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建筑商务经理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1-13 14:50:13
建筑商务经理总结

建筑商务经理总结第1篇

Abstract: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jointly issued the Pilot Program of Replacing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The effect of reducing the tax of enterprises by the popularization of Replacing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is obvious. The labor subcontracting is generally existed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eneral tax proje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ffect of Replacing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on labor subcontracting from subcontractor qualification, service management, acceptance and valuation, financial payment and other aspects and proposes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关键词:建筑业;劳务;营改增;影响及应对举措

Key words: construction business;labour service;replace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impact and respons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057-03

0 引言

自“营改增”试点到全面实施至今,按照2016年12月2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召开媒体大会介绍的营改增最新进展情况来看,营改增在2016年前11月整体减税规模已达4699亿元,全年减税将超过5000亿元,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对于国家及企业来讲,营改增的推行不但是财税体制的变革,更是管理机制和模式的改革,从各个行业领域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

“营改增”涵盖交通运输业、邮政、电信、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多个行业,建筑业作为改革实施的行业之一,因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现象,因而,受到新政的影响较大。作为建筑行业总承包企业,不管是专业分包还是劳务分包,均应遵守“综合分包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对于劳务分包商的管理,除了按照供应商管理要求梳理分包商身份并建立合格分包商名录外,还应制定劳务分包资质准入制,优先选择有建筑业相关资质且是一般纳税人的分包商进行合作。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营改增”在给企业带来全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重大挑战。本文仅讨论一般计税项目下,“营改增”对劳务分包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应对举措。

1 “营改增”对劳务分包管理有何影响?

劳务分包是指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将承包工程中的建筑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劳务企业的生产活动。双方通过签订劳务分包协议明确工作内容、责任、义务、验工计价的方式方法、财务支付流程及周期、相关管理制度及其他事宜等约定内容,从而确定双方合作关系。营改增之前,由分包方提供建筑业统一发票或服务业统一发票,或分包方由税务局代开发票均可作为支付凭证。营改增后,针对劳务分包的特点及国家营改增政策,对劳务分包的管理以及税负等都有了新的管理要求,具体影响如下:

①劳务分包结算滞后导致进项税抵扣不及时。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总包方计量滞后、小规模工程周期短、分包方要求一次性验工计价、分包方不熟悉税务办理流程等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分包方无法及时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进项税票无法及时获取并抵扣,增大了当期税负负担。

②分包方资质和能力问题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造成总包方无法抵扣进项税。此类情况在建筑行业内普遍存在,如分包方管理规范,长期与总包方合作且信誉良好,但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若继续合作,该部分税负势必会包含在分包单价中,因无法抵扣而增加施工成本;若不再合作,对企业来说又损失一个良好的合作伙伴。

③其他形式的“劳务分包”,因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总包方不能抵扣进项税。

1)劳务派遣,即建筑总包方企业与普通劳务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由劳务公司派遣人员到建筑企业施工现场提供人工劳务。劳务派遣公司无法开具建筑业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增加总承包企业的增值税税负。

2)零星劳务用工是总承办企业在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外剩余的一些零、杂用工,大多使用地方闲散人工临时组合进行小额分包。这类“游击队伍”未注册公司,无营业执照无企业资质,在营改增前可由税务机关代开发票,营改增后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只能由税务机关代开普通发票,导致总包方不能抵扣进项税。

3)挂靠队伍,即总包方企业将部分建筑劳务作业分包给挂靠于某建筑企业或建筑劳务公司的工程队伍。名义上是某建筑企业或建筑劳务公司在进行施工管理和现场作业,实为不具备企业资质的工程队伍。这种情况,因合同主体、收款方、发票开具主体不一致,造成业务流、资金流、发票流“三流不一致”,o总承包企业带来税务稽查、审计、及其他法律风险。

4)架子队人工工资无法抵扣进项税。架子队是由总包方内部成立的逐级施工管理队伍,一般由总包方总负责、结构分管人、一般管理员、劳务工组成,架子队通常采用工资单形式进行劳务结算,建筑总包方不能取得发票,进而增加企业施工成本。

5)个人承接工程,即由一个工班长带领一支劳务队伍进行劳务作业,工程款由总包方直接支付给个人,或由工班长按照考勤造表当月结算工资,发生的成本直接进入工程直接费,不产生进项税额抵扣。这是一种介于架子队和挂靠公司之间的分包模式,在营改增之后,随着社会进步及企业管理要求,必定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2 针对“营改增”的不利影响,总包方的应对方式

总承包企业应修改公司原来适应营业税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并推行“劳务分包队伍准入制度”,规范劳务分包的合同管理及结算支付管理,从“甄选队伍―合同管理―结算支付”三步骤逐一落实“三流一致”。

2.1 加强劳务分包准入制,与身份合法的劳务分包公司建立长期协作关系。

两个概念:具有建筑资质的劳务分包,是指分包方具有施工总承包资质,或专业承包资质,能够提供税率为11%的建筑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具有建筑劳务资质的劳务分包,是指只能提供建筑劳务的分包方,在营业税下可以提供建筑业或服务业统一发票的分包方,在营改增后可以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分包方。

①明确劳务分包商准入条件,建立“合格劳务分包商名录”,完善劳务分包商管理制度及考评制度,择优录用。按照分包商的资质、规模、经营范围等确定其纳税人身份,根据项目施工生产需要,按照拟分包工程的大小及类型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甄选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优秀劳务分包商,进行施工生产活动。对管理规范,长期与总包方合作且信誉良好,但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分包企业,进行营改增政策及未来税制改革总趋势的教育及培训,鼓励并培育其成为一般纳税人。

②对于挂靠公司,总承包企业应该按照国家税法、财务管理政策、以及营改增相关规定,与被挂靠公司签订劳务分包合同,进行劳务验工计价,挂靠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后总包方支付工程款,从而实现进项税抵扣,规避法律、税务稽查、审计等风险。

③坚决杜绝与个人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杜绝零星用工,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分包队伍与一般纳税人的分包队伍进行不含税分包单价对比,选择综合分包成本最低的劳务分包商。对于零星用工可与具有建筑劳务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签订劳务合同,与其办理劳务结算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2.2 规范合同管理,结合税法、营改增政策等修订劳务分包合同范本,做好合同评审和交底,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条款。

①根据分包商资质、开具税票的能力等综合情况灵活确定分包模式。

对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劳务分包商,在进行合同谈判时,尽量协商采用纯劳务分包模式,由总包方自行采购工程所需的材料、器具,总包方自行租赁设备等,以此增加总包方的进项税抵扣。

对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技术性不强的专业分包商,总包方在合同谈判时应力争控制主要材料,材料费的增值税进项抵扣率为17%,若总包方自行采购,且在合同中约定主材的设计量或消耗比例,对于超过部分予以调拨并给分包商开具超额使用部分的销售发票。

对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且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分包商,总包方无法掌握主要材料的采购权,在此情况下,总包方应权衡材料费抵扣率17%与专业分包抵扣率11%的差额对成本的影响,与专业分包商谈判,争取适当降低分包单价,拓展企业利润空间。

②建筑业实行营改增后,总包方应修改分包合同条款,将分包单价条款修改为含税单价,且列明分包价款和增值税,增加要求分包方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条款,对发票提供时间也应在合同中约定。

③主管合同负责人应认真落实合同交底工作,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充分理解合同条款,特别是物资、设备、劳务、财务等部门需要加强沟通,确保实现“三流一致”。

2.3 规范劳务分包结算及支付流程,严格履行合同,及时办理结算,总包方在取得分包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后方可支付。

①坚决执行“先开票、后付款”。为落实该项原则,确保及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时抵扣进项税,减少资金占用,总包方分管合同的相关负责人,应会同法律部门对分包合同范本进行修订,在合同范本中明确发票类型、税率、发票开具期限等,并在合同谈判中向分包方具体说明,在合同交底环节与相关部门对接。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要求分包方完成劳务结算后在一定时期内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总包方的财务人员取得发票后方可支付工程款。

②规范挂靠方式下建筑业专用发票的取得,做到“三流一致”。总包方与挂靠公司之间的合同、发票、资金关系往往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总包方与被挂靠公司签订劳务分包协议,并取得被挂靠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工程款由总包方支付到实际现场施工工程队的银行账户,导致收款方与合同主体、发票开具主体“三流”不一致;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总包方与分包队伍签订劳务分包协议,并向分包队伍支付工程款,但取得的发票为被挂靠公司向建筑企业开具的,发票开具主体与合同主体、收款方不一致。为确保“三流一致”,总包方应与被挂靠公司签订合同,被挂靠公司开具合法有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办理结算,总包方将工程款支付至被挂靠公司账户,确保“三流一致”,最终实现进项税抵扣。

目前正于营改增全面推广的初级阶段,管理模式和结算、支付思路的改变,让很多中小企业感到“有压力很麻烦”,因此,作为总包方企业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及时普及“营改增”知识,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推行新政非常重要。在“营改增”的道路上,遇见任何困难,都应该抱着坚定的决心和信心,明确项目管理模式,灵活进行劳务分包管理,以适应“营改增”后不断变化的建筑劳务市场,从而真正实现“减负”。

3 结束语

“营改增”是国家改革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政策,对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推动各行业繁荣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深远意义。作为建筑企业,要关注国家相关的政策、法律、税务制度等,加强学习和培训,谨慎改变经营战略,保持企业活力,平稳过渡,从而推动建筑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军著.营改增政策解读与企业实操手册[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06-01.

建筑商务经理总结第2篇

关键词:分包体系问题

随着建筑工业化程度和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基于专业分包系列和劳务分包系列的总分包体系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原有的合同法律制度环境对分包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制约。这是因为,现在许多政策法律的规定尽管适应当时的建筑业发展水平,但是难以满足建筑工业化最新发展的需求,不能适应建筑行业内纷繁复杂的具体情况。、

1.“禁止再分包”的规定与建筑工业化条件下专业进一步细分的要求不一致。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建设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大量的专业型、不同层次的施工队伍,他们从事的工作范围和主营业务逐渐呈现差异化特征,有从事地基基础、钢结构、机电安装、电梯、锅炉、幕墙的生产和安装等专业分包的企业,也有仅仅从事造价预决算中钢筋工程量计算的企业。目前工程项目不允许再分包,只设一级专业分包的体系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种分包市场多元化、体系多样化的现实要求,甚至成为专业分包体系成熟完善的制约因素。

2.“主体结构”定义不明确。

《建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建筑企业自行完成。……”其中,“主体结构”的常规理解在当前建筑结构技术不断增加新的涵义的情况下显得定义不明确。例如:某科技大厦除地下室与主体塔楼的电梯井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采用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结构体系。同时具备较强土建和钢结构施工实力的单位较少,要严格按规定又找不到理想的施工单位。目前常规的做法是土建单位总包,钢结构分包。这个例子严格意义上总包单位都没有全部自行施工主体结构,可事实上分包钢结构的企业的实力大多都强于总包单位自己的铜结构施工能力,选择外部铜结构施工企业更有利于提高工程建造的速度和质量。在此,对“主体结构”的概念有进一步明确的必要。

3.“禁止肢解分包”在建设技术水平、专业分包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建筑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禁止肢解分包的规定针对防止不具备资质承揽工程、挂靠等情况发生是适合于建筑市场实际发生的一些不规范行为的。然而,随着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专业施工水平逐步提高,完全可能出现工程项目的全部内容均由多个专业分包单位加上劳务分包单位承担的情况。在工程实践中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某大楼的总承包单位将桩基工程、基坑围护与土方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内装饰工程、外立面的幕墙和石材工程、消防工程、防水工程均分包给专业单位。在剩下的主体结构工程中,模板系统的设计与现场安装分包给专业的模板公司;外脚手架分包给专业的脚手架公司;考虑到施工场地狭小,采用焊接网技术,委托钢筋加工公司定制加工,现场铺装。这样情况下,各专业分包单位均具备相应资质保证承包范围内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但却不符合《建筑法》中“禁止肢解分包”的要求。这些做法实质上是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专业分包市场不断细分后出现的新情况。当然,在不规范分包行为盛行的市场环境中,允许肢解分包而不采用相应的其他控制制度也可能会导致分包系统的混乱,不利于专业分包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有必要对肢解分包的定义进一步加以明确的界定,以保证建筑业市场管理的有效性。

4.实际操作中总承包单位权力与责任不相称,直接影响了总承包商的管理效果。

工程项目实施中,经常可见业主直接与分包单位签订合同,建立经济关系,却要求纳入总包商的项目管理范围,甚至还要求总承包商不得收取总包的照管、服务费。总包单位与专业分包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却没有相应的报酬。由于无法采用合同和经济手段对专业分包单位进行制约,就会直接影响总包商对专业分包商的管理力度和管理效果。

5.买方市场条件下,专业分包商分担总包商资金压力将导致工程款拖欠分布面扩大和债务关系复杂化。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业主经常对承揽工程的承包商附加一定的资金条件,如投标、履约保证金、工程垫资等。如果总承包商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有可能将来自业主的资金压力传递到分包商。在专业分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承揽专业工程的分包商可能接受为总包商分担资金压力的附加条件。这祥就使得工程款拖欠情况牵涉到建筑行业分包多个层次的企业,如果其中某个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就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清理工程款拖欠问题的难度。

某些专业分包商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尚不能满足高技术含量工程的需要。

目前国内市场上专业分包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承担的专业工程技术含量不高,没有独占性和创新专利技术,如常规装饰单位、机电安装企业等;二是自身仅仅是作为国外专业厂商的“”,仅作“转手”生意,对承担的专业工程没有技术支持能力,如膜结构分包单位、国外锅炉、空调机组、电梯的国内商等。

以上这类情况反映了某些专业分包企业技术水平不高,体现不了专业特色,无法成为所处领域的“专家顾问”。前一类情况造成行业门槛过低,大量资质低、技术力量薄弱的单位涌入,加剧了竞争,形成了恶性循环;后一类情况中的专业分包单位根本不掌握经销产品的技术内容,在工程实践中碰到有些国外电梯的国内经销和安装分包商根本无法解决工程中的技术问题,连预埋件位置微调之类的技术变更也要请示国外厂商。这些情况都不利于专业分包单位和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专业分包商如果不具备技术或管理上的比较优势,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市场基础。在市场经济中,没有技术特色或管理优势的专业分包商不能适应专业化分工需要和提高建筑市场经济效率,最终将被市场淘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建筑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为工程项目专业分包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相信随着政策和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建筑行业分包体系将愈趋成熟。

【参考文献】:

建筑商务经理总结第3篇

【关键词】建筑项目;经济效应影响因素;经营风险;分析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在我国蓬勃兴起,建筑项目开发经营的特点却决定了建筑业是高风险的行业。正确分析、从而规避项目经营风险是减少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建筑项目的特点决定建筑项目经营的风险性

如今,我国的建筑业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尤其是建筑项目以质量为前提的要素,决定了其高风险性无法避免。

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包含在从项目实施到竣工的整个过程中,比如建筑项目中涉及到的施工材料、施工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客观因素,以及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操作方法、管理制度等主观因素,都可以对建筑工程项目造成直接的质量影响,而且还有其他不可预知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这一切都是建筑项目质量的潜在威胁。

另外,在具体的项目施工中,施工质量是分阶段性的,涉及方面众多,这就为质量监管部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一些隐蔽性强的建筑工程项目,若不参与整个过程的施工,很难在竣工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而一旦日后质量问题爆发出来,整个工程都将受到影响,承包商自然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合作共赢预防风险

1、科学合理的风险分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几乎所有建筑项目承包商在对项目进行决策时,都是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低风险高效益为项目目标。然而,经调查了解,目前我国74%的建筑项目合同均是由业主起草,然后再与承包商签订的。因此,业主自然会尽可能地避免承担风险,这就造成了承包商在风险上的被动。

与此同时,由业主、总承包商和分承包商组成的体系中,总承包商既要与业主签订合同,又要与分承包商签订合同,无疑是建筑项目风险体系的主要部分。

所以,对于总承包商而言,为了保证经济效益,应在另外两方的合同中合理分配风险。

(1)承包商与业主的风险分配

鉴于承包商在风险体系中的地位,对于无法预估的自然灾害等经营风险,应该由业主承担,这是合理且可行的,也是目前国内建筑业的“潜规则”。反之,若业主极力要求承包商承担这种无法预计的风险,那么将直接导致两种结果,一是承包商因风险系数太大而放弃,另一种即是对业主“狮子大开口”。

(2)风险不发生的利益分配

有所付出就应有所回报,风险分配原则中应明确承担风险的一方将会得到风险不发生而带来的经济利益。比如,总承包合同中因为承包商必须要承担对分包商的施工组织风险,而若分承包商管理能力较强,组织工作较好,则总承包商就能得到较高管理费的收益。

(3)风险分配应采取控制风险优先原则

鉴于风险的不可预知和可控制性,风险应优先分配给更容易控制风险的一方。比如:总承包商对分承包商在经营风险上,在严格监督的前提下合理地放权,让分包商自行控制风险管理,如此分承包商得到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总承包商也节省了风险控制的支出,更是提高了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效率。试想,若总承包商下的各分包承包商都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控制风险的能力,那么总承包商就只等坐地收钱了。所以,风险应交予可控性强的一方,而对于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应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4)风险分配应符合业内惯例

参考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分配的历史资料,不但是对业内伙伴的尊重,而且这种有理有据也更方便与业主建立良好的沟通,同时在前人积累的经验中,也更容易结合实际对自身建筑项目的经营风险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控制。

2、合理进行风险转移降低自身风险

承包商风险转移的方式有多种,比如为工程买保险,在竞标时采取联合投标的方式,以及将工程分包出去等,都是转移风险从而降低自身风险的表现。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系数,但是并非是可以消除风险的办法,只是在程度上,将风险根据比例分成了几份。事实证明,往往不参与经营和管理、却承担风险的建筑项目投资者,受损的几率并不大,只要配以科学合理的监督大都会实现双赢或多赢。

三、减少建筑项目经营风险发生的方法

1、有效的风险预防是避免风险发生的前提

建筑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经营风险将贯穿建筑工程的始终,所以在工程实施之前就应对建筑项目实行科学而系统的风险评估。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以及针对性的经营风险方案,是取得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保障。

在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签订之初,承包商就应对项目风险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编写系统的抗风险计划。并将风险评估的结果与业主进行沟通以便进行良好的风险分配。当与业主达成一致风险分配意见后,方可编写风险预防计划和方案,并逐步开始实施。

建筑项目的风险评估不仅在整体上有要求,具体地对各分承包商、业主以及总承包商都有相应的要求。所以,在施工之初,做好项目的风险评估是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预防项目经营风险的重要开始,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风险评估中的信息采集

信息的采集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工程环境的数据资料收集,类似工程项目的数据资料收集,以及工程自身的设计文件和施工文件。就环境数据而言,如周围的地质地貌,天气气象等信息;相似工程类的资料收集可与同行之间进行沟通,以及参考此类工程的成功案例等都是风险评估中信息采集的第一手资料。

(2)风险评估需对建筑工程的不确定性进行全面分析

掌握相应的资料只是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要针对资料,对整个施工的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由于时间、地点、人员、设备的不同,所以在施工中难免会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发生,风险评估即是要从已掌握的材料中找到这些不确定因素,从而形成相应的风险预案。当然,如最不确定的环境因素,可与当地的气象部门联系,将当地的十几年内或者几年内的各个季节的气象变化进行统计,以便确定最佳的施工时间。

(3)聘请专家实施专业的风险评估

目前,在建筑业,尤其是一些较大的工程或者政府工程,都会选取“德尔菲”专家调查法进行工程的风险评估。①由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项目风险评估专家成立风险评估小组,但只是名义上,实际操作中只是让一对一的会见,不让他们进行沟通。②让小组成员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以匿名的形式递交结果。③将受到的所有风险评估报告汇总,然后将汇总后的分析结果分别交予每个小组成员,并要求他们进行重新分析。④按照③的方法继续,直到得出相对稳定的答案为止。

2、对建筑项目实施风险监控和风险审核

(1)对建筑项目实施风险监控

当对建筑项目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之后,承包商便应根据所掌握的具体材料,编制可行性的风险预警系统,从而达到对建筑项目“实时监控”的目的。风险监控是预防风险的重要环节,可以让承包商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因此及时形成风险应急方案,以避免给建筑项目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风险监控是风险预防的实际性实施,也是经营风险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它涵盖了项目实施的各个具体部分和施工过程,比如,项目所需要用的材料,施工设计方案、图纸,施工设备和人员,施工队伍的技术和操作方法,以及风险管理制度在各个部门的实际执行效果等。

与此同时,风险监控的过程也是对项目之初未预料到的或者突发性风险补充的过程。如果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预料之外的风险,那么系统的风险监控体系就会及时得以发现,从而使承包商可有效地编订附加风险计划,从而达到了更好控制经营风险的目的。

所以,它是监控项目进展以及与项目相关环境变化的工具,是保证风险预测与实际效果达到统一的有效措施。鉴于此,承包商应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制度,利用当今的科技手段以及优秀的管理人员,对整个建筑项目实施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性监控。才能达到有效预防和发现潜在风险的目的。

(2)对建筑项目进行风险审核

所谓项目风险审核,即确定项目风险监控活动以及相关监控结果,与项目风险的应对计划和风险管理计划是否相达成统一性,以及在符合计划要求的基础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所以,建筑项目的风险审核对项目监控有促进作用,也是检验项目监控是否有效的有效机制。承包商应注重风险审核,尤其是应针对性地对风险系统较高且容易发现潜在风险的财务部门进行专门的风险审核。

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是企业运行的中心,承担着重要而复杂的财务工作。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审核工作,提高财务风险意识是预防经营风险的重中之重。因此,公司应根据建筑项目的特点,建立较完备的财务风险审计系统,同时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给予财务部门以大力支持。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加强财务部门的内部管理,建立完整而合理的财务机制。比如可开展进行财务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工作,明确奖罚分明的财务人员管理体制,使公司财务内部拥有积极而健康的工作热情,避免因为专业问题或是个人道德问题导致的财务风险。2.协调各个部门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尤其是各分承包商的财务统计工作应与公司财务部门达成有效的沟通。3.加强建筑工程项目资金回收效率,对此可建立专项的财务风险审核机制,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拖欠现象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比如官司等。

3、项目经营风险的控制

(1)将项目风险管理与经营管理有效结合

想控制好建筑项目的经营风险,就要与项目经营管理形成良好的配合,建立完备的项目风险管理机制。因为,无论从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目标,还是从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上看,项目经营管理和项目风险管理都是一致的,都是以加速建筑工程项目进度、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为前提,从而实现预期目的。

建筑工程项目受众多因素影响,可谓无处不在,这间接地影响了项目进程、增加了项目成本。所以,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因素,而为了有效的规避项目风险,企业就应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将风险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如此才能让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项目风险管理在与经营管理的配合过程中,更应讲究方法,并且从细节入手,根据风险监控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科学、理性的风险分析,并与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计划工作和实际完成工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并找出差异的原因,对差异较大的,应对具体情况进行重新的评估、审计,从而形成新的应对风险方案。

为了能实现这一目标,应对项目经营管理者进行风险意识的培训,让他们带着项目风险的思想去进行经营管理工作,并逐渐让他们形成一种定性的习惯。同时,对于项目风险管理者应给予更加具体的要求,不但要了解项目中常见的因素,也应对一些不容易窥见的潜在风险有一定的防御手段和风险应急措施。同时,要与各具体项目施工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定时或不定时的进行“微服私访”,寻找可能产生经营风险的潜在因素。

(2)提高对企业外部风险的意识

在保证企业内部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项目还面临着不可预知的外部因素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致命的,比如金融危机,自然灾害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变更等。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控制上,对外部风险的考虑也十分重要。

在这方面,建筑项目风险管理者应提高对社会经济、法律的风险意识,注意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形成风险预案,若真的发生了此类风险,则可迅速启动风险预案,使损失降到最低。

总结:

经营风险在于预防和控制,亡羊补牢已经标志着经济风险控制的失败,经营风险,只有在其发生之前列入计划方案,或是在发生之初将其挖出来解决,才是避免经营风险产生的关键。只有有效的经营风险评估和经营风险控制,才能让建筑项目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前提下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世萍.李会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防范经营风险[J]江西煤炭科技,2012(1)

[2]王甲辰.建筑项目开发经营风险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J]公路,2009(4)

[3]王世明.浅谈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2)

建筑商务经理总结第4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建筑企业;供应链;供应链管理

一、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建筑企业高耗低效的现状急需管理变革。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电子商务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动态信息,还可以提供一个经济的克服时间和空间约束的公共交流平台。电子商务可为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与建筑企业电子商务

1.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客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它从系统思想出发,将核心企业及上游和下游企业看作统一的供应整体,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活动进行有效集成与统一管理,适应企业发展和跨企业合作的需求。供应链管理是指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生产商、经销商和零售商有效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恰当数量的商品在合适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

2.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建筑企业供应链涵盖整个建设过程,它从业主的有效需求出发,以总承包商为核心,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分包商、设计单位、工程咨询单位和业主连接成为整体的建设网络。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是围绕企业物料流、信息流、资金流来满足需求。资金流从业主流向总承包商,然后流向分包商、供应商。信息流从业主流向承包商、设计单位、供应商和生产商。物料流从材料、设备供应商流向总承包商以及分包商,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物流成本的节约。供应链管理包括多个公司之间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调,应尽量减少甚至消除各节点建筑企业物料的库存。

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强调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达到各个参与方共赢,培育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采取供应链管理的建筑企业,工程总成本降低,问题处理周期缩短,业主满意度大幅提高。

3.建筑企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为建筑业带来巨大效益和效率,也为建筑企业的横向联合生产模式提供便利,利于实施供应链管理。在网络时代,“鼠标+水泥”的模式将彻底改变传统建筑企业的商务方式,根本性地变革建筑企业的整个经济环境。但是,中国建筑企业电子商务化还存在着明显的一些局限与不足,如软件开发缺少统筹规划,开发资金不足,而且多数属于低水平重复性开发。

图1 建筑企业供应链模型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问题

1.电子商务环境下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价值分析问题。

在建筑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基于为业主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提供应链整体价值为目标,为创造更多价值提供技术支持。在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由于建筑企业经营活动时间长、地点固定、风险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产品单一等特点,每个建筑产品的生产需要重新考虑时间、成本、效率、人员和服务对象,而支持每个建筑产品的供应链条不尽相同。由于信息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需要长期且不确定的投入,建筑企业难以准确估计投入成本。

2.承包商与供应商的关系。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要求有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需挑选可靠的供应商。建筑项目从启动到完成,涉及业主、承包商、供应商、分包商以及工人等各种经济关系。施工所用建材品种多、数量大,甚至需进口,材料供应与采购是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电子商务采购时,由于电子支付系统滞后及网上支付手段不完善,造成网上结算时间延迟。材料供应商并非都能在保证期内准时供货。上游供货商推迟供货、供方与需方的纠纷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延迟供货。

3.建筑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由于建筑项目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手段较落后,无法及时掌握成本费用发生及其盈亏,无法实现业务流程化和数据集中管理。有些建筑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向供应商采购都存在信息交流困难,更谈不上准时化采购和快速响应。因而在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项目管理软件方面,需要专门研发,加大了建筑企业的成本。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1)加强合作与协调。合作伙伴企业的相互信任是建筑业供应链管理共享信息的前提,协同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时代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可为建筑企业节约采购成本、缩短工期、提高报价质量、支持总承包工程管理。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必须具有跨越供应链多个链节或功能来协调计划调整的内在机制。要在建筑业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使其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要改变企业间相互割裂的关系,把企业内部及节点企业间的业务看成整体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复杂程度的提高,协调的好坏成为建筑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应协调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的生产活动,形成最优的工程建造运营体系,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2)处理好承包商与供应商的关系。建筑企业承包商应与供应商“零距离接触”,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建筑企业大多采取外包形式进行施工,应通过采购活动激发供应商潜能,使其不断变革以适应自身要求。建筑企业不应为了价格而对供应商施压或制定不平等条约,而要积极采取措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建筑企业供应商的地位应提升,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形成协作而非上下级的关系。(3)改善第三方物流与及时供货。第三方物流系统可采用混装运输,提供集成运输模式,使小批量库存补给更为经济。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激烈,需通过对工程建设各环节的优化来增加利润,物流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实行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是必然趋势。电子商务环境下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零库存,及时供货是减少库存最有效的方法。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系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共同制定建筑企业物流计划,实现及时供货。

五、结语

面对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建筑企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想在竞争中发展,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有机结合,有利于建筑企业整合资源优势。电子商务作为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商务环境,贯穿建筑活动始终,为供应链管理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基于电子商务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将成为建筑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新突破点,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起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改变生产效率低、工期长、成本高的局面。

参 考 文 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4~56

[2]王挺,谢京辰.建筑供应链管理(CSCM)模式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05,(4):45~49

[3]刘林.企业供应链的脆弱性分析及应对策略[J].企业导报.2010(7)

建筑商务经理总结第5篇

关键词: 城市商务酒店; 大堂;空间类型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number of Chinese hotel building and needs improvement. Analysis has been built hotel example,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hotel building design. The lobby of the hote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hotel design,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tivities of the hotel public space. Based on the built Traders Hotel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access to information, research examples, examples, analysis of three typical types of city space that the lobby of Traders Hotel,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design city Traders Hotel lobby enlightenment.

Keywords: City Traders Hotel lobby; space;

中图分类号: 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绪论

酒店建筑是一种古老的建筑类型,每一个酒店建筑都至少有一个大堂。大堂不仅提供给旅客休息,登记,停留等所需的场所,它的空间形式还能带给旅客美感。

20世纪前,酒店建筑空间受本身结构影响,大堂的面积多为一个或多个开间。1976年,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设计的拥有大型中庭空间的亚特兰大海亚特摄政酒店开业,这种巨大的中庭空间被纷纷效仿。到了20世纪末,随着建筑思潮的革新,大堂空间也呈现多样的形式。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酒店的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分析总结已经建成的酒店实例,可以为酒店建筑设计提供参考资料。文章以已建成的城市商务酒店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调研实例,列举实例,分析得出城市商务酒店的大堂有三种典型的空间类型,总结出设计城市商务酒店大堂的启示。

二 三种空间类型的特征

文章通过查阅资料与调研实例,分析出大堂空间类型可以分为三种:门厅式,中庭式,波特曼式。他们的特征如表1。

表1三种类型的特征

三 启示

大堂功能与空间的设计

五星级城市商务酒店的大堂功能一般有如下项目:(表2)

表2 五星级城市商务酒店的大堂功能

共享空间是主要的展示空间,它可以设计成一层楼高,也可以多层楼高或者形成巨大的中庭空间,其他的功能与空间都围绕这个空间布置。

三种空间类型的精神构建

大堂是客人进入酒店的第一空间,大堂中共享空间最能打动人心。不同的空间类型给旅客不同的感受,也体现出酒店的档次和品味。门厅式大堂给人舒适亲近的感觉,精品酒店常常用到;中庭式大堂给人大方得体的感觉,普遍的高端酒店常常用到;而波特曼式大堂给人豪华奢侈的感觉,而拥有波特曼式大堂的酒店数量较小。其次大堂的空间形式,介质,序列和光影都能创造不同的氛围。

未来大堂的设计

面对酒店业强烈的竞争,特色成为酒店发展和吸引客人的亮点之一。当代酒店设计呈现专业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城市商务酒店大堂的空间会随着酒店建筑设计会变得更实用、更人性化。

参考文献:

[1] 蔡镇钰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4(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王征.当代高层建筑共享空间发展趋向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2008

建筑商务经理总结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承包管理 管理模式 问题措施

1.项目的概念及特征、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1.1项目的概念

“项目”的提法由来以早,建筑业及军事领域最早运用项目管理的工具和方法。项目的定义有多种,但都围绕着项目的基本概念而归纳的。ISO 10006中规定项目为“具有独特的过程,有开始和结束时间,由一系列相互协调和受控的活动组成。过程的实施是为了达到规定的目标,包括满足时间、费用和资源的约束性条件。”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PMBOOK(2000版)给出的定义为:“项目是为了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而作的一次性努力。”

1.2项目的特征

(1)生命周期项目均具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一般的,在这其中任何项目均具备四个阶段,即概念、计划、实施、结束四阶段,就如生命的孕育、出生、成长、成熟、消亡一样,项目周而复始,每个阶段都有相应不同的特点。现代,又将四阶段扩展为五阶段:“概念、计划、实施、结束、运行和维护”。

(2)明确的目标项目活动均是“为了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以项目具有明确是目标,如建筑工程的质量、工期、成本文明施工目标。目标之间可能是相互矛盾和约束的,但又统一于项目内,目标具有约束性,项目活动就是要在受着许多约束和限制的条件下,完成诸多相互冲突矛盾的,但又不得不完成的任务。项目管理的结果就是在目标间求得一种平衡的结果。目标可以分解,总的目标由多层次的分目标组成。

(3)渐进明细 “渐进”意味着“一种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明细”意味着“工作需要仔细、详细、通盘的考虑”。渐进明细就是根据项目的发展变化,逐渐地明确项目的产品或服务的内容、涵义、目标等。渐进明细的特点很重要,它告诉我们项目管理是一个随着项目发展和变化,需要持续不断明确和细化项目工作的过程。

1.3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1)建筑工程造价高,参与人数多,利益相关者多,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都比较大,时间长,所以相对于其他的项目而言,其复杂性程度高。

(2)建筑工程项目复杂性高,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如天气、原材料价格、政府法规变化、周边社会关系等较容易影响项目进程;项目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如业主、监理、总包商、分包商、供应商、政府监管机构,变数较大;加之项目自身建设进度也在不断进行,其不确定性程度高,管理过程应牢牢把握渐进明细的特点。

(3)建筑工程项目目标较易明确,多实行目标管理,目标相对稳定建筑工程项目较之其他技术开发项目,目标较稳定,建筑工程项目化管理已实行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所以项目目标一般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多数采用目标式的责任承包管理。

2 .建筑工程项目加强分承包管理的必要性

2.1建筑市场向完善的专业化分包体系发展是必然趋势

建筑市场竞争加剧,分工更趋专业化建筑市场早已是卖方市场了,夺标竞争激烈无比,利润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提高竞争力,将集中于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本专业的知识信息深度,即在产品的附加值上展开竞争。市场的变化速度也在加快,建筑市场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更新速度变快。顾客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社会发展总是向更高效的生产方式发展的,专业化趋势正体现了这一要求。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的多变,要求企业更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将越来越高。

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需要,促使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的分包企业的分化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观念得以突出。

国家政策法规将促使专业化的分承包体系完善新的建筑也资质划分,已经说明了高层次的向专业管理型建筑综合承包商发展,低层次的向专业化的分承包企业发展的趋势。新颁布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也预示了项目管理的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分包体系。

2.2建筑企业的专业化趋势

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对大型建筑总承包企业来说。所面对的顾客,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管理服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目前的建筑企业,为压低成本,不得不仍使用企业自有的机械设备和劳务队伍,一方面企业必须为这些付出资源低效使用的时间成本,一方面由于需要投入人力和精力来管理这些低端的生产资源,其管理水平和能力被拖住,不能提高。

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生产率的需求 对大型建筑企业而言,其承包的施工项目是企业产生利润的中心,项目是生产一线,直接发生产值,是企业利润的源泉。

提高效率和应变能力在大型的建筑企业中,由于项目直接面对顾客,对顾客的需求变化以及市场的变化,能更敏锐地感觉和更深刻地理解,企业要想更快地了解变化,为顾客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必须更贴近顾客,减少中间层,以便信息能更快地传递,行动能更快地被理解被实施。为了适应变化,企业会授予项目更多的处理变化的权力,经过压缩的企业组织,会更多依赖外部资源。所以为了提高效率,对分包的管理将越来越重要。

3.分承包管理模式的探讨

3.1发包模式

(1)公司集权式的发包方式:这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分包发包方式。

(2)项目团队发包:这是由项目团队根据项目需要,自行寻找和选择分包商,由公司授权项目与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工程管理由分包商直接管理。

3.2合同管理(分包)

合同类型:

(1)总价合同也称约定总价合同,一般是投标者按招标要求,与招标方达成一个总价,在总价格下完成合同规定内容。

(2)单价合同,估计工程量单价合同以估计的工程量为依据,投标者只填报单价,而计算出的合同价格的发包方式。

(3)成本补偿合同也叫成本加酬金合同,指业主在支付工程实际成本后,再按实现约定的方式支付给承包商管理费用及利润(酬金)。这种合同方式灵活机动,应用的巧妙的话,可起到非常好的激励作用。

项目分包合同准备包括下列内容:

分包计划―合同范围确定―询价(招投标)―合同谈判―形成合同文件

(1) 分包计划分包计划由总包商。

(2) 确定合同范围根据分包计划,便可对分包工程进行合同内容确定。

(3) 询价是一个选择分包商的决策过程。询价过程具有法律效力。

(4) 合同谈判一般要对以下几点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澄清: a.合同范围因合同范围一般由总承包方拟订,对总承包有利,分包商往往对合同范围要进行讨价还价。 b.变更进一步明确,变更的处理程序和办法、费用。 c.甲乙方责任和义务 d.违约责任明确包括质量、工期等方面的惩罚规定 e.支付方式或条件总包商要依靠合同谈判获得更有价值的价格,分包商也可通过谈判得到有利的合同支付条件。良好的支付条件可以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激励措施,而不用增加成本。 f.风险和保险 g.争端和仲裁

(5)形成合同文件经过合同谈判,将谈判结果整理,双方签署认可,即形成正式的合同文件,合同文件一般包括:合同协议书,招标函、投标函、合同条件、业主要求、资料表、投标方施工技术方案和其他应该成为合同内容的文件。

3.3注意要点

(1)不断明确和深化合同范围,项目也就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合同管理的目的是努力确保合同被按要求履行,合同的要求,就体现在合同范围内。

(2)验收交接和缺陷修补

(3)合同变更项目变更必然发生,总分包双方应在工程开始之初就在协商定变更的处理程序和方法,并写入合同文件。

(4)合同支付应在合同签订时确定。

(5)风险和保险风险分担应在合同订立时确定,一般总包方在发包时将风险转移到分包商身上,但在执行合同时,分包商往往将一些风险向总包转移。

3.4 程序化管理

建立合同文件管理系统是合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合同文件管理系统应有两方面的工作:合同文件的文档化管理、合同事件的程序化管理。

合同文件主要包括:招投标文件、正式合同文件、来往信函、会议纪要、各类支付款记录、变更文件、施工记录、财务报表、索赔文件、进度报表、开竣工文件、技术质量文件等。

合同事件程序化管理一般包括,合同前期管理程序、合同执行管理程序、变更控制管理程序、索赔程序等。

4.分包生产过程管理的主要工作

4.1工作的特点

(1)确定刚性化的目标总包商必须与分包商共同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并能逐级分解,使分包商深刻理解,使目标能出现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2)柔性化的过程实现目标的过程,因项目的不确定性,不必要也不可能制定刚性的过程,但为了使过程保持合理性,必须贯彻质量管理原则。

4.2面临挑战

(1)对分包商的激励 ①在分包合同中,事先要求分包商有义务将与总包或其他分包进行协调配合,说明可能需要配合的事件,并且分包商有权收取协调配合费。②采用巧妙的支付手段来激励分包商工作。③任务型工作需要施加高压力。

(2)团队建设因为分包商掌握着生产最直接的资源,所以项目团队建设,必须扩大到分包商,应将分包商的项目团队主要成员纳入总包项目团队来。①团队会议组织正式或非正式的会议,尽可能地使分包商参加。②增加信息的开放度,加强沟通增加沟通一方面可以促进项目团队建设,一方面可以缓解冲突的不良影响。③授予分包商更多的权力项目强化目标管理,必须授予分包商更多的权力,可以使用项目更多的资源,这样有利于项目目标任务的完成,授权应以签订补充或变更协议的方式进行,授权意味着分包商有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理应得到更多的报酬。

5.实践中分包管理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1)分包商工程质量不佳,分包商材料方面质量问题,以次充好,施工质量问题,不符技术规范。

(2)分包商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素质不高。由于部分分包商从事简单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影响工程质量或进度。

(3)分包商工期拖延工期。拖延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双方都有原因:总包可能整体计划缺陷,工作面没有创造出来,协调不够;分包方可能人力物力投入不足,人员、机械周转不及,管理不善。

(4)分包商只顾自身施工管理,忽略项目整体系统性。这是分包管理常见问题,处于节约成本,保护自己,分包商总是专注于个体的施工管理的,并且总是内敛的。

(5)总包商逃避自身义务。一般来说,总包商由于自身的地位优势,较容易逃避义务,总包方逃避义务,一定是在分包逃不掉的,能逼使分包方接受的情况下发生。所以对分包商来说,总包逃避义务,则一定面临损失

6.对未来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探讨

(1)专业化程度更高,使总包向管理方向分化,分包商则向专业施工更精分化。

(2) 组织更灵活,组织界限将模糊,总包项目团队也将出现分化,总分包将更多地以针对任务的临时性团队组合(任务小组)来完成工作。

建筑商务经理总结第7篇

关键词:新城建设 滨水地区 总部经济 商务中心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背景

规划用地横跨霸王河分为河西、河东两部分。河西部分北临110国道和乌兰察布西街,南至杜尔伯特西街、辉腾锡勒西街和京藏高速,西至幸福东路,东靠霸王河西路;河东部分北临110国道和辉腾锡勒东街,南至京藏高速,西至霸王河东路,东靠章盖营南路和卓资南路,规划总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

项目作为乌兰察布新城区的核心区,承担着服务带动周边工业园区,引领乌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重任。规划通过提高定位,引入商务办公、总部经济、创意产业、旅游集散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强有力的城市核心。

霸王河是乌兰察布最重要的生态廊道,同时也是乌市重要的形象展示区。本次规划力求通过对霸王河现状和两岸规划功能的充分研究,因地制宜,优化提升霸王河生态景观。并以不同的手法,塑造多样化的河岸景观。

二、规划方案

1.项目定位

一河两岸景,塞外新引擎

依托霸王河自然资源优势,打造集高端金融商务办公、总部经济、创意产业、旅游服务、文化展示、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新城核心区,成为主城区城市空间拓展、功能产业转型、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引擎,乌兰察布市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形象展示区。

2.功能板块

规划总体形成霸王河生态廊道、商务中心板块、总部经济板块、旅游服务板块、创意生活板块、文化公园板块,即“一廊五板块”的规划结构,依托霸王河生态廊道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展示城市靓景。下面就总部经济和商务中心两个板块的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2.1总部经济板块

总部经济板块位于霸王河西侧,与商务中心板块隔河相望。规划总建设用地182.67公顷(不含霸王河及其周边绿地)。

板块以总部经济功能为主导,辅以商务办公、商业购物、酒店、生活居住等功能。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临河优势,吸引企业区域总部进驻,打造企业服务高地,成为乌市产业发展的管理中枢。

2.11建筑功能分布

板块总建筑面积290.8万平方米,其中行政办公建筑29.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69.1万平方米(含居住公共设施用建筑),商业建筑17.2万平方米,商务办公建筑50.2万平方米,总部经济建筑79.0万平方米,酒店建筑28.7万平方米,商住建筑16.9万平方米,市政建筑0.6万平方米。

2.12设置商务办公组团,两岸呼应

沿霸王河布局适量金融商务办公组团,以较高的开发强度提升整个板块土地的利用率,并与对岸的金融商务中心遥相呼应,形成对景。总部经济板块的建筑形象以简洁现代风格为主,体现现代都市风貌。

2.13总部建筑低强度开发,圈层布局,内低外高

总部经济区城市空间更强调生态环境品质,开发强度低较低,创造开敞低密度的空间特征。总部建筑以底层独栋为主,辅以多层花园总部、高层总部等形式,满足不同企业需求。布局以“内低外高”为原则,形成圈层式布局结构。

2.14圈层布局,品种多元的总部建筑

低层独栋总部

低层独栋总部正成为总部建筑发展的一大趋势,其低密度、高品质的办公环境,为大型企业提供高端办公环境。本次规划将其布置在最内层,作为总部建筑的龙头产品。

花园总部

在低层独栋总部周围布置多层花园总部,以大体量的办公环境为一家或多家企业提供大面积开敞空间的办公环境。

高层总部

最外圈层设计高层总部办公建筑,以高耸易于识别的建筑形象展示企业总部形象,良好的视线优势也使其成为高端企业总部的集聚区。

2.15天际线特征:高低错落,起伏有致

高强度开发的商务办公组团与低强度开发的总部经济组团形成鲜明对比,其间以高层总部建筑为过渡,面向霸王河塑造出高低错落,起伏有致的天际线,成为乌兰察布重要的城市形象展示区。

2.16滨河立城市立面与建筑肌理

在霸王河沿岸设置多样的功能组团,展示多样化的城市风貌,形成连续不失变化的滨河城市立面。

在规整的路网结构中,扭转建筑排布方向,寻求建筑肌理的变化,为秩序严谨的总部经济城市空间增加适当变化与空间趣味。

2.17连接两大景观核心的绿化走廊

总部经济板块西临文化公园,东临霸王河生态廊道,在板块中设置两条横贯东西的绿化走廊,联系两大景观核心,增强整个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在绿化走廊上适当设置空间节点,为总部经济板块提供开敞空间。

2.18步行景观桥

本板块将在霸王河上结合河岸景观,设计跨霸王河两岸的步行景观桥,本桥梁的设计不仅能加强与河东岸商务金融中心板块的联系,同时外形宛如一道彩虹的桥梁本身也将成为霸王河上有独特魅力的景观。

2.2商务中心版块

商务中心版块位于规划区北部,霸王河东岸;北至110国道,南至辉腾锡勒东街,西至霸王河,东至章盖营南路。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20.4公顷(不包含霸王河及沿线绿地)。

2.21商务中心功能

板块以金融、商务办公、贸易咨询为主,辅以酒店、公寓、商业服务等功能,未来的碳汇交易中心、商业金融中心及商务会展中心均坐落于此。内高外低的渐进布局、错落有致的景深设计以及标志性的超高层形象,彰显金融区大气的城市形象,象征着乌兰察布新区广阔的发展前景。

2.22高度控制与景深

高度控制――

一个成功的城市设计离不开具有标识性的外部高度轮廓,优美的城市天际线正是这种高度轮廓的二维表现。目前世界成功CBD大多呈现出山峰状的城市天际轮廓。

景深关系――

景深一词最早用于摄影,指所拍摄场景的纵深范围。本次规划中我们提出了“景深”的概念,目的也是希望对规划区域的城市高度轮廓从纵深方向进行深度的研究。

通过对国外成功案例的研究不难看出,拥有丰富景深层次是一个良好的城市中心区域天际线不可缺少的要素。层层退台式的建筑高度变化,既提供了更多的景观均好性,也让城市的天际线拥有丰富的纵深变化和更好的视觉效果

2.23商务中心的界面与天际线

商务中心区的建筑界面总体呈现由向中心、外低内高的阶梯状分布。沿霸王河一带建筑严格控制其高度与体量,避免过高的高度与过密的分布造成对滨水空间的压迫感;板块的制高点地标建筑与次高点高层分布在远离滨水岸线的第二圈层,在滨河的天际线中,与前排建筑形成良好的掩映与对比关系;距水岸最远的建筑圈层其高度变化相对较小,在整个商务中心区作为重要而稳定的基底建筑群。

2.24地标建筑群

地标建筑群规划限高300米,容积率为9.5,用地内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

――碳汇交易中心

采用城市综合体发展模式,在碳汇交易中心的基础功能之上,有机融入高端商业、五星级酒店、甲A写字楼、景观、公寓等功能,构建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多元化的建筑群落。制高点地标的形象设计以现代、大气的高塔俯瞰全城的形象,抽象的螺旋上升造型寓意乌兰察布气势如虹的发展势头。

地标建筑群――商业购物广场

商务中心板块南端规划商业购物建筑组群,几组不同体量的商场通过立体交通串联起来,高低错落的商业高层围合成富有趣味性的活力空间。整个建筑组群将成为沿霸王河的又一地标性空间。

商业购物广场组群建筑面积共计约68万平方米。

2.25彩带岛链景观带

彩带岛链是本板块沿霸王河的核心景观,它将为高强度开发的金融办公中心开辟大面积亲水、安全且多样的景观休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