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物流基础实训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3-02 15:09:17
物流基础实训总结

物流基础实训总结第1篇

关键词:工作流程;中职;物流专业;实训教材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要把学生教育和现实生活进行直接的联系,对他们进行的课程安排也要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为各行业直接提供高技术的操作人员是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基本目标,因此,对中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就要明确对中职学生进行培育的重点,即对他们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教育中的物流教育这一环节,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不仅要对实践教学的基本环节进行强化,还要改革他们的实训教材,可以说,改革实训教材是实现操作性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

1 基于“工作流程”开发实训教材

物流公司的主要工作流程:第一步,接货中转,接货前应该提前联系大概的到车时间,整理出库房准备接货。车到后要求司机把车停在指定的位置,交接运单并办好交接手续。第二步,卸车对货:白班卸货在货急的情况下原则是先卸返京货再卸中转货,而夜班则相反。把运单和货物及时的中转出去是对库房的基本要求。第三步,货物分发:首先根据小票上的电话和票上的提货网点分拣小票。第四步,付货:货物卸完并对货完成后及时通知客户提货。第五步,结算:将付完货的运单结算并以线路区分报账。开发这本教材,主要依据是市场调查,主要开发核心是对企业进行相关调研,在技能大赛、行业内专家的引导、带领之下,把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作为基本契机,制定一套建设校内中职物流实训基地的基本标准,另外,把该区域内企业主要的物流工作流程作为实训材料和实训依据,在校内建设相关实训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对完全吻合于物流行业工作流程的实训教材的开发。物流专业实训教材的核心是对学生物流专业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这样才会有利于专业教育和企业工作需求的完美衔接,真正达到教育目的,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

2 开发实训教材的基本过程

2.1 明确物流岗位 经过一系列的企业调研和市场调查分析得出,在企业的相关岗位之中,物流专业的岗位主要有三个等级,分别为高等岗位、中等岗位、低等岗位这三个相关岗位群。高阶岗位群主要是进行全面的管理工作,这个工作主要是针对特定的组织进行的物流管理。中等岗位的群体是对细化的业务分支或者流程进行相对基础的物流管理工作。低等岗位这个群体需要的技术能力比较强,主要工作是对物流的某个阶段进行操作的员工,例如,快递员的工作。按照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基本目标进一步对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相应的目标,中职院校培养的主要是中等物流职业岗位和低等物流职业岗位所需的人才,把为企业培养有能力,肯坚持、不断吸收与学习的高素质物流操作人才和相对基础的管理人才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进行实训教材的确立基础,并把主干岗位进行确定。

2.2 学习物流技能 通过分析企业主要的工作流程,在对毕业生就职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对企业总经理,企业优秀员工的访问调查结果,总结出从事物流职业的人才必须具备的相关具有实用价值的能力。很多企业的老总认为,企业对踏实、能吃苦的员工会更加青睐,但是物流工作的操作和基础管理者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物流工作的工作效率,所以,在物流企业之中,职业素养并重于专业技能,当然,这个职业对员工的语言沟通能力也有相应的要求。因此,要实现对中职院校的人才进行培养的基本目标,就要在实训教材上加大对员工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实践培训体系。对物流实训教程的开展工作,让学生在具备基础物流实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对物流行业的理解,更有利于进入公司之后,员工的物流能力能得到公司的肯定。

2.3 基于“工作流程”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 在开发实训项目的时候,我们要遵循具体的工作流程,第一步,要确定工作流程,第二步,要分析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第三步,要将实训项目进行拟定,第四步,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学任务进行精确的提炼,第五步,就是要将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第六步,要将实训项目确定下来。经过这几个步骤,就形成了完整的实训教材的开发思路。具体的操作项目也有其特定的特点,第一个是,每个项目过程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项目形式,项目和项目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但是,独立之中又有着相应的联系。第二个特点是,同类的完整的教学任务组成的每一个项目的完整形式,第三个提点是,每个项目都重点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对相应知识的应用也十分重视。

3 实训教材的开发内容

3.1 任务驱动 在进行对课程内容的开发工作之时,项目的教学要求一定要遵守,岗位有各自具体的要求,根据岗位要求的不同,任务也产生了更加细致的划分类别,因此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思考、去完成实训课程就变成了关键步骤,这就是任务驱动模式进行的关键。

3.2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工作流程,提炼工作内容,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物流工作的工作环节之中,通过在实训中编排物流工作的基本工作程序,用类似于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对基本物流知识的了解、吸收、应用工作之中。让所学的物流知识能在课堂中就达到实践的效果,对学生提高物流知识的基本应用能力、分析基本的操作案例都具有实际意义。

3.3 技能操作 根据物流的实训课程,对创设的真实工作环境也要提出具体的实训要求,要将相应的工作任务进行提高,就要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和实际工作环境差不多的应用工具和应用设备。在具体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岗位特色将学生主动的分成相应的小组,实现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小组作业,用探索的精神去完成相关任务。例如,在给学生上“堆码作业实训”这节课程之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相应的四个小组,一个小组分配五个人,分别给每一组分配各自的堆码任务,以团队的形式对堆码方式相关的文字叙述进行理解,也可以选出代表进行堆码方式的讲解工作。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步骤完成堆码实训。

物流基础实训总结第2篇

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 要:本文把发展区域经济作为出发点,将开发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实训教材作为中心,在对市场进行调查、对企业进行基本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工作流程”的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实训教材的开发。

关键词 :工作流程;中职;物流专业;实训教材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要把学生教育和现实生活进行直接的联系,对他们进行的课程安排也要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为各行业直接提供高技术的操作人员是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基本目标,因此,对中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就要明确对中职学生进行培育的重点,即对他们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教育中的物流教育这一环节,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不仅要对实践教学的基本环节进行强化,还要改革他们的实训教材,可以说,改革实训教材是实现操作性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

1 基于“工作流程”开发实训教材

物流公司的主要工作流程:第一步,接货中转,接货前应该提前联系大概的到车时间,整理出库房准备接货。车到后要求司机把车停在指定的位置,交接运单并办好交接手续。第二步,卸车对货:白班卸货在货急的情况下原则是先卸返京货再卸中转货,而夜班则相反。把运单和货物及时的中转出去是对库房的基本要求。第三步,货物分发:首先根据小票上的电话和票上的提货网点分拣小票。第四步,付货:货物卸完并对货完成后及时通知客户提货。第五步,结算:将付完货的运单结算并以线路区分报账。开发这本教材,主要依据是市场调查,主要开发核心是对企业进行相关调研,在技能大赛、行业内专家的引导、带领之下,把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作为基本契机,制定一套建设校内中职物流实训基地的基本标准,另外,把该区域内企业主要的物流工作流程作为实训材料和实训依据,在校内建设相关实训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对完全吻合于物流行业工作流程的实训教材的开发。物流专业实训教材的核心是对学生物流专业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这样才会有利于专业教育和企业工作需求的完美衔接,真正达到教育目的,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

2 开发实训教材的基本过程

2.1 明确物流岗位 经过一系列的企业调研和市场调查分析得出,在企业的相关岗位之中,物流专业的岗位主要有三个等级,分别为高等岗位、中等岗位、低等岗位这三个相关岗位群。高阶岗位群主要是进行全面的管理工作,这个工作主要是针对特定的组织进行的物流管理。中等岗位的群体是对细化的业务分支或者流程进行相对基础的物流管理工作。低等岗位这个群体需要的技术能力比较强,主要工作是对物流的某个阶段进行操作的员工,例如,快递员的工作。按照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基本目标进一步对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相应的目标,中职院校培养的主要是中等物流职业岗位和低等物流职业岗位所需的人才,把为企业培养有能力,肯坚持、不断吸收与学习的高素质物流操作人才和相对基础的管理人才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进行实训教材的确立基础,并把主干岗位进行确定。

2.2 学习物流技能 通过分析企业主要的工作流程,在对毕业生就职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对企业总经理,企业优秀员工的访问调查结果,总结出从事物流职业的人才必须具备的相关具有实用价值的能力。很多企业的老总认为,企业对踏实、能吃苦的员工会更加青睐,但是物流工作的操作和基础管理者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物流工作的工作效率,所以,在物流企业之中,职业素养并重于专业技能,当然,这个职业对员工的语言沟通能力也有相应的要求。因此,要实现对中职院校的人才进行培养的基本目标,就要在实训教材上加大对员工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实践培训体系。对物流实训教程的开展工作,让学生在具备基础物流实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对物流行业的理解,更有利于进入公司之后,员工的物流能力能得到公司的肯定。

2.3 基于“工作流程”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 在开发实训项目的时候,我们要遵循具体的工作流程,第一步,要确定工作流程,第二步,要分析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第三步,要将实训项目进行拟定,第四步,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学任务进行精确的提炼,第五步,就是要将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第六步,要将实训项目确定下来。经过这几个步骤,就形成了完整的实训教材的开发思路。具体的操作项目也有其特定的特点,第一个是,每个项目过程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项目形式,项目和项目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但是,独立之中又有着相应的联系。第二个特点是,同类的完整的教学任务组成的每一个项目的完整形式,第三个提点是,每个项目都重点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对相应知识的应用也十分重视。

3 实训教材的开发内容

3.1 任务驱动 在进行对课程内容的开发工作之时,项目的教学要求一定要遵守,岗位有各自具体的要求,根据岗位要求的不同,任务也产生了更加细致的划分类别,因此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思考、去完成实训课程就变成了关键步骤,这就是任务驱动模式进行的关键。

3.2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工作流程,提炼工作内容,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物流工作的工作环节之中,通过在实训中编排物流工作的基本工作程序,用类似于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对基本物流知识的了解、吸收、应用工作之中。让所学的物流知识能在课堂中就达到实践的效果,对学生提高物流知识的基本应用能力、分析基本的操作案例都具有实际意义。

3.3 技能操作 根据物流的实训课程,对创设的真实工作环境也要提出具体的实训要求,要将相应的工作任务进行提高,就要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和实际工作环境差不多的应用工具和应用设备。在具体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岗位特色将学生主动的分成相应的小组,实现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小组作业,用探索的精神去完成相关任务。例如,在给学生上“堆码作业实训”这节课程之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相应的四个小组,一个小组分配五个人,分别给每一组分配各自的堆码任务,以团队的形式对堆码方式相关的文字叙述进行理解,也可以选出代表进行堆码方式的讲解工作。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步骤完成堆码实训。

物流基础实训总结第3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经管类专业 电子商务 实训教学 校内实训基地

一、前言

我国经管类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经过近10年的探索和发展。在培养方向、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结构,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带动了电子商务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并为之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突出实践教学成为经管类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的目标。制定出充分体现商、管、学结合特点的实训教学流程和实训项目,形成实用有效的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更加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内实训基地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须结合本校的发展定位、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总结适合本校电子商务教育教学特点的核心岗位群、核心技能和核心课程,建立专业特色明显、职业技能突出的校内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体系和实训教学环境。

笔者在从事近十年的电子商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和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具体情况,对经管类电子商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二、建立实训教学体系的基础

电子商务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积极发展与现代服务业主体行业相关的电子商务职业教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

建立实训教学体系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管类电子商务职业教育的定位

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找准专业发展定位,制定实训教学改革的内容。以北京市为例,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以信息、通讯、旅游、金融和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因此、电子商务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一是大力发展与旅游为背景的旅游电子商务;二是规范现代商业和现代物流的发展秩序,培养高素质的现代物流和配送的物流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三是要加快信息服务业职业教育发展,尤其要加快培养以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客户服务人才的培养,加速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行各业的普及应用;四是要以“服务大众”为核心,大力发展信息咨询等中介电子商务服务职业教育,培养在市场运行中的服务、公证监督职业人才,为政府、企业、个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服务;五是培养加快企业和社区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业发展的职业人才。

因此,我们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结合北京人才市场的需求,以网络营销为主体,积极发展与现代商务、信息服务、物流与配送、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旅游和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范畴相关的、以网络经济为基础应用的电子商务高等职业教育。

2.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的宗旨

经管类电子商务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从事的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的实用型人才。由于电子商务是综合应用性学科,涉及到管理、市场营销和计算机等学科,具有文理结合、操作性强,技术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尤为重要。在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以此来指导和加强实用技术、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

建设面向企业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应用的,紧密联系企业网络营销、客户服务、在线采购和网站运营等内容,适应实训教学的实训教学平台。

3.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的目标

在未来的五年中在将致力于研究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现代服务业、现代流通业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把握上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技能素质要求。

建立岗位群对应关系明显、应用针对性强的,技术和技能特点突出、品德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

经管类电子商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和重视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与实训教学的关系。合理制定出符合教学规律,适应实训教学的实训教学大纲,并建设与实训教学要求一致的校内教学实训基地。

为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现代流通业和制造业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过硬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的电子商务应用人才。

4.确立实训教学体系的内容

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找准专业发展和实训教学改革的内容。我们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

(1)确立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为目标的电子商务职业教学培养体系。

(2)建立以职业岗位群、通用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体系。

(3)建设与实训教学体系配套的校内实训教学基地。

(4)合理配置实训教学基地的基本教学环境,合理配置软、硬件教学资源。

(5)建设开放式的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平台与实训教学平台。

(6)建设和培养一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7)全面培养面向网络营销、网络采购、信息服务、企业和社区信息化管理的电子商务人才。

三、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基本思路

1.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电子商务教学体系的建设,首先,确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训教学大纲,以及实训教学流程。建立体验性实训系统、岗位技能和业务流程实训系统和综合应用实训系统相结合的实训教学系统。

其次,建立为实训教学服务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训和实践的基本教学平台。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学习,培养学生对电子商务企业、岗位和业务流程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的能力;

第三,提高学生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就业素质和竞争能力。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提供的电子商务系统,以及各类模拟和仿真的实训教学环境,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对电子商务应用和基本业务流程的理解,掌握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应用规律和操作技能;

第四,搭建为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应用开发平台。为提高教学水平,不断修改和完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为教师提供教学改革、技能实训和系统开发提供基本保障环境,开展教学研究和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第五,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开放式的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平台与实训管理平台,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系的教学质量、丰富其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2.建立规范的实训流程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下,总结出电子商务领域的典型岗位群、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核心技能,理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关系。研究、总结电子商务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结合行业和岗位需求,提炼出通用性强、岗位需求明显、任务明确的职业技术和技能,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目标。制定基本的、规范的实训流程。系统规划和制定出适应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技能培养标准、实训计划、实训内容、实训方法和技能考核标准。

3.完善和配套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充分体现出技术性强,实践性强、应用性强和创新性强的应用特点。在进行基本的实用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和加强实用技术、技能环节的教学,突出应用能力培养。重点建设和完善与实践教学体系配套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实训基地,将应用技术、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落到实处。

4.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系统的职业教育,学生将具有基本的、合理的和实用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熟练的适应岗位要求的技术技能,以增强和锻炼学生实际的项目开发和管理能力,树立更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一些公司实际项目开发与管理工作,以此形成学生的第二、三课堂,让学生直接了解社会最新发展变化,以拓展他们的视野。

四、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体系结构建设

在经管类电子商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中,围绕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总结出基本技能、核心技能、核心课程和核心业务流程是建设和发展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基础,充分体现社会需求和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建设电子商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体系,合理配置实训教学基地的基本规模和组织结构,配置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技术设备先进的实践教学环境。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现代商务与物流职业教育实训中心是以电子商务专业为基础、结合其他经管类实训教学需求,以北京市现代服务业为基本应用背景,建立的校内实训基地。中心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和较先进的教学环境,可以满足电子商务、会计信息化和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职业教育实践和技能实训需要。

1.中心的总体目标·建设适应我院教学特点的经管类专业实训和实训教学体系。

·建设高等职业特点突出的专业实训、实训教学环境。

·建设经管类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平台。

·建设适应教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的实训与研发中心。

2.建设的基本原则:

(1)符合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

(2)适应专业教学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需要

(3)实训内容体现专业核心岗位群和核心业务技能要求,贴近行业实际操作流程。

(4)满足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实训和实训教学需要,

(5)满足与企业需求基本一致的综合业务技能实训需要。

(6)设备和教学软件系统的选用,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

(7)教学系统按课程实训,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建设。3、实训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实训教学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专业特色比较鲜明的、符合北京市现代服务业需要的、技能突出的实训教学大纲。

实训大纲体现三条主线:

第一,以核心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课内基础实训方案。

第二,以核心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的技能链为基础的实训方案。

第三,以主要业务流程为基础的综合实训方案。

4.实训计划的制定按照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要求,实训大纲体现三条主线,制定不同学期的实训教学执行计划。

(1)以核心课程为单位、结合典型工作任务所需技能,制定的围绕基本教学的课内实训方案。实训按章节知识和技能点设计实训项目。制定名称、目的、任务、操作环境、操作要求、时间和成果形式。一般此类实训要求在一只两小时完成。

(2)以通用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单位,按所需技能,制定每个学期小学期的的基本技能实训方案。制定名称、目的、任务、操作环境、操作要求和成果形式。

(3)以企业电子商务业务基本流程为核心的综合技能实习计划,(课间和毕业实习)。

5.对实训项目的管理与实施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核心技能课程的实训教学时间要占到教学总学时的30%-50%。由中心统一安排实训时间,分为课内时间和课外时间。由中心统一安排实训的软硬件环境:包括实训室、教学软件和实训时间。以及配套人员和设施。

6.实训内容的设计根据课程、知识链和应用技能,以及中心的实训系统功能,要求任课教师设计实训内容,分为操作型和知识型。做到一般课内实训内容相对独立,在1-2小时内完成。合理安排综合实训和实习时间。

7.设备和软件系统选择实训室的建设,包括场地环境、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选择和确定。严格根据教学大纲、实训、实训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在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本着适用、实用、理念先进的建设原则。

尤其在软件的采购上,避免单纯购买,与开发商合作,对教学软件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使系统更加符合我院的教学要求。

8.教学资源建设实训教学资源在引进和购置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组织教师自行编制、积累和开发实训实训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实训资源,如:案例、课件、解决方案、行业应用技能要点和基本业务流程等,建立实训资源库。同时,结合现有教学系统和实训资源,加强与典型企业合作,已经企业成功运营管理经验,成功案例,以及企业实用电子商务平台,与系统集成商和教学系统开发商合作,研发适合本校教学特点和风格的专业实训教学系统,丰富和优化实训资源。

9.建立实训教学平台,完善实训教学环境整合中心的资源,充分利用校园网和自身网络系统,建立综合实训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在线实训、实习和实践模式。开展学生学习、实训、实践、实训指导,教师备课、辅导和交流,在线考核,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教学效率。在保持实训中心硬件设备先进性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形式,建立以实训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和家庭等形式的网络化、共享的实训教学环境。

加强与合作院校、合作企业和系统服务商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10.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队伍

一是要制定政策,鼓励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加入现代服务职业教育行业;二是要加快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培养步伐,充分挖掘我院现有教育资源,依托学院各类专业,选择我院具有优势专业,培养适合现代服务业需要的人才;三是学院与企业联合,立足岗位,开展交流,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教学。更新实训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企业工作经验,精通业务,提高实训质量;四是在现有基础上健全现代服务业校内外实训基地,真正做到为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教育提供完善的物质保障。

物流基础实训总结第4篇

关键词:CDIO 高等教育 物流管理 ERP实训教学体系

1.研究背景

CDIO 是国际工程教育的一种先进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为主要目标,倡导在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 即“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整个过程中,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与学、实践场所、教师能力提升、学生能力评估和改革质量评估等全方位形成人才培养的闭环链路。

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以ERP为代表的先进管理思想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供应链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企业日益强调对以ERP为载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深入理解以及对ERP系统的熟练应用。为与之相适应,当前各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定位中更加强调集专业管理理论知识传授与专业实践工程能力培养于一体,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目标与CDIO 工程教育有着一致的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建立ERP实训教学体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已取得相应成果。但仍存在诸如相关实训项目局限于ERP沙盘和ERP系统的操作,尚未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训项目间的前后续关系不够清晰,各项目目标定位不够明确;未能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没有形成有效的提升阶梯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为此,本文在已有教学实践探索成果的基础上,从CDIO的一体化教学思想和企业物流管理活动中对人才信息化素养的要求出发,构建一个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融合多门课程,经“认知――应用――提升”三个能力跃升层面共五个渐进等级的多阶段ERP一体化综合实训体系,并对保障这一体系有效运行的条件进行分析。

2.物流管理专业ERP一体化实训体系的构建目标

2.1总体设计思路

落实CDIO教育理念,针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ERP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入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并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将传统上隶属于不同课程的、分散的理论与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围绕专业背景下ERP应用技能的培养与提升进行整合。并且,从知识体系和项目操作难易程度上形成由包含于三个上升阶段的五个基本环节组成的渐进阶梯,使各环节和阶段不同课程的理论及实验、实训教学目标具有明确一致的指向性。

2.2目标内涵分析

2.2.1与ERP教学目标相匹配

从相关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中普遍开设的ERP理论与实训课程来看,在课程的教学目标上具有明确的共同点,即:一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ERP中所蕴涵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体系;二是培养学生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方面的意识;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专业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从供应链层面上对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运营管理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四是掌握ERP系统在本专业领域应用中的基本操作。为此,ERP一体化实训体系在教学目标上必须涵盖上述的四个方面,并且在实施中得以很好体现。

2.2.2多课程、多项目融合衔接

针对ERP对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运营管理专业知识高度融合的特点,结合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设置以及教学运行的要求,在构建ERP一体化实训体系时,需要打破传统狭义的围绕ERP课程组织实训的理念,而将与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业务运营管理有关的课程与实验、实训项目都经过重新组织后,融入到多阶段ERP综合实训平台之中。并且这种重组不只是简单的组合,而是建立于渐进式一体化教学思想基础上,对相关课程与实验、实训项目根据内容与目标层次的不同进行重新梳理和组合后的结果。

2.2.3符合学习过程中的进阶规律

由前述分析可知,所构建的ERP一体化实训体系建立在对多课程、多项目融合的基础之上,因而在实施中需要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由点到面,逐步深入提高的进阶规律相符合。即,该体系应是从简单的、单项技能的信息化应用切入,在对企业信息化和物流业务运营管理建立起充分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再向相对复杂的、综合性的ERP应用技能培养与提升进行深入。

3.物流管理专业ERP一体化实训体系“五级三层”进阶模型

针对上述ERP一体化实训体系的构建目标所包含的四方面明确要求,结合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普遍规律和课程开设的共性,提出该体系的逻辑架构,如图1所示:

3.1项目集中实训

为更好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在教学运行安排中,每学年单独设置一个专门用于集中开展专业项目实训教学的阶段,即项目集中实训阶段,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并且根据集中实训的目的和支撑项目的不同,项目集中实训按实施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概念性项目集中实训”、“技能性项目集中实训”和“综合性项目集中实训”三个阶段,并存在以下逻辑关系:

3.1.1 “概念性项目集中实训”是基础阶段的实训,其目的在于通过相对简单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开发,使学生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立概念性的认知;

3.1.2“技能性项目集中实训”建立在“概念性项目集中实训”的基础之上,其目的在于通过企业级ERP系统中供应链模块的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真实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操作技能;

3.1.3“综合性项目集中实训”是对以上两个阶段实训技能的综合应用,其目的在于当学生完成主要专业知识学习后,通过以企业ERP项目实施为背景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对学生在物流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性的演练与检测,使学生对ERP的理解从操作上升到实施层面。

3.2五个渐进等级

在该体系中,围绕ERP知识与应用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将相关课程与实验、实训项目从知识体系和项目操作难易程度上分解为五个逐次渐进的等级进行教学,其中每一级都以前一级的有效完成为基础,并且实现逐次提升。

第一级,概念性项目集中实训阶段的《基于EXCEL的中小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系统开发》项目实训。使学生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级,《ERP原理与应用》课程学习与实验操作。使学生全面地学习ERP基本思想,认识ERP系统,了解ERP的基本操作。

第三级,《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项目教学。锻炼学习应用ERP管理思想解决企业物流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级,技能性项目集中实训阶段的《ERP系统操作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熟练操作ERP系统的能力。

第五级,综合性项目实训阶段的《ERP系统实施实训》项目。在完成前四个环节教学与实训的基础上,开展“ERP系统供应链模块实施实训”,使学生能初步接触更高层面的ERP实施领域,了解ERP实施的基本步骤和主要工作,学习ERP实施中的基本方法。

3.3三个跃升层面

由上述五个渐进等级串接而成的能力培养链,分属于三个由低向高的能力跃升层面,即“认知层面”―“应用层面”―“提升层面”。

3.3.1认知层面。包含“概念性项目集中实训”、“ERP基础课程及配套实验”、“企业运营管理体验”三个环节。其目标使学生建立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3.3.2应用层面。由“技能性项目集中实训”环节构成。其目的在于在前一阶段认知ERP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结合具体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物流管理业务,对ERP系统进行独立操作的能力,并深化对ERP思想体系的理解与掌握。

3.3.3提升层面。由“综合性项目集中实训”环节构成。在熟练掌握ERP系统供应链模块操作的基础上,拓展其就业领域,提升信息化应用的综合素质。

4.物流管理专业ERP一体化实训体系的运行保障

根据ERP一体化实训体系的运行要求及“五级三层”的架构特点,为保障该模式得以有效实施,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方面:

4.1打造符合CDIO要求的一体化教学团队

CDIO高度重视一体化教学团队的作用。基于ERP一体化实训体系贯穿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及多课程、多项目融合,逐次递进的特点,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必须依赖于一支具有深厚的物流专业造诣并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组织开展相关实验、实训教学的高水平、复合型的一体化教学团队。

4.2按逐次递进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

根据该体系的“五级三层”架构,ERP知识与应用技能的培养需要逐次递进。因此,在教学运行实施中,需要首先从课程体系设置上充分体现这一思想。具体到“五个渐进等级、三个跃升层面”而言,“三个跃升层面” 在ERP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上都存在明显的递进关系,因此前后逐次递进的顺序必须遵循;而在“五个渐进等级”中,同处于“认知层面”的前三个环节既可以按逻辑架构模型所示关系逐步实施,也可以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并行开展。

4.3以项目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教学

CDIO倡导学生以团队方式开展学习,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实际应用技能,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学习项目从准备到实施再到总结的整个过程,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职业综合素质。因此,以项目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教学实施是必然选择。

4.4实施全程一体化的项目考核

在ERP一体化实训体系的教学效果考核中,除需坚持目前普遍实施的实验、实训环节项目考核外,在整体和阶段性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考核实施的方式以及考核成绩的评定等方面,还必须充分融入和体现出与该体系相适应的知识与能力逐次递进和一体化教学的思想,开展全程一体化的项目考核。在考核成绩的评定方面,在对各子项目的考核设定成绩标准的同时,还需要在最后对各子项目的成绩进行加权汇总,最终形成反映整体综合教学成果的总成绩。

参考文献:

[1]刘荣佩,史庆南等.CDIO工程教育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11(5)

[2]傅永华.基于CDIO 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改革[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5)

[3]刘广斌,景永平.ERP沙盘实训教学在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4]王其中.ERP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

[5]魏玲.基于ERP的综合实训体系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基金项目:2010年度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基于一体化平台的高校经管类专业渐进式ERP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0ZA179),主持人:余真翰;2010年度四川省教育厅社会科学专项研究课题“高校ERP多阶段综合项目实训平台的构建与运行研究”(项目编号:GZY1011),主持人:余真翰。

物流基础实训总结第5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技能

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上海的城市定位是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四个中心”的城市定位对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为我们发展物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际著名物流企业和货运公司也纷纷落户上海,它们目前的服务领域以空运、海运为主,以及国际海空服务和高附加值工业品的全国分拨服务。上海已建成了亚洲最大的跨国采购中心,吸引了70多家跨国采购商,其中42家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总部,这为上海国际物流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努力培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是形成合理物流人才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海兴韦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将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物流基本理论,在从事本专业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较广泛的货运、报关报检、仓储、运输等方面的物流管理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掌握一门外语课程和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的高等应用性人才。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能力结构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能力结构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一)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

(1)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支撑课程: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等;(2)专业基础知识主要支撑课程:物流法律法规基础、货物学、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学原理、物流学概论、经济学等;(3)技能专业知识主要支撑课程: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与配送中心、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学、报关报检业务、国际货运、采购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电子商务等。

(二)能力结构。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1)本专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相关能力等。主要支撑课程: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及有关人文知识课程等。培养方式或途径:相关理论课、综合性实践训练课等。(2)专业能力包括运输及运输调度、管理能力、仓库及库存保管能力、配送操作能力、物流销售能力、客户服务能力、企业物流管理相关能力、运用物流软件能力、采购能力等。主要支撑课程: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与配送中心、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学、报关报检业务、国际货运、采购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电子商务等。培养方式或途径:相关理论课、专业技术基础课、实验课、专业综合性实践训练课等。(3)学习能力包括本专业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必须学会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有捕获信息及整理信息的能力,为后续发展奠定优良的学习基础。支撑课程是各类显性、隐性课程。培养方式或途径:讲座、素质拓展教育课及活动。(4)创新能力指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理念、不拘泥于传统模式,敢于提出创新的思想及理念,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主要支撑课程:专业各门理论课、职业生涯规划项目。培养方式或途径:理论和实践课中融入创新理念、创新意识、创新激励措施、素质拓展教育课及活动。

(三)素质结构。包括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

(1)政治素质主要支撑课程: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培养方式或途径:“两课”教育、素质拓展教育课及活动、综合教育活动等。(2)专业素质主要支撑课程:物流法律法规基础、货物学、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学原理、物流学概论、经济学、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与配送中心、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学、报关报检业务、国际货运、采购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电子商务等。培养方式或途径:相关理论课、专业技术基础课、实验课、专业综合性实践训练项目等。(3)人文素质主要支撑课程:形势与政策、艺术鉴赏、创新能力培养。培养方式或途径:理论和实践课中融入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素质拓展教育课及活动。(4)职业道德素质主要支撑课程:素质拓展计划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培养方式或途径:理论课和实践课、素质拓展教育课及社会实践活动等。(5)身心素质主要支撑课程: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体育及其他校内外学生文化、业余活动。培养方式或途径:体育课、综合教育活动、素质拓展教育课及活动。

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为了实现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从事物流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具备从事物流工作所应有的职业技能,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强化实际操作与技能。

1 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

上海兴韦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设置了专门的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管理模拟实训室,购入上海美华物流系统有限公司的报关实训、国际货代实训、车队运输实训和仓储管理实训等教学模拟软件,使学生熟悉各项物流业务单据的填写、传递、核对和差错处理操作,掌握各种物流管理信息的汇总、分析处理技能,掌握常用的物流信息技术,掌握财务会计、账务处理程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无论是物流单据的管理还是数据的传输,都是以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做支撑。因此,学习物流信息管理知识,掌握信息处理操作技能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关键。

2 建立校外参观、实习基地

上海兴韦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到上海浦东外高桥和洋山港物流实训中心参加实训。实训课程包含了“连锁商业物流”、“集装箱堆场管理”、“仓储配送及交通运输”等内容,让学生在实训教师的带领下制作外贸单证,使用自动分拣系统对商品进行拆零分拣,应用全自动立体仓库操作货物进出库,在模拟集装箱堆场中完成配送作业等。通过实训,学生们初步掌握了生产物流与国际物流的实践流程。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应形成开放式、交互式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另外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相关物流企业顶岗实践,培养学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的交融。

3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既具备一般的高等学校教师素质,又具备物流管理第一线的骨干素质。因此不仅要求专业教师具备相应的学历,还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有企业工作经验,上海兴韦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鼓励教师放假期间到企业顶岗锻炼,以掌握本专业的一些应用技能,完善实践知识。另外本校规定物流专业教师应具有国家物流师、报检员、报关员等职业资格证书,真正做到“双师型”师资队伍。

4 在物流专业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推荐并培训学生考取专业资格证书真正做到“双证教学”

上海兴韦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推行“双证课程、加强实训”为核心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在基本专业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国家商务部的中国海关总署的《报关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报检员》、中国国际货运协会《国际货代员》、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的初、中级资格认证的《物流师》等证书的考试并进行相关的培训,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推动学历证书教育的改革,达成二者有机结合,实现良性互动。

物流基础实训总结第6篇

一、实训课程开发研究

姬中英等(2009)提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开发要建立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要实现“理论+实践+实验”课程的三者相融合、相统一。程继(2010) 针对《仓储与配送实训》课程特点从课程定位与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特色与创新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该课程开发及改革实施。刘畅(2010)提出物流实训教学的"课前准备--认知--观摩--演练--总结"五步教学法。 胡元庆等(2012) 、夏建辉等(2013)开发了物流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王慧盟(2014)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了实训课程体系。 王晓歌(2014)认为实训项目的构建包括“单一核心课程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企业的真实实训项目”三个方面,并从基地建设、实训教材开发、评价机制、网络课程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实施建议。

二、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

钟静等(2012)将行动导向理念运用到实训教学模式中来,提出包括“选择合适的实训教学环境、运用倒推法,系统开发实训项目、建立多种形式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等方面的实训教学模式。朱吉闯(2013)尝试性的提出“工作流”实训教学模式,定义了学生、教师、专家及教学管理者等角色并分配实训任务,并要去整个实训过程要进行监控。段力宇(2013)提出物流人才培养的定位要建立在分析物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而课程的设置也要根据人才培养的定位调整而调整,而与课程教学配套的物流实训课程也应随之同步优化,并从开展专业讲座、专业竞赛、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实训教学探索等。 朱溪亭(2014)提出“课内实训与集中实训相结合、传统学习与硬件操作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匹配”的校内实训基地组织的原则,并提出要根据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设计实训项目、实训过程的“6S”管理、融入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提升的方法。

三、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陈新华等(2007)、杨六一(2013)认为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创新可以从“目标管理、互利互惠、规范管理、体制创新、教师与教材”等几个方面展开。许红(2007)从认知实训、教学过程实训、毕业实训等三个阶段介绍了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的做法。 李忠国(2008)认为物流实训基地应具有“采购、运输、仓储、库存管理、包装、流通加工、配送、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功能。白士强等(2010)提出要引入物流行业企业的业务工作标准来建立多元化的实训教学基地。赵凯(2010)提出了“校内实训、校外建立校企联合实训、校校合作”三种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曾益坤等(2010)提出了包括“物流文化与沙盘推演、仓储配送、生产物流、物流信息、快递、连锁经营、物流业务”等在内的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李晓娜(2012)提出了 “订单培养,联合建设”、“校校共建共享型”、 “公共实训基地”等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何玲辉(2013)认为可以通过“寻求政府帮助、建立新型双赢互动基地创新机制、深化办学模式”等手段来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朱文涛(2014)提出了"定岗双元"模式下"校中厂"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功能和实施构想,为高职院校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经验。

四、模块化物流教学的研究

物流基础实训总结第7篇

高职院校应当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基础,对课程业务流程、核心课程、核心技能、基本技能进行总结,进而为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依据。这个过程中不仅应当充分贯彻职业基本要求和社会需求,还应当对电子商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体系进行完善。通过对实训教学基地的组织结构和基本规模的科学配置,构建出能够充分满足实训教学需求并且设备先进的实践教学场所。

1.1建立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总体目标

为了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在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具体建设中,高职院校应当将建立符合电子商务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经营类专业实验和实训教学体系作为总体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的专业特点,并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地贯穿于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而保证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2贯彻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基本原则

为了有效适应社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在构建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贯彻经营类专业培养目标,并且执行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将电子商务岗位专业核心岗位群和核心业务技能作为实训的核心内容,同时要求尽可能与实际流程一致,实现建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础上的实训和实验教学要求。此外,在选用实训基地的设备和教学软件系统时,应当给予技术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充分的考虑。

1.3科学设置电子商务实训的基本内容

为了提升电子商务教学的有效性,实训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建立在专业培养目标之上,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研活动进行突出技能、符合地区发展需要、专业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实训教学纲领的构建。实训纲领由三条主线构成,分别是将主要内容定位为核心课程的基础实训方案、将主要内容定位为知识链和技能链的基础实训方案、将行业技能和业务流程作为核心的综合实训方案。

1.4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训教学计划

根据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要求制定实训计划,首先围绕课程进行课内实训计划的制定,并且设计与章节相适应的实训项目。然后进行成果形式、时间、操作要求、操作环境、任务、目的、名称的制定。其次,在对知识链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每个学期基本技能实训计划的制定,然后对成果形式、操作要求、操作环境、任务、目的、名称进行设定。最后,围绕企业应用制定综合技能实训计划。

1.5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训环境和执行计划

高职院校根据计划和大纲开展实训项目,高校教职人员应制定各类实训基本教学环境和执行计划,然后中心针对设施、人员、实训时间、教学软件、实训室进行统一安排。同时高职院校应当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实训项目管理,教学总学时的百分之四十应当用于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中心统一将实训时间划分为课内时间和课外时间,并且需酌情开展技能链结合综合实训。

1.6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设计实训内容

具体实训内容的设计工作应当依据中心实训系统功能、知识链和应用技能、课程等内容进行,并且根据内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知识型、操作型两大类。设计的实训课程应当符合内容相对独立,能在一小时左右完成的要求。

1.7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心试验室建设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职业教育中心实验室应当包括电子商务基础实训室、电子商务和物流实验室、商业自动化实验室、创业实验室以及综合教学平台。

1.8设备和软件系统的选择

在选择场地环境、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科研、实训、实验、大纲的要求。并通过相应的考察调研活动,确保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在实训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应当注意的是,在软件采购环节应当改变传统单纯购买的做法,通过和开发商的有效合作设计出符合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要求的软件。

1.9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建设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当在购置和引进实训教学资源的同时,通过对教学经验进行不断总结推动教师开展实验实训教学资源的开发、积累、编制工作,实现拓展教学实训资源的目标。与此同时,还应当在现有实训室资源和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开展和教学系统开发商、集成商的合作,共同进行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和特点的专业实训教学系统的研发,最终实现实训资源的优化和丰富。

1.10构建电子商务实训平台

为了实现有效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目的,高职院校应当完善实训教学环境,并通过自身网络系统和校园网的充分利用实现中心资源的整合,为实训教学的开展提供综合性平台。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通过在线实践模式、实习、实训等活动的开展,实现在线实训指导、在线考核、师生交流,进而推动资源利用率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在中心硬件设备先进性不受影响的条件下,高职院校应当对教学环境进行不断完善并且不断拓展教学形式,构建连接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多媒体教室、实训室的共享型教学环境。另外高职院校在和企业、服务商、其他院校合作的过程中,应当强化资源共享水平,并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

2现代电子商务实验中心系统结构

2.1电子商务基础实验室

电子商务基础实验室能够开展的实验和实训教学范围应当包括电子商务综合实训、网络数据库应用、网络程序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概论等课程。并且还应当进行相应的系统配置,包括网络谈判教学系统、电子商务模拟实验系统、电子商务师考试教学系统、电子商务综合实训教学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平台。

2.2电子商务与物流实验室

电子商务与物流实验室应当实现卖场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流程、物流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现代物流管理实践的实训教学。在实验室系统包括配送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条码采集和应用、卖场管理、物流管理等系统。实验室应当在开展基本教学实训的同时,可用作开展针对社会企业的仓储配送、现代物流的培训活动。

2.3财务和网络金融实验室

财务和网络金融实验室开展实训和技能训练的范围应当包括企业经营和管理、财务审计、出纳实务、税务会计、综合会计、财政与税收、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财务跨级、企业财务管理、网络财务管理等。实验室配置应当包括的系统有网络金融业务流程实训、会计电算化流程实训、会计基础实训、网络财务流程、工商企业注册模拟、通用会计数学、财务管理和ERP等系统。

2.4网络营销和贸易实验室

网络营销与贸易实验室开展的实训和实验范围包括工商企业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商务谈判、商务项目策划与管理、营销策划、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等。该实验室应当配置的系统包括工商企业注册模拟、工商企业管理与运营教学、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国际贸易模拟教学、企业经营模拟教学、市场营销模拟平台、市场营销课程训练、商务营销与谈判管理等系统。

2.5商业自动化实验室

商务自动化实验室需符合与电子商务物流实验室无缝对接的要求,实验室开展实训和实验教学的范围包括商品配送管理、卖场信息管理、超市管理、超市和购物中心商业自动化管理、连锁经营。此外实验室还需满足培训购物中心和大中型超市员工的需求。商业自动化实验室系统配置包括无线数据采集支撑、数据采集器内置、条码生成、POS机、卖场管理等软件。

2.6创业实验室

通过创业实验室可以利用体系性的职业教学活动对学生项目管理、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这样就能够实现学生实际管理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为了实现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的目的,还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去企业中顶岗实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在深入了解社会最新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实现自身视野的拓展。

2.7综合实训教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