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01 16:34:19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第1篇

论文摘要:质量管理则充分体现着施工企业的效益。因此,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我们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才能实现向管理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使企业走上质量效益的轨道。

建筑产品的质量更是事关社会的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因此,作为建设工程的参与者,施工企业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

一、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其结果往往保护了落后,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2、施工企业法律意识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3、市场准入把关不严。市场准入制度不仅有利于建设市场有序管理,而且对参与建设各方从总体素质上予以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疏漏,在施工企业中出现虚假的有资质无能力或高资质低能力的不正常现象或存在无证施工、借证卖照、超规定范围承包,或逃避市场管理搞私下交易等等,必然对建设工程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二、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来之不易

1、建立和完善工程质最领导问责制。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项目经理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有领导责任及终身责任,要依法管理企业。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人员、材料、设备、工序、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层层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严格市场准入。政府要把好市场准入关。要严格审核施工企业是否具备必须的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金、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等资质条件。必须具备与工程建设要求相应的资质等级和业绩,具备足够的技术管理能力和装备水平,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杜绝无证、越级承揽工程。第三、严格工程材料的采购使用。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采购和使用的工程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规定。要严格检验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并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需复试检测的建材必须经复试合格才能使用;使用进口的工程材料必须符合我国相应的质量标准,并持有商检部门签发的商检合格证书。同时,还应注意设计、施工过程对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的合理选用,不能混用。

3、推行科技进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的关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4、树立质量意识,提高建设队伍的素质和工作质量

(1)树立质量意识,重视质量管理。树立质量意识是搞好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条件,它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要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思想,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优良的工程有利于提高本企业的信誉和竞争能力。管理层是企业的核心,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决定了企业文化。管理层的工程质量意识和工程质量重视程度,往往决定了整个企业对工程质量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因此,企业管理层应该树立质量意识,重视质量管理。

(2)提高建设队伍的素质。建设队伍素质是搞好质量管理的基本条件,它对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意义。他们是建筑工程的制造者,他们的素质和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产品的质量。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建设队伍的素质,加强建设工队伍的业务技术培训,使之掌握本职本岗位的“应知应会”,努力提高建设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

(3)提高建设队伍的工作质量。建设队伍的工作质量是搞好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条件。工程质量是由全企业每个部门、每个环节和每个人员的工作质量来保证的。只有群策群力,上下一心,提高企业所有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质量,才能搞好工程质量。

5、强化工程质量监理。应该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建立“阳光监督”。工程建设施工方从建设工程活动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第2篇

关键词:贯标认证管理建筑企业

近年来,建筑企业依据行业的特点,推行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的贯标认证已十分广泛,在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贯标认证已成为提高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1贯标认证工作需要领导的重视

通过贯标认证,领导首先要领略标准的精神,在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程序文件时,对企业的发展有了宏观的控制,做到了心中有目标。而把这一目标深入到企业的每个员工中是非常重要的,克服了以往那种行政命令、长官意志,领导意图员工不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清楚,没有理想、目标的盲目性管理,使企业员工做到了心中有目标、办事有程序,企业管理步入了正规化的轨道。

2贯标和认证工作需要认真编好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写我应做的,做我所写的,记录我所做的。通过这一工作,将企业各部门的职责范围,甚至是岗位职责,管理的程序,办事的依据,完成过程的途径,以质量体系文件的形式定下来。克服了过去那种办事靠嘴说,说完不去做;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许多事不知道谁去做,谁负责;一件事情,多方扯皮,或互相推诿的现象,从而达到了企业管理程序化,充分体现了以法制企的管理模式。

3贯标认证工作需要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去实施

把质量活动的结果记录下来,形成质量记录这就要求企业在实施和执行程序文件时,克服过去那种管理不到位,制度不落实的现象。通过贯标认证工作,能使制度落在实处。真实有效、切合实际的质量活动记录,具有可追溯性,弥补了过去那种许多事情做了没有记录,或有记录,空话连篇,一旦发生事故,无从追究的缺憾。从而达到了企业管理制度化,充分体现用制度管理人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4贯标认证工作需要企业在管理中全面符合ISO9000标准

从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的对照标准去编写程序文件,去执行程序。这样,就填补了过去管理中的一些空白。例如,贯标前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人们只知道把一些计量管理中属于强检的器具按周期进行检定,而对一些日常施工中质量人员常用的卷尺,做混凝土试块用的试模,施工现场的配料量具等不进行检定。通过贯标认证工作,使这些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和器具,以自行规定其校准的方法,自检作业指导书的形式规定所用检定器具、设备,以及检定周期,使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工程质量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5贯标认证工作,需要企业持续有效地进行

这就要求企业在认证工作结束后,持续有效地运行,充分发挥ISO9000标准的特点。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内审程序,可不断自行改进和完善体系方面的缺憾,而且,还能借助外审的力量,找出管理中的不足和缺点,从而达到纠正和改进的目的。克服了过去管理制度中无法自纠的缺点。这对企业管理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不断地改进企业管理中不适应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的部分,就能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6贯标认证工作,需要企业从事产品质量的工作人员

必须具备所从事工作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在编写程序文件时,将企业的各部门、各岗位的胜任能力需求提出来,可制定得相应高一些。将一些能人志士,素质高,水平高的管理人才引进来,或本单位的员工送出去培训,从而在定员、定岗、定职、定薪时,充分考虑了人的胜任能力和未发挥出的潜在能力。克服了管理中一些用人死板,靠关系,人情、面子摸不开等弊病,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广大员工的整体素质。

7贯标认证工作,企业必须提供并维护符合产品要求

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通过贯标认证,需要企业在完成产品时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和基础设施。就建筑施工企业来讲,通过贯标认证,可以改善施工现场脏、乱、差等恶劣的施工条件。结合安全文明施工达标工作,使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员工的生命安全得到可靠保证,有效地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使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8贯标认证工作,需要有良好的产品

通过持续有效地运行,可使建筑产品的质量稳步上升。特别是针对建筑的质量通病来讲,通过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的严格执行,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消除某些质量通病,不会发生重特大质量事故。为工程的达优和一次验合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企业赢得了信誉,充分体现了向管理要信誉,向管理要效益。

9贯标认证工作,需要有良好的服务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第3篇

建筑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初探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质量成本的概念及构成,随后在 研究 建筑 企业 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建筑企业实际运作的质量成本核算的 方法 ,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施工企业在具体的施工项目中,应做好“成本、质量、工期”三控制,向投资者(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产品,取得良好的 经济 效益,为企业 发展 提供后劲。笔者认为通过建立质量成本的核算体系,及时如实地对质量成本进行 分析 和控制,可以把风险排除或减少到最小。 建筑产品的制造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生产过程,它集中了各部门的 科学 技术成果,其产品质量则是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和管理基础的综合反映。 目前 ,我国建筑业经过多年的整顿和努力,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在 总结 建设质量经验和 学习 海外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与技术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现阶段,尚有不少施工企业在建设质量中总存在重大矛盾,重视了建筑产品质量,则放松了成本核算;反之,加强了成本控制则使产品质量有所下降,有些施工企业甚至尚未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施工企业对质量成本的认识不足,对质量成本计划、控制、核算、分析等 内容 和方法尚未掌握。尽管在建筑产品中质量成本占总造价的5%左右,但建筑业还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施工企业仍处在摸索阶段。因此有必要从 理论 和实践的结合方面就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作一些阐述和探讨。 一、质量成本的概念及构成 所谓质量成本,是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对建筑业来说,质量成本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和由于工程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而造成的一切损失费用的总和。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建筑企业质量成本也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四部分组成。但由于建筑企业的特点,在具体内容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一)预防成本 指为使建筑产品故障减少到最少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1.质量管理人员人工费用;2.质量宣传费用;3.质量评审费用;4.质量信誉费用;5.质量培训费用;6.质量奖励费用;7.质量改进费用;8.供方质量保证费用。 (二)鉴定成本 指原材料进场检验、各分部分项和建筑产品全面完工后的验收和为质量鉴定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1.检验人员的人工费用;2.质量检验部门的办公费用;3.试验检验费用;4.检测设备维修、校验和折旧等费用;5.工程移交费用。 (三)内部损失成本 指出现的不合格在分部分项工程交验前被检出而构成的损失。包括:1.内部返修损失;2.内部返工损失;3.内部停工损失;4.质量故障分析处理费用;5.材料降级损失;6.加固成本。 (四)外部损失成本 指出现的不合格在分部分项工程交验后被检出而构成的损失.包括1.外部返修损失;2.外部返工损失;3.外部停工损失;4.保修费用;5.索赔费用;6.质量罚金。 二、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的特征 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条件下,不少施工企业已认识到,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把质量搞上去,要以质量优势在竞争中求胜。作为兼有监督、评价、鉴证职能的企业财会部门,应适应企业对质量和效益的双重要求,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从分析质量与成本、质量与效益入手,延伸检查有关质量成本的情况,从而尽快找到确保施工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关于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工作,在我国还只是初步尝试,以下本文先分析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的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 由于建筑产品自身具有体积大、价值大、生产周期长、位置固定、生产设计单一、参与人员多等特性,使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第4篇

关键词:学习型企业文化;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25日

一、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企业文化又是一种实践性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活动的总和,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也是人们认识、探索、肯定和发展自身的一种方式。学习型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导入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引领和支撑企业成长为学习型企业的一种组织文化,它是对企业文化的创新性延伸,也是整个企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企业在长期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为:以系统思考为主线,把自我超越和改善心智模式这两项理念的突变与团队学习这项组织制度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动力机制,并以此形成一种长久生存、发展的信念和精神力量,使整个企业充满创造性,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自觉地、不断地修正自己,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本质

(一)学习型企业文化鼓励个人学习和自我超越。学习型企业的学习包括三个层次: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个人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基础,只有通过个人学习,组织的学习才成为可能。同时,倡导员工必须有一种自我超越的精神追求,通过自我超越,敏锐地认识到自己知识力量的不足和学习的需要,将学习作为一种真正的终生学习。这样,企业就以个人追求不断学习为起点,不断提升组织的智力水平和创造力,使企业在飞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因此,倡导员工个人学习和鼓励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的基础。

(二)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开放、创新、应变。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应是一种开放型的文化,鼓励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开放、交流和学习是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同时,在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时代,具有能够快速改变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的又一特点,它要求组织必须有一种创新应变的人文精神,使企业能根据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组织的知识基础,让员工不断地更新观念,开阔视野,积极参与组织变革和企业文化创新,增强组织的应变能力。在竞争日益加剧、商业模式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培育一种开放、创新、应变的企业文化是保持强大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三)强调整体的企业文化。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整体观点的重要性。这里的整体观点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企业员工特别是领导层要把整个组织看成是一个“智能生命体”,即要让组织具有整体意志与整体传力;其次,领导者应以整体、系统的眼光看待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员工的错误,对于出现的问题应结合多方面因素共同考虑,避免决策失误。

(四)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一种展开全方位“学习”的企业文化。它始终把“学习”作为其重要特征加以强调。“学习”精神主要从四个方面体现:一是“终身学习”的精神;二是“全员学习”的精神;三是“全过程学习”的精神,即要求“学习”贯穿于每一环节,使组织的每一步都打上学习的烙印;四是“团体学习”的精神,即以“团体学习”促进个人成长,达到完善企业文化的需要。

(五)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自我精进的企业文化。人是企业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资源,企业文化的各个部分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本质。每个人都有渴望自我精进的内在需求,企业文化鼓励员工们相互交流、持续学习,实现自我超越,从而使员工们的工作热忱得到充分激发,且更富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在ISO9001质量体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在80年代初引进质量管理,逐步在全国大中型企业开展和普及。1987年3月ISO9000系列标准正式,1994年又代号GB/T19000 idt IS09000族标准。2000年12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将2000版GB/T19001-2000idt ISO 9001:2000(《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作为我国国家标准,经不断改进一直沿用至今。本人通过对自己所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全过程具体参与,深入观察IS09001标准监督审核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通过走访调查其他类似企业,发现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在ISO9001质量体系管理过程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施IS09001标准的目的存在问题。很多建筑设计企业出于相互效仿或是对企业包装的考虑,在同行竞争、市场宣传时可以谋取便利,为获取认证证书而突击认证。当要接受监督审核时,建筑设计企业组织几个人突击准备资料,应付认证监督,这就使文件规定的方法不能指导实际的操作,给实际执行造成困难,这样突击的效果使企业的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并没有明显变化。企业拿到证书后,各项工作仍沿用传统做法。这样的短期行为,无法保证设计产品的质量,也难以纠正和预防质量上的问题。这与质量标准的精神背道而驰。

(二)建筑设计盲目选择认证机构和咨询公司。只要能获得证书就行,有的建筑设计企业干脆找咨询公司全权代劳,将实施认证方面的所有任务与工作全交给了咨询机构,要求咨询公司根据所掌握的企业情况文件,代作内审。另外,建筑设计企业不注重考察认证机构的背景,有很大的随意性。谁能够保证该企业通过认证,就和谁家合作。

(三)质量目标不具体。一般建筑设计企业都有相对明确的产品市场定位,但却没有明确的质量定位,虽然企业规定质量方针为“质量第一,用户至上”这样口号式的不具体、未量化的质量目标,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不知道如何达到这样的质量目标,也就相当于没有质量目标了。

(四)建筑设计企业本身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代表随意选任。管理者代表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人物,有的建筑设计企业在任命管理者代表时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通常委派能抽出时间与精力去应付文件编制和现场审核,但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联的人员,要么委派没有质量管理经验与专业知识,无力潜心钻研ISO9001质量标准的人员。这都会造成管理者代表无法制定合理而明确的质量方针或目标,无力自行领导编制企业质量文件,只能凭空想象或盲目抄袭,最终不能适应建筑设计企业的需要。

2、对领导层的审核流于形式。由于建筑设计领导层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获取认证证书,没有上升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的高度,为保住证书,建筑设计内部审核只能流于形式。

3、内审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内审员常常得不到被审核单位的配合,内审工作甚至被抵触,部分领导不理解不支持,缺少积极从事内审工作的内部环境。另外,内审工作缺乏激励机制,内审员均是兼职,建筑设计企业没有建立对内审员合理的补贴制度,内审员缺乏从事内审工作的动力。一些建筑设计企业对受审核单位在内审中所发现不符合项的奖惩规定不合理,使得内审员与受审单位的关系受到影响,给内审工作带来压力,使建筑设计企业不能通过纠正及预防措施来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五)人员素质较低。建筑设计企业缺乏有效管理人才,企业主管人员关心的首要问题是建筑设计企业的近期效益,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及战略考虑,没有对和企业质量管理有影响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和素质培训,很多员工对此不熟悉,甚至一无所知,导致认证工作无法开展和执行,更谈不到体系的持续改进。

(六)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存在问题。建筑设计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意识都较薄弱。质量意识、科学、规范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没有深入到管理的各个层次中。如出现不合格品时,不敢公开,私下处理,使问题无法暴露在监督审核的过程当中;质量记录以临时补充为主,平常在设计管理过程中不重视整理和收集;统计技术停留于作一两张图表应付认证审核,只作定性分析,忽视有效性和经济性。

四、建筑设计企业建构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思路

通过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在ISO9001质量体系管理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企业只重视短期效益,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在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建设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为有效提高企业软实力,结合建筑设计企业特征和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有关理论,在构建学习型建筑设计企业文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组织和制度建设为核心,促进学习型建筑设计企业文化发展。建筑设计企业的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建立应该以组织和制度的建设为基础,这也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柱。将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建设组织化、制度化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筑设计企业除了创建相关的制度、组建学习型组织外,在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结构基础后,还要着重塑造组织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培养组织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管理者应从顶层设计、带头学习、模范执行等方面开展。

(二)实施适当的人力资源政策,构建和改善学习型企业文化氛围。除了提高员工素质外,建筑设计企业还要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用人政策,为构筑先进的建筑设计企业文化创造有利条件。如成立于1812年的美国花旗设计企业,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声誉最响的全能建筑设计集团,可以说是学习型建筑设计企业文化的典范,其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鼓励员工加强学习,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实现了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花旗”文化。

(三)建立知识管理体系。企业要形成知识共享、协同发展的企业文化,必须要建立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管理体系,通过采用信息系统,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在技术层面上为营造学习型企业文化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技术平台,以保障和促进集体学习、信息共享、合作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实现。知识管理强调知识分享的重要性,知识管理策略的重点是对基于特定任务的专业知识的获取、解释及传播。通过各类知识管理项目、活动及系统的开发和运作,可以将基于特定任务的专业知识显性化及共享,使其得以更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一种知识共享的文化。知识管理的过程可分为需求分析、建立、分发、使用、评价和更新六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应的技术提供支撑。知识管理技术就是指能够协助人们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知识的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它是一个技术体系,涵盖了知识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的各个环节;同时,它又是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这些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整体的知识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知识管理服务。

(四)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促进和激励机制。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促进和激励机制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要对为建立学习型组织作出贡献的员工给予肯定,使他们得到相应的利益;二是要进一步激励员工从企业的发展出发,为企业进行更加卓有成效地学习和创新作出更大贡献。学习型组织的促进和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建筑设计企业物质激励的着眼点应是在组织内部拉开不同知识层次和学习、工作能力层次的报酬档次,并将员工的报酬和他们与同事的合作关系挂钩,以鼓励有效的学习和团队沟通。建筑设计企业的精神激励主要是要通过营造鼓励学习、祟尚创新的文化氛围,给予员工信任、理解、尊重、继续学习和发展机会等方面的激励。建筑设计企业通过建立这些激励机制,为培育学习型组织及其文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构建知识型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本,提高建筑设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学习型企业的建设要以人为本,无论是提供建筑设计服务、开发建筑设计产品还是进行建筑设计创新,其行为主体都是建筑设计企业的员工。建筑设计企业除了传统上的不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员工操作技能等岗位教育外,还要注重提高员工的各项素质,鼓励员工开拓创新,这也是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的重要一环。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编.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2003.11.

[2]宋俊超.浅析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创建[J].前沿,2007.11.

[3]杨永根.中小企业如何推行IS09000标准[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1.11.

[4]莫劲松.ISO9000与中小企业[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2.8.5.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质量成本的概念及构成,随后在研究建筑企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建筑企业实际运作的质量成本核算的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施工企业在具体的施工项目中,应做好“成本、质量、工期”三控制,向投资者(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产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发展提供后劲。笔者认为通过建立质量成本的核算体系,及时如实地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可以把风险排除或减少到最小。 建筑产品的制造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生产过程,它集中了各部门的科学技术成果,其产品质量则是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和管理基础的综合反映。目前,我国建筑业经过多年的整顿和努力,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在总结建设质量经验和学习海外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与技术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现阶段,尚有不少施工企业在建设质量中总存在重大矛盾,重视了建筑产品质量,则放松了成本核算;反之,加强了成本控制则使产品质量有所下降,有些施工企业甚至尚未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施工企业对质量成本的认识不足,对质量成本计划、控制、核算、分析等内容和方法尚未掌握。尽管在建筑产品中质量成本占总造价的5%左右,但建筑业还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施工企业仍处在摸索阶段。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方面就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作一些阐述和探讨。 一、质量成本的概念及构成 所谓质量成本,是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对建筑业来说,质量成本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和由于工程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而造成的一切损失费用的总和。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建筑企业质量成本也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四部分组成。但由于建筑企业的特点,在具体内容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一)预防成本 指为使建筑产品故障减少到最少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1.质量管理人员人工费用;2.质量宣传费用;3.质量评审费用;4.质量信誉费用;5.质量培训费用;6.质量奖励费用;7.质量改进费用;8.供方质量保证费用。 (二)鉴定成本 指原材料进场检验、各分部分项和建筑产品全面完工后的验收和为质量鉴定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1.检验人员的人工费用;2.质量检验部门的办公费用;3.试验检验费用;4.检测设备维修、校验和折旧等费用;5.工程移交费用。 (三)内部损失成本 指出现的不合格在分部分项工程交验前被检出而构成的损失。包括:1.内部返修损失;2.内部返工损失;3.内部停工损失;4.质量故障分析处理费用;5.材料降级损失;6.加固成本。 (四)外部损失成本 指出现的不合格在分部分项工程交验后被检出而构成的损失.包括1.外部返修损失;2.外部返工损失;3.外部停工损失;4.保修费用;5.索赔费用;6.质量罚金。 二、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的特征 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条件下,不少施工企业已认识到,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把质量搞上去,要以质量优势在竞争中求胜。作为兼有监督、评价、鉴证职能的企业财会部门,应适应企业对质量和效益的双重要求,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从分析质量与成本、质量与效益入手,延伸检查有关质量成本的情况,从而尽快找到确保施工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关于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工作,在我国还只是初步尝试,以下本文先分析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的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 由于建筑产品自身具有体积大、价值大、生产周期长、位置固定、生产设计单一、参与人员多等特性,使其质量影响因素多而复杂。质量不合格所带来的影响巨大,使建筑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有其显著的特征: (一)质量成本分层核算 建筑企业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在《项目法施工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第6篇

(一)对建筑工程的监理力度不够。

工程监理时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在当前建筑过程中,很多建筑企业对工程监理的监理力度不够,没有真正发挥监理人员的作用。工程监理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建筑过程中的,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建议解决,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推进。但当前建筑市场的工程监理不够规范,施工单位也随意压价,导致工程监理工作失去了本来应有的意义,抑制了工作积极性。

(二)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建筑施工技术是影响建筑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在施工技术上没有全面的思考,则很容易形成建筑问题。现代建筑的个性化设计与施工过程使得每一个建筑都有其特殊性,每一个进行生产的设备也都有自己的特定要求,这虽然在技术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对建筑质量的提升却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更多的工艺和技术以及产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施工人员如果不能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则会造成一些建筑问题。比如,如果不能对先进的施工设备进行操作,则会对工期造成很大的延误影响,如果对仪器的检查不够准确,也会把不合格的工序当做合格的工序,容易造成施工的安全隐患。比如施工所用的材料、规格等如果不符合要求,则会导致施工设备出现障碍,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等,在进行施工时,针对各种施工技术,如混凝土施工、墙体施工、楼板施工等,都应该加强对技术要点的控制,以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能符合建筑行业的要求。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分析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促进建筑质量满足生产需求的重要措施,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不断完善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体制。

完善建筑施工的合同管理,一方面要增强建筑企业管理者自身的法律意识,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保证合同双方都是出于平等的地位,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合同的签订,这不仅有利于合同的履行,也有助于对工程质量进行包装。另外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签订,即合同的签订、审查、授权、公证、监督,规范化的操作可以保证合同的约束效力,加强合同对建筑施工管理的水平。

(二)完善工程监理制度。

工程监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当前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首先要提高工程监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例如,对工程监理人员要进行资格认定,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并且要对工程监理进行年龄、工龄、工作经验等多方面的限制,以保证工程监理的水平。此外,要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将奖励人员的监理范围扩大到建筑工程的项目设计、生产设备招标、工程进度和质量控制等重要环节。并且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对监理市场进行规范,严格地执行相关的费用标准等,不断提高工程监理人员的积极性,才能真正促进建筑市场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首先需要对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质量和责任意识进行提升,只有怀着责任意识进行工作,才能在施工过程中贯穿安全生产的理念,在建筑企业自上而下形成一种责任和质量意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其次是要包好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关卡,从施工的源头杜绝安全隐患的出现,比如进行材料的采购、运输等,都要符合建筑行业的标准。第三,对施工检验程序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各个施工程序,质检员都要按照标准进行严格的检查,将检查的结果与标准进行核对,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

(四)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和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时建筑行业的一个基本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包括两个方面,即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检查两个内容,建立安全体系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建筑施工中,可以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第一负责人的安全管理体系。此外,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也需要安全检查来付诸实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在适时进行安全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则要及时解决。在施工管理制度的建立方面,对技术管理虽然是不可忽视的方面,但管理应该要注重整体里,要多管齐下,对技术、经济、组织三方面都进行综合管理。

(五)加强技术的不断创新。

工程项目的技术的创新指的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应用各种新的知识和技术、工艺、装备等方面的创新,结合生产经营方式的管理和创新,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附加值,实现市场价值。工程项目技术的创新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具体的产品的类型,根据产品来确定具体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工艺,根据生产技术和工艺来确定技术和工艺是自主研发还是合作研发,从而对生产技术和工艺进行改革。工程项目的管理要采用这种顺序进行管理和改革,才能创造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才能有效地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从而获得经济效益。技术的创新也是为机制和体制创新提供条件的基础,是其他方面创新的一个坚实的保障。

三、结语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第7篇

建筑材料系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组成部分,系建筑工程得以顺利落成的基本前提及可靠保障。某些建筑材料未达到标准,比如说水泥受潮、砂石级配不合适及掺量不符合标准等因素的存在均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机械设备系建筑施工质量得以保障的关键因素,某些施工单位设备特别陈旧、落后,并且未对设备进行应有的保养及维护,无视设备的新旧更替,造成设备经常由于缺少保养而老化及损坏的情况出现。此种情况不但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还会给施工带来巨大的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

2施工技术及管理水平跟不上时展的步伐

施工技术及管理通常由如下四个方面构成:其一,施工方案的确定;其二,组织设计;其三,技术的实施;其四,工艺的控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理应结合工程现实情况选取恰当的施工工艺,同时还必须确保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全部问题;此外,正确的施工技术及管理还应有助于施工质量的保障及施工成本的降低。就我国某些建筑单位而言,其内部普遍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缺少充足的执行力及或持续建设统筹规划,因此导致单位缺少监控及必要的指导工作,致使施工管理出现脱节,且在施工时无法将新技术运用于施工管理全过程的情况出现。

3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

3.1重视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果我们想完成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的目标,那么我们理应先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管理团队,确保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于工程质量目标能否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目标,我们首先应从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着手。如今某些施工单位,施工人员的技术力量较低,其基本知识及能力均未达到实施质量管理的要求,这便导致在施工时,施工人员无法有效地对质量展开控制的情况出现。因此我们理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及教育,以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3.2注重建筑施工质量保障机制完善水平的提升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程度对于施工质量监控效果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机制完善能力,真正做到对工程质量的有效监控。在创建好质量保障机制后,强化对这一机制有效运转的研究。借助建筑工程的调研、施工的准备、工程的施工及验收等诸多环节对工程项目实施严格的管理及控制,增强建筑施工质量机制的完善水平及其正常运转的能力。

3.3强化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在实施建筑施工管理控制的过程中,我们理应对建筑前、建筑中及建筑后等各方面进行全局的掌控,确定每一阶段质量监管的工作重心。建筑前控制即在着手工程施工以前,把整个施工现场视为对象,完成的所有准备工作;建筑中质量控制系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选用的与质量监管相关的手段;建筑后控制即在项目施工完成后所展开的准备验收材料,以相关质量评定标准为依据,对业已完功的项目实施质量评定及检验。

3.4提高建设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建筑项目的建设单位应依据建筑管理的相关规定,建立建筑施工质量保障机制,认真仔细的落实建筑管理程序,以建筑工程的特性及要求为依据,明确标段、工程造价及周期。借助建筑施工项目的招投标,挑选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

3.5强化工程项目设计的质量管理建筑项目设计企业理应依据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等因素着手建筑项目设计工作,创建完备的建筑设计质量保障机制,加强对设计阶段的质量监控,创建完备的项目设计整理及审核机制。

3.6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强化监督和检查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理应强化对施工资质及业绩的监督和检查,以相关项目建设法规与标准为依据,对整个建筑施工项目实施全面的质量监管。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