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地震实训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2-07-27 12:09:35
地震实训总结

地震实训总结第1篇

一、2008年抗震防灾工作总结

(一)完成抗震救灾应急救援任务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我厅先后派出两批房屋建筑地震应急评估专家组赶赴灾区,帮助四川省绵竹市对房屋震损情况进行应急安全评估,为当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技术支持。随后,我厅又专门组织工程震害调查组赴四川重灾区进行建筑工程震害调查,深入实地了解工程震灾情况,取得房屋建筑破坏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总结震害经验和教训,提出加强我省抗震防灾工作的对策建议。为省政府代拟《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和工程建设抗震防灾工作意见》,并已印发。进入恢复重建阶段,继续派出设计人员和鉴定专家,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抗震设计指导导则,承担对口支援绵竹市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永久住房建设,得到绵竹市政府和灾区群众的高度评价,获得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抗震防灾先进集体奖。

(二)组织开展各类学校建筑抗震隐患排查

为汲取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省政府的要求,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学校校舍、医院建筑抗震安全隐患排查技术导则》,在组织省、市技术培训,统一排查方法、程序和标准,以及各市开展自查工作、建立学校校舍建筑抗震性能数据库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全省学校建筑抗震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组织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设计单位专家及各市县抗震办工作人员,利用8—9月份学校暑假时间,分5个专家队、32个小组,统一对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建筑抗震安全隐患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共排查约1.3万所学校,建筑面积共9800万平方米。为下一步开展未达标学校建筑抗震加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继续修编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按照年初制定的2008年全省抗震工作要点,部分市结合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及时做好抗震防灾规划的修编工作。严格按照《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4-2007),根据城市规模和所处地区地震烈度、地质情况,确定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模式和编制深度,把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质量关。其中,南通市、徐州市和苏州市在2008年先后完成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修编工作并通过专家评审。

(四)落实农村抗震设防试点工程建设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农村防震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省财政资金安排抗震加固经费60万元用于支持农村抗震设防试点工程建设。首批安排了徐州、南通、连云港和宿迁等市的6个行政村进行试点,制定实施具体计划。组织有关市抗震办和专家对试点村民居进行调研,如对南通市试点村空斗墙情况进行摸底普查,会同省财政厅赴苏北抗震设防高烈度区农村民居防震安全示范村进行调研指导。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加强技术指导,组织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农村特点,帮助农民设计经济、适用,符合抗震要求的农村民居施工图纸。各地注重加强对试点村庄和农户的技术指导,协助落实建设资金和管理措施。

(五)组织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

继续加强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严格审查程序,规范审查行为,确保审查质量。2008年全省审查超限高层建筑工程40项,建筑面积241.6万平方米。其中,一次审查通过的24项,占60%,经修改或复审后通过的16项,占40%;按乙类建筑进行抗震设防的5项,占12.5%,其余均为丙类建筑;建筑高度100米以上超限高层17项,最高为无锡茂业城二期工程,建筑高度为277米。2003年以来,审查各类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共153项,建筑面积1133万平方米。

(六)开展抗震防灾宣传和技术培训

在认真总结汶川地震经验教训,对全省抗震工作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今后进一步加强抗震工作的建议,及时向省政府报告。省政府领导多次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对进一步做好全省抗震防灾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使汶川地震工程震害的经验教训让更多人、特别是广大工程设计人员了解和重视,省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与省勘察设计协会、省审图中心等部门在南京联合举办了两期汶川地震工程震害暨抗震防灾技术研讨会、报告会。各有关市、有关院校、科研设计单位也开展了类似活动,对促进今后抗震教学、科研、设计起到积极作用。

(七)落实抗震加固计划和管理工作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省财政厅多次协调,拟定了《2008年全省抗震加固计划和补助经费指标》,重点加固城市生命线系统工程和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需要加层改造和抗震加固工程进行抗震性能检测和鉴定,并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对检测结果和鉴定报告进行论证,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安排经费用于农村民居抗震示范试点。

2008年全省抗震防灾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全省共有18个单位和33名个人被评为2006-2008年度抗震防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受到表彰。

二、2009年抗震工作要点

汶川地震发生后,抗震防灾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进一步作好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的舆论氛围。目前,我省抗震防灾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还有大量工作要做。2009年,要进一步总结和汲取汶川地震经验教训,依靠法制健全和科技进步,推进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修编和实施,加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检查监督,强化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加强抗震加固和加层改造管理,大力推进农村民居防震安全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抗震工作管理机构,落实省防震减灾联席会议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抗震防灾研究,加强抗震防灾宣传和技术培训,推动全省抗震防灾工作深入开展。

(一)科学编制和实施抗震防灾规划

各地要按照国家《城乡规划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的要求,加强城市和县城总体规划中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工作。深化抗震防灾规划内容,合理安排抗震救灾疏散通道、避震疏散场地(如绿地、广场等)和避难中心,明确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通讯、给排水、燃气、电力、热力等生命线系统,消防、供油网络、医疗等重要设施,以及重要建筑、高层建筑和教育、文化、体育等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的布局要求。各市、县(市)要结合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按照《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抓紧修编抗震防灾规划。省厅将分别确定一个省辖市和一个县作为试点,开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技术标准修订工作。

(二)不断加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监管力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8号)、《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号)和《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切实把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关。加大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工作力度,2009年审查覆盖率要达到100%,力争审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经过修改复审后,合格率达到100%,不留隐患。各市要严格执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所辖市内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必须要求业主向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报送率要达到100%,不得越级审查。

不断研究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和设防审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举办一期《江苏省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学习研讨班,促进抗震设防审查工作走向规范化轨道。要按原计划编印完成《江苏省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工程指导实例选编》,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引导审查和设计人员全面准确把握和贯彻执行国家规范标准。

加强各地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开展城乡规划中防灾专项规划和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抗震专项论证工作。今年拟安排南京市、南通市作为全省贯彻实施《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的试点城市。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抗震设防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政府规章,进一步加大城乡建设和工程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管理力度,确保工程建设抗震设防质量安全。省建设厅拟在上半年组织全省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执法大检查。

(三)认真开展既有建筑抗震性能普查和抗震加固工作

各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建立城乡抗震防灾数据库,为编制抗震防灾规划和旧城区改造计划、分析震灾可能造成的损失、制定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等提供基础资料。位于郯庐断裂带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城市要尽快开展现有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试点工作。对城市生命线工程,易燃、易爆、剧毒等易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物和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要优先安排抗震鉴定和加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产权单位要根据不同的保护等级,采取相应措施,认真做好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各地要开展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桥隧、市政公用管网、上下水和燃气工程等)的抗震性能普查工作。今年安排一个省辖市和县(市)作为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抗震性能普查试点。

医疗卫生系统是抗震救灾工作关键环节,必须确保房屋建筑抗震安全。2009年在全省开展医疗卫生系统建筑抗震安全隐患排查。在总结2008年中小学校建筑抗震隐患排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排查方案和鉴定技术标准,培训技术人员,为排查作好充分准备。重点排查各级医疗和卫生防疫机构房屋建筑抗震设防情况,关键要害建筑抗震性能,急需加固和改造房屋情况,摸清底细,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计划,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四)进一步推动农村民居防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

深入贯彻国务院、省政府防震保安工作会议文件,在搞好第一批6个农村民居防震安全工程试点村(新沂市窑湾镇曹窑村、邳州市港上镇前湖村、启东市汇龙镇东郊村、如东市长沙镇滨海村、东海县青湖镇青新村、宿豫区蔡集镇张油坊村)的基础上,2009年再确定一批农村示范工程。徐州、南通、连云港和宿迁市要保质保量完成第一批试点工作任务。我厅将对建设农村民居防震安全试点工程提供经费补助和技术支持,组织科研和设计单位,研究设计多种类型的农村民居抗震样板房,探索抗震样板房的建造方法和技术,年底组织经验总结交流,进一步推进农村民居防震安全工程建设。

(五)开展抗震防灾科研、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

“5.12”汶川特大地震产生了大量值得认真总结的工程震害经验教训,这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全面、深入地认真总结汶川地震经验教训,以此来教育和警示今人和后人,决不能让唐山地震、汶川地震惨痛的历史悲剧重演。要加强抗震防灾科学技术和城乡抗震防灾适用技术研究。要针对我省沿江沿海、苏南苏北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的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地质背景,研究适合城市和农村的不同抗震设防标准及抗震技术措施。要总结汶川地震中经受地震考验的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加以推广应用。要总结四川地震灾区工程建设和抗震防灾监督管理经验教训,修订、完善我省抗震防灾法规体系,加强法规建设。要继续开展技术培训,扩大汶川地震工程震害经验教训受教育范围,将其作为结构工程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要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广泛交流抗震防灾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抗震防灾技术水平。我厅拟在今年组织一次赴地震灾区考察学习活动。

地震实训总结第2篇

目的就是要提高全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预防和处置地震突发事件的能力。今天的会议很重要,今天我召集大家召开全县地震应急管理培训大会。开会前我强调几条纪律,一是要关闭手机或者将手机调到震动状态;二是开会不准交头接耳,下面说话;三是为自己和他人健康着想,不准吸烟;四是今天实际上是给大家吃偏饭,大家一定要记好笔记。今天我很荣幸地请来了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法规处处长闫正萃同志为我授课,闫处长非常忙,其实我两个月以前就想请闫处长为我讲课,一直很忙,来不了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今天的机会。闫处长是省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权威专家,1976年毕业于中南大学,从事防震减灾工作三十余年,高级工程师,省防震减灾条例》省地震应急救援规定》等法规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地震局和省政府的应急专家组成人员,参加过国家防震减灾的十余部法律法规和标准起草工作;参加组织领导十余次地震灾害现场和应急救援工作,汶川地震国家三大专家组的组长之一,省取得国际救援资格证的三人之一,具有丰富的地震应急救援实践经验和理论造诣。下面让我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闫处长为我授课。培训具有相当科学性、针对性,广泛性,日常所不能学到从地震发生的成因入手,详细阐述了地震谣言的识别、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与识别、家庭的应急策略及震前防震准备、地震发生后应怎样做、灾后生活注意事项等方面知识,使我全面学习了防震减灾必要的应急储备知识,使全县各部门进一步提高了特定情境下迅速准确掌握震情、灾情的能力和果断确定救援行动方案的能力,所以下来以后大家一定要认真梳理,认真总结,不仅要自己学到这些知识,而且还要回去传达给主要领导,还要教育其他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知识。

其实还安排地震局史明伟局长安排下一步具体工作,会前。因为时间有限,今天又是星期天,所以不再占用大家更多时间,这里简单点一下,希望大家回去认真安排,

做好总结,一是一些重要部门要认真对待。搞好下属单位的应急培训。教育局要传达到各个学校,卫生局要传达到各个医疗单位,乡镇要搞好各村的培训,安监局要搞好煤矿企业的培训,经贸局要搞好大型企业的培训,旅游局要搞好各个旅行社、宾馆人员的培训,文化局要搞好各文化娱乐场所人员的培训等等。

各单位的下属部门也要制定各自的应急预案,二是按照市政府2011年18次市长办公会议精神。新组建的三个办事处也要制定应急预案,要求在9月底制修定完毕,10月份进行抽查。

完成今年地震应急基础数据收集上报工作。认真做好重点社区、大型商场、超市、医院、文化中心、学校,三是按照今年目标责任书的要求。特别是学生集中住宿的学校的逃生避险疏散演练,希望大家认真落实,10月中旬前把演练方案、音像资料、演练总结报回县地震局。

乡镇、办事处“三网一员”人员有了变动,四是今年由于人事变动。为了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作用,希望大家在15号前把登记表报回县地震局。

地震实训总结第3篇

力争到年实现新建乡村民居符合抗震防灾要求,市农居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全面防御的乡村民居防震管理政策体系.基本消除不具备抗震防灾能力的危旧民居,力争全市乡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加强对农居工程的领导,保障措施是成立乡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我市农居工程建设。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广泛开展农居工程的宣传教育。

二、明确职责。创新工作方法

明确责任,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分工协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共同推进我市农居工程的深入开展。

1各级政府要主动承担起农居工程的组织领导责任。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农居工程的实施。

2相关部门要依据分工各负其责。建设、地震等部门要依据职责分工。地震部门要积极参与、配合,主动提供服务。财政、民政、规划、国土、科技、农业等部门要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及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提供相关服务。

3建立市、县、乡三级的层级工作机制。层层抓落实。市政府已经成立了乡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责任,配备人员,为农居工程的全面实施提供组织保障。要加强沟通与联系,加强政策和方法研究,建立交流、督导、联动、奖惩制度,加大推进力度。

4开拓思路。开拓思路,转变方法,不断提高动员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突出重点。力求取得实效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当地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媒体以及科普大集、科技下乡、文艺宣传等载体,广泛宣传农居工程对保护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意义、乡村民居抗震设计要点等知识,增强广大农民对农居工程的认知度和自觉性、主动性。

2搞好培训。提供保障。培训的重点是乡村的施工队和乡村建筑工匠。通过培训,帮助乡村建筑工匠掌握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施工技术,并自觉应用于工程建设实际。要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浅显易懂的农居抗震技术培训教材,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培训工作。要注意将集中培训与现场观摩、实地讲解和督导检查相结合。

地震实训总结第4篇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障体系和技术服务网络,扎实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逐步改善广大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切实提高全省农村抗震设防能力。

(二)总体目标。建立全面防御的农村民居防震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省实现新建农村民居符合抗震防灾要求,基本消除不具备抗震防灾能力的危旧民居,力争全省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十一五”时期,开展农村民房基础资料调查,研究农村民居实用化抗震技术,编制农村民居抗震技术规程和建造加固图集,完善适合农民需要的房屋抗震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分布范围较广、典型示范作用较强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区、示范村和示范户,引导支持农民群众更新、改造和加固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村民居;积极开展防震减灾教育、农村工匠培训、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农村民居抗御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工作原则

1?闭?府引导、农民自愿。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扶助,制定政策措施,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引导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确保农民真正受益。

2?笨蒲Ч婊?、合理布局。把农村民居防震作为村镇规划的重要内容,从村庄选址、用地布局、地质评价等方面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确保民居合理布局,符合防震要求。

3?币虻刂埔恕⒎掷嘀傅肌8?据地震隐患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充分考虑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民居抗震技术标准,合理选择材料确定建筑造型和户型结构,确保新建民居安全合理、经济适用、方便生产生活。

4?蓖吵锇才拧⑿?调发展。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把农居防震保安工作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做到既符合抗震要求,又改善村容村貌,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的功能作用。

二、主要任务

(一)制定农居工程总体规划。各级政府要制定农居工程总体规划,明确工作思路、阶段目标、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规划要紧密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规划、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村庄规划、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以及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农居工程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实施异地扶贫搬迁、移民、征地安置、民房改造、灾后重建等项目,搞好农居工程规划,充分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结合当前新一轮村镇规划编制和新农村建设“四个一批”的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选址、配套建设的原则,做好村镇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把农居工程抗震防灾作为村镇规划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村镇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村镇建设和农民建房要避开活动断裂带、抗震不良场地和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地裂缝、洪水等自然灾害易发地段,村镇道路布局、对外交通、房屋间距等要考虑地震时避震疏散、救灾及抢险救援要求。按照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的要求,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村镇,及时提出迁建方案和应对措施。整村搬迁和集中连片建房必须进行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工程地质勘察,对威胁村庄安全的洪水、泥石流、滑坡、塌陷、沙土液化、断裂带等地震、地质灾害因素进行勘察,提出工程抗震设防和地震、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作为村庄规划、民居建筑设计的依据。

(三)强化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农居工程建设的场址勘选、设计、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环节实行全程监管。推行工程质量目标责任追究、绩效考核制,建立完善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农居工程项目的监管工作。新建、改建的农村民居(单层个人住宅除外)及其他建筑,必须由相应设计资格的单位、个人进行设计,或选用通用设计、标准设计。严禁无证设计和无设计施工。对统一建设、改造的农村民居及其他建筑,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抗震设防,明确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抗震设防要求,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确保抗震设防质量。对设计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不予实施,督促不按照图纸施工的建筑进行整改,指导其正确采取抗震加固措施。动员、引导农民对自行建设、改造的房屋进行抗震设防或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使农村各类房屋建筑具有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没有进行抗震设防的民居,要引导、鼓励农民采取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抗震加固措施进行加固改造。

(四)积极开展农村民居抗震实用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各级建设、地震等部门要制定科学可行的调查方案,在现有村镇建设农居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农村民居基础资料和抗震能力调查,摸清不同地震烈度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现状和不同结构、不同类型房屋的基本情况,综合评价我省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建立健全农村民居基础数据库,为全面实施农居工程打好基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落实工作经费和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建设、地震、科技等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开展农村房屋防震抗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结合我省各地风俗习惯和地域差别、抗震设防要求与综合评估造价,在尽可能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农村民居抗震技术标准;研究现有房屋抗震加固技术措施和抗震技术规程,编制成本低、简单易行和农民乐于接受的不同地区、不同工程类别和结构类型的农村房屋建筑施工图集。鼓励和支持农民在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五)加大农居工程技术培训力度。各级建设、地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开展农村建筑工匠抗震建造技能培训,为农居工程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要组织工程抗震、地震地质、建筑设计和施工专家成立专门的培训师资队伍,编写浅显易懂的民居抗震技术培训教材,有计划地到各市、县(市、区)巡回授课,积极推广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农居工程建筑设计图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等部门要结合我省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努力把农居工程培训工作纳入农民培训实施计划。各地要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观摩、实地讲解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分期分批对乡镇负责同志、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村镇建设管理人员以及建房农户进行培训。

(六)实施农村民居防震保安示范工程。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制定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从现有享受政府政策性补贴(扶贫搬迁、生态移民、水库移民、征地安置、灾区重建等)的村庄、有经济实力统一规划建设的农村地区以及已确定的文明生态村中,选择具有推广带动作用的部分村庄,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各级地震部门要做好示范区地震构造或场地地震安全咨询,协助指导各市、县(市、区)政府做好示范村选址、勘选及规划工作。各级建设部门要组织做好示范区规划设计、房屋建筑方案、示范村房屋抗震设计以及建筑施工管理和指导等工作。

(七)构建工程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地震部门要依托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建立健全农居工程技术服务体系,为乡镇干部、农村基层干部、农民建筑工匠和建房农户提供便捷有效的法律咨询、技术指导、施工质量监督等服务。各市、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农村技术和管理力量情况,依托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农村建筑技术骨干,建立村镇建设志愿者队伍,设立热线电话,定期到农村基层对农民建房进行技术指导。各乡镇农居工程技术服务人员要会同当地防震减灾助理员及时对建房农户和工匠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农居工程的领导。建立在省政府统一组织、协调下的农居工程领导机制,全面推进我省农居工程建设。建设、地震、发展改革、财政、金融、科技、国土资源、水利、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教育、民政、国有资产监管、扶贫等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农居工程的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精心制定实施方案,抓好示范工程,加强指导和技术服务。监察、物价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清理农民建房不合理收费,减免相关税费,严肃查处乘机向农民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国土资源部门要在严格用地审批的前提下,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建设地震安全民居。建设、地震、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农村地区民居抗震设防科研工作,抓好科技攻关和实用化推广。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部门要加强农村工匠的上岗培训。发展改革、民政、农业和扶贫部门要切实把移民搬迁、扶贫和贫困乡镇新建与地震安全民居结合起来,落实帮扶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各市、县(市、区)政府要把实施农居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农居工程领导组织,并将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要结合村镇建设规划制定农居工程总体规划,做好年度实施方案和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做到任务明确,分工负责,保证各项任务分解到基层、落实到农户,切实推动农居工程的开展。

(二)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坚持群众自筹为主、政府支持为辅、发动社会帮扶、金融机构扶持的原则,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简化手续,减免与农民建房有关的费用,努力整合移民搬迁、征地安置等涉农政策性补贴资金,积极吸收社会捐赠,不断拓宽农民建房资金渠道,切实解决好特困户和贫困户的实际困难。

省发展改革、财政、民政、农业、扶贫等部门要认真研究落实救灾、扶贫、移民搬迁、征地安置、民房改造、文明生态村创建等项目资金与农居工程的统筹使用办法,加大农居工程的资金投入。对口扶贫单位要把农居工程作为本单位联手扶贫工作的重点,制定实施方案。鼓励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制定有关政策性金融贷款办法,为农民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支持农民建设地震安全住房。

地震实训总结第5篇

在综合考虑地震致灾因子、抗震设防因子、经济指标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地震震级、震源深度、受灾面积、受灾人口、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人均GDP和产业机构比例等7个因素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运用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LM-BP神经网络的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从历史地震事件中提取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并使用该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最后对模型输出结果的误差率和模型的泛化能力进行分析,认为该模型可以有效评估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关键词:地震灾害;灾害评估;直接经济损失;LM-BP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P315-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66(2016)03-0500-07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地震灾害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大,防震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赵士达等,2014a)。作为防震减灾工作一部分的震后应急救援和抗震救灾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赵士达等,2014b;王东明等,2015),快速、准确地对地震灾区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做出评估是震后应急救援和抗震救灾工作能否收到实效的前提条件(刘如山等,2014)。

近年来,诸多学者使用不同的方法对震后经济损失快速评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评估方法可分为5大类:分类清单法(陈洪富等,2013)、经济法(陈棋福等,1997)、遥感法(陈鑫连,谢广林,1996)、信息法(刘洋等,2009;刘佳友,徐琳瑜,2007)和神经网络法(范传鑫,2014)。其中分类清单法的应用最为广泛,该方法通过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计算出地震影响场烈度空间分布,再综合分析各个烈度等级建筑物的类型、数量、空间分布以及建筑物的易损特性等,计算出各类建筑物的损失情况。但使用该方法进行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时对灾区的基础数据库要求比较高,基础数据库数据不完整、数据更新过慢、数据细化程度不够等都会使评估结果出现严重的偏差。随着神经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模式识别、函数逼近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学者也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中。

BP(Back Propagation,反向误差传播算法)神经网络算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神经网络算法,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自适应能力、容错能力和泛化能力(孙艳萍等,2010),但也存在收敛速度慢和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型LM-BP神经网络,并基于此建立了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

1影响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的因素

11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的界定

从灾害学的角度分析,灾害损失评估是对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因此地震灾害损失可划分为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救灾投入3部分,其中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又包括地震灾害和地震次生灾害造成的建筑物、工程设施、设备、物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王伟哲,2012)。

12地震灾害影响因子的分类研究

121地震致灾因子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震级越大,地震释放的能量就越大,破坏能力就越强,相同条件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就越大。通常讲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30倍,由此可见,震级是地震造成经济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震源深度对地震破坏程度的影响也很大,相同震级的地震,震源深度越浅,造成的破坏就越严重。有统计表明,相同震级的地震震源深度从10 km减小到5 km,或是从20 km减小到10 km时,震中区域烈度平均会提高1度,故震源深度也是地震造成经济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或解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般来讲,距离震源越近,破坏就越大,烈度也就越高。在一次地震的受灾区域内会存在多个烈度区,而且这些烈度区的面积和分布并不规则。地震灾区的烈度评定在现场工作人员完成灾情调查后才能给出,在时间上不能满足地震经济损失快速评估的要求,且如果逐一计算各个烈度区的损失情况也会大幅度地增加计算的复杂程度。所以本文以总受灾面积为灾害承载体,选取地震震级和震源深度为主要致灾因素,对灾区进行经济损失评估。灾区面积的大小与地震直接经济损失成正相关关系,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灾区面积越大,经济损失也就越大。

122抗震设防因子

一个地区在遭受地震破氖保其自身的抗震设防能力会对其产生重要的保护作用,抗震设防能力越强其抗御地震破坏的能力也就越强。抗震设防烈度是各类建筑物建设时采用设防标准的重要依据。各地区的建筑物都要按照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要求进行建设。虽然地区建筑物实际设防烈度和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整体上抗震设防烈度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抗震设防能力。

在以烈度为基础作为抗震设防标准时,由烈度给出相应的峰值加速度,烈度与设计加速度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在同一个设防烈度下,可能会对应不同的加速度值。这主要是由于同一烈度下,不同的场地类型地震加速度也有所不同。所以本文在评估一个地区的抗震设防能力时,主要考虑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123社会经济指标因子

一般来讲,在遭受同等地震的情况下,地区经济越发达,经济损失就越严重。这主要是因为经济越发达,地区人口越集中、生命线工程集中和地上地下管网越密集。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人均GDP越高,该地区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状况就越好,同等地震破坏的情况下,损失也就越大。不同的产业结构受地震破坏影响程度也不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越大,受到地震破坏时相比第三产业经济损失也就越大。

除了以上两个重要因素外,受灾人数也与地震直接经济损失成正相关关系,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受灾人数越多,所涉及的社会财富越大,经济损失也就越大。

124其它因素

地震间接引起的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疫病蔓延、海啸等,称为地震的次生灾害。次生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的一部分,严重的次生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甚至比各类建筑物损毁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地震后,地区的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能力与诸多因素有关,如交通条件、生命线工程抢修速度、有无应急预案等,这些因素决定了该地区降低地震灾害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能力以及地区的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能力。

13地震灾害影响因子的提取

地震灾害样本信息选取的原则是容易获取的,对于一些记录不全面或者信息准确性存在问题的样本应舍弃。本文地震灾害信息的样本主要选自《2001~2005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汇编》(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2010)中记录完整的历史地震,其中震级、震源深度、灾区面积、受灾人口和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可在灾害评估报告中查到。各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通过查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来获取。人均GDP和产业结构比例是通过查阅各地区统计公报或地区年鉴获取的。在《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汇编》(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2010)中记录的地震次生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多,一般都在总直接经济损失的5%以内,所以笔者不直接考虑次生灾害的影响,而是得出总的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后,按照次生灾害的严重程度,对总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修正。由于笔者无法获取足够的资料对各个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做出评价,所以没有将地区防灾减能力作为影响因子。

一次地震经常会对多个地区产生影响,而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也各不相同,所以需要对受灾区域的GDP和产业结构重新评估,估算公式分别为

G=∑ni=0GiSiS, (1)

R=∑ni=0RiSiS.(2)

式中,G为灾区人均GDP;n为地震造成的受灾区域数量;Gi为第i个地区的人均GDP;S为灾区总面积;Ri为第i个地区第一、二产业占GDP的比例。

2LM-BP神经网络

21BP神经网络的优缺点

在BP神经网络中,输入层的神经元用于接收外界信息并将信息传给隐含层(郭章林等,2004)。隐含层神经元主要负责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变换,并将信息传给输出层。隐含层的层数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信息变化复杂程度的需要而定的。输出层主要负责将信息向外界输出(田鑫,朱冉冉,2012)。BP神经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假设某个神经元的输入信号x=(x1,x2,…,xn)T,可调节的连续权值w=(w1,w2,…,wn)T,θ为神经元的兴奋阈值,u(*)为基函数,该神经元的输出则为u(x,w,θ)。输出信号u需要经过激活函数的挤压,即y=f(u),将输出值的范围压缩到非常小的范围内。

虽然BP神经网络具有以上优点,但自身也存在着局限性。BP神经网络采用的是梯度下降算法,而梯度下降算法在其误差曲面中会出现平坦区域和多个极小值点。在平坦的误差曲面中,误差下降速度慢,网络的训练速度也会变慢。当遇到局部极小值时,网络会误认为是最优解,导致仿真失败。

22LM-BP网络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简称LM算法),是一种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是用模型函数对待估参数向量在其领域内做线性近似,忽略掉二阶以上的导数项,从而转化为线性最小二乘问题,所以该算法的收敛速度比梯度算法要快很多。LM算法虽然在收敛速度上有明显的提升,但仍然可能陷入局部极小值,导致仿真失败。因此,在进行仿真时需要对迭代次数进行限定,防止陷入局部极值。当迭代次数超过限定就自动跳出,重新给网络赋予权值和阈值,然后重新迭代,直到得出预期的结果。

23网络的构建与训练

笔者在计算时主要考虑震级、震源深度、受灾面积、受灾人口、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地区人均GDP和产业结构比例7个因素,所以设计的网络输入层为7个节点,输出层为1个节点。隐含层的节点数量需要在仿真中进行逐一尝试才能确定下来。隐含层节点数量经验参考公式为

h=p+q+a.(3)

其中,p为输入层节点数量,q为输出层节点数量,a为0~10的自然数。神经网络的训练能力和泛化能力在一定程度是存在矛盾的。训练初期,随着网络训练能力的提高,泛化能力也在提高。当训练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网络训练能力的提高,泛化能力就会下降。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网络训练的样本过多,练精度过于高,产生了过拟合现象,当遇到非训练集中的样本时,网络输出精度就会大幅度下降。为了避免过拟合现象的出现,笔者在网络训练时将样本分为训练样本、测试样本和确认样本3部分。训练样本用于调整网络连接的权值和阈值,提高训练精度。测试样本用来评价训练后的网络,如果训练后的网络满足测试样本的要求就结束训练。确认样本用于防止过拟合训练,当确认样本的精度随着网络精度提升而下降时,就强行结束训练。笔者选取的样本是按照地震发生时间顺序排列的,不能直接进行样本分组和训练,需要先将样本的顺序随机打乱后,再进行样本分组和训练。图2为整个网络训练设计流程图。

3LM-BP神经网络的实例应用

31数据归一化处理

本文选取了《2001~2005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汇编》(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2010)中记录的30次地震作为样本,样本数据如表1所示。其中训练样本占总样本的80%,测试样本和验证样本各占10%。由于样本中的数据单位不统一且数值取值范围很大,所以需要对样本中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并将数据取值范围压缩到一个很小的区域内。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数据均为正数,可选取logsig函数作为激活函数,将样本数据挤压到(0,1)之间。但logsig函数曲线在数轴0和1两点附近曲线平缓,影响网络训练的速度和网络的灵敏性。因此,在进行数据归一化处理时,需要将样本集的数据按类型归一化到(01,09)区域内。

32LM-BP神经网络的构建

本文所设计的LM-BP网络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均为1层,其中输入层有7个节点,隐含层节点数目范围是3~13,输出层有1个节点。使用Matlab2010对LM-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仿真,逐一尝试隐含层节点数目,最终确定隐含层节点数为8时,网络拟合的效果最佳。LM-BP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33LM-BP神经网络的训练与仿真分析

图4为LM-BP神经网络训练样本、测试样本和确认样本的误差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训练初期3种样本的误差曲线都随着训练的进程而显著下降,这表明该网络具有十分良好的泛化能力。笔者在设计中设定确认样本误差曲线连续5步上升就结束仿真,防止网络进入过拟合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训练进行到第13步时,确认样本误差曲线开始上升,并且一直保持上升到第18步。这主要是由于网络产生了过拟合所导致的。在第13~18步中,训练样本误差曲线保持下降,而测试样本误差曲线却一直上升,也印证了网络开始进入过拟合状态。

图5为30个样本的训练和预测情况示意图,其中横轴第1~24个数据为训练样本,第25~27个数据为确认样本,第28~30个数据为预测样本。从图中可以看出训练样本和确认样本的拟合度非常高,测试样本的预测值与真实值也十分接近,其预测相对误差如表3所示。

34LM-BP神经网络在地震直快速评估中的应用

以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57级地震为例,使用LM-BP神经网络进行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评估。该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1 km,受灾人口1162万人,受灾面积2 218 km2。宁蒗彝族自治县和盐源县两地地震设防加速度同为015g,所以设防加速度取015g。2011年宁蒗彝族自治县和盐源县人均GDP分别为7 445元和18 045元,产业结构比分别为598%和795%,同时两个县的受灾面积分别为1 365 km2和853 km2。根据式(1)和(2)可得平均GDP为11 522元,产业结构比为6738%。

将上述7个因素作为输入条件,使用训练好的网络进行仿真,得出直接经济损失为653亿元,本次地震的实际直接经济损失为772亿元。仿真结果和实际结果存在1541%的相对误差,可以满足经济损失快速评估的要求。进一步分析仿真结果可以发现,该次仿真的相对误差比网络训练时的相对误差要大,且仿真结果比实际值要小。这主要是因为训练网络时采用的样本选取的是2000~2005年地震事件,当时我国各地区GDP很低。而笔者选取的是2012年的宁蒗―盐源地震,2012年我国GDP已经比2000时大幅度提高。当输入2012年GDP时,网络会认为该输入为奇异值,会对该数据进行压缩,导致仿真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且相对误差增大。这一问题可以待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更新后,加入近年来的地震事件样本继续训练来解决。

4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影响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并选取地震震级、震源深度、受灾面积、受灾人口、设防加速度、人均GDP和产业结构比例作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分析BP神经网络的优缺点,提出改进型LM-BP神经网络作为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使用历史地震样本对该网络进行训练,最终得到同时具备较强泛化能力和拟合能力的预测模型。同时该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训练样本震级都小于7级,对于7级以上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评估会产生较大的偏差。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可以查阅到的记录全面的地震灾害评估报告较少,地震事件样本不充足。待2005年以后的地震灾害评估数据更新后,使用更加充足的样本再重新训练,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陈洪富,孙波涛,陈相兆等. 2013. 基于云计算的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33(1):198-203.

陈棋福,陈J,陈凌. 1997. 利用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数据进行地震灾害损失预测评估[J].地震学报,19(6):640-649.

陈鑫连,谢广林. 1996. 航空遥感的震害快速评估与救灾决策[J].自然灾害学报,34(5):29-34.

范传鑫. 2014. 基于改进型的RBF神经网络的城市震害损失评估模型[D].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17-34.

郭章林,刘明广,解德才.2004. 震灾经济损失评估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J]. 自然灾害学报,13(6): 92-96.

刘佳友,徐琳瑜. 2007. 一种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信息扩散法[J]. 环境科学学报,27(9):1549-1556

刘如山,余世舟,颜冬启等. 2014. 地震破坏与经济损失快速评估精细化方法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2(5):928-940.

刘洋,唐川,冯毅. 2009. 基于AHP信息量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地球与环境,41(2):173-178

孙艳萍,窦玉丹,张明媛等.2010. 基于神经网络的震害损失评估模型[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30(9):168-171.

田鑫,朱冉冉. 2012. 基于主要成分分析及BP神经网络分析的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模型研究[J]. 西北地震学报,34(4):365-368.

王东明,朱达邈,李永佳. 2015.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培训系统在线考试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地震研究,38(3):508-516.

王伟哲.2012.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评估:BP神经网路及其应用[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12-15.

赵士达,张楠,杨爽 . 2014a. 基于云计算和Android的地震急信息获取系统[J]. 计算机应用, 34(S1): 298-300.

赵士达,张楠,杨爽. 2014b. 基于Android系统的避难场所查询软件开发[J]. 电子技术应用,40(3): 133-136.

地震实训总结第6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以健全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为目标,以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地震事件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切实加强地震应急预案动态管理,促进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与队伍体系、技术体系、保障体系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与相关法律法规相适应的地震应急动态管理体制和机制,建成覆盖我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使我市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和修订切合实际,使培训(宣传)和演练制度化、执行和评估规范化、管理措施科学化,提高地震应急管理水平、处置能力,社会应对地震灾害能力,民众防震避险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

二、主要任务

(一)编修要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重点行业、重要企事业单位和各乡(镇、场)及开发区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深刻总结汶川地震经验教训,对本部门的地震预案进行认真梳理。一是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重点行业、重要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和重大活动的主办单位都要编修预案;非重点部门、行业和单位要将地震应急内容纳入到综合防灾减灾预案中进行编修;二是各重点行业、重要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或牵头部门)要督促其预案的修订;三是编修预案时,要了解本部门地震风险和应急能力,掌握应急资源的分布情况,借鉴应对重、特大地震灾害事件的经验和做法,明确应急启动程序、应急指挥与协调关系、职责任务与协同机制、处置程序与保障措施等,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应对大震巨灾的适应性;四是地震部门要加强对地震预案编修工作的分类指导和动态跟踪,做好上位预案与下位预案的有机衔接,以及横向预案之间的有机衔接。

(二)时间要求。做好预案编修工作,确保在年6月底前完成新一轮的预案修订。还未开展预案编制的,必须在年底前要完成预案编制工作。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重点行业、重要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和重大活动的主办单位要严格落实预案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工作程序,根据省、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修订情况,对本部门的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交通、水利、电力、通信、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矿山、危险物品等生产经营单位也要在年6月底前完成预案编修工作,并由主管单位负责汇总报送市地震办。

(三)培训和演练要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重点行业、重要企事业单位和各乡(镇、场)及开发区要组织制定预案培训(宣传)和演练计划,促进预案培训(宣传)和演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使之形成长效机制,确保通过培训(宣传)和演练,达到有效落实应急准备、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明确职责、熟悉程序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开展预案培训(宣传)和演练工作要突出重点。一要因地制宜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和组织编写预案操作手册、工作细则、流程挂图和典型案例等,对应急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培训(宣传),确保应急管理人员、预案实施人员和应急保障人员等都能掌握预案,熟悉程序,提高能力;二要编写一些通俗易懂的预案简本和解读材料等,深入社会、贴近公众,广泛宣传预案,普及应急知识;三要推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定期开展预案演练,开展跨区域、跨部门、军地联合演练;四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有效机制,规范演练工作,防止演练脱离预案走形式走过场;五是要加强对演练工作的认真总结和评估,不断完善预案、改进措施。

(四)执行和评估要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重点行业、重要企事业单位和各乡(镇、场)及开发区要大力提高预案的执行力,防止地震应急处置工作脱离预案凭经验和传统方式行事。要积极开展预案评估工作,促进提高预案编修质量,规范预案演练与执行工作。一要不断强化各级应急管理人员,特别是预案实施者和领导干部的预案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二要建立完善地震应急响应制度和预案执行监督机制;三要推进建立预案评估机制,对重要、典型的预案演练和地震事件应对及时开展总结评估。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重点行业、重要企事业单位和各乡(镇、场)及开发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增强应对大震巨灾的危机意识和做好地震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地震部门承担本级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日常工作的职能作用,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沟通与配合,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加强地震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新一轮预案修订工作的顺利实施。地震部门要认真贯彻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地震局关于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意见》(政办〔〕3号),建立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并抓好落实,要积极发挥专家在地震应急预案工作中的参谋咨询作用,不断提高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建立健全评估工作机制,推进信息平台建设。要积极推进开展地震应急预案评估工作。认真评估重要和典型突发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和预案执行情况,对年度突发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和地震应急预案执行情况要进行全面评估。

地震实训总结第7篇

(××市地震局)

摘要《人民防空法》和《防震减灾法》在应急调度指挥救灾方面都有明确要求,在城市应急救灾时,许多内容综合考虑,更符合平战结合、统一指挥的原则。在人民防空办公室现有应急抢险救援队的基础上,增加有关地震应急及救援的特殊队伍,扩大应急和救援范围,组成地震应急综合抢险救援队,是一种可行的模式。范文先生版权所有

温家宝副总理在今年5月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立防震减灾三方面工作体系。其中之一是地震紧急救助体系。这既突出了紧急救助的重要性,也表明党和政府在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全面发展的同时,对紧急事务应对措施的重视。

建立地震应急救助体系,应根据地震灾害的特点,结合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具体实际情况,提出合适的工作方案和组织模式。本文只是结合××市工作情况,提出其中的一种模式。

一、地震灾害的特点

从设计城市应急对策的角度考虑,地震灾害具有一些特点。第一是突发性。灾害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可以使房屋坍毁、通讯中断,电力线路破坏,天然气、自来水、热力等生命线管道泄漏、大量人员被压埋、四处起火等等。这些灾害的出现,可能是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突发的,严重者,在短时间内使城市陷于瘫痪。第二是小概率性,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概率相对较小,对于一个城市而吉,遭受一次严重地震破坏影响之后,其重复的可能周期不会很短。

以地震灾害和水灾、火灾相对照,水灾有一定的预警性,可以为救灾留有一定的时间准备。火灾在城市中有一定的发生概率,这是由于国计民生中引发火灾的因素太多所致。而地震灾害在其预警性和发生概率上都有不同,预警性比火灾小,发生概率比火灾、水灾都小,但突发性最强。

二、城市应急工作的特点

根据城市自身建筑物密集、人口更加集中,受到地震破坏后容易引发多种次生灾害,以及地震灾害突发性,小概率性等特点,应急工作该注意两点:

一是平震结合,常备不懈,"宁可千日不震,不能一日不防"。对地震灾害的突发性要有所准备。在地震预报尚不过关的条件下,大城市对于破坏性地震的突发必须有应急预案和措施,救生、医护、食品应急储备等要有制度规定,所谓常备不懈,即:既有具体的应急反应工作体系,并且能够立即投入使用。

二是综合一体化,便于统一指挥。城市的应急工作有一些共同点,在防汛、防火、防震各项减灾活动中,既自成体系,又互有联系,而政府更看重于紧急救助中国共产党同性的一面,有一套统一的紧急指挥调度系统。

三、一种应急工作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防震减灾法》在应急调度指挥救灾方面都有明确要求,在城市中许多内容可结合一起考虑,这样更符合平战结合,统一指挥的原则。

在制定《××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过程中,地震应急抢险队伍虽有考虑,事实上很多方面的应急队伍与人防同出一个部门,同用一支力量,在组织上、训练和管理上和人防相比都不够落实。

××市人防专业队伍的训练,其指导思想就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为依据,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敌空袭的特点,从战时防空和平时救灾需要出发,立足于现有生产设备、器材,坚持人防专业队伍训练与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组建单位的生产任务相结合,与城市的防灾救灾相结合,与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相结合,严格训练,保证人员、内容和时间的落实,提高人防专业队伍抢险救灾能力和迅速恢复生产、生活能力。

在人防专业队伍的训练中,就包括有掌握城市灾害源情况及防护对策,能够结合各单位平时担负抢险救灾和生产工作实际,拟订训练计划和应急预案并能够及时处理情况的内容。

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人防专业队伍,并加以补充完善,减少重复,是做好城市防震减灾应急工作的一种有效的可行的工作模式。

四、××市人防、地震应急抢险救援队的设想

为了贯彻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领导有关组建我市地震应急救援队的指示,经市人防办和市地震局协商,提出组建地震应急救援队的工作建议。

(一)组建原则

坚持一专多用、专兼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市地震应急救援与抢险工作,采取在现市人防办现有应急抢险救援队的基础上,增加有关地震应急的救援和应急力量,扩大应急和救援的范围,形成一支人防、地震综合抢险救援队,这支队伍反应迅速、突击力强、人员精干、技术精湛、作风过硬。

(二)组织机构

××市人防、地震应急抢险救援队由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十支具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专业队组成。各专业队的组成要与工作、生产、行政组织相适应,竖持平战结合、专业对口、便于指挥的原则。地震时和地震后,应急抢险救援队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

1

        .××市人防、地震应急抢险救援队总指挥部组成

总指挥长:××市领导同志

副总指挥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人防办、××市地震局、××卫戍区领导同志

成员: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市建委、市市政管委、市商委、市交通局、市人防办、市地震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消防局、市卫生局、市电力工业局、市房地管理局、市电信管理局、市档案局、市文物管理局、市园林局、市宗教事物管理局、××铁路分局、××自来水集团公司、××城建集团、××市物资总公司、××武警总队。

2.总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主要职责

(1)总指挥部办公室组成范文先生版权所有

主任单位:××市人防办、××市地震局

总括挥部办公室设在××市人防办和××市地震局。下设联络组、震情监视组、灾情信息组、条件保障组。

(2)总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①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制定应急抢险救援队发展规划。

②组织现场强余震监视和震情分析会商。

③组织了解、汇总应急工作情况,协调、指挥各专业抢险队。

④不定期组织备救援队参加灾害现场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

⑤不定期开展紧急救援演习活动。

3.10支专业队的建制和任务

10支专业队山抢险抢修、医疗救护、防化防疫、通信、运输、消防、交通、地震现场、人员抢救等专业队组成。每个专业队设计为可以独立完成救援任务,根据灾害的程度,视情况派出相应的专业队到现场执行救援任务。

(1)抢险抢修专业队:协助市有关部门抢修及修复城市供水、供电、排水、燃气、热力、道路、桥梁、水库堤坝和建筑物等公共设施。

(2)医疗救护专业队:抢救被压埋人员及伤员;抢救国家重要财产物资;对伤员进行救护和治疗;清理和掩埋死难者尸体;指导群众进行自救和互救。

(3)防化防疫专业队: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袭击的景象和效应的观测、监测、侦察、化验、消毒;检查、监测灾区饮用水源、食品等卫生状况;组织防疫灭菌和流行病、常见病的防治。

(4)通信专业队:对有线、无线、运动通信保障及其设备、设施的抢修,保障通信畅通。

(5)运输专业队:负责对人员、伤员、物资、器材的运送及运输工具的修理。

(6)治安专业队:维护社会治安:加强对重点目标的警戒;监督灯火管制。

(7)消防专业队:对重要目标进行火情观察与防火灭火,防止火灾发生和蔓延。

(8)交通专业队:交通管制、清除路障、调度疏导车辆、保障道路畅通。

(9)地震专业队:负责现场地震监测、灾害损失评估。

(10)紧急救援专业队:迅速调集人员赶赴灾区,搜寻、抢救被压埋人员等特殊任务。

各专业队队长由所属行政单位的领导研究选定。

4.技术装备

根据各专业队所承担任务的特点和要求,提出装备配置的标准。

主要包括:队员个人装备、探生搜索技术装备、施救装备、通讯设备、医疗设备及各专业队自身配备的全套技术装备并配备地震救援专用的物资、仪器和设备;一些特殊性的人防专用器材、装备(如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的器材、装备)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提供。

5.任务和行动

(1)地震发生后,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各专业队的派出任务。

(2)派出的专业队在本市和国内灾区应接受灾区现场指挥部的指导,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

(3)在国外开展救援工作时,接受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

6.培训

市人防、地震应急抢险救援队所属各专业队按照平震兼顾的原则,除完成自身的日常训练任务外,安排相应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培训掌握救助技术与装备的使用方法,达到熟悉性能、熟练使用、能维护修理,便队伍和技术状态处于待发状态。组织防空、防灾为背景的综合演习,同时,对救援队员进行现场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达到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就能抓住"现场救命的黄金时刻"迅速救助受伤人员的目的。

        .××市人防、地震应急抢险救援队总指挥部组成

总指挥长:××市领导同志

副总指挥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人防办、××市地震局、××卫戍区领导同志

成员: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市建委、市市政管委、市商委、市交通局、市人防办、市地震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消防局、市卫生局、市电力工业局、市房地管理局、市电信管理局、市档案局、市文物管理局、市园林局、市宗教事物管理局、××铁路分局、××自来水集团公司、××城建集团、××市物资总公司、××武警总队。

2.总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主要职责

(1)总指挥部办公室组成范文先生版权所有

主任单位:××市人防办、××市地震局

总括挥部办公室设在××市人防办和××市地震局。下设联络组、震情监视组、灾情信息组、条件保障组。

(2)总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①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制定应急抢险救援队发展规划。

②组织现场强余震监视和震情分析会商。

③组织了解、汇总应急工作情况,协调、指挥各专业抢险队。

④不定期组织备救援队参加灾害现场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

⑤不定期开展紧急救援演习活动。

3.10支专业队的建制和任务

10支专业队山抢险抢修、医疗救护、防化防疫、通信、运输、消防、交通、地震现场、人员抢救等专业队组成。每个专业队设计为可以独立完成救援任务,根据灾害的程度,视情况派出相应的专业队到现场执行救援任务。

(1)抢险抢修专业队:协助市有关部门抢修及修复城市供水、供电、排水、燃气、热力、道路、桥梁、水库堤坝和建筑物等公共设施。

(2)医疗救护专业队:抢救被压埋人员及伤员;抢救国家重要财产物资;对伤员进行救护和治疗;清理和掩埋死难者尸体;指导群众进行自救和互救。

(3)防化防疫专业队: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袭击的景象和效应的观测、监测、侦察、化验、消毒;检查、监测灾区饮用水源、食品等卫生状况;组织防疫灭菌和流行病、常见病的防治。

(4)通信专业队:对有线、无线、运动通信保障及其设备、设施的抢修,保障通信畅通。

(5)运输专业队:负责对人员、伤员、物资、器材的运送及运输工具的修理。

(6)治安专业队:维护社会治安:加强对重点目标的警戒;监督灯火管制。

(7)消防专业队:对重要目标进行火情观察与防火灭火,防止火灾发生和蔓延。

(8)交通专业队:交通管制、清除路障、调度疏导车辆、保障道路畅通。

(9)地震专业队:负责现场地震监测、灾害损失评估。

(10)紧急救援专业队:迅速调集人员赶赴灾区,搜寻、抢救被压埋人员等特殊任务。

各专业队队长由所属行政单位的领导研究选定。

4.技术装备

根据各专业队所承担任务的特点和要求,提出装备配置的标准。

主要包括:队员个人装备、探生搜索技术装备、施救装备、通讯设备、医疗设备及各专业队自身配备的全套技术装备并配备地震救援专用的物资、仪器和设备;一些特殊性的人防专用器材、装备(如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的器材、装备)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提供。

5.任务和行动

(1)地震发生后,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各专业队的派出任务。

(2)派出的专业队在本市和国内灾区应接受灾区现场指挥部的指导,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

(3)在国外开展救援工作时,接受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

6.培训

市人防、地震应急抢险救援队所属各专业队按照平震兼顾的原则,除完成自身的日常训练任务外,安排相应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培训掌握救助技术与装备的使用方法,达到熟悉性能、熟练使用、能维护修理,便队伍和技术状态处于待发状态。组织防空、防灾为背景的综合演习,同时,对救援队员进行现场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达到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就能抓住"现场救命的黄金时刻"迅速救助受伤人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