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合集7篇)

时间:2022-01-27 16:36:27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第1篇

设计特色:

1、大胆打破文本,进行创造性的重组。

2、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

3、层层推进,让学生的思想、情感一步步升华。

4、体现“情感性、哲理性、灵活性、创造性”的个人教学风格。

教学目标:1、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形态;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增强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件出示: “找”字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谁可以用它来组词?

生:找人 找东西 找到 寻找……

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群小蝌蚪――课件出示: 小蝌蚪图片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蝌蚪,看它像什么?

生:豆芽 逗号 鼠标 小汤勺

师:那我们看看课文是什么描写的,请大家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1.课件出示: 第一自然段内容。――齐读 (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师:了解小蝌蚪样子,我们再看妈妈样子,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青蛙样子句子。

2.认识青蛙,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青蛙外形图)

【 教育专家们常说:“教就是为了不教”。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结构相似,我就以第一自然段做为指导学法的突破口,让学生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⑵读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 看图对比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打破常规按顺序进行教学,大胆进行教材的重组整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我们知道小蝌蚪和妈妈相貌相差太大了,小蝌蚪很难找到妈妈,他想出什么办法呢?

生:问人

师:他问谁?

生:鲤鱼阿姨 (课件出示:第二幅图)

师:课文哪个自然段写这幅图内容?

三、探索生长过程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完成练习

课件出示:

身体长出看到上去

问:。

答:

(2)检查练习

(3)理解“迎”

师:小朋友,你们是如何理解“迎”呢? (引导观察图:鲤鱼在小蝌蚪的什么位置?)

师:迎上去后小蝌蚪什么称呼?说什么呢?

生:鲤鱼阿姨 ……

师:看多有礼貌的小蝌蚪呀!请同学们有礼貌的读小蝌蚪说的这句话。

生:齐读

师:鲤鱼阿姨什么回答?

(4)角色表演读对话

【读与演结合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

师:小蝌蚪了解到妈妈特点――四条腿 宽嘴巴。他就急着找妈妈,它把谁误认做妈妈?

生:乌龟 ――――课件出示: 图课文第三幅图

师:课文哪段写这幅图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结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重点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把这部分作为指导学法的突破口,小结学习方法,让小组合作学习其他内容。这样突出重点,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2)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完成思考题

课件出示:思考题:

长出 看到 上去

小蝌蚪叫着:。

小蝌蚪知道妈妈:

(3)检查汇报 (小组长汇报)

(4)小结出答案 (课件出示)

(5)理解“追” 为什么这时是“追上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读

师:虽不是妈妈,可他从乌龟嘴里知道妈妈是 大眼睛,绿衣裳 这时小蝌蚪对妈妈更了解, 他又出发,过几天,他发现尾巴变短了,游更快了,不知不觉游到了荷花旁,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学生读) ,他披着 (学生读) ,露着(学生读) ,鼓着 (学生读)。他们高兴地叫道:(学生读) 。(老师读青蛙的话)。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后什么做?

(2)齐读最后一句

(3)想象说话

师:见到妈妈以后,它们向妈妈诉说什么呢?

生1:妈妈找你好辛苦呀!

生2:妈妈原来你在这呢!

生3: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

【语文课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师:说着,他们尾巴不见,和妈妈一模一样,和妈妈一样时,小蝌蚪身体发生几次变化?

四、给图片排序

1、先让个学生把错乱的蝌蚪成长图片摆好。

2、然后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练习说话。

【新课标提倡“语文课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即手、口、眼、耳、脑)”,本环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感情升华,懂得保护青蛙

师:......青蛙天天捉害虫,它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家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

六、回顾小结

师:课文写小蝌蚪几次去找妈妈?第一次不知道妈妈长得怎么样,找不到;第二次只从鲤鱼那里知道妈妈四条腿 宽嘴巴还找不到――只知道一部分的特点,不可能把事情办好。第三次小蝌蚪把鲤鱼阿姨和乌龟告诉他妈妈的特点综合起来,对妈妈的特点有了全部的了解,终于找到妈妈,由此看来,我们只有了解事物全部特点,才能很快地找到这事物。

七、拓展练习(任选一题)

1、在大街上和妈妈走散了,如何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第2篇

一、创设情境,启动思维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谁也和大家一起来到了电教室?(幻灯出示)

生:(齐声说)小蝌蚪

师:这是我们上节课新认识的朋友,谁能说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呀?

生: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你真是小蝌蚪的知心朋友,不但观察得很仔细,而且说得很准确。快把掌声送给他吧!

师:大家看,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自由,很快活!可是它们也有一件伤心事,它们一出生就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在哪儿?要是能找到妈妈,和妈妈生活在一起那该有多好啊!

师:有一只小蝌蚪很聪明,它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你们看(点击寻人启事)(师边板书)

师:小蝌蚪的这个忙,大家帮吗?

生:(异口同声地说)帮!

师:哇!小朋友,你们多热心啊!那好,我们就和小蝌蚪一起去寻找妈妈吧!(板书:找)

师:小朋友,其实还有很多人也和你们一样热心,它们是谁呢?

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屏幕,边听边想: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多亏了谁的帮助呀?(播放朗读课件)

二、精读导学,主动思维

(1)“找”

师:小朋友看得多认真呀!你们一定知道了是谁帮了小蝌蚪的忙?

生:鲤鱼阿姨,乌龟

师:是的,美丽的鲤鱼阿姨,可爱的乌龟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点击)和他们打个招呼吧!说说吧,你喜欢谁?想读好谁的话?

生:我喜欢乌龟,我要读好乌龟的话。

生:我最喜欢鲤鱼阿姨,因为鲤鱼阿姨很漂亮,我要读好它的话,和它交朋友。

师:行!你们喜欢谁就读谁的话,自己先练习一会儿吧。

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的动物朋友们等得有点急了。咱们马上开始吧。谁先来?

生:我想读第二自然段给鲤鱼阿姨听,希望她能喜欢我。(点击)“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小蝌蚪很想自己的妈妈,要读得着急一些

生:鲤鱼阿姨很关心小蝌蚪,要读得亲切一些。

师:这位小朋友,他们的提醒你记住了吗?来吧!到老师这儿来。(师生迎上去)

师:大家看清楚了吗?我们刚才是这样面对面地走到一起的,这就叫做(迎上去),举起你们的双手,像这样“面对面地走到一起这就叫做——迎上去”

师:现在你就是那只非常想念妈妈的小蝌蚪,老师就是鲤鱼阿姨,你能迎上来急切地问一问吗?

生问

师:这一回老师看你就把小蝌蚪的着急读在脸上了。记住: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老师送你一张笑脸。

师: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就是那群着急、想念妈妈的小蝌蚪,一起来问问鲤鱼阿姨吧。

生问,师读鲤鱼妈妈的话。

师:老师这鲤鱼阿姨当得怎么样?要不交换一下吧。你们读鲤鱼妈妈的话,我来读读小蝌蚪的话。好吗?

师生分角色读。

师:多热心的鲤鱼阿姨呀!她告诉小蝌蚪,妈妈长什么样?

生:四条腿,宽嘴巴

师:这是一条重要的信息!我们赶紧帮小蝌蚪们在寻人启事上加上吧。(出示寻人启事)

师:有了鲤鱼阿姨的提醒,小蝌蚪非常高兴,继续往前游哇游,这时它们遇见了(乌龟)

师:你们仔细看看这幅图,小蝌蚪看见摆动着四条腿的乌龟连忙(追上去),举起你们的双手,乌龟在前,小蝌蚪从后面着急地追上去?再来一遍,小蝌蚪看见摆动着四条腿的乌龟连忙(追上去)。那谁能演演那既着急又高兴的小蝌蚪?(戴头饰)谁来演演那只热情亲切的乌龟(戴头饰),准备好了吗?

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师:说说她们演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小蝌蚪以为乌龟是自己的妈妈,xx她很高兴地叫着。

生:乌龟很关心小蝌蚪,张花读的时候笑咪咪的,像老师一样亲切。

生:我觉得小蝌蚪把乌龟认做是妈妈,乌龟觉得很好笑。他没有读出这种好笑来。

师:你的见解真独特!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发现了,真了不得!那你读读吧。(生读)喔!老师听出来了,小蝌蚪看见四条腿的就认为是妈妈,的确很好笑。

师:总体来评价一下,觉得她们两位是出色表演家的,就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们!

师:她们行,你们一定也能行!我们全班的小朋友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左边的同学当小蝌蚪,右边的同学当乌龟。(师读旁白)

师:小蝌蚪虽然认错了妈妈,但是它们又从乌龟那儿知道了它们的妈妈——

生: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师:又是一条重要的信息,我们赶紧再补上吧。(出示寻人启事)

师:有了大家的帮助,小蝌蚪更有信心了,它们继续往前游哇游。咦?这是谁的歌声?(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们自己读读这段话(师贴青蛙图)(出示图四及课文内容)。

师:(出示青蛙图)假如你现在就是只青蛙,你能跟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吗?

生:嗨!大家好!我是一只大青蛙,你们看,我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晴,嘴巴宽宽的,还有着四条腿。

师:好一只美丽的大青蛙!这位小朋友,说得好,动词也用得很妙!如:披着、露着、鼓着。来,青蛙说要送你一张笑脸!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本领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很多很多的害虫。

师:哦,你真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老师也送你一张笑脸,农民伯伯肯定非常感谢你。)

师:青蛙是找到了,可是,现在关键的问题是青蛙到底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呢?(生:是)这回可不能再认错了。我们还是再看看寻人启事上蝌蚪妈妈的特征吧!(出示寻人启事)

师:(手指寻人启事)鲤鱼阿姨说,蝌蚪妈妈是(生:四条腿,宽嘴巴),而乌龟却说,蝌蚪妈妈是(生: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该听谁的呀?

生:听鲤鱼阿姨的。

生:听乌龟的。

生:它们俩的话都听。

师:那你来说说,蝌蚪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生: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师:睁亮眼睛喽!把蝌蚪妈妈的这四个特征和图好好对照对照。

师:其实,蝌蚪妈妈就是——

生:(异口同声地说)青蛙

师:小蝌蚪也和你们一样聪明,它们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出示图五及课文内容)

师:终于找到妈妈了,小蝌蚪该有多高兴啊,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

师:再高兴些!(妈妈,妈妈)

师:再激动些!(妈妈,妈妈)

师:请站起来吧,把对妈妈的思念,对妈妈的爱由衷地喊出来吧!

生:(高兴、激动地叫着)妈妈,妈妈!

师:谁最喜欢青蛙妈妈,来读读它的话吧!

生读

师:请问青蛙妈妈,你说话时,为什么一直在微笑?

生:因为青蛙妈妈见到自己的孩子们,很高兴。

师:你真用心在读课文,青蛙妈妈一定会喜欢你的。不过呀,小青蛙可有点不高兴了。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不把它的动作表演出来呢?

师:谁想来演演?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哇!这么多小青蛙!可是这儿的场地这么小,怎么办呢?要不——请两只小青蛙上这儿来,其它的小青蛙在原位表演,好吗?

师:小青蛙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生跳到画好的荷叶上)

师:好可爱的小青蛙啊。终于找到妈妈了,你有什么话想对她说呀?

生一:“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生二:“妈妈,我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2)“变”

师:小蝌蚪,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变成青蛙的吗?(摇摇头)它们自己也太清楚。你们看,小蝌蚪有几张自己的照片,想按照成长顺序摆到黑板上的镜框里。问有谁能帮它这个忙?

生:我!我!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是太热心了,不过这可不能胡乱猜。摆之前,要先读读课文2——6自然段,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然后找找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用横线把它们划出来,开始吧!

生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读得真认真!收获肯定不小。看来小蝌蚪的这个忙难不倒大家,谁想上来排一排?

生上台贴图

师: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排吗?

生:因为小蝌蚪刚出生时,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慢慢地,小蝌蚪尾巴变短了;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变成了小青蛙。

师:摆得对,说得也很好。真像个小老师!你看,小蝌蚪在向你点头微笑呢。掌声送给你!

师:没上台来的小朋友不要失望,小蝌蚪还有道题目要考考全班的小朋友呢。它问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的照片,来完成这道填空题呢?(点击出示填空题)

生:能(生答师边点击出示)

师:棒极了!聪明的阿凡提都快比不过你们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呢?你们同桌互相说说吧!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慢慢地变成了小青蛙。这个“变”字怎么写呢?(教学“变”的书写)老师发现,你们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内,也有很大的变化:越来越会读书了,发言也越来越积极了。

师:那你们除了知道小青蛙身体上发生了变化,还知道它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吗?请大家读读书本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插图六及内容)

生齐读

师:读读带点的这个词。(已经)谁能用“已经”这个词说句话?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老师为你们的出色表现感到自豪。

师:你们可知道青蛙学会了什么本领?(捉害虫)你们看(课件出示青蛙自述)

师: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生:保护青蛙

三、拓展延趣

,超文思维

师:听到你们这么响亮,这么有爱心的宣言,小青蛙他们多高兴啊!你们看,他们给大家寄来了一封感谢信。(出示感谢信)

师:小青蛙们要把最美的歌声献给大家。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给青蛙们伴奏一下吧!(欣赏歌曲《小蝌蚪》)(师生一起打节拍)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和小蝌蚪、鲤鱼阿姨、乌龟,还有青蛙妈妈都成为了好朋友。小动物们都舍不得离开大家,你们也一定会想念这些小动物朋友的,是吗?

生:是的!我们也舍不得它们。

师:那么,老师有个好的建议。(什么建议)请大家都来当保护动物的小卫士吧!愿意加入这个队伍的小朋友请高高举起你的手!哇!这么多!好!老师正式宣布我们一年1班的所有小朋友们都是保护动物的小卫士!心动不如行动!关键就看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了。

师:很快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你们的精彩表现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带来了惊喜。你们想不想也和你们的爸爸、妈妈分享一下学习的快乐?老师特地准备了2道拓展练习,希望你们回家好好完成。(出示拓展练习)

师:我们要回教室了,(拿出瓶子)那,这些小蝌蚪该怎么办?

生:放了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第3篇

1.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简要讲述故事。

2.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并知道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3.通过活动,使幼儿的兴趣、情感、观察力、思维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大白鹅妈妈)。

2.挂图。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春天来了,暖和的风轻轻地吹,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小蝌蚪在暖暖的水里慢慢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蝌蚪吗?(喜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二、看图编故事。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上的内容,按顺序编故事。

2.幼儿观察后,充分发挥想象,说一说小蝌蚪都遇到了谁?它们都说了些什么?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子?(同组相互说)

3.请几个幼儿把自己编的故事说给大家听。

师:你们真聪明,会观察,会动脑筋,说得也不错。连屏幕上的阿姨都被你们感动了,她也想来说一说,你们想听吗?(想)

三、播放课件讲故事,要求幼儿认真倾听,引导理解: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的?

3.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妈妈样子的?

4.小蝌蚪们为什么将大鱼、大乌龟、大白鹅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他们和妈妈长得像吗?为什么?

6.小蝌蚪慢慢长大,变成了小青蛙,他们的尾巴哪里去了呢?(课件出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四、幼儿简单讲述故事。

1.注意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2.请几位小朋友简要讲述故事。

师:你们说得真好,想不想到台上来表演表演呢?(想)

五、游戏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

将幼儿分成6人一组,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分别扮演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大白鹅妈妈和青蛙妈妈。依次上台表演,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

六、小结活动: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第4篇

本单元围绕着“大自然的秘密”的主题,选编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1个“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1个“语文园地”和1个“快乐读书吧”。

本单元所选3篇课文都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传递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时以读为主,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童话的语言特点;借助图片、重点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通过演一演、比一比、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体会动词的准确运用,在运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有趣的动物”,在大胆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话时吐字清楚,在认真听的基础上对没听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语文园地通过识字、字词句运用、写字、古诗积累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快乐读书吧”围绕“读读童话故事”推荐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小蝌蚪找妈妈

2

以童话的形式介绍了一群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长成了小青蛙。

1.认识40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小蝌蚪找妈妈》,背诵《植物妈妈有办法》。

3.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4.能借助图片或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

5.能提取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再交流。

6.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我是什么

2

讲述了水的多种变化形态,如云、冰雹、雪等以及水的利与害。

植物妈妈有

办法

2

儿歌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告诉我们大自然很奇妙,我们要仔细观察。

口语交际

1

有趣的动物

1.交流自己喜欢的一种有趣的动物,吐字要清楚。

2.听后可以提问或补充,有不明白的地方,能有礼貌地提问。

语文园地一

2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1.归类识记8个词语,正确认读11个生字。

2.能结合生活了解“迎上去”“追上去”等三组词语中动词的意思。

3.照例子能使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的句式说话。

4.会写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的字,做到执笔、写字姿势正确。

5.诵读和背诵《梅花》。

6.朗读《企鹅寄冰》,讲讲这个故事,体会阅读的快乐。

快乐读书吧

1

读读童话故事

1.在课外开展阅读童话故事的活动;了解读书的一些方法和好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

2.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体会分享的快乐。

1

小蝌蚪找妈妈

1.能正确认读“塘”等14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教”在本课的读音,能正确书写“两”等10个字;读记“脑袋”等12个词语。

2.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3.借助课文的短语了解“披”等四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例子各说一句话。

4.借助汉语拼音,读好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感叹号和问号。

重点

1.能正确认读“塘”等14个生字,读记“脑袋”等12个词语;正确认读多音字“教”在本课的读音,能根据语境选择读音。能正确读写“两”等10个字,注意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写字姿势。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

1.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角色对话。

2.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实际,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1.字词教学

借助插图:“塘、脑袋、宽、肚皮”等字词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将识字与认识的事物联系起来。

归类识字:可以归类识记“月”字旁的字。

动作演示:“捕、迎、披、跳”这4个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后,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达到识记的效果。

创设生活情境:语气词“哇”,应借助具体的句子认读,再在生活语境中运用识记。

书写生字:“两、皮”是独体字,“顶、跳、孩”等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在掌握基本笔画的基础上,教师边范写边提示书写要领。

2.角色朗读

这篇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语言富有趣味性,有大量的角色对话,角色语言的朗读,可以借助提示语读出角色的语气、语调。教学时,可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扮演小蝌蚪,让学生辨析小蝌蚪三次对话的语气、语调,第一次是疑问,第二次是急切,第三次是惊喜,抓住问号与感叹号,指导读好语气,在情境体验中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3.积累运用

结合课后习题的要求,通过比一比、选一选、演一演的方式体会动词的妙用,并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运用动词。借助插图,用“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__”的句式复述小蝌蚪变为小青蛙的变化过程。

1.预习提纲

(1)借助拼音读课文,认读本课的15个生字。

(2)初读课文,和同桌一起认读课后的词语。

(3)再读课文,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说了些什么。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随文识记“塘、脑、袋”等14个生字,在语境中读准多音字“教”。

2.借助插图,梳理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3.抓住关键词句,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老师刚才在学校看见了一张寻人启事,大家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

寻人启事

大家好!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欢快地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2.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直接影响着课程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通过寻人启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读一遍课文,注意遇到不熟的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助识字,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抽查读。

(3)识记多音字“教”。

2.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子?

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1)相机出示词卡: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2)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积累运用叠词。

课件出示:

红红的太阳

蓝蓝的天空

高高的树木

清清的河水

(3)指导读准轻声词:脑袋(nǎo

dɑi)

尾巴(wěi

bɑ)

(4)归类识记“月字旁”的字。

你还知道哪些字也带有“月字旁”?

(5)读准后鼻音:塘。课件出示:池塘。相机用“塘”组词。

3.你们觉得小蝌蚪可爱吗?咱们一起来读读,读出“快活”的语气。(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再指名读)

师:小蝌蚪这么可爱,我也想来读一读,如果我读得好,请大家给我鼓励,如果我读得不好,请大家给我指出不足。(师范读后,生再练读,再指名读)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后,和孩子们聊一聊小蝌蚪的样子,顺势出示课件,随文识字,交流识字方法,感受叠词的表达效果,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再读课文,梳理故事。

1.小蝌蚪是怎样慢慢长大,最后变成青蛙的呢?请读读课文,把写小蝌蚪逐渐变化的语句画下来。

提示:引导学生画出完整的句子,小蝌蚪变化的过程是: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

2.引导交流小蝌蚪的变化。

课件出示: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3.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图片:谁能对照这些图,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课件出示:

提示:引导学生借用句式来说话:“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

4.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完成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

)腿,再长出两条(

)腿,后来尾巴变(

)了,最后尾巴(

)了,成了一只(

)。

设计意图:

再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梳理故事情节,读悟课文呈现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为分角色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四、图文结合,学习分角色朗读。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游了很久很久。指导朗读“游哇游”。学生跟读,再自由练读。

2.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准语气、语调。

提示:迎上去问,语调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追上去叫,读出急切的语气,语速较快;看见妈妈后游过去叫,读出惊喜的语气,语调上扬。

课件出示: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1)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①教师引读第2自然段中小蝌蚪说的话,结合图片理解“捕食”。

②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想到了什么?

③齐读小蝌蚪说的话。

(2)指导朗读第3、4自然段。

①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

②读准生字“顶”,识记“披”。

③各小组分角色练读。

设计意图:

重组教材,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认识介绍小蝌蚪,到学习文本,再采用个体朗读、同桌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指导朗读人物的对话,让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弄清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解决了文章的重点问题。

五、情境表演,体悟道理。

1.谁能上台来演一演?(请四名学生分别扮演鲤鱼妈妈、乌龟、青蛙妈妈、小蝌蚪)

2.师生合作表演。

3.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多么开心呀!妈妈会怎样夸奖他们呢?

4.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小结:小朋友们以后遇到困难要主动探索。

设计意图:

在情境中体味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激起学生喜欢读童话、演童话的兴趣,在表演中体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显得水到渠成。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认读生字、新词,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理解、积累动词,并会运用“披、露、鼓、甩”等动词写句子。

3.练习复述故事。

一、图文结合,品读语句。

1.小蝌蚪长大了叫什么?它长得还和小蝌蚪一样吗?

2.找出描写青蛙外形的短语或句子。

课件出示:

四条腿

宽嘴巴

披着碧绿的衣裳

露着雪白的肚皮

鼓着一对大眼睛

(1)谁能读一读?

(2)谁能连起来说一说青蛙长什么样子?

提示:仿照描写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脚有序地介绍。

(3)小结:青蛙真有趣,小时候叫小蝌蚪,长大了就叫青蛙。

3.动词积累。

课件出示:

披着碧绿的衣裳

露着雪白的肚皮

鼓着一对大眼睛

(1)像这样的短语还有哪些?

(2)看图,说句子。

课件出示:

第一幅图:老师披着衣服改作业。

第二幅图:小妹妹露出胳膊打针。

第三幅图:大灰狼吃饱了,鼓着肚子睡大觉。

4.识记“披、露、鼓”。

(1)谁来演一演这几个动作?

(2)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课文中还有很多动词,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找得多、找得准。

(3)迁移说话。

①出示一个人的照片。你能照着上面的样子,说说这个人的打扮吗?

课件出示:

提示:戴着帽子、穿着大衣等。(能说短句即可。)

②教师追问,把句子说具体。

提示:戴着什么样的帽子?穿着什么颜色的大衣?引问指向不同的描述角度。

③鼓励学生连着说两三句话。

(4)小蝌蚪找到妈妈了,他们多高兴啊!他们是怎么做的?

(5)找出相应句子,体会“蹬、跳、蹦”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

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①谁来读读这句话?找出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

②指名读一读这三个动词。

③仔细看这三个词,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

④引导学生归类识字。带有足字旁的字都和脚的动作有关。

⑤指导朗读句子。读出青蛙的敏捷。

⑥小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设计意图:

通过品读句子,感受课文中动词的运用,借助图片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动词,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适时融入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二、观察字形,写好汉字。

1.字形教学。

(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课件出示: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字分类。

独体字:两、皮;左右结构:哪、顶、眼、睛、肚、孩、跳;上下结构:宽。

2.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两”“皮”。

①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②观察并说说“两”“皮”各笔画的起止位置。

③范写“两”“皮”,分别提示各笔画的起止位置。

④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再练写。

(2)出示:顶、跳、肚、孩、眼、睛、哪。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有什么共同点?(要点: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①指导书写“跳、孩、眼”。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眼”左部横画间距均匀。“跳”注意避让右边部分,使右边的撇能穿插到左边,使整个字的结构更紧凑。“孩”字中“子”的横变成提。教学时,教师可出示儿歌“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很友好”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

②指导书写“肚”。

提示:“肚”字教学中,先借助块状图直观展示左窄右宽,再边讲边演示“错位”:左右两边差不多长时,左边的略下移,右边的略上挪,字更和谐、匀称。可出示儿歌“左右等长要错位,左低右高好可爱”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

③指导书写“顶”。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顶”的右边首横宜短,保持“页”部瘦长,在短横中间出短撇,下部写“贝”时两竖左右对称,末笔点与竖撇收笔处对称。

(3)指导书写“宽”字。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宽”字宝盖头包住草字头,“见”的横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撇和竖弯钩要舒展,底相平。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写,反馈纠正后改错,再练写。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归类书写生字,通过观察发现、教师范写,落实了写字的重难点,学生先自主练写,再点评,优化写字效果。

三、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1.同学们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了解到小青蛙生长的过程,真会学习!那么,你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吗?

2.学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按照小青蛙生长过程的顺序,参照图画,用“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要求:用普通话按顺序讲;内容完整,语句通顺。

个体练习。

(2)反馈指导。按要求组织评议,重点是内容完整,语句通顺。

(3)按评议的内容,同桌互讲互评。

(4)反馈指导。

设计意图:

借助课文的插图,直观性比较强,学生可以看着图将课文内容一步一步复述清楚,复述课文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

、思、记能力训练过程。

四、游戏识词,趣味延伸。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小青蛙过河。同学们扮演小青蛙,一边读词语一边学青蛙跳,准确地读完一组词语就顺利过河了。

小青蛙,双腿一蹬,向前一跳,再一蹦,再一跳。学生边读边小青蛙跳。

课件出示:

脑袋

口袋

袋子

袋鼠

欢迎

迎接

迎风

迎面

水塘

池塘

鱼塘

荷塘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主动探索,帮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小蝌蚪可开心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多读课外书,就一定能了解到大自然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

游戏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形式,采用《小青蛙过河》的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巩固课文生词的识记的效果,和前面环节浑然一体,让学生余意犹存。

《小蝌蚪找妈妈》内容生动、有趣,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程的质量。上课伊始,我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同学们可开心了,因为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我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2.读中感悟,悟中激情。

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初读课文后,学生在读中获得整体感知,和孩子们聊一聊小蝌蚪的样子,顺势出示课件,随文识字,交流识字方法,感受叠词的表达效果,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了读的质量。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精心导学,要求学生用“先、再、接着、最后”说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样以读促说,说中理解。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重点指导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都会令孩子兴致盎然。

3.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第5篇

“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妈妈,最后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老师,小蝌蚪真的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当我饱含深情地总结课文时,一个怯怯的声音打断了我的话。随后站起来的是个大脑袋瘦身子的小男孩,忧郁的眼睛里充满了热切的希望。他是我最疼爱的学生小俊。

两年前,小俊的父母做生意来到了我们小镇。一年后,父母离婚了。他那年轻漂亮的妈妈,回到了离我镇近百公里的老家溧阳,听说有了自己的新生活。他的爸爸带着他,跟镇上一个拖着小女孩的年轻寡妇凑成了一个家。现在,他的新妈妈又“大腹便便”,似乎没有精力同时照顾好两个孩子,小俊早晨常常是饱一餐饥一顿地来上学……

这世间剪不断的母子情啊!我想,《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肯定触动了小俊,此时,他一定想自己的亲妈了。我有点为自己的煽情而不好意思,同时也不忍心让那个可怜的小男孩失望。于是,我笑着用坚定的语气回答道:“小蝌蚪真的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听了我的回答,小俊的眼睛亮了一下,黄黄的小脸上露出了浅浅的笑,满意地坐了下去。

2

下午写字课,小俊没有来学校。问原因,孩子们都说不知道。

课间,一个孩子悄悄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她是小俊的同桌蓓蓓。

“老师,我知道小俊为什么没来上学。”

“什么原因?”

“他只告诉了我一个人。我答应他不告诉别人,你也答应我不告诉别人。好吗?”

“好!”

……

从蓓蓓的口中,我知道:原来小俊中午放学没回家,他步行去找亲妈了。可怜的孩子!口袋里只有五角钱。他对蓓蓓说,很饿的时候可以买个包子吃。临走时,他还带了本语文书。小俊告诉蓓蓓,语文老师常买包子给他当早饭,像妈妈一样对他好。到了妈妈那里,如果想老师了,读读语文书,就不会很想了。

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候,路途又是那么遥远。小俊冻不坏,也要迷路的!我着急起来,抱怨小俊中午没回家吃饭,他的父母竟然没有一个找到学校来。我和班主任立即上门与家长联系。

找了两天,也没有小俊的消息。他的亲妈也从溧阳赶来了,一路打听,近两天路上没有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

小俊到底在哪里呢?

正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邻镇的派出所打来电话:小俊被一位老奶奶收留了,一切都好好的。

原来,出走的那天傍晚,小俊走啊走,又累又饿,走到一个小村旁,迷了路。天快黑的时候,一位老奶奶出来倒垃圾,发现了蹲在大树下瑟瑟发抖的小俊。就这样,好心的老人把小俊领到了独居的家里。直到第三天,老人在镇派出所工作的儿子来看她,才知道了这件事……

小俊又背着书包来上学了!那天,我紧紧地搂着他,好像担心他再次出走。那天,我告诉他:你太小了,还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从现在起,你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好好学习。有了知识,有了本领,将来长大了,你就有能力争取自己的权利,就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小俊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泪水在眼眶里倔强地打着转……

从此,小俊在语文课上神情更加专注了,作业书写也很清晰,语文测试成绩经常名列前茅。

3

后来,我调进了县城的实验小学。听原先搭班的同事说,小俊的新家也解体了,他跟爸爸离开了小镇,回老家溧阳上学去了。

反思多年前的那节语文课,我认识到小俊冒险出走找亲妈,不仅仅是家庭的责任,我也是有责任的。如果我不那么轻率地、简单地回答小俊的问题,能够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考虑到答案的多面性,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有创意地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也许,小俊当初就不会轻易地独自出走找亲妈。

在我现在的学校,我有机会又上了一次《小蝌蚪找妈妈》。课堂上,没有一个孩子问我小俊曾提过的问题——小蝌蚪真的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孩子们,学完了课文,你们想对小蝌蚪说什么呢?”也许是一种好奇心、内疚感的驱使,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们。

一石激起千层浪。

“小蝌蚪,你真勇敢!”

“小蝌蚪,你太小了,这样冒险去找妈妈,会很危险的。妈妈知道也会不放心的。”

“小蝌蚪,你又没有什么保护自己的本领。万一被坏蛋吃了,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小蝌蚪,你又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就求求鲤鱼阿姨、乌龟大叔带你一同去找吧!”

“小蝌蚪,打个电话或者写封信给妈妈,让她来接你。”

“小蝌蚪,等你长大了再去找妈妈吧!长大了,你会有件绿衣裳,遇到危险时,跳到草丛里,坏蛋就发现不了你了。你还会有捉虫子的本领,去找妈妈时,路再远,也不会饿死了。”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第6篇

我的妈妈十分关心我。当我要去春、秋游的时候,她都要为我买几样好吃的,放在我的书包里,还叮嘱我要注意的问题。早上送我到学校门口,等我上车了她才回去;有一次考试没考好,妈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帮助我找原因,安慰我,给我补课;当我考试得第一的时候,她又担心我会骄傲,教育我要谦虚,不要翘尾巴……我为有这样的妈妈而感到骄傲。

【诊断】

小作者写妈妈“关心我”,虽然讲了三个事例,但是不具体,只是间接地说妈妈对自己如何,没有写妈妈关心自己的行为,很空洞,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修改建议】

第一,具体写出妈妈送“我”去春、秋游时和“我”两次考试后的行为动作、神态、语言等。第二,改介绍说明的间接叙述为直接记叙描写,让妈妈动起来,给人留下栩栩如生的印象。

【改后片段】

我的妈妈十分关心我。当我要去春、秋游时候,她会在前一天下午,拉着我到小卖部为我买些吃的。她指着琳琅满目的食品对我说:“爱吃哪种,你自个儿选吧,妈妈给你买。”买好之后,她又会帮我放到书包里。第二天一早,妈妈会准时地叫我起床吃早点,为我穿上旅游鞋、戴好太阳帽,送我到学校门口,看着我上了车,才微笑着往回走。

有一次,我数学没考好,才考了78分。妈妈看了我的试卷,一开始有些沉重,但接着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儿子,别难过,没考好我们一起认真地找找原因,下次考好就是了。”然后,把我拉到身边,翻开试卷,为我讲解错题。

第二次考试,我的数学考了满分。妈妈看到试卷,微笑着点了点头,说:“考了满分可不能骄傲,要谦虚,继续努力!”

【点评】

修改后的片段,通过外貌神态、说话的语言和行为动作等突出了妈妈“关心我”。这样,妈妈“关心我”就具体了,让人看得见,听得到。

【他山之石】

我们在体育场打乒乓球时,发现在快要干涸的洼穴里,有许多小蝌蚪在挣扎着,眼看就要被太阳晒死了。我对黄彬彬说:“小蝌蚪长大就是吃庄稼害虫的青蛙,要保护它们。”黄彬彬接着说:“我们别玩球了,救青蛙吧!”

于是我和黄彬彬找来一个盆子,小心翼翼地把小蝌蚪捧进盆里,用清水养着。我们一边捧一边说:“小蝌蚪,我们救你们的命,以后可要多为庄稼捉害虫啊!”

花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把小蝌蚪都捧到了盆里,飞快地送到小池塘里放了。

当我们看着小蝌蚪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摇摆着身子游玩的时候,心里一下子轻松了。有个伯伯还伸出大拇指,表扬我们是爱护青蛙的好孩子呢!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第7篇

一、精彩范读,熏陶语感

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精彩的范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选择精彩的读,要求学生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他们的语言变得流畅、正规,语言感受力得以提高。可采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听名家朗读名篇,使学生在听的过中受到“双重美”的熏陶;也可采用教师范读的方法,在具体语境中加强学生语言感能力。如在讲《安塞腰鼓》一文时,播放一段带视频的诵读,连续听几遍后,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黄土高原后生那种粗犷、豪迈、热烈、奔放的性格特点,受到语感的熏陶。

二、读想结合,丰富语感

课文是形象性很强的文学作品,以生动、活泼、感人的具体形象反映客观事物。训练语感,需要与具体形象联系起来,才能领会其丰富的内涵。在教师启发性的提示下,学生顺着文章的内容合理展开联想,凭借想象使具体事物在脑子里重现,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在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中感悟语言背后的深奥与美妙,进入一个摸得着、看得见、能闻到气味、能听到音响、能辨出色彩的世界。想象的过程不但是引发学生生活体验和调动知识储备过程,而且是学生在感知作品内容的表象形式的过程。如《台湾的蝴蝶谷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澜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如果仅从文字的表层意义呆板地理解“色彩斑、穿、越”等词语,就无法感受到活生生的动人的蝴蝶聚会的场面,要想让学生披文入情,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只有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数以万计的蝴蝶身着彩衣正从四面八方赶来,它们生怕耽误了大好春光,急着到蝴蝶谷去聚会,你瞧它们飞得多么轻快,多么活泼!学生在看图想象中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只舞姿翩翩的彩蝶,正赶着去蝴蝶谷聚会呢?

三、朗读品味,领悟语感

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它是有直觉的特征。朗读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有效的方法。培养语感,必须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反复咀嚼、深入品味,达到“文章读之极熟,即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如《小蝌蚪找妈妈》,就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反复朗读。“蝌蚪”是生字,“妈妈”有轻声,断句为“小蝌蚪/找/妈妈”,这些学生都注意到了,并能一口读正确。一个课题三个词,谁重读?谁轻读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是谁找妈妈呀?

生:小蝌蚪。

师:应该怎样读?

生: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重读)。

师:小蝌蚪干什么?

生:小蝌蚪找妈妈(“找”重读)。

师:小蝌蚪找谁?

生: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重读)。

三种读的方式,可以说是三种个性化的朗读,体现了对文本的三种理解,表现了三个重心,也就是这篇课文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其中“小蝌蚪”和“找”是本课的重点。

四、注重实践,增强语感。

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听说读写的实践,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活动:听,就是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诸如,上课听讲、听别人讲话、听电视广播等。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及时捕捉语言信息,了解内容,抓住中心和要点等。这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说,就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让学生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就是言语的口头运用。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积极的活动,组织语言极为快。因而,要求说话的语言准确、连贯、得体。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安排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故事会、举行朗诵比赛、表演话剧等。这样,在语言运用中增强语感能力。