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处长转正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2-04-04 12:18:37
处长转正总结

处长转正总结第1篇

亲信萧政之政商勾结犯案

蒋经国到台湾后,1972年任“行政院”院长,1975年任中央委员会主席,1978年当上“总统”。蒋经国在台湾打老虎、拍苍蝇的典型战役,发生在萧政之等人身上。

萧政之曾服侍蒋氏父子长达30多年。在大陆时期,经钦点,萧以不到30岁之龄出任江苏崇明县长。来台后,在蒋经国拔擢下,萧是最年轻的总政战部一处处长,而后历任宪兵政战主任、联勤政战主任等职。1970年8月,台湾“中华电视台”开设筹备处。经总政战部主任王升、参谋总长高魁元等人出面疏通,蒋经国同意由萧出任华视副总经理。萧政之将华视业务经营得有声有色,但他运用媒体结交权贵与政商名流的消息,引起蒋经国的注意。蒋经国派人调查得知,萧颇有逾矩之处,下令将其调任总政战部中将副主任,明升暗降。王升有意保举萧调任党营或“国营”事业单位主管,均遭蒋经国拒绝。萧被迫退休后,转至商界闻人蔡辰洲所属公司出任董事长。为拓展蔡辰洲的人脉关系,萧政之引荐蔡结识时任秘书长蒋彦士与王升,并使之加入。1982年立委选举,在萧政之运作下,蔡当选台北市立委。在立院期间,蔡辰洲大搞金权政治,令蒋经国非常不满。

用两三年时间解决幕后集团

1985年2月,台湾发生“十信(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挤兑事件”。经查,是蔡辰洲利用人头到处搜刮地皮,搞得资金周转不灵所致。蒋经国下令彻查,但党政军情部门却在推拖。蒋经国下令撤除“经济部长”徐立德、“财政部长”陆润康等人职务,再通过司法程序把蔡辰洲送进监狱。

蒋经国发现十信挤兑案祸首是萧政之后,指示调查局对其调查。结果发现,萧经常与王升、蒋彦士以及“总统府”秘书长马纪壮等人打高尔夫球,又喜欢陪何应钦、高魁元等老将军吃饭观戏。蒋经国怒不可遏。萧政之通过高魁元、何应钦等人出面为其说情。蒋经国采取的手段则是:先行开除萧的党籍,再行依法论刑。

蒋经国深知萧政的人脉关系,他先行革除蒋彦士的职务,接着将马纪壮调任不管部务的政务委员而后外放;至于为萧说情的元老王升、高魁元等人,借“换届”之名将他们逐出中常委。蒋经国为解决此案幕后利益集团盘根错结的人脉关系,花费时间长达两三年,最终在生前处理完十信贪腐问题。

亲表弟被判处无期徒刑

王正谊是之母王采玉的侄孙,是蒋经国的表弟,历任侍从秘书、蒋经国机要秘书,后调任人事行政局长。1972年5月蒋经国奉命组阁,1973年5月就爆发王正谊贪渎案。

此案缘起于王正谊凭借蒋家权势,趁蒋经国组阁时想换一个部长职位,但没得到蒋经国同意。王正谊转向请托,就转知蒋经国“好好”安排。王正谊想要的是“内政部长”的位置,蒋经国疑心既起,就指示调查局长沈之岳全面清查与王相关的业务,结果发现王在人事行政局长任内时,有发包商为承揽工程,以私人名义捐款给王作为之江大学在台复校的基金,王居然没有呈报或将这笔钱转存于银行账户,而是放在办公室小金库内。王正谊立即被收押。蒋经国清楚、宋美龄必然会出面干预,他要定王正谊的罪,不仅要人证、物证确凿,还要以充分理由说服蒋宋二人。最终,历经52天快马加鞭的审判,王正谊以“贪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此事,为蒋经国博得“打老虎”的美名。

从严处罚军队和情治单位贪腐

蒋经国打老虎另一块重要领域是情治单位。他曾是台湾情治首脑,深知“特务治国”的风险,所以严禁情治将领与政商名流往来。“国安局长”周中峰是蒋经国长年部属。有一次,蒋经国驱车至新北市永和巡视,偶然得知一栋新建大楼里有户人家是周中峰家人,问:“不是有官舍配给吗?”没多久,周中峰突然转任安全会议副秘书长,从此与情治单位绝缘。

“军情局长”卢光义一度是“陆军总司令”培养人选,因听从部属建议,趁房价低迷时在台北买了栋房子,结果被检举。蒋经国说:“卢局长不是配有官舍?为何要买房子,多少钱,查明回报。”最终,蒋经国下令将卢调离现职,担任非主管职务,卢的前程至此断送。

处长转正总结第2篇

关键词:手工账;ERP;结账;凭证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2

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动,财务电算化继续向纵深发展,已由初期的部分核算电算化发展到现阶段的企业资源管理电算化,即ERP或者ERPⅡ阶段。ERP在推动财务结账工作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在结账的方法上与手工账有很大的区别。

一、理解ERP结账的流程

手工账环境下,完整的结账流程是:凭证编制(未审核)凭证审核(反审核)凭证过账(反过账)结账(反结账)。在电算化环境下,常用财务软件(非ERP版本)都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开发和控制结账过程的。当然,ERP系统与“常用财务软件”有所区别,但是在结账顺序上是相同的,可以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ERP环境下的各种操作所处的结账阶段。

(一)“凭证编制”上的对比

在“常用财务软件”环境下,凭证编制是在凭证制作界面直接编制会计分录来完成凭证的制作。但是在ERP环境下,为了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依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和财务处理上的差异分为不同的模块,如应付模块、应收模块、资产模块、库存模块等等,各种业务分别在不同的模块里进行处理。各子模块在系统里面设置了相对应的会计科目,操作人员只需要录入相应的业务单据或是进行借方分配就可以完成凭证的制作,有些界面通过“查看会计方法”来查看生成的会计分录,有些界面只能看到账户别名,要理解业务所生成的会计分录还必须理解账户别名所对应的会计分录。单据录入后传送至总账模块,在总账未过账前,从结账流程上看都只能是完成了凭证的制作。ERP环境下除了子模块生成日记账以外,总账模块可以进行特定的凭证制作。总账模块手工创建的日记账从整个结账流程上看,也都只是完成了凭证的制作,这一点和子模块导入的日记账相同。

(二)“凭证审核”上的对比

凭证编制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凭证审核”,审核后的凭证才可以“凭证过账”,已审核后的凭证要修改还需要进行“反审核”将凭证状态返回到未审核状态。“凭证审核”是财务处理控制上的重要环节。再看我们ERP系统的凭证审核,因为ERP系统没有设置“审核”这一职能对录入系统的单据进行单独审核,所有单据的检查都是录入人员自行检查的,尽管ERP系统在应付模块也有发票验证功能,但是检查方式有限,不可能发现分配科目用错及分配类型与科目之间的一致性问题。一方面因为ERP系统是公司的资源管理系统,单据处理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独立设置单据审核职能会导致成本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大量的审核工作也可能会对效率有所影响。ERP系统为了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而带来的控制弱化,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相形相生。作为补救措施,要求制定自查规范,尽量减少单据录入错误。

(三)“凭证过账”上的对比

凭证过账在手工账环境就是将凭证登记到“丁”字账户和明细账的过程,因为是手工账,所以工作量相当大,要消耗财务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电算化环境下这个过程是由系统来完成的,操作非常简单,速度相当快,这体现了电算化系统相对于手工账系统的优势,也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提高财务系统效率方面的一个直接表现。在过账的含义上,ERP和常用财务软件系统没有区别,都是将凭证或日记账登记到明细账和总账“丁”账户的过程。“常用财务软件”在过账以后可以“反过账”将凭证状态返回到未过账状态,而ERP财务系统只能反冲日记账,反冲后需要重做。在反冲日记账方面,这容易导致总账模块与子模块数所不一致,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

(四)结账上的对比

结账操作表示会计周期里的经济业务已经处理完毕后在系统操作上的实现。在ERP系统里叫做关闭会计周期,含义都是一样,结账后方可依据结账后的系统数据编制各类会计报表,并在其后的期间里处理后续的经济业务。ERP财务系统和常用财务软件在结账上的区别在于这些常用财务软件系统在结账以后,如果要打开会计周期,则只能逐期打开。ERP除了资产周期和成本周期关闭后就不能打开外,其余子模块和总账模块的周期都可以单独打开。

二、结账工作总体目标

无论手工账还是电算化环境,会计核算的总体目标就是合法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这个总目标在结账工作中又可以分为很多细小的目标,如平各类中转、核对货币资金、核对内部单位往来、待摊和预提各类费用、提取各类资产折旧、分摊各类成本差异、核对总账与明细账、账实一致、结转成本与收入以及其他需要给予关注的要点等。因为会计核算事情较多,最好的办法就是列示一张清单,对每一件事情都明确列示处理的要求及完成时间,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避免遗漏。

三、对整个结账工作要有长远规划,精心安排

不论手工账还是电算化环境,结账工作事情很多,处理难度各有不同,如果不分先后,盲目入手,往往事倍功半。所以结账工作除了结账的目标要明确之外,还要有长远规划,理清头绪,从容易的事情入手,层层剥离,往往水到渠成。

(一)整个会计期都要关注的问题

核算工作中有些问题很重要,解决问题的周期很长,发生的频率较高,处理起来难度也比较大。这就需要在整个会计周期内都予以关注,以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比如在整个会计周期内都要予以关注的:员工的往来科设置错误,其他应收应付设置成了应收应付;预付款的核销,对于长期的预付款含内部员工借款,及时催缴发票或催收借款;各类发票的入账工作,特别是内部往来单位发票的入账一定要及时,因为涉及到内部往来科目对账问题;各种科目余额的反常现象,如负债类科目余额为正数,资产类科目余额为负数,差异类科目余额过大或发生额过大;委外材料科目余额过大,对账和质量风险的揭示;账户别名的使用是否规范;凭证装订是否及时;应付账款、应计负债以及成本科目的清理;各类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等等。

(二)比较容易处理的问题

会计核算工作中,有些问题比较独立,往往在期末进行集中处理,如资产类中转科目,包括固定资产中转、长期待摊费用中转、待摊费用中转、在建工程中转、无形资产中转等。这些资产类中转科目对应关系单一,通常先做后做都没有什么影响。总账平资产类中转科目、总账与明细账核对相符以后,资产模块的周期就可以关闭了。另外按集团规定预提的各种费用、工资、涉及总账与子模块之间的调账及反冲事项等。这些问题比较独立,但是不能有遗漏,要逐项检查。

(三)往来中转科目对应关系比较复杂

应该说各类中转科目都是暂记科目,要求在结账时进行平账处理。使用中转科目是ERP的一个创造。首先,ERP分模块处理业务,如应付不处理收款,但收取供应商押金时必须反映供应商的负债,这又要求在应付处理,因此使用应付总账中转科目,通过应付总账中转在应付反映负债的同时在总账反映收款业务。中转科目的使用为模块之间的衔接提供了一个桥梁。其次,通过中转,不同岗位之间能达到交叉稽核的效果,通过总账稽核,可以使中转科目使用的必要性与正确性都得到有效的考虑。常用的往来中转科目有应收应付中转、应收总账中转、应付总账中转等。这几个中转涉及到应收、应付和总账等模块之间的转账事项,涉及的对应关系比较复杂,往往视实际情况而定。通常的对应关系有货币资金、供应商往来、客户往来、费用等。因此,要求各模块操作人员月底时将中转明细表通知总账,以利于总账核对和检查以便及时结平往来中转科目。

(四)核对货币资金余额和内部往来科目余额

将货币资金和内部往来的核对放在平中转科目以后,是因为货币资金和内部往来涉及到的对应科目较多,形式各异。因此在核对货币资金和内部往来时需要处理好其他的对应关系,除了平往来中转科目外还有应付模块的过账问题。通常情况下,这些问题处理好了以后,货币资金就只需要考虑账户之间挂错账的情况了,如果不存在账户之间挂错账的问题,货币资金大都是可以平的。在核对了货币资金、平往来中转科目及核对总账与明细账以后,应付模块的周期就可以关闭了。

(五)最后进行成本差异分摊

如果ERP实行的是标准成本,但公司对损益的反映是以实际成本为准的,因此要求对标准成本进行还原,将标准成本还原为实际成本。进行差异分摊就是要将当月以标准成本结转的成本还原为以实际成本反映的成本。对各类差异的理解也必须以实际成本为基准,否则很难正确理解各类差异。差异分摊需要在存货类科目总账和明细账核对一致、无余额异常、库存周期关闭的情况下进行。差异分摊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标准成本需要在多大程度上还原为实际成本。

(六)关闭会计周期的要求

各模块关闭会计周期的基本要求是该模块业务已处理完成,总账与明细账核对一致,账实一致,发生额和余额都无异常。总账模块的会计周期关闭一定要在子模块会计周期关闭以后,尽量避免子模块数据留在接口没有导入总账的情况发生。会计周期应由会计核算主管进行严格控制,因为会计核主管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组织者,最清楚会计周期打开与关闭的最佳时机。

处长转正总结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融资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1.宏观因素。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形势对于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对于融资也是同样的。

2.货币资金流通状况。流动性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存在。若企业处于货币管制较为宽松,通货略微膨胀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就会相对偏高。企业倾向于借贷来扩大规模。

3.行业形势。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行业处于上升阶段,致使其资产负债率升高。行业处于稳定阶段,资产负债率整体趋向稳定。行业处于衰退阶段。

4.微观因素。(1)企业规模。由于金融机构贷出款项都有一定的成本,企业的规模越大资金需求量就越大,相同条件下就会减少金融机构单次贷出费用,企业规模越大融资机会越大。(2)盈利能力。企业的盈余能力越高,留存收益就越多,内源性融资就越大,相应的外部融资就少,所以盈余能力越高,融资水平越低。(3)资产的周转能力。资产的周转能力越强,代表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企业的发展潜力就越大,。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报表等获取到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会更有意向贷款给资产周转能力强的企业,相应的,企业资产周转能力与融资能力成正比。(4)风险控制能力。流动比率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也反映了企业流动资金的变现能力和资金运用效率,金融机构更倾向于风险控制能力强的企业。(5)资产担保价值。企业的资产担保价值是衡量风险控制上的重要指标,其值在获得贷款越大越能让债权人感到风险的降低,那么企业获得融资机会的可能性会越高。企业的资产担保价值与融资能力呈正相关性。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这个指标反映企业的全部资产中,负债所占比例与所有者投入所占比例。它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偿债能力和对债务资金综合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

(2)解释变量。论文解释变量选择为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解释企业规模)、净资产收益率(解释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解释资产的周转能力)、资产担保价值、流动比率(解释风险控制能力)、资产抵押价值(资产担保价值)。

(3)数据来源。本文选取了挂牌较早、经营时间较长的的70家中小企业,并获取了其2013-2016年的截面数据。由于这些企业经营周期较长,可供查阅参考的数据较全,本次所用数据皆来自企业年报。并以Excel进行数据初步处理后,使用spss进行分析探讨。

(4)模型构建。

通过上文所述的理论分析以及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文献,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对实证检验结果的解释:

(1)企业规模对融资结构的影响。通过实证模型发现,企业规模与融资结构呈现正相关关系。这与本文前面的假设是相一致的。说明企业规模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不容小觑。

(2)企业盈利能力对融资结构的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是通过两个不同指标进行检验的,通过此次实证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所选取的这两个能够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对融资结构有着不同的影响。净资产收益率与融资结构是正相关的。

(3)企业周转能力对融资结构的影响。实证检验说明企业的周转能力与融资结构是正相关的,。企业的周转能力越强,企业的资金、产品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就会越高。

(4)企业的担保能力与融资能力正相关。在回归模型中,企业的担保价值表示为:固定资产与存货的净值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该项指标的表明其通过了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并且呈现正相关,回归结果与原假设一致。

三、研究结论和建议

处长转正总结第4篇

关键词: 闭合导线测量 内业计算 讲解方法

引言

工程测量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步步有校核”的原则,即首先在指定测区选定控制点建立控制网,使用精密仪器利用精确方法进行控制测量工作。在控制测量平差完成的基础上,根据控制网进行碎部测量或测设。控制网可以分为两种: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其中,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位置(H)的工作成为高程控制测量。导线测量由于线路的布设形式,是比较适合进行建筑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

导线测量内容在大部分工程测量教材中都位于后半部分,原因是它的学习需要有前期的一些学习基础,这就说明学好导线测量需要将前期的知识首先融会贯通,而这些基础知识在建筑工程专业体系内别的课程中很少涉及。总结可知,导线测量中涉及水平角度测量、边长测量,所以外业方面一定程度上综合,同时,在内业计算中,涉及坐标正反算、角度误差处理、测距误差处理。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尤其是内业的数据整理计算,对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采取什么样的授课方法,能够尽量让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前期所学的知识融汇到导线测量内业计算中,顺利完成数据整理,是每一个讲授工程测量专业课程的教师头疼的问题。

本文提供一种讲授思路,相对来说更能让学生理解、掌握导线测量内业数据整理计算的方法,其主要过程如下:

一、讲明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所使用的基本公式

导线测量实际是计算待求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计算公式如下:

x?=x已知+Δx;y?=y已知+Δy

公式中坐标增量Δx、Δy计算的基本原理来源于坐标正算,公式如下:

Δx=Dcosα;Δy=Dsinα

在上面两组公式的组合公式中即可得到,要计算待求导线点的坐标,实际取决于外业中量测的导线边长D和坐标方位角α,其中导线边长D是直接观测值,而坐标方位角α需要通过推算才能得到,推算公式如下:

α前=α后+β左±180°

α前=α后-β右±180°

可以知道,坐标方位角与外业实测的转折角关系密切。

二、计算的基本步骤

由于测量数据总是存在误差,要进行闭合导线内业计算,首先应该考虑对观测值进行误差处理。由内业计算所使用的基本公式可以得到结论,要进行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实际,只需要三个大的步骤:

(一)处理实测转折角误差;

(二)处理实测边长误差;

(三)利用坐标正算公式,将处理过的转折角和边长带入公式计算出待求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三、测量数据误差处理基本思路

由于前边总结的计算步骤中两个步骤需要处理实测数据误差,因此将误差处理基本思路总结如下:

(一)计算线路实测总误差,计算线路容许误差,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当误差小于限差时,可以进行第二步处理;

(二)计算改正数(分配误差,将误差反号按一定原则进行处理);

(三)计算改正后的数值以用于后期计算(改正后数值=实测数值+改正数)。

四、具体计算步骤

按照二中的计算步骤,将三中的观测值误差处理步骤插入,进行计算即可。

(一)处理实测转折角误差

1.计算线路实测总误差,计算线路容许误差,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当误差小于限差时,可以进行第二步处理。具体如下:

f■=∑β■-(n-2)×180°

计算f■

对二者进行比较,若误差比限差小,则进行第二步计算。

2.计算改正数:

v=-f■/n

3.计算改正后的数值:

■=β+v

至此,实测转折角误差处理完毕。由于处理转折角的目的是计算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因此,可以利用坐标方位角推导公式,将改正后的转折角数值带入进去,从而推导出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α。

(二)处理实测边长误差

1.计算线路实测总误差,计算线路容许误差,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当误差小于限差时,可以进行第二步处理。具体如下:

边长与转折角不同没有实测理论值,所以将有误差的实测边长D值带入坐标增量中,计算总的坐标增量的误差,即为实测边长D产生的误差。

Δx=Dcosα,Δy=Dsinα

fx=∑Δx,fy=∑Δy

导线全长闭合差f=■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f/∑D=1/M

与容许误差进行比较,若误差比限差小,则进行第二步计算。

2.计算改正数:

vx=-fx×Di/∑D

vy=-fy×Di/∑D

3.计算改正后的数值:

Δ■=Δx+vx

Δ■=Δy+vy

(三)利用坐标正算公式,将处理过的转折角和边长带入公式计算出待求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x?=x+Δ■

y?=y+Δ■

结语

这种讲授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给学生一个“纲”,即计算的三大基本步骤,这三个步骤是计算的一个主线思路。

在理解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三大基本步骤的基础上,想办法解决三大步骤中每个步骤的解题思路。可以发现,三大步骤中的前两个都是关于误差处理的。误差处理应该如何做,在本课程的第一部分知识水准测量数据整理中已经学过,但是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已经比较长,大多数学生已经记不得如何做,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列出处理误差的基本方法步骤,这是一个重点。

在大纲和骨架的基础上,将公式依次带入其中,边讲边写出相应步骤,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

参考文献:

[1]史.浅谈市政工程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4.

[2]胡伍生,潘庆林.土木工程测量(第四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12.

[3]林长进.建筑施工测量[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5.

处长转正总结第5篇

【关键词】全面;历史;辩证;经济新常态

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概念,7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再提“新常态”,11月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首次全面阐释中国经济新常态。在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从需求结构、微观市场和宏观经济三个层次,揭示了包括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在内的我国经济发展的九大趋势性变化,进而得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对我国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重大战略判断,不仅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大亮点,也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经济思想。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于坚定信心、凝聚共识,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包括“四个新常态”,即增长速度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新常态,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新常态,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新常态,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应该着重认识以下几点:

一、客观地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应该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平均增速达到9.7%,但是GDP增速也曾出现三次连续低于8%的情况。第一次是1979年至1981年(7.6%,7.8%,5.2%);第二次是1989年至1990年(4.1%,3.8%);第三次是1998年至1999年(7.8%,7.1%);现在是第四次正在出现,2012年、2013年GDP均增长7.7%,2014年是7.4%。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2014年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量(1.1万亿美元),比1996年全年的经济总量还高出约57亿美元,相当于半个印度全年的GDP,可以在全世界排到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这种经济规模还想再有很高的速度是很难的,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各国经济增长速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先后经历了23年和36年的高速增长时期,GDP年均增速分别为9.7%和8.02%,其后经济增速约下降一半。

所以,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自觉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在经济增速换挡中把握好调整的合理空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全面地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表现出的四个特征,是一个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力转向的有机整体。而且彼此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弥补、相互影响。既要看到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带来的阵痛;又要看到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决定性作用释放的活力;还要看到政府简政放权自身革命带来日趋完善的市场环境。必须充分协调发挥“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这两只手的作用,积极寻找市场机制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最佳结合点,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兼顾,综合施策,保证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不突破下线、超出底线,物价涨幅不超出上限,使经济整体运行处于合理空间。

三、历史地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之后出现的阶段性特征。认识新常态,必须总结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1.新常态意味着以往高速增长期的结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的奇迹。从1978年到2011年,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9%;2012年以后GDP年平均增长率在7%以上。分析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既有短期需求波动的因素,更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一是短缺时代已经过去,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已经从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经济复苏疲软,(2015年一季度美国GDP仅增长0.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发展环境日趋复杂,未来外需对经济增长的低贡献可能成为常态。从国内看,一方面,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另一方面,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产能过剩普遍出现,经济增长面临的市场约束日益增强。二是要素低成本时代已经过去,劳动力高成本、原材料高成本、土地高成本、资源高成本、环境高成本呈长期化趋势,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成本约束日益强化。在市场需求和要素成本的双重约束下,以往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2.新常态标志着新的经济转型期的开始

新常态表面上看是经济减速换挡,但本质上还是由于出口、人口、资源环境“三大红利”衰减,传统的经济增长动力趋于减弱,导致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我国已经到了不进行转型升级就难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适应国际环境深度调整和中国经济增长阶段性变化,关键要把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变成调结构、转方式的内在动力,把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改革的红利叠加起来,启动经济结构重构和增长动力重塑为内涵的经济转型过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3.新常态预示着向好的发展趋势和愿景

新常态并不是已经实现的状态。新常态是我们期望达到的“目标态”。目前中国经济并非已处于新常态,而是正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过程中。尽管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速在下降,但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一系列积极而深刻的变化。从2013年开始,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GDP能耗下降,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了好的苗头,中国经济开始步入新的正常发展的轨道。我们要争取进入好的新常态,即增速放缓后企稳,减速不减势,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最终实现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避免进入坏的新常态,即增速持续低迷,结构持续恶化,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四、辩证地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蕴育着新机遇。经济发展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新常态面临着新挑战。新常态也面临着新问题、新矛盾,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减速不减势,将带来六大新机遇:一是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将创造巨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速消费升级。城市群今后将成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主平台,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增长极,更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二是经济服务化。消费升级将创造公共、消费和生产的巨大空间。三是发展低碳化。资源环境瓶颈压力加剧,新兴产业勃发,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都将创造绿色低碳经济机遇。四是产业高端化。产业结构的水平要从低端、中端逐步走向中高端,对冲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五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当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突破发展瓶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提升产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是新常态下的一个新引擎。六是经营国际化。中国国际化战略转型需要实现从产品国际化走向企业国际化,从商品输出大国走向资本输出大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大多数产品贴牌生产转向品牌创新,从低层次国际分工战略走向高层次国际运营战略,从世界工厂“打工者”向全球资源“整合者”转变。

“新常态”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形风险逐步显性化,新常态面临很多新挑战。 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这一轮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特点也有全面性特点,既有落后产能也有先进产能,既有钢铁、水泥、石化等传统产业,也有风电设备、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同时部分行业产能由相对性、阶段性过剩转向绝对性、长期性过剩。着力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工作中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二是房地产市场风险。房价过高导致经济泡沫与社会风险,但若房地产投资持续过度下降,又会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既要稳经济,又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难题。三是地方债风险。随着投融资平台集中还款高峰的到来,在经济增速趋缓、工商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局部地区面临较大偿债压力,财政风险加大。 四是金融风险。不规范的民间借贷和“影子银行”,积聚较大的金融和社会风险。这些风险和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相互作用,处理不好将使潜在风险转化为严峻的现实问题,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风险评估,及早准备预案,有效化解各种风险。

综合判断当前的发展环境,总体上是机遇挑战并存,下行压力与增长潜力同在。一方面,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扩大内需,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我国地域广阔,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比较明显。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处于关键阶段,所带来的市场潜力巨大,也将带来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必将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总体上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长期看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时期,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转型道路上所遇到的阵痛与摩擦,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之多、挑战之多、风险之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突出。加之世界经济也在深度调整,变数很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环境仍不容乐观。

总之,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客观地、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既要坚定信心,也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抓住发展机遇,搞好统筹兼顾,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处长转正总结第6篇

论文内容摘要: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但是从经济发展质量来看,中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本文分析IMF的最新数据,通过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揭示了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同时必然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程,充分肯定政府在新时期由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正确决策,提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取向。

中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所面临的问题

一个经济强国不仅要在经济总量上占有一定优势,而且要在经济发展质量上起到引领作用。我国正处在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但是,我国产业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关键技术长期依赖国外,许多重要产业和产品的研发、营销、品牌为外国企业控制,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具有世界影响、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企业不多,产品合格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尤其是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产品在国际、国内接连出现了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药品、食品、日用品等领域出现一些危害人的生命和健康的问题,一些问题产品相继被曝光。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世界经济强国的标准还有很大距离。上述问题既是我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我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必须正视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树立中国创造的良好企业形象,让中国产品赢得国内外消费者的信赖,才能真正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飞跃。

中国定位于经济大国而非经济强国的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连上几个标志性台阶,目前已位居世界第三位。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但是,我国人均GDP仍在世界100位左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仍非常突出,增长过度依靠投资和出口,过度偏重第二产业,过度依赖能源资源的消耗,效益和质量不高。这些矛盾和问题,在此次金融危机冲击下暴露得更加明显。我国是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和较大的规模。但是,没有科学的发展,也就没有可持续的能力。

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才是全面摆脱危机、实现新一轮发展的根本出路。从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我们需要一个更高质量的GDP。在应对危机的重要时期,在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准确把握国情国力,加快发展转型步伐,我国经济定能实现全面复苏,迎来高效益、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并将逐步迈向世界经济强国之列。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35353亿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09年,按年度平均汇率折算(1美元:6.831人民币,1美元:93.62日元),美国GDP总量为14.26万亿美元,中国GDP为4.9万亿美元,日本为5万亿美元左右(见表1)。按购买力平价测算,2009年中国GDP总量列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排在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之前,与排在前面的美国有较大差距。人均GDP,按汇率计算为3678美元,为世界第100位(见表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实现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但是从经济发展质量来看,中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中国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根本性转变,必然伴随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及时做出的重大调整。

(一)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95年,经济处于又多又快增长阶段,又称为粗放型增长阶段。其标志是在1958年党的八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个总路线把多与快放在好与省的前边,强调的是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总量扩张。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当时对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作用。之后的三年饥荒,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严重的衰退期。

第二阶段,从1995年到2007年10月,经济处于经济又快又好增长阶段。标志是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既要追求一定的速度,又要强调经济效益。但是全国各地为了提高GDP总量,仍然偏面追求经济增长率,过分强调投资拉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这种发展模式,忽视了经济发展中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进而导致了资源大量消耗和生态破坏的升级。是一种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发展模式,并不符合我国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要求。

第三阶段,2007年10月以后,中国经济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标志是“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此后的中国经济,才真正走上了良性发展时期。

由此可见,做出由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决定,是我党及时把握国际经济局势和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的正确选择。

(二)中国经济由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性

经济增长方式或者发展方式,是指实现增长或发展的主要途径、方式、手段或模式,两者也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总是沿着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的经济发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道路演进的,而社会对其具体发展方式的选择总要受到其本身所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的制约。

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相互促进,又好、又省、又快的经济增长方式能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使经济增长方式更有效、更持续。经济增长方式侧重于经济数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方式侧重于经济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二者构成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的统一。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也讲究经济增长质量,追求集约型、效益型增长就是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两个独立的经济范畴。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重要保障

传统的依靠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所积累的中国GDP总量,只能说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然而绝对不能称之为经济强国,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现阶段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意义重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带来的经济质量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彻底改善,是促进我国走向经济强国的重要支撑。仔细区分两者的优劣,不难发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远远优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具体表现为:第一,指导观念不同。经济增长方式以经济总量的增长为指导,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与总量的扩张。经济发展方式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与经济结构的改善。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借鉴西方的制度与技术创新、经济结构完善、增进公众福利、可持续发展、社会综合发展等发展观。第二,推进动力不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推动力是引进技术、提高资源投入的数量与利用效率。

中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目标取向和实现路径思考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取向是按经济结构、自然资源、环境状况、公众福利水平、经济发展阶段、社会发展战略来实施转变。通过前文分析,文章认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从以下六方面来选择: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注重突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瓶颈,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争创部级、省级研发中心。

(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并加强基础产业及设施建设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已初步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注重投入向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方向发展,注重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大力开发和使用经济上合理、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生态环境友好的先进技术,使技术创新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力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三)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提高行政效率。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二是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坚持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组织。加快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

(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消除制约节能减排的体制性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运用价格、收费、税收、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加快构建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天然气、供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案。

结论

总之,中日两国从经济总量比较,依照2010年全年的平均汇率水平计算,2010年日本GDP为5.474万亿美元,与中国5.879万亿美元的GDP相比,相差约4050亿美元。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事实上,早在2010年第二季度,采用上半年平均汇率计算,中日两国在第二季度GDP分别为1.337万亿美元及1.288万亿美元,这是自1968年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来首次被别国超过。

参考文献:

1.高尚全.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转变体制机制[R].和讯网,2010(1)

2.宋晓梧.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R].第七届中国经济改革论坛,2009(10)

3.胡学勤.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J].经济纵横,2008(3)

处长转正总结第7篇

关键词: 生命周期; 企业价值;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008-04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价值。而银行业又是所有类型的企业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是金融体系的核心,因此,许多学者都对银行业的企业价值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从出生到成长、成熟、衰退与死亡的周期性。因此,让企业正确识别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把握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并采用相应的有效措施,才能使企业维持正常健康发展。

以往学者对企业价值的研究通常都未将企业自身所处生命周期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本文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加入企业自身生命周期这一变量,借助杜邦财务分析体系,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营运能力三个方面对所选取的银行进行价值考虑,并探讨其影响方向与程度。

一、文献综述

(一)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企业价值是企业价值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管理学者Miller和Modigliani提出的,现已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之一。

Lindenberg和Ross(1981)[1]把Tobin’s Q引入产业经济学领域,用Tobin’s Q来度量企业盈利性与垄断能力。国内学者张思宁(2006)[2]、丁一(2008)[3]等也都选取Tobin’s Q来解释企业价值。

总资产收益率是国内外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利能力的指标。黄金秋、屈新、张桥云(2006)[4]通过研究分析认为衡量商业银行盈利性大小的指标可以为总资产收益率;王娣(2009)[5]认为,银行主要是负债经营,自有资本相对较少,总资产收益率是解释银行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反映了商业银行当期的盈利总规模,同时净资产收益率也被普遍采用。彭琦(2006)[6]主要采用总资产收益率、净值收益率和收入利润率来衡量中国商业银行绩效。金晓彤、刘宏(2009)[6]认为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是资本回报率和总资产收益率。

(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三个角度的综合考虑一个企业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其中,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李宝仁、王振蓉(2003)[7]的研究发现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资产负债率越低,盈利能力越高;查道林、雷光勇(2009)[8]在对被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的研究中发现,总资产周转率越高,总资产收益率就越大;李书梅(2010)[9]认为,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产权比率等都是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这些指标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经营,而且关系到债权人的利益;孙春甫(2011)[10]指出,资产负债率越大,权益乘数就越高,这意味着企业可能获得的收益越多,但也要承担高风险。

(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最早提出“生命周期”这个概念的是Haire(1959)[11]。他认为企业的发展符合生物学中的成长曲线。随后,Gardner(1965)[12]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的生命周期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预期性;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个既不明显上升也不明显下降的停滞阶段,这是生物生命周期所没有的;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变革实现再生,从而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周期。Adizes(1989)[13]对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是最为系统的。他指出企业的成长与老化主要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这两大因素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并且由此把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

Aharony和Ramesh(1992)[14]将企业每年的股利占收入比例、公司销售增长率、资本支出占公司总价值的百分比以及公司年龄四种变量进行单独排名和综合处理得到了其划分标准和依据。Jenkins、Kane和Velury(2004)[15]指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会采取不同的竞争对策,并且投资人对于销售成长的能力和获利能力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罗险峰、胡逢树(2000)[16]以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以及衰退期四个阶段为基础,定性地分析了在各个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中,企业的创新动机和创新积极性以及存在的风险。李业(2000)[17]对企业生命周期模型进行了修正,并选择销售额作为企业生命周期的纵坐标,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孕育期、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候运神(1994)[18]和许明雄(2001)[19]对我国上市的特定产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在股利发放上会考虑其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而规划适当的股利政策的情形并不普遍,因此股利支付率并不适合作为划分生命周期的指标。

二、模型推导及数据

(一)模型推导

Anthony and Ramesh(1992)[14]以股利支付率、销货成长率、资本支出率及公司年龄等四个指标,作为划分企业生命周期的依据,而中国的上市公司在股利发放中常常伴有浓厚的政策色彩,更多的是考虑到企业发展需要,不是自发的,因此与之前众多国内学者一样,本文舍弃了股利支付率这一判断指标,最终选取销货成长率、资本支出率及公司年龄三个指标来综合衡量我国企业的生命周期,并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成长期(GROW)、成熟期(MATU)、衰退期(DECL),且分别用0表示企业的成长期、1表示企业的成熟期、2表示企业的衰退期。首先将上述的三个指针的相关数据做一个简单的由高到低的排序处理,其次按照三分位法划分为高中低三组,销货成长率、资本支出率从高到低依次给予0至2分,公司年龄从低到高依次给予0至2分,最后整合为一个综合指数得分,介于0-1时,归为成长期;介于2-4时,归为成熟期;介于5-6时,归为衰退期。

本文参照邱垂昌、洪福赞(2008)[20]在研究不同企业生命周期下智慧资本与企业价值关联性时运用的回归模型以及陆大兰(2008)[21]在研究资产结构与企业生命周期的关系时所涉及的一系列模型,提出本研究的模型:

Yit=α0+α1NPMit+α2TATit+α3EMit+α4GROWit+α5MATUit

+α6NPMit*GROWit+α7TATit*GROWit+α8EMit*GROWit

+α9NPMit*MATUit+α10TATit*MATUit+α11EMit*MATUit

+α12SIZEit+α13GFGDPit+α14GCPIit

+α15BBIit+μit (1)

Yit=α0+α1NPMit+α2TATit+α3EMit+α4GROWit+α5DECLit

+α6NPMit*GROWit+α7TATit*GROWit+α8EMit*GROWit

+α9NPMit*DECLit+α10TATit*DECLit+α11EMit*DECLit

+α12SIZEit+α13GFGDPit+α14GCPIit+α15BBIit+μit (2)

其中:Yit企业价值:分别为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NPMit 表示营业净利率;TATit表示总资产周转率;EMit表示权益乘数;GROWit表示为成长期,1表示处于成长期,否则为0;MATUit表示为成熟期,1表示该企业处于成熟期,否则为0;DECLit表示为衰退期,1表示该企业处于衰退期,否则为0;SIZEit表示企业规模;GFGDPit表示金融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GCPIit表示通货膨胀率;BBIit表示银行业景气指数;μ表示为残差项。

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与权益乘数均为自变量,分别代表了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势必会受到其自身规模的影响,因此将企业规模作为一个变量来衡量企业的价值。在金融研究中通常采用GDP增长率作为宏观经济变量来研究银行业价值,本文更精确地采用金融业占GDP比例的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通货膨胀率代表了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状况,银行业景气指数反映了银行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判断与预期。两模型基本思路相同,区别在于模型:(1)以衰退期为基础,模型;(2)以成熟期为基础。

(二)资料筛选

本文采用来源于锐思金融数据库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以2006年为基础选取了中国上市银行业14家企业从2007年至2011年度,共5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了尽可能确保资料的客观性和可研究性,笔者将企业规模取自然对数,这样有利于将不同公司的横向比较,在划分生命周期时利用三分位法,快速划分企业生命周期,不仅不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且能使得研究可以更为有效地通过直观的统计方式来解释现象,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不考虑生命周期影响下的关联性分析

在不考虑企业生命周期的情况下,以衰退期(DECL)为基础、用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来衡量企业价值时的模型为:

ROEit=α0+α1NPMit+α2TATit+α3EMit+α4GROWit+α5MATUit

+α7SIZEit+α8GFGDPit+α9GCPIit+α10BBIit+μit (1a)

ROAit=α0+α1NPMit+α2TATit+α3EMit+α4GROWit+α5MATUit

+α7SIZEit+α8GFGDPit+α9GCPIit+α10BBIit+μit (1b)

以成熟期(MATU)为基础、用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来衡量银行业的企业价值时的模型为:

ROEit=α0+α1NPMit+α2TATit+α3EMit+α4GROWit+α6DECLit

+α7SIZEit +α8GFGDPit+α9GCPIit+α10BBIit+μit (2a)

ROAit=α0+α1NPMit+α2TATit+α3EMit+α4GROWit+α6DECLit

+α7SIZEit+α8GFGDPit+α9GCPIit+α10BBIit+μit (2b)

由表,不考虑生命周期影响情况下,以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企业价值衡量指针时,营业净利率(NPM)、总资产周转率(TAT)、权益乘数(EM)、企业规模(SIZE)均与之显著正相关;只有营业净利率(NPM)、总资产周转率(TAT)与总资产收益率(ROA)呈显著正相关。

(二)考虑生命周期影响下的关联性分析

在考虑企业生命周期的情况下加入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各构面与企业生命周期虚拟变量的交互项,并且以衰退期(DECL)为基础、用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来衡量企业价值时的模型为:

ROEit=α0+α1NPMit+α2TATit+α3EMit+α4GROWit+α5MATUit

+α6NPMit*GROWit+α7TATit*GROWit+α8EMit*GROWit

+α9NPMit*MATUit+α10TATit*MATUit+α11EMit*MATUit

+α12SIZEit+α13GFGDPit+α14GCPIit+α15BBIit+μit (1c)

ROAit=α0+α1NPMit+α2TATit+α3EMit +α4GROWit+α5MATUit

+α6NPMit*GROWit+α7TATit*GROWit+α8EMit*GROWit

+α9NPMit*MATUit+α10TATit*MATUit+α11EMit*MATUit

+α12SIZEit+α13GFGDPit+α14GCPIit+α15BBIit+μit (1d)

以成熟期(MATU)为基础、用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来衡量企业价值时的模型为:

ROEit=α0+α1NPMit+α2TATit+α3EMit +α4GROWit+α5DECLit

+α6NPMit*GROWit+α7TATit*GROWit+α8EMit*GROWit

+α9NPMit*DECLit+α10TATit*DECLit+α11EMit*DECLit

+α12SIZEit+α13GFGDPit+α14GCPIit+α15BBIit+μit (2c)

ROAit=α0+α1NPMit+α2TATit+α3EMit +α4GROWit+α5DECLit

+α6NPMit*GROWit+α7TATit*GROWit+α8EMit*GROWit

+α9NPMit*DECLit+α10TATit*DECLit+α11EMit*DECLit

+α12SIZEit+α13GFGDPit+α14GCPIit+α15BBIit+μit (2d)

表2与表3描述了企业在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情况下,加入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企业生命周期虚拟变量的交叉项后,以成熟期为基础时或以衰退期为基础时,对企业价值的贡献性。

以衰退期为基础、净资产收益率(ROE)来衡量企业价值的回归模型(1c)在考虑成长期及成熟期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交叉项后,营业净利率(NPM)、总资产周转率(TAT)、权益乘数(EM)、企业规模(SIZE)、金融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的增长率(GFGDP)这五个变量仍维持原来的显著性(p

选取总资产收益率(ROA)来衡量企业价值的回归模型(1d),银行业景气指数由正相关变为负相关。成长期与总资产周转率的交叉项(TATGRDW),成熟期与总资产周转率的交叉项(TATMATU)均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p

以成熟期为基础、净资产收益率(ROE)来衡量企业价值的回归模型(2c)在考虑成长期以及成熟期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交叉项后,营业净利率(NPM)、总资产周转率(TAT)、权益乘数(EM)、企业规模(SIZE)与企业价值之间仍然维持着原来显著正相关关系。金融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的增长率(GFGDP)也保持着显著负相关水平。

选取总资产收益率(ROA)来衡量企业价值的回归模型(2d),银行业景气指数(BBI)则受到交叉项的影响由原来的正相关变为负相关,尽管仍然不显著。衰退期与总资产周转率的交叉项(TATDECL)达到统计显著水平(p

(三)内生性问题研究

导致内生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存在遗漏变量,且遗漏变量与引入模型的其它变量相关。二是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存在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以回归模型(1)为例,即以衰退期为基期,使用两阶段最小平方法(TSLS)尝试消除内生性问题。然而,由于在执行回归模型时,发现回归模型中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与交叉项等自变量间存在很强的共线性。因此在测试内生性时,本文参照OLS评价模型在遇到完全共线性问题时仅保留交叉项变量的做法,将本文模型中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三个变量以及生命周期两个虚拟变量全部删除,仅保留交叉项变量,即将原始回归模型(1)修改为回归模型(4):

ROAit=α0+α1NPMFit*GROWit+α2TATFit*GROWit

+α3EMFit*GROWit+α4NPMFit*MATUit

+α5TATFit*MATUit+α6EMFit*MATUit+μit (4)

TSLS的实证做法是先个别执行回归模型(5)、(6)、(7),求出各回归模型中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预测值,再将该值代入回归模型(4),以消除内生性问题。

NPMFit=b0+b1SIZEit+b2GFGDPit+b3GCPIit+b4BBIit

+b5GROWit+b6MATUit+μit (5)

TATFit=c0+c1SIZEit+c2GFGDPit+c3GCPIit+c4BBIit

+c5GROWit+c6MATUit+μit (6)

EMFit=d0+d1SIZEit+d2GFGDPit+d3GCPIit+d4BBIit

+d5GROWit+d6MATUit+μit (7)

其中:NPMFit为i公司第t期营业净利率的预测值;TATFit为i公司第t期总资产周转率的预测值;EMFit为i公司第t期权益乘数的预测值。

根据表4可知,成熟期与总资产周转率预期值的交叉项(TATFMATU)与企业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相较于衰退期,成熟期的总资产收益率与企业价值有较高的正向关联性,此结果与前文的逐步回归结果一致。

另外,成熟期的权益乘数预测值与企业价值的交叉项(EMFMATU)也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企业处于成熟期相较于衰退期,权益乘数与企业价值的关联性较强。此结果与前文逐步回归的结果有些许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忽略了净资产收益率所致,也可能是消除内生性后的真正结果。

综上所述,企业处于成熟期时相较于衰退期,资产周转率与企业价值的关联性较高,而权益乘数与企业价值的关联性却无法完全确定;另外,营业净利率与企业价值的关联性则不受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影响。

(四)Panel Data

Panel Data模型含有横截面、时期和变量三维信息,可以构建和检验更为真实的行为方程。另外,Panel Data模型对数据的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在宏观因素方面,例如GDP和CPI都必须在回归前进行季节性调整,因此,本文首先对宏观资料进行了处理,使得CPI能够真实的反映经济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本文选取Eviews分析软件作为统计工具,力图将所得结果与上文所用SPSS所得结果比较,模型回归对比结果见表5,在考虑企业生命周期时,权益乘数(EM)、企业规模(SIZE)、成长期和成熟期两个虚拟变量仍维持着原来的不显着水平。金融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的增长率(GFGDP)由原来的不显著变为显著,证明整体经济增长会带动银行价值的上升。通货膨胀率(GCPI)的变化尤为明显,由不显著正相关变为显著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对GCPI进行了季节性调整,使得CPI能够真实的反映经济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同样,银行业景气指数(BBI)也由不显著负相关变为显著正相关,且完全符合原假设,说明银行家对未来经济信心的增强使民众对经济增长的好感也增加,从而改变民众的投资对象,例如增持银行业股票,使银行价值增大。在企业生命周期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交叉项方面,成熟期与总资产周转率的交叉项(TATMATU)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p

四、结论

本文将企业生命周期纳入企业价值的研究中,实证结果表明了考虑企业生命周期的必要性。在考虑企业生命周期的情况下,加入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生命周期虚拟变量的交叉项后,无论以成熟期还是衰退期为基础,用ROE来衡量企业价值时,所有交叉项以及其它变量都不受生命周期阶段差异的影响。而以ROA衡量企业价值,同时以衰退期为基础时,营业净利率(NPM)、总资产周转率(TAT)、成熟期的总资产周转率(TATMATU)、成长期的总资产周转率(TATGROW)与企业价值具有较高的正向关联性。以成熟期为基础时,总资产周转率(TAT)、营业净利率(NPM)、与企业价值具有很强的正关联性,衰退期的总资产周转率(TATDECL)与企业价值有较高的负关联性。而其它变量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则不受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差异的影响。

可见,通过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完善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对企业价值相关性的研究,管理者应根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另外,无论是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总资产周转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都非常重要,因此管理者应尤其注意这一项指标。

参考文献:

[1] Eric B.Lindenberg,Stephen A.Ross.Tobin’S Q Ratio an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1981)vol.54,no.1:pp.1-32.

[2] 张思宁.我国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与市场价值关系的实证检验[J].证券市场导报,2006(6):pp.28-31.

[3] 丁一.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基于沪深两市A股的经验数据[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08.

[4] 黄金秋,屈新,张桥云.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性的主要因素[J].统计与决策,2006(10):pp.118-119.

[5] 王娣.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09.

[6] 金晓彤,刘宏.中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6):pp.48-51.

[7] 李宝仁,王振蓉.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4):pp.150-153.

[8] 查道林,雷光勇.公司治理、财务特征与违规处罚预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pp.74-79.

[9]李书梅.长期偿债能力财务利率分析[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9).

[10] 孙春甫.净资产收益率在股票定价模型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2011(13).

[11] M Haire.Biological Models and Empirical History of the Growth of Organization:Modem Organizational Theory[M](1959).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12] Gardner,John W. How to Prevent Organizational dry rot[N] (1965).Rice Thresher Student Newspaper,vol.53.no 5,pp.2.

[13] Ichak Adizes.Corporate Lifecycles:How and why Corporations Grow and Die and What to Do about It[M].NJ:Prentice Hall(1989).

[14] Joseph H Anthony and K Ramesh. Association between Accounting 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Stock Pric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2).vol 15,no.2:pp.203-227.

[15] David S.Jenkins, Gregory D. Kane and Uma Velury.The Impact of the Corporate Life-Cycle on the Value-Relevance of Disaggregated Earnings Component.Review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2004),3(4):pp.5-20.

[16] 罗险峰,胡逢树.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创新行为及风险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2):pp.60-61.

[17] 李业.企业生命周期的修正模型及思考[J].南方经济,2000(2):pp.47-50.

[18] 侯运神.企业生命周期与股价关联性之研究[D].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会计研究所,1993.

[19] 许明雄.企业生命周期特性与鼓励政策关联性之探讨[D].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会计学研究所,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