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造价师工作经验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2-14 08:29:33
造价师工作经验总结

造价师工作经验总结第1篇

【关键词】造价控制;合同管理

1 竣工验收阶段的合同管理

1.1 竣工检验和移交工程

1.1.1 竣工检验

承包商完成工程并准备好竣工报告所需报送资料后,应提前21天将某一确定的日期通知工程师,说明此日后已准备好进行竣工检验。工程师应指示在该日期后14天内的某日进行。此项规定同样适用于按合同规定分部移交的工程。

1.1.2 颁发工程接收证书

工程通过竣工检验达到了合同规定的“基本竣工”要求后,承包商在他认为可以完成移交工作前14天以书面形式向工程师申请颁发接收证书。“基本竣工”是指工程已通过竣工检验,能够按照预定目的交给业主占用或使用,而非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包括扫尾、清理施工现场及不影响工程使用的某些次要部位缺陷修复工作后的最终竣工,剩余工作允许承包商在缺陷通知期内继续完成。这样规定有助于准确判定承包商是否按合同规定的工期完成施工义务,也有利于业主尽早使用或占有工程,及时发挥工程效益。

1.1.3 特殊情况下的证书颁发程序

(1)业主提前占用工程。工程师应及时颁发工程接收证书,并确认业主占用日为竣工日。

(2)因非承包商原因导致不能进行规定的竣工检验。工程师应以本该进行竣工检验日签发工程接收证书,将这部分工程移交给业主照管和使用。工程虽已接收,仍应在缺陷通知期内进行补充检验。当竣工检验条件具备后,承包商应在接到工程师指示进行竣工试验通知的14天内完成检验工作。由于非承包商原因导致缺陷通知期内进行的补检,属于承包商在投标阶段不能合理预见到的情况,该项检查试验比正常检验多支出的费用应由业主承担。

1.2 未能通过竣工检验

1.2.1 重新检验

如果工程或某区段未能通过竣工检验,承包商对缺陷进行修复和改正,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此类未通过的试验和对任何相关工作的竣工检验。

1.2.2 重复检验仍未能通过

当整个工程或某区段未能通过按重新检验条款规定所进行的重复竣工检验时,工程师应有权选择以下任何一种处理方法:

(1)指示再进行一次重复的竣工检验;

(2)如果由于该工程缺陷致使业主基本上无法享用该工程或区段所带来的全部利益,拒收整个工程或区段(视情况而定)。在此情况下,业主有权向承包商要求赔偿。赔偿内容包括:业主为整个工程或该部分工程(视情况而定)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融资费用;拆除工程、清理现场和将永久设备和材料退还给承包商所支付的费用。

1.2.3 颁发一份接收证书(如果业主同意的话),拆价接收该部分工程。

1.3 竣工结算

1.3.1 承包商报送竣工报表

颁发工程接收证书后的84天内,承包商应按工程师规定的格式报送竣工报表。报表内容包括:

(1)截止工程接收证书中指明的竣工日止,根据合同完成全部工作的最终价值。

(2)承包商认为应该支付给他的其他款项,如要求的索赔款、应退还的部分保留金等。

(3)承包商认为根据合同应支付给他的估算总额。所谓“估算总额”是这笔金额还未经过工程师审核同意。估算总额应在竣工结算报表中单独列出,以便工程师签发支付证书。

1.3.2 竣工结算与支付

工程师接到竣工报表后,应对照竣工图进行工程量详细核算,对其他支付要求进行审查,然后再依据检查结果签署竣工结算的支付证书。此项签证工作,工程师也应在收到竣工报表后28天内完成。业主依据工程师的签证予以支付。在实地验收合格的基础上,根据有关结算的资料写出竣工验收报告,填写有关竣工决算表,编制完成竣工决算。

在竣工决算报告中必须对控制工程造价所采取的措施、效果以及其动态的变化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考核概算执行情况,正确核实建设工程造价。财务部门,首先必须积累算算动态变化资料,比如材料价差、人工价差、费率价差以及对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的设计变更资料;其次,核查竣工形成的实际工程造价节约或超支的数额,为了便于进行比较,可先对比整个项目的总概算,之后对比单项工程的综合概算和其他工程费用概算;最后,再对比单位工程概算,并分别将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和其他基建费用逐一与项目竣工决算编制的实际工程造价进行对比,找出节约或超支的具体环节,实际工作中,应主要分析以下内容:主要实物工程量;主要材料消耗量;建设单位管理费、建筑安装工程措施费和间接费。以上内容是工程造价对比分析的重点,应侧重分析,具体项目应进行具体分析,选择考核内容、确定分析重点。

2 缺陷通知期阶段的合同管理

2.1工程缺陷责任

2.1.1 承包商在缺陷通知期内应承担的义务

(1)工程师在缺陷通知期内可就以下事项向承包商指示:

(2)将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永久设备或材料从现场移走并替换;

(3)将不符合合同规定的工程拆除并重建;

实施任何因保护工程安全而需进行的紧急工作。

2.1. 2 承包商的补救义务

承包商应在工程师指示的合理时间内完成上述工作。若承包商未能遵守指示,业主有权雇用其他人实施并予以付款。如果属于承包商应承担的责任原因导致,业主有权按照业主索赔的程序由承包商赔偿。

2.2 履约证书

履约证书是承包商已按合同规定完成全部施工义务的证明,因此该证书颁发后工程师就无权再指示承包商进行任何施工工作。承包商即可办理最终结算手续。缺陷通知期满时,如果工程师认为还存在影响工程运行或使用的较大缺陷,可以延长缺陷通知期推迟颁发证书,但缺陷通知期的延长不应超过竣工日后的两年。

2.3 最终结算

最终结算是指颁发履约证书后,对承包商完成全部工作价值的详细结算,以及根据合同条件对应付给承包商的其他费用进行核实,确定合同的最终价格。

颁发履约证书后的56天内,承包商应向工程师提交最终报表草案,以及工程师要求提交的有关资料。

工程师在接到最终报表和结清单附件后的28天内签发最终支付证书,业主应在收到证书后的按56天内支付。只要当业主按照最终支付证书的金额予以支付并退还履约保函后,结清单才生效,承包商的索赔权也即行终止。

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中典型事件关系如图1所示。

图1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中典型

事件时间关系

3 结语

竣工验收是建设工程合同履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国际上常用的FIDIC合同条件是在总结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各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需要项目管理者高度重视合同的重要性,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造价师工作经验总结第2篇

了解学科“四结合”项目的研究意义、目标、项目研究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理解学科“四结合”教改项目理论基础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初步掌握“四结合”教改的研究方法、步骤,理解语文“四结合”所着重探讨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并把它们运用到本学科的教学改革中去;

探讨扩展后的“四结合”所要构建的新型教学结构及各学科的具体教学模式。

学科“四结合”项目概述

一、学科“四结合”项目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十一世纪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和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都意识到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制订了专门的教育技术行动计划,把教育技术看作是促进基础教育领域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如美国的“2061”计划是要大力提升全体美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按照该报告所给出的定义,“科学文化素质”特别强调应具有善于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与能力。加拿大也于1998年2月在温哥华学区的“信息技术报告”指出:“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行了有效地尝试。对于我国来说,如何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领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索新的较理想的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努力优化教学过程。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对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应当从这里寻找突破口。1994年初,《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被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列为重点攻关项目,其目的是以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教改的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改造传统教学模式,设计新型的教学模式以优化教学过程。把小学语文的识字、阅读、作文教学与计算机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做到“识字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应用”四结合。通过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试验,希望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较大幅度地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七年来,在总课题组的主持下(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任总课题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王本中主任任总课题组副组长),参与语文“四结合”的试验学校由第一批的7个城市13所学校,发展到目前覆盖全国22个省市的600多所试验学校,包括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和中师的语文基础教育的各个领域。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不仅在国内形成了一定规模,而且其影响已扩展至海外;我国电化教育的老专家更是把小学语文“四结合”项目评为近年来我国教育技术领域最有影响的两个教改项目之一,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000年8月,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向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课题组发函,同意将《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扩展到中小学其它学科,进行关于“学科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训练、信息技术运用” 四结合的试验探索,项目名称相应改为《中小学各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同时希望全国“四结合”试验校的校长和老 师们努力把语文“四结合”的教改思想和经验运用到其它学科中去,以扩大此项教改的成果,促进各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的深人开展,继续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二、学科“四结合”项目的研究特点

1、“四结合”试验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四结合”试验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四结合”试验研究要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方法是难以适应的。因此为了能够把这项教学改革长期稳步地开展下来,一定要有先进的恰当的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如认知心理学,以建构主义为主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主导一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方法等。2000年5月由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提出的“创造性思维论”更为本试验的开展搭建了紧扣时代特征的又有深刻指导意义的理论基础,为本试验的顺利实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3、“四结合”试验研究要有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met)等。而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因此与此对应学科“四结合”的技术支持也表现在以下方面,如以“认知码”为代表的汉字编码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有了这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 “四结合”试验才会在这个信息时代里有开展的必要,发展的空间和可预见的成功未来。

4、“四结合”试验的组织管理

纵观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任何教改试验要想取得成功,正确的指导思想(试验的理论基础),明确的教改目标,有效的组织管理(包括教师的积极参与)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四结合”试验也是这样。为了充分地发挥各级教育管理和研究部门的作用,有效地完成试验研究任务,“四结合”项目的试验研究工作实施了全国总课题组、省(市)课题指导组和试验学校子课题组三级管理体制。

全国总课题组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成立,负责对全国“四结合”项目试验研究工作进行总体规划、试验设计、人员培训、教学资源支持、检查指导、组织交流和效果评估。国家教育部和其他部门作为支持部门,要起到政策支持,经费支持,舆论支持,表彰奖励的作用。

省(市)课题指导组由各省市的教育业务部门(教研室、电教馆、教科所)联合当地的学科教学专家、教学研究人员组成。要起到承上启下、组织实施的作用,为子课题组提供培训支持,研究引导,教学资源支持,检查评估等服务,协助总课题组指导当地试验学校开展试验研究工作。各地方教委及相关部门作为他们的对应支持部门不仅给予重视,还要提供经费支持,表彰奖励等。

学校课题组由各学校主管本课题研究的校长、试验班的任课教师、富有经验的任科老师及计算机教师等不同类型人员组成,要完成试验课研究、试验课教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搜集经验总结、反馈信息的任务。这当然也离不开学校给予的经费支持,设备建设,组织实施,表彰奖励。

学科“四结合”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应用

不论是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的情况看,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都是在于:能否打破长期以来统治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成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如上所述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迅速走出理论家的象牙之塔,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批判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锐利武器。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又应是怎样的呢?如上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在上述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lnstruction):抛锚式教学(Anchoredlnstruction)~随机进入教学(RandomAccesslnstruction)

二、教学设计理论及其应用

教育技术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设计原理”,它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用来实际指导教学过程、为“如何教”及“如何学”提供具体处方的规定性理论。这门学科自60年代末开始诞生以来,经过近30年的研究,目前已发展出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学设计理论:一种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另一种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完全围绕如何帮助老师的“教”而展开。它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教学目标分析(通过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即知识点,以及知识点的教学顺序),学习者特征分析(据此确定对当前教学对象的教学起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进行形成性评价,并依据形成性评价所得到的反馈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经过教育技术专家多年的努力,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已形成一套相当系统、完整且有很强可操作性的理论与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程的组织、管理与控制,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缺点是,这种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置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显然这种教学设计理论是直接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服务的。

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应用的迅速普及,一种新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正在国外兴起并快速发展。这种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完全不同:它的全部理论、方法都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的“学”即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而展开。这种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处于中心的位置,教师应围着学生转(而不是相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关于学习环境的设计另一部分是关于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学习环境设计是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来帮助和促进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是学习的外因: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励认知主体即学习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它创造性,这是学习的内因。这两部分设计的内容虽有所不同,但其目标则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使学习者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从而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所不同的是前者从外因考虑,后者则从内因考虑。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是,容易忽视教师的作用,而缺少教师的指导又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探索,则容易偏离甚至完全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便于教师组织、管理和控制课堂教学活动的进程,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其不足之处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难以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则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其不足之处则是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或指导)作用。两种教学设计各有所长和所短,而它们的优势则刚好互补,因此,若将这两种教学设计理论恰当地结合起来,就可以为我们将要建构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如前所述,对于高等院校最好将主导作用改为指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可简称之为“双主模式”),提供比较全面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双主模式介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之间,它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是发挥“主宰”作用自始至终主宰课堂,完全由教师唱主角)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即要把“教师为中心”和“学生为中心”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而把两者的消极因素加以避免。这就要求在基本保留“传递——接受”式教学活动进程的条件下(在大班授课情况下,这种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组织和主导作用的发挥),要对这种“进程”加以认真的改造,即要在此进程中积极利用计算机为基础的教育技术,并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人机交互让学生更多地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整个进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以便起主导作用),但并非自始至终如此:学生有时处于传递一接受学习状态(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以便使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教学媒体有时作为辅助教学的教具,有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教材既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的内容,也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对象。可见,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个要素也各自有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也有确定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与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理论的结合新的教学模式即“双主模式”。

三、创造性思维理论

“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创新过程就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没有创造就谈不到创新。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因为创造了生产工具才使人类脱离动物界:因为创造了语言文字才使人类脱离原始人的蒙昧状态逐渐发展成为有高度智慧的现代人;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创新。在1991年10月召开的国际创造学大会上各国代表取得一致的共识就是:“创造力开发是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江泽民主席在1998年2月的一次讲话中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999年6月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并强调“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所以如何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材是我们教育战线面临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所谓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材是指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材,而其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通常也简称之为“创造思维”)。这是因为“创造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的崇高理想,有为创造发明而献身的远大抱负,和在本职岗位上为社会创造出有价值的全新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强烈愿望;“创造能力”则是指具有把上述思想、愿望变成可操作的步骤并使之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产品的能力。显然,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都必须要有很强的创造性思维作基础,离开创造性思维,创造意识将成为不切实际的空谈:离开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将成为徒劳而无功的蛮干。创新意识主要解决“为什么要创新”即创新的动力问题;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则解决“如何创新”的问题。前者(创造性思维)解决如何形成创新的思想、理论及设计,后者则解决如何把创新的思想、理论及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即写成文学作品、谱成乐曲、形成绘画或是制造出各种发明专利产品)。可见,,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与核心。所以,为了能真正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材,必须深入地研究创造性思维(或曰创造思维),深入分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特征,创造性思维产生的神经生理机制,从中找出影响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运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只能是一叶障目,把个别现象误认为普遍规律,或是以偏概全,把缺乏科学根据的推测当作绝对真理,其结果自然难以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材。

那么应当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出大批(而非个别)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材呢?显然,要先转变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才有可能,而思想、观念和模式的改变必须要有正确理论为指导。对于创新人材的培养来说,就必须要有创新人材培养理论为指导。如上所述,所谓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材是指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材,而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即创造思维)。所以,创新人材培养理论的核心就是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这种理论的建构过程,是根据对创造性思维过程、特征的认识,从中找出影响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有利于创新人材大批成长的全新教育思想和全新教学模式的过程。而要深入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特征,要深刻认识影响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就要全面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内在规律,为此必须建构科学的创造性思维理论模型。

何克抗教授把握创造性思维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人类思维具有的时间和空间两种形式、意识和无意识这两种状态、左脑和右脑的两种机能、艺术和科学这两种创造性活动、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这两种机制为基础,建构了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模型,即非随意创造性思维心理模型一“内外双循环模型”或简称为“DC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发散思维是解决思维方向性的指针,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与时间逻辑思维是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主体,辩证思维与横纵思维是解决高难度复杂问题的指导思想与策略。

“四结合”教改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四结合”教改的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方法

(1)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实验方法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实现教育理论的科学化,必须积极开展各种教育实验。通过实验研究,探索教育规律,验证和检验基本原理和研究假设。因此,作为一个教育科学工作者,学科“四结合”教改项目的参与者,应该学习和掌握实验研究这一基本的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或许是变化某个条件而使其余条件保持恒定,或许是让多个条件同时变化,分析这些条件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无论是哪一种教育实验,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共同的。

首先,教育实验必须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在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并以此来设计教育实验,规范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解释。比如,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系统讲授加点评等不同方法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有什么关系:理化生学科,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验证性实验、学生获得性实验,每种方式的特点、适用的范围条件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间有什么关系等等。

第二,要主动变革研究对象,即要使研究对象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这就是对自变量的操作。或改革教材,或改革教学方法,或改善环境条件,而这一切又主要是在教育教学现场中进行。

第三,实验研究必须控制条件。通过采用某些实验操作手段和多种方法,人为地控制或创设某些条件以证明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比如,目的是比较两种教学方法优劣,那么就要设立对照班(组),使两个组其它条件尽可能保持均衡。包括教材内容,教师的知识能力、教学经验及其对实验的态度,上课的时间,课外作业的辅导、分量及指导作业的方法,学生的智力水平,参与的课外活动,家庭生活、家庭环境及家长指导等方面。在教育实验中,在设立对照组有困难时,也可以采用整体参照的方法进行分析。

(2)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基本类型

目前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关于教育实验的分类标准,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按实验假设命题“若A则B”的构成,分为:

因素型实验:实验目的是探索性的,追求规定反应(或行为)的条件是什么的实验。

主要关心的是通过实验来观察要达到的一定的实验效果的条件是什么,形成这些效果 的因素是什么,其结论是怎样的,也就是假设命题中条件A是由怎样的因素构成的实验。

反应型实验:追求的目的主要是探索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被试对一定的教育课题的反应,并考察这些反应是否是本质的,是否合乎实验目标具有教育价值。这是关注假设命题中反应B的实际构成的实验。

函数型实验。这是寻求各种条件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函数关系的实验。追求的目的是:当多种实验条件(自变量)起变化时,观察相应的反应(因变量)的变化,’以便 从中把握这种相关联的变化间的规律性,或函数关系。这是对假设命题中B与A中间是否具有某种函数关系进行探讨的实验。当然,只有在因素型实验基础上才能进行函数型实验。

第二,按实验研究对象的质或量,分为:

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定性实验是判定研究对象具有哪些性质,或者鉴别某种因素是否存在以及某些因素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实验。定量实验则是用来测量某个研究素是否存在以及某些因素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实验。定量实验则是用来测量某个研究对象的性质、组成、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实验。定量实验是以定性实验为基础的,只有确定了某些因素的性质以及各个因素是否具有相互联系的特点,才能进一步安排定量实验。

对照实验。是通过对比、对照比较来揭示研究对象的基本特性或某种原因的实验。

模拟实验。是根据研究对象(原型)的本质特征,创造条件以模拟现实条件下某教育现象发展演变过程。教育研究面对的是综合、复杂、充满了价值取向的教育活动,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对人头脑信息加工过程、思维过程进行直接的观察实验,所以要采用模拟法以及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研究。类比推理及相似理论则是模拟实验的逻辑基础。

第三,其他分类方法

按实验研究的目的,分为:试探性(或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按实验研究范围,分为:单科单项教改试验、多科性教材或教法改革实验、综合实验、整体改革实验、常态与超常实验。

按自变量因素的多少,分为单因素实验(也称单一变量实验)和多因素实验(也称组合变量实验,同时操作自变量中的几个因素):按实验的组织形式,分为单组、等组和轮组实验)

(3)教育实验研究法的一般程序

总的分析,教育实验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这是一个相对稳定、有序的结构序列。

第一,实验的准备阶段

教育实验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在概述假设的陈述句中,要清楚地表明白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一般来说,一个实验至少被一种假设指导,陈述两列变量间的所期望的因果关系。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这种指导性理论,启发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对实验研究的方向、范围以及如何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资料作出明确的具体规定。

如果实验目的是发展少年儿童主体性,那么,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和教学认识论基本原理、主体性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途径以及如何发展少年儿童主 体性等问题做出明确具体的分析,尽管这种分析是粗浅的、极不完善的。为了使这一理论系统分析更切近客观实际,需要做先期的调查研究,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以及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充分的讨论。没有这一步骤,就不能从实验目的和研究假设过渡到具体的实验设计上去。

确定实验的自变量。选择被试和形成被试组,决定每组进行什么样的实验处理,并确定操作定义。

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

选择实验设计类型,确定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第二,实验的实施阶段

照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观测由此而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

第三,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阶段

要对实验中取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误差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实验中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是认识的相对性的具体表现。分析实验结果时要区分什么是实验应该消除的误差,什么是实验应有的结果。只有同时给出实验误差范围的估计,才能获得具有科学价值的结果。在实验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写出实验报告。

以上整个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2、评价研究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育评价就其目的的不同,通常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种类型。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一般地说,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优良程度为目的,不重视对被评对象进行分等鉴定。总结性评价(SummativeEvaluation)与此不同,它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一般地,它与分等鉴定、做出关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体的决策、做出教育资源分配的决策相联系。学生的毕业考试、教师的考核、学校的鉴定都是总结性评价的例子。由此可见,这两类评价活动是有区别的,在这里,我们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而少做总结性评价,因为对于学科“四结合”教改试验来说,最终要以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为目的,评价教师的教育计划,教学结构的设计,更好地实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第一,形成性评价的目的、职能。布卢姆(BLoom,B.S.)曾经明确指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决定给定的学习任务被掌握的程度、未掌握的部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习者分等或鉴定,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的学习上。”布卢姆的这段话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评价而言.,但其基本精神同样也适用于教育评价的其他方面。在教育方案的评价中,形成性评价通过社会需要、教育活动参与者的需要的评定、可行性研究;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调查,将其目的指向改进教育活动的质量。

第二,形成性评价报告听取人的范围界定。形成性评价是内部导向的,评价的结果主要那些进行教育活动的教育工作者参考。这决定了这类评价活动的外部特征:形成性评价者与教育活动的实施者相互依赖。教育活动的实际参与者与实施者需要形成性评价者提供各种帮助,这两类人员关系密切。

第三,形成性评价覆盖教育过程的时间。如前所述,形成性评价直接指向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以改进这一活动为目的,因此,它只能是在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一般它并不涉及教育活动全部过程。

第四,形成性评价对评价结果概括化程度的要求。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因而,它不断地评价资料作较高程度的概括。

重视教育评价的形成性功能是教育评价历史发展中的一大进步,也是现代教育评价区别于早期测量运动的一大特点。这是因为:

形成性评价直接指向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与实施活动紧密结合,因而,开展形成性评价有助于直接地、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形成性评价者与教育活动的实施者紧密配合,并服务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因而有利于在教育工作者中确立对评价的肯定态度,有利于调动实际工作者开展教育评价活动、进行教育改革的积极性:

它以反馈信息服务于决策活动,因而,有助于大大地提高教育决策的水平。

当然,总结性评价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它在试验过程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否定的。

第一,事实上迄今为止,在教育范围内进行的评价,最大量的还是总结性评价。在世界各地、每学年、每学期都有数以亿计的学生参加各种考试,如毕业考试、入学考试等。为了管理上的需要,每年也有数以万计的人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等各种类型的评价活动。这些评价都是总结性评价的一个部分。这种大量存在的总结性评价活动是它存在合理性与重要性的证明。

第二,开展总结性评价是对试验负责的表现。让一个不合格的试验师资或学校长期存在于课题组中,无疑是总课题组不容推卸的失误和不可挽回的错误。斯克里文曾强调:“进行总结性评价,是方案指导者不可推托的责任,是赞助机构的明确的要求,也是学校本身所需考虑的事情”

三,进行总结性评价是社会和行政管理机构对学校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教育投资效益与效能的重要途径。

第四,从总体上说,进行总结性评价也是整个试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重要措施。

此外,总结性评价是外部导向的。因而,它具有一定的“威胁性”,可能引起被评人员的焦虑。但是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可以起到提高工作质量的动机作用。 ·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学科“四结合”试验中要加大教育评价的力度,积极地研究与开展形成性评价,但是师资培训、各子课题结项等的评价还以总结性评价为主。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评价。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学科“四结合”试验评价是对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进行价值判定,它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分析,而且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谓定性分析,就是对试验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于事物的质的方面。比如,评价一个试验师资的工作,如果从质的方面看就要看他讲课的科学性和思维性,学生消化理解的情况如何。但是,评价工作如果单从质的方面去考察是不全面的。因为事物的质只反映了事物的一个侧面。例如,某个教师教学确实很突出,他的讲课水平是师生所公认的。但是他一年只讲30节课,如果根据他讲课的水平高就给予很高的评价,就会有失公允,因为在中小学里,一个教师一年若只上30几节课,再优秀也不能够予以鼓励。

定性分析作为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手段,是最基础的分析方法之一。教育研究中的定性分析,具有注重整体的发展的分析、分析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分析的研究程序具有一定弹性、分析的方法是对搜集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等主要特点。

所谓定量分析,就是对于试验过程和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于事物的量的方面。单纯从量的方面对试验进行评价也不可行。比如,还是评价一个试验师资的教学工作,如果只要他讲课的节数多,就予以鼓励,那么就会有这样一种教师,他们拚命地去讲课,但很不注意每一节课的深度和广度。

当然在试验评价工作中只看数量不成,只看质量也不行,必须把数量与质量统一起来进行分析。数量和质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既没有离开数量的质量也没有离开质量的数量,所以在试验评价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必须结合起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相辅相承、互相补充。在评价中定性既是定量分析的前提又是其归宿。例如评价试验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首先需要分析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内涵,根据教师工作的内涵,才能确定出试验教师工作的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有了数量标准与质量标准才可以用以衡量该校教师试验教学工作的优劣。这个优劣,仍是性质问题。所以定量分析尽管十分主要,但是不脱离了定性分析去搞定量分析。因此我们在开展试验时,应该更多地体现定性分析,同时与定量分析做到二者结合,共同评价。

二、学科“四结合”项目的教改步骤

1、确定试验学校

对于要参与学科“四结合”教改试验项目研究的学校,一定要理解学科“四结合”的内涵:学科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训练,信息技术运用;明确学科“四结合”的目标: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解学科“四结合”试验的途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革学科教学模式。在这个前提下,总课题组先在部分省市,选择少量语文“四结合”试验基础较好的学校(包括小学和中学),做一年左右其它学科“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的试点,在认真总结这些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铺开。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原来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非小语“四结合”的学校愿意参加到这个试验中来,由总课题组派人对该校进行多方面的考查与评估后认定其具备试验基础后,予以承认。

2、确定各级课题

学科“四结合”总的研究课题目标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围绕这个总课题,会开展多个子课题的研究,包括根据总课题组提出的总研究目标,各科教学中具体的教学模式的确定: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适合信息社会人才培养的成功的教学模式的探索等等。核心课题可以由总课题组下发任务,各试验学校经过类似“投标”的学术竞争后予以认领,也可由各级试验学校自己申报,总课题组研究同意后予以确认。一旦承担了确定为核心课题的试验学校,会得到总课题组多种形式的核心课题支持,包括使之成为学科“四结合”重点试验学校,协助核心课题的规划、实施,该校师资有免费培训的名额和获得重点指导的机会,总课题组还会定期派人深入学校教改第一线,进行理论、技术现场指导,协助试验校以多种形式总结经验,创造成绩。

3、搜集开发资源

随着因特网在学习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校园网的规模扩大,宽带的逐渐拓展,教师和学生对网络的了解、运用的增加,多种教学资源的恰当呈现已经成为教学实施过程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利用互联网(海量的信息来源,迅速的信息更新)或教学资源库等其他信息源进行教学资源搜集的基础上,适当开发适合自身教学特色,符合本校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资源,这样既能节省宝贵的时间,省去不必要的人力财力精力的浪费,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制作出符合自身教学风格,学生学习风格的辅助教学的精品软件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4、进行师资培训

在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各试验学校要求提高试验师资的理论、实践水平的愿望就非常强烈,而且在试验中也已反映出,师资水平的高低的确是这个学校进一步开展试验的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中师资的培训一定要长期化,制度化,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师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完善更要走在前面。培训的对象为参与试验的教师、主要行政领导、核心技术人员:形式上多为总课题组的短训班,以传递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为主,以提高试验校师资的现代教、学思想、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等理论水平为培养目标,要求他们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手段,依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在学科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训之后,辅之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考核,并要求所有试验学校的教师都要参与,至少两年轮训一次。

5、实施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作用的日益突出,各基础学科的教学目标在新时代下已发生了调整性的变化,如何在新环境下更好地开展、实施课堂教学是各级课题组都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而且不仅要能很好地实施课堂教学,而且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索模式,构建结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益的,创新的,符合学科“四结合”改革目标的。

6、提供信息平台

在学科“四结合”整个试验过程中,总课题组作为组织者与管理者,要给所有试验学校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具体的呈现方式为《四结合通讯》双月刊与《四结合网站》。内容有四结合最新动态信息、理论讲解、名校名师、优秀课堂设计案例、技术园地、专家访谈、教学论坛、创造性思维专题。网站上还设有其他交流工具,如学术讨论区,技术交流区,四结合总课题组信箱等同异步交流方式,加强总课题组与各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各校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7、阶段检查指导

对于所有学科“四结合”的试验学校,总课题组定期派人进行中期阶段检查,这个检查可以由总课题组亲自来进行,也可委托各省市课题组检查,再向总课题组汇报。目的有三,一是及时把握课题发展方向,监督促进各试验校的子课题实施:二是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偏,减少不必要的时间、精力的浪费,以使试验高效地良性地发展下去;三是及时帮助各校总结成绩,使成功的经验、成果、模式能尽快在各试验校之间进行推广交流。

8、鉴定验收结项

对于试验开展三年以上,取得一定成果的试验学校,向总课题组递交“结项申请表”后,由总课题组统一组织进行总结、鉴定、评估。结项方法一般以成果报告会的形式进行,即试验校写出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后:展示本校在试验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包括课例,教学软件,其他成果等:历年来参加课题研究发表的论文编印成册;展示学生作品或成绩:组织专家组评议,听取专家组意见。最后由总课题组对该校成果进行鉴定后,颁发学科“四结合”结项证书。

造价师工作经验总结第3篇

【关键词】造价工程师工程总承包EPC模式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业主委托承包商,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承包商则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承包商可自己决定将工程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这种俗称“交钥匙工程”,是近年来建设部大力培育和推广的工程项目建设模式---工程总承包(EPC)模式。

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类型和业主要求,工程总承包可采用设计-施工-采购总承包(EPC)、设计-采购总承包(EP)、采购-施工总承包(PC)等方式。为表述方便,本文以下均以EPC代表,它们之间的区别如图1所示

本文作者认为在EPC项目中如何更为有效地控制投资,降低成本,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

1.2研究的内容

本文根据项目管理的原理论述了造价工程师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一些造价工程师如何发挥作用的工作要点。

1.3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告诉造价工程师如何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可以引起企业对造价工程师的重视,也起到了从深层次阐释EPC优越性的作用,将吸引更多的业主正确认识EPC,选择EPC。

2.EPC项目中,为什么造价工程师凸显重要性

优化设计、限额设计需要有造价工程师;更为有效的招投标需要有造价工程师;全项目成本目标的制定,也就是整体成本规划更需要有造价工程师。可以说,工程总承包能为业主省钱,让业主实现“2>1+1”是吸引业主采用这种模式的最主要原因,而造价工程师在其中将凸显其重要性,发挥其重要作用。

3.EPC项目中,造价工程师如何发挥重要作用

3.1 EPC项目中,造价工程师身份的双重性和作用的统一性

由于工程总承包商在一个项目中的身份是双重的:对上作为乙方要面对业主,对下作为甲方要面对分包商。因此造价工程师的身份也是双重的,但是我认为造价工程师作用却未必是双重的,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有些人不理解这样的观点。

一般认为,造价工程师在对上的时候要挖空心思提高造价,对下要尽量降低成本,以获得利润最大化。其实不然,这又要从业主为什么选择你做工程总承包的源头说起。我们前面说过,业主是在“2>1+1”的情况下才选择了工程总承包,如果是和他自己逐个分包、管理的方式相比,不降低投资,那么一般的业主都会选择自己去做。所以说,真正意义上的EPC是拒绝造价工程师去抬高造价的,至少可以由造价工程去“发挥”的空间很有限。实践中,由于EPC项目在签约的时候往往还没有到施工图的深度,因此大多采用总价合同的方式。这也说明业主担忧的也正是在于此。

这样,造价工程师在EPC项目中的双重身份的作用就变成统一的了:目标都是一个,尽量科学合理地降低成本。

3.2 EPC项目中,造价工程师如何发挥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重点讨论造价工程师在对下面工作中,尤其是在招投标阶段、合同谈判阶段、施工阶段如何发挥重要作用。

3.2.1 招投标阶段,造价工程师要做好“标前功课”

与以往担任设计或者施工单项承包商的角色不同,成为工程总承包商以后,对业主是承包人,对分承包商,则是发包人。原来业主所要承担的责任通过总承包合同转移过来。一旦总承包合同成立以后,造价工程师就要调换角色,成为发包人,二者的工作目标和方法是不一样的。我认为,造价工程师要想做好招投标工作,关键要做好“标前功课”。

对于设计分包,造价工程师必须尽可能全面地起草技术规范和工程要求,认真编制《设计要求》。因为待设计合同签订以后,对设计的控制力度减弱,对《设计要求》做的任何变更都会引起设计承包商增加总价或延长工期的索赔,有的变更甚至不可能实现,这与计量支付的单价合同是不同的,要实现优化设计的目标就可能变得很困难。

对于施工、采购分包,造价工程师必须认真编制《招标文件》。因为施工分包阶段往往已经有详细的施工图纸,再用总价合同包死的方式,难免有以包代管之嫌,因此这时往往采用单价合同方式,这也符合总承包商的利润最大化目标。

3.2.2 合同阶段,造价工程师要运用“合同会诊”的方法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履行合同的过程。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成为与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并列的一大管理职能。

现在许多企业都设立了合同处、法律顾问,由专业人员负责起草和签订合同,他们往往是学法律的。事实上,由于工程的专业性,他们不是最适合这项工作的。

3.2.3 施工阶段,造价工程师要坚持“双签证”的制度

不管怎么说,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来说,施工阶段毕竟是历时最长、事情最多、头绪最烦的,也是控制工程成本目标的关键阶段。在签证单面前,这些项目管理人员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许多人员比较熟悉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工程质量验收规范,适合管理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对工程造价的管理知之甚少,对国家有关造价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多,施工现场的造价监控,难以胜任。因此我们认为,在施工阶段,造价工程师一定要参与其中,参与每一项签证,控制每一份签证中的造价因素,这是控制成本的基本环节。鉴于此,我们提出“双签证”办法,即每一份签证都要由相关专业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共同签署,分别控制其中的不同因素。

造价工程师要严格把好签证关,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了解与业主签订的工程总承包合同的内容;熟悉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精通施工合同条款。掌握材料、设备、人工、施工机械市场价格的动态信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价工程师参与“双签证”,有利于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便于工程竣工结算的顺利进行,减少或避免了造价纠纷。体现了工程总承包商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也给造价工程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

造价师工作经验总结第4篇

承包方: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 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

2、工程地点________________;

3、工程计划批准单位及文号______________;

4、工程范围和内容:全部工程建筑面积______平方米。(各单项工程详见工程项目一览表)

第二条 工程期限

1、本工程合同总工期为___天(日历天从开工之日算起)。

2、本工程开工日期___年__月__日,竣工日期___年__月__日。

3、如遇下列情况,经发包方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工程师代表签证后,工期作相应顺延,并用书面形式确定顺延期限。

(1)发包方在合同规定开工日期前__天,不能交承包方施工场地、进场道路、施工用水,或电源未按规定接通,影响承包方进场施工者。

(2)明确由发包方负责供应的材料、设备、成品或半成品等未能按双方认定的时间进场,或进场的材料、设备、成品或半成品等向承包方交验时发现有缺陷,需要修配、改、代、换而耽误施工进度者。

(3)不属包干系数范围内的重大设计变更;提供的工程地质资料不准,使基础超深;施工方法与设计规定不符而增加工程量影响进度者。

(4)在施工中因停水、停电连续影响8小时以上者。

(5)发包方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工程师代表无故拖延办理签证手续而影响下一工序施工者。

(6)未按合同规定拨付预付款、工程进度款、代购材料价差款而影响施工进度者。

(7)因遇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如台风、水灾、自然原因发生的火灾、地震等)而影响工程进度者。

第三条 工程合同总价

1、本工程合同总价为人民币______元。

2、如遇下列情况,合同总价作相应调整:

(1)合同总价内经双方确认的暂估价变化;

(2)在合同工期内政策性调整所发生的材料差价、工资、费率及其它费用的变化;

(3)重大设计发生变更;

(4)基础超过设计深度;

(5)在施工中新增加了工程项目;

(6)其它。

第四条 材料、设备供应

1、本工程所需的全部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等物资的供应方法,经双方协商按附件第__办理。

2、材料、设备供应范围的划分和检验:

(1)进口特殊材料、有色金属统配、部管物资和二、三类电机产品,由发包方组织供应到现场或指定地点。如在规定交货地点之外交货,其发生的超运距运费和其他费用由发包方负责。

(2)成套设备和专用设备,由发包方负责招标、定货、供应和商品检验后交付承包方。对提前到货的设备应由发包方设库保存,安装时交付承包方妥善保管,不得挪用,丢失或损坏。

(3)本工程所需材料、设备除在“发包方供应的材料、设备明细表”明确由发包方供应外,其余材料均由承包方组织供应。

(4)所有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均应附有合格证,都要检查验收,签交物资验收合格单方可进场,已进场的物资未经发包方许可签署出场证书,不得运出场外。

(5)已进场的物资,若发现有不合格者,供料一方必须迅速将其运出场外。

(6)具有合格证书的建筑材料、设备,任何一方如有异议要求检验时,可以重新检验,检验后如属合格产品,其检验费用由要求检验的一方承担;如属不合格产品,检验费用由供料一方负担。

(7)没有合格证书,且未经试验鉴定或经过试验鉴定为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等,双方均不得用于本工程。若属材料人员失职或其它原因造成不良后果,由责任一方负责。

(8)任何一方强迫对方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设备和构配件于本工程的,都要签证记录在案,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强迫一方负责。

3、材料价差及实物价格的结算。

(1)发包方提交的主要材料指标,由承包方采购供货的,应根据指标的性质、发生的政策性调价等,以建筑安装材料预算价格为依据,逐项计算出原价价差或预算价差,均由发包方负责补差。此价差未包括在本合同承包造价之内的,不得列入工程直接费。

(2)发包方提供的主要材料实物,按发包方提供实物时建筑安装材料价格结算价款。

(3)除发包方供应的材料、设备外,发包方指定厂家、品种让承包方购买和供应其所指定的材料、设备的,其价款按实结算。

(4)发包方委托承包方代购的材料、设备,按双方商定的价格,由承包方收取代购款包干使用,发包方应于本合同签订后一天内一次付清。

(5)发包方提供的材料、设备的指标或实物,必须是本合同工程用的材料和设备,规格品种与实际需要不相符时,由承包方协助进行调剂串换使用,由发包方给付承包方劳务费___元(或承包方不收取劳务费)。

(6)发包方供应的木材、成材指标或实物、硬杂木均按有关规定办理,其量差、价差由发包方承担。

第五条 工程质量和检查验收

1、承包方必须严格按施工图纸、说明文件和国家颁发的有关规范、规程进行施工,并接受发包方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工程师代表的监督检查。

2、发包方聘用的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工程师代表,必须以书面通知承包方其姓名、身份、所承担的任务。

3、承包方确定的施工现场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专门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以书面形式将其姓名、身份、所分担的工作通知监理工程师或工程师代表。

4、承包方应按工程进度,及时提供关于工程质量的技术资料,如材料、设备合格证、试验、试压、测试、报告等的影印件。材料代用必须经过设计单位和发包方同意并签证后,方可使用。

5、隐蔽工程由承包方自检后,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通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工程师代表检查验收,监理工程师接到通知后__小时内应到现场检验,认可签证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监理工程师未接的检查验收,承包方经质量检查部门检验确认合格后,即可隐蔽继续施工,发包方应予承认并办理检验合格手续。如提出异议,经复查合格者,其费用由发包方负责;不合格者,由承包方负责,因此而造成工期损失由责任方负责。

6、电气照明、通风、水暖、卫生工程和机电安装工程竣工后,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技术检验。属于单体试车,由承包方负责进行。无论由谁负责试车,双方均应相互配合,共同进行。试车中需要的动力、燃料、油料、材料、仪器、专用工具、技术劳务费用等,由发包方提供。其费用包括在定额内的,由承包方负担;定额中未包括的,由发包方负担。

7、设备安装工程,由承包方会同发包方将已完工程(设备基础)向安装单位办理中间交工手续,并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

8、工程竣工验收,应以施工图纸、图说、技术交底纪要、设计更改通知、国家颁发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为依据。

9、工程竣工后,承包方按规定整理提供完整的技术档案资料,并发出竣工通知书,经双方协商确定验收时间,由发包方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双方签署交工验收证书,并将工程移交给发包方管理,如发包方拖延接收,其保管费用和造成的损失由发包方承担。

交工验收中如发现有不符质量要求,需要返工的工程,应分清责任。属施工原因造成的,按双方验收时商定的时间,由承包方负责修好再进行检验。竣工日期以最后检验合格的日期为准。

10、已竣工未验收工程,在交工前由承包方负责保管,发包方不得动用,若发包方已经使用,即视同交验。由于承包方原因,应交工验收而不交不验的工程,除按拖延工期条款处理外,并赔偿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11、工程交工验收后,土建工程保修期为1年,采暖工程为一个采暖期,水电保修期为半年。保修证书在交工验收后由承包方填写交给发包方。

由施工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发包方应书面通知承包方并约定时间进行修理。在保修期内承包方拒不修理时,发包方可动用预留保修款请人修理,超支部分应由承包方负担。

第六条 施工设计变更

1、发包方交付的设计图纸、说明和有关技术资料,均为施工的有效依据,发包方、承包方均不得擅自修改。

2、施工图的重大修改变更,必须经原批准、设计单位同意,并于修改前__天办理设计修改议定单。设计修改议定单经发包方签证后,承包方才予实施。议定单和修改图纸发出份数与施工图份数相同,并作为合同的补充文件。

3、当修改图纸属于设计错误、设备变更、建筑面积(容积)增加、结构改变、标准过高、工艺变化、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实际时,其增加的费用(包括返工损失、停工、窝工、人员和机械设备调迁,材料、构配件积压的实际损失)由责任方负责并调整合同造价。

4、承包方在保证工程质量和不降低设计标准的前提下,提出修改设计的合理化建议,经发包方、设计单位或有关技术部门同意后实施,其节约的价值按国家有关规定分配。

5、在工程施工中发生下列各项事实之一时,承包方必须立即以书面通知发包方,要求确认:

(1)设计图纸和说明文件与工程现场状况不一致,如地质、地下水情况等,设计文件所标明的施工条件与实际不符;

(2)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表示不明确或有错误及遗漏,图纸与说明书不符;

(3)设计图纸和说明文件中未标明的施工条件发生了预料不到的特殊困难等。

确认的事实必须在限期内解决。不能如期解决而造成停工的,工期损失由发包方承担。

第七条 双方负责事项

1、发包方

(1)办理土地征用、青苗、树木的赔偿,坟地迁移、房屋拆迁、障碍物的拆除(包括架空及隐蔽的),并提供有关隐蔽、障碍物资料;

(2)在开工前做好建筑红线以外的“三通”和红线以内的场地平整;按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提供在红线图以内距建筑物不大于___米的水、电源联结点,并装好水、电表,以便承包方按表计费;负责红线以外进场道路的维修;

(3)根据施工地区供水、供电、水压、电压情况,采取措施满足施工用水、用电的需要;

(4)按规定提供不少于承包合同建筑面积___%的施工用地,办理红线外的临时用地及临时占用道路、爆破及临时铁道专用线接岔许可证,并承担所发生的费用;

(5)合同签订后__天内(以收签最后一张图纸为准)向承包方提供完整的建筑安装施工技术资料__套;

(6)确定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线路、上下水道的定位标桩、水准点和坐标控制点;

(7)组织承发包双方和设计单位参加的施工图纸交底,并做好三方签署的交底纪要,并在__天内分送有关单位;

(8)审核承包方工程进度月报,及时向承包方支付工程进度款;

(9)按《发包方供应的材料、设备明细表》确定的供应时间及时组织供应,应由发包方提供材料、设备以满足工程进度的需要;

(10)派驻施工现场的监理工程师或工程师代表,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隐蔽工程和合同执行进行监督检查,负责设计图纸问题的处理,设计变更的签证,工程中间验收、工程进度拨款签证和其它必须的签证;

(11)组织对工程的竣工验收,并按合同规定日期配合承包方办好决算工作,及时了结工程财务和工程尾款。

2、承包方

(1)施工场地的平整、施工界区以内的用水、用电、道路和临时设施的施工;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施工总进度计划、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等进场计划,用水、用电计划、开竣工通知书、隐蔽工程验收单等,并及时送发包方及有关单位;

(3)按双方商定的分工范围,做好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供应和管理;

(4)于每月底前__天向发包方报送月度施工计划,属发包方供应的材料、设备供应计划和当月工程进度月报(包括工程量、工作量和形象进度等);

(5)严格按照施工图与说明书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如期完工和交付;

(6)已完工的房屋、构筑物和安装的设备,在交工前应负责保管,并清理好场地;

(7)提供竣工验收技术资料,办理工程竣工结算,参加竣工验收;

(8)在合同规定的保修期内,对属于承包方负责的工作质量问题,负责无偿修理。

第八条 工程价款的支付与结算

1、本合同签订后__日内,发包方支付不少于合同总价的(或当年投资的)__%的预付款,计人民币___万元。

2、发包方收到承包方工程进度月报后,必须在__日内按核实的工程进度支付工程进度款,工程进度款支付达到总合同总价的__%时,逐步按比例开始扣回预付款(或抵作工程进度款)。

3、工程进度款支付达到合同总价款的__%时,不再按进度付款。办完工验收后__天内支付__%的价款,留__%的价款存入建设银行,待保修期满后连本息一次支付给承包方。

4、如发包方拖欠工程进度款或尾款,应按银行有关逾期付款办法或“工程价款结算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5、确因发包方拖欠工程款、代购材料差款而影响工程进度、造成承包方的停、窝工损失的,应由发包方承担。

6、本工程造价结算方式按下列情况办理:

(1)以审查后的施工图预算加变更签证进行结算;

(2)按施工图预算加包干系数确定的包干造价结算,包干范围以内的费用,按__等有关规定结算;

(3)按标准施工图单位造价包干结算,包干范围以外的费用按__等有关规定结算;

(4)包干不包料的工程,按预算定额规定的人工费和机械费及相应的管理费结算;

(5)招标工程按中标价款结算,中标范围以外的工程费用,另按__等有关规定结算。

7、承包方在单项工程竣工验收后__天内,将竣工结算文件送交发包方和经办银行审查,发包方在接到结算文件__天内审查完毕,如到期未提出异议,即由经办银行审定后拨款给承包方。

第九条 违约责任与奖励规定

1、承包方的责任

(1)工程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负责无偿修理或返工。由于修理返工造成逾期交付的,按合同总价的__%偿付逾期违约金。

(2)工程交付时间不符合规定,按合同总价的__%偿付逾期违约金。

2、承包方的责任

(1)未能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履行自己应负的责任,除竣工日期得以顺延外,还应赔偿承包方因此发生的实际损失。

(2)工程中途停建、缓建或由于设计变更以及设计错误造成的停工,应采取措施弥补或减少损失,同时,赔偿承包方由此而造成的停工、窝工、返工、倒运、人员和机械设备调迁、材料和构件积压的实际损失。

(3)工程未经验收,发包方提前使用或擅自动用,由此而发生的质量或其他问题,由发包方承担责任。

(4)超过合同规定日期验收,按合同总价的__%偿付逾期违约金。

3、发包方有提前工期要求的,可以实行提前竣工奖,按照合同工期,每提前一天由发包方按合同总价的__%奖给承包方。

优良工程每平方米奖__元。

第十条 争议的解决方式

合同执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如双方属于同一部门时,由上级主管部门调解;调解不成,或双方不属于同一个部门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工商局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一条 特殊条款

本合同条款如对特殊情况有未尽事宜,双方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有关规定议定特殊条款。

第十二条 附则

造价师工作经验总结第5篇

【关键词】:造价师 项目过程 作用

1、施工图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仅次于产品策划定位,设计文件一旦形成,开发项目的建造标准、布局、功能、结构形式、工艺设备、建筑材料、设计尺寸参数等内容均已基本确定,静态的价值量也基本确定。为使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控制在既定的目标造价之内,应选择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最佳设计方案,而非最佳建筑设计。造价师直接参与施工图设计全过程,随时提醒设计人员不能存在“重技术,轻经济”的不正确认识。

2、投标报价阶段

在投标报价阶段利用工程量清单,招标选择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在这一阶段造价师将负责提供准确的工程量清单和切实可行的招标控制价。造价师利用熟练掌握的清单计价规范计算原则和要求,结合施工图纸与了解的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和审核与招标文件保持一致性的工程量清单。在编制、审核招标控制价时,会力求做到与市场实际情况相吻合,坚持按照既要有利于竞争,也要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的原则进行。因此,造价师一方面会利用掌握的定额和费率的套用方法,同时将平时了解到的市场信息,尤其是对主要的材料、部件的价格及综合考虑市场价格再进行计算。

3、开工前对招标文件、施工合同进行研究

开工前造价师对招标文件、施工合同进行详细研究,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投资控制的关键点,并准备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对设计中的合理性、经济性进行确定与控制,对各专业间图纸的矛盾尽早向设计单位提出修改,以免出现返工现象,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4、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审核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审核,对与投标文件不符的部分,特别是增加造价的内容,及时与业主协商、审批研究工程地质报告、考察工程周围的施工环境。能提出相应的优化意见,促使人、财、物、环境等各种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审查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的同时,也会审查它实施的经济性,对工程造价进行预控:―是在选择施工方法和安排施工流程中,考虑其合理、可行的同时,还会考虑经济上是否合算。二是严格控制施工和技术措施费用,在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审减一些非必须或可有可无的施工和技术措施。三是审查施工进度计划时,要求和协助承包商在确保合同工期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以尽量减少抢进度赶工期而增加的各项措施费用。

5、编制总体和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及详细目标成本

能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目标,同时排出进度与资金的相关曲线,根据完成形象进度对既定的投资控制目标进行动态调整。在确定工程造价控制目标之初,造价师将适当考虑不确定的外界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发生时不会措手不及。及时反映不确定因素对造价产生影响的实际情况,在后续过程中通过调整销售价格或采取其他措施,努力使最终造价在确定目标造价之内或实际利润达到预期利润目标。

6、工程施工阶段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造价师会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支付时间、支付范围、支付方法、支付程序进行工程款的支付。并认真核对已完工程进度,控制出现超付工程进度款现象而造成占用甲方资金,降低投资效益,甚至出现坏帐损失;同时也以免因控制工程款支付不足或拖欠,而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影响施工企业的效益。

7、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阶段

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造价师会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对设计或业主提出的每一项工程变更,都进行经济核算,计算出投资额的变化幅度,并向业主提出是否需要变更的参考意见。造价师所做的不仅仅是简单地测算合同调整依据所发生的费用,而是应全面反映调整依据所产生的效果如材料设备的性能价格比值,体现技术与经济的有机统一,能动地影响各项调整依据的具体实施,为决策者提供依据。规范施工签证单的格式和内容要求,不允许签证单上出现的较笼统签的“情况属实”等字样的出现,对于为何变更、谁主张变更、应由谁承担变更费用等重要信息作出分析和说明,以免竣工结算审核时引起纠纷。

8、决算审核阶段

决算审核是项目实施成本控制的最后一关,是事后控制的唯一方法,其审核结果直接反映了建设工程的最终造价,也是检验目标成本是否完成的标准。造价师审核时应着重审查工程决算是否符合工程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的相关条款,报送的资料是否完整、准确、真实,工程量及费用计算是否准确,原图纸中未做项目是否全部扣除,甲供材料的领用数量有无超欠供现象,施工现场发生的各类配合费用有无按规定计算等。

9、项目后评估阶段

项目后评估阶段,后评估是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总结,是对开发各个环节经验教训的整理和回顾,也是检验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是否实现的重要步骤。造价师在这一阶段主要有以下作用:

9.1编制项目最终的投资决算

项目的投资决算直接反映了项目的总成本、单位可售面积成本以及项目总利润,通过与目标成本的对比分析,从而检查成本控制的效果;

9.2结成本控制工作的经验教训

成本控制贯穿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可以不断提高成本控制的水平,指导今后的成本控制工作;

9.3收集整理项目成本控制资料

收集整理项目成本控制的全部信息资料,分析成本组成的各项技术指标,归类分档,建立项目投资控制信息资料库。成本控制离不开各类经验数据和信息资料的支持,有了完善的信息库,在后续项目进行成本控制时才可以做到信手拈来,马到成功。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造价师是整个项目开发团队中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直接执行者。同时也是推行全过程和全员成本控制的监督者,动员并带领所有项目管理者进行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促进工程顺利进行、实现项目预期的利润。造价师在房地产的开发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⑴螅吕振静.造价工程师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J].山东交通科技,2010

造价师工作经验总结第6篇

关键词:造价工程师;项目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投资控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工期和质量;而投资控制的方法是否合理,更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预期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和法律,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就出现了。造价工程师的工作始终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从项目立项到竣工投产,造价工程师负责编制和审核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以及项目的设计、招投标、竣工结算等各阶段的投资控制工作,正是由于造价工程师的介入,才大大避免了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投资估算的“三超”现象。

一、对造价工程师在项目造价管理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在项目投资多元化、提倡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今天,无疑造价工程师的作用和地位日趋重要。在国际上,如英联邦国家的项目业主一般喜欢聘请工料测量师,协助业主进行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工料测量师一般被业主称为“费用经理”。但是,造价工程师在建设项目中到底起到多大作用呢,意大利经济学家PARETO(1848-1923)发现了一种称为PARETO分配定律的曲线。该曲线应用于包含有大量组成部分的活动,该定律认为约20%的组成元件包含了总造价的80%。该定律对工程造价的含义有以下几方面:

(1)当建筑物形状已定及设计过程已完成20%时,80%的建筑物总造价已经确定;

(2)在初步决定已经做出后,造价工程师的作用被限制在剩下的20%的造价中;

(3)按“估价设计造价”思想指导下,造价工程师只能对建筑物总造价的20%发生作用,而建筑师却控制着总造价的80%;

(4)按“相对于造价进行设计”的思想指导下,造价工程师发挥的作用应该会大于20%,但这也是因为业主最先有一个投资限额的条件下,经过可行性研究而起到的作用,通过造价工程师的理论而起的能动作用(如对设计的优化)也不会很大。引入这个定律当然不是否定造价工程师的作用,恰恰相反,明确造价工程师的作用后,使我们更加清楚,造价工程师努力的方向,那就是引导业主尽量采用“相对于造价进行设计”的思想。造价工程师应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尽可能性通过造价工程师的努力不断优化设计、能动地影响设计,为项目的投资控制起到尽可能大的作用。

二、造价工程师的作用

1、可行性研究阶段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合理决策的依据,是避免决策失误,实现项目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造价工程师首先要有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杜绝为了“可批性”报告而人为地压低投资、提高效益的现象;其次要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分析,打破传统观念,不能只做算帐的机器,而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实现投资的效益化。最后,造价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资料收集、整理及经验的积累。对已经完成的工程数据进行详细归类、比较,从中总结出各类经验数据,使投资估算更贴近实际。

2、设计阶段

项目作出决策后,控制投资的关键在于设计阶段。目前各设计院、所实行的限额设计就是控制工程投资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造价工程师将投资限额的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专业,使每个设计人员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设计应该从经济角度出发,要对方案进行设计优选,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对因设计责任所进行的工程变更,导致了超投资限额后果的要给予严厉处罚。在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和审核过程中,造价工程师要严格执行现行的规范、设备主材价格、定额及相应的取费标准,对工程项目作出合理的报价。

3、招投标阶段

招标范围的确定是招标活动中较为复杂的一项工作,造价工程师应当综合考虑招标项目的专业要求;招标项目的管理要求;对工程投资的影响;工程各项工作的衔接等因素。要在招标前期做好招标范围的确定的工作,权衡利弊,科学合理地确定招标范围。招标范围确定后,要进行投标人的确定。确定投标人资格,主要是审查潜在的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是否符合应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具有独立订立合同的权利;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资格和能力,资金、设备和设施状况,管理能力,经验、信誉和相应的从业人员;没有不良记录;最近三年内没有骗取中标和严重违约及重大工程质量问题等。

投资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内容,就是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方式及过程。目前,常用的进度款支付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按照施工进度,依据合同造价的百分比进行支付;二是按当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结算并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支付。造价工程师应根据工程的特性,结合建设单位的管理规程,充分分析以上两种模式的利弊,合理选择支付模式。

4、施工阶段

编制目标责任成本和目标责任预算。工程中标后开工之前,造价工程师应指导项目部确定工程目标责任成本,项目部应根据目标责任成本编制目标责任预算。在中标额的基础上调整预算成本以确定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再根据企业的预算成本编制目标责任预算。根据本工程的合同承诺、工程所处环境、人材机的配备及市场发展趋势分别制定出材料费、机械费、人工费及数量比较大的材料单价控制表,并制定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责任预算。

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的控制。在人工费控制上造价工程师严把实耗工日数不得超过定额工日数,对各工种直接费用进行控制。材料控制上造价工程师应着重把好价格关和数量关,实行材料台账管理。关于施工机械费的控制,施工企业要切实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造价工程师还要按月做好成本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确计算月度工程成本,同时要按照目标责任预算考核要求按分部分项工程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分析,同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纠正偏差,以防止对后续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成本失控。在项目总成本上,造价工程师负责各工种直接费的审核和汇总,项目财务部门可以采取定额包干的形式对各种费用核算,进行控制。

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最低价中标原则使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盈利往往占很少的一部分,很大的一部分往往在费用的索赔、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上面。所以,造价工程师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动态,收集资料,争取更大利益的索赔和签证。造价工程师也要处理好进度与成本关系的分析与控制,如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发生而浪费人工费,应予以制止。另外,经济上也要对成本进行动态管理,严格审核各项费用的支出,最大限度地节约非生产成本开支。

5、工程结算阶段

在工程竣工结算阶段,造价工程师应该认真及时地审核竣工结算。首先要审核竣工结算是否符合合同条款、招投标文件,结算是否按定额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造价主管部门定期的地材调价系数等进行编制。其次要及时掌握施工方法和材料价格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做到不偏不倚,使竣工结算真实反映工程造价。总之,在项目管理工作中,造价工程师应正确使用工程计量审核权、支付工程进度款审核权、工程造价审批权,主动对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设计、发包、施工、结算等每一环节的投资实施有效控制,发挥高智能的服务作用,实现质量、工期、投资的三控目标。要使造价工程师的作用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使其社会地位与效益真正得到提高,作为复合型人才的造价工程师,更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约束,严格履行合同,正确行使合同赋予自己的权利,合理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技能,谨慎、勤勉地为业主提供服务;同时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数据,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功底、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

结束语

作为一名造价工程师,要充分发挥自己造价控制的特殊作用,以达到质量、工期、投资三者的和谐统一、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李胜春.谈谈如何进行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8)

造价师工作经验总结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学困生;成因;策略

在我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基本建设投资业迅速发展,这就要求教育机构培养大量的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人才,以及工程造价管理人才。

一、工程造价专业在我国的发展

工程造价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是年轻的专业。1983年,天津大学首次开设了工程造价管理这门课程,1986年在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的推动下,江西理工大学(原南方冶金学院)在全国率先开设了第一个工程造价管理的本科专业,但是当时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里没有这个专业,因此,后来所设立的工程造价专业主要是专科层次。直到2002年,天津理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天津理工大学)成功地论证了“工程造价”的本科专业,2003年教育部在专业目录外专门列了一个工程造价,并在后面加了一个“W”,意为目录外专业,编号是110105W。

二、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历程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招生始于2007年,专业定位为三年制大专层次。2007年招生2个班,报到学生101名;2008年招生4个班,报到学生203人;2009年招生4个班,报到学生205人;2010年高考学生总量下降,我院工程造价专业招生计划调整为3个班,实际完成招生3个班,学生共计143人;2011年招生3个班,报到学生146人。

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工程造价专业逐步明确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职业能力、典型工作、课程体系等,并组建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购置了广联达造价软件、梦龙项目管理软件等相关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了课程理论和实训教学体系。此外,从2006年至2010年,我院共引进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6名,具有五年以上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专家5名,逐步形成了高质量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三、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总结的几点经验

1 突出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依托陕西及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以西部经济大发展为契机,以加快城乡统筹规划为背景,培养拥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拥有扎实、系统的工程造价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职业技能,并具有职业持续发展能力,能够在工程造价咨询、工程监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等单位从事造价、管理等工作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截止2011年9月,2007、2008级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中有86%的同学从事工程造价相关工作,其中陕北地区、关中地区、内蒙古南部地区企业共计接收我院工程造价毕业生达82%。

在对本专业毕业生工作单位的回访过程中,我们向各用人单位深入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并对我院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意见征求,使得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取得了更为准确的目标定位。

2 以军事训练强健身体,以实地参观激发兴趣

在入学后,要求所有工程造价学生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军事化训练,借助军事化训练和管理的理念,将军队的先进管理理念进行商业化应用,主要培训学员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坚强的毅力、超强的执行力,提升在团队中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力、百折不挠打不烂拖不垮的铁血精神,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在日常学生生活管理中,提倡半军事化管理,不断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和工作作风。

3 课程教学融入职业技能考试,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我国在建设行业中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即进入行业必须要有相应的执业资格,持证上岗。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工程造价专业对岗位工作的要求,总结出学生在上岗前应该通过的职业技能考试,如土建造价员、安装造价员等职业资格考试。并根据中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制定的《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管.理暂行办法》及其由协会负责组织编写的《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考试大纲》,在教学中融入建筑行业造价员资格考试内容,将课程教学同职业技能考试大纲相统一,通过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最终能够顺利通过职业技能考试。从2009年至今的四次土建造价员职业资格考试的情况来看,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通过率均超过90%,创造了陕西省造价员资格考试的最好成绩。

4 实训项目贯穿学习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从入学的认识实习,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模块式实训项目,再到学期末的综合性实训项目,以及最后的顶岗实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训体系。

在实训教学体系中,专业知识实习是实训的第一个步骤,也是整个实训项目开始的引子。在学生入学后,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施工现场参观、造价公司参观和开标现场观摩,引导学生对专业学习形成一个初步简单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模块化的实训中,专业指导教师采用实际的案例,以任务引领的方式使学习小组成员在过程中获得知识,任务的完成不拘泥于标准答案的获得,而是引导学生把工程造价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关施工工艺、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造价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技能。

最后的顶岗实习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最好检验。在顶岗实习环节,教师和学生在形式上分离,但依然存在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且从专业技术的角度上二者还重新建立起新的师徒、同伴关系,学生在一线的工作疑问通过和老师、师傅的沟通和探讨,获得解答,这一解答亦可能成为教师在新一轮的教学工作中的启示。师生的互动,从课堂延伸到工作,这种良性的循环促使教学、实训的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