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护理美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6-14 21:48:29
护理美学论文

护理美学论文第1篇

1.1研究对象

根据我院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计划,随机抽取2012级护理本科学生7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人,女生64人,年龄19岁~21岁。将72名学生随机分到6个模拟病房进行授课,其中第1模拟病房~第3模拟病房的学生36人为观察组;第4模拟病房~第6模拟病房的学生36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年龄、性别、所修课程、基础知识、入学成绩、任课教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授课内容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均按我院自编教材《护理学基础实验教程》内容进行授课,观察组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融入护理美学相关知识,对照组按照原教材内容未刻意加入护理美学知识。

1.2.2美学相关知识培训

在上实验课前利用周末和晚上对观察组的护生进行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具体内容包括:①护理美学基本原理;②规范着装仪表;③规范行为举止,包括推治疗车、端治疗盘、持病历夹、站姿、坐姿、行姿、蹲姿等训练;④培养语言沟通能力;⑤培养人文关怀能力。

1.2.3评价方法

1.2.3.1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护理学基础理论考试成绩、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和总成绩进行评价,理论考试采用统一试卷闭卷笔试,满分70分,由护理学基础教研室老师集体阅卷;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参照我院自编教材《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评分标准》,满分30分,考核内容以抽签形式由学生随机抽取,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授课教师交叉考核。总成绩为理论课和实验课成绩之和,以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1.2.3.2调查问卷测评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教学效果评价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能力、服务态度、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思想、职业形象。分好、一般、差3个等级进行评价。问卷相隔2周的重测信度为0.87。共发放问卷72份,有效回收72份,回收率100%。

1.2.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课成绩、实验操作技能成绩、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在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塑造美好职业形象方面观察组护生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护理美学教育是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卫生部2005年8月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加快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在护理基础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比重。护理美学作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美学修养,树立护生的职业形象,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及职业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护生美学素质及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忠实于护理事业的职业精神是现代护理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改善对病人的服务态度、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塑造美好职业形象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其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在校护生和临床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对照组护生在上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课时,特别是学习铺床、床上擦浴、晨晚间护理时,缺乏学习兴趣,情绪低落,甚至质疑护理专业的前途,部分护生萌发转专业的念头,由于缺乏学习动力、机械被动地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观察组将护理美学知识融入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使护生对护理专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巩固了护生的专业思想,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护生的理论成绩和实验操作技能成绩,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实验操作技能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美学论文第2篇

手术室护士以端庄的仪表、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调、耐心地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进入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及时间安排,术中需用的常规仪器设备,使患者对手术室有所了解,以缓解紧张情绪。并告知患者手术医师、麻醉师、手术室护士、护工将会团结一致、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度过手术期。再次,护士与患者、医师、护工间保持良好的沟通,能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对患者一视同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注意保护性医疗措施,维护患者隐私。尊重爱护护工、进修生、实习生。体谅术中医师的口误,手术配合动作轻巧敏捷,举止文雅。医师也有个体差异,若出现不快之事,护士如有能力以幽默艺术来营造舒缓温和的气氛当然最好,如无幽默细胞,建议以“礼让三分”为上策,事后可商讨,但决不能在手术中发生争执。

2塑造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艺术美

所谓艺术美,是经过艺术创造实践,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加以概括和提炼,集中的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美。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艺术美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艺术离不开形象,因而艺术美主要的是艺术形象的美,其源于现实生活,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等特征,但它又不同于现实生活,它是艺术创造的人类审美活动的结晶,是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因此,我们应注意树立护士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心灵,塑造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艺术美。首先,树立护士形象。护理人员的形象是一种组织的整体形象,是患者和家属对护士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包括:护士长的形象、护士形象、技术形象、服务形象、环境形象等,尤其是护士的穿着仪表和公共形象给患者带来直接感受到的第一印象[1]。其次,护理人员应具备美的心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不仅需要机体功能恢复,也需要以健康的心态踏入社会,接受手术的患者可能面临着绝症、致残等种种不幸,在现实与未来的矛盾中难以自拔。这时医务人员的同情、理解、宽容与帮助,就格外重要,患者会在这种充满“人情味”的环境中倍感温暖,重新激发起对生活的热情,对美的向往。

3营造手术室的环境美

首先,手术室的环境美,总体上要稳定、明净、舒适。中国素来讲究对称美,从视觉上看,凡是平衡、对称、重心垂直、比例适度的物象大多能引起稳定感。手术室的建筑结构应宽大、方正、长宽比例为0.618,色彩以淡蓝、淡绿为宜,淡蓝色充满希望,淡绿色安静神怡。室内物品如手术台、无影灯、器械桌、污物桶、输液架、麻醉架、监护仪等归放有序、定点、定位,便于使用,始终保持整洁、清洁[1]。室温调节在22℃~25℃,湿度控制在50%左右。其次,护士是组成动态环境的重要角色。医院应对每1位护士进行职业形象美及行为规范的示教,练习正确的站姿、走姿、坐姿、蹲姿、书写姿势,以及端治疗盘、推治疗车等姿势。要求服装统一规范,仪表形态整洁自然,不佩戴耳环戒指,可化淡妆,严禁抹浓烈气息的香水。行走步伐轻、快、稳,节奏适度,除了抢救患者或术中急需添置物品,不要奔跑,以免产生紧张气氛,影响非全麻患者及手术医师的情绪。手术室不能大声喧哗,术中勿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背景轻音乐,使耳根宁静,精神放松。再次,手术患者往往对手术心存畏惧,对手术间这样陌生的环境知之甚少,加上手术室工作人员繁多,工作节奏快,很容易让患者感到紧张,不知所措。医务人员应该从患者实际心理需要出发,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患者感到被重视。同时手术间墙壁、地面,以及工作人员的衣帽都用浅蓝色,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患者愿意接受的气氛。

4小结

护理美学论文第3篇

1.1研究对象

根据我院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计划,随机抽取2012级护理本科学生7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人,女生64人,年龄19岁~21岁。将72名学生随机分到6个模拟病房进行授课,其中第1模拟病房~第3模拟病房的学生36人为观察组;第4模拟病房~第6模拟病房的学生36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年龄、性别、所修课程、基础知识、入学成绩、任课教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授课内容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均按我院自编教材《护理学基础实验教程》内容进行授课,观察组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融入护理美学相关知识,对照组按照原教材内容未刻意加入护理美学知识。

1.2.2美学相关知识培训

在上实验课前利用周末和晚上对观察组的护生进行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具体内容包括:①护理美学基本原理;②规范着装仪表;③规范行为举止,包括推治疗车、端治疗盘、持病历夹、站姿、坐姿、行姿、蹲姿等训练;④培养语言沟通能力;⑤培养人文关怀能力。

1.2.3评价方法

1.2.3.1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护理学基础理论考试成绩、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和总成绩进行评价,理论考试采用统一试卷闭卷笔试,满分70分,由护理学基础教研室老师集体阅卷;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参照我院自编教材《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评分标准》,满分30分,考核内容以抽签形式由学生随机抽取,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授课教师交叉考核。总成绩为理论课和实验课成绩之和,以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1.2.3.2调查问卷测评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教学效果评价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能力、服务态度、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思想、职业形象。分好、一般、差3个等级进行评价。问卷相隔2周的重测信度为0.87。共发放问卷72份,有效回收72份,回收率100%。

1.2.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课成绩、实验操作技能成绩、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在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塑造美好职业形象方面观察组护生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护理美学教育是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卫生部2005年8月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加快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在护理基础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比重。护理美学作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美学修养,树立护生的职业形象,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及职业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护生美学素质及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忠实于护理事业的职业精神是现代护理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改善对病人的服务态度、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塑造美好职业形象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护理美学论文第4篇

1.1研究资料

中国:由教育部高教司收录的19所医学院校的现行护理本科教学计划。美国:经过了美国NLNAC(NationalLeagueforNursingAccreditingCommission)课程设置评估,依据教学和科研水平排名在全美前36位的18所护理院校护理本科课程计划。

1.2研究方法

包括文献法、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采取同类横向比较、定性与定量比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鉴别调查所涉及的中美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异同,认识护理本科教育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和共同规律性。定量资料应用MicrosoftExcel数据库和SPSS软件包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培养目标

2.1.1我国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

1987年国家教委提出护理本科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是:①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②常见病和多发病诊治的基本知识;③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急难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专门监护的技能;④医院护理管理和科室护理管理的初步能力;⑤护理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各校根据国家教委制定的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政策制定了各校具体的培养目标,教育部高教司[1]于1998年总结了国内19所院校护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如下:①业务培养目标及要求:培养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的护理师。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高级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②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同国家教委要求。

2.1.2美国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

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ofNursing)于1986年制订“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目的是定义护理本科生毕业时具备的基本知识、价值观和专业行为,该标准一直是美国护理本科教育的框架。1995年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理事会又组织人力对此标准进行了修订,1998年1月完成了修订工作。美国“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主要定义了护理学科及护士角色和护理专业教育标准,护士角色包括提供照顾者、协调照顾者和专业成员;护理专业教育包括普通教育、专业价值观、核心能力、核心知识和角色发展。

2.2课程构成比较

2.2.1国内院校护理本科课程的学时数安排情况国内各院校护理本科课程的总学时数平均为3357.58±484.17,变异系数为14.42%。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分布。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时分布见表2。由于各院校的教学计划表述方法不统一,显示了教学计划中明确列出这些项目的院校情况。

2.2.2中美医学院校护理本科课程总学时数、选修课必修课学时数比较。

2.2.3必修课的构成和比较

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护理专业课对课程结构分类,中国医学院校护理本科课程设置中必修课程的构成情况为:公共必修课占31.38%,专业基础必修课占42.42%,专业必修课占26.20%。美国护理院校护理本科课程按普通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分类,其中,专业必修课占必修课学时数构成的57.78%,普通必修课程占必修课程学时数构成的41.22%。根据课程内容,美国护理院校的专业必修课基本相当于中国医学院校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

2.2.4实习或实践讨论课

国内护理院校现行的课程设置中,拥有讨论或实习安排的课程占总课程的56.86%,实践或实习的学时数(不包括生产实习)占总学时数的31.37%。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各院校之比为最高1∶0.89,最低1∶0.31,平均为1∶0.48。美国护理院校拥有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平均为1∶0.70。以美国密西根大学护理学院为例,在130学分的课程中有73学分为理论课,57学分为实验、临床和讨论课,占总学分的43.85%,其中讨论课为8学分,占非理论讲授课的14%。

2.2.5实习课的安排

国内多数院校将生产实习安排在最后1学年(4年制为第4学年,5年制为第5学年),实习地点为医院的临床科室。时间为45~52周。实习安排的主要地点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手术室、急诊科、ICU、心电图、传染科,部分院校安排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中医护理和五官科、皮肤科的实习。美国护理院校的实习课开始于第3学年,在每门课程开设的同时进行,实习贯穿于课程的学习过程。

2.2.6人文社会学科课程

我国的人文社会学科的课程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英语、体育、心理学、沟通交流为主。100%的院校开设了政治理论、英语和体育。开设心理学的学校占84.21%(16/19),其中13所为护理心理学,3所为医学心理学;开设法律基础的院校有12所,占63.15%;开设伦理学课程的院校有7所,占36.84%,其中1所为护理伦理学,其余均为医学伦理学;开设沟通课程的学校有3所占15.79%;开设美学课程的学校有5所,占26.31%。美国的人文社会学科课程主要包括:艺术、戏剧、语言、文学、音乐、哲学、表演和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历史、政治学等。

2.3课程设置的模式

我国19所院校中18所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为建筑式课程设置模式,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课程设置采用的是“人体功能和基本需要模式”,将专业护理课分为护理学Ⅰ(人与社会),护理学Ⅱ(生殖),护理学Ⅲ(营养与排泄),护理学Ⅳ(呼吸与循环),护理学Ⅴ(活动与休息),护理学Ⅵ(认识与感觉),并结合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美国各护理院校护理本科的课程设置采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实行学分制。

3讨论

3.1培养目标

我国教育部1998年规定[2]:学生通过本科的学习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美国护理本科的培养目标则细化为具体的能力,除了注重要求具备健康评估、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及对病人的进行有计划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外,还注重强调学生沟与交流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临床决策能力对不同文化的护理能力及继续学习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ofNursing)于1986年制订“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目的是定义护理本科生毕业时具备的基本知识、价值观和专业行为。该标准一直是美国护理本科教育的框架。我国的护理本科生培养目标与美国护理本科培养目标相比较,从培养要求角度和毕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方面均比较宏观、缺乏具体标准,可操作性较差;从要求内容反映出注重学生知识掌握而在学生具体能力方面的培养显示出不足,护理专业的特色不够突出,缺乏护理本科毕业生培养目标的明确定位。特别应引起重视的是,我国护理本科培养目标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方面培养的要求,如价值观,职业责任感、独立获取信息和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这与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具有较大差距。我国现行的护理本科课程设置能否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应该增减哪些课程,学习课和实习课究竟怎么合理安排,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事半功倍的提高,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3.2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即课程目标,其依据主要有3个方面[3]: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对学科的研究。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课程编制者要时刻关注有关学生的各种研究,尤其是有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认知发展与情感形成、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养成方面的研究,以及关于学生发生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而学生个体的发展总是与社会发展交织在一起的。基于以上3个标准来对比我国和美国的课程目标:我国的课程大体是“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课程目标侧重于对学科的研究,对社会和学生的研究不足;美国的培养目标也是“学科为中心”,但兼顾了对学生、学科和社会的研究。

3.3课程设置学时数及分布

中美护理本科课程设置中在总学时数上高于美国,其中必修和选修课均高于美国。这可能与我国大部分院校采用5年制有关。实践课包括实习、见习、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中国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的讲习比为1∶0.48,美国为1∶0.70,实践课所占的比重中国略低于美国。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尤为重要,所以应该增加护理学专业的实验、操作或见习时数。我国的护理本科实习安排在最后1学年集中进行;美国的护理本科课程设置中实习的安排是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的,与理论学习结合密切。在护理教育中最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方法是接触临床。只有让学生早接触临床实际,敢于让学生面对陌生的场景和问题,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早接触临床,既重视先理性认识再感性认识的演绎逻辑的运用,也重视先感性认识再理性认识的归纳逻辑的运用,有利于能力的培养。美国的课程中有讨论的安排,讨论课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对某些课程的学习是可取的安排形式。

3.4关于社会人文学科课程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护理教育中就开始引入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80年代以后更为加强,提出“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的学生在医学生活中往往会丧失智力挑战的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4]。人文社会学科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具备理解服务对象所需要的知识、形成最终对服务对象所应有的态度、具备为了更好地帮助服务对象满足健康需求而勤奋努力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不断进取和持续发展的精神追求,同时使学生具备较高层次的学习和工作技能、具备了解不同语言文化的基本能力和良好的体魄。我国的人文社会学科课程侧重政治理论、英语、体育等,可尝试加强社会学、人类学、信息学、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课程的建设。具备沟通能力是对护理本科毕业生的基本能力要求,沟通能力包括口头和文字沟通,语言是基础。在这方面的课程中,我国院校均开设英语,但没有开设中文课程,美国院校语言课的内容是英文写作。

3.5对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标准的探讨

我国护理学发展较晚但速度迅猛,开设本科护理教育的院校水平参差不齐,由表1可见所调查的护理院校的本科教育课程学时数变异性很大,从各校的课程设置科目来看,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学校几乎仍是医疗课程的改造(将内外妇儿科学改为内外妇儿护理学),为了保证各院校所培养护理本科生的质量,有必要探讨适合我国国情和需要的护理教育的基本标准,以适应护理人才国际化、规范化的要求。美国1998年修订了高等护理教育的标准,主要涉及护理学科及护士角色和护理专业教育标准等方面。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于2001年6月公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对我国护理本科教育标准的制定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4结论

由于我们仅调查了我国教育部高教司所收录的19所护理院校和美国的18所护理院校的护理本科课程计划,不能代表所有护理院校的情况,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美之间护理院校课程设置的差异。

4.1培养目标

我国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侧重于知识的掌握;美国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则更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

4.2课程设置的内容及安排

在实习的安排上,我国多采用最后1学年集中实习,而美国多采用实习与理论同步进行,值得我国借鉴;在人文社会学科的安排上,美国更侧重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沟通与交流,我国课程主要内容是政治理论、体育、英语等,缺乏汉语等相关课程。

4.3课程学时数的分布

我国护理本科的总学时数高于美国,其中必修课和选修课都高于美国,但实践课在总学时数中的比例低于美国。课程调整的方向可以在增大实践课的比例的基础上缩小总学时数,所以,我国目前多数院校的5年制是否可缩短为4年制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护理美学论文第5篇

    1.1研究对象

    根据我院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计划,随机抽取2012级护理本科学生7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人,女生64人,年龄19岁~21岁。将72名学生随机分到6个模拟病房进行授课,其中第1模拟病房~第3模拟病房的学生36人为观察组;第4模拟病房~第6模拟病房的学生36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年龄、性别、所修课程、基础知识、入学成绩、任课教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授课内容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均按我院自编教材《护理学基础实验教程》内容进行授课,观察组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融入护理美学相关知识,对照组按照原教材内容未刻意加入护理美学知识。

    1.2.2美学相关知识培训

    在上实验课前利用周末和晚上对观察组的护生进行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具体内容包括:①护理美学基本原理;②规范着装仪表;③规范行为举止,包括推治疗车、端治疗盘、持病历夹、站姿、坐姿、行姿、蹲姿等训练;④培养语言沟通能力;⑤培养人文关怀能力。

    1.2.3评价方法

    1.2.3.1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护理学基础理论考试成绩、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和总成绩进行评价,理论考试采用统一试卷闭卷笔试,满分70分,由护理学基础教研室老师集体阅卷;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参照我院自编教材《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评分标准》,满分30分,考核内容以抽签形式由学生随机抽取,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授课教师交叉考核。总成绩为理论课和实验课成绩之和,以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1.2.3.2调查问卷测评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教学效果评价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能力、服务态度、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思想、职业形象。分好、一般、差3个等级进行评价。问卷相隔2周的重测信度为0.87。共发放问卷72份,有效回收72份,回收率100%。

    1.2.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课成绩、实验操作技能成绩、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在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塑造美好职业形象方面观察组护生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护理美学教育是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卫生部2005年8月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加快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在护理基础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比重。护理美学作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美学修养,树立护生的职业形象,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及职业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护生美学素质及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忠实于护理事业的职业精神是现代护理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改善对病人的服务态度、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塑造美好职业形象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美学论文第6篇

1项目概况

该项目采取“4+0”培养模式,专业培养计划由双方大学共同审定,教学计划所涉及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均在中方完成,美方课程由美方派遣外籍教师来校任课。学生在修习完教学计划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在获得中方本科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资格的基础上,符合美方大学学位授予条件者可向美方大学申请学士学位。该项目目前已实施3年,首届学生已完成在校的学习。

2中美护理教育的差异

2.1课程设置

美方护理课程方式多样,如按照生命周期、健康模式等进行课程综合,并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1],设有当前社会管理急需的护理课程及护患沟通技能所必需的相关人文素养课程,如《灾害护理》《应急护理》《西方艺术》《西方文化》等,且人文课程占美国护理本科全部课程的1/3,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增强其职业使命感和护理责任意识。而我国护理本科课程体系更多强调的是护理知识的系统性,课程设置中基础医学和护理专业课程占主导地位,人文科学课程偏少,课程目标侧重于对学科的研究,对社会和学生的研究不足[2]。同时,按照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标准,中医护理课程必须达到11学分~1分以上,且需根据我国国情开设相关通识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使我校全部课程门数和全部教学时数增多。

2.2教学方法

在理论课授课方面,美方灵活运用讨论汇报、案例分析、启发式、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中方采用讲授法为主,辅以提问、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在实践课授课方面,美方并不注重具体的护理操作步骤和操作程序,而是鼓励学生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寻求更为有效地护理操作方法,中方则更加注重按照护理操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

2.3学习评估

美方对学生的学习评估侧重过程评估及综合评估,尤其注重学生自主思维的考察,注重原创性,且评估方法多样。教师考核态度严谨,注重细节,强调学术道德,学生所写论文或者讨论稿一经核实非原创,则严格定为不及格;答题缺乏自主思考者,降级打分;缺课率达一定程度的,必须重修。中方教学评估偏重理论考试和终末评估,虽目前也强调实践考核,但大多数学校未将该项分数列入毕业考核总分之中。因此,其通过与否并不影响学生毕业。

2.4重修规定

美方要求学生必须重修不合格科目,且在未通过该门课程考试前,学生不得继续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某一科目未通过考核,则必须进入下一年级重修该科目,直至重修通过后方能进入其他科目的学习。中方则会给学生补考的机会,重修科目通过与否并不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

3思考与建议

3.1转变护理教育理念,充实人文课程设置

在当今护患关系紧张的情形下,应借鉴美方的护理教育思想,转变护理教育理念,调整课程体系,加大人文课程内容,培养护生的爱心与沟通能力。为此,我校成立中美教学计划开发小组,在保留国家规定课程、我校特色中医课程的基础上,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增加《护理沟通》《西方文学》《西方历史与文化》等人文科学课程,培养护理学生的人文修养及主动关爱病人的自觉意识。

3.2开展护理教学改革,加强师资管理,引进教学方法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3]的要求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通过开展中美教师座谈会,加强双方交流,借鉴美方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在护理理论课中适当引入美方教师所采用的课堂讨论、论文交流、调查汇报等教学方式;在实践操作课教学中,不拘泥既定的护理程序、护理步骤,开展自主设计及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改进评价考核方式,建立过程评估制度

美方注重过程评估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并根据考核结果调整教学方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过程评估,建立并制订过程评估制度及形成性评价方案,除理论性考试外,还应采取调查、汇报、辩论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思维、理论、实践、应变等多方面能力进行实时考核,不断以考促学。

3.4结合国情开展教学管理,教学制度商榷修订

按照美方的教学管理规定,学生如一门美方课程未通过考核,则须在下一年级学生开设该科目时进行重修,且在未完成重修科目前,学生不得继续学习其他美方课程,这实质上导致了该生不能正常跟进教学计划,学习进度较其他同学晚了至少1年,甚至有可能影响到该生的实习和毕业。为了避免给学生带来困扰,我方对相关的教学管理规定进行了商榷和修改,尽量避免中方课程和西方课程在学习进度、考试时间等方面的冲突,为学生留出充裕的复习时间,并灵活运用学生的寒暑假以及课余时间加强中方课程的学习,以保证学生在顺利通过美方课程考试的同时,也能符合中方课程的考试要求。护理合作办学项目,重点要融入美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手段,充实前沿的护理理论知识,导入护理专业的世界发展动态,从而在护理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中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美方的护理教育理念及许多做法值得肯定,但在办学实践中也应结合我国国情予以消化吸收,整合中外双方特色优势创新突破[4],将引入美方的教学优质资源不断加以本土化,对双方的教学管理制度及方法进行充分商榷,以制订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护理高级人才培养方案,从根本上避免引进的资源“水土不服”的情况,为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焦红霞,袁力.中美两国高等护理本科教育比较及启示[J].齐鲁护理学杂志,2011,17(3):44.

[2]焦红霞,袁力.中美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J].全科护理,2010,8(9A):2338-233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EB/OL].[2015-03-01].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001/200507/10295.html.

护理美学论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36-02

随着高职护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护士的人文素养教育逐渐倍受关注。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构成了护士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在整体护理理念广泛开展的今天,在高职护理教育中构建全面、系统的美育课程体系,帮助她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顺利地适应现代护理的工作岗位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1]。

1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我国医学教育重专业文化技能,轻人文社科知识的倾向比较明显,导致护士在人文修养、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学校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教育以及审美教育已经成为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共识。

1.1 促进护理模式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

医学模式反映了人们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认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新的医学模式使医学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追求以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健康状态为中心[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新模式转变,现代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素质、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护士角色期待也随之不断提高。

1.2 提高护士内在素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整体护理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综合运用护理专业知识技术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病人进行心身全面护理,为病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护理专业学生接受审美教育,掌握有关美学知识,具备良好的美学修养,可以用美学原则指导整体护理工作,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3 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

护士与病人的关系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在护理实践中,护患双方从对方的行为、举止、语言、表情等活动中捕捉美的信息,积累美的印象,护理专业学生接收审美教育,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审美修养,在护理工作中用高尚的道德品质、美好的言行、娴熟的技能等取得病人的好感,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3]。

1.4 培育护生良好的社会心态,激发创新思维

美育可以通过具体、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净化护生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培养坚强的意志,健全护生的人格,从而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现代医学模式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全面辩证的思维方式,审美教育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开阔视野,增长智慧,训练思维,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护生在科研创新、理论创新、技能创新等领域能力提升。

2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护理专业的审美教育与专业艺术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要有明显的区别。护理专业的审美教育重点在于培养护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境界,提高审美能力,而不在于培养艺术家。因此护理审美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育教学,使护生树立医学审美理想、重塑价值理性和健康人格[4]。

2.1 构建适合护理专业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

正规的课堂教育,包括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加强护士审美修养,提高护士审美素质的基本途径。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必须构建护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护生人文知识的学习[5]。

开设《美学基础》、《护理美学》等课程,对护生进行正规的美学理论教育,从基础知识入手,为提高护士审美素质奠定基础;通过开设《人际沟通》、《礼仪》等课程,让学生懂得和谐人际关系的美学功效;通过开设《医学美学》等课程,掌握人体美的完整含义。学校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将以上课程有针对性纳入护生培养的必修课程。

为进一步提升护生的美的鉴赏能力,将美学理论走向具体的审美途径,可通过开设《文学鉴赏》、《音乐鉴赏》、《影视鉴赏》、《服饰艺术》、《书画鉴赏》等美育鉴赏选修课程,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的选择1-2门。

2.2 指导护生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

要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审美修养,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结合护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通过课外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理解和审美体验,丰富其情感.陶冶其情操,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各学校可结合各自实际,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依托学生社团,如大学生艺术团、摄影协会、舞蹈协会、音乐协会、文学社等开展活动,使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在第二课堂及时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卡拉0K大赛、诗歌朗诵及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手工艺品制作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等艺术教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遇到有纪念意义的重大节日,如国庆、元旦、5.12护士节、学校庆典时,可开展诸如学术论坛、综合文艺晚会、大合唱比赛等校园大型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既提高了素质,亦凝聚了人心;同时,校内各院系还可以结合各自实际,开展航模制作、剪纸、贴绒、雕刻、书法、相声、小品、演讲、辩论、小合唱、舞蹈等比赛活动,这些美的教育活动能给学生带来荣誉感、成就感,让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6]。

总之,审美教育应渗透到一切教育形式和活动中去,全面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这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道德水平、知识体系、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构建和完善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还要关注自身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让护生通过对美的感受、在情感上受到感染,情操得以陶冶,成为一个既有精湛专业知识又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当代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马淑芬.杨林.“白衣天使”审美教育的必要性[J].护理与美学,2005,11:238.

[2J 雷鹤.徐巧玲等.临床护士美学知识掌握现状的调查及体会[J].护理杂志,2011,1(28):76-77.

[3] 刘运喜.论加强护士审美教育的意义[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0-41

[4] 邓一洁.张瑞琴 浅谈对护生进行护理美学教育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