览,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俗话说“下山容易上山难”,其实都不容易。这次考察之旅相信同学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爬泰山了。我们从早上8点半开始爬山一直到下山已经是傍晚天黑了,每个人都是腰酸腿疼,但是没有留下一丝遗憾,毕竟爬上山顶那一刻是值得回味的,那一刻有种征服的感觉,就像整个泰山整个城市就在脚下。

9月20日,爬完泰山师生们已经筋疲力尽腰腿疼痛,今天休整一天,自由活动!

第六站:杭州

地点:游西湖 参观西泠印社

9月20日晚,我们在泰安火车站向杭州出发。

9月21日下午到达杭州火车站,我们在浙大西溪校区住研究生的宿舍,宿舍环境条件相当很好,相比杭州的旅馆和招待所。

9月22日,今天是中秋佳节,天下着朦胧细雨,我们来到西湖,参观了位于西子湖畔的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创建于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著名印学社团,以篆刻书画创作、研究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艺术收藏在海内外久享盛誉。印社自成立以来,名家荟萃,人才辈出。这个学术团体,遐迩闻名,为中外时人所称道。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侧,社址总面积为5757.865平方米,居山而建,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各具特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互相映衬,构思布局极为精巧。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内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余件。

杭州西湖人间天堂,“最美不过西子湖,人在天堂水云间”。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洗子湖,宋代始称西湖。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五个地区,总面积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于晴天水潋滟,雨天山空蒙。无论雨雪晴阴,无论早霞晚辉,都能变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湖区以苏堤,白堤两个景段的优美风光称著。西湖景区是立体和全方位,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领略她的风姿,素有“景在城中立,人在画里游”的美称。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西湖四周,古迹遍布,文物荟萃,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纪念馆)熠熠生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

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这是我第二次来杭州,第二次游览西湖,却给我的感受是强烈的!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在杭州,忘情于西湖。杭州这座充满历史与故事的城市,在今天繁华依旧,每个到杭州的游客无不流连忘返!

9月23日,自由活动!同学们三五成群结伴出游!感受杭州的美。

杭州有名的特产:杭州丝绸 西泠印泥 青溪龙砚 西湖绸伞 张小泉剪刀 西湖龙井 王星记扇子等等。

在杭州逗留2天,这城市规划相当有特色,绿化条件好,城市的文明与历史体现出杭州独具的魅力!一座城市的历史往往会折射出这里人文气息与文明。我不否认我已深深爱上这座城市,当然以后有机会还是会再来的!

9月24日,收拾心情带上行李,本次外出考察最后一站结束,我是依依不舍的踏上火车离开杭州!

9月25日下午三时,经过28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湛江火车站!回到学校,这次旅途正式划上圆满句号!

相信本次考察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少,心中必定留下深刻记忆,日后必有所作为!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第3篇

每年的金秋九月,我院的书法班都会由老师带队外出考察,这是书法班的传统,也是每位同学增长见识,提高个人素质的好机会!我们会继承这个传统,将书法艺术发光发热!

具体考察:

第一站:襄樊

地点:米公祠

9月6日,我们师生22人在湛江火车站乘坐1474次列车向湖北襄樊首站出发。我们坐了28个小时的绿皮硬座火车,条件相当艰苦,对大多数没有坐过火车的同学来说可是一次考验!尽管路途艰辛,但也阻止不了我们的步伐!我们住宿是火车站旁廉价的招待所,吃的是便宜菜饭,买的是团体票,出门坐公车!同学们一路高歌,互相帮助与配合,一切都那么和谐愉快!

9月8号我们参观了著名的米公祠!

米芾,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襄阳居士。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米公祠位于襄樊市樊城西南汉水之滨的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祠内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画廊里陈列着米苏黄蔡遗墨石刻100多块,其书法艺术韵味生动,炉火纯青。米公祠可谓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第二站:西安

地点: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秦始皇兵马俑、西安博物院等地

9月8日晚我们从襄樊火车站乘坐K628班次火车去往西安。9月9日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西安,在西安美术学院附近找了旅馆安顿!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9月10日,我们一早出发,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西安的一座部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

9月11日,参观碑林。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其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时任陕西转运副使。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也是历代名家书法艺术荟萃之地。“碑林”由于碑林丛立如林,蔚为壮观而得名。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已它独特的收藏而成为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西安碑林现收藏有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近3000件,展出1089件,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为全国之最,且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这里碑石如林,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名家荟萃,精品林立,令人惊叹不已。

9月12日,我们参观了西安博物院。西安博物院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园林为一体的博物馆。2007年对外开放。以展示的珍贵文物,唐代千年古塔、悠扬的雁塔晨钟、秀丽的园林景观而闻名。 西安博物院以著名唐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设计,形成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公园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休闲场所。

9月13日,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秦始皇陵兵马俑史书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兵马俑,泥塑的世界,在这里,可感受到那个久远王朝的历史气息,其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等,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凝结成了一点,于是有了这两千多年后的神秘魅力。仔细观察,它们按品字型布局,根据发掘的先后,分别命名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仔细地注视着这方俑坑,两千多年的沧桑,依然保存了当年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个性,8000多件陶俑,一万多件古兵器在这里先后被发现和挖掘。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俑人,基本上都在1.9米左右,高大魁梧,我不得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是他们凝固了历史,鲜活了生命,把深厚的文化和精湛的艺术宏伟壮丽地再现于千年之后,通过古典写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泥塑艺术的辉煌篇章,填补了中国艺术领域的空白。

在西安逗留了五天,每天的行程都满满的,参观古都名胜古迹的同时,也品尝了当地的美食,领略到这里的风土人情。白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西安的名胜古迹,晚上同学三五成群各自活动。记忆最深的就是夜晚的大雁塔,每晚都有音乐喷泉,十分美丽!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还有西安最热闹的回民街,回民街作为饮食集中的街区而出名,这里现在虽然被当作了针对外地游客的旅游点,但其实当地居民一直把这里当做吃小吃、逛街休闲的主要场所,尤其是夏天的夜市上在此吃饭纳凉消磨时间的市民的更多。其实整个“回坊”地区都是饭馆林立,各种各样的清真食肆与摊点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其中不乏当地人最认可的老字号小店。“回坊”地区除了北院门、大学习巷、西羊市外,还包括大皮院、东羊市、北广济街、桥梓口等一大片区域,老西安把这一带叫做“坊上”,在坊上可以探寻最平民最真实的西安生活。不过后几个地方要从回民街向深处走得远些,不容易找到,外地游客相对很少。

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既古老又现代,充满活力与文明的美丽城市!

第三站:洛阳 目的:参观龙门石窟

9月14日,告别西安我们踏上开往河南洛阳的火车,似乎同学们对西安的印象都很好,甚至有点不舍离去!旅途还在继续,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

西安到洛阳坐火车只需5个小时,14号傍晚就到洛阳了。在火车站附近找了旅馆安顿下来,第二天就去龙门石窟!

9月15日,我们坐车到了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十分壮观,大大小小的石像非常宏伟,震撼了游客的每双眼睛!

第四站:孔子故里曲阜

地点:参观孔庙 孔林 孔府

9月15日晚,我们在洛阳火车站坐车去山东兖州,第二天早上6点到了兖州,再从兖州做汽车到曲阜。由于长途跋涉,我们在曲阜找到旅舍已经是上午了,同学们都很疲劳,所以16号修整一天,17号参观孔府!

9月17日上午,我们参观了孔府。孔府也称圣府,是孔子的后代子孙们居住的地方,历史上,孔子的后代继承人都被称之为"衍圣公"。孔府是孔庙的西邻,规模相当宏大,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孔府建筑原有170多座,560余间,现存152座,480间,其中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内宅门、前上房、迎恩门、家庙等是明代建筑,其他均为清。代建筑。古建筑面积现存12740平方米。孔府中亦收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如:著名画家周之冕、高其佩、郑板桥的绘画作品;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文征明的书法手迹;宋、元、明各时期的雕版印刷珍品、善本书籍,以及精致的玉雕、木雕、陶瓷、青铜器等工艺品等,供游人参观鉴赏。其中最著者为“商周十器”,也称“十供”,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清高宗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赏赐孔府。

曲阜是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城市,城市的绿化,交通及文明建设都做的非常好!称为“东方圣城”一点不为之过,重要的是这个城市没有高楼大厦,就连交通车也不多,依旧保留着古代的建筑,十分具有当地特征!有名的孔庙,孔府,孔林!都是值得人们一览之地,还有当地的孔府菜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第五站:泰安

地点:参观岱庙 爬泰山 观摩泰山石刻

9月17日下午在曲阜汽车站坐汽车去往泰安,下午到达泰安,并在火车站附近找到旅舍!

9月18日参观岱庙。岱庙坐落于山东省泰安市区北,泰山的南麓,俗称“东岳庙”。它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庙城堞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叠,气象万千。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岱庙禅时,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贶殿等,更见规模。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9月19日早早起床出发爬泰山!泰山,通常指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 皇帝来泰山封禅 。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另外,泰山还有岳父的意思。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书法艺术在泰山主要以石刻形式保存下来,其中大部为自然石刻,少量为碑碣。泰山石刻源远流长,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碑刻题名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成为一处天然的书法展览,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俗话说“下山容易上山难”,其实都不容易。这次考察之旅相信同学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爬泰山了。我们从早上8点半开始爬山一直到下山已经是傍晚天黑了,每个人都是腰酸腿疼,但是没有留下一丝遗憾,毕竟爬上山顶那一刻是值得回味的,那一刻有种征服的感觉,就像整个泰山整个城市就在脚下。

9月20日,爬完泰山师生们已经筋疲力尽腰腿疼痛,今天休整一天,自由活动!

第六站:杭州

地点:游西湖 参观西泠印社

9月20日晚,我们在泰安火车站向杭州出发。

9月21日下午到达杭州火车站,我们在浙大西溪校区住研究生的宿舍,宿舍环境条件相当很好,相比杭州的旅馆和招待所。

9月22日,今天是中秋佳节,天下着朦胧细雨,我们来到西湖,参观了位于西子湖畔的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创建于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著名印学社团,以篆刻书画创作、研究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艺术收藏在海内外久享盛誉。印社自成立以来,名家荟萃,人才辈出。这个学术团体,遐迩闻名,为中外时人所称道。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侧,社址总面积为5757.865平方米,居山而建,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各具特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互相映衬,构思布局极为精巧。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内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余件。

杭州西湖人间天堂,“最美不过西子湖,人在天堂水云间”。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洗子湖,宋代始称西湖。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五个地区,总面积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于晴天水潋滟,雨天山空蒙。无论雨雪晴阴,无论早霞晚辉,都能变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湖区以苏堤,白堤两个景段的优美风光称著。西湖景区是立体和全方位,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领略她的风姿,素有“景在城中立,人在画里游”的美称。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西湖四周,古迹遍布,文物荟萃,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纪念馆)熠熠生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

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这是我第二次来杭州,第二次游览西湖,却给我的感受是强烈的!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在杭州,忘情于西湖。杭州这座充满历史与故事的城市,在今天繁华依旧,每个到杭州的游客无不流连忘返!

9月23日,自由活动!同学们三五成群结伴出游!感受杭州的美。

杭州有名的特产:杭州丝绸 西泠印泥 青溪龙砚 西湖绸伞 张小泉剪刀 西湖龙井 王星记扇子等等。

在杭州逗留2天,这城市规划相当有特色,绿化条件好,城市的文明与历史体现出杭州独具的魅力!一座城市的历史往往会折射出这里人文气息与文明。我不否认我已深深爱上这座城市,当然以后有机会还是会再来的!

9月24日,收拾心情带上行李,本次外出考察最后一站结束,我是依依不舍的踏上火车离开杭州!

9月25日下午三时,经过28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湛江火车站!回到学校,这次旅途正式划上圆满句号!

相信本次考察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少,心中必定留下深刻记忆,日后必有所作为!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海州名胜古迹;孝文化

2009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苏教高(2009)30号文 项目编号423

大学生参与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对大学生综合本质的提高相当重要,有过实践考察经历的同学,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权衡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很多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回校后进行认真的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索未来的人生道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造成淡化了中国传统文化而看重外来文化,大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欠缺和盲目从众、崇洋的心理态度产生;通过社会实践考察活动,让当代大学生能提高传统文化的修养,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来表达他们的爱国热情。传统文化名胜古迹,作为一种客观的、悠久的历史现象,发掘、研究其形成始末和现状,无论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还是对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此,在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组织了08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考察连云港市海州古代文化名胜,让大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古迹的悠久历史认识到文化遗产的的流逝情况及继承发展和保护。也发现了这些名胜古迹对于研究宗教、中国的“孝”文化、传统生态环境保护举措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孔望山宗教文化

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距连云港市区2.5公里,这里有原始社会新时器时代祭海的杯盘石刻、秦王朝的东大门遗址、中国最早的东海神庙遗址、中国唯一的汉代圆雕石象、北齐年间的千年古刹、唐、宋、元、明各朝代官宦文豪的题刻。特别是东汉摩崖造像的发现,证实了比敦煌石窟还早;证实了以孔望山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其价值重大。

1 佛教摩崖造像,在孔望山的西南部,依山崖的自然形势凿成,现存造像105个,分布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山崖上。造像有佛、菩萨、弟子、力士和供养人。反映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和佛教传统。本生故事有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图,佛教故事有“说法图”“涅磐图”等。

2 龙洞庵,位于孔望山南侧,始建于北齐年间,唐中宗时改建为龙兴寺,明代于旧址上重建,更名“龙洞庵”。龙洞庵的整个建筑以大殿的山门为中轴线,组成一个高低错落,左右对称的建筑群,从山门拾级而上,穿过圆洞式山门,进入院中,院内还有古井一口,名曰“甘露泉”。大殿两侧有棵千年古柏,仍然苍翠欲滴。东侧有棵始植于宋代的糯米茶树,春季花开时节,菊院清香。“”中龙洞庵也遭受了劫难,塑像被毁,文物流散殆尽,非常可惜。

3 孔望山杯盘刻石,是东汉时期祭祀东海君之物,位于孔望山的最高处,是在一块天然大石上凿成。大石全形如砚,故称“砚石”,大石略呈长方形,大岩东北端厚壁上镌有隶书体“砚石”两字。

4 龙洞石刻,位于孔望山龙洞庵两侧“龙洞”的内外石壁上,龙洞石刻中,以明代石刻最为丰富,有明代淮海安府知府陈文烛写的《孔望山铭》;明代嘉庆时期海州知州王同的榜书题刻“归云飞鸟”; 明代邵瑞良的“归云洞”题刻;明代林廷玉的诗刻: “看龙洞偶成,幻化成溟蒙,丹崖一洞空,地灵呼即应,应是讶相逢。”还有明刻中的王同六言诗刻最具代表性”,字体严谨,风格古拙,笔力道劲。

同学们对孔望山的名胜古迹感受在心,也为被毁的文化古迹深感遗憾。

二、《东海孝妇祠》是对“孝”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的的 《》

根据现存的明朝王同的《哀孝妇》残存石刻,追溯到“东海孝妇”。《康熙海州志》在王同的《哀妇诗》云:哀哀东海窦孝妇,孝心事姑感姑哀。姑死心为爱孝妇,。死讵知为孝妇灾,妇死心为痛姑死,。姑妇两心青天知。累累墓草年年绿,空山月落乌声悲, “东海孝妇”的故事在《汉书》 (搜神记》等古籍中有记载,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其素材与东海孝妇的故事颇有相似之处。在中国,孝是构建和谐家庭的核心,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据清道光19年(1839年) 《云台导游诗钞》,载:两江总督陶澍私人捐款,重建正殿三间,东厢三间,西厢三间,前殿三间,均画栋雕梁,整齐严肃,有建于公殿三间,慈孝堂三间……史书记载,在明朝和清朝年间,经几次大修,但是,在期间,几乎被毁尽,现在重建于连云港市朝阳镇。

将我国传统的“孝”文化加以颂扬。把我国古代妇女的“孝顺”美德给予高度的赞扬。为后世的“孝”思想教育提供了经典的教育范本, 《东海孝妇祠》明朝王同,娘娘庙最早建于何年,已无从考证,但在北宋有历史记载,可见最迟应该开始建于北宋期间。

三、祖先对建设家园又保护生态环境的历史研究

双龙井题字以及修建双龙井的记载、对使用井水的要求都充分说明了古代先民们具有了健康的生活习俗。爱护生活环境的高尚品质,在海丹[遗失的碑刻中,有(重修大井记》 (公元1540年),,虽然有个别人会损害公物,但也有人爱护公物,未来饮水的健康安全,形成一致的意见,完成了饮水工程。

金朝时,建设新浦山路记:在金朝明昌二年,在海州到板浦之间修一条路,有占据海州的金朝军队、地方行政长官干产、谋克、达鲁花等和当地老百姓一起铺筑而成,反映了古代军民团结、共同建设家乡的事例。

四、重视教育的发展:对青少年教育的历史研究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第5篇

关键词: 从化市历史古迹 古迹翻译 调查报告

引言

从化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广州市的东北面,依山傍水,风光旖旎。五百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从化独特的岭南魅力,众多的历史古迹让从化更具文化内涵,在岭南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从化的昨天”的保护意识,并付诸行动,作为从化市的高校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以实际行动服务从化、建设从化。

本项目旨在通过对从化历史古迹的实地走访和考察,透析从化历史古迹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气息,并结合英语专业特色,运用相应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将收集的材料译成英文,使得从化历史古迹的英译既准确传递信息,又折射其背后的地方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真正起到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同时增强从化市民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宣传从化市历史文物景点,促进从化市的旅游发展,增强在校大学生通过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1.项目介绍

1.1研究目的

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成为人们自立和进取的精神支柱。文物古迹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它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流传于世的文物古迹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弘扬刻不容缓。五百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从化独特的岭南魅力,众多的历史古迹让从化更具文化内涵,在岭南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增强“从化的昨天”的保护意识,并付诸行动,作为从化市的高校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以实际行动服务从化、建设从化。

1.2研究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于全球化时代,而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就是不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中外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传播、中外相互加强了解与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外人民频繁的来往沟通、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为广东岭南文化及中国文化与外国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而独具特色的从化市文化古迹,却被日新月异的现代经济建设所遗忘,如此宝贵的文化遗产不应被埋没。因此,我们通过此次科研项目考察增强人民保护历史文化古迹的意识,带动人民加入到实际保护的行列中,形成“文物保护,你我共同参与”的氛围,为从化市文物保护贡献力量,为全世界人民提供有关从化市历史文化古迹的英文介绍,让世界人民了解从化市历史文化古迹,提高从化旅游项目的知名度。此次活动可让外语系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来,增强在校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3立论依据

本项目的考察人员通过与从化博物馆、旅游局等部门合作获取官方信息,深入从化市各文化古迹保护单位,收集相关资料并整理,再发挥人员专业特长,将已整理的资料翻译成英文。通过对古迹的官方称谓、历史由来、存在意义、演变发展、文化地位等进行考察发现,目前文化古迹中只有极少部分做了中英文版本的介绍,大部分古迹的中文资料不完整、英文资料欠缺,需要进一步地完善与补充。

本项目的实践考察采用图文并茂、视频剪辑的形式,研究上述因素,力图通过从化历史古迹反映出岭南文化所蕴含的历史意义与内涵,并运用相关翻译理论和技巧准确翻译,兼顾信息传递与文化传播功能,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与推广岭南文化,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实现文化间的互补与发展。

1.4项目的创新之处

本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从化历史古迹的实地走访考察,以及对后期资料的汇总与整理、图片编辑与视频制作,最后同从化博物馆、旅游局等部门取得合作,将相关资料译本推行实践,广泛应用于各大官方网站和报刊读物等宣传媒体。分析岭南文化的历史形成因素,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充分考虑英汉语言差异、英汉语言转换、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等因素,结合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策略与方法,增强跨文化的意识,准确翻译文物古迹相关资料,揭示并诠释岭南文化的内涵,加深对岭南文化的理解,加强岭南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促进从化旅游业的发展。

2.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进度安排

2.1研究内容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包括:(1)对从化市各文化古迹保护单位进行考察研究,收集和整理其相关资料(包括官方称谓、历史由来、存在意义、演变发展、文化地位等);(2)针对当前古迹现有资料的英译进行分析、研究,并将结果汇总、分类;(3)结合英语语言专业和翻译理论与技巧,对尚未翻译的古迹资料进行准确翻译,突出其文化特色和意义;(4)联系从化各大旅游单位、咨询网等媒体,推荐增设英文版的历史文物古迹介绍。将古迹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推广至岭南文化领域,用于指导和促进跨文化交流。

2.2技术路线

我们将运用社会调查学、英汉翻译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通过实地考察、追踪调查、电话采访、面谈等方式对从化市各文化古迹进行深入的研究。利用自身所学知识,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信息收集,使信息全面、真实、可靠。本项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采用实地考察研究收集资料,又运用理论对考察成果进行分析,最终利用分析研究的理论成果指导实践。

2.3进度安排

3.研究成果的形式、项目验收指标及内容

本项目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研究成果的形式和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阶段,实地考察,主要为收集与汇总从化市历史古迹的相关资料(包括官方称谓、历史由来、存在意义、演变发展、文化地位等),通过一系列的文字、数据、图片,从多角度展示文化历史古迹的深厚底蕴,从而提高广大人民对从化历史古迹的认知,了解其影响力的深度和广度。根据考察结果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从化历史古迹资料的英译调查与研究),取得第一阶段的成果,为后一阶段的研究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针对第一阶段的成果,采用系统的研究方法分析探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科研论文:从化历史古迹实地考察与资料翻译,此篇论文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中发表。

4.工作基础和实验条件

本项目与商务英语专业、英语翻译专业密切相关,将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申报者与合作者具有申报、执行本项目基本专业知识和素质,具备专业能力与技能完成实践调查,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社会调查报告与科研论文的撰写工作。

本项目在申报准备阶段已有一定的积累和基础,并进行了初步社会实践调查,收集和积累了一些第一手调查资料,为以后阶段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项目根据各成员的特点、特长进行了明细的分工,各成员能够利用理论知识完成各自的任务。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及外语系师生集体力量的协助下,本项目的重点任务:从化历史古迹的实地走访、资料整理和英译,宣传历史古迹,增强保护意识。社会实践论文与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发表一定能够按时完成并取得相应的成果。

5.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5.1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选取的景点共计十处,基本上囊括了从化国家省市各级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如广裕祠、五岳殿、从化学宫大成殿等。课题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分三组对上述名胜古迹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实地调查、拍摄和撰写旅游景点的中文介绍等。再将中文材料详细考究,翻译成英文。最后,通过老师们的认真审核,最终将材料形成完整的课题结果。我们还作了分类统计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5.2名胜古迹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障碍

名胜古迹翻译中文化因素导致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其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所蕴藏的丰富内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等使两种语言的词汇出现非对应和非重合的现象,它们之间没有语义共鸣,有的只是语义空缺或语义错位,也就是文化空缺所产生的词汇空缺及文化冲突导致的词汇冲突。此次研究中出现的不少对联翻译难以进行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如五岳殿中,“穆穆威灵光万户,绵绵德泽普千家”,翻译起来困难重重,尽管能按照意义翻译出来,但那种韵味已经完全丧失,实属可惜。

名胜古迹中文化因素导致的翻译障碍还来自于语篇层面上的行文和修辞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喜欢借景抒情,书画、建筑、诗歌都讲究神似重于形似的风格,反映在语言上就有了汉语行文辞藻华丽、情感横溢等特点。此外,“受‘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美学观念别强调平衡美,除了极为频繁地使用对仗这一修辞格,还大量使用四字词组,在这些方面,西方民族则迥然不同”。这些行文和修辞差异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翻译的困难。

6.名胜古迹旅游文本的汉译英策略

明确名胜古迹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障碍有助于我们提出有针对性的翻译策略。旅游文本的目的就是将从化名胜历史古迹通过中文材料翻译出来,向外国游客介绍景点情况,旅游翻译应该是“文化的使者”,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以旅游者为导向,因此,在翻译时应该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译文为重点。所谓以中国文化为取向,就是尽量保留中国文化信息,尽量多地宣传中国文化。所谓以译文为重点,即指翻译时,既要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又要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对信息进行适当调整,让他们好读好懂。基于上述策略,提出以下几种实用方法。

6.1增补与删减

旅游资源除了其本身的自然景观所具有的欣赏价值外,还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特殊的欣赏价值。不增添背景信息,一般外国游客则无法理解。对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内容,如事件发生的年代,名人的生卒年代,他们的身份及其对历史的贡献、名胜的具置等,通过增加字、词、句,对原文略加注释,则让人易于理解,并加深印象、增添乐趣。

在名胜古迹的翻译中,删减有时是十分必要的。删减即删去中文资料中对译文理解没有帮助的东西。一方面中国人在写事状物时喜欢引用名人名言或古诗词加以验证,中国读者读了会加深印象,并从中得到艺术享受,而在外国人看来似乎是画蛇添足,有时还可能使他们越看越糊涂,删去反而干净利落,明白晓畅。另一方面名胜古迹中存在的大量的诗词、对联,如果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诗词翻译过来造成译文的累赘和臃肿,甚至扭曲原意,妨碍外国游客理解,破坏他们的游兴,达不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则可删去不译。

如五岳殿中,“有收分覆盆式柱础,为‘鸭屎石’,风格古朴”这一句中的“鸭屎石”,这一词语比较难以理解,甚至会造成游客们的不良心理效应,可以将其省去。

6.2音译与解释

完全音译的方法适用于行政区划名称,如城市、乡镇等的翻译,对于一些景点的名称音译加意译则较为理想。解释是指增加的部分是对字、词、句的字面意思的解释,属于创造性翻译,在不损害原文信息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原文,对原文不符合译语习惯的词句、语序进行必要的改造和调整,以期更好地服务读者。

6.3类比或转译

为使旅游信息在英语读者中产生反响,我们采用“以此比彼”的方法拉近读者与中国文化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亲近感,激发游兴。译者可以把中文资料中有关的内容转化为外国游客熟悉的同类内容,借译语表达式和形象翻译源语有特定文化含义的表达式和形象,以求等效。有的学者称这种方法为文化替换(cultural substitution),在找不到文化对应词的时候,使用译语文化中同类典故、成语、委婉语等,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可以简洁而准确地介绍人物和景点,使译文读者在自己文化的基础上理解异国文化情调,加强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结语

以上结合从化历史古迹的翻译情况,分析了名胜古迹中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因素障碍,探讨了名胜古迹汉英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原则和方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各国之间更加频繁地交往,旅游业将更加繁荣,我国名胜古迹的翻译必定会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1]王蕙贞.文物保护学[M].文物出版社,2009:120-305.

[2]师新民.考古文物名词英译探讨[J].中国科技翻译,2007-08-15.

[3]李启明.余光权.从化市地名志[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6.

[4]刘庆元.文物翻译的“达”与“信”[J].中国科技翻译2005-05-30.

[5]陈曦,陈汉良.历史文物名词英译的规范化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6]赵丹晨.浅析文物翻译中的失误及修改建议[J].文博,2013-02-15.

[6]王建荣,郭海云,孙倩.文化预设视角下的文物英译策略研究[J].东岳论丛,2010.

[7]从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从化县志[M].广东:密歇根大学,2007:36-52.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第6篇

从读史的过程中,我忽然想到在我做眉山市委常委兼市委宣传部部长和市委秘书长十年间,陪同党和国家的许多领导人以及海内外宾朋到三苏祠参观考察时,见过三通石碑,其记载了1936年6月至8月的国民政府、四川省政府和眉山专署颁布的保护三苏祠的布告。可《眉山县志》中没有记载。(仅在1992年县志中有一句话说明,而且文略,没有时间和内容的记载,更没有国民政府的记载。)我询问现在的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先生。他向我说明,这几块石碑是在2000年三苏祠维修时新发现的,地方文献资料均无记载。在陈馆长的协助下,我获得了这三通布告碑文的传真件。我仔细阅读并认真思考,以为当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给《眉山县志》补上这一史实。

从三通石碑布告的内容看,先是时任四川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余安民的一个公告,并上报给四川省政府;时隔一月后,四川省政府亦公告,同时又上报给当时的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仅隔了一个月,国民政府又公告,保护三苏祠,并严令“仰军政各界人等,一体凛遵。务须加意爱护,毋得籍词借驻。为要。”之后,原驻在三苏祠的国民革命军17师(在民国31年至34年)从三苏祠迁出。后来的情况,在《眉山县志》1992年版第929页中记载为:“部队撤走后,民国37年三苏公园再度向西扩至近城墙处。”只是为何迁出,县志并没有记载。按常理推想,当时定是遵循三通布告之作为。现按时间顺序将这三通石碑所刻公告内容抄录于下:

第一通“四川善后督办刘为布告碑”

民国25年(1936年)刻石。碑文所录如下:

事案据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余安民呈称

眉山为三苏故里,城内旧有祠堂一所,内供文安、文忠、文定三公遗像。上年官绅集议,广为公园。颜曰:三苏。仰恳赐予保护布告,以维名胜。

等情,前来查,苏公父子崛起岷峨,独得山水之清奇,蔚为蜀学之大师。文章、道法、经济、事功、彪炳当时,垂范来。地方人士景仰,芳型重新祠宇,拓为公园,以资观感。允宜力加保护,用垂久远。俾后之来者得所矜式,斯亦作育人才之一道。凡属公园以内,不准军队驻扎,或机关借用。庶园林台榭,历久常新。先哲典型,永远勿替。除指令照准外,合行布告。为此,告仰军民人等,一体遵照,勿违。切切,此告。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四川善后督办关印

第二通:“四川省政府布告碑”

二十五年民字第一六三五七号

民国25年(1936年)刻石。碑文所录如下:

案据四川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余安民呈称

窃维式闾封墓,周推锡类之仁;表里旌门,汉重乡贤之礼。故义或取乎观感,而事无间于古今。所以矜式邦人,楷模多士也。眉山为三苏故里,城内旧有祠堂一所,内塑文安、文忠、文定三公遗像。林园幽胜,台榭清虚。历有名流,时多题咏。上年官绅集议,广为公园。颜之曰:三苏存其寔也。专员以钧行营,迭有明令,保存胜迹,仰见尊崇先哲,钦佩莫名。苏氏在宋一代,父子兄弟之间,人品文章之盛,稽有史之篇籍。前无古人,慨日下之江河,后无来者。即此崇祠旧址,岿然尚存。千年旧树,犹有荔枝。数里新衢,宛然纱縠。较之武乡遗庙、工部草堂,殆有过之无不及也。此不独吾川观摩所系也,且为全国景仰所关。况复拓为公园,籍供游览。倘疏护持之责,何觇文化之。仰恳钧行营,赐予保护布告,以免军队驻扎,机关借用,以维名胜。一俟奉到,领下署,即便勒诸石碑,垂之久远。庶几甘棠荫地,留已往遗爱之思,老柏摩天,启后来希贤之念。

等情,据此查,三苏父子,宋代先贤,品学文章,千载宗仰。关兹祠宇即属纱縠旧居,现既改作公园,胜地名贤,亟应崇护。据呈前情,除指令外,合行布告。仰军民人等,一体遵照,毋得擅行驻扎、借用。维名胜,切切。

专告

中华民国四川省政府印 二十五年七月日

主席刘湘 民政厅长王又庸

第三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布告碑”

总良字第1316号

民国25年(1936年)刻石。魏碑体楷书镌刻。碑高1.84米,宽0.95米。碑文所录如下:

案据四川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余安民呈称

窃维式闾封墓,周推锡类之仁;表里旌门,汉重乡贤之礼。故义或取乎观感,而事无间于古今。所以矜式邦人,楷模多士也。眉山为三苏故里,城内旧有祠堂一所,内塑文安、文忠、文定三公遗像。林园幽胜,台榭清虚。历有名流,时多题咏。上年官绅集议,广为公园。颜之曰:三苏存其寔也。专员以钧行营,迭有明令,保存胜迹,仰见尊崇先哲,钦佩莫名。苏氏在宋一代,父子兄弟之间,人品文章之盛,稽有史之篇籍。前无古人,慨日下之江河,后无来者。即此崇祠旧址,岿然尚存。千年旧树,犹有荔枝。数里新衢,宛然纱縠。较之武乡遗庙、工部草堂,殆有过之无不及也。此不独吾川观摩所系也,且为全国景仰所关。况复拓为公园,籍供游览。倘疏护持之责,何觇文化之。仰恳钧行营,赐予保护布告,以免军队驻扎,机关借用,以维名胜。一俟奉到,领下署,即便勒诸石碑,垂之久远。庶几甘棠荫地,留已往遗爱之思,老柏摩天,启后来希贤之念。

等情,查三苏公园,乃眉山古迹。就乡贤之崇祠,辟登临之胜地。直为景仰之思。自应特准布告,切寔保护,用示崇敬,而垂久远。据呈前情,除指令外,合行布告。仰军政各界人等,一体凛遵。务须加意爱护,毋得籍词借驻。为要。

此布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八月日

委员长蒋中正

(文中为字迹风化损落,无法辨认,特以标出,以备后续考,特注。)

以上的三通布告碑,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以中央政府、省政府到地方政府保护三苏祠的一段真实史实。应当说,当时的东坡老家为有三苏祠而骄傲,也是那个时代的“国保”单位。正因为有了这三个布告,才使得国民革命军第17师撤出了三苏祠,才有了后于“民国37年三苏公园再度向西扩至近城墙处”。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第7篇

吐鲁番加依墓地发掘简报

吐鲁番地区召开申遗工作专题汇报会

《三州辑略》吐鲁番史料的来源

吐鲁番出土《唐人习字》文书初探

吐鲁番地区申遗档案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卷号索引

试论龟兹出土木雕佛像的笈多风格

龟兹石窟新考证的佛陀重大教化事迹

交河故城、高昌故城申遗展厅建设进展顺利

赵文泉视察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申遗各项工作

“丝绸之路出土民族契约研究”国际学术论坛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陶(泥)灯研究

吐鲁番地名的开创期——吐鲁番地名研究之二

唐五代敦煌说唱伎艺的戏剧化转向探考

浅议出土立体纺织品文物的解体修复与复原

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彩绘木鸭流源

吐峪沟半白半黑人骨像“摩尼教说”驳议

吐鲁番地区“申遗宣传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

吐鲁番市军事设施遗址考古调查发掘记

吐峪沟石窟寺西岸中区考古新收获

吐鲁番出土随葬衣物疏名物时代初探

吐鲁番出土“草编粽子”名实辨考

敦煌藏经洞所出两件度牒相关文书研究

吐鲁番新区征集的察合台文文书清洗修复报告

交河故城出土回鹘文《高昌王及王后颂词》研究

基于正史《西域传》的西域地域范围演变探微

新疆历史钱币上语言文字的交融与合璧

居延里程简所记高平媪围间线路的考古学补证

黄文弼在新疆考察所见古代西域十二生肖文物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木案类型学研究

从考古发现看吐鲁番苏贝希文化的木器制作技艺

新疆出土的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马镳的研究

吐鲁番地委书记张文全视察交河故城、高昌故城申遗筹备工作

吐鲁番胜金店古墓人体标本衣物揭取工作正式开展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讯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唐代麻布修复报告

唐代吐鲁番高昌城周边的水利开发与非汉人居民

筚路蓝缕功至今——纪念黄文弼先生诞辰120周年

从吐鲁番文书看唐代世俗政权对西州寺院经济的管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盛春寿局长调研吐鲁番地区申遗工作

德藏吐鲁番出土《幽通赋注》写本的性质、年代及其流传

吐鲁番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的储存与展示环境评估

吐鲁番所出《高昌张武顺等葡萄亩数及租酒帐》再探讨

吐鲁番三大墓地随葬彩绘木鸭习俗研究——兼与张弛先生商榷

古代双陆游戏小考——兼论敦煌、吐鲁番的双陆游戏

犍陀罗佛像起源问题的重要实物依据——贵霜佛陀钱币研究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吐鲁番地区国有单位文物收藏调查工作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