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学生英语竞赛(合集7篇)

时间:2022-04-28 06:22:56
大学生英语竞赛

大学生英语竞赛第1篇

关键词: 英语口语竞赛 现状分析 形式与内容 评判标准 口语语篇能力

大学阶段各级别英语口语竞赛是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很好的检验。对于学生而言,参加口语竞赛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还可以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锻炼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对于教师而言,口语竞赛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在竞赛中获奖是对前一段教学工作的肯定,在竞赛中失利则能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由此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南通理工学院于2014年5月正式升级为本科院校,在此之前主要参加的是高职高专类英语口语竞赛,主要有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英语口语技能大赛(原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下文简称英语技能大赛)和“外教社”杯英语演讲大赛两大类。由于学院建校时间短,且原来是一所专科院校,学生平均水平较低,从2008年参赛至今,在这两类比赛中只取得二等奖两次,三等奖四次。但是,自从参赛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这些赛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指导老师也逐渐熟悉了赛事和指导方向。与此同时,参赛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凸显,这些问题是为什么参赛学生尚未获得一等奖甚至更高奖,即参加全国赛的资格的原因。本文将对南通理工学院近年来参加英语口语竞赛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在今后的竞赛中取得突破。

一、学生参与面不广,拔尖人才不多

作为一所前身为高职高专的新晋本科院校,生源素质缺乏优势,尤其缺少英语拔尖人才。在校级初选中,许多班级很难选出语音较好、表达流利的学生,直接导致口语类的竞赛无法大范围展开,全院几千人学习英语,却只有二三十人参与竞赛,可见参与程度之低。个别表现比较突出的选手基本上囊括了各项赛事参赛的资格,比如本院就曾出现某些学生既参与了英语技能大赛又参与了英语演讲大赛,而其他学生基本无缘决赛。这些学生毕业后,后续人才接不上,无法形成代代接替的良性循环。

二、竞赛形式和内容与实际教学有较大的差距

前述的两项大赛都是省级比赛。英语技能大赛包括初赛与复赛,初赛为复述环节,复赛包括现场描述、情景交流、即席辩论三个环节。英语演讲大赛的安排则分定题演讲、即兴演讲、分组演讲和辩论演讲几部分。虽然当前的高职高专教学和本科教学都提倡以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技能为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通过江苏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简称B级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样的等级考试。从而导致大部分课时需围绕等级考试,锻炼学生听、写、读、译的能力,而剩余的课时里虽然安排了说的环节,但是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教学中只能采取适合大部分学生的形式和内容,往往只有复述和定题演讲还具有可操作性,其余形式基本都不能展开。能参加英语口语竞赛的学生在所有学生中口语水平是最高的,因此,平时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帮助很小。也因此,每次在组织学生参赛时,老师和学生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针对性训练,以期短时间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这种短时速成的方法,虽然会有一定的效果,却与竞赛最主要的目的相悖。

此外,这两项竞赛的内容也与实际教学内容相差甚远,例如在英语技能大赛情景交流这一项中,内容包括一般日常交际、企业介绍、产品介绍和涉外业务等,而实际专科英语口语教学的内容则以行业英语为主,有许多专业不会涉及这些环节,但会涉及其他环节,如数控专业的行业英语就只涉及各种操作控件的英文名、最新技术的说明等。实际上,最适合参加英语技能大赛的是工商管理类学生。这种不一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除工商管理类学生以外所有专业学生的参赛热情,这种竞赛不能完全检验实际教学,不能反映教学中的不足,对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三、评分标准缺乏指导性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我们要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能就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比较有效的交谈”。以英语技能大赛为例,初赛的评分标准是从选手的发音、语调、语法标准、交流效果等方面考评,竞赛时间不足或超时也会扣分;复赛的评分标准则看重参赛选手的语音语调、语法逻辑、信息覆盖、交流效果等,同样,语速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由此可见,职业性在竞赛中完全没有得到体现。

评分标准的片面性使得在选拔过程中“重语音轻能力”的现象时有发生,毕竟,语音语调的调整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有些学生因为总有一两个顽固音导致最终落选,十分可惜。此外,在语速的评判中,竞赛时间不足导致扣分这一点有待商榷,因为有些学生虽然本身语速很快,但是发音十分清楚,实际上并不影响整体的发挥,但是因为这个标准使得这些学生不得不放慢语速。在平时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可能因此忽略不同行业的岗位对英语能力的不同要求的训练。

当然,要在口语竞赛中体现职业性对竞赛的形式、内容、评价甚至是场地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在短时间内完全具备不太现实,但希望能在今后的比赛中逐步实现。

四、学生口语语篇能力有待提高

在日常教学和竞赛前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发现在“听、说、读、写、译”中,学生普遍存在“听、读”能力胜过“说、写、译”能力的现象。“听、读”属于输入性运用,强调吸收和理解,而“说、写、译”则属于输出性运用,强调内化和应用,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重输入轻输出,导致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往往只能应付最简单的日常交际。

笔者在多场校内选拔赛中发现,学生应付日常交际一般没有问题,但是一旦涉及的问题较为深刻,就会出现以下现象:有的学生的发言虽然较长,但内容往往重复、空洞,只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有的学生无法正确地、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含义,属于能听懂老师的提问但无法回答;有的学生说话没有条理,也没有逻辑性,例如一件事情的叙述既不按照时间顺序又不按照空间顺序,而是随心所欲,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还有的则一进入竞赛就紧张,无法正常发挥。此外,还有些学生口头禅、停顿、重复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情况与教学中以会话训练为主的模式有关。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平均水平较低,就降低了标准,只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对话练习,缺少段落训练。

根据进一步分析可以得知,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大量练习,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语言结构和语法结构,不能在口语语篇中灵活运用是因为学生尚未将所学知识内化,缺少将知识熟练转化为技能的能力和实践。例如根据调查,在进行图表叙述训练时,学生往往先在头脑里构建一个中文大纲,再根据这个中文大纲进行口语叙述,有些学生甚至需要在头脑里把每句话的中文都罗列出来再进行逐句翻译,在竞赛的紧张氛围下,学生很容易出现上文提及的现象。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这个转化过程会越来越短,学生的表现也会越来越好。根据指导经验,上下午各一小时,每天2小时左右的强化训练比较合适。当然,参加竞赛的学生口语语篇能力较强,一般的高职高专学生需要大量的训练还没有结论。

总之,英语口语竞赛的进行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的体现,是逐步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的体现,也是培养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体现。英语口语竞赛的进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极好的检测。由于各类竞赛的开展时间并不长,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作为教师,我们无法对竞赛的形式、内容及评判标准做出改变,只能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语篇能力上下苦功。为使学生在英语大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应对措施并改革教学方法,为参加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光伟.以写促说:提高英语成段表达能力.广西师范学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2]李思然.大学生英语口语竞赛现状与问题应对策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大学生英语竞赛第2篇

大学生英语竞赛辅导策略意义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是由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其目的是为了配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水平评估工作,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精神,促进大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激发在校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大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的一个赛事。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由于是全国性的英语赛事,所以对于参赛选手的选拔和赛事的规格都要求比较高,高等学校也都在认真的准备积极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在竞赛选手的选拔、培训、考核等环节都出现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内容,本文就大学生英语竞赛辅导策略及意义进行论述。

一、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辅导的策略

1.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选手选拔策略

高等学校普遍重视大学生英语竞赛,在进行选手选拔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主导作用,应该做到积极组织好校内选手的选拔工作。高等学校在进行选拔的过程中应该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公平、公正的考评体系。在进行大学生英语竞赛选手选拔的过程中应该由高等学校教务主管部门,进行将大学生英语竞赛选手选拔任务分配到各个系部,鉴于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参差不齐,鉴于公平起见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可以对报名学生进行英语口语、听力、翻译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在作好初选工作的基础上将参加考试的学生成绩进行综合排序,将那些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强的参赛选手挑选出来,在确定参加培训的人员数量上可以由各个系部进行确定。然后在经过培训之后在进行最后的人员选拔,尽可能做到将更加优秀的选手能够在普通学生中脱颖而出。

2.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赛前辅导策略

高等学校的各个系部在选拔好参赛选手的基础上就是进行参赛选手的辅导和培训工作。如何制定合理、准确、切实可行的培训辅导方案,是争取夺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奖项的先提条件。在进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赛前的辅导过程中应该对于大学生英语竞赛进行详细的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把握其规律性、掌控好多样性的规律。

在进行辅导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大学生英语竞赛的内容,做到具有针对性,由于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考核形式包括了两种考核的方式:一种是笔试另外一种是演讲的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于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英语的运用能力。在指定辅导方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内容,针对不同的考核项目应该选择不同的英语教师进行辅导,做到一个老师负责一个版块内容的辅导,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辅导教师有针对性,学生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也具有系统性,由于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不属于过关考试,而是属于水平能力的测试,主要测试的是参赛者对已有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在考核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具备考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口语、听力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辅导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赛前辅导。

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辅导的意义

1.大学生英语竞赛辅导对于参赛选手的意义

在竞赛前进行辅导有助于参赛选手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出题方向,让参赛选手做好充足的准备,由于英语竞赛不同于其他的理工科的竞赛,存在智商性的考察和逻辑性的考察内容,英语竞赛的考察多数是知识性的积累过程。在赛前进行综合英语知识的辅导还有利于学生赛前心理准备,让参赛选手在较早的时间内适应整个赛事的准备。总之,通过赛前英语口语、听力、书面表达内容等的英语基础知识的辅导,对于参赛选手在大学英语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于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作用分析

高等学校大学英语赛前的辅导,有助于能够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形成课堂与课程外的有效教学的相互结合,由于大学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单一化,进行大学英语赛前的辅导还能够有助于以更好的方式来指导大学英语的教学,使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沿着英语应用能力进行教学和学习。另外,在参赛选手的培训过程中也给其他周围的学生创造了学习英语的整体氛围,可以使同学之间协作、交流和磋商,进行相互的学习和借鉴,让英语学习变成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的一项有乐趣的学习活动。通过对于参赛学生的辅导,能够培养周围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日常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这些参赛选手的效应,积极地影响周围的同学,让周围同学能够在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中提升英语的能力。

三、结束语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作为全国性的比赛,高等学校在充分重视的基础上应该不断的完善竞赛的辅导策略和辅导方案的,有利于参赛选手在比赛之前就能够了解比赛的整体情况,对于比赛的题型和实际的考察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就能够更加积极地促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具有目的性。另外,高等学校的教务主管部门应该积极主动的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选拔工作统领起来,在进行选手选拔的过程中应该本着:公平、公正的程序进行选拔,让优秀的大学生英语爱好者能够从普通学生中脱颖而出。同时由于大学生英语竞赛的考察内容全面而又具有积累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大学生英语竞赛的辅导过程中应该注重知识性辅导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的培训。对于大学生进行选拔大学生英语竞赛的参赛选手,不仅可以提升学校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的氛围,让大学校园弥漫着英语学习的气氛。

参考文献:

[1]马海旭,张景耀,陆殿生,姜春香.英语竞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策略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06).

[2]史扬.关于高职学生参加英语竞赛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时空,2011,(05).

大学生英语竞赛第3篇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是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组织的全国唯一一个考查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竞赛活动,本竞赛旨在配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工作,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精神,激发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选拔并奖励大学英语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它分A、B、C、D、E五个类别,全国各高校的研究生及本、专科所有年级学生均可自愿报名参赛,A类考试适用于研究生参加,B类考试适用于英语专业本、专科学生参加,C类考试适用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D类考试适用于体育类和艺术类本科生和非英语专业高职高专类学生参加,E类考试适用于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和其他各类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参加。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大学生英语竞赛第4篇

关键词: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竞赛的作用;竞赛能力;赛前辅导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5-0036-3 doi: 10.3969/j.issn.1006-2831.2013.02.010

1 . 引言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ational English Contest for College Students,简称NECCS)是全国唯一的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竞赛活动,旨在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激发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英语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竞赛分A、B、C、D四个类别,其中C类考试适用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历年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的考生人数多,所占比重大,学校也非常重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活动,并积极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自2011年,教务处和外语学院针对入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决赛选手制订了详细的竞赛培训方案,安排指导教师进行赛前辅导,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竞赛能力。经过两年的赛前辅导实践,辅导模式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同?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竞赛水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的形式对入围201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决赛的2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以后进行类似的竞赛赛前辅导提供启示。

2 . 英语竞赛的作用

2 . 1 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英语竞赛题型灵活多样,涉及知识面广,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能拓宽学生思路,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热情。学生在从积极备考,到考场发挥,再到赛后总结等一系列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分析和思考,学生的英语能力能得到提升。非常明显,经常参加英语竞赛的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比其他学生高很多(陈柳悦,2011:119)。

2 . 2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可以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英语竞赛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鼓励学生加强英语自主学习。学生们之所以喜欢参加各种英语竞赛活动,是因为通过竞赛能将自身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马海旭等,2009:46)。

2 . 3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社会中,鼓励学生参加英语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勇于竞争的意识。同时,参加竞赛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当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或因几分甚至0.5分与决赛或特等奖失之交臂时,学生要学会勇敢面对,坦然接受,并分析原因,树立信心,准备再次参加竞赛来展现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的能力。

3 . 研究设计

3 . 1 研究问题

本研究探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决赛赛前辅导的可行性及其教学效果。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1)学生对赛前辅导是否满意?还存在哪些具体问题?

(2)学生对赛前辅导有何看法以及有哪些个人收获?

3 . 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湖北工业大学入围201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决赛的22名选手,其中有10名来自09级(大三),10名来自10级(大二),2名来自11级(大一)。

3 . 3 辅导模式

通过对选手初赛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强项和薄弱环节,结合2012年竞赛C类样题及初赛试题的题型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进行专题策略讲解,依托我校语言学习平台的训练模块及海量的信息资源库,组织竞赛团队开展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强化训练及小组交流讨论活动。具体辅导方案如下(见表1):

3 . 4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以一份自行设计的问卷为主要数据收集手段,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赛前辅导的满意程度,对教学组织方式的态度,对授课教师及授课内容的评价以及对所发辅导资料的看法。

(2)抽样访谈。随机抽取2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旨在了解他们对赛前辅导模式比较深入的看法以及个人收获。

4 . 研究发现

4 . 1 学生对赛前辅导的满意度及存在的问题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问卷发放22份,回收20份。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对这次赛前辅导是比较满意的(见表2),对这种以教师专题策略讲解为主,结合模拟考试、小组交流的教学组织形式持肯定态度。90%的学生对授课教师及授课内容评价较高,认为“授课教师非常认真负责,教学内容详尽实用”①。“教师上课能够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各方面击破,并且能够与学生互动”。但25%(5人)的学生表示“辅导资料感觉有点难,数量有些少,希望多发一些阅读、改错、听力的资料”,30%(6人)的学生认为“辅导时间比较仓促”,“辅导时间还可以长一点”。

4 . 2 学生对赛前辅导的总体看法及个人收获

抽样访谈。在22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学生进行访谈,主要谈谈学生对赛前辅导的总体看法及自己的一些个人收获。被采访的2名学生都比较认同这一竞赛辅导模式,觉得这种集中式的赛前辅导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并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个人收获方面,学生认为,英语技能得到了提升。通过教师系统的分析讲解,学生对某些较为生疏的题型如完形、改错有了一定的突破,对各种不同的写作模式和阅读技巧有了更全面的把握。另外,集中强化辅导不仅是为了提高英语竞赛能力,在决赛中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让自己能更好地总结英语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使自己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了基础。

5 . 结论和建议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的形式探究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决赛赛前辅导的可行性及其教学效果,结果表明赛前辅导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也正是学校的重视、学院的支持、选手的努力,这两年我校英语竞赛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但赛前辅导对于学生竞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步显现的过程,也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短期赛前辅导和长期教学积累相结合

短期赛前辅导能为学生营造积极的英语学习氛围,指导教师有针对性的专题策略讲解有利于学生英语竞赛水平的拔高,但竞赛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在平时学习中不断累积。因此,短期赛前辅导应与长期教学积累相结合。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英语竞赛内容和平时课本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竞赛来展示自己的英语水平。

(2)加强竞赛指导教师团队的建设

学科竞赛工作的成功与良好成绩的获得,主要依靠广大教师的不懈指导(汪合生、王守先,2012:136)。英语竞赛题量大,题型多样且富于变化,而相应的辅导资料并不丰富,决赛赛前辅导时间也比较有限,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自身要对竞赛题型有透彻的分析和深刻的理解,并善于搜集相关资料,把握重难点。教师之间既要分工明确,也要相互交流、资源共享、配合默契。只有加强指导教师团队建设,才能有效地保证英语竞赛成绩的稳定性。

(3)完善学科竞赛激励机制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英语竞赛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学生参与英语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培养英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对获奖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和现金奖励;对指导教师,给予课时的补助和现金奖励,在科研教学考核及职称评审时给予政策倾斜;对组织竞赛较好的学院给予表彰或物质奖励。通过学科竞赛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使学科竞赛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瞿绍军,2012:3981)。

参考文献

陈柳悦. 从大学生英语竞赛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8):118-119.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马海旭、张景耀、陆殿生、姜春香.英语竞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策略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6):45-47.

大学生英语竞赛第5篇

英语竞赛第二课堂心理素质参与意识

一、引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能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所以,教师有责任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进行训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英语,最终养成自觉运用英语的习惯。而所有的这一切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完成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使用英语的机会,营造语言学习氛围,优化英语语言学习情境,最终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授课方式单调,基本上是以教材为中心。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英语教学课,实际上成了语言知识课、语法讲授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接受的只是有些机械、呆板的语法规则,学生的大脑成了储存单词、词组、句型等的“仓库”。这样的授课方式必使学生们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与学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英语教学要重视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英语。

二、理论依据

当代外语教学深受人本主义思想和新弗斯语言学说的影响。这些理论都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潜在作用。哲学上人本主义要求从整体上理解人的一切。据此罗杰斯(Rogers)提出个性充分发展的教学观,要求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能够适应各种变化,从而在智力和情感上都能够取得创造性的发展。现代心理语言学理论(Chomsky,2002)则强调人类大脑固有的语言学习机制和学习者主观因素及情感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或needs assessment)理论也体现了外语教学重视学习者因素的理念。它最早是由Richterich(1972)提出来的。需求分析模式指出了如何满足外语学习者在未来的语言使用环境中的交际需求。教师运用需求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对外语教学的要求,即他们希望从外语教学中获取什么。

Brindley(1989)和Robinson(1991)提出了客观需求(objective needs)与主观需求(subjective needs)的概念。他们把所有关于学习者的客观情况(如学习者目前的外语水平、语言学习中的难点等等)笼统地称为客观需求,而把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的认识和情感需求(信心、态度等)概括为主观需求。需求分析对教师课堂设计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这在外语教学中的集中表现就是给学生以主动活动的机制、空间和环境。新弗斯学派是结合语言使用环境研究语言的代表,它要求外语应在使用环境中学习,语言功能只是构成一个语义系统的起具体作用的语义成分。英语第二课堂即英语课外活动则为模拟、再现语言使用环境和使用过程提供了场景,使英语学习成为超越课堂时、空、背景的立体化的交际活动情境,打破了传播式的平面结构。这样,就形成了课堂结构的立体化,为英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三、基本特征

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外语教学研究也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呈现“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研究的趋势”(刘润清,1999)。近年来,各种英语赛事竞相涌现。其主办单位上至中央电视台、部级出版社,下至各高等学校和中、小学校。这些赛事的范围、规模、对象等因竞赛内容和类型不同而不同。全国性的英语大赛,在高校范围内举行的有: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等等。

英语教学中的竞赛活动,研究者习惯把它笼统地归于第二课堂。所谓第二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正常课堂教学活动而言。它指的是学校在课外以传统的和现代的科技手段营造的丰富多彩的、富有个性化学习、接触和使用英语的空间。

(一)自愿性

自愿性就是指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参加课外活动的项目。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选择加以指导,但不能作强制规定,自愿是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前提条件。课外活动是学生独立自主开展的活动,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自治、自理的特点,因此,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教师在活动中仅仅起到辅助的作用。

(二)广泛性

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教学计划、大纲的限制,可根据参加者的愿望和要求,以及学校、班级不同的情况自行决定。凡是符合英语教学大纲有关教育培养目标的各种活动,均可成为选择的活动内容。

(三)情境性

在英语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在真实的英语情境中使用英语进行一系列的英语活动,因此,它具有真实情境性的特点。

四、主要意义

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也不是第二语言,日常生活中缺少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有少量的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课后就基本上失去了使用英语的环境。而对于语言学习来说,语境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语境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语言意义的理解、表达以及语言功能的实现都需要通过语境。在一种良好的语境中,学生便会克服对体态语等副语言特征的依赖,更好地运用、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就是要给学生创设较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相对逼真的环境中运用语言,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作用。

大学生德智体美教育的综合化,是外语教学理论之所以产生新趋势的时代背景、大前提。它把作为受教育的人,看作是由身体、情感、品质、意志和行为等因素组成的整体,这些因素虽然互相区别,但相互关联,密切配合,具有整体的统一性。教育将通过一种可以调动、拓展和发挥受教育者全部能力和生活的活动制度,对他们进行全面培养,以实现人的最高生活价值。大学生英语竞赛重视学生作为整体的统一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竞赛活动又为学生而设,在教育活动的受益面中,学生也是主体,应按学生的需要取材、施教。

(一)心理需求

联系生活,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要把生活引向学校,也要把学校引向生活。就大学教育范围而言,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对学习者的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到学习者个体特征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各种心理需求。英语竞赛活动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

(二) 参与意识

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外语内容的综合性,把基础知识教学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大学生英语竞赛面向全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提倡“重在参与”的精神,旨在全面培养大学生英语素质。因此,积极参加英语竞赛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参与意识。

(三)团队精神

尊重、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班组关系,尊重他们自发的创造性。学生为准备参赛,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外寻找资料、与同学协作、交流和磋商、进行反复学习和实践。这就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自觉地把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在课外延伸。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指导下,开展英语竞赛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潜能和积极性,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和喜爱,而且,它对大学英语课堂有较强的补充、延伸作用。当然,在开辟英语第二课堂、创设英语学习情境的活动中,教师应适时给予学生一些具体的业务性的、方法性的指导和心理辅助,以使更多的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中去,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其英语综合能力。另外,教师还应不断对其英语竞赛方面的实践做出总结及分析,以期为丰富和发展情境教育理论做出贡献。

五、结论

大学生英语竞赛可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脱颖而出,同时为学校争光。各种竞赛活动既可以检验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又可以帮助学生大幅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将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Brindley, G.The Role of Needs Analysis in Adult ESL Program Design[A].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Chomsky Noam.语言与心智研究新视野[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Richterich, R. A Model for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Needs[M].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1972.

[4]Robinson, P.ESP Today[M]. Prentice Hall. UK: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Itd,1991.

大学生英语竞赛第6篇

关键词: 大组竞赛 英语教学 小学英语课堂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我经过几年的实践,找到一条有效控制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大组竞赛。以下对大组竞赛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积极意义及实践操作方法进行了阐述。

一、大组竞赛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可以显著地提高课堂效率。大组竞赛活动形式多样,且迎合学生好胜的心理,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感受到了语言学习的兴趣,由“被动”到“主动”,由“苦学”到“乐学”。

2.有利于调节课堂节奏,提高学习效率。

受年龄限制,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很容易产生疲劳感,一成不变的课堂节奏只会让课堂效率更加低下。结合学生兴趣、紧张而刺激的大组竞赛,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调节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只要控制好竞赛的时间和过程,让课堂节奏松弛有度,使学生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就可有效地消除学生的疲劳感,提高学习效率。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竞赛的前提是全体合作。在大组竞赛过程中,每位学生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直接影响到大组的成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进退,逐渐加强了团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学生深深体验到,竞赛不排斥协作,只有大家的合作才能取得好成绩,只有大家的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胜利的喜悦。

4.有利于发现不足,及时进行巩固训练。

在大组竞赛中,教师很容易发现不足,并及时进行巩固补救。如,在教授了新单词之后,进行大组抢答竞赛,全班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抢答,那么这个单词肯定没有掌握好,可以在比赛结束后再加强巩固;如果学生读音不准,教师也可以听出并马上纠正。问题可以当堂得到解决。

二、要确保竞赛高效进行,必须做到“四化”

1.竞赛过程明确化。

为达到良好的效果,组织好学生的竞赛,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实际,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错误和意外情况,细化竞赛过程。

2.组织学生有序化。

首先要把学生分成四个竞赛组,可以按座位分,给每个大组起一个名字,如:tiger,lion,super star等。每组选一名大组长,再给每组的学生固定一个号码,如每一组第一排左边的学生是1号,每一排右边的学生是2号,这样当老师叫一个号码时,会有4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答问题。注意可将座位微调,实力相当的学生使用同一个号码。

然后,在竞赛前对学生进行思想发动工作,在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动他们积极参与比赛的同时还要调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竞赛结果,培养“胜不骄、败不馁”、合作协同的竞赛精神。

3.竞赛规则清晰化。

在竞赛之前,教师要向学生仔细说明比赛规则,以避免出现无序状况。如,我在进行个人抢答时,会说清楚要求:1)回答得快、准、响亮的人得分;2)谁提醒,扣谁的分;3)谁听错号站起来了,扣谁的分。明确了规则,竞赛虽然激烈,仍能井然有序。

4.评价机制规范化。

教师须及时作出评价,否则学生容易失去参赛的兴趣。一般来说,一节课一评。上课前,在黑板上写上四个大组的名字,上课时计分,每组的分数一目了然。下课前算总分,然后告诉学生:Today’s winner is...!Congratulations!获胜者将可以贴一颗星星在班级的竞赛栏里。月末时,哪组星星多,贴一张小奖状并集中表扬。到期末时,最出色的大组的每个成员都会有一张奖状。通过这种评价机制,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成就感,使他们保持高度的热情参与竞赛。

三、竞赛活动的形式多样

小学英语课堂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操练。尤其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注意力相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而大组竞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让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生机勃勃。

1.纪律竞赛。

纪律竞赛,是一项非常有效的组织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每组学生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组的分数。哪一组认真听,积极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响亮,哪组就加分。当老师设计活动时,哪一组完成得最快、最好,哪组就加分。比如:进行分大组合作讨论以后,学生还比较放松,课堂不能很快安静下来,这时,只要我拿起粉笔,走到黑板前,他们会马上安静下来。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大组的分数,集体荣誉感促使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还主动提醒别的同学认真听讲。这样的课堂,老师的任何一个指令,都能得到高效的完成。

2.单词竞赛。

单词学习,往往机械而枯燥。学生在跟读操练时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即使将游戏穿插其中,学生也常常是玩得开心,忘得快。尤其是低年级的英语教学,认读单词、拼读单词是一大难题。我在设计了单词竞赛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集体抢答游戏:学完新单词后,教师出示图片或单词卡,大组集体抢答。看哪组的学生念得快,念得准,念得响亮,即得一分。这种活动,没有什么心理压力,可以带动一部分还不熟练的学生和胆子小不敢说的学生。

(2)个体抢答:每组学生都有一个号码,这样四组就有4个1号。在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新单词之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考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如:老师说中文或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英文或拼读单词,叫一个号码,这样会同时站起来4个学生,看谁说得快,说得准,谁就能为大组挣得一分。这个游戏紧张刺激,一方面,在游戏中,老师很容易发现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并及时在课后予以必要辅导。另一方面,为了在比赛中胜出,学生们会在课后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预习或复习单词,学习优秀的学生也会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3)竞猜游戏:每次的竞猜单元,都会让学生们为之疯狂。老师藏起一张新学的单词卡,让学生猜是哪一张,每组有两次机会,猜中的加一分。因为游戏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学生在猜词时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个个争先恐后,想要代替本组出赛。再加上奖励分值逐渐扩大,猜四次后分值达到五分,学生们的兴奋程度可想而知。通过竞猜游戏,学生们在一边思考一边运用刚刚学过的单词,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新单词。

3.活动竞赛。

在进行英语活动时,大组竞赛的优势更加明显。大组组员在10人左右,人才济济,各有所长。如排演短剧时,两人策划,两人准备服装道具,6人参加演出,动员家长支持,教师友情指导。两个星期之后,高质量的英语舞台剧就诞生了。再如编辑英文小报时,有人负责找资料,有人负责栏目设计,有人排版,有人抄录,做出的成品通常水平不低。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加强了协作,充分发扬了合作精神,也深深感到集体的荣誉离不开每一个同学的努力,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4.其他竞赛。

大组竞赛在其他方面也有显著的作用,如:作业、听写、背诵等。全组学生的作业及时交齐,大组可以加一分;每次听写全对的学生,可以为本大组得一分;背诵流畅的学生,也可以为本大组加一分。渐渐地,不交作业的现象消失了,听写全对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学生背书越来越流利了。一学期下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总之,开展大组竞赛,犹如给平静的教学工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学生和老师都能获得不同层次的进步和发展。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帮助教师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提供了一个激活英语课堂的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组织教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学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

大学生英语竞赛第7篇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举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不强、缺乏英语思维方式、出现语言僵化现象的现实状况。大学生参加该项竞赛以及教师针对性的辅导,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

大学生;英语竞赛;综合运用能力;竞赛辅导;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现状

1、实际运用能力不强

相比以前,大学生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普遍存在实际运用能力不强,尤其是听说写能力较弱的现象。很多大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仍然说不出、听不懂,不会写,属于“哑巴英语”、“聋子英语”。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绝非仅体现在某些语言技能上。张文霞,罗立胜曾经指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比较好的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知识、构词知识和语法知识;二是比较全面的语音使用技能,如听说读写译;三是相关的文化知识,包括本族语以及目的语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四是相关策略,包括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等。对于语言知识,很多学生语音不全,不懂构词规则,虽然掌握了一些语法规则,但不会灵活运用。比如,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只注意单词的表面意思,对词的潜在意义,尤其是词的精神及不同语境中产生的不同语意知之甚少;对于语言使用技能,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稍微强些,但听说写译能力明显偏差,比如在雅思考试中,中国考生的口语和写作成绩几乎是全球倒数第一;对于相关的英语文化知识,更是缺乏,很多大学生根本不了解语言知识背后的文化背景,要想更好地学好语言,文化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习和交际策略,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讲究学习方法,死记硬背,一旦多年不再接触英语,将会忘得干干净净。

2、缺乏英语思维方式

语言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和文化中的人所持有的思维方式的表现。社会和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语言形式和思想表达方式的不同。根据语言学家对语言的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以“客气”这一概念为例,中国人习惯用谦逊的方式来表达,这样就产生了“我没啥好说的”、“哪里,哪里”之类的说法,但英语国家的人却无此类习惯。另外,“笼统”的观念也是汉语有的思维,因而我们就有“差不多”、“还可以”、“马马虎虎”等说法,笼统的思维方式无疑会带来笼统的表达方式,如果用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去说英语和写英语文章,结果可想而知。在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仅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而不注重培养英语的思维方式,不用英语思维去学习和思考问题,导致英语学习效果欠佳。

3、出现语言僵化现象

语言僵化这一术语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 在中介语研究中所提出的。这种现象指的是外语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处于一种仿佛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他认为95%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能力的获得上会出现僵化现象。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在听说读写等几种语言能力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僵化现象。其中,口语能力僵化最为严重。大多学生无法用英语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讲英语时结结巴巴、力不从心,表达范围和手段狭窄。其次是写作能力。表现在文章主题不突出,内容空洞,篇章结构不合理,逻辑关系不强,语言知识不扎实等。另外两种僵化现象出现在听力和阅读理解方面。听力的僵化表现在大部分学生听不懂快速的句子,阅读理解的僵化表现则是词汇量不够。

二、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试题中的体现

1、竞赛试题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

随着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估也日益科学,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在各个层次中,对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翻译以及词汇量的掌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自1999年创办以来,已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竞赛坚持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目的在于夯实和扩展大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分体现对大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在设计思路上与四六级考试进行区分,在题型、题量、语速和词汇量等方面都不仅仅是四六级考试的翻版,目的在于通过比赛激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竞赛试题很好地处理了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准确性和流利性、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领会能力之间的关系。自竞赛创办十余年来,竞赛试题的设计日益完善,试题的主、客观比例日趋合理,试题的题型不断变化,主观题比重逐年增加,反映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特点和精神,有效地指导了广大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推动了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有效地指导了广大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促进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2、竞赛试题体现了英语教育的内涵

英语教育在字面上可理解为“英国语言教育”,也可理解为“英语文学教育”、“英语文字教育”或“英语文化教育”。但在中国,常常作片面化的理解,把“英语教育”当成“英语教学”,仅仅把英语看做一种工具,也即把英语教育当成工具性教育,不把英语作为一种文化素质来培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展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在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家文化知识的传授,也即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在大学生英语竞赛试题中,题材丰富多彩,体裁多种多样,有反映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有跨文化交际的,还有讨论学习方法的,还有社会最新热点的话题,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效果在这部分的考查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可让学生懂得,国与国的文化不同,人们的交际方式也会不同,光学好语言,不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是无法有效地交流沟通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学习绝非仅仅是语言的学习,更应该涵盖文学、历史、地理等综合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3、竞赛试题体现了对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

正如前面所言,英语学习不仅仅学习其中的语言知识,更要了解背后的文化背景。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19 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特别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文化差异必然伴随着思维差异。所谓“思维差异”,是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思维方式上与中国人的差异。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现象深层本质,是属于文化现象背后的,对人类文化行为起支配作用的稳定因素。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是思维的重要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特色,语言和思维不可分割。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维相互依存。

大学生英语竞赛试题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更多地通过题目的设计让大学生们识别和了解英汉两种交际文化在生活各个层面中的差异。比如在翻译题中,把“老师,您早”翻译成英文,如直接翻译成“Good morning,Teacher”就不太正确,因为在英语里,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一般不用作称呼,应改成“Good morning,Sir”或“Good morning,Madam”。再比如,汉语的“雨后春笋”可以借用英语短语“just like mushroom”来表达,因为英国不产笋,英语里“bamboo”(竹) 一词也是外来语。

三、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教师辅导,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1、将大学生英语竞赛辅导寓于日常教学活动中

大学生英语竞赛为大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得教师得以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对学生的竞赛辅导寓于日常教学活动中,从而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

大学生英语竞赛可以有效延伸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竞赛辅导和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满足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体现“重在参与”和力争更好的精神,全面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大学生英语竞赛辅导,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可以有效促进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实现英语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

2、在大学生英语竞赛辅导中体现英语思维和文化背景

首先,在大学生英语竞赛辅导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汉语和英语的思维差异,了解英语与汉语不同的思维方式,渗透到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上,帮助学生了解并熟知在日常交际、阅读理解、英语写作等许多方面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思维差异。一方面,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多注意运用英语思维,注意汉语和英语的思维差异;另一方面,可以搜集一些能够体现思维差异方面的试题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英语思维方式。

其次,在辅导过程中,也须引导学生认真领会语言知识背后的文化背景。一方面,要求学生扩大英语阅读量,只有在大量阅读过程中,才能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地理等文化背景,做到真正深入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对英语国家概况进行集中辅导,从而对英语国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明确大学生英语竞赛的相关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

根据大学生英语的考试大纲,明确大学生英语竞赛的命题范围、命题方式和题型结构,针对各个不同层次,专门制定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

首先,在大学生英语竞赛考试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及考试测验中寻找各班的英语尖子生,或者在英语俱乐部中选拔适合参加英语竞赛的苗子,鼓励这些学生报名参加考试。

然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活跃课堂气氛,也为了英语竞赛试题的训练,适当给学生作一些智力测试以及听力、翻译等方面的试题,使学生能较早地适应大学生英语竞赛的考试。同时,鼓励这些参赛学生参加学校的英语俱乐部,在课余时间举行不同的英语分项比赛,以便让同学们更好地练习口语。在每学期的期末阶段口语测试的环节,对这些参赛学生进行专门的测试,以检验学习的成效。

最后,在初赛结束以后,将参加决赛的学生抽出来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训练,单独辅导,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制定对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翻译和词汇量的个性化辅导方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其英语水平上升一个台阶,以其在竞赛中能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沈琳,刘建新. 独立学院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科技信息,2012(25)228-229.

[2]刘晓艳. 了解英语文化,运用英语思维,提高英语交际能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4)139-140.

[3]陈微. 从全国大学英语竞赛看提高我校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J].中国轻工教育,2006(专刊)110-112.

[4]马君岩.谈大学生如何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J].科教文汇,2008(4)上旬刊.100-102.

[5]李枫.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与第二语言的学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增刊)136-142.

[6]李春燕,高静,王东伟.大学生英语学习僵化现象浅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6(2)8.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