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银行高管培训心得(合集7篇)

时间:2022-09-08 18:19:54
银行高管培训心得

银行高管培训心得第1篇

一、从经济金融形势看银行业发展及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

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走势和金融形势,我们的第一节课就是由恒丰银行研究院的吴琦博士为我们讲解我们国家的金融形势、经济政策、重点产业发展趋势和银行业服务不足转型方向。通过这一节课,让原来晦涩难懂的金融政策变得生动有趣,让我们了解到银行业的发展一定是紧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在今后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的时候要顺应政策导向,对金融形势要有自己的看法,紧跟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步伐。下午是建行私人银行部梅雨方老师为我们分享建行私人银行的发展历程及以后私人银行的发展趋势,梅老师具有海外工作经历,讲课采用的是提问式,让每一位学员都可以参与其中,我有幸也回答了梅老师的一个问题,老师对我的回答进行了指导和补充,让我收益颇丰!这节课让我们了解到一个私人银行部运作的方式和金融大形势下我们应该抓住经济发展脉络去分析当前金融形势,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客户提供合理化的投资建议,增强客户粘合度。 这第一天的课程让我也深深地知道培训是一种快速学习的方式,是提高业务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二、资产配置方法经验及资管新规的影响解读

作为一名理财经理,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便是我的工作之一。我行的定期储蓄存款优势、理财优势现在可以满足老百姓的现阶段需求,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锦州银行的壮大,老百姓的风险承受能力会日益提高,我行零售业务的产品也会日益丰富,客户会越来越挑剔理财经理资产配置水平,这一天的课程有工行私人银行部战略配置主管马宽老师为我们分享金融产品的种类及其优劣势、资产配置方法和实践经验。下午是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郑院长为我们讲解现如今最热点、也是我们最关注的资管新规的影响,深刻解读资管新规,让我们了解到在资管新规之下我们的银行理财的发展。郑院长对资管新规的解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产品宣讲会、贵宾客户活动的宣讲中,更好的为客户讲解资管新规内容。

三、家族信托、高端财富管理业务和私人银行服务解决方案

银行高管培训心得第2篇

[关键词]农业银行 核心员工 培训 问题 对策

目前,农业银行只有把对核心员工培训的重视变成社会、银行和员工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为时,核心员工的培训激励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当中。

一、目前农业银行对核心员工的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农业银行还未能将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手段,更不用说对核心员工的培训了。因此农业银行在对核心员工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1.没有识别谁是核心员工。人们在谈及核心员工时,通常将农业银行高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理所当然的视为核心员工。甚至有的农业银行在一段时间只重视营销人员,或者又过多的关注于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是农业银行的核心员工,视他们为农业银行利益的来源。

2.培训没有计划。许多农业银行分支机构没有根据核心员工的长远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来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培训计划,也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同时还缺乏相应的培训规范和培训指导教材。从核心员工的角度来看,其培训行为是断断续续的,没有一定的体系。

3.盲目开设培训课程。有很多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将培训当作是一种潮流,在确定培训项目和内容时不是依据农业银行和核心员工的实际需要,而是凭感觉,照搬其它商业银行的培训计划,培训项目和内容脱离实际。

4.培训方法单调。现在的农业银行一提到对核心员工的培训,不是野外的拓展训练,就是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没有重点和针对性。究其原因是培训组织者缺乏有关培训的专业知识,就造成了时下流行什么方式就采用什么方式。

5.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相脱节。有很多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培训工作做得很不错,核心员工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农业银行没有为这些核心员工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将培训激励贯穿于核心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培训使核心员工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却没有用武之地,这样反而加快了核心员工的流失。

6.培训效果的评估不足。目前大多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对培训的评估仅停留在反应层次、学习层次这二个层面上。从核心员工所具有的素质来看,仅有前两个层面的考核是不够的,这对核心员工多多少少缺了点挑战。当然很多农业银行分支机构觉得后面的行为层次和结果层次很难做,即使做了也很难量化,收益和成本相去甚远。因此很少关注到培训后的跟进管理,这样使得花了很多钱的培训并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二、农业银行培训对策

1.培训的过程

(1)确定培训需求

培训必须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必须有助于农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否则就是劳民伤财。所以在培训之前,农业银行必须对人员素质的现状进行充分的摸底调查;或者是预测未来,培养适合我们超前发展的人才。因此,培训的关键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培训需求。培训需求可从组织需求、工作需求和个体需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在这三者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而且任务分析和工作绩效分析是确定培训需求的两个主要技术。任务分析是从分析某个岗位要求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出发,从而确定需要培训的内容和范围,它一般是针对新行员的;工作绩效分析是找到在岗行员现有的工作水平与期望的标准之间的差距,进而确定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不愿意做的。如果是不能做的,就说明培训的不够;如果是不愿意做的,就需要采取激励的手段。

(2)确定培训目标

农业银行的职员构成有不同的工作分工和等级序列。因此在整体的人员素质要求下,又要针对不同类别的职员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如果按照等级序列,我们可以将农业银行的人员结构划分为前台业务人员、中级职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由于前台业务人员直接接触客户和现金,因此我们对其确定的培训目标就是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对于来自银行外部不法之徒的欺诈行为,银行所应采取的最基本对策就是加强内部控制。为此,银行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项业务的操作程序和相关要求,并加强安全保卫工作。这些都是一线职员的重点培训内容,他们要具备洞察可疑之处的职业嗅觉,一旦在基层发现问题,能够及时采取应变和补救措施,防范欺诈行为。 对于中级职员,在经过培训之后,他们应该了解商业银行的运作情况,熟悉相关的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高级管理人员是我们的重要资产,他们应该具有较高的技术职称,有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随机事件能够应变自如,熟悉政策法规,要有开阔的眼界,掌握管理技巧,具备较高的决策、协调、指挥能力。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看,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的不足,是制约农业银行发展的薄弱环节。要把我国农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加快培养一大批领导和管理农业银行的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造就一批银行家。为此我们要对在职的各级行员,特别是二级分行行长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培养出相当一批精通本外币业务、善于领导管理、熟悉有关法律、了解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政策、可担任二级分行行长以上职务的优秀管理人才,是实现农业银行发展宏大目标的迫切需要。至于不同部门的职员,对其专业素质的要求自然不同。因为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性企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以求在竞争中取胜,它更需强调"客户是上帝"的原则。

(3)选择培训方式

培养高素质的农业银行经营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但不论是离职培训或是在职培训,在国内培训或是到国外培训,都离不开高质量的培训教材。高质量的培训教材,不但要介绍我们经营管理方面的一般知识,更要充分反映我们经营管理的最新经验,并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此,学习和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经验是十分必要的。西方商业银行在其几百年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五十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然,对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不应照搬照抄,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必须看到,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改革、变化过程中,许多制度还有待完善,有些方面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差别还很大。因此,要注意培训教材和金融法规、规范性文件的统一性。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自己的经验,也要认真总结归纳,进行分析比较。

(4)培训效果的评估

完成了上述三个步骤之后,必须经过培训效果的评估,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过程。培训效果的评估就是检验培训目标的完成情况。随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培训活动的普遍化,培训评估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单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随着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企业家对经营成本都很谨慎和敏感。钱花出去了,就要看到成效。另外,从法律的角度,企业为了在员工培训和开发的组织活动中保持公正、合理、合法的形象,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和规范的组织程序和操作程序,即完善的评估制度系统。各农业银行在进行培训评估的时候,因为对不同层次的职员所设定的培训目标不同,所以要针对不同层次的职员设计不同的评估方案。评估的结果和成绩应记入每个人的培训档案。这里,各农业银行可以根据实际,探索积分制管理模式,将培训考核的成绩或积分累计,作为年度等级考核、资格认定、晋升奖励的重要依据。

2.培训的形式

(1)集中培训。集中培训可以促进学习的竞争,创造学习的气氛。可以同时培训许多人,充分利用师资力量;但是这种方法缺乏针对性,实用性较差。集中培训有几种方法:基础培训主要是针对新入行的员工;业务培训的目的是熟悉各种票据、工作程序,各种具体规定和要求等;中坚培训是指对工作骨干的培训专门培训则是针对某相专门业务的培训,如外汇业务;特殊培训即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培训,如计算机联网的运用。

(2)在职培训。在职培训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一般是一帮一的以老带新,所以针对性较强。在职培训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轮换制度。具体讲,是把有培养前途管理层人员,横向的在组织机构的同一层次上,从一个部门调换到另一个部门。例如营业部的主管人员去负责信贷部的工作,以后又去担任外汇业务部门的领导。由此可见,它不同于职务提升,不是垂直的在组织机构的上下级别之间进行调动。一般来说,事先并不规定轮换时间的长短。但要让被轮换者感到,自己将"永久性"的工作,这样才可能使其在新岗位上认真钻研。这种轮换形式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首先,被轮换者在各种不同的岗位上负责,连续经历不同的情况,能够取得各部门的实际工作经验:其次,受训者可以深入了解各部门管理人员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再次,这种方法有助于形成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的思维方式。这些对于培养银行领导层的接班人是非常重要的。②技术比赛。技术比赛种类很多,但点钞是必须参加的,其他科目可以自愿参加。技术比赛也是一种考试,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③电话培训。一般是请某个顾客用电话向各支行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然后把各支行的回答进行比较。这样做是因为技术比赛和各种考试看不出职员的服务态度如何,而顾客用电话联系业务时,就可以对职员的服务态度和业务水平进行全面考察。之后将这些情况反馈给各支行及当事人,以便于总结经验。

(3)自我学习。就是引导职员自学,这是对集中培训和在职培训进行补充的一种形式。它的优点是比较系统,可以将以上两种形式中学不到的东西系统的补充一下,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比较灵活。但是完全靠自学,缺乏必要的指导,遇到难题弄不通,会影响学习效果。为了促进自学,农业银行都建立了考试制度,职员们可以自愿参加,借此衡量自己所达到的成度。考试成绩放在人力资源部门,但并不与工资和升迁挂钩,只是作为促进学习的辅助手段。

3.外出研修。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是职业性强,时间充裕,可以深入学习。但由于成本较大,这种方式不可能面向全体职员,在受训人数上受到限制。目前,很多银行都采取了出国考察、到外地考察或到兄弟银行学习的方式,但往往存在着计划不周详,行程目的不明;以培训为名,休闲活动过多的问题。这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国家钱财,实际工作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不良的风气,容易使一些人利用职务之便贪图享乐,腐化堕落。尤其是出国考察的项目应该由上级部门严格审查,而所有考察结束,都要对考察汇报进行评价。

当今国内外知名企业无论是对于培训的认识,还是自身培训的方法、手段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任何有志之士都应该把员工培训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带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大事,自觉的将其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但对培训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培训水平和培训手段,尚处在起步阶段,对国际上企业员工培训的趋势不十分了解,这对我国银行的发展是不利的。农业银行的员工培训工作还任重道远,只有人才的问题解决了,从长远看,我国的农业银行才能在经营管理、创新等方面向一流的国际化商业银行迈进。

参考文献 :

[1]蔡鄂生等.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全书》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4年版

[2]戴相龙: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年版

[3]戴相龙: 《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 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4]刘卫东等. 《中国银行基础培训教材》 中国银行教育部 1998年版

[5]武 龙 黄勋敬:商业银行核心员工的留用策略[J].南方金融,2006,(11)

[6]谭志奇 唐秀媛 邓德胜:我国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 2008, (13):94

银行高管培训心得第3篇

[关键词]农业银行,核心员工,培训,问题,对策

作者:邱城

目前,农业银行只有把对核心员工培训的重视变成社会、银行和员工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为时,核心员工的培训激励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当中。

一、目前农业银行对核心员工的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农业银行还未能将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手段,更不用说对核心员工的培训了。因此农业银行在对核心员工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1.没有识别谁是核心员工。人们在谈及核心员工时,通常将农业银行高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理所当然的视为核心员工。甚至有的农业银行在一段时间只重视营销人员,或者又过多的关注于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是农业银行的核心员工,视他们为农业银行利益的来源。

2.培训没有计划。许多农业银行分支机构没有根据核心员工的长远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来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培训计划,也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同时还缺乏相应的培训规范和培训指导教材。从核心员工的角度来看,其培训行为是断断续续的,没有一定的体系。

3.盲目开设培训课程。有很多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将培训当作是一种潮流,在确定培训项目和内容时不是依据农业银行和核心员工的实际需要,而是凭感觉,照搬其它商业银行的培训计划,培训项目和内容脱离实际。

4.培训方法单调。现在的农业银行一提到对核心员工的培训,不是野外的拓展训练,就是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没有重点和针对性。究其原因是培训组织者缺乏有关培训的专业知识,就造成了时下流行什么方式就采用什么方式。

5.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相脱节。有很多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培训工作做得很不错,核心员工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农业银行没有为这些核心员工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将培训激励贯穿于核心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培训使核心员工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却没有用武之地,这样反而加快了核心员工的流失。

6.培训效果的评估不足。目前大多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对培训的评估仅停留在反应层次、学习层次这二个层面上。从核心员工所具有的素质来看,仅有前两个层面的考核是不够的,这对核心员工多多少少缺了点挑战。当然很多农业银行分支机构觉得后面的行为层次和结果层次很难做,即使做了也很难量化,收益和成本相去甚远。因此很少关注到培训后的跟进管理,这样使得花了很多钱的培训并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二、农业银行培训对策

1.培训的过程

(1)确定培训需求

培训必须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必须有助于农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否则就是劳民伤财。所以在培训之前,农业银行必须对人员素质的现状进行充分的摸底调查;或者是预测未来,培养适合我们超前发展的人才。因此,培训的关键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培训需求。培训需求可从组织需求、工作需求和个体需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在这三者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而且任务分析和工作绩效分析是确定培训需求的两个主要技术。任务分析是从分析某个岗位要求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出发,从而确定需要培训的内容和范围,它一般是针对新行员的;工作绩效分析是找到在岗行员现有的工作水平与期望的标准之间的差距,进而确定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不愿意做的。如果是不能做的,就说明培训的不够;如果是不愿意做的,就需要采取激励的手段。

(2)确定培训目标

农业银行的职员构成有不同的工作分工和等级序列。因此在整体的人员素质要求下,又要针对不同类别的职员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如果按照等级序列,我们可以将农业银行的人员结构划分为前台业务人员、中级职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由于前台业务人员直接接触客户和现金,因此我们对其确定的培训目标就是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对于来自银行外部不法之徒的欺诈行为,银行所应采取的最基本对策就是加强内部控制。为此,银行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项业务的操作程序和相关要求,并加强安全保卫工作。这些都是一线职员的重点培训内容,他们要具备洞察可疑之处的职业嗅觉,一旦在基层发现问题,能够及时采取应变和补救措施,防范欺诈行为。对于中级职员,在经过培训之后,他们应该了解商业银行的运作情况,熟悉相关的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高级管理人员是我们的重要资产,他们应该具有较高的技术职称,有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随机事件能够应变自如,熟悉政策法规,要有开阔的眼界,掌握管理技巧,具备较高的决策、协调、指挥能力。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看,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的不足,是制约农业银行发展的薄弱环节。要把我国农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加快培养一大批领导和管理农业银行的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造就一批银行家。为此我们要对在职的各级行员,特别是二级分行行长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培养出相当一批精通本外币业务、善于领导管理、熟悉有关法律、了解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政策、可担任二级分行行长以上职务的优秀管理人才,是实现农业银行发展宏大目标的迫切需要。至于不同部门的职员,对其专业素质的要求自然不同。因为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性企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以求在竞争中取胜,它更需强调"客户是上帝"的原则。

(3)选择培训方式

培养高素质的农业银行经营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但不论是离职培训或是在职培训,在国内培训或是到国外培训,都离不开高质量的培训教材。高质量的培训教材,不但要介绍我们经营管理方面的一般知识,更要充分反映我们经营管理的最新经验,并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此,学习和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经验是十分必要的。西方商业银行在其几百年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五十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然,对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不应照搬照抄,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必须看到,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改革、变化过程中,许多制度还有待完善,有些方面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差别还很大。因此,要注意培训教材和金融法规、规范性文件的统一性。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自己的经验,也要认真总结归纳,进行分析比较。

(4)培训效果的评估

完成了上述三个步骤之后,必须经过培训效果的评估,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过程。培训效果的评估就是检验培训目标的完成情况。随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培训活动的普遍化,培训评估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单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随着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企业家对经营成本都很谨慎和敏感。钱花出去了,就要看到成效。另外,从法律的角度,企业为了在员工培训和开发的组织活动中保持公正、合理、合法的形象,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和规范的组织程序和操作程序,即完善的评估制度系统。各农业银行在进行培训评估的时候,因为对不同层次的职员所设定的培训目标不同,所以要针对不同层次的职员设计不同的评估方案。评估的结果和成绩应记入每个人的培训档案。这里,各农业银行可以根据实际,探索积分制管理模式,将培训考核的成绩或积分累计,作为年度等级考核、资格认定、晋升奖励的重要依据。

2.培训的形式

(1)集中培训。集中培训可以促进学习的竞争,创造学习的气氛。可以同时培训许多人,充分利用师资力量;但是这种方法缺乏针对性,实用性较差。集中培训有几种方法:基础培训主要是针对新入行的员工;业务培训的目的是熟悉各种票据、工作程序,各种具体规定和要求等;中坚培训是指对工作骨干的培训专门培训则是针对某相专门业务的培训,如外汇业务;特殊培训即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培训,如计算机联网的运用。

(2)在职培训。在职培训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一般是一帮一的以老带新,所以针对性较强。在职培训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轮换制度。具体讲,是把有培养前途管理层人员,横向的在组织机构的同一层次上,从一个部门调换到另一个部门。例如营业部的主管人员去负责信贷部的工作,以后又去担任外汇业务部门的领导。由此可见,它不同于职务提升,不是垂直的在组织机构的上下级别之间进行调动。一般来说,事先并不规定轮换时间的长短。但要让被轮换者感到,自己将"永久性"的工作,这样才可能使其在新岗位上认真钻研。这种轮换形式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首先,被轮换者在各种不同的岗位上负责,连续经历不同的情况,能够取得各部门的实际工作经验:其次,受训者可以深入了解各部门管理人员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再次,这种方法有助于形成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的思维方式。这些对于培养银行领导层的接班人是非常重要的。②技术比赛。技术比赛种类很多,但点钞是必须参加的,其他科目可以自愿参加。技术比赛也是一种考试,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③电话培训。一般是请某个顾客用电话向各支行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然后把各支行的回答进行比较。这样做是因为技术比赛和各种考试看不出职员的服务态度如何,而顾客用电话联系业务时,就可以对职员的服务态度和业务水平进行全面考察。之后将这些情况反馈给各支行及当事人,以便于总结经验。

(3)自我学习。就是引导职员自学,这是对集中培训和在职培训进行补充的一种形式。它的优点是比较系统,可以将以上两种形式中学不到的东西系统的补充一下,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比较灵活。但是完全靠自学,缺乏必要的指导,遇到难题弄不通,会影响学习效果。为了促进自学,农业银行都建立了考试制度,职员们可以自愿参加,借此衡量自己所达到的成度。考试成绩放在人力资源部门,但并不与工资和升迁挂钩,只是作为促进学习的辅助手段。

银行高管培训心得第4篇

摘要:本文在界定核心员工的定义和分析核心员工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商业银行对核心员工的培训激励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存的问题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核心员工培训激励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核心员工培训

在一个以知识和智慧为主导的全新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认识到: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更准确的说是核心员工的竞争。核心员工掌握着商业银行的核心技术,具有创新能力,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减少核心员工的流失,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为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提供贡献,是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培训激励能够给核心员工带来更多的人力资本增值的机会,同时也会提高他们对商业银行的忠诚度。这种培训激励方式可以为核心员工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的支持,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的青睐。

1核心员工的定义和特征

核心员工定义:在人力资本市场中稀缺的,具有高度价值性的,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具有高超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员工,他们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外化为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载体。

1.1 核心员工的高价值性。核心员工拥有特定的专业技术、管理经验和较高的个人素质等特长。而这些特长都是经过长期学习和实践获得的。

1.2 核心员工的难以替代性。核心员工在商业银行中服务时间长,掌握商业银行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业务,对商业银行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1.3 核心员工的需求层次较高并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需要。核心员工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换取物质报酬,更重要的是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开发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1.4 核心员工具有较低的商业银行忠诚度。具有高认知能力和丰富从业经验的核心员工总是稀缺的,所以他们必然成为很多商业银行(尤其是竞争对手)的主要争夺对象。

2目前商业银行对核心员工的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还未能将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手段,更不用说对核心员工的培训了。因此商业银行在对核心员工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2.1 没有识别谁是核心员工。人们在谈及核心员工时,通常将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理所当然的视为核心员工。甚至有的商业银行在一段时间只重视销售人员,或者又过多的关注于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是商业银行的核心员工,视他们为商业银行利益的来源。

2.2 培训没有计划。许多商业银行没有根据核心员工的长远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来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培训计划,也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同时还缺乏相应的培训规范和培训指导教材。

2.3 盲目开设培训课程。有很多商业银行将培训当作是一种潮流,在确定培训项目和内容时不是依据商业银行和核心员工的实际需要,而是凭感觉,照搬其它商业银行的培训计划,培训项目和内容脱离实际。

2.4 培训方法单调。现在的商业银行一提到对核心员工的培训,不是野外的拓展训练,就是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没有重点和针对性。

2.5 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相脱节。有很多商业银行没有为核心员工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将培训激励贯穿于核心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

2.6 培训效果的评估不足。目前大多商业银行对培训的评估仅停留在反应层次、学习层次这二个层面上。商业银行很少关注到培训后的跟进管理,这样使得花了很多钱的培训并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3对策

商业银行只有把对核心员工培训的重视变成社会、商业银行和员工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为时,核心员工的培训激励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当中。其具体对策如下:

3.1 识别真正的核心员工。在培训还未开始之前,首先应进行核心员工盘点,根据银行目前所处的阶段和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结合核心员工的定义及其特征来判断出哪些员工对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起着战略性的作用,并且他们在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还要能及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发现和调整潜在的核心员工。

3.2 树立先进的培训理念。商业银行应该沉淀凝炼出先进而贴切的培训理念,促使员工从战略高度认识培训的重要性,为员工培训奠定理念基础。也只有这样,商业银行与核心员工才能将核心员工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做,核心员工也才能彻底更新观念,才能为科学而有效的培训奠定稳固的理念基础。

3.3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商业银行不仅要树立起培训是一种投资的新理念,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对培训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应该重视从日常工作开始,在商业银行内形成一套系统的培训机制。通过系统的思考给核心员工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满足其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提升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同时应将培训纳入管理系统,将培训与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从而满足核心员工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3.4 识别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正确识别核心员工的培训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在满足核心员工主导需求的培训时,要体现核心员工个人职业生涯与商业银行发展的关联性,使员工个人的成长规划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发展目标相互匹配。

3.5 加强核心能力,收集商业银行化核心员工能力。商业银行应该注意在可能的情况下收集核心能力,用于对潜在核心员工的培训,注重培养商业银行后备人才,通过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可以避免出现由于商业银行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流失而造成的危机。此外,核心员工接受的专业性培训应当具有互补增值性,应多采用团队培训,将个人的核心能力稀释,避免一旦核心员工离开本商业银行,就无法实现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整合互动。

银行高管培训心得第5篇

【关键词】国有银行;会计分层培训;合作教育;员工个人发展;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在当今我国商业银行中,对会计人员的“道德人”假设依然浓重。这种假设思潮之下,银行组织尤其是培训组织者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技能的储备与提高更多地寄希望于会计人员的自觉学习和自我约束。就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看,会计培训处于被边缘化的低效状态,会计培训的产出效应远没有得到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水准、执业技能跟不上公司上市、应对金融国际化及电子化的需要。倍受关注的2005年1—3月间发生的四大国有银行金融案件,涉案金额超14亿,有些是因基层会计人员内外勾结诈骗、盗窃和造假虚报造成的,这反映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严峻现实。国家出台的金融法规以及各家银行自身建设的会计内控制度构成了比较健全的监管规范体系,但其约束与导向作用远未发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法规制度没有通过有效的培训而深入人心。现实中,银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大多仰仗于会计从业者自身的自觉学习。而有限的会计培训由于培训理念、内容设计、方式选择以及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使培训收效式微。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围绕培训理念、管理、内容以及方式角度进行会计培训创新应成为当前银行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一、培训内容创新

培训内容与学员需求错位是导致会计培训成效式微的重要原因。如今,培训内容的随意性确定已是培训事业主要症结所在。由于培训内容缺乏对具体需求与培训对象的关照,忽略员工个体特点(性格、智力、兴趣、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和岗位因素,只是提供一些大众化、普及性的知识培训,使学员学无趣味、学无所得。以致浪费培训资源,培训效益几为负值。

对培训内容的创新安排是培训创值的根本。客观地讲,现今银行会计整体素质还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会计的理论价值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措施是致力于培训内容上的精心创设。

(一)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会计培训需求可分为二个层面:一是保健层(基本素质与技能),如记账、算账、报账、责任心、保密意识、纪律性、诚信意识等。这些因素通过培训习得后,具备了基本的工作技能,强化了自我约束,但不能因此获得激励。只是降低了被淘汰的风险,减低了违规的可能性。二是激励层(高级素质与技能),如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获得这些能力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因此可获得晋升、提拔和奖励。因此,在进行会计培训设计时,既要保证保健层素质的学习,又要重视激励层面的素质培养。

需要强调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应尤其注重能力与情感的培训。

能力培训是我们以往忽视的一大问题。作为操作性很强的银行会计必须重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创造性工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与客户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等。作为培训组织者应致力于创设各种能力学习环境,使学员在体验、模拟和演练中真正习得技能。

“态度决定高度”。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情感人”管理。而情感培训正是实现这种管理的有效途径。将员工定位于“情感人”,把情商教育纳入培训视野,促成会计人员准确地觉察、表达、调节、评价各种情感情绪,养成宽容、诚信的道德情怀。通过培训,将博爱、宽容、感恩等情感元素融入会计工作链的每一个细节。

从2004年到2005年,建设银行浙江省金华市分行一直致力于培训内容创新,开展富有特色的野外拓展训练,旨在会计人员团队精神、诚信意识、规则观念、顽强意志的养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做法是:对全行742名会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轮训,深入野外拓展训练基地,开展诚信之村、高空钢丝、跳出自我等项目训练。在训练项目设计上,要求蕴含快乐、信任与合作精神。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该行会计人员的精神风貌、协作意识、服务态度均有大幅提高。由于培训内容上跳出了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开展富有创新性的野外肢体训练,使受训者从中获得对本职工作的新理解新感受,通过肢体竞技体验协作、诚信、坚持、守纪的快感。

由于会计服务水平、操作技能、规则意识的全面提高,使该行与会计关联的相应业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2005年的全省金融会计“比服务 比效率 比质量” 活动中,该行获得最优奖与突出贡献奖。2005年在全省建行系统会计柜面服务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一。在金华市金融系统首届会计业务技术比赛中夺得团体总分第一。由于该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最终促成该行经营业绩在全国中心城市行中的排名由2004年的23位跃居到2005年的第6位[8]。

(二)注重培训内容与员工个人发展相联系

实践表明,只有把培训目标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才能激发学员求知欲,促成有效培训。将培训工作与人事

管理融合一处,把职业培训与会计上岗、聘任、提拔和职称晋升等个人发展相结合。关心人的个体发展,这是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内涵[1]。

美国企业成功培训的经验之一是,在培训中观照员工个体发展要求,如在培训中研讨员工福利、就业适应、健康计划、失业救济、退休等问题。麦当劳公司虽不属银行机构,但其培训经验值得效法。它们的做法是:从见习经理一直到营业经理,每次培训都与个人发展相联系。每位学员都非常明确每次培训的个人意义,从而大大激发了学员学习积极性。

(三)与会计职业需求动态链接

据零点调查公司2004年调查,中国最受会计人员欢迎的培训课程是:工作效率、时间管理、团队精神、客户服务技巧和沟通技巧培训。我们认为,不同岗位的不同人员和相同岗位的不同人员对知识技能的需求都是有差异的。在培训内容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这种差异。只有明确真实的培训需求才可能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如何来准确获得有区别的员工需求呢?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这有赖于对组织单位、工作任务和受训人员三者的深入分析。所谓组织单位分析就是立足于银行战略高度,审视和判断需要培训的会计机构与环节,以此确保培训工作合乎银行整体发展目标;任务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各职位任务,确定各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频次和难易程度,以揭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而人员分析则是从员工个体出发,分析知能现状与完成任务所需之间的差距,由此提炼、鉴别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4]。

当今,一个严峻的现实是,银行财会人员素质基本处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阶段。会计电算化实施后,一些会计人员对账户间对应关系都弄不明白了。一定程度上说,会计业务知识反而有后退之势。入世后银行开放度的日益扩大以及信息化、电子化金融的日趋普及,银行会计迫切需要调整和提升知识技能结构。网上银行、电子支付、贷记卡、基金等业务培训已成当务之急。同外资银行竞争,必须弥补我们中间服务弱项,以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财理念重新装备财会人员。金融工具与竞争对手在变,员工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必定要变,而与这种改变保持动态链接是有效培训的基本保证[3]。

(四)开展分层培训

分层培训强调以深入研究各层次、各类会计人员知识需求为基础,因人因地施教。具体讲,即按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经历和不同技能基础进行分层培训。这里所说的分层不仅指人员的分流,还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和培训方式的分层。培训时间上可灵活安排一切工作间隙,场所上可在工作场、模拟现场、虚拟现场甚至野外。

二、培训理念创新

本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与信息为主要生产要素、以智力为重要依托的时代。银行业作为一个知识与智力高度密集的行业,从业者素质技能的高低,决定着金融业的兴衰。而保持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问题是:确保企业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这其中自然包括培训理念的不断创新。

(一)开放教育观[2]。企业培训属于成人教育,我们应以开放姿态广泛吸收各种先进教育理念。

①合作教育观。美国合作教育理论倡导者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作为金融机构,这种合作包括学员与学员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以及教师与被邀企业之间的合作(如事先了解银行背景、行业发展状况、银行发展战略等)。创造民主、合作的教学环境,实现由服从型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变,使学员在合作中体验快乐与进步是合作教育的精髓。

②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摒弃僵化、缺乏想象的教学形式,崇尚差异,尊重多元,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在当今银行培训中的借鉴是:员工知识结构崇尚多元共存,应勇于吸纳外来优质元素与先进理念,以开放、尊重的心境面对外界的会计监督。

③环境教育观。环境教育旨在培养人们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处理能力。现实中,银行会计业务处理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仿真模拟技术、自动化技术在金融会计领域的应用,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中间业务、信用卡市场和消费信贷市场的不断拓展,居民与法人理财意识的觉醒以及服务要求的提高,这些都要求我们借助会计培训掌握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协调能力,掌握新环境

下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二)成本投资观

会计培训是一种简单消费性支出,这是银行界一直存在的认识误区。正因于此,我国银行系统对会计培训的人均投入远低于国外水平。据抽样调查:我国只有22%的国有银行重视对会计人员的人力资本投入,21%的国有银行人均培训费区间在45元~75元,而这些培训投入中财政局刚性要求下的年度会计继续教育占六成多。

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使我们坚定一个信念:培训不是简单消耗而是高附加值的有效投资。人力资本只有通过学习培训才能增值。抛开学习补给,人力资本必然不断贬值。我们很多银行分支机构长期陷于亏损,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会计人员素质欠缺,缺乏对客户提供优质理财服务能力,致使银行陷入了一个漠视培训员工低素质拼物质资本(如片面强调拉存款与放贷规模)亏损培训资金紧张人力资本再贬值的恶性循环。实践表明,有效培训不仅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准,降低职业风险与作业成本,从而为银行带来丰厚的效益回馈。

摩托罗拉公司很早就意识到培训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总结出1:30的培训投资回报率,正是高效的员工培训确保了该公司的旺盛生命力[5]。

三、培训方式创新

据资料显示,如今的银行会计培训多为单一的面授方式,缺乏交流、论辩与体验。显然,传统的培训形式是对组织者与学员的双重损失[6]。实践表明,唯有双向、开放、平等的培训方式才符合成人教学规律。我们必须谋求培训方式创新,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中心。如此,案例剖析、角色扮演、公司实习、商业游戏、设题讨论、思考训练等学习形式都是值得尝试的。而培训传导媒介上则可因人而异地选择录像、光盘多媒体、计算机、视频会议、学习手册、Intranet等。

四、培训管理机制创新

(一)实施平等、开放、双向的培训管理

培训管理应摒弃“控制与操纵”的传统管理方式,而致力于管理机制创新,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开放、双向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员在平等而广泛的参与中习

得、体验,促成受训者身心与学业的共同发展。

(二)将会计培训列入《银行事业发展规划》

把培训看作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构成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组织者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可持续、可操作的培训规划,促使金融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建议商业银行创建专项培训基金,为培训提供长期的财力支撑[7]。

(三)引入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ISO10015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旨在弥补组织成员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规范培训质量的国际培训标准。该标准强调培训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它已被我国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GB/T19025-2001《质量管理培训指南》。如今正推行该标准的全球知名企业,均从中获得了丰厚回报。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银行正式引入该体系。随着2002年青岛海尔公司成为世界首家该体系认证企业并取得巨大成功后,该体系已开始引起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关注。

面对国有银行上市步伐的加快,银行会计迫切需要提供符合股份制会计准则的财务规范。引入该体系则是诊治我国银行会计培训失范与低效的良药,借此可以使我们的培训管理一下子瞄上国际先进标准,如此也有助于先进培训理念的快速确立,最终促成学习型金融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顺.为金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奠基[N].金融时报, 2003/12/05.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修订版)[M].海南出版社出 版,2001(03).

[3]李斌.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2(02).

[4]黄晓榕.未来会计人才需求及会计教育目标探讨[J].财经理论 与实践,2002(02).

[5]杨菁、李曼丽.当前美国企业培训的现状、特点及其对我国的 启示[M].国研网,2002/09/30.

[6]徐善振、周厉.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需求特点与培训 方式安排[J].上海金融,2003(06).

[7]萧鸣.金融人力资源管理探索棗对法德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及 员工培训的比较[J].浙江金融,2004(07)

[8]建设银行金华市分行,动态与信息,2004-2005年

银行高管培训心得第6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核心员工 培训激励

在一个以知识和智慧为主导的全新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认识到: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更准确的说是核心员工的竞争。核心员工掌握着商业银行的核心技术,具有创新能力,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减少核心员工的流失,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为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提供贡献,是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培训激励能够给核心员工带来更多的人力资本增值的机会,同时也会提高他们对商业银行的忠诚度。这种培训激励方式可以为核心员工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的支持,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的青睐。

1 核心员工的定义和特征

西方学者赫奇曼·琼斯曾提出“稀缺人力资源价值”这一概念。在他看来,核心员工与职位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关键在于人力资源是否稀缺,只有稀缺的人力资源才有价值。所以大多数学者将在商业银行中掌握核心技术、从事核心业务以及担任关键职务、拥有广泛的客户关系、掌握关键资源的这些人称为核心员工。因此,本文将核心员工定义为:在人力资本市场中稀缺的,具有高度价值性的,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具有高超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员工,他们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外化为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载体。

(1)核心员工的高价值性。核心员工拥有特定的专业技术、管理经验和较高的个人素质等特长。而这些特长都是经过长期学习和实践获得的。

(2)核心员工的难以替代性。核心员工在商业银行中服务时间长,掌握商业银行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业务,对商业银行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3)核心员工的需求层次较高并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需要。核心员工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换取物质报酬,更重要的是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开发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4)核心员工具有较低的商业银行忠诚度。具有高认知能力和丰富从业经验的核心员工总是稀缺的,所以他们必然成为很多商业银行(尤其是竞争对手)的主要争夺对象。

2 目前商业银行对核心员工的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还未能将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手段,更不用说对核心员工的培训了。因此商业银行在对核心员工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1)没有识别谁是核心员工。人们在谈及核心员工时,通常将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理所当然的视为核心员工。甚至有的商业银行在一段时间只重视销售人员,或者又过多的关注于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是商业银行的核心员工,视他们为商业银行利益的来源。

(2)培训没有计划。许多商业银行没有根据核心员工的长远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来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培训计划,也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同时还缺乏相应的培训规范和培训指导教材。从核心员工的角度来看,其培训行为是断断续续的,没有一定的体系。

(3)盲目开设培训课程。有很多商业银行将培训当作是一种潮流,在确定培训项目和内容时不是依据商业银行和核心员工的实际需要,而是凭感觉,照搬其它商业银行的培训计划,培训项目和内容脱离实际。

(4)培训方法单调。现在的商业银行一提到对核心员工的培训,不是野外的拓展训练,就是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没有重点和针对性。究其原因是培训组织者缺乏有关培训的专业知识,就造成了时下流行什么方式就采用什么方式。

(5)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相脱节。有很多商业银行培训工作做得很不错,核心员工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商业银行没有为这些核心员工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将培训激励贯穿于核心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培训使核心员工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却没有用武之地,这样反而加快了核心员工的流失。

(6)培训效果的评估不足。目前大多商业银行对培训的评估仅停留在反应层次、学习层次这二个层面上。从核心员工所具有的素质来看,仅有前两个层面的考核是不够的,这对核心员工多多少少缺了点挑战。当然很多商业银行觉得后面的行为层次和结果层次很难做,即使做了也很难量化,收益和成本相去甚远。因此商业银行很少关注到培训后的跟进管理,这样使得花了很多钱的培训并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3 对策

商业银行只有把对核心员工培训的重视变成社会、商业银行和员工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为时,核心员工的培训激励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当中。其具体对策如下:

(1)识别真正的核心员工。在培训还未开始之前,首先应进行核心员工盘点,根据银行目前所处的阶段和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结合核心员工的定义及其特征来判断出哪些员工对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起着战略性的作用,并且他们在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还要能及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发现和调整潜在的核心员工。

(2)树立先进的培训理念。商业银行应该沉淀凝炼出先进而贴切的培训理念,促使员工从战略高度认识培训的重要性,为员工培训奠定理念基础。也只有这样,商业银行与核心员工才能将核心员工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做,核心员工也才能彻底更新观念,才能为科学而有效的培训奠定稳固的理念基础。

(3)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商业银行不仅要树立起培训是一种投资的新理念,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对培训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应该重视从日常工作开始,在商业银行内形成一套系统的培训机制。通过系统的思考给核心员工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满足其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提升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同时应将培训纳入管理系统,将培训与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从而满足核心员工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4)识别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正确识别核心员工的培训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在满足核心员工主导需求的培训时,要体现核心员工个人职业生涯与商业银行发展的关联性,使员工个人的成长规划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发展目标相互匹配。

(5)加强核心能力,收集商业银行化核心员工能力。商业银行应该注意在可能的情况下收集核心能力,用于对潜在核心员工的培训,注重培养商业银行后备人才,通过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可以避免出现由于商业银行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流失而造成的危机。此外,核心员工接受的专业性培训应当具有互补增值性,应多采用团队培训,将个人的核心能力稀释,避免一旦核心员工离开本商业银行,就无法实现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整合互动。

4 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培训激励是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法宝。核心员工的培训问题的解决对于商业银行保持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重视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做好核心员工的培训,商业银行在不久的未来将会越来越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武龙,黄勋敬.商业银行核心员工的留用策略[J].南方金融,2006,(11).

[2] 谭志奇,唐秀媛,邓德胜.我国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 2008, (13):94.

银行高管培训心得第7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核心员工 培训激励

在一个以知识和智慧为主导的全新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认识到: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更准确的说是核心员工的竞争。核心员工掌握着商业银行的核心技术,具有创新能力,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减少核心员工的流失,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为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提供贡献,是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培训激励能够给核心员工带来更多的人力资本增值的机会,同时也会提高他们对商业银行的忠诚度。这种培训激励方式可以为核心员工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的支持,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的青睐。

1 核心员工的定义和特征

西方学者赫奇曼·琼斯曾提出“稀缺人力资源价值”这一概念。在他看来,核心员工与职位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关键在于人力资源是否稀缺,只有稀缺的人力资源才有价值。所以大多数学者将在商业银行中掌握核心技术、从事核心业务以及担任关键职务、拥有广泛的客户关系、掌握关键资源的这些人称为核心员工。因此,本文将核心员工定义为:在人力资本市场中稀缺的,具有高度价值性的,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具有高超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员工,他们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外化为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载体。

(1)核心员工的高价值性。核心员工拥有特定的专业技术、管理经验和较高的个人素质等特长。而这些特长都是经过长期学习和实践获得的。

(2)核心员工的难以替代性。核心员工在商业银行中服务时间长,掌握商业银行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业务,对商业银行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3)核心员工的需求层次较高并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需要。核心员工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换取物质报酬,更重要的是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开发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4)核心员工具有较低的商业银行忠诚度。具有高认知能力和丰富从业经验的核心员工总是稀缺的,所以他们必然成为很多商业银行(尤其是竞争对手)的主要争夺对象。

2 目前商业银行对核心员工的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还未能将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手段,更不用说对核心员工的培训了。因此商业银行在对核心员工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1)没有识别谁是核心员工。人们在谈及核心员工时,通常将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理所当然的视为核心员工。甚至有的商业银行在一段时间只重视销售人员,或者又过多的关注于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是商业银行的核心员工,视他们为商业银行利益的来源。

(2)培训没有计划。许多商业银行没有根据核心员工的长远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来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培训计划,也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同时还缺乏相应的培训规范和培训指导教材。从核心员工的角度来看,其培训行为是断断续续的,没有一定的体系。

(3)盲目开设培训课程。有很多商业银行将培训当作是一种潮流,在确定培训项目和内容时不是依据商业银行和核心员工的实际需要,而是凭感觉,照搬其它商业银行的培训计划,培训项目和内容脱离实际。

(4)培训方法单调。现在的商业银行一提到对核心员工的培训,不是野外的拓展训练,就是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没有重点和针对性。究其原因是培训组织者缺乏有关培训的专业知识,就造成了时下流行什么方式就采用什么方式。

(5)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相脱节。有很多商业银行培训工作做得很不错,核心员工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商业银行没有为这些核心员工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将培训激励贯穿于核心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培训使核心员工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却没有用武之地,这样反而加快了核心员工的流失。

(6)培训效果的评估不足。目前大多商业银行对培训的评估仅停留在反应层次、学习层次这二个层面上。从核心员工所具有的素质来看,仅有前两个层面的考核是不够的,这对核心员工多多少少缺了点挑战。当然很多商业银行觉得后面的行为层次和结果层次很难做,即使做了也很难量化,收益和成本相去甚远。因此商业银行很少关注到培训后的跟进管理,这样使得花了很多钱的培训并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3 对策

商业银行只有把对核心员工培训的重视变成社会、商业银行和员工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为时,核心员工的培训激励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当中。其具体对策如下:

(1)识别真正的核心员工。在培训还未开始之前,首先应进行核心员工盘点,根据银行目前所处的阶段和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结合核心员工的定义及其特征来判断出哪些员工对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起着战略性的作用,并且他们在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还要能及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发现和调整潜在的核心员工。

(2)树立先进的培训理念。商业银行应该沉淀凝炼出先进而贴切的培训理念,促使员工从战略高度认识培训的重要性,为员工培训奠定理念基础。也只有这样,商业银行与核心员工才能将核心员工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做,核心员工也才能彻底更新观念,才能为科学而有效的培训奠定稳固的理念基础。

(3)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商业银行不仅要树立起培训是一种投资的新理念,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对培训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应该重视从日常工作开始,在商业银行内形成一套系统的培训机制。通过系统的思考给核心员工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满足其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提升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同时应将培训纳入管理系统,将培训与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从而满足核心员工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4)识别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正确识别核心员工的培训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在满足核心员工主导需求的培训时,要体现核心员工个人职业生涯与商业银行发展的关联性,使员工个人的成长规划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发展目标相互匹配。

(5)加强核心能力,收集商业银行化核心员工能力。商业银行应该注意在可能的情况下收集核心能力,用于对潜在核心员工的培训,注重培养商业银行后备人才,通过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可以避免出现由于商业银行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流失而造成的危机。此外,核心员工接受的专业性培训应当具有互补增值性,应多采用团队培训,将个人的核心能力稀释,避免一旦核心员工离开本商业银行,就无法实现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整合互动。

4 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培训激励是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法宝。核心员工的培训问题的解决对于商业银行保持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重视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做好核心员工的培训,商业银行在不久的未来将会越来越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武龙,黄勋敬.商业银行核心员工的留用策略[j].南方金融,2006,(11).

[2] 谭志奇,唐秀媛,邓德胜.我国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 2008, (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